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环境污染的感想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8 17:32: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环境污染的感想

篇(1)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3. 喜欢大胆想象。

4.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一、复习和整理

1. 上节课我们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谁来说一说调查结果?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

2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环境污染与保护》。我们通过各种目的不同、方法各异的调查和大量的讨论交流活动,了解了污染环境的几种原因和人们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都调查了哪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用到了什么调查方法?

3. 小结:我们用到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实验等方法,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4. 通过调查我们有哪些收获?

二、确定自由研究的内容

1水、空气、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和各种动物等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你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预测一下: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减少、变质或者消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

2. 你能够用我们前面学到的调查方法,详细的列举出人们为保护某一部分自然资源所采取保护措施吗?说一说自己准备研究那一部分,并且讲讲自己研究这一部分的理由。

篇(2)

假如把高碳经济模式看成是一支股票,改革开放以来受政府和市场追捧,这只股票牛了30年,则时下严峻的雾霾形势恰恰表明这支股票的股价开始见顶了。根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环境的污染程度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成反比。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由于能源消耗,尤其是化石能源的消耗规模不大,环境污染的程度会较轻,但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大量的化石能源被使用,重化工行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不断透支,环境恶化程度会伴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加剧。但是,当该国工业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拐点就会出现。在这个拐点上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步下降,并最终得到有效治理,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之间将不再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增长进入低碳模式。雾霾形势的恶化恰恰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接近这个拐点。“低碳阴谋论”可以休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最近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开始认真对待环境问题,会尽最大努力使温室气体排放量早日见顶。中国挺进低碳经济的雄心绝不是嘴把式,实际成果也很喜人。

尽管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环境污染很让人担忧,不少城市的空气指数爆表,但实际上中国是全球清洁能源生产和使用的领导者之一。中国的风电市场规模世界最大,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平均每年都要翻番。2013年,中国占了全球风电新装机总容量的45%。中央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使风电装机总容量从目前的92吉瓦上升到200吉瓦,这个计划可谓野心勃勃,但业内人士称政府这个目标会被打破,达到239吉瓦。

虽然中国在全球风能市场居于统治地位已有数年,但咱们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发展却很滞后。不错,中国的光伏企业在产能和出口总量上确实冠绝全球,但咱们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始终增长缓慢。多亏了欧盟在2013年对中国光伏企业启动了大规模贸易制裁,这迫使中央政府认识到了除了大力发展国内市场之外,中国光伏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别无出路。中央政府给了光伏企业很给力的政策红利和财政支持,结果2013年成为中国光伏市场井喷之年。那一年,中国的光伏新装机容量高达12吉瓦,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今年中国光伏市场的前景更为诱人,因为中央政府定下了14吉瓦的新装机容量目标。

篇(3)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因此,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行下列拓展性探究:

1.1 问题情境。点燃蜡烛,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说明导管中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1.2 作出大胆猜想与假设。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这种气体:①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②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③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1.3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经讨论后,认为下列这个方案既巧妙,又简单:换一根较长的玻璃管,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一端插入焰心,在另一端点燃。若导管口有火焰,拿掉湿毛巾,导管内无冷凝固体,则证明它是一氧化碳;若导管口不能点燃,拿掉湿毛巾,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它是石蜡蒸气;若气管口有火焰,火焰较小,拿掉毛巾,导管内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气体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石蜡蒸气。

1.4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完成实验,给出合理的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第二种可能性成立,玻璃管中的可燃性气体是石蜡蒸气。而另两种可能性被排除了。

1.5 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分享。通过探究活动,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与上述实验方案相比,设计得不够合理、简单,存在着差距,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表达出来,如写成小论文、写成实验报告、制作出PowerPoint、上传到网页上等等。

2 源于生活,注重拓展实验的生活性

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阶段,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1 实验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发现化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猜想,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在生活中,对真假红葡萄酒的鉴别,有一个巧妙、简单的方法:在两杯酒中分别加入适量食用的纯碱,如果酒的颜色加深,变成深蓝色了,则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是假酒。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地体现出了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2.2 实验用品的生活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家里厨房中的食醋、食盐、纯碱、鸡蛋壳等等都是实用的化学试剂,塑料吸管可代替胶头滴管、导管,家中的玻璃杯,可作为反应容器等。例如用蛋壳和白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干电池中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发、设计,能使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开展实验学习,也能启发学生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了解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尊重自然,注重拓展实验的绿色性

篇(4)

活动准备

两位主持人、小品、倡议书

活动内容与过程:

步骤一: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一组图片教师出示图片(有关当前环境污染)

教师问:看出来没有,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生齐答:环境问题。

解说: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能分担什么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以“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让同学们重新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师:今天,有几位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主题班会,大家想认识它们吗?

生齐答:想!

师:好!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五位同学上)

苹果树:我是来自华北的一棵苹果树,大家都认识我吧!我不仅能净化大地的空气,还能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果实。

柳树:我是来自西湖边上的一棵垂柳。每当冰雪初融、河水开冻,我就吐出嫩芽,把春来报;每当烈日当头,我就把炎热遮挡,孩子、老人都是我的好伙伴。

松树:我是来自大兴安岭的一棵雪松,无论春夏秋冬,我都贡献出一片绿色,而且还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木料,美化人类的生活。

竹子:我是来自四川的一棵新竹,小时候我是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长大了人们又利用我做成各种用具;夏天用的竹席、凉椅、傣家人喜爱的背篓、楼屋都是由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做成的。

梧桐树:我是来自蒲江江畔的一棵梧桐树。盛夏,我伸出无数只手掌,为同学们遮挡烈日、遮挡雨滴。

师: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的优美。可如今,在我们的周围,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已不再蔚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也不再清新……养育我们的地球妈妈也已变得重病不堪。

同学们,看!地球妈妈来了。下面请欣赏小品《就医》

(一个学生身上披着世界地图,饰演成地球妈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场)

“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是太严重了。现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医生!医生!(另一个学生装扮成医生上)

“医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稳稳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医生为地球仔细诊断)

“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

“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的皮肤——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鱼儿的家了;你的身体保护膜——大气层已开始变得浑浊,渐渐失去了保护功能,将使你的肌肉大片坏死……

“地球”:那可怎么办呢?请救救我吧!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对这样的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救救我吧?

篇(5)

2.通过讨论、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3、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透视,使学生意识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

4、经历观察、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也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尽量保护环境。

教具:课件

学具:彩笔、计算器、空白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调查全校每个年级的人数。2、收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3、学生准备计算器。

4、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学生观察,师:同学们,最近你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没有发现小草的变化啊?(小草变绿了)这预示着什么呢?(春天来了)对啊,春姑娘已经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

清秀的山水和白色污染的图片比较,你看懂了什么?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情景?(板书:白色污染)

三、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小组交流查到的资料,讨论: 1)什么是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

2、全班汇报交流

3小结:

(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农用地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会对人体,环境,动物和农作物造成危害。

四、调查计算,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1、通过调查计算,看看白色污染的危害程度。

M (课件出示)(1)你家每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你是怎么知道的?)统计本小组同学的家庭一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稍后汇报。

(2)小组内汇报交流搜集的数据,将调查的结果制成统计表。

2、展示学生作业的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

3、计算(课件出示)

(1)我校约有800名同学,如果按每位同学的家庭每天用一个塑料袋计算,每天约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

(2)一个星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教师板书:1天( )个1周( )个1个月( )个1年( )个。

(提示:1周按7天计算1个月按30天计算1年按365天计算)

(3)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我校同学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约()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面积?

(4)如果每个塑料袋的重量大约是1克,把全校家庭每年用的塑料袋集中在一起,总重量约为(

)千克。如果每10000个塑料袋叠在一起有1米高。全校家庭每年用的塑料袋高( )米。

师:通过我们刚才地计算,白色污染是多么的可怕呀。同时完善课题:可怕的白色污染

五、减少污染的措施

1、一次性塑料用品在经济、方便、卫生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小组讨论,该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2、你和家人可以做出怎样的努力? laixx.com

六、总结交流,反馈提高。

看了你统计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呢?

(多媒体)出示一组资料,看后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你们小组的环保措施

七、实践活动。

观摩身边一些环境污染现象,同时说说应采取什么措施排除。今天的学习, 希望我们每个学生从你我做起,做环保的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地球, 在这里,你想对大家说什么?(环保倡议)

结语:一个小女孩和妈妈出去,她抬头看天,对妈妈说:“妈妈,天上有一只白色的大鸟。”妈妈看了一下,对孩子说,那不是大鸟,那是白色的塑料袋。白色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的环境是很严重的威胁,如果不控制后果非常可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统计、计算、比较和分析,了解了白色污染的可怕。但是,如果我们一起努力,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少用一个塑料袋就为保护地球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在座的每个人都作环保宣传员,白色污染一定可以控制的,相信你和我的想法一样!

教师板书: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五、作业

本向家人及周边的人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天个

篇(6)

环境污染是当今一个全球性问题,环境保护也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至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环境意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采取某种化学方法处理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它明显的暂时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改造环境。

一、 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

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管理制度和办法。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二十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环境质量基本避免了急剧恶化的局面。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大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从全国总的情况看,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并且在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甚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尽管人们同荒漠化进行着不懈的抗争,荒漠化还是无情地侵吞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目前仍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随着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化肥用量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没有被植物吸收的化肥大部分随雨水流入到江河湖泊等水源中,造成水源的污染。现代化交通标志之一就是机动车辆迅猛增多,汽车排放尾气给城市空气造成污染,噪声也不断加大。加速城市化使生活垃圾大幅度增加。黄河断流的频率越来越高,断流长度越来越长,使全国人民为母亲河的前途担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如此等等不容忽视。我国的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二、 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环境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社会发展到无处没有化学物质及化学现象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与化学打交道,工农业生产更是离不开化学。所以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化学污染。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指出: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智能、学科知识水平,以及处理教材的能力有关。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匹配着高智能、高情感。而高智能又往往以宽广渊博的知识面作支柱。化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善于恰当地处理教材。在化学课内积极渗透环境知识,深挖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平时做环境教育的有心人,努力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典型科技成果,把与教材有关的学生欢迎的资料富集起来,使孕育着丰富环保知识的化学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做到渗透自然、联系实际,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1、 挖掘课堂教材、增强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已成为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材提供了环境教育的丰富内容。教师要善于去挖掘各年级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治理,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养成保护环境的美德,使我们的下一代在他们涉足社会之前,就将环境意识灌输给他们。

从教材内容看,由初中的空气、水、一氧化碳到化肥,高中的氯、硫、氮、农药、电镀、石油、煤到醛、酮、腈类等等,几乎每章每节都可紧密结合教材进行环境教育,这也是中学阶段其它学科所不及的。

那么应当怎样结合现行教材挖掘环境教育内容呢?做法是:如在初中学习空气一章时,应告诉学生这个维系人类生存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物质,近年来已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据监测统计,全国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尘多达2300多万吨,许多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氮氧化合物含量普遍超标,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的肺癌死亡率比其它城市要高出50%左右。在学习一氧化碳时,当知道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后,就要明确指出它是大气的污染物,由于其性质稳定,一旦生成就不易消失,从而强调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将其恢复过来。为此,我们要立足“防重于治”的原则,决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

在课堂上运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事例,以生动丰富的事例、故事创设情境引学生入“环境”-------入我们人类活动之外的一切,初步树立生态环境同人类休戚相关的意识。例如在“元素”教学中,通过组成地壳的元素含量与组成人体血液的元素含量极为相似的例子,向学生引入了生命和地球的关系是通过它们的元素体现的。让初三的学生从刚开始学化学就树立起人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环境意识,让他们懂得环境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其周围的环境之中。

环境意识还包括掌握保护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技术,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这就必须了解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因素------水、大气、土壤及其总体构成的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方法上,精选发生在中学生身边的,对他们具有现实环保教育意义的教材内容。例如,在“保护水源”的教学中,列举1972年日本水俣湾含汞的废水排入河海,汞如何以食物链逐级从浮游生物鱼人的逐级富集,引起有机甲基汞化合物导致中枢神经损伤为主的中毒,导致中毒者达283人,死亡60人的悲剧。这样,学生们不仅从书本知识知道淡水的宝贵,还从水质污染事例的水质、水源情况,更明确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2、 综合教材、穿插环境教育内容

综合教材穿插环境教育内容,这样做,既讲了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高一化学在教学硫这一章时,可结合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雾对环境造成污染,穿插介绍我国每年排放废液350吨,废气50亿立方米,废渣50亿多吨,造成全国城市附近90%的水域遭污染,全国54个城市有45个城市出现酸雨。环境污染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后果。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为了保护环境而停止工业生产。人类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来防止污染和消防污染保护环境。如对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废气的回收利用和对含硫燃料的脱硫预处理,改直接燃煤为烧煤气。这样不但防止了污染,还可以同时获得有价值的副产品。

在学生作业时也可穿行环境意识教育。如由铜制取硝酸铜,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种:其一是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其二是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8NO+4H2O;其三是由铜到氧化铜

2Cu+O2=2CuO,再由氧化铜和硝酸反应CuO+2HNO3=Cu(NO3)2+H2O

生产的同时,既要考虑原材料的消耗,产品的产率,当然也应兼顾环境保护。对比结果应采用第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既浪费材料又污染了环境。只要我们提高环境意识,依靠科学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免遭污染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3、 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如我国人多地少,十三亿人的穿衣问题,只有依靠化工工业的有机合成纤维的大量生产才得以缓和,当今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已离不开化学。但随着化工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大量煤、石油的燃烧,酸雨使地面上成千上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生物绝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剧增,使地球温度上升。严重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危机四伏,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土壤失去它的自解能力。为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末日来临。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深化,环境意识也必须在不断再现的环保知识中增强。教学中,紧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联贯各化学知识点与环保知识。例如讲到“硫”这一章的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在学生已具备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酸雨的PH值、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控制排放、用碱液吸收SO2等知识的基础上,生动地列举震惊世界的几起烟雾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说明这些事件都是由于高浓度积聚的SO2与经久不散的烟尘协同作用的结果,以致造成数以千计的人的死亡。并使高中生从环境教育中认识了金属氧化物烟尘可对SO2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理、工、文、经、法、外语以及其它边缘学科都开设实验课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建有专门的实验室和与之配套的仪器设备。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科学的发展给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推动作用。无论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从一般应用到高科技成果无一不涉及化学化工产品。化学科学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危害,化工工业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如何在发展化工产品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科学的重点课题。化学科学在环境保护上有广泛的应用,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有90%以上是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科学技术,所以化学学科是从事环保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未来世界的主人关心环境状况,是有巨大社会意义的事,学生初,高中阶段都开设化学课,在化学实验课中加进环境保护内容是普及几代人环境意识的大事,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教学步骤实施:

1、 实验操作规范化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中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确而且规范化,使学生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液休的量取和转移、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液体的过滤等做到动作准确,操作熟练,运用灵活。但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多用“少许”、“少量”、“适量”、“一定量”等笼统地来限定。往往使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的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不合理利用,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不易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和实验方法。同时节省药品,减少污染。如:制氯气时,每产生250ml Cl2,约需MnO21g,所以,根据需要Cl2的量来控制MnO2的用量,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所以将定性实验中的药品定量化,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又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2、 发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微型化学是一种实验操作技术,它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是80年代由美国几所大学首先发起的化学实验改革,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省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一开始问世就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近些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普及到大中专院校和中学。在环境因素困扰发展战略的今天,普及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教学实践证明: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按常规实验每次需硫粉0.3g---0.5g ,反应后生成So2为0.6g—1g,而微型实验每次仅需硫粉约0.02g,反应生成So2为0.04g,排污量大大降低,对师生健康有益,所以采用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3、 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生成,这些产物绝大多数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散发到空中的毒物对大气造成污染。所以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中学化学实验进行环境保护改进的范例有很多,如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中,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有效防止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身体的伤害。再如,在传统教材中SO2和H2S气体的反应实验。按课本中的实验操作,需一套生产SO2的发生装置和一套生产H2S的发生装置,各收集一集气瓶SO2和H2S,并使二者瓶口相对应而混合,不久在瓶壁上产生黄色固体------硫的生成。这样做不仅操作复杂,而且需要时间长,影响教学效果,而反应装置中未用的SO2和H2S应及时用碱液吸收,不然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若将上述实验操作改进为:取饱和Na2S溶液2mL与饱和Na2SO3溶液2mL一同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并混合均匀,然后再缓缓地逐滴加入 3moL/L的盐酸,很快就会在试管内产生黄色烟雾,随后有黄色粉末吸附在试管壁上(溶液中也有少量的黄色沉淀)。改进后,操作既简便又快捷,既节省药品又使得现象明显,同时也减少了生成SO2和H2S的量而减少污染,充分控制了SO2和H2S的排出量。

4、 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化学实验废弃物一般由较纯净的酸、碱、盐以及金属单质组成,在实验课教学中应把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

四、 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关环境保护知识、意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正确的态度等,都被综合运用在所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环境意识的形成过程,并不等于环境知识的学习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协调时,学生也许记住了教师所讲的道理,甚至学会了怎样判断或评价某种行为是否有益于或有损于环境。但这并不表明学生一定形成了环境意识、他们很可能将教师所讲的当作一类知识。作为知识变为意识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实践才能使主客观达到统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展开这一实践活动。笔者认为:

首先,需要开展一项长期可持续的活动,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环保活动中心可依托校团委或学生会,并请有关负责人参与协调,办一份自己的小报,宣传中心活动等各项事宜,有一个环保志愿者说话的窗口,有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的固定形式。如出黑板报,环境专刊,举办照片、绘画、书法等展览,这样逐渐扩大影响,争取各方声援。

其次,开展有张有弛的周期性活动,可采用专题报告-------请环保、城建、环卫、工厂、乡镇企业的有关人士或学生自己,就某些环境问题做可深可浅的报告,并在听取报告后谈感想,写感受,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强化理性认识。专题讨论会------就某一具体环境问题,收集资料,组织材料,让参加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相互交流,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环境问题。辩论赛----收集众多资料,针对不同观点,使学生通过辩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激励自己努力思索并迅速组织策略战胜对方。在思辩过程中深切领会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在纪念性节日开展活动更有重要意义,如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的爱鸟周,等特殊的日子进行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可结合学校环境,调查全校节水、节电、节粮及校园环境等情况,给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可行建议或计划。这些建议若被采纳,则使我们的活动效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实际地为环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还应展开一些不定期的活动,针对特写的主题、特写的事件做出反应。如:突发污染事件的参与调查研究,或对居住的周围环境、校园内外环境、工矿企业、海洋河流水质、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

“环境教育是关系到持续发展的一项百年大计”,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们较高的环境素质。因此,在世界教育目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成为义务环保工作者和环境宣传者,通过亿万学生向家庭、向社会宣传环境知识,加速环境意识社会化,从而形成人人关心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1、陈杰 中国教育出版社

中学课堂教学育人实施手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渗透与指导

2、徐春放 刘义杰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育

1999、(2)32---34

3、叶健 鲁莲加 浅议中专环保教学 化学教育 2001、(2)20—21

4、张魁柱 郭海鹰

篇(7)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理性)发展的手段和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未能使教育真正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另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是教师要爱学生,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

1.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的学科特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学习的社会意义,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2.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作为好孩子的快乐,同时具有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这一点不仅要始终贯穿在课堂上,而且还要体现在学生的作业中,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如此,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会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下基础

在英语课前5分钟,我开设了“Everyday English”,每天都让他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再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精神

在这一点上,关键是教师要做好铺垫,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每节新课教学后,我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及相关网址,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的内容,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5.充分发挥教材特点,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并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在SBⅢ“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教学中,我让学生写读后感,使学生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坚定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

6.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荣誉感、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等

在“Dealing With Waste”的教学过程中,我让他们在上课前,先自己动手查找有关环境污染的材料;上课时,由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的原因及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并通过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 eaR we do toprotect our environment?”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道德感,而且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7.通过游戏、音乐、形体、美术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美感,引导学生将这种美感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如在教“Country Music”时,我就找一些歌曲让同学欣赏,如“Take Me Home,Country Road”“Lemon Tree”等,同时,我向学生介绍各种音乐的不同风格,如jazz,rock and roll等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美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8.通过英语课堂,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91-01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好奇――实验兴趣――探究兴趣――学科兴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3、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5、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6、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7、课题结束前,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课题效果加以总结、提炼并形成课题论文。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大约组织2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 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 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 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以实验用品和实验现象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

规范、洁净的实验台,晶莹剔透的玻璃仪器,整齐有 序的实验装置,五彩缤纷的溶液,巧夺天工的晶体,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都能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废玻璃和饮料瓶等制作实验装置,正确画出实验装置图,观察纪录化学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气氛中做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篇(9)

加强环境化学与基础化学的衔接环境化学中,环境问题的实质一般都涉及化学知识, 例如在水环境化学一章,有大量的篇幅介绍溶解沉淀-平衡、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无机化学知识。 环境化学与基础化学的区别在于它将环境、物理、化学有机的结合了一起来分析环境问题。 一些学生由于其基础化学掌握的欠缺,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解比较困难或者不透彻。 因此对基础化学理论的巩固复习与环境问题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授课时,应该以环境问题主线,以化学知识为辅助,以如何理解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加最新环境问题案例案例教学是让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之一。纯粹的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疲劳,通过增加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学气污染时,可就我国近年常见的酸雨问题,对酸雨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展开讨论。 一些热点的环境问题案例可作为开放式的讨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以提交论文或者分组汇报的形式来进行,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如现在比较引人关注的 PM2.5 问题,其形成原因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实际治理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们可以就这样的话题,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挥发想象力,提出解决措施。 这种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师生互动,学生体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老师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思维模式很机械,没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给学生提供课题,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去找资料、查文献,自己制作课件。 教师给学生提供课堂的机会,让学生去讲解自己的专题。 将那些相对较容易的内容让学生去讲解,如温室效应、酸雨、POPS 等。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成员一起查找文献,分析讨论,制作课件,最后由一人主讲,其他的人可以做一些辅助。 小组成员共同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对于那些相对较难的知识点,由任课教师做详细的讲解。 这种互动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讲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工具的适当运用现代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课堂表现力、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因此在环境化学授课的过程对于一些主题的教学可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如典型污染物在圈层中的转归大气污染物的源与汇受污染环境的环境化学修复以及一些热点问题等。但是一些繁琐的计算过程,用多媒体直接呈现出来,不免减少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的理解程度自然不深,这便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利用黑板,运用板书的形式做详细的推导和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考核机制的改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重要目标。 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也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鼓舞的作用。 期末考试的成绩只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加强平时考核,增大实践性环节的比重。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平时成绩作为鼓励。学生的创新实验也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指标,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对《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总结,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保护国策、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会更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方法等也会日趋完善。

作者:吴婷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篇(10)

一、“危机感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自然资源由于盲目开发,利用不科学,加上原本人口数量大,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很大的实情,自然资源实际上并不丰富,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自然环境急待大家保护和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布局不合理,工业生产排出大量的“三废”没有处理,直接进入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致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危及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作为生命起源的海洋,却被当作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许多海域已变成没有生命的死海,对水产业造成极大的影响;人类生命之本的水,一般占自然体的70%~90%,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建设,农业的开发,水资源特别是淡水的供应日趋紧张。由于淡水的短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有限,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综上所述,在自然学教学中,开展“危机感教育”很有必要,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祖国在自然学领域面临着危机,从而产生相应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接受挑战,激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二、“危机感教育”的方法

1.列表

当前的中小学教材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过分强调我国地大物博的一面,使学生产生盲目乐观的心理。其实,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当贫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列表的方法,把有关数据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明确中国自然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实。如下表清楚地反映了我国的投入产出比低、导致“有增长,无发展”现象存在的现状。学生通过比较,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感想。学生在校乃至进入社会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爱惜现有的资源,保护资源,少做或不做破坏资源的行为,延缓资源的枯竭。

中国GDP占世界的比例 中国生产消耗占世界的比例

石油 钢和铅 煤炭 水泥

9.5% 10.6% 45% 47% 53%

注:表中数据为2010年数据

在利用表格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再深入一步,设计一些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森林覆盖率低的原因?①我国古代森林覆盖率是否原来就很低?②我国从古到今都不保护森林?③森林覆盖率低与我国人口众多有什么关系?④为什么寺院、陵园中树林保护很好?⑤1949年以后我国有没有大规模的毁林事件?⑥1949年以后至今全国各省市森林覆盖率是提高还是降低?

(2)如何提高森林覆盖率?①在绿化造林中,有什么需要改革的?②森林火灾每年损失严重,在防火方面有哪些需要提高?③在森林病虫害方面有哪些预防措施?④你为绿化做了哪些工作?

学生在上述问题讨论中,能阐明自己的观点,积极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批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危机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强化。

2.演讲

在对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海洋环境污染危机教育时,可采用演讲法。每年有许多同危机有关的世界性节日,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7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可在这些日子开展演讲活动。例如,选择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为主题,组织一个年级或班级的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当然生态环境的危机教育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如教师宣讲有关数据、材料,说明环境存在一定的危机;教师还可以把有关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了解危机的程度。后两种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显然没有演讲比赛这种形式好。演讲比赛气氛浓厚,学生直接参与了材料的收集和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学生能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对危机程度感触很深。另外,众多学生的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实验

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这方面可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对学生进行“危机感教育”。如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特别是对植被的破坏程度,也可采用实验的方式。配制一定pH值的硫酸溶液(pH值与酸雨相同),然后做对比实验。在农作物、蔬菜或花卉上分别喷洒自来水和不同pH值的硫酸溶液,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分析酸雨的危害。

4.调查

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方面,国家虽然颁布了有关法律法规。由于有关部门督查不力,处理不严,再因少数人法律意识淡薄,国家保护动物常被捕杀和送上餐桌。对这方面的危机教育采用调查法比较好:①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贩卖的有哪些野生动物,哪些属于国家保护的动物。②组织学生对所在地的宾馆、餐馆进行调查,有哪些野生动物被端上了餐桌。③调查当地农民、猎户用什么方法捕捉野生动物,比较珍贵的动物有哪些。这种方法让事实教育学生,既使学生建立危机感,又培养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培养他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危机感教育”中注意的问题

1.要有的放矢,才有一定的教育效果

篇(11)

作为一个普通的电脑用户,也许你对上述这些“上纲上线”的口号式列举并不在意,或者说并不能深刻感受到电脑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环境,那么我们不妨挨个来看看,电脑和IT产业是否真的处于一个高危期,在你不经意的使用电脑期间,是否已经伤害了养育我们的自然环境?

功耗――能源杀手

从486时代开始,PC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恶性循环”――功耗与性能之争。处理器的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强,显卡功耗越大,性能就更加劲爆:更别说传承十数年的OC风波,让处理器一直狂飚在最高频率上,以此彰显PC性能的强劲。殊不知,在高功耗的面前带来的也是高损耗,浪费了能源,我们收获的又是什么呢?

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已经逐渐显露了出来,为了生命和地球的延续,节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环保话题已经被提上了正式议程。而电脑硬件也在经历了数年前的高功耗,高性能比拼之后逐渐迈向低功耗、高性能的比拼。做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如果主流处理器的功耗降低1W,那么全世界的电脑整体功能就能降低约500000000W以上,在电脑开启的时间内,每小时全世界就能节约50万度电!假如显卡再降低1W,主板再降低1W,显示器降低1W,电源的损耗再降低1W,用户使用过程中再节约1W……厂商们,你们在行动了吗?中国1亿多的电脑用户们,你们合理地使用电脑了吗?

重金属――土壤与水源腐蚀之源

在电脑硬件的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大量产生铅、高价重金属离子(如镍、铬、镉等)、酸性溶液、有毒有机物等,而这些东西如果在源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直接排放到土壤或者水源中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曾经有人提出“制造业就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的观点,而这个观点也在很长时间内得到了包括制造业界厂商在内的默认。不过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了“清洁生产绿色IT”的重要性,它们正努力地扭转这一观点。

另一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淘汰的电脑有数亿台,而这些废旧的电脑只有不到10%能被有效回收,剩下的90%要么以废弃的形式直接扔在环境中,要么以拆解电子垃圾的形式对IT硬件中的重金属和可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可是,由于目前IT硬件中存在不少有害重金属,如铬、铅、汞等,因此无论是直接抛弃或者拆解回收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铅尘污染空气、高价重金属离子污染水源和土壤,焚烧电脑的塑料外壳更是会对大气产生致命伤……由此可见,即使厂商在源头最大程度地遏制了IT硬件制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是在使用终端,如何处理电子/电脑废物仍然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电脑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在我国的情况尤其突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几个“电子洋垃圾”进口国家之一,每年有数亿计的废旧硬件产品通过各种合法或是非法的途径进入国内市场。它们或者进入某些拆解工厂循环提炼,变成黄金、铅、汞等可再利用重金属,或者直接进入二手电脑/电子市场以及偏远的乡镇和二、三级城市。可是你知道吗?虽然每一吨的板卡之类的硬件废弃物能提炼出大约一磅(约合453.6克)的黄金以及数十公斤的铅、铜、铁、镍、锑等重金属,但是在这个拆解回收的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这种情况在沿海地区表现尤其突出,无数的电子垃圾回收小作坊用酸泡、火烧等野蛮落后的方式提取废电脑硬件中的稀贵金属,却把酸液直接倒掉、烟尘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温室气体制造――空气污染的祸首

电脑硬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对一台或者数十台电脑来说,这个数量并不算太多,似乎对大气没有太大影响。可是,假如我们告诉你,全世界数亿台电脑每年将产生上千万吨温室气体,你会有何感想?

已经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地球正在慢慢变暖,而人类的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快速变迁难辞其咎,电脑与IT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产业,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科学家曾经指出,假如地球温度上升6度,地球上95%的生物会灭绝,史前物种灭绝事件将会重演,世界末日真正到来…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地球慢慢暖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如此严重!而且不要忘记,电脑硬件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仅仅是温室气体,还有各种各样的其它类型废气!

噪音与辐射――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了证实,它可以诱发多种身体疾病,并且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对人的听觉造成极大的危害。PC的噪音主要源于机箱内的风扇,包括CPU散热器风扇、电源风扇以及显卡风扇和机箱风扇。当几个风扇都全速运行时,其自身噪音加上与机箱形成的共振噪音时刻都在“骚扰”你的耳朵,让你不得安宁。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想要一套“绝对静音”的PC系统呢?低噪音硬件,其本身就是对环保事业的一种大贡献,硬件降噪,也已经纳入了各大厂商的产品开发计划之中。

至于电脑的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的影响,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不过不论如何,电磁辐射对身体有害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所以,一台好的电脑,应该而且是必须要在电磁辐射防范上做得非常到位才能算得上是环保产品。

也许你会对我们所列举的事实有些不以为然,但是,IT产业和电脑本身的确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污染。不过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厂商都意识到了绿色IT的重要性。另外,伴随着ROHS认证以及国内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很多厂商开始注重采用绿色清洁的原料,进行绿色清洁的生产过程,最后得到绿色清洁的IT硬件产品。它不是从终端解决污染问题,而是从生产链的初始端就开始注重防止污染,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的,使产品的废物量最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小,达到减少从原料选取到产品最终报废处理、处置整个生产周期过程对人体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欣喜地看到,Intel、AMD、NVIDIA、富士通、华硕、微星……许多的国际IT大厂商都已经走在了绿色IT产业的前列,在它们的带动之下,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厂商参与到绿色IT的行业中来,一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而在针对电子/电脑垃圾的回收处理问题上,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电脑产品的新一轮报废高峰业已来临,面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上千万甚至过亿台电脑(包括硬件和整机)废弃物,我们应该以何应对?一台电脑大概有700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50%以上都对人体有害。面对这些电脑/电子产品,尽管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对这个市场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但是更多的还需要我们的厂商和终端用户自觉执行,真正将这些电子/电脑垃圾处理好,安置好,并进行有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