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景观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
一、 功能:
1、满足功能要求: 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工人们休息、游览、文化娱乐的场所,随着园林活动的日益增多,园林建筑类型也日益丰富起来,主要由茶室、餐厅、展览馆、体育场所等等,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园林景观要求:
(1) 点景: 点景要与自然风景融会结合,园林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主体,或易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或成为主景,控制全园布局,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赏景: 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管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
(3) 引导游览路线: 园林建筑常常具有起乘转合的作用,当人们的视线触及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时,游览路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标。人们常说的步移景异就是这个意思。
(4) 组织园林空间: 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园林常以一系列的空间的变化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墙、圆洞门等恰是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最好手段。
二、特点:
1、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2、情景交融 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成,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4、造型 园林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5、装修 在细节装饰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增加本身的美观,又以之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
三: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建筑要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要符合艺术均衡法则: 可居、可游、可观。
1:立意: 设计目的“巧密于精细,神仪在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选址: “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城池”。
3:布局: 自然式:(1)中国古典,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眉目,山水为主,建筑配合。(2)统一中求变化,对成中求差异。
4:借景:
种类:(1)借形:借建筑,山石。(2)借色:借月色、植物、颜色。 (3)借声:借溪谷泉、鸟、幕鼓、晨钟。(4)借香:如广州兰圃、荷风四面亭。
方法: 远借、仰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有因。
5:尺度与比例
6:大小与质感:园林建筑外在特征:南方,淡雅、轻盈。北方,造型浑厚。
以下通过一个项目——仁威庙扩建项目,来说明园林建筑的重要性。
仁威庙初建时称真武庙,至明朝年间改为北帝庙。据说,因真武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祖庙。
这几年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荔枝湾的改造,将以前的河涌重现,让市民能畅游,体现广州的岭南水乡特色。而荔湾湖公园是非常重要的景点,刚好仁威庙就在荔湾湖公园湖的北面。同时对仁威庙进行改造,打造一个富有岭南传统特色宗教建筑,提升荔湾湖及整个区域的景观。因此对改造仁威庙是有需要的。
仁威庙改造扩建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由于仁威庙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扩建项目位于仁威庙的西侧,是仁威祖庙的组成部分,扩建部分仍参照仁威庙现有的建筑形式,按传统岭南宗祠的形式设计。设计依一下原则进行:
(1)延续性:扩建部分应在尊重历史、尊重环境的设计思想原则进行设计,是旧有建筑和历史的延续。
(2)历史性: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护仁威庙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包括其环境的历史风貌。
(3)现场性:根据仁威庙的本体特点进行规划设计,保持现场庙宇建筑的宗教气氛、形制、环境文化特征和内涵。
(4)功能性:新建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想配合,功能分区明确,满足使用功能,配置各种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发挥仁威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为市民游客服务的水平
(5)和谐性: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妥善处理好新建筑与原仁威庙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仁威庙的前提下同时兼整治周边环境恢复历史风貌,使文物保护件事与荔湾区的城市环境相和谐,进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西关民俗风情区和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建筑。
(6)实施性:建筑必须符合广州市有关规划布局和城市建设特点,并应反映所在地区的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周边环境改造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在扩建规划中,结合荔湾湖优美景色,在旧庙的东侧,兴建一个阁楼。
仁威庙位于广州历史老城区——荔湾区,临近荔湾湖,并与文昌塔相遥呼应,仁威庙不仅是荔湾地区和西关文化历史变迁的古老见证,还是岭南文化和西关文化精华的浓缩。
阁在道教中的意思就是宫观坛墠,是供奉神灵的地方,由于道教相信神仙喜欢居楼阁,可以靠近天宫,所以在宫观中,往往会建造迎候仙人的“观、楼、阁”等建筑,并成为道教建筑的特点之一。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故此又有别于传统世俗建筑,不同于佛教建筑。
经过长期岭南建筑的考察和古代阁楼的研究。出色的阁楼都是临江或者临湖而建。阁楼雄伟挺拔的建筑形态与水景相映互衬,除了为地区添加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外,更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成功的例子如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惠州的合江楼和肇庆阅江楼等。
四:结语:综合上述一个好的园林景观建筑对于整个区域景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科纳.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吴琨,韩晓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一、前言
水利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是促进我国社会良好发展的有效保障。水利相关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主要是指在对人们水电需求进行充分满足的要求之上,尽可能地运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取到最大化的产量。对经济分析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对水利资源进行充分最大化的利用,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水利建设项目利用的经济特点
(一)具有多项综合利用效率
在大部分的水利建设项目中,其自身的综合利用效益都具有全面整体性。防洪、发电、供水等建设项目其综合效益都较为完整化,相应的建设要求也较高。综合利用效益其实就是指主要效益。曾有人对水利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利项目经济效益与其发电方面的效益相比翻了2到3倍,而综合式的利用效益每年的数值都存在着差异,且较为明显,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的时间也间隔较长。如防洪类水利项目其设计效益的达成通常在大坝建设完成后,而发电类项目的效益通常在大坝及厂房的建设完成后开始发挥,经过5~10年的时间可完全达成。灌溉类项目的效益达成时长则较长。
(二)工程项目投资为专项及共用项目投资
提到经济分析就不得不提到项目资金的投入。水利项目的资金投入主要是指能够为经济部门进行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及能够为综合利用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帮助的共用项目资金投入。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水利项目中,有大约80%左右的资金投入为共用项目的投入。大坝、通航建筑及电站等水利项目的资金投入通常需在水库进行正式蓄水前完成。而机电类的水利项目投入则在进行发电项目后逐步进行投入。
各项水利工程的资金报酬及利率存在差异。防洪类的工程其资金的回报率为范围为6%~7%;而发电、供水类工程的回报率范围为8%~10%,水利项目的贷款率为2.4%。
在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应对水利项目自身存在的经济类特征进行充分的考量分析,将其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经济分析方式的制定。
三、经济分析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要所在
(一)设计阶段经济分析的重要所在
1.对经济及技术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在水利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经济分析,能够促使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对经济与技术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单从经济角度进行考量,水利项目的造价应尽可能地降低。但如果只考虑到经济因素,整个项目的使用功能极易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项目实用性较低,无法对相关的需求进行充分满足。而如果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对各个项目的设计要求都较多,技术水准也较高,则会造成建设项目造价过高,经济效益偏低的情况发生。因此,为了对设计阶段经济与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科学的处理,需着重关注工程经济分析,在对项目使用需求进行充分满足的同时,对资金投入实行科学控制,尽可能地减少投入。如果建设资金较为固定化,则应积极利用有限的资金去获得最佳的使用功能。
2.对近期及远期的使用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在水利项目的设计阶段还需对近期及远期的使用目标进行充分满足。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其作用及效益的发挥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如果在设计中,仅对近期目标的达成进行考量,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的使用功能会逐步减弱无法满足运用需求,不得不进行重新施工,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而如果在设计中将重点放置在远期目标之上,那么水利项目在建成后极易出现因功能水平较高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在对项目进行设计时,应对其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将近期及远期目标兼顾,获取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二)规划阶段经济分析的重要所在
水利项目在其规划阶段需着重关注可行性研究的相关问题。所谓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指运用整体全面化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各部分项目建设的科学可行性进行考量明确。与此同时,制定出一个科学优良的方案,为之后的资金投入提供最大化的帮助,避免出现资金及资源浪费的状况,获取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则需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了解,并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对水利项目进行科学评价。而工程经济分析则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经济效益评价方式。
(三)施工阶段经济分析的重要所在
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极为重要且关键,而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便是施工组织设计[1]。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而言,组织设计会对其产生巨大的直接性影响。而组织设计的成功率则会对工程经济管理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可谓是牵涉众多。工程经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多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可行科学性进行科学分析,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到最佳的施工方案,对各资源进行科学节约。
四、增强水利项目经济效益的科学经济分析策略
(一)健全完善水利建设的管理制度
首先应做的是,对国家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严格遵循并将其落实于项目建设的各项环节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水利项目的管理科学性。如对水利项目的造价、资源所需费用及水产类费用实行科学正确的管理,促使其能够对经济效益的获取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第二,对水利项目配套设施的建设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项目的建设中,所关注的重点不应仅仅放在主要项目之上,还需对相关的配套设施进一步的完善。对配套设施的建设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促使其将辅作用进行最大化的发挥。将主要项目与相关配套项目进行结合化管理则能够将水利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最大化的发挥。最后,对项目投入后的管理工作也应着重关注。在水利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应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对招标实行管理,确保其具有极强的公开性,以此有效避免出现大打人情牌的违规情况,为项目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另外,在对管理方式进行设计时,还需对所处地域的经济及环境状况进行充分考量,再进行科学正确的设计,从而使得项目在完工过后能够对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在水利项目建设之前的承包工作,应对其严谨对待,严禁出现转包情况,从而在对工程造价实行科学有效的控制的同时避免出现不合法的行为,为整个工程的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持。最后还应注意的便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督,从而实现对工程经济的科学分析,确保项目工程集技术性与经济性于一身。
(二)将项目自身的负面效应进行科学控制
通常在水利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水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所处地域的环境及经济均会带来直接性的影响,而此影响既包括有利的一面又包括不利的一面。为了将项目施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科学控制,进一步降低,应在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达成将负面效应进一步减少的目的。
(三)运用项目便利,发展相关产业
水利项目在其建设中,会对所处地域的经济带来直接性的影响,促进其良好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针对此种状况,工程项目所处地域的人民及相关政府部门就应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为地域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与推动力。如在当地适宜的区域进行养殖产业的发展,对水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靠水吃水。另外还可进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利项目其实也是一种建筑类的景观。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完成各个旅游景点的设置工作,能够推动项目所处地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还可对项目工程周边存在的大部分空置地域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及发展。如此一来,项目工程所处地域的经济状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发展,而环境的发展也未受到阻碍及不利影响,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五、结语
景观建筑是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建筑,代表着城市发展的程度和城市的形象,景观建筑的色彩又是建筑的重要表达形式,所以,色彩的搭配必须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特色。色彩表达是景观建筑一直在强调的重点,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景观建筑的色彩搭配上不是很合理,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城市的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景观建筑在设计色彩搭配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对城市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在其基础上表达色彩的内容。
一、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1.1是景观建筑设计内容的体现
在景观建筑的过程中,色彩的表达是整个建筑的灵魂部分,可以体现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内容,由于景观建筑的色彩表达是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景观建筑的视觉观赏和内心的观赏感受,所以色彩的表达上就一定要合理的搭配,这样才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情感。景观建筑的设计内容是体现其建筑的价值的,色彩表达要掌握好建筑的材质和建筑的外观,以便很好的诠释景观建筑的设计内容。
1.2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
城市的景观建筑是可以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其发展精神文明的力度,提倡大家共建和谐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景观建筑的建筑内容也是体现其文明文化的重点,景观建筑的色彩搭配作为构成建筑的重要部分,是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的。色彩在景观建筑中的合理表达,可以使观赏的人充分的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文明发展,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所以,景观建筑的设计师在色彩表达上面一定要具有专业的设计知识,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建筑出独一无二的景观建筑。
1.3是提高景观建筑水平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景观建筑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是有很多城市的建筑没有达到景观建筑的标准要求,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景观建筑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的生活环境。很多城市的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总是一味的从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的要求出发,设计师不能对整体的景观建筑有充分的理解,使得其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也被分隔了,这样就不能表达出建筑的特点和特色。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色彩搭配时,一定要从宏观的建设出发,掌握好建筑外形特点的同时也要着重表达出设计的理念,使景观建筑可以达到光美和形体的全面体现。
二、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
2.1色彩在表达上缺少特色
城市的景观建设要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来进行建筑和色彩搭配,之前我国城市的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总是过分的追求色彩的颜色而忽略了城市的整体色彩形式,使得城市的建筑在色彩的表达上非常没有逻辑,整个城市的建筑色彩也被破坏了。在城市的规划要求下,要求我国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要与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这就对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建筑的外观又要结合城市的文明发展,使得很多设计师都争相模仿欧美的建筑风格,即使做出了改动,但还是缺乏了自己城市的特色。我国是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的,设计师只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摸索出我国景观建筑的特点,从而建筑出表达自身文化的建筑,欧美城市建筑的色彩表达可以作为参考,设计师也可以学习其建筑色彩的表达方式,但是不能按部就班的模仿,要在欧美建筑的色彩表达形式上找到能体现我国建筑风格的色彩搭配方式。
2.2景观建筑缺少艺术创新
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合理的与艺术相结合,通过艺术手段来表达建筑的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的很多建筑设计不能很好的依据建筑的性能和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色彩表达,使景观建筑失去了艺术表达的部分,有些建筑为了显得突出,总是采用红色、黄色等鲜艳颜色进行色彩的表达,以便得到人们的注意,但是这样反而降低了景观建筑的整体水平。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色彩表达时要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运用艺术手法来为建筑搭配色彩,在现有的艺术表达基础上,设计师要不断对色彩表达进行创新,使其更完美的与艺术相结合。艺术是提高景观建筑水平的重要方面,有了艺术的体现,景观建筑的色彩表达才能更加具体和形象,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和感受上的双重体验,是提高我国景观建筑水平必不可少的技术要求。
2.3无法完美的与城市发展对接
城市在建造景观建筑时,总是急于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建筑风格,使得其景观建筑不能很好的与城市的发展对接,景观建筑设计内容也脱离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建筑色彩,比如:北京、青岛等城市,都通过其建筑的色彩表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就使有些城市的建筑过于想突出自己的色彩表达,但是往往很多景观建筑的设计都是失败的。所以,城市的景观建筑建造一定要切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不要为了追求城市特有的建筑色彩,而失去了自身的建筑风格,相关景观建筑设计师也要提高其色彩表达的理念和创新,从城市的需求出发,有目标、有标准的进行色彩表达。
总结
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体现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景观建筑不断提高的表现,色彩表达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思想,更是一个城市的建筑色彩发展过程,是景观建筑的灵魂所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景观建筑,在建造景观建筑时,城市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目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在色彩表达上要结合具体的环境,不要一味的为了突出建筑而使其失去了本身的色彩艺术价值。我国城市的景观建筑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景观建筑设计师要响应城市的需求,不断创新自己的色彩表达方式,使色彩表达更能体现出景观建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邱建,冯月.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加强新兴学科建设――西南交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概述[J].四川建筑,2010,10(18):63-65.
[2]哈罗德.林顿.建筑色彩――建筑、室内和城市空间的设计[M].谢浩,张根林,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3(23):102-106.
总图设计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总图设计对项目的最终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无可非议,但是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日益提高,单纯做好总图设计已经不能满足项目的要求,景观设计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功能,在项目中的重要意义越发凸显。因此,民用建筑的总图设计既要求我们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要将景观作为必须要素进行考虑和实施,以求获得市场的认同,满足人们对其品质的更高要求。
很多建设工程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甚至初步设计阶段忽视了对景观设计足够重视,在施工图设计时景观与建筑施工严重脱节。最终往往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从宏观层面上讲,整个项目的美誉度和品质下降。从微观上讲,诸多具体的工程质量问题随着而来,如一个景观堆土区域因为地库结构顶板覆土荷载不够导致塌陷;又如消防扑救场地上出现构筑物在验收的时候不得不强拆等等,都是因为景观和总图缺乏统一部署和沟通交流所导致。
本文试图从总图设计和景观设计两者的基本概念以及共通性和统一性入手,阐明景观设计在民用建筑总图中的重要性。
1总图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1.1总图设计的基本概念
这里特指的是民用建筑的总图设计,主要指场地内的各种建筑物、道路、绿化、管线工程及其它建筑物和设施所进行的综合布置与设计。值得注意的是,总图设计的综合性较强,几乎囊括了设计对象的特点规模、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及特征差异、园林景观、工程建筑以及城市规划等其它与之相关的学科。它不仅是配置建筑物并对其外部空间进行完善的艺术,还包含有关于道路、竖向设计、 管线综合等其它必不可少的的专业技术。一言以概之,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以及预见性是总图设计的主要特点。[1]
1.2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它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更人文和更具艺术欣赏性,是提高其整体艺术价值的一门学科。
从两者的基本概念就可以看出,景观设计是总图设计的总要组成部分,总图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全面,而景观设计则需要相应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审美。
2 总图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共通性
总图设计通常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景观设计是指在总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二者在设计基础、表达方式与空间规划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共性,我们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不能把两者隔离开来单独思考。
2.1设计基础的共通性
无论你从事哪类建筑建筑工程设计学科,都必须学习相同的设计基础课,包括平面构成学、色彩构成学、立面构成学、形态构成学。
2.2表达方式的共通性
总图设计和景观设计在图纸表达上都是对场地进行具体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都会注重规划布局、竖向标高、路网交通、空间节点等具体问题。
2.3空间规划的共通性
好的总图正是一个真正的景观设计的开始,它能引导出一个相对健康的景观设计的雏形。有了一个健康的雏形,有了一个系统的构筑思维,地形才能得到尊重,资源才能得到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得到优化,景观之美也就赋予其中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总图规划阶段,建筑师已经根据建筑的功能、朝向、私密性等规划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以及各类空间之间的必要过渡。景观设计师在承担本专业的设计内容时,应充分理解建筑在整个规划中的作用和定位,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建筑。
总之,景观为总图的产生提出了制约和期待,同时,总图本身也把场地景观中所隐含的需求诠释和表达出来,两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一个总图与景观相融合、且具有合理性的环境空间,由此看来,两者的共通性无容置疑。
3 总图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统一性
3.1总图设计与景观设计在设计思路上的统一性
创造空间是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而总图设计则是从项目接手到用地规划、方案设计及深化的全过程中,理清各使用区之间的功能关系和环境关系,其基本宗旨和目的也是营造一个合理的环境空间。如果说总图设计是在平面上进行布置,那么景观设计就是在立体上进行空间创造,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得益彰。
由于建筑总图为景观构建了场所,那景观一定会参与到这个场所当中来,并且以它的外观来作用这个场所,在建筑环境的层面上,场所的概念更容易被体会,必须明确,形成场所是建筑的天职,建筑的场所能够被人们很好地感知。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何为“场所精神”?它通常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是能与人的心灵形成呼应的空间艺术,“场所精神”所表现的人文特性,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够承载人们的心灵释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一般的情况是,建筑与景观环境不协调,常常是建筑师忽略掉了“场所精神”,经常出现建筑物凌驾于环境之上,或是不顾周围的建筑及特定的地理环境,故建筑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鉴于此,建筑总图设计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自身综合性、协调性、预见性的优势,预判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先天缺陷与不足,适时介入景观设计因素,使基地的价值得到最大价值的发挥。[2]
3.2总图设计与景观设计在设计策略上的统一性
建筑总图中融入景观设计要实现两者的统一,必须使总图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总图设计是在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指导下进行具体的场地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孤立的看待两者都会影响建设项目的整体效果,使用性能以及人与自然地长期和谐发展,一张好的建筑总图所具有的个性及特征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反映。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它不仅起到装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当今时代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使感性的景观设计与理性总图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和表达。[3]
4 结语
如果说建筑师的职责是协调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建筑总图设计师就是把这些工作进行细化和分解。小到一处标高,一棵树,一片挡墙,大到整体的路网结构、台地关系、视角通廊,由此可见,总图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既要把握宏观也要掌握微观。
景观设计从来不以“独立体”而存在,其终极目的是时间与空间环境的整体和谐,我们在进行总图设计的时候,必须坚持多维与多元并举,将景观专业作为提前介入的重要一环。一个优秀的建筑总图设计师,在把控全局的时候,为确保了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统一,清醒的景观意识总会在其总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保证了整个建设项目保质与高效同步。
参考文献:
任何建筑都离不开周边的环境,即使是建造在沙漠中的房屋,也是上有青天,下有黄沙。人类由早期居住的单栋房屋发展到由许多房屋组成的聚落,随着生产和社会的进步,由聚落、乡镇而发展成为各种类型建筑组成的城市。但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他们的建筑设计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两相原来彼此独立的设计性实践工作在两者的相互伴生和相得益彰的客观态势下都取得了相应的良好发展局面,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建筑一般性设计实践环节的补充和辅助,在很大的现实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设计对象的艺术转化效果以及人文关怀底蕴。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及时引入有效地增益了建筑物建设实体与建设实施地点的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建筑实体更好地吻合国际性意义层次的环保要求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参考依据,本文将围绕环境艺术设计对建筑设计活动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一、建筑设计浅析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的紧密结合的艺术门类。体现为城乡建筑环境、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建筑小品和某些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也指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和手法。
当代建筑设计实践行为在人民群众的整体性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良好改善的现实条件之下。比较多地引入了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有关实践内容。当代建筑设计不仅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也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
当代建筑师要在充分考量环境设计规则的客观性原则不被违反的客观约制条件下,尽己所能地满足客户群体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具象要求,以此实现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在建筑设计实践工作中的最佳效能。
二、环境艺术概念界定浅析
(一)环境艺术的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在一定的层次解析角度上可以被粗略地界定为环境建筑设计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概念性分支。环境艺术可以被视作新进几年所出现的一种交叉性学科,它在很大的实践性意义层面上融合了建筑学,建筑设计学、艺术学、艺术设计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建构组分,它在将这些学科交互体系中的共享部分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比较良好而充分地实现了有关知识在融合过程中的和谐稳定状态,在保留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特点的同时,成功地建构了具有自身全新特色的知识体系性发展脉络。
(二)环境艺术的发展趋势
在1981年举行的全球建筑师国际会议上,环境艺术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我国有关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实践工作领域最早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环境艺术状况开始施加关注则要上溯自1985年前后。时间推移到1987年之后,在《中国美术学报》的大力促进之下,我国正式形制的中国环境艺术学会正式成立,到1993年,中国环境艺术学会正式更名转变为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和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协会,这种协会形制的建构与转变的实际状况成功地体现了我国环境艺术事业发展的客观进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兴起和发展。
三、生态环境浅析
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
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实践环节中要给绿地建设工作留有充分的地块空间以及建设实践时间留余。绿地建设活动对城市居民居住区域的整体性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调节改善作用是其他一切的现实性实践形式无法予以替代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活动实现城市公民居住区域的良好环境设计效果,那么在事实意义上将会较大幅度地改善中国人的客观居住环境条件。
四、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
环境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可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对生态坏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态圈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并考虑到节能减排,多对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关注。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将人对周边环境的心理或感情需求结合在环境设计中,使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止步于生活上实际的物质需要,而是结合环境设计满足建筑使用者的内心情感要求。
3.传递地域文化特点,诠释不同时代的艺术观念。
4.面向未来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两相原来彼此独立的设计性实践工作在两者的相互伴生和相得益彰的客观态势下都取得了相应的良好发展局面。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建筑一般性设计实践环节的补充和辅助,在很大的现实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设计对象的艺术转化效果以及人文关怀底蕴。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及时引入有效地增益了建筑物建设实体与建设实施地点的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建筑实体更好地吻合国际性意义层次的环保要求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参考依据。在今后的城市发展及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师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有效利用、节能减排,建筑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舒适,满足建筑使用者的内心情感要求,将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空间设计,使建筑设计真正成为一门带有诗意的艺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工程设计;职责;义务;矩阵式管理;素养
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工程设计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对资源配置合理性、建设质量优劣性、投资效益高低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的核心管理角色是设计经理。设计经理全面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负责设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并与业主进行联系,协助项目经理配合商务部签订合同,对项目设计进度、质量和费用控制负责。以下从设计经理的职责、任务、项目设计管理等方面来阐述设计经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
1设计经理的主要职责:
(1)设计经理由项目管理部选派并由公司任命,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组织完成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工作,对设计工作的进度、质量、费用和过程安全负责;(2)受项目经理委托,可代表公司直接与业主、专利商等洽谈和处理设计问题或技术问题。对只承接项目设计的合同,则可代表公司承担履行设计合同的全部责任,并直接与业主进行联系;(3)确保设计工作按项目合同的要求组织实施。
2设计经理的主要任务:
(1)确保设计工作按合同的要求完成;(2)设计经理应熟悉合同及其附件内容,明确设计范围及分工,制定项目主项表以便于能完整地对设计工作进行分解;(3)设计经理需要配合项目管理部、各专业部室等其余部室确定合理、合适的专业负责人、主项负责人,优秀的专业负责人、主项负责人对设计工作的完成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与相关部室一同审查设计工作所必需的条件、资料、标准、规范等,并作为项目联系人与业主建立密切联系,收集、整理并保存由业主提供的资料、往来的信函,并及时将有关资料转交给相关专业及负责人;(5)与相关部室一同研究并确定项目总体性的设计方案,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卫生和各专业的条件衔接等,坚持先进、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并密切与业主保持联系,了解业主的有关要求,在不违反相关规范、标准的情况下,满足业主的有关要求;(6)设计经理应同计划工程师一同制定项目的设计进度计划,并对各专业照设计进度完成工作起监督作用;(7)设计经理负责项目设计开工报告的编制,并将项目的相关要求及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专业负责人;1.主持召开设计过程中的各项重要会议、定期召开设计进度会,并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寻求最合理的解决办法;2.审核和批准有关的设计文件,并按合同规定,及时将设计方案和有关设计文件提交业主审查、确认,并根据业主的意见组织修改补充;3.及时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变更问题;4.在工程设计工作结束后,负责组织各专业进行项目的设计交底、资料的归档、设计工作的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下一个项目中发生;5.在项目施工阶段,负责组织并及时处理现场反馈的问题。
3设计经理在项目设计管理中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对工程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对设计经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进行的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工作通常涉及数十个专业协同开展工作,采用何种管理方式成为管理的关键,在工程设计工作这种“诸兵种协同作战”情形下,采取矩阵式管理是项目目标实现的保障。矩阵式管理是项目管理与专业部室管理的矩阵关系,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设计经理从项目管理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专业部室主任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在矩阵式管理中,设计经理负责设计数据的管理以及项目设计计划的编制、协调工作,并进行设计进度的控制,而专业负责人和设计人员要接受设计经理和自己所属部室的双重领导,在设计标准、技术方案、工程程序和设计质量等方面要服从专业部室的规定和指导,在项目任务范围、计划进度、专业间配合协调和费用控制等方面要服从设计经理的安排及管理。矩阵式管理其优点为:(1)有利于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专业人员的调配,以便于提高人工时利用率;(3)便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4)有利于保证专业设计质量;(5)便于设计经理直接管理,有利于项目对进度、质量等的控制;(6)便于项目组成员间的联络和协调,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和专业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7)有利于业主的联系,及时满足业主的要求。
4设计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设计经理除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应履行的义务,采用合理可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外,自身的素质也对工程设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影响。设计经理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是品行、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质。优良的品行既具有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又考虑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以诚信为本,勇于负责。能力素养是指决策、组织、创新、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名合格的设计经理的必备能力。知识素养是指设计经理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要领导项目组按时完成设计工作,若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在进行总体性方案设计等工作时会无从下手,并对设计方案的确定也会起很大的影响。一名优秀的设计经理必定是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专家。综上所述,设计经理是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的核心管理角色。一名优秀的设计经理,不仅要充分了解并履行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质,在项目设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工程建设项目成功的前提保障。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员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诚信功能,对企业发展、造福员工、造福社会有重大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企业声誉靠文化传播,企业素质靠文化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对推进企业持续发展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正因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北地区的古城西安,一个民的企业在改革开放阳光的沐浴下,研制出“黄河彩电”名牌产品,它以设计美观、技术先进,面目清新的良好性能获得了“质量免检”的招牌,引领着时代潮流,很快腾飞出三秦大地,红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然而骄傲自满的黄河人,在金字招牌光环的照耀下,产品质量未进行持续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未得到持续的发展,依然如故,终于因市场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被无情的抛弃而倒闭。黄河彩电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黄河彩电人缺乏持续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发生了错位,放弃了应负的社会责任,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而同样是电子产业企业的海尔公司却另是一番景象。海尔模式有很多。其“提出理念――推出典型案例――形成制度”的三部曲经营模式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秘诀就是“靠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至今我们还记得海尔公司发生的砸冰箱事件。那是1985年,海尔从北京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仓库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做出了有悖于常理的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了“有缺陷的产品就不是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正因为这样,才使海尔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中国水电十五局也是靠企业文化破浪前行。他自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中迈上了三个台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走向市场、自收自支,开始企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制成陕西省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整体上划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实现了由地方水利企业向中央电力企业的跨越。从经营方面来讲,自1981年走出国门以来,在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先后在毛里求斯、几内亚、马里和中国澳门等9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6个劳务项目和40多个工程项目。这些今非昔比,质的飞跃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
在当前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更重要,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上要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一是会议推广途径。
会议的过程是工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团体学习的过程,它传播着企业的价值观,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更传播着对企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判断,随着这种活动的反复开展,企业的文化理念也就逐步渗入了企业人的血液。
二是日常管理推广途径。
日常管理推广途径是解决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的问题,我们日常所说的企业文化建设“三分定位、七分宣贯”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三分定位”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与败,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与存。“七分宣贯”,说明了宣贯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企业文化一旦定位,就要坚持宣传贯彻,否则再好的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济于事。
三是教育培训推广途径。
教育培训推广是一种组织传播、一种人际传播。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质量及培训环境,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四是活动推广途径。
活动推广途径就是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举办的文化活动,把企业文化传播和渗透到意识层面进而转化为行为层面,最终实现企业文化自觉。我们通常举办和开展的“安全文化培训”、“技术比武”、“演讲比赛”、“岗位练兵”、“文艺晚会”等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活动。
五是领导班子建设途径。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还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开展创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班子活动,使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清廉务实的优良作风取信于职工,成为践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核心。
参考文献:
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了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前半部分,在这其中宿舍生活成为学校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宿舍生活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占据着绝大部分时间,如何利用宿舍这一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影响学生,以此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大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由管理对象变为服务对象,做好宿舍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为学生的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的氛围,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一、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高校生活中,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不但要面临来自学业上的适应期,而且更多的是增加了与宿舍成员之间的相处时间,往往在新生群体中会出现以宿舍为主的群体进行活动的现象,大学三、四年时间的相处,宿舍成员之间越来越了解,同时宿舍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不同的成长背景、人际朋友圈以及价值观的交织、宿舍的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如果在这其中不重视宿舍文化建设的话,就可能使宿舍的风气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宿舍文化,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就是依附于宿舍这一载体来反映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它不仅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是由宿舍成员在长期的宿舍生活中形成的。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
大学生的高校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就是课上学习和宿舍生活,因此,宿舍成为大学生除教室、图书馆之外的重要学习场所。宿舍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生课下回宿舍后对于新的理论知识进行谈论,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巩固知识点,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与心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宿舍成员之间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发挥思想导向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宿舍成为每位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学生就每天获得的知识进行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再加上宿舍就像是一个小团体,在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宿舍文化的建设,可以提高成员之间的包容力,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宿舍环境
大学生宿舍就是一个小团体,每个成员都希望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宿舍环境,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还能够构建和谐的宿舍环境。
二、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那么,如何做好高校宿舍的文化建设呢?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够让宿舍成员在正确的指导下做出符合规定的行为。因此,在每个宿舍中都必须重视宿舍管理制度的建立,在建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手册上的要求,结合本宿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本宿舍成员的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方法就是进行自我管理,为宿舍文化建设奠定稳固的基础。
2.发挥宿舍长的作用
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不能忽视宿舍长的作用,在以往的宿舍管理中宿舍长只是起到挂名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管理宿舍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集中对宿舍长进行培训,加大对宿舍长的培养力度,建设好这一支队伍,与此同时,班干部要加强与宿舍长之间的交流,打破宿舍与宿舍之间的隔阂,将班级里最新决定的事项告知宿舍长,让其告知自己宿舍里的成员,这样不仅可以使班级里的决定更好地传达,而且使得学生之间相处得更加愉快。
3.开展宿舍文化活动
定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也是做好高校宿舍文化的关键步骤,不仅可以丰富宿舍的生活,还能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比如由班长举办,每次选择一个主题,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比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要对其加大关注力度,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宿舍文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校校园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现在还有不少高校错误的认为,学生宿舍仅仅是学生睡觉休息的场所,只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出意外状况就是很好了。并没有认识到高校宿舍是校园文化的前沿阵地以及建设宿舍文化的重要性。由于学校对于新时期的宿舍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使宿舍文化脱离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总方向。他们运用强制性手段使大学生被动接受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因此阻碍了宿舍文化的建设。大部分学校为了使学校“高端、大气、上档次”,将重点放在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以及科研平台建设上,对宿舍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人才培养认识不到位,使大学生宿舍文化“低端、俗气、非主流”。
2、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管理欠缺
如今,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逐渐提升,大学生们对学校宿舍的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今的他们更加注重维护自身的权利。由于学校缺乏对宿舍管理的认识,他们聘用的宿舍管理员大多是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比较低的离职人员,这些人员能完成的只是一些表面工作, 管理分工不明确,无法对学生内在需求进行合理解决,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服务感到失望不满,从而影响了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
3、社会思潮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冲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现在不仅有解决食品和服装问题的需求,更有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同时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增多,西方的许多思想观念已传入我国。这些观念在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些许隐患,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部分偏激的观念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到了高校宿舍,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等等,都给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带来了影响。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高校校园宿舍文化建设是对课堂教育进一步的完善
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同时也是高校育人的主要方式。第二课堂常被看成是在第一课堂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校园文化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同样,美国大学强调要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课外实践活动中,重视环境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2]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延展,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堂。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真正表现自己,提升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实现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改进的能力。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宿舍和谐则学校和谐,学校和谐则社会和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宿舍和谐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同时也生活在社会里。他们的和谐,能带动高校所在地的和谐发展。他们充分运用课外时间消费、兼职、做志愿者带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在锻炼自己同时也给社会带去和谐。如果不好好建设高校宿舍文化,那么大学生就会在宿舍与舍友发生矛盾冲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生活态度极具悲观,那么当某一天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会报复社会。
3、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有力保障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高校宿舍是课堂教育的补充,而且宿舍还配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所以大学生宿舍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第一,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可以看出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有效果,那么在宿舍文化建设上也就会比较顺利;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或者阻碍重重,那么在宿舍文化建设上会很困难。第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巩固或者补充课堂教育的漏洞。宿舍文化的生活化、具体化相对于课堂教育来说要丰富很多,所以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自然也会好很多。
四、高校校园宿舍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以和谐的管理理念,追求宿舍文化建设之文明
和谐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宿舍文化建设系统中,包括有大学生个人、宿舍管理员、宿舍环境三个主要因素,要想宿舍和谐,必须将这三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形成高校校园学生宿舍的和谐。此外,学校各个部门应该重视宿舍的基本管理水平和硬件建设。必须使宿舍的基本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一定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使宿舍文化建设更加文明和谐。
2、以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运行宿舍文化建设之机制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成了拆迁居民,离开农村、住进新建小区,告别了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过上了集中居住的城市生活。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总要环节,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完成从农民变市民、村民变居民的身份转变。实践证明,这种身份的转变过程将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如村民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无法找到归属感和家园感。追根究底,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在社区文化重建中村民过去的集体记忆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集体记忆的载体有哪些形式?在社区建设汇总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再现?
1 文化记忆景观与集体记忆
在文化范畴内,最先值得留意的是景观意识。[1]文化记忆景观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主要问题:1)什么是文化记忆?2)什么是文化记忆景观?
文化记忆是由德国学者简・阿斯曼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一个区域的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过去,需要文字、仪式、纪念碑等文化形式作为主要媒体,并通过背诵、实践、庆典等机构化的交流进行维持。一个区域的社会群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按照哈布瓦赫的观点,“大约有三到四代人的生命长度,其特征是其有限的范围,以及口头的传统,它的非正规性,它的建立在群体成员之间日常交流之上的那种性质。”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是有区别的,集体记忆是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时间长度不及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景观的形成是建立在集体记忆场所之上的,景观是由若干场所构成的。一个记忆场所往往包含两部分信息,一部分是物质形态,另一部分是故事,两者缺一不可。记忆场所不仅见证变迁中的集体记忆,还可以持续性地叙事与传播,维系与促进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建构。[2]这种地域文化的认同也是地方感的认同,透过集体记忆是建构地方感的重要方式。科瑞斯威尔认为地方与记忆似乎无可避免地纠结在一起,指出“纪念物、博物馆、特定建筑物的保存、匾额、碑铭,以及将整个都市邻里指定为‘史迹地区’,都是将记忆安置于地方的例子。地方的物质性,意味了记忆并非听任心理过程的反复无常,而是铭记于地景中,成为公共记忆”。城市中历史文化景观充盈着城市的记忆,塑造着地方感。[3]
由此可见,文化记忆景观的形成具有地方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也应该强调地域文化的认同。这种地方感的认同在相当一部分群体里面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对自己原有的生活场地有着深刻的记忆、留恋和自豪,在设计实践中对于这一类型的集体记忆我们是要重点对待和研究的。
2 文化记忆景观植入社区环境的方式
为什么要将文化记忆景观植入到新的农村社区?在我国因为各个区域的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各不相同,经济较落后地区受资金制约,政府提供的文化资源较少,大部分农村社区文化硬件缺失严重,基本的设施建设难以到位,甚至没有公共办公场所。一些经济情况稍好的社区,文化建设所必需的各类文化场所流于形式化、牌子化,一间房子挂了好几块不同功能的牌子,没有发挥文化场所应有的作用。农村社区文化硬件上的匮乏,导致广大农民无法获取文化资源,也无法通过社区文化去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增长知识,也无法培养广大农民的主体性意识。[4]
国外关于文化记忆的再现方式比较多样,值得借鉴,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的彼得・冯・门施从多媒体艺术角度总结了一系列“寻找集体记忆与归属”的策略。例如阿姆斯特丹的情感城市互动地图通过若干主题将特定的记忆场所与关联的故事整合起来,让市民分享集体记忆……这些灵活的策略为居民提供重现“集体记忆”、强化文化认同的渠道。[2]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笔者经常会面对各种不同社区情况,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注重将地方文化特色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注重“一社一品”的打造,努力使社区不仅成为居民办事活动的场所,而且成为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的地方。以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社区为例,这个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大型社区下辖三个居民小区,2500余户动迁农民,建有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和6条商业街道,生活氛围浓郁,是典型的“城乡一体化样板社区”。社区所营造的“园林式、花园式”的景观环境,正是村民自发的文化记忆景观的植入。在新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植入是一种有机的设计手段,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合适的设计形态。千灯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般若寺、秦峰塔、石板街、顾炎武构成了千灯的记忆符号,这些记忆符号形成了记忆景观。这些记忆景观不可能照搬到新的社区建设,但是决策者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左右社区的建设风格。炎武社区的命名就是对地方名人的最好怀念和推崇,这个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决定的;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亭子来“歇歇脚”的建议被管理者采纳,是自下而上的亲民政策显现。之所以炎武社区的居民需要一个亭子,也是居民对千灯镇街头的“牡丹亭”的记忆产生的潜意识。
3 结语
在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中,文化记忆景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场地记忆,也大大丰富了新社区的文化生活;即实现了管理层“一社一品”的工作思路,又满足了居民的心理慰藉,为实现“幸福社区”提供了物质保障。文化记忆景观在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对其的研究必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中国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陆邵明.拯救记忆场所,建构文化认同[N].人民日报,2012.
中图分类号:H059;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09-03
河南地处中原,在华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崛起,河南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省份又在新的机遇下焕发了勃勃生机。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的中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尤其是欧美人士的青睐。如何让中原经济区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热爱中原文化,作为国际文化宣传重要平台的外宣翻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地方历史再悠久,文化再博大,风景再优美,人情再朴实,如果离开了与其他地方的交流合作,最终都会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与其他地方的交流自然离不开宣传。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民与民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普遍。在这个文化加速交流融合的时代,要想融入其中,就必须在秉承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抓住历史新机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原经济要想腾飞,也必然要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规律,在这“一引一进”之间,自然离不开外宣翻译。
一、什么是文化及文化产业
汉语中的文化最初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撰的《易经》中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事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含义也随之慢慢发生了变化。著名学者钱穆在《文化学大义》中指出:“文化是指人类生活之总和,而人类生活则指多方面各部分之配合。”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中认为,文化是“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三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而文化产业,则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其中既包含了显性文化,也包含了隐性文化,是大文化的集合体。
就河南而言,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大省。在5000年的华夏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有200多位帝王在此执政。中国古都河南就有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就有8个,中华姓氏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就有170多个。借助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正健步走在一条文化产业前进之路。目前全省已建成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已形成规模。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推动力量,可以说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建设既兼顾了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和隐性的制度文化建设,同时还强调了心理文化的建设。其既是对物质文化产业的提升,也是对制度文化产业的深化和心理文化产业的引导。
二、外宣翻译的定义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例如,一个企业若要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同时更要辅以对象国所用的文字对该产品进行使用明,这才能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完成国际化。事实上,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为是这个企业的外宣翻译过程。在学术界,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外宣翻译进行了定义。如“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对象的交际活动。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前提下,外宣翻译可以从广义的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其中,“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这就是人们常的‘大外宣’的观念,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的地方,就都要做外宣工作,就都需要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