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管理系统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7 17:42: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管理系统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管理系统分析

篇(1)

0 引言

在现代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下,大量高新技术的引入、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的激烈化和全球化,使得企业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在这样一种生产环境下,企业对环境地变化能够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即柔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能够缩短企业生产周期,节省劳动力并增强制造能力,还可弥补规模经济的不足,有效的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防止陈旧的管理。具有高水平管理柔性的企业的确在瞬息万变和激烈波动的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1,2]。这标志着企业竞争的重点已逐步从成本、质量转移到柔性上。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将逐步进入以柔性为中心,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战略要素多位一体的时代。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管理柔性的因素,建立了企业管理柔性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企业提高其管理柔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1 企业管理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 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主权,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 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 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 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 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 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 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 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 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 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 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 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 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 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 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 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 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 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 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 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 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篇(2)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研究摘要: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为了实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必须对合同管理进行研究分析,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列举施工企业最常见的施工合同、分包合同以及采购合同,针对签约前的管理制度的制订、合同主体的资格审查等,签约阶段的文本选择、谈判策略等,履行阶段的合同交底、签证管理、权限控制等,以施工企业的视角结合项目部基层实务对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重中之重在于合同管理意识的加强,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方能在各阶段对合同进行有效执行,方能规避风险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1施工企业合同不同层次上的组成

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从项目洽谈、合同草拟、签订生效、合同履行,直至合同失效为止的全过程。没有合同意识,项目的整体目标就不明确;没有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就难以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就难以实现项目的盈利目标。对施工企业来言,在不同层次上对合同的管理主要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合同的管理、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的管理等。

2施工合同的管理

2.1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2.1.1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合同管理意识首先应增强企业领导的法治意识、合同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那些从带队施工发展到拥有自己企业的老总们,按照他们的经验思维,习惯于搞关系、请客送礼、找领导协调,认为在酒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合同管理人员即使有心也无力,更何况一些管理人员本身就不专业,订立合同内容缺乏,流于形式。或者直接接受发包人充满不平等条款的合同,为工程合同纠纷埋下了隐患。因而施工企业应牢固树立合同本位意识,在利益的博弈中,只有白纸黑字的合同才是企业最可靠的朋友。企业应采用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人才素质,时刻准备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1.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的制度犹如国家的法律,都需要有法可依。针对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如果缺乏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及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造成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相互脱节。施工企业应将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主要包括:合同的审核与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管理会审作用,保证合同履行的可行性;合同印章管理制度,时刻坚持公司印章的严肃性,严格遵循印章使用审批程序;合同交底制度,保证各相关人员明白合同意图、合同要点、合同风险等内容,避免履行合同中的违约行为;合同跟踪监督制度,通过对合同文件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实施状况与合同的差异,及时纠偏。

2.2施工合同签约阶段的管理

2.2.1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合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完全一致的意思表达,它必须合法、有效,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受到法律的保护。对施工企业而言,合同主体的合法性主要是对发包人主体资格的审查。还应对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的能力进行重点审查,除资信调查外,还应注意发包人公司出资变动情况,关注发包人公司主体、股权变化及是否已被其管理公司控制,避免与一个无力支付工程款的皮包公司签合同。2.2.2选择适合的合同文本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是属于发包人的买方市场,发包人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条款的便利条件,通过自制的合同文本回避发包人义务,强调承包人的义务,转嫁工程风险。而承包人为了急于承揽工程,在合同协议中,对自身权利不敢据理力争,任其摆布。这也是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2013年7月,住建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共同颁布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其中具体规范了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行为,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程序规范,合理分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强调公平分担风险的原则。特别是各地行政主管部门也将示范文本作为备案合同的文本,对承包人也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可以避免在发包人提出的苛刻条件或不合理条件的谈判上引发矛盾和冲突,也可妥善解决签订黑白合同所引发的风险。在承包人与发包人的博弈中,应当争取选用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2.2.3注重合同的谈判合同谈判和签订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益原则”,这个“利”可以是工程利润,也可以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合同谈判是一个试金石,只有在谈判中麻烦多、纠缠多,才会使履行中争执少、损失少。施工企业应配备精通建筑法规和政策、建筑经济、工程造价、工程技术以及质量安全各方面知识的人员参与合同谈判,保证在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收集发包人及项目的各种基础资料和背景材料,确定谈判目标,制订谈判策略。谈判中要制造合同双方平等谈判的声势。无论是称为甲方还是乙方,双方都应抱着一个合作共赢的态度进行洽谈,承包人不是在请求发包人施舍工程,不必有低人一等的心态。而应强调自己的实力、工程业绩、良好信誉等,对发包人的无理要求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保证双方在平等基础上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原则问题不能放弃,非要害条款可以协商,达到“求大同、存小异”的结果。当谈判遇到障碍、陷入僵局的时候,应适当减缓谈判进度,给双方一个冷静思考的时间,切勿急于求成做出让步,丧失权益。

2.3施工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

2.3.1项目部是合同履行的关键首先要对项目部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对合同具体约定进行详细解读,要求综合分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及有实际的指导性,如通用条款作为合同的重要基础内容,必须与专用条款对照理解;承包范围要明确是以工程量清单为准还是以设计图纸为准,不能一味地按发包人要求“完成图纸内所有内容”;合同工期有总工期也有节点工期,必须全方位考虑;质量安全的重点是做好管理,对质量严格控制,安全的警钟始终长鸣。在与发包人的博弈中,在不同的阶段双方占有不同的优势。在签订合同前或进场前,发包人处于强势地位,为了取得工程,承包人有时被迫让步;当承包人进场施工后形势逆转,承包人处于强势地位,不按约定付款有权停工,不给签证有权拒绝执行变更等;而工程竣工验收后发包人再次以手握工程款处于强势地位,承包人可能在结算上要适当让步才能尽快取得工程款。项目部一定要竭力去争取自身的权益,过程中与发包人、监理人之间的沟通都应该以书面形式为最终的依据,都应有相应的签字确认。2.3.2注重变更签证的管理工程签证的有效性主要在于签证内容是否真实合法,以及签署人是否具有权限。发包人代表以及监理工程师、设计人、造价审计人员都是发包人的人,在其授权范围内或专业范围内签署的签证都应是有效签证。签证的关键要素是证据,证据的关键是同期记录。如施工日志,要有意识地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写入施工日志,并在监理例会或其他发包人、监理人参加的会议中汇报上述情况及数据,写入会议纪要且要有各方签认。又如往来函件,往往能够证明某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责任所在,可以评价当事人对某事件的观点和态度。签证内容要描述清楚,用语准确、数据翔实、结论明确,内容上表达真实意图,文字上不出现歧义。如果文字表达不清楚就附图、附影像资料。签收手续非常重要,在签收发包人发来明显对自己不利或有疑问的函件时,不应只是签名,一定要在签收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异议。在发包人拖延签收的情况下,承包人能够证明已经向发包人送交相关签证报告比签证本身更为重要,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对方拒签应按合同约定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地址以EMS或电子邮件形式寄送或发送给对方,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文件要选择公证方式邮寄,公证处出具公证文书,证明力更强。

3分包合同的管理

3.1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

对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除在确保形式上满足所分包工程的资格要求外,还应审查分包人是否具备承揽该分包工程的施工实力和履约能力。一是具备与分包工程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人员;二是具备满足分包工程需要的设备型号和保证能在合同工期内完成任务所需数量;三是具备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四是考察分包人在以往工程中是否依约履行分包合同,是否有劳务款或工资款的纠纷等。

3.2规范分包合同签订程序

施工企业应在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的基础上编撰适合自己企业的合同范本,应杜绝不作为、不负责的将分包人提供的合同文本不加修改地作为双方要签订的版本。严格执行施工企业内部的合同审核、审批程序,执行合同会签制度。分包合同必须在分包队伍进场前签订,未签订合同不允许进场施工。如果分包人已经进场施工了甚至已经完工了再来谈判签合同,因已形成了合同事实,分包人就有恃无恐了,就可能会为谋取有利的合同条件狮子大张口,甚至以停工或聚众闹事为要挟。承包人迫于工期压力、企业信誉等,常常会被动地接受此不合理的条件,致使成本增加。3.3避免表见带来的风险表见是基于被人的过失或被人与无权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人享有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表见所带来的后果主要是:表见成立则订立的合同有效,被人(施工企业)要对相对人(善意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故承包人对项目部、项目经理应限制其权利,在授权书中使用清晰、准确的词语写明委托的事项,委托的权限。如果授权的人已经不再具有权,应当将这一结果及时通知与其有业务往来的相对人,及时消除无权人的权表征,防止对方误认为人仍有权而做出不当的履行。

4采购合同的管理

4.1针对“营改增”

所设置的条款约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营改增”不仅仅是税率上的变化,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也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有效获得和保护进项抵扣,以及如何避免因为虚开增值税发票导致承担法律责任。合同中应明确双方当事人信息,明确供货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企业,以取得能够抵扣的专用发票。应明确发票类型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取得专用发票的时点对于企业当期税负增加很重要,因此应坚持先开票后付款的原则。如果采购项目涉及到增值税混合销售、兼营行为,从施工企业的角度考虑,需要判断分开核算对自己是否有利。必须保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实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合同条款别要加入虚开的违约条款。

4.2质量标准的特别约定

施工企业在材料设备采购合同中,质量标准通常笼统的约定按国家及行业标准执行。但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图纸要求或技术规范的特殊标准,通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如果采购合同中未明确材料设备的特殊标准,可能会出现虽满足国家标准,却无法满足该工程质量需要,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那这个损失就只有施工企业自己承担了。所以合同中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将对材料设备的特殊要求作为合同附件,明确以较高较严者为准。

5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就不能实行有效的企业管理,也就更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施工企业只有树立合同管理意识,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自觉履行合同义务,合理规避法律风险,认真总结合同全过程管理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施工合同管理水平,才能切实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full drawing on and assimilat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knowledg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and finally provides som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impl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posal.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与国际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相比,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发展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再加上政府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产业的鼓励与扶持,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企业迅速发展,市场需求量大,从业公司数量剧增。在对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分析之前,有必要对所研究的企业类型及其特点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该类企业对知识管理系统具体功能的需求。本文中所提到的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指为受业主委托对项目进行全过程或阶段性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

1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1.1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定义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其员工由受过良好教育、高素质的人员组成,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主要提供的是无形的智力服务。即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向客户提供某些专业领域知识附加值高的建议,如战略、经营、管理或者信息技术等建议。

学者汪世奇对工程咨询企业的理解为: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受项目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的规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咨询单位,该单位是以委托合同为基础、以提供智力服务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拥有多种专业资质、集中多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智库

王卓甫等对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定义为:能业主或项目法人从事项目建设管理的企业,该企业受项目投资方(业主)的委托,业主方从事项目管理的知识密集型和管理型企业。

从上述几种定义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以自己知识为项目业主提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企业。本文通过借鉴给的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定义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和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企业。

1.2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特点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作为咨询企业的一个类型,其除了具有咨询企业的特点之外,还具一些行业特点,现将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特点总结如下:

(1)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知识既是其产品又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其严重的依赖于员工的经验和隐性知识,这类企业一般制定有标准的流程来解决客户或业主遇到的问题。

(2)其服务的对象业主方的工程项目,其利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帮助业主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以团队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的。该类企业在为业主服务过程中,往往是由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的,团队成员具有多个专业方向的知识。

(4)其员工和组织的知识通过为业主解决问题的时候显性化出来,这些知识表现为项目的各项方案或者报告等。

(5)人才流动大,容易造成知识的大量流失。

2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也意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管理信息平台。但是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还比较少。

本文以某典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为研究对象,该企业是一家集项目策划、项目管理、招标、建设监理、造价咨询、专题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咨询企业。经过对该企业进行调研和访谈后,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现状总结如下:

(1)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也设置有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来推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及系统的实施工作。由于缺少可以借鉴的同类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案例,知识管理实施工作推进迟缓。

(2)企业已经应用了一整套的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管理功能,使该企业的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该系统缺少对组织知识的管理,使得该企业的知识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只是信息的大量堆砌,员工寻找所需的知识困难。

(4)企业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规定和工作流程,但是缺少针对专门激励员工分享和传承知识的制度。

(5)由于是咨询企业,企业存在人员流动的现象。企业员工的知识未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即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程度低。当拥有丰富经验知识的工程师离职,对企业来说损失巨大。

(6)缺少适合的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3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知识管理系统定义

由于学者与专家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认识角度不同,因此对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KMS)的定义也存在着差别。

王文杰等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是:知识管理系统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平台,它是一个人机互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其系统的设计以能够实现知识的发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新为目标。

程喜荣认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框架,它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系统,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

张建华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依托平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管理系统是指支持企业对知识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软件系统,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亦是企业进行知识沉淀和处理的平台,可以看作广义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子系统。广义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模型的抽象,是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视图。

夏敬华等将知识管理系统定义为:知识管理系统就是从技术上提供对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过程的系统支持。

王君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系统作为实现知识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具有知识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软件系统,是一种融合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乃至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身的综合系统,是知识管理实施的平台。

如上学者对知识管理系统定义,虽然有区别,但都存在共性,即知识管理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平台,通过技术来支持知识的获取、存储、加工、分享和创新。

按照知识管理的过程来分,知识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有(如图 1所示):

图 1 知识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知识管理系统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具体模式,但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时应当遵循两个原则:

(1)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要服从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能够做到将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只有达到这个目标,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管理系统。

(2)要取决于一个组织所吸收的知识类型,要做到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恰当处理。

3.2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在对该典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分析后,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功能需求为:

(1)员工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有

知识管理系统中有完善的各种知识库和与互联网的接口,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员工能够快速的搜索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够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员工学习和利用;

当知识管理系统中没有所需的知识时,系统应该告诉员工可以向企业的拥有该知识的专家请教,并可以提供在线的交流平台;

系统能够定期将员工所关注的知识呈送到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桌面上;

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个人知识并与他人分享;

能够体现自己对企业的知识贡献程度;

完善的岗位知识和培训体系,员工能够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快速的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实现自我提高的目的;

完善的版本控制功能 知识管理系统应该有友好的交互界面;

(2)企业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有

系统的编码、分类企业、项目和员工的各种知识;

能够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增加项目知识的重复利用率;

最大程度的使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出来,并将员工的显性知识存储到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中,以供其他员工分享,同时避免因为员工离职而造成的知识流失问题;

增强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具有项目管理功能,提高组织的项目管理水平;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防止系统中的知识损失或者黑客的窃取;

能够吸收组织以外的各种有用知识;

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对员工在线进行培训和考试,提高对员工管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综合决策的支持,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知识审计功能,即能够查看员工的知识分享程度和操作记录,以便于企业对员工的业绩考核。

4 结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受到各种不同的挑战与威胁,企业如何利用现代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来充分的利用员工的知识和项目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知识管理系统便是帮助企业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出路,它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因员工流失而造成的知识流失,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乌家培.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评述 [J]. 情报资料工作, 1999, (1).

[2] 张润彤, 曹宗媛, 朱晓敏. 知识管理概论 [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3] Nonaka, I.,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1995.

[4] 关柯, 李小冬, 肖厚忠. 建筑业经济新论(上册) [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5] 车春鹂. 大型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以三峡工程为例 [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6.10.

[6] 廖开际, 李志宏, 刘勇. 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

2生产统计系统

经过调查发展,目前仍然有很多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利用excel制表、填写数据、打印输出,生成报表,工作效率低,并且效果并不理想,管理质量和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涉及生产信息的管理和查询,这些信息包括月基础数据、月累计数据、年度累计数据等等,这些信息处理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传统生产统计管理具有滞后性,不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并且也无法有效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生产统计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必然影响煤炭企业正常运营,使生产出现混乱现象,煤炭企业加强对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生产统计管理系统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以数据库和专业的生产统计管理软件为基础来实现生产统计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整理、整合、共享。生产统计管理系统融入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走向了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规范化阶段。生产统计管理系统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管理更高效。生产统计管理系统是企业生产统计管理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必然趋势。

3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生产统计管理系统有:foxtable生产统计管理系统、金石生产统计管理系统、SPC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均针对企业生产应用开发,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规范精确即时的生产数据库,实现轻松、规范、细致的生产统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生产动态。这些系生产统计管理系统多以c/s和b/s为基础。

3.1c/s模式下的系统结构

目前多数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模式,整个系统体系结构模块功能,由client来完成,数据集中在server中。这种结构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可均匀分配服务器负荷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客户机处理任务,只有任务调取时才进行分析。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和运行速度。目前这种系统服务器端运行环境是WindowsNT操作系统,支持tcp/ip、ipx/SPX网络协议,采用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区,使用Activexdataobject连接数据库提供对数据库的访问。客户端基于VB6.0开发,客户端操作环境为Win-dows2000/xp,通过access建立数据进行操作。该系统包含:矿级统计子系统和公司级统计子系统。

3.2三层b/s模式下的体系结构

以B/S为框架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强化了对互联网的应用,可通过系统浏览器直接对系统进行访问和操作。资料和数据都储存在网络服务器中,数据的处理也由服务器来完成,这种模式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简化了客户机工作,减轻了客户机负荷,客户机仅需要安装配套客户端软件即可,客户机通过客户端软件访问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管理,服务器分担了多数工作。这种结构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易管理、信息共享度高、对客户机配置要求低、可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和访问。缺点是:如服务器瘫痪出现,将导致数据库无法访问,甚至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或损坏,并且这种体系结构的生产统计系统基于http协议实现,因此会受到网络传输速率限制,所以有着一定局限性。

篇(5)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19-01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

本系统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Foxpro 6.0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它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导向,方便快速创建表单、查询和打印报表。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的存储、备份、添加、删除、统计、查询检索、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及系统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应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提升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形式上促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通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人事管理子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人事管理子系统中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职位代码等。设计代码时需要和工资核算子系统、绩效评估子系统的代码相统一,做到直观、可扩展和易汇总。②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③培训管理:进行培训前调查、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价;④离职管理:提交辞职/辞职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办理工作交接、办理辞职手续和结算工资,离职员工个人档案信息转入企业人才库。人事管理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屏幕显示及报表输出打印。人事管理数据库完整地记录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2.工资核算子系统

工资核算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工资款项、使用单位名称、开始使用年月、人员和部门等的设置。②数据输入修改处理:工资款项定义、修改款项输入、考勤记录输入、工作单计算。③费用汇总:按部门汇总、按费用科目汇总和工资数据分析比较。④工资帐表: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分析汇总表。⑤转账功能:为了方便工资核算子系统与其他核算子系统的连接,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生成工资转账凭证,并转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3.绩效评估子系统

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对员工代码、部门代码和职务代码等的设置,并提供对评估实施及评估分析情况的查询功能。②变动数据处理:考核方案定义、考勤数据录入和工作数据录入。③评估实施:日常工作考核、阶段考核、项目工作考核和特殊情况考核。④评估分析:等级评价汇总表、部门绩效汇总表、综合评价汇总表和评估活动的评价。⑤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输出即可以是单独部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况输出、打印图表输出和资料共享设置。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1.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及正常工作能力。系统要防止输入数据差错及进行正确的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能力,保证各项统计计算、信息查询及输出准确无误。系统在硬件发生故障或严重的错误操作等意外事故发生时,系统仍能较好的工作。系统对未授权的非法访问能予以识别并禁止,防止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被非法查看、修改和复制,防止操作者进行越权操作能力。

2.可维护性

对系统进行改正、提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错误,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予以修改;系统中某些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之处需要提高性能、扩充功能等完善性处理;系统的内外环境、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时,系统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方便地进行维护。

3.用户友好性

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的能力。具体为:用户显示界面友好,用户通信界面风格一致,并能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方式;用户需要帮助时,程序能提供有关功能、输入方式、运行状态机出错等各方面的提示。

4.合法性

对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还要考虑编码规律、记账程序、核算方法和报表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

5.安全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存取和改变。因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存取和改变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杜绝非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非法操作。当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系统先进行用户识别和鉴定,可让用户输入标识或口令进入各子系统。一般用户只能查询,不能修改,只有管理人员才能有修改权限。要做好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工作,制定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促使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开始。它能使企业的决策、计划和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系统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性科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人们对管理的复杂性有了初步认识,本文将沿着管理实践者和研究学者对管理的认识过程渐次地分析企业管理活动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基本特征。

管理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问题

企业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和企业的规模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呢?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复杂系统。其次,要了解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任何系统的存在符合复杂系统的基本涵义,同时又具备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这个系统就基本可以判定为“复杂系统”。

那么什么是复杂系统呢?那些持有“中小企业的管理是一个简单问题,而大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观点的人往往会认为: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就是复杂系统,而大企业具有复杂性特征,所以大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而中小企业不具备复杂特征,因此小企业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而不是一个复杂系统。这显然是一个错误!为了厘清认识,本文界定了什么是复杂性系统。

对复杂性系统涵义的界定

复杂性科学中对复杂系统的描述性定义:复杂系统是一个具有一定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

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基于两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个层次的涵义就是就其“规模特征”上的认知表现为“中等规模及其以上”,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满足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第二个层次的涵义就是就其“组成要素的相关性”上表现为“诸要素间的高适应性”,这里理解为即使一个系统满足了“中等规模及其以上”这一基本要素,还要观察组成系统的诸要素、诸子系统和系统本身的相关性、适应性问题。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形,任一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和系统高度相关,并且具备高自适应的“智能化”特征。那么,我们可以界定这一系统为复杂系统。

这是因为:一方面,现代企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企业,虽然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随着产业分工、产业集群和产品外包的发展,小企业自己独立生产完整产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中小企业纷纷建立协作生产体系和生产联盟,在基于共同的价值链上为客户价值服务,小企业的管理也跨出企业边界置身于整个生产协作体系当中,并服从为客户价值服务的整个供应链、价值链系统。因此,现代企业的主流在规模上满足复杂系统第一要件。

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就其组成要素的相关性上分析表现为诸要素间的高适应性。这是因为现代企业更为强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构造这种能力过程中本着不断梳理核心业务、从核心扩张、回归核心的基本战略框架,企业开始构造或者加入基于自己核心能力的生产协作联盟或供应链,这使得生产部门之间、生产要素之间以及生产流程之间的相关性和高适应性日益加强,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在这样的生产系统中高度的相互依赖、相互适应和相互发展。

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分析

(一)复杂性特征日趋明显

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企业管理系统复杂性特征日趋明显。回顾一百年企业发展的脉络,经营理念经历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经理人利益最大化、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和客户利益最大化四个阶段。

在股东利益最大化阶段,由于企业经营并没有把员工当作一种资源去看待,员工仅仅被当做一种工具来对待的。因此,那一时期的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个简单系统,其特点是企业管理的元素数目特别少,因此可以用较少的变数来描述,这种系统还处于可以用线性思维去加以解析的阶段。

在经理人利益最大化阶段,尽管企业经营开始关注人的因素,但只是关注少数人的利益,因此管理要素还处于较少阶段,要素间相关性还比较小,企业管理处于一个由简单系统向复杂系统的过渡阶段,这种系统仍可以用线性思维去加以分析和解释。

在参与者利益最大化阶段,企业经营开始关注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其特征是管理元素和变量数目上的日益很多,但其间的耦合是微弱的,或随机的。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系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复杂”系统,它仅仅是一个无组织的“复杂”系统。这一时期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上采用统计的方法去归类、汇总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在客户利益最大化阶段,企业经营为了满足客户利益的最大化把企业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企业外部。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下游的中间商、销售终端以及客户本身,企业管理系统的表现特征是:管理的元素数目急剧增加,且元素间存在着强烈的耦合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系统属于有组织的复杂系统,这也是用复杂性科学所描述的复杂系统。因此,企业管理系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而呈现了“复杂性特征日趋明显”的特性。 转贴于

(二)智能性和自适应性加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管理这一系统的主体行为(经营理念及其规则、流程、方法)和各管理元素随着从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着的。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市场环境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大众化消费、个性化消费和随机化消费的三个阶段,企业管理也不断地适应、发展和创新。

在卖方市场阶段,企业经营更加关注股东利益。因此,融资手段、投资策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

在买方市场的大众化消费阶段,由于市场出现了竞争,消费是有选择的获取商品,企业管理开始关心如何获得消费者对企业和企业产品的认同。因此,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手段开始备受企业管理者关注。

在买方市场的个性化消费阶段,企业更为关注目标市场、消费行为、品牌营销、文化营销和营销战略管理等。因此,这一时期把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关系管理当作企业管理的核心。

在买方市场的随机化消费阶段,由于消费者购买商品并不是事先制订详尽的采购计划,而是模糊和随意的,这也是社会收入水平提高的根本表象,在这一阶段卖场环境、促销手段、渠道管理、文化、创新、感性质量等更多因素纳入现代企业管理这一复杂系统的管理范围之内。

总之,企业管理这一系统始终遵循一定的规则,根据市场环境和市场信息来调整自身的状态和行为,并且不断强化这种适应能力,使企业有能力来根据各种信息调整规则,产生以前从未有过的新规则达到创新系统和适应系统的构建,使得企业管理这一复杂系统在整体上彰显更高层次、更加复杂、更加协调职能的有序性。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变化必然会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其复杂性特征的复杂程度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在同一管理系统中其管理核心呈现多元化和相互影响、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和相互交叉、管理行为呈现动态化和随机蜕变、管理能力呈现柔性化和自适应力增强。

另一方面,其复杂性特征的新特性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管理问题的突现性、系统特性的不稳定性、管理思维的非线性、管理要素的不确定性和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等新特征。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hoose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ference and analysis, the article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broad, management system,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国外一些比较发达国家水利公司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已经达到非常科学化的水平,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面更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将择优选择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借鉴分析。

二、 分析英国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英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区为代表的水管理体制。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这三个级别。

1、国家级机构:英国没有专管水利的国家级行政部门,水利由环境、运输与区域等有关部门进行分管,主要部门有环境、运输及区域部、国家环境署、水服务办公室。

2、区域级机构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自1970年开始,水管理体制发生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根据1973年议会通过的水法,实行按流域分区域管理,合并、整顿,改组原来1000多个大小水管理机构,成立了10个水务局。流域内不再按过去的行政划分和受其管辖权的限制,每个水务局对本流域与水有关的事务全面负责、统一管理。水务局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由法律授权的具有很大自、自负盈亏的公用事业单位。第二次大的变革是八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顺应这一政策的要求,1989年水务局实现私有化,改为水公司。英国的水工业私有化目前仅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而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至今供水管理部门还是国营公共事业机构。

3、地方级机构

郡、区、乡镇地方级不设水管理机构,只有地方议会负责管理排水及污水管道。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英国农村地区成立内地排水区。该排水区由农业土地和建筑物使用者(即交纳排水税者)成立用水用户协会,选举一个董事会进行管理。

三、分析日本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1、在管理体制上日本国家属于“多龙治水,多龙管水”的管理模式,水资源开发管理分别由建设省、国土厅、通商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厚生省按准公益性政府赋予的职能进行管理

2、依法治水管水的鲜明特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1949年开始日本相继制订了有关促进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如:国土综合开发法、水资源开发促进法、自然环境保护法、水防法、下水道法、工业用水法等。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开始编制全国综合开发、规划,陆续指定里簧川、淀川、吉野川、丰川、根川、筑后川、木曾川等七大水系作为水资源开发的水系。其范围覆盖了大半个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到了八十年代水资源工作继续深入,《21世纪水的供求》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制订和发表,标志着日本水资源开发、管理达到了新的高度。

3、日本水资源开发公团的作用

根据1961年制订的《水资源开发公团法》,于1962年创建了水资源开发公团。公团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各项长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远景规划,对日本的七大水系统一进行开发、治理,调整各方面的关系、筹集资金、统筹全国的水资源开发事业。

四、分析美国田纳西流域开发管理模式

通过资料了解得知,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条件、流域经济运行、开发模式等,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美国流域管理的政策与法规及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先进经验,能有效促进我国长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并形成可行的流域管理建设系统。

1、TVA的机构组成

TVA是根据TVA法案成立的,制定TVA法案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航运与治理水灾、促进田纳西流域的植树造林和流域内贫瘩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目的需成立一个单一的政府机构来进行管理,对整个流域内所有的资源起到管理监督作用,同时将政府权利及服务与社会动机与营利的私有企业灵活性与主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农业地区的迅猛发展。TVA的组织结构,由董事会按照明确职责和提高效率的原则自主设置。

2、 TVA的职能

根据TVA的法案,TVA拥有主要职能如下:独立的人事权、TVA有权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进行建设、对土地具有征用权、 TVA有权生产新的农用肥料、TVA有权生产并销售电力。

TVA用美国政府名义行使用和征用土地,并以征用或购买方式占用不动产。TVA可以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在田纳西河上形成水深2.7米的河渠,维持供水,改善田纳西河和密西西比河发生破坏性洪水,TVA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兴建电站、动力设施、输电线、通航工程以及附属设施,并通过输电线将各种发电设备联网成为一个或若干个电力系统。TVA还可以生产新的农用肥料,并进行推广促进当地经济飞速发展。TVA所辖的水坝主要是促进航运和防洪,其次是发电。

五、结束语

研究表明,国外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启示与借鉴之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依法治水

国外流域管理的模式属于多样化的管理,建议加强对国外流域管理和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的流域管理体制。

3、创新多种融资方式

水利事业是全国人民的事业,水利资金的筹集需要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其数量才有保证。积极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是加快水利行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外较早对水利资金的融资开辟可间接融资的方式,允许水利项目开发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政府出面发行水利建设债券,并以其收益、收费、政府财政性补助资金还本付息。我国只有采用这样的多种融资渠道保证水利资金有足额配置量,才能有力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及功能

1.1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降低了手工记账、会计审核和核算的人工劳动强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统计和核算,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第二,减少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财务管理信息化不需要过多的人力支持,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三,实现了企业的规范化经营,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可以统筹规划财务预算工作,为制定科学的资金利用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2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满足各项业务处理的基本需求,根据传统的手工记账和会计核算流程建立流畅的操作程序;

二是建立建全财务数据库,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搜集、统计、分析和处理;

三是提升专项核算和台账功能,提高业务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效率,加强分项管理水平;

四是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服务,使得企业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财务核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是加强业务流程控制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各项业务审批权限能够进行条件设置,对经济业务能够按照权限大小,进行分级控制。

2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普遍目标和特点,在ERP 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系统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决策、财务分析、辅助管理等六个子系统。

2.1 财务预算子系统

财务预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业绩考核提供可靠的参考。财务预算子系统主要包括编制、执行、事后分析、业绩考评等几部分内容,采用自上而下、多方协商等多种编制模式,实现了财务预算全过程管理。对于集团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中要求各子公司之间制定统一的预算表样,方便预算表格的汇总和合并管理,提高语段编制效率和可行性。

2.2 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是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具体包括权限设置、参数设置、审批设置等,从制度和权限等方面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2.3 财务控制子系统

财务控制子系统主要包括税务管理、资产管理、薪酬管理、债务管理、现金管理、应收应付处理等模块,通过设置这些模块,可以全面监控企业的资产变动、资金利用、债权债务处理等情况,更加有利于集团企业对下属单位的统一控制。

2.4 财务决策子系统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结合企业的财务情况,通过分析和对比,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案,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财务决策子系统由工程管理、投资管理、物料管理等模块组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2.5 财务分析子系统

财务分析子系统主要根据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全面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以及财务发展趋势,能够为财务管理的优化改革提供指导。

企业财务分析子系统主要包括成本、利润、现金流等方面的分析,充分发掘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表格和图像形式,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运营状况。

2.6 辅助管理子系统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辅助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文件信息、综合查询、报表等方面的功能模块,对企业的日常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通过综合查询模块,可以与同行业进行信息对比,发现差距,寻找突破,还可以借助报表系统及时反馈战略的执行动态,并与预算对比评估战略效果。

3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措施

3.1 加大软件设计力度

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企业需要建立高效、规范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推动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调试和改进相应的功能模块,这就需要软件开发公司加强与各行企业的沟通交流,开发出更多财务管理功能。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可以严格按照财务资金管理规范进行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从而避免了人为核算的失误。在财务管理软件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研究并开发出适合我国经济市场规律的软件程序。同时,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对财务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装设杀毒软件和加密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和漏洞修补,随时进行财务数据的备份,避免数据丢失或泄露。

3.2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9)

一、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最终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并给管理层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便于进行正确的决策,以促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信息管理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系列演化。根据其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阶段。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是多种学科混合紧密联系的一门新兴技术。就其功能来看,信息管理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产物,综合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信息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将导致新组织结构的产生,而现存的组织结构又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引进的成功与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小供电企业信息化现状

上世纪末,电力企业已初步尝试探索实施信息化,如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覆盖面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多个环节。作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国家基础性行业的电力企业,近年来信息化的应用在提升电力行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目前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孤岛较多、有些地方存有信息盲点、技术平台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存在信息安全漏洞等。从2008年起,电力行业信息化跨入了大发展时期,信息系统数量、资产、应用水平等都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企业面对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各式各样的应用,信息管理部门必须结合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特点,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从而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健康有序稳步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刺激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信息化的应用加快了普通劳动力与科技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流动。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汹涌浪潮,正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促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面对信息化,中小供电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着以下显着的特点:

(一)管理集成度高

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等必须同步,电力产品不可能像其他机械业、手工业等具有时效性。这种工作流程时时的特殊性质要求高强度的管理信息集成。而中小供电企业主要涉及变电和配电环节,其管理行为必须全面覆盖从变电、配电、送电到用电的整个过程。信息管理系统(MIS)必须将企业的各个部分、生产的全过程密切组合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采购、设备维护、工程施工、用户服务以及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转的全部过程。

(二)生产环节复杂

电力工业虽然只生产单一产品,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用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是24小时不间断的,设备维护、故障抢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繁杂。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MIS具有高度敏捷性,时时更新联动,能够建立支持企业各部门和各企业的密切联系,确保各个环节运行流畅。

(三)安全、稳定性要求高

电力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电力企业的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在某一程度上需要较高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MIS的构建必须以稳定、安全、便捷为前提,同时具备功能扩展能力,以适应不断进步的信息化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提升的要求。

(四)行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电力行业才渐渐地走出垄断面对市场化竞争,每一次变革都会使企业内部、外部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的MIS的建设无法及时更新达到完善;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又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和习惯,既没有统一的操作要求,也没有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这对电力企业规模化MIS建设带来了信息控制、开发通用、数据及时准确的信息软件的困难。

三、中小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国家电网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提出,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和信息化战略规划,都作出了更新的指导思想,也指明了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朝着深化应用和优化应用的方向进一步迈进,集团化、统一化的发展思路在大型集团型发电企业中全面确立,行业内的两化融合程度势必得到进一步提高。就目前中小供电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实质来看,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以及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等。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OA)

根据中小供电企业点多线长、人员相分散的实际情况,OA系统首先要建立内部通信平台,即内部的邮件系统,以方便企业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并基于安全性、便捷性考虑,应实现有条件限制的与Internet邮件互通。其次是信息的平台,即时电力企业信息,提供交流平台,例如新鲜新闻、信息简报、内容通告等能够在员工之间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再次是工作流程自动化平台,例如公文的收发、审批、处理,以及请示、汇报等流程化工作的自动化处理,以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旨在规范各项工作,提协同工作效率。最后是信息查询平台,通过设定不同用户等级,检索查看不同权限的文档、图片等信息,实现不同层次的文档共享、查阅和使用。与此同时,OA系统还应充分考虑信息集成,具备数据接口功能,能把企业原有的MIS、ERP、财务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员工能有效获取并处理信息,提升供电企业整体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障供电设备安全和经济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采用计算机信息及网络通讯技术等,在线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和生产运行指挥人员提供系统运行信息、分析决策技术依据和控制手段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统计计算、远程操作、报警处理、实时数据监控及分析等。重要环节应采取双机热备,当任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所有运行在该服务器上的数据可以自动完整地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需要有健全的权限管理功能,能快速、平稳地自动或人工切除系统本身的故障,故障切除时不能影响系统内其他设备正常运行。调度主控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从全局实现调度自动化的监视和控制,分析电网运行状态,协调各变电所内RTU之间关系,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三)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市场竞争形势日益发展,建立完善的创新信息化营销体系是满足不断深化的市场化变革和日益发展的客户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按业务逻辑关系分,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客户服务、营销业务、营销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四个层次。客户服务层与客户进行交互并为客户提供直接的服务,主要通过规范服务标准,提供优质服务,共享服务资源,提供多种项目服务,如:故障抢修,信息咨询,用电业务查询,投诉、举报、建议,电费催缴等。营销业务层是客户服务层的支持层,对系统内的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主要进行各类供电服务事务地处理,保证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有序地在各业务部门之间流通。同时负责向客户服务层实时提供客户的用电信息,如:业务受理,电费抄、核,电费计算,帐务管理、线损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营销质量管理层通过工作流程平台,监控各部门工作状况,提供监督手段,实时考核绩效,如:营销业务的稽查、各项营销指标的统计等。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是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的综合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心,主要向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提供营业管理功能,主要从市场分析、客户分析、市场预测、需求侧管理四个方面分析电力营销工作的经营状况和政策实施效果,进而预测供电市场需求。

目前供电企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存有不足,已经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与竞争力的提高,企业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实现信息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同样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进和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推动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是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满成.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2006(4)

篇(1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现代企业管理中由于很多管理理论已然不能与财务管理理念两者相统一,所以就让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凸显出来,如管理中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系统不健全的情况,这些漏洞均会给人财务人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一、大数据背景概述

第一,大数据背景的优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带来很多优势,使企业在深层次的发展中获取高效的数据信息,并能深层次的对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当前我国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我国的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更要对国外企业的市场抢占等因素充分考虑清楚。由于发展中国内市场涌入大批量的信息数据,导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与市场发展相适应,所以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高效、精准的对信息能力进行处理,要根据现有的数据情况进行系统化反应,最终估算企业的未来发展新模式,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态势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路径,以让企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第二,大数据背景的劣势。大数据时代不但能带来机遇同时也能带来挑战。由于数据信息的快捷与便利,就会为获取信息侵犯到他人隐私,最为典型的是私人电话或者住宅信息的泄露,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其实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隐私会经常受到侵犯,部分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时都不是人们知道的,甚至很多人为了获取暴利,直接出售手中的信息,侵害他人的隐私;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在信息数据量缺失的情况下,能看到到数据信息存有虚假的信息状况,导致信息片面性较大,甚至很多信息具有虚假性质,最终引导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存有的问题

(一)数据分析实效性不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让企业的数据进入到海量增长的态势,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预测日常管理中控制不足的地方,所以就要提高人员数据的分析能力,以让数据的分析率提高。由于全面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计算和核对变得更为简单,进而以减少会计人员的编制,人员说数量开始减少,但是经营管理中由于财务信息量大幅度提升,加之计算机处理能力有限度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需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初始经济活动,如信息的录入,让会计人员将主要的时间全部花费到繁琐的核算上,因而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预测、分析和管理上更是精力严重欠缺。(二)功能模块应用不足。功能模块应用就以拥有和金蝶为例,对其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部分企业购买软件时,不能全面的使用财务软件上的每一项功能,只能在总账系统里面进行记账功能,忽略财务软件的整体性效能发挥。一个企业在购买ETP软件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功能和项目仅为销之类的软件,不能更好的应用其中的总账系统,还有部分财务部门使用的系统是与总账系统不相关的电算总账软件,所以这种不科学的管理方式让整个财务电算化资源浪费,也很难使软件的作用更好的凸显出来。(三)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缺失。发展软件技术的同时,管理人员的职能与业务能力也要进行大幅度的转变。我们知道一点既财务软件信息录用时,不仅是为了在总账中获得更多的凭证信息,更需要在财务表报中进行数据挖掘。系统化财务信息管理的建设,能让部分岗位素质偏低,数据能力不足的人员,在信息化数据的使用中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同时由于大的数据信息开始在企业中海量存有,所以就要及时的找到和挖掘对应的数据信息为企业所使用。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壮大,财务管理不能单纯发挥其自身的核算职能,其中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凸显,可以这样说在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其成功与否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结合运用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就建立大数据和云计算机环境下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三、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

(一)获取企业财务数据。传统的数据信息获取多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经济数据,要求从不同的系统中录入原始的凭证,直接生成总账形成新的记账凭证,但是使用这种记账模式却会忽略掉部分与经济业务联系较少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济状况反应不足。受到数据和云计算的影响,财务信息管理中可以直接把企业的历史数据和现阶段数据全部集中到大数据中心,使数据的资源更为广泛,同时也能为下一阶段的数据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具体的实施措施如图一所示。图一大数据下财务管理信息化运行框架(二)数据处理存储。企业可以将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其中包括结构化数据以及一些并不具有明确结构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财务数据加工存储层的工作可以通过ODS、等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分析后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之后再将这些数据输送到下一个处理过程当中,通过报表工具和玩具工具向管理者进行展示。图1所示的加工存储层当中,云计算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企业的全面工作,使得企业财务运营的全过程都能够有效的使用云服务。云服务当中包括很多种,譬如资金服务与核算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服务的有效共享,使得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沟通以及企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三)数据输出。会计数据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便可以开始挖掘分析工作,这一环节完成之后所得到的数据便要进入方法库以及模型库,从而使得信息进入报表系统,再通过报表工具等进行展示。这些经过一系列分析后所得到的数据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以及投资管理工具等等。企业的财务数据对于企业当中的各个部门来说都非常的重要,行业与行业间也需要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准确共享,从而实现财务工作的有效传递和汇总、发放工作。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时就需要对大数据时代所特有的优点进行针对性的动态财务查询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提供远程查询和远程信息交换,在进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时,能够提供具有很高精度的财务信息。通过对此信息进行分析便可以明确行业间的财务关系,并对子公司在母公司决定扩张。此外,对于伙伴的财务信息合作商可以通过查询系统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得到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合作商资料,从而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能够更好的准备。在设计这类系统时,为了保证系统数据库当中的信息能够与现实当中的实际信息进行匹配,系统的程序还需要连接网络进行更新。但是动态查询过程对于财务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对物理性质的数据存储库进行一定的优化。(四)统一机制。统一的资金管理体制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统一的资金体制能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并且对资金运行当中所必然存在的风险进行减弱,同时对于企业的监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并创建结算部门。使得企业能够直接与银行之间进行相互连接,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从而加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大数据潮流发展态势已经锐不可当。受到当前社会发展影响,新的有效财务管理体制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尤其是现代企业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创新模式,在紧跟时代与市场发展态势的同时,要改革管理体制。在所有的工作中,财务管理才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与企业形象有着本质联系。故此,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制度更新,能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

作者:戴迎迎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君媛,聂永红.数据挖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成本及财务指标分析系统的设计[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5(06):14-15.

[2]丁钢.大数据背景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思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1):12-13.

篇(1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信息化已经能够实现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这将社会资源配置与管理的方式赋予了新的定义。了解信息,掌握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对当代管理者至关重要,就像抓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管理一样。当前各类组织都非常重视如何使自身实现信息化管理,甚至将信息技术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致力于建设科学经济高效、适合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来推动自身管理发展。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如资产安全管理制度差,账户虚假,资产不实等,这些问题不符合企业管理改革的新形势。近年来,为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国内的许多企业已开始引进或设计管理软件,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来管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但从大部分组织的信心化现状来看,目前大部分现有软件设计的功能仅仅是简单的替代,进行单一条线的业务或单一资产管理,这使整体固定资产的管理处于被动的情况。

1青城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1.1青城有限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青岛青城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新兴的建筑公司,主营业务有建筑工程的施工,建筑材料生产、销售(规定该住所不得从事生产、加工),以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运营酒店管理,建筑相关使用材料的研发,商务方面的中介服务(不含票据中介)。(依照法律须要将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产品。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良好,固定资产规模与日俱增,资产管理事务日渐复杂,急需顺应信息化时代步伐,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学习现代化知识,改善公司管理模式。

1.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生产资源浪费现象是主要问题,以及投资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管理制度不全面等。中国已经有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中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不能跟上信息资源增长的步伐。即使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重复利用和增长二级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行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使用率非常低,未能达到最大值是因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不能进一步被处理成商品。中国已踏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征程,单位通过已有的人力,物力,资金,设备,技术等资源来了解取证,只有建立正确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编制才可以对管理需求有用的信息进行及时供应,以便做出及时的决策,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办公室和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已经能够在进行快速,简单的上机操作,获取信息为单位带来了极其大的社会效益。

1.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1.3.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1)人员管理:当公司员工申领固定资产时,主管可能首先需要查看组织结构树中是否有此人。如果没有,就请财务管理将增添该人员。如果该人的信息不正确或有变动,应该由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来变更。2)数据维护管理需求:数据维护管理主要用于平台数据的输入输出。在系统建立之前,财务部门采取手工方式管理固定资产,因此为了配合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紧密转型,系统需要提供数据输入和输出功能,方便工作人员在手动和自动化方面的来回转换。还可以导出固定资产数据进行相应的备份,以避免数据丢失。3)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是增加或更改固定资产信息的过程。固定资产不可以删除,只能通过修改固定资产的信息或状态来改变现有固定资产。目前,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包括固定资产增值,固定资产重组,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使用和固定资产还款。4)统计报表需求:固定资产信息根据各种数据类型存储在系统中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对某些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统计查询。本文采用定制统计报告的方式向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自己关注的固定资产类型统计数据。所以这个模块需要一个强大的自定义统计功能,并且初始化几个常见的统计类的问题,比如改变记录表。1.3.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安全需求分析系统安全性相当重要,因为系统管理的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产信息,在管理当中可能经常涉及一些商业秘密信息,必须从整个系统的安全进行考虑:1)做好权限管理:主要是完成固定资产基础信息管理,用户可以分配到明确的权限,使用户不仅可以共享信息,还可以确保信息安全(如购买时间,资产价格和其他信息)。另外,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修改指定的用户操作权限,批量管理权限设置,管理记录表单,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设置不同的系统权限:例如增加,删除,查询等功能。2)做好系统数据备份工作:将系统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3)做系统容错工作处理:实现数据在完整性和一致性的两方面上同时有可靠保障。4)做系统操作日志记录:系统出现错误,通过系统操作日志记录,可以跟踪,分析和处理问题。

1.4青城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在实际一个系统前,必须依据客户提供的时间来机型研究,为了从研究对象中减去研究风险,躲避各种基本资本力量的设计和风险在许多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对象的风险越重大,研发实用性较小。以下是关于这个对象的实用性的两个方向的研究:1)实用性:不变资产控制信息系统是管理单位的基本组成部分,涉及不变资产控制的不同方面,恒定资产控制带领单位管理自的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单位不变资产控制,使员工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迅速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2)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和机构的管理无疑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同时改善了由于浪费引起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低效的问题,降低管理内容复杂性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以较少的资金,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机会。所以可以使用在倾城有限公司。系统开发周期约为2个月。3)系统技术可行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公司的领导者来说尤为关键,因此软件应当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搜索功能和全面的数据。在系统设计中,我们必须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首先要从软件的整体的布局来考虑,否则会导致设计工作量大增,反而软件不符合要求。更严重也可能导致软件不完整或整个软件无法正常工作。对软件可行性的分析是软件规划的基础方法,一定要有可行性报告批准软件应用分析步骤的开发。4)操作可行性:系统使用图形界面,可以很好的交互。具有友好的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流程,注意整个平台的平稳运行,使用户使用过程清晰,非常简单,易于学习,易于使用。终端运营者通过极为简单的培训,或者即使没有任何培训,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胜任。而系统设计具有安全性,用户具有明确的权限限制,所以应用系统退出没有任何问题。

2青城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2.1基础功能设计

2.1.1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该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根据绣球分析扩展划分各种功能,而且可以直接用于生成,分解大的功能和复杂的子功能。最后产生整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所以,按照这个思路,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2.2资产管理模块设计

2.2.1资产基本信息管理资产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授权给财务主管对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设置,财务主管对资产信息进行设定的活动图如图2所示。当财务主管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的设置时,需先登陆系统,其次选择企业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管理选项,然后在界面中可选择固定资产的类别、名称以及其相应的存储位置等相关信息进行添加或变更,在完成该信息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2.2.2固定资产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录入工作是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完成的,活动图如图3所示。使用固定资产的信息录入功能时,管理员需先登录系统,然后方可使用固定资产的入账或信息变更选项。如需选择企业固定资产增长,则系统将进入固定资产信息录入窗口。输入了固定资产的增长信息后,固定资产信息将输入系统中。如果管理员选择了固定资产更新,系统将查询管理人选定的相应固定资产的信息。管理员可以在界面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变更。最后点击确认保存到系统最新信息。

2.3业务流程模块设计

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中,有采购申请,维护实施,退休审批,财务统计等功能角色数十种,这些功能角色给予不同的特定用户,因此用户的权限级别是不同的,例如资产部门负责人购买申请和购买固定资产,部门经理负责一级审批。购买资产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则需要进一步的审批。所以对不同用户负责不同部分。对于整个系统,系统用户可以分为两类,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首先需要进行登录操作,这一步中用户名与密码同数据库的相关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登入系统,否则登录失败,要求重新进行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而登录的系统后所能进行的业务操作则依据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管理员可进行系统的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用户与角色的管理、授权管理等;而普通用户则根据系统管理员赋予的功能进行相应的业务操作,例如总经理可进行相应的审批功能、查询功能、统计功能等。

2.4资产统计分析

模块设计资产统计分析系统由资产统计、报表查询两部分构成。如图4所示: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的意义

为实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企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必须把现有的加工模式整合,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将基础数据收集,实现所有数据在单位的收集和统一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合法,并且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业务管理的需要。通过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也被证明是科学高效的,不仅仅是固定资产的变化、折旧、计算等管理的通常意义简单的聚集。能够高效使用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水平显著提高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优势:1)固定资产计算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2)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明显增加。3)使用固定资产越来越合理。4)可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5)使用固定资产比以前更有效率。

4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常见的信息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实现信息技术更加匹配企业需求的管理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如何将信息管理运用于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的战略决策,资源优化配置,财务审计统计等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制作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时间的局限,设计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尚未实施具体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对接,系统的兼容性亟待进一步验证;二是基于保密目的,涉及数据的文件是模拟数据,具体做法还需要进一步检验;第三,有必要实现系统界面的设计上能够做到美观与人性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贾松浩,杨彩,刘军,张海玉.RFID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2(6).

[2]刘增勇,陈祥斌,王鹏,邵鹏飞.RFID技术在装备物流领域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12(5).

[3]袁赪.利用条形码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4]孙艳崇.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开发要点[J].科技信息,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