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7 17:42: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03-01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三大基本理念。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良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合作、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改研究的主要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在小学语文改革方面主要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着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只看重文化知识的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观念,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灵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学到更多。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和教学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放下权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教师不但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地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发起挑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建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阅读、思考,让全班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一齐思考,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即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关阐述。作文也是小学生表露自己思想和个性的窗口。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训练学生作文技能的同时,都可以把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贯穿、渗透进去。

四、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组建魅力阅读、写作文苑等兴趣小组,让他们充分利用大课间和假日时间,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通过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其写作能力,再将其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写得特别好的可推荐给指定刊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尤其是在权威的刊物上发表,那成功的喜悦自不必说,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在这样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放飞自己、充满想象、愉快合作,既收获学识又锻炼能力,在探究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注重现代教育与技术的结合

语文新课标曾清晰地表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带来了新能量。学生也可以在媒体播放中理解深一层含义,因为电脑、幻灯片的运用,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处其中进行体会。学生在学习描述景色的文章中更能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从而拓宽了教学的思路,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快乐。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2)

21世纪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1.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2.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的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篇(3)

21世纪,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4)

前言: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当前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尚处于初步阶段,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调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终究要落实到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内容两方面。因此,小学语文的从业人员需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其中存在的问题,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经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长期难以得到质的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陈旧、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不加理会,更是忽略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工作,一味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1]。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而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将教材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既不加以深入的分析,也不列举相关的例子以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事倍而功半,教学质量难以提到明显的提高。

1.2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除了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处所指的“教学内容”偏向于教师对教材文本分析的备课内容。部分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普遍存在敷衍了事的问题,只是单纯地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而已,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接受能力对备课的内容进行优化,可适当穿插部分趣味性较强且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小知识,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一举两得。

1.3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这是其年龄阶段的天性,无可厚非。但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当中的语文课堂却普遍存在着互动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学生在下面或听或做笔者,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师生之间的想法无法得到及时的互换,继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质量不理想。

2.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2.1做好备课工作,把握内容要点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延续对课文的透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把握,包括全文、段落、句子、字眼等的详细含义,由点及面,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逐渐向较为高深的知识层面延伸[3]。尤其是对全文进行分析的环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先行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确定切入点,对文章的主体思想进行精简,还可选定几个相关的小故事以辅助教学。

2.2改变课堂结构,迎合学生心理

鉴于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坏相对较差,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当中难以做到做到聚精会神,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有学者认为,小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时是呈倒“U”型的,达到顶点之后便会下降,所以教师必须要落实相应的引导工作,在课堂开始时先不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给学生讲一个比较简短的小故事,在课堂中端之时,可再度穿插几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其重新集中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3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改之下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以教师为中心面,而后者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模式属于单方面教学模式的范畴,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与学两者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4]。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的主体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与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潜在的联系,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4巧妙创设语境,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对于单调的“说教式”的教学形式很容易感到枯燥而乏味,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整个课堂便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局面,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语境,使课堂气氛保持全程的活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课堂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商,创设课堂教学良好的语境,可帮助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而非只停留在字词的表面程度[5]。利用良好的课堂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更为更加浓郁,教师可通过语言、行为等将学生领进已创设完毕的语境,以便重现语文教材上的文章的情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与记忆,继而迎合新课改背景下实现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可令人满意的情况,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质量。整体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挂钩,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从改变课堂结构,迎合学生心理、做好备课工作,把握内容要点、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巧妙创设语境,活跃课堂氛围出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领略语文学习的兴趣,继而切实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魏周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J].甘肃科技,2014,09:72-73.

[2]王曜文.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4,14:170.

篇(5)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本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看待,进而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采用方法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有学习热情。现在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但是有时候恰恰因为过于开放、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笔者赞同某位教育专家所说:“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这从深层次点明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在课堂上,小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快速教课对于小学生而言,绝对是不实际的,即使按照教学目标硬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在这方面小学教师应该制订独有的教学计划,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递。例如,在学习课文《早》的时候,文中提到作者用刻字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迟到。教师可以决定,本篇课文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是分段的能力,阅读朗读的能力,还是学习写作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影响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这些备选中调出侧重点,然后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先不告诉学生要讲解哪一课,而是先问学生是否有迟到的经历?迟到对不对?怎样才能避免迟到?给予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回答与思考,然后教师再引入正题,讲解这篇课文。在课文讲解结束以后,学生自然知道教师问的那些问题,并且在这篇课文中学到生活的道理。就是说,教师以教育为目的进行授课,就是在开始的时候,先引入一个话题,让学生以这个话题为主线进行学习,这样教学目的明确,效果好,效率高。

三、将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章的综合体,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可以说,开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反而要更贴近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找寻语文的点点滴滴,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发现读书中的乐趣,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譬如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在生活中练笔,在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使语文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运用中享受语文、享受生活。要把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外学习成果,教师分内的责任。还要引导学生向自然、社会学习。教师不但不应以种种理由把学生同广袤的大自然,同沸腾的现实生活阻隔,而且应当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拥抱社会,开阔的视野、亲身的体验绝对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总之,坚持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从小学生自身的情况考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不配合不学习,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此外,学生的积极配合,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有效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古板的语文教学生动化,在讲解景色描写的课文时可以利用身边的便利条件,让学生亲自观察。又如写作文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让学生多接触实际,而避免空想。一些教师采用出游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自然,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有东西可以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更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此外,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让语文课堂更高效,也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玉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2011.

[2]任青风.语文教学方法略论[J].语文教育研究,2010.

篇(6)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这是进行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才能正确对待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实施,才能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实现课程教学的现代化与有效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现成知识的识记,只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与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一起沦为教材与分数的“奴隶”,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探索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会创造,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个性化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

1.由权威者转向引导者。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其权威地位不容动摇,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是传输者与接受者的单线型关系。要真正落实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引导下与教师一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

2.由传道者转向科研者。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要找到知识的源头,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传道者的角色,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用教材教,不是单纯地研究教材,机械地传授教材上的现成知识,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不断地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来武装我们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性、科学性与创新性。

3.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现代教学理论提出大的语文教学观,提出以教材为重要依据,优化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教师既要注重语文学科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学科学习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同时又要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我们要多渠道地收集相关信息,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实现学校教育、终身教育与社区生活的“一体化”。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枯燥无味,整个课堂教学如同一潭死水。新课程改革提倡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推向。

1.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富有探索性与趣味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引入求知的主动状态,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充分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投入到积极的教学中,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个性见解,要知道这些个性见解中闪现着智慧的火花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发动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发言,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

2.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来综合呈现教学信息,以吸引学生有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充满热情

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要重视学习方式,强调感受、体验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为了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任务。

合作学习。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种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而语文学习,对小学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探究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其实是人的与生俱有的本性,提倡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纠正目前中小学校重知识的传授,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等弊病。激励探究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就是为了还原人的本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从课标中我们知道首先教师要真正地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主性的学习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有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一定是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再次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最后还应尊重儿童的的个体差异,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视角的独特性,决定了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要更新观念,倡导新的理念

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要视实践,实现开放式教学

篇(8)

一、适度实施体验教学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体验不是凭空进行或只在情感活动中进行,而是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既有情感的纬度,又有认知的参与,而只有感悟、思考、理解后的体验才深刻。宣传心理学“建议综合运用诉诸感性和诉诸理性的两种方式”,这值得语文教学借鉴。关注体验的情感纬度与认知纬度,就是关注语言学习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课标的要求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熏陶,犹如花香袭人,如和风细雨。过于持久的或过于强烈的情感体验,不利于记忆、思考和想象,心理学认为:“情感和智力活动往往是互相阻碍和干扰的。”教师不能唯情感体验是瞻,而使学生因处于强烈的情绪激动状态而难以担负起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学习任务。当然,教师也不能只强调认知而忽略情感。适度的情感体验既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又能落实语文训练。课改中出现的“泛语文”和“非语文”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煽情所致。学生被加以太多的情感,因而凭借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学习阅读表达方法则经常被忽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情感体验的适度,引导学生高峰体验的努力是不可取的。高峰体验学说的创立者马斯洛认为:“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高峰体验。”言外之意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人一生没有高峰体验。多数人的高峰体验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可时间跨度有多大,次数又何其少。在小学阶段就努力追求语文教学中儿童的高峰体验,恐怕不是明智之举。

二、激荡学生情感浪花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研读课文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如在学习《番茄太阳》最后四个自然段课文时,我组织学生认真地研读文中的每个词、每句话,要求学生把文中的“我”当作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我们循着作者的眼睛“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那是因为盲姑娘“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都得到“我耐心地回答”后的快乐显现。“明明”虽然自己已先天性双眼失明,可她坚强、乐观。当我们随着作者弯下腰听到“阿姨,……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时,我们的泪也跟着作者“哗地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我与学生共同感受到的课文情感的冲击,产生的心灵共振,也是因为盲姑娘知道别人为她捐献了眼角膜时,她也要像好心人一样去进行爱的传递时而感动万分。“明明”虽然与“我”分别了,可她那“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这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明明”那活泼开朗、纯真善良的心灵,就像她所触摸到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那么温暖,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此时的课堂出现了“忘我”的境界,那良好的感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在学生的研读中逐渐积聚,逐渐凝练,进而逐渐升华。以语言为介、以情感为媒,在浓浓的研读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整合人文性工具性

篇(9)

思想理念首先要准确定位。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以更好地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为基本出发点,坚守与更新相结合,力求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现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就要真正讲求课堂的效率,不刻意追求华美,不能只做形式上的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设置,应该真正有效果,而不是为了动而动,为了课堂的活跃而活跃。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思维敏捷、联想活跃、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敏感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喜欢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在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

二、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减轻压力

新课标的核心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变以“教”为中心,以辅导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重视辅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自主地运用方法获得知识,同时学会要求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咨询相关科目老师,翻阅历史地理课本,搜集有关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学生积极通过咨询、书籍、杂志等多种途径,自主地获取大量的资料。这一过程,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学“生学”的过程,是一次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象征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了解了这首诗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时期行军到黄河,联想到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激情澎湃而写下的豪迈颂歌!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视野要宽泛。多元的、立体的大课堂观念,生活处处皆语文,都早已不是新鲜的思想,但语文教师要真正大胆去引领。一切可以增进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地点场所,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堂,关键在于把这种理念在课堂上培养起来,并且真正实践起来,内引外联,真正让课外的世界与课堂的学习需要相连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视野开阔的语文学习,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在课堂上讲一讲,而不真正在这方面下功夫,在考试学习压力依然存在的形式下,我们语文教师的引导就会流于形式。

三、适时点拨,刻苦钻研,提高素养

篇(10)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汉文化与母语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建立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作为文字工具,小学语文教育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只注重识词识字与语句段落分析,忽略了情感培养与能力提升,一些偏远地区的语文教更是死记硬背,完全忽略语言方面的真情实感。随着素质教育潮流的掀起,小学语文教育课改已在所难免。

1、小学语文课改现状

1.1、课改成效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多学校聘请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老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活跃的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还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排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者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的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改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

1.2、课改中的不足

1.2.1、缺乏对课改的深层理解

近年来,各个小学都大力推行课改,出资培训教员,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是很多老师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陈述,不能够把握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

例如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少老师囫囵吞枣,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也被等同为在活动中学习。新课改的代表词诸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变味,僵化肤浅的理解致使课改成为了“四不像”。

1.2.2、缺乏实质性课改举措

不少学者发现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现象特别严重。不少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外在表现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活动,例如有的老师把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节目,留下来的时间照样是单一的“满堂灌”模式。其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正像邯郸学步,学生们既没有学到知识,又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还是回到了老路子。

1.2.3、缺乏课堂层面的反馈信息

课堂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结合的标志。课堂反馈不仅能帮助老师详细了解作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但现阶段课改中教学课时被缩减,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对教学的反馈。

1.2.4、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少实施课改的学校都购买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却很少能够被合理利用。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课件的质量使整堂课成为课件展示课;有的老师则对多媒体的定位不够清楚,或者只是利用多媒体来陈述一下书本知识,使得先进资源形同虚设。

2、小学语文课改的改进措施

2.1、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仍旧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除了出资培训以外,还要尽可能利用报纸杂志等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时刻了解教学技巧的创新与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利用能够加深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并将所得信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改成效。

2.2、加强教学考核

很多学校的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学校的课改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以至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氛围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教学考核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督促教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要求。

2.3、加强教学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优化课改的必要手段。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课后作业不要过分依赖家长监督,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帮助优差生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差生变优,优生更优。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改在课改潮流中确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上文提到的反馈制度不完善等。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完善改革措施。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1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后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进行知识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分析,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丰富的情境教学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交流,获得更多的感受。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在观看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受到刺激,他们深刻地体验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在结合情境进行阅读时,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桂林山水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同时激发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获得视觉享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运用情境艺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运用多媒体、挂图、故事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思考状态,在情境中进行课文分析,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创新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授。由于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创新艺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新颖的课堂环节中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分析中,让他们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分析和理解能力。在设计创新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如在学习语文生字、生词时,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在竞争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高q,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朗读和表演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把自己的理解反映到表演中。教师还可以选出一名学生作为“小老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介绍给大家,并组织学生进行重点段落的分析讨论。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运用创新艺术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使课堂教学环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分析,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问题艺术,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艺术,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使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行积极的思考状态。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童年记忆最深刻有趣的事件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趣事,有的说跟爸爸去河边抓鱼,有的说第一次溜冰,还有的说下雪时在雪地里打滚……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作者在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趣事。通过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学习新知识的环节,并认真阅读,分析课文的重点段落,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