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7 17:42: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营养过剩引起了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增多[1]。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控制,引发了很多病发症。高血压,高血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到人民的健康[2],壮族农民地处偏远,对预防高血糖高血压的意识薄弱,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加强对壮族地农民的高血糖高血压控制已经成为目前首要任务,现在壮族农民670例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在2008年1月――2011年8月选取壮族670例农民进行调查,其中包括368例男性农民,302例女性农民,年龄在50-90岁之间,平均年龄(65.8±21.7)岁。

1.2纳入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对高血压、高血糖进行标准分类:年龄在18岁以上,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DBP)≥90mmHg的患者,即为高血压患者[4]。老年人收缩压(SBP)≥140mmHg但是舒张夺(DBP)却

1.3方法对670例农民进行检查,使用血压测量仪对血压进行血压测量,观察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对患者进行血糖测量,检查前48小时之内患者要清淡饮食,取空腹静脉血5ml,使用血糖测量仪对患者血糖进行测量,记录下血糖数据。对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比较。观察年龄性别对高血压高血躺患者治愈率和控制率有什么影响。

1.4率的计算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已经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本次调查的所有高血压患者)×100%。高血压受到控制是指高血压患者通过服有降压药,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老年人的单纯性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可以得出高血压的控制率。高血糖患者治疗率=(使用降糖药物治疗高血糖或者使用胰岛素治疗高血糖的患者/本次调查的所认高血糖患者)×100%[5],空腹血糖(FPG)≤7.0mmol/L,视为同血糖受到控制,可以得到高血糖的控制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用K-S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有226(33.7%)例,高血糖患者有95名(14.2%)例,年龄在60岁-70岁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和年龄>70岁的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明显高于年龄

2.2对壮族农民的高血糖和高血压普查中发现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人数达到159(23.7%)人,其中男性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与单独患高血压或者患高血糖人数低。女性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比单独患高血压或者患高血糖的患者人数高。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由高血压和高血糖引起的并发证很多,其中冠心病、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最常的两次合并病,而恶性肿瘤是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患病率比较低的一种疾病,两者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对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及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测量,观察数据变化,分析患者在不同年龄的治愈率和控制率之间的区别,年龄在60-70之间的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低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低于年龄在60-70之间的患者和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男性的高血压的控制率比女性的高血压的控制率高。年龄大于70岁的高血糖患者治疗率低于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糖患者:但是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高血糖患者和年龄大于70岁的高血糖患者对血糖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糖患者(P

3讨论

据调查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影响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已经达到因为疾病死亡的人数的29.2%[6],这个数字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而高血压高血糖就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就要从平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开始改变,定期做检查。本文对壮族农民的高血压高血糖进行调查,有72.8%患者患有高血压,31.6%患者患有高血压。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的原因主要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好了,饮食也改善了,造成营养过剩就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壮族农民地处山远,健康知识普及比较少,医疗设施简陋,没有定期的身体检查,容易忽视,引起高血压高血糖。我们要加强对壮族农民普及健康知识,定期帮助壮族农民检查身体,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7,828.

[2]邓宇,何坪.重庆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病例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88.

[3]宛悦,王若涛,孔灵芝,等.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防治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10,16(7):640-642.

篇(2)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胰岛素应激性高血糖

微量注射泵能精确、微量控制静脉给药的速度、剂量,能保证输入持续、均匀,保持血药浓度良好[1],在ICU应用比较普遍;应激性高血糖[2]是在危重患者急性期,机体为了渡过危机期,而调动整个系统的应激反应所表现的一种短期的高血糖反应,是ICU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其增高的程度与应激成正比,且此时患者病情不稳定,多变化,血糖控制难度增大,因此,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保持血糖水平相对恒定在目标范围内,就显得非常重要。自2008年以来,我院ICU采取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来控制危重症患者应激高血糖状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操作方法:所有入ICU病房的危重患者常规抽血标本送化验室检测血糖,同时行电脑血糖快速监测,对高血糖患者尽快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使小剂量胰岛素持续均衡的输入患者体内,根据监测血糖值及时调节胰岛素泵入量、速率,并做为调整监测频率的依据。

2.护理:

2.1根据医疗目标制定有效的胰岛素输注计划,明确胰岛素输注剂量、速率,血糖监测频率,需达到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可调控胰岛素速率及监测频率的血糖指标。做到准确输注、严密监测、及时评估、反馈、调整;确保胰岛素静脉泵入安全、有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2正确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适时的把握血糖水平,给予对症处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根据胰岛素输注计划每1-2小时电脑血糖监测一次,每天静脉抽血送检验科测血糖一次,及时对比两种监测结果,提高监测准确性以指导治疗。保持每小时血糖下降水平在目标范围内,当血糖值达到目标范围后予以维持,避免血糖骤升骤减,同时适当延长电脑血糖监测时间。当调整胰岛素用量时须在调整后1小时或更短时间内监测1次[3]。使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后1-2小时、午夜或凌晨易发生低血糖,此时应加强血糖监测;注意血糖水平,观察病人有无头昏、饥饿感及出汗、心动过速等症状,若出现血糖

2.3规范泵操作,保持管道通畅,保证胰岛素持续、均衡的输入。更换注射器时,须规范操作,先卸下空注射器,将新注射器装入推注泵,按快速键排气,观察到药液排出,立刻按开始键,再从空注射器上分离延长管接到新注射器上。避免泵管折叠、滑脱、针头堵塞及液体渗漏保证输液通畅。与静脉输液共用通路输注时,应保持输液速度恒定。注射器上输液卡书写或打印规范,签字完整,及时查对严格交接班,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4静脉泵入胰岛素液现配现用,泵入9小时须更换[4];充分考虑时间、温度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确保液体相对均匀地输入患者体内,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并能保持相对恒定,避免忽高忽低,加重病情[5];同时可以减少污染预防感染的发生。

2.5保持泵的清洁及性能完好。使用前先确定泵的性能完好,并根据所用注射器的厂家、型号进行定标、检测,减少误差;使用过程中注意泵保养,及时保洁,避免高粘度药液黏附在推进器或导轨摩擦处而影响微量泵速度的正确性,影响治疗效果。

3.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医疗目标的顺利实现,使处于应激高血糖状态的危重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4.讨论危重患者血糖控制具体目标范围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结合危重患者当时的具体情况,根据医疗目标,制定有效的胰岛素输注计划,运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是切实可行的控制血糖方法,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的落实,能使泵入胰岛素液量控制精确,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避免血糖过度波动导致的预后不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李庆印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366

[2]刘大为、邱海波重症医学-2011,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39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26-0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及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及时掌握老年人血糖、血脂及尿酸等生化指标水平,有利于对老年人易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情况的掌握,也有利于尽早防治,预防并减少这些基本的发生[1]。现对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的血糖、血脂及尿酸等指标的简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75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986例,女性889例;年龄60-78岁,平均(66.8±1.2岁。

1.2方法选用迈瑞牌BS390型号的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盒由迈瑞公司生产提供。用酶法测定GLU(血糖、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r(肌酐,利用血清总胆固醇试剂盒检测TC(总胆固醇,用直接法测定HL(高密度脂蛋白,用尿酸酶-过氧化物耦联法测定UA(尿酸,用酶联法测定AFP(甲胎蛋白。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血糖判断标准判断高血糖情况: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血脂异常情况:TC小于5.18mmolL,HL大于1.04mmolL,TG小于1.76mmolL。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间的一致性通过Kappa分析,差异在P

2结果

2.1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875例6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糖、血脂及尿酸测定结果见表1,其中ALT、AFP、AST、Cr异常比例较低,分别为2.99%、0.96%、2.83%、5.92%,而GLU、TG、UA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9.47%、26.77%、22.03%。

2.2高血糖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365例高血糖患者中,合并TG异常251例(68.77%,合并TC异常75例(20.55%,合并HL异常56例(15.34%,合并血脂异常330例(90.41%,合并UA异常98例(26.85%。高血糖组合并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与其他指标的一致性分析,见表2。

3讨论

临床大量实验表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高血糖有关之外,还与其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有密切关系[2]。英国糖尿病研究机构研究发现控制血压能延缓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3]。Remero等研究发现TCHL水平升高时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多种代谢异常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也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能引起痛风或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4]。Baker等研究发现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周围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因此说,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5]。本组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中血脂及尿酸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患者,且高血糖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最高。综上所述,老年人机体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极高,需警惕其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变化,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相互作用和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对老年人定期进行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身体异常并给予控制和干预,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江丽,刘积平,黄芳,等.巴马县老年人与百色市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及纯音听阈的比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2:131-133.

[2]李传河.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9:1368-1369.

篇(4)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1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高血糖以及相互作用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高血压高血糖以及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高血压、高血糖及心电图改变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本校三校区全体教职工进行体检,抽出南校区336例为研究对象,在职240例,男104例,女136例,年龄26-60岁;离退休96例,男41例,女55例,年龄51~81岁;其中高血压组111例,对照组225例。

1.2方法

聘请三级以上医院的专业人员与校医院医务人员配合进行全面体检,收集南校区全体职工的体检报告进行分析。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空腹血糖≥6.1 mmol/L为高血糖。心电图报告异常为心电图改变。

2 结果

2.1高血糖捡出情况

336例教职工中检出高血糖35例,检出率10.4%,其中高血压组检出率为(25/111)22.5%,对照组检出率为(10/225)4.4%,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高血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3,P

2.2心电图改变检出情况

在检出的高血糖35例中,有糖尿病史16例。合并高血压心电图改变检出率为(9/111)8.1%,对照组心电图改变检出率为3.1%(7/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

3 讨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是两类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疾病,高血压、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更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势在必行。

从本次体检结果来看,高血压人群中高血糖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血压人群。高血压对血糖的影响机制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可多达50%,由于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受损,导致高血糖,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篇(5)

近年来, 因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改变,糖尿病呈上升的趋势,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病变范围较广泛。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1]。现将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9~81岁,平均62.5岁。糖尿病病程2~3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8例、冠心病21例、高脂血症26例、合并糖尿病性肾病6例、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素1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6例。发病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38例,发病后确诊为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3.6~28.5 mmol/L。根据WHO 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

1.2 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者21例、偏瘫18例、肢体单侧瘫5例、仅肢体麻木3例,仅头晕4例,言语含糊9例,意识障碍2例。住院时瘫痪病例程度肌力1~4级。

1.3 头颅CT检查 基底节区梗死6例、脑叶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左侧或右侧腔隙性脑梗死12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8例。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控制血糖、血压及常规脱水,给予改善脑动脉供血和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聚集、解除血管痉挛用药,梗死面积大者急性期给予消除脑水肿。根据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给予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注意葡萄糖液体少用或配合胰岛素使用,纠正酮症酸中毒,肝功正常时给予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口服,防治泌尿系和呼吸道感染。同时予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调脂、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得到积极诊治,经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为延误病情,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较多,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高血黏度均是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TC、TG、LDL升高,HDL下降可引起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脂肪在动脉管壁沉积,为动脉硬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不仅具有与高血压相似的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在毛细血管有管壁基底膜增厚的改变及深部白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底膜糖类沉积,脂肪样和透明样变性,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继而血管狭窄闭塞。过高的血糖还可加重脑组织损害,造成脑细胞缺血坏死,另外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致红细胞聚集功能增强,变形能力减弱,纤维蛋白原增多,使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而加重微循环障碍,最终促成了糖尿病易于发生脑梗死的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须严格控制血糖,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差者应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加口服药联合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5.6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2]。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细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脑动脉时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2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以上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易形成血栓。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列率均高,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对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可望预防、延缓及治疗脑梗死发生,可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篇(6)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53例,女36例,年龄7个月}3岁,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指南匀010版)所制定的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EV71感染78例。所有患儿在采血前1d未使用大剂量激素,既往无糖尿病史。

1. 2监测方法全部患儿在入院时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监

测血糖水平,在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问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

1. 3治疗方法在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和血糖增高程度进行血糖调节,血糖控制标准6.7 m m ol/I。本组36例血糖水平7一8.5 m m ol/I,遵医嘱减少葡萄糖液的输入,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1次/2 h,6~8 h后血糖恢复正常。48例血糖范围在8.6} 14.3 m m n功,使用普通胰岛素0.1一0.2 u /kgh)静脉泵入,0.5~ 1 h监测血糖1次,血糖水平在8.5 m m。功卜后,改为2h测1次,血糖J恢复正常停比胰岛素使用,每4小时监测血糖1次。5例血糖16.1一20.3 m mol/L,普通胰岛素0.5一0.2 u/kgh)静脉泵入,血糖监测方法同前。

1.4护理1. 4. 1饮食护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控制应兼顾血糖水平及生长发育所需。手足口病重症患儿高热能量消耗增加,又因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导致能量摄入小足。营养师与主管护师应共同制定并合理分配每日所需能量、进餐次数,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半流质饮食为主,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儿应注意检查进食情况,昏迷患者应静脉和鼻饲补充营养,防比出现低血糖反应。

1.4.2正确测定血糖 血糖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血糖控制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快速血糖仪测定因其快速有效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在临床操作中很多因素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血糖仪使用中应注意每次测量前核对试纸编码,试纸应注意避光防潮防尘保存,开启后尽快使用,避免失效川;皮肤消毒应使用75%乙醇,待干后采血笔刺入2~3 m m,让血自然流出,避免用力挤压采血部位;避免在输液肢体侧采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患者疗效观察中,小能过分依赖血糖仪,应定期监测静脉血糖进行对比。本组测量末梢血糖部位均为无名指,采血进针深度2~3 mm,血珠成黄豆粒大小即可,血量小足可导致血糖值偏低,血量过多导致血糖值偏差叫。快速血糖仪测定范围33 m m of注超出范围时无法测出时血糖仪显示H igh,应立即抽取静脉血化验。

1.4.3胰岛素强化治疗时的护理有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a。近年来成人在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但儿童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可导致血糖大范围波动,严重者将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小儿应激性高血糖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使用期问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每1~2小时监测末梢血糖1次,在病情稳定剂血糖平稳后4~6 h检测1次,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医生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4.4预防低血糖手足口病重症高血糖患儿在使用胰岛素降糖期问主要风险为低血糖。所以在治疗高血糖过程中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小,小能准确表述自己感受,加上镇静剂的使用,使低血糖的症状体征小典型而小被及时发现导致严重后果。当血糖低于2.2 m m ol/l或长时问低血糖昏迷可导致神经系统小可逆损害。因此在胰岛素治疗期问应按医嘱监测血糖,注意补充营养液,同时注意低血糖的非特异性表现,如心率加快、多汗等,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及时进行纠正。本组病例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1.4.5重视激素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及水电解质紊乱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大剂量使用会使血糖升高,甲基强的松龙可使肺炎的发生率提高26%并延长PiCL监护时间。用药期问应密切观察药物小良反应,遵医嘱测量血糖及电解质情况,追踪检验结果,发现糖代谢紊乱及时纠正,同时应用胃薪膜保护剂预防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1.4.6预防感染明显的高血糖(1 1.1 m m ol/L)可引起白细胞抗感染能力卜降,还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神经细胞功能异常,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患儿极易出现感染。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及家属护理患儿前后做好手卫生,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比交叉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高于39℃时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在使用冰帽过程中,注意足部保暖。

1.4.7病情观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意识情况及四肢末梢温度变化,对具有高热小退、高血糖、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肢体抽搐、呕叶、四肢末梢湿冷等手足口病危重症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加强护理观察,并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

2结果

篇(7)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与冠心病、肿瘤并称为人类的三大杀手。糖尿病为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大大升高了。下面阐述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临床意义以飧读者。

        1 尿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血糖的检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简便易学的血糖仪的普及,在许多城市家庭,病友自己就可以在家里进行血糖检测,了解一天当中血糖的变化,已经变得不象以前那么困难了,所以尿糖的检测逐渐被忽视了。那么,是不是尿糖检测已经没有存在必要了呢?实际上,尿糖作为衡量血糖的间接手段,尤其是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多次血糖检测的糖尿病病友来说,自我进行尿糖检测也不失为一个方便而经济的病情监测手段。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没有痛苦,花费低廉。

        关于尿糖检测的方法,以前多采用“烧尿糖”的班氏试剂法,烦琐而且准确性差,现在已渐被淘汰。目前广泛采用的是“试纸条”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此方法方便而且可靠。虽然尿糖试纸的品种很多,但测定方法则基本相同。操作方法,首先应将试纸条有试剂的一端浸入到新鲜尿液中;然后取出试纸条;一分钟后,将试纸试剂一端改变后的颜色与尿糖试纸标准比色板比较,这样就可根据试纸颜色,大概判断出尿糖的含量。尿糖检测结果以“+”表示。病友应充分注意尿糖试纸的有效期,应用过期的试纸测定的结果,则是不可靠的。

        总之,尿糖检测,最终还是为了了解血糖波动的情况,所以要检测尿糖,还是应该不怕麻烦,通过收集四次、四段尿,进行规律检测。

        2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2]。健康成年人血清葡萄糖浓度范围3.9-6.1mmol/L。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篇(8)

笔者近日对71名社区居民进行了血糖测定,在测定之前告之所有患者关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在他们绝大部分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后,自愿择日进行了空腹血糖测定。最终测定结果是53人血糖超标,最高血糖值达29.7mmol/L,超过10mmol/L以上者14人。本次活动虽然为非随机抽样,笔者不做其他统计分析,但就53例高血糖者(基本为糖尿病)的防控及治疗做一分析。其目的是告知所有糖尿病患者在防治中随其本人采纳。53例均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他们的预防及治疗大致归纳如下:饮食与运动;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未采取任何治疗,精神调节;民间偏方;直接注射胰岛素;理疗方法。笔者通过走访了解53例患者,参照大量的理论资料,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糖尿病治疗及预防措施。

1基本原则

篇(9)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53-02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发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往往合并应激性血糖增高,伴有高血糖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康复进程延缓,预后差,高血糖会加重病情,加重脑损伤,不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但有关微量泵持续滴注控制血糖水平后对脑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脑出血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入选标准:①早期意识水平下降和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呕吐,伴或不伴有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入院;②入院后头颅CT检查提示为脑出血,出血量幕上血肿量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脑出血的一般常规治疗方案予以治疗,给予降压、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血及降温、预防感染、神经营养等治疗,但不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普通胰岛素持续微量泵输注控制血糖水平,具体方法:0.9%氯化钠溶液50ml+胰岛素50U,使用微量泵泵入,泵入速率1ml/h。入院时同时抽血送检实验室检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指导治疗。测血糖1次/h,据此调整泵入速率,使血糖值逐渐缓慢下降为宜,一般要求每小时下降2~3mmol/L。达到血糖水平4~6.1mmol/L,继续给予维持泵入,以后每天检测晨间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7d后每天的空腹血糖值并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糖经普通胰岛素持续微量泵输注控制12小时内达到控制标准(空腹血糖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主要出现在5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头颅CT检查可提供脑出血的直接证据。

高糖血症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状态、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预后。合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高血糖的高发病率亦是临床上突出、常见的问题,如脑卒中(1/3患者)、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并可能成为继发性颅脑损害的因素之一,其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病变的部位、大小相关,与昏迷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亦相关。目前普遍认为脑出血后血糖升高机制有:①脑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增高,糖原分解血糖升高;②脑出血后导致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将引起脑移位甚至脑疝,压迫血管,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功能的障碍,使血糖顽固性升高;③潜在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将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血糖值与GCS评分之间的差异,患者的血糖值与GCS评分成反比,故血糖值可间接的反映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篇(10)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高发病之一,π难管疾病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对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要做好该病的预防。高血糖、高血脂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导致老年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加强老年人员血糖、血脂监控与干预,对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很有必要。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且有些尚未完全被认识的概括性总称。在慢性病患病人群中老年人极多,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血糖、血脂的监控与干预,积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我们通过对本社区1131名≥65岁老年人的血糖和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分布情况,为慢性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1资料和方法

1.1检测对象

本社区≥65岁老年人1131名,其中有男性585名,女性546名。根据性别,分别统计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实验室检查结果。

1.2检测方法及仪器

1131名老年人进行空腹采静脉血3-5ml,并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测定。GLU采用己糖激酶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1.3判定标准

GLU≥6.1mmol/L为高血糖,TG≥1.7mmol/L为高甘油三酯,TC≥5.7mmol/L为高胆固醇。

2结果

2.1不同性别检测结果情况

由表1可见,本社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胆固醇情况(P0.05);对于高甘油三脂(TG),男性组低于女性组(P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称为冠心病,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冠脉炎症,栓塞,痉挛等因素导致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临床中,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而本社区中老年人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情况均较高,检测的指标水平以及发病率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同时也高于卫生部2008关于《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中血脂异常的情况发病率。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而且平均每年以1000万左右递增。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因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死亡近3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规范治疗。同时,也要对社区中的老年人进行反复多次的老年慢性病知识宣传。提倡平衡饮食,适当锻炼,合理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以预防和干预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晚年的幸福指数。

基金项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学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XZYX2016003)。项目负责人:周靓;指导教师:陶永平,孙莉。

篇(11)

对象与方法

对象:永州市人民医院体检人群1212例,其中男923例,女289例。

检测方法及内容:被检测者当晚禁食8小时以上,次日清晨静息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血糖水平,3小时内完成。全部指标用日立717型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内容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用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TG)用酶法GPO-POG(紫外)进行测定,血糖(BS)用己糖激酶法进行测定,所有试剂由Centronic公司提供。

分析标准: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1997年公布的血脂测定新参考值。TC2.60~5.20mmol/L为正常,≥5.23mmol/L为升高,TG小于1.70mmol/L为正常,TG>1.70mmol/L为升高;BS3.90~6.10mmol/L为正常,≥6.11mmol/L为升高。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由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进行X2检验,并计算P值。

结 果

男女高血脂、高血糖血症发生情况:本资料中高胆固醇(TC)血症的检出率为男性26.0%,女性20.5%。高甘油三脂(TG)血症的检出率为男性25.1%,女性15.6%。高糖(BS)血症的检出率为男性9.7%,女性6.6%。男性高脂血症发生率33.8%,女性26.0%,男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检验P

高血糖与高血脂之间的关系:高血糖并发高血脂73.4%,明显高于总高血脂发生率32.8% (X2检验P

讨 论

血脂、血糖异常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2]。以上数据显示,我市社区人群总体血脂发病率较其他地区为高[3,4]。我市处于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人群生活水平较低,血脂发病率应该偏低,从检测数据血脂偏高说明,这可能与我市社区人群生活习惯有关(偏爱高脂饮食,饮酒风俗很浓,吸烟人数多,喜欢高盐饮食),再就是与整个人群健康教育有关,人们不知道和不注重高脂、高糖的病因防治。

以上数据还说明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

本组数据显示,高糖血症与高脂血症有明显的关系,血糖高者容易并发血脂增高,对高血糖者更应重视和防治脂质异常,对有高脂血症也应注意检查是否有血糖增高。

本研究提示:应高度重视社区人群慢性病病因的预防工作,普及和增强社区人群对高血脂、高血糖的认识,降低高血脂、高糖血症的发生率,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健康教育和可靠、有效的防治方法,指导高脂血症人群进行有效的饮食治疗,改变居民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和嗜好。

参考文献

1 Assmann G,Cullen P,Schulte H.The Munster Heart Study(PROCAM).Results of follow up at 8 years.Eur Heart J,1998,19(Suppl A):A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