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历史教师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文对教师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师使用情景教学法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受,从而培养其历史意识。情景教学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创设教学情景。例如,教师在讲“商鞅变法”时,就可以在导入教学中将其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当中。第二,情景再现法。初中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以及想法,可以使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会。例如,在讲“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用历史知识作为考试的内容进行一次科举考试,从而让学生对科举考试的情形以及意义进行感受与体会,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知识。
二、提问引导法
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重点进行突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正确使用该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为此,要求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问题的适度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既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难。太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因此,对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非常重要。第二,注意问题的引导性。教师设置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因此问题一定要具有引导作用,从而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理解历史知识,完成对历史问题的解读。而教师如果能长时间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则对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者收获很少,则这个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更高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或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或者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上有所收获,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收获为导向。
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earth.省略/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goodDownloadgoogle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想要学好初中地理,首先就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让很多初中生生感到厌烦。因而,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地理水平。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在教授初中生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再试着让学生去领悟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也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地理知识,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1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学生有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就能自主学习。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学习,教师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应积极创设地理学习情景,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着好奇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教师一味教授晦涩难懂的各国地理知识,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由于初中生缺乏学习各国地理背景知识的兴趣,不免会难以掌握所学知识,地理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课堂效率得不到提升,这对构建高效课堂是一种阻碍,教授应该认识到这一方面,积极避免,从而建立高效课堂。
教师在教授他们地理知识时,通过做有趣的游戏,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加他们学习各国地理知识的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氛围,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趣,从而增加地理学习的趣味。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墙上粘N最近刚学的国家山脉或者景观图片,让学生经常看墙上的山水。这样,学生进入教室就像进入各个国家一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各个国家的奇观和景色,进而提高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这对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有益的,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课堂上积极合理的引导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但引导者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积极的引导鼓励会对学生学习各国地理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教学,主动并且积极学习地理知识。教师们可以在一起开会商量组织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如何培养初中生对地理的兴趣,做好示范作用,教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课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备课,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相互商量。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时,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把重要并且吸引学生的信息提供给学生。
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体验,课堂上积极带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现在的地理教学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生活社会实践。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地理学习的趣味。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为构建高效课堂而努力。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地理知识的纪录片,各种各样的情境会让学生提高兴趣,紧接着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要学习国家的景观图片,让去过刚地的学生讲一下亲身体验,这样做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地理知识学习提供基础,大大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3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置应该被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绝对主体,想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教师要明确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教会他们要学习国家的优美景观,著名建筑和人文传统,带着他们进行简单的地理知识学习,这样做不仅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往往事倍功半。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一定要清楚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点,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适合其学习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教师一定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核心和要点,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在地理教学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让他们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他们积极发言,讲讲自己去过的景点、国家或者想去的地方,让他们用尽可能优美的语言去描述自己心中理想的天堂。只要学生听到心里去,在课堂上真正与老师互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更有效的学习地理知识,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在墙壁上张贴地图和优美景观的方法,让他们自由选择,使学生一进教室便处在群山环抱的优美景色之中,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学习了知识,对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索合适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在欣赏中学会了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和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真正融入课堂之中,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对他们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地理知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96-02
当前,我国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苦学、厌学,或是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相悖,重难点被遗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甚少,需要花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恶补。那么,应怎样进行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呢?以下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备课时,主要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实用的教学计划。对多数教师来说,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某种教法是教学准备中的一大难题。其实,教师可在清楚熟悉初中地理课堂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后,再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从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探究法、体验法、案例法等四种。
1.讲授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地理事物布局、地理现象与规律等内容的教授中较为适用。教师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充满激情与感染力的语言将相关内容讲述出来,并根据教学需要准确、快速地画出板画、板图。实践证明,富有欣赏性的板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进行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法,在寻求某种自然现象或经济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时较为适用。探究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能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品质,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又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并能提出合适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以初中地理中“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把学生分为六组,让他们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利用情况、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用翻阅教材、社会调查、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合作完成这一节内容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小组探究的成功经验,再由教师归纳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3.体验法,对地理观察、观测和地理调查及制作较为适用。体验法是按照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强化反馈的步骤进行的,活化了静止、固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平等自由、互动宽松的情景中学习。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独立进行,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自主体验后进行反思,把对知识和事物的感知内化成自身概念和行为,在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使内化更为深化。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恰当地引导学生归纳自身经历,提升自身体验,并公正客观地给予评价和反馈。
4.案例法,主要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剖析,总结出地理原理和规律。案例法的基本程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案例—总结规律—实践验证,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统一起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比如,初中地理中“中国的主要产业——‘工业’”这一节内容,因为地处农村,工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工业布局的地理概念又比较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当地的工业产品为例,进一步分析地区的工业布局,进而上升到国家的工业布局,再带领学生归纳出结论,这样由近及远,将抽象化为具体,是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点的,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首先,要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目前,初中地理教材用的是专题式的叙述方法,这一方面能有效突出区域特征,另一方面却使知识点显得分散,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顺序,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比如,初中地理中的地方文化特色,这本是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但深入探究,各地的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差异正是因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中国区域地理差异中“自然环境差异”是各地文化特色形成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将这两部分内容融合起来,方便学生深刻理解各地风俗文化的成因,也使地理课堂的知识点更具关联性和逻辑性。
其次,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相信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新课的导入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达到温故而知新,以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比如,在讲授黄河时,可先提问“长江在我国的地位”,待学生回答出它是中国第一大河之后,再提问“黄河在中国的地位”,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也可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导入新课,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多媒体声图并茂,音像俱全,信息量大,能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比如,讲解中国人口时,可通过视频展示不同场合中拥挤的人群,再引入中国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众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讲解。也可巧妙地设置疑问和创设故事,进而导入新课,效果也较好。
再次,要巧妙设问。根据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比如,在“中国的铁路运输”一节的讲解中,可以提问“一位青海居民想在五一假期到上海旅游,如果他乘坐火车,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经过的铁路干线中哪些是南北干线,哪些是东西干线?”这样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看图、读图与分析能力。总之,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能引发学生去思考,而不能流于形式,且要具体明确,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与重点。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这里主要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教师要注意寻找恰当的评价时机,一般来说,越是及时地反馈信息,反馈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多给予学生正面、激励的评价。
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互评。调查表明,学生不仅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也渴望得到来自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比如,当学习内容涉及到比较高层次的复杂任务时,可在课堂教学中用合作法,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成绩为评价的标准,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激发其参与感与成就感。以初中地理中“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为例,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分配其探讨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问题,并限定探讨时间,然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听完一组的成果汇报之后,教师相应地对其分析成果与该组的参与者给出正确、恰当的评价,待各组全部汇报完毕后,鼓励学生对各组进行互评,总结出其值得学习之处与不足之处。实践证明,适时地评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通过对同伴与教师评价的重视,在合作中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初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它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里高效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的目标。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即是备课要深,授课要活,评价要当。
参考文献:
[1]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2]骆秦俐.关于地理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9,(3).
[3]钟作慈,杨德军.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J].地理教育,2010,5(4).
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离不开指路的明灯。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灯塔,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求知者不断前进。初中地理教学,不仅仅要将自然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地理地图,利用地图更好地进行学科的学习。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是教育者应该思考和探讨的。
一、地图技能培养的意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地图的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更加显现出来。在军事领域、科技领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地图都是必不可少的。地图技能的培养,能够发展一个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地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它将图形与空间有效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方向和空间的概念,从而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和地理分析。而且良好的地图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判断不同地理空间的气候差异、水土差异、人文差异等。
二、地图技能培养方法
1.课堂教学注重地图的运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包括地图的常用表示方法,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规律,不同地形的辨别方法等。将地图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再者,将地图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知带进课堂,将抽象的地图与实际的地理联系起来,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规律,教导学生运用地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地图技能培养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图,把握其中的规律,利用地图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适时归纳总结,避免看地图时张冠李戴,不知所云。
3.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观察地形,运用地图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进行地图知识的教学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地理,运用地图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要对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气候与地形,地形与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准确判断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和人文特征,真正将地图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总之,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和教师对地理学科中地图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迫在眉睫。从多个方面寻找统一有效的培养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真正地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64-02
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是常被忽视的一门学科,但地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将来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掌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这个问题是摆在中学地理教师面前严峻的任务,我在多年地理教学中,成功摆脱困境的方法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步学会学习,最终有效地学习。
一、列表比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列表比较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区别各地理要素的差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列表分析内容简练,条理清晰,记忆更深。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球和地球仪》在讲授经纬度知识时,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分析,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师生相互配合,列表比较,抓住地理知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理解深刻,便于记忆,为今后地理读图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讨论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要摆脱教师照本宣科、独占讲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又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重中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其次,教师要把握教材,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再次,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研究性,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否则,或枯燥乏味,学生不知所云,或漫无边际的谈天说地,达不到教学目的,又浪费教学时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海陆变迁》内容时,趣味性不大,理论性又强,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如坠入云里雾里,无精打采。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先提出二种观点:“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和“海陆轮廓是不变的”。然后,根据赞同哪种观点,把学生分成二组,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读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图,各大洲特色动、植物图片,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适当引导,水到渠成进行归纳小结,提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观点。
三、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培养,要不露声色,要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潜心研究,创设情景,多运用角色扮演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不同立场的观点,身临其境,主动参与,从浓烈的课堂气氛,愉快的表演活动中,体会学习地理带来的乐趣,真正从扮演的角色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例如:学习人教七年级《人口与人种》一节时,我先让几位学生穿着不同的服装,扮演中国人、日本人、埃塞俄比亚人、英国人、巴西人,站在讲台上,并展示各人种图片,学生猜一猜,他们各属于什么人种?从皮肤、毛发和眼睛方面各有什么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然后,请几位学生各表演一个人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节目,学生从形象、滑稽的表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课本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地理教学的思路、方法产生很大影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可快速传递地图和资料,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可节约地理图表绘制时间,课堂容量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拓展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世界气候》一节,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和主要气候的特点,图表多,内容繁杂,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多媒体地图,快速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温度曲线图,引导学生从降水、气温两方面特点,区别不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回答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课内外实践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讲授法、实验法、参观法、交谈法等等。但所有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时在教学过程中都不能尽表其意。《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英语教师适应教学需要,“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教学方法的可取之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适当增加体势语,这将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和谐。
研究显示,语境是形成语言意义的重要因素。语言学家早已指出,对话语的理解不仅依赖于话语的言语特征,同时还取决于特定语境内的非言语特征。所谓“非言语特征”,就是指能传达一定信息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我们称之为体势语。
体势语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主要有:
一、体势语的重复与补充话语的作用
体势语的重复与补充话语的体势动作叫补足标记,它包括某些头部动作(如描述高度、大小),以及身体整体姿势(如与言语并列的起立、弯腰等动作),其作用为:①强化讯息;②表达言语未能承载的说话人的态度与情感等语意附加成分;③表示言语的具体内容。
人们在会话中常常用体势语重复自己的言语,使其更为清晰明了,精确无误,能重复话语的体势语很多,常见的是谈到数量时,说话人便会用手指示意。
如,在教学中老师问学生:
——How old are you?(你多大?)
——(伸出八个手指)Eight Years old.(八岁)
——What's 5 and 4?(左手伸5个手指,右手伸4个手指)
——It's nine.
又如,在讲授How many 这个短语时,老师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Li Ping?(同时伸出四个指头)学生回答:Four.(要求学生熟悉数词)。
以上各例中的言语都能清楚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但体势语的即时讯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发话人的感情与态度,而且能使讯息被接受的可能性增加。
体势语对话语的补充还表现在一些涉及长度、高度和大小的话语的具体说明上,如在学习长、宽、高、厚等表示法时,老师说他(她)本人有1.70米高时(I am one point seven meters tall),老师五指并拢,并把手夸张地放自己的头上。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复与补充言语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二、体势语对话语起加强作用
体势语就是利用体势行为传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感彩,从而增强话语的效果,准确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情感。如有的教师对单词dance进行教学时,先不要求学生拼读这单词,教师在讲台上模仿《掀起你的盖头来》中的舞蹈跳起舞来,学生们津津有味地看着老师,被老师的舞蹈动作逗得大笑起来。这时老师忽然停下来,并且让学生也安静下来,接着老师便对dance发出正确的读音,同学们便在轻松的环境中记住了dance这个单词。
从以上例子可看出,在这种直观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体势行为起到加强言语效果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轻松的理解老师所述的知识点。
三、体势语的取代话语作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话语意义完全由体势进行表达,体势语成为交际的唯一手段。例如在会场里,人们常用点头、微笑与招手同熟人打招呼或是叫对方过来。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有时要提问学生,老师在提问时,如果他(她)要离他(她)最近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她)只要用手指一下该学生即可。
体势语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常被使用,比如在进行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的教学时,教师把班上最高的男生叫到讲台上,同时在讲台上写出“Mr. Chen 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 陈先生是我们班上最高的学生。)然后又叫班上最矮的一位同学叫到讲台上先前叫到讲台上站着的并排站着,然后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句子:
1、Mr. Li is the shortest in our class.
2、Mr. Li is shorter than Mr. Chen.
3、Mr. Chen is taller than Mr. Li.
4、Mr. Li is not as tall as Mr. Chen.
通过讲台上一高一矮两个学生的比较,同学们便对“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有了直观的认识。
上述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能不同程度地取代言语的体势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达出教师所要讲述的知识点,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并非都通过有声语言,而是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其他手段,其中体势语便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载体。因为体势语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引起学生注意,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师的教学中,只有将言语传授和讲解与体势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即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而并非进行语法研究。当明确教学目的后,课堂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内容难度,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语法要求。对于英语初学者,教师不需系统地分析语法知识,而是依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讲解基本的及常用的语法项目,以让学生了解语法的基本结构及其表达方式。如在七八年级的语法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主要人称代词之间的区别,认识到名词存在单复数的不同形式,了解不同情况下动词有形式变化,知道表示位置、地点、事件的介词,认识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及其表意功能;而在九年级的语法教学中,学生需要把握的语法知识则更多,如认识与把握英语六种基本时态的正确用法(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把握英语语态、句子种类(五种基本句型;根据目的可分为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与陈述句;根据句子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英语构词法(转化法、合成法与派生法)、动词用法、间接与直接引语等语法知识。
其次,注意练习多样化。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精讲多练,切忌单一传授语法知识,还需借助基本句型的反复操练与使用,利用语言实践,诱导学生主动挖掘语法现象,总结语法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练习时,需要整合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比如名词所有格、介词、复数形式等练习是单项练习。在学生初学时期,可运用这一方法加以练习。当知识不断丰富时,教师则需运用更为灵活的形式布置练习,由单项练习逐步向综合练习过渡,交替运用,促进知识的相互补充,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语法学习的效率。
二、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语法教学灵活性
由语法知识本身看,是较为枯燥的。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更有灵活性、趣味性和交际性。
1.1地理景观表示法
由于学科本身的需求,光靠地图教学并不能满足学习上的需要。地景如峡谷、瀑布、热带草原、高山峻岭……,人景如黄河皮筏、秦岭栈道、蒙胞账幕、藏胞雕楼……,都非用图片来表示不可,利用图片的教学有很多种。草就照片一项来谈:就包括公布栏的展出、专科教室的展览、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分组交换观展等,其中除了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可得到直接立即的效果外,其他方法都是得借助额外的时间或外借专科教室才能连成教学效果,所以若学校的设备不足,至少应配置一间地理专科教室,让地理老师轮流使用投影机上课,目前各学科中地理可说是最适合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方式上课的科目。
1.2挂图中心教学法
运用挂图的教学方式,其实不甚理想,因为不一定能配合自己的需求,同时坐在后面的同学其实看不太到,而且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除非是介绍单一景观地理现象,因为该张图占上课比重很高,此时我们才会采取这种方式的教学。
1.3板图中心教学法
这是目前最为平常的教学法,而且是每位地理老师一定要尽量熟能生巧的教学方式,因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终究地理老师摆脱不了画图,即使运用多媒体电脑方式上课,还是会有要在黑板上画图的机会,因为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活泼生动有趣的,在解释事情时总会多少运用到板图,所以平时还是要有随时都能在黑板上立刻画出简图的能力,不管画的好不好,至少要让学生看的懂,而且在表达地理景观时,尽量用地图是最简单易懂的,所以尽管科技再这步,地理老师绝对要培养自己的绘图能力。
1.4壁报图教学法
有时地理老师为了节省绘图时间或初为地理老师会使用此一教学方法,但此一方法有时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壁报图的灵活度不高,临时要在图上增加符号不易,可视地理教学题材诀定是否要运用此一教学方法。
1.5投影片教学法
亦有相当比例地理老师使用此一教学方法,因为毕竟此亦为大量呈现地图与文字的教学法,运用适当实学生也可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只是对于照片的处理还是需借助电脑的扫描,再用彩色印表机列印,但彩色列印成本很高,需透过学校大力资助。
1.6问题讨论教学法
其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是事前要有充足的准备,而常用方式如下:
(1)分组讨论地理教学法:分组讨论是激发同学脑力激荡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其题材的选择较为特殊,不是每一种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教学,有时甚至只要在课程进展中安排25分种的讨论教学法,所以在进行这种方式的教学最重要是想借助同学彼此的互动,以及分组同学中表现较为好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借此机会学习观摩一番,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法,但却不是常见的教学法,所以地理老师平日应多思考哪些主题适合此一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的最大效果。
(2)辩论式地理教学法:此一教学方法更不常见,甚至一学期用不到两次,但学生只要事前经过好好的准备,通常可达到不错的效果,尤其现在学生说问的能力比起以前的学生受的信息刺激更多,寻找资料的管道更多,所以辩论的内容更具有深度,有时其实可以运用改良式的辩论式教学法,亦即除了主辩、二辩、三辩、结辩等人固定之外,可以让辩论的两组同学分别加入讨论,让更多的同学拥有参与感,更投入教学活动的进展中,以让同学更热爱上地理课。
一、教材分析的背景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到教材内容组织均渗透着这一基本思想,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才是我们教材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教版必修二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人口问题作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三大问题之首要问题,突显了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人口的空间变化即人口迁移本节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又能有助于学生紧跟时代步伐。
二、教材分析的依据
(一)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是深刻理解地理课程标准及其实质。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人口的空间变化》这一节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标准把握重在“举例”两个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事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中,采用结合实例讲述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各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知识的依托和工具。地理教材不仅能够展现基础的知识,而且教材中渗透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体现新课改新理念上有所不同,要求教师在处理不同教材的过程中能取长补短,发挥特色。《人口的空间变化》这节内容在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中都各有所长,在教学中和分析中可以取长补短。
(三)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这是新课程倡导的主线,所以新课改要特别注意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能力,在教学中既要研究教材知识结构的联系,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I教材分析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还必须研究学生。人口的空间移动这一节涉及人口迁移的概念,这个初中没有提到过,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材分析步骤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读分析的教材内容,概括教材的主体结构,分析教材整体突出的目标,然后理顺教学的顺序。具体讲要明白所分析教材隶属哪一个版本的哪一章节教学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的组合和联系。此外还要注意所讲的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初中知识的联系。《人口的空间变化》这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的迁移,第二部分是影响人迁移的因素。在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中,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介绍了不同阶段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第二部分讲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举例说明。就本节内容而言,从教材编排上,我认为最好结合湘教版的教材编写和中图版的图,人教版没有突出课标的要求,在影响人口迁移因素方面内容和案例少,可以参考中图版和湘教版。这样能够在讲课中更加突出教材的优势,发挥长处,达到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衡量学生在教学后是否达到的预期目标,所以设计教学目标应采用学生为行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反映学生在教学活动后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所分析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寻找教材中可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地方并合理安排帮助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常常隐含在知识技能或者过程方法内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根据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初步把《人口的空间变化》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确定:1.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举例说出人口迁移的原因。3.刑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4.联系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通过对案例分析,感受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的重点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是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基本技能。教材中的难点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存在一定困难的内容。每节地理课都应该有重点但是不一定有难点。有时候又是重合的。根据前面对内容和课标的分析我们初步把人教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两条:一是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二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把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四)教法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法方面
第一,初中教师在语文古文教学中,一般采用“串讲”的方式,为学生讲授古文的生僻字读音;解释需要注意和掌握的文言文字、词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课堂带来一种低沉的氛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造成学生只专注于快速追寻教师的速度进行记笔记的练习,并没有做到理解古文表达的真正情感和词、句的真正含义。
第二,初中教师在语文古文课堂教学中,会有一种“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学习和理解得越好”的思想,但实际上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溜号,不知所云,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将文章串读一遍,让学生记下一些生字的读音,将释义词语的解释告知学生让学生记住,但是并没有对词语出现的语境和文章出现的背景进行解读,造成学生像“背字典”一样的背书,这样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学生学习方面
首先,当前许多初中学生害怕学习古文,对古文没有学习兴趣,特别是尽管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还是有许多必备的古文需要初中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这在无形中加大学生学习古文的压力。另外,在古文的学习中“读”是教学方法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古文阅读中含有很多与常用现代汉语不同的音调,致使有的学生将古文的学习称作“第二外语”的学习。
其次,现在出现很多参考资料,可以给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但是,这一类的古文阅读参考资料,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学生很难进行独立思考,不能真正理解古文的内涵,最终致使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只学会了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古文的本质文化底蕴。这样,会使学生在遇到课本以外的古文时无从下手,摸不到头脑,使初中学生丧失学习古文的信心。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古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一)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标准、流利且有感情诵读或朗读课文。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能够自主的查阅《新华字典》,教师在古文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运用《古文字典》进行生字的查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字典中还有一些例句帮助学生因时因景的解释词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古文“延伸”阅读的能力。这样培养学生运用身边可以利用的工具书,进行古文字词障碍的扫除,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例如:在《曹刿论战》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生字,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留一些预习作业,或者在上课过程中留些自主时间,让学生标出生字并查找出字音,再由教师通读一遍,对学生查找的正确字音进行巩固,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创建自主、积极的学习环境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教师要活跃教学气氛,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古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古文教学,分配给每组不同的古文学习探究任务,并且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得到奖励,调动每个人学习古文的兴趣,并为此付出努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收获自己努力后的胜利果实。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古文的乐趣,不再对古文学习产生惧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