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学技术的利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作为一门中学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因此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途径和方法,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一)传统教法有一定局限性
数学传统的教法比较单一,既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探索的良好环境,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迫切需要探索出能真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教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因此,与传统教法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充分让图形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2.激发学习兴趣,突出课堂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按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动态图形富于趣味性、奇异美,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教学过程自然、亲切,教学内容不是“从天而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记》中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联想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理解、新的结论、新的发现.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传统的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法,这样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它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服务,但它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遵循教学规律.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适度、适当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
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经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然而,如果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兵夺主,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任何教学手段必须以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挑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课前的优化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以最优化的实现.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不是代替教学
1.不能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多媒体有时仅仅把一些事实和现象展示给学生,它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不了学生对教师分析的体会,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的实际的操练.因此像课堂上老师对于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对例题的示范演算,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这些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结合问题条件,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3)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特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2.过程与方法
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和生成过程,充分认识到反比例函数是描绘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收获新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实际生活中描述数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型,给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便利。
四、教学过程
1.生活数学
写出下列生活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若行驶的速度是70(km/h),那么这辆汽车通过的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2)一个银行为本县社会福利厂提供了3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社会福利厂的年平均还款额y(万元)与还款年限x(年)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体现数学的生活化,用数学符号建立等量关系,反映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2.观察交流
在上述问题中所列出的关系式中,你对这些函数关系式熟悉吗?
3.探索活动
其余的是函数表达式吗?
利用关系式t=―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
随着速度的变化,①v越大时,t越___;反之,v越小时,t越____。②对v的每一个值,都有______一个t值与它对应。③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为什么?④v与t的积是一个____ 值(即为30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函数的定义,通过探索、交流,类比得出其余的是函数表达式,既渗透了数学的“类比”思想又突破了难点。
定义:一般的,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4.例题讲解
判断下列关系式,思考y和x之间是否是反比例关系?如果是,指出k的值。
① y=―;② y=-―;③ y=-x+1;④ xy=1; ⑤ y=― ;⑥ y=3x-1。
结合刚才的事例,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y=―,(k为常数,k≠0)。
xy=k,(k为常数,k≠0)。
xy=kx-1,(k为常数,k≠0)。
设计意图:通过识别反比例函数式,使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的理解。
5.巩固练习
(1)下列表格中给出的是变量y随x变化的对应关系,其中有一个是反比例函数,请将其找出来。
设计意图:设置此题,体现比较隐晦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突破了难点。同时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已知函数y=3xm-7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
变式:已知函数y=3xm-7是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__。
若函数y=(m-3)x-1是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__。
若函数y=(k+1)xk -2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一题多变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函数表达式可以表示怎样的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小组内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很好地把数学和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
6.小结与思考
(1)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方法:建模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99-01
一、《学记》与《雄辩术原理》课程观的相同之处
(一)关于教学计划
《学记》按照大学修业年限制定教学计划:“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年分别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雄辩术原理》提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教学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7岁前的早期家庭教育。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初级学校。昆体良认为,儿童应在公立学校中学习。培养儿童养成无私和自制等品质。三是文法学校。学习“文法”课,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四是雄辩术学校。在雄辩术学校中,学习一些与雄辩术有关的课程,还需学习演讲、辩论的基本技能。
(二)关于课程内容
《学记》中课程内容是十分丰富。德育、智育兼有。在其教学计划中能明显看出,一至九年的教学计划不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也不同,有“正业”与“居学”之分。昆体良认为,雄辩家应该知识广博、善于思辨、触类旁通、无所不能,使人心服口服。课程内容文理兼备,体系完备,
(三)奠定了分科教学的基础
《学记》所规定的大学开学典礼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要吟诵《诗·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首先学习如何当官执政。“礼”,主要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如何在社会中生存,获得生活本领。《学记》里讲的“皮弁祭菜”,表明上看是教人尊重老师、长辈,但实质上是教人安分守己,维护封建统治。借助于大学课程的教学,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统一。“乐”,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可见,《学记》继承了孔子分科教学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分科教学的基础。昆体良提出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计划,《雄辩术原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为文法、辩证法、修辞、算术、天文、几何、音乐,也就是西方的“七艺”。奠定了西方分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昆体良的重要贡献之一。
二、《学记》与《雄辩术原理》课程观的不同之处
(一)关于课程内容
《学记》重视“六艺”的礼乐,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到战国末期,礼乐更受重视。《雄辩术原理》重视传授科技知识。古罗马的课程深受古希腊的影响,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在大学中广泛开设自然科学类的课程。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加之地理位置优势,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都为希腊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开课的方式不同
《学记》中教学内容是按照不同学年的教学目标而设置,没有明确提出学生上课的具体形式,课程设置方式单一,课堂组织松散。《雄辩术原理》中,主张课程设置应该多门学科交叉、同时进行,课程开设多样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多样化,这也是昆体良在教育史上重大贡献之一。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原则
《学记》的教学内容分为“正业”和“居学”,课程设置的原则体现了课内与课外、主业与副业、专业与兴趣相结合。《雄辩术原理》中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专业知识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昆体良认为,学科基础知识不牢固、不扎实,所学的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不利于学科体系的建立。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学科并不能培养出雄辩家。但是“我们所培养的不是现在已有的或过去的那种雄辩家,而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雄辩家,没有任何缺陷的雄辩家”。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笔墨详细论述了学科基础的重要性,坚持的课程设置专业教育必须以坚实的普通教育为基础。
总之,《学记》与《雄辩术原理》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无论古今中外,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揭示了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教育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两部著作的作者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性的努力,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两颗光辉夺目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任钟印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炳照,郭齐家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摘 要】大学教育是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理工科的数学教育功不可没;同样,美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强化大学各专业的数学教育。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基于专业特色,在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专业研究,以保证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实践表明,对中美两国的大学低年级数学教育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是提高我国大学理工科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实用性;课程教学;高等教育;数学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科研启动基金(NY214170)。
作者简介:余瀚(1984—),博士,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王少辉,博士,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在“中国梦”理论的指导下,十分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有必要继续坚持以往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实践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方可持续培养出更有利于国家建设的人才。大学低年级的数学基础教育在理工科的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中美两国都很重视且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在美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作者发现大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处处存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其实用性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美国计算机类的教学为例,其中密码学和数据结构等相对高年级的课程,其相关内容已经在线性代数及微积分课程的教学和作业中不断出现,突显了数学课程的应用性。美国很多科研机构或企业并不一味追求高、精、尖的科技去培养人才,而是更多地去培养实用型的工程科技人员,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观点在美国人的理念里根深蒂固。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了解美国的大学教学在实用性方面的可取之处,这样可以使我国大学在教学中不仅坚持对学生扎实功底的培养,同时充分融入实用性内容,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精选实用的教学内容
美国大学的教材十分注重延续性和可读性,以本科微积分(Calculus I、II、III)教材[1]为例,和中国一样,一般来说美国大学并不频繁更换此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本。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涵盖了大量的相关工程实践训练习题或小型工程设计,如:有体育运动方向如链球比赛场地的设计,有水利工程建设中已知胡佛大坝水库横截面表达式推算其储水量的问题,还有电信电缆架设最小投资优化问题等。中国大学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其理论性较强,因此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实践性内容和例题会在某些章节集中阐述,但仍需加强这部分实用性内容,以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实践。这里简单举例说明,以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为例[2],在讲“连续”问题的时候,是在先传统意义下用极限定义连续的数学语言定义,然后再去讨论连续的类型、间断点等问题,这个定义理论性较强;美国的微积分教材一般只讲判定标准:函数在某点左极限存在,右极限也存在,并且两者相等,且等于这点本身的函数值。这样的判定条件不仅可以使学生非常牢固地把握概念,而且可较为直观地结合图示说明,但弱化了ε-δ语言的形式化定义。即使是理科学生,也只在后续的分析课(Vector Calculus)上再讨论缜密的定义和分析,所以学生不需要知道太多理论就能利用此类判定条件去处理实际问题,也相对容易感性上理解。
2 提高教学软硬件的使用效率
在教学工具的使用上,美国的大学非常注意使用各类软件,诸如:Matlab、Maple等。这一方面中国大学已经逐渐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越,不过由于语言上的天然优势,美国大学生相对更容易理解此类软件的各个功能而不必去对照看帮助文档。编写程序方面,中国学生功底深厚且平均强于美国学生,这主要归功于我国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但是在各类工具包的使用上,还需引导加强应用训练。如Matlab中的pdetool等包就是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非常好的包,而不必要一定了解方程解的各个理论细节,再去使用这样的包。充分使用现有工具解决问题也是人类之所以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有经验教师引导下的动手能力往往应先于理论解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笔记方面,很多美国学校使用smartboard可交互式电子黑板,可以播放ppt,同时教师可以用特殊的笔在电子板上写下笔记,这类软硬件的使用也极大方便了教学,教师可以在需要写板书的同时,把板书以文档形式记下来供学生共享,极大缩减了工作量,也可方便进行远程教学,避免只放PPT的尴尬;缺点是,此类设备造价昂贵,并且容易造成学生惰性,过度依赖于课后发笔记,相对于我国使用的传统白/黑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 结合专业实际,提高训练效果
在课堂上,两国教师均有采用不定期的十分钟左右的小测验(quiz)考查学生,通过若干次这种类型的测试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持续给学生一定压力,而不是仅通过一次考试评价学生,且让学生更重视掌握重要知识点。在课后作业方面,很多美国学生使用如Ti-84的智能计算器,使得工程和科学计算更加灵活方便,这样的设备在中国目前推行开来可能成本还比较高,但近期已有其它基于移动设备的App开发出来,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使用此类硬件工具的成本。同时网上流行的Mathematica等工具可以使得我们更加合理地在线使用软件解决工程问题,也不失为相当好的学习手段。此外,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如生物或化学专业)的学生,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要把多元微积分学完,只需掌握一部分重要思想即可,以后若有需要可继续扩展学习。
4 结语
理工科往往涉及到较强的实践性,大学数学教育也应从低年级开始以实用性为基础,强调其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实用价值。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结合专业实际,带着实际问题将述论理论知识,通过实例训练强化知识记忆和应用。几年来,我们在《密码学》[3]教学中也进行了初步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扬长避短、继续探索,争取获得深层次成果。
参考文献
[1][美]Ron Larson,Bruce Edwards.Calculus[M].Seventh Edition.Publisher:Brooks,200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涉及众多自然现象、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学科,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觉得物理抽象、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实验多。物理难学难记,有点望“物”生畏。对物理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为物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的整合,大大地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进程。
一、利用图文教学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物理学涉及了众多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有些现象在同学中是比较常见的,印象也很深,但是也些却是只能利用想象和传说了。所以有效的利用图文教学,可以把一些现象在课堂上及时地展示给大家,特别是不同色彩的图象能让人从视觉上产生很好的分辨效果和鉴别能力,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如在“变压器”的教学中,将“变电站大型变压器”、“街头变压器”、“半导体收音机的小变压器”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变压器的世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科学漫步”中介绍了互感器,由于学生很少有见到互感器,此时图片中配电板的正面、背面,钳式电流表等等,给了学生很大的视觉感受,能够更好的认识互感器,由陌生变为熟悉。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运用信息体技术构建图文并茂的彩色活动画面,无论对设置教育情境,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挂图、单调的讲解要有效得多,可以抽象化为形象,营造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动画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强调实验过程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实验规律,得出实验结论。但是有的实验过程演示是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如“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升天”的过程演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只要将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运行轨迹通过动画制作和处理,进行模拟演示,就会让学生全面了解载人飞船升天的情况,以及火箭的工作原理等。
又如在“电场”、“磁场”的教学中,由于电场和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但是它又非常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很难去描绘它,虽然可以用静止的电力线和磁力线去描述,也很难形象地分析电场和磁场的规律。我们将它制作成动画,通过动画的模拟显示来确定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方向与强弱,从而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并且可以直观地得出结论,同时还给教学设置了情景和动感,不但增强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气氛,而且增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本质。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困难,有的实验过程变化太快昙花一现且抽象难懂,有的实验不准做、不便做、不能做,还有一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背景等,这些是单纯的实验无法解决问题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学中的运用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上述难解决的实验问题都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模拟仿真等功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性、多变性、直观性、可控性等特点,运用网络课件的形象、直观、仿真等优势,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现象的本质。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将资料分门别类,方便查找。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物理教学需要,在备课文件夹内设立若干个子文件夹,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现代物理、综合内容等。每一部分又按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成若干章节,这样比平常的笔头备课更快捷、更方便且便于调整和修改。由于教案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在备课过程中,还可以将备课栏目、格式等设计成模板,以后每次备课,只要在相应的栏目中填入具体内容就可以了。至于资料的采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可及时对资料进行增删、整理、修改,既保证了资料的质量,又提高了备课的效率。
四、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微观领域瞬息万变、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规律。如分子热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偏转,原子核的裂变等。由于这些模型的微观性、瞬时性,教师不能通过演示实验形象地反映物理过程的发展变化,讲解起来十分抽象,给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图象等形式制成的教学课件,可以将抽象微观的物理过程加以模拟、再现,使之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讲述热学中的气体分子扩散等概念时,如果只用语言和板书是难以表达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但通过flas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扩散过程,则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
5、可以使无形的知识有形化
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物质运动形式。如:瞬时速度的的概念、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场的变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对于这样的问题,常规教学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地演示,学生得不到感性认识,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计算机进行逼真的形象模拟,可以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能较快的认识、理解这些内容,较好地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例如:在讲授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知识时,尤其是瞬时速度的概念,用传统教学方法较难描述,但借助多媒体手段的动态画面,可以立刻调动起学生对原有坐标的基础知识,建立起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连接,强化空间概念,进而较容易地理解位置矢量、位移矢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弊端。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把握也极大地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如果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的课堂劳动量。增加整堂课的容量。比如板书,更换挂图,例举实例,甚至部分讲解等等,都可被机械替代。这样讲解的速度就有可能过快。学生就好象只是在看电影,很多知识就一晃而过,没有思考与接受的时间。所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进度,减慢教学节奏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点。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笔记,很多同学根本就没有时间记笔记,这样的话,对学生在课后复习影响就比较大。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七上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这种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掌握了知识。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语文性 利弊
一、借他山之石――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中职语文教学之利
如果说语文学习是知识能力吸纳、素养养成的过程,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台有效的“吸收器”,学生可多渠道地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如果说语文教学是倾吐,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台新颖的“扩音机”,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教师以恰当的形式传道、授业、解惑。
1.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形象化”。职校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全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但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普遍较弱,尤其对象征性诗歌与散文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如笔者在上《红烛》一课时,让学生观看红烛燃烧殆尽的过程画面,分别配上李商隐的《无题》与闻一多《红烛》的朗诵,在视听觉、文字的比较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感动,“烧罢!烧罢!”那声嘶力竭的呐喊,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也轻松落实了。又如在《致橡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看凌霄花攀岩橡树、木棉相伴橡树等不同影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凌霄花的依附、木棉的独立,也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爱情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将抽象的理念化成具体的形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情境“立体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建构、身心特点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求,运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走进学习情境,身临其境,在情境中感受、发现、质疑、解答,品味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体会作者的心境,提高自身的情感价值观,提升语文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如在教《心灵的歌吟》单元时,笔者让学生自读初步感知几首词,品读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为每首词选择配乐,自主体悟词中蕴藏的情感与音乐情境的有机融汇,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诵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了朗诵的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信息“多元化”。语文教学若仅仅依靠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固有的知识储备,那是远不足矣。这样网络优势显现出来了,既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又能将教师、学生与网络资源库有机结合起来,增大师生的资源信息量,拓宽了语文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影像等,学生也可自己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这种“拓展式”网络学习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利用班级网页、个人博客、微博进行及时交流、研讨、学习。如笔者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设置了“走进名家”“走进百家”的环节,组织学生进入计算机机房,通过网络研读经典、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网络阅读氛围,撰写读书心得、美文品鉴,这种“协助式”交互网络教学有效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进而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自主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没有学生内化和动态生成,就没有教学存在的意义。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在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如笔者在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时,制作了一个网络课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己走向完善,在比较学习的“探究式”网络教学环节,学生在网络上找了很多海子创作的诗歌,在论坛上展开讨论,比较诗人海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提升了他们读、写、品的语文基本能力,增强了他们自我学习的成功感。
二、显几处误区――中职语文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之弊
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确实发挥其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和使用误区,也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语言滋味。
1.课件华而不实,教学目标达成理想化。部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于强调绚丽的外表,整堂课热热闹闹,学生眼花缭乱,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绚丽的动作设置、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干扰学生正常思维进程,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如在一节《再别康桥》的公开课上,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制作的配乐诗朗诵,画面精美,音乐轻柔,师生如痴如醉,但却将学生初步探知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意识彻底阻断,无法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何谈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适宜地褪去过分华丽的外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顺序性。
2.多媒体统领课堂,教师成为“放映员”。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制作好的,很难临时变更。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会因学生的动态生成而放弃用课件操纵课堂,甚至被学生不按“剧本演出”弄得不知所措,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往往一堂语文课的程序模式定势: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展示冗长的“标准”答案。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只能被课件拽着走,学生的知识内化有多少?课堂内容看似丰富,动态生成何在?教师到底在课堂上发挥了怎样的师者作用?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学习规律去预设我们的课堂,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教师的教;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课件的“交互性”,发挥教学机智,关注学生的学。
3.丢弃语文传统教学手段,削弱语文的本色本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这一基本语文能力,用多媒体教学追逐教学进度。课堂上听不到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只有音箱中传出来的无形之声,没有教师的昂扬激情、低音垂泪,如何感染学生走进文本,甚至一些字词基础知识往往只是在屏幕上一闪而过,稍纵即逝,学生无法反复咀嚼品味,进而无法深刻理解认知。优美的语言、错落的句式、点睛的修辞所创造出的语言魅力,不是声音、图片和影像能表现的,唯有学生自主领悟才能深切领略语言艺术之美。
总之,“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是昨日黄花,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教学需求。那怎样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并达成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暂且也只能说是探索中实践,实践中总结,且行且思,但切记始终不能离开一个“语”字。
【参考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有新的发展,教学要有新的成就,同样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但这种创新是在对传统继承基础的创新。世界上不存在无创新的继承,也不存在无继承的创新。继承为创新提供依据,创新是继承的根本。
新课程理念确实要求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但这种改革创新不是要我们完全抛开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而另起炉灶。中国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表明,“非此即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是行不通的。应当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需要我们改革创新,而新课程标准也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教学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的改革创新,必须是认真总结传统教育教学成功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和创新,是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因此,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标。
二、在教学设计上要处理好固定教学流程与学生多维思维的关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一环套一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强调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果有学生没有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教师的课堂驾驭,更多的是依靠教师本身的素质,依靠教师的瞬时智慧。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预估到学生有可能的多维思维或“发散思维”,而有相应的预案设计。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只按照教师的思维进行一种设计,而是应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多维思维或“发散思维”,有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功夫应下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上,要用多种教学预案设计来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多变”。相反,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只有一种预先设计好的固定教学流程,只强调学生顺着教师教案走。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应更强调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走。
三、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要处理好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绝对的权威,居高临下,传道授业,学生认真地听,较为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比较辛苦,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却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应该说,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上新的观念和要求已基本被每一位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理解存在偏差。有个别教师简单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少管甚至不管,就必须从原来的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殊不知,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绝不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少管甚至不管。相反,而是更强调“管”的艺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的有效发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总之,强调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者的身份,决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所作为,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在教学素材的使用上要处理好生活化与知识性的关系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素材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整体偏小,学生思维整体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注重教学素材的生活化,就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活跃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适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素材使用的生活化一定要自然,千万不要牵强。绝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能达到生活化的目的,往往忽略学科自身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地加进了许多与学科教学无关甚至背离的环节,加进许多非学科因素,变成了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生活化”不是目的,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或方式,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更好掌握。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是我们要追求的第一位目标。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精力只关注课堂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教学素材使用表面的生活化,热衷于课堂气氛表面的活跃性,而忽视教学的内在知识性和科学性,就背离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就不能使生活化的外在认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认识,就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五、在教学艺术上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上面我们已有论述,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通过相关问题的精准设计,通过民主、平等、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自主学习和掌握好相关知识。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是“放得开”,而“收不拢”或“收不好”, 感到课堂比以前难控制了,不是教师掌控着学生的思维,而是学生牵着教师走,课堂有点散、有点乱,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必然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要有娴熟的教学艺术,要有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一切都在教师的有效掌控之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把功夫下在课外,必须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精准的设计,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动态平衡。“放得精彩,收得完美”应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六、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1.1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的系统化设计是现代教学设计的最高目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为实现这个最高目标变为可能。教学设计层面上讲,目前只是从有限的网络资源中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等初级加工阶段,而原创性的教学软件资源不可能在网络上免费推广使用。另外,受到多媒体发展水平及普通教师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创水平能力等的影响和局限性,高层次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目标在目前网络教学层面上无法实现。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甚至更高层次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也只能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实际中无法做到,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目前阶段不能广泛的普及推广甚至替代延续漫漫数千年的传统教学。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定位只是辅助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特别是民族学生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民族学校教学中推广多媒体任然处于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中。
1.2 采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内容的平台
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做法是课堂主要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种做法比较自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相关内容交流、记笔记也有一些有利之处,同时随堂展示教师的板书艺术等技能。随着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呈现课堂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趋势,而且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有效地融为一体,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为主要的是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成本,教师可以支配这部分时间去做进行课堂讨论等科学探究方面的探索,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多样化趋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提高了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比单一甚至死记硬背的课堂教学优势更为明显。
1.3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定位――教学与科研定位
根据目前我国学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范围去看,高校及城镇中学普遍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及开展讲座等教学活动。条件尚好的乡村中学也在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单从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的层面看,目前课堂上还不能链接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而处在类似于播放幻灯片式的层面。所以,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处于引入的初级阶段,人们对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位得十分清楚,是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补充。传统课堂通过信息技术变为更加开放与有效,与外界交流变得通畅、便捷等,使传统课堂搭乘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这些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所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本意是扩大与延伸教学的信息接受与开放空间,所起的作用也是改变目前这种教学信息接受上的自我封闭现象,使得传统的课堂展现形式丰富多彩,教学设计层面上更趋理性与科学。从一般的教学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功能是信息接受在时空上的疏通与延伸作用。更高的教学科研层次的意义来讲,是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在具体不同学科专业上的科研创新。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交流层面特别是情感交流层面上无法完全用现代技术手段代替。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不是要颠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而是信息技术的成果是在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是传统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与时俱进。
2 两种模式互补的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两种模式优劣的评判标准。通过学生课后的普遍反映,民族学校中完全采样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有种飘飘然的感觉,只是求得感官视觉等的刺激不能深入到教学情境尤其是问题的教学情境中。同样在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作为观察点采样分析,发现课后的作业、笔记、课前提问等环节上效果明显不足。民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基础知识的欠缺,需要在课堂、课后的每一个环节上严格把关,而且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点需要耐心地反复讲解,尤其对学困生要手把手地去教才行。因此,面对民族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没有捷径可选,不能用教条的方法甚至用放幻灯片的办法来解决民族学生实际问题。目前针对民族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扩大知识信息量,两种模式混合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
3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反思
3.1 从历史发展观的高度看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个新生事物,是古老传统的教学跨入了信息时代,可以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为教学保驾护航,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呈现到教学管理都打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烙印和符号,从此我们从更远、更广、更高的目标层面上对教育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进行设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是一种观念到教学及学习行为方式方法的重新变革。
3.2 从民族学校的现实看多媒体教学
民族学校由于地缘等原因,存在教育教学上的自我封闭现象严重,人类进入科技文明特别是信息文明的今天,我们不主动与外界去交流,思想上保守甚至禁锢,不主动接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其结果不仅影响民族学校的发展前途,也同样影响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传统文化十分浓厚的民族来说选择积极主动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是十分明智的选择。目前基层的民族学校还未正式使用多媒体教学。另外,民族学校学生的现实看多媒体教学。首先,民族学生的基础薄弱,完全用多媒体教学难以适应,特别是放幻灯片式的多媒体教学难以突破民族学生基础知识的难关,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次,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可以采用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进行虚拟模拟演示的手段强化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3.3 从信息时代的视角审视多媒体教学
人类自从使用火后进入了文明时代,近代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科技文明,特别是人类进入信息文明时代后,现代信息技术正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及行为方式。对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如果说过去我们曾因地缘等客观因素制约了我们的发展,进入信息文明时代的今天,我们通过搭车信息技术高速公路可以克服地缘劣势而造成的信息闭塞。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从民族学校为突破口,加大教学中的信息教育技术的使用力度,并且以民族学校的特色进行教学创新活动,将对民族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3.4 从人文的广度分析多媒体教学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的效果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特别是教育的主体人是介于复杂的情感与理性之间的综合体。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技术甚至迷信技术而忽略人的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思想及教学风格如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教师最大的财富,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的风格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级法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及毕业证书授予仪式。这是一个非同寻常、令人难以忘怀的重大节日。在此,我谨代表**广播电视大学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地完成了学业,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祝贺你们修满了法学本科专业所需的学分,顺利地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同时也祝贺你们圆了自己的上大学本科的梦想。这是你们人生历程的一次重大飞跃,我们为你们能够顺利实现这一次飞跃而感到由衷的骄傲。
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新的服务方式,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便是信息服务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
一、高职院校建立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1.学校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图书馆面临向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更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的服务,这样学科馆员就成为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以及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信息需求。
2.读者服务的需要。学科馆员制度能加强图书馆与各系的联系,在图书馆和各系之间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桥梁;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加快信息交流传播的速度,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情报收集、分析、整理等。为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针对性强的服务。
3.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的馆藏如不合理,势必会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学科馆员根据对口系的发展,学科的设置,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收集系推荐的图书书目信息及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各大出版社网上新书信息,提供采访,使图书馆的馆藏更合理、更具有针对性。
4.图书馆优秀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科馆员的工作比较有挑战性,学科馆员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将极大地激发图书馆管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二、学科馆员必备的素质
1.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经常在不同的信息源中有效地获取、开发、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中筛选出有学术价值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学科馆员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2.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学科馆员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要对学科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情报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既要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前沿信息,还要善于发现和存储最新的文献信息,有针对性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帮助。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对象、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服务内容及方式都已向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熟练地获取所需信息,才能在网上进行信息、信息交流和信息导航。
三、高职院校学科馆员建设对策和建议
1.加强学科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图书馆领导应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学科馆员制度。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提升信息服务档次的重要内容。学科馆员是馆员队伍中优秀的群体,也是最不稳定的群体。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直接关系到为读者服务上,因此,要培养他们从事学科馆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2.加强学科馆员选拔。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要从学校和科研发展方向、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出发,选拔一支优秀的学科馆员队伍,一是从图书馆现有人员中选拔符合学科馆员标准的图书馆员;二是吸收、引进图书馆和某学科双学位人才;三是聘请系教授、专家和已退休的老教授;四是有步骤地培养,对勤奋好学、敢于创新、有思想、热心学科馆员工作的在职馆员进行培养。
3.加强学科馆员的继续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要对庞大的传统文献资源、数字化资源及网上信息进行有序地选择和加工整合,形成适合读者需要的便于利用的信息产品,就必须加强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加快人才引进,不断提升服务内涵,加强学术研究,促进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5.建立学科馆员考评制度。要建设一流的高职示范院校不能没有一流的图书馆,一流的图书馆不能没有一个好的服务体制,因此,对学科馆员的要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是落实好这一制度的必要方法,将这一制度以文本细则的方式公布。
总之,要想在“全国示范性院校高职”做强、做大,就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深化,是由高校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而引发的对图书馆的要求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它将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密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激发读者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