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村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多以计算题唱主角,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又是要求个人完成。这种毫无趣味可言的课外作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作业产生了厌倦的负面情绪。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一刀切”,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时,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总是写呀、算呀,学生感到的是负担和乏味,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导致了它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这样的作业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之外,对农村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二、农村小学布置数学作业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基本题”,又要有“提高题”,要有后进生“跳一跳能找到”的“果子”,还得有优等生觉得富有挑战性的作业。
2.趣味性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3.开放性原则
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
4.实践性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要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要强调实践,强调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农村小学布置数学作业的策略
1.教师要布置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作业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作业的布置,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与作业之间的“矛盾”却一直存在。很多学生抱怨教师留的作业过多,而大部分教师也为学生不能及时的完成作业而苦恼,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影响教学的有效进行。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只考虑到自己的角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会。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体验的感受,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入手进行布置,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与生活实际接轨,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后,可以安排以下作业: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听。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3.作业要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统计》时,让同学们自己去统计全校各个班级,男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统计人数。画出统计图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每个班级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什么不同,相同的班级男女生爱好又有什么不同。而不仅仅是告诉大家怎么画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掌握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大家又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生活中。
二、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一课后,虽然能认识一些时刻,但还缺乏时间观念,在教学中,发现了“我晚上睡觉是5时”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我们认为要建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体会,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作业:快乐的星期天,让孩子们将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了下来。在反馈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认真、细致地记录。
三、丰富作业形式
1、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定一些与生活有关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去完成作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今天早上7( ),小明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2、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是一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再比如教学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
3、丰富的调查式作业。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统计某一时段公路上各种车辆通过的实际情况。再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4、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再比如去动手量一量生活中具体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物体的棱长,然后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全面性的长期式作业
作业综合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是验证与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合理适当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加强其对知识点的巩固,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让学生在自行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思考,奠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已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要想综合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性,就必须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有效改革,使其能适应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变动和完善。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小学数学作业现况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总体来说,有作业量多但内容与形式单一、作业设计缺乏多元性且理论性、抽象记忆类题具多而实际动手操作的题较少等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片中内容的重复再重复,虽然作业量极大,但内容单一陈旧,无形式上的变革与创新,学生对于完成作业都是抄书再抄书,或死记硬背,不能综合理解来加强记忆,使得学习效率相当低下且严重阻碍学生长远发展。同时,作业布置单调统一,忽视了因学生自身差异而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并且,只注重本学科的知识点巩固,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渗透,而且多理论与记忆题,未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题型更是贫乏,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1.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性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业改革顺应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提升,新课改理念不仅要贯穿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更加坚定,这是新课改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改革,即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延伸与继续,对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综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进行探讨,就是想在认清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状况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正视,再充分联系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及其教学质量提高之间的相关性,对如何深入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提出几点自己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综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2、方法及建议
要想深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实践,就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从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成长出发,丰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并发现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乐趣,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状态下健康成长。
2.1让作业充满游戏性与童趣性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好玩的年纪,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会集中所有注意力,但若是他们觉得无趣的东西不仅注意力不能集中,还会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首先要增加作业的童趣性与游戏性。例如,在学完三位数的加减法进位、退位之后,老师可以以此内容为主带领学生做竞赛游戏,学生之间分组竞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并辅以一定的趣味性道具或角色扮演等,创设新奇而有趣的场景并予以适当鼓励,充分调动起全部学生参与进来,实现共同进步。
2.2增加探索性内容
小学生的天性决定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在数学作业改革过程中,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好奇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学习之后,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若是把长宽高分别为30㎝、20㎝以及10㎝的两个同等长方体拼合、并用贴花包装纸将它表面贴满,那么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或动脑思考,自主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与成就感,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所谓分层设计,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一道题或一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有可以靠自己能力解决的问题,并让较差学生在会做的题中找出自信,不会做的方面继续加强,而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深入加强。例如学习了两位数或三位数与一位数之间的乘法计算后,可以让学生在列式计算、竖式计算以及脱式计算之中选择自己运用最熟练的计算方式快速计算布置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4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让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指导实践,懂得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也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重点。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之后,可让学生在回家之后测量自家的房屋长宽,然后在作业纸上按比例绘制简易图形。增强作业的实践性是小学数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在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懂得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却解决问题。
3、结论
综述,对加强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保持童真的同时有效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在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中不断进步,这是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工作,也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永锋.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及改革方向浅析[J].时代报告,2011(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模式正从知识型向素质型跨越,此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无可厚非地成为校方的重要任务。为此,数学教师应坚持创新教育方法并注重细节,将批改作业这一工作做得合理且科学。
1 活化学生作业,正确评价学生解题思路
学生作业是学生的名片,每当教师拿起一本作业时,不要把它当作死东西,而要和天真活泼的学生联系起来,假设自己和学生交谈,那么,作业本就会跳起来,活生生的呈现在教师的面前,如果是这样,作业批改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得可亲可爱,教师就不会在对错之间徘徊,而是注重学生的解答过程,体会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规律,不要用简单的‘‘A、B、C”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一看“过程”是否完整,这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二看形式是否规范,这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包括标点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三看是否具有创新性,这主要看解题思路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能够进行一题多解,或者与其他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
2 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最好要随堂批改
新课后,一些课堂练习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即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在作业时,教师作巡回辅导,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作批改,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订正。这样边巡视边指点,一般可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如计算题,力争课堂作业在当堂完成,而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批改,同时在错题旁边用铅笔做记号,校对完立刻订正,再让教师批改。这种方式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缩短了反馈时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 鼓励上进
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班的小明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每次作业难得有几题会做对,不是不认真只因智力有限也怪不得他。有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记得那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上课发言也很积极,看到他这样我也讲得热情高涨。没想到那次布置的除法作业8道题他居然对了6题,我知道这对他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在等第一栏里给了他―个大大的优秀。看得出来这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励。再如,教师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有不少笔下之误,她没有武断地否定这篇作业,而是对作业不好的原因进行了解。当她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
4 作业评价信息要鲜明准确
作业批改坚持多样性,坚持鼓励性,但是不等于说教师在批改中模糊学生的错误,相反,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心智特点,评价传递出的信息应该鲜明,对就是对了错就是错,应该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批改后,就知道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哪个地方错了,我应该这样做,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不然,教师的批语不细致不具体,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莫衷一是了。
引言
作业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转变,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有效的作业设计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学生在作业中发现自我不足,进行提升与改进。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分析
(一)关注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学习成效有重要影响。关注作业的趣味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作业活动中来。因此,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改变无用重复的作业形式,摒弃记忆性的作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具体、形象与生动的作业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灵动的状态。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之时,应当更多地融入一些童趣因素,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作业,成为作业的主人。
例如,在设计《时间计算》这一教学内容的作业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作业的形象性与具体性,来提高趣味性。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第一,动手做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钟表。
第二,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时间的设定。
第三,分别在已经设定好的时间上加上十五分钟、三十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三十分钟,计算出应得时间。
这样的作业,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提高学生的时间计算水平。符合小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作业的层次性
教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教学活动提出的基础要求。注重教学的普及性与全面性,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时,要充分考虑与践行层次性作业设计形式。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差异。利用层次性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与知识巩固的机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提高。层次性作业设计相对于传统的作业设计来说,是一次明显的创新,需要教师用心去设计。
《认识厘米与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此部分作业设计之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出具有明显层次性的作业。作业设计可以如下:
基础性作业:实物与长度单位之间的搭配作业。在下面的数字后填加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桌长40(),宽30()、 爸爸身高180()、钢笔长20()。
能力性作业:长度单位之间的有效转化。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
56cm=()m、2.5米=()m=()cm等等。
扩展型作业:对自己周边人的身高进行调查,并以适合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三)加强作业的开放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由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组合而成。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要以作业为基础,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因此,教师要加强数学作业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比如说在进行《加法与减法》的作业设计之时,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下节课需要一个练习本与两根彩色铅笔,让学生进行购买。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购物的情况,带多少钱去,练习本与彩色铅笔各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这样,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真实体验了加法与减法存在情境,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分析
(一)注重评价语言的利用
评价语言是构成作业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利用正确的评价语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教师会利用分数或者等级来进行学生作业的评价,但学生因此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远远不如从评价语言中获得得学习动力强大。在学生的作业质量与水平有所进步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你很棒,进步很大”、 “老师为你骄傲”等话语对学生进行肯定与激励。对于作业质量有所下降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再接再励!”、“加油”等简短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在进行作业评价之时,教师绝对不可以利用“你怎么这么笨!”等消极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平等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进步。
(二)加强评价主体的丰富
在传统的作业评价活动当中,教师是作业评价的主人。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做作业评价的主人。在日常的作业批阅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课上一边讲解作业,学生一边批改同学的作业。在面对他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之时,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与改进。在作业批改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就学生自身所批改的作业进行分析,客观陈述作业人的数学问题。加强评价主体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得到科学客观的学习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成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两点作业评价手段。希望以此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当代小学生全面发展。
在数学新课标下,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落实课标要求,充分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突破传统书面作业,设计实践性、探究性、应用型等多样化作业,以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第一,实践性作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拓宽教学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则需将课内课外有机融合,精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多途径自主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作业。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实践性作业,以强化学习效果。如:小学低年级同学学会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请用七巧板摆出各种几何图形,拼出不同的物或人的形状,并画出自己所摆或拼的图形。这样,既为各层次的同学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其根据自己的水平不断探究,摆出个性化图形,也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再如:教学体积公式后,教师可布置任务:你们谁能说出1个鸡蛋的体积有多大?是否只用1个有刻度的药水瓶与1个杯子加以测量?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实践。
第二,探究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设有探究情境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假设、验证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完成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学会合作交流,学会主动构建知识。①基础型探究作业。这一练习,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重难点与关键,学会举一反三。如教师可设计有着较强主知识性题目,譬如概念题、计算题、应用题等。②调查型探究作业。该类作业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以数学角度来研究调查所获资料,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如:价格问题是小学数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利用探究性作业形式,把数学中的价格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其牢固把握知识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学生已了解了四则运算,对份数、每份数与总数的数量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价格问题学习之前,教师可设计探究性作业:①结合生活开支,亦或进行市场调查,明确探究项目。②填写某项费用的调查表。③可提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问题,以便课堂讨论。(下表是某项开支费用支出作业单)
然后要求学生课后探究,下次课展示学习成果,相互交流讨论。
二、创造性运用习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用例题或习题,引导学生改编例题,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发掘题目蕴含的知识背景以及应用价值。
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以教师直接指导为辅
探究型作业的教师直接辅导与一般作业的辅导相差不大,辅导的方式方法、辅导的时间与内容等都是学生需求的。
2.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互相辅导
探究型作业的辅导重点或者特色应为教师的间接辅导——引导、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互相探讨与帮助。学生在完成探究型作业时,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薄的,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实际上也没必要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要充分考虑以下要素:
■
学习共同体系统结构模型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探究型作业的流程是:个人独立思考——学习共同体内部交流(发现与问题)——学习共同体进行探讨——个人进一步思考整理——学习共同体得出合理结论(结论可能是具有个性化的个人结论,也可能是共同体的共同结论)。教师还要提醒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这些由学生自行商量确定。下面是一个共同体的分工情况样表。
学习共同体成员分工表
(备注:每次个人担任的角色都可以调整,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角色可以相互交叉,只是每个人的任务会有所侧重。)
二、小学六年级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批阅
1.批阅重点应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
探究型作业的批改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究中和作业呈现的方式中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要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衡量,关注学生作业中飞扬的个性和成功的体验。作业批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批改态度,使他们通过老师的批改都能得到收获和情感上的满足。
2.批阅方式应是全批与抽阅相结合
探究型课外作业的批阅可以采取全部批改和部分抽阅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全批全改了解学生对作业探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辅导和教学。但是由于学生是采取学习共同体完成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所以教师可以抽测部分学生的作业批改,以了解情况。抽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的两种最为有效,并常被使用:每个学习共同体中抽测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抽测几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共同体的所有学生。这样既可以了解到每个群体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到一个群体的所有情况。
3.多运用评语式批改方法
评语式批改方法中的评语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励式评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有正确答案且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简短的激励性批语,对同样付出努力却只得到部分答案或错误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其斗志,树立其信心。另一种是思维、方法指导的评语。教师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或者利用评语适当给予点拨,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还可以利用评语引导学生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规律和探究心得等。
三、小学六年级探究型数学作业的讲评
1.讲评重点应为解题方法、探究过程
数学应该以做题为主,多次练习,但这并不代表数学作业只能是理论性的做题练习,作业实践化、生活化,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贴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测量”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题目是:“测量我家的物品”。这样的一个数学作业完全是一个实践性的,让学生回到家里测量自己的床有多长、桌子有多宽、皮球有多重、书本有多厚等,分别把这些测量之后的结果记录到表格里,同学之间比一比看看谁测量的种类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多地测量。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的成绩能力都是处于不同水平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作业难度是否能起到对学生有利的作用。没有意义的作业,就相当于学生做了一些无用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在设计作业题型时应该进行分层布置或呈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这样学生通过对作业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并对自身做出评价,明确自己哪方面薄弱,进而努力加强或提高。
如:我在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我会选择不同难度的题型,因为如果我选择的都是较难的题会影响后进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如果都是较简单的作业,不利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牢记。
三、精选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作业的多少不是衡量作业质量的标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质量,精选作业而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中学习更多的知识。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作业模式和选择的内容要具有时代精神,让学生时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精选作业使学生课后复习减轻了不少负担,不再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每一个课后数学作业不仅不占用学生课后大量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如: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精选几道典型的题型,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一步到位,不占用大量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乐地成长。
四、作业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数学作业完成的地点不仅局限于家里,可以将作业内容向社会实实在在的现象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完“百分数应用题”后的作业:我会告诉学生老师家需要买个新空调,但是不了解现在市场上的价位,现在商场上有很多家用电器在打折促销,老师想请同学们今天放学后帮老师先去了解一下各类品牌空调的原价,并计算好折后价格,确定老师该买哪个品牌的空调。那么这样设计的家庭作业就符合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赋予数学时代气息。)以上作业的设计就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
五、作业评价要客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的特点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具体说来,数学课外作业有以下特点:
生活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课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综合性: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趣味性: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挖掘,更能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二、我的教学尝试
(一)趣味性作业――低年级画“数学画”
孩子是天生的画家。利用@一点让刚从幼儿园入学的孩子从绘画开始走进数学,通俗的讲就是让孩子画“数学画。”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5后,我让学生回家去画一画有5的数字画,学生交上来的画画当中,五朵花、五只鸡、五座房子、我的一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不一而足。这种方法在孩子的天性和数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觉得数学知识是可表征的,是生活中的数学。
(二)阅读性作业――中年级读“数学故事”
兴趣要从感性走向理性,光靠外部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课外的阅读中让孩子感受到数学自身的美,更要体验到攻克数学问题的那种难以言状的美滋滋。《小学生数学报》我每期必看,并将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内容作个记号,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如学生在读完“一刀两断”这个故事后,在做类似锯木头的题目时,把这一形象的记忆用他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记忆方式,而这种记忆更有利于保存,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更容易被提取。
(三)实践性的作业――高年级写“数学日记”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材料。翻开新课程标准理念,各版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练习设计上都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征。教师可以对这类习题加以利用或改编,以便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如《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算出问题的结果的?把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成数学日记。这样,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我的教学反思
(一)长时作业: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
多次课外作业我是用长时作业的形式将课堂内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从初次布置探究任务到最后完成数学作文,前后约用时一个星期,其中还有一个双休日。期间,我还组织了小规模的检查和评价,允许学生汲取其他同学的成果,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这次探究活动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学生作文内容也越发丰富。从而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的兴趣。
(二)教师参与: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
关于体验式作业是什么这一问题,陈鼎孟在其文章中认为,体验式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学生社会性发展所需要与可能为基础,以教材、家庭、学校、社会资源位载体,进行体验与实践,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感悟中的成长,促进个性形成的过程。那么,小学数学领域的体验式作业存在哪些形式呢?
1 数学周记
在当前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深入的今天,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但毕竟日记要求小学生“日日记”,而很多学生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此提出数学周记的概念,应该更适合在小学中推广实施。
除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记录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周记中记录一些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关的课外知识,亦或自己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独特认识与理解,这对于拓宽其数学视野有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学生记数学周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学生记数学周记的方向和角度同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数学周记,学生通过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数学周记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反思学习并积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提高。
2 小课题,长作业
“小课题长作业”也是小学数学界非常流行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知识,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有趣的“小课题长作业”。如此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开拓教师课堂教学领域,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起着重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比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的课题研究,上课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先搜集资料。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将课外搜集到的关于我国乃至世界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交流。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对“节约用水”做一个调查,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比如计算每天的用水量,其中包括在家的用水量和在校的用水量,这就要求学生调查家庭、学校某一周或某月的用水量及学校师生的人数。还有要学生观察浪费水的情形,比如忘记关水龙头等,并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给每组学生分派具体的任务,合作完成这项研究。完成调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并让学生提出具体的措施如何“节约用水”。
数学小课题作业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开展数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它还能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探究能力,也是极好的一种体验式作业形式。每个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前的搜集资料到课后的调查研究以及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可鼓励学生把整个过程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所见所闻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小课题,长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以及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
3 团体合作式作业
首先在这里需要指出,本文所探讨的几种体验式作业的模式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很多层面上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合作文化,因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会合作,这也是新课程生成性、建构性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你做你的,我写我的。教师其实完全可以改变一下这种一贯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团体作业,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独立性为集体合作型,当然,这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安排。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扑克是极好的数学工具。例如在低年级学习了“数的大小的比较”之后,可以布置与父母一起进行的合作型作业。学生可以与父母进行扑克的比较大小游戏,让学生将自己与父母比大小的每一组扑克点数记录下来,中间用“>”、“
一、充分认识课堂作业课内完成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
首先,课堂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场,具有群体参与性,课堂作业的共同任务和相同节奏对个体提出了挑战,“最先完成、正确率最高”自然会成为学生课堂上做作业的追求。这样,变个体零散学习为个体间的竞争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作业心态,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
其次,课堂上做作业,有任课教师的全程陪同,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每一个学生都会受到课堂规范的约束,都会十分自觉地遵守纪律,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进而提高作业的质量。
再次,把课堂作业挤进课堂,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如:低年级学生书写的姿势、握笔的方式、书写的规范等;高年级学生书写的速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等。这些问题均需要教师的耐心点拨,同学的相互交流。只有在课堂上,这些点拨和交流才是及时的、高效的。
2.有利于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堂作业,应该是检验和巩固课堂学习效率的有力武器,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压力,甚至是个别后进生的巨大包袱。课堂作业当堂必须完成,肯定会引发任课教师的思考:应该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习题去做,作业布置也就成了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作业避重就轻,突出重点,能使学生的作业总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够迅速地减下来。
同时,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会受到作业的挤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状况,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还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课余生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使学生个性的发展落到实
二、转换教师思维调优作业质量
1.难易适度,既照顾一般又兼顾个别。各个类型的学生都要照顾到,既要考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除了基本作业外,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去做;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难度,并进行个别辅导,设法使其开窍,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洋思中学的课堂作业一般模式就是必做题加选做题 ,就是照顾到各个类型的学生,同时确保了作业当堂完成。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第一单元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练习课第一课时上布置作业:必做题(基本题)376÷42376÷47274÷31 274÷39
选做题: 先在里填一个合适的数字,再计算[1]商是一位数 25÷38[2]商是一位数 76÷27
2.作业量要适当。要求学生做作业的目的能否达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布置学生作业,凡能在课堂内完成的决不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作业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作业过少,难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作业太多,反而会使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行为。
3.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典型性的作业,能够体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做到
(1)新知识及时练。教师在教完一个新概念或新法则之后,应及时针对概念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题要求针对性要强些。如教学方程的概念后,应针对方程概念的两个本质特征: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方程?哪个不是方程?为什么?为体现针对性,教师可做“诱错”性练习。如教学小数四则计算后,可设计(2.5 -2.5×0.5)÷0.5 让学生练习 。
(2)易混知识对比练。对于易混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如“数的整除”这单元的各种概念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练习,既有利于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分清混淆。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让学生辨别:如,①15是倍数,3是约数;②1是质数,2是合数;③奇数都是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