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wind farm signs of quality problem has been exposed, a plurality of wind farm wind machine foundation collapsed, uprooted, tower foundation reinforced by ring out.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ual use of low strength concrete, vibration is not uniform, the most serious is the basis of quality problems of large area crack.
【keyword】 cause of cracks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国家大力推动风力发电场建设,各大发电公司先后投入巨资,抢占风力发电市场。随着风力发电场迅猛发展,逐步暴露出风力发电场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2006年8月桑美台风,致使某风电场28台机组全部受损,其中5台倒塌,2台风机基础钢筋被拔出。2008年4月,某风电场正常运行时,此时风速为12m/s已进入风机的额定风速,风机倒塌,基础被连根拔起,塔筒底部基础环钢筋被连根拔出。经分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风机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存在裂纹的情况造成的。以上多个风力发电厂发生风机倒塌事故,暴露了风机基础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要保持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风力发电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一、全面实行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管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况为四句话十八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
四个阶段,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二、主要施工步骤及方法
(一)施工步骤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基础垫层施工放置基础环固定架安装基础环绑扎承台钢筋安装预埋管基础侧面模板支设基础短柱钢筋绑扎短柱模板支设砼浇筑模板拆除土方夯实回填
(二)定位放线:
根据场区测量结果技术报告图,进一步施放风机基础控制桩,所用的仪器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测合格,定位线须经四级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三)土方开挖
开挖时,按照开挖尺寸撒出的开挖线从一侧向另一侧顺序开挖。
1.土方开挖时,采用独个基础开挖,放坡系数1:0.5,周圈各留1.0工作面。基槽平面尺寸和标高要随开挖随检查。以保证尺寸标高正确。杜绝超挖和边坡不准。
2.采用机械开挖时,基坑边角及边坡采用人工修整。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3.40m 处,预留10 cm采用人工清槽。开挖时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破碎锤破碎岩石,自卸汽车运土,挖出的土运到指定地点。
(四)砼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完毕,并经业主、监理、设计、勘测单位共同验收后,进行砼垫层施工。在砼垫层施工前,对基底标高进行复测,经检测无误后,进行砼垫层施工。风机基础一边相对于箱变和集电线路。垫层砼厚度为100mm,砼标号C10,其周边模板采用【10槽钢。对于基坑需比设计标高挖深才至持力层处,用C10毛石砼换填,换填与垫层一次施工完成。垫层砼由搅拌站统一供应,砼罐车运输,砼泵车浇筑。砼表面平整、光滑,棱角顺直,平面位置及标高准确。
(五)钢筋工程
1.钢筋由钢筋加工厂专业人员制作成型,所有的原料必须具备合格证及复检合格报告。严格按照《钢筋加工单》所要求的规格、数量、外型尺寸加工,加工成型的钢筋在加工厂按施工区域分类存放,并挂产品标识牌,注明钢筋的规格型号及使用部位。严格执行领用料制度,加工成型的钢筋由自制的钢筋运输车运到施工现场。运输时,禁止野蛮装卸车,避免钢筋弯折过度。有严重曲折的钢筋,使用前应将弯折处矫直,对于局部矫正不直或产生裂纹的,不得用做受力筋。
2.钢筋连接:基础中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及绑扎连接。所有接头搭接长度应>35d(d为钢筋直径),且在同一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积占总钢筋截面的百分比不大于50%,直螺纹连接时,用专业扳手将套筒与钢筋连接紧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厂家代表的培训,严格按照国标及工艺标准的要求施工。
3. 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施工预制50mm高的钢筋马凳,马凳放置时需与钢筋主筋固定牢固。为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承台的侧面放置水泥砂浆垫块,垫块采用1:1水泥砂浆预制,位于垂直方向的垫块可事先在垫块内埋设20#铁丝。
三、风机基础抑制裂缝措施
(一)优化配合比,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降低水灰比,掺和料为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并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使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6-8h左右,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水灰比,减少水化热集中散发,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和收缩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应力。
(二)混凝土中掺入高性能聚丙烯纤维,提高裂缝降低系数。使用粉煤灰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尽量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在满足泵送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收缩。用塑料布和岩棉被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控制裂缝。用热电偶测温仪测量降温速度,适时降温和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应力突变产生的集中应力。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s mainly to inspection "a posteriori" type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mode,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mplexity and dynamic. Fixed posi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polyhedron line distribution of an artificial structures, and large, form is complicated, many of materials, and a huge number, overall difficult points and can't move. Which l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quidity, monomer sex and has the very strong comprehensive, long production period and vulnerable to climate influence and outside interference etc. Characteristics. So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an general industrial product quality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of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of the specific method.
Keywords:scene; Basic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内容上三者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在管理方法上它们有很多共通性。例如,在ISO9000规定的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ISO9004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质量责任,应识别和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力求使质量责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质量责任事故。因此,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2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料、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如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施工工艺编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设备、检测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消除这些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工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质量控制即采取一系列检测、试验、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按照计划和质量改进的要求,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实现。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2)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的原则;
(3)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5)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3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的。工程项目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显而易见,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4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4.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
(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5)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及使用说明;
(6)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
(7)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
(8)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修补、加固、改进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及其处理报告;
(9)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技术鉴定书;
(10)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
(11)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the formation of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ducts, construction sit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also i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how to optimize the scen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counterpar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Field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牵扯到人员管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施工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诸多因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施工质量、项目成本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对现场管理方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和完善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的。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和施工进度的快慢直接关系着工程成本的高低,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一方面,有效的工程现场管理,能优化施工现场资源配置,包括施工人员的配置、建筑机械的配置和建筑材料的配置,这无疑将有效节约各种资源,从而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各种材料用具乱堆乱放,以及施工现场人员的配置混乱,将严重阻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进展,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将大大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保证施工作业的正常展开,并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从而为项目施工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2.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建筑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某学校教工住宅主体施工中,因工人擅自在三楼某单元客厅及房间内拆模造成了客厅顶板的裂缝,然而在后续的施工中又未予以发现并处理。最后,住宅交付使用后裂缝依旧存在,在住户装扇时被发现并被曝光,这一事件给承包商及监理单位声誉带来较坏影响,承包商对于质量问题的后期处理所花的代价也更大。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2.2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2.3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2.4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2.5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如阳春市某住宅工程底层墙体施工中发现拉结筋存在漏放及长度不足的问题,这时底层墙体已基本结束,经慎重考虑监理工程师指示承包商予以返工处理。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3、优化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施工现场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就是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过程(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笔者认为,优化现场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以下几个方面:3.1充分认识建筑行业具有生产活动与交易活动一体化的特点。施工现场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管理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定施工合同、施工准备、施工、交工验收、保修等。施工管理过程既有交易活动,又有成品生产过程,具有生产活动、交易活动很难区分的特殊性。3.2充分认识现场管理的内容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由于建筑施工各阶段管理内容差异很大,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效益。3.3充分认识施工现场管理具有的复杂性。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和复杂性(露天工作、工期长、需要资源多,且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工作才能保证施工活动正常进行。
4、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4.1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配置。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0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4.2以调度机构为基础,优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系统。要结合工程规模、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权限和利益;要以调度机构为基础,配备称职的调度人员,努力使调度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建立起动态的控制体系。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直接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组织的核心,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要重点抓好班组建设。4.3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任何时候市场都只会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体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上去了,也就意味着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上去了。因此优化现场管理必须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而取得技术经济指标的突破也必须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经营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为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将大幅度下滑,企业的生命力也将随之枯竭。,
5、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后验”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建筑工程项目位置固定,是呈多面体行分布的一种人工构筑物,且形体庞大、复杂多样,材料品种众多,数量巨大,整体难分,不能移动。由此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单体性而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生产周期长,易受气候影响和外界干扰等特点。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
一、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内容上三者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在管理方法上它们有很多共通性。例如,在ISO 9000 规定的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ISO 9004 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质量责任,应识别和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力求使质量责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质量责任事故。因此,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2、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 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料、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 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如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施工工艺编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设备、检测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消除这些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5 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工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
二、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现状分析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础工程施工而言,往往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2、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3、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三、加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1、建立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前提和保障,首先要建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在施工开始前要对设计图纸审查基础处理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是否按照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的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没有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等。然后要建立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监理单位要对预制建筑构件、原材料、混凝土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最后要建立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受委托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不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影响,对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桩的承载力、锚杆锁定力、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和桩身完整性实施检测,检测结构完成检测业务后,出具检测报告。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措施
建筑基础的施工由于受外界影响的因素众多,特别是桩基础的施工大部分都是在地下进行,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将影响整个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保证作用。例如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首先要控制导管埋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控制在2~4 米的范围,然后清渣工作可以使用反循环辅以震动筛过滤清渣。施工技术方案作为指导施工的文件是保证各项技术基准正确性的重要措施,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复核,例如属于轴线、标高、配方等用作施工依据的技术文件,都要进行复核。
3、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的检查
由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因此要保证最终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就要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对于建筑基础工程而言,基坑尺寸、标高、基础垫层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基础墙皮数杆、标高、杯底弹线等都应设置成质量控制点。例如对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检查,该项检查是施工中进行事前主动控制的一项基础内容,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工程测量定位和标高的引测依据,建立工程测量基准点,自行做好原始的基准点、基准线和标高等测量控制点的技术复核,通过抽检水准点、标桩埋设位置和建筑方格网等对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检。并报项目监理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要对进行复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对处理后的效果还要从新进行质量检查,直到满足质量标准。
4、注重基础工程桩竣工时质量控制
建筑基础工程的竣工验收是确认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各项验收标准的要求,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评定,是保证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施工单位要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后,认为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申请竣工验收。验收人员要根据设计文件、国家标准和合同文本中规定的质量标准,对建筑基础工程用看、摸、敲、照等方法进行外观检查。对竣工验收工程中不符合验收标准,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部位,要采取加固、补强或返修等措施进行处理,当通过返修、补强和加固任仍然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拒绝验收。当建筑基础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竣工验收保护和相关工程资料报送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参考文献:
[1]李秋颖,黄熠. 浅谈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4)
[2] 莫淳荣. 小议建筑桩基施工技术[J]. 科技风. 2010(05)
[3] 王旭光. 桩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9)
[4] 林基. 论高层建筑中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10(14)
电厂施工多为露天施工,由于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电力、机械等多方面的内容再加上施工过程中设施比较多、施工人员比较集中,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所以电厂施工现场事故多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践行安全文明施工是保证电厂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施工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电厂施工的质量,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1.影响电厂安全文明施工的因素
影响电厂施工安全的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人为因素、物质因素以及施工方法方面的失误。所以为了保证电厂施工的安全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电厂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因素。电厂施工多在露天环境中进行,环境比较恶劣,再加上机械设施比较多,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麻痹大意的情况,这就造成了电厂安全事故的多发。根据调查显示电厂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有82.3%左右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人为因素主要有: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集中注意力,违反机械操作守则;还有一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安全帽、防护服和安全手套等没有穿戴齐备;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进入施工危险地带;工具使用不当或者是使用安全度不够高的工具;身体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1.2物质因素
在电厂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据大多数,但是物质因素也会影响电厂施工安全。总的来说物质因素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设备、施工机械、燃料、工具、器械以及其他各种设施和相关物质,另外还包括其他一些不属于生产性的物质,比如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等。在电厂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物质不安全现象有以下几种:机械设备应用不够合理,很多设备不符合施工的要求但是为了节省成本或者其他各种因素,这些设备依然活跃在电厂施工的现场;设施的材料强度不够大,无法承担大强度的工作,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机械设备工作中断的情况,由于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事故也就随之发生;施工现场设备放置比较混乱,很多需要有序放置的设备因此受到污损,工作过程中频发失误导致事故的出现;施工场所清理不到位,在施工场所中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在电气设备中没有做好绝缘防护工作;施工前没有对安全措施做仔细的检查,安全措施不够牢靠。
1.3建设方法的失误
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安全施工的首要保证。可以说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影响电厂施工安全的第一因素。我们知道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施工方案做指导再完备的安全措施也是白费,所以在施工前一定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不是无章可循的,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电厂的工作效率还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把这两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以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2.电厂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
电厂安全文明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在施工前我们都要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测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提高施工的安全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案一定要切合实际,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的可靠度和适应性。良好科学的评价方案可以为工程的安全实施提出合理的指导措施,工程安全度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能够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根据我国相关文件的规定,施工应用的安全评测工作要在施工工程的可行性调研阶段开展。按照电力部门的规定,可行性调研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对电厂的规模和电厂选址、工艺方案以及电厂的主要车间和厂房的布置等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对设备进行招标、相关的工艺方案也没有得到最终的确定,详细的工艺系统设计还没有开展,所以没有办法对工艺设计进行准确地评价。不过这并不影响具体工作的开展,因为在电厂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比较固定,可靠性比较大,危险因素比较清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完全可以按照比较适宜的规程和规定等进行设计。可以看出进行安全评价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在电厂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安全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合理科学的施工。下面详细介绍安全施工的主要措施。
2.1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以及技术素养方面的培养。首先是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定期组织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一些操作难度比较的施工设备,要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介绍操作规范,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出现。有些人存在身体隐患不适合在从事这项工作,所以在进行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监督的工作,确保做到施工人员上工前接受二次检查,安全工作一定到位。
2.2合理使用相关设备,科学管理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有序化管理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的安全高效,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使用相关设备,科学管理施工现场。在施工之前清点要使用到的相关机械设备,并根据不同需要做好各种机械设备的管理和有序放置;另外针对有的设备容易遭到损伤的情况,我们要重点加强对这种设备的护理;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地区我们要设立指示牌,比较危险的设备上要悬挂警示牌;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夜监管,防止非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长时间逗留。
2.3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保证安全施工的首要措施,在施工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电厂的具体特点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施工技术措施的制定。施工技术安全合理就能保证施工过程的零事故。这需要结合电厂的不同机型和电厂所处地理位置进行技术措施的编制。施工方案编制出来之后还要接受进一步的审核,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建立施工监测委员会,电厂施工时间比较长很多施工人员在长时间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疲乏怠惰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监督委员会要担负起相应的监督职责保证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3.结束语
电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证,随着电厂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强电厂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意识势在必行。电厂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同时有着自身显著特点的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的质量,更要重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的具体落实。要严格按照安全测评的建议进行,一旦发现危险因素马上进行处理。安全文明施工不仅是保证电厂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手段也是保证电厂如期运行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勇. 浅谈如何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贯彻安全文明施工策划[J].红水河. 2011(02)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仍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他工程领域。现仅对自己在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谈一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护筒冒水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时,周围土不密实或者护筒水位差太大,以及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设护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钻,使护壁内保持1.0~1.5米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壁严重下沉或移位,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孔壁塌陷
造成原因:孔壁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塌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塌陷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安放要对准位置,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3.缩颈
造成缩颈的原因:主要是塑性土膨胀。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补及时,再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等,容易产生缩孔现象。
4.钻孔偏斜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
5.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塌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注时间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 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街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的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察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卡管
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拌合时间和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塌落度宜为18~22 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2.钢筋笼上浮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大于钢筋笼被混凝土托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米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置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筑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控制导管埋置深在1.5~2.0米,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米,应及时将导管提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米,不宜大于5米和小于1米,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置深度和已浇筑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筑,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1)几种缺陷桩的形成与处治
1.1断桩
1.1.1形成断桩原因分析
(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
(2)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3)卡管现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工配料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
(4)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这类现象在本工程的断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而且位置深、难处理,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5)另外,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1.1.2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
(1)原位复桩。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采用彻底清理后,在原位重新浇筑一根新桩,做到较为彻底处理。也可进行冲击二次成孔,重新浇注。
(2)接桩。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生导管焊口破裂,为确保工程质量,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并提前拔出导管。确定接桩方案,首先对桩进行声测确定好混凝土的部位;其次,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桩顶以下10m均为粘土层,确定井点降水――开挖――20#素混凝土进行护壁,护壁内用Φ12的钢筋箍圈以20cm间距进行加固,护壁间连接筋用Φ12钢筋以20cm间距布置。第三,挖至合格数处利用人工凿毛,按挖孔法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3)桩芯凿井法。即边降水边采用风镐在缺陷桩中心凿一直径为80cm的井,深度至少超过缺陷部位,然后封闭清洗泥沙,放置钢筋笼,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筑膨胀混凝土。
2)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我们认为在现时代仍应强调以下几点: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因此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现就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1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1.2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1.3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
孔作用。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1.4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1.5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
2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卡管
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
2.2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2.3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造成原因: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认真分析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同时,应编制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指导性的专项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只要我们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把好关键工序质量关,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执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以防为主,对灌注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及时补救,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问:上海刘新建
——我现在想和朋友开办一家企业开展对外劳务。请问,我们企业应该为职工履行哪些义务?
适用文件:《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20号
答:
文件规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应当为劳务人员购买在国外工作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但是,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与国外雇主约定由国外雇主为劳务人员购买的除外。”
“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应当为劳务人员办理出境手续,并协助办理劳务人员在国外的居留、工作许可等手续。”
“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组织劳务人员出境后,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中国驻用工项目所在国使馆、领馆报告。”
“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应当跟踪了解劳务人员在国外的工作、生活情况,协助解决劳务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国外雇主反映劳务人员的合理要求。”
“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向同一国家或者地区派出的劳务人员数量超过100人的,应当安排随行管理人员,并将随行管理人员名单报中国驻用工项目所在国使馆、领馆备案。”
厂办大集体改革时
如何处理
职工的劳动关系
问:辽宁赵静
——我爱人是一家集体企业职工,听说厂办大集体准备改革,请问国家对大集体企业改革时在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方面有何具体规定?
适用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1〕18号
答:
文件规定:“厂办大集体改制、关闭或破产的,应依法妥善处理与在职集体职工的劳动关系。与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对在主办国有企业工作10年以上、已经与主办国有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主办国有企业要与其进行协商,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对在厂办大集体工作或服务的主办国有企业职工,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安置政策予以安置;未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主办国有企业妥善安置。”
“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龄已满30年、再就业有困难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发放基本生活费,并按 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具体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主办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协商确定。”
“对再就业有困难且接近内部退养年龄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经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 老保险费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代替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缴费方式、缴费期限及具体人员范围等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
未就业的军人配偶
参加社保能享受优惠吗
问:辽宁多宝华
——我爱人是军人,我一直没有工作。请问,对于像我这样的人群参加社会保险国家有优惠吗?
适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六号
答:
文件规定:“国家为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参加保险,应当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国家给予相应的补助。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个人缴费标准和国家补助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实现就业或者军人退出现役时,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将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入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应的转移接续手续。
军人配偶在随军未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与其在地方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退休地,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入退休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享受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女职工哺乳期
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有哪些
问:山东邵君
——我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女职工,请问女职工在哺乳期哪些工作是不能从事的?
适用文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
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后验”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等。质量控制建筑基础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的低下,势必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严重时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1.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内容上三者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在管理方法上它们有很多共通性。例如,在ISO9000规定的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ISO9004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质量责任,应识别和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力求使质量责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质量责任事故。因此,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2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2. 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质量控制即采取一系列检测、试验、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按照计划和质量改进的要求,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实现。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②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的原则。
③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④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⑤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3. 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3.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②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③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④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⑤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及使用说明;⑥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⑦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⑧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修补、加固、改进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及其处理报告;⑨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技术鉴定书;⑩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2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3.2.1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3.2.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
3.2.3工序检查程序。①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②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③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④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等。
3.2.4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
①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②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
4.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方法
4.1测量。测量是现场控制,特别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段。测量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定线控制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控制工程位置;高程、尺寸及其线型的测量,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段落或总体工程项目中的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时的测量检查等等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4.2试验。试验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强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使用功能如平整度、抗滑能力等达到规定要求。
4.3观察。观察是(如全工序或工序中的某一关键环节)进行观察,检查操作程序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控制纠正。
4.4分析。分析是指对施工现场所展开的施工活动情况及有关收集得到的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如直方图法、因果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等对其整理分析,以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等。
钢筋施工在建筑施工的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工程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施工事故频发,在这种形势下,要保障钢筋的质量以及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等来提高钢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基础钢筋对钢筋的质量与焊接工艺等的要求非常的严格,这些就要求建筑人员对建筑钢筋基础施工中的常见的质量问题与质量的防治措给予高度的重视。
1、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的条形基础包括墙下条形基础与分柱下条形基础,这两种建筑基础在十字形、纵横向L与T形的设置钢筋中存在差别,在实际的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会发现,钢筋的相接处有着许多和结构的构造要求与规范要求不符合的质量问题,较为常见的主要问题有:建筑基础钢筋的翼板中,其受力主筋在T形、L形与十字形的相接处没有依据根据要求来重叠设置,与受力的主筋重叠设置的数量与结构的构造要求不符合,且会混淆钢筋的横、纵向基础主受力轴的概念与定义,造成在装置基础翼板中的主受力钢筋中,没有依照主要的受力轴来贯通性设置,有时候在基础梁的相联处会把钢筋的主次关系混淆,造成在连接处的主次受力主筋位置颠倒情况。此外,在墙下条形与柱下条形基础中,基础翼板分布筋的设置混乱,造成在纵横相接的地方分布筋的断开区域的错误等,这些常见的情况对建筑基础钢筋的受力体系产生破坏,甚至还会造成墙体和基础部位发生开裂和通裂等质量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的工程结构隐患。因此,在建筑基础钢筋的施工中,要充分重视常见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进行掌握,避免发生建筑质量的通病。
2、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钢筋技术的准备
(1)在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之前,要先由施工的总工程师组织劳务、技术人员、钢筋工工长与质检员等对基础钢筋的实际施工方法进行交底,保证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对钢筋工程的施工重点与难点全面的掌握,以确保在实际的施工中能实现正确的操作。
(2)系统的组织建筑施工的准则和验收规范的交流工作,建筑的施工技术部要做好图纸会审的工作,对钢筋施工的控制重点与难点加以确定,与此同时,做出合理的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3)按照钢筋工程的规定、图纸与施工方案,有效结合实际的工程结构情况,对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工程技术交底方案进行制定,对节点大样法和特殊的作法,要把大样图进行详细的绘制,并且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
(4)在施工之前,要钢筋工长对技术工作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含文明施工、消防以及环保等具体工作。
(5)对框架柱、顶板、基础底板、墙体、梁与承台等都要先进行施工样板的制作,等到验收样板合格之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施工工作。
2.2 保证钢筋的原材料质量
确保钢筋施工的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点:①在进行原材料的购买中严格质量把关,保证质量优良的材料。厂家要有相关的合格证书,在行业中有着好的信誉口碑;②选择的钢筋材料要与施工建设的具体要求相符,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下还要保证数量、种类与尺寸等和工程的需要吻合;③做好有关的合同证明,在以后的施工中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依此和厂家进行沟通。
2.3 进行钢筋安装
在钢筋的安装中,首先要检测受力钢筋的级别、规格、数量与品种等,以确保钢筋与工程的设计要求相符。在安装中发现有要改变的钢筋的品种与规格时,要依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办理有关的变更文件。在对钢筋的隐蔽工程验收中,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额内容:纵向的受力钢筋品种、位置、数量与规格等;钢筋的连接方式与接头数量、钢筋的位置与面积的百分率;横向的钢筋与箍筋的规格、数量与品种等;预埋件的使用数量与规格等。基础钢筋的保护层的垫块厚度要大于40mm,倘若基础钢筋中无垫层,那么厚度是70mm,桩基工程的直径桩是50mm,在注重钢筋水平荷载力时,大直径桩要为100mm,垫块要放在主筋之下,倘若要注意到数量与厚度,其距离不超过1000mm,并且依据工程的时间情况来加密处理。
2.4 施工过程中的保护
施工中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施工人员有效安全的进行操作的基础。一般可使用两重钢筋网作为基础的底板,为了使得上下两层的钢筋网位置与间距准确,要特别重视上层的钢筋网。为保证安全,要在上层钢筋网中装置物体的支撑,通常在混泥土与钢筋间选择。选择了以后可使用撑铁板对上层的钢筋网进行支撑。
2.5 重视梁板的焊接工作
梁板焊接是要依据规定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焊接工艺与参数等都要与设计规范相符。①焊接工艺要依据工程的要求选用适合的焊接,包含位置于直径的确定,还要确保主筋的完整和平滑性。确保主筋完整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主筋的伤害,焊接好的钢筋紧密的结合。可用焊接和敲打同步的方法保证主筋的平滑,要在平滑和粗糙间合理掌握,不能太过粗糙也不能太过平滑,杜绝导致大的焊缝。施工人员要在焊接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焊接工艺。②接头设置要完美,承载能力和没有接头的钢筋相差很远。所以,要把接头设置在受力小的区域,使整个钢筋受力均匀,要把钢筋的接头相错,不能设置在一起,实现增多受力的功效。
2.6 止水钢板位置的选择
处在止水板两边的钢筋要在切断时依照标准留出一定的长度,且确保焊缝在和规定相符的前提下与止水板的焊接。其它的不管是在楼梯的钢筋柱,还是剪力墙的龙骨箍筋上,都要依照设计,要在数量与位置上都适合要求,楼梯的钢筋柱要注意底板锚固的坚固性,龙骨箍筋要求墙柱区域的可靠与正确。
2.7 积水坑问题处理
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水坑上层的钢筋网位置的正确。通常可在选用撑铁的时候在上层的钢筋网处的上口模板区域设置排气孔。
2.8 钢筋验收
①按照图纸的设计对钢筋数量、间距、型号、直径与骨架的截面等进行检查,特别要对支座的负筋位置检查;②对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及规定的符合检查;③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实际的要求符合进行检查;④对钢筋的绑扎和焊接以及有关的要求符合与否进行检查;⑤对工程的主筋轴线位置的检查;⑥对钢筋表面清洁的检查。
3、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防治中,基础钢筋工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其施工质量对整个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建设工程每个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的控制,有效的运用建筑基础钢筋的施工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优质质量,建设出更好更多的工程。
参考文献
通过对某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冲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分析,介绍了一些冲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无论在何种地质条件下,冲孔灌注桩技术都有极强的适应性,由于设备简易,操作方便,占地小,承载力大,因此被广泛应用。冲孔灌注桩是一种地下成桩工艺,这就使得施工中不能进行观察,在成桩后自然也无法实施开挖验收。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如果出现任何一个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不但会降低工程质量和进度,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某工程项目的一些具体施工情况介绍,总结出冲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出现缩颈、塌孔及断桩的质量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方法和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 工程概况及施工情况
1.1 工程概况
笔者负责某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该工程施工工期紧,为了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在施工前编制好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该工程的基础设计类型为桩基础,桩长范围为15m~45 m,桩径为0.9m、1.2m,桩基根数共560根,混凝土采用C35水下,施工工艺采用冲孔灌注桩,入岩深度为入弱风化1.0m或中风化2.0m。地质情况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砂、淤泥、粉质粘土、凝灰熔岩残积粘性土、全风化凝灰熔岩、强风化凝灰熔岩、中风化凝灰熔岩、弱风化凝灰熔岩。
1.2 施工情况
1.2.1 该工程所在地地质情况较为复杂,通过施工前桩位超前钻探及地勘报告的资料显示,桩所遇到的地质情况不一:有的遇到岩层厚度达到4.2m,而且有斜坡岩;有的遇到小溶洞深度达到 15m左右;有的桩基底须有42m深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完整岩层,其中有2根桩位在原路基边坡上,该位置路基回填片石有7米深左右,冲孔桩在冲孔时,泥浆会渗漏,造浆困难,泥浆无法做到护壁的作用,故经常会塌孔,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经研究讨论决定采用边冲孔边下钢护筒的做法,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不断往孔内添加澎润土及水,还每隔1小时监测泥浆比重、粘度等各项指标一次,泥浆比重控制在1.30左右,粘度控制在22s左右,这样保证孔内水头的压力及护壁,最终钢护筒下至穿越回填片石层下1.5米处,露出地面0.5米,累计长9米,这样保证了泥浆回填片石区域内不渗漏,孔内不塌孔及孔内的水头压力,经过各方的配合和努力,最终该桩以孔深为39.5米终孔,取得了良好效果。
1.2.2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本工程在浇筑某号桩的过程中,某号桩孔深38米,在浇筑到地面往下4米左右时,由于工人的操作失误,提升太快,导致导管提升太高,脱离砼面层,后再插入砼继续浇筑,施工完成后待满足检测条件时,发现本桩在4.1米处出现断桩的现象,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各相关单位开展某桩断桩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见,经会议一致决定同意采取接桩的方案,并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有关个方签字,严格执行,并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经过开挖,凿除断桩以上的桩身砼,凿毛,焊接钢筋,浇筑砼(要求提高一标号砼)等的工序,后再进行复测,桩身质量合格,满足设计要求。
2 钻孔中常见问题
2.1 缩颈问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1.1 缩孔现象的原因
(1)地质原因,构筑物大多数的钻孔出现缩颈的部位一般在12米到18米之间,根据探测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以及当时的取样可以看出,此地多为砂层及淤泥层;
(2)其中的钻孔放置的时间过长,由于某些原因的影响,钻机成孔后,并没有及时的进行灌注,泥浆自身的压力不能支撑土质收缩,以及溃流带来的压力,这样就会导致其中的缩颈问题;
(3)相邻的桩孔之间相互扰动,钻孔灌注桩是先成孔,然后在孔内成桩,周围的土向桩身运动,土体就会对桩身产生压力,也会造成缩颈问题。
(4) 地层承压水对桩周土侵蚀
2.1.2 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加大钻头,把原来的钻头加50mm,并且钻头在孔内不断地洗孔,扩大孔径,增加孔壁的稳定性,就算有很小的缩颈,就也可以基本符合原来的设计;
(2)加大泥浆的比重,这样就会增强泥浆对钻孔孔壁的支撑力,就会较少孔壁向内收缩的速度,进而缩小钻孔孔径的缩颈程度;
(3)摸清承压水的准确位置,在灌注前下入专门护筒进行止水封隔,成桩后经验桩发现缩颈,如位置较浅可开挖进行补求;如位置较,且缩颈严重,则应考虑补桩。
2.2 塌孔问题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2.1 塌孔问题原因
(1)地质条件也是造成塌孔的主要的原因,因为砂质土本来就松软,缺少一定的粘结力,安息角就很小,遇到雨后,安息角就会变得更小,所以在冲孔时,孔内就会发生塌孔,有的地质存在回填片石,泥浆无法储存在桩体内,从桩体内外流,水头压力不足,护壁容易坍塌,造成塌孔的现象;
(2)施工不当的原因,如在流砂、软液泥、破碎地层、松散沙层中钻进,进尺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冲孔速度太快等;
(3)在提升、下落钻头,遇到孤石、斜坡岩,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孔壁被扰动,这是就容易发生塌孔;
(4)护筒埋设不当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封紧密而漏水,或护筒埋设太浅;
(5)未及时向孔内加泥浆;或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内出现承压水低于静水压力;或泥浆的比重太小等;
(6)相邻孔间距过短且施工时间间隔较短而造成串孔。
2.2.2 塌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钻机就位,用填料将废孔回填密实后,在孔位置安装钻机、就位,并使其保持平稳,不产生位移或不均匀下沉;有特殊情况下可利用加长钢护筒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护筒不发生移动,中心与桩中心一致,并使钢护筒穿越不良地质层;
(2)钻进中及时添加新鲜泥浆,使其高于孔外水位;遇流砂,松散土层等适当提高泥浆比重,不使进尺过快,或空转时间过长。轻度坍孔可加大泥浆密度和提高水位;严重坍孔可用粘土膏或澎润土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同时常备粘土或澎润土以防万一);
(3)提升、降落钻头和放钢筋笼时保持垂直上下,以避免碰撞孔壁;冲程的选用,当回填后片石的岩面倾斜较大时,钻头易摆动,撞击护筒或孔壁,造成偏孔或塌孔、卡钻等现象,这时先选用小冲程进行冲击,待将孔底的浮土、凸出部分凿平出现平台后,再加大冲程转入正常冲程。抛填片石与原地质的面层软硬不一,这样就给冲击、进尺造成困难,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持钻头平稳而正常的工作,在保持孔内水位不变的情况下,实时向孔内抛填片石,采用低冲程将抛填物填入松动地层,待岩石出现平稳后再调整冲程正常施工;
(4)护筒埋设时必须用粘土夯实,水中护筒的埋设深度应保证,且上部有固定措施;
(5)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孔旬水位 1.0m 以上,钻孔时应严密监测孔内水位,并保持有应急的设备;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钻进参数和泥浆参数;为起到很好的护壁作用,泥浆的性能指标控制在泥浆比重为1.1~1.35;粘度控制在18 s~22s;含砂率≤4%等;有时由于桩位处土质松动,钻孔时及终孔后严防漏浆现象的发生,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6)相邻孔施工时应符合规范要求;当坍孔发生较浅时,应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 1.0m 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终孔验收合格后尽量缩短后续工序的作业时间及间隔时间。
2.3 断桩问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3.1 断桩问题的原因
(1)因混凝土拌制质量较差,导致导管堵塞;
(2)初灌量不足或初灌量计算错误,导致无法埋住导管;
(3)混凝土顶面深度测量出错,或埋深计算错误,或操作不当,提升过猛,导致导管提升过高,底部脱离砼土层;
(4)导管接头不严密,或拔导管持时导管碰到钢筋笼后,导致接头松动,泥浆渗入;
(5)混凝土灌注不连续,中断时间过长,表层砼失去流动发生,而继续灌注的砼时,将有浮浆泥渣包裹覆盖表层,泥浆上浮导致堵管事故,形成断桩;
(6)出现堵管而未能及时排除造成断桩。
2.3.2 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经常测试坍落度;
(2)使用大初灌量,砼初灌量根据圆柱体积和混凝土与泥浆压力比进行计算出初灌量,充分利用初灌量的势能冲开残余孔底少许沉渣,保证首次埋管深度;
(3)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在灌注前对各个作业环节认真检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灌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灌注作业连续紧凑。在灌注时要求反复细心探测砼面,认真、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并且不间断量测混凝土顶面;灌注中,导管提升应匀速平稳,慢慢起升,确保导管的埋深符合要求;
(4)冲孔灌注桩在浇筑砼前,应对导管的严密性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在导管吊放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中;
(5)开工前检查是否有备用发电机组、搅拌机和供水设备, 并保证商品混凝土供应及时,浇筑连续;
(6)出现堵管时应及时处理,确保砼连续浇筑,浇筑时应振捣密实,保证桩身质量。
3 结语
在冲孔灌注桩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的步骤比较多,而且施工桩体时大多在地下进行,检测质量也存在困难,这就对成桩的质量可能出现问题。为了确保成桩的质量和安全,就要严格监控施工质量,并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方法。处理冲孔桩事故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有一定难度,即使积极的采取科学有效的补救方法进行处理,也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所以,必须保证每个工序都做到严格规范,确保冲孔桩施工按标准施工操作,必须制定科学的水下混凝土灌注程序,做好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确保施工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