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加快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化发展,已在人大的工作实践中体现出了越来越大的重要性。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各级人大机关相继建立了许多内部局域网和开放式网站,初步构成了人大信息网,使全国各级人大之间联系更加顺畅,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二是内部局域网和党政网的联通,已基本实现从纸张的信息处理转变为通过通讯网络途径,对人大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与处理,进行无纸化办公和文件的网上传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传输网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广大人民群众间架起了一座现代化桥梁,使信息交流具有了双向互动性,实现了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畅通了人大信息的反馈,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策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进一步开辟了人大工作民主化途径。由于网络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这就既为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广泛深入地知政、督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也为增强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为人民群众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先进工具。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人大工作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对人大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是创新了人大工作的方式。如利用互联网对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和一些重要工作、重要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开展网上议政、网上、网上听证和对话等。二是实现了信息共享。如通过公告栏各种通知、通告、新闻、法律法规、常用信息等,为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通过电子邮箱、通信录、个人文档库等形式提供办公支持,通过公文的电子化流转,缩短公文处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增强了人大工作效果。如通过电子表决系统的使用,既能达到快捷准确的效果,也更能真实地表达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愿,使表决程序和结果更公正、公平和公开。五是提高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如利用信息技术对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进行直播,可营造更加浓厚的民主氛围,扩大人大代表管理国家事务和人民群众知政的参与面,从而增强人大会议的实效。六是提供了人大与公众间交流的平台。如人大网站的留言版、公告栏等在线服务,使公众能更好地与人大进行交流。正由于此,各级人大正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创新自己的工作,这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
三、人大加快信息化建设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信息化不仅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倍增效应,而且对民主政治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人大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迟,有不少人对于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人大工作效率,增强人大工作效果缺乏认知度。因此,一定要从用信息化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树立信息化观念,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人大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死。我院自1998年启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医嘱信息和医疗收费等面向管理的信息处理,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和群众对医院的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医院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原有的系统的不足逐渐显现:一是病人诊疗信息的缺失制约了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二是缺乏病人自助服务系统,即不能方便病人,又不能有效提高医院运营效果,三是各系统间整合效果欠佳,数据流转不畅,四是未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移动查房和移动办公,以有效压缩工作人员的有效工作时间和扩大工作空间,五是不能结合医院人、财、物进行综合运营管理以提高医院自身运营能力,六是未能充分对系统现有数据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七是采用C/S两层架构,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受到制约。国家的医保政策、预约制度及“三好一满意”硬性指标要求等相关政策法规都促使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内、外的压力和动力的推动下,我院建设了包含各类医疗信息、物资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综合信息系统[2]。
新启用的综合信息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适用面大、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等特点:
1)具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医院海量数据库快速处理。
2)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能力。
3)采用双机热备存储系统、大容量交换设备和精密空调等设施确保系统7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采用移动专线与边界防火墙,避免业务数据经过Internet所造成的风险;采用VPDN方式接入确保终端接入安全,采用AES内容加密、SSL信道加密及使用SD-Key,确保传输安全;采用各个服务器模块独立部署及冗余部署,确保运行安全。系统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4)易学、易用的友善人机界面。
5)较强的开放性,适用于多种关系系统数据库的操作系统及硬件平台。支持各种平台的异构数据源系统的数据的抽取、传输与加载,可通过统一的界面支持不同的关系型数据库(Oracle, DB2, SQL, Sybase等)、非关系型数据(XML文档、Web Service接口数据等)、平面文件,甚至通用应用系统(如SAP)等;支持各种数据抽取与加载接口,如专用数据库驱动接口、JDBC、ODBC,以及Web Ser? vice接口等。
6)采用的C/A/D模式的三层架构和B/S架构,采用高质量、高速、大容量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7)采用TCP/IP网络协议。
1.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2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1.3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1.4农业信息人才匮乏 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人员数量少且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2.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一是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由于大部分农业信息具有社会公共性质,应由政府主导和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二是逐步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实践表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顺利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
2.2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农业信息化的支持体系 一是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及时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法规和制度保证。二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农业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分别属于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支持的范围,符合WTO的“绿箱政策”。所以,在世界农业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合理利用WTO规则并借鉴国外农业信息化支持政策方面的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体系势在必行。
20*年我镇信息化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信息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切实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乐政办发[20*]59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安排我镇信息化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考核细则和责任制的落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受理办公室,并确定了专职信息管理员1名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日常运作。
(二)落实了有关工作任务。根据《乐清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对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具体组织部署,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职能办公室,并落实工作措施。我镇也利用现有网络结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在3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每个村配置2名管理人设置管理人员AB岗。
(三)建立了有关工作制度。编制了《*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分发到村、到户、到人,告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如何获取本单位主动公开的相关信息,如何依申请获取政府没有公开或不宜公开的信息及确保政府依法及时提供信息的保障措施。制定并张贴《*镇村级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管理制度》。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数量
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20*年以来政府信息68条,其中20*年5月起主动公开的信息27条。另有部分政府信息正在审查、录入中。
(二)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
20*年,镇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包括机构信息、决策信息、工作信息、行政执法、人事信息、财政管
六大类。
(三)公开主要形式
一是互联网查询:20*年,依托乐清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设置“*镇政府信息公开”网页,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
为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提供了信息加载模板。
二是信息查阅场所和信息查阅点:在镇服务窗口设立信息查阅点,设置统一标志,实行工作日全开放,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基本配备齐全。全镇35个村也分别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立了村级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管理人员,并统一张贴《政府信息查阅点》指示牌和《*镇村级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管理制度》,实现了信息查阅点全覆盖。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0*年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不予公开的范围。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没有发生政府信息
开的收费及减免。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未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行政诉讼。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的难度较大。政府信息涉及方方面面,即使是属于应公开的范畴,不一定都能实现全面公开。就乡镇而言,很多信息是上级主管部门已经公开了的信息,镇政府基本上参照执行。如实转发上级主管部门的内容,显得重复;如不公开,则有
的内容是空缺,同样造成公开的内容不全。
二是组织保障力度不够。由于信息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需要政府在人力配置、工作量分解、办公设施、经费保障等问题上认真计划,加强保障。我镇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运作的同志是兼职,电脑专业知识有限,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综合型应用人才缺乏,难以保证信息化优势的发挥。
三是公开意识有待加强。有些科室干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而只有自己首先明白了信息公开的意义,才会去推动工作的开展,否则只是被动接受。有的干部则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消极意识。
(二)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深化公开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41-02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及营销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的过程,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物、财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引进先进的采掘技术、工艺和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已建成的现代化通讯系统。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
我国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都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安全信息调度系统,其前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煤炭工业信息通讯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的生产安全调度系统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例如:安全隐患和事故灾害瞒报谎报现象突出、现有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体系不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监管的需求、安全信息公布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发挥公众舆论的第三方监督作用等。纵观发达工业国家煤矿生产管理经验,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效率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煤矿信息管理,提高安全信息质量,进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2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变革落后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重投入、轻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分工繁杂,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部门间缺乏整体协调性。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仍然暴露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管理效率低下、内耗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
3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是信息和速度的竞争。谁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条件,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4 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煤炭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且环境污染较大、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人力资源条件差。“以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煤炭企业将“首当其冲”。因而,紧跟时代步伐,用信息产业改造煤炭企业,建设数字化矿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煤炭企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的必由之路。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以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为核心,实现管理自动化。是指通过先进采煤技术、采煤工艺、自动控制设备等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在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在“采煤”环节实现高度采掘机械化、工作面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地面集中监测;在“运输、原煤加工及装车外运”环节实现地面集中信息采集和控制;在“通风、供排水、供电”环节实现井下实时监测、地面自动化控制,进而达到对矿井的所有关键运行设备实施实时监测和控制,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二是以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重点,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基于ERP思想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重塑,将企业的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监察、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集成化,可供随时查询和读取,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
三以数据库高度集成和共享为支撑,实现管控一体化。是指采用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建立生产自动化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WEB数据库、生产状态数据库、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库等,为生产调度、管理提供实时、精确的数据查询,从而保证生产调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和避免重大故障的发生。同时,通过管控一体化的运行和信息的高度共享,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息门户,为企业决策者、相关部门和合作伙伴提供信息。
四、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 扫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类因素,促进企业发展力
一是注重自主学习,提高职工素质。煤炭行业整体人员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思想意识落后,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障碍。通过信息化建设,采用多种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学习、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可以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克服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工作,对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行政效率。一般来讲,煤炭企业总部与其下属各矿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相互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文件、图纸及其他相关信息需人工直接传递,速度较慢,难以及时传递到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使之与地测管理系统、调度管理系统和安全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无纸化办公。
三是促进企业形象改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由于自身作业的特殊性质,加之对自身形象重视程度不够,在公众心中留下了“脏、乱、差”的形象。而且,煤矿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一直为周边群众所厌恶。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矿井和矿区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有针对性地采用清洁开采技术、洁净煤技术和土地复垦等技术,努力营造绿色矿山。同时,通过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同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甚至可以同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彻底改变煤炭企业的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煤炭企业资金的占用量和使用量大,用途广泛,企业领导对资金使用决策的难度较大。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预测。
2 变革安全监测方式和手段,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虽然如此,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优势,其优势地位仍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第一,中国制造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形成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体系,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多种层次的需求考虑到综合配套成本,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还很强。
第二,中国制造业国内梯度转移的空间也很大。沿海地区一些制造业通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已获得持续的低成本优势。
第三,中国劳动力资源仍很丰富,劳动力成本近年来虽有所上升,但比发达国家仍低很多。
虽然优势较大,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下游,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这样的现状下,我国该如何推动制造业的自主创新?
要突破当前的这种局面,只有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制造业和信息业的融合,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进自主创新,以有效地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其次,要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还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以及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受国际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滑坡。其中,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加大,效益分化明显,这一问题在沿海地区更为突出。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最近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它们渡过难关。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当利用资源和市场约束力增强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现行的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取得成效,但面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还存在管理分散、缺位,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不足等不合理的问题和矛盾,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主题,深入贯彻“一法三规一条例”,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后进促平衡,抓改革上水平,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__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近两年,我们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市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去年,全市计划生育率、晚婚率分别达到99.4和97.4,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6.7,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一、创新思维,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计生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首先,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龙州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一直比较健康。1995年,我们创造的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经验,在全省推广;20__年,我市被命名为全省8个“优质服务先进市”之一。这既是上级对我市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更大发展,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后,我们审时度势,大胆改革,确定在计生部门大力推行信息化,以信息化拉动计生整体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其次,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政府提速的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计生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应用先进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的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政府提速”的战略决策,为我们加快政府工作信息化进程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较好,理应走在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前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提高政府电子政务水平做出贡献。
再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计生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相比,同群众关系最直接也最敏感,工作千头万绪。搞好信息化建设,能够让群众对计生部门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有利于改进部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通过网络传递,有利于增强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龙州经济不断发展,先后创造了诸如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产权改革、农业产业化等成功经验,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委的充分肯定。为推动全市经济更快发展,今年以来,围绕落实省委和(上级市)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提出了“到20__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__年基础上翻一番”、“市内赶寿光、省内上位次、国内进百强”等一系列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正确的决策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作保证;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的因素是关键。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不单纯是降低生育水平,还包括提高人口素质、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缓解就业压力、加快脱贫致富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推进计生工作信息化,既可以在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能快捷、准确地为党委政府提供有关依据,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我们坚持和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对计划生育工作,龙州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坚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在听取计生工作汇报时,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重点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同志经常到计生部门现场办公,检查指导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是投入到位。在人员配备上,面对机构精简、编制压缩的大环境,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市里坚持每年都分配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计生部门工作。近两年来,共为计生系统增编设岗16人。在经费投入上,我们舍得花钱,采取市财政拨一点、乡镇(街 道)出一点、村(居)挤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以保证工作需要。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200多万元,其中市乡财政拨款74万元,用于市、乡两级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23处乡镇(街道)计生办都至少配备了2台微机,并在5处重点乡镇(街道)配备了电子触摸屏,全市已有118个行政村配备了微机。完善的硬件及网络设施,为新形势下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是协调到位。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定期调度电信、电力等有关部门,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网络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对计生部门予以重点倾斜。近两年,市里共召开有关计生信息化建设的调度会、座谈会等10多次;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又分片召开了全市计生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调度信息化建设。为充分发挥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的宣传教育功能,20__年上半年,市里协调教育系统开通了校园人口网,在初、高中在校学生中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性健康方面的教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落实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各行业都加快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进程及改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国家也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全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加快推进的要求,而且开始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落实。在当前国家信息化战略建设中,会计信息化作为其重要环节,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总体布置以及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和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更需要加快会计与先进社会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更好的挖掘出会计的信息功能,使会计管理职能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出来,实现会计信息的决策目标,在经济社会中提升会计的重要地位。
(二)有利于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改善
通过全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可以确保会计信息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成和披露,实现会计信息交换和利用的科学化和集成化,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实现信息的多元化和科学化,这有利于提升整个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及监测水平,同时更有利于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部署和预见性都具有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更加有利于实现财政会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达到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管理的目标,有好地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体系的构建
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为法规制度、确保会计准则和内控标准的有效实施,改进和完善信息化的监管方式,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而且会计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大会计管理体系具有承上接下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建设更是推进全方位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顺应形势,更好的抓住机遇,从而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更好的健全会计体系,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和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更好的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度和协调
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和法律规定,引进国际化人才,通过借鉴先进国际经验和做法,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研究体系建设,从而不断的总结经验,储备人才,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体系这样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跟上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在国际规则制定过程能够变为主动,并对其施加影响,从而将我国自己的某些规则上升为国际认可的通用规则,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对国家经济、根本利益和发展起到有效的维护作用。同时借鉴先进国家的成果推动会计信息化的自主创新,树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会计信息化品牌,强化对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实现会计行业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更有效维护。
二、新时期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
就当前来看,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必须改革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建设,所以需要加快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建设,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方面加快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大方向指引下,首先让政府牵头来规划会计信息化建设,发挥主导和指导工作,让社会企业单位主动的加入进来,探索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行,更好地建立健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而且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会计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及时整合资源,推动会计电算化实务向以ERP为代表的全面资源管理活动转化的进程。
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需要更好的对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完善,在新形势下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
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性工程即是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同时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和实施,也是当前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得以进一步推进的重点,目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上,虽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这是应该深刻认识到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还需要进一步对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诸多接口和标准进行完善和改进,加快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三)整合内部消息资源,推进会计信息化改革国际化的进程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行政职能部门,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民政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适应现代经济信息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民政档案工作水平,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概述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必然要求。民政部门要增强网络信息交换与服务功能,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了解民政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民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关键。
1.民政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民政信息化建设对于民政部门的意义重大。从民政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上来看,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民政部门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民政部门构建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民政信息化综合平台,为内部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有利于准确及时反映服务对象的动态变化。民政部门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可以对民政工作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三是有利于提高依法行政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信息化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在民政管理层决策方面,便于民政管理层决策的科学化。四是有利于促进民政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充分利用。
2.民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民政信息化主要指民政信息的产生、存储、检索、管理、共享。民政信息化的特点:首先是多元性,即民政业务相互独立,关联性差,很难通过一个或者几个大型信息系统来支撑全部系统。其次是多层性。民政工作面向的是社会公众,涉及到的层次有社会公众、基层村委会和居委会以及各级民政部门,层次非常繁多,数据采集量非常之大。最后是公益性,民政工作大多属于公共服务范畴,业务经费主要依托公共财政,是公益性的,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收益很少,因此决定了民政信息化的投资相对困难。
二、当前民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政信息化意识薄弱、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电子文件管理不健全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民政信息化意识薄弱
民政信息化意识薄弱,是当前民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民政部门中,由于有些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忽视了民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得民政信息化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在民政信息化建设中,简单地以为民政工作信息化建设只要完成民政工作任务就可以了,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检查存在应付心理,这都是由于民政信息化意识薄弱造成的。
2.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也是当前民政信息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民政部门而言,由于对民政工作信息化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得民政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弊端,即软硬件设施还相对缺乏,使得现有的信息化建设设备不能满足民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民政信息化建设难以有效开展起来。因此,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制约着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电子文件管理不健全
在民政信息化建设中,电子文件管理不健全也是民政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就目前而言,虽然当前的电子文件应用与管理越来越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政部门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并没有被广泛地重视起来,特别是针对电子文件修改、销毁的随意性的不确定性认知,使得相当一部分电子文件没有按规定收集整理立卷归档,销毁随意性大,电子档案管理很混乱。
4.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从目前基层民政人员队伍的整体状况看,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偏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着民政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和民政人员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在民政部门工作中,许多民政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统工作经验上,对民政信息化的利用率不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均跟不上时展,使得民政信息化建设陷入困境。
三、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我国民政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当前民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强化民政信息化意识
随着政务资源开发的逐渐深入,强化民政信息化意识是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所在。为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强化民政信息化意识应重视民政信息化建设,具体说来,可以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规划和实施民政信息化建设。其中,领导重视是做好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要切实加强对民政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如大力开展民政信息化的宣传,加快民政职能转变,建设“数字民政”,以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服务和社会监督,进而推进民政信息基础设施宽带化、信息资源处理智能化、信息技术服务集约化。
2.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也是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部门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对民政部门而言,民政部门应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夯实信息化基础,尽快研制开发“民政信息管理平台”。如开通“民意征集”、“在线申报”、“在线咨询投诉”等栏目,传播民政理念、促进政务公开。各级民政部门要千方百计取得政府支持,下大力气建设民政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应用,使管理效益最终体现为公共服务效益。
3.健全信息化文件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民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健全信息化文件管理,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为实现文件管理的高效化和文件信息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健全信息化文件管理,应在民政信息化建设中,以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为指导,制定信息化文件管理的相关措施,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规范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民政信息化建设,推动民政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4.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高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民政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是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加强对现有民政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对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逐步改善民政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民政信息化建设中,对民政信息化工作做了突出贡献的,要在职级、住房、职称、工资、奖金等方面给予奖励。另外,还要积极。积极参与各类技术联盟,引进既懂民政业务又懂民政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使其为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结语
总之,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民政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应结合民政工作特点和现状,依据科学性、拓展性、安全性、实用性的原则,以办公自动化为基础,强化民政信息管理意识、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健全信息化文件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将民政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康.浅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完善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
[2]李伟娟.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利弊剖析及应对之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3]戈悦迎,李立国.民政信息化要树立和强化全国“一盘棋”思想[J].中国信息界,2009(10).
[4]谢鹏寿,张秋余,董建设.民政业务数字化管理与决策支持软件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2).
[5]陈慧瑛.基层单位如何进一步做好民生档案的规范化整理[J].浙江档案,2009(10).
[6]傅培超.几种存储介质和方法在数字档案馆的未来应用前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
根据军队资产的概念,武警部队资产可定义为:由国家所有的,武警部队各级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管理的,以保障武警部队完成安全保卫、防卫作战、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军事经济资源及权利。武警部队资产是国家维稳经费转化的物质形态,是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强大战斗力的最基本要素。如何对资产进行科学、有效、高质的管理,历来都是武警部队后勤建设,乃至全武警部队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二、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后勤保障信息化的关键。只有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规范基础数据库的统一、重视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充分挖掘现有资产的使用价值 ,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效用 ,建立武警部队后勤增长的长效机制;才能够在良好地保障武警部队日常生活、训练的同时,有效完成好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置任务,提高武警部队整体战斗力水平;才能顺应全军、全国乃至全球信息化发展大潮,加强我国国防的综合实力。
三、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面对当前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思想观念滞后、先进技术应用不到位、基础数据库不完善以及相关优秀人才缺乏等难题,就笔者看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 转变守旧思想观念,以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指引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实践源于科学的思想认识。文化理念的滞后,必然导致管理水平的落后。近年来,武警部队对资产管理已做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这说明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一定高度,怎样顺应好时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向信息化建设迈进,需要整个武警部队从财务部门到事业单位,从部门领导、主管到广大基层官兵都要转变守旧的思想观念,以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指引,营造好信息化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积极了解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文化,努力克服管、建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难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 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向资产管理信息化大发展迈进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将条形码、电子射频识别和视频技术应用于军队后勤物流管理,基本实现了战时军用物资精确化供应、可视化管理和精准化输送。在国内,这些技术也已被很好地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经验,应将条形码、电子射频识别、视频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应用于武警部队资产管理实践。武警部队应委托科研单位,组织专业力量研究攻关,尽快将它们应用于资产管理运作中,改变各大单位自行研制、各自为阵、互不兼容的局面。
(三) 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夯实资产管理信息化基础
与资产有关的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平台。只有不断完善、实时更新相关数据和记录,做好查缺补漏工作,才能牢固夯实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做好该项工作:一方面,要科学建立资产编配标准系统,认清武警部队资产种类多、项目杂、分布广的现实,改变以往重大项物资以及分类过于笼统的模式,合理地对资产进行命名、分类、编码,保证好该系统的权威性、稳定性、通用性;另一方面,严格资产管理登记工作,把好资产新增、购置、形态转化、处置、报废、淘汰、退出等关口,资产相应的每个动态都要实时、实数登记。
为保证资产信息能够在武警部队各单位、各层级、各地区横向纵向高速、准确流动传递,以上提及的工作都应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开展。效仿美军等外军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成果,武警部队也可建立“资产管理网”,在总后勤部设立资产信息管理中心,各总队、警种部队设置分中心,军以下单位建立基层信息中心。总后勤部资产信息中心负责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业务处理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全武警
对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
建设的思考许 瑶
如今,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引领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为顺应时展的潮流,更好地迎接新形势下新军革的挑战,武警部队后勤建设也应大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
一、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军队资产的概念,武警部队资产可定义为:由国家所有的,武警部队各级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管理的,以保障武警部队完成安全保卫、防卫作战、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军事经济资源及权利。武警部队资产是国家维稳经费转化的物质形态,是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强大战斗力的最基本要素。如何对资产进行科学、有效、高质的管理,历来都是武警部队后勤建设,乃至全武警部队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二、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后勤保障信息化的关键。只有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规范基础数据库的统一、重视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充分挖掘现有资产的使用价值 ,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效用 ,建立武警部队后勤增长的长效机制;才能够在良好地保障武警部队日常生活、训练的同时,有效完成好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置任务,提高武警部队整体战斗力水平;才能顺应全军、全国乃至全球信息化发展大潮,加强我国国防的综合实力。
三、加快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面对当前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思想观念滞后、先进技术应用不到位、基础数据库不完善以及相关优秀人才缺乏等难题,就笔者看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 转变守旧思想观念,以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指引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实践源于科学的思想认识。文化理念的滞后,必然导致管理水平的落后。近年来,武警部队对资产管理已做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这说明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一定高度,怎样顺应好时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向信息化建设迈进,需要整个武警部队从财务部门到事业单位,从部门领导、主管到广大基层官兵都要转变守旧的思想观念,以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指引,营造好信息化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积极了解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文化,努力克服管、建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难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 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向资产管理信息化大发展迈进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将条形码、电子射频识别和视频技术应用于军队后勤物流管理,基本实现了战时军用物资精确化供应、可视化管理和精准化输送。在国内,这些技术也已被很好地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经验,应将条形码、电子射频识别、视频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应用于武警部队资产管理实践。武警部队应委托科研单位,组织专业力量研究攻关,尽快将它们应用于资产管理运作中,改变各大单位自行研制、各自为阵、互不兼容的局面。
(三) 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夯实资产管理信息化基础
与资产有关的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平台。只有不断完善、实时更新相关数据和记录,做好查缺补漏工作,才能牢固夯实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做好该项工作:一方面,要科学建立资产编配标准系统,认清武警部队资产种类多、项目杂、分布广的现实,改变以往重大项物资以及分类过于笼统的模式,合理地对资产进行命名、分类、编码,保证好该系统的权威性、稳定性、通用性;另一方面,严格资产管理登记工作,把好资产新增、购置、形态转化、处置、报废、淘汰、退出等关口,资产相应的每个动态都要实时、实数登记。
为保证资产信息能够在武警部队各单位、各层级、各地区横向纵向高速、准确流动传递,以上提及的工作都应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开展。效仿美军等外军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成果,武警部队也可建立“资产管理网”,在总后勤部设立资产信息管理中心,各总队、警种部队设置分中心,军以下单位建立基层信息中心。总后勤部资产信息中心负责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业务处理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全武警
部队的资产管理网络,并直接受总后勤部领导:各总队、警种部队的信息分中心负责本系统网络管理,并根据实际开发辅助系统;军以下基层信息中心负责具体的维护和使用工作。在资产管理网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武警部队的资产可视化。
(四) 培养新型优秀人才,为资产管理信息化输送血液
目前,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武警院校,与地方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为适应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应坚持走军地警三方结合的道路,多渠道、全方位地引进新型优秀资产管理人才,为资产管理信息化输送新鲜血液。首先,要加大对在校相关专业学员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为任职需要打牢基础;其次,要定期开展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和地方、军队资产管理人才的交流活动,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方法、技术和经验;再次,要做好在职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保证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储备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林桐欣.信息化时代军队资产改革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与法,2010(12):312
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及时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同时还要对外部市场环境有所了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市场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互动的关系,给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但由于中小企业受其规模、市场、技术水平和观念等的限制,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不甚理想。本文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就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会计信息化问题展开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为了顺应现代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其含义可定义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一体化,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并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准确、有效、及时的管理决策的关键。
二、会计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1 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联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已作为资本进人企业参与经营,运用会计信息选择资金运营情况,用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改变企业投资方式,促进企业追求的目标为资本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2 简化会计流程,实时反馈信息
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网络会计系统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这样,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的信息,及时做出决策。
3 增强企业监督管理职能
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企业会计工作的系统化、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大众性、公开性的特点,企业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进人企业内部、在线访问或直接调阅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这不仅增强了会计信息透明度,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会计业务的“黑箱”操作,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在某种程序上强化了会计的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能。
三、中小企业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途径
1 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相关制度
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实行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真实、准确、有效。
2 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建设
人才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通过信息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将会计信息化提升到战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