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嘉宾担当着现场新闻评论员的角色
2009年7月27日,酝酿许久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而这其中最夺人眼球的当属众多新闻评论员的隆重登场,他们或为媒体资深人士,或为专家学者,共同特点是比较年轻,属少壮派学者,从容博学,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形象端庄,自然中不乏犀利,儒雅中透着深刻,如杨禹、周庆安、宋晓军等。由此,邀请权威专家打造评论员队伍,增加对基本新闻事实的即时解读,将电视新闻评论常态化、全天候,逐步出现一批稳定的评论员团队,成为此次央视新闻频道改革的一大亮点。
今年5月1日隆重开幕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球万余名中外记者云集上海,尤其是开幕式,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一些电视台甚至连续几天直播,中央电视台连续直播2天,东方卫视则直播3天。在这过程中,嘉宾的作用功不可没,他们权威的身份,专业的解读,通俗的语言,为观众掀开了世博盛会的神秘面纱,也有力地支撑了长达数十小时的大直播。可以说,现在但凡重大的特别报道都离不了嘉宾解析。其中,嘉宾选择是否妥当,嘉宾现场发挥是否到位,嘉宾与主持人交流是否顺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成败。
构建嘉宾话语空间与新闻解读的意义
嘉宾参与已成为时下电视节目的有机构成,这丰富了节目内涵,吸引了观众眼球,提升了节目的关注度。在新闻访谈节目中,嘉宾说什么、怎么说,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效果和导向。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我们的报道内容,是新闻报道的延伸、补充和放大。
改版后全新亮相的《环球视线》是目前央视新闻频道唯一一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这档时长30分钟的栏目,挑选当天最为重大、最具影响力的一至三个国际新闻事件或动态进行重点分析、评论,并辅以大量详实资讯,揭示事件本质。资深国际新闻主播水均益,凭借多年的国际新闻采访经验以及近400期《高端访问》人物采访的积累,每周一至周五,每天邀请2位国内外知名或极具研究功力的国际问题专家,一起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挖掘新闻背后的问题,为观众带来多角度、多层次的客观评析,力求将其打造成一档高品质、立体式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据了解,栏目组为水均益配备了由国际问题专家、学者组成的权威专家团队,其中,知名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作为《环球视线》眼下出镜率最高的新闻评论员代表,以丰富的学识、专业的点评、通俗的解读和得体的举止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跟水均益一问一答、相得益彰的聊天式配合,令许多晦涩难懂的政治、军事、国际问题变得生动明了,既普及了知识,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嘉宾参与新闻节目的形式,一般有采访嘉宾、访谈嘉宾、特约评论员,以及电话连线;而解读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重大题材方面,如国内时政新闻、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经济与法律等方面的纠纷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突发性事件。专家因长期致力于某一领域的研究而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观众深入分析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以及社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值立场。不能说专家的意见就是定论,但是他们的意见无疑为一般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性质,从而最终做出自己的理性选择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同时,专家在解读新闻时往往会提供许多记者没有掌握的事例、数据和其他信息,有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新闻事实。而且,观点评说也能帮助受众在纷繁庞杂的新闻链条中反思狂热、厘清因果,提高其参与国家事务和公共决策的行动能力。目前的评论员队伍建设,势必再次引发高知人群大量流入电视传媒,从而加快知识的流动和普及,增强媒体社会教化的功能,使信息和思想得到更为迅速有效的传播。如果说主持人的作用主要是交代和引导新闻话题,那么新闻话题的展开、深入和升华则主要是由嘉宾完成的。因此,嘉宾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质量。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嘉宾是否有“谈资”,即对某一具体新闻话题是否握有大量的资料,并对该新闻话题具有权威性发言权;二是嘉宾是否有“谈品”,即在节目中能否顾及主持人和其他访谈对象,而不是一味地表现个人,搞“话语霸权”;三是嘉宾是否有“谈技”,即是否具有一定的口才和辩才,包括说得是否有逻辑、有道理,语言表达是否简练、清晰,甚至是否具有幽默感。
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嘉宾们意见常常互相附和,而实际上,观众期望能从不同嘉宾嘴里听到不同的声音,嘉宾之间的观点有撞击、有火花,这样才更有利于对一个问题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对新闻话题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实上,已有许多媒体把嘉宾从一个发展到两个甚至更多,典型的节目有香港凤凰台的《时事辩论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今日观察》、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的《大声说》、东方卫视刚开播的《新闻直播室》等。这种以嘉宾唱主角的谈话类新闻节目似乎更具收视潜力,节目通常围绕一个热点或一个新闻事件,请不同立场的嘉宾,或代表不同阶层的人士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阐明观点、陈述论据。对媒体来说,辩论的结果可能并不重要,辩论的过程才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卖点。可见,在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让嘉宾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很有裨益。
同时,专家解读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电视观众不同于学术刊物的读者,他们对专家习惯的抽象思维、专业化术语和冗长的复合句等都是敬而远之的。嘉宾解读能否做到深入浅出,既取决于其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也取决于其对现实生活有无广泛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录制前,主持人要与嘉宾沟通,了解其主要思想以便在镜头前对观众可能听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或解释,并不失时机地将专家的观点圈点出来,充分发挥好专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目前,央视新闻频道和东方卫视都能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将专家的主要观点用字幕方式及时滚屏出现,以便让观众更同步、直观地了解嘉宾的意见与看法,这样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收视效果。
持久地建设和维护好专家智库
一个优秀的栏目,不仅需要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与一批权威嘉宾的互动,更需要一个有效运转的专家智库的鼎力襄助。
随着世界变化的多元与迅捷,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需要众多领域、不同专业的专家迅速做出评析解读,尤其对突发性事件的原因、性质、影响分析得越早,越有利于正确引领舆论。因此,建立一个有效运转的专家智库是当务之急。早在2006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原SMG)电视新闻中心组建伊始,即着手广泛搜集资料,聘请各界精英名流,组建国内电视媒体中堪称翘楚的专家智库。截至2010年6月,该智库已经吸纳3500多名各界精英人士,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军事、交通、环境、卫生和媒体等众多领域和行业,其中上海本土专家和外地专家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这些智库成员大多为各领域和行业的专家学者和领军人物。4年来,他们中的许多人以各种形式为电视新闻中心的各档节目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嘉宾与专家资源,使其不仅仅在常规的新闻节目中凸显优势,更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挖掘嘉宾与专家资源的附加值,使这些“外脑”更有效地为新闻传播所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参与策划。针对不同栏目,建立相对固定的策划班底,让有兴趣又有思想的嘉宾参与到节目的选题和策划会上(如央视的《艺术人生》《环球时讯》等),使嘉宾从走进节目核心。
(2)阅评参考。专家库既有众多适合直接走上电视屏幕的人士,也有因地域、时间,甚或形象、语言等条件所限而无法上节目的人士,可以分门别类采取定期约稿的形式,邀请他们为节目把脉,提交阅评意见,搭建一个嘉宾与中心各层面交流的平台。
(3)名家课堂。电视媒体工作者每日匆忙不定,经常性的充电和开拓眼界非常必要。不定期地从嘉宾库中寻找合适的人选,就某个话题举办讲座,既增长见识,又拓展思路。
(4)定期沟通。邀请嘉宾定期地与编辑、记者进行座谈,尤其是在节目形态、节目定位、节目改版、节目包装方面的献言献策显得尤为重要。
(5)特别顾问。筛选一些特别优秀的嘉宾作为中心的特别顾问,为节目提供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尤其是为中心的战略性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6)兼职评论。在嘉宾中建立和培养一支相对固定的评论员队伍,提高节目质量,挖掘节目深度。
一直困扰我们的是,有思想、有能力的专家学者很多,但思路清晰、导向明确、谈吐自然,适合上电视新闻能够现场评点的优秀嘉宾却并不多见。有些嘉宾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是所在领域的权威人物,但作为电视嘉宾,能够出镜头、上台面、谈得精彩,还需要有一个不断打磨培养的过程。
实际上,名电视栏目、名节目主持人、权威嘉宾、专家智库,都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只有其有机组合才能打造出电视栏目品牌,也才能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界应该为之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
(作者系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总编室主任编辑)
注释:
谢春林:《重大电视新闻的专家解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8期
在人们的印象里,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死记条条框框,教师讲起来觉得单调,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导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情况是教师的教学脱离实际,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社会阅历等。要使学生堂堂有所获,天天有提高,教师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将时政引入课堂,增强课堂的活力。在处理教材上,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重点,教会学生必备的政治基础知识,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领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中有着典型的案例,与政治理论与观点结合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思想与观点。但还比较单薄,与现实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教师能够将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恰当引入时政,则课堂教学就会深入浅出,趣味盎然。教师引入的材料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注意博采,避免单一。现在媒体通常是选材的渠道,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乃至燕赵都市报都是好材料的来源,教师一定要关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还要从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中去挖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引入时政比单纯地传授知识具有更大的意义。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占主要地位,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观点,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低。有些教师的课很多情况下让学生昏昏欲睡,谈不上引人入胜,更不能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有所获。于是,我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时政,加强时政训练。
(一)时政点评
在课前,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媒体上选择一些与讲授内容关系密切的材料让学生阅读,课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教师对此并不多做评论,而是通过学习新知识让学生增强认知能力。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到一定程度时,再让学生自我点评,分析自己原来的认识正确与否,最后教师再予以评析。通过这样的时政引入与评析,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从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满足于课堂作业,要向课外拓展与延伸,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时政快讯
政治课与现实的联系最为广泛,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内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周边生活,引向国计民生,引向世界大事。为此我特设置了时政快讯栏目。时间要及时,又不能太多,以一周一次为宜。如果有重大事件发生,教师可以即时报道,突出时政的时效性。报道的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内或学校的新闻。教师对时政报道要善于总结,比如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让学生感到自己对时政把握的准确性和效果,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教师对报道事件及时准确、报道效果反映很好的学生要鼓励,给予其一定的精神激励。时政快讯以其迅捷、新鲜的优势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重要途径。
是什么提升了江苏新闻广播的影响力?有人归结为类型化广播所特有的格式化新闻编排模式,创造了奇迹。但每一家成功媒体的脱颖而出,在模式之外,必定有它自己的创新和突破。
全新闻台模式的广播频率或电视频道,在中国内地尚属凤毛麟角,除了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频道和以“中国大陆第一家类型化新闻电台”自称的东广新闻台,北京新闻广播定位于“新闻+谈话”,也可归入全新闻台大类,江苏新闻广播是第一家打出类型化新闻广播旗号的省级电台。
全新闻广播的先驱是诞生于1965年4月19日的“全美最大的新闻台”1010WINS,广播业界一直奉1010WINS为全新闻台的鼻祖,台湾中广公司的中广新闻网,当年在确定节目运作格式时,曾走访美国多家全新闻台,最后还是决定以1010WINS为样板,采用每20分钟一次滚动播报的格式。上海的东广新闻台采用的也是“每20分钟刷新全球资讯”的格式。
对于江苏新闻广播的解读,可以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契入。一个维度是以广播媒介自身的发展为纵线,找出它自身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进步和发展;另一个维度是以当今世界新闻传播方式的变迁为横线,梳理出新闻传播业态的巨大变化,从而整理出广播全新闻台所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和推动性动作。在这样的一个座标系中,新闻广播不仅仅是作为广播媒体,更是作为全新的新闻传播业态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巨变作出了巨大推动。我们就从这两个维度,对江苏新闻广播试作解读。
一、机制保障
从江苏新闻广播自身的发展来看,其在新闻队伍的建设上有独到之处,队伍的“支撑力”使得它每个整半点的即时资讯保证有全新的新闻内容,全天22档整半点资讯播出的总条数超过350条,格式化的编排没有流于空洞的形式。
它有两个层面的机制保障。第一个层面,江苏广播传媒中心(电台)采用的是二级事业部制的结构,新闻综合广播、金陵之声都市调频和新闻广播三套节目集中在同一个新闻事业部,广播传媒中心(电台)把大约三分之一的采编播力量归集到了这一部门。这样新闻广播能够得到时政、特别报道部(组)以及驻江苏全省13个地市的驻地记者队伍的支撑,特别是江苏新闻广播集三套节目采编人员之力,组建的特别报道部(简称特报组),拥有7名记者和数名编辑,肩负了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舆论监督报道等攻坚破难的突击队的任务,7·23温甬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特报组就立即派出3名记者赶赴温州,展开报道,形成了江苏新闻广播内容上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江苏新闻广播(FM93.7)开播第一年就在南京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崭露头角。鼎山化工厂爆炸、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路站塌方、汉中门外大街水管爆裂、2008年南方暴雪、5·12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江苏新闻广播都是当地首发报道媒体。
2011年8月13日下午15时许,宜兴市竹海公园因受短时强风暴雨突袭致滑道受损引发安全事故,造成20多名游客伤亡和景区部分设施损坏。事故发生后,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刘浩邦、俞声扬当即赶赴宜兴,晚上21时30分的半点资讯就及时插播口播消息:“今天下午3点左右,宜兴市竹海公园因受短时强风暴雨突袭致滑道受损引发安全事故,据了解,事故造成3人死亡,25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关于这一事故的最新情况,请关注稍后播出的资讯节目。”晚上22时,整点资讯连线正在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访的记者刘浩邦,及时报道了救冶情况以及事故发生经过。22时30分,半点资讯继续连线记者刘浩邦,报道了宜兴市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第二天,《新闻早6点》省内部分头条播出了记者俞声扬昨晚发回的连线报道,在以后的整半点资讯中不断续进最新的发展情况,如8月14日13时30分半点资讯就跟踪报道了最新进展:“截至今天中午11点,江苏宜兴竹海公园滑道事故死亡人数升至4人,另有24人受伤……事发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除了构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以“深度、公益、人性”为诉求的舆论监督、民生关怀类报道也是江苏新闻广播着力打造的内容核心竞争力之一。
2011年8月26日,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深入南京市六合区玉带镇滨江中心村66户居民居住地,曝光了玉带镇政府在建设该中心村平整土地时,掺进了化工废土,以致滨江中心村居民脚下的土地重金属镉超标3倍的事件。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据江苏广播网刊出的广播报道,仅2011年8月中下旬播出的舆论监督方面的报道就有:盐城两考生被紫金学院预录取后被放鸽子,淮安茂业时代广场未经规划许可擅自施工,淮安茂业时代广场被认定违规仍连夜施工,南京江宁昔日“最高楼盘”居然是违建,南京小西湖社区商户办证明需强制买彩票,江苏洪泽县南甸村一百多户村民行路难,律师质疑金坛市法院检查其随身物品行为,小西湖社区强行推销福彩,南京新百商厦装修气味刺鼻惹员工投诉,南京高楼“天空之都”玻璃幕墙不断坠落,连云港灌云县400多位渔民“被遗忘”等。
近年来,江苏新闻广播以人性关怀为诉求,采制播出了多个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系列报道,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工作境况。沭阳稀有血型产妇大出血,命悬一线,新闻广播持续十多个小时呼吁,成功挽救产妇生命。央视曾以《电波救命》为题予以报道。老农被蛇咬,情况紧急,当地医院束手无策,江苏新闻广播及时播出求援信息,并在两小时内提供了最佳救治医院,化险为夷。20个月大的小男孩身患白血病,家境贫寒无力负担高额治疗费,江苏新闻广播的关怀同样为这个不幸的家庭送去了希望。
第二个层面的保障,在于它独特的与《零距离》(即原《南京零距离》)节目所在的江苏城市频道的联动机制。不仅《零距离》节目在晚间的18时40分广播、电视同步播出,双方还在品牌、线索、人力、节目、宣传、推广等领域实行全方位的协同作战。在很多的突发事件现场,城市频道记者和通讯员都会第一时间给江苏新闻广播发来连线。
此外,江苏新闻广播还以自身为平台,联合全省各地新闻电台建立了江苏广播新闻协作网;组建并加入了长三角新闻协作体、中国广播联盟,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整个广播行业的新闻采编资源为我所用,增加对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形态变迁
从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来考量,全新闻台模式,是适应并推动新闻传播方式巨大变化的“新媒体”。
以微博、飞信、手机报等为典型代表,碎片化的传播和接收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最新发展方式。首先是媒介接触的方便性,无处不在的媒介传播,就像空气弥漫在人们的身边,让现代人无法逃遁;其次是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的生活片断,造成了碎片化的信息接收现状;第三,人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普遍的焦虑情绪下人的耐受性急剧下降,需要信息拆分传播;从媒体角度而论,时效竞争逼至极限,微博、网络、电视(游动字幕)滚动、手机报、广播电视现场直播等,造成现场采集信息流甚至新闻事件的发展跟不上新闻实时直播的需要。
类型化广播的传播模式,特别是格式化编排的全新闻电台,很好地适应并推动了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类型化全新闻台的格式化编排放弃了对播出节目表的依赖,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前提,即它的收听对象是处于一种“碎片化”的流动生活状态之中,对于媒体的接触处于一种随时进入和随时离开的无法自主状态之中。如驾驶人驾车时,可能会打开车载收音机寻找他感兴趣的电台,而一旦到达目的地,不管他正在收听的内容有没有播完,他都会结束收听。
在类型化的新闻广播中,新闻话语呈现出扩展与浓缩的现象。“扩展”意味着新闻的超链接性,无论是相关报道还是背景资料都可以找到新的延展;“浓缩”是指新闻越来越多地变为滚动播出,标题性、提要式的新闻话语被广泛采用,每条长度不超过40秒或者更短,名词被压缩,动词被精简。时态往往是现在进行时,消息越来越短,“一句话”新闻成为最常见的文本形态。以背景式新闻专题和谈话节目为两翼,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共同构成立体推进的动态新闻模式。
类型化新闻广播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是:(1)适合伴随式接收状态,每个整半点或每二十分钟滚动播出最新资讯,及时、实用;(2)新闻编排信息量大,单条新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快速播报让听众有快速浏览之感;(3)注重后续跟踪报道和滚动编排,发挥“节目流”优势,随时报道最新进展、续入最新内容;(4)注重评论,发挥广播连线优势,及时连线特约评论员,解读、评析新闻事件。从上述几个特点来看,江苏新闻广播很好地适应并推进了当今新闻碎片化传播的洪流。
新闻传播趋势变化的第二个特点是观点新闻的弥漫。继独家新闻、首发新闻竞争的白热化,加强分析性评论,以及对别家媒体评论进行观点新闻式的报道,成为各新闻单位抢占竞争先机的“第二落点”。在这一方面,江苏新闻广播有独到的创新和突破。
江苏新闻广播设有专门的评论部,负责《政风热线》、《新闻评弹》两档时评节目和一个《重点关注》栏目。2010年,江苏新闻广播提出,不仅做有速度的新闻,更要做有思想的新闻。当年起,每天在中午12时到1时,开辟专门的评论节目《新闻评弹》,邀请几位在南京较有名望的学者担任首批评论员。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主持人会请来两位嘉宾,以“锵锵三人行”式的聊天方式,结合热点新闻畅谈自己的观点,听众也可以通过热线与主持人、嘉宾互动交流。经过一年的磨合,评论员在合作中逐渐适应了广播的要求,该节目迅速跃升为南京广播市场同时段排名第一。目前,江苏新闻广播已经筛选出20多位学识水平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适合广播特点的学者,拟聘为第二批评论员。此外,江苏新闻广播在早晚板块新闻节目《新闻早高峰》和《新闻晚高峰》中也开设评论专栏,在《江苏新闻联播》中设立子栏目“联播观察”,《新闻早高峰》设立子栏目“声音”,《新闻晚高峰》设立子栏目“观点”。每个整半点30分钟滚动内容中,12分钟的即时资讯后面,基本上都是13分钟的新闻延伸——《重点关注》,也是属于评论性的内容。目前,每天上午4个时段的《重点关注》为首发内容,下午以及凌晨6个时段的《重点关注》为重播内容,并计划将每个时段的《重点关注》都改造为主持人点评式的首发新闻评论。
江苏新闻广播在转变广播新闻和评论的语态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改变的是《江苏新闻联播》的语态。江苏新闻广播提出,在立足“喉舌、主流”的定位上,强化新闻元素;针对时政报道宣传味浓、公文痕迹重的问题,通过考核,引导记者转变观念,转换视角,从民生视角解读政策,从民生视角透析新闻事件,多写新闻性强的稿件,多写老百姓喜闻乐听的稿件。
新闻评论方面,江苏新闻广播的第一个变化是《政风热线》节目。就广播而言,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已经比较普及,并形成了某部门领导嘉宾先介绍本部门情况,然后接听回答听众热线电话咨询、投诉的套路。《政风热线》彻底打破了这一套路,在引入嘉宾、打过招呼之后,就直接接听、回答听众电话,听众问题通常比较尖锐,而回答也没有什么回避。
第二个变化是《新闻评弹》节目对传统广播评论方式的突破和改变。主持人和嘉宾三个人的讨论式甚至争论式的评论,较好地处理了单人观点的尖锐性和节目整体话语的平衡性这样一对矛盾。
上述三档节目在广东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广东观众的青睐。分析它们的成功因素,有助于广东电视业者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探明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一、差异化定位的本土化策略
三档同为电视新闻民生栏目,走的都是民生新闻本土化策略,其节目口号也很有特色,“民生无小事,今日多关注”(《今日关注》),“民生视角本色报道”(《今日一线》)“新闻日日睇日日倾下计”即“新闻天天看日日聊下天”(《新闻日日睇》)。但他们的具体定位有所差别:
《今日关注》面向广东及周边地区,重点是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观众,内容也偏向硬新闻,范围包括国内外新闻。《报料大搜索》板块的新闻来自于遴选的广东热心观众报料,本土新闻以广州为主,辐射珠三角,发散至全省;《百姓古仔》板块则挖掘普通人的不平凡之处,讲述的是广东普通百姓自己的故事;《民生大件事》板块除了关注本土民生大事件,更注重国家政策与民生大计的解读。大民生的差异定位使《今日关注》从其他民生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
《今日一线》有三个固定板块《封面故事》、《一线现场》、《百姓话事记者跑腿》。灾难与本土化是《今日一线》最为重要的两个主打元素。这不仅符合新闻本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帮助受众监视所处的环境,及时报道不安全因素,也符合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因素。
《新闻日日睇》的本土化最为纯粹,其节目内容大多是广州市民的生活和疾苦,其中的《G4出动》板块是由年轻记者组成的团队“G4”到街头巷尾去了解原住民的生存状态、广州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从广州食肆大起底到西关老街的变迁,从“禁摩”到老城区火灾隐患,无一不紧扣普通市民心心牵念之所在。
二、古仔+倾计+跑腿的受众至上策略
广东属于以广府粤语文化为主的岭南亚文化圈,粤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形成了广东人独特的收视习惯和偏好。电视节目只有尽可能地贴近广东人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以及语言背景,才能得到南粤观众的广泛接受。当“说新闻”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广东电视民生新闻摸索的是如何用“讲古仔”的方式报道民生新闻。“古仔”是粤语故事的意思,古仔讲给谁听决定了讲什么古仔,怎么讲古仔。用讲古仔的语言讲述新闻,从讲古仔的角度组织新闻要素,以讲古仔的方式来讲述新闻成为广东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特点。
“倾计”是粤语聊天的意思,体现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上,以拒绝正襟危坐的方式,以方言的先天性亲和力,严肃而实在地讲述这个城市发生的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今日关注》主持人郑达与《新闻日日睇》主持人陈扬同样敢说敢言、风趣幽默,但两人又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点评风格上,郑达亦庄亦谐理性务实,陈扬激情十足个性张扬,分别成为节目的灵魂。
“跑腿”指的是记者帮助百姓跑腿。例如《今日一线》的记者跑腿环节,就是以记者帮百姓维权为内容。在这里,具体的“百姓”个人在现实中虽是弱者,却有记者为之“跑腿”解决问题,临时享受了一番“大爷”的滋味。“为人民服务”在这里具体变成“为观众服务”。即使这种施助对于观众只是杯水车薪,即使这种施助不见得都解决了问题(事实上,该栏目的“跑腿”事项“搞定”的并不多),但记者的立场(如其口号为“鞍前马后,服务到家”)很让观众受用,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三、提升品质的策划先行策略
在新闻资源越来越同质化的当下,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如何占有信息,而是如何加工信息,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媒体观点态度。在竞争激烈的广东,策划能力的高下往往决定了民生新闻栏目的质量高低、品格优劣。
2009年5月初,甲型H1N1流感在欧洲国家蔓延开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出现疑似病例,《今日关注》在报道流感最新发展动态的同时,自主策划了“广州公共卫生环境调查系列”。他们充分抓住了市民在危机来临之际,想了解外面事态发展又想知道本地会不会出现病例的心态,不仅及时提供新闻动态,更是主动替广州市民进行调查、审视自身的生活环境,在非常时期给市民以引导,充分实践了媒体的守望功能与服务功能。这种在公共背景下策划的民生新闻,大大提升了受众关注度与舆论力量。
而《新闻日日睇》的特点是注重在日常生活背景下的民生新闻策划。2005年5月,《新闻日日睇》策划“走进同德围”专题,关注广州仍然保持“80年代北方城乡感觉”的同德围地区。一边动用直升机让G4空中出动组织航拍,一边由G4记者进驻同德围与居民同吃同住,连续一周以每天2-3条报道的篇幅,对同德围的交通、医疗、教育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调查。最后,现场组织了一场由陈扬主持的权威专家、当地领导与同德围居民面对面的户外论坛。这一大型系列报道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打响头炮后,栏目紧接着又策划了“车站24小时”、“生于五十年代”、“生于六十年代”、“情义广州”等系列专题。这些日常生活背景下的策划,挖掘出不寻常的新闻点,点亮了市民的寻常生活。
《今日一线》另辟蹊径,除了策划时政背景和公共事件背景下的民生新闻,它还经常关注一些看似冷门的题材,从中找到新意。《今日一线》的《封面》板块是属于非消息类的深度报道,时效稍稍弱一些,记者可以用心经营一些题材。如《纯阳古观,重现风采指日可待》,这座古观很长时间没有受到媒体的关注,“一线”记者向市民介绍这座鲜为人知的古观的同时,提出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四、打造明星主持和记者团队的品牌策略
主持人是节目的符号,往往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广东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崛起造就了一批明星主持,他们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成为街知巷闻的名人。例如《今日关注》打造的四主播,其中主持人郑达平易近人、点评犀利独到;《新闻日日睇》主持人陈扬幽默风趣,评析辛辣,酣畅淋漓;《今日一线》的主持人组则是美女主持,主持风格清新活泼、亲切自然,他们用自己的魅力赋予了节目别样的色彩,分别成为三档节目的灵魂人物。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德育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感受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学习时事,关注时政,课堂上渗透时政,能力培养凸显时政,使时政贯穿其中,增强思想政治课效果。然而,当前在开展时政与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难开展、开展不到位的现状,使得思想政治课与当前丰富又生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脱节,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当前时政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存在的不足
从学生层面看,中学生缺乏对时事的关注,首先由于现在的高中生压力较大,要学8~10门功课,每学期的统考加上会考,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导致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一心只读圣贤书”。要让学生课外了解社会上的重大时政,结合教材的知识点作深入分析研究显得力不从心。其次,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大多数家长都不允许孩子上网、看电视,担心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因此,孩子减少了一些了解时政的渠道。再次,学生对玩比较感兴趣,对于类似于学习的时政常常忽视,在平时的交谈中,对时事知识茫然,对时政对话不感兴趣,交谈大多局限于娱乐新闻、体育花边,或是生活琐事,格调不高。
从教师层面看,也存在一些不足:
1.重内容而轻德育。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时政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当前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就事论事,没有就当前发生的热点与焦点和书本理论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就丧失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偏离了时政相结合的本意,导致时政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2.没有进行有方向性指导。应该说当今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学生由于时间紧张,缺少敏锐的观察力,不能从中挑选有价值的时政新闻演讲。教师往往只是布置任务,其他事情便一概不管,只要学生上课前能完成任务就行,而不管这任务完成得是否出色。
3.对时政的评析缺乏客观性,带有浓厚的个人情绪。时政必须讲究科学性,分析国内外大事,坚持基本原理,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防止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看问题,不能将道听途说或个人的片面观点随意传授给学生。有些教师在时政教学中,对某些事件带有个人情绪,而忽视整个事件的客观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现偏差。
二、时政与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的对策
1.师生共同学习时事,增加时政信息量的储备。
师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搜集整理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共同探究其本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时事学习活动。巴班斯基说:“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情绪兴奋,积极对待学习活动。”如成立“时事沙龙”兴趣小组,引领大家多看书报和新闻;举行课前的“新闻会”,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激起学习时事的热情;进行每周“时事热点评论”,培养学习时事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储备丰富的时政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
2.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时政知识的有效性。
时政知识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阐述、说明理论知识。其实,这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时政知识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有效的时政知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阐述、说明理论知识。因此,首先要注意时政知识的有效性。所谓的时政知识的有效性就是要做到,时政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时间上临近与空间上贴近。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新鲜的时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社会进步,时展,时政知识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和鲜明时代感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政知识时,要根据最近的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及时地进行灵活多样的时事教学。
3.教师引导学生评论时政,提高学生能力,升华品德。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对时政进行评论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政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时事评论”或“时事演讲”等活动,结合本课的知识点,针对某一重大时事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达到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评论需要正确的观点,这就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原理和知识,激发学习政治的热情。课堂的时事评论需要充分的根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课后翻阅报纸,查找有关资料,开阔视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论要言之成理,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探究能力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他们较全面地接受思想教育。
4.学校创造良好的环境,畅通认知渠道。
要搞好时政教育,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时事,学校就应在现有条件下,健全各种视听媒体,为学生开创一个通畅的能够获得更多信息的有效渠道,如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板报、报栏等。也可聘请相关专家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将思想政治学习融入鲜活的现实生活之中,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科学就要立足实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时政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需要创新,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时政的重要性,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发挥时政对学生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时政在思想政治课内外的开展,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堂摆脱枯燥,走向趣味。
参考文献:
[1]宁慧青.积累与运用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素材.北京教育(普教),2010(5).
[2]钟美炎.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09(03).
[3]陈夏飞.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
常态难出精品 精品需要打造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沿海一些地方的广播电台逐步改录播为直播。90年代中期,包括很多地市级电台在内,几乎全部变成了以主持人为中心的直播节目。直播节目有其优势——快捷、双向、直接,但是也有弱点——差错率高、难出精品。
在此次文艺节目评选中(特别是在音乐专题的类别中),有很多常态的直播节目,编排简单,缺少新意,基本上是“一段文字一首歌”的样态。这样的节目拿到自治区广播文艺评奖活动中显然有些粗糙,不够用心。一些年轻的主持人也许会说,“直播节目就是我们工作的常态,我们的节目是为听众而存在的,不是为了评奖存在的”。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两年一次的广播文艺评奖是代表了全区广播文艺节目的最高水平,如果仅仅拿一些常态的直播节目来参评只能让我们的广播文艺节目制作水平越来越低。相反,精品的打造不管是为了评奖还是为了锻炼队伍,都会提高采编播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提升广播文艺节目的整体水平。
那么如何来衡量一档精品文艺节目呢?简单说,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形式多样、赋予新意;音乐音响运用得当,衔接巧妙;播音主持演绎到位、节目制作精雕细刻。
推崇原创 借鉴不等于抄袭
随着网络的发达,查阅资料变得越来越快捷,这为广播人提供了便利,成为节目的资料来源,而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产生一种惰性,他们不会再花大量的时间采访、整理、查阅、剪辑,只要轻轻地在百度搜索键入几个字,可能就会有很多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在这次评奖中会看到一些现象,那就是很多文艺节目的素材大量来源于网络,不管是文字旁白还是录音采访,甚至有些节目完完全全抄袭网络。此次评委组副组长、包头广播电视台副总编、高级编辑杨秀萍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对这一现象提出批评,她说:“我们的广播节目被网络绑架了。”这样的话是否会让我们这些传统媒体的广播人对未来产生一些担忧?在新媒体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的时候,在“三网融合”渐渐逼近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沉浸于网络,甚至照抄照搬,一些主持人慢慢沦为网络文字的传声筒,一些编辑记者慢慢成为网络内容的下载者。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很多主持人不会写稿、不会采访,甚至排斥采访,在他们的认识里,文艺节目就是从网上下载内容,二次编辑后传递给听众而已。这样下去,广播文艺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慢慢萎缩,创优从何谈起?!
文学节目?有声读物?
此次报送的文学作品共有13件,其中由内蒙电台制作的《诗·歌·江南》文字优美、制作精良、音响效果丰富、音乐衔接十分流畅,是所有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该作品以呼和浩特的一场春雨以及来自江南的一张明信片为切入点,以江南四季为全文构架,将古诗词和民歌民乐有机地编织在其中,虽然全篇皆是作者神游想象,但却令人心驰神往,竟有陶醉之感。相比之下有些文学节目不免单调乏味。这些作品要么文字冗长、啰嗦,要么制作手法陈旧老套,缺少新意,特别是在音乐音响的运用上几乎为零。在这次文学节目的评选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与各位同仁商榷,那就是一些以介绍文学作品为内容的节目只是用音乐配上文字朗读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接近“有声读物”。那么文学节目是有声读物吗?我认为后者太过单一,他所考量的是播音员的播读功力、演绎水平,至于编辑手法、形式结构、主题内涵则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展示出来。所以我认为文学节目不是简单的有声读物,他不仅需要优良的声音演绎,更需要体现作者的审美角度、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更需要作者借助丰富的广播手段展示文学的迷人魅力。
令人困惑的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文艺节目”,包括晚会、综艺专题、综艺板块、影视剧录音剪辑等。做为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电视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广播节目样态,综艺节目最初只是为了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串在一起,并且要有恰当的串联词承上启下。而如今的综艺节目如何定位,一直模糊不清,不过在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综艺节目必须由3种以上的文艺形式构成(影视剧录音剪辑除外),也正是这一点成为很多节目在本次评奖中能否入评获奖的门槛。
当然“多种文艺形式”并不是考量综艺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好的综艺节目并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多种形式的罗列,而是围绕着一定的中心来进行。材料的组织、话题的切入、内容节奏、艺术节奏、感情节奏都因为这一中心而变得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节目才会有整体感,杂而不乱。
在这次评奖中,有多个“娱乐节目”也在“综艺节目”项目里进行参评,这样的现象早在21世纪初就出现过,评委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一方面,有些娱乐节目既非文艺类,也不属于专题社交,更不是新闻,所以因无法归类,而谈不上评奖;另一方面,做为目前广播节目中已经很常见的节目样态,一些“娱乐节目”可听性强,内容新颖,不乏精品。从这个角度讲两年一次的广播文艺评奖(政府奖)的标准显然早已经落后于广播事业的发展,而这些优秀的娱乐节目也只能参与中广协会举办的“娱乐节目评析研讨活动”。可以说,目前已经举办了10届的娱乐节目评析活动成为众多广播娱乐节目唯一的业务交流平台。
广播剧,评的是什么?
广播剧是最能够集中体现广播文艺多种形式的节目样态,也是考量广播文艺编辑业务水平是否全面的最佳方式,更是每一次广播文艺评奖中所有评委谈论的焦点、热点。
在这次评选中,各台报送的广播剧一共有8部,无论是剧本还是演播、制作水平都比较高,这其中有多部广播剧已经得到了区内外很多专家的认可,并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萨日娜奖”、“广播剧专家奖”等多个奖项。所以在评奖的同时,这些优秀的广播剧也成为各台争相学习的榜样。但是作为一个从业20年的广播文艺工作者,我很清楚多数广播剧的制作流程,无外乎这样几种:一是完全的原创,自己生产、自己制作;二是部分原创,自己的剧本别人来制作,或者别人的剧本自己来制作;三是绝无原创,别人的剧本别人来制作。所以在广播剧这个类别的评比中,很难说代表了内蒙古广播文艺发展的真实水平。特别是有些花费了重金打造的广播剧,在让我们大饱耳福的同时,也不免心生感慨——我们评的是节目的创作能力还是节目的资金投入?!
(作者单位:包头广播电视台)
新闻谈话类节目如何贴近百姓?
李素兰
《百姓热线》是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2001年推出的新闻访谈类节目,栏目关注的都是关乎百姓生活的民生话题。当然,如今各类访谈节目的突起,能够让栏目保持持续的温度,让节目能更加贴近百姓,赢得观众的喜爱,访谈节目的几个要素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新闻谈话节目由4个要素构成:话题、主持人、嘉宾、互动。其中,话题是节目的灵魂和核心内容,主持人是节目的主线,嘉宾是话题的阐述者和升华者,而话题的阐发、意见的表达、信息的传播都是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要让节目贴近百姓,就要从这4个方面入手。
一、话题的选择
话题是节目制作的根本和核心,它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谈话节目的成败。话题“新”(即时效性)是谈话节目的首要“卖点”。但在科技迅速发展和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单靠“新”已不足以取胜,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可以成为好的话题,于是,百姓关注度高的和与百姓有着密切关系的话题必然成了首选。
比如,《百姓热线》在2008年播出的《不约而至的彩铃》曾经获得当年的中国好新闻二等奖,说的是联通公司在没有告知用户的情况下为每位客户开通了彩铃服务,并且每月收取6元的服务费。这个话题是当时争议较大的话题,也是和大家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能够使广大受众产生共鸣,观众在嘉宾的交锋、争论中找寻自己观点的支持者,获得认同感,掌控评判权。最终,由于节目的舆论影响,联通公司取消了这项业务的收费。
电视是大众媒体,话题的选择应贴近大众,贴近社会热点事件,观点独到。否则,无论它意义如何重大,也难以唤起百姓的关注。
二、主持人的作用
主持人是电视栏目的代言人,主持人的个性决定了节目的个性,主持人的知名度决定了节目的知名度。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主线,节目的思想内涵、艺术品位、信息数量等,都是由主持人在与嘉宾和观众的交流中实现并最终完成的。谈话节目中的谈话,应该是谈话参与者平等而充分的交流。主持人不应只是信息的索取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
雷蒙,作为《百姓热线》的初创人员、主持人,11年的主持生涯使栏目带有很强的个人特色,他的最大特点是亲和与监督并重。看似温和的问话,实质却带有很强的监督力度,往往能达到臆想不到的效果。主持人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就不能融于谈话的氛围,无法激发参与者的兴致而始终游离于节目之外。有思想并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主持人,才可以掌控并引导谈话节目。
三、嘉宾的选择
嘉宾是话题的阐发者和升华者,好的嘉宾能使节目事半功倍。要根据话题内容来选择嘉宾,嘉宾的身份最好切合话题内容,以便让他们一展所长,自如发挥。
目前,新闻谈话节目的嘉宾主要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他们有善变的口才、丰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背景,还有丰富的表现力。电视的特性决定了选择嘉宾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其表现力和口才。因为有时间的限制,嘉宾必须快速展现自己的观点,并吸引别人的注意。
《百姓热线》有着自己固定的嘉宾团成员,比如对于法律知识了如指掌的律师、对于民生问题有鲜明观点的社会学家等等,每一次节目的录制都离不开这些嘉宾的观点提供和知识补充。
演戏需要对手戏,谈话节目也(下转62页)一样。嘉宾有激情型、理智型、善辩型,对不同类型的嘉宾进行差异化地搭配,这台戏才会出彩。
四、如何互动
电视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再精彩的演出,没有看客,没有掌声,演员也就会失去激情。谈话节目如果没有和观众的互动,栏目就会失去活力。
一、思想品德课堂进行时事渗透的必要性
在思想品德课堂渗透时事教育,既是新课标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将时事政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政治中考采用开卷的形式,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减少了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命题往往通过把社会时事热点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重视时事政治教育的备课
备好时事政治教育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而时事政治课一般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必须在“社会生活”这本大教材中精心选择,对众多时政“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去粗取精,组织好时政教学内容。
1.确定教学内容
确定时政教学内容,必须准确反映和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对中学生具有突出鲜明的思想教育意义。必须是近期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内容。学生接触的时事基本上来自新闻、网络、报纸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如果不抓住其实时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虽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已经注意到了材料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但落实到具体教学设计上,还必须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背景、人生经验、理解层次都有很大差异,所以进行时事渗透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时事背景事件,从而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分析,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共鸣。
3.设计教学方法
时政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的和多样的。时政教学可以采用听广播、看电视、教师讲授、模拟新闻会、讨论课、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必须在备课中做出教法设计。
4.精心设计,写好教案
教师要对时政教学的内容深入研究,精心挑选材料,并将条目式内容扩展为专题式内容,为课堂提供准确丰富的教学资料。只有将这些内容想好写好,教师上课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从而避免简单应付、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
三、巧用时事热点 ,讲究时事政治教育的方式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把时事问题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到时事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1.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做新闻人,最新时事新闻
课前明确主讲人,并准备资料,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探知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不少同学参加演讲锻炼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新闻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演讲要适时点评,不能偏离方向;二是要克服漫无目的的应付如读报纸、罗列小新闻,读读了事,不加以整理和评析。
2.加大对学生时事问题的练习力度
做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练习内容的质量,对学生的练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将相应的时事设计到题目当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积来分析得出答案;或设计出问题,要求学生举出相应的时事进行佐证,使练习更具开放性、新颖性、操作性与效益性,一改练习题枯燥乏味的特点,让学生喜欢做,起到充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作用。
3.进行时事辩论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时事为背景,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中存在争议的热点事件举行辩论会。比如,在初三教材《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涉及到“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我引入了当前备受争议的社会热点问题“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学生分为两组,各持一方观点。在辩论过程中,我联系本课知识及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的内容,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懂得,面对具体事件,如何正确、理智的面对,明确我们的责任,明确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总之,时事教育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补充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时事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思想政治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渗透时事政治教育时,我们绝不能不加选择地将各种各样的时事政治都搬进思想品德课堂,更不能喧宾夺主,在时事政治上耗时过多,而把真正的课堂教学粗略带过。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反思,把握好时事渗透的尺度。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刘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导论》(第二版)李剑萍.魏薇主编.人民出版社.
对于南通话到底属于官话还是吴语,学术界曾有过多年的争议。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顾黔多次来南通调研,她认为南通话处于江淮官话和吴语交界的过渡,在江苏乃至全国的方言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说南通话难懂也好,论南通话的文化价值也罢,多数的南通人不在意这些。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操着这门再熟悉不过的语言和朋友打招呼,在菜场和商贩讨价还价,在气愤难耐时爆几句粗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南通话,延续着属于这座城的语言密码。
2004年8月,一首南通话版的《双截棍》在南通濠滨论坛上引发了热议。“了不起”“厉害”“笑翻了”“听起来就是亲切!”网友追捧盖楼,此帖人气飙升,迅速升级为论坛的精华帖。
网友墨痴也听到了这首红透论坛的方言改编歌曲,他暗暗为创作者的创意与才华叫好。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他也尝试着翻唱,并不定期将翻唱歌曲上传到论坛,和朋友们分享交流。但他从没有尝试过用方言翻唱歌曲。感受到方言歌曲魅力的他,跃跃欲试。其实,想要尝试的远不止墨痴一人,很快,这些共同爱好者们在网络上熟识起来,他们的聚集地叫做南通翻唱俱乐部。
翻唱是指演唱者将他人的歌曲根据自己的风格重新演绎的一种行为。南通翻唱俱乐部的成员们在用方言翻唱歌曲时,并不仅仅是用南通话将一首歌演唱出来,在歌词内容上往往进行再创作。具体到每一句时,还要考虑到押韵、对仗等细节。每句话、每个字,都是成员间互动讨论、反复斟酌而定。
翻唱俱乐部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工作人员、摄影师、广告人、音乐老师、学生等。在周末或工作日的夜晚,他们成为曲风不一,各有所长的音乐人。他们中,有人擅于改词,有人长于演唱,有人精于后期制作……这样的人才组合,难怪会诞生众多耳熟能详的方言歌曲。
网友赶路的股票被套牢了,他改编《我和你》,唱道“我跟你 眼仁定 解套到下辈子吧”;南哥哥、赶路、墨痴等人聚会时谈起子女教育问题,灵感突现,一曲《细表儿》由此产生;2010年年末,吃军长、沙漠等人改编《新年快乐》,回顾了南通城的热点事件,极具社会意义……改编,改唱的灵感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共性的经历加上方言演唱,这样的歌曲总是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南通话被称为最难懂的方言之一,要说好它已是不易,更别提用唱的方式。然而这些演唱南通方言歌曲的人并不全是南通本地人。网友赶路是云南人,辗转多个城市后,在南通扎根。听他的南通话版《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你会发现他的一些发音吐字并不完全标准,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南通方言充满感情,他的歌声能够打动听众。
2006年6月,在南通方言歌手大赛中,翻唱俱乐部成员傻哥哥一举夺得冠军。
2007年2月11日,一场网络群星歌会在城市猎人酒吧火热上演,独唱、对唱、合唱……南通的方言歌手们从网络走向台前,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场原汁原味、精彩纷呈的演出。
2012年,南通翻唱俱乐部推出了一张南通方言歌曲精选集。专辑收录了20首歌曲,融入了众多南通元素。寺街、濠河、狼山的宜人风光,南大街、端平桥、青年路的生活痕迹,脆饼、鲫鱼、大富豪啤酒的地方饮食……透过这张专辑,你能够了解到一个生动的南通。翻唱俱乐部的成员们还曾将专辑进行爱心义卖,把所得费用用于扶贫助学。
他们爱看南通话节目
与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相比,方言类节目的出现仿佛是一桌大餐中的特色点心,给享用者带来独特的体验。方言独具地方特色,有时主持人的妙语能表达普通话无法诠释的意思,博得观众的会心一笑。
2005年,一档以南通方言为播报语言的节目《总而言之》在南通电视台亮相。一张桌子,一只瓷杯,一个光头。人们很快熟悉了这位名叫二侯的光头主持(侯在南通话中是对男子的称谓)。他在节目中,操着南通话对大小事件一一介绍、点评,上至国家政策、重大新闻,下至本地要闻、生活窍门。听他说新闻,仿佛是听邻居闲话家常般亲切自然。这档节目迅速吸引了通城百姓的关注,光头二侯在通城的名气超过了光头大腕郭德纲。不少大妈级乃至外婆级的南通女人们,都成了二侯的粉丝,连不少县区的老太太们,天天到了时候,就开着电视等二侯。
新鲜感褪去,如今,吃过晚饭听二侯说新闻已经成为不少南通家庭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积累了广泛的观众群体, 2012年,节目策划改版,8月14日工作人员到朝晖社区听取观众意见。酷热的天气挡不住观众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他们纷纷给心爱的节目献言献计,内容涉及播出时间、内容选择等。
在新闻传播史中,新媒介的诞生往往导致传媒格局巨变。网络媒体诞生之初,新闻业界甚至出现了所谓“报纸消亡”之类的猜想,认为网络新闻会完全取代纸制报刊。然而事实证明,消亡的只有纸,报还在继续。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介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传媒业从技术层面到媒介层面都实现了融合。本文选取英国《金融时报》唯一的非英语网站FT中文网,研究该网站报道层面上的媒介融合策略。
FT中文网进行媒介融合的经济学动因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进入亚洲市场后,将发展重心放在中国网络媒体市场,欲将FT中文网打造成中国最权威、最受欢迎的垂直型财经新闻网站。FT中文网的发展模式借鉴了英文网站ft.com成功的媒介融合经验,以寻求差异化优势为动因进行媒介融合,以期在网络中延续“商业粉红色”的魔力。FT中文网进行媒介融合的经济学动因可解读为以下三方面:
新闻内容生产成本低廉。成本优势是网络媒体在传媒业长尾中存续的关键。除了必要的设备投资和维护外,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成本微乎其微,且新闻网络发行的成本几乎为零。[1]FT中文网利用报网信息共享策略,以母媒体(英国《金融时报》)的新闻资源为其新闻内容生产节约成本。原本制约金融时报集团在华发展的报刊发行壁垒政策,却因媒介融合转化为FT中文网在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当下,互联网传媒市场已从“蓝海”转为“红海”,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残酷,新闻内容生产成本的优势使FT中文网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介经济既是规模经济又是范围经济,前者表现在统一媒体的产品要具备规模,而范围经济则表现在媒介集团中,一个媒介集团不能只依靠一个媒体打天下,必须走多种媒介的联合经营。”[1]英国金融时报集团在内部即是采用这种策略,FT中文网与《金融时报》亚洲版在内容上共享,又在经营上相互独立,从而实现了集团内部各媒体新闻产品的二次或多次开发,并实现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共同作用,为媒介集团交叉盈利。
通过增值服务取得内容的收费权。网络媒体创办初期,其根本任务是为母媒体(报刊)建立忠实的受众群体。但一些优秀的网络媒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为传统媒体争取受众群之余还实现了自身的盈利。比如金融时报集团英文网站ft.省略的“部分收费制”,将大多数的新闻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以线下活动、数据库、定制服务等高端增值服务吸引商业精英付费,使其成为网站的VIP会员。FT中文网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拥有了与商业门户网站对抗的实力,从而最终赢得内容的收费权。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中国的网络社会,免费获取新闻和信息的心理已成为一代人的消费习惯,但如能实现受众自愿付费阅读,则表明社会对稀缺资源的认可,FT中文网实现“分层收费”就说明了受众对该媒体的高度认可。
媒介融合模式下的FT中文网财经报道
2003年,美国西南大学的Rich Gordon教授对美国当时的媒介融合情况进行了分类: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2]笔者认为,上述五种融合方式中,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在FT中文网的财经报道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结构性融合和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是指媒体采编的新闻超越媒介载体的介质约束,比如文字新闻可以在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中被拿来二次或多次利用;信息采集融合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即“媒体公司要求记者有各种技能”;新闻表达融合,主要是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和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3]在上述媒介融合方式的综合作用下,FT中文网的财经报道较之《金融时报》的传统财经报道更有光彩。
新闻采写突破多种约束。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是它打破了报刊和电视传播时空上的限制,实现了全时段、全球化、跨介质的采写。但由于网络媒体不具备独立的采编权,网络财经新闻的报道一直为浅薄所伤。在媒介融合模式下,FT中文网组合各种媒介的优势,将内容聚合并整合为多媒体新闻,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多种限制,并弥补了自身在报道深度方面的“短板”。
首先,新闻内容打破报纸的版面限制和广电节目播出时间限制。报纸和广电节目由于版面限制和播出时间有限常常不得不删去部分内容,而网络却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但如何有效地聚合资源,是媒介融合模式现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FT中文网延续了《金融时报》的报道特色,并在网络上实现了声音、图像和文本结合,合理体现信息的层次。另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存储空间限制,FT中文网能够就特定的主题或事件,高度聚合各方面信息,形成一个整体单元性的信息传播。
其次,跨媒体、跨介质采写,提高报道深度。网络媒体不具备独立的采编权,因此往往无法对重大时事进行采访,新闻内容也就难以触及事实的深处,而FT中文网却运用媒介融合打破了网络媒体的桎梏。FT中文网利用其庞大的受众群获取新闻线索,例如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设置问卷调查、从新浪微博上广征博览信息。此外,为满足受众对全球经济、金融和商业权威资讯的需求,FT中文网还开设专门的视频板块,视频多为高端财经访谈,采访对象多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资深媒体人或政商名流,采访的议题也围绕时下热点进行,给出全球化视角、独立观点、具有强大数据支撑的评论和前瞻。
用户制作内容改善传者与受众的互动。用户制作内容,是指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等以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形式,制作、、传播各种信息,传播与分享日记、知识、资讯、技术、体验和观点内容等,它反映了受众通过新媒体技术参与媒体的程度。[4]英国金融时报集团一直以权威性、专业性著称,新闻内容一般不发表普通读者的撰稿。但在Web2.0时代,“高傲”的金融时报集团也让位于时代潮流,逐步实现了媒体与用户的互动。
首先,博客评论、分享功能打开传者与受众的交流渠道。《金融时报》素来以观点著称,FT中文网也在网站上单独设立观点板块,其子栏目中最著名的就是Lex专栏。该专栏为ft.com英文网站Lex专栏的中文译作,由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首席评论家马丁・沃尔夫领衔的6名专职高级评论员撰写,对全球财经进行精辟评析,获得世界各地的商业精英和各界学者的高度推崇。FT中文网通过接纳权威专栏邀请财经界的权威专业人士参与网站内容的建设,再通过专栏的读者评论功能和站内分享功能,实现了专栏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和互动。
其次,数码技术、电信业、传媒业三者融合,使信息实现高效水平流动。很多人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确产生了裂变过程。成本几乎为零的网络新闻发行使信息更为廉价,以往的信息穷人摇身一变成为信息富人,“曾经稀缺的信息被当成鱼子酱一般来珍惜,但它现在却跟土豆一样充足”。[5]网络新闻以原始文本为中心向外辐射,在互联网上形成一个广阔的信息圈,原本转瞬即过的信息显现出延展性和可持续性。当前电信业和传媒业的融合越来越强,博客、播客和微博的相继出现,令信息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实现快速、高效的传播与反馈。此外,电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又使受众的媒介素养进一步提升,受众通过网络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收看、点评FT中文网站内的视频,还可上传原创视频。传媒业素来以“渠道为王”,网站开放信息传播渠道的做法令受众从信息流动的底端上升到与传者同样的高度。如果说《金融时报》是“蜘蛛型媒介”,那么媒介融合模式下的FT中文网就是“海星型媒介”①。在此类媒介中,受众越来越多地参与信息传播,由此提高他们对该网站的好感,FT中文网也因此赚取了更多的浏览量。
再次,利用微博在不同形态的网络媒体间实现结构性融合。FT中文网在新浪微博和Twitter两个微博客网站中架设“站中站”,加快了FT中文网信息传播的裂变,也使信息的有效期不断延长,有时还能实现新闻资源的重组,充分体现出媒介融合模式下信息传播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还使网络编辑在进行新闻专题组织时既可以捕捉到信息传播的重点,又可以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恰到好处的信息延展,使网络新闻专题具备丰富的信息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新浪微博以其成熟的海星型组织运作模式声名鹊起,许多媒体均在新浪微博上“圈地”开设微博,FT中文网也不例外。FT中文网利用新浪微博的发表、评论、分享、关注等一系列功能,进行多层次的信息传播:网络编辑将FT中文网站内的资讯简化成140字以内的微博发表,并附上链接吸引人进入主站阅读详细内容;编辑部在关注最新的新闻事件时,会对当事人或其他媒体相关报道的微博进行评论;新浪微博用户可通过他人分享的微博看到FT中文网的报道,或通过自己在微博中的影响力使FT中文网分享其微博。通过在新浪微博的账户与FT中文网两种不同形态的网络媒体之间实现融合,FT中文网与受众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水平信息流动。
FT中文网的媒介融合模式对中资财经新闻网站的启示
FT中文网一跃成为金融时报集团在华的主力媒体,其媒介融合模式值得中资财经新闻网站借鉴。
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中国网络财经媒体在创办初期容易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究其原因,是没有领悟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真谛。专业化是财经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中资财经新闻网站首先需要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大众化则是要媒体贴近受众,满足他们的资讯需求。《金融时报》认为,人们读报的根本原因是扩大自己的视野,而不是为了读到与他们各自擅长的专业有关的东西。因此,中资财经新闻网站不应盲从其他网站的媒介融合策略,而应结合自身定位制定出独特的媒介融合策略,并最终体现在内容和服务的差异上。
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尝试产业融合。目前,媒介融合仍在不断加深,并将最终实现向产业融合的过渡。传媒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未来将与其他产业进一步融合。中资财经新闻网站如想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适应时展,大胆尝试产业融合。当下3G技术方兴未艾,电信业却已提出4G技术的构想,各产业之间的界限进一步被消解。媒体若在此时率先将自己纳入4G技术的产业链中,在未来或将成为传媒业中的“大媒体”②,推动传媒业快速向前发展。
注 释:
①“海星型媒介”是指具备“海星式组织”传播特点的媒介。“海星式组织”一词来自于畅销书《海星模式》,书中将组织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蜘蛛型”,它具有严格的各层结构和自上而下的领导关系;另一类是新的“海星型”,它拥有扁平化的结构和分散的决策权。
②“大媒体”(Mega―media)是由凯文・曼尼(Kevin Maney)在《大媒体潮》一书中最早提出的,从字面上理解,即是具有更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大型媒体集团。
参考文献:
[1]郜书锴.报业网站的生存悖论及其经济学分析[J].中国报业,2009(2).
[2]徐沁.媒介融合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中国记者,2007(1).
[4]黄楚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特色分析[J].中国报业,2010(3).
低头看手机,抬头看电脑,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互通互联的网络世界。有了网络,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众多网民;有了网络,更出现了特色各异的观影模式,网络新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观影甚至发表影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一些网民通过网络传声筒自由地对影片进行发声,由于网络虚拟世界具有匿名性和交互性,鱼龙混杂的受众在网络世界“高谈阔论”,甚至漫无边际,网民戾气也在网络影评中展露无遗。
网络影评的出现是一个不可倾覆的大趋势,主要体现出两种形式:一种是言说评述,主要体现在主流论坛的影视板块或者是专门的影视网站,这种平台上的网络影评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媒体性,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对影片进行评论;另一种是评分方式,主要体现在豆瓣网的评分机制上,在电影还未上映前就已经通过点映或者前期的舆论宣传使受众了解电影,对其进行评分,这样的评分对电影上线之后的影院受众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和观影建议。
无论是言说影评模式,还是评分影评模式,这些网络影评都是对影片的态度表达。现在网络影评开始出现话语暴力,即“狂欢式话语”,“俄罗斯学者巴赫金将狂欢节式语言特点概括为三点:首先,它是大众的语言,是通俗的语言;其次,充满了至俗、卑贱和亲昵;最后,狂欢节的语言赞美与咒骂并举,呈现为驳杂多元的复调形式。”①用巴赫金对狂欢式话语的概括来描述影评中出现的话语暴力相当贴切。
一、网络影评中网民戾气评析
网络影评中话语暴力的出现是网民戾气的一个重要体现,这种网民戾气的出现是现实社会戾气与网络虚拟非理性情绪表达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虚拟社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话语暴力,常见于一些突发性社会事件发生后出现的不正常社会心态:仇富仇官、愤世嫉俗、冲动暴力、社会正义等。在网络影评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这种话语暴力。网络影评中的网络戾气指某一部影片上映,随后爆发出的一种激进、负面的言语评论浪潮。网络戾气不一定是对影片的负面评论,主要包括3种类型:第一种是对影片内容的评论,指由于影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而爆发出的对社会不满的情绪言语;第二种是对影片表现形式的评论,与影片真正表达的主题内容无关,而是对影片过度商业化或者政治化的一种对抗式言语冲击;第三种是对专业的拍摄技巧的评论,这一点是从影片专业角度进行评析,对影片剪辑和拍摄技巧进行评说。
第一种是对影片内容评论中产生的戾气。网络中所展示出来的戾气并非都是虚拟的情绪表达,这也是一种社会戾气在虚拟空间中的爆发体现。例如2014年上映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社会正义力量的推动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之前,看到微博或是朋友圈寻找孩子的信息,我不会转。之前,看到地铁街角乞讨的孩子,我不会施舍,不会问询,不会拍照,不会上网。仿佛距离很遥远。但是,以后我会,因为也许这条信息对于背后的痛彻心扉焦急万分的父母是种希望。”这是百度影评中对《亲爱的》的评论,这样的评论正是社会中问题的折射和引申。刘德华主演的《父亲》、张译主演的《山河故人》,这些电影都是抓住了社会的痛点,同类型电影的出品使更多网民对拐卖孩子的行为嗤之以鼻。
第二种是对影片表现形式评论中产生的戾气。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折射出商业文化,电影中的植入广告、网络宣传和前期影评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网络营销电影案例就是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其网络营销的关键就是由郭敬明和《小时代》带来的“全民争吵”,郭敬明从炙手可热的作家向导演D型,拍摄《小时代》,其在网络时代电影营销方面展现了其独有的商业奇才。在微博上,其尽可能多地对电影片段进行合理释放,到演员阵容的高度配合,再到紧锣密鼓的话题炒作,每个细节都兼顾到,同时也遭到了各行各业的质疑甚至言语攻击,用郭敬明本人的话说就是“你既然在宣传期惹我,我就借一下你的力”。另外的《致青春》《泰濉返群诼淼缬暗某鍪溃都和前期的网络营销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前期的大肆好评宣传与后期的网民话语暴力形成了对比,但至少为票房的提高铺就了道路。
第三种是对专业的拍摄技巧评论中产生的戾气。主要体现在一些专业论坛或者媒体网站中专业影评人的评析,另外也包括一些对知名导演评头论足的话语暴力。现在的影评人中有一种“自傲”的情绪存在,谁都不认同谁,对其他电影习惯于评头论足。“精致的外形与粗糙的刻画是一部电影最为可悲的地方,而电影《小时代》正好是个典范。郭敬明最大的失误在于,在一部电影太过追求吸金和表现更多东西,这种贪心导致镜头切换过快,忽略观众情绪过渡的时差,使得电影看完后感觉平平,毫无质感。”“电影情节错位不顺。”这些都是从较为专业的角度对《小时代》进行的评价。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世界中的话语暴力此起彼伏,但网民戾气终究是社会戾气和人的戾气的投射。
(一)社会戾气在网络中的重生
在网络语境中,观影环境发生改变,个性化是鲜明特点,网民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观看自己喜欢的影片,并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网络影评,也可以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后续评价,甚至可以聚合相似趣味的人在同一空间。网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网络,形成虚拟集群,集群环境下更多的负面语言就可能发酵、扩展开来。
网络暴力的出现一种是用户的对抗式话语,就是对电影内容、形式、宣传营销的一种对抗式话语表达;一种是电影商业文化的话语收买,为了达到影片的商业利益,收买一些网络,对影片进行评论,吸引关注度。这样的网络影评不单单是对影片的正面评价,更多的是对影片的抨击和批评,因为越是极端越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当代网络影评最让人担忧的不是暴力话语问题,而是‘话语是否独立、是否出自内心、是否控或是盲从,或许更值得警惕的是媒介资本的话语收买’。”②这样的话语收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出现于电影上映前、中、后。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和社会压力,现实中,受到道德、法律、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和规范不好发泄出来,而在网络社会,匿名的环境下与法不责众的心态造就了“非理性的狂欢者”。
电影是一种来自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艺术展示形式,或讽刺黑暗,或幻想未来,都是社会真实的一种体现;而真正的对影视作品的评价主要展示为一种形式的美与内涵的真的融合体现,如果我们单纯地追求对现实生活负面的一种真的情绪表达,而选择放弃美的表达形式,就可能出现太多的话语暴力,从而造成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戾气之风。
(二)人的戾气在网络中的放大
人的戾气指的是一些人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属性导致出现的社会不良之气,这样的心理原因有如下几个:
1.审丑时代
社会的流行风尚在不断改变,各路网红为争夺受众,各行其法,当审美无法获得关注,就开始选择“审丑表现”。审丑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模式,越是与主流背道而驰,越是极端的言语或者行为越能够引起关注,从而突显出自己的存在价值,无论这种存在价值是金钱利益价值,还是社会关注价值。在网络影评中,极端的、粗俗的、别具一格的甚至抨击性的言语最容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2.话语收买
“话语收买”是现在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影片宣传阶段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途径。这个心理诉求很简单,就是众多网络用户为了获得一点经济效益而成为网络,越容易引起重视的话语经济效益越高,越是极端的话语越能受到众人的关注。
3.自炫心理
自炫心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自我炫耀、自以为是的心态在作祟,一般这样的心态出现在专业的影视人或者影评人中。万事万物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瑕疵会被所谓的“专业人士”诟病,或者是由于想法、观点存在差异,也可能导致出现负面的评价,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确性,总是建立在对别人的批评上。
4.从众心理
观影的网民一般都是社的普通民众,没有较为专业的影视制作技巧和评价能力,但是却具有一定的草根意识和公民意识,处于社会群体中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一旦出现激烈的批评甚至批判的言语时,处于从众的心态,这些人可能会分门别派地开始进行“口水战”,不同“派别”之间的口水战只会使得网络中“烟雾弥漫”。
二、寻找与新时代契合的网络影评新途径
网络影评中的负面评论是现实压力的排气阀和影视进步的推进器,网络社会“人人都是影评人”的现状也导致了专业影评人的消失,所以对于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最合适的方式,“呼唤真正影评人的出现”,让其服务社会和大众。
(一)影片内容的提升
呼唤影评人前提必须是好影片的存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下,电影作品内容趋同,专业性弱化,商业化倾向明显,若想出现专业理性的影评,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影片内容。“事实上,今天中国电影业的辉煌,并非昔日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电影的逻辑延伸,而基本上是在一次彻底的断裂之后,在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巨无霸式的电影产业。”③影片的创作必须考虑到全球化的市场发展规律,了解世界电影市场,寻找到更好的主题和绝佳的表现形式,从内容、形式、经济效益三方面宏观把控,才能创作出好电影,有了真正的好电影,影视界才可能成就真正的影评人。
(二)影评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今天电影市场重要的问题,不仅是资本的绝对、近乎唯一的引领角色,而且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甚至试图僭越电影这一特殊商品的特质与电影市场的规律。”④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出现了特殊的商业电影,在对其进行影评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商业经济可能对专业或者非专业影评人的影响作用,以防止影评人对用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影评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舆论引导的作用,一旦受到利益驱使、导向发生偏差,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网民群体在进行网络评论时,更需要坚持自我,表情达意,切忌受到蝇头小利的诱惑而出现导向偏差。
(三)专业影评的出现和引领
影评的出现最初都是以专业性为前提的,包括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的专业影评,都具有其自身的影评理论性和专业性,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成为了人人都是影评人的时代,“网络影评因其门槛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与突出的市民性,又因网民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导致影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的情况时有出现。”而且影评质量的好坏也对影片的最终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影评我们必须坚持朝着语言亲民化、内容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粗制滥造影片情况时有出现,但是却反映了大众的批评意见。”网络影评也是一种传播方式,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反过来对现实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斯图亚特・霍尔认为传播并不是一个从传播者到受众的直线行为,受众在吸纳作品意义的同时也贡献着多样化的自我解读,使得深层次的作品意义得以最终生成与流通。”⑤如果网络影评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的表达,这样通过网络社会可以了解到网民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意见,但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商业电影所利用,这样的网络戾气对我们的现实社会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杜庆春认为网络影评‘话语暴力是对公共事件的对抗’,‘是对权威文化的对抗’,这种定位是看得很准的。这是一种‘对抗性表演’。”⑥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社会中的话语暴力是不可规避的,在任何空间存在的话语暴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对抗性表演。现在的商业电影的网络影评的出现更是当今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文化体现方式,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更好地利用,使之成为影片质量提升的催化剂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注释:
①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②⑤魏天娇、董思文.豆瓣网最受欢迎网络影评类型及特征研究[J].新锐视点,2014(11):22.
③④戴锦华.呼唤影评人[J].热点评论,2016(1):18.
⑥唐宏峰.网络时代的影评:话语暴力、独立精神与公共空间[J].当代电影,2011(2):18.
参考文献:
[1]宋家玲、宋素丽.影视艺术心理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36.
[2]【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135.
[3]曾莹、杨向荣.受众心理影响下的网络影评及其反思[J].求索,2016(6):162.
[4]宰飞.网骂岂能当作生活“必需品”[J].青年记者,2015(19).
[5]张亚璇.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和当代独立电影制作――克里斯朵夫・泰尔西特访谈录[J].艺术评论,2010( 4):36-37 .
[6]【美】扎克・坎布尔等.互联网时代的影评:专题论丛.吉晓倩译.世界电影,2009(4):29.
幼儿园第一学期工作总结2020年一我家的孩子们是那么棒,伴着他们的笑脸,陪他们度过了这个学期,看着他们长大,我很欣慰,很幸福,希望迈入中班的他们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下面将这学期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教研活动,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记录,这学期,我制作了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区域活动材料,配合主题活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制作一些教具。
调动气氛。
2、在教学中我备好每一节课。
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具。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同时激发幼儿的情感,多看对业务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一日常规培养
有个别幼儿特别细致,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相互传递纸张,油画棒,,为了让孩子掌握涮牙方法,我组织孩子进行刷牙活动,孩子们在自我尝试中掌握方法,调动幼儿积极性,培养好习惯。现在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
三.安全工作
我及时对室内室外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1、结合日常生活中安全进行情景表演,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2、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五.家长工作
1、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
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
2、积极的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今天谁有进步,谁变乖了,今天谁情绪不太好,情绪有些浮躁等等,让家长在第一时间知道孩子在园的情况。
幼儿园第一学期工作总结2020年二我是一名幼师,这一年来,凭着对工作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我执着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的挑战,也努力的想把工作做的更好,现将一年做个回顾和了结。
一、新的洗涤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年来,我坚持多看新闻,多看报纸,让自己跟上社会的脚步,使自己不落伍。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热爱同事、热爱家长,五大热爱,让我的心变得很充实。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政治学习,并做好笔记,带着一颗思考的心,并能做到积极发言。服从领导的安排,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并努力做到最好。
二、新的发展
这一年来,我始终把教科研放在首位,多思考、多动笔、多尝试,这就成了我成长的一大策略。我认为,没有不会,只有不学。所以,我努力尝试,每节课我都做好丰富的课前准备,例如:音乐课做到先熟悉钢琴,语言课做到熟练故事,有相应丰富的物质材料。无论再忙,都准时高效地提前一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备好周计划等各项本职工作。及时更换主题内容,让主题墙变得更生动性,孩子的参与力度更强些。结合自己做的课题,我早落实、早行动,制定每月计划、每月活动安排,让课题更实在,让班级内真正融入音乐,浸润孩子的一日生活。平日多去博园转转,多看看幼教前沿的一些文章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去思考、去反思。
三、新的家园
这一年来,我送走了盛老师,迎来了潘老师,却始终减退不了我对家长工作的热情。一连串的活动,家园联系密切,历历在目,让我们回想走过的历程。幸亏有照相机的功能,帮我及时整理和收集我们的美好记忆。在六一节上,班级的亲子童话剧《白雪公主》引得了很好的口碑,并在乍浦镇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的家庭才艺比赛中喜获金奖。
在中班的亲子运动会上,由于家长的极力配合,我们又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属于班级的凝聚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二项集体奖第一名,一项集体奖第二名的好成绩。结合园课题、班级特色等,我们又相应开展了很多活动,例如:小班时候的当湖公园半日游,结合亲子阅读、亲子表演、亲子游戏,亲子游玩,让活动呈现良好的状态。这个学期我们又去了杭州动物园秋游,家长的参与力度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说明了班级的整体面貌,
让我感受到“可爱的家、可贵的情”的深刻含义。在班级开展的“音乐无限美,快乐讲故事”讲故事比赛中,活动前,家长就利用了很多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在家多练习,并让家长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配故事,活动的精彩,我都一一用摄影机拍录,在拍录的过程中,我真的很欣慰,看见他们从小班到现在的变化,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班主任的幸福感,并一一传给家长,设置了很多奖项和最佳背景音乐奖等。当然,家长的工作还没落幕,从家长朋友写的活动感受中,从家长写的选择背景音乐的好处等文章中,你可以一一发现,教育正迎面一起同行。
四、新的挑战
当然,除了教科研,我也执着地面对我的一点兴趣与爱好吧!在上学期开展的的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都一一组织、发动、带头参加各项活动,代表幼儿园参加了一系列演出,做好前前后后的大量工作,联络到位。在秧歌舞比赛中我们喜获金奖,与杨老师一起编排的幼儿歌舞剧《大树和小鸟》精彩亮相于平湖市政厅,运动会编排队形,得到领导良好的印象等。
幼儿园第一学期工作总结2020年三幼儿园是一所拥有_个教学班,_多名幼儿,_多名教职工的全日制省级示范幼儿园。近年来,我园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树立社会化教育观,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构筑起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沟通互补的立体教育网络。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多种教育途径相结合的“家园共育”,将园内教育和园外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树立三教联育意识,形成共同办校共识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老师们越来越感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势单力薄”,而家庭、社会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却越来越大,“5+2=0”的现象在幼儿园表现的尤为突出。再加上部分家长因不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存在重教轻保的思想。我们认识到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首先要提高家长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要内外联手,寻求外援,有效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的资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要求,提高广大教师“家园合作、科学育儿”的意识,树立不断开发育人资源的共识;另一方面利用多渠道向家长宣传办好家长学校的现实意义,在取得家长支持的基础上,我园于_年,创办了第一届家长学校。
二、成立两级互动组织,建立有序办学机制
为确保家长学校正常、有序的开办,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园长亲自担任家长学校校长,校务委员会由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家长代表、退休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我们还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社区力量的积极性,以教学班为单位推荐家长代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同时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成为我园家长学校的顾问,从而构成了管理层、操作层、智囊层三个家教梯次的园内立体教育场。
为把我园家长学校创办成“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交流有效家教经验,启迪正确家教习惯,形成家园共育合力”的平台,我们拟订出《家长学校学员学习制度》、《家长联系制度》、《家长学校领导岗位职责》、《家长学校优秀学员评比制度》等制度职责共12份,进一步明确职责,保证了分工合作,建立起有序的办学机制,促成家长学校工作有序推进。
三、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实施有效办学目标
幼儿园实施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教育,在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我们也充分考虑到幼儿特点及家长需要,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适用性,开设有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营养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为了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教育目标,有效实施家园共育,我们还自编自印出两本家长学校教材,将《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打印成册分发给家长,还根据教育目标整理出《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基本要求99条》,让广大家长明确目标,要求一致的对孩子进行生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园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课程,凸现了办学的实效性。
为保证家长学校教学质量,我们成立了由幼教专家、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交警、保健医生、兼职教师组成的讲师团,定期有序地为家长授课和举办咨询活动。我们先后邀请到___、___来园给家长授课,他们的讲座理论先进,旁征博引,引起了家长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请交警、儿科医生等人为我园家长授课,指导家长科学育儿。近五年来,我们共组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17场,咨询活动____,有效改变了广大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教育行为。
四、致力拓宽家教渠道,促进家园信息互动
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启迪学员形成科学的家教行为,实现合作育人的目标是家长学校的立校之本,为此我们在家长学校丰富的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开展了全方位、多途径的家园互动活动。
1、交谈。
我们要求教师每日一交谈,即利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的时间,有重点、有目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或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表现,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和教育。
2、家访。
教师每周一家访,每次走访1—____幼儿家庭,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教育态度,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针对孩子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因人而异的实施教育,各班每学期幼儿家访率均达到8____以上。
3、家长园地、家长宣传专栏、网站。
家长园地是各班向家长有效宣传科学育儿经验、卫生保健知识的窗口,家长园地的内容来自于各类幼教书籍和杂志,教师经过精心选择和整理,提供给家长学习,家长园地的内容每半月更换一次。我们还以年级组为单位开辟了家长宣传专栏,将每月教育主题、工作重点及时向家长公布。为进一步加大家园联系的密度和广度,2019年5月,我园筹建起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辐射广阔、速度快捷、资源丰富、交流便利的优势向家长通知,宣传我园动态,传授育儿经验等,并通过论坛和班级留言板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
4、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汇报会。
我园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全园家长会,学期中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期结束进行一次家长汇报活动。从2019年开始,我们又将家长开放日改为家长开放周,给家长提供更充足的时间,让家长能够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到孩子在园的活动情况。
5、亲子园活动。
每学年我们组织两次亲子园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园参加趣味盎然的运动会和“六一“庆祝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和孩子同学、同乐的机会,受到了家长的热烈响应。
五、及时落实信息反馈,实现家园合作育人
学员群体中蕴涵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我们广开言路,主动征求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意见,征求他们对幼儿园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征求他们对合作育人的设想,构建起信息反馈落实制。近年来,我们印发各种家长调查问卷400____份,收集整理出家长意见3____条,合理化建议6____个,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认真落实、及时整改,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我们还请家长参与民主管理,制订幼儿食谱、评选“好园丁”,五年来,由家长评选出“好园丁”1____,此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教师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园开办家长学校五年来,累计培训家长230____人,结业160____人,评选出优秀家长2____。家长学校的开办,务实而具体的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学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初步确立起以身垂范、小事入手、科学家教的意识,倡导起民主尊重的家教作风。成绩属于过去,工作还看将来,我园将以全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整体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努力为家长、为社会营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怀,有家长和社区人民的支持,我园家长学校会越办越好。
幼儿园第一学期工作总结2020年四一、现状分析:
(一)幼儿人数本班幼儿现有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
(二)存在的情况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
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三)优势
我们教师在带好年龄较小的幼儿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个教师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好。
二、主要措施。
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程与实践工作中发
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保教工作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2、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本班教师与保育员要注意教育一致,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如在固定点穿脱鞋袜,自己擦好嘴后毛巾放到哪里,让后在那个位置进行餐后活动。
3、建立良好的班级一日常规。
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重点教育
幼儿初步懂得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则,在老师的共同配合教育下,懂得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玩具玩后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放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注意幼儿的礼貌习惯的培养,班上老师应引导幼儿自觉地向老师问好,离园向同伴、老师再见。
(二)安全工作
小小班幼儿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
2、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4、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三)家长工作
1、新生入园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熟悉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
并在《育儿沙龙》、《亲子屋》栏中做好家长工作——专题《新生入园专栏》,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学年班3、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档案建立的需要希望家长及时给予配合。
如:做一些家庭记录,收集相应的资料(照片)等,进一步丰富、完善孩子的成长档案。
3、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务活动如:亲子活动、征文、开放日等活动。
(四)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进行家访,接待新生入园,稳定幼儿情绪。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制定班级计划,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家长工作:(1)召开家长会(2)家长学校讲座(3)选家委会会员2名。
4、进一步完善班级周工作表内容,使之更加规范。
十月份: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懂礼貌,会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3、对幼儿进行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
4、家长工作:配合班级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家中各种玩具的名称、用途。
十一月份:
1、参加全园性秋游活动。
2、培养幼儿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
3、家长工作。
(1)家长学校讲座(2)配合班级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玩具怎么玩。(3、)配合园部开展“我和孩子共成长”家教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与家长合作创设环境,开展“迎新”活动。
2、教育
幼儿在活动中爱护玩具。
3、家长工作。
(1)家长开放日活动。(2)新年亲子登山活动。(3)进行家园协调对孩子进行爱护玩具的教育(配合幼儿成长档案进行)
一月份:
1、配合园部开展“亲子乐园”新年游园活动。
2、攥写班级总结。
3、整理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材料,并向家长分发。
4、家长工作。
在假期中家长继续充实孩子的个人成长档案材料内容,开学带来级工作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
幼儿园第一学期工作总结2020年五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告别成绩斐然的2019,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9。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昨天工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将2019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定计划,立目标,明确工作方向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期初,我们制订了三种计划:教研计划、科研计划、美术课题计划。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教学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重质量,求特色,做好保教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育重点,以情感体验为根本,使幼儿成为“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会交往、会竞争”的一代新人。
1、加强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管理
本学期我园对照《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要求,通过对半日活动的跟踪,和每个领导对各环节组织的检查督促,消除了孩子的等待现象,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和谐、安全、丰富、新颖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及时挖掘生活常规的教育功能,通过常规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发展他们的自理自律能力。
2、优化校园环境
创设孩子的世界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创设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园所的走廊、教室里,都有幼儿参与设计并自制的作品,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身心发展的体验。各班设置的区域以美术活动为主,有涂鸦墙、玩色区、创意区、美劳区、巧巧手、七彩世界等,都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幼儿自由绘画、自由创造,自由装饰的,幼儿的日常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的甜蜜。这样既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促进了全体幼儿的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又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满足了幼儿的喜好、需要和情趣,从而让幼儿享受一种美的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搞好安全卫生
保证健康成长
我们分别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焦雅丽和陈建华两位主任具体负责。“每天检查,每周考核,每月汇总”是我园的安全卫生考核办法。本学期,我们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检查制度,安全教育进课堂,进行了多次突发事件的演练,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维护了幼儿园的安全稳定。开学初,我们制订了卫生管理及责任分工网络图,从园长到教职工,每人都有固定的卫生区域,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上班之前先清理卫生已成习惯,如今,卫生工作的坚持性、规范性,已成为我园的一项特色。因此,无论何时走进幼儿园,清新的感觉总会扑面而来。另外,我们还坚持着每天的晨跑和户外活动的习惯,增强了幼儿的体质,保证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抓活动,提素质,优化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教科研活动是搞好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1、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教研室为此想方设法为教师服务,广泛收集资料,提供信息,保证教师的理论学习有内容可学,有方法可借鉴。每周进行一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中业务学习,本学期还加强备课组、课题组的业务学习。这种小单位的学习,集中容易,选材适用,效果显著。此外,还大力提倡教师业余自学,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理论水平。
2、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
10月份,我们开展了全园大听课活动,此次活动主要以美术活动进行,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当月的实际教学目标,自定教学内容,突显本班特色,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陈艳春的《花的海洋》、常亚楠的《》、高萍的《花瓶里的花》、武丽丽的《蜗牛的家》、赵学花的《美丽的树叶》白学原的《》白慧芳《漂亮的蝴蝶》这些活动都受到了老师们得的一致好评。在议课中,大家把握“假如我来教,会……”的思路从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各方面去积极反思,大家各抒己见,在互相学习每个活动中的教学亮点的同时也提出了需要改进完善的意见,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
3、为了加强幼儿园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促进保教质量提高。
12月2日,我园面向全县幼儿教师开展了公开教学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以教学活动展示为主,参观幼儿园环境创设为辅,我们向大家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小班思维课程,中班科学探索课程,及大班数概念课程和创意美术课程。本次活动为全县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新颖的课程设计和师幼互动的教学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开启了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得新思路。
4、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6日,一场内容为“铺床、叠被子”的保育员技能竞赛活动在我园轰轰烈烈的开展了。
比赛前,选手们抽签分了四组,随着一声“开始”的口令,八位选手们有条不紊地开始比赛,气氛热烈而又紧张。铺床单、叠被子、铺枕巾...一套程序一个不落,像变魔术一样很快就把乱七八糟的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她们用熟练、规范的动作展现她们工作中的风采。接着,评委们对选手的作品根据评分规则慎重地给出评分,申园长也对选手们一一做了点评。紧张的比赛过后,保育员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观摩和交流。最终,王永香、朱云燕老师通过自己娴熟的动作加上过硬的技术,取得了一等奖,其他老师分别取得了二、三等奖。通过本次竞赛活动,大家分享了工作经验,纷纷表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将理论细化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保育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5、为了展示我园教师“爱岗、敬业”的风采,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语言表现力和普通话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2月16日,我园特进行了“好故事大家讲”的全园性教师故事赛。比赛中,教师们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她们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肢体动作,使整个故事显得声情并茂,充分展现了幼儿教师良好的语言功底。通过这次活动,广大教师得到了锻炼,展示了自我,增加了自信。评委们也从语言的规范性、感情的投入、仪表、音色几个方面进行了评比。最后经过角逐刘国英、罗俊英、张少敏、李俊芳、程瑛等获得了一等奖,其他老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结合活动 渗透主题 体现素质教育
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活动,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不仅能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1、中秋节主题活动
9月13日,我们邀请了全园所有的家长同孩子们一起过中秋,进行亲子制作活动。活动从四个环节进行:(1)、中秋话题:首先主持人精彩的讲述了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懂得了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知道了中秋节的一些习俗。(2)、亲子舞蹈:幼儿为家长表演舞蹈《爱我你就抱抱我》,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家长们非常感动,深情的抱着自己的孩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快乐的时光。(3)、手语表演:孩子们的一首《感恩的心》,所有的家长都感到心灵的震撼,这是亲情的魅力,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4)、亲子制作:最后每位家长大显身手,利用月饼盒进行创意制作,有的是相框,有的是小汽车,还有的是吊饰,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在这次充满快乐喜悦的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中秋节的习俗,更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2、欢度国庆主题活动
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在欢乐之中。因此,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定了主题活动“欢度国庆”,来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感。本次活动从9月26日----9月30日止,以班为单位进行,通过谈话活动、观看影像资料、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多角度的了解有关国庆的信息,通过美术活动、唱歌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3、教师节活动
今年是第27个教师节,根据教研计划安排,我园在9月2日至7日为活动周,以班为单位进行了“教师节主题活动”。活动中,老师们积极主动,首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制订了详实的教育活动计划。其次,教研组分别参与观摩了各班的教育活动。老师们自然亲切的讲述,让孩子们了解了教师节的意义;老师和孩子温和、深情的拥抱表达了师幼间浓浓的爱;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句句祝福和一个个手工小礼品,表达了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与感谢。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更加了解了老师的辛苦,懂得要尊敬老师,感恩老师。
4、重阳节活动
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时节,9月30日,我园的老师和孩子们来到陈庄敬老院与老人们欢聚一堂、共庆重阳。本次活动主题是“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
活动中,气氛热烈,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优美的舞蹈和老师们诚挚的祝福感动着每一位老人;老人和孩子们还共同制作了国旗,为祖国六十二岁生日献上自己的心意。温馨贯穿着每一个活动环节,尊老敬老爱老之情洋溢着院内每一个角落。老人们精神矍铄,幸福的花儿在他们脸上绽放。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从小事做起。
5、幼儿故事赛
2019年12月,宏乐北园举行了“阿笨猫杯”幼儿故事大赛,这次比赛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步骤,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赛,在各班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在家长们公开公正的评选下,产生了复赛选手。12月15日,正式进行了激烈的复赛和决赛。在比赛过程中,小选手们充满童真、稚趣的表现常常让在场的观众们开怀大笑。通过这次初赛,我们发现孩子们无论在记忆力、故事叙述能力、表现力和自信心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阿笨猫杯”幼儿故事大赛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相信他们在宏乐幼儿园这个开心乐园里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6、元旦活动
12月31日下午,我们幼儿园举行了庆元旦、迎新年联欢活动,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难忘的节日,我们提前就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节目类型主要是:大合唱、舞蹈和小型歌舞剧。前期准备工作是繁琐的,需要制定节目的方案、内容,准备道具,音乐的选择和截选,动作的设计等等,每位老师都花费了心思、付出了艰辛。下午2:30所有小朋友及家长齐聚活动室,家园联欢活动在孩子们的祝福声中,正式拉开序幕。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和甜甜的话语,使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快乐与成长的喜悦!每个节目,家长们都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激励的目光,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骄傲、感受着节日带来的快乐。
五、多沟通 重宣传 达成家园共育
1、切实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
为了使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了本班的具体情况
和计划安排。为了使家长能经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老师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主题活动
每个主题活动即将开展,我们通过家园橱窗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活动,使每位家长了解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在学期初,设置各班区域时,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废旧光盘、饮料瓶、一次性餐具纸盒纸箱等等。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家长开始渐渐地对我们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促进了他们的参与自觉性。一些家长常对我们说:“你们的工作真琐碎,样样东西都要,以后我会留意帮你们收集的。”就这样,经常会有家长把家中的酸奶瓶、空壳子拿来,还主动地问我们:“这个需要吗?”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使我园的主题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3、召开家长会
我们每学期都要召开全园性家长会和各班组织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学期幼儿学习目标、内容和任务,相关的育儿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安全工作等,使他们及时了解班内课程特点和幼儿园最新动态,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工作。
4、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一直是我园所注重的一项家园合作的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学习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我园于2019年11月5、12、19日分别举行了大、中、小班“家长开放日”活动。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说是在忙碌、有序、期待中开始,在精彩、成功、赞叹中结束的。无论是孩子们的晨间活动、早操、课堂教学,还是家长的亲子游戏活动,每一项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师生团结、和谐、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展现了我们的师生创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5、这学期幼儿园和各个班级都建立了_网站,教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不断上传班级信息及幼儿园教育动态,更好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实现了家园同步、迈向幼教的前沿。
六、研课题 促教学 提升办园质量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科研为先导,开展“快乐美术”的课题实施,展开了科教融合的研究活动。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针对课题,耿主任组织课题组老师隔周一次学习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交流在实践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对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与调整,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文燕老师每月组织教师开展各年龄段的课题研讨,主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施,及其策略,大家做到了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3、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快乐美术环境布置”的活动,要求课题组教师将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产生的幼儿作品有机融入班级、走廊环境创设为主,创设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区域和艺术风格。
4、结合课题研究,关注孩子在其中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好案例分析,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在孩子身上。
5、本学期所有课题组成员都进行了观摩教学活动。
6、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教师撰写了教学论文,并积极参加省教学论文的评选。
7、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期末,我们对课题计划、活动设计、幼儿活动照片等体现研究轨迹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将幼儿绘画作品装订成册,并初步编写本学期“快乐美术”园本课程。
七、行考核 强素质 激发工作积极性
1、幼儿考核
本学期,我们继续实行月考核制度,每月底都要为不同年龄段幼儿精心设计一套以五大领域为主,结合日常生活常规的综合测试题,测试后,教研组和每位教师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是目标分析不全面,还是教学方法不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便下次取得好的效果。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幼儿整体发展较好,希望今后能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拓展延伸教学内容,采取更适合幼儿,更能提高成效的教学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2、教师量化考核
为了科学、公平、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仍然实行自评—教研组评—园领导评三个步骤,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全面考核,把每月的卫生工作、户外活动情况、出勤率、各项活动情况进行汇总,这样便于我们对教师各项情况的掌握,本学期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