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6 17:12: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18-01

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机械行业的促进较明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 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 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还有欠缺。

2.3 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农业机械的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我们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但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 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我们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我们要建立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业机械行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

的提高,农业机械行业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篇(2)

休闲蔬菜制品整体行业发展趋势

休闲蔬菜制品单品竞争激烈化

休闲蔬菜制品生产技术含量低,产品生产较容易,加上行业标准老化,导致生产企业跟风现象比较普遍。以金针菇为例,国内生产企业有1200多家,但年产值可以达到3000万元的企业不到20家。一些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恶性竞争,在无法保证食品原料安全的情况下依然生产极大妨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现在肉类制品消费逐渐下降,而蔬菜制品需求正不断增长,香菇酱、香辣菜、风味豆豉等传统产品都存在单品竞争激烈化的现象。可以看到,消费者真正认可的单品价格和产品品质始终是市场的主导,并引导不同产品的优胜劣汰,主宰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基地、加工产业一体化

休闲蔬菜的快速发展可以推动蔬菜种植基地和加工产业体化进程,其中萝卜种植基地与老鸭汤生产企业的合作堪称典范。目前,辣椒种植基地和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也正逐渐形成一体化模式。随着行业的发展,这种一体化模式仍将不断扩大。

管理可追溯规范化

休闲蔬菜制品的生产,从原料到加工的全过程完全可以实现可追溯规范化管理。若消费者对食品的原料及其深加工过程了解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其消费信心,也是未来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休闲蔬菜制品附加值提高

休闲蔬菜制品被消费者逐渐接受,因此其附加值大大增长,诸如香菇酱、香辣菜等都是附加值不断提高的蔬菜制品。蔬菜制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会同时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及其规模化种植。休闲蔬菜制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当前,年产值过亿的休闲蔬菜制品品牌逐渐增多,未来将会实现更多的农产品规模化经营。

包装规格减小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小量化休闲蔬菜制品产生,在10g金针菇产品的带动下不断出现莴笋、竹笋、胡豆等的小包装产品。今后,较大包装规格的休闲蔬菜制品将不断减少,100g、150g等大包装产品除了适应中式快餐标准化需求外,会向少量化发展。未来休闲蔬菜制品将主要以10g、20g、30g等小规格包装为主,并将出现相应规格的生产配套设施。

生产自动化提高

休闲蔬菜制品的多个生产环节将实现自动化发展,以便于生产管理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例如,包装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连续化真空包装成为可能,拉伸膜包装机等专业设备的普及将促进小包装休闲蔬菜制品的发展。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在休闲蔬菜制品品类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对生产过程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休闲蔬菜走进消费者的生活,自动化生产过程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

生产安全、健康、美味的休闲蔬菜制品,将是相关企业未来的研发方向。例如若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采用无菌生产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天然食品原料防腐技术等多种方式实现产品抑菌、保质等目的,满足消费者安全、健康、美味的消费需求,这也同整个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相致。

休闲蔬菜制品品类多样化发展趋势

金针菇风味多样化

主要以香辣为主的金针菇可以实现泡椒、牛肉、麻辣、烧烤、青椒、酸辣等系列化风味,呈现系列风味产品。

土豆休闲化

土豆片可以实现香辣、泡椒、山椒、烧烤、麻辣等风味,还包括土豆泥系列产品风味化,是土豆制品休闲化的趋势。

藕片休闲化

藕片以山椒、香辣居多,开发诸多风味化的藕片品种,将成为市场上的

大亮点。

海带丝休闲化

目前市场中畅销的是香辣和山椒味的海带丝,其他口味如烧烤、麻辣、藤椒等正在开发中。海带丝还可以开发其干式休闲吃法,并可成为风味化系列食品。萝卜干休闲化

萝卜干由于其吸收风味的能力较强,目前以辣味产品居多。麻辣、烧烤、香辣等口味萝卜干制品有待于深度开发,留味时问较长、口味较重的风味将会是未来消费的需求动向。

牛蒡休闲化

随着牛蒡出口量的减少,牛蒡原料极其丰富。通过对牛蒡吸收风味效果的研究,山椒风味将是未来生产牛蒡制品的很好选择。实现这深加工的关键,是如何制成消费者熟悉的山椒风味。乐客食道自行研发的风味技术,期待市场的检验以及行业内的探讨。

竹笋休闲化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山椒、红油、香辣和麻辣口味,持续的口感和强化的风味是竹笋制品能在市场中立足的基本条件,这也是极少数竹笋能够畅销的原因之一。

莴笋休闲化

将莴笋制成麻辣、香辣、烧烤、山椒等风味制品,其原料本身的清香特色是其他风味难以比拟的,重点做好山椒风味相当关键。

胡豆休闲化

干制胡豆休闲制品以怪味胡豆、麻辣、香辣、牛肉等口味为主,而乐客食道根据胡豆的特点采用先进入味新技术,实现当天生产的胡豆即入味,这将成为此类产品的发展趋势,风味较好,且生产成本一般。乐客食道还将传统胡豆休闲化制品与鸡肉等肉食相结合,这种创新思路将为产品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豆芽休闲化

香辣豆芽已经被消费者广为接受,乐客食道实现了豆芽低成本的风味化技术,解决了以往企业生产成本高、风味不足的难题。目前最新技术可以实现豆芽辣味持久,并以山椒、香辣为代表。

银杏休闲化

乐客食道已经制成了香辣和山椒风味的银杏制品,今后发展的关键则是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蘑菇休闲化

蘑菇制品的休闲化技术难点在于产品不易入味,香辣仍然是其口味的主要研发方向。乐客食道已拥有能够实现标准化、优化入味的技术方法,可以使蘑菇自身味道保留的同时,突出产品的特殊风味。

牛肝菌休闲化

香辣味牛肝菌制品的制作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何使其入味,这也是市场中众多产品销量惨淡的原因。乐客食道发现消费者不重复购买的理由,是因为产品口感差。公司采用的专有技术能够实现牛肝菌分子内渗透入味,远强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品质。

刺耳芽休闲化

篇(3)

一、国内外现状

1、国际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近况

非织造布工业作为纺织行业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纺织工业平均速度,且产品已广泛用于工业用布、服装、土工织物等许多领域。非织造布生产具有流程短、用人少、占地少、耗能少、成本低、品种多、用途广、效率高等优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范围上讲,非织造布的生产和应用已由最初的以北美、西欧、日本为主体发展到了包括南美、中东欧、东北亚、东南亚、中东等遍及世界的各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非织造布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土木建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家庭装饰、环境保护、服装、旅游、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非织造布生产区域,即北美地区、欧盟和亚太地区。目前,现在全球非织造布总产量为900-1000万吨。北美地区和欧盟各国是非织造布工业最发达的两个区域,其各自非织造布总产量约为160-170万吨/年。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区域,其非织造布产能已经超过美国、欧盟,已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的第一生产大国。

2、国内非织造布工业的最新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我国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振兴纺织业发展,国家提出以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非织造布作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一个分支近几年飞速发展。我国1984年非织造布产量仅5000吨,2010年产量达279.5万吨,2013年产量已达384万吨,见表1。现在全球非织造布总产量为900-1000万吨,我国的生产量约占全球的40%左右,已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的第一生产大国。

中国历年非织造布产量统计(表1)

时间(年) 1984 1997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3

产 量

(万吨) 0.5 29.27 63.25 86.64 104.26 117.7 139.66 172.16 201.4 240.9 279.5 384

比上年

增长(%) 32.3 24.65 12.89 18.65 23.2 17.1 19.6 16.02 11.7

我国非织造布主要有8种不同的生产工艺,2010年各类工艺非织造布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

2010年中国各类非织造布产量统计(表2)

分类 纺粘 熔喷 水刺 针刺 化学粘合 热粘合 气流成网 湿法 合 计

年产量

(万吨) 131.5 3.0 23.3 63.1 25.4 20.7 9.6 2.9 279.5

占总产量(%) 47.04 1.07 8.34 22.58 9.08 7.4 3.43 1.03 100

3、国内外合成革基布的发展现状

皮革产品分为天然革和人造合成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皮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恢复生态的措施,使得皮革产量逐渐下降,人造合成革正被逐步用来替代一部分真皮革。

合成革一般指以非织造布,机织布,针织布为底基。其中以非织造布做底基的合成革最具仿真性,广泛地应用于制鞋,服装,装饰等领域。非织造合成革基布主要采用针刺、水刺两种加固方式。基材在经新型树脂材料浸渍后,呈现立体交叉结构的拟革产品。

针刺非织造仿真合成革以涤纶、尼龙、粘胶或超细纤维为原料制成针刺非织造基布, 经整理或减量开纤、染色、研磨、聚氨酯(PU)贴合等特种整理, 制成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的高档合成革。针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具有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等特点。进入21世纪初, 发达国家仿真合成革发展很快, 其合成革所用基材绝大部分已采用复合超细纤维生产的仿真非织造布。日本这种超细纤维仿真合成革的比例已占到合成革总量的56% , 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也已经分别占25%和13%的份额。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人造革、合成革主产地逐渐由欧美向亚洲地区转移。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渐成生产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的制造中心。 近几年来,国内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行业升级速度加快。在发展过程中,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缺口较为突出。一方面,PVC人造革和PU合成革产品比重过大且以普通产品为主,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状况,企业以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尽管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差异性、功能化和高端产品产量有限,而市场需求却在高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即使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大量进口,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针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市场前景

近几年我国制鞋业、箱包业等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合成革行业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由于合成革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国外合成革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内合成革总产量一直呈递增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合成革产能约占全世界合成革产能的80%。2013年,我国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为347.02万吨,同比增长率10.69%。目前,我国共有合成革生产企业已达1000多家,近2000条干湿法生产线,合成革主要应用于鞋类、箱包和家具,约占合成革消费总量的3/4。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合成革年复合增速将达15%左右,行业前景可期。

1、鞋类市场是合成革最大的需求市场,我国皮鞋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据亚洲鞋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人均鞋品消费不足2双,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8双,以我国每年人均鞋品消费量约2.5双计算,中国鞋类消费总量将超过30亿双,这为我国合成革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革、家具、箱包革与室内装饰用革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中高档、高附加值合成革将随其开发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而快速增长,这为我国合成革行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合成革业的不断发展,非织造革基布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中针刺非织造革基布以其良好的仿真性能,优越的物理特性,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合成革基布的一个重要分支。针刺合成革基布以短纤为原料,经梳理、铺网,再经针刺机带有钩刺的高密度针刺技术的专用刺对基布进行反复穿刺,使得纤维之间互相缠结,织物更加密实,具有很大的针刺密度和纤维密度。国内有化纤厂家分析合成革基布的生产特点,通过对纤维生产工艺的调整,已开发出针刺皮革基布专用涤纶、锦纶短纤维,使其性能更适应高密针刺加工工艺。在相同的针刺工艺条件下,使用专用纤维作原料比普通纤维作原料其产品的撕裂强力可提高20%-25%,从而提高了针刺合成革基布的质量,增加了市场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针刺合成革基布可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革、高档鞋面革、运动鞋、球革、车船座椅面料等,符合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篇(4)

2006年是我国保险业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23号文件后,市场运行环境得到改善,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保险创新不断推进,保险市场与整个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发展进入最好时期,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业务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秩序好转”的良好局面。一年来,保险业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和金融业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稳健运行,防风险和促发展各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中的影响大大提高。

一、2006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显著加强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5 641.44亿元,同比增长 14.4%,赔款和给付支出1 438.46亿元,同比增长26.55%。保险公司总资产19 731.32亿元,较年初增长29.04%。资金运用余额17 785.39亿元,较年初增长26.2%。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公司经营趋向理性,又快又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在发展速度、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发展速度、业务规模和实现利润方面均衡发展,受到国际投资机构的认可。二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公司加强了业务薄弱环节的建设。如人保财险正在筹备成立专门的责任险和农业险事业部机构,进一步推动责任险和农业险的发展;中国人寿成立了县域保险部,加大了对“三农”保险的开拓力度。三是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更加重视创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推进后援大集中、业务流程创新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如中国平安通过成立养老金公司,实现了寿险个险和团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区域均衡发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来,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改善服务,在2005年规模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业务增速有所提高,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区过去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变,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东部地区在规模较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三)财产险实现高速增长,寿险增长速度相对趋缓

财产险保费收入1 580.35亿元,同比增长23.2%,高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也高于近五年来16%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较快的险种有车险、责任险和农业险,增速分别达到25.4%、35.3%和33.9%。交强险占车险业务比重也提高到15.5%。财产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车险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交强险的成功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等因素。寿险保费收入4061.09亿元,同比增长11.31%。与 2005年相比,增速相对趋缓,其中银邮业务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寿险业务增速趋缓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复苏、存款加息、银行揽储意愿增强,以及寿险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因素。

(四)业务质量逐步改善,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全行业更加注重科学的管理和业务内涵质量的提高。从财产险看,赔付率与2005年持平。亏损的业务只有车险和保证保险,农业险、责任险和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承保利润保持了20%以上增长。从寿险看,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续期和新单保费同步较快增长。在新单保费中,期缴保费增长率也高于趸缴保费增长,由于市场秩序的好转和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五)专业化管理不断加强,投资收益水平高于往年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7 785.39亿元,实现保险资金运用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好水平。行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国际投资者的普遍认同,股价不断攀升,中国人寿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寿险公司第一。在股票市场回暖的条件下,保险机构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住有利的投资时机,通过加大新股认购和配售力度、调整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保险资金的收益大幅攀升,取得了显著的投资效益。

(六)收购银行和控股证券,综合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和综合经营快速发展的趋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了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中国人寿出资46.5亿元认购中信证券增发的5亿a股,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通过投资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同时取得兴业银行1.75%的股权。此外,中国人寿与花旗集团联合成功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取得20%的股权。平安集团出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的股权,取得完全控股权,同时成为浦东发展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保险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保险业的科学谋划和有效的政策协调,也为行业在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中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七)保险监管进一步加强,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保监会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加大市场调控力度,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体系,行业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偿付能力整体状况良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达到 80亿元,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针对资金运用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投资风险增加及公司内控薄弱的情况,依据制度先行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确保了资金运用没有大的风险发生。

(八)市场秩序趋向好转,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推进

针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对银保业务以及车险和大型商业保险费率进行了重点规范和监管。银行手续费恶性竞争得到遏制,车险市场竞争秩序显著好转,地铁、船舶、电厂等大型商业险费率逐步回升。诚信服务创新试点稳步推进,有的地区推行诚信绩效考核体系,有的地区提出误导保单一年内全额退保,有的地区开展“投保提示”,推进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试点,行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九)保险创新实验区积极推进,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2006年以来,继大连市被确定为保险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后,深圳又被确定为保险创新的发展试验区。深圳市政府现已全面启动了保险试验区的工作。天津市政府提出的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计划中,保险创新发展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创新试验区不仅涉及产品、服务创新,而且涉及到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监管制度的创新,是保险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一项重要探索,通过试验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促进全行业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十)行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保费规模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在亚洲排名有望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的重要新兴力量。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三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大幅度增长,中国人寿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2006年7月,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服务机构对我国寿险和非寿险行业的展望从“发展中”调整为“正面”,调高了对我国保险业的评级。10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保险业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二、2007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形势展望

2006年保险业实力的快速增长为下一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展望2007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金融形势稳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务院23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极为难得的环境和机遇。由于金融业开放和创新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场运行更趋复杂,保险业电面临一些挑战。

(一)宏观经济形势继续看好,为保险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0%左右。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可望维持较长一段时间,2007年gdp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9%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大,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产险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家庭的财富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汽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步伐逐步加快,作为产险的第一大险种,车险良好的发展前景无疑为产险的发展上了“保险”。人身险业务是我国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购买商业性人身险的人员数量和数额都将大幅增长,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市场的前景都非常广阔。

(二)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市场全面开放形势下,我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范围、深度和速度都超过往年的重组改革时期,保险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为保险公司认购上市银行股权、加大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规模、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保险业务扩大发展空间、进入银行证券领域业务提供了有利契机。与此同时,银行证券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压力。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放开后,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保险业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进一步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

目前,利用a股市场持续好转、投资者看好金融保险股的有利时机,中国人寿已经完成从h股到a股的发行工作,平安也即将完成a股发行上市。汇金公司完成对中再集团的注资,太平洋集团积极准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2007年,监管机构将进一步提高全行业公司的治理水平,创新公司治理结构思路,深化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创新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公司资质不同,对风险防范比较严谨、管理比较先进、效益比较好的公司,实行宽松监管政策。对于风险问题突出、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公司,实行强化性监管政策。创新偿付能力监管,研究制定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够为公司发展留足空间的监管办法。

(四)优化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激活市场发展潜力

从当前业务发展看,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市场结构还有待完善,保险市场竞争依然不充分,仍存在较大潜力。要进一步引入新的竞争因素,适度增加新的市场主体,充分挖掘市场增长潜力。一是鼓励具有较强实力和持续注资能力的企业投资设立保险机构,推动国有银行设立保险公司的试点,在银行进入保险领域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关注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缓慢的问题,适当放宽政策限制,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继续鼓励和引导不同资本来源、不同规模的保险机构在农业险、责任险和养老保险等业务领域加快发展,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

(五)改善公司经营效益,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篇(5)

一、信用服务行业的概念

信用服务行业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包括为企业资信调查(企业征信)、消费者信用调查(个人征信)、财产征信、资信征信、商账追收、信用保险、保理、信用管理咨询、市场调查、利用电话查询票据等十多个方面开展服务的产业。

从狭义上来说的理解,信用服务产业就是指征信服务产业,通常包括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财产征信和资信评级等,它们以生产征信产品为主,其业务取向是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合法传播。

二、信用服务行业的特点

(一)领域新,技术高

信用服务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然而信用服务行业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由此可见该行业发展时间之短,领域之新。信用服务行业在很多方面依赖互联网,换言之,现代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所以我们可以把现代信用服务行业视为目前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环境污染少

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而水污染确实最严重的问题,作为第三产业的信用服务行业,本身对自然资源的要求少,更多要求的是人力资源,其主要运转媒介还是电话及计算机,这样可以减少自然环境的负重。真正体现了信用服务行业的优势力量。

三、长春市信用服务发展的问题

根据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来看,任何事物都是喜忧参半。同理,信用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会出现一定弊端。

(一)竞争力普遍偏低

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产业竞争力低下,原因如下:首先,长春市的管理模式高度集中,市场开发放度低,导致了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缓慢。然后,由于信用服务行业在我国形成时间不长,从而造成行业的发展在初期会有许多障碍。最后,相关领导部门对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导致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滞后。若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长春市相关领导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使信用服务行业在政策的保护下健康发展起来。其次还要努力提高信用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缩短和其他发达城市的距离。

(二)信用服务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形成至今,只是初步形成其规模。市场开发力度还不够,不足以使长春市现代服务行业充分发挥其优势,还有待发展。再加上人们的传统服务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观点的变化需要一些时日,不断加强对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使其市场得到充分开发。

(三)相比其他发达城市,技术含量偏低

由于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是新型行业,形成时间不长,所以老百姓对其认识度和接纳程度都偏低。相反,北京上海等国内发达城市的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迅速,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与之相比明显落后,尤其体现在技术问题上。信用服务行业是一个以高科技为媒介依托发展起来的行业,如果其设备技术跟新不配套,容易引发信用行业内部产生发展脱节或断裂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技术的投资,全方位的建设长春市信用行业的发展。

四、长春市加快现代信用服务行业的启示

(一)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减缓就业压力

国家劳动力,具有数量多,价格廉价等优势,但这绝不意味着仅凭廉价的劳动力就可以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剥削我们劳动力的根源所在。发展国家自主品牌,加快长春市发展信用服务行业的措施,可以扶持许多国产中小型企业的建立,与其说用就业带动创业,不如说用创业带到就业。信用服务行业本身形成时间短,前景大,市场竞争力较小。长春市借此机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行业,从某种程度上不仅解决了就业压力,还支持了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品牌。

同样是服务,有的企业卖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有的企业卖的无形的品牌理念。这种现代型服务的理念一旦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将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长春市加快信用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刺激了自身产业的发展,也同时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给其他的城市。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做到了减缓就业压力。

(二)加大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支持力度,如果长春市能够加大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就可以缩短和发达城市的信用服务行业中间的差距。所以政府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对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进行把关。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带动促进周边城市的发展,为其提供经验,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经济交流圈。

(三)努力提高消费率,刺激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根据2012年的消费趋向表显示,居民收入与消费成正相关。长春市加快信用服务行业员工收入,员工收入需求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消费方式由单一的物质性消费向多元化的服务性消费转变。这种消费方式的转变就是变相提高消费率。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GDP的比重,也可以增加行业员工收入占其他行业的比重。这就可以更好地刺激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快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可以有效改善其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消费政策,为信用服务行业消费提供有利的社会氛围。

五、结论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信用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本文分析的主要模式为现状分析——解决问题——研究意义,紧紧围绕这个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三个方面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这样的分析模式也为长春市加快信用服务行业找到了思路和策略。相关的政策建议也为长春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意义。同时本文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图标数据较少,得出来的研究成果还有待在实践中检验,不断发展现代服务行业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还要不断的进行拓展。

参考文献

篇(6)

因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好,掘金有机食品行业渐成创业者、商家及资本追逐的方向。

据调查,A股上市公司中的“有机农业概念股”,包括龙力生物、北大荒、西王食品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注册于松原市的中国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也在从事有机食品生产。未上市的中小有机农业公司也获得资金追捧,早在几年前,正谷农业就曾被一批风投看中,其中包括PE界大佬清科集团。

正是看中了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各资本大佬早就已经着手布局,跑马圈地,布局有机农业:联想集团四年前就开始通过并购方式布局投资农业领域;红岩资本也宣布18亿投有机农业;万达集团,在北京圈地6000亩建设了一个庞大的有机农业基地;民生银行也有一个3000亩的生态园;京东等科技企业也将目光转向农业;恒大继恒大冰泉后投资70亿于有机大米、绿色大豆油……

“掘金”有机食品,企业需闯四大关

1.产业链式布局运作

有机食品的商业运作涉及生产基地、加工厂、流通环节、销售公司、投资方等多种商业主体,其分布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有其竞争优势,而消费者“高价值性的有机消费体验”需要各环节的协作,产业链整合势在必行。

2.掌控原料产地

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是重中之重,也是资本投资的重点所在,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的认知目前仍停留在“生产规范化、安全有机”等方面,“优秀的生产基地建设”是其商业运作的核心环节之一,既可以提升自己有机食品的品牌形象、强化自己的优秀品牌认知,又可以为后续的商业运作奠定优良的生产基础。

3.掌控销售网络

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是其重要的投资环节,目前全国尚无强势的有机食品渠道运营商,现有行业内的渠道多是单体门店销售、部分区域性有机食品连锁、网络直销等,现在投资“有机食品专卖店”无疑会占据行业先机,引领行业发展。

4.布局线上线下

有机食品行业的门店销售早已不再是主流,“互联网销售”的模式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大量的淘宝有机食品店、有机食品网站不断涌现,一些优秀的“有机食品网站”深受消费者欢迎;实力强大的企业会以自身品牌为依托,线上大力拔升品牌高度,从而实现线下销售与线上推广的联动。

“掘金”有机食品,资本需要有耐心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有机食品整个产业链存在诸多乱象。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表示,有机蔬菜食品企业在扩张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瓶颈,如果企业做配送,可能会慢慢发展成一家重资产企业。这种模式可能不具有复制性,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可能容易推广,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会比较小。企业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将来可能会面临瓶颈。

其次,农业生产自身的一些固有特性,仍然为该领域的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农产品相对较低的利润水平,行业净利润也就是5%-10%。且农产品的生产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生产流程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品质量可控性较低,农产品价格的浮动较明显等。

按国际上严格的认证要求,生产有机产品的土地要十年以上没有受过污染。但当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时,如何保证优质土地的来源呢?

事实上,不少风投机构发现,业内真正做有机食品的企业规模并不大。相当一部分的有机食品企业效益并不明显甚至亏损。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销售不畅。

篇(7)

"牛气"的农产品,"沉重"的菜篮子徐娟娟

台湾大果桑种植与加工技术许永飞,李双

HemiPeptide-Fe果蔬饮料研制张滨,马美湖,彭国平

山西省阳高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实践与探索李素萍

克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克州农业局乡企科

有机食品不缺产品缺营销娄向鹏

2010年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欧泉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在低碳经济时代大有可为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王培明,张少伟,刘军海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省统计局

依托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实施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罗凤来

"农夫山泉"的品牌成功之路佚名

大米添"香"引发食品安全隐忧蒲晓娟

倾力打造新型经营模式引导陕西苹果产业升级张立功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09~2020年)徐娟娟

中央稳定生猪生产鸥泉

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旱灾对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与建议广西农业厅农产品加工业办公室

我国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着力完善乡镇企业统计迫在眉睫王丽丽

财政支农项目问and答

我国体制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出炉王丽丽

科技促进步推广显成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

低碳农机发展路径探讨金攀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提取及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孙术国,罗志强

绿原酸的应用及其研究热点朱燕,房李艳,赵亚洲,刘军海

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颉敏华,张永茂,冯毓琴,李梅

卷首语黄静

商务部《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

全国乡镇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我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同斌

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名单(下)

《肯定列表制度》及其标准的制定(下)赵国志

酸肉发酵方式的比较研究李华丽

肉制品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建议

牛肉干的生产工艺/腊肉制品加工

科技动态

我国猪肉出口形势严峻

从大米的消费变化看市场走势

我国农产品出口发生四大变化/今后五年全球食用油用量将增长27%/韩国大麦饮料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06韩国国际食品博览会

香肠类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对策

地区动态

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吴向丰,张颖

如何安全有效的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

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陈铁,李瑞

发酵肉制品研究进展张颖,吴向丰

菜系各有各有营养

淋水式杀菌技术在软袋包装食品杀菌中的优势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张宏,许海强

加工机械3则

冷冻分割肉保鲜新包装——拉链式包装

国内外牛肉嫩化技术主要有哪些?

如何解决肉类制品的褐色问题?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许世荷,王娟,XuShihe,WangJuan

中西方食品包装机械差异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刘锐萍,LiuRuiping

石榴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袁丽,高瑞昌,田永全,YuanLi,GaoRuichang,TianYongquan

覆盆子的营养功效及产品开发陈永存,ChenYongcun

大蒜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王储炎,WangChuyan

保健食品大多难逃"短命"怪圈

昆虫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现代营销的十大原则

意大利学者近日发现葡萄酒可以有效治疗咽喉疼痛

《自然》:辣椒能够缓解疼痛

吉林省四成以上保健品不合格

福建抽查部分蜂蜜不够新鲜

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双孢菇种植喜获成功

河北巨鹿县枸杞金银花产值创新高

打响"湘菌"品牌加速产业发展

广西西林茶业主攻标准化

秋季如何用饮食调养健康

秋季六款滋补汤水

Q任何人都可以服用蜂胶保健品吗?HtTp://

Q如何安全选购保健品?

2007年月饼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波兰与俄罗斯农产品加工企业考察印象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谢洪钧,王伟,邹范鸣,杨旭日,任鹏举,宋万增

"十一五"时期烘焙食品工业展望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宫艳艳,徐学明,GongYanyan,XuXueming

广式伍仁月饼的制作及其关键点的控制

旋流闪蒸干燥技术在淀粉加工中的应用杨文雄,肖霄,YangWenxiong,XiaoXiao

烘焙食品的营养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孙术国,麻成金,黄群,SunShuguo,MaChengjin,HuangQun

从"月饼"看食品安全问题李云捷,陆艳,钱彩虹,LiYunjie,LuYan,QianCaihong

小麦胚芽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田芳,TianFang

阴雨天枣果腐烂问题分析高颖,GaoYing

浅谈国内焙烤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饼干市场现状分析

2007年月饼价格上涨

采用反向营销策略拓展市场

焙烤食品防腐抗陈化新方法

以毒攻毒细菌成为美国食品添加剂

科学家发现使红酒产生黑胡椒香气的混合物

51.5亿元新增农业投资投向何处?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张中军

中国的粮食供求与安全——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曾丽瑛

把中原粮仓打造成丰厚殷实的美好家园——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徐光春

浅议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道德危机常建新

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对策建议梅方权

出口危机下的陕西果汁张宏伟

SousVide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康曼曼,包海蓉

江苏省沿海啤酒大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薛德海

农产品加工良好操作规范通则

"揭秘"三聚氰胺徐娟娟

中原农业品牌显现欧泉

众品人,中国情,世界观——记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张宏伟

驻马店乘东西合作之势展翅飞翔舒涵

湖南省桃源县养殖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湖南省桃源县统计局

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垦区农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苏智伟

技术供求服务

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期报告

河南省播种优质小麦达5506万亩等八则

中国取消部分植物油出口退税舒涵

大米风险如何因应

粮食风暴席卷全球汪玉海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汪玉海

米糠油的研究和开发

超声波在食品杀菌中的研究现状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栗星,包海蓉,LiXing,BaoHairong

低聚木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尹利端,王立志,董丛超,YinLiduan,WangLizhi,DongCongchao

红曲发酵麦麸提取红曲色素的初步研究乔明武,田洁,王慧荣,QiaoMingwu,TianJie,WangHuirong

发芽糙米及其系列化产品生产技术

特色杂粮全营养饮品——红豆乳、小米乳产业化开发项目

高蛋白早籼米粉及其系列产品开发技术

大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100T/D浸出、精炼的米糠油示范项目

营养强化大米改善公众营养徐娟娟

篇(8)

(一)公司经营趋向理性,又快又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在发展速度、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发展速度、业务规模和实现利润方面均衡发展,受到国际投资机构的认可。二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公司加强了业务薄弱环节的建设。如人保财险正在筹备成立专门的责任险和农业险事业部机构,进一步推动责任险和农业险的发展;中国人寿成立了县域保险部,加大了对“三农”保险的开拓力度。三是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更加重视创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推进后援大集中、业务流程创新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如中国平安通过成立养老金公司,实现了寿险个险和团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区域均衡发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来,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改善服务,在2005年规模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业务增速有所提高,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区过去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变,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东部地区在规模较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三)财产险实现高速增长,寿险增长速度相对趋缓

财产险保费收入1580.35亿元,同比增长23.2%,高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也高于近五年来16%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较快的险种有车险、责任险和农业险,增速分别达到25.4%、35.3%和33.9%。交强险占车险业务比重也提高到15.5%。财产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车险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交强险的成功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等因素。寿险保费收入4061.09亿元,同比增长11.31%。与2005年相比,增速相对趋缓,其中银邮业务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寿险业务增速趋缓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复苏、存款加息、银行揽储意愿增强,以及寿险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因素。

(四)业务质量逐步改善,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全行业更加注重科学的管理和业务内涵质量的提高。从财产险看,赔付率与2005年持平。亏损的业务只有车险和保证保险,农业险、责任险和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承保利润保持了20%以上增长。从寿险看,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续期和新单保费同步较快增长。在新单保费中,期缴保费增长率也高于趸缴保费增长,由于市场秩序的好转和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五)专业化管理不断加强,投资收益水平高于往年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7785.39亿元,实现保险资金运用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好水平。行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国际投资者的普遍认同,股价不断攀升,中国人寿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寿险公司第一。在股票市场回暖的条件下,保险机构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住有利的投资时机,通过加大新股认购和配售力度、调整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保险资金的收益大幅攀升,取得了显著的投资效益。

(六)收购银行和控股证券,综合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和综合经营快速发展的趋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了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中国人寿出资46.5亿元认购中信证券增发的5亿A股,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通过投资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同时取得兴业银行1.75%的股权。此外,中国人寿与花旗集团联合成功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取得20%的股权。平安集团出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的股权,取得完全控股权,同时成为浦东发展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保险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保险业的科学谋划和有效的政策协调,也为行业在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中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七)保险监管进一步加强,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保监会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加大市场调控力度,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体系,行业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偿付能力整体状况良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达到80亿元,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针对资金运用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投资风险增加及公司内控薄弱的情况,依据制度先行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确保了资金运用没有大的风险发生。

(八)市场秩序趋向好转,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推进

针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对银保业务以及车险和大型商业保险费率进行了重点规范和监管。银行手续费恶性竞争得到遏制,车险市场竞争秩序显著好转,地铁、船舶、电厂等大型商业险费率逐步回升。诚信服务创新试点稳步推进,有的地区推行诚信绩效考核体系,有的地区提出误导保单一年内全额退保,有的地区开展“投保提示”,推进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试点,行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九)保险创新实验区积极推进,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2006年以来,继大连市被确定为保险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后,深圳又被确定为保险创新的发展试验区。深圳市政府现已全面启动了保险试验区的工作。天津市政府提出的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计划中,保险创新发展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创新试验区不仅涉及产品、服务创新,而且涉及到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监管制度的创新,是保险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一项重要探索,通过试验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促进全行业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十)行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保费规模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在亚洲排名有望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的重要新兴力量。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三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大幅度增长,中国人寿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2006年7月,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服务机构对我国寿险和非寿险行业的展望从“发展中”调整为“正面”,调高了对我国保险业的评级。10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保险业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二、2007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形势展望

2006年保险业实力的快速增长为下一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展望2007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金融形势稳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务院23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极为难得的环境和机遇。由于金融业开放和创新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场运行更趋复杂,保险业电面临一些挑战。

(一)宏观经济形势继续看好,为保险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0%左右。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可望维持较长一段时间,2007年GDP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9%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大,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产险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家庭的财富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汽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步伐逐步加快,作为产险的第一大险种,车险良好的发展前景无疑为产险的发展上了“保险”。人身险业务是我国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购买商业性人身险的人员数量和数额都将大幅增长,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市场的前景都非常广阔。

(二)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市场全面开放形势下,我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范围、深度和速度都超过往年的重组改革时期,保险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为保险公司认购上市银行股权、加大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规模、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保险业务扩大发展空间、进入银行证券领域业务提供了有利契机。与此同时,银行证券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压力。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放开后,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保险业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进一步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

目前,利用A股市场持续好转、投资者看好金融保险股的有利时机,中国人寿已经完成从H股到A股的发行工作,平安也即将完成A股发行上市。汇金公司完成对中再集团的注资,太平洋集团积极准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2007年,监管机构将进一步提高全行业公司的治理水平,创新公司治理结构思路,深化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创新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公司资质不同,对风险防范比较严谨、管理比较先进、效益比较好的公司,实行宽松监管政策。对于风险问题突出、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公司,实行强化性监管政策。创新偿付能力监管,研究制定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够为公司发展留足空间的监管办法。

(四)优化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激活市场发展潜力

从当前业务发展看,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市场结构还有待完善,保险市场竞争依然不充分,仍存在较大潜力。要进一步引入新的竞争因素,适度增加新的市场主体,充分挖掘市场增长潜力。一是鼓励具有较强实力和持续注资能力的企业投资设立保险机构,推动国有银行设立保险公司的试点,在银行进入保险领域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关注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缓慢的问题,适当放宽政策限制,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继续鼓励和引导不同资本来源、不同规模的保险机构在农业险、责任险和养老保险等业务领域加快发展,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

(五)改善公司经营效益,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篇(9)

1 甲基苯并三氮唑概述

甲基苯并三氮唑,简称TTA 。英文别名:TTA,CAS,分子式:C7H7N3,分子量:133.15,甲基苯并三氮唑的熔点:80-86°C。甲基苯并三氮唑其中的水分:≤0.2%,灰份:≤0.05%,pH值:5.5-6.5

1.1 外观性状

甲基苯并三氮唑是白色颗粒或粉末,可加工成大片状、小片颗粒状、柱状、精细颗料状、粉状;甲基苯并三氮唑白色颗粒或粉末,易吸潮,是4-甲基苯并三氮唑与5-甲基苯并三氮唑的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醇、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碱液。

1.2 用途说明

甲基苯并三氮唑用于金属(如银、铜、铅、镍、锌等)的防锈剂和缓蚀剂;

本品主要用作金属(如银、铜、铅、镍、锌等)的防锈剂和缓蚀剂,广泛用于防锈油(脂)类产品中,多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油添加剂、循环水处理剂、汽车防冻液。本品也可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尤其对封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效果甚佳。

1.3 基本特性

甲基苯并三氮唑,纯品系白色颗粒或粉末,是4-甲基苯骈三氮唑与5-甲基苯骈三氮唑的混合物,熔点80-86℃,难溶于水,溶于醇、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碱液。

1.4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工艺基本步骤。

①在反应釜中,将3,4二氨基甲苯置于纯水中,加热溶解;

②向步骤①所成的溶液中加入3,4二氨基甲苯的亚硝酸钠,进行反应;

③将步骤②所成溶液冷却;

④在步骤③所成溶液中滴入硫酸,出现大量结晶体生成;

⑤将步骤④所得混合物进行脱液处理;

⑥将步骤⑤所得结晶体加热,脱水;

⑦将步骤⑥所得结晶体进行蒸馏,制成所述的5-甲基苯骈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的生产方法以3,4二氨基甲苯为原料,通过中压合成、酸化、脱水、蒸馏处理,制备5-甲基苯骈三氮唑的工艺简单、制备过程容易控制,收率高、纯度高,生产成本低、易于组织工业化生产。

1.5 甲基苯并三氮唑包装储藏。

包装: 塑料编织袋、复合袋、纸板桶、全纸桶、铁桶,内衬塑料袋

净重: 10kg,20kg,25kg,200kg

储藏: 本品易吸湿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不得和食物与种子混放。

2 化工行业的发展特征及导向

2.1 化工业现状

化学工业简称化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与农业、国防、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化学工业是从19世纪初开始形成,并发展较快的一个工业部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学工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化学工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基本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相关工业发展的化学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不仅在总量上迅速发展,而且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组织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到“十一五”末,我国已形成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可生产6万多个(种)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已进入世界化工大国的行列。

化学工业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原料来源划分,可分为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行业;天然气常与石油共生,也常把天然气化工归属于石油化工。从产品出发,可划分为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分支。还有其它多种分类方法,但每种分类方法都难于严格适应。

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很多生产部门,如橡胶助剂行业,合成材料行业,农药行业,化肥行业等,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化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建筑、轻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使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2.2 行业现状

有机化学原料(有机化工中间体)是化学原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化工行业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基础原料的下游产品,又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具有品种繁多、合成路线选择性广、市场需求前景好、合成技术进展迅速等特点,它主要包括炔烃及衍生物、醇类、酮类、酚类、芳香烃衍生酸酐等,其产品主要有乙烯、丙烯、苯乙烯、三苯、甲醇、乙醇等。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 从产品生产的过程角度分析,基本有机化工产业作为整个石化工业的龙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础化工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产业已经由过去的以国有企业投资为主,转变为国有企业、港台、外商投资并举的局面,投资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但可以加快我国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的发展速度,还可极大地提高整个行业的产业发展水平。基础化工行业的景气状况主要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受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拉动,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1]。

2.3 行业驱动要素

对于化工产品的升级换代,目前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在利益推动下,对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企业加大了发力度,由低端精细化工品的加工向高附加值迈进,转移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由于新兴产业的新需求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这都需要一系列关键化工新材料的支撑。

3 甲基苯并三氮唑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概述

3.1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工艺

对于甲基苯并三氮唑的生产工艺,包括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配方和工艺设备等。随着环境优化的愈发明显,生产工艺中的三废处理也凸显重要。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具体操作过程是在配料釜中加入水、亚硝酸钠和甲基邻苯二胺,常温下搅拌待物料溶解后,由真空抽入环合反应釜中,关闭进料阀,通入导热油缓慢进行加热到230(250)℃,水受热产生的蒸汽使釜内压力上升至3.8(4.0)MPa,保温保压反应约5小时,反应结束后,通入冷导热油降温到100℃以下,打开放空阀使得釜内恢复常压;将反应物料放入酸化釜中,通过高位槽加浓硫酸进行酸化,调节pH接近中性,酸化过程控制温度在70℃以下,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导出至液碱吸收处理,物料趁热分层,上层水相冷却至室温析出结晶经离心分离后,结晶料与前道分层所得的下层料相一并送脱水釜中减压脱水,控制条件为:80℃、-0.07MPa,经脱水处理后,进入精馏釜,采取导热油加热,在

图1 工艺流程简图

3.2 甲基苯并三氮唑产品生产工艺的质量、成本控制

3.2.1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目标体现在QSTE四个方面:(quality)质量合格、(service)满意服务、(time)准时性和(environment)清洁生产。公司努力在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质量改进和质量投诉方面加强管理,将质量控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力争取得ISO9001:2000系列认证,树立良好产品形象,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为以后打入国际市场提供质量保证,确保公司生产经营良性循环发展。

3.2.2 甲基苯并三氮唑生产成本控制

对于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也将受到大大的影响。

(1)定额制定

所谓定额,就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其主要有:材料定额、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对于工时定额制定,主要依据是各地区的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就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往往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是定额管理,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来控制材料成本和燃料动力成本,通过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来控制工时成本、控制制造费用,这都要依赖定额制度。如果没有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也是定额,这也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2]。

(2)标准化工作

所谓标准化工作,就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并且能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

4 甲基苯并三氮唑市场研究

市场调查报告往往是市场调查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其中反映的是市场调查内容以及工作过程,并提供调查结论和建议。市场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市场调查报告中,整个市场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质量受撰写的好坏的影响,这也能给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更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中国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发展趋势:

多年来,为了立足国内市场,兼顾全球市场环境,并且结合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的供需变化规律,对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内企业群体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尤其在中国,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发展趋势,已经从不同角度切入了行业,这也为甲基苯并三氮唑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与专业级的市场导向。这同时也为以后的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3]。

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用途,是业内企业市场部门、战略部门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分析市场、掌握行情、了解竞争对手、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的有力参考资料;是行业新进入者了解市场现状、掌握竞争格局、发掘投资机会、明确产品定位的必备调研资料;帮助咨询公司、广告策划公司快速、深入地掌握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供市场规模及增速、市场份 额、进出口、行业财务指标等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帮助私募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它投资机构摸清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趋势,并对行业内的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产品、技术、人才、管理、效益等(需要定制);适用于其它需要对甲基苯并三氮唑行业进行全面市场调研的机构或个人。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S60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33

新疆地势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的独特,因此全年的降水量偏低,整体呈干旱特征,但是其特殊温差变化和湿度变化又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从而降低了一定的农业用水量,利于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

1 新疆地区节水灌溉行业现状与问题

新疆地区实行的是民族民族自治政策,所以其农业发展也是自治状态,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在节水灌溉行业得到了多方面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支持,但是在实际的行业发展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节水灌溉行业现状

新疆的全面降水量比较匮乏,由于植被覆盖面积少,加之近几年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气温上升,冰川储水量减少,使得农业灌溉用水越来越少,这就给节水灌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形式越来越严峻,需要更加强大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支持,目前,新疆部分地区的节水灌溉设备已经老化,使用年限非常久远,输水管道很多位置出现了漏水、堵塞等情况,而且抽水和灌溉设备也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节水灌溉的需求。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不断的增加,农业灌溉用水的容量就相对减少,节水灌溉行业急需注入新的发展的血液。

1.2 节水灌溉主要面临的问题

1.2.1 水资源利用率低

新疆的灌溉水渠道抗沙能力和防蒸发能力弱,受天气变化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常大,另外,由于渠道拉线长,防渗漏和防堵塞检查工作比较困难,造成了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行业相关部门没有及时的维修和更换节水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有待考察,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健全相关的节水灌溉设备养护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上述一系列问题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结果。

1.2.2 配套设施不完善

最近今年,国家大力整治了新疆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工程,比较大的一个项目的就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节水设备都进行了更新维修,但是在工程没有涉及到的地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节水灌溉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对区域内的河流分布、河流流量、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周边的节水灌溉设施不健全。

1.2.3 行业工作体制不合理,缺少政策支持

国家虽然对新疆地区农业的发展引起了重视,不断的向新疆地区的节水灌溉项目输送资金、设备、人才,但是,行业内部的工作制度和支持度却非常的缺乏,行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相关的奖励与惩罚体制不完善,行业内技术培训不够,技术共享力度不够。

2 解决新疆节水灌溉行业问题,展望发展前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结合新疆地区的经济环境展望了未来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前景。

2.1 结合新疆地区的环境条件改革,新疆节水灌溉的发展将的到大力支持

新疆地区幅员辽阔,人少地多,本应该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地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灌溉水源方面的限制,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结构特征以及区域内建筑稀少等环境有利条件,开挖输水渠,或者铺设输水管道,针对水利蒸发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多采取架设输水管道的方式,或者在渠道上覆盖上遮光板,另一个方法就是借鉴“坎儿井”的灌溉原理,增加地表渠道的深度,分区域建立一个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公用取水点,这样可以增加水的利用率,这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也决定了新疆的节水灌溉行业将得到大力支持。

2.2 在旱作农业上发展节水灌溉,实现节水灌溉的行业的结构转型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目前在此基础上开辟了林果业、畜牧业以及生态水产业,新疆的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发生改变,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节水灌溉行业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在保障旱作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其他农业产业的灌溉用水配套设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合理的安排水源调度,保证各个农业种植高效化生产。

2.3 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标准化,发展更多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

由于新疆的农业种植自然环境因素,新疆的未来农业产业链将是以旱作农业带头的多元化农业产业结构,今后的节水灌溉工程会发展起来更多的示范或者实验基地,以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升级。

2.3.1 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及功能

关于成熟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点,其配套实施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都是比较完善的。主要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其他地方的节水灌溉技术创新,起到示范、激励的作用。

2.3.2 节水灌溉实验基地

主要用于对新技术的实践实验,以确保节水灌溉技术的成熟,吸纳内陆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实验,确保相关技术和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后的效率。

2.4 未来节水灌溉行业技术分类发展

多年以来,新疆的节水灌溉行业对相关的节水灌溉设备和行业人员缺乏管理,导致了“只建不管”的问题,分配了大量的建设资金,用于新建节水灌溉设施设备,但是养护资金不足,设施设备新建好了却无人管理,设施遭到损坏无人修护,没有制定的相关的管理养护工作机制,岗位人员职责不清晰,经费混乱,为了降低管理成本,首先要增加管理经费,然后发展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介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型和以工程节水技术为主的可控制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分类,根据不同的节水灌溉类型,调整建设步骤,实行“建”、“管”分离,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做好设施养护工作,减少后期建设成本。

2.5 提高行业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未来的行业人员更加精良

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直接关系行业技术的研发和改革,是行业生存之根本,是行业发展改革的中流砥柱,因此,未来的节水灌溉行业要增加对人员培训、学习的投资,现代最好的投资就是对人的投资,只有多多的给他们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他们的业务素质才能得以提升;另外,还要加强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积极发挥政工部门的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促进他们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将来,新疆的节水灌溉行业人员会更加的高、精、尖。

3 结语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是国家实行民族自治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棉、粮、油三大战备储蓄物资中棉的主要生产区,是我们应该团结和帮助的对象,为了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推动该地区的农业产业升级,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行业,不断的创新节水灌溉技术,为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水源保障,逐步向多元化、生态化、高效化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约行业成本,为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谋利益。

参考文献

篇(11)

  生猪屠宰市场容量分析 2021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趋势分析

 

  中国生猪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两难选择及矛盾与问题,杀了猪到市场上出售,不是随意的。我国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这是为了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事。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

 

  2017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11058.8万吨,较2016年的10966.7万吨,略微增长。由于2016年猪肉产量的减少,猪肉消费产量也随之减少。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量43325万头,比2016年下降0.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比2016年增加359万头,增长0.5%。猪肉产量5340万吨,比2016年增加41万吨,增长0.77%。

 

  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国,猪肉消费量、产量分别占全球49.3%、44.7%。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高达5,404万吨,生猪年屠宰量高达6.9亿头。

 

  生猪屠宰是指生产经营的杀猪行为或活动,这里宰杀的猪,是要到市场上去销售。

 

  但是,杀了猪到市场上出售,不是随意的。我国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这是为了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事。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为此,1997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8号《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后经2007年12月19日国务院第20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该条例,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预测,伴随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城市化进度将拉动我国猪肉消费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至2020年我国猪肉消费量比十二五末增长250万吨,达到5816.8万吨。生猪屠宰产业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一、全球生猪屠宰需求情况

 

  生猪屠宰消费情况可以用下游消费量来表示。

 

  2017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11058.8万吨,较2016年的10966.7万吨,略微增长。由于2016年猪肉产量的减少,猪肉消费产量也随之减少。

 

  二、全球生猪屠宰生产情况

 

  生猪屠宰生产情况可以用屠宰量来表示。

 

  根据WATT传媒公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名单中,来自中国的万洲国际、雨润集团、温氏食品集团占了3席,其中万州国际以生猪年屠宰量5180万头排名全球第一。

 

 

  三、全球生猪屠宰贸易情况

 

  生猪屠宰贸易情况可以用生猪贸易量来表示。

 

  全球猪肉进口(或出口)量不大,占产量(或消费量)的比例较低,仅7%。

 

  全球猪肉进口国别较为分散,目前中国是第一大进口国。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2018年全球猪肉进口量8048千吨,其中中国进口量1600千吨,占比20%;日本进口量1435千吨,占比18%;墨西哥1200千吨,占比15%。其他国家合计进口量2526千吨,占比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