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茶文化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县文化局下属5个局直单位,23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县城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400人,其中文物所、稽查队与局机关一起挤在建筑面积为360平方米的三层楼里办公,县电影院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能容纳2119人;县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200平米;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内有排练厅3间,教室8间,业务活动大厅1处;祁剧团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无演戏所用剧院,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县电影公司始建于1976年,院内2000多张硬座已有1/3的座椅陈旧破烂,顶棚已经腐烂,舞台灯光和音响配置不全,县文化馆的办公楼亦建于70年代,1994年就已被建筑质检部门鉴定为危房,至今没有得到翻修。23个乡镇文化站中,去年,步云桥镇文化站在市文化局领导的关心下争取上级拨款3万元,购买了一栋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楼房,用作扩建文化中心;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其他乡镇文化站有的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一两间房里,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地。
二、工作现状
尽管经费奇缺,困难重重,广大文化干部还是兢兢业业、负重奋进,年,我县全体文化系统干部战胜各种困难,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取得了累累硕果,具体表现在:
1、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年,文化局在狠抓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共查处违规网吧37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2家,查处违规电游6家,同时查处无证照摊店5个,非法出版物8600册,收缴盗版光碟2500余张,取缔非法印刷企业1个,由于依法依政,工作到位,全县基本实现了文化经营场所的根本好转,文化市场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艺术精品迭出:文艺股干部尹辉的渔鼓《田园之歌》在全国性曲艺月刊发表,诗组10首《说不出的荒凉》发表于《芙蓉》杂志上,多件舞蹈、音乐、文学作品分别获省市奖,42件摄影作品发表在国家、省级各刊物。美术书法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艺术中心举办的“全国书画大赛”11件获奖,其中少儿书法金奖1件,二等奖1件,少儿美术二、三等奖各1件,新苗奖4件,艺术教育园丁奖3件,人才伯乐奖1件。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大赛(湖南展区)》中,有9件美术作品参加展出。
3、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去年,全局开展各种大型文化活动20场次,广场文化活动6次,观众达20万人次,同时全县各乡镇文化站都分别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归阳镇举办的庆元旦卡拉OK大奖赛,蒋家桥镇的首届“信合杯”中西器乐文艺节目表演赛暨第二届卡拉OK赛;金桥镇的庆“五四”篮球赛,“关爱女孩”文艺汇演,端午节龙舟赛;风石堰、官家嘴、黄土铺、石亭子、过水坪五个乡镇的卡拉OK大奖赛等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4、专业文化蓬勃发展。祁剧团全年下乡演出210天,演出场次436场,同时在剧目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共挖掘移植优秀剧目4台,新排的戏剧小品《电老虎》获全省专业剧团小戏铜奖,市小戏银奖,电影公司创新举措,一方面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爱教电影等等形式搞好影片放映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增加收入。去年年底还创办了数码影院,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创收。
5、图博事业获得新发展。图书馆去年投入近2万元,进行房屋整修,添置了电脑并新增藏书2336册。入馆读者新增19000人次,建立读者服务档案198项,完成课题服务10项,文物所狠抓文物保护和文物征集工作、征集了10件抗美援朝纪念章、图书、填补库藏文物空白。
三、存在的问题及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乡镇文化站这个薄弱环节。由于受到财政限制、乡镇文化站严重缺血,投入不足,使得曾是农村文化主体的乡镇文化站如今风雨飘摇,大多数乡镇文化站以文养文条件不成熟,有的乡镇领导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不影响评比排名,个人晋升,对文化站工作支持不够。而由于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长期没法解决,福利更无从谈起,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心思开展工作,有的差额拨款或财政工资一分未拨的文化干部外出打工,个别文化站名存实亡。农村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文化站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全县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干部中,18人为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还有6人自参加工作5年一分工资未拨,人员工资尚且无法保障,更谈不上办公、活动、业务经费。
(二)乡镇文化站设施落后。由于县乡财力有限,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文化站现有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有的文化站甚至处于瘫痪的状态。
检 索:.cn
引言
众所周知,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这已是被中外公认的事实。根据我国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四川地区就已经把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到了唐朝,特别是自陆羽后,茶逐渐成为我国民间的主要饮品之一,饮茶习俗逐渐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我国还较早的把茶叶融入药材之中。《神农本草经》中曾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都说明,茶文化慢慢地融入中国的文化之中。
一、中国茶文化及茶叶包装的发展历史
饮茶之风最先兴起于唐朝南部地区,由于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饮茶文化随之传入了北方及边远地区。陆羽的《茶经》所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可见,茶在当时已是十分盛行,特别是杜甫、柳宗元这些文人雅士不仅喜爱品茶,写诗,作画,而且自己也参与茶的种植,这种浓厚的茶文化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但是,有关茶叶保存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的采用散装纸包。到了宋朝,饮茶习惯更加盛行,已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与唐朝相比,饮茶时,宋朝人把煎茶法发展为文雅的点茶法。同时在茶叶的包装工艺上,一种新型模压方式,即以龙或凤为原型的专用贡茶“龙团凤饼”的出现,是茶叶包装的一大突破。元朝时期茶文化日渐走向成熟,此时人们饮茶的时候,摒弃加入葱姜等多余香料的习惯,采用简单的清饮方式。直到明朝,人们开始用沸水去冲泡茶叶,称作瀹饮法,也就是沿用至今“泡茶”的饮茶方法。同时,散茶生产技术得以广泛发展,由饼茶向散茶工艺的转型也恰恰符合饮茶中由繁到简的精神,可以说,这一时期我国饮茶文化的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
二、包装设计所体现的茶文化
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物质内涵和精神财富。现代社会的茶叶包装,已从单纯的储存保护功能转变为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包装设计承担着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职责。茶叶包装不仅仅是商品的包装,更加是文化的包装,优秀的设计,承载茶叶品质的同时,也蕴育浓厚的茶文化。
(一)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
我们都知道商品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包装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上,首先以茶叶产地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为载体,继而适当地融入茶道精神,让人们在品味浓郁茶香的同时也感受醇厚的茶文化精髓。如“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包装的设计上,把茶文化的精髓,即“清”、“静”、“雅”、“和”作为永恒的主题(图1)。画面运用莲花为主要元素,自古以来,莲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象征着圣洁高雅之意,这样设计,也恰巧符合清正的茶之精髓。在色彩的选择上,以淡雅的蓝色为主,配合古朴的龟裂纹,传承着不变的中国风。茶叶的储存罐采用仿古的白陶瓷(图2),瓷器自古以来都有着明丽雅致的文化内涵,与茶文化“清”、“静”、“雅”、“和”的内涵相一致。茶叶采用这样的包装,一方面表现碧螺春的千余历史,突显茶的清雅气质,另一方面,相较于铁质茶叶罐,陶瓷器皿的透气性更加,经久耐用,并且还具有一定的装饰观赏性能。
(二)茶叶包装的图案装饰设计
包装离不开不图案,消费者往往都是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图案来理解商家意图传达的含义。茶文化历来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皎然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可见,这种幽静的茶之记忆,已成为茶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概念,而想要表现幽静的意境,则非中国画莫属。中国画本是笔与墨、情与景的结合,追求的自然也是超凡脱俗,清新雅致的境界,这点正好与茶文化的“静”和“雅”两大精髓不谋而合。如“茅山青峰”此款茶叶的包装设计用中国画的方式表现茅山的优美风景(图3),由于茅山是金坛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又特产青峰,故将其运用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展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不仅如此,把茅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融入设计之中,配以郑愚的《茶诗》,把自然美景与茶文化有机地融合进中国画的写意中,达到了深邃的效果。画面中山峰与云雾彼此呼应,似如人生仙境一般,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精神。
(三)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
色彩在包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会影响到包装的整体效果。由于人们对于色彩具有不同的主观和客观的认知,所以在包装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自身属性,而且需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审美情趣。设计时,应根据不同茶叶的种类运用不同的色彩。例如红茶的包装则以暖色调为宜,绿茶多采用冷色调为佳,白茶可选择清柔的色调为好,这样通过外在包装的色彩可以进一步映射出内在的商品实物,给消费者初步的情感认知。如“金坛雀舌”属绿茶的一种,闻之香气清高,泡之汤色明亮,饮之浓而不涩、回味甘爽。此款茶叶的包装色彩遵循绿茶的特点(图4),整体运用绿色系色调,给人清新舒爽的感觉。在绿色的运用上使用明度对比,即以墨绿为主,浅绿铺底,这种对比,加强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再配合明亮的黄色加以点缀,所展现出素雅但又不失活泼的效果。画面中绿色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茶艺思想,这也是诠释茶文化的良好途径。
(四)茶叶包装的字体设计
茶叶包装上的字体大部分运用中国书法字体,这是因为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汉字艺术,至今已有5000~6000年之久,正好与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相符,是展现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最好表现。“新益号”普洱茶的产品名称字体采用行楷(图5),该字体优美实用,如同普洱一般,不但口感极佳,还具备减肥、降脂等多种适用功效。在茶饼的包装上,“金茗陈香”四字为隶书,同样是中国书法,但又与行楷不同,凸显字体设计的多样性。在印刷上,“金茗陈香”采用传统的烫金工艺,一方面正适合茶叶这种拥有悠久历史的饮品包装,另一方面,字体也变得更加清晰、耐磨,光泽度高,色彩鲜艳夺目。
三、茶文化对未来茶叶包装发展趋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文化已不可能再停留于先前的“清”、“静”、“雅”、“和”,必须要融合当下世界发展的主题,达到丰富其内容,增加其文化内涵的目的。
(一)生态环保主义
如今,随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碳环保已成为热门主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茶文化也需要注入生态、节能、环保这些新鲜血液。在当代茶叶包装中体现环保主义就是要遵循最少化、最轻化和可回收原则。最少化原则指的是包装使用的材料品种最少化,材料数量最少化;最轻化原则即为在保证商品安全运输的情况下尽量减轻其包装重量;可回收原则则表示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三项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指引日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如有机茶叶公司设计的可重复使用的茶叶包装(图6),此款设计采用纸质材料,精致小巧,方便携带。在包装上巧妙的设计一道开口,通过两端的拉合来控制开口的大小,饮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控制出茶量。当茶叶用尽时,此款包装还可以再次使用,只需简单的注入新茶即可。这些独特的设计无不体现生态环保主义。
(二)全球国际化主义
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茶叶国际化亦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茶文化已不再单单面向国人,更要走向世界。2012年8月一份共300人问卷调查显示(图7),有121人,约占总人数的40.3%认为未来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应适当融入全国际化思想,而不是单单展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我国茶叶市场如今面临国外茶叶品牌的入侵,这种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交流自然对我国茶叶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包装设计时,可以加入英语译文,考虑国外的风俗习惯和个人的欣赏价值观。
结语
近年来茶叶包装设计运用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包装,使整个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气息,而且注重民族和地域个性的表现,展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丰富茶文化的内容,完善其思想体系,并将其服务于包装设计之中,开拓美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文莲:《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30~35页,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144~146页,《文艺争鸣・艺术空间》,2010(8)。
关键词:
茶文化;茶叶包装;色彩
我国茶叶市场的消费需求在不断扩大,与之而来的是茶叶的包装更加具有多样性,成为了使茶叶增值的重要方式,茶叶的包装设计在整个茶叶市场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悠久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对茶叶的包装设计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色彩作为茶叶包装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整个茶叶的包装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与图形和文字相比而言,色彩很容易进行识别,能够给人带来最直观的心理感受,并且易于理解,能够牢牢吸引住消费者的目光,同时还能够通过色彩将商品的信息、价值形象的传达出来,帮助消费者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茶叶类型或者品牌。[1]
1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谓茶文化,就是茶在我国精神文化中的表现,同时也是茶道在生活中的表现。我国的茶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饮茶习俗、茶与歌舞、茶与诗词、茶与美术、茶与禅教、茶与祭祀、茶馆茶楼、陶瓷茶具、茶艺表演、冲泡技艺等等,这其中的每个方面都有着深刻丰富的内容。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茶让人们既得到了物质层面的享受,还得到了精神层面的愉悦。我国茶文化带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独有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我国茶文化中对修身养性十分重视,追求的是一种平心静气的和谐氛围。我国的茶文化与养生学的精神基本相似,推动了我国养生观念的发展。茶文化以茶为主要载体,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的优秀思想,将人们的生活与茶巧妙地融合为一体。[2]茶文化还与我国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促进我国人民不断修身养性,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进步。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在不断的扩大,茶叶的包装设计也出现了多样化、趣味化的特点,利用茶叶的包装,可以使茶叶实现增值。茶叶的包装一方面要能够反映出茶叶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要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体现出来,从而使得茶叶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3]
2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的表现
商品的色彩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注意力往往会比对形状的注意力高很多。将不同的色彩巧妙搭配,能够极大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上,色彩能够引起人们最为敏感和活跃的视觉感受。色彩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和心理变化。对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要做到易于记忆、易于引起注意和易于色彩联想,茶叶包装设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包装色彩的巧妙应用。[4]
2.1茶叶包装色彩引起的心理反应在茶叶的包装色彩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有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稳重、古朴的感受,有的色彩给人带来大气、华丽的感受,有的色彩给人带来秀美、精巧的感受等等,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不同的色彩,所产生的情绪与美感具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目前茶叶市场上的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等等,品种十分之多。针对不同品种的茶叶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比如绿茶茶味十分鲜爽清新,色泽翠绿,在包装时要使用绿色这种冷色调;红茶的汤色十分清亮红艳,茶味十分醇和香浓,在包装时要使用暖色调;白茶的汤色比较淡,茶味清香淡雅,在包装要使用柔和系列的色调。[5]以西湖龙井茶为例,西湖龙井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包装设计十分高档大气。我国成年人多喜欢以茶叶为礼品相互之间进行赠送,成年人的文化积累和生活经验十分丰富,所以会更偏爱一些稳重、大气的色彩,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纯度都比较低。西湖龙井茶的包装色彩上的整体审美情绪与成年人的审美素养基本相似,深刻体现出了稳重和成熟的特点,将我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髓充分利用包装色彩体现了出来。西湖龙井茶的包装如下所示:西湖龙井茶的包装设计中所运用的色彩主要是浅棕偏土黄色,整体看起来十分复古,有着深远的意境,十分符合成年人怀旧的心理,同时还能够将西湖龙井茶的悠久历史展现出来。在这个包装中,色彩是经典传统的中国画墨色,浓淡相配,给人带来古色古香的心理感受。在整个包装中,最鲜艳的颜色就是红色,也是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印章的形式呈现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茶叶的包装设计十分协调,具有明显的复古风味。[6]
2.2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的表现利用色彩的渲染,能够使茶叶包装深深吸引住人的目光。色彩能够将人的情绪、感受直接调动起来,使人们因为色彩而形成情感上的变化。不同的色彩的审美功能是不同的,红色让人感到热情和奔放,绿色让人感到希望和清新,蓝色让人感到清爽和沉静,白色让人感到安静和恬雅等等。不同色彩的茶叶包装能够使人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张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和协调。绿色作为茶叶包装时的首选色彩,给人带来了一种和谐的感受,所以大部分的茶叶包装设计者都对绿色比较看重。此外,红色给人的第一感受是热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喜庆的颜色;黄色给人的第一感受是辉煌、高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帝王权利的象征,所以我国人们对红色和黄色的喜爱也是很明显的,很多茶叶的包装设计中都使用了这两种颜色,使茶叶的包装呈现出喜庆和尊贵的特点。褐色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也有着很多的运用,褐色属于深色系的色彩,将其运用在茶叶的包装上,能够呈现出一种庄重、古朴的氛围,体现了我国茶叶以及茶文化的厚重。黑、白、金、银等色彩在茶叶的包装中也经常用到,黑色有神秘的感觉,白色有清淡的感觉,金、银是是一种十分高档的色彩,能够提高茶叶包装的档次,将这些巧妙搭配,能够为茶叶的包装设计带来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很多茶叶的包装中,经常会设计一个向上延伸回绕的白色曲线,就像茶叶冲泡过后热气的环绕形态,暗示着茶叶香味的绵长悠远,创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7]
3茶叶包装色彩设计的作用
3.1茶叶包装中色彩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茶叶包装色彩要符合茶叶的属性,能够通过色彩联想到茶叶的特性;茶叶包装色彩要符合茶叶市场的色彩心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让消费者选择茶叶产品;茶叶包装色彩要与茶叶品牌的形象相符合,也就是要符合茶叶品牌的经营策略,能够通过色彩使茶叶品牌的价值不断增加。
3.2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色彩对消费者的视觉感受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人们由于色彩会产生色彩心理,而色彩心理也会使消费者的心理形成活动,对色彩心理进行全面的判断,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茶叶包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广阔的消费市场。
3.3色彩会因为年龄、社会心理、民族地区的不同而存在着许多差异。所以茶叶包装的设计师要深入社会生活,对不同消费者的色彩爱好进行广泛的调查,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社会心理和不同民族地区的消费者的色彩喜好和审美意识掌握大致的了解,从而在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时可以做出针对性的茶叶包装设计,将色彩更好地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去。[8]同时,还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深刻全面的了解,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利用不同色彩的运用将我国的茶文化通过茶叶包装完美呈现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现代茶叶的包装色彩设计既要能体现我国优秀的茶文化,还要将文化品位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将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融入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中,使茶叶的包装设计既富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时代感,从而推动茶叶产品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这样不仅能够使茶叶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而且茶叶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之一,还能够提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加强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流通,赢得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孙斐.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工作的影响与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1):132-133.
[2]李桃桃.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45-146.
[3]付万云.六安瓜片包装中的色彩设计理念探讨[J].茶业通报,2013(1):42-44.
[4]王志固.论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的融合[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1-104.
[5]孟晖.浅议包装色彩设计的视觉传达[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9-30.
[6]章顺凯.儿童食品包装中味觉的色彩表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23+42.
1 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为更好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海的一些高中对高二年级学生按照高考所选的“加一”科目进行了行政分班。一般来说,学生选择文科是由于难以适应理科学习,而在化学学习方面则表现为化学成绩差、化学学习兴趣低、在化学的学习中成功的体验少。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知识涵盖广,横纵向联系多,也可以说是零碎的东西多。长期以来,化学都是一门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同时教师也感到难教的课程。并且上海市的高中生必须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这就使得文科班的化学教学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在现有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中,文科班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较少,多是有关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本校高二的文科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分析文科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问题,并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做好化学教学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2 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高二文科班共168名学生。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68张,回收有效问卷157张,有效率93.45%。
2.2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为问卷式调查,主要围绕4个维度,共设计了20道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0题,多选题10题。分别是影响化学成绩的主要因素(9、17、18、19题)、学习内容(3、4、5、6、7、8题)、学习习惯(10、11、12、13、14、15、16题)及学习期望值(1、2、20题)。
3 调查结果和分析
3.1影响化学成绩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影响化学成绩的首要因素是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64.33%),其次是自身的学习习惯(62.42%),再次是学习兴趣(48.41%),第四是化学学习的难度(30.57%),第五是老师的教学水平(18,47%),最末的因素是学校及家庭的学习环境(5.10%)。排名前3位的影响因素均属于学生的主观层面,而后3类因素则属于客观性质。笔者认为,主客观层面其实是不可分的,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与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有关。一般来说,化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太好,如有太多零碎的东西要记忆以及化学方程式太多,这也使得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以为很多知识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忽略了理解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一些学生化学成绩不高的原因。
3.2学习内容难点调查
在学习内容调查(结果见表2)中,学生普遍觉得难以掌握的是化学计算(40.13%),其次为元素化学(33.76%)和有机化学(30.57%)。具体到各知识点时,难点又各有不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中的氧化还原反应(42.6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5.22%)以及电解质溶液(49.04%);在元素化合物中的有关计算(42.04%);有机化学中的有机推断(54.14%)以及化学实验中的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的实验(57.96%)。从以上难点调查分析发现,文科生觉得难以掌握的部分都是概念性较强以及综合性较强的内容,这也说明了文科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还是没有形成理科的思维方法,无法在教材的基础上得到提升,综合能力较差。
3.3学习习惯调查
在化学的学习中,教科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调查(结果见表3)发现,对于教科书能够认真阅读并且领会的同学是非常少的(9.55%),说明教科书的重要性在教师和学生身上都没有体现出来,这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是需要注意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要求下做到浏览一遍(71.34%),还有19.11%的学生从来不读,说明这部分学生在这方面需要加强。
在听课方法上有41.10%的学生是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都记录下来,其余学生只是把老师讲的内容部分记录下来,甚至还有5.73%的学生只听不记笔记。不记笔记或笔记不全的同学上课效率没有得到保障,听课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在碰到学习困难时如何解决的调查中,有62.42%的学生选择了“与同学讨论或查书后,不懂再问老师”,说明学生还是积极动脑思考了。对于订正作业问题只有45.22%的学生做到“及时认真地订正”,“很少去想错误的原因”与“老师讲解的才看”各占31.85%与20.38%,这一现象表明,订正作业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还有待加强。
总之,调查表明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高,这使得课堂听讲、课后练习以及考试的效果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也是这部分学生成绩不高的原因。
3.4学习期望值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还是比较有信心通过的(达到83.44%),其中期望得到AB档的比率达到65.6%,对自己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方面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难度并不太大的试卷,还是有信心的。但还是有16.56%的同学对于通过考试没有信心,这是以后的教学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对象。
4 分析与建议
从本次调查来看,尽管很多学生选择文科的理由是觉得理科学习难度大,但在文科班的教学中,如果明确教学目的,还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文科班教学是笔者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新问题,目前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改进。
4.1夯实基础,分散难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真正领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手册》对于文科班学生在高中阶段(十至十一年级)的内容与要求,不拓展加深知识,难点尽量分散。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夯实基础,要以教材为重,只有教师真正认可教科书的重要性,学生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作业布置和习题选择上,要根据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业水平考试,摒弃偏题、怪题。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对课后习题训练时,采取熟读原题一问题分散一交流修正的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教师在新内容讲解之前,可以系统地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时“旧的不会,新的不懂”,要循序渐进地教授知识,使文科生在化学学习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4.2因材施教,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文科班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两极分化明显,学优生和学困生差距很大,同时,学困生较多,而学困生在化学学习上普遍表现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上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教学尺度,对于学困生要低起点,多鼓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但要求要严格,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要抄袭,书写规范,格式严谨。在平时的小测验中,不论进步多少,都给予鼓励,除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对过去知识上的不足应适当补习,争取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有一部分学优生要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他们对化学的要求是高于文科班的平均水平的,教师除了要他们完成平时的作业之外,还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或者要求他们达到高考选修化学的同学的水平。
4.3讲求方法,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学习习惯受非智力因素制约,学生的性格、意志等因素对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这些众多因素相互制约、交错融合、有机统一,产生一种联动的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打击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也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业以及错题要及时订正,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弄懂。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6-0079-03
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维持学校良好稳定发展,完成学校教书育人使命的前提与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建立严以律己并关注环境的安全,真正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一、调查背景和方法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并沿着安全文化物质基础建设和安全文化教育两个向度展开。随着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各种不安全事件以更多的形式突显。已建成的安全机构和安全管理体系等难以充分满足现有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单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以至于宣传安全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创建和谐校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对不安全事件的知识技能,提升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开展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于2013年6月1日在学校校园随机发放。共发放调查问卷290份,有效回收280份,有效回收率96.5%,其中男生133份,女生147份。运用SPSS软件包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校园安全环境关注度的调查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在校学生,而他们对校园安全环境的关注程度则是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1.“校园整体安全环境关注度”调查结果
对于校园内的治安状况,认为校园治安状况较好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0%,68%的学生认为校园治安状况一般,12%的学生认为校园治安状况较差。
对于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44%的学生一直比较关注,22%的学生现在开始关注。
对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状况,比较满意的占21%,而认为一般的占60%,不满意的占19%。
2.“对身边安全隐患的关注度”调查结果
关于校园内比较危险地点的关注度,45%的学生认为实验室比较危险,30%的学生认为机房属于危险地点,15%的学生则认为教学楼存在安全隐患,9%的学生认为图书馆比较危险,还有1%的学生没有选择。
关于校园暴力现象的关注度,认为暴力现象比较严重和十分严重的学生有3%,43%的学生认为偶尔会有暴力现象,54%的学生认为校园内几乎没有暴力现象。认为有暴力现象存在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6%。
关于学校食堂卫生状况,55%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一般,26%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较差,还有17%的学生认为卫生状况很差,只有2%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很好。共有43%的学生对食堂卫生状况差评。
对学校发生火灾的关注度,7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发生过火灾,23%的学生认为学校发生过火灾,还有2%的学生没有关注。
对校园内交通安全设施的关注度,知道有交通安全设施的学生占68%,不知道有交通安全设施的学生占30%,还有2%不关注。由此看出学生对这方面并未充分关注,需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
关于个人财产安全,学生普遍认为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财产偷盗,占84%。个人财产安全问题应成为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重点。
(二)对安全知识和技巧掌握情况的调查
安全文化教育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安全文化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扩展在校生安全知识的掌握数量和质量。
调查显示,学校在校学生应对各种不安全事件的知识和技巧欠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自身对安全问题不重视;二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唤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主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差,应对各种不安全事件能力差,出现很多安全隐患。
调查显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从未参加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的占66%,18%的学生参加过1次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参加2次及以上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的学生只有15%,还有1%的学生没有填写。约63%的学生不太清楚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及其他教学场所内的消防设施位置,18%的学生不清楚,18%的学生很清楚,还有2%的学生没有填写。
在火灾造成伤害原因的调查中,3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应急制度存在漏洞,3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缺乏逃生技巧,15%的学生认为是不会使用灭火设备造成的,12%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还有3%的学生没有填写。
面对财产失窃,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加强自身的个人安全防范意识,赞成这个观点的学生占52%;另一方面是学校应完善活动场所监控体系、加大校园巡逻检查力度、提升校园保卫队素质,赞成这个观点的学生占45%。
在面对遭遇安全威胁紧急处理方法的调查中,不知道报警求助电话的学生数是知道的学生数的2倍以上。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大多数在校生对身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关注,并且很多人有一些相应的不安全体验,但是其对于校园内外的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及应对技巧都十分欠缺。
(三)对安全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度调查
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学生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关注度比较高,而现状是高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学生应对各种校园内外不安全事件的知识及应对技巧都十分缺乏。
调查显示,认为很有必要专门开设安全教育活动的学生有31%,认为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活动的学生有49%。84%的学生认为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而所列出的安全问题中,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威胁有:财物偷盗占83.6%,食物中毒占49.3%,交通危害占45.0%。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应该加强这三方面的物质基础建设,同时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应急方法技巧的传授。
(四)对有效安全教育方式的调查
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前的主要形式是文字类,比较单一和平面化,为了避免安全教育给学生造成枯燥的印象,必须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深入吸引学生对安全教育的注意。调查显示,53.6%的学生认同利用视频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52.9%的学生赞同通过活动进行安全教育,而63.6%的学生觉得安全演练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更能引起注意。所以,校园安全教育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喜好方式的基础上,采取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方式。安全演练、视频教育和活动教育方式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首选。
三、调查结论
分析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三个的结论:一是学校安全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学校安全文化教育的物质保障,学校要在安全设施和安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设上夯实基础。二是在校生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度在与日俱增,对加强安全教育的呼声在增大,安全文化教育的主观驱动力在增强。三是在校生大多对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弱,防范能力差,学校应通过视频、演练、活动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减少校园的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学校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将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着力培养学生应对各种不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技巧,让对安全的关注成为一种文化,让灵活自如地运用安全知识和技巧内化为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真正做到把安全文化教育上升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体现了学校对每个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尊重和关注,体现了大学对教育责任的担当,是对和谐校园建设精神的全面深刻理解和落实。这既是学校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人本主义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希利尔,马克.S.希利尔,杰拉尔德・S・利伯曼.数据、模型与决策―运用电子表格建模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胡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余芳(1971-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Campus Safety Culture Education
――Taking Wuha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YU Fang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首先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拟定论文题目,并制作调查问卷,随后在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广场和步行街、茂名市人民广场和文化广场等几个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集中的地方开展调查,随机选取400名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93份,有效率为98.25%,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活动现状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393名被调查者中有312人通过电视节目、书籍和网络等途径了解体育文化,占79.3%。从未听过的只有81人,占20.7%,两者比例相差58.6%,可知大家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口头询问的方式对是否支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百分之百的被访者都支持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健康都比较重视1.运动人群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采访的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为211人,男性为182人,占被调查者的53.7%和46.3%。从数据可以看出,湛江、茂名的市区居民“经常锻炼”年龄结构的总体特征与我国“经常锻炼”年龄结构的总体特征基本保持一致,都是典型的“马鞍形”分布,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主要呈现出:在16岁以下和16—30岁年龄段,“经常锻炼”的人数呈现出随年龄增大比例逐步下降的趋势,16—30岁年龄组比例仅为5.1%,是整个16岁以上“经常锻炼”的谷底;而从3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在不断增加,“经常锻炼“的比例也在上升,60岁以上年龄组占33.6%。2.参加体育文化活动人群选择锻炼的季节分析通过表3可以看出,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人群在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分别为春季63.6%、夏季81.4%、秋季71.2%、冬季38.2%。由于粤西地区四季温差相对北方地区不大,每个季节都适宜进行户外运动,除春季为雨水季节影响较大外,冬季比例相对其他三个季节仍旧少了一些,温度较低,容易感冒,许多人不愿意出来运动。3.参加体育文化活动人群的时间选择分析通过表4可从大体上看出进行体育文化活动时间段的选择,大多数人选择了晚上和清晨,分别为71.2%和46.8%;而选择上午的人数为21人,占5.3%;中午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为0,占0%,形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粤西地区中午阳光比较强烈,高温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容易发生中暑等不良情况。上午和下午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也较少,这段时间是上班、上课的高峰期,选择清晨进行体育锻炼的是坚持很久的已经养成习惯的人和一些老年人,晚上则是上班族锻炼的最佳时间和老年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运动时间。4.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人群的次数和时间调查分析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从男女活动的频度来看,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的男性占23.6%,女性占40.1%,说明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要大大高于男性。在男性人群中,每周1—2次的人数最多,男性每周锻炼1—2次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说明男性的发展潜力要比女性大。同时也说明,在参加体育锻炼中,女性在活动的稳定性方面更好,而男性随意性更强。从表7可以看出每次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运动人群大都在30—60分钟,占45%,30分钟以下占33.1%,最少的是60分钟以上,占21.9%,由此看出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度不够,大多是饭后出来散步但没有达到健身效果,所以发展潜力还很大。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人群的形式调查分析通过表8可以看出,运动人群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广场散步(跑步),这样的运动形式简单、随意性高、覆盖面广;另外,跳舞和太极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也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扩大交际、打发时间、更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分别占46.5%和33.8%;选择羽毛球的人数也不少,占27%,室外羽毛球虽然受到天气的影响,但没有减低人们对它的喜爱,不仅中老年人喜欢,小孩妇女也很爱;而轮滑、自行车、滑板、街舞这类新生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的运动人群最少,但这些运动能代表年轻一代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形象,丰富他们的生活,增加社区的活力。2.影响运动人群到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通过表9可以看出,影响运动人群到广场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受到天气因素和懒惰因素影响,占76.8%和72.8%。因为天气因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因素,而懒惰则是主观因素,受人的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影响。值得关注的是组织和技术指导、体育设施少两个因素,占51.4%和43.8%。在广场体育文化活动中缺少专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民间组织,规模不大,组织性差,人员参与热情度不高。体育设施也是吸引运动人群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单调的运动引发不起运动人群的吸引力,当然时间因素和其他因素也是影响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因素之一[6—7]。3.广场体育设施能否满足运动人群参与体育文化活动需要的调查从表10可以看出,广场体育设施只能一般满足运动人群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需要,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会减少广场对运动人群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的吸引,直接导致运动人群不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使其身体素质下降,不能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不能增加社区的活力。
三、市区广场文化的发展对策
(1)增强科学理性,创造科学、健康、文明的余暇文化氛围,通过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让已经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的人群带动家庭成员一块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社区还应组织多种体育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2)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包括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阐述,使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文化活动带给他们的作用,从而认同并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来。(3)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规范社区广场体育活动设施的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加强广场体育文化活动设施的管理法规、制度,使广场体育设施的规定、建设和管理制度化,充分利用广场的有效体育文化资源,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将其并入到广场体育文化中,使广场体育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吸引社区居民加入到体育锻炼中[8]。(4)优化组织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学习到新内容,改变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单一化和片面化[9]。
四、结论
(1)通过本次调查,湛江、茂名市区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经常锻炼”人群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呈现典型的“马鞍形”分布。性别比例差异女性多于男性,在调查中的跳舞类别中女性占大多数,在湛江、茂名市区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运动人群呈现老年化趋势。而工作繁忙、健身意识薄弱、组织和技术指导低及体育设施少等已成为阻碍青年人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2)湛江、茂名市区“经常锻炼”运动人群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以散步(跑步)、跳舞、太极、羽毛球为主,运动人群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小型化、经常化,主要以与亲朋好友一起活动的形式为主,并且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较少,有一定数量的人处于无人指导、自己锻炼的状况。(3)湛江、茂名市区运动人群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锻炼的目的是增加体力活动、防病治病、消遣娱乐、提高自身形象、丰富生活、增加社区活力。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目的由单一的锻炼身体向体育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天气、时间、组织和技术指导、懒惰、体育设施少等成为运动人群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
参考文献:
[1]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3]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奇,邓树勋,曾红辉,等.广州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5).
[5]赵斌,赵焕彬.河北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2000,(6).
[6]冯梦雅,林晓华,冯启义.湖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调查报告[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3).
[7]刘欣.改变我国体育人口马鞍形分布的对策[J].体育科研,2003,24(4).
君山岛是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的一部分,古称洞庭山、湘山,位于广阔无边的洞庭湖中,面积0.96平方公里,岛上有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山峰共72座,与中国三大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君山岛面积不大,四面环水,气候宜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作诗《望洞庭》,著有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形容君山的美,诗仙李白登临君山岛,也留下“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七言绝句。君山岛虽有洞庭之秀丽,但真正名扬海外的却不是美景,而是君山岛上盛产的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
一、君山银针历史文化内涵分析
君山银针久负盛名,唐代开始就生产君山银针茶叶,从五代时期开始,君山银针就被列为贡茶,往后宋朝、明朝、清朝均列为贡茶,但“君山银针”这个名字的正式制定却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对于君山银针喜爱有加,对此《巴陵县志》有记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起,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由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1956年,君山银针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有幸获得金质奖章,有“金镶玉”的美称,又于1957年获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名誉。应该说,君山银针多项名誉加身与其优秀的品质息息相关,据称生产一公斤君山银针茶需要消耗5万枚茶叶芽,制成品芽头茁壮,结实笔挺,白毫凸显,长短均匀,形似银针,内核金黄色,单从外表看就贵气十足。但若没有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土壤肥厚的君山岛,君山银针的品质是断然不会如此优秀的。因此,君山岛是君山银针名扬海外的坚实基础。
二、君山岛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君山银针茶美誉天下,自然容易让人想起美如幻境般的君山岛,君山岛也于多年前就开发为旅游目的地。应该说,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君山岛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处在长江和洞庭湖交汇处,西邻洞庭、南接长沙、北连长江、扼守交通要道,岳阳距离长沙只有130公里,水路、陆路、航空均方便快捷,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使其可进入性良好。君山岛本身风景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君山岛有五井、四台、三十六亭、四十八庙,建筑风格以奇、小、巧、幽、古为特色;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湘妃祠,秦始皇封山印、汉武帝射蛟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摩岩石刻,历史厚重感较强。另外君山物产丰富,其中君山银针、君山金龟、洞庭银鱼被称为君山三宝。另外君山岛生态环境优良,“春季踏青、夏季赏荷、秋季看苇、冬季观鸟”是君山岛生态旅游最好的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总理评价君山岛为“胜境名区、洞庭明珠”。君山岛虽有如此众多之优势,但君山岛旅游却并不像君山银针茶那样受人追捧。尽管2011年9月6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将岳阳楼——君山岛评为国家5A级景区,但不少人来此旅游是因为此处有中国三大名楼之称的岳阳楼,君山岛本身名气并不大。且君山岛景区分布不均衡,像洞庭庙、湘妃祠、柳毅井、杨幺寨等已经开发出的景点位于岛屿东部,而岛屿西部可以开发的景点并不多。这些景点的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效益不高,且相较于岳阳临近的地区,比如张家界、长沙等地,景区知名度、游客感知度均受到压制。君山岛旅游需要在自身景观优势发挥不畅且遭受周围城市激烈竞争的前提下,找出真正能够突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要素,这个旅游要素要具备吸引力足够、难以模仿、层次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结合君山岛当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君山岛可以从茶文化入手,开启茶文化旅游的大门,解决当前君山岛旅游产业的困惑。
三、君山岛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价值性
1.茶文化的内涵
应该说,中国茶文化已经持续了四千多年,茶文化以茶作为文化的承载物,通过茶这个实物来展现蕴含在实物当中的中华古老民族精神品质。品茶人最讲究茶德,茶德既是茶本身所拥有的品德,也是蕴含在中国茶当中的中华文明品德。《百茶联》中曾经记载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静、美。通过饮茶品茶,体会茶本身高品质的同时也让品茶者意识到人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人做到像茶一样纯洁、清新、宁静,养身养心。虽然中华茶文化当中,各种茶均有上述的茶德之高层次的精神内涵和哲学境界,但具体到不同的茶,由于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会带有各种的特征,即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俗性。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茶本身的养生功效和医疗功效之后,品茶者品茶就不单是追求茶本身的美味了,而是将其与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实现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同时,由于地域的不同,各个省市、各个民族不同的茶还含有不同的民风、民俗,使得全国各地的品茶风俗各具特色,让人赏心悦目。因此,茶文化本身所蕴含的除了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体验,适合进行物质、精神双重体验活动的开发。
2.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
将茶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需要深入挖掘茶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全国各异的茶文化造成茶文化资源本身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吸引人们前去一探究竟,这给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茶文化除了以茶叶、茶具等实物表现出来,能够作为旅游商品给游客所购买、带走之外,与茶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体验满足,而这种体验满足与旅游体验高度关联,这给人们创造了多样化的旅游吸引物。具体说来,茶文化旅游具有如下开发价值:
(1)观赏价值。茶文化本质上属于民俗文化,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茶叶、茶具、茶馆、茶楼等实物之外,还有与茶相关的茶艺、茶道等视觉艺术感知,更有茶园美景的户外游览美感和茶厂生产的知识丰富感。游客可以通过观赏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艺术品,达到精神层次的满足,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
(2)经济价值。与茶文化有关的这些有形、无形资源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单纯的茶叶、茶具销售或者茶园景观门票不足以长久、稳定的提高产茶地的经济实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经营即可以避免单纯销售带来的沉闷感,又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业固有的脆弱性和风险性,提高产茶地的产业稳定性,实现资源的多重利用,为该地长期发展带来契机。
(3)体验价值。当前旅游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游览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型。产茶地特有的茶园、茶厂、休闲茶庄茶楼可以给游客一个游览观光和休闲体验的绝好机会。游客可以在茶园里欣赏自然风光、在茶厂学习茶的制作工艺,在休闲茶庄茶楼自己亲自参与学习泡茶的技术和茶道、茶艺等艺术活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精神价值。
3.君山岛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君山岛自身具有很多特色,又有一些不足,同时君山岛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威胁。在此笔者使用SWOT分析法对君山岛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对君山岛的相关情况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
(1)优势。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多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首先君山岛即是君山银针的产地,又地处洞庭湖,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还有岳阳楼——君山岛国家5A景区的品牌,茶资源、旅游景观资源、旅游品牌资源均握于手中。具体说来,君山岛所产茶叶——君山银针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誉天下,品质极高,具有良好的口碑,很适合作为旅游吸引物。同时,君山岛在行政上属于君山区管辖,君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与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比邻,可就近吸引岳阳楼的游客,而且君山区还有“芙蓉国里君山野生荷花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荷花成片聚集地,该荷花世界已于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野生荷花之乡”的美名。
(2)劣势。君山岛固然有上述的资源优势,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君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住宿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截止至2012年,君山区拥有的国家五星级农庄只有湖南虹宇生态园和乡村之恋休闲农庄两家,国家三星级以上农庄也只有5家,住宿业容纳游客量偏低的现状与旅游流大量流向本地的现状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改善。虽然本地有野生荷花世界,但仅仅是国家3A级景区,知名度还不高,相配套的中国野生荷花节起步较晚,截止去年只进行过三次,没有形成强烈的游客感知度。
(3)机会。君山岛所在的君山区面临着很多发展的机会。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加大了对中部内陆省份的资金投入,改善了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君山区在享受这项外部有利因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批收入增加且容易产生旅游动机的潜在游客,而实际来旅游的游客也是逐年攀升,市场需求趋势良好。另外国家将湖南定为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湖南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外部经济效应也对君山区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威胁。君山岛旅游发展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因素的威胁,最大的威胁就是洞庭湖区的血吸虫病和鼠害问题。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波及到君山岛,虽治理多年,已取得明显效果,但疾病给游客带来的恐慌感会加剧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造成相当一部分关注健康的游客不选择此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另外洞庭湖是产量区,属于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鼠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洞庭湖,君山岛也不例外。鼠类猖獗的活动和鼠类带来的疾病也会让游客望而止步。
四、君山岛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鉴于上述对君山岛茶文化旅游的价值性、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君山岛发展茶文化旅游是能够同时实现茶业、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君山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设茶文化旅游:
1.茶文化旅游节庆的举办
国内目前茶文化旅游节举办地不少,也有各自的特色,但普遍知名度不高,参与人数不多。主要是因为茶文化旅游节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不够紧密,且节庆的短期性难以形成持续的客流。君山岛茶文化旅游节需要将节庆作为一个宣传手段,不能“为过节而过节”。节庆持续时间可以多达几天,几天节庆主要用来吸引游客,进行大力宣传。节庆过了之后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要利用节庆带来的影响力加强营销,让茶文化旅游节成为君山银针茶叶销售的文化品牌,同时通过节庆带来的喜庆感和正面形象,推进该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另外,茶文化旅游节可以与君山区现有的油菜花旅游文化节、荷乡美食文化节相互依托,协同发挥节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茶园与其他景区结合的观光生态游
君山岛采茶园可以与周边景点结合起来形成观光生态游。当前国内茶文化观光游最成功的是被誉为中国茶都的杭州,“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茶文化的核心,游客去杭州除了品茶,游茶园之外,还可以赏西湖美景,体验杭州优秀的生态环境。君山岛可以借鉴杭州这一成功案例,将君山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岳阳楼等景区联系在一起,让游客赏茶、品茶的同时游览当地的秀美风光,避免单纯品茶的枯燥性。
参考文献:
[1]马海云.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茶文化旅游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7.9
[2]胥思省.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茶文化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习俗、思想哲理等精髓,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服装文化的充分融合,显现出不可阻挡的迷人魅力,在服装的图案、样式、面料、款型、色彩等方面,都可以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充分渗透茶文化之中的茶义、茶韵、茶情,更好地将民族元素和文化元素渗透到服装设计之中,向世人展现中国元素的风采。
1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茶文化元素与服装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服装的面料、廓型、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其加以探究。可以将茶文化元素的独特色彩和造型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使其在气韵生动的茶香茶色之中,为服装设计注入全新的创作灵感。如:龙井茶的清汤绿叶之姿,突显出其形态的柔美与舒展的品性、毛尖茶的亭亭玉立之姿,显现出不可比拟的意韵和情趣。又如:茶文化元素中的茶诗、茶画等元素,都可以充分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透过服装的面料、色彩等,将茶文化元素的笔墨淋漓尽致地突显出来,使人们在欣赏服饰之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沉浸到茶文化元素所营造的深远意境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所内蕴的哲理思想内涵。同时,在茶文化元素与服装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留白”的设计手法,使茶文化与服装设计文化在疏密错落之间,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新颖姿态,在虚实对比的留白空间之中,可以感受和体验到茶文化与服装文化的理念融合与渗透。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创新融合方向
2.1茶文化元素与服饰的协调搭配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茶文化的自然风格与服装设计场合的协同和搭配,要注意服装穿着时间、地点和不同的场合,保持茶文化与服装设计的一致性。当茶文化元素渗入服装设计的理念之中,服装的面料主要是传统的棉、麻为主,使用纺织、印染、针织等技法,这主要是保持茶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统一性,体现出自然茶文化的特性与环保服饰设计理念的融合,于自然观传递出茶文化的随性理念和思想,于清新的环保服饰设计中流露出茶文化的恬淡与优雅。同时,还要注重茶文化的色泽与服饰文化的一致性,要注重服装设计的色彩格律、明度与茶文化环境相搭配,可以运用茶的不同色泽变化,营造出服饰的不同视觉效果,体现出别具风味的文化深邃内涵。由下面的茶文化服饰图,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茶文化语言和创新设计理念。
2.2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精神互融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茶文化中深刻的哲理思想内容,要显现出其悠远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要借助于不同地域的传统茶文化元素,如:盘口、青砖、传统木器、瓷器等,为服饰设计创造出精神互融和共通的品性。如:青花瓷可以极好地诠释和解读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清秀与优雅,在服饰设计之中,可以加以融合和创新运用,将青花瓷文化元素与服装的廓型相协调,使茶文化与服饰融合为一体,彰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民族精神和思想脉络,显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如:还可以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茶画、茶书法等元素融入到服饰设计之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魅力和性格,以其抽象和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更好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精神,成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服饰审美表达方式,以其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新颖的样式,赋予其不可多得的神采和风范。如:服饰中的宽博廓型可以体现出休闲惬意的情致,而茶文化的古色古香的色泽也凝练出令人神往的诗意和神韵。
2.3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创新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创新方式,完美地体现出茶文化的魅力和服饰文化特色,例如:可以将传统缝制工艺蜡染、扎染、编织、手绘等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更好地展示中国服饰文化和传统茶文化的链接,从而创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传统茶服品牌,扬名于世界的舞台之上。
3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文化的充分融合,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内蕴的精神和品性,映衬出服饰的审美观念。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充分融合的设计方向中,让中国茶服引领国际时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花.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113-114.
[2]秦傲.文化元素在品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品牌,2015(10):272.
摘 要:本文以辽宁省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解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期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校;公寓文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8;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23-03
公寓是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以及校内外活动以外的重要活动场所,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公寓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经过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者的付出与努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专家学者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研究也比较关注.比如,陈惠就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1];刘明明系统研究了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具体措施[2].为准确地反映高校在公寓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运用调查法,以辽宁省的八所院校为研究对象,研究与探讨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调研分析
1.1 问卷设计与回收
1.研究对象与工具
本文主要是以辽宁省8所高校的二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由24个问题组成.
2.问卷调查内容与实施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了公寓文化建设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公寓管理者的素质与水平以及公寓文化建设的改进建议等方面.本次问卷调查在8所高校学生处及公寓管理中心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共发放问卷640份(每所学校80份),共收回问卷622份,回收率97.2%,有效问卷为615份,有效率为96.1%.
3.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所有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均由研究者手工完成,统计数据根据论文的写作需要进行适当的选用,没有被采用的数据做销毁处理.
1.2 问卷调查结果
1.关于高校公寓的硬件设施
调查结果是:学生对高校公寓内部的硬件设施比较认可,有50.1%的大学生认为公寓设施建设比较好,这与近年来学校增加投入是分不开的;但在公寓园区周围环境上,由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不好或一般状态;在所居住的公寓标志性文化方面,建筑设计选项达到66.5%,名言警句只达到16.6%,其余不足10%.
2.关于高校公寓精神文化建设
调查结果是:大学生的精神价值观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其比例分别为47%、20%、16.5%、15.7%;在学生宿舍内,学生谈论的主要话题是学习与就业、国家大事、个人情感、娱乐笑话,其比例分别是66.9%、57.2%、49.5%、47.9%.
3.关于高校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状况
调查结果是:90%以上的大学生十分清楚理解与掌握公寓管理制度,并且表示愿意遵守公寓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有81.6%的大学生认为,公寓管理制度虽然健全,但不够合理.
4.关于高校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状况
调查结果是:大学生在公寓中的主要行为就是休息;除了休息以外,学生在公寓中的主要行为就是娱乐上网;在上网中,大学生的主要行为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浏览网页、娱乐交友、购物、学习,其比例分别是53%、41.6%、37.3%、18.3%;公寓行为文化的主要形式是联谊交友与棋类比赛,占被调查人数的36.7%与24.3%,而文艺演唱与读书会处于较低的比例,分别为20.3%与18.3%.
5.关于高校公寓管理者素质状况
调查结果是:辽宁省高校的公寓文化管理主要由学生处、院系辅导员、后勤公寓管理员承担.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公寓管理者的水平一般或较低,调查数据显示有44.9%的大学生认为公寓管理者的水平一般;有38%的大学生认为公寓管理者的水平比较低;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公寓管理者的服务水平一般或较低,其比例分别是37.7%与42.6%.
6.关于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调查结果是:大学生对公寓文化建设总体评价是不满意的,其比例已经达到73.5%;被调查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公寓的整体氛围既不是积极的,也不是消极的;有62.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公寓缺少学习氛围,有37.3%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公寓缺少主流文化;而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没有新意、脱离学生实际、陈就老套、不具有时代性,其比例分别是73.4%、59%、57.8%、37.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者不重视、学生自身原因、网络的影响以及缺少保障机制,其比例分别是78.8%、56.2%、52.8%、46.5%.
2 讨论与分析
2.1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比较完善的公寓物质文化、具有比较完善的公寓制度管理体系以及基本上拥有一支能开展工作的公寓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三方面.
1.比较完善的公寓物质文化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50.1%的大学生认为公寓设施建设比较好,可以说高校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公寓设施.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寓内设立网络设施、通信设施、学习室、娱乐活动室、健身房以及图书资料阅览室.有的高校还在公寓内设立热水器、饮水机、洗衣机以及空调等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
2.具有比较健全的公寓制度管理体系
目前,高校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公寓规章制度对公寓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多数学校都花大气力研究与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寓管理规章制度.比如,生活作息制度、公寓物品使用制度、水电使用及安全管理制度、公寓固定设施保护制度、公寓量化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等.调查结果表明,有81.6%的高校学生认为,公寓管理制度是十分健全的,这充分地表明了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公寓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拥有一支基本上能开展工作的公寓管理人员队伍
从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在高校从事公寓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处、院系辅导员以及后勤公司的公寓管理人员.学生处是代表学校对公寓实施管理、院系辅导员以及后勤公司的公寓管理人员是具体的管理者.可以说,截止到目前,高校已经基本上具有一支能开展工作的公寓管理工作队伍.
2.2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寓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管理与服务水平比较低以及公寓文化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明显等方面.
1.公寓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据调查统计,有73.4%的高校大学生认为公寓文化建设没有新意.首先,表现在公寓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能有效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标识;高校公寓物质文化具有共性,比如,公寓内的设施都比较齐全,而公寓园区几乎都是空白.其次,能突出公寓文化特色的公寓行为文化仅停留在一般文化娱乐活动上.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专业所开展的公寓文化几乎没有,如以机电类专业为特色的高校公寓,公寓文化就应该具有与机电类专业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但实际上是没有的.被调查的其他7所高校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由此可见,公寓文化建设缺乏特色是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
2.内容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
公寓文化是大学生自己的文化.在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就是内容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本研究认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实际是相符的.目前,高校平时所开展的各项公寓文化活动主要反应在公寓行为文化方面.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内容空洞乏味,缺乏层次、品味,因而无法激起大学生参与热情.公寓中的文化建设应体现出新时期同学间团结、和谐、友爱、文明、健康以及约束,让宿舍处处充满文化、运动、节约、艺术以及创新,才能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
3.管理与服务水平比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公寓管理者的水平一般或较低.目前,高校的公寓管理体制是多层次的.学校对公寓进行管理的机构主要是学生处及各院系的辅导员、后勤的公寓管理员,具体负责公寓的日常管理.在现行体制下,各院系的辅导员主要是对公寓实行兼职管理,他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常规性工作,还要兼管学生宿舍.除了个别的公寓管理中心主任岗位是学校的在职职工外,其余的基本都是从社会上招聘而来,他们不仅缺少公寓管理经验,而且文化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低是可想而知的.
4.公寓文化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明显
从对公寓文化的功能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的公寓文化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激励凝聚、陶情冶性以及文化娱乐的功能.其中,教育导向、规范约束、激励凝聚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范畴.从目前的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现状来看,高校公寓文化只发挥了陶情冶性及文化娱乐的功能,而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却不明显.首先,从举办的公寓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来看,多数都是指向文化娱乐,比如,联谊交友活动、文体活动、寝室文化节、畅享清晨等活动,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公寓文化几乎没有.其次,从公寓的物质文化建设来看,能起激励作用的名言警句、人物塑像也几乎没有.由此可见,高校公寓文化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不明显的.
2.3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者轻视公寓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要原因就是管理者轻视公寓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层对公寓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程度是开展学生公寓文化的重要前提,如果学校领导层与管理者十分重视公寓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学校就会加大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客观上就会有效促进公寓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只是把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片面地认为公寓文化建设就是公寓文体活动建设,只要在公寓内经常搞一些文艺与体育活动就行了,没有必要在其他方面花费太大的精力,因而影响了学生公寓文化作用的发挥.
2.缺乏有效的公寓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若使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公寓文化建设主体的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参与度;二是公寓文化管理体制硬性约束.在目前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主动参与的程度,这就需要通过外部的强制力量来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公寓文化建设.在目前的高校还没有关于公寓文化建设的硬性规定,多数都是后勤及院系为活跃学生的公寓生活而开展的活动.现有公寓管理规章制度不是约束学生参与公寓文化活动,而是约束学生在公寓中不违纪.由此可见,缺乏有效的公寓文化建设保障机制是公寓文化存在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公寓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学生居住的场所被称之为宿舍,主要由学校的舍务管理科来管理.舍务管理科归属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与院系辅导员一起承担起管理学生的职责.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学生居住的场所被称之为公寓,舍务科改为舍管中心,由舍管中心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在现行的体制下,舍管中心归属于后勤集团.形成了后勤集团、学生处以及各院系辅导员共同管理学生的局面,虽然管理的力量加强了,但也常常由于各部门缺乏协调和配合,形成了管理的“交叉地带”和“真空地带”,使教育与管理不相融.因此,公寓后勤社会化改革影响也制约了公寓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4.网络对公寓文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目前,网络文化主要表现为微博、微信、网络新闻、网络消息、网络文学以及网络游戏等方面.网络新闻与网络消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使人们快速地知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新闻,但是,也会对年轻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所散布虚假消息会使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导致失去正常的是非判断力;网络游戏与网络文学冲击着中国传统、现当代文化的传播.大学生不再潜心于报纸、书籍等传统的传播媒介,而是热衷于网络游戏与网络文学.在高校宿舍中,网络俨然成为当代学生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和渠道.在网络的影响下,大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浏览网络文学与内容不健康的网页、打游戏以及购物,对公寓文化活动根本不感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高校的公寓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有关部门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使高等院校的公寓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80-03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文化是会计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会计事业发展进步的思想结晶。改革开放后,中国会计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会计文化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正迈向一个新台阶,更要求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加大会计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仅需要会计业务的开拓,更需要会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业内人士主要是对会计文化的理论、建设等进行定性的分析,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定量分析的还比较少见。所以本文采用了对问卷调查形式,对问卷进行直观分析法,功效系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总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385份,收回问卷占调查总问卷的77%,调查的问卷回收是有效的。
1.从企业类型和所占比例来看:
从企业类型和所占比例来看,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能代表目前中国大部分的企业类型,且各自所占比例较为科学。从企业分布看,东部企业较多,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这和中国现在的基本经济状况,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对欠缺是相吻合的。
2.从公司规模和国有性质看:
大中小企业分别占36.88%,31.17%和31.95%,企业数量相差不大,呈均匀比例。国有和非国有比例相当,符合实际。
3.从公司性质看:
多种性质的公司均存在,符合中国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现状。
4.从参与调查的会计人员性别看,男性占32.21%,女性占67.79%;年龄为30岁及以下者(156人)占40.52%,31~50岁者(136人)占35.32%,51岁及以上者(93人)占24.16%;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者占69.61%,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62.07%;职称为初级的(149人)占38.7%、中级的(165人)占42.86%、高级的(71人)占18.44%。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十年及以下的(142人)占36.88%、十一至二十年的(173人)占44.94%、二十一年及以上的(70人)占18.18%。
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女性偏多,且年龄分布比较偏于年轻化,且参与调查的人中,高学历的人比重也大,经验丰富。可说明,调查的对象选取是合理科学的,其结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三、会计文化现状调查分析
(1)单位有无会计文化。(2)文化内容下面又分设了七个研究方向:1)会计文化注重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2)会计组织的松散或紧密程度高低。3)组织的忠诚度高低。4)组织的权利距离大小。5)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6)阳刚与阴柔。7)男性度与女性度。
(一)分析前提
1.用5点量表来回答,以表明您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2.把五点量表看成是调查人员对此问题的打分,随着分数的逐渐提高,说明人们对此问题的认可程度在逐渐提高。
3.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162人,人数81为平均状态。
(二)分析方法原理
1.简单直观的分析方法:直接从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了简单加权终值和从选择完全同意两方面进行了观察。
2.加权的方法:利用公司X′=x1*5+x2*4+x3*3+x4*2+x5*1求出每个问题的加权终值。
3.功效系数法:采用功效系数法进一步说明企业目前的文化现状,由小及大。
利用公式X′i=*40+60可以把数据限制在[60,100]之间在把数据进行了简均。
(三)分析过程
1.简单从终值分析结果如下:(1)单位有会计文化方面下的14个小问题,其中问题8的加权终值最大为796,其次是问题6的721。对最终结果分析,问题8和问题6对“单位有会计文化”产生主要影响,其中问题8(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参与,发挥组织)的影响最大。(2)企业无会计文化方面下的6个小问题。其中,问题20(单位肯定存在会计文化,但没有进行具体规范,所以不清楚)的加权终值是最高的,为775远大于其他几个问题,其对最后结果分析影响较大。(3)注重集体主义下的11个问题,问题21(中国会计规范由国家制定的做法会长期保持)和问题30(会计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经常交换意见)的加权均值为793和782,他们对“注重集体主义”影响较大。问题22(单位认为,只有将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经营)加权终值为776对此项研究也有很大影响。(4)注重个人主义的4个问题,其中,加权终值为710的问题32(存在个人利益背离集体利益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领导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影响较大。(5)紧密程度高方面下设立7个问题。其中,问题36(你单位会计组织结构紧密性程度很高)和37(单位会计核算以集中核算为主)的加权终值为357和358,影响均较大。(6)紧密型程度低方面下设立6个问题。问题45(单位会计组织紧密性程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各行其是)是526,其对最后结果有较大影响。(7)忠诚度高方面设立了12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60(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加权终值是788,具有较大影响。(8)忠诚度低方面设立7个问题。问题62(会计人员对会计组织不忠诚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能力强,单位对自己无所谓)和问题65(当会计管理中出现不明晰性条款时,会计人员更愿意遵守职业判断,即遵守法规的能力弱,但职业判断能力强)的加权值均为674,具有较大影响力。(9)权利距离大方面设立9个问题。问题76(在公开场合,下级不应该表达与领导不同的意见)加权值为674,其具有较大影响。(10)权利距离小方面设立6个问题。其中问题81(绝大多数会计都深入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之中)加权值为782,具有较大影响作用。(11)回避程度高方面设立5个问题。问题87(资产负债观比全面收益观更容易保持稳健性)的加权值为651,对“回避程度高”产生最大影响。(12)回避程度低方面设立6个问题。问题91(会计人员只喜欢遵守法规)是689,对“回避程度低”产生最大影响。(13)注重阳刚方面,设立了10个问题。问题94(会计制度在中国刚性很强)加权值是733,对“注重阳刚”产生很大影响。(14)注重阴柔方面,4个问题中问题105(会计人员注重团体利益,很少考虑个人价值)和106(加班是单位的需要,需要就应当加班)的加权值为692和691,这两个问题对“注重阴柔”产生很大影响。(15)男性度设立4个问题。加权值为642的是问题111(单位主要会计领导由男性担任),这一问题对“男性度”方面产生最大影响。(16)女性度设立3个问题。其中问题114(女性是一般会计工作的主体)加权值最高,为667,它对“女性度”的影响是最大的。
以上16个方面是对本次调查结果的一个初步大概分析,分析的结果可大致预测出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可预测大致分析结果的方向。
2.根据选择完全同意的人数和Max(5+4)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了同上面相同的结论。
3.功效系数法分析。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是哪些问题在影响企业有无文化以及会计内容中的各个小点。但是没有分析出中国企业目前文化的具体存在形式,会计内容中的是注重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紧密性程度,忠诚度,权利距离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下面我采取功效系数法进行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利用各个问题的加权终值,引入功效系数法,用来弥补加权平均法的缺陷。
简单介绍一下本文所采用的功效系数法,首先我把问题数据进行了分组。把会计有无文化作为一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一组,紧密性程度高和紧密性程度低作为一组,忠诚度高和忠诚度低作为一组,权力距离大和权利距离小作为一组,回避程度高和回避程度低作为一组,注重阳刚和注重阴柔作为一组,男性度和女性度作为一组。利用公式X′i=*40+60可以把数据限制在[60,100]之间在把数据进行了简均,下面对数据结果进行详细阐述:(1)从资料的分析来看,在企业有无会计文化方面,单位有会计文化和无会计文化的功效系数分别是76.856和77.350。两个指标很接近,说明在所调查的人员中,认为企业目前有无会计文化呈现一种均等状态。(2)在注重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方面,注重集体主义的功效系数是82.426,注重个人主义是82.83。说明在这方面,调查者反映的会计文化,认为是注重个人主义的稍多。(3)在组织紧密型程度方面,紧密程度高的系数为91.339,紧密程度低的系数为73.54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中,紧密程度高的企业多于紧密程度低的企业。(4)在忠诚度方面,忠诚度高的系数为82.879,忠诚度低的系数为79.11。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反映出的忠诚度偏高。(5)在权力距离方面,权利距离大的系数为70.763,权利距离小的系数为81.293。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中,权利距离较小。(6)在回避程度方面,回避程度高的系数为80.382,回避程度低的系数为79.692。可分析出,企业文化回避程度较高。(7)在注重阳刚和注重阴柔方面,系数分别为73.876和88.727。多数企业是偏阴柔的。(8)在男性度和女性度方面,女性度系数为94.264,男性度系数为79.767。女性度系数高于男性度系数,调查企业的女性化程度高于男性化程度。
(四)分析结果
结合以上两种分析方法来看,会计文化对会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参与,发挥组织学习作用。企业单位文化建设的不好主要是因为企业单位肯定是存在会计文化的,但没有进行具体规范,所以概念不清楚。中国会计规范由国家制定的做法是会长期保持的。大多数单位认为只有将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经营。
四、结论
从调查问卷中也暴露出目前企业会计文化的一些问题。如目前会计文化建设并不是很广泛,在这一方面公司是应该加强的;在企业中注重个人主义的思想还是稍微偏多的,我们还需要进行思想道德的建设;还有很多的会计工作都是由女性担当的,在男女比例协调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
具体而言,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正确认识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认为,参与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提升综合素质、调整知识结构、体验文艺乐趣、增长知识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并且,将这些作为参与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然而,文化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多数学生对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其实一直处于误区之中。调查的数据显示,55.53%的学生表示,并不理解文化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对于文化素质教育应当有哪些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由于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何谓真正的文化素质教育,因此,想当然地将一些娱乐活动也视为文化素质教育,一些被为十分枯燥却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往往会被忽视掉,从而造成了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
文理差异、文理相斥 从总体上而言,高职学生参与文化素质教育兴趣是较高的。但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理差异,文理相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理科学生的参与度为28.71%,文科学生的参与度为44.73%。从调查情况来看,实地参观、专家讲座、各种竞赛是文理科学生都比较喜欢参加也相对均衡的三个项目,但在文艺、文学社等文科生参加相对擅长的项目上,理科生与文科生比例相差悬殊;而在学术探讨、科技等理科生相对擅长的活动上,文科生又与理科生相差甚远,文理相斥严重阻碍着高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实现文理科生知识储存的有效兼容互补、知识结构的平衡是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首先应思考的问题。此外,文理相斥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作为平衡文理科生知识结构的主要载体并不被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在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科学的体系。
活动形式单一,数量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确存在着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的情况,这是造成学生对于文化素质教育不感兴趣的主要客观因素。据调查显示,平均56.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文化素质教育很枯燥。此外,部分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场地问题,从而造成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数量不足的情况。将近45%的学生表示,学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数量不足,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25%的学生表示,每月最多只有1次参加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此外,由于学习、生活、就业压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将精力放在了专业课、技能课的学习上,加之学校方面也以就业率为目标,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较为轻视,因此,在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组织上缺乏积极性。而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校方也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部分学生放弃参与活动,也是造成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重要因素。
提升高职生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念 从学校层面上而言,即便在当前环境下,仍旧不能够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当树立起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实现可持续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而言,首先要实现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组织的科学化、合理化,必须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时间倾向、存在问题、文理偏好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以此为出发点,统筹协调全校的活动时间,引导文理科生的活动兴趣走向,做到既要在活动内容上丰富扩展,又要在活动组织上提高水平,不断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其次,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使高职进一步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并积极参与到文化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来。如可以通过组织参加全国挑战杯学术论文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征文大赛、校园文化素质展览等活动,进一步增强高职对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含义、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参加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 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在理论层面上的欠缺。正是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所以才导致在实践层面上缺乏正确的方向及方法。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具体而言,学校应当组织校内师资力量,开展系统性的调研工作,找到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其次,组织教师参加文化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再者,关注国内重点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理论思想及科学规律,并且在学校内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文化素质教育之路。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当充分重视这一问题,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学校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攻关之中。值得指出的是,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一定要从当前形势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深刻认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及其实现途径、评价方式、研究方法等,从而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从学生层面上而言,之所以对文化素质教育缺乏兴趣,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性,对于文化素质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从而缺乏参与的动机。尤其对于艺术类、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对于提升专业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课程安排上,应当增加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也应当将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充分发掘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横联纵引的教学方式,将文化素质教育为红线、专业教育为载体,建立新型的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教学体系,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因生而异”,深入调查,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弥补弱势,突出优势;其次,要把握时机,选择适当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要形成互动,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他们知识共享,理念互惠。要做到这一点光有意识和方法还不够,还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