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资源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此大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展开。
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涵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事业单位也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档案信息化程度得到提升,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但是,在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决策者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设备的落后、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的不健全、和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匾乏等,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步伐。
二、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有些人认为档案工作只是简单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之类的,没有什么实际的现实意义,也有人认为档案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好坏在本单位没有什么影响,不需要给予重视。管理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或多或少也存有一些误区,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一些老同志在从事档案工作,管理意识和理念不到位,单纯的以旧有的眼光看待问题,将档案工作简单定位为建档、管理档案和查询档案,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挖掘档案的潜在功能。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要做好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领导决策层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其次档案工作者自身也要从传统的管理意识和理念中转变过来。再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宣传力度,不仅要让决策者和档案工作者了解信息化建设,还要让大众了解信息化建设。相对于以上的措施,只有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大力配合,在本单位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人力、财力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长期目标,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做。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进程。
(二)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很大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档案部门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先进的硬件设备对现存的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整理、补充、扫描以及转换;其次,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集收集、保管、利用、共享和服务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环环相扣,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各类文档处理软件,对建立的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进而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为客户查询等需求提供网上服务平台;构建各类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备份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以上这些工作仅仅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部分工作,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事业单位是很难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的。只有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加快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档案数字化是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各种传统的物质载体形式的档案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馆藏档案资源,有选择的对需要永久保存的馆藏资源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起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档案目录数据库。
(四)抓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专业人才,除了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事业单位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规范而有计划的培训,加强计算机应用、信息网络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强化电子档案制作、接收、保管、应用等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同时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学习,并把它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使其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独特的优势。引进高技术的网络技术人员,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与网络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还要定期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领导与决策人员要对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长予以高度重视,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的整体规划中,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意义,与时俱进,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彦.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北方文学,2013(8)
[2]于昕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办公室业务,2014.10.
[3]侯然然.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黑龙江科学,2014.7
一、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必要性
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是通过先进的网络、软件等技术,把内控流程化、技术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供瓤丶际踔С郑把内控作用充分发挥,使内控从制度层面落实到执行层面。
(一)降低运行成本
科学事业单位具有其独立的特性,兼具公益性。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编制人员、合同制等人员,需要不同口径管理。资金来源渠道多样,有财政拨款、单位自筹、企业联合开发等途径。科学事业单位承担各级课题、基金、平台,拥有大量专利知识产权,科研开发,成果转让。各种课题、基金、科研开发就有周期性、延续性、规模性、保密性。以上复杂的人员结构、多元化资金渠道、复杂的业务工作,没有科学、现代化的内控信息化管理,将在整个科研单位形成管理的瓶颈,不能有利的协助科研团队。有效的内控信息化管理将降低运行成本,为内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减少错误、避免舞弊
内控信息化建设是内控的利剑,使内控落实到行动,实现由权控改变为岗位职责控制。更有效的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信息化内控建立,打破了原有内控体系的控制模式,全员参与,最大限度的控制单位业务及其过程,提高管理的信息的集成度、流转速度和透明度,避免不合理的人为控制,使事后适时的内控控制模式向事前、事中、实时控制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内控质量,实现内控目标,减少错误,避免舞弊。
(三)提供更加便利及时的管理运行模式
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了时效性,不受人员、地点、时间的限制,尤其是近几年手机APP的开发,为信息化建设实现移动办公,实现实时办公。
二、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建设
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环境建设。环境的建设包括政策层面和人员层面。
1. 政策层面。政策层面的支持,是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科学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内控建设的原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科学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科研经费都是财政拨款,原动力不同于企业,缺少主动性,必须政策层面的要求,才能启动信息化建设,才会有经费进行信息化建设。
2. 人员层面。只有科研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内控信息化建设得到认可,形成统一的认知,内控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才有效。科学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内控信息化的态度,决定着内控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度。科研人员对内控信息化的认可、支持才能使内控信息化建设执行顺畅。
只有大环境得到认可,才能推动内控信息化在事业单位的实施。
(二)人员建设
科学事业单位的信息化人员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需要专业的信息化电脑软件技术人员、政策管理方面的人员和科研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机结合。
1. 技术研发、操作人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整个建立运行期间,前期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运行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程序操作人员,后期需要专业的维护、更新人员。整个过程对网络技术、办公软件等操作人员的要求很好。
2. 政策管理方面人员。科学事业单位受政策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有特定的要求,如:仪器采购等需要进行政府采购,这些政策的管理人员必须与信息化建设运行的技术人员建立好沟通方式,在内控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与政策相结合,设定好内控程序。政策的管理人员同时具有对内控信息化操作人员的监管职能、评价职能,内控信息化运行的有效性通过政策管理人员进行评价。
3. 科研人员。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就是让管理人员更好的服务于科研人员,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数据、技术支持,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参与。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独特性,课题等方面的研发,从立项到实施再到最后的结题和绩效评价都具有学术专业性,没有科研人员投入到内控系统,内控从源头就都是不专业,没有针对性的,起不到内控的作用。
三方面的复合性人才或相关人才具备,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人员建设才建立。才能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业务层面对信息化内控进行实施。
(三)技术建设
1. 软件:内控信息化操作软件是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软件的研发除具备通用的管理层面的研发外,还要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特点,对科研经费进行网络管管理,对科研课题成本考核、绩效评价、数据采集提供更加直观、量化的数据支持。
2. 硬件:电子化设备、网络覆盖构架、数据存储等设备的配备、建设是内控软件系统得以应用的硬件设备支持。信息化软件运行是否畅通有利,离不开与之相配备的硬件支持。
适合自身管理运行模式的内控信息化软件和硬件是内控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前期研发,后期需要不断地完善、维护。
环境建设、人员建设、技术建设三个方面构成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三方面相互关联、制约,涉及到科学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合理把控好这些方面,将使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在科学事业单位运行。
三、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对内控信息化建设不重视
1. 对内控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的施行,在各个科学事业单位的进展层次不同,认识程度不同。有的单位停留在规章制度等条例性建设层,有的单位只把内控限制在财务控制方面,没有全面了解内控。内控是领导领军,财务牵头,全员参与。很多科研人员认为内控是与科研无关的事情,殊不知,内控信息化建设好,是提高科研团队效率的有利保障。
2. 对内控信息化建设没有概念
现阶段许多科学事业单位对内控信息化建设没有概念,了解很少。殊不知,内控信息化建设是内控更高层面的技术要求,是使内控从制度层面落实到技术层面的具体表现,是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共同发挥作用的集合,两者建设完备才能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
3. 没有认识到内控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
科学事业挝恍畔⒒建设成功,将节约大量的人力管理成本。许多流程将通过网络实现,节约时间。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将大量减少人为因素,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信息化的建设,大量的数据通过信息化设备管理,对科学事业单位进行数据的整理、提前提供数据支持。信息化建设对科学事业单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
(二)缺少专业信息化内控人员
内控信息化建设,人员的需求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科学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有限,特别是科学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还达不到满足,不可能引进专业的或者专职的人员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在现有管理人员中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容易的事,这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当高。
内控本身就是把握单位内部管理漏洞、舞弊等现象的工作,所以内控管理人员,尤其是内控信息化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对内控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及时维护,不能形成空设,发挥不了内控信息化的作用。
(三)资金方面、技术层面存在壁垒
1. 资金方面:内控信息化软件研发、硬件建设和日常维护、运行,对资金需求量较高。科学事业单位资金依赖于财政拨款,专门拿出资金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而非专业领域的投入,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2. 技术层面: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针对科学事业的单位的内控信息化系统很少。并且科学事业单位每个单位科研立项的角度不同,从原材料采购、仪器的需求、成本的核算、成果的转化、项目的审核都具有其独特性,需要针对每个单位建立独特的适应本单位自身情况的内控信息化管理操作系统。
综上所述,现阶段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政策、认知、人员、技术存在很大的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
四、对策
(一)提高对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认识,充分体现内控信息化优越性
科学事业单位应把内控、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时的任务。定期、分批组织各个层面的人员参加专门的内控培训,掌握最新动态和政策,从政策层面提高认知。
组织单位内控相关人员,到其他内控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交流。我国现阶段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但企业内控信息化起步较早,有的企业内控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具规模,内控信息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组织参观交流,对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是实践性的体验,是内控信息化运用、管理、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是科学事业单位必须进行内控信息化管理的有力证明。
(二)把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人员建设提到日程
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人员建设可以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前期聘请专业内控信息化专家入驻,进行专业辅导。运行期间内控信息化人员需要不断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新技术。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信息化管理运行人员,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与现有管理岗位相融合,设置好职责权限,减少内控信息化人员管理人员舞弊现象。
(三)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对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合理开发
1. 依托专业的社会机构
我国现阶段,许多社会机构具备内控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事业单位可以选择这种专业的团队,结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内控信息化建设进行研发、运行、管理。其优点是更具有专业性,而且符合内控建设的要求,由专业团队对自身不足、内控漏洞进行设置。其缺点资金需求量大,日后维护受开发单位限制。
2. 自主开发
大型的科学事业单位自身拥有专业的信息化部门,具备自主研发内控信息化平台的能力。可以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合理建设内控信息化平台。中、小型科学事业单位可以依托同行业或具备自主研发的科学事业单位共同联手开发内控信息化平台。自主研发前期投入、摸索可能很困难,但单位拥有自,后期的维护、运行成本低。自主研发,需要单位自身具有很高的内控意识,敢于发现自身管理漏洞。
3.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对于资金规模、信息化技术有限的科学事业单位可以合理利用单位现有资源。科学事业单位在预算、采购、资金支付、决算、资产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体系,财务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公务卡结算业务、网上银行等配套软件的合理运行、管理,能满足科学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许多方面。但现有资源比较零散,必须进行专业的整合管理。利用现有资源投入少、见效快,但只是满足当前管理的要求,不能充分体现内控信息化的优越性。
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但科学事业单位的内控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0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开始在各个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程度的标志。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有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通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的水利信息化评估工作开展历程
二零零九年底,为了全面了解水利信息化项目开展情况,本着总结经验,实现行业内部资源共享,提升系统内相关工作的效率,国家水利部门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通过评估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近年来着力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未来信息化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具体来讲,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通过二级要素的形式进行了开展:首先,第一级要素中包含了项目完成和运行情况、发挥效益情况、资源整合情况、问题和设想等五个方面;其次,对于项目总体建设目标达到情况,建设任务是否按时完成,项目是否按时验收,资金使用是否按审批的概算执行,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已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成果目前是否正常运行,项目软硬件详细配置情况,项目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利用情况,项目安全体系成果共享情况,项目运行维护费用落实情况,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情况,取得的社会和经济及工作效益,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实施信息化资源整合,哪些资源得到整合和共享利用,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18个第2级要素也参与到了评价体系的构成之中。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其评估主要通过单位内部的自我评估以及外部专家组的评估。根据实践经验,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了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电子政务、资源管理、移民管理、城镇乡村水利设施建设、河道保护及开发等,其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涵盖了通讯、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外部专家在进行评估时,其采取的评估形式多为听取评估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实际查看现场、观看信息化建设成果、查看文字材料、专家组内部讨论、专家打分等形式,能够在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下,较为客观的对所调研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作出评价。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过程中更发现的问题
1、基础薄弱,力度欠缺
由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工业水平较低的起点基础之上,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从最开始的七十年代的水文信息汇总,到八十年代逐步开始的信息初级处理,再到九十年代计算机以及网络平台的介入,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时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因为先天不足的原因,我国目前一些水利信息系统还是依赖于国家的政策和技术支持,相关的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保障率较差。但是水利系统同时又是一项需要极高技术水平作为依托的项目,很多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伴随着重复投资和低水平投资,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行业发展不均衡,资源共享尚未形成有效机制
由于我国疆域广阔,经济水平发展情况不均,所以初期的水利基础信息考核中,灵活性欠佳,同时受到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约,各单位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了水利信息化管理单位与公共服务单位区分不清,信息共享的壁垒一直存在。
三、水利信息化评估对未来项目发展意见与建议
1、加强资金管理,多渠道加大投入
资金投入目前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要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建设资金与后期系统维护资金通盘考虑进去,并将该部分资金需要纳入水利建设部门的年度预算,确保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使得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2、加快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
要认真研究建立树立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机制,集中组织立项,实施一些水利信息化重大工程,改造、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增强水利业务应用的范围和功能,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
3、尽快完成组机制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各地相关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建立和健全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保障机制,理顺工作管理思路。同时,尽快落实管理和具体实施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和指导机构,并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根据各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建立起一支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力量。运用多种形式,活学活用信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 水利部组织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果评估工作[J]. 水利信息化,2010,02:66.
[2]余婧.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硅谷,2010,18:17.
[3]辛立勤,王爱莉.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研究与实践[J]. 水利信息化,2010,04:11-15.
[4]黄小辉.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以江苏省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一期工程为例[J]. 水利经济,2012,05:52-54+77-78.
[5]葛召华,王茜. 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因素思考[J]. 水利信息化,2012,05:58-61.
[6]胡四一. 全面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全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水利信息化,2012,06:1-6.
[7]黄毅.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J]. 科技传播,2011,10:103.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档案管理建设由传统模式逐渐过渡到现代模式,并逐步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统一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档案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但在档案管理事业的具体发展转型中,仍旧存在着部分问题尚待解决,只有彻底清除这些阻碍,才能够不断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使之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对在档案工作中涉及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组织和规划,旨在实现档案信息的传递、接受、利用及存储,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档案信息多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相比能够有效避免档案的原材料在长时期的保存过程中受到损坏,从而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此外,档案管理信息化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各单位档案工作的办事效率,在保证档案信息传输速度的同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保存。
3.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1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较低。我国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是缺乏良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仍旧有待提高。此外,各个地区和单位档案管理建设的进度各不相同,且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部分地区甚至严重落后,这也导致各个地区和单位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统一建设,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3.2缺乏资金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来完善工作中的专业软硬件设备,从而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关基础设施支持,也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但从目前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看,有关单位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大都缺乏高性能的基础设施,部分企业和单位在后期档案的储存和完善中,也未能对档案进行及时有效的维修升级,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3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也对现代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数字化的转变进程缺少足够的了解,部分单位内部更是缺乏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从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带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对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造成了阻碍。
3.4缺少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在具体工作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但目前从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数量较少且素质不高,并且缺乏一定的管理和工作经验,不利于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的提高。
4.加强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办法
4.1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及标准化进程。目前我国各地、各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仍旧缺乏规范性,在具体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漏洞。对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这不但有助于企事业单位提高办事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还能从根本上确保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实际上,技术人员在将纸质资料文字转化成数字化信息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录入、扫描等工作,还包括档案归档、存储等其他具体工作程序,这之中的每一步程序都需要具体详细的行业规范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将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以防止日后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4.2增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当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只有各企事业单位将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落实到位,全面了解和宣传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确保有专门的资金购买质量可靠的软硬件设施,保证之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在保证软硬件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完善,不断运用先进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站,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4.3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时定期对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使之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宣传力度的同时不断强化对档案管理模式转变的认识。此外,有关单位和部门管理阶层及领导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运用有效措施和手段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责任体系,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5.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
档案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影响着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但就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从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数量匮乏,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有待提升。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不断壮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队伍,提高建设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对现有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强化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扩充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6.结束语
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它不但影响着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还对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实际上,档案管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进行配合,只有不断发现并及时解决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实现资源的全面有效利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在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每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性
档案信息化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的重点更侧于档案信息,而且要通过广泛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档案部门进行装备,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使档案信息更好的实现社会化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改变以往实动服务的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提升档案工作和档案的价值,更充分的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会进一步拓展,可以将一些利用频率高、重要的及容易受到损坏的档案信息先进行数字化转化,以便于更好的满足档案信息检索利用及共享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快对藏书目录中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并将其纳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范畴,加快推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另外,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信息的长期可读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档案信息化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领导决策层要及时转变观念,档案工作者也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转变过来,同时还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了解,这样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才能互相协作配合。同时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中长期目标和规划,以便于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很大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档案部门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先进的硬件设备对现存的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整理、补充、扫描以及转换;其次,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集收集、保管、利用、共享和服务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环环相扣,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各类文档处理软件,对建立的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进而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为客户查询等需求提供网上服务平台;构建各类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备份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以上这些工作仅仅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部分工作,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事业单位是很难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的。只有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建立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网站。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通常都需要建立档案网络,通过网页的形式来为为档案需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且档案工作人员也能够在网上进行查询、归档和下载。当前网页服务已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构建了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送,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具有升级功能以及再开发能力的档案信息管理操作系统,从而方便档案网络管理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的需要,能够凸显出档案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
其次,要选择能够满足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的规范设备,最好是在市场上流行的主流产品,或者可以的话,与国外以及国内的相关公司取得联系,量身定做出适合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操作系统,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的进行,确保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不断的更新以及升级,从而降低一定的成本。
(四)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要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仅要具备全新的观念,而且还要掌握信息化操作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够对网上各种纷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更好的将档案信息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出来,更好的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面性及具体性的工作,需要全体档案人员、领导及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档案队伍整体素质,档案人员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支撑性作用,同时也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保障作用,因而应当大力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和健康发展。伴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既是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水利水电事业转型升级和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入依靠科技创新的轨道。
1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单位在这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特别是结合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都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而且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但按照较高的要求来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信息化建设理念缺乏创新。理念具有重要的先导性作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来说,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运用现念和“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工作创新。但从当前个别单位来看,尽管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建设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比如当前一些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还比较狭隘,认为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还不适应发展需要;再比如还有一些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不注重信息化建设工作创新,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制约了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二是信息化建设模式有待改进。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有助于提升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保证信息化建设更加符合实际。但从当前一些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还没有将信息化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信息化建设仍然属于“面”上的工作,深度融合不够到位。比如个别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没有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水利水电规划设计进行深度融合,尽管在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建设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信息化建设还没有渗透到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的“价值链”体系当中,信息化工作在行政管理、技术创新、沟通协调、业务处理等诸多方面缺乏有效的融合,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也没有形成,必然会制约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层次。三是信息化建设人才比较短缺。从当前一些单位来看,在信息化建设人才建设方面仍然十分薄弱,比如个别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不注重信息化建设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引进,既懂水利水电工程、又懂信息化建设的“符合型”人才十分短缺,而且水利水电行业对优秀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应用人才等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还有一些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尽管已经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而且也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甚至引进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出现了“转岗”的现象,也表明一些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2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议
深入分析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情况,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在落实“互联网+”战略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共性问题,但更多的属于个别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当运用发展的眼光,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创新信息化建设理念。要想更好的促进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理念的先导性作用,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努力使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步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效。这就需要水利水电相关单位一定要善于运用现展理念,特别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自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调查和分析,制定更加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比如可以制定《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7年)》,对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做出详细而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且要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使其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二是改进信息化建设模式。水利水电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信息化建设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使信息化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对于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来说,应当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价值链”管理体系当中,既要重视运用信息化开展管理工作,也要大力推动“互联网+规划设计”模式创新,更要提升信息化应用广度和深度,使信息化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单位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发挥作用。改进信息化建设模式,还要求水利水利工程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领域,特别是要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信息化建设当中,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切实发挥设计创新、决策辅助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三是打造信息化建设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因而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建设。水利水电相关单位一定要将信息化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有效结合,努力打造更加符合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大力培养现有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既要加强对他们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工作需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部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在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等诸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给予行政上、物质上的奖励。要积极创新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或者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使人才更加符合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要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并且要从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出发,针对解决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重点要在创新信息化建设理念、改进信息化建设模式、打造信息化建设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使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毕春红.水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6(11):55.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便成了顺应时展的产物。与以往的设立档案室、多人管理的落后方式相比,信息化档案管理更节约环保、效率更高、更现代化。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纲领确立
要从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出发,在遵守国家信息化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根据现有的基础和实际需要确立一些有单位特色的主要纲领。第一,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调查论断,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适用人群。在传统的纸制档案向现代化的电子档案过渡的同时,公职人员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和理念也要进行向现代化的转变。第二,必须清楚信息化管理建设重中之重的部分,不在大环节上出现纰漏。第三,人才方面不可忽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证每个部分都达到要求。第四,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不可尽弃,根据两种方式优缺点合理分配,共同管理。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网站建设
事业单位的档案负责人员需要在网络上建立档案网站,来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个可以查看档案资料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服务的信息化场所。聘用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级IT人才进行网站的建设开发和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保证网站实用、稳定、高效,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站享受对档案资料的搜索、查询等服务,公职人员可以进行档案资料的录入和使用。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另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建设相呼应,实现本单位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各个部门信息共享,使工作更高效,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最大效益。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料数字化
实现了网站建设这一目标后,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组织相应人员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重点、录入信息,并在传统档案资料管理的分类基础上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档案资料的再分类,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创建档案资料的数据库和基本目录索引系统。用直观有效的方式将档案信息提供给服务群体和公职人员,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另外,要特别注意档案资料中图片数据的数字化,用高科技手段保证不遗漏任何档案信息,为以后工作提供便利。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
伴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一些习惯传统化档案管理的职员也许会不适应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机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没有专业知识,不会应用;不能习惯新的服务方式,不能应对大众的档案信息需求。这就有可能造成高效率的系统却达不到它预期的目标,阻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白白耗费建设所需的人力财力。所以,提高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组织系统化的培训,举办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活动,将奖金与办公能力挂钩,鼓励公职人员与时俱进,树立不停止学习的理念,达到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一致性;从制度上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服务角色,网站设计的人性化、资源的完整性、公职人员对系统的不断完善等等建设中的努力都是为了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份简洁、直观、有效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站的效率
减少工作中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的使用,使办公流程更简单,办公时间更少更快;使服务群体不局限于一种信息获取方式,随时随地让更多需要档案信息的人及时准确的得到所需资料,是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目标。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经过诸多努力精心建设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利用率很低。众所周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应对检查或者搞形象工程,而是为了能让服务群体更方便的获取所需信息,所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推广平台,对服务对象进行宣传、推广,让服务对象了解档案信息化网站的优点、使用的方法,提高网站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学习其他事业单位优秀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成功经验,融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平台的利用率。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日常维护和更新
虽然如今很多事业单位都顺应时代趋势,创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因一些单位部门内部公职人员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不能及时的更新网站,不能给服务对象提供最新的资料信息,或者网站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主要体现在新档案的录入更新、网站模块设置等的更新上。这些问题就要求单位对技术人员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处理好前台与后台的工作一致性,形成一套有秩序的高效解决方案。后台技术人员对服务器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数据的录入更新和前台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网站的良好基础上端正的服务理念和亲和的服务态度是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效性的途径之一。单位有必要在制度制定和行为规范上确定公职人员的分工管理,使他们了解各自的工作目的、互相之间的工作关系。每几周组织前台管理人员和后台技术人员相互沟通,反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解决的方案,切实保证档案的录入和更新的同步性,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更新速度,使服务对象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如今档案管理建设的大趋势和主要任务,他改善了档案管理旧的方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所以,事业单位不能忽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投入更多到人才培养领域,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普遍存在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的问题
目前,对事业单位来说,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重要的是它能将产生财务信息的所有业务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业内部管理向业外部管理的转变,有利于推动业管理走上无纸化的道路。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1.2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缺不健全,乏科学性
就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来看,还不够健全,缺乏科学性。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较早,管理相对较为规范,体制建设也比较健全;而另一些事业单位,其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内部管理及其制度建设方面就相对落后。
1.3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落后,还有待提高。对事业单位来说,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1.4信息不对称造成主管部门监控不力,无法识别信息质量的有效性
信息不对称会给主管部分的监控和管理带来不便,对信息质量的有效性难以判断。主管部分主要依据充足有效的信息,对各个基层单位实施监控与管理。而充足有效的信息是建立在有效的技术平台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信息平台,管理部门就无法判断那些来自基层的信息及质量是否有效,如果这些基层部门是有意设计的,那就更是如此了。所以,这些监控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在信息产生和提供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只能在制度上加以有限的约束,在技术上是无从监控的。
1.5信息化开发应用较为滞后
从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财务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普遍存在较为滞后的现象,财务软件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财务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较浅的层次,很多事业单位只是借助于会计点算化来辅助会计核算以及信息归集,而对于真正能够实现辅助财务决算与核算的核心系统即ERP系统还缺乏了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部分功能模块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会计信息化相当于机器账务处理,失去了本身真正的意义。
1.6会计档案保存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普遍发展,会计档案涉的范围已经由传统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纸质文件扩展到电子文件以及有关的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但是就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相当部分的事业单位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记账簿的模式,仅仅是将打印的会计档案进行存档,对于那些存储于电脑系统中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并没有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进行备份存档,这对会计档案的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对于那些已经保存的会计档案,因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导致系统升级后,许多文档无法被调用,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档案保存的意义。
1.7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思想意识薄弱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追求最大效益,不得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而事业单位不同与企业,鉴于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被强大的经济效益所驱使,还缺少这种驱动机制,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论是在追求效益方面还是在改进工作方面思想意识都比较薄弱。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综合知识,对计算机操作以及有关的财务软件还不够熟悉,自身业务能力还有待于很大的提高。
2.推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才能使会计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以下就具体对策展开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起到有效作用。
2.1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将其摆到正确位置,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外,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人员来说,更要对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广泛交流意见,积极推广经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而努力。
2.2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与技术平台相辅相成
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的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有关管理制度,随着信息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相关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会计信息化系统从本质来将,应该属于一套硬件系统,而制度建设属于软件部分。对于信息化系统来说,为保障它的顺利运行,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些问题靠技术手段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有关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必须进行全局考虑,设计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借助技术平台,充分保证所获得的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3切实改进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
为了做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手段,以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求为依据,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事业单位的主管部分主要是依据充足有效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实施管理,而有效、准确的信息来源于一个先进的信息处理平台,在信息量巨大的情况下,没有先进的手段,对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是难以识别的。为此,对各事业单位来说,建立一个先进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2.4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
对事业单位来说,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或中心,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时,应将信息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并且要逐步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融合到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同时,以信息化统一标准为依据,努力做到与政府采购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外部系统相连接,通过安全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使数据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
2.5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要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对事业单位来说,必须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没有一批知识全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又何从谈起。
3.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决定着会计的发展方向。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适应时展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必须与时俱进,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多管齐下,有序的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使其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彩云.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会计经营流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信息的保护,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使工作人员不断地从科学技术中受益。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要以保证信息安全为前提,除此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技能。
会计师事务所高效率的标志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必备的资源使用,通过分析,总结,不难知道高效率的事务所的信息系统都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员工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可以在任意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第二,能够对知识与经验进行深入地分享,并能够在某些领域提供系统支持;第三,对客户的信息管理比较集中,且能识别重要客户及重点要关注的领域,实施无纸化的信息化方案。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1.没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认为会计信息化建设仅仅是有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殊不知会计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所有业务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最终实现业务内部管理往外部管理的转变,使业务管理进入无纸化。因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应该要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
2.会计信息化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实在性和科学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管理制度还有一定的缺陷,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尽管有些事业单位发展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较早,管理也比较完善,然而有很多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时代,其内部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也比较落后。
3.会计信息人员思想意识还不够强,素质比较低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使自己在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尽可能地追求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业务水平。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这一特殊性,相对于企业来说,事业单位缺少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如此一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会降低,思想意识会不够强,素质也会比较低,在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综合知识这方面有很多缺陷,对有关操作也不是很熟悉,这些都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建设。
三、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到目前为止,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下面介绍如下几种措施。
1.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潮流,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意识到其重要性,对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调整思想观念,不断宣传信息化建设,将其摆在首要位置,并大量投入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来说言,要正确地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方法及其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交流意见,总结经验,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努力地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2.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信息管理环境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因此,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必须发生改变,应该建立对应于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讲,会计信息化系统必须要有完备的硬件系统,然而制度建设很明显是软件设施。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光靠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约束有关的制度,所以,对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来说,不能够单纯地利用技术来解决问题,而要充分利用技术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正确、有效地获取信息。
3.优化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
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进方法,把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要求当作根据,科学、合理、有效地规划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决策时都要根据正确、充分、有效、合理的信息,而正确、有效地信息都离不开先进,科学的信息处理平台,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信息处理平台,在识别大量信息的时候就无法保证有效率和准确率,因此,优化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完善,先进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平台对事业单位而言非常重要。
4.增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
对事业单位而言,应该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小组,不断落实信息化工作,在整体策划信息化建设时,要在议事日程上提到信息化建设,而且要在经营管理化信息中融入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把信息化的统一标准当作根据,不断实现数据交换,使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
5.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很显然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才的培养不可忽视,只有加强了人才的培养,才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而对事业单位而言, 应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如鼓励进修,对相关工作人员实施培训等,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只有精通了会计专业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再加上敢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加快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6.强化安全技术的控制
会计专用服务器上都应该配有防火墙,在事业单位的内网有配套的电子屏障,以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使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与安全性有保障,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还可以设置账户及密码,设置监控器等。
四、结束语
目前,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社会的潮流,会计信息化基本上决定了会计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事业单位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一、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是加强对现有档案资源的录入、入库和检验,以及对特殊档案如使用较为频繁、非常重要以及容易遭到破坏的档案进行特殊处理。二是对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以及对电子文件资源的录入。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存在大量的电子文档,要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对这些电子文档进行有效保存。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较为肤浅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因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妨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资金短缺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
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事业单位本身存在资金缺乏现象,因此无法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环境,致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问题。二是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所投入的资金自然也相应较少,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滞后现象。
3.管理软件及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软件欠缺,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与信息化建设相匹配且操作方法简单、功能齐全的管理软件;另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在管理及使用软件方面存在问题。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人员的软件操作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的了解不够专业,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只停留在最初级的录入、查找等阶段。
三、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教育
例如,开展座谈会并提交心得报告,定期举行教育会,购买相关书籍并指导其进行阅读等,使事业单位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这一工作的价值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从而对这一工作加以重视,在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
2.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方面,可在财政预算中适当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各项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向国家财政申请专项信息建设资金支持,并将其应用于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去,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及硬件设备,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
人事档案就是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当前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应积极加强人才的管理,认识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才的稳定、高效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积极转变人事档案的管理方法,促进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与建设,更好的适应社会以及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信息资源来承载,人事档案是对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经历进行记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不再是传统的纸质管理,将人事档案信息录人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全面、真实,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利用计算机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有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助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人事档案中的信息数量比较大,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信息的更新速度,强化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传统纸质管理中复杂的工作环节,减少劳动力的支出。通过及时更新人事档案信息资料,企事业单位领导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的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为人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以及效果的实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在计算机上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更新的,能够避免破坏原始档案资料,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权威性。人事档案信息的建设应尊重员工,保证员工的知情权,这样人事档案才有利用的价值,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员工能够通过网络查询了解自己的档案信息,为员工解疑答惑,体现人性化服务。因此应加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和水平的提高。
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策
1.提高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当前信息化建设逐渐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动态化、即时性的建设,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应提高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了解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应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人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效果和水平,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j[,使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高效、顺利的建设与发展。
2.加强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力度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因此应档案管理以及科学技术人员应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对各种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数据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在人事档案数据系统建设时,应注重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数据管理系统应具有一定的查询、传输、处理等功能3j[,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数据库中包含着大量人员信息,这些信息数据是需要重复利用的,因此要以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促进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信息的共享,保证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安全性,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质量,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效推进。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还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应努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等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并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人事档案的传输和共享,以便满足人们的人事档案需求。档案管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基础,明确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以高度的责任感投人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4.做好人事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在做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应注重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避免由于档案信息泄露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努力强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对计算机中的人事档案做好备份工作,并明确人事档案数据库的使用权限,保证人事档案的管理能够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实现人事档案的安全管理。
三、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普及,实现了纸质档案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转变,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雨薇,李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策略分析口].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4(11):148一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