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管理培训课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物流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能力的教育,它的目标是更高的技术应用于生产线,建设,管理培训,服务。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关键技术的发展,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物流管理实践室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物流专业成熟的施工。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 使实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容易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的和职业的对接;
(2)大学学生和高职院校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培训证书培训平台;
(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岗位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平台。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实训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两个高等职业院校,经济学和近几年工程管理实验室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验室建设,如投资增加硬件实验室,实验室人员提供更完整的。然而,由于中国的教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光,几十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受重的科学,在光的艺术干涉实验基地,作为一个科学和专业优势,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培训基地建设启动整个晚上,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缓解瓶颈,在一定程度上,经济与管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制造生产制造业的第一个,校外实训基地正式。一些大学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只能保障最基本的实践效果,必须在联系人的工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学生仍无法干预,许多企业积极性不高,只是表面上的满足合作,接受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也不要让学生接触到核心部门和相关的管理事务,如果商业秘密。生产第二,教学资源整合是不够的。主要体现在:实验训练课程资源。整合两个教师资源。第三,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济上的限制,一个经济管理学院,培养专业,尚未建立或建设缓慢,甚至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因为课程设计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清晰,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3 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创新
管理和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上海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促进。实践中的其他类型的模式探索。
3.1 管理的本质的目标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商业环境,管理,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管理机制和相应的部门,采取预约系统,利用各部门主管的专业教师,学生会副主任由国务院指定的。明确的责任分工。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践基地的头“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3.2 互惠互利合作
驱动力和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是校企合作的前提。真实或模拟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一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训练设施和其他社会资源,得到行业或企业的资金,设备,场地和其他物质资源支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二是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双师教师数量“,水平不高等问题。三是企业可以提高知名度,获得人才,智力资源的质量。
3.3 规范管理
在学校和企业培训基地的安全合作的长远合作,不仅有学校和企业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必须在合同及其他法律手段明确。双方应信守承诺,遵守合同或协议的条款。
3.4 制度创新
“消费”培训“施工管理”培训基地要生产管理模式转变的消费。学校可以利用的教师,学校设备,优势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积极为社会,为企业确定生产任务。这是一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办学成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操作培训基地。高水平的训练基地,尤其是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在融资可面向社会,培养基,按照“谁投资,效益”的库存管理的原理。在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企业培训的前提下,自筹资金,运作模式。产权问题。从长远发展考虑的研究和培训基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更有利于发展的基本矛盾,但这必然带来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
3.5 教师,教材
关键职业培训基地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其功能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老师,一个是从企业转移,两个,三是提高教师的培训,四是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物流企业的岗位是固定的,而物流运作过程,它要求物流专业教师在企业工作。在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结合教学,讨论了输入模式,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试图为我国找到一个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基本模式。
【参考文献】
[1]冯徐文平.[J]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职业教育,2012(2):32-34.
一、培训师在企业培训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正逐步融入国际一体化进程当中,时代的变革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节奏和步伐,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与日俱增,培训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动力,倍受关注。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永续经营、适应市场的必然要求,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使企业拥有一流的人才,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从而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培训是否有效果,培训师的选择是关键因素之一。培训师是成功培训课程的实施者,是整个培训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和组织者,培训师的选择成为培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1.企业培训师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培训过程中,企业培训者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2.企业培训师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推动者
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员工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加大安全生产的认识力度,自觉地执行和落实安全制度和技术标准,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得以保证。企业培训师是承担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企业培训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的重要桥梁
新的科学技术的转化和推广都要有一个过程,企业培训师掌握了整个行业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才需求和相关的技术,在标准上、培训的目标上、培训的质量上能够迅速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培训师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形式加以推广应用,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实施效能。
4.企业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对人才的合理使用,通过培训培训师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素质,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和个人的目标。企业培训师比较了解企业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在培训方面的需求,所以企业培训师为企业提供的第一手素材是企业决策层最需要的素材,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都离不开这些素材,企业培训师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责任,任重而道远。
二、培训需求的多元化
1.企业需求方面
在管理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占据先进的地位也就等于占据了市场的一个主动地位,所以当代企业不满足于笼统的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管理培训。培训不仅使员工更加熟悉工作内容还可以吸收外面的新知识和新的理念,特别是同行业的信息,新的科学技巧与方法,这是企业竞争致胜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条件。通过培训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培训不是定时定点,而是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他人成功的管理经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营理念,从而提高企业的作战能力。
2.员工方面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呈多样化形势。提升个人能力,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才不会遭到社会的淘汰。此外,通过培训可以获得成就感,这是中、高层员工普遍的一个心理需求点,专业性强的培训是他们关注的一个方面。对于新员工来说,陌生的环境可能使他们的工作能力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工作中找到一个朋友或伙伴更容易提高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老员工充当这角色,作为一个培训师使新员工快速建立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并在工作中找到一个较好的倾诉对象,解决他们的困难,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企业人员的流失率,使员工能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培训当中,有时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分享,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培训以及培训的效果如何对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
3.客户、供应商方面
顾客是上帝,客户、供应商对企业销售服务的满意度决定了企业销售额及利润的高低,而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可以从客户及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并根据他们的意见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满足客户、供应商的需求,这是非常必要的。
4.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产生出不同的职业,现有的职业也有可能会更加细化、专业化。新的职业的产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培训,进而更加完善,这是不可缺少的,而不同的职业需要的培训师也是不一样的,更加专业化、细分化的工作就需要更加专业化的培训师。
三、企业培训师多元化趋势
早在1983年,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就把培训师的角色划分为15种:评估者;团体协调者;个人发展咨询者;教材编写者;讲师;培训发展管理者;销售者;媒体专家;需求分析专家;方案行政执行者;方案设计家;策略专家;任务分析者;理论家。这是培训师多元化的一个最初的划分,之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培训师队伍逐步走向规范化,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培训师制度的建立也必然借鉴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训师队伍必然走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1.企业内部培训师
培训对象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内容,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其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不同职位的培训师。
(1)技术、操作骨干培训师
对于技术和操作类的工作,单纯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未必对绩效产生大的影响力,工作的内容决定了其需要有实际的操作实践经验,而在该领域内企业的技术、骨干员工就发挥了他的作用。对于低操作型的员工来说,培训多和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有关,通过操作骨干培训师以授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新技术、新标准的培训,同时也可以通达让员工讨论的形式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为培训师,通过其丰富的工作经验,突出的工作成绩可以发现员工在这一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员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2)企业培训专员
培训专员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将企业文化溶入到自己开发的课程中,并在课程中尽情的展示,让所有学员都能被其对企业的忠诚、奉献所感染,并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化的技巧转化为标准化的课程传授给企业需要的员工,传统的培训专员的角色就太泛了,对于有些培训项目他们的能力还不足,比如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同员工的技术的再培训等等,这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外部培训师。企业的培训专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及新员工在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如联想新员工培训班4共设5个讲座,向新员工介绍了有关联想集团的发展史,未来的发展目标、行为理念及业务流程、各项制度等。
(3)老员工培训师
很多公司都有老员工带新员工开展工作,这也相当于一种培训方式,而老员工就充当了培训师的角色,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比较常见。一个优秀的老员工对于业务的掌握是非常熟练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他能把企业的实际业务需要教给新员工,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正所谓言传身教,老员工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新员工通过日常的工作学习逐步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相融合,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此外,老员工培训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和技巧,能针对不同新员工的个性特点实施培训,确保培训的效果。
2.外部培训师
(1)专业知识老师
企业培训的内容包括开发员工的专门技术、技能和知识,知识指的就是员工在该领域内的新知识,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所以企业要不断的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如会计、财务、秘书等职位,因为这一类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知道基础,为了应付日益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必须学习新的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训需求的广泛也对专业知识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语言的不同需求,有的人想学习英语,有的人需要学习日语、越语、法语等等,这就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老师,专业知识老师正是顺应了这一时展的要求。
(2)职业培训专家
培训专家有别于传统的职业培训专家:①在资格的审核上必定更加严格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出台了企业培训师职业标准,明确了培训师的职业定位、职业责任、职业能力规范等;②制度更加严格,未来的职业培训专家不再像现在一样,随便弄一个头衔就可以做培训师,良萎不分,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职业培训专家专门研究及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务经理相结合,同时还掌握了高超的技巧,这一类培训师还必须具备多元化的资历,特别是管理类培训师的专业分布于教育、外语、财经、管理、数学、医学、历史、新闻等各门类,而技术类培训师的培训课程对于所接受的专业教育要求较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培训的需要,真正做到培训不同领域的专业化,而企业要聘请职业培训专家就会根据培训的内容的不同选择哪方面专长的培训师。
(3)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培训师
总经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肩负着整个企业的发展重任,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经理、总经理的个人能力、知识与态度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成败。但是企业的管理者的培训不能单纯的采用以往的培训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培训师,所以拥有企业管理方面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培训师就应运而生,管理者培训师不仅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的知识,更有长期的管理经验,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同时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还有灵活的讲课技巧,对管理者的培训必须采用灵活简单的方式,可以采用座谈、讨论和考察等方式。
(4)网络培训师
网络培训是一种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方式,这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这一培训方式的出现同时产生了网络培训师。这一培训方式使用灵活,符合分散式学习的新趋势。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很多人不一定到培训的时候才想到要去学习,比如说经理、高校老师、专业性强的工作都需要自我学习的自律性,这一培训方式就适合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潮流,同时节省了培训学员集中培训的交通费用及时间成本,而信息传递的优势明显,更适合成人学习,这一培训方式为实力雄厚的企业所青睐。
(5)顾客、供应商培训师
商家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有哪些做得好哪些不足,顾客与供应商是最有感触。商家有时会请经常到他那买产品的顾客及供应商提意见,这一类就是顾客、供应商培训师,他们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是销售产品技巧、服务、产品质量的见证者,通过对比能发现企业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对于销售人员的销售方式、技巧、服务的态度进行培训,对中高层决策者我销售战略上提供良好的建议。这一类培训师对于销售类行业的基层员工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他们也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现实中发现并总结问题,真正提出对企业有帮助的建议,并通过培训使员工的个人行为习惯得到改进。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培训师制度刚刚建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员工对企业培训需求的不断变化的必然趋势,必然导致培训师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培训师多元化趋势。不同的企业需求不一样,不同层次的员工对培训内容也不一样,所以多元化的培训师更能满足这一需求,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明宇、胡媛媛.我国培训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05,(3):48-50.
[2] 高洁.培训师行业现状和专业化发展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 2005.06.
[3] 陈萃光、李笑月.浅谈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5,(6):116-117.
[4] 董妙龄.谈谈如何构建高素质的培训师队伍[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8-12.
[5] 王琳.发展中的中国企业培训师[J].中国培训,2004,(6):13-14.
[6] 崔冰.培训师:播火的前行者[J].中国培训,2002,(7):5-9.
[7] 刘航平.让内部培训师-闪亮登场[J].现代企业教育,2006,(12):56-58.
[8] 孙振东、秦旭文.企业培训师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06,(8):22-26.
工作与培训产品开发相同,培训市场开发也是培训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场开发工作主要包括销售渠道搭建、销售队伍组建和客户服务等诸项内容。培训项目一般是以直接对终端企业客户或公开课两种形式实施的,对于不同的实施形式或不同性质的培训项目,适用的销售渠道也是不同的。往往我们是通过在实施不同类型培训项目的过程中搭建起不同类型的销售渠道、配备销售人员,使销售渠道与销售队伍逐步完善起来。一般情况下依培训项目的特性不同可有以下几种渠道模式可供选择:合作式布点在不同的地区与当地的一些机构以授权合作的形式,销售自有的或取得绝对控制授权的培训项目。虽然我们需要出让一部分利润空间给对方合作机构,但却可以大大降低直销的销售成本,同时是机构迅速扩大市场渗透力,提高知名度的最有效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限制在于两方面:一是机构必须拥有培训产品的控制权。前面提到的以合作方式引入的培训项目,就不适用于此类培训渠道。二是能够吸引与自己合作的当地机构,同时该机构拥有自己客户资源,价值取向类同。发展培训会员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便于组建起一支相对稳定的销售队伍。每一位销售人员对自己发展的会员都会比较熟悉,了解客户的需要更直接。前面提到的职业资格认证类的培训,大多以开设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公开课组班时如有会员单位及个人为基础,就会降低风险。另外培训产品销售员,对培训产品要有较深入的了解,需要一定文化素养,当培训机构培训项目还不够丰富时,直销单个项目的销售成本会比较高。如能发展一批稳定的会员群体,不断摊薄后续培训项目的销售成本,就会大大增强培训机构的竞争优势。大客户培训顾问这是一种关系营销模式。就是对于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社团组织,以及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选用经验丰富的培训顾问,直接服务于这些组织,为他们量身打造适用于他们的培训项目。事实上我们培训机构的很多精致的培训项目,正是首先从这些大客户中获取信息,在为他们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再通过其他渠道推广出去。这种营销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只要我们的服务令客户满意,就可以和客户建立起深度的信赖与合作关系。而维持一个老客户比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节约许多。另外,这种营销模式适应的培训产品类型也很宽泛,前面提到的各种类型的培训产品几乎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销售。以上几种渠道模式,是选用其中的一种,或以一种为主其余兼顾,主要受机构自有资源的制约,每一种模式做得出色,都可能使培训机构焕发勃勃生机。
一、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大多数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的运转和规划上,对于完善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视度较低,没有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对于企业提升整体能力来说是极大的阻碍,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出现漏洞,在企业发生财务问题时不能迅速且有效地解决。
2.财务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的发展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这和员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在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未对企业员工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普及,很多员工对于财务管理的概念模糊,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新会计制度下,各个高校对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但并未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会计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较差,理解得不够深入,在毕业进入企业单位工作时,无法直接上手,而企业原本有资历的员工没有得到新会计制度方面相关的培训,以往传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不能运用到新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来,短时间内不能转变过去十几年的会计财务管理观念,无法带领新员工参与到工作中,这就给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3.财务管理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系统
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重视生产,不重视企业的管理和财务计划,因此造成了企业的一些基础设施过于落后的结果,而这些设施的落后,也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的管理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导致信息过于落后,这样就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速度。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许多企业往往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量的更新是很重要的事实,这就要求企业更新企业管理的设施,使管理的设施进一步的现代化。更新企业的基础设施,也要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足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要对这些人员进行足量的培训,如果企业不重视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财务工作者缺乏对于现代化管理的制度和手段的管理理念,这样就会使财务的管理手段停滞不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完善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登记、对企业资金收支进行管理,可以说这种现象在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中还比较普遍。总体来说,这种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因为如果企业管理者采取这种财务管理态度会造成企业管理者忽视企业财务的风险控制,忽略了企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性,造成企业只会在企业发生资金支出、收入后才会做出相应的措施,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与效率性。因此在新的会计制度背景下,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优化其观念,积极拓展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认识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合作沟通的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沟通获得企业经营情况,并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调整。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具有一定的财务预测意识,通过一定的会计信息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以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设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把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变得规范化,确立一个本部门内部的工作规范和内部核算制度,严格按照内部的工作规范和核算制度来进行控制,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实行,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对公司内部的消费项目进行稽查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将公司全部的花费项目统一交由财务管理。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新会计制度给企业原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要求,需要原财务管理人员对以往的企业财管理手法进行革新,需要形成符合新会计制度的工作理念和新的管理技术。企业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将新会计制度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状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培训课程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转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使其尽快地适应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加强财务核算监督工作
企业财务核算除加强自身管理之外,完善外部监督和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注重外部监督制度应用推动财务核算规范化进程。主要是加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监督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履行各自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监督工作,社会中介机构要接受他人委托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核算和验收,财政部门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有效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各项工作。
5.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26-03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之所以在国内外培训中受到欢迎,因为其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相比较,更符合干部学习特点。
1.学习主动化。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他们学习培训的动机是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主动获得新信息,通过思考、交流、比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要求每位学员都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就其他学员提出方案发表见解,特别注重学员的参与,把学员的思考和辩解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而传统的理论讲授、“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学员的现实要求。
2.内容案例化。案例教学不是“理论+例子”,进行阐述和例证,是以分析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和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方法则是对实践进行抽象、概括后总结理论和规律。
3.方式互动化。案例教学建立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探讨,倡导分歧,思维共享”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员都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大家一起讨论案例,相互交流认识成果,教师既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也从学员中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交流看法、交换意见,获取新信息,拓宽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结论多元化。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告诉学员案例中决策者的实际做法,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事件、人物和问题等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对问题的看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学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发散性分析。
二、农业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无定法,唯有合适。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同国家、不同培训机构都努力形成最适合的案例教学形式,如美国哈佛大学经典型案例教学、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现实型案例教学。我国干部培训机构自引入案例式培训以来,结合中国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实际,不断对案例教学进行本土化,以期能够使这种新鲜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围绕各级各类农业干部培训特点,探索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案例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
1.讲授式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直接对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归纳总结。这种形式仍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在内容上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过多讨论和分析的案例。讲授式案例教学在农业干部培训中应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讲授式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分析,因此,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这样可以让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案例分析过程被教师代替,这样对激发学员的主动思考、分析问题都有一定的影响。
2.讨论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员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注重研讨、交流和分析过程,让学员获得启示,而不是结论。比如,在农业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多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掌控教学节奏,引导学员围绕主题深入研讨。讨论式案例教学与我们培训中开展的“学员论坛”有相似之处,但“学员论坛”更注重学员之间经验成果的分享,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不够。
3.模拟式案例教学。模拟式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情境编成脚本,让学员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入相应的场景,再现案例发生的情景,引导学员身临其境,对案例进行交流、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土地仲裁员培训和农业应急管理培训中,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角色和特殊情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专门的场地和道具;教师和学员也要花较多的精力进行策划、组织。另外,这种方式对角色把握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于经验不太丰富的教师而言不易掌控课堂局面。
4.辩论式案例教学。辩论式案例教学就是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参加辩论的学员根据案例问题,组成“正方”和“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问题进行辩论,教师紧扣主题,引导学员集中讨论,现场点评。案例辩论的气氛比较激烈,针锋相对,能够时刻激发学员处于高度集中思维状态,应对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时刻控制辩论方向不偏离主题。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农业法律培训课程中。
5.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是让案例中的当事人与学员进行直接对话,现身说法,与学员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交流,直接触动学员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邀请基层农业一线工作者到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中现身说法,介绍案例经过,讲解背后的故事,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问。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员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走访农民,增进对农民的情感,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往往是正面案例的当事人容易将教学现场当作优秀事迹介绍,而忽视挖掘成功背后的经验、启示;反面案例的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三、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中国化的案例教学之路还刚起步,还存在案例教学形式与课程主题不匹配、好的教学案例来源缺乏、学员不习惯案例教学模式等问题,影响了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案例收集整理。西方知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有专业的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队伍和标准化的案例管理使用流程。比如,哈佛商学院成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部门,专门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各种调查、教学实验、案例编写,并形成了一整套案例选题、收集、编写、申请专利、更新、发行、管理的程序和实施步骤,开发形成了一大批实效性强的教学案例。而我国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案例编写流程和专业的案例教学编写人员队伍,教学案例的数量亟待增加。
2.案例课程设置。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实践表明,只有便于团队学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培训内容适用于案例教学,如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更新、政策解读、制度讲解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在课程时间上,由于领导干部培训多为短期在职培训,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因此,在整体培训项目课程设计中,每门案例教学课程往往只安排半天时间,与国外1-2天的案例教学课程相比,学员讨论和思考的时间被压缩,影响了案例教学启发学员思考的效果。
3.学员的参与程度。受传统的讲授式教育习惯影响,中国的领导干部更习惯少说多听式的学习方式。即使是最活跃的学员,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与西方的领导干部有一定差别。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不能一味模仿国外的案例教学方式,不提供参考材料,让学员自己去寻找案例分析理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加强教师对案例分析过程的引导,通过提供相关理论分析资料,促进学员结合实际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师还要科学设计研讨环节,激发更多学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四、增强农业干部案例教学效果的思考
从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实际看,可以从教学案例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及强化课堂引导、提高学员参与程度等方面人手,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的特点,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
1.教学案例选择。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其适用范围。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培训班次、专题内容、学员类型等具体情况,了解学员学习期望,才能使所选案例符合教学目的和学员需要;另一方面,案例的难度要适应学员的能力水平。如果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或主题超出大部分学员知识能力或研讨范围,将导致学员无从下手,只能被动听从教师脱离实际的灌输,使学员失去参与研讨的兴趣。反之,如果案例内容过浅,其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难以激发学员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所以,选择案例要难易适度,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培训目标。
2.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同样的培训内容,因采用的案例教学形式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案例。同一案例教学课程,如采用讲授式教学形式,则可以选择描写某地在这方面形成一整套做法及经验的案例;如采用模拟式教学形式,选择的教学案例就应该是详尽描述包含比较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心态和利益博弈的事件;如采用现场访问式教学形式,可让学员直接向当事人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争辩,对案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根据教学案例资源情况,选择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形式。
3.加强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由于案例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要对案例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利用好课堂时间。一是科学安排时间,特别是要根据学员人数、案例计划讨论时间长度确定每名学员发言时间,增加学员的发言机会。二是设计教学方向,通过考虑以什么样的问题或陈述展开讨论、提问的顺序、如何结束讨论和预期的讨论方向等问题,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把案例教学课从头到尾串下来。三是组建学习小组,确保研讨过程有序进行。可以通过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成员,指定研讨主持小组长,规定讨论发言规则,营造开放宽松、相互学习的讨论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将同一单位或相同岗位的学员分散在不同小组,使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以避免思考出现同质性,促进发散思维。如果培训学员的职级不同,尽量将同一级别的干部安排在同一小组,避免出现高级别领导干部“一言堂”情况。
4.激发学员的研讨积极性。一是让学员熟悉案例教学。案例教师可通过提前介绍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让学员清楚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担负的责任,使学员做好进人积极讨论案例状态的准备。二是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为了使讨论的问题能够达到一定理论深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案例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当发现讨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三是客观评价学员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员,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员观点时,要把握好尺度,以免打击学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建立完善干部案例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F5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280-01
一、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概念阐释
1.职业和职业生涯的定义。
职业指的是有工作能力的人为了实现生活的目标不断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向社会做贡献的持续活动。从职业的特征来看,它具有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伦理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职业生涯与职业的区别是职业生涯注重发展,即将个人的职业生活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职业则是个分类性的静态的概念。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指的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角色和职位,它们能够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相互联系,是个人接受培训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2.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职业生涯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是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具体指组织帮助员工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这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员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详细来看,职业生涯管理指的是一个战略过程,它通过为组织内员工构建职业开发与职业发展和度过工作生命的通道,帮助员工进行个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来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的潜能并充分发挥其潜力,使之与企业的职业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使企业与个人的需求达到最佳的结合,最后达到满足个人与组织的需要,获得双赢的结果,最终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3.强化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员工的发展潜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强化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员工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其次,能够增加培训收益率。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技能培训会激励员工,有效地作用于绩效的提高,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培训收益。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员工和企业更好地了解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使企业更好地作出需求和供给预测,有目的地进行选拔与甄选。
再次,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好坏。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不断更新人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提升企业“人力”的目的。
二、当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面临的问题
1.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职业管理框架体系,导致员工流动率高。而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减少员工流失率、增加员工企业忠诚度;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员工自主研发能力,主动参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帮助企业在专业技术程度高的职能领域,如营销、销售、工程和研发等领域塑造内部的卓越品质。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在推动职业管理流程和工具正式化方面却并不令人满意,对职业管理框架体系、核心构建还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
2.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式单一。
我国企业目前对员工进行的职业生涯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开展内部职业生涯管理培训最为普遍,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同时,企业还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普遍采取了以下集中方法。如企业人力资源部统一开展内部职业生涯管理培训,聘请专家以公开课或内训。单一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式导致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时捉襟见肘,方式单一,只能够被动地应付而不能超前规划,提前消除金融危机的负面作用,企业进行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成效肯定不会显著。
3.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范围过于狭窄。
虽然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我国企业在实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时仍然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职业生涯管理是针对企业所有员工的管理,从管理层到一线操作员工,贯穿在企业员工就业的全部阶段。为此,很多公司都是针对企业重点培养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对这些人员设计了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并能够积极引导这些潜在人员进行职业发展。但同时,针对占群体大多数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管理人员,企业更多的是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而不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三、加强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
1.强化企业员工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
在企业的发展运行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是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责任,这就需要企业和员工相互写作,共同配合,做好企业职业生涯的分内工作。首先,企业应该想企业员工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相应的资源,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实现职业生涯管理的支持系统;其次,要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提供与职业生涯开发有关的培训与开发机会的信息和建议,大力提供各种有关的专业服务;再次,员工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应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在职辅导、咨询、职业建议以及职位空缺、开发机会、培训课程等方面的信息,应当帮助员工处理好职业发展间题,统筹兼顾,通过满足个人要求来帮助员工管理好职业生涯。
2.积极完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企业员工对职业的偏好、前景度等都出现了偏差,企业员工可能更加关注自身工作的稳定性、待遇等现实性问题,由于出现这些担心,企业员工普遍出现了焦躁、不安和恐慌心理。要提高我国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成效,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职业测评在推动职业生涯管理的租用,就必须改进职业测评技术。现代人才测评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的操作程序、内容、技术、步骤、条件、规则等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克服了主观随意性。现代人才测评方法,特别注重考查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实际工作经验、职业倾向素质。考查理解性、应用性题目多,逻辑推理题目多,注重考查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机制。
提供发展机会和项目,教育培训既要考虑组织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考虑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将培训学习计划与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建立职业记录与工作公告制度;提供多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对员工的职业兴趣资料要随时更新。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期望的资料单元;建立下属发展奖励体系;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制定综合性的职业管理及内部晋升计划,如技能储备、管理人才储备、替换图表法及继任计划法等。另外,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活动中扮演好教练、考评者、顾问以及中介人的角色,从而实现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经济调节机制的影响作用
要想加大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政府就应当采用适当的经济调节机制来影响产业的发展,完成旅游资源的市场配置。
1.1资金筹措地方政府应当在地方财政预算中设定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专项经费[2]。伊春市财政每年拨款1000万元作为伊春市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伊春响应目前国家“保内需、促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抓住目前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强化了对旅游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推出了桃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翠峦兴安湖水库等2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在香港、杭州等地经贸洽淡会上进行推介,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中国动植物园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已经有哈尔滨宝宇集团投资建设的西岭生态旅游度假区、由名人集团投资建设的名人生态旅游综合度假服务区。
1.2财政政策伊春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文件,同时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经济获利能力较强并能贡献较多的财税收入、并遵循伊春产业发展现状的项目进行一定的优惠扶植,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除此以外,伊春市政府还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其对伊春的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并明确将旅游方面的招商作为一个基础目标,在招商引资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引入问责机制、合理分工制度、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等的配套机制,编写印制了《伊春旅游招商项目册》,从而掀起了伊春市在旅游方面的招商引资热潮。
1.3金融工具金融工具[3]是指政府为了缓解中小企业投资难的问题,特设的小额贷款、科技贷款、质押贷款等各种扶持措施。“十一五”期间,伊春市旅游产业通过政府投资、银行信贷、民间投资等方式完成的融资总量为280亿元,全市135个旅游企业有5%以上的企业得到了银行信贷支持,其信贷对象主要是绿色旅游及旅游餐饮住宿业。此外,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关于中小企业支持的金融产品也使部分的旅游企业得到了更宽的融资渠道。
2产业管理机制的影响作用产业管理,是政府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产业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本文认为对伊春生态旅游产业而言,资源规划、信息公开、市场秩序几方面尤为重要。
2.1资源开发假如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有着极佳的品质,则该地区旅游资源更容易形成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恰恰就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竞争力自然发展的基础。伊春力求在旅游景区开发方面上新水平[4],对《伊春市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提出小兴安岭旅游度假集合区的规划设计和重点项目,还邀请专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全市旅游发展提升策划,并为带岭区、汤旺河区、新青区、翠峦兴安湖水库编制了旅游规划。按照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提升规划要求,伊春对《五营区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使其更加符合旅游发展的需求。伊春市目前已建成10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其中有3个国家4A级景区、18个2A级以上景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滑雪旅游方面,伊春建成4处S级以上滑雪场,生态旅游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2.2信息公开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了旅游市场的失灵,导致了经营者和旅游者的不合理、甚至违法行为的出现,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强有力的介入和积极作用才能实现[5]。因此,伊春市政府积极拓宽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对伊春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介绍,有关的旅游信息。并且建立了专门的伊春旅游网,可以在伊春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的链接点击进入,既方便查找,也体现了权威性和可靠性。此外,伊春市旅游局还开通了目前网络世界中比较流行的微博,通过微博的强时效性、较快的传播性、简单直白和大众化的特点,更快更好地相关旅游信息。
2.3市场秩序地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旅游业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规范旅游企业的主管和其他角色的行为。伊春制定出台了《伊春市旅游行业服务规范》,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导游员分别签订了《自律公约》,推进了旅游企业诚信建设,加强了旅游行业自律。开展创建“诚信星级饭店”和“诚信旅行社”活动,提高了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意识。以市政府令形式下发《伊春市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管理规定》,并对未按《规定》要求建设的旅游景区,一律不允许其接待游客,从而保证了景区景点的服务质量。同时,重点查处了“黑社”“、黑导”等无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了私自收取回扣、变相或直接索要小费、强迫购物等旅游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避免了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保障了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
3公共服务机制的影响作用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王澜明,2005),其中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公关宣传与旅游产业发展尤为密切相关。
3.1基础设施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基础设施[6]主要包括水、电、通讯、交通、餐饮住宿、文娱活动等方面。旅游基础设施越发达,要素资源流动越通畅,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行越强,越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10月,黑龙江省第一条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断面的高速公路:伊绥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行。截止目前,伊春市外部公路交通还有222国道、204省道、303省道、311省道以及312省道,构成贯通伊春的“干”字交叉外部通道。内部旅游交通主要以伊春为核心,沿哈伊、鹤嫩和伊嘉呈放射状分布,基本建成连接了伊春市内100多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公路。在铁路交通方面,哈佳线上的南岔、带岭、朗乡、桃山、铁力等重要景区与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和哈尔滨等省市有直通列车。航空交通方面,伊春林都机场已建成通航,在原有伊春—哈尔滨—北京航线的基础上,又增开了伊春—大连—上海航线。在餐饮住宿方面,伊春现有的星级酒店分布在伊春市区8家,铁力5家,带岭区1家,金山屯区2家,西林区1家,嘉荫县1家。旅行社36家,而且以从事地接服务的中小型旅行社为主。伊春区内的餐饮饭店众多,菜系品类丰富,满足各地区各层次旅游者不同的饮食需求。伊春市还新建旅游家庭旅馆173户,新增床位2000多张,改造现有房屋101户,有效改善了旅游时期旺季住宿接待能力较差的不足。2011年,陆续有6家五星级酒店在伊春破土动工,首开伊春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先例。
3.2人才培养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服务密集型和素质密集型产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产业收益的源泉[7]。近年来,伊春市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商管理学院等省内高校联合开办了旅游管理培训课程,举办了多次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研讨会、伊春市旅游发展研讨会、景区标准化建设研讨会。同时,伊春市政府还组织相关的旅游管理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如云南、九寨沟、江浙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举办了旅行社经理、导游员和星级宾馆经理等各类培训班80余期,培训具有较高学历、较高素质的直接从业人员7000多人次;组织进行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大赛、景区景点导游员技能大赛等各种有奖竞赛,为伊春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从业队伍。
3.3公共宣传近几年,伊春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森林生态旅游节、摄影节、杜鹃花观赏周、五花山观赏节等旅游宣传活动。伊春市政府组织伊春市的部分旅游景区、旅行社参加了2011年4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市主办的“2011年度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与旅游企业对接、发放宣传品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伊春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了伊春旅游的知名度,有80多家旅行商与伊春市旅游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除了对国内市场的努力拓展,伊春市政府还积极发展海外市场,伊春市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6国驻华大使及驻华参赞举行会谈,进行对伊春旅游资源的推介,并探讨相关的旅游投资计划与项目,从而达成旅游战略的合作关系。
4伊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主导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