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经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彩的语言运用上。多是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二、制定写景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我觉得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三、凸显写景散文的教学重点
有人认为,写景散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语感教学和美感教学的三者统一。写景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从文本本身的抽象文字中,读出具体的画面感和旋律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得到语感的具体训练,在情感上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写景散文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住写景散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抓住写景散文教学的侧重点。以人教版第六册《珍珠泉》为例,谈谈在中年级写景散文阅读教学品味写景散文的多种美的实践。
1. 享受写景散文的意境之美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感受,满足于对有限感性对象的知觉性理解,而要有透视力,能够深入探究,切入文章营构的深层领域,调动一切心理机能去识别和体味,从而领会写景散文的意境。《珍珠泉》教学片断:
原文片段1: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教学片段1:教师范读此段文字
师:听我的朗读,你听出什么了,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泉水周围有很多景物,比如青苔、蕨草。
生1:泉水周围很素雅,绿色特别多。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青苔,绿色的杂草,周围到处都是绿色。
生3:泉水周围太美太美了!像个美丽而朴素的花环,围绕在珍珠泉边。
师:同学们,她是否说出了你朗读时的心里话?请大家都来体会着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描绘的美景。
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了,静谧中美丽素雅的花环似乎在舞蹈,小读者与作者和自然和谐地交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情神合一。
2.享受写景散文的自然之美
纵观小学教材的写景散文,我们会特别感到亲切和温暖,因为写景散文大都是和故乡、田野、小溪、山川等场景分不开的。学生们也十分偏爱这些描写山乡自然的写景散文,因为它们往往能够一下子打动许多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多么简洁和朴素的文字,又那么有味道。
3.享受写景散文的语言之美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该是抓语言。我们要指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读出效、习得法,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
教学片段: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师:请两名同学读句子,【课件变色,提问:为什么老是分两个同学读呢?】
生:写的是太阳光,水泡的光。
师:用了多少个“光”啊!自己再来读一读。
师:仔细读读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师:同样的三个“照”字,字数一不一样,也有顺序,也有变化,读读比较,哪个更有节奏感?
学生朗读体会
在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中,作品深层含义的生成,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的细心品味和深入开掘。像这样的细节,无论是对写景散文作家的写作,还是写景散文读者的阅读,都是很好的启示。要享受写景散文的爱与美的熏陶,就不能忽略写景散文里这样的细节,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语言揣摩与诵读中,充分的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感受到美,享受着美,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了欣赏写景散文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70-01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使学生在课堂后能够有更多的收益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起探讨。
1.造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明显落差的原因
1.1从学校领导方面来看。过去强调抓两头带中间,认为低年级是"基础"要加强,高年级是"关键"应把好质量关,三年级则无所谓,可以"慢慢来",因而对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抓得不够。
1.2从教师力量配备来看。由于领导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经验的教师被安排到基础班、毕业班去了,三年级教师则新手多,教学有困难的多,力量相对薄弱。
1.3从学生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的发展时期,学生心理特征有明显变化。他们不象低年级儿童那样听话,专心学习,表现得比较好动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的求知欲在增强,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而教师往往不注意三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要么照套低年级的老教法,学生感到厌烦,要么硬搬高年级那一套,学生感到玄乎,教学效果不好。
2.改进的措施
2.1以理服人。教材选编的课文,特别是三年级的课文中很多是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资料。如何运用教材揭示的客观事实教育学生?俗话说:"眼见为实!"让事实说话,学生更愿意接受。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观看课件演示用眼目睹这个村庄怎样消失。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村庄怎样消失。最后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熟悉的镜头用口说说这个村庄怎样消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能自然地认识到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自觉地思考环境和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意识,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2发挥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材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声》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样作用。如《灰雀》中,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是有他的用意的。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直接问"的各种原因,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列宁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列宁爱护少年儿童的伟大形象,逐渐树立在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更加敬仰列宁,产生一种向列宁学习,得到别人的敬爱与尊重的愿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这样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有真实感。通过典型事例影响学生,激励他们向这样的人物看齐,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了健康的偶像。
3.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必须制定了详细的让学生自主预习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也在提问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
4.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5.注重朗诵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跃"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规定的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这些文章都是些经典片段,是有美好的语境描写,语言的运用也是极妙,期思维表达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感的提升有几大帮助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行朗诵这些课文时培养孩子语文功底的最佳方式之一。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但是,因为课堂教学时光的有限,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教师无法将课文中的出色之处各个让学生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生阅读时应该抓重点,引导学生在对文字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够尽快悟出语言的抽象内涵,意义内涵,感情内涵等。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高高在上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弥补空缺。如我们在进行《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最好这样引导学生这样点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挑选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学生就能充分表述他们的实在感触感染,有的说:"文中第一和终尾自然段中的'有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目纲'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形特色及优良质量都引见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邦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自豪。"这样引导学生挑选自己阅读感悟的精髓,进行详细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6.器重丰盛少彩的语文理论运动
如:学习《春天》后,组织学生来郊外一行,寻觅大自然的脚印,发详大自然的风度,摸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自不同角度,采取没有同的道路取得学问才能。 道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语文论文要念充足施展集中识字的劣势,为四、五、六年级读写教授教养奠定良好的基本,抓佳集中识字为根基的三年 级浏览学学是非常主要的。
参考文献:
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级教学情况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展开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标准为标准实施教学。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督促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
4、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做到经验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段,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在明确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部分教材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根据三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大面积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研究。
(二)重视常规,提高质量。
1、以教材为凭借,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学生默读、品读、研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抓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段作文教学,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重视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读、认真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规范,重视学生作业订正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做到共同发展、进步。
(三)加强研讨,共同进步。
1、教研组每位教师均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教师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时沟通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难题,使教研活动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四、具体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级组语文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工作。
(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3)组织学习研讨三年级教材特点、目标。
(4)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5)优秀老师开一节先行课,组织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听课和评课。
十月:(1)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课。
十一月(1)继续组织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本年级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2)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3)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其他教研活动。
(4)期中能力自测。做好相关的质量分析.
(5)抽查备课。
十二月:(1)研讨展示课。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继续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5)针对期中自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期末能力诊断(要求同期中)。
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还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以符合孩子们认知兴趣的方式展现知识,就能有效唤起他们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际上人教版小学语文就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遴选了许多优秀的趣味故事来牵引孩子们学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趣味因子来激活学生兴趣。
如,在教人教版三年级上《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为了吸引孩子们深入学习,我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旅行爬山经历,然后选几位学生分享给大家。然后再问:大家这么喜欢爬山,爬山运动又这么精彩,那么我们想不想学一下如何将自己的爬山经历通过笔触展现给大家的技巧呢?
这样一个结合实际的问题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了他们学以致用的主观能动性,为深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互动交流
课堂不应是故步自封的封闭式课堂,而应是互动交流的开放型课堂,因为交流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必由之路。客观来讲,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完成知识探究和信息传递,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体验知识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知识,迁移技能,否则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拾人牙慧罢了。
如,在教人教版三年级上《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就特意提醒学生在初次阅读中挑选出经典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比如,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然后教学过程中让大家比较例句与“几百里连成一片,到处都是绿色的树木”的区别。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通过对比、讨论和交流体悟到语句运用了比喻,这样让语句描写形象、生动,如此一来强化了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和认知,让他们掌握了描景状物的技巧,潜移默化生成语言表达能力。可见,这样的交流课堂,不但实现了“文本对话”,还让学生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拓展知识,发散思维,最终在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完成内化迁移,生成能力。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写好教学设计,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三年级的学生属于过渡时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个别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小学语文,在小学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于处于基础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启蒙性语文课堂教学就尤为要注重“活”“实”“趣”。根据本人在大学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实践探索,以及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有效备课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和基础
1、设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各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各异。这就意味着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的加以运用。我上课经常采用谈话式导入、设置情景式导入、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简笔画式导入、图片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及游戏式导入等。
三四年级的孩子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非常重要,所以课堂上经常用录音机播放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歌曲、朗诵导入课堂,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孩子们快速进入语文课堂奠定好基础。
三四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在玩乐、快乐中学习,所以在三四级的课堂中我设置的游戏导入比较多。
三年级、四年级的孩子主要是生词的学习,在课前时利用教学卡片让学生们复习生词,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五六年级的学生,我就更注重他们对句子的掌握,课堂导入我常设置与他们生活情景有关的生活情景导入,让他们在情景中学习表演、语文对话。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不能一成不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重生活、重实用、重参与、重变化多样以及重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要求。
语文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要注重多听、多说。所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常侧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设计相关的活动场景。如在三年级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全班的学生名字,我设计了一个交朋友的小游戏,看看班上谁是小小外交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情境性,也让孩子们广泛参与了,做到了有效教学的方法设计。
3、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符合实际的三维目标,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在备课时,教师就必须活化、吃通、吃透教材。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应试目标的弊端,那就是空而不准,乱而不细,大而不实,要真正做到静下心来,走进教材和学生,着实提炼,肯下功夫。我认为只要教师吃透了教材,就算在课堂有什么意外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做出创造性的调整,只要做到了教学目标的不偏不离,它就不失为一堂有效的课。
(二)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控是活化课堂教学、焕起课堂生命力保障。
1、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告诉我们教师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学生爱上这门学科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美的语音语调,纯正的口语,是吸引学生的资本,当然还有教师自身的个性,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孩子们对老师的喜欢,会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自然而然也就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实践表明年轻的漂亮的性格温和的语文女老师比较受小学生的喜欢。
2、教学组织和活动要以大部分学生为主体对象,教学组织和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化。在4 0分钟的一节课上,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次接触语文和有足够的实践操作量。为了保证全班学生学习的时间,在教学组织上就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P K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如: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好强的心理特点,也使他们形成团结积极向上的学习课堂氛围,上课前我经常把全班分成A B C D学习小组,进行小组P K性的教学活动。遇到情景性的表演对话就派小组代表进行对话。
3、建立全面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首要要培养的,教师要适时敏锐的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频繁的给以口头表扬:小组P K获胜的作、业完成好的、上课表现好的就奖励小贴纸,并告诉孩子们小贴纸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获得小奖品。将每节课时语文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带读生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课堂P K,课后进行交流,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注意积极引导和升华学生的竞争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们少重视物质,多注重精神奖励,多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功,自己要和自己比。
2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
本专业自2003年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通过一、二年级进行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培养,三年级进行专业必修和个性化方向培养,四年级主要培养毕业论文写作、示范课实习、教育实习和其他职业岗位的能力,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基础教育适应能力。2010版培养计划制定时减少了总学时,增加了专业选修课比例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语文教材研究”、“教学艺术论”和“文学作品的审美解读”等课程,强化了师范技能的培养。在优化课程体系方面,本专业在最新的培养计划里除了保留“微格教学与教育实习试讲”、“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还新增加了“专业调研”、“中学语文教学名师示范课”等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程度,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学生的能力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另外,本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展开各种实践活动,开展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举办诗歌朗诵大赛、演讲大赛、师范生讲课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微格教学、实习基地课堂教学、三笔字大赛,以及量化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例如:每学期不少于10部理论书籍和30篇文学作品,一、二年级学生每人每学期必须完成30篇千字文。除此之外,本专业数次邀请中学优秀语文教师为本专业学生做示范课,并且与学生对课堂实践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学院从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中,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组成了实验班,并且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学生们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更快的掌握教学应用技能。
我们每位教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形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能按时完成自己的所有语文教学工作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请进来的玉溪师院附中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教学启示和经验。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学习资料管理的规定,无私自为学生订购资料现象。严格要求自己,无私自减少调换课时的现象。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今后将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言行上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抓实常规
期初教研组制订好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教学中的预习指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每个环节作明确要求,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本组教师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备课作为自己个性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体现出教学目标多元性、新知学习的探索性,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课外活动的开放性。认真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按照学校教科处的规定,月底上交备课本和听课本,自觉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三、立足课堂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教学质量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实践为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求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接受“语文文化”的熏陶,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思想,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和刚踏上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师成熟起来,尽快适应和胜任高中语文教学,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特别是在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义,取长补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各年级组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备课课题认真开展备课活动,高一年级备课组以单元教学为平台,以每一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为中心,先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法教改及教学中的精彩亮点,使大家共享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在分享中求得进步,在合作中谋求教育教学双赢。高二年级备课组针对本学期语文教材特点,开展了小说人物性格、现代戏剧矛盾冲突和古典戏曲语言鉴赏等研究活动。初三、高三备课组根据年级组的中高考备考要求,认真组织中高考复习,出色完成月考等各级考试的阅卷工作,分析考试质量,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为取得中高考成绩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各位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中高考总分成绩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毕业班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另外,注重公开课教学质量,在高一、二年级分别进行文言文教学和古代戏曲教学公开课,在听取王忠平、陈亚两位老师的公开课的基础上,探讨初中文言文过渡到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如何鉴赏古代戏曲语言等教学问题。在初三、高三年级分别进行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公开课,从余红梅老师的复习课和李芳老师的试卷评讲中获得了启示,积累了经验,对学生更加关注方法和技巧的培养。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加强听课、议课、评课活动,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客观公正全面地议课、评课,做到每月至少听课2节,“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即研究者。”为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求每位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提高。在教研组内开展论文交流活动,推选陈洲云老师的《链接高考,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陈亚老师的《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两篇优秀论文参加学校的论文交流会。
二通过做实习班主任,参与中学的课外活动实践辅导,在该校实习期间,参加了该校的口才训练兴趣小组的辅导,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代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渴望老师能够支持学生,并且启发他们进一步创新的心理需求。
三通过做中学语文课的代课老师,让我对中学教材新课标对培养中学生知识以及能力的要求有更加清晰地认识。通过试讲让我找到了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不足。同时,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技巧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四通过参加中学语文课教研组的研讨活动,跟中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从中也学到了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中年教师也对本人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传授了更加有效地办法。中年教师在会上也传授给我们如何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力度,让我对教学事业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五以实习班主任的身份参与一节初三年级的班会。这次班会的题目是《我的生活目标》。通过这次班会,我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心理引导。在此次活动中,我也对当代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进行了鼓励。
六通过参与该校的语文教研组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的统计工作。让我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弱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语文“薄弱项”我实施了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案,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七通过批改该校的校内模拟试卷,让我体会到了学生在语文试卷答题思维方式中的“短板”。
在开封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半个月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掌握了实用的教学法。毕业以后,我将正式走向教学岗位。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感受到了我应该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才能适应中学教学。做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其次是传统道德的传播者,最主要的是我们是“授业解惑者”。做为授业者,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盲从者。
我做为青年教师,也是语文教学的储备军。我只有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技巧和教学技法才能够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当然这也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我已经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做为青年教师,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倡导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深入学生中间能够收获的种种启发。这也是教学相长给我的启迪。在与该校学生交往中,让我想到了有句诗歌说得好,“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青年教师付出了才能达到师生和谐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我受到的最大启迪是促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具体地说,那就是争取在短短地三年内,要在文学和语文教学领域作出成绩。理想付诸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我要取得更高的学历,发表更多的文章。让学生受益,教育领域的同行收益是我毕业后的最终目标。
近两年来,徐州市教育局大力推行了“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项教学改革。“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即让学生借助教师课前印发的学习任务单自主先学,再在课堂上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基本环节,把学到的知识讲出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成绩也蒸蒸日上。
“自主先学”是“学讲方式”课堂教学的前提,也就是课前预习。语文学科的预习主要是让学生按照课前教师印发的学习任务单上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再借助字词典、网络等学习工具,完成新授课的预习。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脱离注拼音的课文,而且课文的篇幅明显又比一、二年级的长了许多,读通课文都已成问题,更别说按照“学讲方式”的模式进行预习了。(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以拼音、字、词教学为主,所以,一般不进行“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升入三年级,他们仍没有预习的经验。)那么怎样让小学三年级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我在接任三年级语文课务后,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自主先学”,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认识的字不多,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都不太高,所以预习起来比较困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会学生预习:
1.生字、新词
新课的生字要让学生指着拼音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然后遮挡住拼音认读几遍生字,直至认会;再给生字试着组词,不会组的词请教父母或借助工具书完成;把多音字找出来,并注音组词;接着把课后第三题的词语多练读几遍。
2.课文
先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通读一遍课文,不认识的字用“?”标注,读不通的句子用“――”标注,不理解的词用“。。”标注,然后借助字典、词典或其他学习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仍然不理解的词,可以再标上“?”等待上课的时候解决。读不通的句子请教父母或其他人。扫除这些“拦路虎”后,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最有趣、最优美)?用“~~~”标注出来再读一读。再结合老师课前印发的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进行思考,深思熟虑后填写到学习任务单上。除此之外,还有不懂问题和不理解的可以标注在书上,课堂上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提问和请教。
3.搜集资料
对课文有关的资料,比如作者以及文中提到的古诗、名句、俗语、人物、风土人情等等内容,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或请教他人等方式搜集资料,以便对课文更好地学习。
教给学生这些预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一定的目的性,在
课堂学习时,他们就比较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二、循序渐进,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是学生预习的目标和方向。所以,我在设计学习任务单上下了一番工夫。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些不太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的学习任务单就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慢慢接受,引导他们学会预习。刚开始,导学案我只设置了“读准字音,学会生字”;接着又多设置了“理解词语,正确地朗读课文”;后来再增进了课文后的习题以及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再后来又增加了预习的难度和深度,学习任务单设置了“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最有趣、最优美)?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懂得)了什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吗?”经过半学期的这种方式的预习指导,学生渐渐学会了预习。在新授课时,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只需适时地引导点拨,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互帮互助,促进预习习惯的形成
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预习,但也有一小部分学困生预习起来仍有些吃力,我又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由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带动这些学困生预习。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他们非常乐意,教起学生来也非常认真负责。他们利用下课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甚至到家里去帮助学困生预习,形成了一帮一的学习热潮。还有的小组轮流帮辅,你追我赶,小组之间竞争激烈。小老师们将我教给他们的预习方法一一传授给学困生,使学困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较好的预习方法。现在,学困生在课堂上有较明显的良好表现。全班学生在浓郁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下,都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和造就时代需要的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个性培养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举措予以应对。
一、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丧失主观能动性
应试教育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面对沉重的升学考试压力,教师必须采取信息量大的填鸭式教学。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迅速将自己总结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技巧和写作方法塞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就足以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合格的分数。在多年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个性培养难以进行。
(二)单一教育方法,学生易形成固定思维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学生只需要对汉字进行反复抄写、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以抄写和朗读为主的单一教育方法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式。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贾平凹《风筝》这篇课文,突出了作者对童年美好事物的追忆,既有伤感,又有快乐,所以,朗读时要分两种情感,时而语调高扬,时而低沉抑郁。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时,学生由于年纪小,可能会走入朗读的误区,以为本单元《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这几篇课文也可以这样朗读。
(三)师生缺少互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
小学语文课堂还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互动的问题,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说个不停,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堂课上下来,教师大汗淋漓、疲惫不堪,学生却没有听进去多少。教师担心学生不能理解课文上的知识,所以,总希望多为学生讲一点知识、多传授一些技能,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起来,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被剥夺,个性培养从何谈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改进对策
(一)鼓励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应当摒弃以往填鸭式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带有思索性的话题,鼓励学生就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问题展开自主分析,自己找到答案。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罐变化的段落,想一想水罐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对课文展开自主分析可以发现:水罐之所以变成银的、金的,是因为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二)忘记标准答案,解放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个性,先要解放学生个性,让他们一扫标准应试答案的阴霾,敢于对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与观点。语文学科是极富个性和创造性的一门学科,在对于一些理解性问题上,我们并不倡导一味追求所谓“伟光正”(伟大、光荣、正确)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可以对问题做出价值取向正确、言之有理的答案,都应当给予鼓励。在《南辕北辙》寓言故事中,以往的语文课本一直强调对于那位去楚国的人方向的错误之处进行关注,希望学生可以明白做事情要符合客观规律的道理。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地球是圆的,往反方向就一定到达不了目的地吗?《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中,学生能不能就两座大山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让愚公一家搬家是不是更好呢?不同的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作文好、有的学生阅读好,还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在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自由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小学语文实现对学生个性培养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对学生个性化表达欲望的满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在课堂表达个性看法的机会。小学语文课教学在实现学生个性培养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小学生个性培养贡献一份力量,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