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信息化医疗市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国医疗IT市场现状
按发展阶段的先后以及普及程度由高到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主要分为三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医院临床信息系统(HCIS)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GMIS)。其中,HMIS以财务收费系统为核心,HCIS涉及整合电子病历和身体检查资料等临床功能,GMIS则涉及医院之间、中小城市之间或者大城市各城区之间的信息共享。
HMIS在国内的建设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较为普及。目前,医疗信息化正在向HCIS支持为主的第二阶段过渡,下一步的重点是推广电子病历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实现区域内的联网使用,而未来5年,GMIS将成为医疗信息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随着医患纠纷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的难题,群众对医疗服务效果普遍不满,效率低下、质量差、成本高等问题突出。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卫生费用支出达2545元,占其全年可支配收入的13.3%;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支出达694元,占全年纯收入的11.7%。这种情况之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HMIS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挂号、划价、收费、报销等流程,缓解了排队问题。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的自由转换,减少重复检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医疗服务开始向家庭延伸。老年人作为突发病的高发人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病情进行跟踪监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带有感应、检测装置、报警和求助系统的便携性医疗设备进入家庭,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控。例如东软推出的健康管理平台“熙康”,通过构建全方位的个人健康信息系统,能有效实现远程健康监护的家庭、社区和医院的无缝对接。
面对这一块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化市场虽有优势,但市场整合能力不强。由于中国医院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在医院信息化阶段更有竞争力。据统计,在HMIS阶段,外商企业市场份额仅占25%,而中国本土企业达到75%。但由于中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市场集中度不高,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的中国医疗软件市场中,排名前6名的公司只占40%的市场份额。
在软件及服务方面,中国企业实力也稍显不足。据华通医疗研究统计,2007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份额达70%,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仅为30%。预计2012年,硬件市场份额将达45%,软件和服务达55%。因此,软件与服务将成为本土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国内一些看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大企业,已经将业务重点放在了软件及服务上。这其中的典型事件包括,金蝶医疗斥资1.2亿并购有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经验的广州慧通、华为“医疗云”战略,为医院提供以云管端为基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等。
三足鼎立格局
从实力上看,中国的医疗信息业已形成本土企业与欧美、日本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
东软是本土企业中最典型的代表。其医疗信息化业务比较全面,涉及医疗IT业务、卫生行政、医院信息管理、医保、个人健康服务等多个环节。东软在医疗IT领域的业务包括HMIS、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HCIS、EMR、PACS等软件解决方案和产品。东软偏重于行业解决方案和嵌入式软件,目前全国3000多家大中型医院都运行着东软的系统,近几年还加大了卫生行政业务的发展力度。
目前东软业务中软件外包占35%,医疗设备占15%-18%,行业解决方案占47%-50%。近来,东软加大数据中心建设力度,旨在构建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建立可扩展的应用架构。目前东软在全国三甲医院中市场占有率达到40%左右,在社保和医保领域的市场份额亦稳居第一。现在备受欢迎的熙康行表和熙康益体机,整合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医疗领域的专业资源,可以动态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实现家庭实时跟踪与监测,是东软医疗电子商务由B2B向B2C转型的开始。借助本土化优势,东软还为唐山、郑州、无锡、沈阳、都江堰、海南省澄迈县等20多个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决方案,构建起了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和区域的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的健康服务平台。此外,东软还积极与大型医院和医疗机构合作,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并购与战略合作,东软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例如,与圆刚科技携手开发医疗影像设备的软件和硬件。2011年初,东软斥资1.141亿元收购最好的ERP提供商望海康信73.14%的股份,正式进军ERP市场,创下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最大规模并购纪录。
除了东软,本土医院信息管理软件供应商卫宁软件,势头同样强劲。卫宁软件主要从事医疗及技术服务业务,在HMIS市场占有优势。在其软件系统收入中,医院信息系统的占比超过70%。随着医改的深入,卫宁也逐步进入整体医疗信息解决方案、电子病历等领域。尤其是在2011年7月上市之后,其专业医疗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位更加清晰,目前在卫生部两批电子病历试点医院中,卫宁软件的电子病历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针对中国基层医疗市场,卫宁软件开发出了SAAS“软件即服务”的新的业务模式。
立足自身优势,卫宁软件通过加大投资、加强合作等方式推进医疗信息化力度,与微软、IBM、HP、华三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核心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09年末,卫宁软件已拥有55家三甲医院客户,在全国722家三甲医院中占7.62%。2010年,业务区域扩展至28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1.59亿元,预计接下来几年,增速都将超过30%。
本土企业之外,受中国医改政策利好驱动,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且多以与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总体而言,欧美和日本企业在中国医疗信息市场具有优势,与中国本土企业形成竞争三大阵营。
欧美企业在IT系统架构、医疗器械领域方面具备技术优势,在大型数据存储分析、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亦基础深厚,借助其在高端市场优势,发力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现在,英特尔、IBM、甲骨文、思科等都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医疗行业部门。IBM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亿美元专项资金,整合IBM在系统集成、云计算、分析和新兴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实现高品质、循证式的医疗护理服务。在巩固其在高端医院优势地位的同时,欧美企业另一方面也加紧进军中国的基层医疗市场。例如,西门子与浙大中控合作研发针对中国基层医院的全方位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GE2011年提出的针对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春风行动”等。
日本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较早,业务集中在以医学影像等临床信息领域,整体影响有限。富士胶片较早进入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重点推出数字医疗影像业务,NEC主要瞄准高端医院的医疗解决方案市场,日立数据中国(HDS)则致力于为医院提供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还协助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解决了医院大规模信息、图像信息搜索和动态归档问题。
韩国医疗企业和IT企业在韩国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具有实力,但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韩国首尔三星医院等医院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优势,但目前未进入中国。以SK集团为首的韩国企业尝试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但商业化应用不多。2011年,哈工大与SK集团合作成立医疗信息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至今尚未产业化。
信息共享和系统整合成趋势
尽管中国医疗信息化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需要政府整体推动,特别是加强整体规划和标准制定,避免项目成为孤岛。
例如,一个完整的HMIS系统,至少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国家拨款只占卫生事业支出的10%左右,投入主要靠医院,受赢利影响,医院热情不高。医疗信息化是系统工程,但目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等都是分开推进,项目间缺乏联系,政府需要制定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
HCIS和GMIS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信息系统集成至关重要。而HMIS作为内部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的基础,将进一步向集成系统发展,因此必须保持高度的开放性、超高稳定性、可靠性和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随着HMIS与社保、医保甚至银行系统的业务及数据交互越来越频繁,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需要解决好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移动医疗和家庭医疗是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但都需要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日益强大和3G移动时代的来临,远程医疗会诊已经成为各级医疗单位的强烈需求。
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仍有优势。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化领域有技术和客户基础,下一步,由临床医疗信息系统模块整合带来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给国内企业带来市场机会。政策向基层医疗信息化倾斜,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企业业务整合能力不足,未来在技术和软件方面有待提升。临床医疗信息化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对企业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和业务块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中国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需要加大协同合作力度,以应对强势外资巨头的竞争。
大规模数据集成、整体架构搭建是一些外资企业的强项,是外资企业的市场机会,但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的特殊性,外资企业未来需要选择更加本土化的路径。基层医疗信息化是“十二五”建设重点,市场潜力大,但地方政府是其发展的重要推手,因此,寻求与政府合作是切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大型医院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处于强势地位,外资企业拥有较多的高端客户,需要把握好医院的需求,并通过其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作者系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技术产业组研究员)
图表一:
中国医疗IT市场规模(IT花费)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肖宏亮(2011) “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2011-2015预测与分析”(CH8037309T) IDC中国
主要国家医疗IT市场比较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IDC公司、BMI(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UK Trade & Investment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20-01
Promotional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Hospital Business ManagementGAO Gui-de,XUE Li-wei,ZHAI Hong,HUANG Qing-hua,CHEN Fang-yuan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021,Chian
【Abstract】Five aspects of promo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Manager must realize that informationiz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hospital management at fierce competition for medical treatment market nowaday,only using“Digital and Net”technology sword which have two cutting edges,manager can establish rightly strategy and adjust service item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 rule of medical treatment market and recombine and reforge hospital workflow and change lag work mode according to national medical reform,modernization hospital business management goal based on“Center of Patient”can come true.
【Key words】Business 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reform
1.引言
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变革,使医院的经营管理发生变化,一改传统服务模式,以市场为靶向,逐步走上企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社区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的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道路[1]。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我国实现医院经营管理将是新一轮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医院要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仅要靠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维系其经营,更重要的是还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来经营管理医院。为此,医院借助信息化来推动医院经营管理是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最佳选择。
2.信息化促使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战略转变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面对国内外医疗服务市场激烈的竞争,处在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时代的医院,参与竞争的模式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的中心是“病人”,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模式来管理和经营医院,加之国外先进的医院经营理念和成熟管理经验被引入,使得国内管理医院和经营医院的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医院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和模式将达到极限实现医院全方位经营管理战略,采用信
息化的方式对医院进行全局管理,并使其成为医院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未来医院的必然选择。可以预测,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依附于医院的主动和被动的竞争选择战略,服务于医院竞争和经营管理战略需求,最终成为中国医院最基本的基础设施[2]。
3.医院信息化有助于医院全方位的战略整合
整合就是调动并集中医院现有条件的优势,包括我们的决策实力、资金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创新实力、经济环境以及国家的政策大环境等等,将这些要素全部有效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医院实际运作中去[3]。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医院的机遇与压力并存,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求生存,谋发展,医院信息化无疑给医院整合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它使医院必须改进或摒弃过去落后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和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经营管理战略调整和整合。以医院信息化带动并加速完成现代医院整合是最终实现数字医院目标的源动力。
4.医院信息化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新模式探索
信息网络时代已把医院推向了一个新的运营空间,为医院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新的变革要求医院必须具备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再造流程”。医院再造流程是指医院在转变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机会中,对流程重新组合,改进服务模式,让病人更满意,使医院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现代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辟认为企业以流程为基础进行运作,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要再造流程,不再以任务为中心局部改造,而以流程为中心整体改造,既一是彻底改革,二是再造流程;再造流程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5]。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医院信息化,一方面冲击着医院传统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又为医院再造流程,探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提供挈机和实现手段,医院借助信息化在经营管理中再造流程,探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是大势所趋。
5.医院信息化有利于医院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进入新世纪,国家已把发展信息产业提到了发展国力的战略中心地位,数字经济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国家产业的核心之一。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依赖医疗卫生活动和信息采集处理过程的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医院诊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院对医疗信息和最新科技信息的占有量,医院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因此,医院信息管理水平决定着医院的诊疗和经营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总之,医院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国际化趋势,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优化管理再造流程,而且可对医院完成全方位经营管理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价。为此加快数字网络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发展与应用,以实现医院的信息化来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为医院与国际接轨和应对改革提供了最佳定位。
6.医院信息化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医院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的经营就是医疗服务的经营,就是按照医疗市场的需求,决定医院生产或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产品,为谁生产或为谁提供医疗服务产品,如何生产或提供医疗服务产品的过程[5]。数字时代特别强调医院经营管理要重视医院在本行业的特征占有率,包括人才占有率、技术占有率、信息占有率和创新能力占有率。其中谁拥有并利用信息,谁就会在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条件。医院信息化创造医院在本行业的特征占有率的同时,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是医院经营管理策略中的轴心之一,由于医院的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叠代实现的系统工程,所以它为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7.结束语
今后,医院的经营管理就是要按照现代经营销理论和管理理论,以医疗市场开展医疗活动,随时根据医疗供求市场的变化,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一方面引导新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拓展现有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使医院转变服务模式。综上所述,医院数字化或者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势必以触动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工作流程和机构等生产关系的变革去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创新,数字化医院大势所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实现医院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医院能运营的前提,最终成功完成医院全方位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毛志红.实施市场营销战略,促进医院改革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1:652.
[2]饶克勤.浅议我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J].当代医学,2002,8(9):44-46.
[3]黄卫东.新世纪医院经营发展中的整合战略[J].中国医院,2002,6(3):30-32.
图1-1 2009年1月-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月度投资规模
随着中资基金的盛行,募资渠道的扩宽,使得中资逐渐取代外资成为活跃在中国创投市场的主要力量(图1-2)。从投资数量上来看,中资披露17起,大幅超过外资基金数量;但就投资金额来讲,外资为1.21亿美元,中资仅8959万美元(见表1-1),仍落后于外资基金。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
表1-1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
TMT行业投资持续升温,医疗信息化企业获关注
本月TMT行业披露案例16起,投资金额1.15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分别占总体61.5%和55.3%。其中IT行业披露案例9起,在各行业中案例数量最多(见表2-1)。IT行业投资案例中,软件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医疗信息化行业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研发企业正逐步纳入机构投资视线。2008年医疗信息化华海医信获得投资;时隔1年,邦泰科技再次获得投资机构关注。
根据CMP咨询的分析与预测,预计2007~2011年,来自政府和医院方面的医疗信息化投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7%,2011年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30亿元。从投资结构看,预计未来5年,IT硬件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将逐年上升。伴随着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将逐步成长为软件行业的重要细分。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TMT细分行业投资规模
表2-1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TMT细分行业投资规模
据CHIMA荣誉主任、中国数字医学杂志主编李包罗介绍,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份额仅占医疗卫生行业总投入的1%,即200亿人民币,但每年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美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比15%不到。”李包罗对此表示,“这说明目前这个市场并不成熟,我们期待大鳄进入,更好地规范市场。”
而所谓的“大鳄”,不应仅局限于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而应考虑构建数字化医院,运用IT技术促进革命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产生。
这个理念与联想集团当前的战略不谋而合,联想致力于成为医疗行业整合方案提供商。“近几年,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的信息化建设陷入无法整合的困境。”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新兴行业总经理王云峰进一步说明,“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对业务进行前瞻性和规划和管理。联想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创造医疗新体验。”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瞿忠表示,目前国内具有整合能力且能够真正构建智慧医院的供应商,也仅在10家以内。
2010年,卫生部安排53.3亿元(250万元/县医院)用于县医院能力建设,规划改善2130所县医院医疗设备,优先安排PACS系统。在该政策的支持下,2011年,县医院PACS建设速度大幅加快,该政策对于推动县医院普及PACS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e医疗》杂志进行了业内首次以大型综合医院PACS建设为主题的调研,在业内引起普遍的关注。两年过去了,为了了解PACS行业发生的变化,《e医疗》联合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ACMR)对全国医院PACS系统的建设现状开展调查。
此次调研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三级医院和县医院的PACS安装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PACS系统的渗透率以及用户使用情况。三级医院PACS建设及使用调查样本共115个,县医院信息化调查共接触样本150个。
1 PACS概述
PACS是一个涉及放射医学、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采集和处理)、计算机与通讯的系统。涉及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的综合及后处理等多种技术,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高技术复杂系统。
PACS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现诸多分类叫法,如Mini PACS(微型PACS)、科室级PACS、全院级PACS、区域PACS等。
* Mini-PACS:是指只用在单一类型的影像设备,CT或者MRI等。
* 科室级PACS:放射科多台影像设备可实现影像、诊断报告共享。
* 全院级PACS :将全院各科室临床主治医师、放射科医师和专科医师以及各种影像、医嘱和诊断报告联成一网。
* 区域PACS:本地区、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
2 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
自200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2010年国家财政投入39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5省(区、市)作为信息化综合试点的省份,率先启动了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建设并与卫生部签定了目标任务书。2011年,国家财政又投入专项资金,扩大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范围,新增北京、内蒙、江苏、河南、湖南、云南、宁夏、新疆等8个省(区、市、兵团)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综合试点省份。
在医疗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政府提出了总体发展路线,“3521工程”即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项业务应用、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的简称,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
3 中国PACS市场状况
3.1 中国PACS市场规模分析
2009~2011年,我国PACS市场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在25%以上。根据华通医疗和《e医疗》的调查,2011年我国PACS市场规模达到了10.4亿元,同比增长28.4%。预计2012~2015年,中国PACS市场将继续以20%以上的增速扩大,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亿元,见图1。
3.2 2011年中国PACS品牌分析
3.2.1 PACS软件品牌分布
三级医院与县医院PACS软件品牌分布有所区别。三级医院PACS软件品牌包括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国内品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华海、天健和东软,国际品牌主要包括GE、锐珂、西门子、飞利浦、富士等。
而县医院PACS建设中,华海、东软、蓝韵成为中标最多的三大品牌,见图2。
从调查结果来看,国家政策对县医院PACS市场的影响非常之大。由于截至2011年11月只有约700家县医院完成招标,因此目前的品牌格局只代表现有情况,预计2012年品牌格局还会略有改变。
3.2.2 PACS服务器品牌分布
根据华通医疗和《e医疗》于2011年对三级医院PACS系统的调查,三级医院PACS建设主要使用了3个品牌的服务器:IBM、HP、DELL,其中47.4%的用户选用了IBM,42.1%的用户选用了HP,选用了DELL的用户占21.9%。而2009年3个品牌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39.6%、55.2%和35.4%,经过两年的发展,IBM的用户渗透率有较大上升。
而对县医院的调查表明,县医院PACS建设也主要使用了IBM、HP、DELL三个品牌的服务器,其中51.6%的用户选用了IBM,32.3%的用户选用了HP,选用了DELL的用户占6.5%,其中少量用户同时选择2个以上服务器品牌。
3.2.3 PACS存储系统品牌分布
三级医院与县医院存储系统品牌均主要分布在IBM、EMC和HP三个品牌中,其中IBM在三级医院和县医院中均为用户份额最多的品牌,而EMC在三级医院的用户份额明显高于县医院,HP则相反,其在县医院的用户份额明显高于三级医院的用户份额,见图3。
与200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EMC在三级医院的品牌份额由36.4%下降到了现在的28.3%,IBM在三级医院的品牌份额由27.3%上升到了现在的34.0%。
3.2.4 PACS专业显示器品牌分布
对三级医院的调研结果表明,PACS专业显示器中,巨鲨拥有最多数量的用户,市场份额达到38.9%,其次是BARCO,用户份额为16.8%,EIZO为14.7%,除上述3个品牌外,NEC、DELL和奇菱均具有5%~10%的用户份额。另外,DOME和飞利浦均具有3%~4%的用户份额,其湾品牌奇菱的市场份额增长比较明显,见图4。
对县医院的调查表明,PACS专用显示器中,巨鲨的用户数量最多,市场份额达到31.6%,其余品牌份额都比较小。
3.3 中国PACS市场发展分析
PACS系统从2000年发展至今,北、上、广一线城市三甲医院PACS已基本普及,下一步的发展在于细分和全院的普及;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的PACS普及度并不高,约50%左右,是未来两年PACS主流厂商的重点市场;2011年的县医院PACS建设是县医院的第一次普及,本次建设起到了启动市场,推动应用的作用,相信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未来PACS发展趋势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医改中,以区域医疗为核心的区域PACS的应用;二是以医疗业务的细分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心脏PACS,超声PACS,眼科PACS,牙科PACS等专科PACS。
3.3.1 成熟市场:三甲医院
根据调查,2011年三甲医院已有76.8%实施了全院级PACS,市场相对较为成熟。市场的关注点主要为PACS系统的更新换代,特点是:客户成熟度较高,对PACS系统有明确的要求和预期。国内外大型厂商多集中于该市场,竞争激烈。
3.3.2 发展中市场:发达地区的二级医院,欠发达地区的三级、二甲医院
在发达地区的二级医院,欠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二甲医院中,已有一部分实施PACS,近乎全数已使用HIS。市场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医院正使用放射科PACS或微型PACS,产品不完善,框架结构乱,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从细分市场来看,发展潜力较大,国内企业大部分集中于这一细分市场展开竞争,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或多个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厂商,而国外大型厂商限于产品价格和销售成本的居高难下,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竞争力。
4 2011年中国医疗机构PACS配置及使用现状
4.1 渗透率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截止2011年底,三级医院PACS的渗透率为48.8%,县医院的渗透率为26.6%。未来几年,随着三级医院的PACS市场逐渐饱和,县医院将成为PACS的主要增长市场,尤其是各地区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县医院。
4.2 类型分布情况
三级医院相对县医院开展PACS较早,建设初期以科室级PACS为主,随着全院级PACS技术的成熟,开始向全院级转化,而县医院开始建设PACS相对较晚,更多的县医院选择直接将PACS建设成为全院级。另外,县医院对PACS的需求相对简单,存储空间、工作站等硬件设施的需求也低于三级医院,相同类型的PACS,县医院成本相对较小,也为其建设全院级的PACS带来了机会,因此县医院全院级PACS的比例要高于三级医院。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全院级PACS是目前三级医院PACS的主要形式,占比73.0%。而根据2009年《e医疗》的研究结果,当时三级医院全院级PACS比例只有43.1%,可见全院级PACS的发展速度之快,见图5。
4.3 PACS接入设备分布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随着PAC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PACS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基本覆盖了三级医院的大型数字影像设备。其中,CT、X光、CR/DR、核磁是接入的主要设备,分别有90%以上的用户接入了上述设备,其中CT的比例最高,为95.7%。同时,B超、窥镜、DSA的接入比例均超过了55%,依次为73.9%、68.7%和58.3%。另外NMPET、PETCT、PECT、SPECT-CT等核医学科影像设备的接入比例均超过了40%,见图6。
调查显示,PACS基本覆盖了县医院的大型数字影像设备。其中,CT、CR/DR是接入的主要设备,100%的县医院用户接入了上述设备。同时,B超、X光、窥镜、核磁的接入比例均超过了60%,依次为88.2%、79.4%、76.5%和64.7%。随着大型影像设备在县医院应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PACS系统中,目前DSA的接入率为32.4%,NMPET、PETCT、PECT、SPECT-CT等核医学科影像设备的接入比例均为8.8%。
4.4 PACS与HIS系统的集成情况
近2~3年,随着相关部门及医院自身对PACS建设的重视,PACS系统的建设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完善,PACS在促进医院业务流程改进和提升医疗水平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PACS与HIS系统的集成情况是较为重要的体现。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尽管存在着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问题,目前三级医院PACS与HIS系统的情况较好,实现连接的医院占到总样本的83.5%,另外11.3%的医院正在准备将PACS与HIS系统进行连接,仅有5.2%的医院在未来2年内无相关计划。
而目前县医院PACS与HIS系统实现连接的比例为67.6%,另外26.5%的医院正在准备将PACS与HIS系统进行连接,仅有5.9%的医院在未来2年内无相关计划,见图7。
携手惠普共建“瞬捷”医疗
“瞬捷”医疗是惠普公司于2011年提出的愿景,希望通过整合业务、IT和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医疗的业务需求。惠普有服务器、存储、网络、终端设备和相关的管理软件,所有这些整合到一起形成融合式架构,免去了用户花费额外时间整合IT的过程。同时,相关的软件加在硬件的环境上,实现自动化、虚拟化,使得医疗行业用户不需要过度地投资就能享受到虚拟化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的使用效能。
“导通作为1996年就开始成长的本地专业化的公司,可以向医疗行业用户推荐惠普的产品。随着双方的业务增长,我们希望借此次的战略协议,让惠普能够通过导通更直接地接触到用户。” 中国惠普副总裁、企业业务集团渠道部总经理徐志钧说。
用户需求推动强强联合
导通的用户之一――山西省肿瘤医院一直在使用惠普的产品,该院信息中心主任畅小琴表示,医院从1993年就有了小型局域网,从HIS、LIS到现在的CIS,硬件基础铺设一直在用惠普的产品。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和局域网的扩展,医院又开始使用惠普的服务器。坚持使用惠普产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惠普服务器的稳定性好,另一方面是惠普服务器的性价比高。
太原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立胜说:“山西地区相较于全国落后一些。近两年,在医疗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花了很多钱来走这条路。导通公司在山西作为唯一的医疗软件专业公司,给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这次导通和惠普的合作,我觉得是强强联手,将对山西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畅小琴和张立胜也对两家公司提出了期待――我们很认可惠普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希望惠普公司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未来能够把服务流程的时间缩得更短一些。希望惠普和导通能够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低廉的价格,更稳定的售后服务。
2011年区域卫生信息化市场投入成倍增长。从国家层面,卫生部2010年从财政部申请到2.1亿元用于首批5个省级平台的试点,包括上海、浙江、安徽、重庆和新疆。2011年又确定第二批8个试点省。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每个城市财政部补贴1800万,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各地配套经费不一。另外成都、武汉、绍兴、青岛等许多城市自发投资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专家估计,市场规模据总投资约10亿~15亿。
区域卫生信息化在各地的试点更多的是以地级市和县域为单位,各地根据医改的布局,以信息平台来整合医疗信息。县市级医疗卫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这一级的医改相对成熟,国家在资金投入上也比较倾斜。当县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做得比较成功的话,省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就有了基础。
企业丰收年
2011年医疗软件服务领域最大的事应当是卫宁软件创业板上市成功和东软收购望海康信股权。以医疗信息化为主业的企业上市成功在业界还是第一次,卫宁软件的成功上市让很多同类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道路,看到了全新的希望。
2011年是医疗IT软件服务企业盆满钵满的一年,年终很多企业都实现了营业额50%以上的增长,达到翻番的也不在少数。电子病历、区域卫生、县医院PACS三类项目的相关技术产品服务提供商就尤其的突出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信息软件、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健康保险及互联网医疗等企业在商机面前,都开始强势抢滩分级诊疗,意图从数万亿的大健康市场分一杯羹。
但商机归商机,能否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取决于对痛点的把握是否精准,盈利模式是否明确可行。
上海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大厅旁边,是一个健康小屋,每天都有一两百人来做自助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肺功能、骨密度等,体检前刷一下健康卡,每项数据就会实时传送至信息化平台,家庭医生可随时调阅并按照健康、高危、患病和恢复期人群进行分类管理。
“与碎片化、非实时更新的健康档案不同,这里的数据是连续、实时更新的,是记录健康状况的‘活档案’,而不是碎片化难以利用的数据。”闵行区卫计委人士介绍,居民什么时候做过体检、有无慢性病、看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产生多少费用以及需不需要转诊等功能,都可以在“活档案”中被随时找到。
这一系统是由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布局搭建的。据了解,创业软件2005年开始规划区域卫生信息化战略,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县市,3000多家医疗机构,20多万家庭医生。
创业软件副总裁余鑫表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盈利和现金流远不如医院信息化,但在分级诊疗政策大背景下,这一体系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疾病管理转向健康管理,有助于精准发掘居民的健康需求。
基于医疗信息化体系,创业软件正在探索尝试2C的市场布局――筹备健康服务平台。“通俗的说,就是搭建一个医疗服务的淘宝网,由家庭医生开店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健康咨询。这符合分级诊疗政策的支持方向。”余鑫说。
春雨医生首席医疗官范晶则表示,分级诊疗核心在于更加有效整合配置医疗资源,资源下沉对互联网医疗是利好。
“互联网医疗公司未来的潜力就是利用好大数据。但目前健康数据的归属、分享机制都没有明确,病历分散在各大医疗机构,不流通,没有应有的价值。”范晶认为,政府需明确健康数据的归属,明确医疗和咨询的界限,不然互联网医疗公司不少业务都处在灰色地带。
荣科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也是中国临床医疗信息化的领先者与健康数据运营的创新者。荣科科技将“数据云医生,健康智天使”作为自己的发展愿景,将融合服务、智能分析、智慧应用以及民生服务作为发展重点,吸取InterSystems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国际经验,进一步打通医疗信息壁垒,解决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难题,实现单体医院和集团医院的智能集成、信息共享和数据标准化,打造新的业务模式,为中国健康信息化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对于PACS市场,这五年来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医院从讨论要不要建设PACS,转变为讨论如何建设PACS,以及什么样的PACS才是好的PACS。 另外,从产品和技术上来看,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从科室级的Mini PACS跨入了全院级PACS时代,并在最近一两年,部分拥有分院的大型集团医院已经迈入了企业级PACS阶段。
这五年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是标准化工作,在招标工作中,客户都非常看重企业的资质以及产品的标准化情况,IHE-C测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出台了很多规范,解决了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除了资金之外的第二大难题: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市场角度看,政府扶持并加大了对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的投入,大大提高了中国基层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这对于未来区域医疗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要看到,县级医院一方面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本身业务量不是很大,经济收入低,导致很多系统建设之后的使用率很低。远程会诊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最终落实了国家建设任务目标的省份很少,而已经建设了的使用效果也并不是很好。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机制问题,医联体概念的提出,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企业――五年辉煌
华海在这五年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一直坚持走专业化道路,目前已经成为中国PACS市场的第一品牌,无论在大型医院,还是在中小型医院PACS市场上,占有率都是最高的,并且仍在不断扩大,保持着领先优势。公司规模和经营业绩在五年中翻了近一倍。
从2009年开始,公司对业务方向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专注于医学影像信息化转变为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医院临床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又开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和心电系统,并与原来的PACS业务进行了有机整合,如今已经成功进入市场,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华海紧紧抓住了政府在这几年中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和发展以各种形式医联体为基础的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的机会,成功地打开了基层医疗机构的PACS市场和远程会诊市场。
如今随着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华海在今年又成功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华海医疗云服务平台和华海移动医疗平台,开始了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充分利用了二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为广大客户、尤其是中小型客户提供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咨询、实施和服务。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也是目前国内医疗卫生行业软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整体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居市场首位。秉承“创造数字医疗,服务健康事业”的经营理念,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建设中国第一流的软件企业为目标。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注册资本5100万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团结创新,领先一步;服务用户,共同进步”的企业宗旨,秉承“创造数字医疗,服务健康事业”的经营理念,以建设中国第一流的软件企业为目标,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在资产规模、经营水平、技术能力、行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相继被认定为国家软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华东医疗行业十佳系统集成商等。
公司一直致力于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技术优势:现有325名专职研发人员,研发人员中90%以上参加过国家、省、市级项目,科技力量在行业居领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开发了系列100多个品种,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优秀软件产品等奖项。
市场优势: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拥有4000多家优质用户,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
管理优势:相继通过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CMMI4级、标准化管理AAA,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ISO9001、ISO14001、ISO28001三体系等高等级资质认证,“Bsoft/创业软件”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居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