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医解剖学基础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5 17:12: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医解剖学基础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医解剖学基础

篇(1)

我国许多院校兽医基础解剖课程实验教学在项目配备、管理规范化、提高型实习教学项目和研究创新型实习教学项目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实训中心的建设项目依托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优势学科,对设施、设备、管理等条件较好的实训中心进行建设,充分体现实习教学的示范性和导向性。通过加大实训中心建设力度、投资力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力度,使得实训中心建设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深化实训中心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材改革

1.1制订动物解剖课程实验规划

高职动物解剖课程实习规划教材有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材,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大纲的制定应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实训项目和内容的选定应与课程和专业的发展相适应。精选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技能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大纲应明确实验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通过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应达到的目的、要求、验证和掌握基本理论,训练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掌握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等内容;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特点、学时分配等。

1.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材的编订

实验实训教材是学生进行实验实训的依据。凡有实验实训的课程,必须配有相应的统编实验实训教材或自编的实验实训讲义,并配备实验实训参考书、实验实训指导书,以及必要的图表、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等。以模型、标本、实物解剖、光盘课件、视频模拟、网络多媒体和网上第二课堂等多层面进行立体化现代实习教学。认真开展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训中心实训教材建设,根据本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弥补以前教材的不足,以前的教材多以马、牛、猪、羊等大家畜解剖为主,及时调整教学教材内容,增加当前热点的中小动物犬、猫、兔、禽类解剖内容,把解剖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适时添加到相应知识单元中。撰写有特色的高水平纸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编写与教科书相配套的学习辅导材料。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教材,编写动物解剖校本课程教材要做到“知识点突出,通俗易懂,少而精”。努力进行动物解剖实践教学教材的开发,实习教材表述精炼、直观易懂,突出实践性和适用性。

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具的改革

规范化高职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首先,师生互动完成设计性实验项目作品,老师指导学生自选题目,学生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进行归纳后形成题目,再将实验的名称、目的、所需仪器及实验所需解决的问题等写出具体方案,分步实施,然后提交实验要求,教师根据实训中心具体情况,从可行性方面加以把关,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完成创作。其次,努力进行动物解剖教具与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创新教学环境,研究取代传统甲醛教具污染环境、伤身体、教学质量差等缺陷的动物教具干制方法,研制教学标本、教学模型器具、教学挂图、教学幻灯片、教学录像和教学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先进教学教具,采用动物图像与多媒体互动进行实习教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建立教学标本陈列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多媒体引进实训中心,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结合起来,师生共同研制动物实习干式标本广泛应用于校内外实践教学,既节省巨额实习费用,又低碳环保,形成很强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3.1动物解剖课程实验内容的改革

调整讲授内容和侧重点,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数,增加实验课时数。本着专业知识“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取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解剖知识;在实验实习教学中对常见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要求学生对动物有机体进行实际解剖、观察、认知,让学生综合运用系统解剖学知识,理解掌握动物有机体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认知动物标本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尽量选用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配套的优秀高职教材,编写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讲义,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教材体系。近年来,教师先后制作了动物解剖陈列教学标本1300余件,购置了两套教学录像带和教学系列碟片,制作了动物解剖课程实训教学多媒体课件、实践教学录像、教案、讲义、习题集和相应的考核标准。实习教学资料齐全,为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实训中心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3.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动物解剖课程实习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突出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采用讲与练结合和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讲解与不同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章节重点、难点、框架和思路,引进前沿进展。学生可以通过校联网站上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库及与教师互动系统进行课后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在动物解剖理论教学的间隙穿插实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验,使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解紧紧围绕实验展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通过演、讲、练的教学方法,即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3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实习教学手段,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明显。采用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转换、现场教学、集中教学实习等多种形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效率,建立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实训中心实习教学平台,大量开发适用的多媒体实习教学课件,实现实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人性化。扩大实训中心,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实习教学手段改革的关键。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即学生经过一定的方式,自行选择时间进行实验;二是实验内容、手段、方法的开放,即只要符合实训中心管理规章,学生就可以自行选定实验内容与方法到实训中心做实验。要真正把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结合起来。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及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一体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实验、实训三者融为一体,边讲、边做、边练;岗位教学,即将学生分别安排到专业对口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学习,教师和技术员给学生讲述理论、示范技能,学生训练操作,为今后工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3.4动物解剖课程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能力培养和鼓励探索的多元实习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科学的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动物解剖实习技能考核采取随机分组抽签的办法,每位学生根据抽签结果临时决定考核项目,每组由两名监考老师,有统一的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实验课程的学习成绩由理论、技能、平时成绩三方面组成。按照平时成绩10%,实践考核成绩70%,理论成绩20%,每一个考核项目均根据难易不同确定不同分值。在独立实验课程教学中,采取项目过关法教学,寓考核于教学之中,考中有教,教中有考,考教结合。课内实验按理论60%,实践30%,平时10%的比例进行。有些学生不重视实习操作过程,甚至出现抄袭实践报告的现象。实践课程成绩由到课率与课堂表现占实践成绩的10%、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占实践成绩的30%和实践报告占实践成绩的60%组成。学生动手能力不断增强,考试过程不断规范化、客观化与标准化。完善独立的实习教学评价监控体系,采取教师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分学院领导听课及督导听课四级听课机制,每学期对实训中心实习教学体制、实验项目、实验队伍、教风与学风、实验管理、实习教学改革、实验条件、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践考核,同时,实训中心采取学校督导、教学委员会、教师不定期实习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把好人才出口关,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形成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4.推进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4.1加强动物解剖课程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动物解剖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课程,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基础[6]。我们鼓励团队教师在职进修以提高学历层次,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锻炼。经常外出参加课程建设相关培训。加强以老带新工作,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加强团队师德、师风教育,学习高职教育理论,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通过“导师制”,“以老带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生产单位进行实践锻炼获取双师素质证书,解决“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的问题。按照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实实践教学师资数量,扩大“双师型”和“双证型”实验教师队伍的比例,双师型教师需达到70%以上。

4.2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习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采取进修学习、参加科学研究、参与技术承包等形式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轮训,安排他们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引进一些有专长的技术人员担任技能训练教师,培养和引进高学历且实验技术过硬的高层次人才,把校外实习基地的骨干人员吸纳到本科生指导队伍,提高教学实验教师的技术水平,努力建成一支保证完成实习教学、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实训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定期考核,在职称晋升、津贴发放等方面充分考虑考核结果。实验实训指导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出规范的实验实训教案,同时做好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材料的准备,检查安全和环境设施,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实习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实训中心应加强现代实习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习教师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习教学环境建设和现代化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建设。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制。随着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5.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建设

5.1动物解剖课程开放性实训中心建设

扩大实训范围,我们不仅要适当增加实验课时,还要对学生开放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场地和机会。常见动物的骨骼、肌肉等标本及各系统挂图等生动地呈现知识内容,学生可以边看边记忆边思考,有利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实训中心管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认知标本过程中可以全程给予指导。学生还可以大胆设计生理试验,观察各种现象,找出产生的原因。动物解剖开放性实训中心的建设以高职院校组织团队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为基础,二级学院成立相应动物解剖实训中心建设专家组,负责对本单位实训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价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管理体制,如实验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利用率低;实验技术队伍庞杂,工作效率低下,教学资源不能实现共享。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实训中心建设和实习教学水平的提高。

5.2动物解剖课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随着高职实训教学地位逐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应运而生。校内实训基地不同于实训室,不同于行业企业,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本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以行业企业发展水平为标准,与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一致,以突出实用性、真实性和职业性为原则,加大实训基地经费投入,重点办好示范性职业教育中心;实行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显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克服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畜牧专业学生局限在实习教室里养“猪牛羊禽”,兽医专业学生局限在实习教室治“猪牛羊禽”病的缺陷。探索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学院先后建立了“校外宠物繁育基地”、“校外畜牧科技养殖场”、“校内宠物美容保健医院”、“校内动物实习牧场”和“校内动物兽医院”五个校内实训基地,本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以行业企业发展水平为标准,与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一致,以突出实用性、真实性和职业性为原则,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柱。实训基地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的场所。

6.动物解剖课程实训设备的管理

6.1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硬件管理

学校对实训中心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实行专人专职管理,每个中心、每个实验室都建立一个电子档案,把每台仪器设备的机身号、校编号与座位号相对应,贮存于电子档案中,以方便日常管理和每年大学设备处进行的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制定好仪器设备和课室的使用守则。在每个教室的讲台上,每台仪器旁设置仪器使用记录本,要求上课老师和学生每次下课时在记录本上登记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及具体故障,管理人员每次课后检查记录本,对有故障的仪器即时检查、排除故障,保证下一次课顺利进行。

6.2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软件管理

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利用目前具备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逐步建立互动功能流畅、教学资源丰富的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具备完善的实验信息数据库,能够准确模拟出现实实验的真实内容,使学生在校外各地都能在网络上进行部分实验和复习自己课内的学习内容,随时随地实现远程学习和自我练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各学科教师通过虚拟实验室能在不同实验室或教室调用实训中心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使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真正成为现代意义的开放实验室。

6.3完善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教学体系管理

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健全制度、促使校内动医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管理模式企业化,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建立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制度间要相互衔接,但不能相互干涉,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解剖课程实训中心的作用,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和设备利用率。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动医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对实训开放、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管理等严格监控,形成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校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心建设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继东.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

[2]程广东.动物医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交际2010(06).

[3]李琳.《兽医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2).

[4]王晓江等.对高职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思考[J].陕西工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4).

[5]陈大鹏.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2):15-17.

篇(2)

1.课程设置

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设置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践操作课16学时,共6次教学内容。课程主要针对针灸及相关专业的中年级学生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学完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可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实践操作中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保障。

2.教学方案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8次讲解,主要内容如下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并重,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兼顾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动画软件、穴位解剖图片讲解和绘制、解剖模型应用等形式,鼓励学生与腧穴学专业学生加强联系,增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多讨论多研究,自行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提高学习兴趣,满足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需要,实现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要求,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待每章节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针对本章节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点评和指正,同时注重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要重视针刺应用的解剖要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小结与不足

设置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的初衷在于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针灸推拿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扩大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这样做不仅可激发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同时强化局部解剖学学习,融入针灸推拿知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得解剖学在学生临床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是,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在本校属于新开设课程,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安排和讲授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广大解剖学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而且教研室教师大多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针灸推拿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能顺利教授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解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针灸推拿知识,还需要学习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从而融会贯通。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局部与腧穴解剖学的相关教学经验,不能高效地将解剖学知识与针灸推拿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鼓励中医院校的解剖学教师深入中医学习课堂和针灸推拿临床,将解剖学与针灸推拿完美地融合,真正了解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中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是什么,如何将解剖学知识融入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培养高层次针灸推拿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着实提高局部与腧穴学解剖课程的教学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120-01

我校在过去三年中,对中医美容专业类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海旺主编的《美容解剖学与组织学》教材。本教材以细胞、基本组织和系统解剖为基础,强化美容局部解剖学和主要器官组织学的内容,突出医学人体美的特点,力求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启发性和实用性;重点对直接影响人体形态美和容貌美的组织及器官进行描述,充分反映“美容解剖学与组织学”这一新兴医学交叉学科的新概念、新体系;系统介绍细胞、基本组织及组织再生修复、人体九大系统、皮肤、美容局部解剖及组织学;力求克服内容偏多的弊端,突出重点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知识内容充分满足国家美容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对解剖学课程的兴趣。由于中医美容类专业一般学制为3年,学生在校就读时间为1.5年,之后便要步入社会实习、就业,因此在对中医美容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解剖知识的掌握,以保证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发挥所长,更具竞争优势。

一、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解剖课没有兴趣。由于解剖学课程专业名词多,形态结构复杂,文字描述繁琐,语言枯燥,学生普遍认为课程难学难记,大大降低学习积极性。

2.教材与实践脱节。目前,中医美容专业解剖学采用的多是传统的教材,或是内容体系与传统解剖学教材相同。传统解剖学教材由于护理、助产需要,不能很好地w现中医美容专业的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医美容专业的岗位需求。

3.解剖学教师缺乏美容专业知识。解剖学教师大多数来自医学院校,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美容实践中所需要的解剖知识,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

4.教学中实训授课时间较少。近年来,由于学校招生人数增多,挂图、标本、实验室相对较少,影响了学生学习。虽然授课计划安排得很好,但由于实验室、带教教师有限,不能很好地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识别解剖标本,十分影响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中医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材适应专业需求。教材要根据中医美容专业实践需求,参考学生考中级美容师证教学大纲,突出本专业特色,编写内容和体例都能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教材中除了解剖学相应的知识外,还应有美容专业有关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中医骨科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任务是如何预防和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及内伤,从古至今都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支重要学科。而医学解剖学是西医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系统的介绍了人体各器官、组织的位置和关系,与中医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医骨科大夫应当掌握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知识,认识人体内各主要系统的解剖关系,了解每个骨的位置、形状,与其相毗邻的各软组织的名称、位置、走形,各软组织与骨的解剖关系,以及各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各骨的营养支持血管,运动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骨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实施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此篇文章以解剖学的角度考虑,仔细分析了当骨科疾病发生时其发病部位,移位方向,周围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从中发现了一些疾病规律,特在此详述以证明在中医骨科的学习中应该掌握一定量的解剖学基础知识,才能更高的服务病人。

1 解剖结构特点与骨科疾病好发部位的关系

人体在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薄弱的解剖部位,而这些位置往往是中医骨科疾病的好发部位。

1.1 骨的结构特点与骨折发生的部位

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者的组成成分,质地,硬度都有明显的改变,而两者的交接处往往是骨折的好发部位,比如肱骨外科颈、股骨大小转子间。骨在生长的过程中,为适应相应的切力,骨干形状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锁骨呈倒的“S”型,内侧向前凸起而外侧向后凸出,骨折好发在此的交界处;胫骨的中上2/3横切面为三角型,下1/3呈四边形,两处的交接多发生骨折。而且,不同的骨组织之间,其活动度和范围有很大的差异。当发生剧烈或大幅度的活动时,由于突然强烈的拉力,常导致关节的损伤而发生骨折。此种骨折较多发生在脊柱的关节,其中以颈6、颈7和胸1,以及胸12、腰1和腰2之间最为常见。

1.2 关节的结构特点与脱位的关系

脱位是指骨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造成其相应的正常功能障碍。关节周围一般都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附着,还有肌肉覆盖,形成稳定的关节关系,故不易发生脱位。但有些关节因其结构特点,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当给予一定的外力时,关节容易从不稳定的部位脱出,形成脱位。肩关节最易发生脱位,关节囊的前下方缺乏肌肉和韧带覆盖,易发生钱下脱位。肘关节囊的后壁较薄弱,所以易发生后脱位。

1.3 解剖结构特点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在人体中,许多软组织因为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会在生理条件下与其周围的骨组织发生摩擦,在长时间或者高强度的活动中,容易产生炎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现将易发生摩擦的软组织及其发病原因总结如下,见表1.

2 肌肉收缩的方向决定了骨折移位的方向

骨折移位方向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肌肉收缩的方向是其最重要的因素。骨的运动是由附着在其上的肌肉通过收缩引起牵拉力而形成的。当发生骨折时,肌肉的牵拉势必引起骨折的断端向着肌肉收缩的方向移动,决定了骨折的移位方向。因此,熟练掌握各个骨上肌肉的附着点,收缩方向,有助于诊断骨折的移位方向和类型,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中医骨科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锁骨骨折 锁骨的内外端侧附着不同的肌肉,内端为胸锁乳突肌,外端则是胸大肌。当发生骨折时,内侧肌向后上方牵拉,外侧肌向前下方牵拉,造成锁骨的航向移位。

2.2髌骨骨折 髌骨质硬、较厚,直接撞击不易发生骨折。其骨折多由间接暴力,主要是股四头肌的强烈牵拉引起。股四头肌收缩时,其肌腱产生向上和向下的拉力,导致髌骨分裂移位。

3骨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原因

骨的周围存在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起着支配骨的运动和供给骨骼营养的作用。当发生严重的骨折时,重要神经往往会被压迫,大的血管被骨折被断端压迫或者被刺破,肢体缺血,发生坏死。这些损伤如不及时治疗,多会导致骨发生不可逆的功能障碍,严重者亦可能截肢。刺破的大血管有可能引发大出血,机体休克,危及生命。所以,当发生骨折时必须尽早诊断是否有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尽早给予治疗。发生骨折容易导致神经和血管发生损伤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举例如下,见表2。

4 骨毗邻内脏器官损伤的原因

在骨的周围常常毗邻人体内重要的内脏器官,比如肋骨构成桶状结构保护胸腹部内的重要器官,但当它们发生骨折时亦会导致这些器官的损伤。

(1)肺损伤:肋骨的骨折断端刺入肺部,引起气胸、血胸或者血气胸,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而且还常会造成肋骨下缘的肋间神经和血管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

(2)肝、脾损伤:严重的肋骨骨折,还会导致下缘肋骨损伤左上腹部的脾脏和右上腹部的肝脏,这些器官破裂引起机体大出血,导致休克。

(3)膀胱及尿道损伤:膀胱位于骨盆内,当髂骨、骶骨等发生骨折,刺破膀胱,损伤尿道,引起血尿和排尿困难。而且,骨盆骨折最易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病情凶险。

(4)直肠损伤:骶骨骨折,刺入直肠,引起便血、下腹部疼痛。

从以上可以看出,解剖学作为一种基础学科,对于研究中医骨科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它不仅与中医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还关乎着疾病的变化,并发症以及预后等规律。在现在中医衰落的大环境下,我们中医临床医护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西医解剖学,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识,了解各个系统之间的毗邻关系和各器官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清楚层次,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中医在大众人民之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卫建民,王小明,王凯军.开放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26例[J]. 陕西医学杂志,2010(02):102-103

篇(5)

【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15-01

人体解剖学(常简称解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形态学科之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和阐明人体器官与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关系。根据研究和学习重点不同,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大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外科解剖学、数字解剖学等各相关学科[1]。在这些名称中“解剖”一词让人产生歧义,尤其对那些对本学科了解较少的人误解很大。作为医学基础课的命名应该更科学,更容易准确理解,更有利于学习和掌握。

1 “解剖学”在命名方面与习惯不符,有商榷的必要

通常的学科命名是以内容为主的,很少以研究方法命名。anatomy,来自希腊语anatome,从ana-temnein,“劈碎”引申来的[2] 。从这一学科内容看,学科主体是人体的结构及结构之间的联系。从“劈碎”引申出的“解剖”是研究结构和结构关系的方法,不是学科的内容。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研究也已经不是用持刀切割这样的方法能完成的了,显微结构的观察、组织处理技术、X线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在应用。

2 在“解剖学”名称的起源上有商榷的必要

20世纪前中国知识界是以“全体学”指称“解剖学”,并经历了一场由“全体学”到“解剖学”的发展过程 。了解这个过程后,我们就能知道对这门学科的命名是有商榷的必要的。英国在华医学传教士、同文馆医学教习德贞于1886年翻译出版的《全体通考》开始使用了“解剖”、“解剖学”和“外科解剖学”等专业术语,用以阐述西方的身体知识和“解剖学”思想。但是德贞之所以要将其翻译为“解剖” 是因为他要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能解剖人体的观念:中医既不究心于诸物之体,复不欲剖乎死人之身。1884年前,中文关于人体结构的著作中从未出现“解剖”和“解剖学”的字样。19世纪70年代德贞出版的人体结构解剖学图谱,其译名为《身体骨骼部位脏腑血脉图》(Anatomical Atlas),这里也没有“解剖”的字样[3]。说明他也没有把“解剖”这一名词作为一个专一的特指。

3 由于首次命名的历史背景有商榷的必要

1915年,教育部、中华医学会、中国博医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和江苏省教育会五方以专业学者与官方机构结合,组成联合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以完成医学名词统一事业。1916年,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要确定“Anatomy”的译名。当时的选择在“体学”和“解剖学”之间,主张采用“体学”代表的理由是:“体学”说法已有30多年,合信的《全体新论》和柯为良的《全体阐微》,就是讲“人体学”而有代表建议用“解剖”,其理由是:“《全体通考》亦以称之为解剖学,若再更改,永无统一之日[4]。最后,按名词统一标准:一有根据;二顺习惯的原则举手表决。 最后同意“解剖学”者举手,超过半数,即定“解剖学”为标准译法。1927年由教育部审定,科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编辑的《解剖学名词汇编》出版,官方正式确定“解剖学”的译名[5]。也许同样是因为怕“若再更改,永无统一之日”,这个译名便被沿用至今。

4 在翻译方面有商榷的必要

1908年,《高氏医学辞汇》由博医会出版,标志着医学名词标准化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其中“Anatomy”译为“体学”,“Anatomist”译为体学士和解剖士,“Human Anatomy”译为“人体学”,“Dissection”当时译为解剖学[6]。现代汉语中“解剖学”对应英语中“Anatomy”,拉丁语“Anatolia”译为“解剖学”。不过,中文“解剖”可对应两个英文单词“Anatomy”和“Dissection”。当年,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Dissection”为“解剖与解剖术”。“Dissection”意为“解剖”的这个动作或从事的医学行为,即“解剖术”。英语“Anatomy”(解剖与解剖学)最早源自希腊语,意思就是“Dissection”,这意味着“解剖”在西方古代医学中并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门技巧与技术,是一门剖割术或解剖术。这与中医文献中“解剖”的意思完全一致。“解剖”一词虽在汉代已出现,但该词语并没有作为专用术语进入中医学和中国知识体系中。中国医学有其自成体系的身体知识语言,即脏腑学说[3]。“解剖”行为的词语表述一直沿用传统的“剖”、“割”、“刳”、“剥”等[7~8],现在当提及“解剖”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些词语,而不是一门学科。这是不符合翻译原则的。翻译应信守的原则是:遵从译语习惯;切合语体语域。或严复提出的'信、达、雅'[9]。这里“信”与“达”都没有达到,就更不用说“雅”了。中国人提及“解剖”想到的还是“剖”、“割”、“刳”、“剥”,而不是人体结构。

5 在系统学习、科学掌握人体结构方面有商榷的必要

学习西医的医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习掌握人体结构,因为它是西医学基础的基础,即使生理、病理这样的基础课也一定要有人体结构知识做基础。一些学生会很快理解解剖学是讲人体结构的,但常会有学生恐惧的问:我们什么时候做解剖,尤其上实验课更是严重。作为教师几乎每学期都要为此作解释:我们是学习正常的人体结构形态的,不是一定让大家解剖尸体的,通过图谱、模型、课件、标本的观察都可以学习。当然如果在学习人体结构时亲自解剖尸体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有学生就是因为恐惧而不愿意学习这么重要的一门课。像“数字解剖学”就让人更费解了,从字面上看实在无法和人体联系起来。一门学科对于未知者应该更直白才有利于人们学习和了解,而不应平添障碍、自找其扰。

6 在作为科学进行普及方面值得商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健,也就更需要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了解。网络上搜索人体结构,内容很少,因为这些内容被冠以“解剖”字样了。当你搜索“解剖”时,网络中与解剖联系的又是恐怖、暴力,而不单是科学、正常人体结构。解剖学教师时常会被问:你解剖过多少个尸体?尸体从哪来?学生都要做解剖吗?你们害怕吗?神态中感觉解剖教师和刽子手差不多,经常有人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另眼相看。从业者做着如此高尚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人们对这门科学和从业者的误解,与“解剖”学这一命名不无关系。这种现象是不利于这门学科的普及的。

既然“解剖”一词有诸多的不当,那么用那个词来替代它更好呢。笔者认为把“解剖”换为“结构”或“构造”更能表达这门学科的内容,即《人体结构学》。而且很多带“解剖”字样的词都应该换为“结构”,如:“动物解剖学”是“动物结构学”。这会更为人们接受。这样做从历史角度看也是有依据的。西方科学史家将近代解剖学的诞生定在1546年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的《人体之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简称为Fabrica)的出版。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解剖学著作以人体解剖替代动物解剖,终结了盖伦解剖学在欧洲医学界两千年的统治。《人体之构造》使西方医学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代表了近代医学的到来。维萨利的《人体之构造》,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准确、最完整、最精美的人体解剖学典籍[10]。维萨利(Andreas Vesalius) 被誉为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介绍人体结构的书是(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简称为Fabrica),而不是“Anatomy”和“Dissection”。

参考文献

[1] 窦肇华.正常人体结构学[M]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月.1

[2]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 2004年7月 第一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8

[3] 高.历史研究 (京)][J/OL]2008年6期. 80-104

[4] 张剑.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合作、冲突与科学发展文 [DB/OL]

[5] 《 中国医学通史》[OL]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近代西医书籍的出版

[6] 左玉河.西学移植与中国现代学术门类的初建 [DB/OL]中华文史网

[7] 《现代汉语辞典》[M]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二版 .627

[8] 《现代汉语辞典》[M]商务印书馆 第五版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9年2月.701[9] 刘杰辉.中国当代翻译标准讨论综述[J/OL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篇(6)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教学研究

局部解剖学属解剖学的主要分科,被中医院校骨伤和针灸推拿专业确定为必修课,在学习完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对正常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等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及与临床实际的联系,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本门课程由于需要在熟练掌握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才能开展,加上授课内容多、实验条件艰苦等,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对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求较高。如何能让青年教师迅速达到驾驭本门课程的能力,让青年教师能够传承名师的教学经验及优良传统,有效提升其专业水平,缩短教研室对其能力培养时间,达到独立授课要求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等,是目前期待解决的问题。局部解剖学授课内容分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其中理论课内容主要为学生讲明正常人体的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特点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而理论教学是为实验教学做指导,让学生明白需要操作和观察掌握的具体内容。通过长期的实验教学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因为思路不清晰,直接导致实验的目的无法达到。具体说来,局部解剖学实验讲究:“剖”(指解剖层次结构)、“查”(指查找器官等)、“认”(指辨认器官等)、“定”(指确定器官等)。如果“剖”和“查”过程中思路不清晰,该完成的部分未完成好,接下来要进行的“认”、“定”就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结果就达不到教学目的,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需要青年教师不仅要在理论教学中对授课内容讲得透彻,在实验教学中更要及时准确的指导。

1理论教学

除传统听课方式外,拍摄以院级名师为代表的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西医院校课堂教学视频,按人体各局部结构内容进行剪接,将所有资料做成视频文件保存下来,让青年教师通过视频反复学习观摩。加大相关课程的听课力度,且青年教师听完专家的课就要接受试讲、理论与实验考核。通过近一年来4名青年教师的反馈意见发现,此种做法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2实践学习多年来局部解剖学教学经验显示,青年教师存在实验教学能力不足,理论知识讲述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熟练的找到实验教学内容要求的人体标本上对应组织结构,认清其层次关系,辨认毗邻器官。同样,只有在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过程的前提下,才能准确指导学生实验。故本项目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细心指导,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按资深教师的要求,让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剖标本,对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积累经验。并将部分实验过程以视频资料形式保存。

3制作供青年教师学习的实践视频

项目组负责人通过将西医院校制作的局部解剖学实验视频,按照中医院校自身特点分别对人体各局部结构内容进行重新剪接合成,增添部分本院采用的实用性操作视频,制做成视频文件。在每次集体备课中,对制成的视频资料对青年教师采用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并在例会上相互讨论自身的学习心得,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对人体结构,层次关系的记忆与熟练程度,规范实验教学的相关操作程序。

4制作供学生学习的实践视频

本校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设施对满足本校实验教学有一定差距,目前已有的视频资料为西医院校自制的视频资料,由于中、西医院校对学生培养计划的差异,导致教学内容及目的的不同,缺乏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中医骨伤专业、针灸专业)观看的局部解剖学视频资料。本项目组中的青年教师尝试拍摄本院担任《局部解剖学》理论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西医院校制作的《局部解剖学》实验视频,按中医院校自身特点的要求亲自对人体各局部结构内容进行剪接增补,做成适合本院学生观看的视频文件,并用于实验教学中。

5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学生在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时,虽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但往往使用手术器械不当,操作技术粗糙,操作速度过快,需要保留的组织结构没有保留,本应该观察的结构因为下刀太快而遭到破坏或根本就没有解剖到相应的位置,一开始的“剖”没有做好。当到了“查”这一步,学生经常会因找不到哪些结构向带教老师询问,此时因较多结构被破坏,青年教师又因经验不足,无法在标本上找到对应结构的位置,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定”结构。故青年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巩固自身实验带教基础,细心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经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引以为戒,提高带教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每次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还必须积极思考、归纳及总结,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并将学生完成较好的标本进行处理保存,用于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缓解标本欠缺问题。我们从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在学生解剖标本前,给学生观看本次实验教学的视频资料,然后有顺序的组织他们逐层解剖,控制他们的实验时间,每解剖到一层随机点学生对着解剖到的层次来给其他学生讲解,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及时纠错。结果发现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规范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观察教学大纲要求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过程,和学生一起确认每一层结构,巩固自身知识。

6开展教学研讨会

每周教研室例会中,由青年教师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措施,做好记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和经验共享。在每学期“教学基本功技能及教研能力建设”活动中,着重要求青年教师为说课责任人,由相关专家提出要求,让青年教师根据所提要求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青年教师对专家提出的说课内容由原先的不知所措很快转变为现在的应对自如,充实了自身基本功建设内涵。通过上述六个部分的研究能尽快而且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将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融入到学生带教中来,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1]。在授课过程中,青年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醒学生观察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避免学生因盲目操作对标本造成损坏,同时还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本次实验课的视频教学内容等[2],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落实“发现法”的教学模式[3]。在做好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推进本门课程的改革,将学生、青年教师与课程改革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课程改革促青年教师能力增强,进而促进青年教师对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祥上,陈慧玲,易传安,等.专科院校局部解剖学实地操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解剖科学进展,2012,18(5):494-495.

篇(7)

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为依据,以现代医学中的脊柱解剖为指导,应用中医按摩的多种手法,并配合中药膏摩、拔火罐、艾灸、针刺等综合方法,作用于脊柱及背腰部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上,以预防和治疗脊柱骨关节和相关脏腑疾病,由于目前仍然无法阐明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临床上存在着盲目使用推拿手法的倾向,这是防碍脊柱推拿手法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脊柱推拿专业人员必须审慎地考虑本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以便为将来脊柱推拿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发展与现状

中医脊柱推拿治疗内脏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矣,”经文中指出按揉脊柱两侧的背俞穴(心俞、厥阴俞),可以治疗寒凝气滞血虚导致的心痛,背俞穴共有心、厥阴、肺、肝、脾、肾、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俞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病证。

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临床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其手法操作形式和治疗风格常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20世纪70年代,一些推拿治疗师运用中西 西结合的理论,根据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总结出了脊柱旋转手法,在颈椎病和腰椎病中广泛应用。

脊柱推拿疗法在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和理疗科等应用广泛,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治疗疾病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患者,以及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缺乏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再加之基础研究相对落后,所以,一些脊柱推拿疗法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能否将棘突偏歪作为使用旋转手法的治疗依据等等。目前,中医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颈部手法有旋转法和板法,其中扳法包括斜扳法和定点斜扳法,胸部手法有旋转法,扩胸牵引法和对抗复位法,斜扳法和后伸扳法,其中斜扳法包括侧卧位斜扳法,仰卧位长柄式斜扳法和坐位斜扳法,后伸扳法包括双腿后伸扳法和单腿后伸扳法[1-3]。

我国脊柱推拿疗法的基础研究包括解剖学,脊柱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等几个方面,其中解剖学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的内容包括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受牵拉的椎扳移动情况。近年来,我们对临床解剖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颈椎推拿时所产生的咔哒声响进行了研究,影像学的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脑血流图等检查,颈椎半脱位的临床意义等。

2 存在问题

2.1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不少中医院校开始招收推拿专业本科生,但大多数推拿医生多是经过短期培训、进修或转行而来,所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基本的骨科学和解剖学了解甚少,以致一些颈椎手法治疗者对凡主诉有颈痛或是腰腿痛的患者,均要对脖颈和腰腿施一下扳法,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伤害,如脊柱骨折脱位,肋骨骨折,神经损伤等,甚至造成截瘫或死亡,目前这类临床报道还有增无减。

2.2 缺少大样本的临床对照及随访观察 目前虽然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但脊柱推拿疗效好的报道较多,虽然这几年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工作,但大多显得零乱而肤浅,所以,相对临床发展来看,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近乎于空白,与临床的发展极不相称。

2.3 手法命名混乱复杂 有的是以人名来命名,有的是以地域命名,而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命名,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混杂不利于推拿疗法的发展,也增添了学术交流的困难,虽然几年前有人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但仍未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转贴于

2.4 医政管理疏漏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中医院校或团体纷纷举办各类短期培养班,有些新闻媒体还把推拿宣传成“特异神手”,使脊柱推拿手法被庸俗化了,或被认为只是按按捏捏而已,或被认为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艺,这些都给推拿疗法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4-6]。

3 解决措施

3.1 提高脊柱推拿的科学性 在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疗程设计和疗效评定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2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作为脊柱推拿治疗者,必须掌握必要的骨科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和一些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3.3 制定较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4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国外的推拿整骨等疗法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让中国的脊柱推拿疗法进入一崭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吴建国.中医经络学的运用与发展思路探讨[M].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35.

[3]庞建苛.小儿推拿历史与发展初探[J].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4,2(2):48.

篇(8)

中医外科学内容相比西医外科学更为抽象,教师往往以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方式讲授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等。对中医外科这门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的临床学科而言,这种单向的传授方式不能引起互动和反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常常利用课堂10~15min时间对下节课准备要讲的疾病首先做一概述,重点讲解疾病的诊断,然后将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巧设疑问,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课后自学,预习,探求答案,等下节课再反馈信息。例如,在讲授“便血”一节时,介绍完概念和临床特征,展示各种相关疾病图谱后提出以下问题,“请你总结便血的具体病因有哪些?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假如你是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检查手段?为什么指检是最常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并能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带着疑问来上课。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反馈信息,以补漏拾遗。

2课堂启发详解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靠抽象的传统教授方式,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适时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避免了教师不断地抄写板书和在黑板上作图,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授课效率。这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能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加了讲课内容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授课时,利用课堂35~40min时间,讲深、讲透疾病的病因病机、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幻灯、手术录像等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得出诊断要点(辨病和辨证的要点)。例如,在讲解“中医外科学总论-内治法”一节时,反复强调,内治法不仅是从整体观念进行辩证,而且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按疮疡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阶段,分别确立消、托、补3个治疗总则。由此分别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营卫、补益气血等具体治疗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再学习各论如乳痈、肛痈时,就能融会贯通,更容易理解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由于课时所限,在授课中对学生己掌握或易于自学的内容点到为止,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解决难点、疑点。最后,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深入讲解。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课堂信息量。

3课后模拟应用

医学是实践的科学,它源于临床实践,又对临床实践起指导作用,最终为临床诊疗服务。对各论中重点疾病,我们结合教材准备了一份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后作业,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模拟临床医生,要求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辨证分析、综合归纳诊断依据、提出防治原则。最后将学生反馈的作业信息层层剖析,总结正确答案,并对不正确的答案进行分析,让学生增强临床意识,了解自己在知识上的漏洞、分析方法上的缺陷,这样反复对学生进行临床医疗实践的模拟和强化训练,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如同亲临临床面对病人,使他们从学生角色逐渐进入医生的角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变抽象为形象,加强了理解记忆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病例中识别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明白,问题解决途径不是唯一的,但要选择最优化的一个。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4结合典型病案

由于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临床见习时数有限,所以不可能经常碰到实际病人做示范。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常常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解剖图谱、手术录像等,使学生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变呆板的抽象教学为直观的形象教学,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将学生临床适应期提前到教学阶段来开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方式,使课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引导,还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是进行病例教学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病例应该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要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己学习掌握的知识结构,一个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个或数个病例,但要有繁有简,典型生动,要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的融合到病例之中,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所讲的内容。例如在讲“直肠脱垂”一节时,先描述病例:女性,63岁,因“便时有物脱出反复20年”收住院。既往有便秘及哮喘病史。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无便血,视诊见脱出物呈圆柱型,长度约5cm。由此病例引出本次课堂目标:(1)直肠脱垂的典型症状和体征。(2)直肠脱垂的鉴别诊断。(3)直肠脱垂的发病特点。(4)直肠脱垂的分期及治疗。

5重视局部解剖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7-02

三校生是毕业于技工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或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期间注重学习专业技能,三校生和高中生的文凭是同等学历,三校生毕业以后可以参加工作,也可以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报考普通高校中的专科院校,也可以参加三校生的单考单招考试,考取大专或高职院校。自2004年开始,我院护理专业招收的生源中,开始有“三校生”,生源来源于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2004年,招收“三校生”7名,因为人数少,没有独立设置班级,而是将三校生分散穿插在普高生班级。之后,2005年、2006年招收三校生也因为人数少,没有独立设置班级,做法同2004年。2007年开始,护理专业每年计划招收的三校生数量逐年递增,2007年计划招收50名,专门将三校生独立设置一个班级;2008年至2010年,每年计划各招收100名,分别设置两个三校生班级,2011年计划招收达到150名,设置三个三校生班级。护理专业“三校生”主要来自中等卫生学校不同专业,有护理、中医、药学、临床检验等毕业生;也有来自职业高中相关专业毕业生。她(他)们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选拔产生。“三校生”班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的侧重面不同。来自中等卫生学校的生源和来自职业高中的生源学习的医学知识相差很大,原因是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一般经历过系统的学习,学习的医学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有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药理学;专业临床课:包括护理学基础、诊断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但是,据调查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系统学过医学知识,只是为了“三校生”招考需要,“有的放矢”地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医学基础课,也没有上过实验课,学生虽然理论考试成绩不错,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实践技能(结果见表1)。进入高职学院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大体是基础理论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基础、药物应用;临床课有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中职或职高学生要升入护理高职需要参加浙江省考试院统一命题选拔,考试的科目有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语文、数学、政治。因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学生参加升学必考科目,所以无论原先是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还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大家都比较重视上述三门课程,而且反复学习、巩固,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实践技能比较缺乏,尤其是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三校生”班级的学生普遍人体解剖学的理论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实践技能考核与普高班相比没有优势。然而,学生在上人体解剖学时感觉自己已经学得不错,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会厌学人体解剖学。

表1 三校生入学前接触人体模型、标本情况调查表

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三校生”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医学基础课程的结构设置上没有把“三校生”和普高生区别开来。其次,使用同一个教学计划,没有注意到“三校生”和普高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差异,简单地采用同一个计划授课,必然导致“三校生”学得过于简单,而普高生则感觉较难,进度太快,自己跟不上,打击普高生学习信心。再次,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三校生因为有医学理论基础,所以往往会出现“三校生”理论成绩明显好于普高生。

目前,浙江省范围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招收三校生的院校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个别高职院校对“三校生”的课程体系做了适当调整,主要是减少了部分基础课的学时数,增加文化课程比例,拓宽学生文化基础。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减少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的课时数,将生物化学与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整合为一门课,解剖学不再设置。基础课程不设置解剖学,笔者认为不太妥当,因为“三校生”组成比较复杂,尽管理论学得不错,但是解剖学实践部分却有很大差异。我院到目前为止,三校生班级与“普高生”班级基础医学安排没有区别。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的基础,是医学形态学的范畴,结构多且看得到摸得着,需要学生不仅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后续医学基础课及护理临床课打下良好的形态学基础。鉴于三校生班级经过统一选拔时考过人体解剖学,普遍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是实践技能薄弱,尤其是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原先几乎没有接触过解剖标本、解剖模型,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技能几乎为零。因此,对“三校生”的人体解剖学进行改革,课程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以对护理岗位工作要求的分析为基础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学习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思维培养目标及态度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对临床常用解剖结构进行训练、充分利用解剖模型、人体标本甚至是活体进行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对人体形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加强对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校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作如下改革与优化:①减少三类生班级人体解剖学总课时,由原来92学时减少为72学时。人体解剖学当中的组织学部分课时不减,因为这部分内容选拔考试是非考内容,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学习过。②调整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的比例,由原来的64:28调整为32:40,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时数。像运动系统可以去掉理论课,直接结合骨、骨骼肌和关节标本或模型进行实践教学,其他章节缩减理论课,适当增加实践技能课。③增加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知识的结合,编写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围绕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医学知识,用案例分析教学加强人体解剖学与护理临床知识的融合。例如,讲到骨骼时,先引出骨折的病例、骨质增生的病例,然后让讨论,教师再进行正常骨骼的教学;讲到肾脏结构时,先引出肾结石病例,提出小结石会自行排出体外,然后引出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终尿)的排出途径,让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的同时了解临床知识,大大缩短了从基础知识过渡到临床知识的时限。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方法

1.1 考核比例

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2005、2008、2011、2012年分别对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较大的制订与修订,都明确了解剖学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理论和实验考核时间安排在学期末,理论考核为笔试试卷,实验考核内容为标本。但鉴于院系成立及发展情况不同,实验考核也是由随意性较大而后逐步完善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平时考核由只重视期末的实验考核,发展到实验考核结合考勤、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进行综合成绩评估。(2)提高了实验报告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0%,提高到5%,再到(10%),重视实验课中的提问和讨论、或者是小论文,把其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尽量做到理论测试与实验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与实验课学时数的比例相当。(3)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授课及考核过程中。

1.2 考核手段

在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挑选制作精良的实物标本作为拍摄对象,不断建立完善全面的标本图片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系统标本考核比率选取考核标本,在图片上进行标注所考的部位或结构。期末进行PPT课件考核,用统一答题卡进行答题。PPT考核标本图片上的结构,考题数量为10~20题,幻灯片自动播放间隔时间为40秒。此种考核方式持续到2012年,后察觉到存在一些缺陷,在2013年就更改为由教师制定好题库试卷后,由教务处采用高清晰彩色打印试卷,与期末理论试卷统一装订考核。

1.3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及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内容、过程、结果进行总结,将操作或者观察解剖的结构、解剖中出现的失误或意外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用简图方式进行总结,通过实验有何收获和体会,对照实验目的来查找不足,为自身后续学习与操作积累经验。解剖中出现有意义的变异或异常情况,要求进行测量照相登记。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书写的条理性及规范性、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讨论进行评分。

我校在2012大纲修订后,都要求每次实验之前填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学生针对该次实验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解剖操作步骤,明确内容中的重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前做好计划,心中有数,使实验更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要求学生要在经过主动思考和提炼后完成预习报告,不能完全照搬实习指导中已有的操作计划。

1.4 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解剖操作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互动情况,要求学生归纳所学所看的内容,定位准确,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常见疾病、症状产生的解剖学原因。记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针对本次课所涉及的解剖学知识,以提问形式进行回顾或者总结,根据学(下转第91页)(上接第87页)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正确性进行评分。

1.5 知识考点

解剖学实验是医学的基础,主要是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所以知识考点尽可能紧密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临床。具体考核的知识点尽可能结合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进行设置,如运动系统的知识考点多以指认结构,内脏学的知识考点多以临床病例展开,脉管系统以血液流动去思考,神经系统则要考虑传导通路知识。知识考点不仅包括实验课中的内容,且会涉及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点,填图的知识点就能做到形态和理论有机结合,既有直观的形态,又有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讨论

2.1 效果优劣

解剖标本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实物标本考核方式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真实、直观的优点,但标本数量少、制作精细易毁损,不宜搬动,标示只能单向指示,不能表达所考精细结构的范围。需挑选多套完全相同的考核标本并逐个标注以满足多个考场的需要,费时费力。学生在考核时观察有意无意牵拉标本,都会使得标本损耗严重,福尔马林的气味刺激也会影响考核的过程。①这种考核方式,同时存在有观察距离、实验室光线强度、标本经药液浸泡变形难以辨认等因素,难以对一些知识考点考核。

多媒体课件考核方式提高了考核效率,扩大了试题的覆盖面,减少标本的损耗,目前被多数高校所采用。②我校采用实物标本彩色图片考核方法省时省力,受学生喜欢,简便易行且相对做到了公正、公平。若是采用彩色打印实物标本试卷考核,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答题顺序答题,而不用拘泥于多媒体播放过程中即刻写出标本试题的答案,同时随时检查标本答案的正确性,及时修改。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真实性。但此两种方式也有其不足,主要是缺乏标本的三维立体感和观察标本时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③

2.2 改革方向

篇(11)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护理相关知识和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奠定基础。

一、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

中职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弱,常分不清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把课程的学习目标提炼出来。课程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及熟悉层次可以在课堂进行简单讲解,而掌握层次的内容则要重点讲授。课程目标的提出使学生知道哪些需要掌握,哪些需要了解,便于课下复习、巩固。课程目标的提出有三种方式:一是课程目标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预习然后提出,这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二是授课前提出,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三是授课结束后提出,让学生作答,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传统模式下,学生只是观察标本,教学依旧是以教师的示范为主。而这种方式,学生几乎就是“不操作不作为”的,学生很难提高学习主动性。所以,在中职护理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采取“组织负责制”的模式,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5到6人,由其中的组员轮流担任组长,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指导实习内容和标本的辨认方法,组织学生对于标本进行观察,然后针对问题加以讨论。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不需要进行“示教”,只负责解答学生疑难,进行最终的考核。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的研究力和观察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然后,通过教师“问题式”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实验课堂中适当地增加解剖学相关的护理操作知识。如,将静脉输液穿刺的注意事项引人到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课中;在静脉输液之后,药物达到患者病灶部位的具体路径;在胸膜实验环节,可以适当添加基础的胸膜腔穿刺解剖学知识;在开展泌尿系统实验时,接扫导尿术的具体操作应该结合男女尿道的特点;在脑与脊髓的被膜实验中结合脊柱韧带,就应该强调腰穿等一系列的操作,才能最终完成实验。

三、结合护理操作技术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在阐述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密切联系和有机结合护理操作技术。在学习注射技术(静脉注射术、皮下注射术、肌肉注射术等)、穿刺技术(腰椎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心内穿刺术等)、插管技术(气管插管术、胃插管术、导尿术等)、急救技术(气管切开术、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内注射术等)等内容时,强调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与角度和深度的掌握,分别指出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例如,将骨学各论中重要骨点的教学与临床褥疮相关的重要骨点结合起来讲解。首先简要解释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重者甚至可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继而解释各种卧位因受压而易产生褥疮的骨点:半卧位和仰卧位时有枕骨、肩胛骨、尺骨鹰嘴、骶骨、尾骨和跟骨;俯卧位时有胸骨、肋骨、髌骨和内踝;侧卧位时有耳廓、肱骨大结节、股骨大转子、外踝等。在咽及食管结构的教学中,结合胃插管术的操作,强调应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1)在插入胃管前,应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这样有利于插管时患者后仰头和前低头。(2)在胃管自鼻孔起向鼻腔内插入5cm左右时,应提示患者后仰头,这样依据咽的解剖结构特点,可以增大鼻腔纵轴与鼻咽后壁的夹角,从而减少对鼻咽部的刺激;而后沿鼻腔底部,下鼻道内侧,靠近内侧壁,以抛物线的方向,先向上而后平行,再向后下,于无阻力的情况下,将胃管推至鼻咽部,此时应嘱患者前低头,以解除对会厌和喉头的刺激。(3)进入食管后,则以轻柔的动作送入。在讲述大隐静脉时,应结合大隐静脉的切开和穿刺置管的相关护理常识。临床上抢救失血、脱水所致休克患者时,经常需在短时间内大量迅速补液或长期静脉输液,但因大部分浅静脉萎缩塌陷,经常会选择内踝前方大隐静脉的起始处做静脉切开或置管。由于大隐静脉在行经内踝前方时位置恒定,距内踝前外侧缘最突出点1cm左右,此处脂肪组织较少,所以内踝最突出点是大隐静脉切开最好的定位标志。当然,也可用胫骨前肌腱定位(距离该肌腱约1.5cm)。同时,因为此处位置比较表浅,所以切口不可过深,切开皮肤即可。总之,结合护理操作技术教学,可使学生对操作中的人体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与护理专业联系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专业实践的教学需要,为培养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如三维动画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细微结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构建出虚拟实验室。在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将一些语言和文字不能表述出来的动态原理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消化和吸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心脏的血液循环,可以通过制作动画,清晰地显示血液的流向和依次所经过的各个心房、心室,这样的动态图一旦记下来就很难忘记,正是所谓直观的图像记忆优于抽象的词语记忆。再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动画将知识点涵盖的图片尽量放大,显示局部细节,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局部结构。所以教师想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掌握,多媒体是个很好的帮手。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也不能盲目求多,如果学生只关注视频和画面则分散了注意力,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中职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中职教师,要明确合理专业的基本特点,能够与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让学生对人体解剖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