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校信息化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4 16:51: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信息化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校信息化管理

篇(1)

一、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相结合,通过构建办公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功能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以进行自动化的信息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使各职能部门间共享数据、对信息快速响应,提升管理水平[1]。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通过高校信息化建设整合优秀教育与人力资源,并对其最大限度的调配与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这样便捷、高效的管理水平及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够让高等学校更专注于学生的培养与科研工作中,进而增强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2]:1.部分高校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理解未达成共识;2.信息化建设重点在硬件上,缺乏对技术的重视;3.对信息化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4.信息化管理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1.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的数量不断增长,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数据,而现行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涉及到的不过九牛一毛,一方面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数据的深度挖掘不足。在大数据时代若放任这些数据的囤积,就是无形中浪费了巨大的信息价值,因此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中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提供技术保障[3],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实现系统内数据的传输、共享与采集;同时,对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最后,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工作,维护好个人隐私[4]。也需要广大教职工与管理人员提高大数据意识。能够从多角度、多因素对学生状况进行分析,能够提供精准服务,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对策以指导学生的成长。提升管理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评价更加科学、使决策更加科学。

2.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以云计算、大数据及实时协同分工网络等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整合、使用与共享资源,构建“互联网+”校园。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与数据不仅能够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传播,同时能够在云端进行存储、传输与处理,更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价值。同时,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打破校园的传统界限,实现信息的校内外互相连通。学校既是信息的供给方也是信息的接收方,通过信息传播扩大信息的价值,通过信息接受吸纳优秀资源使自身受益。

3.运用现代视频音频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相较于文字,视频音频更加的形象与直观。而音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云存储技术的出现更是为音视频文件的存储与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空间。目前我国高校内的多媒体建设与校园网络覆盖较为完善,这为运用音视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而个人电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为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MOOC等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站与视频直播技术的兴起,更是为高校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

4.大力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配置上都已具备相应的规模。但面对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革新,一方面要购置、更新设备,如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及校园内多媒体等硬件资源;另一方面更要加大相关人力资源的投入,建设出一支拥有技术能力、熟知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增强自身的“软实力”。

三、结语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高效管理及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而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提出了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等现代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加大信息化管理资源的投入等方法,以克服高校信息化管理现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玲.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

[2]孙幸成.高校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0.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中职学校;教学;对策

前言:

不仅同行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着竞争,且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设备配备、师资力量建设、教学管理这些都是竞争的对象。面对这种竞争,中职学校要想在其中赢得发展空间,在教育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就必须针对各个方面不断予以强化。就教学管理而言,其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这也是现代教育给中职学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1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现状

自教育机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中职学校在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绝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已开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专门设置了计算机实验室。对于教学信息资料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师评教、选课等也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操作,即通过构建相应的系统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教学各方面的管理[1]。但相比于高校,中职学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中职学校当中,平均每16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65%以上的中职学校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和机房,仅有32%的中职学校建成了校园网,但这些中职学校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还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2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对策

2.1建立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

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需从全局角度出发,着眼于整个中职学校,从教学管理的各相关方面入手来进行,以确保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以满足各环节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首先,依据中职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环境、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对信息化建设内容规划方案的制定进行指导指正,对多套方案进行科学评估、有效评估,从中选出一套最优规划方案[2]。在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根据出现的变化及时对规划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确保信息化建设工程正常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安全保护技术与安全管理制度两部分,建立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旨在为校园网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防止因黑客、木马等病毒入侵,威胁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使用安全,影响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正常进行。其次,规范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且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但只有信息技术得到正确规范的使用,才能真正发挥效用,为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中职学校引进的信息技术应有利于促进学校自身长远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当地教育行政机构应积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建立一套信息技术操作规范与数据规范,让各中职学校按照同一标准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信息资源库,存储各类数据信息,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营造有利环境[3]。

2.2重视信息化管理教学平台建设:

在保留原有教学管理基层架构与数据库基础上,构建适应于中职学校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和建立中职学校信息化门户网站。信息资源整合重点在于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学校应对自身当前拥有的全部信息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并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之中,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标准、动态化的管理,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资源中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应在信息资源整合基础上,嵌入数据共享中间件,统一数据库技术标准,搭建数据库共享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保证资源共享的合理性与高效性,保证新旧数据库内部信息可以正常交换、共享[4]。学校信息化门户网站的建立既是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与重点,是学校为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向社会展示自身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渠道。中职学校应将自身形成的精品课程、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重大科研成果,就业指导等全部纳入到该门户网站中,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设置等提供资料,促进信息化建设。

2.3完善硬件设施与网络设备配备:

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实现离不开硬件设施与网络设备的投入,更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与网络设备配备[5]。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计划对中职学校提出的明确要求,即中职学校后勤保障工作需加大在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上的资金投入力度,中职学校应加大在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购进最新硬件设施与先进网络设备,对自身的硬件设施与网络设备配备进行不断的完善,为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物质条件保障,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

总结: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中,中职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努力克服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整体规划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规范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与信息化管理考评制度,完善硬件设施与网络设备配备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陈柳 王迎 单位: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贾宇.浅析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No.17211:119-121.

[2]文祝青.基于B/S模式的商贸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篇(3)

1前言

自二十一世纪起,教育信息化发展日益迅猛,进而在国内外掀起一片浪潮。尽管我信息化教育由九十年代初至目前为止,其发展史仅有短短十多年,然而,却获得了不菲的成效。根据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史可知,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1)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期;(2)计算机辅助学习时期;(3)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时期;(4)信息化技术为学校管理所应用,计算机指导学校管理,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所有管理当中。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为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思维以及学习方式造成空前的冲击,既要求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又将对学校的要求提高,促进教育实现信息化管理,中职学校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就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1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我国中职教育在历经十来年的现代化建设后,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获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因为各种因素所影响,尤其是欠缺一定的资源环境及政策支撑,比起高校或中学,在信息化发展程度方面,中职学校明显要落后许多。2.2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2.2.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因为无法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问题,导致在信息化建设期间,中职学校大多针对硬件进行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建设,又或者是没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成果。2.2.2对中职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够中职学校面临着严重缺少基础设备,且信息化建设失衡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力度较弱,与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进而使其难以利用信息的基础设施共享信息资源。2.2.3缺乏信息化人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但存在设备落后的现象,并且相关的信息化人才明显不足,学校在实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无法针对人才展开科学管理,进而使信息化应用及管理均无法获得预期成效。2.2.4缺乏适宜的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育信息资源是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重点所在,其建设将使进行信息化教学及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一定和阻滞。由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应用发展越来越快,不管是由其载体、内容、数量方面,或是由其存储、提取及传递等方面对教育资源的要求都相应提高许多。

3完善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积极探索实践,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1)无论是教务或是行政均实行信息化管理。无论是教学或是行政管理,其相关的管理软件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务的日常工作中统统实现网上办公,如排课、课程安排表、学生选课及管理学籍等等。而行政公告、信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等所有工作一概利用校内网络系统完成,推广无纸化办公,降低工作压力,促进工作效率更加高效,降低许多人力和物力。(2)对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作为中职学生,其需要要校外接受较长时间的实训,若按传统手段管理这些学生,无疑会在管理上形成不少漏洞。但是,凭借外部网络的信息沟通,如电子邮件、聊天室及论坛等相关功能则可以及时掌握学校信息,提高学校对实训学生的管理力度。(3)对图书馆及食堂等后勤服务进行电子化管理。在信息技术建设当中,尽管图书馆及食堂后勤等服务所引进的管理软件各不相同,然而,凭借校内网络的系统优势,二者共同使用相同的数据库,促进电子“一卡通”管理,无论是借书或是就餐,都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时,凭借对外网站及校内同网的系统优势,图书馆全面应用网络服务。3.2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发展规划必须由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发展的视角去探讨信息化建设。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规划和自身现状,中职学校应对自己今后的发展空间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加以考虑,进而编制出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执行策略,邀请各地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单位针对规划给予科学指导,同时,在建设信息化期间,需要参考当前的困难对方案作出适当调整和优化。3.3健全信息化人才管理制度中职学校要使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依据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其应当针对信息化人才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师资的建设力度。第一,为了有效吸纳到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应当制定可行的人才方案,并巩固师资团队。第二,针对信息化管理建立培训机制,老师按照信息化发展程度及教研的不同需求,在编制培训内容及培训手段时也应各不相同,由信息化精英老师领导校内所有老师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培训中去。3.4加强校园网建设、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网络信息化的主要基础就是校园网络,而科学化管理则是信息化的有效保障,其核心就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步伐,明确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全力促进教育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针对现代化、全球化及未来化培训出创新型人才就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结束语:

21世纪信息化己成为时代的标志,社会的发展给中职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动着中职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它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比任何一种教育哲学理论都更为显著的影响。只有创新中职学校管理思路和理念,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祯祥.境外“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31-34

[2]谭志勇.浅谈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J].电子测试,2013(22):4-6

篇(4)

二、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保证

在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中,档案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学习和钻研档案业务,对档案管理知识比较浅薄,这对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简捷的办法就是改变队伍素质结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形势,迫使档案人员必须刻苦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志,加大业务培训,在短期内完成全员上岗培训。档案人员在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自己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质内涵和特点。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中期规划和短期目标,争取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培养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打好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使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必须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实现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用计算机储存整个职业技术学校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能够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及其档案管理系统形成的档案数据库,有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对职业技术学校本身查找资料,还是对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所以,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条件,大力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把学校急需、教师急需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以数字化为龙头,带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与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良性互动,从整体上推进档案信息化发展。搭建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把档案的目录及全文上传到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学校共享,推动以服务为主导的档案信息化体系的实质性建立。

篇(5)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成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的传输、存储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并遵循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统计,通过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档案部门全覆盖

要为档案工作发展提供快、准、全的信息平台,计算机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因此,建立学校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电子档案的建立,使档案储存与传输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科最大限度开发档案资源,并科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电子档案所具有的存储量大、占据空间小、易于游览查询的特点,使档案信息的利用快速、便捷、高效。

2 建立学校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以利于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

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化的高素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掌握最新信息,实施最新管理技术,应对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学生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各种具体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创学校档案管理的新路径。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管理的具体环节和步骤,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

3 在档案管理中贯彻辩证法原则,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动态与静态、多与少的关系

每一个具体档案是个体,体现本身的个性,但无数个体组成整体才能体现档案的整体性,在整体中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既要重视个体的具体性,又不能忽视整体的普遍性。在收集、立卷、编目、检索中处处体现个体与整体的统一。

在引进信息技术后,每份档案、每一类档案在平时只能体现静止性,存储与静止的光盘或其他电子载体中,但一经利用,档案内用就体现动态性,成为活的资料,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我们一定要珍视档案内容的动态性,动、静结合,动静互动,将档案内容作为活资料利用起来,为学校教学工作、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具体工作服务。同时,档案的动态性有体现于档案具体内容的不断更新、修订,以最新的内容为时间工作服务。总之,档案信息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和统一,动态是绝对的,静态时相对的,我们要发挥档案资料动态的特性,为不断发展的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工作服务。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有人认为建立了电子档案,储存量大大增加,所占空间不断缩小,因此存储内容多多益善,无选择地大量存储资料,只是一种误解。在保存内容上,要坚持质量与数量统一的原则,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既要系统全面、完整地存储一定数量的信息资料,又要有选择性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一番选择功夫,摈除其无保存价值的资料,既不失全面、完整性,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储存有长期保存价值、对今后工作有借鉴、指导作用的信息资料。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篇(6)

一、传统学校档案管理方式的缺点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

(1)效率低。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由于信息大使档案的检索极为烦琐,严重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保密性差。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档案所接触的主体较多,这给档案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档案查找、更新和维护困难。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若档案积累的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档案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一场以科技进步为主题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电脑的普及迅速地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科技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多的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笔者认为,针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制,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

(1)现代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处理迅速、存储量大、查阅方便的特点。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应用电脑文字处理软件,灵活使用表格、图形对档案分门别类,并组成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阅读、修改、交流和重复使用。

(2)信息化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职工作人员担任。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档案工作,掌握馆藏档案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好学校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从当前全国的情况来看,档案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21世纪是信息时代,要跟上社会发展,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重视整个档案工作者队伍素质的提高,不断调整更新档案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者整体知识水平以适应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3)信息化档案管理方式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项新生事物,仍有诸多不够完善和亟待改进的地方:(1)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项工作中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档案载体大部分变为磁介材料或其他载体,信息记录方式也由原来的笔写文字或图形变成了只有机器才能识别的数码,新型档案载体的产生,提出了新型档案载体归档和保管的新问题。(2)国家目前尚没有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规范标准,也没有从法律上予以明确规定。(3)电子文件易修改性、拷贝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归档管理及档案信息载体的原始性,要求档案管理学理论予以深入研究并做出指导。

三、建立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的意义

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校中档案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建立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有着很大的容量, 可以存储历届的学生档案,并且能够安全、高效地实现学校师生的档案日常管理;

(2)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只需一至二名档案管理员可以大大节省人力,从而减少档案管理的成本;

(3)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随时迅速地查到所需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实现学校师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尽快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走档案管理信息化之路。本文笔者认为实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应从以下途径进行:

(1)着力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纷杂。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抓好学校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

篇(7)

1.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图书质量偏低引发信息化管理的根基不稳定

图书馆收录的图书数量,是用来衡量一所学校图书馆的办馆背景和水平的主要参考标准,也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多角度考虑一所学校创办学校的方法、出发点、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等条件的约束,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所收录的图书数量偏少,尤其是一些学校是由很多所学校合并而来的,建校时间就不长,历史也不够渊源。使得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收录范围很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有些高校对图书的去旧化、更新很慢,导致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没有一个合格的基础。

1.2资金的缺乏且学校对图书馆的建设不重视

虽然说图书馆是整个高校信息资料查阅的核心,也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它。但是大部分的学校由于自身教育资金的缺乏有限,加上书本价格和管理设备的暴涨等,让图书馆机构缺乏了足够的管理资金。学校领导对图书馆也习惯性不加管理和重视,忽视了图书馆的工作,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人事管理部门要把人事作为重点,把人作为其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外又一宝贵的资源,如果人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就会影响到设备的维护和运转,导致效益受到损失。

1.3信息资源建设和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再生和利用方法。它依据的电脑设备和网络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这些年,很多学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加大了资金投入,硬件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很多学校的信息资源建设还是很明显的落后了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建设。如何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了数据的损失,以及信息被窃取使得图书馆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还有针对数据库系统安全的非法攻击更是会波及到公共网络的安全。

2.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健全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必须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的走向来确定馆藏的方向,建立起多方面、多学科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第一是要正确定位本馆,根据学校办学重点及用户的需求来确定。第二是要优化图书的采购,提高馆藏的质量。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应具备专业性、实用性、广泛性等特点。避免凭主观盲目的去买书,提升图书的利用率。建立图书荐购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师生对图书的需求。另外,还要大力开拓网络信息资源,扩宽信息范围。图书管理员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把大量无序的信息资源都收集起来,加以识别,然后进行科学的整合,把他们转变成馆藏图书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形成稳定性,且可以连续、反复的给图书馆的用户使用。于此同时就扩大了信息范围,增强了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

2.2根据管理信息化来构建不一样的服务

对高校图书管理者来说,网络的信息资源要有自己的特点。图书馆的特色化资源信息服务不代表就要削弱和排斥为一般读者服务的功能,图书馆的特色化服务是要强调在处理好一般读者常规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资源优势,力争找寻出自己的特色化服务。特色化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高校图书馆应当建设好自己的特色化馆藏,挑选出有特点的馆藏书籍,构建全文数据库,并尽快入网,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可以通过开展网上读者论坛和网络资源的收集等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2.3积极展开咨询参考服务,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篇(8)

对于学校而言,后勤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是学校当中重要的一环,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保证素质教育更好地实现,同时也能为创建一所国内知名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信息化管理为后勤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教务工作、人事档案、财务收支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得以应用,利用学校网管中心技术来支持后勤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1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学校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应当将细节渗透到每一个方面。东汉文人陈蕃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就是想要做成一件大事,那么就需要从每件小事入手。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所体现的智慧往往是以小见大,管理当中的重点,就是将一系列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化,要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加入其中。只有更好地完成后勤工作,才能保证学校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时更加顺利,并且保证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这对于学校办学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随着当前学校办学条件的更加完善,很多学校开始将校园网引进到校园当中来。如何更好地实施信息化管理,对学校后勤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话题。学校应当在后勤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信息化管理模式,比如:可以在人事档案、财务收支管理、教务学籍等多个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同时学校也应当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

2学校打造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

2.1主动开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

学校当中的固定资产作为学校进行后勤管理一项必要的内容。比如:以XX学校为例,它是一所征用旧校区周边用地,随后新建成的学校,与周边老校区能够连成一片,其建筑面积超过了98700m²,改造的旧建筑物为8700m²,建筑面积超过了103500m²,总投资额超过了480000万元,因为有着大幅度增加的固定资产,以及数十万本图书、数千台电脑、数百台空调与电视、数十台速印机与打印机等。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是行不通的。后勤管理部门在经过多次研讨后,需要征求学校的意见,并且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入其中。比如:可以在校内网当中建立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电子档案,对于学校所有的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按照类别做好编号处理,随后录入到电子档案当中。在录入过程中,需要将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使用情况、基本信息等进行分开保存。每位教职员工在使用学校公共财产时,包括科教科书、数码产品、电脑、移动硬盘等,都需要直接录入到财产设备网络信息平台当中,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建立好完善的固定资产清单,不仅能够方便当事人进行随时查看,同时也能避免因财务人员因人事调动问题,而导致财产信息缺乏准确性这种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也需要建立学校总保管、教研组分保管、当事人保管等多重管理制度,并且对于一些特殊的设备,包括编辑机、摄影机等,采用按照编号的方式建立多个维修档案,方便后期进行维修,同时也能保证及时找到所需设备。针对每个月必须购买易耗品的部门,需要按照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录入,这样也能方便后期比较和统计,如果出现异常,那么就会很迅速地找到出现情况的原因,同时也能为后期开展监督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2.2建立完善的网络维修平台

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电脑突然死机了,赶快派人过来修理,否则就会影响后期上课”“我们教室的日光灯已经坏了多天了,尚未有人来维修,麻烦派人维修”,等等。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导致后勤管理人员疲于应对,对于是否已经报修,维修到什么程度,往往无从查证,同时也找不到损坏原因,难以取得查证结果,对于维修结果更是无从反馈。在经过网管中心和后勤管理部门共同研究之后,提出设计方便教职员工申报的维修平台,同时可以根据维修情况的反应结果进行统计,并且学校与其他部门人员能够及时地对于申报时间进行监督,确保尽快报修,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处理结果。比如:后勤管理部门应当要求电脑维修人员、物业工程人员等维修人员在一日之内多次上网查阅其中的申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人尽快地开展维修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置完善的教职工评价体系,对于维修的情况做好全面的点评工作。后期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地查看与调阅学校当中多个类型的设备的维修效率、满意度、统计结果、报修数量等,这也成为定期对于物业公司、电脑维修公司进行考核的最主要依据。将竞争机制引入,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学校内往往有几家物业管理公司共同负责生活琐事,有几家电脑维修公司在维修平台上进行平台维护,他们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在服务效率、优质服务、节约情况等方面展开竞争。学校开展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来,各个部门工作效率大幅度地提高。在开展后续管理工作中,人们奉行的理念是和谐的沟通、理性的思路、柔情的服务、刚性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找到一条新的、切实可行的途径,能够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并且根据当前校园网当中的平台反馈情况,解决人们工作中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高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通过学校网络进行报修,将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落实到实际当中来,确保管理制度当中的柔性和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作为后勤人员,在工作中也应当主动提高自身所具备的服务意识,并且使得服务角色得到突出,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少了抱怨,也不会出现疲于应对的情况。在以往教师口头或者电话报修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后勤管理人员工作繁忙,而出现遗忘或者疏忽的情况,同时也会影响教学进展。随着网上报修的开展,后勤维修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报修事件,同时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搭建其教职员工和后勤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确保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到位,有效地提高各职能部门所具备的工作效率。报修平台的应用,不仅能够对于后勤维护工作进行全面的记载,同时也能针对报修内容进行统计、分类、汇总,使得人们在后期问题分析过程中,了解哪些物品是人为损耗的、哪些物品是自然损耗的、哪些物品是容易损耗的,找到损耗的具体原因,这也利于对后期采购物品和正确使用物品提供必要的参考。

2.3建立可靠的网上工资查询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下滑,更好地发挥出优质教育所具备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各学校正在逐渐地扩大规模。而每所学校当中离退休教职工和在线教职工人数都是几百人左右,因人数较多,使得财务人员不得不面对繁重的财务工作压力,而一部分教职工对于个人所得税、工资收入、其他收入明细十分关注,会不断地询问财务人员明细,这就会导致财务人员工作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其负面情绪。因工作负荷超量,使得财务人员面对更多的工作困难[1]。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技术部门可以研发便于教职员工查询工资的软件,将其设置到学校网站主页当中来,并为每个教职工设计具备极强独立性和隐私性的账号。该学校的教职员工可以直接输入自己的密码和用户名,来查阅各项代扣款明细以及工资收入,而其他人没有这一权利。教职员工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与自己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及时地核对工资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员工了解工资明细时,同时也能避免财务人员面对一些无所谓的工作,使得同事之间的误解得到解除,确保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2]。

2.4网上申报胶印复印资料

随着当前学校班级数量大幅度的增长,纸张印刷需求量也出现不断增长增加的趋势。各个年段班级因为作业材料胶印复印数量较多,因此会占据学校极大的财务比例,这就为学校财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一些年段班级没有将印胶印好的材料发放到学生手中,还有一些教师盲目地印刷重复性的题目,这些印刷的题目在教学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出现严重的浪费情况,为后续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经过教学管理部门与后勤部门进行研究,找到了可靠的解决方法[3]。比如:对于各学科备课组和教研组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掌握较为准确与科学的数据,随后计算出胶印平均值,设计了网上申报平台,要求各年龄按照学校规定的数量,对于胶印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各学段备课组也需要根据教学所需的资料,由备课组共同讨论,之后由组长将资料进行网上登记,将胶印的资料进行申报和复印,在这个过程中,各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师无需多次往返于胶印室和办公室之间,只需要在网上申报平台点击有效的信息,输入交付时间、数量等,就可以自动统计,并且生成数据。胶印室工作人员需要每个月对于用纸印数进行统计,随后结合年段班级的成绩,将其作为考核各备课组、教研组教学是否具备有效性、胶印资料是否具备合理性的主要依据。由此可以使得各备课组、教研组对于题目进行精选,使得作业量得到优化,使得学生学业负担得到减轻。启用网上申报平台之后,使得教师的日常工作更加方便,保证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通过打造节约型校园,也能使得印刷的纸张数量不仅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同时也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避免浪费行为再次发生,也能为学校节约更多资源[4-6]。

2.5做好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校园网络,能够直接打破图书馆所树立的围墙,为后期图书馆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图书馆需要利用网络条件,确保文献资源共享和贡献得到全面的统一。图书馆需要设置属于自己的网页,及时地将好书信息、新书信息等传递给师生,读者即使不走到图书馆,也可以了解图书馆的最新动态,由此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主动且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网上短信平台,将一些图书推荐给广大的师生。例如:图书馆新上了一些心理辅导相关的书籍,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将这些书籍的题目利用短信平台传至心理辅导专任教师短信当中,并向他们推荐相关的内容。除此之外,师生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上查询平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图书信息以及个人借阅情况,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完成图书的预约,这能够使得图书馆的影响力得到扩大,同时也能加快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速度。

3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网的普及和应用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了多样化的改进条件。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内容复杂,如果不能将高效的管理模式加入其中,就难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果,导致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受到影响。所以,在后期工作中,应当在不同方面、不同的部门中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后勤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为学校的高效管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涵照.互联网视角下中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探究[J].黑龙江档案,2021(4):266-267.

[2]闫丽侠.学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1):128-129.

[3]刘岚萍,旷文俊.档案管理“安全”为主——学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4):25-26.

[4]楼纪林.中职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篇(9)

1.1学生信息档案数量巨大

学校的档案大多数都是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而且即使有电子档案也依旧以纸质为准。规模较大的中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另外则是各类资料、图书。中等学校每三年就毕业一批学生,而高等院校与较大的中高职校动辄就是数千人的在校生规模。因此,学校需要保存的学生档案的数量巨大。综合类的高校以及较大规模的高中等学校,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

1.2档案及文献的重要程度高

规模较大的学校,比如一些高等院校保存的档案的重要程度都很高,尤其涉及学历档案与科研资料。当前虽然教育部也有电子数据可以查询学历信息,但是一旦学历学位证书遗失,最终回到学校补办时,还是要以学校存底的档案信息为依据。而高等院校中还保存有大量重要的科研信息,包括硕博士的论文原本、科研项目资料、科研成果等,因此更是不容有失。

1.3重要文献资料使用频繁易破损

学校的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尤其是高等院校,其图书馆的藏书规模往往很大,老牌院校还保存着一部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珍贵文献和图书。当前中学以下的学校图书馆基本是完全开架,学生们能够随意借阅,不过多数都是较为常见的普通书籍。高等院校图书馆则采取开闭架并行与研究层次权限分级的方式。不过,纸质的重要文献还是直接借阅,因此依旧容易使之破损。

1.4档案与文献查阅不便

由于档案与文献的数量巨大,为了有序保存与整理,往往需要一套复杂的分类与存放管理制度。因此在查阅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查找。而直接借阅纸质档案与文献,当归还时需要重新入库,又需要逐册进行归类,一去一回十分繁琐,不仅查阅者不便,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的精力。

2档案与文献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国家在1997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于2006年以后开始全面大力推广,其信息化管理体系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档案及档案信息数字化

将借阅频率高、信息量大、重要程度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借阅。主要还分为两个方面,即人事方面的档案信息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人事档案如教职工履历信息、职称信息、毕业学生的学历、学位信息等;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利用率极高的通识基础教育书籍、专业书籍、科研资料、科研成果、论文等。数字化的形式有多种,常利用扫描技术、计算机图形文字处理技术等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存储。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后,还必须将档案资料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即建立目录与索引,才能将体系完善。

2.2档案文献管理的自动化

主要的方式是建立档案数据库,方便人事档案信息的查询、传输、存储。现在已经建立较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学校,一般是利用数字图书馆与档案数据库的形式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查询、借阅的自助化。数字图书馆一般只在校内可用,为了防范社会上的破坏与恶意利用,一般配合权限、账户与登录线路的限制。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实现快速查询,利用VPN通道等实现安全下载与上传,配置专门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存储。

3当前学校档案文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管理制度落后

当前,有不少学校,即使已经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仍然采用陈旧的管理系统,多数情况下还采取传统模式与信息化体系并存的方式,尤其是借阅登记等管理,纸质登记与电子记录并存,常常发生两者不符的现象。因此,应该在管理制度上,将能够信息化的手续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3.2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

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档案的管理,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比如熟悉电脑数据库软件的操作,维护人员更要有信息安全与计算系统维护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们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待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够认真细致、耐心谨慎。不过,当前多数学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档案数据库依旧是原来管理传统档案的人员进行管理,计算机数据库技能上普遍偏低,难以发挥信息化系统管理上的优势,而且在信息安全上存在一些漏洞。

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学校档案的管理是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分享资源为目标,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为要求的档案管理。作为保有教育教学活动第一手资料的学校档案,自然就是学校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它的功能往往是被忽视的。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是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档案,仅仅是储存保管,并没有将它们的信息服务功能开发出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特别是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当中,经常出现收存的档案不能够积极地被开发和利用而被束之高阁,致使其失去档案自身的价值。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近年来经济技术的发展,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档案是在电子计算机中生成并储存的。在学校档案的管理中,如何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更具有系统性、价值性、让广大师生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是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趋势当中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一。其次是档案在信息化过程当中必然面临安全化问题,美国斯诺登“棱镜”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开发当中必须将各种类别的系统和资料加以整合,这样来说就必须利用新的思路去进行开发和创新。但是在网络当中存在的缺陷有很多,加上没有相应的内部措施加以管理、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可能就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服务性原则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遵守服务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作用。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馆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考虑馆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利用率较高的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

(二)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总的来说就是在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实现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的一体化和快捷化程度,从而将有用的信息高效的分享出来,方便广大师生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

1、抓好档案管理的技术流程

首先建立有效的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各种学校电子档案;其次是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管理的需要;然后是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最后应当注意的是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1)关注通知平台,从源头抓起

学校的文印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通常都隶属于办公室,保持部门内部的协调,形成习惯,让打字员接收的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全部发送一份给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及时根据分类原则,逐一标注、分类存档,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留意校长签署纸质文件、通知的派发单位,既要知道种子播撒的去向,又要关心种子的收成,对有可能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的事情要过问事情经办的结果,收集第一手相关电子材料。

(2)建立联系,保持沟通

定时联系,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生活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知道哪个部门、什么时间能有哪些教科研活动,随时收集与该活动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也能确保资料的完整、系统性。

定向联系,与各部门负责文秘处理的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将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及时汇总存档。

2、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水准

在学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最不能忽视学校传统精华和改革的发展性。首先充分运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同时要对于传统的电子档案进行多媒体化改革,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字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对于归档的档案要在经过鉴定分析和更新之后进入数据库,确保档案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在学校档案信息化改革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创新精神、管理理念影响着学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特点。现阶段很多学校缺少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一)选拔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

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学校档案管理不同于企业档案的管理。其档案资料具有多样性特点,只有在对于各种知识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语言能力,才能简明扼要地对各种档案进行分析和归类,才能首先在入库的过程当中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要进行培养的。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在面临较为庞大的信息档案资料的时候,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档案的分析、检索和筛选的能力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篇(11)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1-0076-03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世界各国都把它当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科技领域。

一、物联网的内涵

1.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进一步扩展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它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2010年,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中有学者提出,物联网将成为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全世界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到2020年将会达到500亿个。

2.物联网的特征

从通信对象和通信过程来看,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问的信息交互。物联网具有如下特征:

(1)全面并主动感知

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标,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利用射频识别装置、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主动感知物体的存在并获取物体的状态、位置等信息。实现的原理是在物体上植入微型感应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种种信息,再通过局域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通信网络传递交互,进而感知世界。

(2)可靠并完整传递

物联网当中的某些应用可能会使用传感器采集到的部分信息,然而存储的时候必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物联网可以通过有线、无线等传输方式将物体的实时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再准确、可靠、有指向性地传输给信息处理设备及环境,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3)海量并多视角处理

在物联网中分布着众多的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它们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对环境信息进行采集,每次采集都会得到新的数据,针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必须进行多视角分析处理才能实现智能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处理海量信息。

(4)智能服务

物联网给移动通信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服务体系。物联网把传输或者是通信服务扩展成从感知到传输再到分析处理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服务。物联网拥有常规应用无法比拟的智能性,它不仅具有超越人类听觉、视觉及触觉范围的高灵敏度,还具有感知规律、预测未来的智能特征,高灵敏度、高智能化的服务是物联网应用价值的关键体现,也是推动物联网商业运行成功的主要动力。

由于物联网具有上述特征,所以它必将为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物联网的价值体现在它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这需要各行业的人员进行积极的探索。目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物联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物联网的应用将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变革。

二、物联网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安全管理和学生生活管理两个方面。

1.利用物联网保障学生安全

近年来,校同安全事件屡有发生,然而,校方要负责照顾的学生人数众多,往往无法随时照顾到每个学生,尤其对于智力发展迟缓儿童,可能会毫无征兆地自行离开校园而发生走失事件,所以,教育部门希望借助物联网技术米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在台湾,教育部门于2008年实施了“校同安全应用RFID协助学生安全建置计划”。台殊教育学校和逢甲大学合作进行了学生体温异常管理、学生行踪通知、访客机制管理以及危险区域管理四项实践,希望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维护做出重大变革。

项目同以该校高职部一、二年级共3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阿丹电子公司主动式433MHz RFID读取器及具有温度感测功能的腕带式标签,如图1所示。

在实验学校的大楼入口、教室、地下室以及楼顶等地点架设了约30个RFID读取器,每个学生配戴RFID标签,其主要系统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

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

首先,学生所佩戴的腕带式标签,可以自动感测到学生的体温,并且可以将学生的体温异常情况通知给教师,以便及时作出处理:其次,系统依据采集到的RFID信息,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加以统计,以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学生的所在位置与出勤情况;再次,当有陌生人进入校园中的管制区域时,RFID系统就会感测到,将会向陌生访客发出语音警告,同时会向学校安保人员发出通知信息:最后,当学生到了地下室、楼顶等有危险隐患的区域时,系统会向学生发出声音警示,并目,会将此情况通知给学校的安保人员,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配合学校视频监视系统进行现场监视,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协调指挥。

2.利用物联网方便学生生活

学生群体的手机普及率很高,同时学生又是信息应用最容易接受的群体。利用手机多卡合一的功能,将饭卡、学生证、借书证、门禁卡等多卡合而为一,这一应用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传统的于机通信服务,而且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身份识别、信息交互和购物支付等多种服务。由两师范大学实施的“校同手机一卡通”工程,在原有于机SIM卡芯片中集成无线射频(RF)模块,学生使用这种特制的RFID-SIM卡刷卡后即可完成门禁、考勤、借书、上网、用水、食堂消费、银行转账、车辆进出等校园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物联网在课堂教学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影响,传统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拥有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虚拟学习环境又缺少与现实世界的交互。物联网不仅使得物理空间的物品相互连接,而且使得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连接,能够有效地实现人与物交互、人机交互、人与人之间的礼会互。物联网使得物理环境中的每个物体都具有了智能化、数字化的特征,能够即时地采集并分析师生的教学需求,进而给师生提供智能化的教学资源与环境。

日常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会产生大量噪音,美国、英国等国家针对噪音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噪音不仅会对学生的听力、注意力、阅读计算能力等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师生交流,进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对于那些听力有障碍或者用非母语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也会由于提高声音而损伤声带。我们可以在教室用布置传感器以监测教室中各方位的噪音情况,当噪音过大时就发出警报信息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比如可以在桌脚垫上

毛毡以降低噪音。

光线会对师生的视力产生影响,可以在教家里安装光线传感器,随时根据室内光线亮度调整教室内的灯光亮度和计算机屏幕的亮度,根据室外阳光强度调整窗帘的高度。利用传感器还可以根据教室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自动调节空调、排气扇等的运转。另外,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读取本地或异地嵌入了传感器的物体数据,开展研究性学习。总而言之,物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便捷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学习。

四、物联网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在图书馆领域,曾经广泛使用条形码来提高图书流通效率,但是由于条形码自身的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使得它在图书管理领域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少。物联网是一个智能化的网络,由于无线传感网、RFID等智能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呈现出鲜明的智能化特征。

首先,可以利用RFID电子标签将文献信息与读者信息结合起来,这样图书馆就可以通过RFID标签获知读者利用文献的统计信息及其阅读偏好,进而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向其提供个人文献定制服务,或者根据读者利用文献的情况,实现读者知识结构咨询、阅读习惯跟踪等服务。其次,自助还书机可以对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等处理,利用自助还书机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自助式的续借、还书等操作,从而避免排队现象的发生,甚至还可以实现“放回即还、拿走即借”,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图书查询、借还等服务。再次,我们可以将RFID标签嵌入到图书馆内所有建筑(楼梯、墙面等)、没备(书架等)、馆藏,以及用户的借阅证等当中,进而实现对图书馆所有物理对象的定位、查找、追踪等服务。最后,可以将RFID卡与读者手机SIM卡相结合,进而实现图书馆内手机查询、借阅等个性化服务,从而使得读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目前,新西兰、韩国、新加坡等同的图书馆,国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等都已经采用了RFID系统。物联网技术是图书馆领域的发展趋势,各学校图书馆应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五、物联网在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为了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国家在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对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等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让仪器设备发挥其最大教学、经济效益,这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物联网中的RHD、无线传感网等智能化技术可以使设备数据采集流程简化,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使得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

1.设备清点

管理部门在教学仪器设备购入时就为每台仪器设备分配一个RFID电子标签,该标签具有唯一识别码,内部存储了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阅度器利用射频信号进行无线读取。标签的外部有保护层,不易损坏,可以粘贴在仪器设备的恰当位置上。管理人员在进行设备清点时,只要拿着读写器,在实验室内巡视,阅读器就可以批量读取设备信息,不用再对仪器设备进行搬移来扫描条形码,大大提高了清点效率。

2.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可以对RF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不受次数限制地进行修改,从设备购入开始,即将设备的在用、维修、报废等生命状态及时地在标签中予以更新,然后再经过定期的设备清点,使得仪器设备实际状态与管理系统中的状态始终保持一致,进而动态地实现仪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学校的投资决策、设备更新等提供依据,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效率。

3.设备防盗

我们可以赋予每个设备标签不同的限,并且在每个实验室安装RFID门禁系统,当某个仪器设备要被拿出实验室时,如果系统未授予该设备标签出库限,系统就会发出违规出库警报。

4.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通过仪器设备标签-RFID系统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就可以实现仪器没备与共享平台连接,潜在的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设备的基本信息、当前状态等,进而使用该设备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

六、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要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费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等,然而,物联网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我们应满怀信心,迎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5):22-23

[2]宋述强,钟晓流,许俊华低碳时代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系统集成与技术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