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需求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笔者承担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青年课题《以典型商品贸易为任务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正式启动。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广东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广东省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本院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对广东近16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4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一)调查目的
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所以了解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基本情况及对人才需求状况、对课程设置的建议,为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并对以后的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企业,包括仅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国际货运、进出口报关及其他相关企业。在课题研究团队老师及2010级国际商业专业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共收回有效问卷134份。其中从事国际贸易企业28家,占样本21%;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43家,占样本43%;国际货运企业34家,占样本25%;进出口报关16家,占样本10%;其他相关企业16家,占样本12%。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和国际货运企业合计达68%,占被调查企业近七成,这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方向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134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民营企业占56%,外商投资企业占10%,合资企业占5%,独资企业占1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2%。半数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恰恰是本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选取的合理性,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三)调查内容
调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性质、业务领域、员工人数、成立时间、薪酬等;第二部分是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包括企业员工结构、未来三年人才需求、最迫切需求岗位、人才引进方式、学历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工作经历要求、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大学生求职主要困难、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看法等;第三部分是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建议,包括哪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从事外贸工作应具备哪些使用技能,哪些语言课程比较重要,是否有必要修第二外语,是否有必要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是企业是否有和我校合作意愿及对本校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人才总体需求分析。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4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人以下;1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10人;29家企业选择有需求,10人以上;1家企业选择无需求;41家企业选择不确定。统计结果显示外贸人才需求有缩水迹象,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外贸政策的调整(如出口退税的降低等)、人民币升值及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的不良影响所致。但问卷统计外贸人才需求保守估计,134家企业平均需求6人。据有关资料提供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外贸企业总数应该在4万以上。按照每家企业需求6人计算,未来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在24万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商务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1]。
2.外贸企业需求岗位分析。广东省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为主,外贸人才岗位设置主要包括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商务秘书、报检员、单证员和业务助理。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及业务助理这三个岗位,其次是单证员、货代业务员及报关员,最后是商务秘书和报检员,如图1所示。
(二)外贸企业技能要求分析
1.相关资格证书要求分析。外贸企业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所以大多数院校是通过对学生的考证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及职业岗位的了解,以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调研结果显示,外贸企业招聘时对人才的相关资格证书要求主要集中在跟单员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和单证员证书,其次是国际货代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电子商务证书。国际商务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是跟单员和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岗位作为外贸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后发优势,用工需求量大,职业发展前景开阔,业内有“想要做经理,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业务员,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老板,先做好业务员!”的说法。所以无论在人才需求量及资格证书方面,都显示其突出优势。
2.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分析。企业在招聘时关注因素集中在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在调查中,近七成的企业选择了上述四项因素。其次较为关注因素为专业知识、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访企业中约有52%的企业选择专业知识,近三成企业选择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户籍所在地、产品知识、外表、计算机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则只有进一成的企业选择。说明今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及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如图2所示。
3.专业能力要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认为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主要实用技能集中在接单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跟单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其次为市场开发能力、贸易知识和市场调研能力。而如规避风险能力、公关能力、财务知识、法律知识、企业管理能力、争议预防与处理能力则选择得很少。
(三)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2
一、电子商务的现状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电子商务慢慢的渗入到了很多企业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将会代替传统的商务方式进行未来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以B2B、B2C、C2C为主要类型的方式慢慢的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打破了经济区域性发展的制约,促进了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走上了网络全球化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电子商务运行的机制已经开始慢慢的成长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信用、法律体系和物流的配送都有了很好的改善。但是电子商务体系仍处于一个不健全的阶段。
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润和商机,更多的是人们对商务概念理解的变革,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更是新时代的创新活动。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必定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流模式。
二、物流行业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开始迅速兴起。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业已经被誉为“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相比更加注重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观念的统筹等现代的理念。
(1)发展水平管理体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备。对于货物运输的能力,发达国家的物流成熟体系相比,我国的物流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我国的物流行业受电子商务的影响总体趋势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受计划经济对物流的影响,物流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偏低,出现各地区多元化物流的现象。很多地区的物流不能完整的整合到一起,导致库存大量的占用和资金的浪费,这对我国的物流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也相对落后,加上大部分企业对于物流知识的了解不够而限制了物流的发展。
(2)受地域影响,整体发展缓慢。我国的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物流的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发达的沿海经济地区和一线、二线城市,受资金等因素的约束,目前除了中国邮政以外没有物流企业能够达到覆盖全国的程度。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行业
(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日益的密切起来。物流配送的成本和配送产品的质量都与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物流是保证电子商务最重要的行业,能否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送到顾客的手中是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问题。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的信息化发展,而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也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二十一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尤其是在区域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客户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如小批量和商品多样化等需求,这就要求要有足够的设备和准确度来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和产品的质量保证,以达到顾客的要求。
物流的信息化。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物流业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必然要求。物流的支柱功能也是信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是完全依靠信息作为媒介来交易货物的。
物流的网络化。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媒介,在上游的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和在下游的顾客之间联系的过程。如果离开了网络的外部环境,物流的信息只能在内部流转,与外部完全切断联系,导致供应链的断裂。
物流的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的普及将会给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只有保证物流智能化的实现,才会使物流的速度和效率越来越准确和完善。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所面临的问题。我国的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水平低,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考虑与其合作的现代物流企业是否与之配套,否则电子商务的业务将无法展开。物流提供商提供的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而对于人才的需求就显得愈加的重要。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影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这就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掌握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掌握现代的经济贸易理论知识。
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面临了很多问题:首先,是人才的稀缺。虽然我国有众多的网民,可是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虽然全国各高校或培训机构都有培养的专业人才,可是每年输出的人才却不足15万,这就大大的制约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其次,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电子商务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或是经济知识。
解决电子商务人才问题的方案:第一,鼓励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第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使电子商务变成一个健全、完整的体系。
(二)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的物流行业尚处在初级起步阶段,所需要的人才还相当的匮乏。
我国物流人才分为三大类:基层物流操作人才、中层物流管理人才和高层物流管理人才。这三类人才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基层物流操作员由于就业岗位分布较广,人才需求相对较多,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水平也不高,大部分人员都缺少物流行业的经验,所以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中层物流管理人才是对于某一部门的具体事务的运作进行管理。中层管理人才是由基层操作人员中选的,整体水平与基层人员相比较高。高层物流管理人才是统筹整个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这就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知识和文化、行动能力都很丰富的人才能担任,而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类人。
解决物流人才需求的建议:一是完善物流人才市场的发展环境,对物流人才利用优惠政策,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对物流人才培养,鼓励各大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三)复合型人才能力需求分析。企业需要人才更多的是需要知识与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很多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中,多数是理论和实际不结合,技术应用不成熟的人员。现如今,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也需要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一,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这是对每个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第二,掌握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新兴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很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熟练和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就是掌握金融类的专业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另外,还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的物流行业发展状况。第三,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个团队形式的组织而言,更注重的是团队的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同时又是电子商务完成的必要保证。而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终力量,也是生产力的根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在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前进,才能在世界经贸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良杰.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电子商务,2006,3(9-13).
[2]罗振华.电子商务流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陶广华.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质[J].江西价格月刊,2005-12.
[4]丁俊发.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5]郭明、段凡.促进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人才,2011.8.
[6]王新利.物流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7]严新平,徐佑林.交通运输业的现代物流.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6-9.
[8]金江军,潘懋.现代物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7.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联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陕西物流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陕西经济发展—基于高职院校“双主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Z03。
引 言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和信息管理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陕西省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进入中等发达省份,并同时也已明确把物流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人才的支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培养物流人才以适应企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对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陕西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深入企业参观、访谈、发放问卷及通过招聘网、杂志等途径,获取有关数据和资料。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结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学历要求及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等。
本次调研共向20家企业发放问卷共180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有效率为82.2%。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1.陕西物流人才总体需求分析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发达。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批复,在西咸一体的趋势下,沣渭、泾渭新区的相继挂牌成立,西安综合保税区获国家批复并加紧建设,在此契机下必定会带来物流人才需求的扩大。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大型连锁超市、快递业的兴起,陕西以煤炭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快递物流等专业物流配送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物流交易平台。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如中储、中集、中外运等在陕西都有设点,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讯通集团也逐渐进驻陕西,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1]。
2. 物流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按国家对物流人才的统计口径,物流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物流操作人员)[2]。通过对西安人才网随机抽查的500名物流人才招聘信息的结果分析,高级物流人才需求占总招聘人员的18%,中层物流人才需求占15%,初级物流人才占到总需求人数的67%,是物流人才需求的主体[3]。同时,对物流行业中最紧缺的人才的看法中,分别有29%和23%的受访者选择国际物流和物流营销人才,有18%的受访者选择物流系统设计,表明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专而精的要求。同时还了解到,动手能力强,有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的人最受企业欢迎。
3.物流人才学历层次分析
在被调查的500 个岗位中,需要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岗位的有125个,需要大专学历的岗位有300个,占到60%,其他学历要求的有75个。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岗位大多对学历要求不高,高职高专学历最受欢迎。因为物流行业的工作操作性强,需要大量具有操作能力的员工。但物流业操作又不是简单机械或人力操作,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物流知识体系支撑,专科层次的人才比较符合当前物流发展的需要。
4.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
问卷显示,层次越高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越高。如企业对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无一例外地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的要求其有较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财务知识及行业背景;而对初级物流人才的选用,最看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责任心。如企业对基层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最高,达到29%;对基层物流管理人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分别为22%、21%和20%;计算机操作和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必须具备的知识,比重合计为61%。
在走访中我们还发现,企业除了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外,还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如对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态度、礼仪谈吐及团队精神十分关注。
5.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
调查统计显示,仅有11%的受访者“非常看重职业资格证书”,这类企业中有资格证书的员工,可以在薪酬上有所体现。63%的受访者认为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对学生就业有帮助,企业在选人时作为参考。还有 15%的受访者“不看重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有23%的企业人员“要求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如货代企业,报关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也鼓励员工和学生考取这类资格证书,表明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大多还是认同的。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离企业实际需求还有较大的偏差,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几点对策。
1.继续完善“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学院提出的“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以企业物流为主的“专业+项目+公司”人才培养新渠道。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以合作企业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储物流、苏宁电器等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聘请社会物流行业专家,分析、研究和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方式,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4]。
继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2+0.5+0.5”的校企育人机制。前两年进行“校内理实一体、校内外工学结合”的培养,第五学期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企业见习、岗前强化训练及职业资格考证,第六学期由专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即2+0.5+0.5)。学生毕业时达到公司职员的标准,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公司相应的职员工作。同时,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采购师职业资格证书、叉车证等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2.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
(1)基于物流岗位能力需求,整合开发物流课程体系
按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项目组成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对物流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归纳形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人员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按照不同行业的职业标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整个课程体系。
(2)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和精品资源库
依据物流岗位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与海程邦达、中储物流有限公司等不同经营类型的物流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如图所示。按照现行就业岗位特征及就业需求,确定《国际货运》和《物流信息技术》2门与实践结合紧密、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组织5名专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对《国际物流与货运》、《物流技能实训》、《报关与报检实务》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编写配套实训教材。围绕课程体系改革,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建立一整套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讲义、实验实训、试题库等。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学生实训条件
学院将结合西安国际港口城市的定位,以及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实验室的四大功能区域:物流综合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沙盘演练实训室、物流模拟软件实训室。其中,物流综合实训室组建仓储、生产、运输等基础设施设备,满足学生对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需求;国际物流实训室模拟海关、商检、企业,开展国际货代情景教学;沙盘演练实训室综合国内外先进的物流园区、港口物流的沙盘模型,供学生教学参考用;物流模拟软件实训室整合多种信息系统软件,提高学生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凭借科学的合作模式,海程邦达已经成为我校物流专业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借助海程邦达、中储物流等企业的物流实体运作平台和经营资源优势,建立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4.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建设思路,全面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行(企)业引进或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和实践操作等能力。坚持“三个项目”建设和“两大内涵”建设,采取引进、培养和外聘相结合,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双师”结构团队。
5.改革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是由每个工学环节的过程质量来实现的,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符合陕西物流行业的需要,就必须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紧密结合培养人才的特点,将素质教育内化,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形成性现代考试制度。在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上采取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闭卷、开卷、半开卷、论文、课题设计、实践报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力求灵活多样。以使考试达到预期目的,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http:///.
[2]张媛媛.基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陕西物流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1,3.
一、武汉地区二手车评估发展概况
武汉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完成了自己的“汽车梦”。截至2013年上半年,武汉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45万辆,年增长23.3%,伴随着新车交易量快速上升的同时,二手车交易也日趋活跃,蓬勃发展。据汉西二手车交易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以来,武汉二手车市场交易量呈井喷行情,以每年50%的速度高速增长。另一份数据则显示,2012年武汉市的新车销售在20万辆左右,二手车的交易接近7万辆,而2013年上半年,武汉市的二手车交易已经接近6万辆,保守估计2013年武汉二手车销量将轻松突破10万辆关口。
在汽车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二手车交易量的上扬趋势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在欧美日等成熟的汽车市场上,二手车的交易量一般是新车交易量的1.5-3倍之间,人们习惯上将二手车交易量超越新车交易量作为区域市场成熟的标志,而国内的二手车行业也正在朝这一标志靠拢,目前国内仅北京完成这一转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武汉也会完成这一转变。
二、武汉地区二手车评估师缺口巨大
二手车评估师其实就是“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其主要工作就是运用目测、路试及借助相关仪器设备对二手车的技术状况进行综合检验和检测,结合车辆相关文件资料对二手车的技术状况进行鉴定,并根据评估的特定目的,选择适用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二手车价格评估工作的专业汽车评估人员和管理人员。
根据国家劳动法,从事资产价值鉴定职业的,必须持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手车评估师/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是国务院批准的六类资产评估职业之一,是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证书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适应于汽车类与鉴定评估类专业大中专学生,要求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致力于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行业的社会人员。
自今年5月1日起,《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正式施行,新规取消了对私家车最高15年的强制报废年限,首次提出了“引导报废”的概念。此前,由于报废年限的限制,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实际交易中大部分是准新车,整个市场交易具有一定的局限,并且交易量也远远低于新车交易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内新车报废年限被取消后,二手车商将会更为关注长年限车型,整个市场的交易重心或将进行调整,届时行驶年限在5至8年的车型,或将受到更多关注,国内二手车市场将更向国际成熟市场靠近。
随着二手车交易量不断迅速增加,在交易过程中如何有效、合理评估车辆性能及交易价格,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成为了市场迫切的需要。同时,二手车评估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当前的二手车鉴定评估不再局限于二手车产权交易,已经扩展到二手车的纳税、保险、抵押、典当、司法鉴定等非产权交易。执法机关罚没车辆、企业清算车辆、海关查扣车辆的处理、银行放贷抵押车辆以及协助有关部门鉴定、识别走私车、盗抢车、非法拼装车等等,都需要二手车评估师的介入。
据调查,武汉地区二手车评估专业岗位人才需求6000人左右,目前仅有的专业鉴定评估人员不足1000名。随着武汉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需要进行鉴定估价的车辆越来越多,加上二手车的抵押、典当、保险、维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需求量就更大了。可以说,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市场对二手车评估师的人才需求,然而行业内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三、二手车评估人才需求分析
据笔者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回收124份,筛选合格样本117人,分析了样本人群年龄、学历结构,岗位需求、能力要求等情况。
(1)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在20岁以下的共6人,占总数的5.12%,20~30岁之间的共32 占27.35% ,30~40岁之间的共61人,占总数的占52.14% ,40~50岁之间的14人,占总数的11.97%,50岁以上的4人占总数的3.41%。
从统计中不难发现30岁以下从事二手车评估业务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32.47%,与新车交易中30岁以下的销售从业人员相比,该比例明显偏低。调查中发现,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对行业不够了解,甚至有一些偏见,如感觉不够正规,嫌苦怕累等。行业的壮大和发展离不开年轻的生力军,需要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2)学历结构分析:
初中学历23人,占总数的23.08% ;高中或中专技校58人,占总数的49.57%;大专及以上32人,占总数27.35%。
数据显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足30%,与成熟的汽车市场相比,这一比例是很低的。其实汽车营销类专业的大专、大学在教学中都开设有《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或类似的专业课程,而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从事二手车相关职业的人很少。一方面也是由于对行业缺乏了解,学生对二手车行业觉得很陌生也很遥远,相比企业赴学校去招“一张白纸”似的新员工,企业更愿意招收一些有经验,能直接上手的“成品”。另一方面是由于心态,从事二手车交易的绝大多数为个体经销商,在招收、培养新员工时门槛较低,且入职初始待遇较差,而学历相对较高的大专、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去更“大”的企业就业。这无形中就使得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产生了一道障碍,企业不愿意去“请”高学历的新人,新人觉得去别的地方会更好。
缺乏较高学历的人才,使得企业在管理、经营和推广时,显现出弊端,目前武汉比较大的旧车交易企业高学历人远高于中小型企业,这也造成了很多中小型经销商留不住人,管理成本较高的现实。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现阶段二手车市场的扩张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企业应该从长远考虑,引进、培养属于自己的“武工队”。
(3)岗位需求
现阶段对二手车评估人员有岗位需求的行业、企业类型主要有:
①二手车经纪公司、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所,据报道,我国首部二手车评估国家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已通过商务部审批,报告国标委,正待正式审核通过颁布。按照该规定要求,今后二手车鉴定机构的经营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要配有相应设备,具有3名以上鉴定评估师、1名以上高级鉴定评估师。而广大的二手车经纪公司要想扩大自身经营规模也必须引进更多二手车专业话、高水平人才。此外,武汉市除现有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外,在汉口北的二手车产业园和江夏腾宇二手车产业园也已开始招商引资,武汉二手车市场将扩容30%以上,扩容市场必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②汽车4S销售店,在4S店中,过去4S店业务以新车销售为主,偶尔出现置换需求,往往10个业务代表中配备一两个懂二手车评估的人员即可;如今,随着换车潮的到来,有专家预计,置换需求可能占到新车销量的50%以上,既懂车辆构造、技术状况鉴定,又精通二手车市场价格的业务代表配备比例至少要达到40%以上,武汉几乎所有的4S店大厅外都有二手车的宣传标语,其用人需求不容小觑。
③金融领域,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典当行、拍卖公司,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交叉程度更高,为扩展自身业务范围,金融领域的企业也需要懂得二手车评估、交易专业人才。以拍卖公司为例,目前武汉市在湖北省拍卖行业协会下登记入会的拍卖公司有70家,可谓竞争异常激烈,在成熟的二手车市场,拍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武汉二手车交易市场中拍卖车辆所占的比重还偏低,相信会有很多拍卖公司关注这一市场,届时将会产生不小的用人需求。
(4)能力要求
快速增长的市场,人才供给略显乏力,使得人才质量也无从保障。与二手车打交道最为密切的经销商为例,往往是招一些稍微懂点车的人加以培训即让他们上岗了,而这些“评估师”最擅长的不是鉴定车辆,而是与顾客砍价。基本功不扎实的评估师,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的隐患。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酒店行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亲旅游、婚庆旅游等旅游动机日益多样化,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确立为我国旅游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代,同时也给我国的酒店行业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知名品牌酒店集团都纷纷大力投资或者加盟我国的酒店行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广阔的市场,呈现出了一个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局面。酒店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对行业内高素质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酒店行业专业人才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包括酒店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在内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第二类是具有较高技能的餐厨、工程技术人员等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服务于行业第一线的服务型人才。其中,酒店行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是最多的,但流失率也是最高的。目前,酒店行业发展的速度已远远超过服务型人才的引进和成长的速度,近年来甚至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二、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市场供给现状
(一)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队伍规模庞大
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的供给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和学校。社会人员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郊结合部的剩余劳动力、城市待岗失业人员、兼职从业者等;学校方面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生、学生假期工等。总的来说,人员数量巨大,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吸引就业的一支庞大力量。在酒店企业的各部门中,前厅、客房和餐饮这三大部门仍然是用人需求量较为集中的传统部门。但是随着人们对入住酒店的要求和品位越来越高,希望能在酒店得到更多的服务和体验,于是,温泉、水疗、康乐、高尔夫等部门在酒店大量兴起和涌现,在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的同时,也给酒店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对适合这些岗位的服务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面向这些新兴部门的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却明显不足。
(二)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质量和素质不高
酒店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于服务人员来说,没有过多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总的来说,除了个别冒尖外,总体呈现出一般化的状态。首先在人才招募上过于简单化,引入的门槛较低,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要求不高。另外,在对服务员的培训上急于求成,员工只是经过简单的技能训练即上岗从业,忽视了对其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服务意识不高,职业观念不强,工作态度不踏实,心态缺乏稳定性,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甚至缺乏诚信地随意跳槽。在酒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对于各岗位人才特别是直接面向客人的,为客人提供一线服务的人员,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和理念上均要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才能使酒店行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面临着离职率不断上升的严峻挑战,这不但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服务水平,已经严重影响到酒店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酒店方面来说,对服务型员工的重视和关心程度明显不够,突出地表现在开出的薪酬过低,在福利待遇等各方面难以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要求。再加上酒店对服务员工“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员工晋升的渠道过窄,由普通的服务人员上升为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难度相当大,导致服务员工对自身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从服务人员方面来说,传统的择业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头脑当中,认为服务工作是伺候人的、低人一等的工作,现在从事这一行业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有了其他的机会便离职而去。因此,寻求更高的报酬和待遇、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酒店服务人员频频跳槽。
三、建立健全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一)做好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招募工作
尽管目前酒店行业普遍遇到招工难的问题,很多酒店将聘用条件一降再降,但是为了酒店的长远发展考虑,在招募服务型人才的过程中还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根据相关招聘程序和途径,合格的人才。首先,根据酒店方面的实际情况编制员工招聘的依据,除了前厅、客房和餐饮这三大传统部门外,其他康乐、疗养等部门也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服务人才,以适应酒店扩大发展的需要;其次,尽管酒店服务人员的引入门槛较低,但不同的部门也要分别加以区别对待,比如对于前厅服务人员,一般要求善于表达和沟通,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要制定合理的人员招聘标准;第三,对应聘的服务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不但要考察其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对其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做深入的了解和评析,不能敷衍了事,以保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保留措施
面对服务型员工不断地流失的严峻现实,酒店方面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人才保留措施以克服这一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首先,酒店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观念上,不仅对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服务型人才也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有这样,广大处在行业第一线的服务人员才会对酒店企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其次,待遇留人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提高薪资,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固然会增加酒店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由于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所有的员工共同遵循相同的价值观和企业观,能够把个人利益和酒店的效益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人才保留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做好酒店行业服务型人才发展和培养规划
酒店行业要采取措施做好服务型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规划,改变对服务人员“只使用,不培养”的现状。首先,要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大力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与酒店、旅游管理方面有关的基本知识,在技能方面不仅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执行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理念方面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其次,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更好地定位自己,认清自己的潜质和发展目标,更好地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为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第三,拓宽员工晋升渠道,特别是表现突出,技能和素质都比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的服务型人才要加大培养力度,优先提拔到重要岗位和部门,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思想观念上的波动,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前景和更加广阔的平台。
总之,我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服务型人才队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表现在数量上需求越来越大,从质量上来说,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广大酒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需要,加大对服务型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在人才招募、人才保留和人才发展方面下功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队伍,为酒店行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引言
物联网在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均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已经形成了系列产业链,产生了大规模的创业效益。
2 物联网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三层含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其三,该网络具有智能属性,可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3 物联网发展现状
3.1 国际发展状况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
欧盟 2009 年 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
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较早,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江苏无锡建立有“感知中国”物联网信息中心。2009年8月7日,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2009 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 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2010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任务。2010年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物联网已被工信部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之前我国将规划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发展。
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2009年11月,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从目前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来看,物联网领域主要环节,如器件设计和制造、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架构、软件信息处理系统配套、系统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等均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能力。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无锡、深圳、成都等地先后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在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物流、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已初步展开。“十二五”期间中国物联网将“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能力增强、应用水平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良性发展格局”,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在第二代身份证、奥运门票、世博门票、货物通关等领域得到应用。
4 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4.1 物联网人才需求概况
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社会需求量也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不成比例。且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会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普及,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
物联网人才的缺乏是当前的人才需求的主要现象,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截止2013年6月,中华英才网上与物联网相关的岗位招聘信息有456条,智联招聘上与物联网相关的岗位招聘信息381条,前程无忧51job上与物联网相关的招聘信息1378条。其中存在很多招聘信息挂上去很久无人应聘的现象。
每个领域对物联网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下面列举几个重点的领域未来5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智能交通:20万;智能物流:20万;智能电网:100万;智能医疗:100万;智能工业:50万;智能农业:1000万。
4.2 物联网人才分类
4.2.1研究型人才培养
我国现在大力强调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最终要落实在企业身上,因此具有研究和创新特色的企业,应该得到大力培育。根据国内的划分,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9%以上是“研究型企业”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这类企业主要以物联网政策研究、行业标准制定、咨询顾问、规划测评、技术研发等为主。
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才能,具有开放的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国际交往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主要对应研究生层次。
4.2.2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这类企业,在我国数量最为庞大,主要以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包括RFID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安装调试、物联网硬件开发、传感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
在工科类及综合类院校中制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时,笔者认为应该从工程应用技术性的角度考虑,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对应本科层次。
4.2.2技能型人才培养
物联网服务型企业,如提供物联网业务服务的运营企业,主要需要物联网技能型人才,但是往往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如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人才、市场销售人才、业务应用人才、客户服务人才和系统维护人才等。
显然,这对物联网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即专业办得有特长、就业有优势,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更要培养技术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主要对应高职层次。
4.3 物联网岗位结构分析
物联网领域岗位需求丰富,目前笔者认为可以分为8种,如图1所示。
4.4 物联网岗位技能要求
物联网岗位列表及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所示,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可以应聘物联网技术员、物联网构建技术员、物联网集成工程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销售工程师、物联网产业工人等工作岗位,从事物联网硬件工程师与开发工程师的部分工作。
5 结束语
物联网行业为信息化产业,属于IT行业。可参照IT业的工资水平预估物联网行业人才的工资水平。在应用层次的人才方面,预计1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工资在2000-2500元,2-3年工作经验人员工资在3000-5000元,3-5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工资在5000-8000元,5 年工以上作经验的人员工资8000-15000元。
国家的利好政策,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行业客观的工资待遇,同时高职学生符合绝大多数的岗位要求,这些为高职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物联网专业也必将成为未来高职招生旺就业畅的新热点专业。
基金项目:
关键词:港口;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Key words: port;talents' demand;investig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00-02
1 调查背景
为充分发挥珠海港口的引擎作用和港区的龙头作用,实现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珠海市委、市政府正在加紧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港立市”战略。在珠海,一个以港口为中心,水、陆、空综合运输体系和总投资约1300亿元的临港经济带正在形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更会对香港、澳门、珠中江区域的合作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伴随着珠海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海腹地经济快速的发展,珠海市港口经济产业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珠海城职院)作为珠海市属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在服务珠海市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更好地顺应珠海市“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珠海城职院拟开设“港口业务管理”专业,以服务珠海市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但“港口业务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港口业务类高职人才能否符合珠海港口经济发展的需求,并辐射珠中江区域乃至广东省西江区域,是珠海城职院物流专业群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珠海市各港口企业需要的港口业务人才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学院又如何有针对性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呢?针对以上问题,珠海城职院师生于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对开设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珠海港控股集团、珠海机场、各相关港口企业等进行了港口业务人才需求的调研。
2 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实地调研走访及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问卷由物流专业群师生共96人组成调查小组,到珠海市约100多家港口企业实地发放,由于我院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回收有效问卷达98家。调查内容的设计、调查样本的选取及构成分布都比较合理。
本次调查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现有港口业务人才状况、每年的人才需求情况及引进人才的培训管理情况;第二部分是调查的重点:被调查企业对港口业务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包括人才的需求数量、对岗位和企业文化的适应度、流动情况及人才紧缺度等。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企业负责人(占60%),业务部门负责人(25%)和业务骨干(15%)。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普遍素质较高,对企业港口业务类人才的现状、特点和需求有比较客观和深刻的认识,注重引进人才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低,也是企业在引进港口业务人才方面的主要决策或建议者。
3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分析
3.1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在珠海未来10年里,必将对港口业务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根据我们对相关港口物流企业的实地走访调查得知,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港口现场调度、保税仓储业务、保税运输、船舶、危险品申报、箱管等港口物流操作技能人才。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以珠海本地的100多家港口企业计算,每个企业每年至少要引进3名港口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那么全市每年最少需要300多名港口业务类毕业生。而在珠海及周边城市(如中山、东莞、江门等)的小码头、小堆场的操作企业,对港口业务人才的需求则更为迫切。
此外,珠海市高栏港口岸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拥有珠江三角洲最大吨位的液体化工品码头泊位和建设30万吨级石化大码头的良好自然条件。BP、壳牌、三菱、香港和记黄埔以及中船、中石油、中海油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均在高栏港经济区有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催生了危规货物处理与运输、码头装卸吊运、船舶调度、商务审核、箱管等相关港口业务类的极大人才需求。而九洲港、香洲码头的强劲发展,也极需要大量泊位管理、堆场策划、闸口、现场操作、理货、保税仓储等一线操作人员。
3.2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港口业务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即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根据资料显示,广东省只有1所本科类院校设置国际航运专业,只有3所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少量的港航类专业人才,每年提供的毕业生仅约500名,供不应求。在珠海市,则没有一家本科或高职院校开设港航类相关专业。
根据2003年6月国家颁布的《港口法》第二十三条[1]和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2],各地港口管理局陆续全面开展了从事危险品货物运输的港口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工作。珠海市从2006年起,已对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但目前,这一培训工作由于师资及实训条件欠缺,相关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珠海港口及相关企业的需求。
因此,尽管珠海港口业务蓬勃发展,但珠海本地众多本科、高等职业院校中无一真正开设“港口业务管理”专业来承担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然而,不仅珠海港口集团,本地相当多的港口中小型企业对职工的培训需求都非常迫切,甚至有企业高管在接受我们调研时谈到,“已是个至关企业存亡的大问题”。
3.3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的企业培训管理现状 ①企业内训。目前珠海市港口企业和港口物流相关企业除了珠海港控股集团、中海油、BP等大型国企和外企拥有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较强调员工的在职培训外,其余的企业多没有固定和明确的员工培训成长计划,只能更多的依赖员工在工作中的自觉能动性养成。②社会培训。目前在珠海,与港口物流业务相关的社会培训仅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权的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而这一职业资格证书的三本培训教材《现代物流概论》、《物流实务》和《物流管理》与港口相关业务的内容几乎为零,即使获取相关证书者,仍与港口企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4 调查结论
综上所述,珠海本地的港口企业和港口物流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缺口,已经成为制约港口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不迅速加以改善,将直接影响珠海市“以港立市”战略的目标实现,影响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实现。填补这个缺口,则是珠海城职院作为市属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剖析了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所需要的基本层次及素质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珠海城职院“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于2010年9月开设了“港口业务”方向班,通过引进专业师资、原有教师培养及邀请港航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已初步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通过与珠海市海、空港集团及一些知名企业的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使我院培养的港口业务人才在实践性、职业性上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及发展。我院也将积极筹建港航类社会培训项目,提升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未来几年,我院将培养出更多适应珠海市港口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关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使更多的港航类教师在与企业的相互融合中迅速成长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为珠海市港口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研及智力支持。
关键词:
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是广西商务英语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重视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一定的调查研究活动表明,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是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各个地方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高校必须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当前市场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有效需求。只有确保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方案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才能进一步提高广西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实效及学生的就业效率。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将有效促进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是教学中很重要问题。
二、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企业需要商务英语人才的岗位
在当地企业的发展中,根据企业经营业务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可知,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岗位比例中,营销英语及翻译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随着外贸业务的开展,越来越重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结合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制定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素质,为企业的发展输出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发挥积极的现实作用。
(二)商务英语学生知识技能结构
在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展,商务英语学生知识技能结构,对于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在开展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有效的时间内,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的发展对其专业能力的需求。因此,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中,重视商务英语学生知识技能结构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三)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
通过一系列的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也是导致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很大的重要原因。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不但直接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价差,也无法很好的满足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一直以来也是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只有通过专业的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等方面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满足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有效需求,促进企业稳定的发展下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时代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国家间的交流活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成为当地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结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问题,深入研究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的目标。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视广西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非常重要。
作者:滕萍凤 单位: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义乌外贸出口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外贸出口总额稳定增长
2004-2007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2.95%,高于同期义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其年均增长率为15.78%,而低于同期全国和浙江省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全国29.18%,浙江32.63%。2004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为9.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3%,2005年10.92亿美元,增长26.1%,2006年13.41亿美元,增长22.8%,2007年16.7亿美元,增长24.87%。
2、外贸出口商品种类繁多
我国海关把出口商品分成22个大类和99个小类。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义乌出口商品19个大类72个小类,2007年出口商品18个大类69个小类。
3、外贸出口市场广阔
2004年义乌商品出口到182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回落到160个,2006年又增加到178个,2007年又小幅回落到177个。对欧洲与亚洲的出口超过其他各洲,2004-2007年对欧洲和亚洲的出口基本上平起平坐,2004年出口亚洲3.15亿美元,欧洲2.53亿美元,2005年出口亚洲3.47亿美元,欧洲3.53亿美元,2006年出口亚洲4.22亿美元,欧洲4.10亿美元,2007年出口亚洲5.14亿美元,欧洲5.19亿美元。
4、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
义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而且义乌民营企业出口不断增加,在全市出口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有超过国有、“三资”企业出口额的趋势(表1)。
5、出口产业聚集
义乌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小商品批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实行“以贸促工,贸工联动”的策略,通过贸易促进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的诞生,形成了纺织、服装、工艺品、印刷、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优势行业,这优势行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义乌的出口提供了重要平台。小商品市场和工业与超过万人的常住外商相结合,使得义乌外贸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外贸管理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在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征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不仅带动了义乌市以至周边地区小商品产业的集聚发展,而且在金华、台州、衢州和丽水等地区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的小商品产业带。
6、对本地区、浙江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大
义乌外贸出口的发展对本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大,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就业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贸出口发展面临的环境威胁
1、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出口国际环境恶化
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盛行,义乌出口商品也深受影响。2004年以来,美国、土耳其、欧盟、巴西等国相继对我国出口的木制卧室家具、纺织品、拉链、圆珠笔、袜子、皮革、钢丝衣架等进行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涉及义乌企业30家以上,涉案金额1300万美元以上。特别是04年10月,美国对中国生产的部份袜子产品实施数量限制,而美国市场是义乌袜业出口的重要市场,这种举措冲击了义乌对美国的袜业出口。
2、国内外贸出口政策环境传统优势逐步散失
我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取代了传统的以“奖出限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保护贸易政策。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人民币开始升值、国家近年来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当地政府在2006年后取消了政府对出口的补贴等等政策的调整,使得义乌商品出口成本上升。
3、外贸管理部门出口管理能力较弱
在我国,外贸出口长期受国家政策扶持,因此,外贸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能力低弱,即使不管理,也可以工作有成效。义乌外贸管理机构主要为义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海关在义乌实行的“异地报关,口岸放行”模式及 “旅游购物商品货运出口”模式,使义乌小商品出口大提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解决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瓶颈问题而开展了“规范化外贸仓库管理工作”。义乌检验检疫局与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建立了关检执法合作机制,共同研究与解决市场采购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当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地方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然而据调查,仅有16.9%的义乌流通企业(公司)认为外贸管理机构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2],大多义乌流通企业(公司)对外贸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和业务优化仍有较高的期待。
(二)外贸出口模式和结构缺陷
1、外贸出口模式落后
义乌现有外贸出口模式的特点是量性增长较快,而质性增长较慢。这种外贸出口模式为低层次的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然而这种模式本身有很多缺点,许多的外商来义乌直接进行人员采购,成本很高。交易的对象主要是小商品,产品结构简单,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外贸交易模式较为原始,资源消耗较大,规模与效益不对称,部分传统的出口商品规模大,但附加值不高,导致效益不高。
2、外贸出口主体结构失衡
2001-2007年间义乌自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剧增,然而在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逆势的现象,一是获得出口权但未开展业务的企业多,2002年为16家,2003年50家,2004年116家,2007年高达962家,占出口主体总数的66.5%。二是2006年6月到7月中旬出现了50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倒闭,是同期新增外贸公司数量的两倍,且有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当时正面临经营困境和倒闭的结局。
3、外贸出口产品来源地结构欠佳
2006年义乌八个镇街道中,出口较大的有江东、稠江、大陈、北苑,这些地区出口已超过亿美元,其中稠江出口达15053万美元,居各镇、街道之首,江东、北苑紧跟其后,分别是14163、14022万美元。几个工业基础较薄弱的镇,出口总额不大,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不够,出口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
义乌出口商品中仍以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比重低,2006年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最多,占全市出口额的51.84%,同比增长22.57%。前五大类商品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杂项制品、塑料及制品、金属及制品、化学工业及相关产品,这五大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82.41%。因此义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任务很重。义乌至今已培育出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玩具、拉链和毛纺等16大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市场占有率都占全国30%以上,但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带来过度竞争、资源耗费等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问题。义乌产业结构急需由轻型加工业为主向深加工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转化。出口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结构,并最终决定着出口市场结构,义乌的出口市场结构也应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化。
三、义乌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论文中所说的外贸人才指外贸经营管理人才,是在其工作岗位上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对工作所涉及的业务具有前瞻能力,能推动外贸业务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具体来说,包括中高级外贸人才和一线应用型人才。中高级外贸人才包括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和企业外贸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而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在外贸企业中从事一线工作的外销员、跟单员、采购员、制单员、报检员、报关员、核销员和退税员等。
1、知识需求
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外贸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良好的产品技术知识,优良的外语知识,高超的电子商务知识,必要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基本的世贸组织知识。在外贸专业知识部分,要使得外贸人才的外贸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结构合理,其中外贸理论和实务知识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升,而外贸政策知识的重要性下降。
2、能力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在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下,开拓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客户是外贸出口主体的生命,因此,各出口主体都把开拓型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放在首要位置。这里包含了外贸人才的专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业务决策和组织能力,其次要有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能力,还要有人员管理能力。此处则包含了外贸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3、素质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科学的发展观,廉洁自守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出口发展过程中,失去了人的宝贵道德品质,那是得不偿失,所以应摈弃“出口至上”、“物质至上”的思想,应回归到人的终极关怀,这样才不会在出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2)外贸人才应往最需要的地方去。外贸人才应积极介入外贸出口落后的镇街,帮助这些地方发展出口,外贸人才还要往未开展业务的外贸出口主体中去,帮助这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外贸人才应具有创立实业,争创出口名牌、引导行业发展的精神。外贸人才不应与同行进行盲目的低价竞销,而应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顾客尊重,外贸人才不应在低端市场与同行进行竞争,而应在中高端市场大显身手。
4)外贸人才应具有“大经贸”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引入外资的国际融资素质,又要有“走出去”战略具体实施者的必备素质。
5)外贸人才应变具有灵活应变的素质,大胆开展客源渠道创新、组货渠道创新、内部管理创新。
4、种类需求
1)中高级外贸人才需求增加
据2007年7月义乌工商学院国贸教研室对外贸出口主体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中有86%需要中高级外贸人才。
2)一线外贸人才需求相对减少
同期进行的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对除外销员等岗位以外的一线外贸人才的需求为零。
3)开拓型、知识型、环保型、决策型、市场调研型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60-2
项目支持:本文系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院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区域优势的苏信院专业集群建设研究及实践” (项目编号:YJ100307);吴江科技局软科学项目“东方丝绸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WR201101)研究成果。
1 吴江地方信息化发展现状
2007年以来,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吴江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吴江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战略要素之一。吴江作为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政务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经济领域信息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等方面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1 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
吴江地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电信、移动、有线网络等为主体的运营商,已形成多元化、全覆盖、全方位、高技术、适度超前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框架体系。移动网络信号总体覆盖率达到99.99%,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100G,ADSL上网宽带用户达到19万线,光纤网络覆盖全市各个镇(区)及所辖行政村和自然村,广播电视入户率为98.3%,传输实现数字化,新兴3G移动通信进入市场,3G网络信号已实现全覆盖。
1.2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信息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方面继续保持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成为吴江地区增速较快的行业之一,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吴江电子信息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集聚效益好、发展速度快,已成为吴江第一大支柱产业。从省信息厅反馈的数据来看,吴江经济开发区的IT产业在苏州“一园三区”范围内处于较领先水平,利税率和利润率均高于昆山开发区和苏州高新区,按照市政府规划,到2012年底,吴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1.3 信息技术在企业广泛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逐步融合
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意识显著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测试和诊断、柔性制造等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信息化手段得到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日趋深化,逐步完善企业的生产过程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截止2010年底,吴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企业占80%以上,应用于技术开发的企业约占20%,实施ERP管理的企业约占5%。30%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建立了企业网页或在专业网站上进行宣传,其中盛泽纺织企业超过1000家,“中国绸都网”以东方丝绸市场为依托,基本实现全市范围内纺织企业信息的网络共享,推动企业信息化逐步向产业链延伸、向产业集群渗透,促进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1.4 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吴江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转型发展的提升期。吴江将重点围绕全面建设“乐居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专业市场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加快培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1.5 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2010年底,吴江电子政务网已覆盖市镇(区)两级机关共120多个党政部门及所有的行政村及社区,共建设500多个全光纤网点,市、镇(区)、村全面实现了三级联网,全市电子政务各类应用系统趋于整合并向平台化发展,建成市级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12345便民服务、权力阳光运行、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市民卡工程、“金保”工程、“金盾”工程、“金农”工程等一批电子政务协同项目,政府部门网上办事、服务公众能力显著提高。
2 吴江地方经济结构与信息人才需求现状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人才市场召开招聘会50场,共有1166家单位提供23101个岗位进场招聘。2013年计划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0000个,新增就业人数15000人。目前,我市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以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和光电缆产业为主,主要表现在:
2.1 总量不足,增量不大
随着吴江市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吴江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应的中低端的就业岗位逐渐缩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面对信息化已经全面渗透吴江社会经济的现状,各行各业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化专业技能,掌握各自专业的信息化技术。
2.2 结构分布不合理
电子信息产业是吴江四大支柱产业之首,但是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0%左右,增量较小,严重低于市人才总量每年20%的增加速度。截止2011年底,吴江市从事电子及通信行业人员约8.9万人,其中生产性工人总数为82241人,电子通信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6476人,其中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50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不足1%,高级职称仅占1.2%,中级职称占7.8%,中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比例明显偏低,这也是吴江市信息产业研发力量薄弱,领先技术、优势产品较少的重要原因。
此外,基层和部门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专业人员普遍较少,其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技能培训等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从目前我市信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构成来看,尚不能满足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需求。吴江市以信息技术开发为主的科技公司数量较少,增长缓慢,全市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较少,尚无专业从事软件研发的技术型企业,使我市软件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较少。
3 吴江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与人才需求趋势
据近年来我市人才市场统计,电子、机械设计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占到市场在招聘中的前两位,其他各种行业也有大量计算机应用、网络基础人员的需求,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企业(尤其是信息产业企业)对信息技术人员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可以相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势将成为未来最有吸引力、需求量最大的热门抢手人才之一。
3.1 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
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末,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传统的光电缆产业和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人员。从提升产业链、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撑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迫切需要来看,未来我市将存在着较大的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缺口,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已经列入《2011—2012年度吴江市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中。同时由于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技能单一型向技能复合型跨越,2011年内高技能人才供需脱节的缺口现象仍十分严峻,预计加工制造业人才、普通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等类型需求仍将维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态势。
3.2 从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扩大
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把做强信息产业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在培育和壮大计算机及周边产业、新型显示器产业、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提升现代通信、网络产业和软件产业。因此在生产管理、电子商务、工艺改造等领域内将需求大量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复合性人才将成为抢手人才。
据调研显示,信息技术人员是当前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最紧缺的人才,绝大多数企业预计在未来3年内增加20%以上的员工,有六成企业曾经或正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四成未实施过此项业务,可见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在信息服务业领域拓展空间很大。汾湖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的“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动漫设计与制作、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等为特色,信息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也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在政策导向和扶持措施上有所增强,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3.3 从现代新型服务业发展要求来看,信息技术人才将成为产业支撑
“十一五”期间,以“产”、“研”分离的产业分工将更加明晰,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因此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业、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培训等领域内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也将大幅提升,信息化人才也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强科创园载体平台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支持创意产业的建设,加快汾湖天弈创意园建设,加大工业设计和动漫研发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地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
信息化人才远远落后,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大批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十二五”期间,吴江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人才支撑体系,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重点引进和培养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光电缆产品研发、纺织工艺革新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快信息产业载体建设,形成适应信息技术创新的综合环境,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虽然社会培训是地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远不能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已经快速成为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主渠道。需要充分发挥职业培训职能作用,用好苏州市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平台,努力整合优化开发培训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及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工作,而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吴江市唯一的一所高校,将责无旁贷地承担好信息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高校信息化相关专业学生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应该逐步完善信息化课程体系,采取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为信息化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江市信息中心.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2] 杨国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4,(6):42-46.
[3] 张伟,李丹,戚桂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2006,(8).
[4] 郑宁.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176-177.
②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商贸人才,2015(01),第185页。
③调研问题设置参考: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商贸人才,2015(01),第185页。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全文[R/OL]. .
[2]董鹏,刘翠,桑杰.2014中国跨境电商迎来黄金时代[J].上海信息化,2014(04).
[3]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商贸人才,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