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职业规划医学影像技术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4 16:50:5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规划医学影像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职业规划医学影像技术

篇(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瑕疵的玉就不是美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必须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

(一)、我的优点

1、乐观向上、大方开朗、乐于助人、积极进取。

2、善良、有爱心,待人热情、真诚。

3、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责任心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4、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有团队精神。

4、细心谨慎,总是能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细节,防患于未然。

5、擅长手工制作,热爱生活。

6、兴趣比较广泛,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7、忧患意识较强,做事情计划性较强。

(二)、我的缺点

1、 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做事不能一心一意。

2、 有时侯比较固执,比较倔强,不见棺材不落泪。

3、 有时候优柔寡断,犹豫不定,做事不够干脆利落。

4、 容易被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乱了阵脚,进而影响更重要的事情,分不清主次。

5、 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意志不够坚定,不够坚信自己。

6、 我的字写得不好,这也是一个缺点。

7、 有时会很懒,以自我为中心。

8、 社会实践的经验还不丰富,对许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且没有积极地去学习。

(三)、决心

将不足改善,让优势发扬!

(四)、格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外云卷云舒。

二、环境分析

(一)、家庭分析

我出生在西北陕西宝鸡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世代以种地为生,家庭条件一般。之所以选择医学这条道路,主要是因为家里人觉得医生是神圣而崇高的,而我本人又善良热心,喜欢帮助别人,所以就来到了医科大,走上了这条漫长孤独而又欣慰的医学之路。

(二)、学校分析

我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优秀医学教育传统的省属骨干大学,其前身是1894年清政府批准建立的北洋医学堂。1995年5月,由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目前,河北医科大学已成为集西医、中医、药学等学科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具有较完善的办学条件。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口腔医院等5所省级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共开设病床8810张。河北省人民医院、唐山工人医院等14所医院为河北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此外,学校另有60余所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河北医科大学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已成为河北省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社会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高压力等问题,导致病患人口数量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医疗服务越来越成为必需。2011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为246.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1.82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还有较大差距,并呈现结构性失衡。可见中国医生还是很少。

三、职业分析

(一)、主要课程

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物理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卫生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炎学、眼科学、医学心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医学影像物理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高医精、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卫生医疗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

(四)、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报考医学影像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可在各级各类医院、高等医学院校等部门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放射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五)、就业现状

1、毕业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3、毕业生供需矛盾

(六)、理想

1、短期学业目标:完成大学所开的专业课程,做好在医院的实习工作,获得医学影像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证。

2、长期学业目标: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考取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以及相关的上岗证,争取进入三甲医院。

3、人生理想:成为引领时代的影像高级技师、执业医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争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五、结束语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只有实践的目标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作为医生这个特殊的行业,实践能力更是我们锻炼的技巧,所以要加强实践。在学习之余,给自己找个医院实地观察和学习,很多临床经验是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对于工作后的我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我们的知识和行动服务于病人,并虚心和老医生学习临床经验,医生是个要不停学习的职业所以我们不可以放弃学习的时间,利用自己的年轻给自己充电。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珍惜青春时光,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迎接每时每刻的挑战!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专业:医学影像学

篇(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40-02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叩响“万物互联时代”的大门。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这为高校探索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医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增多,然而医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却加剧。首先,地域供需失衡。一方面许多医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基层医药人员面临大量缺口。其次,专业供需失衡。社会舆论和高校扩招,导致了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而像护理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等需求旺盛的专业,由于社会认知度低,报考人数少,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再次,学历层次供需失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日益发展,大部分医院都提高了招聘条件,尤其是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集中,博士、硕士非常吃香,而本科生失去竞争力。

2.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医学专业学制长,学习任务繁重,医学生比其他专业投入更大的就业成本,加之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大中城市的三、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希望能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丰厚的福利待遇以及更多的进修机会。然而,医学生的较高就业期望与当前的社会现状存在一定的偏差,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3.医学生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由于文理分科等原因,医学生在入学前的人文知识较为薄弱。入学后,医学专业性强,课业负担较大,使得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人文教育,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而在现代医学的模式上,医学生社会、心理、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能力都是应聘求职以及醫疗实际工作中的必备素质。

二、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都愈发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院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层次仍然较低,工作重点集中在面向毕业生宣传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开设应聘技巧讲座、签订就业协议等,且服务对象限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多为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数量不足,大部分精力用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少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至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不符,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体系构建不完善。

三、互联网视野下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路径

1.更新就业服务理念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更创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就业信息,就业手续办理,更要通过就业指导,让毕业生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投身到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中去。其次,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发生变化,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新问题、新困难和新机遇的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就业工作实践。

2.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高效化

互联网行业的显著特征是信息化,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创新方法。首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模型,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数据库,深入分析其中数据,可以摸清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的相关规律,及时预测就业趋势,调整就业指导方案,引导医学生认清就业现状,做好职业规划。其次,在网络移动终端普及的现状下,建立实用,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交流模块,帮助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的顺利沟通;用户管理模块,帮助高校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进行职业规划等在线课程学习;招聘管理模块,帮助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在线投递简历,远程面试等。同时,也应关联毕业生常用的QQ、微信、微博等IT媒介,对毕业生进行实时就业指导服务,做到就业指导的全面覆盖。

3.就业指导服务多元化、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千变万化,模拟互联网的交叉载体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多元化、个性化路径。在师资上,吸纳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医学相关背景的优秀教师,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素质高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在人才培养上,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设定创业创新班,根据学生兴趣双向选择,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个别专业可进行订单式培养,为用人单位,农村,西部地区输出急需的医学人才。推行学校、用人单位双导师指导模式,帮助低年级医学生早日接触职业,提高就业竞争力。在职业生涯教育上,根据不同年级、专业、人群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低年级主要开设自我认知,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提升课程,高年级以专业为导向,进行临床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培训和就业形势教育,准毕业生主要开设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就业手续等教育。对学习、心理、家庭方面的困难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将以理论教学、翻转课堂、讲座、就业创业活动等线下教育和以微课、名师同步课、名校课堂实录、创客教育等线上模式相结合。

总之,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顺应时代潮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就业指导服务路径,更好地衔接医学生与用人单位,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凸显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分数出来再考虑志愿填报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出分以后,因此很多考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高考志愿考虑不用着急,在出分以后考虑就够了。殊不知现在高招政策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招生规则相对复杂,短短几天时间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录取规则、选择合适的专业院校,工作量巨大,等到高考分数出来在开始肯定是来不及的。

因此,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一定要乘早开始。

雷区二:

只看高考分数不关注排名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起决定作用的自始至终都是排名。一本、二本控制线是由排名来划定,高校招生投档线和录取线也是按排名划定。

之所以按排名划线和录取,是因为每一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考生和家长如果以“分数报志愿”,只参考高考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极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

科学的志愿填报方法是家长需要预估孩子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录取排名,并且需要参考高校多年在当地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排名来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

雷区三:

盲目追求“踩线录取”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好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是缺少心仪专业的选择权的,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而高校录取因为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雷区四:

平行志愿很安全

有些考生和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轮投档”原则会让许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造成失误。

考生被平行志愿中的任一高校提档,如果因身体因素、单科成绩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校退档,造成考生本批次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批次。

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不被提档考生本批次院校全部踏空没学上。考生过多选择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高分照样有可能落榜!

雷区五:

偏听偏信,专业了解不到位

一些家长从同事、同学、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一专业不好就业,就偏听偏信,把这个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打入“冷宫”。

比如曾经有某位家长说北京大学统计学不好就业,原因是他们单位最近刚刚有一名入职人员,是北京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同事们都认为北大毕业没有留在北京找到工作,是专业选择失误。

而事实是统计学专业就业领域广阔,覆盖高等院校、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金融保险机构、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大型国企、外企。这个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代表统计学就业不好,只能说明是个人的问题。

雷区六:

主观臆断,专业方向选择随意

如果选择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曾有一位考生希望进入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但当问到他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目的时,他竟说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挣大钱!

试想如果考生家长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专业,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存在误区,空留遗憾!

雷区七:

职业规划不长远、不全面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就以当下生活经验作为职业测评的依据。

比如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进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但大都害怕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将来就业做护士不好。其实,护理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许多大医院都急缺专业护理人才,而一些高端护理专业还有很大的出国可能性。

本科阶段学习护理学,考研时还可以换专业,比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基础医学等,甚至还可以换成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择业选择范围是很广的。

雷区八:

热门专业才是好专业

热门专业不见得永远是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几年后可能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是一个学校的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现在就业率高的专业,4年后,6年后不一定还高。就业率高的专业,不能认为所有高校的该类专业都是就业率高。

同时就业率低的专业,在某些名校照样是高就业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目前就业率不好,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专业就业率不低。

就业率高,不代表就业的薪水就高,就业率低的专业一旦就业很可能是高薪酬!

雷区九:

专业≠未来职业、就业

大部分家长不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从事行业并不是一一对的关系。从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来讲,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

有些专业其职业方向比较宽泛,比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研究、策划营销、高校教师等多种职业;而对于某一职业比如新闻记者,它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中文、哲学、历史等许多专业的学生。

建筑行业需要建筑学、土木工程、人力资源、电气工程,甚至是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银行业也会需要经济、金融、法学、计算机、外语类等专业的毕业生。

我们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研究和分析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通过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做出符合孩子情况的志愿方案。

雷区十:

成功≠考入好大学、学了热门专业

高考有看得见的失败和看不见的失败。

篇(4)

麦可思公司(MyCOS)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最热门的几个本科专业都是供大于求,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在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热门专业占了9个。

部分热门专业就业难

毕业证、学位证都已经顺利到手,可是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的小尹却高兴不起来。四年前,他“挤过独木桥”,考进了武汉市的一所重点大学,学的也是热门专业:法学。然而四年后的今天,他的父母却依然在想方设法为他寻找工作,他自己也几经“崩溃”。

小尹刚入校的时候对四年后满怀信心, “那时候我们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的都是大企业,差一点儿的也进入了律师事务所。”

刘兴目前的状况虽然比小尹好点儿,但他也开心不起来,“学了四年的计算机,现在成为电脑城一名电脑修理工。”刘兴告诉记者,他的同学中签约大企业的几乎没有,“现在对口的好点儿的单位或是不招人,或是限制学校,我们正卡在缝儿里。”刘兴说,他现在正备考公务员,“这是改变现状的最好的出路。”

据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32.9%。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调查还表明,毕业半年后,本科专业的平均就业率是91.2%,但是很多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中法学专业就业率只有86%,存在严重过热迹象。

本科热门专业难就业,在高职/专科中,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在573个高职/专科专业中,10个热门专业半年后的总失业人数高达11.6万,占了高职/专科半年后失业人群的28.6%。失业人数最多10个高职/专科专业中,就有8个是热门专业。

对社会需求信息的掌握不准确是主因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的郑廷高考估完分后,就和家人一起开家庭会议讨论如何选学校、如何选专业,“先是仔细看学校发的《高考指南》,又上了好多相关网站查资料,看看每个专业到底学什么课,就业率怎么样。”

但是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报考什么专业,他心里还是“没谱”。

他又跑去咨询老师,查看各个专业的全国排名,还看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但是大学排行榜令他很失望,“大学排行榜太多了,比较杂,看来看去都不知道该参考哪一个了。”

“不认识专业,盲目跟风。”总结起当年填报志愿时,北京某高校的黄颖一脸无奈,“班里很多同学要么报经济,要么报法律。”黄颖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法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黄颖才发觉,“当年考入一些冷门专业的同学几乎都找到了对口的工作。”

据麦可思的调查显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大多数学生(56.7%)选择和父母一起商量做出决定。与老师商量做出决定的占20%,另外15.9%的人自己决定。

调查报告指出,考生报考时了解的信息不全,是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就业率高的专业没有人报,就业率低的“热门”专业扎堆报。大部分考生在挑选大学专业时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加上老师、父母的经验和知识有限,观点有时也存在偏差,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可供参考。

报考之前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

热门专业难就业,与考生扎堆报考热门专业有一一定的关系,如果考生在报考之前能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找到适合自身潜能特征的专业和职业方向,那么,这一情况将有所改观。调查报告指出,近几年,潜能测试开始介入高考志愿填报,但是其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

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在一些热门专业难就业的前提下,机械电子工程则实现了就业率100%。除此之外,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本科专业还包括: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察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等。

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高职/专科专业依次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94.9%),土木工程施工与管删(93.5%),机械设计与制造(93.4%),护理(92.8%),应用化工技术(92.8%)等。

专家分析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要吻合

一所经济类院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杨青描述,学校原本的想法是依托学校的商科优势办经济新闻,但新闻与经济完全是“两张皮”,“教经济的根本不懂新闻,教新闻的老师也没有人懂经济。”

篇(5)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十二五”时期更将就业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可为政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有效帮助浙江省就业工作的开展。

一、浙江省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现状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据相关部门统计浙江省适龄劳动人口在2011年大约有3300万左右,将近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浙江省是高等教育的发达地区,每年专科本科类院校的毕业生能达到三十万左右,而且,我省也是外来劳动力流动大省,每年的外来劳动力流动量能达到600万之多,这在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以及经济增长拉动就业人数增长的弹性系数逐渐降低的大前提下更加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重性。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就业结构性的矛盾又是相当突出。一些需要技术含量和熟练的工种在企业方面招不到合格的工作者,而一些非熟练工没有技术含量失业现象又比较严重,而且不容易再就业,目前浙江省的城镇就业人员教育程度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再就业的机会,目前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文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将会出现普通劳动力过剩,而具有高新技术的工作人员短缺并存的局面。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城市化的步伐也遥遥领先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大量的农田村用宅基地被占用,使得农村劳动人口过剩,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无疑为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加了一份负担, 而另一方面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市场设施落后,同时资金的投入也比较缺乏,就业信息网络不健全,虽然现在各种技能培训学校风起云涌,但是大多是着重于技能较低、较浅的培训,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对高新技术的要求。

二、浙江省“十二五”期间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具体分析与预测

2009年浙江省在十一五规划的大前提下,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65万,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达到了22.5万。虽然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当前浙江省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仍有一定的问题,在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本文对浙江省在“十二五”时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如下。

1.高科技产业人才需求的潜力巨大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产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在“十二五”时期将成为重点需求对象,信息产业方面、通信行业的高度发展;数字化家电的全面推广,数字时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领域;软件行业在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加剧;电子商务在社会商务办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种种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无疑加大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现如今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院校繁多,导致近一段时间内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拥有过硬专业素质的人才,依然会在未来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翘楚。预计到2015年高新技术行业在浙江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25.3万人,其中网络工程方面7.2万人左右,软件工程相关专业13.3万人,电子行业3.6万人,还有其他信息管理人员等。“十二五”时期对高科技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高出平均增长率5.42%。

2.医药与现代生物产业方面相关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随着浙江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物质方面的保证,同时随着浙江省全民医疗保障的推广,医药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浙江省“十二五”时期必将成为社会需求的焦点。生物制药、化工制药等医药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8.3万人左右。随着生物工程领域在近几年科研突破较多,为人们身体健康寿命等方面的提高有了更多的保障,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在近几年也受到很多高校学生的追捧,但是由于生物工程领域相对目前来说还是很前沿的高科技领域,尤其细胞分子学术性较强的专业在“十二五”时期需求量还是相对较少的,这一类专业本科以下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一般就业率较低,硕士以上学位的相关专业人才相对好就业一些,主要方向为研究院,研究所一类学术性领域。临床医学专业方面由于现在学医受到追捧,但由于时间长,专业实践方面要求较高,且医生从事职业工龄一般相对其他领域要高出很多,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方面的学生在大城市就业一般比较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目前医疗合作社等医改政策的推广,临床医学专业方面的人才在乡镇农村中就业的几率将大大提高,预计“十二五”期间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中医专业等医学类专业将增加到2万人左右,增长率将达到7%~8%高于以前的平均水平。

3.制造业相关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汽车相关产业、船舶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重工业制造业对机械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器类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依然延续这几年就业较好的势头。不过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的工业类型开始向集约型的经济模式发展,更加注重设备器械的自主知识产权,这对相关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就会提高一个档次,设备维修、维护等一系列的衍生行业,也会大大拉动相关专业人才就业率的增长,预计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电器类专业将达到10万到15万不等的人才需求量。轻工业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温州、义乌等市早已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皮革,服装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也将对轻工业等相关产业重点扶持,化纤开发,化纤聚合工艺技术,真丝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将会成为“十二五”时期轻工业市场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预计到2015年轻工业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8万人左右。

4.现代服务行业领域相关专业人才预测与分析

浙江省的天然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服务行业领域在我国也位于前列。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大,对浙江省有着不小的冲击,再加上我国房地产行业过热,楼市泡沫严重,金融保险业、房地产服务行业的增长率将有大幅度的下降,这也将直接影响金融保险、房产营销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是随着全国惠农政策的加大,保险行业在农村等乡镇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传媒等文化产业在浙江省走俏。预计到2015年间旅游、传媒等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幅将超过9%~11%。

对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做好浙江省市场人才需求的的预测与分析,对政府可以积极的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高校毕业生未来职业规划,人生发展前景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希望本文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更好完成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姚引妹,何樟勇.等“十一五”浙江就业需求及对策研究[J]

[2]沙虎居.浙江的就业趋势及对策研究[J]

[3]杨卫疆,周桂荣,王雪萍.我国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J]

篇(6)

招聘市场红火异常。国内招聘需求量最大的四个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浙江、江苏、辽宁、四川、湖北等地的招聘活动也异常红火。求职者开始理性面对,不再到大城市扎堆,而是选择二线城市,重新寻找职业发展渠道和突破口。2008年上半年,专场招聘会增多,其中高级人才专场招聘会是上半年亮丽的风景线,如北京的金领专场、广东英才世界中高级人才专场招聘、上海第六届猎才高层次招聘会、杭州人才市场高级人才部 2008年招聘等,为高级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

奥运拉动相关行业及产业链职业升温。上半年与奥运直接相关的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创意产业百花争艳。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及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行业。创意产业风头正劲,人才需求持续走热。

下半年人才需求十大热点

根据我们的预测,2008年下半年,有十大热点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1.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顾问式金融行销已成为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信托等金融机构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和开展个人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社会需求相对较大的是会计学、审计学专业人才,需求较少的是管理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等专业人才。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从学历层次看,硕士、博士和 MBA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尤其是新型投资银行业的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现在银行信贷、国际金融、金融法律、资本运作、保险顾问、投资分析等都是需求量大、要求高的职位。渣打(中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国内的网点数目增加到 44家,用人规模要增加到 1600~2000人,至少有数百个人才缺口;外资银行对于人才的需求全面铺展,银行卡、信用卡发行、推广、销售等人才也将出现在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才储备和需求名单中。

2.心理学专业人才

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旺盛需求,使高校心理学专业炙手可热。目前全国有 300多所高校建立了心理学系和心理学专业,在校学习心理学的大学生、研究生近万人。在发达国家,心理医生是一个非常有“钱”途的职业。而若干年前,在我国心理学还属于冷门学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选择该专业的职位就是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

3.职业顾问

连续几年,中国咨询业的增长率都超过了50%,2008年职业咨询属发展的热门行业,人才需求依然看好。职业咨询在我国是个新事物,管理咨询是咨询业的重头戏,依靠咨询人员的知识和智慧,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和个人出“点子”、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具有中立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职业顾问为职场人士咨询、规划职业,指导如何解决职业问题,如何“经营”人生,如何从容面对职场挑战,如何获得职业成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职业规划,因此职业顾问的身价不断攀升,需求量逐年增加。但这个行业门槛较高,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了解南北市场和各行各业、阅历丰富的职业顾问更吃香。

4.医药行业人才

目前,医药行业仍然有大量空缺职位,如:OTC/高级医药代表、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制药技术 /药物制剂、护士 /护理、医学编辑、妇产科 /妇幼卫生、医疗器械销售、医疗 /医用电子仪器 /医学影像、药品研发 /临床开发、产品经理、临床协调员 /临床监督、QA/QC/质量管理、医学经理、执业药师、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区域经理。在医药行业中,医药营销人才需求首当其冲;医药代表前途无量,好的医药代表年薪一般在 12万元左右。不过,医药营销需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与其他行业比门槛相对较高。

5.保险业人才

据业内专家分析,随着人口红利期到来,公共养老制度改革孕育着商业寿险发展的黄金期,将为中国保险资产扩容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保险业最需要的几大类人才分别是高级客户服务人员、营销业务主管、营销培训师、财务管理师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师等。

6.四大外语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外国机构纷纷介入中国各个产业领域,需要大量具有良好外语技能的专业人才。企业对员工英语的要求是“越专业越好”。同时 2008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5年过渡期后的第二年,涉外经济贸易活动必将更加活跃,特别是与一些欧美之外的非英语国家的合作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因而,能够跟他们打交道的小语种人才自然身价倍增。外语人才需求较大的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专业人才。

7.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近几年,随着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以及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行业处于上升阶段,本行业人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销售、市场营销、外贸等岗位的人容易转到人力资源岗位上来,但专业性很强的跟物打交道的职业要转型到人力资源行业,则需要慎重考虑。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人力资源主管成为香饽饽,很受大企业欢迎。

8.市场营销人才

市场营销专员等营销职位引人关注,2007年始终位居十大热门职位的前二名,销售经理、销售代表、BD经理和渠道代表的名次比较靠前,市场营销经理和市场分销经理名次都有所提升。2008年,市场最多的职位依然是销售经理 /销售主管、销售代表 /客户经理、业务拓展(BD)经理、市场营销经理 /市场营销主管、部门经理、渠道代表、渠道分销经理 /渠道分销主管、销售总监等。招聘单位常要求求职者具有快速准确的应变能力,较强的说服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有一定的文字编辑能力及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市场营销岗位永远缺人,这个职位工作辛苦收入也较高。

9.精算师

与会计师、律师和医生等职业相比,精算师是一个人数不多、专业性更强的职业。根据美国 1999年的一项对250种职业进行的评定和排名,精算师被评为最好的职业。精算师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热门而诱人的职业,随着中国保险业、社会福利业及投资咨询业的迅速发展,适合需要的精算师凤毛麟角,而其需求也依然是市场的热点。

10.公关人才

篇(7)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 教育模式表面上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但扩招也带来了生源结构的巨大变化,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担忧和质疑。高校扩招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 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滑又使人们开始怀念精英教育年代, 用人单位开始追求更高的学历, 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另一种精英意识的回归。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呢? 这就需要高校深化教学改革, 因材施教, 提高教育质量, 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这也是提倡分层次教学的出发点。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 近几年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 招生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使得教学改革的呼声同样日益紧迫。 目前, 分层次教学在许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被普遍采用, 但针对医用高等数学的探讨还比较少。 本研究在客观认识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医学高等数学的特点, 提出分层次教学模式[1~3], 作为对医学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1 医学高等数学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 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 近几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其教学内容有了一些调整, 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但课程设置本质上变化不大, 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沿袭以往的传统: 分专业开设, 大班集体讲授。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 这种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呈现出局限性。

1.1 医学专业设置的多样化与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和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变化都已迅速反映在医学专业的设置、新专业的开办和各类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高等医学院校招生的所有专业和部分非医学院校招收的医学相关类专业分为以下3类: ① 医学类专业, 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放射医学、医学检验学、预防医学类;② 相关医学专业, 指康复治疗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辅助医疗、医学技术、法医学、药学类、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管理等;③ 非医学类专业,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学、语言类等。 依据上述分类, 各类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相关医学类专业增设明显, 各专业招生总数也在增加, 其中一些专业增加明显。

另一方面, 当前在医学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 主要还是按专业分班, 以大课的形式集中讲授。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要旨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 尽管多数院校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了课程的立体感和知识的覆盖面, 但这种新技术的采用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长期以来, 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直困扰着数学教育。

1.2 医学生择业的倾向性与高等数学的边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渗透, 近年来, 医学生的择业动机走向功利化,专业追求变得淡漠。医学生的薪酬期望较高, 大多数只愿意在大城市就业, 不愿意到中西部广大乡镇就业当医生,造成求职方向单一, 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医学生的这种择业取向,造成了供需双方的地域性矛盾——医学毕业生(供方)的集中流向与医疗卫生市场(需方)极不平衡的接收能力之间的矛盾。各类医学专业人才就业率变化趋势, 应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省属高校医学专业建设决策的重要基础,但应特别注意甄别某些医药专业市场短期需求和虚假过热现象,关注毕业生就业和专业发展和的潜在危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医学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工作,准确把握国家和江苏社会对医学人才种类、层次、质量、周期等需求规律, 确定专业建设的目标, 确保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提高专业设置合理性、适应性和针对性[4]。 医学生择业动机的功利主义倾向反映在他们早期的学习中, 构成他们学习的动机, 他们更强调课程的实用性, 厌倦抽象的理论。

高等数学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正逐渐远离普通大众。当前, 人们在广泛享用信息技术时, 往往看不到这些技术背后的数学, 认识不到信息技术中现代数学的不可或缺性。尤其在医学院校, 学生强烈的医学专业意识与高等数学的纯理论性之间存在隔阂。 学生普遍感觉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 定义定理推论习题的基本体系也使得高等数学显得枯燥乏味, 由此导致这门课程的普遍不受重视, 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低, 学习效果有限。这就使得数学的教学很难与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为了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 就必须正视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环境的变化。

1.3 医学生评价体系的综合性与高等数学考核的相对保守

为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多医学院校建立了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一切评价工作都要着眼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既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业质量, 人文素质及身心健康, 又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高等数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当然也是学生评价的一部分, 基本上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这和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极不相称的。 这种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在某些方面不能很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 主要表现在: 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评价标准单一, 忽视个别差异; 评价过程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 忽视对医学生发展过程的考查; 评价方法过于注重考试和量化分数, 而对其他考查方式和实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评价主体错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 医学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针对性

所谓分层次教学, 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设计教学内容, 控制教学进度, 变换授课方式, 创立评估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 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就是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理论角度看, 要使制定出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是有价值的, 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2.1 分层次教学可以基于学生的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

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学生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体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就是学生之间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教学的内容、过程与成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情况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取得优异成绩[5]。 因此, 我们有必要借鉴差异教学理论, 引入分层次教学方法。总的说来, 统一的教学大纲, 统一的教学进度, 统一的教学方式会湮灭许多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相反, 依据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软环境,最终达到各层次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才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2 分层次教学可以兼顾学生的择业倾向

未来就业的意向差别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甚至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反映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要求不同, 有的学生出于兴趣或考研的需要想多学, 有些对数学没什么兴趣或者认为数学跟自己的未来职业愿望联系不大的学生只想拿到学分就行。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 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部分外在需求, 例如: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和“父母的愿望”而学习高等数学, 并未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因而并未成为数学学习的推动力。 而有些职业会相对看重数学背景, 比方说医院信息管理、医疗卫生统计部门等, 一旦学生有这方面的择业倾向, 那“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这一外在需求就会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从而成为数学学习的推动力。 因此,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 并注重表层动机对深层动机的转化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分层次教学可以在区分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 正确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兴趣爱好, 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 尽早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 分层次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克服盲从心理, 适合的才是最佳的。

2.3 分层次教学使得学生评价体系更灵活

片面追求学历的人才观,扭曲了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良性格局,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并成为应试教育的驱动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素质教育体系是高校正努力完善的目标。分层次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层次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 这种考核具有针对性, 是完善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一种途径。社会的和谐发展, 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当前尤其需要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具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才。 当前的医学院校也需要培养出各种层次的人才队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 考核是关键, 这就使得分层教学成为可能。

3 医学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分层次教学意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而从多年来高等教育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来看, 分层教学理念容易走向一个死角: 即人为地为学生分流, 培养精英, 放逐其他。 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显然不符合教育的初衷,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 高等数学主要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在教学内容、难度和广度上都有局限性, 因此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其特殊性。当然, 如何分层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讨论, 我们认为在分层方面应综合考虑以下3个因素: 一是个人意愿, 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二是数学基础, 参照学生的高考成绩或新生分级考试成绩;三是专业方向, 根据专业对数学基础的需求作适当的调整。这里要对学生的高等数学需求层次展开调查, 从后续课程教学需要的角度,把握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是什么。

3个因素当中, 个人意愿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因为医学院校当中开设的高等数学普遍难度不高, 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些。另外, 专业的区分反映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上面也不是特别明显, 多数专业的教学内容有相似之处。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教学对象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的教学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帮助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分析、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之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 授课形式可采用“研究型”、“参与型”、“案例型”、“辩论型”等,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适当地体验医学数学建模。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论文、日常检查法、纸笔测验法和表现评价法。

B层学生的教学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掌握。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取舍, 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之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达到毕业后能胜任所从事工作需要的数学水平。授课形式可采用“参与型”、“案例型”、“体验型”、“咨询型”等,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平时作业评分法、纸笔测验法和表现评价法。

C层学生的教学应注重高等数学文化思想的传播。教学达到大纲基本要求, 反映数学思维方式的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授课形式可采用“参与型”、“案例型”、“体验型”、“咨询型”等。 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日常检查法、纸笔测验法和表现评价法。

采用分层次教学, 通过分阶段培养, 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 培养创新精神方面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 也为普通学生的成长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适度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4 讨论

高等数学的分层次教学是可行的,但具体的实施策略需要教师充分调查研究, 实证分析,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使之日趋完善。同时, 必须注意到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 高等数学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因此教学层次的划分不宜太细, 具体的实施细则, 尚需进一步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另外, 各个层次的考核方式依然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如何让医学院校中的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环境中主动地学好高等数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洪礼. 讨论式与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理工高教研究, 2006,2: 92~93.

2 潘晓晟,解永辉,张作前. 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1: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