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生涯规划申报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商贸局工作,经常要到区政府或是各镇、各街道去送文件。那时,他们带着我经常跑去送文件,区政府、小河街道、米市巷街道等都跑了遍。
而在这个时候,商贸旅游局正准备将杭州石祥路申报为中国特色商业街,所以需要准备申报材料。我的实习主要任务就是参与到编制“中国特色商业街”申报材料中,跟着学姐天天跑到杭州八通广告公司去赶制申报材料。
那几天,一个下午或是一整天都得待在那里,然后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添加,也正因为这次的机会,我见证了这本书的“诞生”,从它的开始到最后。一本书从薄到厚就是在不断的添加后形成的,而这本书在初稿形成后又被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才最后确定的。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把所以的照片全改成需要的比例,并做修饰处理,虽然是很小的工作,但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有三百多张。
在小样确定后,我们来到恒晟图文将它制作成书。封面用彩色喷墨,并在封面、封底处各加一张亮片,之后裁纸机裁去多余的部分,接着用双面胶将书脊处粘起包装成册。 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在三个人的合作下,一本书 “诞生”了。 当我看到“杭州石祥路申报中国特色商业街材料”这本书的时候,有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很欣慰,就像是“孩子”,因为你见证了它的成长。我能参与到其中,虽然是贡献的很小很小,但还是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在商贸旅游局,有很多的工作,学姐,主任,科长等每个人都是这么的忙,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十分地了解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了解项目的进度情况等,打电话或是直接上访。我记得办公司的电话都没怎么停过。
记得杭州市贸易局下发了一份文件,是关于 杭州“商贸服务行业创业创新新星”候选人推荐 ,需要推荐两名到三名。这事由我们商贸科负责,我将文件复印出10份(拱墅区目前3个镇,7个街道),并在转发通知盖章后跟着科室的人员前去区政府收发室将这10份分送去。半个月过后,可惜没有收到报名单。之后只能打给各街道和镇,有不少都反馈说没有收到这个通知,这可离截止日期不远了。在有收到通知的单位,我们告知希望抓紧时间上报,在没有收到通知的单位,我们就一个一个地送到他们手中。三天后,就有三名 创业创新新星 推荐下来,我把他们的资料整理核查,再制作出他们的推荐表,然后在领导的核查下终于盖章上报了杭州市贸易局。
我以为申报材料已经做好能空下来,可是最重要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当“杭州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发展研讨会”的日期确定下来后,我们科室立刻忙碌了起来。选酒店订房间,选会议室,订机票,安排行程,确定会议议程及参加会议的人员,当然还细到接机人员、车辆、选择石祥路的参观点、房间布置 、座位安排 等等。 那几天,局里特忙,他们还加班到十点。终于 会议 在8月15号开始了,历时三天。
我在那实习的最后一个任务是将“ 杭州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发展研讨会” 专家的录音转文字。之前没有做个这事,听着录音两句就记不住了,一边打字一边听录音就只能写出一句。后来,我就先听着录音先手写下来,果然这样快很多。两个小时的讲话录音花了我10大张纸,终于一天全写下来了。
离别的时候,不舍。在这里,我认识了学姐,认识了王大哥,认识了章科长,认识了干师傅,认识了很多人;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见到了很多,这里有我很多的“第一次”。在这里的四十天,很值得,很开心, 也让我对未来有更大的期待和思考。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 化的 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暑假结束后,自己就是一名大三生了。要珍惜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在还有的两年要继续努力学习。因为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许你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是基础。而现在学的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地努力!
二、努力实践 。
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通过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对未来做好规划,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定下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而努力!
一、实习工作情况
早晨6:40起床,7:30从家里出发,8:20到单位,8:30开始上班。一天下来最痛苦的莫过于是挤公交车了,上班的人超多。记得第一天,我早早到那的时候,他们就拿来一叠的报纸给我看。到了第二天,还是一叠的报纸,我那时还真有点纳闷了怎么就是看报纸啊。也是,刚到那你熟悉他们的工作。不过,单位还给我安排了一张桌子,和学姐一个办公司。当然,我这一天还是挺有收获的——学会了使用打印机。同时,我还书写了一份正式文件,原来这就是“红头文件”,当然它的正式稿是再一轮的修改后才通过的。在那,我还学到了一个就是“仔细”。记得有一次,领导让我打一份文件。我认真地打出来,检查了两遍后,交给领导,结果还是出现了错误——有错别字,而且领导的检查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我在商贸局工作,要经常到区政府或是各镇、各街道去送文件。那时,他们带着我经常跑去送文件,区政府、小河街道、米市巷街道等都跑了遍。
而在这个时候,商贸旅游局正准备将杭州石祥路申报为中国特色商业街,所以需要准备申报材料。我的实习主要任务就是参与到编制“中国特色商业街”申报材料中,跟着学姐天天跑到杭州八通广告公司去赶制申报材料。
那几天,一个下午或是一整天都得待在那里,然后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添加,也正因为这次的机会,我见证了这本书的“诞生”,从它的开始到最后。一本书从薄到厚就是在不断的添加后形成的,而这本书在初稿形成后又被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才最后确定的。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把所以的照片全改成需要的比例,并做修饰处理,虽然是很小的工作,但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有三百多张。
在小样确定后,我们来到恒晟图文将它制作成书。封面用彩色喷墨,并在封面、封底处各加一张亮片,之后裁纸机裁去多余的部分,接着用双面胶将书脊处粘起包装成册。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在三个人的合作下,一本书“诞生”了。当我看到“杭州石祥路申报中国特色商业街材料”这本书的时候,有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很欣慰,就像是“孩子”,因为你见证了它的成长。我能参与到其中,虽然是贡献的很小很小,但还是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在商贸旅游局,有很多的工作,学姐,主任,科长等每个人都是这么的忙,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十分地了解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了解项目的进度情况等,打电话或是直接上访。我记得办公司的电话都没怎么停过。
记得杭州市贸易局下发了一份文件,是关于杭州“商贸服务行业创业创新新星”候选人推荐,需要推荐两名到三名。这事由我们商贸科负责,我将文件复印出10份(拱墅区目前3个镇,7个街道),并在转发通知盖章后跟着科室的人员前去区政府收发室将这10份分送去。半个月过后,可惜没有收到报名单。之后只能打给各街道和镇,有不少都反馈说没有收到这个通知,这可离截止日期不远了。在有收到通知的单位,我们告知希望抓紧时间上报,在没有收到通知的单位,我们就一个一个地送到他们手中。三天后,就有三名创业创新新星推荐下来,我把他们的资料整理核查,再制作出他们的推荐表,然后在领导的核查下终于盖章上报了杭州市贸易局。
我以为申报材料已经做好能空下来,可是最重要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当“杭州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发展研讨会”的日期确定下来后,我们科室立刻忙碌了起来。选酒店订房间,选会议室,订机票,安排行程,确定会议议程及参加会议的人员,当然还细到接机人员、车辆、选择石祥路的参观点、房间布置、座位安排等等。那几天,局里特忙,他们还加班到十点。终于会议在8月15号开始了,历时三天。
我在那实习的最后一个任务是将“杭州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发展研讨会”专家的录音转文字。之前没有做个这事,听着录音两句就记不住了,一边打字一边听录音就只能写出一句。后来,我就先听着录音先手写下来,果然这样快很多。两个小时的讲话录音花了我10大张纸,终于一天全写下来了。
离别的时候,不舍。在这里,我认识了学姐,认识了王大哥,认识了章科长,认识了干师傅,认识了很多人;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见到了很多,这里有我很多的“第一次”。在这里的四十天,很值得,很开心,也让我对未来有更大的期待和思考。
二、个人实结与心得体会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化的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暑假结束后,自己就是一名大三生了。要珍惜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在还有的两年要继续努力学习。因为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许你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是基础。而现在学的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地努力!
(二)、努力实践
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通过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对未来做好规划,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定下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而努力!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我们是一家制造型民企,在新员工的培养、指引方面,最初采用的也是“师带徒”模式:没技术的新员工由车间主任指派给有技术的老师傅做学徒,建立起师徒关系。之后,师傅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徒弟,同时在其工作的时候予以监督和照顾;徒弟在学习过程中帮师傅多完成的计件加工量归入师傅名下,非计件工种则由企业按帮带月数发给师傅帮教津贴,让师傅在经济上也获得一定的收益。如此一来,徒弟学到了技术、师傅涨了“工资”、企业获得了人才,三全其美。多年来“师带徒”的模式帮助公司培养了一批批员工,尤其是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刨床工、铣床工、模具工等稀缺技术工种。然而近几年,“师带徒”模式却不那么好用了,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师傅在具体操作方面都各有所长,但对于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更不会在教授徒弟时专门涉及,而徒弟虽然在学校里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些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师傅加以指点和融会贯通,对技术的领悟往往仍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看似学会了如何操作,其实却并未真正掌握技术的精要。
师傅由车间自主指定,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管控,有的师傅只知道让徒弟替自己干活,却不教徒弟真本事,而有些师傅虽然真心实意地带徒弟,但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徒弟最后还是学得稀里糊涂。
徒弟在企业内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也因此对学习、工作没有持久的动力和热情,往往急功近利,头几天的新奇劲儿一过,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直线下滑,有时甚至还未学成就跳槽走人,而真正过硬的技术其实都是在无数次反复枯燥的操练中掌握的。
徒弟被动学习,一味依赖师傅填鸭式的帮教。没有自主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学习前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多长时间内学会,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当今的徒弟自我意识强,往往通过增加内在的满足来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只要空闲下来,很多徒弟就会掏出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而不是主动地请教问题、自觉地与他人接触,在同事中很难获得人际支持,这样在团队里的探索期就会比较长,虽然有师傅的人际资源,但一对一的帮教模式又客观减少了徒弟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不利于徒弟尽快地融入团队。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发现:“师带徒”模式暴露的种种弊端,根源在于其一维的系统结构只能满足新员工操作技能培养的单一目标,已经无法满足企
业和新员工自身对此项工作的多维度期望。如图1,“师带徒”模式关注的只是师傅对徒弟技能上的培养,整个过程以师傅为中心,徒弟处于从属、被动地位。而当下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新员工个人的内在特征均已发生明显变化,企业和员工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产生了更多维度的期望。如图2,新员工希望学到技术,希望在企业中能够有好的职业发展;企业希望新员工掌握包括技术在内的其任职岗位需要的所有知识技能,同时还希望新员工能尽早融入团队并稳定下来,更希望新员工能在企业内部职业发展通道的框架内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企业和员工的这些需求,“师带徒”模式显然无法满足。
“一维”到“三维”升级“师带徒”
在改变了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的整体认知后,我们引入了导师制,结合三个需求维度建立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新员工培养、指导的工作体系。
1.职业生涯发展维度
由企业外聘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担任新员工的职业规划导师,在企业现有职业发展通道的框架内,指导新员工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编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彩虹图”技术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各阶段的生涯角色(如图3);利用“生涯幻游”技术指导新员工锚定自己具体的职业目标,并比照自身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目标岗位任职要求之间的差距编制具体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用小行动撬动大目标(如表1)。
2.知识技能提升维度
由人力资源部结合新员工自己制定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按照企业新员工整体培训工作的安排,为各批次的新员工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如表2)。然后由负责理论指导的导师为新员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制度、规定、标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再由负责具体操作的专业技术导师,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指导新员工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练习。期间也会根据部分岗位的需要穿插安排到客户单位进行参观、学习。
3.团队融入维度
在这方面主要是增加新员工与所在团队及外界的联系和互动,减少其对内在满足的依赖,帮助其尽快融入团队、获得更多企业内的人际支持,降低流失率。具体措施主要有:每隔一个行动周期,职业规划导师会来厂组织新员工一起总结各自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同时让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增进新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还由专业技术导师安排一些集体性的
培训、外出参观和实践,通过统一行动增强新员工的团队意识。
此外,除了为每名新员工指定相对固定的实践专业技术导师外,还按科室、车间或工段指定了新员工的团队指引导师。要求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个月,团队指引导师每星期必须到新员工的宿舍走访一次,第二个月到第六个月,每月必须走访一次。同时,团队指引导师还要清楚自己负责的新员工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等信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除本岗位专业性业务外,其他与工作、团队、企业相关的所有问题,新员工均可以向自己的团队指引导师请教。团队指引导师也有责任将新员工介绍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并尽可能多创造新员工与团队其他成员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
系统管控保障落地
导师管理
我们目前有三类导师,对导师的管理主要涉及选聘、考核、奖励(报酬)等内容。
1.职业规划导师,主要从企业外部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中进行选聘,按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进行考核和付费。
2.专业技术导师,从周边院校的讲师、企业设计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生产技术骨干以及客户单位的相关人员中进行选聘。
选聘的标准如下:a.本专业理论基础坚实或操作技艺精湛,在本专业(工种)中享有良好声誉,从事本专业(工种)工作至少三年以上;b.敬业、负责、认真、细致,在公司最近三年内无严重质量事故及其他责任事故;c.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公开场合进行讲授;d.具有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能够编写讲义。一线专业技术导师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情况下c、d两项可不做严格要求。
对专业技术导师的考核主要有四个方面:a.专业知识及技能(30分);b.教学态度(30分);c.语言表达能力(20分);d.讲义、教材准备(20分)。每次
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新员工及其所在部门对专业技术导师进行评价打分,年终进行汇总,年度平均分在90分(含)以上的专业技术导师,由公司授予“年度优秀专业技术导师”称号,年度平均分在60分以下的取消其专业技术导师资格,已发放的聘书收回。
对外请的专业技术导师的奖励主要是按协议直接支付课酬或相应费用。对企业内部专业技术导师的奖励主要有:a.课时补贴:一般在培训项目结束当月的工资中体现,负责实践操作的一线专业导师不享受课时补贴,新员工帮助其额外完成的计件工作量划入其名下。单次培训评价低于60分的不享受课时补贴及额外增加的计件工作量;b.享受健康体检:专业技术导师年度综合评分60分(含)以上的,由公司安排参加企业内部职业健康体检一次,专业技术导师本身从事特殊工种的不重复参加体检;c.出具帮教证明:专业技术导师在申报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职称评审)、技师评审时可依据自身从事专业技术导师的时间填写申报材料中有关“传、帮、带”的业绩项目,使其参评申报材料更加充实。
3.团队指引导师
由各科室、车间、工段负责人担任,按新员工流失率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其年度考核总评分并与年度绩效工资挂钩。
新员工培训管理
对新员工的管理主要是对其在培训过程中的态度、表现、成果等通过笔试、答辩、实操检验、360度评分等形式进行评价和考核,由新员工的专业技术导师、团队指引导师具体负责,考核结果作为新员工未来转正、转岗、调级的主要依据。这方面各企业的“好法子”都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从“师带徒”升级到导师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曾遇到三只“拦路虎”:
(1)一线导师有顾虑。原来“师带徒”时徒弟做的计件量直接计入师傅名下,而实行导师制后,这个额外的计件量开始与对导师的考核相挂钩,一线导师担心收入受影响,抵触很大,人力资源部做了大量解释、说服工作,最后通过试行的方式才好不容易打消了导师们的顾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55-02
大学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1]。高等院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理念决定了高校的第一大职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众多教育者长期以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是教师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学生自我“学习—了解—掌握—运用—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首当其冲。要想学好,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良好的学风。学风是指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它综合体现了学校的治学精神、态度、方法、氛围、管理理念和育人环境[2]。良好的学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水平,甚至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发展前途。因此,学风建设常抓不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让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1~2年级学生中开展以“正学风,为中华振兴立志成才;比勤奋,为医学事业打好基础”为主题的学习竞赛活动。本文借基础医学院近年开展“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活动发现的问题,来探讨教学管理科学化、教书育人高水平化、思政教育常态化的策略。
1 开展“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的情况分析
学习竞赛活动的组织步骤 选取所学课程相同,授课教师为基础医学院教师的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麻醉医学系、法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医学影像系、预防医学系这七个专业1~2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学年初公布学习竞赛活动方案,学年末进行“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评审。通过本人申报、思想政治辅导员和院系审核后,将申报材料递交学院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审查复核材料,提交活动领导组评选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等进行表彰。
学习竞赛活动对提高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基础医学院的“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活动仅2009年未组织竞赛,2009年按常规应是2007级、2008级学生的竞赛,2010年参加活动的应的是2008级、2009级学生的竞赛。选择2008级作为对照组,选取2009级作为处理组,分析一年级是否进行“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对二年级的成绩是否有影响。
如表1所示,对每个班一、二年级全班平均成绩求差值,即增加量,比较两届学生平均成绩增加量是否有差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经Levene方差齐性检验,F=1.94,P=0.167>0.1,可以认为两总体方差齐,t=-3.162,v=74,P=0.002
学习竞赛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作用 从统计结果中不难看出:一年级若进行“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则二年级的平均成绩要高于未进行比赛的学生。据调查,通过学习竞赛的开展,各个专业学生和班级开始重视学习成绩,在班级内学生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通过运用“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 从学习竞赛活动中探析影响优良学风的因素
多方共管、少沟通协调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优质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它直接关系到院系良好学风的形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山西医科大学扩迁到远离市区的高校园区。在新、老校区过渡阶段,多校区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学生由教务处、学生处、院系分别派出管理人员、辅导员、授课教师进行三方共管,教务处负责教材选用,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院系教师负责授课教学。在多部门管理中,三个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少沟通协调,导致课程教学时数、教学大纲更新不及时,授课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重研轻教、非生动化课堂教学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中以科研经费和教师在SCI上的数量作为大学排名的主要标准,以核心期刊上的数量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3]。基础医学院目前46.7%的教师为博士研究生学历,78.5%的教师为副高和中级职称,87%的教师为教学科研型岗位,他们除教学工作外,还需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申报、奖项专利申报、晋升职称等。故在教学过程中,不免有重科研轻教学的思绪,在工作中忽视教学,备课不充分,导致课堂教学不生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影响优良学风形成的因素之一。
疲于奔波、思政教育不充裕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思想指导行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常抓不懈,才能够确保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前,1~2年级学生已入住远离市区的新校区。虽然授课教师师资水平未变,但教师上课来去匆匆、疲于奔波,难以有充裕的时间与学生多沟通。学生的困惑无人解答;基础课教师授课单纯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学生内心需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不充裕,学生屡发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日常管理未跟上等,都会影响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3 营造优良学风环境的有效策略
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加快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科学化 随着学校在多校区管理中的不断探索,学校教务部门应牵头进一步对课程设置进行专题论证,采用不同专业不同侧重和不同教学时数的教学方式,突出各专业医学特色,让学有所用;承担教学的学科要尽量合理安排授课计划,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开始进行授课,打好课程启蒙的基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教师,积极创造机会让知名教授或高水平教师为学生授课、互动交流;要更新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TBL(Team based learning)等教学新模式引进课堂;组织开展章节学习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师生互评“星级”活动,提供师生监督、交流平台。
大胆尝试教学/科研轮岗,培养教师教书育人高水平化 院系学风如何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须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用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首先,尝试开展“教学/科研”轮岗制。让院系教师以1~2年为周期,或从事教学或从事科研工作。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苦功夫,专心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树立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在授课中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就业形势、社会需求等,既教学生专业知识,又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努力搭建师生沟通平台,确保学生思政教育常态化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应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就积极引导,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鉴于新校区师生间沟通时间少,建议创建“师生交流直通车”,实行辅导员下班辅导制度,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辅导,帮助实现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为其答疑解惑;在新校区开展本科生导师制,2~4名本科生安排一位授课教师做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强化学生遵守纪律,全院各级领导、教务人员及思想政治辅导员应齐抓共管,杜绝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院系的学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逐步探索,以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让管理促进学风,以教风带动学风,让良好的学风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
什么是“农业科技人才”,关于这一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依据农业科技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情况,兼顾其学历状况,可将农业科技人才分为三大类,即农业科技理论研究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业科技实用人才[1]。其中,农业科技理论研究人才包括农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创新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他们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工作之上。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大部分科技人员属于这个概念范畴。综合众多学者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定义,本研究采用杨庆先等人阐述的“农业科技人才”定义,即“指在农业科学技术实践中,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迅速调整自己,并利用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行各种类型创造性劳动,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的人”[2]。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了本研究的三个类别评价对象,即学科带头人(选拔功能)、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功能)、初级科技人员(招聘功能)。农业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科技活动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借助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农业科技人才更是如此,没有扎实的农业科技知识,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可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正确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
1.2自我实现的需求强烈
农业科技人才不同于普通的劳动者,其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有能力接受各种创新和挑战,更希望有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向社会和个人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自我的需求。
1.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农业科技人才丰富的知识内涵激发了他们不断追求进取,由于他们普遍受到过较高的教育,他们学习、领悟知识的能力也普遍较强。
1.4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农业科技人才所涉及的领域与一般的科技工作者不同,他们想要有所成就,有所突破,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经常亲自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动手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工作过程难以监督
和一般科技工作者一样,农业科技人才是在易变和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创造性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从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因此,很难监督和控制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过程。
1.6个人工作成果不易直接测量和评价
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论文)、专利发明、标准的形式出现,往往不可直接测量和评价,而一项创新成果通常又需要一个团队合作来完成,因此,个人的成就更加不易于直接测量和评价。以上农业科技人才及其工作的特点给评价工作带来了难度,传统人事管理中“人才评价”这一环节一直是个难点。经过对这一工作资料的分析总结,查找出了传统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传统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科技人员评价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21世纪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界才开始注重,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上。宁夏农林科学院在人才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各研究系列的6个门类12类的考核标准。针对所分的三个层次的科技人才已制定了《学科带头人选拔办法》、《青年科技骨干选拔办法》等,经过几年的运行,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在分析人才评价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评价过程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与业绩的考察,忽略特质、核心动机等内隐特征和行为的测评,因而对其发展潜能和工作绩效的预测性较差。例如,在“学科带头人”评价选拔过程中,对“主持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争取经费”、“”等业绩成果有明确的量化规定,虽然这为参评“学科带头人”设置了初选的标杆,但没有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潜能、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测评,存在一定缺陷。二是不能切实结合岗位的要求分配科技人员,忽视人与工作的匹配性。“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既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个有着具体胜任能力要求的岗位。要测量一个人是否胜任此岗位,须先明确岗位所要求的胜任特征。人与岗位的契合匹配程度是选拔、聘用最具关注价值的问题。三是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依赖领导及评委的感性认识,因而透明度不高,评价结果主观随意性较大。四是评价涉及的测评指标要素不够系统、全面,且没有权重设定。例如,评价“学科带头人”要求具备思想素质、业绩成果等指标,一级评价指标过于粗疏、笼统,缺乏二级指标要素。其中,不能确定各能力、素质的比重程度是最大弊端。五是评价管理过程中消耗的人力成本较高。在人才推荐、选拔过程中,每次要收集整理大量的申报材料、定期年终考核评价材料、期满考核材料等,工作中给工作人员带来纸质材料管理负担,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科技人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农业科研机构能否快速发展,构建一套具有农业特征、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农业科技人员绩效的前提和基础[3]。
3对胜任特征及其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3.1胜任特征概念
1973年,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教授著名的研究成果———《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他引用大量的实证说明了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指出学业成绩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也不能有效预测人们的职业成功,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主张通过对岗位优秀人员所具备的个体特征进行实践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胜任特征,作为该岗位人员筛选或评价的标准。这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效的工具。所谓胜任特征,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素质[4]。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指的是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任职者能够做好或胜任的能力,它反映出个体与其工作匹配状态的程度,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胜任特征反映的是与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行为,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关系密切,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胜任特征是可以通过行为来表现的,它的评估也要以行为识别为基础,以行为表现来测度和开发,能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加以区分。
3.2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
胜任特征模型是指有效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的独特组合。公认的胜任特征基本模型,是由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见图1)[5]。该模型认为,胜任特征包括六大领域: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其中,浮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是基准性胜任能力,属于表层特征、外显要素,主要通过一个人的学历、成果等表现出来,易于发现与评价;而沉在“水面下”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其他要素是鉴别性胜任能力,属于深层特征,较难发现和测量,是不易改变的特征,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可测量个人工作上的长期表现。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相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进入2000年以后,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很多咨询公司也在开展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和应用方面的业务,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日益显现。
4构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通用有效的胜任特征模型以及相应的胜任特征测评系统是十分繁杂的。鉴于不同行业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的差异,各行业均试图建立起符合自身职业特色和实现各自功能的胜任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评价系统。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安鸿章等按照建立思路的不同,将其分为层级式、族型、盒型和锚型[6]。“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分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按照高、中、初三个层级,立足于实现招聘、培养、选拔三大功能构建胜任特征模型,以此为依据开发出了评价系统。
4.1构建方法
本研究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概括起来包括: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小组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针对本研究所提出的三个不同层次职位,胜任特征虽然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但这种差异更多地体现在程度(量)上而完全非维度指标(质)上。
4.2构建步骤
1)确定基准岗位。基准岗位能体现行业、职系特征,岗位与岗位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和可比较性。通过对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绩效标准的分析,本项目确定了农业初级(招聘功能)、中级(培养功能)、高级(选拔功能)三个基准岗位。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岗位要求,提炼出农业科技人员的初、中、高级三个层次的胜任特征因素,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整理出基本分类,构建起胜任特征模型框架,并对胜任特征模型的各要素进行描述性定义。本研究在通用胜任特征模型的框架下,制定出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并进行了描述性定义。为增强评价的系统性、可比较性,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初级科技人员在3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上保持了一致性。三级指标确定了学科带头人(高级)20个胜任特征因素(评价指标)、青年科技骨干(中级)和初级科技人员各15个胜任特征因素(评价指标)。
3)确定指标所占权重。应当注意的是,为体现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胜任特征的要求,权重系数的设定必须与事业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和主要业务流程保持同步。对于不同岗位,权重系数的设定是不一样的,以此表示不同岗位的不同胜任特征对职位的相对价值或重要性。例如,学科带头人(高级)评价指标中的科研品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所占权重分别为16%、70%、14%,青年科技骨干(中级)分别为20%、60%、20%,初级科技人员分别为30%、50%、20%。
4)确定各岗位的行为等级。在这一过程中,“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从实现招聘、培养及选拔功能的角度出发,确定了符合、不符合两个等级,增强了其可操作性,避免了因锚定过多过细而无法区分和界定的弊端。
4.3构建内容
根据通用的胜任特征模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从组织和个人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双重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备选人员的个性品质、能力素质和综合素养,科学地预测候选人员将来能否胜任其岗位,提高了甄选人员、选拔聘任、培训人员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科研人员队伍结构。根据胜任特征理念包括的六大领域,宁夏农林科学院分别针对农业科技人才三个层次评价对象,设计了一、二、三级评价指标,分配了三大总指标的权重,确定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等级(即锚定)(见表1)。其中,“科研品质”、“综合素质”及其二、三级指标,专家认为“不仅在创造力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且是识别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志[7]”。同时,了解我国现行的各项科技奖励制度,明晰各种奖励的基本情况,对人才评价工作的开展很有必要[8]。“科研能力”这一指标是农业科技人员评价的核心指标,为了能客观、科学地对这一指标进行评价,本项目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分析讨论,制定了符合宁夏农林科学院特点的农业科技人员业绩量化评分标准(见表2)。
4.4评价方法(工具)的说明
人才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人才测评方法的具体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个体内在素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绩效。在对人才评价过程中,具体采用的评价方法(工具)视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本研究主要通过自主开发和选择其他辅助方法,在本评价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工具)。
1)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的开发。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工作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360度评价方法强调全方位客观地对个体进行考评,它既注重考评的最终结果,又将个体的行为过程和个人努力的程度纳入评价的全部内容,使得评价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个体的表现和业绩[9]。但传统的360度考评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的难度较大,有可能趋于机械化,而通过互联网构建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则大大降低了评价成本,简化了整个评价管理工作。一方面,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可以在系统上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另一方面,增强了评价过程的灵活性、适时性和动态性。为了改进传统评价过程中纸质材料成堆、透明度不高、效率低下的缺陷,本研究以360度评价方法为核心手段,开发了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具体功能包括:在“招聘子系统”实行网络报名,扩大了引进人才范围,评价过程实现了应聘人员按照既定的模式提交个人背景履历资料,便于评价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要求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在“青年科技骨干选拔培养子系统”中,实现了培养人员自我监督、管理、评价,导师定期评价指导和同行参与评价竞争的功能,促进了青年科技骨干人员对照胜任特征素质要求改进绩效,完成培养任务;在“学科带头人评价管理子系统”中,运用业绩分析、跟踪法,实现了学科带头人在聘期间业绩、能力水平的公开、透明。在学科带头人期满考核进入新一轮选拔时,可开通网络评价功能,按照胜任特征评价模型,收集获取对学科带头人的360度评价信息,提交选拔会议参考,使选拔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开、公平原则落到实处。
2)其他辅助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对人的行为、能力、绩效等素质特征的观察与评价,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10]。所以,要想准确地测评一个人的科研品质、综合素质,应将其纳入一定的环境系统中,观察、分析、评定被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因此,本项目对一级指标“科研品质”和“综合素质”除了采用信息化评价系统工作收集360度评价意见以外,还采用了其他的辅助评价方法,如评价中心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关键事件分析法、结构化面谈法、16PF测试法等,具体可根据评价对象选取其中不超过3种方法进行;对“科研能力”则采用业绩评价分析法进行测评。
5建立评价选拔流程
宁夏农林科学院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已建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依据多年人才评价选拔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本项目提出评价选拔流程(见表3)。
6胜任特征模型对人才评价的意义
6.1增强了测评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一般比较稳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通过构建胜任特征模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测试个体过去的行为,可以将其看做未来行为表现的最佳预测因子。
6.2形成了选人用人导向
按照传统观念,在招聘、选拔人才中比较重视候选人的知识、技能,但在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中,人员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核心的动机和个性等处于胜任特征的深层,它是最有评价价值的。所以,对这类岗位按照胜任特征的规律进行评价和选拔人才,可以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6.3将岗位分析工作与人才评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人才评价往往存在不知道该测试什么内容,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缺少对测试岗位深入的量化研究等问题。胜任特征的研究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建立了某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在评价时就有了设计评价方案所需的测评指标。
6.4提供了量化人事指标
胜任特征模型与人才评价的结合可以提供许多量化人事指标,使人事工作的量化成为可能。例如,“学科带头人”评价分数达到90分及以上,则说明岗位胜任特征要求与个体的胜任特征之间的匹配性好,可以胜任此岗位;达不到这一量化指标,则说明个体的胜任特征不能满足岗位要求,难以胜任此工作。
6.5为选择测试方法(工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