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4 16:50: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篇(1)

0 前言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中,除了延续优秀的国内外古典园林造型外,还可以从古典园林的本质出发,即追求自然,遵循自然。将园林规划从自然的视野扩大到乡村景观这一人工化的自然中,从地域的乡村景观中得到设计灵感与启发,从而创作出本土化的风景园林作品。乡村景观在人工景观设计之上,更多加入了自然情怀,在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点突出。

1 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从发展角度上分析实际上是城市景观所或缺的,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为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被后天改造的较少,并且与乡村当地人文环境特点相互结合。如在乡村景观中比较常见的山川、河流、树木等,这些景观元素都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同时其景观内容与人们的生a生活相关,包含村落、耕种以及驯化的动物等,基于以上可见乡村景观具有生产性、生态性、审美性等特点。[1]

2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从设计灵感上实现了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弥补了城市景观的缺陷,将乡村文化传统、自然景观呈现出来,能够让人们认识到生态自然的重要性。从景观设计的手法上分析,乡村景观是人们在农事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天人合一景观,与城市园林景观相比,具有一种不刻意雕琢之美。总体而言,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能够将景观的自然之美体现出来,也促进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2]

3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实现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实现,首先是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其次是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最后乡村经济发展与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

3.1 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对于乡村生活而言,最具备田园风光特点的就是农事活动,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田园风光,能够让城市的人们近距离的了解农事活动,并且将传统的农耕模式演变为景观风景。因此,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地域农事活动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例如,将某成片的乡村草莓种植规划为草莓种植园,设置在景区内,以游客自助采摘草莓的方式,让人们品尝到最为新鲜的水果。基于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为的景观设计带来经济利润,也能够的将农事活动体现在景观规划中,即保持了当地居民传统的农耕方式,也能够丰富了园林景观设计。[3]

3.2 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乡村历史文化是乡村发展以来的珍宝,伴随着乡村逐渐城市化,乡村样貌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原本的历史文化依然还在。在进行乡村景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以以乡村历史文化为规划依据,秉持着保护乡村文化为规划设计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地体现出乡村人文情怀。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环节中,可以将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延伸到乡村边界上,保留城乡相通的端口设计,保障游客能够在景区中看到乡村的耕田、房子等。例如,在云台山的景观规划中,该山与花果山紧邻,那么借助花果山的深化故事,与云台山的乡村景观设计相互结合,打造集古代、神话以及幽深等主题于一体的乡村景观。

3.3 乡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从经济角度出发,以农村特色经济运行模式,实现风景模块。以河南云台山的一座半开放式的5A级风景区是规划为例进行分析。由于该风景区属于自然景区,从山脚下到山顶需要步行三天,游客在游玩时不能一天到达,而该景区的路途穿过村庄,在景区规划中将该村庄规划在景区板块中,为游客建造吃住行等一条龙服务。基于这样的模式即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也保障了游客的生活需求。乡村人家所开设的农家乐等都是保留了当地原始风貌,当地居民依然过着正常的生活。景观科学的景观规划,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景观设计与经济效益的统一。[4]该地区景区旅游项目规划如下:

4 结语

在本文的研究中能够发现,乡村景观具有生产性、审美性、自然性等特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拓宽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在本文中介绍了三种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第一,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以田园风光为景观设计主体元素,提升景观规划的自然性,并且保留乡村风情;第二,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以乡村历史文化为背景,增加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第三,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参考文献:

[1] 陈玲.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D].北京林业大学,2008.

篇(2)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200-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人们对居住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景观成为现代城市商业及住宅区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营造出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降低噪音,还能放松人的心情,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

一、乡村景观的概念介绍

乡村景观作为景观的一种,主要产生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它居于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之间。乡村景观即保留了自然景观的景观特色,又透露出人工气息,主要表现为生产性、地域性、生产性、自发性、生态性以及历史文化性。乡村景观是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包含了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比如耕作、村落、工具、牲畜等,同时,乡村景观所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为其景观更是增色不少[1]。在审美方面,因为乡村景观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的自然气息,所以有较强的审美性。乡村景观在演变与发展的历程中,更是集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生活的环境越来越重视。乡村景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在城市景观中融入乡村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净化城市空气,具有双赢的效益。

二、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2.1 为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开发起到启示作用。

乡村景观有其独特的原生态元素,它所具有的朴素与纯真是城市景观所缺乏的。乡村景观重在原始、清新、质朴,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所以把这种元素有效的融入到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为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参考依据。乡村景观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繁忙与紧张的生活节奏,还很好的弘扬了生态环境,宜居城市的生活理念。

2.2 使城市园林与规划设计更符合审美规律

乡村景观是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的,所以更加符合我们的审美规律。相反,城市给我们的印象通常都是高楼、混泥土、灰尘、雾霾以及古板的景观。如果能把乡村景观很好的引用到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不仅可以体现历史文化元素,还能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把乡村景观的优点应用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取其精华,扬其长处,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加生动、更加实用的园林景观[2]。

2.3 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乡村景观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因素,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因需要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但是不管怎么说,乡村景观引入到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有积极的意义的。乡村景观的引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协调城市发展,为城市景观的塑造提供灵感。这也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三、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坚持和遵循的原则

3.1 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

把乡村景观引用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本身就是对乡村景观的一种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多或少对乡村景观有一定的破坏,所以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可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因为乡村景观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不仅包含了天然的自然景观、优渥的土地资源,还维系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可以把这些资源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启发,不仅能够丰富城市园林景观, 也能较好的保存乡村景观的元素。

3.2 遵循协调性与统一性

在景观的营造和规划中,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加强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和谐统一。使乡村景观运用到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同时,做到整体区域的统一。还要从大局出发,减少对乡村环境的破坏,充分尊重与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

3.3 遵循开放性的原则

在乡村景观融入到城市园林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乡村景观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对全民 、全社会的开放[3]。只有遵循了开放性原则,才能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同时也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过,在遵循开放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重把握尺度,不可对乡村景观产生负面作用,也不能破坏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 设计策略的启发

随着园林景观的发展,不少设计师在相关领域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包含如何将乡村树木、乡村动物、乡村花草等引用到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多的启发。但是此领域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仍然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

4.1 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

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乡村的美丽风景、乡村的祥和气氛、乡村的新鲜空气,都是每一个城市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在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对乡村景观加以借鉴甚至是模拟,比如在城市中心地带规划一个具有浓烈的乡村景观的园林,提供给人们闲暇之余放松娱乐,一定很受大众欢迎[4]。

4.2 可以借景乡村田园风光

在乡村,错落的绿植、艳丽的花朵、起伏的山岗、潺潺的溪水、飞舞的蝴蝶,无不惬意愉悦。这恰恰是冰冷的城市所缺乏的生机与活力。设计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并运用到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可以使城市的人们也感受到乡村景观的魅力,视觉上得到享受,精神上得到放松。

4.3 传承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底蕴

乡村景观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通过适应自然,适应生存而做出的改变。这种基础上形成的乡村景观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社会发现的体现,凝聚了丰厚的人文精神。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尽最大努力延续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元素,这样的园林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更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5]。

4.4 增加农业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膨胀,很多孩子从出生就在城市,不 了解蔬果是怎么长成的、不了解耕作是一种什么体验,甚至连很多基本的动物都不认识。所以说,增加农业体验,对城市园林的塑造有独特的意义。乡村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引用,同时也传达了历史地狱等特性,如果再加上农业体验,对大人是休闲游憩的场所,对孩子,还兼备教育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园林的建设中,增添一些特色的农业体验,比如种菜、种果树、采摘等,构造出一个新颖具有乡土气息的城市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风景的融入,既是对乡村风景、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为城市园林艺术设计增添的一种新思路,不管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宜居的角度考虑,乡村景观都为城市人带来一抹清新。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在乡村景观的融入方面还欠缺融合发展,而乡村景观的建设却对乡村和城市的发展都有裨益,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将是具有独特风情的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东燕.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 现代园艺,2015,02:83.

[2] 王文海.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 中国园艺文摘,2015,01:140-141.

篇(3)

1 乡村景观概述

乡村景观主要是指以田园景观为主要元素,里面蕴含大量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处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乡村景观由于受到的污染相对较少,其主要的自然元素有:山川、河流和树木等。主要的人文元素有:人类、村落和动物等。设计人员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中,展现出一种不刻意雕琢之美,深刻地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2 风景园林中乡村景观融入的原则

2.1 保护和规划相结合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建设乡村景观,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有利于实现保护自然资源,应该在自然景观的建设基础上,建设乡村景观,在保护乡村景观的同时,追求视觉上的享受,追求乡村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效结合。

2.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的原则是指在风景园林中有效地融合乡村景观,展现各地景观的缩影,体现了乡村景观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特点,有效地融合地方的艺术特色,并注重对乡村各元素的搭配,展现出园林景观的协调性。在进行乡村景观融入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入田园风格和私家田园风格,展现出风景园林融入乡村景观后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

2.3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在运用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景观和乡村景观元素,要想提升风景园林景观的独特性,应该促进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的统一,既要展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又要展现出景观的协调统一性,实现风景园林景观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历史文化和民族习惯,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性。

3 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对策

3.1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和西方设计经验

在风景园林中融入乡村景观,必须要保护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实现传承乡村景观,充分体现出乡村的特点,西方国家重视在风景园林中融入乡村景观建设,实现了人们对舒适环境追求的夙愿。西方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融入,给中国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其主要的内容有:耕地、牧场等,营造了良好的农村氛围,更加突出园林设计的特点,符合现代人们对环境舒适性的追求。

3.2 融合乡村农业耕作景观

乡村景观的建设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自然因素的创造,而是更好地展现农村文化、风俗和经济水平,是人们通过不断努力,实现改造农村自然景观的过程。现代化的景观建设中,改造农村自然景观,还需要注重保护环境,保留农村最传统的历史风貌,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实现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建设的保护工作。同时,还需要在乡村景观内融入农业元素,增加园林建设的真实感,通过种植农业植物,实现对农村景观的还原。

3.3 融入乡村田园景观

篇(4)

1地域特征概述

某一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是特定区域内自然和人文的综合体,具有区域性、系统性和人文性3个方面特征。在园林设计规划中,必须要深入研究某地的地域特征,一方面要研究当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当地气候、地质结构、植被和水文等4个具体方面,另一方面要研究当地的人文特征,一个地域的人文特征,是以当地的地域环境为前提,通过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活动积累而成,它具备丰富的含义、广泛的内容。

2园林规划中地域特征

2.1园林规划中的自然特征

在研究自然特征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地质结构、水土植被和水文条件各方面,得出相对有价值的一手信息。在自然特征中,气候气象因素指的是大气层,作为自然环境中最基础的构成部分,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活跃的部分,它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地质特征指的是:不同地区的土壤有着明显的区别,直接决定着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性,地貌则是岩石和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形态;地域植被方面指的是:植被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体系中,更是主要的设计和规划对象,对风景园林规划起到极大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水文条件是指:人类的聚集生活区域离不开水,选择近水地居住是人们的生存取向。水也体现着美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山水风光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2.2园林规划中的人文特征

在本地文化特征的前提下来建造,是风景园林规划的一项重要因素,不同设计之间其实也都是遵循当地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当地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影响非常大,在有些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地域人文特征同时是一个重要财富,在设计中要进行充分调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不允许篡改人文特征。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人文因素体现得十分突出。重视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人文特征,能够更加促进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3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特性

与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相比较,现今的园林设计规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处处体现着时代的要素,风景园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才能达到期望效果。不同地域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各地域的园林设计风格理念都各不相同,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会在各个方面有所不同的侧重,单园林建设最终都是以提升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目的,都具有开放性特点。园林内部包含各种各样的生物品种,更多的当地生态元素,都能够在园林建设中体现。

3地域特征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和应用

3.1自然特征对园林的影响及应用

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因素、植被水文等因素不是单独存在,这些自然因素往往产生错综复杂的联系。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要深入地调查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每一个自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它们与人们生活产生的联系,在设计园林时,必须达到自然生态、园林艺术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和谐统一,使后期的规划建设更合理、更科学。

3.2人文特征对园林的影响及应用

①历史遗迹因素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及应用。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人类会在地域上留下种种遗迹,是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与地域相互作用产生的印记,是地域人文特征中的一笔财富。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地保留和利用这些因素,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对园林的规划设计结构上与当地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用园林进行演绎和表达,体现人文的含义。

篇(5)

从不同的时空来剖析我国的优秀风景园林作品,都充分遵循了地域特征规划设计的准则,在推崇不同区域地域特征的行为中,把各地域的社会属性、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等都展示的淋漓尽致。如果不重视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导致景区重复没有新鲜感,算不上一个好的设计,同时也提升不了了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内涵。

一、地域特征的主要内容

地域指的是一定的地域空间,是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协同作用下构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体现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域景观。地域特征指的是在某一个地域空间之内存有的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域的表征、标志,其主要内容有:

(一)地域自然特征

1、气象气候。大气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环境的各类因素中属于最有活力的部分,对于满足地球各类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发挥着较大作用,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逐步形成各种具备不同地域特点的气象气候特征。

2、地貌地质。不同区域其土质是有差异的,这也导致了该地域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特点。地球表层承付着来自于地壳、岩浆、地震等运动形式产生的内力作用,同时承付着在气候中冰川、流水、风化等形式产生的外力作用,从而逐步形成地球表层多种多样的地貌特点。

3、植被。在社会环境中植被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子,在针对外部环境进行构建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一类要素。在规划和设计风景园林的系统中,植被可谓是非常关键的设计形式,身为风景园林中生态属性的关键因素,在外在环境以及风景园林建设环节上具有推动作用,因此风景园林遭受地域植被的制约作用是相对较大的。

4、水文条件。人类的生存以及一切行为都离不开水资源,在人类的现实生活活动中,在生活方式上都喜欢靠近水资源定居。在我国有名的传统园林作品里,把山水风光当成自然平布的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是很常用的方式。

(二)地域人文特征

在人类历史不断的演化中,人文特征基于地理环境这一内容,经过经济、政治、文化行为等积攒形成的有着特色的人文环境。民情民俗和民族信仰受到地理要素以及宗教信奉的制约,在发展历史中,每个民族都构成了属于自身的传统风俗。在景区园林设计规划中,民风民俗以及信仰的加入,使人类更易于接受景区,也有助于民族风情的具体呈现和传承。

二、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一)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影响及应用

地貌地质、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特征要素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固定地域,各种要素之间经常有着复杂的关联。所以,在设计规划中,很多时期需要设计人员在合理了解每个要素的前提下,综合剖析它们和人的效能使用,生态自然保护、作品价值艺术之间的互相制约及效用,从而让后续设计和规划环节,更加合理;设计成果更为有效。

(二)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在后现代主义的所有派系中,尽管它们的风格形式是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可实际上都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与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自然环境同社会实际需要协同作用下的物质,都有异常深刻的科技背景和文化渊源。在这一环境下,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影响越来越强大,甚至是起决定作用性的。

1、人文符号因素对设计规划的影响及应用

在后现代主义许多典型的设计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人文符号要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就比如1972年建成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他把纪念馆主体构造放于地下,而把以前的故居建筑方式当成了符号来应用。在广场上采取了故居建筑平面样式的白色大理石装饰图案,用不锈钢架子刻画出了故居的模型轮廓等方法,都是在借助景观塑造,对场地实行符号化隐喻,来呈现旧建筑的内质,使得整个景观细节,满载生活趣味和地域特色。

2、社会特征因素对设计规划的影响和应用

现如今的园林设计规划,从风格和面貌上看,都同传统古典园林有了较大差异,其中园林作品所处社会阶段不同,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园林建设己经变成城市基建的一项主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一家服务。所以,目前的园林作品更多展现出来的是开阔外向的面貌,借助各种类别的场地来让各类人群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一直以维护公园社会公益性为前提,注重紧跟时代要求摒弃现有态势和管理方法,采用更科学的技能方法和理念来指导园林构建。

3、民俗民情因素对设计规划的影响和应用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演化中,由于不同时空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活习性的差异,各种形式的民风民情积淀了下来。这一系列民俗民情流传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理论规划中,需要重点对地域民风文化因素实行开挖并在景观环境中表现。

4、历史环境与遗迹因素对设计规划的影响和应用

人类在地域上存活和作用留下的各种印记直接体现了长时期以来人们和地域互相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重要遗产。在规划中,应该对其有效利用和保存,在重视历史的前提下对固有景观结构和要素实行了新阶段的演绎以及新功效的展现,而不要任意舍弃。

三、结论

总之,好的风景园林作品大体上都是在重视地域特征的前提之下构建的,显著地展现出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等地域特征。实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要合理考虑,在针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把地域的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充分的融入进来并展现出厚重的地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园林设计不会失败。

篇(6)

一、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

1.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园林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代言,可以充分展示城市的风貌和文化。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融合城市问题以及地域特点,唤起市民的归属感。

2.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体现,园林建设和经济进步存在互相依存的关系,园林的设计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进步,而城市经济的进步可以通过园林来体现。

3.园林设计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前,由于城市大力发展经济,很多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大力发展园林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生活,进而推动城市进步。

二、遵循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艺术性原则

对于普通群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准,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为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同样也在某公园景点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铺设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树木,这样粉墙似纸,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明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

2.功能性原则

园林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比较整脚。从某工程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这一点,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步幅为50cm左右,其园林游步道的设计施工以此为依据设置石板更为合理,处于对安全的考虑,设计中避免使用光面材料。

三、园林规则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位,高品位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2.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3.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像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林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4.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题,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素素、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衬,病虫害的交叉性,同时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1.全面提高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想要提高设计师的整体水平,一定要加强理论培训、丰富知识储备,并且提供平台增加设计经验,锻炼设计能力。更好的促进设计师把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成为专业能力强、符合当代城建要求的优秀设计人员,更好的为景观园林发展做出贡献,为我国景观园林行业注入活力。

2.保护设计知识产权景观园林设计同大多行业一样,也要充分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比如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图纸、设计技术、文字宣传、文化理念等。要求参与设计的每个设计人员都应该具备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并且用行动维护设计权益不受侵犯。

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体规划

(1)注重面的规划

面是由点和线聚集而成的,面分为实面和虚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草坪和广场地面看作是是实面,将溪流与水池看作是虚面。面在视觉上可以是出于平面上的,也可以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我们可以将面进行水平、垂直和倾斜处理,在设计时也可以通过相切、相融、相离等方位来处理不同面间的位置。

(2)注重形的规则

“形”即不同的面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边沿位置连在一起所形成的形体。在空间中,形体是各种形状与形状变化的一种延续,它能让人们的视线随着它不断改变,同时也能改变空间,让人在视觉与心理体验上都获得不同的变化。此外,形体会因光线的影响而出现明确的变化,使得形体的视觉层次得到丰富和提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假山等形体让园林景观不再因面而单调,它与平面上的各种图形还会形成一种和谐、呼应的关系,让整个园林景观都呈现出一种舒适的视觉状态。

4.做好水景规划

(1)水景的构成及设计方式

在进行水景设计时,为了展现出水景的美感和动感,应尽量采用动态的水。采用动态水的设计方式主要有人工瀑布和人工喷泉两种方式。前者主要形式有滑落式、瀑布式和阶梯式三种;后者主要是通过地下的给排水系统来给地面之上的喷泉供水和回收水。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动植物搭配设计

显而易见,动植物在水中适当的他配可以增强视觉效果,其作用除了丰富水中空间外,同时还能显著地改善水体质量,进而营造出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水空间。首先,对于水中生物的选择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物种分布等因素来选择,要保持园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其次,可以通过各种植物间的科学搭配来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水景。

(3)水中建筑的设计分析,给建筑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美观性和功能性。例如:水亭可以通过临水而建或者建在水中等不同形式来增加睡眠空间的层次美感;桥体设计时,应使壳体和园林的道路系统实现合理联通,不能让置身于园林中的人感到交通不便,同时还要避免阻断水路通行。

5.注重人文特征的传承

尊重传承地域的文化命脉,是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表现特征。任意形式的规划设计流派,即使风格样式存在着风貌差异,在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可以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身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影响作用愈来愈大,在某种形式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甚至体现出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遗留给后人记载于放映人类历史活动发展的重要记录,属于人类地域特征的重要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与历史任务的分析研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记载于传承过程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历史遗迹进行科学有效的充分利用,然而这种利用方式不允许进行恶意篡改处理。在大多数的后现代注意代表作品中,人文符号这种性质的地域人文特征因素交融体现已经十分突出。

五、园林规划发展方向――节约型园林

1.节约型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生态环境,因此,不能因为园林的视觉效果就破坏生态环境。园林规划设计应该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准则,同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植物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风景园林建设应该能够体现当地的特色,能够提高城市整体形象。风景园林规划还应该尽量减少建后工作,减少园林维护成本。

2.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

应用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设计方法。改变以硬质景观为主和不重视绿结构的造园方法,以合理的植物造景为主,同时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和配置方式,提高生态效益。植物造景选用节水植物,改变植物的胶水方式。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节水植物或者节水种植方式,复合结构即可增加绿量,又可避免生态的竞争,节省空间和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又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且耐粗放管理。合理选择浇水方式,尽量利用降水水源继续浇灌。选用乡土植物。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合理应用乡土树种即可节省开支,又可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例如蕨类植物如贯众、井栏边草、石韦、阔鳞鳞毛蕨、斜方复叶耳蕨等在华东地区分布广泛,抗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选用乡土植物。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2

风景园林建设作为现代城市景观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具有影响作用。本文从地域特征分析入手,对地域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我国园林城市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1 地域特征分析

1.1 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

地域特征是某地区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2方面都存在着众多与众不同的特色标志。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地域性、整体性、人文性特征[1]。地域特征是某地区的基本标志,也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地域特征中的主要因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融合。一旦其中一方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会随着变化,这种相互牵制的作用和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得到明显体现。

1.2 地域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联系

地域特征自然与人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是自然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平衡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规划是在地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地域特征的手段;从风景园林规划的准则来看,园林设计以尊重为主,改造为辅[2],由此可见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引导辅助作用;地域文特征中包含多种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是自然发展与历史发展的综合体现。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创新指导作用。

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2.1 自然环境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地域特征中自然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植被因素2方面。自然环境他也正中包括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地势特征等方面[3],L景园林设计师设计时,注重把握这些因素独立特征与联系。例如: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是自然发展的最基础性特征,不同的气候特征使园林规划设计的规模,植被等产生影响。例如:东北地区气候以干燥为主,南方气候以湿润特征为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依据地区气候特征,选择园林设计的建筑材料,园林内部植被种类;或者不同的地势类型,比如:平原和盆地地区进行园林设计时,也会对园林设计中植被,构图形式等产生影响,风景园林设计要达到设计效果,充分发挥园林设计的意义,充分结合自然因素,实现园林设计综合性设计发展。

2.2 植物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对园林设计中植被的设计产生影响,植被种类自身也会对风景园林产生影响,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时,对植被的选择不仅要从基础性园林进行分析,注重不同植被之间的会产生不同的园林效果。例如:我国北方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将银杏树种植在主道两侧,秋季里,洒落一地的银杏叶成为风景园林中一道亮丽的色彩,增添了风景园林的欣赏性色彩。此外,风景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中植被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也会增添园林的美感。丰富现代园林建设创新性特征。

2.3 地域人文情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地域人文情怀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思想、民俗习惯等多种人文情怀,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这些地域人文情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合在一起,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中蕴含大量“人”的因素,体现园林设计人文性色彩,例如:我国传统园林建设中[4],通常会将“一双,一对”的传统理念作为园林设计的因素之一,这种地域人文情怀的体现充分体现了现代园林建设人文人文情怀色彩,增强了风景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特征,体现了园林建设的主要特征,也是防东方文化的重要体现。风景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时,注重将人文情怀与自然因素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特征的完美融合。

3 结论

地域特征是当地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的双重性体验,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能够引导设计师对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因素综合分析,实现城市景观建设综合性发展,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文情怀和地域特征,促进城市建设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篇(8)

中图分类号:S688;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03-01

引言:S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植物配置与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未来扩张发展的要求,在各方面都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要合理的进行当地自然植被和后来移入的人造布景的规划设计,适应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

1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原则

1.1 生态性

生态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的主要作用是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选择植物种群及安排植物空间结构时要按照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确保植物之间能够互相补充,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植物种群的生长与繁衍,形成错综复杂的植物群落系统,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

1.2 地域性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地域性,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植物配置与规划时要遵循地域性原则,重点展示地方特色植物,体现城市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素养。

1.3 经济性

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植物配置及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经济性原则,经过景观的功能需求及地理位置控制植物配置及规划的成本。为了有效地减少成本,在充分满足景观胡前提下,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尽量选择寿命长、生长速度适中、耐修剪、可以粗放管理的植物种类。

1.4 统一性

设计人员在配置及规划植物时,要能够综合考虑植物生长过程中色彩、树形、比例、线条等等方面的变化,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使得整个园林的风景更加的协调、统一,保证植物质地、色彩、枝叶搭配的均衡性,要能够根据周边的环境,使得整个布局错落有致,颜色浓淡适宜,从而增加园林的美观性、和谐性。

1.5 环保性

每一种树木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在城市园林或居民区配置树木时,应参考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净化城市的空气环境、调节气候,从而促进区域的生态平衡。

2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方法

2.1 有机结合花草丛木

有机的结合花、叶两者之间的比例,做好绿叶配红花比,不要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单调的绿叶、单调的红花,选择合适的比例,促使植物配置的美观功能彰显出来。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对于其存在的不同景色构成的景色进行分析。

2.2 多层次的搭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搭配不同颜色树种,实现高低错落树木的搭配,发挥出错落有致的搭配效果,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在发挥上述效益的基础上还可以促使其逐渐完成独特景观形状的构建,进而从根本上体现地域的实际特色,反应其地域植物形态。

2.3 整体性布局

依据风景园林建设的地形特点、地理环境予以充分考虑,植物应该要尽量选择当地种类,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又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引入使用。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务必从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的植物总体框架。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栽植的时候,可以科学的选择生态位置进行栽植。

3 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水平

3.1 构建适用性园林植物数据库

园林植物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大大方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工作,协助其进行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园林植物数据库主要包含文字与图片两大部分,需要包含园林管理、植物审美、生态性状、园林人文条件等大量有用信息,植物配置与规划要求按照数据库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特征进行疏密协调。同时,数据库还要及时更新,不能出现数据库信息与设计者关注的植物属性信息相差较大的情况。

3.2 各方面规划统筹

准确的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以获得保质保量的初始条件,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与微量元素、气象一般情况及其变化幅度和已有的植被覆盖分布情况都需要有近几年来的数据支持。在配置与规划之前需要了解清楚已有植被的生长状况,如树龄、高度、冠幅、寿命、病虫害的敏感性和是否需要特殊养护,在尽可能利用已有植被的基础上,再考虑人为引入新的植物景观,对周边的绿化用地概况进行考察和总结,后期人为引入的植物景观不能是强制加入环境中,而应该和谐融入、互利共生。最后,对所有收集到的信息,专业的设计师要尽心分析概括,归纳出该地区特定的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3.3 结合施工管理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工程,植物景观面积、规模较大,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及设计调整三个阶段,在规划和施工阶段,要关注植物的周期变化,包括季相变化和近、远景规划,不断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梳理理论研究的思路,逐渐补充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最终为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套与规划提供一套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工作方法。

4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重要性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可以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美的享受,为人们生活提供修生养性的地方,植物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因为植物可以借助光能以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产生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供植物体利用,在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如能很好地利用科学的配置,合理利用时间与空间,再精心挑选一些和当地环境相匹配的植物,建立一个人工的植物群落,就可以为人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跟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注意生态性、地域性、地域性、统一性、环保性等原则,合理应用有机结合花草丛木、多层次的搭配、整体性布局等方法,通过构建适用性园林植物数据库、各方面规划统筹、结合施工管理等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水平,促进植物配套与规划的合理性,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可持续性强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植物在园林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让园林充满生机,带给人一种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感觉。园林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变城市生态环境,进而为生活在城市的人群创造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与规划,不仅能进一步增加园林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协调感,还能体现出一种自然美感,在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探究。

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概述

1.1植物的配置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必须结合风景园林的布局与植物的习性来确定,进而科学的配置与规划园林植物,合理利用植物改善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植物在园林中的价值,从而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地目的。由此可得出,园林建设的重点就是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与规划。园林植物的配置与规划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一是结合风景园林的布局与植物的习性,选择植物的种类与组合,且以符合园林设计要求并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为前提,从而将不同种类植物合理进行搭配;二是植物的配置与规划还应充分考虑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契合度,如与喷泉、建筑等园林要素的契合度,只有具备较高的契合度,才能体现出园林的美感[1]。

1.2植物的季相

植物的生长特性导致植物具有季相性,即在不同季节植物的外貌会随季节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植物具有季相性并不是坏事,因植物季相性而导致外貌色彩发生不同变化反而会令其具有更多的观赏价值。植物具有季相性就表面植物的配置与规划必须与季节相协调,气候的变化会导致不同植物的季相出现差异,例如颜色深浅、不同的发芽与开花时间等。除了气候园林土壤、相关的养护管理等因素也会对植物季相变化产生影响,所以,应采取人工控制季相变化的方式,确保植物季相变化所带来的观赏价值。例如人工授粉提早或催延花期,使不同开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科学的配置与规划风景园林植物,不仅给人创造一个舒适、极具美感的生活环境,还能增加园林观赏价值,使园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机,各具特点。例如春天满园山花灿烂,夏天荷花映日心渐凉,秋天硕果满园,冬天腊梅飘香等。园林植物的配置与规划应充分考虑四季的景观价值,从而使配置与规划的植物更贴近自然。同时为了确保植物由于季相而影响观赏价值,应采用花、草、树木相混搭的方式,正所谓红花配绿叶,这样就能增加植物间的协调感,从而使植物的观赏价值一直延续。

2.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2.1花木有机结合

配置园林植物时,应将观花和观叶植物有机结合,选择颜色深红的鲜花,搭配绿意盎然的树叶,以此增加景色层次感,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视觉冲击,例如映山红搭配常青树,百合花搭配红叶李等等。此外,一些四季常绿的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柳树、常青树、梧桐等,四季常绿使园林充满生机,进一步增加了园林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带给人一种生机蓬勃的感觉。

2.2层次搭配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中应特别注意植物层次搭配,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增加景色层次感。例如将不同颜色的花木有机搭配组合,使花木之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以此丰富色彩,让

层次更清晰。如将1米高的常青树、5米高的红枫树、10米高的银杏树以由低到高的排列方式进行配置,这样给人一种不同层次颜色清晰分明的感观,先是1米高的绿色常青树,再是5米高的红色红枫树,最后是10米高的黄色银杏树[2]。

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常见的艺术手法

3.1对比与衬托

植物的形态千姿百态,通过对植物形态、颜色等的充分利用,以此形成对比,从而加强园林艺术感与美感,提高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的搭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协调感,高度的协调感会增加园林的自然美感,给人一种给贴近大自然的感觉。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搭配时,应注意植物的形态、颜色等,对于形态、颜色差异较大的植物不要随意组合搭配,否则就会带给人们一种不协调的破坏感,极大的影响园林的观赏性。

3.2动势与均衡

由于植物的形态千姿百态,有些植物形态规整,适合栽植在园路旁;例如枫树、石楠;有些植物形态随意,适合栽植在园林空旷处,例如柳树、松树。在进行植物配置与规划时,必须注意植物的动势,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充分考虑植物之间的协调;在考虑植物动势进行配置的同时,还应对不同植物间不同的生长周期进行充分了解,从而避免植物配置时出现不平衡情况。

3.3层次与背景

风景园林设计最关键的是景观的层次感,若是设计的景观层次感过于单调,将直接影响整个园林的观赏价值。因此,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园林特点,从而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不同形态、颜色的植物进行多层次配合,例如将不同颜色、不同花期的鲜花配置在一起,将高低、颜色不一的树木有序排列在一起,以此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此外,配置园林景观树时,应是有序的由低到高,前景树应比背景树低,且背景树的栽植密度应尽量过大,以此组成一片绿色屏障,且颜色应为深色,区别于前景树,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差异,增加观赏价值[3]。

4.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应注意问题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在整个园林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应注意问题的了解非常有必要。在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应注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园林中必须具有大面积的绿地,这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基本条件。第二,配置与规划植物时,应对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季相性有仔细了解,充分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必要时采取科学的人工控制方式,从而确保植物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对园林的土壤情况有仔细了解,确保配置的植物应能较好适应该生长环境,尽量避免引种、迁移情况造成成本增加。第四,禁止选择有异味、易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植物,对园林的杂草情况进行了解,防止恶性杂草入侵。第五,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四季变化情况,确保配置的植物在四季中都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第六,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管理,严禁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药剂消除病虫害,同时还能采取生物防病虫害的方法对园林环境进行保护。此外还应设立警示牌,严禁随意践踏草坪或建立一个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专供人们游玩嬉戏,以此避免人们对植物的伤害。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中与规划时,应对上述注意问题有充分了解,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中与规划更科学合理[4]。

5.结语

总之,本文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与科学规划是园林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有助于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带给人一种更贴近自然的美感,还能节约管理成本,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东.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2:236+242.

篇(10)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步加速,现代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林园建设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对噪音也有一定的阻隔和吸收效果,城市林园也可以作为人们日常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林园景观可供人们欣赏,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神,城市林园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林园意境与风格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单位土地面积人口压力大,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紧张,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间时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林园建设不是简单的种植花草,摆设桌凳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们在有限的空间上看到无限的风光,得到最大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要起到优化城市生态的作用。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对其的要求可以说是功能性要大于观赏性,林园要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才能算是成功的,但如何将其功能性和审美性结合,如何在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构造起良好的人文环境,怎样才能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健康舒适呢?就需要我们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设计。

二、现代林园风格的设计分析

(一)从生态节能角度入手的林园风格设计

现代园林建设工作的重心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林园空间的科学分割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划分植物生长空间,实现林园的环保性和审美性以及科学性。在林园的草木种植工作中,最好选择本土生长的植物,以免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能为了追求林园的观赏效果,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很多外来物种是会对本地生态稳定造成破坏的,比如滇池为了达到观赏效果引进水葫芦,结果水葫芦疯长,阻隔了水体和空气的接触,很多原有生物因缺氧而死,整个滇池水质下降,哈尔滨在园林建设中就选择了本土的丁香,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得以广为流传,本土的植被是大自然长期发展选择和淘汰的产物,种植好本土的植被有利于在推动城市绿化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

城市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土地,城市林园建设一般以小型林园为主,立体化的绿化林园是不错的选择,它即节省了土地使用面积又能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大部分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植物的生长期长,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保持立体绿化的长期性,同时加以人工的建筑,像绿棚、护栏、路灯、墙柱、凉亭等,可以建设出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绿化景观,还可以将林园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隔,立体的绿化景观也可以更好的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二)从文化工作建设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为了顺应城市化潮流的发展,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需要契合城市原有的建设主题或是城市将来的发展方向,园林的主题设计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的建设有在原有场地中改造建设和选择新的地址建设两种,但无论是哪种,都要先选择一个符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题,由此为中心开展园林设计建设工作。园林的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环境、建筑风格作为设计背景,结和当地的地理形态气候特点进行设计。

如果是在原有的场地中进行改造和建设,在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原有的建筑进行考察,分析其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思考怎样保留在原有的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加上适当的元素让其顺应城市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在园林的设计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建设环节,文化建设对城市居民的素质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从互动性的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城市园林的建设应该将促进林园景观和林园的观景人和谐相处作为发展目标,城市园林的功能除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外,还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神的好去处,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舒适,让人们投入自然的怀抱,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所以在林园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将景和观相互结合,重视景色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有研究表明,人们希望林园建设中有更多有趣灵活的设施,这一方面,有一些设计者在林园景观中加入各种立体雕塑如植物雕塑景观等,也有加入水来增强林园景观的灵动性,有些依山建设的林园景观在山间的沟谷上建起吊桥,在河流上建起秋千桥等,由此来增加人们与林园景观的娱乐互动效果。

三、现代林园的意境设计分析

(一)林园的形态意境

事物的形态是事物通过眼球和人脑的作用最先给人的映像,事物形态通过人脑的处理和人的思维梳理后,让人长生审美兴趣,因个人的经历和文化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享受,城市林园景观形态也是林园最直接的表现,以小见大、个体美、群体美是城市林园形境美的核心表现,林园的建设是对自然之景的模仿,要求在有限的林园空间内将自然之景适当的植入,表现出自然风光的大小层次之变,人们在小小的林园空间内体会到山林深处的意境。

中国传统的园林讲究对称,但又要求不能刻意,林园内的景致要各有千秋同时要和谐一体,植物本身就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园林中的植物在给观赏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控制好植物的疏密,科学的排列种植,植物配置对园林整体构造的和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林园的色彩意境

植物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予人一定的感官刺激,比如蓝色会让人平静,红色会让人兴奋,是热烈的象征,白色代表着纯洁,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色彩所营造的意境会让观赏的人在观赏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情,绿色无疑是大多林园的主色调,植物伴随着季节的变换,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植物色彩的变化也给予了观赏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林园的氛围意境

植物所散发出的气味也会给予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林园的香味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同的,一场春雨过后,春风微拂春寒料峭,配上雨后泥土的清新,你是不是似乎嗅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机,夏夜的荷塘边上,蛙鸣渐渐,中秋时节的桂花香气馥郁,你是否能尝到桂花酒四溢的浓香,冬季的红梅傲雪,那点点清冽在寒风中依旧醉人。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林园的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园林的设计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也要能够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园林的风格意境设计是园林建设成败的核心,打造出观赏性、娱乐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时我们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岚.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J]. 中国园林,2002,05:92-95.

[2]孙勇.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 大众文艺,2012,12:61-62.

[3]矫克华. 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精神文化体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2:190-193.

篇(1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大大提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修建地的文化历史背景,当地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特征等。只有将这些影响因素充分考虑,才能更好的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虽然我国的风景园林历史悠久,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来说,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以下文章就现阶段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原则进行概述,探讨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工作中的应用。

一、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规划的原则

所谓的风景园林规划,就是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总称。对以后的园林绿地的发展走势进行假象与安排是广义上的园林绿地规划,它又可以细分为园林规划与发展规划。所谓的园林绿地设计,就是出于一定的设计目的,利用自然的地形,通过人为的修建树木、道路、广场等活动中心,提高环境的吸引力。在生态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几点原则:

首先,风景园林的修建,要起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作用。一方面,在风景园林所要种植的植物的选择上,要多选用具有治理污染作用的植物。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环境得到绿化,而且可以使当地的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与污染的条件,合理选择植物。比如,如果当地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可以选择阔叶植物,因为这类植物可以充分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于相关污染的治理,可以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种植。

其次,在设计规划之前,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与地形气候条件,对风景园林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主题。由于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结合当地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使风景园林的修建符合园林的主题。

另外,生态风景园林的修建,不得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并且要起到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一方面,生态风景园林的修建要结合当地原有的生态条件,保护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就需要风景园林的规划过程必须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风景园林的修建,不得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时,一定要对物种的密度以及种类进行合理设计,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最后,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时,一定要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关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使环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比如滴灌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二、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阶段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缺乏创新。目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大多模仿现有的风景园林,规划工作缺乏新意。选择性的学习优秀风景园林的设计思路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照搬,没有自己的风格。然而当下我国的园林规划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缺乏创新,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第二,景观园林的设计工作缺乏合理性。一方面为追求利益,一些景观园林种植了许多的速生并且具有较高利润空间的植物,这就给风景园林的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与人文历史背景,只是一味地栽种有观赏性的植物。这就导致了植物的成活率低,也给后期的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第三,风景园林的规划没有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现阶段,我国的风景园林的修建一味的追求面积上的广阔与样式的新颖,忽略了对原有植物的保护。这就导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下降,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第一,要重视生态设计在居民区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做好居民区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由于居民区人口众多,不免会造成噪音污染,所以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植物隔音这一功能,达到阻隔噪音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区是城市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时,要将居民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居民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园林的分流作用。由于居民区人口众多,这就给居民的进出带来了麻烦,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园林分流这一功能,达到疏散人群的目的。

第二,在名胜古迹的风景园林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设计的应用。各地的名胜古迹是当地文化的结晶,做好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因此,这些地方的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既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要保证名胜古迹得到充分的保护。园林规划工作的开展,要以保护古迹为目的,兼顾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在生态设计中,充分探究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植被种类,进行有目的、科学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这样既能够使古迹的原貌得到保护,又能够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与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进行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时,要考虑到园林对环境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中的工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居民的数量也在增多,因此,我国城市的环境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污染,然而,风景园林的修建不光要满足人们观赏的目的,还要起到调节当地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另外,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时,要考虑到工程的造价问题。不能一味的追求排场,更应该考虑到风景园林对于周围自然环境以及居住人群的作用。只有这样,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才能得到改善,生态设计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四、结束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我国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加快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项羽. 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类型和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4:31-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