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有哪些以及各自的地位如何,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这课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主要运用多媒体上课,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本框题的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 、学习 、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丰富的图片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共同探究中构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小辩论。通过针对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展开课堂小辩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认知能力。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第一个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看看本节课的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问题探究。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
观看图片思考: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呢?(学生发言)
知识拓展: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2、你能说说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学生讨论)
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知识归纳: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形成(含义)
2、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等
(过渡)既然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那么,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呢?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对媒体展示图片:
探究活动: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会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知识归纳: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探究活动: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学生讨论)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知识归纳: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与时俱进)
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消极作用)。
(过渡)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呢?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组织课堂小辩论: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组讨论,准备辩论的事例和观点。选出4位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场外的提示。
知识归纳: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九、课堂小结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形成(含义);2、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等。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应与时俱进)。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中图分类号】G712;J21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40-01
引言
中国拥有异彩纷呈五千年历史文化,在动漫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把中国文化赋予动漫角色身上,把中国文化通过动漫展示出来,与国际接轨。动漫不仅是一种供娱乐消遣的节目,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动漫设计专业改革课程,确定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途径,势必可以为中国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把中国动漫推向国际化,把中国文化通过动漫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政府对动漫技术产业的加大协助,在各职业教育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部分职院依据如今社会的需求、区域特色及就业门槛,都开办一些新兴的专业,如市场营 销、服装设计、数控、财务会计等专业。而动漫设计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为我国企业培养了众多具有实操作与设计的职业人才,为社会的需求提供了 有力的保障。
一、深度挖掘动漫设计中的民族特色
动漫设计伴随着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动漫设计大都是处于模仿的阶段,对于自身民族的特征几乎是没有提心的。因此要使动漫设计出现新的发展的话需要融合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这样才会更加具有自身的特色。日本和美国的动漫文化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的动漫文化,而中国的动漫设计也严重受到了日本和美国的动漫文化的影响,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因素已经逐渐的淡化。但是我国的动漫设计作品也是出现了优秀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最初的《鱼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不仅将当时我国的现实情况做出了真实的反映,同时也体现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国产的《大闹天宫》将我国的传统的国粹京剧进行了融合,将孙悟空这个具有反叛的精神的形象塑造和表达的非常生动,因此反叛的精神也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同样的《哪吒脑海》也是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了哪吒的形象中,表现的比较生动形象。在这些成功的作品都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作品的战线,从而将民族文化也进行了很好的展现。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提取知识,用现代人的理解观点进行表达,这是走出有中国民族特色动漫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发掘的能力,整合再创作的能力,是教学工作中需要做到的。
二、 在中职动漫设计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1、在确定课程培养目标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动漫专业素描课的后续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动画、原画和场景,开设相对应的课程主要有动画技法、动作设计、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这些课程需要学生 具备一定的线条表现能力、形体的塑造能力、透视的理解能力和动态的把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素描课程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专业需求展开.才能更好地为后续课 程服务。动漫融入中国元素,如美国最早把中国人物元素美式化的迪斯尼版《花木兰》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属于美国好莱坞梦工厂98年动 画片大作,此动画片主要取材于我国的文化动画片定制,《花木兰》的片名我们即可体现出有着浓浓的中国味儿:美国人采用中国的特色、元素以及颂扬女性坚强的 品质打进了我国市场。动画影片全球热映的同时,让充满意蕴的中国元素及文化走向世界。视觉背景设计,背景呈现的风格多数浓郁着中国水墨画风格,虚实结合,另外有着几分诗意特质。
2、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动漫设计教学中。中职动漫教学设计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将传统文化融合到相应的设计作品中,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的认可中国民族文化对动漫设计的贡献,体会到其真正的优势。动漫设计肯定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的,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在创作中融合传统文化就需要真正的掌握民族文化,要真正的掌握我国民族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动漫设计,也能够在动漫设计中熟练的进行运用。在美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不断的对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设计进行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对于中职动漫设计教育来说面临的重要的一大挑战就是将民族文化体现在动漫设计的作品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动漫设计的教学中成为了一个关键。动漫设计是分为很多方面的,比如动画造型、剧本选题和整体的标新形式等,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里面,更好的进行动漫创作。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因此在动漫设计中完全可以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提取相应的人物原型和素材,选取一些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形象,这样既能表现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教师交给学生将民族文化和动漫设计创作结合表现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融合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熟练,从而掌握相关的精髓,这样创造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具有自我特点的动漫作品。中职学校为了配合学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想象力的作用下进行动漫设计的创作,这样不仅具有民族特色,也是有自我特色的动漫作品。将中国的民族文化体现在动漫设计中是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再次加工,因此在相应的动漫作品中一定要有当代社会的踪迹,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当代社会中被欣赏。动漫设计最终追求的并不是个性化,而是将个性化融入到大众性审美中,只有满足大众的审美才是真正的值得欣赏的动漫设计作品。因此动漫设计中进行大众审美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21世纪是动漫发展最兴盛的时代,我国动漫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培养动漫人才已成为我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最 重要的一环。中职动漫设计一定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熟练掌握动漫设计技术,掌握世界动漫发展动态。 中职动漫设计教学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这块沃土上培养动漫人才,吸收民族的营养,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充分渗透到动漫产业中,使未来的中国动漫能够以自己的民 族特色再次登上世界动漫艺术的高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03
1 引言
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地造就设计人员,而是解放设计师的思想。通过对设计人员的教育、启发,不断挖掘设计者内心深入的潜能。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帮助设计者们对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行探索,拓宽学生在社会及自然科方面的知识面。工业设计是主要的设计课程,因此对工业设计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2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工业设计教育,目前该学科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总体来看仍然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的学科。尽管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规模在世界上比较大,但是工业设计的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许多工科院校聘请的设计教授主要来自于艺术类和工程类,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本着“艺术+技术”的模式,因而设置了若干艺术类和工程类课程。这些课程间存在衔接上的不连贯,并且教师与教师之间也缺乏交流,这就导致了课程之间的机械叠加,虽然开设了许多课程但是课程之间没有一定的衔接仍然是各自为政。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教育趋向功利化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工业设计学校共有400多家。但是事实上这些学校无论在师资还是设备上都比较落后,办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跟风性质。甚至有些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根据自己的办学实力而盲目扩招,导致学生在学校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2.2 设计教育忽视了人文关怀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有些院校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附和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在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培养,所以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目光短浅,在工作中只会单纯的工作,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
2.3 设计教育缺乏感情内涵
目前,我国设计人员将所设计的产品看成是一个工具或器物,过多关注产品的实用性,缺乏对产品所承载的感情内容进行分析。在设计中不关注通过产品可以获得的情绪体验,不重视特定的感情需要。总之,工业设计教学在教育中缺乏德育教育和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往往只对学生的成品感兴趣。
3 国外传统文化理念教育的模式分析
工业设计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因而文化积淀已经深深融入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设计风格。德国一个著名的工业设计师曾经说过:“在我们的设计中不允许出现任何装饰性的成分,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都应该有理论基础。”英国的工业设计中融入了严谨、沉稳和多功能的特性,到处充满了古典和人文关怀。而法国则融入了浪漫风格;美国将国人渴望自由的心情和无比的幽默感融入了工业设计中。
4 工业设计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传统性同时也具有现代性。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是一个民族得以蔓延和持续的重要支柱。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积累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工业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精神,使设计者的艺术学习与民族感情融为一体。
5 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措施分析
5.1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工业设计要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其发展的重要任务,平面设计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我国的工业设计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创造和更新。平面设计教学一定要将传统的文化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创造出符合大众心理需求的设计作品。目前,我国所秉承的设计理念就是在对现代设计理念应用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丰富和培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表现出来,从而让设计教学更加具有内涵和意义。
5.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进行创新
当前我国的平面设计市场需求正在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平面设计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完善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上,改变当前落后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向市场,善于发现社会对平面设计的真正需求,逐渐减少单纯的理论灌输,使学生能够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播作出贡献。创造产品的主要思路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兴趣,开阔视野,鼓励学生的思维不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策划能力。
5.3 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至今仍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平面设计。进行平面教学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对单一的外在形式的进行发扬,而且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充分理解,使学生从历史、地理、民族等不同的方面进行独立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图案设计上,以领悟到设计的艺术精髓。
6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工业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工业设计在教学中应该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进行创新,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宝荣.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设计教学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3,(6).
传统图案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中国传统图案包括: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鼎纹、鱼纹、象纹、鸟纹;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图案;唐代的宝相花纹;石雕、砖、瓦当纹样;梅花、牡丹、仙鹤、凤凰等图案。这些图形、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而不断地积累、衍生、演变,形成中国地域特有的艺术形式。例如,荣华饼家这家企业所设计的标志,主要图案是牡丹花与明月。标志中“牡丹花”与“明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图形,牡丹花的雍容华贵与明月配合,就呈现出了花好月圆的美妙意境。
1.2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杰出代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书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与个性,例如小篆结构严谨,匀圆柔婉;草书风驰电掣,飞动流转;大篆写实豪放,粗犷有力;行书气脉相通,活泼欢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简体字的推广,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书法在书写领域已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已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书法中的汉字也成为标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越来越被世界认可与接受,因此在标志设计中加入中国书法元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国家邮政的企业标志就很好地运用了中国书法技艺,标志的基本元素是书法中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根据古代“鸿雁传书”的传说,将大雁飞行的姿态融入到标志的设计中,该标志表达了国家邮政服务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速、精准、安全的企业形象。
1.3篆刻艺术
篆刻是与书法一样,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篆刻所使用的朱文、封泥不尽相同,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的不同表征,再加上金石学家个人的艺术形式,使篆刻艺术具有变化万千的艺术美感。篆刻还具有“符号化”、“图形化”的表现特质,正好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特点相融合,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成为现代标志设计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的北京”采用了篆刻艺术表现形式。会徽的设计包含了汉字、篆刻和书法三种形式,通过印章形式,向世界传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设计中“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生动地表达出北京欢迎各界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出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这是奥运会会徽设计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
2中国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2.1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的理解与衍生
“形”是指图形展现的外形与结构。标志设计中,中国的造型艺术有别于西方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设计意境上追求浪漫飘逸境界,大多不重“写实”,而重“传神”,设计作品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在标志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元素抓取出来,然后再结合打散、分割、错位、变异等构成手段,重新组合这些抓取的形元素,最后再让学生将这种对原形不断分解、重构的衍生形整合到现代标志中。通过这种的方式创作的标志,既留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使整个设计自然贴切,无牵强之感。例如,靳棣强设计师的“靳棣强设计有限公司”标志,就采用了代表“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方胜”形吉祥图案作为基本图形。公司标志原形来源于“方胜”,靳棣强先生并没有将“方胜”的图案直接应用,而是经过了形的提取、衍生和再造,使其公司标志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2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意”的沿用与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外形多么美好,更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中蕴藏着深刻的吉祥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隐含的“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隐含的吉祥意义是标志设计中的亮点之一,因为现代社会同样喜爱美好的事物。学生在设计现代标志的过程中,如果能将传统图形的“意”沿用到标志的内涵中,使标志延展出深层次的内涵。例如,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的标志在设计中,就使用了佛教中“盘长纹”造型,取“盘长”中所蕴含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意义,进而延伸到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日久天长的寓意。具体来说,该标志造型中的4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之意;6个圆形有处处顺畅之意;10个空处则有十全十美之意。因此,该标志无论从对称,还是从偶数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意。
关键词:
粽子;包装设计;传统文化;渗透
粽子不仅仅只是一种食物,它还承载着很多民族情怀,而对粽子进行包装设计,能更好地宣传粽子文化。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粽子包装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教学中,教师要以包装设计的文字、图形、色彩、结构为设计中心,将粽子的传统文化特点发挥到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通过文字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主要是浏览产品的文字信息,从包装上的文字获取品牌名称、产品型号、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使用方法、生产单位、规格、成分等。也就是说,在包装中,文字是介绍与宣传商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消费者可以通过文字信息去了解商品,是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粽子包装的品牌名称的字体选择非常重要。包装中常用书法体、印刷体、广告体和美术体,其特点是识别性和艺术性强。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粽子包装品牌名称可以利用书法体展现其传统文化,以书法体作为基本框架,再在组合上加以设计,如运用连体、字体大小、笔画的粗细、颜色变化,使其在视觉传达上有着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包装上的产品型号、批号、用途、使用方法、生产单位、规格、成分的字体一般使用印刷体进行排版,按信息的重要等级,将字体大小进行变化,体现其主次和强弱之分。
二、通过图形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图形可以直观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卖点。当今很多设计师模仿动植物表皮肌理对产品进行包装。比如橙汁饮料,设计师在包装图形上运用橙子的表皮纹理,这样消费者不看文字也大概知道这是什么。在粽子包装设计上也可以融入一些肌理的感觉,如运用粽叶的纹理,结合粽子本来的三角形的结构,同样消费者不看文字也知道这是粽子,还增加了商品的情趣,加强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可知性。这样,就将中国千年的粽叶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了粽子的包装设计当中。单一的包装已经不能适应整个市场,为了提升竞争力,系列包装的地位不可忽视。同样粽子包装也是如此,既可按口味设计包装图形做成系列包装,也可将屈原故事融入到粽子包装图形设计中。同时,还可以根据大人、孩子食量的不同,将粽子的规格、容量进行改变,按大、中、小系列,以便适应消费者对用量的需求。
三、通过色彩的运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粽子包装的色彩应该考虑色彩象征性和人的心理因素。红色象征节日喜庆,绿色象征着新生命,黄色象征泥土和大地,蓝色象征天空等。在用色上粽子的包装用明度和纯度相对艳一些的颜色,如以红、黄、绿为主色调,在增加节日喜庆气氛的同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必须要考虑到人的心理因素。通过色彩,人们常常可以幻想成不同的食物,味蕾也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就是色彩赋予包装的魅力。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在食品包装上,怎么运用色彩体现色香味,让消费者不品尝,只看包装就知道其味道呢?粽子的包装用色上应该多考虑人的民族情感,使用一套色彩艳丽明快颜色的色调。按风味象征的颜色进行包装设计,在融入当代元素的同时,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得恰到好处。
四、通过粽子构成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粽子内包装和外包装在结构上应该具备多样性。粽子的内包装可以考虑:微波杀菌包装、无菌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不同的复合材料可以将食品有效地进行保护,对于企业可以延长其销售期,对于消费者可以延长其保质期。粽子外包装结构设计上可以使用中国古代的锦盒、竹筒、篮子等作为外包装。包装材料可以选择环保健康、并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的材料。使用纸材料做粽子的外包装,在塑造外包装形态、印刷和销售中均占优势。纸材料可以出设计四边体、六边体、八边体和圆柱体等各种形态的外包装形态,并可以设计成有中国韵味的锦盒。竹子同样是环保材料,在包装上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可以使用竹筒作为粽子的外包装,既复古、唯美又可以当装饰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设计包装的题材上多考虑到传统文化元素,将两者融合并得到很好的升华。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强粽子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作者:肖玉 周艳萍 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刘颖,杨猛.包装设计中“五感”应用的探究[J].包装工程,2011(12).
在中国后,中国逐步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国人为了实现富国强国梦,逐步向西方文明学习,但是由于前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充足,导致传统文化逐步走向衰落。这也是导致现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时,只能够将作品设计做到形似,比如陶瓷制品时,学生制作的作品在形态上可以达到艺术的标准,但是由于他们对作品精神的理解度不足,最终也会影响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要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为学生进行艺术讲解时,就应该将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找到自身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学生也要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将其内涵渗透到作品当中去。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最终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去,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生机。
2.学生设计理念存在缺陷
我国高校艺术生在中学学习阶段一般都很难进行系统的艺术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突击的情况下进入高校。这样就很难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艺术创作效果。一些艺术生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单纯考虑作品设计中要应用的色彩或者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作品质量下降,影响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绘画中,学生在西方的技巧学习下比较重视光与影的结合,注重立体感和真实感。但是中国传统画法则比较重视写意,学生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将传统画法与之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水平的提升,加强艺术创新,在追求写实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写意的内涵体现出来。中华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自身包含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而且不同的地区也会存在不同的文化,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去观察周围的生活,找到艺术创作灵感,能够充分将传统文化理念渗透到设计的作品中去。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缺陷,在文化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最终会影响到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不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价值。
3.学生设计水平较低
我国高校在校艺术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艺术设计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设计水平低下就是问题之一。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也不能够发挥自身的艺术设计能力,最终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学生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为了减少自身的设计负担,往往采用网上的一些作品来进行设计,这样就不能够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减少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借鉴相应的艺术作品时,不能够自己分析出作品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最终影响他们设计作品的能力水平。所以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不断提升学生设计水平。培养他们自身的创造力,积极吸收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学生自身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艺术设计作品商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要想在商业化设计中赢得更加有利地位,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就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就为我国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灵感,而且这样的作品更有深度和内涵,在市场中更能够赢得市场亲睐。由于学生自身的设计水平较低,这样就会导致我国艺术设计整体水平低下,从而影响到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
二、提高高校艺术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1.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
设计作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高校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时,首先,就要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中国古典的艺术设计中,他们就遵循自然和谐美,从而设计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图形与文字转换之间能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将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当地文化的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艺术设计中去,就需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才可以保证传统文化的理念,可以实现艺术设计的最终要求,保证艺术作品的水平和质量。
2.处理好现代与传统设计观念之间的差异
随着国际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设计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化。每个国家的艺术设计人员都在充分开发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所以为了适应市场设计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的放矢,利用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来不断扎实学生的设计基础。其次在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力,使学生可以找到科学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充分结合。但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也需要注意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存在的差异,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学生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的能力。
3.丰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手段
在进行当前设计教育模式发展过程中,教师要对高校艺术设计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确保建立完善的教学、研究、实践理论体系。教师在对高校艺术设计手段进行丰富的过程中,要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理论作为教学基础,根据教学环境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选取,确保提高学生对高校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
(1)互动式探究教学
互动式探究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调动,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通过互动式探究教学可以充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当前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完成对艺术的交流和知识的拓展。在进行互动式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探究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创意进行阐述。学生完成阐述后,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进行完善,提出相关的创意改正意见。其次教师要提出自身的创意,让学生进行点评,使学生在进行互动式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开阔自身的视野和创意角度的转变。最后,由学生之间对创意进行探讨,将自身与同学之间的高校艺术设计思维进行拓宽,由教师完成总结和创意提升。
(2)以课题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高校艺术设计进行全面深入。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形式对教学进行完善,注重对学生的创意性教育和艺术个性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保证高度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课题,将传统文化和当前的艺术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创作阶段、侧重等方面由浅到深,由表面逐渐深入,确保从本质上提高对学生的课题教学效果。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课题进行准确定位,对教学内容、教学表达方式等要素进行确定,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框架。在进行课题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题进行深入创造,确保学生能够在课题教学中发现和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由想象力。
(3)加强艺术设计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官认识,减少课堂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我国当前教学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多媒体进行充分运用,加强学生对创意的立体感认识。通过高校艺术多媒体实现对艺术的直观展现,提高艺术设计的形象效果,加强学生对高校艺术设计的兴趣,确保学生积极投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艺术创意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多媒体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减少教师空讲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一个实体的创意展示,提高学生对创意的认识。
一、引言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时展的一种趋势。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室内设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室内设计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不仅关系到当代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整体效益。近年来,我国建筑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室内设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老套的室内设计已经很难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精华。在当下社会对复合型、全能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的今天,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若能指导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为我国设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传统室内装饰的运用
在我国当前室内设计中,对室内环境起主要装饰作用的通常是一些家具、陈设品。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中式家具及陈设品越发被大众所接受,一两件古典中式家具或陈设品的正确应用,能够提升屋主的审美品位,彰显个性。在教学中,可以对传统装饰进行具体深入地讲解分析,指导学生运用传统室内装饰如古典家具陈设等,为室内环境增添文化气息,不失为设计的点睛之笔。然而,一些古典家具陈设由于过多的棱角有时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略显冰冷而缺少了人性化的东西,反而与人们普遍的审美心理中的和谐即美相悖。所以,要提醒学生在传统装饰物的选择上要遵循美感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让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古物”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生活的室内环境中来。
(二)传统思想内涵的表达
我国传统思想流派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等,不同的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也会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果设计人员能够将中国传统思想内涵恰当地应用于室内设计思维里,不但可以加深其设计作品的思想深度,也可以提升其设计作品的价值。为此,在室内教学中,在对学生设计思维构建的培养中,教师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熟知并理解我国传统思想各流派的核心要义,让学生在设计思想的表达中有意渗透传统思想的内涵,从而实现设计主题的多元化。在项目化设计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个抽象的项目主题,例如要求学生以“中和之美”或“天人合一”为主题进行室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设计理念上进行转变,将其设计情感与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融合与交流。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把握,将其应用于设计中,展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三)传统图案符号的描摹
中国传统的符号文化极具美感,传统符号通常出现在壁画、广场等地方。中国传统符号具有较大的共享空间,传统的图案有老虎、龙纹等,在一些高雅的地方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景图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让学生描摹传统符号是一种提升学生审美情操的方法,充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保障教学效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的符号进行收集、观察、描绘等,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提高设计的美感。学生也可通过自己动手更好地进行设计,进而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传统文艺作品的借鉴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古典文学的研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设计之美,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感受其中的不同格调。老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艺作品的分析讲解,从文学和艺术角度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室内设计理念的形成与转变, 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应用于室内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室内设计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对它了解甚至熟知。室内设计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是文化的缩影,作为室内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在教学中有意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设计中去,将其发扬,充分释放传统文化的精华,为自己的设计提升高度,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设计者。
【参考文献】
[1]蒙敏.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4(33):230-23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94-01
粽子不仅仅只是一种食物,它还承载着很多民族情怀,而对粽子进行包装设计,能更好地宣传粽子文化。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粽子包装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教学中,教师要以包装设计的文字、图形、色彩、结构为设计中心,将粽子的传统文化特点发挥到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通过文字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主要是浏览产品的文字信息,从包装上的文字获取品牌名称、产品型号、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使用方法、生产单位、规格、成分等。也就是说,在包装中,文字是介绍与宣传商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消费者可以通过文字信息去了解商品,是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粽子包装的品牌名称的字体选择非常重要。包装中常用书法体、印刷体、广告体和美术体,其特点是识别性和艺术性强。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粽子包装品牌名称可以利用书法体展现其传统文化,以书法体作为基本框架,再在组合上加以设计,如运用连体、字体大小、笔画的粗细、颜色变化,使其在视觉传达上有着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包装上的产品型号、批号、用途、使用方法、生产单位、规格、成分的字体一般使用印刷体进行排版,按信息的重要等级,将字体大小进行变化,体现其主次和强弱之分。
二、通过图形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图形可以直观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卖点。当今很多设计师模仿动植物表皮肌理对产品进行包装。比如橙汁饮料,设计师在包装图形上运用橙子的表皮纹理,这样消费者不看文字也大概知道这是什么。在粽子包装设计上也可以融入一些肌理的感觉,如运用粽叶的纹理,结合粽子本来的三角形的结构,同样消费者不看文字也知道这是粽子,还增加了商品的情趣,加强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可知性。这样,就将中国千年的粽叶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了粽子的包装设计当中。单一的包装已经不能适应整个市场,为了提升竞争力,系列包装的地位不可忽视。同样粽子包装也是如此,既可按口味设计包装图形做成系列包装,也可将屈原故事融入到粽子包装图形设计中。同时,还可以根据大人、孩子食量的不同,将粽子的规格、容量进行改变,按大、中、小系列,以便适应消费者对用量的需求。
三、通过色彩的运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粽子包装的色彩应该考虑色彩象征性和人的心理因素。红色象征节日喜庆,绿色象征着新生命,黄色象征泥土和大地,蓝色象征天空等。在用色上粽子的包装用明度和纯度相对艳一些的颜色,如以红、黄、绿为主色调,在增加节日喜庆气氛的同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必须要考虑到人的心理因素。通过色彩,人们常常可以幻想成不同的食物,味蕾也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就是色彩赋予包装的魅力。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在食品包装上,怎么运用色彩体现色香味,让消费者不品尝,只看包装就知道其味道呢?粽子的包装用色上应该多考虑人的民族情感,使用一套色彩艳丽明快颜色的色调。按风味象征的颜色进行包装设计,在融入当代元素的同时,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得恰到好处。
四、通过粽子构成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粽子内包装和外包装在结构上应该具备多样性。粽子的内包装可以考虑:微波杀菌包装、无菌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不同的复合材料可以将食品有效地进行保护,对于企业可以延长其销售期,对于消费者可以延长其保质期。粽子外包装结构设计上可以使用中国古代的锦盒、竹筒、篮子等作为外包装。包装材料可以选择环保健康、并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的材料。使用纸材料做粽子的外包装,在塑造外包装形态、印刷和销售中均占优势。纸材料可以出设计四边体、六边体、八边体和圆柱体等各种形态的外包装形态,并可以设计成有中国韵味的锦盒。竹子同样是环保材料,在包装上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可以使用竹筒作为粽子的外包装,既复古、唯美又可以当装饰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设计包装的题材上多考虑到传统文化元素,将两者融合并得到很好的升华。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强粽子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颖,杨猛.包装设计中“五感”应用的探究[J].包装工程,2011(12).
少数民族文化既是本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统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该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维持民族延续,促进国家发展不竭的精神力量。加强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艺术教学真正达到“心灵共振”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自然的壮观和生命之美的感受能力;启发学生对艺术敏锐感知能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长时间积累、孕育出的了文化体系,同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积淀和结晶。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平面设计教学全面发展,体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有利于教学中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各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平面设计相碰撞擦出当代设计元素的火花,弱化对外国平面设计的模仿,形成一种属于中国的平面设计风格,越来越得到平面设计从业者的高度重视。罗绮所创作的《黄梅》,以我国传统的水墨手段给艺术以新的体现,在营造中华传统“高洁”的基础上,用简洁与朴素的视觉表现形式,将“傲骨、高尚、坚毅、坚强、坚忍不拔”的寓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是现代平面设计视觉艺术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完美体现。民族和国家要想取得发展、文化要想取得传承,就应该立足世界,敢于吸收、勇于融合,只有这样,民族和国家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主宰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平面设计教学一定会在继承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找到发展的基础,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风格和意义扩大创作的空间,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技工学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平面设计”这一名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平面设计课程的设立不过20年的时间,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方法和设计思路来看存在这过于单调、简单模仿和学用分离的现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做过各方面的努力,许多努力过于追求现代元素忽视中国因素的继承致使教学效果不佳。面对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和教学的要求,平面设计应该从民族的、传统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促进教学和设计的多元化。
1 教学过程中的简单模仿
许多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简单模仿国际成型作品,这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学生所设计出的作品枯燥无味、缺乏时代感、欠缺设计灵性。
2 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意元素
学生的思维原本是广泛并且活跃,他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经常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但是一些教师“言必称希腊”,将平面设计教学局限于对西方艺术的临摹,缩小了学生设计的基础、取材的范围。
3 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
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侧重结果和技术,忽略了设计的思维过程,有的教师甚至把其他种类教学方式“移植”到了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参阅成型作品和在此基础上的行艺术创作,忽略艺术作品在创作时的思维体系、设计内涵和设计寓意,长此以往欠缺了对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4 教学过程中轻视民族传统文化
平面设计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轻视和否定的认识。教学中突出的是现代特色和世俗风格,缺失科学地把握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能力。
转贴于
三、平面设计教学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议
1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当前的平面设计理念不仅是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融合,同时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也只有这样得理念才能创作符合时代特征作品。平面设计的过程也是一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共鸣。平面设计教学要以民族文化的发展为己任,把平面设计着眼点放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平面设计教学离不开设计观念的更新和再造,也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供养。用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手段表达,将现代平面设计思想融入当,使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精髓统一于平面设计过程中,会使平面设计更加具有文化特性,在少数民族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机基础上,让平面设计教学更加具有自身的内涵和意义。
2 创新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学模式与理论体系
平面设计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完善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知识架构上,切实改变当前单纯的课堂设计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真正的走向市场,善于发现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逐步减少枯燥单调的教学理论的灌输,使学生能够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对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有一个正确认识。创新作品设计的思路与设计流程,使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鼓励学生将充满创意的思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他们具备平面设计的应用能力与策划实施的能力。
3 深刻领悟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造型呈现的气势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表现手法,都是平面设计中需要借鉴和吸收的。有着千年历史的少数民族文化图案,至今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深刻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地理、民族等不同方面独立地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图案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64―02
引言
优秀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命脉的根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育,能让学生们珍惜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和职责。室内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骨干课程。近年来,笔者结合室内设计的教学与实践,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教学目的,与学生共同进行了一些教学方面的改革。结合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互相融合渗透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1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室内设计课程是由建筑设计专业延伸发展过来的课程。室内设计目标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环境,结合相应的标准和建筑设计原则,利用相应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创造出一个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室内空间。经由设计的室内空间在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反映了相应的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氛围等精神需求。室内设计课程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室内设计行业内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这也对从事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鉴于此,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这些不同的需求,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不同的定位,尤其是对培养目标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进行准确定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行业不同的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出发点和生存根本,高职院校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没有足够的关注,在学习室内设计课程中缺乏相应的热情。对室内设计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直接降低了学生学习室内设计课程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在室内设计课程课堂上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甚至有些学生会有让每一位教师头疼的想法,他们简单的认为室内设计课程即为装修课程。这种认识缺乏对建筑、人文方面知识的了解,忽略了室内空间环境与文化的关系。这对室内设计教育的顺利发展和室内设计师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形成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从传统的美术老师“改行”而来,这部分教师年龄较大,知识面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见解,但缺乏系统的设计理论知识;另一部分为21世纪初高职院校扩招时招录的应届毕业生,这部分教师科班出身,系统学习过设计方面的知识,具有完整的设计方面的知识结构体系,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缺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因素:即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中国文化风格的设计过多的模仿外国流派,追求形式上的相似。设计时东拼西凑,缺乏原创性,抄袭之风盛行。另外,盲目追求奢华之风,缺乏相应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2 中国传统文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国文明演进而汇集成的民族文化,它是各种民族性的思想文化和风格的体现,是民族史的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是由中国各民族人民及其祖先不断发展创造并一代代继承下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深厚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地说,是所有名族的文明、风俗、民族精神的集合体。它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来表达,具备相对稳定的积累和传承机制文化情结。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名族的历史、习俗、观念、道德、制度、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多层次的复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这些文化的总和不只是局限在思想、风俗、道德意识形态层面,它是包括物质文化和知识的自然科学。通过它,历史文化才得以传承和飞跃,社会的内在精神特征才得以保存和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已经停滞,有的已濒临灭绝。有专家说:看唐代的中国,去日本。那里有完善的唐代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都是按照唐代礼仪而进行的。看明朝的中国,去韩国。那里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明代礼制。据说曲阜孔庙曾派专人赴韩国学习中国早已失传的“文庙祭礼乐”。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这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方面,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甚至于在某些方面的传统文化正面临丢失,传统文化的缺失必将严重阻碍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2.2 中国传统文化融于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室内设计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是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于与科学的连接,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设计作品中使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和提高。课程明确指出,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和知识的同时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能提升自己设计作品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
3 中国传统文化融于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方法
3.1 明确室内设计主题、提升中国传统文化
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的色彩。但是作为室内设计的课程,我们不能丢弃我们国家的历史,不能丧失我们民族的传统,更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化。当今的室内设计要注重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延续,要倡导赋予时代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内涵的设计,古为今用,以今为主。作为课程开始,我们可以给出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设计主题,以此来约束学生去完成相关设计内容。例如:以汉代文化元素做餐饮空间设计。当学生获得设计的主题后,激发学生的主主观能动性,寻求汉代器物的造型美及其文化内涵,探索形式美的法则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研究和设计,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设计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让学生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提升其在这方面的使命感。学生会在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重要典籍的同时,会自主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无形中会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通过传统文化主题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关心国家的命运,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梦想融为一体,坚定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3.2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语言的运用
符号学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er)、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斯(Pierce)提出的。在室内设计项目中,我们会采用许多设计方法来体现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烘托我们的设计作品的主题。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利用平面媒体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定了它必须是广意语言的一部分。因此,艺术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符号运用得是否合理与准确,成为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的标志性,是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集人文、民族、民俗于一体,其中包括:图腾图案、中国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这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物化形态和信息传播载体。传统文化符号是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其更是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和民族内涵。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审美和人生价值观,并影响着每一代的中华儿女。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来传播中国文化,来诠释中国对承办奥运会的态度。该会徽整体结构就取自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一印章,运用书法艺术特有的写意手法,意到而笔未到地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其简洁的动作线条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于室内设计而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整合空间,我们更多的任务是处理空间界面,在空间界面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结合主题,强调和运用传统文化语言符号进行界面装饰,以此来传播传统文化。
3.3 中国传统色彩语言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57-03
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冲击、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洗礼后,逐渐失去其原有的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也渐渐淹没在飞机大炮、高楼大厦之间,甚至被冠以僵化、保守、封建余孽、重玄学轻科学等罪名,总之是不符现代社会的需求。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重新思考,并大声疾呼传统文化的重生。于是有人开始办私塾、穿汉服,以微薄的力量唤起传统文化的重生。甚至有人喊出“西方文化已死,21世纪就是儒学复兴的世纪”的口号。作为设计人,笔者看到西方的设计理念、西方的美学原则正一步一步影响并代替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学原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出学校后拿出来的都是现代主义、简约风格……让外国人也叹息“上海只不过是纽约的一个缩影”。
1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
中国传统文化即指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儒家、诸子、阳明心学等。自从西方人用火药炸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加以“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泛滥,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中国深广的影响,导致几十年来对传统文化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缺少认真的总结。时至今日,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传统,更不会去评价它的好坏,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正在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新华网曾报道,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在对待食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大餐,还有26%的人选择牛排作为大餐;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数最多),只有20%的人选择大陆老歌,28%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另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调查中,3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31%的人没有座右铭;25%的人不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只有39%的人会写毛笔字。被调查者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四成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发展不抱乐观态度。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
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学生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之美,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的严责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意境。
仔细想来其实丢失了很多,不仅仅是丢失了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等民风民俗,更多的是忘记了忠、孝、仁、义、信、礼、智、勇这些传统的思想道德。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人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目前,社会各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到传统文化上,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人们各抒己见,其中不乏客观的、冷静的思考,于是传统文化的重现和复苏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私塾的出现最直截了当地将传统文化带到人们面前,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系统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培养一种对中华古典文化的切实的爱好,打造一些可以承担继绝兴亡之责的毛坯,期冀他们成为栋梁。他们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的道德准则,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侠之气 、匹夫之责。人们无权去评价它的优劣,但至少可以让家长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给传统的琴棋书画一个正确的定位。
学术界更是早已掀起对传统文化的大讨论。钱钟书老先生让国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及中国古人的智慧,中西文化是应该平起平坐的;钱穆主张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国民对本国历史应有所知,否则“只算是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是有知识的国民”,对本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要存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一民族失去历史,如一人之失去记忆;一民族没有哲学,如一人之丢失灵魂;一民族忘却先祖,如一人之背却血统。各种形式的讨论、探讨正在沸沸扬扬地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多的人给传统文化做了新的诠释。
传统文化的复苏,正在影响社会的每个角落。中国文化的乳汁喂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全部历史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小心地把这些好东西择出来,精心地研究、总结,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3 传统设计思想现状
作为设计人,笔者更多地关注传统设计思想的现状。在传统文化大量遗失的情况下,传统设计思想也没能幸免,从近些年兴起的城市建设中就可以看到,传统特色已经荡然无存,即使出现些许带有传统设计符号的建筑形式,也只是拙劣的模仿,完全没有体现出古典建筑的气质、内涵。
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以北京为例,这个古老的城市正在慢慢失去记忆,亲切的胡同没了、热闹的四合院没了,连老北京的小吃也变了味。2008年奥运会让北京沸腾,可是胜利的狂热过后,北京是什么样子?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鸟巢、水立方……一座座现代建筑落户中国,有人说是为了给中国带来一些新鲜的设计元素,可当你抬头看看身边,哪个不是新鲜的或曾经新鲜的设计元素?而所谓的陈旧的落后的设计元素还有吗?正当国外反思疯狂建设的后果时,中国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而且乐此不疲呢?任何城市都是在建筑的实验中发展的,北京当然不能只拘泥于四合院,还需要给后代留下一些新的好的东西,但是不能让北京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所谓的大师们带来他们的文化,将他们的价值与理念强加给中国,这也是文化殖民主义的表现。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珍贵、最本质的东西,局外人不管贴上什么标签,也不可能对异族的文化有切身的感受,更不能深入这种文化的精髓。任何表面上的做法只能造成水土不服,因为任何建筑不是孤立的,要融入城市,融入生活。如果说大师们的实验是一种文化的殖民,那么听之任之就是一种自觉的殖民主义,其结果是逐渐用外来的观点观赏建筑,用外来的思维方式思考建筑。北京与过去相比是有了不同,不同就是满身是瑞士的影子、德国的影子,而惟独没有北京的影子,所以为北京的记忆担忧,也为现在的建筑风气担忧。不反对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在中国创造,但是反对国外的殖民文化;不反对向国外的大师虚心学习,但是反对自觉的殖民主义。
虽然对建筑形式起作用的结构、材料、技术等已经世界化,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也已改变,当代建筑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功能、新的工业化技术、新的经济条件和新的审美趣味,但是建筑的精神功能所具有的民族化内涵和对于文化空间独特的表述方式决定了建筑不同于大工业生产所造成的其他现代物质产品。要清醒地知道形式可以改变,但唯一不可改变的也是不能改变的是内在的无形的精神产物。
与狂热的城市建设相对比,民间艺术更显冷清,如剪纸、皮影、戏曲、民族服饰等民间的民族特色似乎成了外国人眼中的珍宝、中国人眼中的砂土。中国的民间艺术大师多半生在农村,至今处于温饱的边缘,大量的艺术作品得不到保护。即使少量的作品被地方文化站收购,其价格也与其真实价值极不相符。艺术价值无法实现造成这些民间艺术随老一辈艺术家的去世而失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严峻的现实向人们提出该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此对比一下日本的做法。在日本,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国家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日本保护传统文化是官民并举的,大家都在自觉地保护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传统对日本人来说有两重作用:一是了解自己的历史,知道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没有失去自己的家园,从而产生自信和面对未来不失前驱的勇气;二是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放松紧张的神经,每天有个好心情对任何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和效益观念。个性张扬不够,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人个性张扬不够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的进步,恰恰相反,团队意识对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还大有帮助。
4 对设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其中设计史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所以还有很多欠缺之处。现在的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感观上的冲击,设计已经背负起设计生活方式、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精神的重任,所以就要更加慎重地对待设计学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存在道德危机、生态危机、社会诚信缺失,传统美德被破坏,现实在呼唤一种规范和一种理念,呼唤民族的文化重建和再生,呼唤民族文化的创新和超越。设计界也有同样的呼声。作为理论性的学科,往往对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笔者认为更应该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怎样的角度看待传统,以怎样的态度继承传统,以怎样的方式发扬传统,等等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设计教育是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教学系统的完全的现代教学体系,在我国几乎是全盘照抄。经历了这几十年的检验,年轻的一代设计师懂得了现代主义,懂得了构成,但没能打上中国的印记。所以,在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注入尤为重要。
1)传统手工艺技能的教学。如传统刺绣、剪纸、蜡染、手工木雕、泥塑等,这些是最直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途径。各地区也可结合当地特色加入地方特色手工艺。如在呼伦贝尔地区,作为北方三少民族及蒙古族的聚居地,当地特色手工艺很多而且特色鲜明,所以将蒙古族传统皮画制作工艺加入装饰画的教学中。另外还有桦树皮工艺、刺绣、剪纸等课程。
2)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传统工艺的学习是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但这不是目的,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才是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并没有采用聘请民间艺人教学的方式,而是组织教师学习传统工艺,然后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加入教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解读传统工艺背后的内涵。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多的是文化内涵,这对学生今后的设计应用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3)传统文化的设计应用。传统文化的学习最终就是要完成设计应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主动加入传统文化应用的设计项目。学生的设计课题中经常会有当地的设计项目加入,这样直接将所学转换成现代设计成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
总之,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成效。现代设计界已经有很多中国设计师的席位,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带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全部历史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只有把好东西择出来,精心研究,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林皎皎.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91-93.
[2]马齐飞.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3):43-46.
[3]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意蕴[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12(1).
[4]马玉鹏.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与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