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2 09:14: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加强资金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漏洞、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所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内审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监督与服务职能难以统一;审计人员能力有待加强;审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新形势下,采用绩效评价方式能够全方位考核内部审计工作,促使内审工作在审计业务范围、人员结构及素质、审计方法、审计沟通等方面有所改善,更好的为改革发展服务。

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内部审计绩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内部审计部门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工作行为、方式及其有形和无形的结果。包括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行为、方式和结果。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要由以下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评价主体,是指评价工作的执行者,包括专门的机构、组织和人员;二是评价客体,是指评价对象,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内审机构各业务部门、审计人员、审计项目组等。三是评价目标,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目标时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并将评判结果运用于管理;四是评价方式包括制定标准、遵循程序、组织实施、比照标准、分析差异、作出结论等一系列评价活动的方式方法。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其应该做哪些工作、做了没有、是否按规范去做的、准确性如何。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工作量,指内部审计机构在一年内或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数量,工作量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二是工作效果,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完成的各项审计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工作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如实向管理层反映情况;审计意见或建议由多少被管理层采纳等;三是审计成本,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完成一定工作量,达到一定工作效果所耗用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审计成本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内部审计普遍存在审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而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如何有效控制审计成本,在最少“投入”下产生最大的审计效果十分重要;四是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政策、制度要求,是否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关注重要风险点,是否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1.目标管理法及其存在问题

目标管理思想是指以企业整体目标为核心,内审工作绩效评价从企业目标出发进行考评。它的优点在于:一是基于企业整体目标,具有大局意识,从顶层目标出发,层层分解到各具体部门、具体员工,形成员工的工作目标,进而使组织上下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二是具有员工参与机制,员工可以参加目标制定,避免员工对目标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增加员工参与度,可以使评价和奖励奖励更为客观、合理,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目标管理思想在评价现代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应变性,目标管理思想在期初将企业整体目标确定,对于形势转变下要求的目标调整缺乏应变性和灵活性;二是目标管理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三是仅关注短期目标。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改造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部门,短期目标难以发挥内审作用,而且还会扭曲内部审计的职能。

2.关键绩效指标法及其存在问题

关键绩效指标是指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找出支持整体战略目标的每个部门和员工的关键成功因素。他的优点在于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系统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和选取对企业战略目标影响最为显著的关键指标,再将关键指标层层下达,形成部门和个体的核心战略目标,有效传递了企业的价值导向。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提供了一种管理的思路,但是偏向于理论分析,缺少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对内部审计这样特殊的部门,从哪些维度来分解企业的战略,指标如何设定等尚未明确。

3.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经济增加值法是一种企业业绩衡量指标,指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弥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经济增加值法主要适用于上市企业,上市企业一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因此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应该准确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济增加值法就其性质而言仍属财务业绩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还存在不足:一是评价模式过于综合,对于具体部门及个人绩效评价难以操作;二是侧重于财务战略,评价标准局限于财务指标,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风险把控能力,管理模式改善与创新等未进行评价。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及其可行性分析

1.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及特点

平衡计分卡寻求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财务度量绩效与非财务度量绩效之间、企业内部成长与企业外部满足顾客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是全面衡量企业战略管理绩效,进行战略控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企业应从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gr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andGrowth)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之一,把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一种简单、一致的方法描述了企业的战略并将其在企业各个层面展现出来。与传统的绩效评价不同,平衡计分卡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二是平衡计分卡可作为企业内部绩效评价通用语言,具有一套通用原则用以管理日常工作和框定企业战略;三是能够在战略上平衡几股相互排斥的力量,包括内外因素的影响、领导指标和滞后指标、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业务企业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财务优先次序和具体操作;它将战略方向与目标值和指标协调一致;它在企业各级向下层层分解。

2.平衡计分卡的优越性

平衡计分卡与其他绩效评价相比,独特优势在于“平衡观”和“战略观”,它不仅是一种业绩的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战略管理系统而存在。2.1平衡计分卡的“平衡观”。平衡计分卡可以在以下因素中达到“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外部指标(股东、客户)与内部指标(组织结构、人员能力、工作流程)之间的平衡;效益与未来业绩指标之间的平衡;客观业绩指标与主观业绩指标之间的平衡;短期衡量指标和长期平衡指标之间的平衡。2.2平衡计分卡的“战略观”。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它将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分解为不同的目标,并设立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将员工报酬与测评指标连接起来的办法促使员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去实现这些目标。

3.平衡计分卡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

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创新这四个维度制定绩效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绩效,其运用于内审部门具有现实可行性:3.1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准确的计量工具。内部审计部门业务具有特殊性,较为难以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平衡计分卡能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适用于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全方位的量化绩效考核。3.2平衡计分卡适合于现代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需求。内部审计不再以查错纠弊为目标,而是站在管理层角度,对企业整体的内部管理活动、权力运行、政策法规落实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服务,平衡计分卡的多维度评价方式与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相契合。

参考文献:

[1]范经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审计研究.2013年第2期.

[2]孟志华.《基于BSC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审计月刊.2016年第3期.

篇(2)

自2009年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改革以来,农行各分支行目前已基本实现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向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目的:一是通过对农行某分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资金运营效益进行测算,探讨与现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资产负债结构,帮助经营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二是吸收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理念,编制非现场审计方法,对经营行资产、负债、财务收支及市场交易等各项业务进行绩效评价,为下一步开展绩效评价非现场分析打下基础。

一、全额资金管理模式概述

即以效益成本为主线,建立资金营运中心的组织模式;实施资金全额集中、统一调配的管理模式;完善划分类别、分别定价的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机制,以此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微观基础,提高资金配置的决策层次、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信号作用,传导总、分行经营战略,引导各行经营行为,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全行市场应变能力和资金营运综合效益。其具体管理模式为:

(一)资金来源全额集中。即各分支行所有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同业存款、财政性存款、应付账款、委托及业务、利润及所有者权益等全部集中到一级分行管理,并对应生成内部计价上存,即按FTP中的卖出资金价格获得上级行利息收入。

(二)资金运用统一配置。即根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在综合考虑全行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基础上,对辖属分支行各项贷款、存放同业、应收利息、委托及资产业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占款等统一配置资金,并对应生成内部计价借款,即各辖属分支行按FTP中的买入资金价格向上级行支付利息。

(三)转移产品体系分类计价。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总行对所有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按照业务种类与性质进行分类设计,并对每类产品按期限设置相应的内部转移价格,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各类产品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科目建立对照关系,涵盖资产负债表所有会计科目。

(四)内部转移计价纳入利润核算。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利润核算由原来的资产负债两条线核算转变为按资产负债和内部计价综合核算,即贷款利息收入、贷款转移成本、存款利息支出、存款转移收入。全行净利息收支将取决于资产负债类产品利率与其对应的内部转移价格净利差之和。

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对某分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以农行某分行为例,在其实施全额资金管理并推行FTP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后,其经营绩效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该行活期存款占比上升、定期存款占比下降,使得该行存款资金整体付息率下降,与此同时资金的FTP卖出价格上升,由此提高了该行存款净利差水平,存款绩效显著提升。调查发现:2010年末,该分行存款总量1809.51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占比58.96%,较年初上升2.62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41.04%,较年初下降2.62个百分点;按现行存款利率水平(活期0.36%、一年定期2.5%)和FTP买入价格(活期2.3%、一年定期2.85%)测算,活期存款利差1.94%比一年期存款利差0.35%高出1.59个百分点,即分行活期存款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FTP利差收入2877万元(1809.51*1%*1.59%),增加2.62个百分点即可增加FTP利差收入7538万元。

(二)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该分行构建了多层次资产组合,大力发展票据转贴现、买入返售等净利差水平较高的金融市场业务,从而提高了资产业务的经营效益。调查发现:按照总行人民币资金FTP价格表,2010年该分行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所需资金的FTP买入均价为2.85%,而票据转贴现收益率在3.03%左右,两者净利差为0.18%,全行2010年累计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交易达2070亿元,实现净利差收入3.77亿元。该分行票据中心在仅5人、产生的直接费用为44万元的情况下,创造了人均净利润2200万元、人均经济增加值297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

(三)该分行中长期贷款占比短期内难以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较严重,这种状况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将直接降低该分行经营绩效。调研发现:截止2010年末,该分行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总量58.96%,较年初上升2.62个百分点;而分行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81.65%,较年初上升5.28个百分点,短期资金来源(其FTP计价收入2.3%)支撑了长期资金运用(其FTP计价支出高达3.15%-3.75%),这种现行资产负债结构与目前FTP价格导向不相适应的状况直接导致了资金来源系统内收入增幅低于资金运用系统内支出增幅,逐月系统内净收支呈下降趋势。

(四)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年末激增、年初陡降”的资金惯性发展格局不仅会对该分行这类借差行形成多缴存准备金和月初存款资金迅速流失的双重压力,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经营亏损。调查发现:该分行增量存贷差资金在11月末仅为38亿元,年末激增至180.8亿元,2011年年初大部分则被划出。存款增长的大幅波动,形成缴存总行资金的短期占用,按存款流失100亿元测算,将造成缴存准备金24.5亿元的短期占用。在该分行目前借差行局面下,须向总行申请系统内借款以保证全行资金短期流动性,按总行现行三个月系统内借款利率2.25%和缴存准备金上存利率1.62%轧差测算,该笔短期资金占用将形成1543万元(24.5亿元*0.63%)的亏损。

(五)2011年9月21日总行与一级分行之间正式实施人民币全额资金管理后会造成分行经营利润急剧缩水。调查发现:截止2010年末,该分行各项资金占用达747亿元,其中人行存款、现金库存及应收暂付款项等非生息资产余额达到8.5亿元,按其对应的现行FTP资金占用价格测算,如果总行对一级分行实施全额资金管理,2010年该分行将减少利润6.7亿元,如果不考虑资产负债结构变动,预计对2011年的利润影响将达到9.6亿元。

三、FTP价格导向下理想的资产负债结构

通过上述测算分析发现:在现行资金营运管理模式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应是一种与FTP价格导向相匹配的资产负债产品集合,即这些产品的利率与FTP价格对比的结果能实现较好的经营效益。具体来说:

一是增加短期资产负债产品占比。对活期存款占比较高且增长稳定、信贷结构调整较快且中短期贷款增长较多的分支行,由于上级行对其存款资金买入价格的提升和贷款资金卖出价格的降低,使得其资产负债业务效益大幅度提高;

二是鼓励资产业务多元化发展。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各项资产业务的FTP资金占用价格均不相同,经营行只需通过资产市场收益率与其FTP资金占用价格对比就能找到提高本行价值创造能力的业务品种,在实施有效经营的基础上达到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的目标;

三是降低财务支出及非生息资产占用。按照农总行FTP计价相关规定,各分支行财务支出、固定资产占款、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应收及预付等资产占款均要按FTP资金买入价格向上级行支付利息,不合理的非生息资产占用会直接降低资产整体效益;

四是杜绝资产负债业务大起大落的发展状况。如“年(季)末激增、年(季)初陡降”之业务惯性发展格局虽在时点上赢得了规模,但在现行资金营运管理模式下会给效益带来不必要的亏损。

四、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评价非现场审计方法研究及实施

(一)研究目的

由于全额资金计价管理模式推出不到两年,大部分经营行在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形成的资产负债结构还无法随之进行相应调整,FTP价格杠杆导向作用不明显以致严重影响经营行经营效益。因此,研究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绩效评价的非现场审计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经营行现有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中影响经营绩效的薄弱点,帮助经营行不断优化经营结构,提高资金营运综合效益。

(二)研究思路

对全额资金管理模式而言,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即FTP)是其核心理念,经营行的各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财务收支及市场交易业务均可通过FTP价格对比测算其价值增值或减值。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性地将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理念融入非现场审计方法,针对不同业务设计其相应的FTP计价分析模块,在对其效益进行非现场测算并考虑每项业务权重的基础上实现对经营行资产负债业务的整体绩效评价。

由于时间仓促,本次研究主要对贷款利差FTP计价分析、存款利差FTP计价分析、非生息资产FTP付息占用以及年(季)末存款现象FTP计价分析四个模块进行了设计,随着今后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化和扩展此类非现场审计模块的研究。

(三)方法模块设计

1、贷款利差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根据贷款收息率水平评价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同时根据贷款利差水平评价现有贷款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设计思路:运用现有“CWOC05贷款收息率分析”模块,按贷款种类分别计算各项贷款收息率(含短期、中期、长期、逾期、非应计)、各项贷款占比;将各项贷款收息率分别与各项贷款FTP计价付息率相匹配,计算各项贷款利差;根据各项贷款收息率、各项贷款FTP计价付息率和各项贷款占比分别计算贷款综合收息率、贷款综合FTP付息率;确定该营业机构的贷款综合利差。

2、存款利差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根据存款付息率水平对异常存款付息率进行风险评价;同时根据存款利差水平评价现有存款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设计思路:运用现有“CWOC06存款付息率分析”模块,按存款种类分别计算各项存款付息率(含活期、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5年以上)、各项存款占比;将各项存款付息率分别与各项存款FTP计价收息率相匹配,计算各项存款利差;根据各项存款付息率、各项存款FTP计价收息率和占比分别计算存款综合付息率、存款综合FTP收息率;确定该营业机构的存款综合利差。

3、非生息资产FTP付息占用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分析非生息资产资金占用对分行绩效的影响,以此评价经营机构非生息资产资金使用效率。

设计思路:分别提取合理非生息资产(如上级行核定或批准入账的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不合理非生息资产(如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清理资产、待清理信托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等)总账日明细表;按照科目余额和与之对应的FTP资金占用付息价格计算成本支出;分别汇总合理非生息资产、不合理非生息资产的付息成本;计算不合理非生息资产付息成本所占比例,以此评价非生息资产资金使用效率。

4、年(季)末存款现象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对年末存款真实性及由此带来的绩效影响进行审计分析。

设计思路:分别计算年底各项存款余额、年底存款增量、次年一月底各项存款余额;根据年底存款增量按存款准备金缴存比例、系统内上存利率计算缴存总行存款准备金、上存利息收入;将年底各项存款余额与次年一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进行比较,计算流失存款金额,以此核实年末存款真实性;按照总行现行系统内借款利率计算流失存款的借款成本支出,并与上存利息收入相比较考核年末存款现象对绩效的影响。

(四)方法运行结果分析及运用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对于存款等负债类产品而言是一种目标收益,对于贷款等资产类产品而言则是一种风险成本。因此,根据上述方法模块之运行结果:

1、当存款等负债类产品的市场付息率逼近其目标收益,存款业务之净利差缩小,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调整负债结构,尽量将长期存款转化为短期存款和基金保险;对长期存款要根据项目贷款增量视情况吸收,不能吸收无效益甚至亏损的长期存款;在业务考核上增加短期存款考核指标以降低高付息率。

2、当贷款等资产类产品的风险成本逼近其市场收益率,贷款业务之净利差下降,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如审慎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因其利差小、期限长并占用大量管理资源;在增量贷款要尽量鼓励客户多借短期贷款、到期再实行收回再贷;对存量贷款中长期贷款应按期收回。

同时,由于总行FTP价格对逾期贷款和非应计贷款按五年期贷款价格分别上浮30%和50%,因此在贷款运行过程中应严防贷款形成不良,避免大幅度减少贷款整体利差收入。

3、当不合理非生息资产付息成本占比高居不下导致FTP付息数额增大,则经营行应加快对闲置固定资产和待清理资产的处理、尽早收回业务垫款、加快现金整点或调度、严格库存现金限额、并对存在大量在途现金的问题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给予严格处罚。

4、当存款资金综合FTP买入价与贷款资金FTP综合卖出价之间差距加大,系统内净收入呈下降趋势,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解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根据项目贷款增量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的营销,以改善短期资金来源支撑长期资金运用的状况。

篇(3)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0前 言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科学发展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1]。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2],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分配或者是根据主观臆想判断赋予其权重值,不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架构,而且使判断结果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依据。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在审计过程中是一个多层次,多决策变量的复杂决策问题。对该决策问题作出十分正确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必须采用适当的决策判断方法。层次分析法能解将决策框架中对多目标的定性分析、逻辑分判断、模糊问题的识别转化为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常用于复杂的问题。

1 层次分析法应用简介

1.1 层次分析法简介[1]

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发展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初期。1971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教授T. L. Saaty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中,充分注意到当时社会的特点及很多决策科学方法的需要,开始寻求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又能让决策人员充分运用经验与判断能力。

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AHP法总的说来就是对每组因素中的因素项两两对比,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其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如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足要求,则特征向量即为所有属性的权值向量,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元素。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当某个层次包含较多因素((>9)时,可将该层次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层次。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胜的认识,其数值一般由该领域的专家按照经验判断而得。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经规一化后即为该矩阵因素相对于上一层中某因素的排序向量。再通过特征根导出一致性比率,判断其一致性。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排序权值,该过程由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直到计算出最低层的权值排序向量。最后通过特征根导出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判断其一致性[3]。

2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现在以浙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责任审计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本文在构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时,坚持了相关性、可比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几大原则,并根据专家意见、实际情况对各指标体系进行赋值,进行各级层的相对重要程度的确定,建立的递级层次结构为4层,如2.1的图1所示:

2.1 审计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出对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科学发展情况,权利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廉洁从业情况等方面。根据以上内容,建立如图(2-1)所示的评价层次结构。

2.2 判断矩阵的建立

选择对数控改造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参与层次分析判断矩阵的建立。这些专家必须对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中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合理构成判断矩阵上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所在。对各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依据表1给出相对权重[4]。

2.3 层次单排序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2、 计算n次方根

3、 对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

则各方案的关于Hi相对重要度为:(W1,W2,…,Wn)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2.4 综合重要度的计算方法及层次总排序

为了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中所有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要把第三步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组合,并进行总的判断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最终计算结果得出最低层次元素,即决策方案优先顺序的相对权重和整个递阶层次模型的判断一致性检验[5]。

2.5 一致性检验

矩阵所计算的值仅仅是评价人的估计值,如果在估计时有偏差,会导致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最大特征根也有偏差。这样各个方案相对重要度的可信度也差。如 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则λmax=n;否则:λmax≠n,于是有判断指标: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有CI=0。对于不同阶数的矩阵判断,可以引入平均随机指标RI(可以通过查表获得)。此时矩阵的一致性判断由其比例因子CR决定,CR=CI/RI。如CR

2.6 各层对上一层的的判断矩阵、其指标值及其一致性检验

在建立两两对比矩阵时,根据专家组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值,列出其判断矩阵,用matlab 软件计算出它们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这些赋值是否符合满意,是否符合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对各层的元素进行赋值并计算后,得出来下图的层次总排序,各层指标的权重分配数据汇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该专家小组认为,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操作行为规范化(B4)的权重为0.4409,因此该专家小组认为在评价时首先要看审计对象的操作行为规范情况,其次要看资源配置市场(B3),最后再看该校的科学发展情况(B1)、权利运行公开化程度(B2)和廉洁从业情况(B5),而在操作行为规范化的评价的各个指标中内部管理规范化、预算管理规范化、资金管理政策执行的权重最大,为0,1671,因此该专家小组认为在评价高校领导干部的操作规范情况时,应首先看内部管理规范化、预算管理规范化、资金管理政策执行情况。依次类推,这样就可以用数据定量的评价原本定性的问题。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权重的一般程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审计结论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的弊端,相对准确的反应出评价对象的客观情况,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参考文献:。

[1] 刘石林,方伟林编著,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定又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池州学院学报,2007,第21卷第(6)期,44-49

[3] 吕永波,胡天军,雷黎.系统工程[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中图分类号:R82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12-01

颈椎病的概念就是指的颈椎间盘发生了退化,颈椎肥厚增生和颈部因为损伤而造成的颈椎骨质增生,或者是椎间盘脱节、韧带变厚,对颈脊髓、颈部神经和血管产生刺激或者是压迫的情况,从而出现了各种病症。表现出来的主要形式就是颈肩痛、头昏、上肢失去知觉、肌肉的萎缩,严重的情况甚至是四肢麻痹、大小便出现问题,或者直接瘫痪。一般集中在老年人的身上,男性的发病率会比女性要高。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在颈椎病的发病概率中排第一,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在最近几年当中,中医针灸在临床治疗的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为了更好的了解各种不同的针灸方法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有何不同,于是特别选取了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的1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使用不一样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我院供接收了1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当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92例,年龄层在26岁到68岁之间(36.9±7.1),病程在1个月到一年不等,平均病程为4个半月。患者的颈部板比较僵硬,肩、颈、背有明显的压痛点,手指活动不畅,而且会伴有疼痛感。将全部患者都进行X线立位片的一般拍摄检查,发现每一位患者都有不一样程度的病理改变,在进行治疗工作的时候,可以锁定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造成其上肢疼痛的主要原因。这190例的病患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平衡针灸、温针合并走罐和电针合并颈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工作,这三组病患之间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没有特别明显的不同(P>0.05)

1.2方法

治疗组使用交叉取穴的方式进行针刺的治疗工作,颈痛穴和肩痛穴是主要的治疗穴位。要对穴位进行消毒,施针有效的标准以局部范围之内出现胀痛感。施针两天一次,20天为一个治疗过程。上文说到的两个主要穴位有针感就可以停针了,有一部分的病程患者超过3个月的而且症状比较严重的,施针停留的时间在一刻钟左右,进行施针的时候,需要患者配合着进行相应的肢体活动。

对照组的病患以俯卧的姿势,保持颈部的呈现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将颈夹脊穴位和阿是穴当成主穴,肩井、天宗、肩中俞、曲池、外关等穴位进行辅助治疗,使用的是一次性的30号的3寸的毫针进行施针的操作,对阿是穴采取温针的治疗方式,每一次治疗的时间保持在半个小时,有效的标准是局部的皮肤红润或者是充血为宜,两天一次,20天为一个治疗疗程。

观察组患者使用背靠式的坐姿,保持颈部松弛舒服为宜,以阿是穴当成施针主穴,对肩并、曲池、合谷、天宗、外穴等等进行辅助治疗,使用的针和对照组的针相同,选取夹脊穴和阿是穴用G6805-I型号的电针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持续半个小时,强度根据患者自身的承受压力进行相应的调整,两天一次,二十天为一个治疗过程。每次针灸治疗之后用颈椎牵引进行治疗,持续时间为一刻钟。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PSS10.0,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

2.结果

在结束了治疗的工作之后,对这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可以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较好,观察组的效果次之,但是彼此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在治愈这个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要比观察组好(P

3.讨论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成本很低,治疗费用很低,操作办法非常的简单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最近几年的临床治疗当中,受到了大部分医生的青睐。本文当中就是对三种不一样的针灸方法在神经根型颈椎上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效果最好,观察组的效果次之,可是三者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是在治愈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效果比观察组的效果要好很多(P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评价体系 完善

一、引言

政府绩效审计自20 世纪40 年代产生至今,发挥出了传统合规性审计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各国政府审计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到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绩效审计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政府绩效审计为各国政府提高公共管理的效果,明确公共管理责任以及加强公众对社会的监督、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西方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早,制度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基本建立起符合其国情和上层建筑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其在保证最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绩效审计评估标准等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其中美国、英国最具有代表性。

二、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概况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相对独立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所以实行的是立法型的政府绩效审计管理体制。美国政府赋予审计机关较强的独立性。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机构美国政府责任署(GAO)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其经费采用独立预算方式,大大增强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同时,美国还注重加强法律的建设,使审计有法可依,1973 年美国审计总署的《黄皮书》,根据环境变化经多次修订,被美国审计理论界和各级审计机构所公认,已作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被沿用至今。美国的审计范围涵盖一切公共资金使用领域,并形成了包括财务性指标、业绩审核指标、项目评估指标、政策分析指标等较为完整全面的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二)英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

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它也采用的是立法型模式,英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主要对议会负责, 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英国绩效审计的开展也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比如1983 年颁布的《国家审计法》和2009 更新的《绩效审计手册》。而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相对比较灵活和具有针对性,其采用的是最佳价值审计指标体系,主要由政府服务总体状况指标和政府分类服务指标两大类指标, 及170 多项具体服务指标构成,其一般参照被审计行业或部门的政策、标准和指标,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标准。

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特殊的国情和经济、政治环境,但是从西方各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来看,其中还是有些普遍的规律和方法存在,如何将这些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运用到中国实践中来,在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还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实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界的研究和实务界的探讨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成熟的政府绩效审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2008 年审计署的《审计署2008—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2009 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 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3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至今仍无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可供参考,由此导致审计人员在政府审计中难以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当前我国不仅缺乏对政府机关,公共部门资金使用及投资项目等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也没有对政府使用资金的社会效益量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缺乏给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构建一个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从中可以看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目前政府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评价指标过于简单,所以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纵观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目前只有两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供审计机关参考,包括财政部1995 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2004 年中国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995 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三个方面规定了十项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然而该指标体系的制定只是为了评价企业财务绩效,而没有将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考虑在内,对于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缺乏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课题组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用来评价地方政府的绩效,共分为三级,由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3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和33 个三级指标构成。但是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角度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不具有实际利用价值,不能应用到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实践中去,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指标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不够先进,绩效审计评价流程不科学,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来进行定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主观性,增加了评价的错误率,难以保证审计评价的质量,并且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对象具有无偿性和社会效益性等又加大了解决此问题的难度。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仍没有出台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评价体系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各地方政府审计机关所采用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不尽相同,未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导致各地方政府绩效缺乏可比性,各种违法行为可能趁机发生而不会受到制裁,从而影响了审计的质量,降低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准确,不能满足绩效审计的评价目标。我国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但是我国的审计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在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经常忽略一些重要的必须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工作,经常浪费人力、财力等对一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项目进行审计,经常出现审计工作与审计目标发生偏离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水平,降低了审计评价的质量。

(4)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能和我国的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会借鉴课题组提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我国的这两套指标体系不符合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不能大量运用于审计实践。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 照搬指标体系的方法, 也不注重观察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审计评价结果因此也就具有片面性。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处于一种不完全的法律授权状态,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范围还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缺少法律约束,相关的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没有硬性的规章作保证很难做到统一全面。

(2)评价目标制定不准确或制定准确但是在绩效评价中发生偏离。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评价目标的准确制定是绩效审计评价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虽然总体的评价目标制定思路是一致的,但针对具体的被审计对象,评价目标的内容还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我国的各级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制定出评价目标的现象很多。有的审计机关在开始时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但接着在选择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时未能与评价目标相符合一致。有的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修改评价目标,一味的追求与现在已不符合实际的审计目标的一致。这些也说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从而导致绩效审计评价水平不高。

(3)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流程。评价流程的科学制定使得每个审计人员心中都建立起开展工作的总体框架。但目前审计人员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大概的制定出一个评价目标,然后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评价工作,经常出现职能不清,已经做过的工作仍然重复在做,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发现的问题被忽略的现象,最后当这些被发现时,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重新收集和分析数据,降低了审计效率。更糟的是,关键数据没有收集,从而未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果,白白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4)缺乏全面的可供参考的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我国虽然已经有两套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但是这两套并不是为了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而提出的,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有所不同。做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全面、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不能完全覆盖所要评价的内容。目前,评价指标中财务指标多而非财务指标少,现实指标多而预测指标少,从而导致我国部分政府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不可以量化衡量的社会效益,如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等,有违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5)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各要素的选择和制定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实际绩效评价中,审计人员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准确的制定评价目标,不能熟练的掌握和遵守评价原则,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方法,不能全面计算和分析评价指标,不能综合系统的得出评价结果。这些足以说明,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水平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基础工作。

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完善与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开展绩效审计评价和保证绩效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至今缺乏专门的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严重影响了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因此,我国政府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如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政府绩效审计操作指南》、《政府绩效审计职业规则》等等,以使政府绩效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规范化、系统化、权威化。

(二)制定科学、准确的绩效审计评价目标

在审计评价刚开始时,可以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的有关规定,借鉴前面已经实施的审计评价项目案例,通过深入调查,制定出一个初步的评价目标,并且所有的审计评价工作要围绕着此目标进行。在审计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有了进一步认识,被审计对象的环境也有可能发生变动,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评价目标,这时候的评价目标修改千万要非常谨慎,关乎前面审计工作与后面审计工作的衔接。我们可以对被审计对象重新定位,保留评价目标中合理的部分,仔细考虑修改评价目标中不合理的部分,然后根据新的评价目标实施审计程序。

(三)制定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流程框架

上图构建出在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流程时所需要考虑的整体评价思路,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得出正确的审计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实施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流程的构建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

(1)制定准确的评价目标,并根据评价目标来确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适合的评价策略。评价目标可以细分为真实合法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目标,是整个绩效审计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审计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必须要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以评价目标为中心。在制定评价目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三大子目标,处理好这三大子目标的关系。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一定要具体详细,需要将评价目标结合审计所处的实际环境,落实到具体的评价对象上来,以便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2)根据评价目标确定绩效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效的审计评价还需要有与评价目标相适应的、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是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对象效益的尺度,是发表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在选择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评价目标谨慎选择,要坚持与被审计对象沟通,以国际公认标准、国家公认标准、国家法律法规为最高标准,评价标准要具备可比性和一贯性这些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很关键,是绩效评价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指标不能一味贪图数量的多少,应该以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为主,在众多指标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审计评价方法是审计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指标,再用评价标准衡量,最后得出评价结果的手段,会对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绩效审计评价中,既可以选择简单的审阅和符合测试等方法,又可以选择复杂的比如数学论证等方法,只要能满足所确定的评价目标,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审计费用、所拥有的技术等合理地选择审计评价方法。

(3)根据审计中发现的总体情况初步形成审计评价结果。审计发现的总体情况是支持审计评价的第一层面,比如可以从审计调查中发现的资金投入情况、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情况等方面来支持审计评价,但是这样形成的评价结果还是不准确的,有待进入下一环节的检验。

(4)根据审计中揭示的典型问题进一步支持审计评价。审计调查的总体情况只是在总体基本面上初步支持审计评价,为了增加审计评价的深度,需要结合典型问题再予以论证支持。典型问题是指与审计项目有关的,经常出现或者出现频率不高但非常突出的问题。可以从审计对象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资金管理使用过程、问题处理过程,人员和资源的配置等角度来发现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可以确定审计评价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地方,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

(5)进行审计分析来完善审计评价。前些程序已经发现了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这也是绩效评价的必经阶段,可以完善审计评价。审计分析就是找出问题,并结合已经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再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存在的具体原因,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由于审计分析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不能忽略此环节。

(6)综合各层面的评价,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准确、客观的综合性审计评价。以上各层面的评价单独看都具有片面性,不足以表达绩效评价的全部内容,只有将这些评价汇总起来,但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对这些层面进行逻辑分析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最后得出综合性的审计评价结果。经过科学的绩效评价过程,对各环节的仔细检验,最终得出的这个评价结果必然能够符合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反映被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水平。

(四)加快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步伐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选择和计算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工作之一。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不全面使指标体系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真实合法性指标、社会效益性指标、经济效益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再对这三类一级指标进行分解,最终变成多个二级指标,从而可以系统、全面的进行绩效评价。在构建二级指标时,要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构建并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现实指标和预测指标并重的原则,从审计评价工作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加强对评价指标的构建。

(五)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作用的发挥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由于绩效审计评价的复杂性,只具有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显然不能满足绩效审计评价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新的培养方向。大学在开设审计、会计课程时可以适当加入计算机、数量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政府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后,还需不断的加强学习。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论坛、讲座、案例分析、技能培训、继续学习等各种途径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远. 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师,2011(11).

[2] 侯玲.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审计月刊,2009 (5).[3] 贾云洁, 王会金. 价值取向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2(1).

[4] 刘勇. 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 财会通讯,2009(12).

[5] 屈洪飞. 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瓶颈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6] 曲明.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 国际商务财会,2013 (11).

[7] 王锐.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政府绩效评估[J]. 武汉学刊,2010(1).

[8] 吴意晖. 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体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5).

[9] 杨娟. 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 (4).

[10] 赵保卿. 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1]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10.

[12] 周亚荣.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篇(6)

二、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概况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相对独立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所以实行的是立法型的政府绩效审计管理体制。美国政府赋予审计机关较强的独立性。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机构美国政府责任署(GAO)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其经费采用独立预算方式,大大增强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同时,美国还注重加强法律的建设,使审计有法可依,1973年美国审计总署的《黄皮书》,根据环境变化经多次修订,被美国审计理论界和各级审计机构所公认,已作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被沿用至今。美国的审计范围涵盖一切公共资金使用领域,并形成了包括财务性指标、业绩审核指标、项目评估指标、政策分析指标等较为完整全面的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二)英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

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它也采用的是立法型模式,英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主要对议会负责,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英国绩效审计的开展也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比如1983年颁布的《国家审计法》和2009更新的《绩效审计手册》。而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相对比较灵活和具有针对性,其采用的是最佳价值审计指标体系,主要由政府服务总体状况指标和政府分类服务指标两大类指标,及170多项具体服务指标构成,其一般参照被审计行业或部门的政策、标准和指标,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标准。

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特殊的国情和经济、政治环境,但是从西方各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来看,其中还是有些普遍的规律和方法存在,如何将这些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运用到中国实践中来,在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还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界的研究和实务界的探讨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成熟的政府绩效审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2008年审计署的《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3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至今仍无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可供参考,由此导致审计人员在政府审计中难以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当前我国不仅缺乏对政府机关,公共部门资金使用及投资项目等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也没有对政府使用资金的社会效益量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缺乏给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构建一个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从中可以看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目前政府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评价指标过于简单,所以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纵观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目前只有两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供审计机关参考,包括财政部1995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2004年中国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995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三个方面规定了十项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然而该指标体系的制定只是为了评价企业财务绩效,而没有将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考虑在内,对于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缺乏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课题组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用来评价地方政府的绩效,共分为三级,由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构成。但是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角度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不具有实际利用价值,不能应用到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实践中去,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指标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不够先进,绩效审计评价流程不科学,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来进行定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主观性,增加了评价的错误率,难以保证审计评价的质量,并且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对象具有无偿性和社会效益性等又加大了解决此问题的难度。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仍没有出台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评价体系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各地方政府审计机关所采用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不尽相同,未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导致各地方政府绩效缺乏可比性,各种违法行为可能趁机发生而不会受到制裁,从而影响了审计的质 量,降低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准确,不能满足绩效审计的评价目标。我国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但是我国的审计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在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经常忽略一些重要的必须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工作,经常浪费人力、财力等对一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项目进行审计,经常出现审计工作与审计目标发生偏离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水平,降低了审计评价的质量。

(4)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能和我国的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会借鉴课题组提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我国的这两套指标体系不符合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不能大量运用于审计实践。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照搬指标体系的方法,也不注重观察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计评价结果因此也就具有片面性。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处于一种不完全的法律授权状态,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范围还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缺少法律约束,相关的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没有硬性的规章作保证很难做到统一全面。

(2)评价目标制定不准确或制定准确但是在绩效评价中发生偏离。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评价目标的准确制定是绩效审计评价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虽然总体的评价目标制定思路是一致的,但针对具体的被审计对象,评价目标的内容还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我国的各级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制定出评价目标的现象很多。有的审计机关在开始时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但接着在选择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时未能与评价目标相符合一致。有的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修改评价目标,一味的追求与现在已不符合实际的审计目标的一致。这些也说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从而导致绩效审计评价水平不高。

(3)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流程。评价流程的科学制定使得每个审计人员心中都建立起开展工作的总体框架。但目前审计人员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大概的制定出一个评价目标,然后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评价工作,经常出现职能不清,已经做过的工作仍然重复在做,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发现的问题被忽略的现象,最后当这些被发现时,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重新收集和分析数据,降低了审计效率。更糟的是,关键数据没有收集,从而未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果,白白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4)缺乏全面的可供参考的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我国虽然已经有两套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但是这两套并不是为了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而提出的,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有所不同。做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全面、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不能完全覆盖所要评价的内容。目前,评价指标中财务指标多而非财务指标少,现实指标多而预测指标少,从而导致我国部分政府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不可以量化衡量的社会效益,如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等,有违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5)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各要素的选择和制定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实际绩效评价中,审计人员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准确的制定评价目标,不能熟练的掌握和遵守评价原则,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方法,不能全面计算和分析评价指标,不能综合系统的得出评价结果。这些足以说明,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水平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基础工作。

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完善与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开展绩效审计评价和保证绩效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至今缺乏专门的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严重影响了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因此,我国政府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如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政府绩效审计操作指南》、《政府绩效审计职业规则》等等,以使政府绩效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规范化、系统化、权威化。

(二)制定科学、准确的绩效审计评价目标

在审计评价刚开始时,可以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的有关规定,借鉴前面已经实施的审计评价项目案例,通过深入调查,制定出一个初步的评价目标,并且所有的审计评价工作要围绕着此目标进行。在审计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有了进一步认识,被审计对象的环境也有可能发生变动,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评价目标,这时候的评价目标修改千万要非常谨慎,关乎前面审计工作与后面审计工作的衔接。我们可以对被审计对象重新定位,保留评价目标中合理的部分,仔细考虑修改评价目标中不合理的部分,然后根据新的评价目标实施审计程序。

上图构建出在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流程时所需要考虑的整体评价思路,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得出正确的审计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实施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流程的构建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

(1)制定准确的评价目标,并根据评价目标来确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适合的评价策略。评价目标可以细分为真实合法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目标,是整个绩效审计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审计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必须要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以评价目标为中心。在制定评价目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三大子目标,处理好这三大子目标的关系。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一定要具体详细,需要将评价目标结合审计所处的实际环境,落实到具体的评价对象上来,以便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2)根据评价目标确定绩效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效的审计评价还需要有 与评价目标相适应的、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是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对象效益的尺度,是发表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在选择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评价目标谨慎选择,要坚持与被审计对象沟通,以国际公认标准、国家公认标准、国家法律法规为最高标准,评价标准要具备可比性和一贯性这些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很关键,是绩效评价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指标不能一味贪图数量的多少,应该以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为主,在众多指标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审计评价方法是审计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指标,再用评价标准衡量,最后得出评价结果的手段,会对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绩效审计评价中,既可以选择简单的审阅和符合测试等方法,又可以选择复杂的比如数学论证等方法,只要能满足所确定的评价目标,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审计费用、所拥有的技术等合理地选择审计评价方法。 

(3)根据审计中发现的总体情况初步形成审计评价结果。审计发现的总体情况是支持审计评价的第一层面,比如可以从审计调查中发现的资金投入情况、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情况等方面来支持审计评价,但是这样形成的评价结果还是不准确的,有待进入下一环节的检验。

(4)根据审计中揭示的典型问题进一步支持审计评价。审计调查的总体情况只是在总体基本面上初步支持审计评价,为了增加审计评价的深度,需要结合典型问题再予以论证支持。典型问题是指与审计项目有关的,经常出现或者出现频率不高但非常突出的问题。可以从审计对象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资金管理使用过程、问题处理过程,人员和资源的配置等角度来发现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可以确定审计评价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地方,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

(5)进行审计分析来完善审计评价。前些程序已经发现了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这也是绩效评价的必经阶段,可以完善审计评价。审计分析就是找出问题,并结合已经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再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存在的具体原因,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由于审计分析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不能忽略此环节。

(6)综合各层面的评价,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准确、客观的综合性审计评价。以上各层面的评价单独看都具有片面性,不足以表达绩效评价的全部内容,只有将这些评价汇总起来,但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对这些层面进行逻辑分析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最后得出综合性的审计评价结果。经过科学的绩效评价过程,对各环节的仔细检验,最终得出的这个评价结果必然能够符合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反映被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水平。

(四)加快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步伐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选择和计算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工作之一。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不全面使指标体系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真实合法性指标、社会效益性指标、经济效益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再对这三类一级指标进行分解,最终变成多个二级指标,从而可以系统、全面的进行绩效评价。在构建二级指标时,要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构建并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现实指标和预测指标并重的原则,从审计评价工作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加强对评价指标的构建。

(五)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作用的发挥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由于绩效审计评价的复杂性,只具有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显然不能满足绩效审计评价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新的培养方向。大学在开设审计、会计课程时可以适当加入计算机、数量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政府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后,还需不断的加强学习。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论坛、讲座、案例分析、技能培训、继续学习等各种途径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远.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1(11).

[2] 侯玲.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审计月刊,2009 (5).

[3] 贾云洁,王会金.价值取向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1).

[4] 刘勇.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9(12).

[5] 屈洪飞.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瓶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6] 曲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国际商务财会,2013 (11).

[7] 王锐.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政府绩效评估[J].武汉学刊,2010(1).

[8] 吴意晖.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体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5).

[9] 杨娟.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 (4).

[10] 赵保卿.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一、文献回顾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不断开展绩效审计,学者们也逐渐关注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宋常等,2006)。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投资决策、建设方案、计划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往往会由于绩效审计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对不同的审计人员同样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对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和层次化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并且具有可靠度较高、误差较小的优点。用AHP方法进行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时,一般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划分、重要性识别和权重设计;然后再采用AHP方法或结合模糊数学方法来构建其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张宏亮和肖振东(2007)运用AHP方法构建了公共环境投资项目审计的一般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梁星和王凤华(2007)在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模糊数学和AHP层次分析法,对政府绩效审计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陈伟(2007)在对联网审计的实施成本、效益、审计风险控制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联网审计绩效评价的AHP层次结构模型。肖限平(2011)借鉴项目后评价的一些指标和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一个水利建设绩效审计通用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在选用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指标后,通过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并结合专家经验打分法计算出项目综合评价值。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以信息为基础,系统地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地平衡指标评价因素的一种新的组织绩效管理工具。借助平衡计分卡可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矩阵和对应的评价模型,但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平衡计分卡的维度需进行相应的改变。韩晓梅和韩朝莉(2008)根据新时期内部审计特征,从财务、客户、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学习和创新四个维度分别设计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企业战略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于吉全和孙晓霞(2009)从影响建设项目绩效的因素出发,将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前期决策、项目管理、财务、项目效益四个维度,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和模型。张建新和冯彦妍(2010)将学校的筹集资金能力、产出效果、人财物的投入情况及利用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力等内容作为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建立了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模型。

综观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千差万别,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统一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和方法。在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只能根据具体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需求、审计人员的偏好等因素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而这些方法目前还主要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等中选择。一般而言,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成果要紧紧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服务领导决策;二是服务群众的知情权。而现有评价方法在反映“用户需求”及其需求与评价指标的耦合方面尚存一些不足。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以下简称QFD)是最能体现用户需求、反映用户声音的一种方法。鉴于此,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及其核心工具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简称HoQ)技术引入到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中,提出了一种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二、QFD技术与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QFD最早由日本学者Akao Yo ji提出,它是一种能够分析用户需求,并能直观地将需求映射为产品设计要求的质量分析工具。QFD方法通过矩阵来呈现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然后确定评价用户需求的关键设计指标,从而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质量屋模型是QFD的核心,其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在质量屋构建过程中,用户通常都是以较为模糊的、不完备的语言将他们的主观感受表达成为需求内容,用户需求贯穿QFD的全过程。

本文将QFD引入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过程,首先分析影响投资项目绩效的影响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借鉴宋常等人(2011)提出的以“5E”为核心设计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基本框架,将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绩效审计核心内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五个属性层看作用户的需求(一级指标),同时,为了简单起见,将文献[2]中的11个一级指标作为本文的二级指标,从而构建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一)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质量屋模型

建立质量屋模型是基于QFD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内容。通过质量屋中的用户需求与服务技术设施的关系矩阵和服务技术设施自相关矩阵,可以量化分析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通过多阶段质量屋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自顶向下的分解,直到分解到审计人员容易判断的评价指标。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因素称为一级指标,影响一级指标的因素称为二级指标。基于这样的理解和分析,本文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质量屋模型,通过建立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将实现基于QFD的绩效审计评价。

图2所示的质量屋由左墙、天花板、房间、屋顶、隔墙和地板六部分组成。其中,左墙表示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左墙与房间之间的隔墙表示评价指标的权重wi;天花板表示评价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屋顶的自相关矩阵表示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房间表示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用矩阵Ri×j表示,其元素rij称为关系度,表示第j个影响因素对第i个评价指标的关联程度;地板表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第j个影响因素相对于各评价指标对投资项目绩效水平的权重用kj表示。

通常,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权重、各评价指标间的关联强弱,以及各项影响因素与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都不能给出确定性度量,只能给出定性描述,需依赖专家打分确定。本文采用等级来描述,专家只需打出等级,无需具体打分,可以消除具体打分的非正常偏差。

(二)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的建立

投资项目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3所示。质量屋的左墙只有一个评价指标,在这里表示为总绩效水平,天花板是影响总绩效水平的一级指标ci,屋顶是一级指标自相关矩阵,地下室由一级指标的影响权重wi和各个一级指标的绩效水平指数si两部分构成。

(三)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二阶段质量屋模型的建立

投资项目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4所示。该阶段的质量屋将一级指标放在左墙,并根据评价指标的层次结合关系矩阵R'1×m和R''m×n将一级指标分解为二级指标后放在天花板。由于本文中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二级指标可以由审计人员直接给出评价结果,因此,质量屋的地下室存放根据评价结果构成的判断矩阵pm×n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kj放在地下室的顶层,而地下室的左墙存放一级评价指标的绩效水平指数si。

(四)关系矩阵的建立

第二阶段质量屋的中间房间均存放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第一阶段质量屋用R'1×m表示,第二阶段质量屋用R''m×n表示,其矩阵元素表示质量屋中下级评价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关联程度。为了计算的方便,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用数字0―9来量化关联程度的等级。

(五)判断矩阵的建立

判断矩阵pm×n位于地下室,如图4所示。由于二级指标在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中为最底层级,也是审计人员最容易评价的指标。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询问、检查书面文书、现场观察、追踪业务流程、统计分析等形式获得具体数值。将获得的各个二级指标的评价均值记为cj(j=1,2,…,n),则判断矩阵pi×j的元素pij的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六)计算投资项目总绩效水平

总绩效水平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最终结果,它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计算得到的,先计算二级评价指标绩效指数,再计算总绩效水平。本文为了简便起见,在计算过程中,质量屋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Delphi方法。首先,将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pm×n和二级指标权重矩阵vl×n的转置矩阵相乘,便得到一级指标的QoA绩效水平指数si,该结果将存放在图4所示第二阶段质量屋中的地下室房间;然后,将一级指标的绩效水平指数si依次与一级指标权重wi相乘;然后求和;最后即可得到投资项目的总绩效水平。第二阶段质量屋中一级指标绩效水平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四、算例分析

下面以某市大型污水处理厂政府投资项目为例,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五个方面,采用本文提出的QFD方法来分析该项目的投资绩效审计评价过程。

(一)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的建立

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一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5所示。质量屋的左墙为项目的总绩效水平,天花板为5个一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获得关系矩阵R'1×5中各元素r'ij(j=1,2,…,5)的值。

(二)第二阶段质量屋的建立

绩效审计QFD评价第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如图6所示。质量屋的左墙存放5个一级指标,天花板存放11个二级指标,地下室房间存放根据公式(1)得到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p5×11,地下室的左墙存放一级指标的QoA水平指数si(i=1,2,…,5),地下室的顶层存放用Delphi法得到的二级指标权重kj(j=1,2,3…,11),质量屋的房间存放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到关系矩阵R''5×11的元素值,如二级指标“计划产出效率性I21”与一级指标“效率性”的关联度r24=7。

(三)判断矩阵的建立

判断矩阵p5×11通过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关联度p5×11和审计人员对二级指标的评估结果计算得到。实例中,对于11个二级指标问题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最终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评价均值cj(j=1,2,…,11)。根据公式(1)计算出pij的值,如p13=9.313。

(四)计算总绩效水平

从二级指标开始自下而上,根据公式(2)依次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QoA绩效水平指数。如算例中s1=9.523*0.38+8.923*0.28+9.313*0.34=9.284,将所有一级指标的QoA绩效水平指数si算出放入图5地下室,将si依次与一级指标权重相乘后求和,即可得到本案例投资项目总绩效水平:

通过二阶段质量屋模型对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投资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可知,该项目评价得分84.86分,其中“经济性”和“公平性”得分较高,“效率性”和“环境性”次之,而“效果性”需要改进提高,具体体现在“目标管理效果性”和“内部管理效果性”两个层面。

篇(8)

二、我国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缺乏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的法律保障

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迫在眉睫,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依旧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财政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体系的建立进程,使得审计评价始终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定程序,客观上无法保障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独立性和公平性。因而目前的审计评价结果一是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程序比较混乱;二是审计评价结果无法为公众广泛认同;三是对下一阶段的财政投入没有起到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现阶段,财政绩效审计评价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审计行为,而是个单位部门零碎的局部行为。缺乏一套制约和规范评价行为过程的指标和科学有效的方法。难以形成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制约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进程。只有把制定统一的评判指标,才能体现审计的公平性。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审计评价的理性衡量工具,有了工具才能进行审计评价行为,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财政绩效审计结构评价这根绳子理顺。

(三)缺乏完备准确的数据信息

我国财政绩效审计数据库尚在初始建设阶段,对缺乏精确的历史数据信息,难以进行未来预期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在审计评价是可能无数据参考,二是无法对未来时间的数据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严重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评估精度和权威性。

三、构建和完善财政绩效审计结构评价体系

财政绩效审计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构建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成效的评估,须采取确实可行的科学手段和措施。

(一)以立法推动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

强化立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评价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评价程序公平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财政绩效结构审计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源泉和动力。现阶段针对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立法尚处于盲区。审计评价的程序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的保护。出台相关法律,一是方便审计主体依法操作,二是约束审计评价主体的评价行为,保证法理上结果的公平。

(二)确立契合财政支出实际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确立符合我国财政支出现状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庞大的体系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是行不通的。国家权威决策机构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评价标准,规范整个审计评价的过程。利用科学的政策,协调实际的可操作性和理想标准间的矛盾,实现评价标准的效益最大化。科学评估审计评价标准是否契合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的状况,适当增加标准的弹性。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就是分重要。相关部门应从法规标准、行业标准及专业标准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具有社会广泛认同的审计评价标准。

(三)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财政收支项目数据库

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数据,为审计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现阶段,我国对财政收支项目的分类尚未精确,这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损耗。按照不同功能和类型将庞杂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数据类别,方便审计部门的审计和评价,节省大量的国家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财务技术。引入网络财务技术,使远程操作成为了现实,实现跨地域跨空间的统一协调管理。能够对适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及时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财政收支的前端、终端及后端作科学的监管评估,能极大的提高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效率。

(四)探索符合审计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我国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尚未成熟,评价的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审计工作需要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纵上可以吸取自身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横向上,我们应灵活借鉴市场经济走在我国前头的西方发发国家,汲取精华。制定评价方法的初衷应当是满足公共需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有绩效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方案比较法及公众评判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当是在不脱离公众评判法的基础上操作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本身是为公众服务的。

篇(9)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发重视,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脍炙人口的热门话题。我国以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十分严重,这最终将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保护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而在环境保护中,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把控监督手段,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评价方法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方面,陈正兴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对目标对象(即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经济活动按一定标准进行检查,对各方面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对效果与效率做出相关的表示意见。这种观点是从对效率和效果方面进行了强调,指出了环境绩效审计的针对性目标。史晓燕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本质上归属于审计的一小部分,在研究环境绩效审计定义的过程中 ,应紧紧围绕环境审计的核心,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证据的收集,进而对政府部门和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做出评定。王恩山则从审计控制的方面出发,围绕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指出环境绩效审计是指由审计单位(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执行的,对受托环境绩效责任承担者履行其职责的情况进行审查和分析,并对照合理的标准对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履行现状和潜力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其更全面有效地履行自身的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特殊的审计控制。这样的观点是“受托责任观”的一个具体表述,目前对此学术界也有较多认可。综上,笔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原则,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对环境整治有关的项目和工程进行审查和分析,判断项目和工程是否合法合理,并提出一系列改善性建议,使相关项目与工程的开展更加顺利与完善的活动。

三、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陈正兴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即对环境决策行为审计、经营计划和目标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效率审计、内部系统控制审计、资源、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等六个部分。其中,最直接能够观察出的是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益,这也是环境绩效审计所有效率、效果的综合体现。万玻的观点是,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除了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外还应该有环境性,这是对之前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王恩山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即本质内容和具体内容,并从受托环境责任入手,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细分成八项加以阐述,其中将环境法律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合理性摆在了第一位,故法律与制度的健全对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笔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对国家法律及制度环境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具体环境政策的执行状况和预期效果的审计、对相关环境项目及工程效益的审计,以及对整体的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审计。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统一,并注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判。

四、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

篇(10)

(一)操作指南的“适度指引”问题 在操作指南撰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往往对如何把握指引的适当程度感到困惑。借鉴国外先进审计实践,比如,英国在近年的绩效审计实践中,充分体现“保持灵活和创造性”的指导思路,最大限度鼓励创新,强调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环境中树立创新意识,根据审计项目的对象,确定适用的方法、预算和报告风格。但由于目前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尚属探索与发展阶段,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高标准要求,如果操作指南过于笼统和抽象,容易造成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内容无处下手的尴尬情况,容易放大主观随意性;而另一方面,检查对照程序表式的操作指南,又略显机械,不符合绩效审计灵活、多变的特点,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创新。

(二)指标评价方法的“评价定量”问题 当前开展绩效审计时,多数情形下均采用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审计评价,而指标体系中较多地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由于人民银行管理特点、基期数据不完整或缺失等因素影响,审计评价在内容合理性、方法科学性、标准公允性等方面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此时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并且据此做出审计结论,容易受到被审计对象的抵触和质疑,难以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的公信力也可能会被削弱。

(三)审计内容属地管理下的“普遍适用”问题 人民银行很多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区域化的管理方式形式多样,将属地管理的工作作为绩效审计内容,组织系统性的绩效审计项目或出台操作指南时,在界定审计范围、明确审计评价内容、标准等工作中,出现了如何解决“普遍适用”的问题。比如,在人民银行全系统内出台基于某项属地管理工作为对象的操作指南时,如果对审计内容界定不够科学,审计评价的对象、方式及标准等设置不够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容易造成审计操作性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使得审计结果横向之间失去比较意义,成果利用的效果下降。

(四)审计介入的“适当择机”问题 “在什么时候开展绩效审计比较合理?”是绩效审计实践中一个现实问题。现阶段绩效审计在选择审计介入时机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或不合理。在不适当的时机介入会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会使得其他非审计领域的风险得以累积增加。

(五)审计项目规划的“短期化”问题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项目规划中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很多创新性绩效审计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项目实施“短期化”,有的存在“一次游”的现象。只重视创新而未进行合理规划,难免有些本末倒置,脱离了开展绩效审计的目的,很多可以深入的、推广的、后续跟踪的,没有持续开展。如何进行绩效审计项目的合理规划,以何种制度或指导思想保证绩效审计项目长期、有效开展,是在审计实践中面临的又一棘手问题。

(六)审计现场实施中的“控制”问题 绩效审计在现场实施过程中,相比合规性审计往往会出现较多新状况或者问题,甚至会发生由于无法有效解决新问题或审计方向把握偏差而导致审计陷入困境的情况。这些状况在审前无法预估,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进程、方向把握以及难题解决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一方面与审计经验是紧密联系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可以研究、总结出一些审计方法、技术并合理运用,帮助审计人员提高控制能力,成为绩效审计必须思考的问题。

(七)审计报告框架的“灵活”问题 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决定审计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中,没有通行的标准审计报告形式,这也表明了学界对绩效审计报告撰写的共同观点,就是绩效审计报告应务实、有针对性,框架应灵活、多变。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对编写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往往感到非常棘手,有的绩效审计报告与合规性审计报告没有太大区别,有的报告只是在正面评价的时候从绩效角度阐述,而到对问题、薄弱环节等做出评价时则走回合规的老路,有的报告通篇只谈绩效而忽视了合规性基础,有些报告过于冗长、或重点不突出、或定位不清晰、或体例混乱亦或语言繁复。提出科学的指导思路和方法,引导审计人员编写出高质量的绩效审计报告,有效解决审计报告框架务实灵活的问题,对提高绩效审计实效将是大有裨益的。

二、绩效审计实务问题原因分析

(一)绩效审计的需求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基于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强化权利约束、深化改革提高效能等目的,管理层对提升管理绩效的需要逐渐强烈,审计需求和期望提高。但是目前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无论是战略规划、审计原则与目的、审计内容范围界定,还是具体程序、方法与技术,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绩效审计发展与管理层的需求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造成内审部门产生强烈的实施意愿,却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在矛盾与冲突中引发各种问题。

(二)现有管理水平与绩效审计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绩效审计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多样、灵活,但这些方法均需要基础数据的支撑,便于审计人员获取相关证据,要求被审计对象拥有比较全面的效能管理信息资料。但目前人民银行履职各项控制活动以合规为目的较多,管理制度中对于绩效的要求还不够明确,很多效能管理活动的记录缺失,甚至没有开展有利于提高效能的管理活动,给绩效审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造成不便,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内容界定、审计方法选用、绩效审计评价等方面难于准确控制与合理把握。

(三)绩效审计部分概念尚存在模糊 目前绩效审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其中部分是由于一些绩效审计概念模糊造成的。这些概念的模糊不仅仅在总部绩效审计实务工作中存在,在国内大量绩效审计研究文献中发现,部分学者甚至也存在概念模糊甚至走入误区,主要有以下概念和观点供研讨:

(1)绩效审计评价与绩效评价的区别。绩效评价是管理层对自身管理活动效能情况开展的评价,实施者是管理层,目的是提高自身管理效能,形式往往是奖惩,评价标准是基于管理层角度设置的、体现其管理思想、有利于其管理的标准,而绩效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独立审计评价,实施者是内审部门,目的是发现有效的绩效改进、促进被审计对象提高管理水平,形式是向管理层和其他使用者提供审计报告,评价标准应该是基于审计出发的具有客观、公允等特点的标准;根据以上区别,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绩效评价应对被评价对象给出明确的、具有档次差距的定性或定量评价结果;绩效审计评价通过分析,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提出有利于被评价对象提高管理效能的绩效改进,从而增加组织价值。因此,绩效审计评价可以是根据审计内容提出的针对性评价,可不必给出具有档次差距的评价结果。

(2)绩效审计评价是绩效审计的核心,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绩效审计与其他审计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绩效进行分析,作出审计评价,进而得出具有建设性绩效改进建议的审计结论,因此绩效审计中应重点解决的是如何开展有效的绩效审计评价。解决的途径是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此为准绳,发现绩效改进。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设定可靠、客观、适用、可理解、可比和公允的评价标准。

(3)绩效审计评价并非一定要采取复杂的量化指标与打分方法。可以说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工具,有利于审计人员衡量审计事项和识别存在问题,但是采取复杂的量化指标与打分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容易与绩效评价混淆,或者过犹不及、削弱审计的公信力。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方式应该是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针对具体审计内容进行定性评价,同时配合适当的评价指标给定性评价进行补充说明,如果需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量化指标应具有代表性、简单、有效。

三、绩效审计实务问题解决对策

(一)操作指南设计中应遵循适度弹性的原则 适度弹性原则,即在保持审计内容规范性的前提下,在审计评价中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在这一原则下,绩效审计操作指南应明确和细化绩效审计内容,提出指导性的评价标准,针对审计内容适度设置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具体说明评价指标的使用与分析方法,做到有收有放,指导适度。既可以避免操作指南过于机械,同时又给审计人员以灵活掌握的空间。审计内容是实现审计目标的直接作用载体,审计内容的界定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的,对审计内容设置过多的调整权限,可能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统一的审计内容也有利于绩效审计结果的横向比较,因此其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即审计人员应在统一、规范、明确的审计内容范围内开展审计。审计评价具有一定主观性和灵活性,因此审计评价的设计应突出开放性的特点,即审计人员可以依据被审计对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评价。

人民银行很多绩效审计目前主要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绩效审计评价,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尽量设置开放性的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现审计评价的适度开放。单一因素评价指标指向性强,但是缺乏一定的拓展性,而多因素评价指标则具有相对开放的特点。比如在车辆管理审计中,设计单位里程油耗合理性评价指标时,可以从同比与环比变化合理性、同类型车辆单位里程油耗对比、不同驾驶人员同一车辆单位里程油耗对比、节油用品使用前后油耗变化对比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价,同时允许审计人员增加或减少评价因素,使得评价指标更加符合不同审计对象的特点,体现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绩效审计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方面可以创新性的运用改良方法 从国外先进绩效审计实务来看,并非运用很复杂的定量评价模式,多数是依据评价标准做出定性绩效审计评价。但现阶段人民银行的绩效审计实践中,大多数倾向选择定量评价,主要原因是定量评价在操作中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可遵循性更强,适应现有审计人员的能力范围。而定性评价由于很难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绩效审计实践中发展缓慢。可以说,造成定性评价难以实施的最重要原因是顾虑评价标准不客观、不公允。解决评价定量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首选方法:在保证评价标准公允的情况下,进行定性评价。在绩效审计的初步或逐步成熟的阶段,如果能够保证评价标准公允,就可以考虑运用定性评价。这需要审计人员一方面寻找或者设定尽量客观、合理、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需加强与被审计对象交流,尽量就标准达成共识。次选方法:定量评价的定性化处理。即定量、定性评价双线进行,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定量评价作为定性评价的依据,由审计人员内部掌握,定量评价通过确定不同评分档次的方式转换为定性评价,最终向被审计对象反馈定性评价结果。

(三)界定审计内容,适当考虑建立拼插式内容体系 解决属地管理下的“普遍适用”问题,关键是克服多样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一是下定义,即明确审计范围与内容,归纳审计内容的共性特征,进行合理界定,使得审计活动在统一的概念范畴上实施。比如在办公大楼运行成本管理绩效审计中,对于办公大楼的范围、由哪些成本构成、这些成本具体表现为何种活动等,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进行规范,使得审计范围与内容变得普遍可行。二是建立拼插式内容体系。将审计内容分为必审与备审两部分,除必审部分外,审计人员可根据被审计对象实际情况,选择备审部分,有效克服多样性。

(四)根据被审计业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审计时机 根据审计业务的特点,绩效审计对象可以分为流程化和结构化两类。流程化,指被审计业务以程序化的方式运作,整个工作由若干个环节组成,某一环节的开展取决于上一环节是否完成,如基本建设项目就是典型的流程化审计对象。结构化,是指被审计业务的运转机制并非各个环节前后依赖,而是由各自承担相对独立职能的部分有机构成。如以办公大楼运行成本管理为例,包括能耗、物业、人员和设备维修成本管理等结构模块。

流程化和结构化的绩效审计,在介入时机上应有所区别。对于流程化审计对象,介入时机应选择关键程序或环节发生的节点,属于“发生”介入。对于结构化审计对象,应该在绩效成果不好或有向不好趋势转变的时候选择介入,属于“发现”介入。目前关于绩效审计风险导向机制的研究,其目的之一就是发现需要审计的对象或者线索,作为审计介入时机决策的有力依据。因此,对于结构化的绩效审计,可探索和运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达到预警阈值的被审计对象开展审计。当然,这样的选择方式不完全绝对,基于流程化的审计对象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据此进行“发现”介入也是可以的。但由于流程化的审计对象本身就存在诸多关键环节,如果已经对关键环节进行了绩效审计,或者制度要求必须对关键环节进行审计,此时如果审计部门还对其进行动态预警监测,其必要性和审计成本是需要值得考虑的。

(五)绩效审计项目应有长期发展规划 解决“短期化”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建立绩效审计长期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绩效审计长期发展目标。目前应遵循循序渐进指导思想,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内容到全面、综合性审计内容、从“3E”绩效逐步拓展到公平性、环境性等的“5E”绩效。(2)绩效审计发展各阶段计划。制定绩效审计发展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明确各阶段计划的主要目标、内容和实施措施。(3)项目选择的标准。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应考虑项目的增值性、重要性、风险程度以及可操作性。

(六)科学、有效运用审计方法、技术,加强审计控制 这里所指控制,并不是指在规定的审计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审计任务,而是指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的,对审计内容做出合理判断,采取合理的审计方式和技术,确保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从审计实践经验来看,提高控制能力可采取以下手段:(1)审前阶段。一是通过审前问卷调查,便于审计人员在把握审计重点、调配审计力量时能够有的放矢;二是制定有效审计方案,根据被审计对象和自身审计力量的情况,确定审计内容、调配审计力量、提出审计要求;(2)审中阶段。一是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对基本情况、发现问题、面临困难进行讨论,纠正审计人员的一些错误判断,提高对审计内容的控制能力,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二是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对于专业问题或审计人员不熟悉的审计领域,通过借调或咨询外部专家,提高对审计现场的控制;三是采取合理的评估与跟踪手段。对审计范围的延伸,应评估新问题可能涉及到的影响、危害,根据重要性及成本控制原则,综合考虑,做出是否延伸的决定。

(七)绩效审计报告撰写遵循使用者效用最大原则 使用者效用最大化,是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以直观方式、高效率从审计报告中了解其所需的信息。这要求审计人员在撰写报告时,换位思考,所写的内容是否为管理层所关注,形式是否直接,重点是否突出,结构的合理性是否确保使用者第一时间获取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篇幅和结构的摆布是否能够保证报告阅读者高效率获取信息等。因此,应积极尝试简明扼要、务实灵活的报告形式,追求报告使用者效用最大化。遵循该原则,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报告形式应有所创新,可采取阶段性、专题报告等形式,提高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审计结论应鲜明、突出,尤其是体现绩效的观点;三是报告的格式要合理,根据重要性原则安排报告内容;四是报告的语言要精炼,充分考虑到报告使用者的阅读效率,用简捷语言表达核心思想;五是审计建议应具有建设性,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

篇(11)

二、绩效审计方法是中观审计开展的基础

中观审计以绩效审计这种政府机关从事的非财务审计方式为主,那么中观审计的审计方法也可以借鉴绩效审计的方法。

1.信息收集技术方法①实地观察法。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对象的现场观察其工作布局情况,了解经营管理全过程,获取被审计对象的整体印象,如:对存货、设备进行实地考察,注意观察是否有积压、废弃等浪费现象等;②面谈。审计人员通过分别询问被审计对象的高级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外部人员等,并获得答案,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③调查问卷。在涉及的人员或单位较多时,通过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表格进行调查,调查文卷的所有内容要采用问答方式,问题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惑性要非常明确;④审阅法。通过审阅与被审计对象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会计档案、企业制度、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等,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⑤座谈会。

2.信息分析评价技术方法①因素分析法,即对事实进行分析找出原因;②比较分析法,将实际情况计划、预算、标准、历史或同行业等进行对比;③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产量、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选出最佳投资方案;④净现值法,引入货币时间概念,将不同时期收益与支出全部转换为同一时点上的货币价值,并对比得出结论;⑤统计抽样,该方法运用于总体比较庞大,一般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最常用的是随即抽样。

3.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常用的绩效审计方法,其是一个综合评价审计对象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它以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为核心,为每一部分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平衡兼顾了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多个方面。在业绩评价过程中,从股东及出资人的利益出发,获取立足与发展所需资本的观念,通过反映审计对象战略的全貌,从长远的财务目标开始,然后将他们同一系列行动相联系,最终实现长期经营目标。在审计对象经济结构时,充分考虑任何成果的获得主要由外部条件所决定,充分体现出“顾客造就企业”的思路。与价值链分析密切结合,循着调研、寻找市场———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的轨迹进行在各环节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被审计对象必须不断创新和学习,改善内部的信息传导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4.综合审计系统地评审和报告会计责任关系以及由管理部门在完成其职责时所进行的活动、应用的制度与控制而论,可用许多方法阐明综合审计,但如何讨论的中心问题,都在于会计责任和效益的目的和概念。综合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评审和检查,意在形成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另外就是通过评审,以确定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及其程序是否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综合审计的范围包括有关财务与经营成果报告的会计责任的公证,以及满足法令所需的任何特殊要求。这个范围也十分广泛,语序对财力、人力和物力的管理进行评审和报告。它包括评审主要的管理活动和评价有关的制度和控制的适当性,意在保证要考虑到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综合审计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审计,而是面面俱到的思考和有选择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