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2 09:14: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方法的选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篇(1)

[中图分类号] R6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a)-010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esthesia methods of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78 cases of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each group were 39 cases.Endotracheal intubation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was sele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preoperative anesthesia,and laryngeal mask airway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was selec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preoperative anesthesia,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ostoperative completely wake up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completely back to normal tim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anesthesi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esthetic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Epidural anesthesia;Trachea cannula;Laryngeal mask airway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老年患者人数相对较多,由于其脏器功能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且物在其体内的代谢速度相对较慢,实施手术会加重其心脏负担及手术风险,而针对不同外科疾病及患者体征状态采取的麻醉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喉罩通气复合硬膜外麻醉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1],为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性,本次研究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普通外科患者术前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91-03

生物统计学是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数量性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数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分支[1]。它涵盖了生物学试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统计结论的得出与解释等内容。生物统计学不仅广泛应用于传统的生物学、生态学、医学、药学和农学等各学科专业中,也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2]。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是当今生物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之一,且随着生物组学时代的来临,生物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生物统计学在高校生物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也愈发重要,肩负着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技能和科研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生物统计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然而,生物统计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基础课和专业课,其最大特点是概念抽象、公式复杂、计算烦琐,是一门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难教、难学、难懂的课程,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3]。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年来水产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水产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统计思维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一种思维方法(或统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学习生物统计学就是要学会利用统计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姚亮等(2015)归纳了四条统计思想,分别是或然性思想、小概率原理、大概率原理和信息最大化原理。这些统计思想存在于生物统计学理论体系的各个角落,共同构成了统计学学科的思想基础。为此,生物统计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将核心统计思想的阐述贯穿于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中,努力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思想本质。

1.注重核心统计思想的讲解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首要任务。生物统计学教学活动中,由于较多的数学推理与计算等难点需要讲解,因此会占用教师较多的授课时间和精力,从而面临能力培养难于知识传授的困境,这就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课程基本培养目标相违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生物统计学课程较大的教学与学习难度,才更需要学生掌握核心的统计学思想及应用统计学思想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性较强的具体统计理论与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解决各种实际科研问题。

举例来说,若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其在一次(或极少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统计学上将该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对应的小概率原理是假设检验理论的思想基础,几乎所有假设检验的推理均是依据小概率原理来进行的。具体来说,首先假定原假设成立并进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推导出其为一小概率事件,那么依据小概率原理则有理由相信原假设在概率上是不成立的;反之,若无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则无充分理由质疑原假设。显然,小概率原理是假设检验理论最为关键的思想基础。倘若教师在讲授假设检验理论之前注重小概率事件原理的讲解,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推断的推理过程和判断依据。同样,注重或然性现象(随机性现象)、大概率原理以及信息最大化原理等统计思想的讲解,对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统计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模型构建训练及实例结合教学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源于数学学科分支的统计学可以理解为对现实问题的抽象概括,即现实统计问题的模型化表达。比如,生物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分解为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两部分,分别代表误差和试验的处理效应,并将生物学中的各种控制试验采用统一的符号及线性公式来描述,进而计算统计量来衡量因素的效应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实际科研问题中的因素、水平、重复、组间、组内等具体名词代入方差分析的理论线性模型,反复开展模型构建训练,以加深对方差分析的理解。再如假设检验,一般将检验过程分为“假设提出”、“选择及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和“统计推断”四个步骤,而任何实际问题的假设检验分析均可构建为由这四个步骤构成的模型。课程讲授初期务必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四步走”的分析流程,进行统计模型的构建训练,不断增强学生对该统计模型的熟悉程度,这样做,让同学们在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其模型思维能力。

实例结合教学是生物统计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模型构建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科研与生产的实例来讲解抽象的统计学理论和模型。比如,笔者在讲解假设检验理论时,选用水产饲料装包机工作是否正常的实例来讲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首先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讲解两种假设各自表示的实际含义;根据“装包机是否工作正常”及“额定标准”确定检验统计量为样本均值并计算;确定P值后,做出统计推断,并解读统计结论所代表的实际统计学含义。

通过以上模型构建训练和实例结合教学,将抽象的统计学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进而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当然,模型训练与实例结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并循序渐进地将其贯穿于整个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过程。

3.计算机辅助分析训练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生物统计学基本理论往往涉及复杂的推理和计算过程,而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并无必要完全掌握其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和过程。从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基本原理和知识的讲解固然非常重要,但更应强调对学生的生物学试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以及处理技能的培养。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从抽象、复杂的统计学知识中解放出来,学会利用计算机统计工具高效地进行生物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解释。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辅助分析过程中的数据录入、统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适用前提条件的判断以及结果的解释等各环节的实训操作是学生对统计思想、统计模型的再次复习和巩固,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统计应用意识培养

生物统计学是探讨生物学研究的试验设计、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与推论,并最终从样本信息中获取有关总体的科学可靠的结论的科学,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工具学科,是生物科学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知识,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是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又一目标。

1.教材选择与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料。生物统计学课程主要包括统计理论知识和统计软件的使用两部分内容,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应结合课程属性,选择统计理论与实际学科相结合、统计原理与试验设计相结合、统计学方法与统计软件相结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进行教学较为合适;同时选择若干具有一定实用性且难易程度、侧重点不同的参考书让学生课后参考学习,以取长补短,开阔学生视野。其次,在生物统计学课程课时减少和教学内容增加的现实背景下,课程内容体系的编排和优化在兼顾该课程的理论性的同时,更要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理论的系统性,合理分配学时;尽量压缩复杂统计学定理的证明和公式数理推导等内容,相应增加统计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的内容。

2.加强生物统计学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重视知识的应用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统计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帮助科技工作者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计算的麻烦,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压缩统计学理论的教学时间,注重统计学软件的操作,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笔者在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开设相应实验课程,讲授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演示例题的计算及分析过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计算机软件的操作,重点掌握统计软件的数据录入、储存,各种基础统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适用前提条件的判断、结果的解释等内容。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中,利用统计软件把基本原理与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复杂的统计数据处理工作变得简单,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学应用能力。

3.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和专题训练,强调知识应用性。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实现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将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等案例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应用统计学理论知识对试验设计、方案制订、样品采集与测量、数据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各个研究步骤进行讲解与分析,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学思维及统计学应用能力。教师在案例选择上,尽量减少陈旧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实例,及时增加统计学课程呈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将反映专业发展最前沿的成果实例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学理论的同时及时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专题训练是培养生物统计学应用能力、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又一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统计学课程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包含若干统计学方法,并分专题讲解各种统计方法和理论在生物学中实际应用。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而逐步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统计方法。

4.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统计工具的运用能力。考试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教育制度,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考核方式的合理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缺乏一定合理性和灵活性,如以闭卷考试为主和限定的考试题型等。就生物统计学课程而言,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体现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本质属性,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为此,笔者认为生物统计学的考核方式应实行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统计方法应用技能结合情况的综合考核方式,将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情况)、理论考试成绩(30%)和上机操作考试成绩(50%)。闭卷考试命题应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少出或不出理论性强但无实际应用的偏题,同时考虑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上机操作考试部分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试验数据的整理、输入、分析和统计结论的获得等,是考查学生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常用统计方法的分析运用能力。采取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有机结合的考核方式,同时加大上机操作的考核比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摆脱了单纯的应试考核模式,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统计学应用能力。

三、结语

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属性和特点,笔者认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统计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此,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思想讲解、模型构建训练与实例结合教学及计算机辅助分析训练;同时,本文还从教材选择与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加强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和专题训练及改革传统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统计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随着生物组学时代的来临,科研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相信以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应用,将会显著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抓住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机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实际工作中常取α=0.05,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0.05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

二、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四、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五、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95-02

统计学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门科学。当今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中都存在大量的复杂数据,如何由数据客观地得出结论及对未来进行预测,是很多实际领域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统计学作为处理数据的一个重要利器,在很多学科中都有很大的应用性。基于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很多非统计专业都设置了统计学作为专业必修课。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对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的经验和感受,探讨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非统计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误解

1.对学习难度认识的两极化。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部分同学认为统计学比较简单,而部分同学认为统计学很难。情况往往是这样,女生认为统计学简单,她们只注重统计学的计算层面上,没有认识到统计方法的本质;而男生则认为统计学较难,性别差异很明显。而这些简单的认识,往往都是对统计学的片面了解造成的,并没有把握到统计学学习的本质。

2.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统计学课程和他们的专业课程(尤其是文科性质的专业)相差较大,部分学生觉得统计学很难,看到统计学的符号和公式就头大,故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较小,缺乏主动性。还有一部分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觉得统计学无非是利用一些软件算出一些数值,非常简单,现用现学或者临阵磨枪即可,无须去下较大的功夫,致使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3.陌生感与距离感。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专业的学生,看到统计学的一些符号、公式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陌生感,于是会对统计学的学习产生一些本能的排斥。其实,统计学只需要有中学的数学基础就可以学习很多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统计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统计思想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学习非常重要,而这往往会使初学者产生一种距离感,导致了一些消极的学习态度。

4.对统计学的价值缺乏认同。部分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价值缺乏认同,尚未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和作用。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距离处理数据比较遥远,对于统计方法的实用性也缺乏认识,学习统计学仅限于完成上课任务并且通过考试而已。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的问题,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其他教学中对统计学的涉及不足,也可能是教师或者教材存在的问题。

二、统计学在非统计专业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取决于教师的教授过程。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不断增强自身知识体系的接触上,应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方法上多下功夫,而这点也是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过于“程式化”。统计学与数学是有一定区别的,对于统计学的教学,每一种统计方法都包含着一定的统计思想,其提出具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忽视了统计思想的自然性及其传授,导致其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认识过于机械化、程式化,往往对于数据能够熟练地计算其结果,而对于结果的解释及其应用条件的判断却束手无策。例如,很多教师在讲方差时,往往着重于方差的计算,而忽略了对其定义的理解和认识,而这往往会导致学生认为统计就是一些数字的误解。

2.与具体专业的结合不够。统计学无所不在,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有统计方法的应用。而统计学真正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实际中,尽管要教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的实际例子除了要有代表性还要和具体的专业紧密结合。而部分教师由于对相关专业的应用情况了解不足,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往往和相关专业结合不够,这样会使学生对统计学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3.多媒体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板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统计学教学而言,板书教学不利于展示统计方法对于具体数据的实现。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进步,在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图文并茂,有利于展示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在学生掌握统计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多媒体教学的最要重要。但是多媒体容易使教学速度加快,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过分使用多媒体或者基本绝缘于多媒体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结合所教授的内容,恰当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传统教学当中,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略显单一。在非统计专业中,统计学多为考试课。考试形式多采用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常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缺乏对统计方法应用能力的考核。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往往使得临阵磨枪型的学生考试成绩也不错,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和认识产生误解。而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束缚,很难培养学生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对统计学的考核方式多做些思考,在考核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学在非统计专业中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1.注重统计思想的传承。统计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是人们客观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类随机现象的经验总结。任何一种统计方法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总是有它的实际应用背景和启发的问题,可以说统计方法是实际中使用方法的一种理论提升。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统计思想的传承,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一个前提。

2.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统计学来源于实践,也必定扎根于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往往不是经典统计方法的一个简单应用,这要求把实际问题首先提炼成统计学的问题,这就要求统计学教师不仅要不断拓宽专业知识,还要多多接触非统计专业领域的问题,善于交流与合作,这样统计学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具体专业的实例来传授统计学的方法,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深刻体会统计学在本学科中的应用价值。比如,在讲授回归方法的时候,首先把数据的散点图呈现给学生们,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从直观的想法出发,如何对一个新的个体进行预测。这样在学习统计方法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统计方法如何应用。

3.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板书和多媒体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板书来传授理论知识,用多媒体生动地来解释实例和演示统计软件。这样,两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相互补充,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Logistic回归模型时,首先应用板书来讲授Logistic模型的模型框架及其建模方法。其次,对于不同的问题,哪些适用于Logistic模型。对于不同的统计软件,如何实现Logistic回归,这需要用多媒体来演示统计软件的Logistic回归流程。最后对于软件的输出结果,如何解释。这样的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统计方法的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4.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教师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聚类分析时,让学生们3人一组,对已有的考试成绩进行聚类分析,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数据的处理,对优良中差这类分级的成绩如何赋分,然后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对得出的结果如何进行解释。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需通过上网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用计算机模拟不同的方法,最后把研究成果用文字报告或者PPT呈现。这样,原本看似枯燥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会变得既有意义又生动,留给学生们很大的空间去选择和应用统计学方法,结论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是实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非统计专业的数据处理中统计学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维、海量及复杂数据的出现,统计学与各领域的结合更加密切。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统计学在所学领域的应用,这对非统计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

[2]邓海松.关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见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

篇(5)

20世纪40年代晚期,一个以随机实验评估肺结核链霉素治疗法效果的研究开启了统计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1]。随着循证医学兴起,医学统计学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如何客观真实准确地采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将结论应用于医学实践是每一个医学领域工作者需要掌握并考虑的问题[2]。然而,医学统计学理论复杂,难度较高,医学生普遍数理基础比较薄弱[3],因而教学工作也颇具挑战。近几年,医学院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在更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然而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以及态度对于教学设计十分重要[5-6],本调查旨在了解各专业医学生对于医学统计学的看法与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升医学统计学教学的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7],提高医学生们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接触过医学统计学及相关课程的在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专业包含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共发放纸质问卷601份,回收601份,经筛查保留有效问卷581份,有效回收率97%。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纸质问卷形式发放给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涵盖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调查,涉及性别和专业等。根据专业特点,此次研究按专业及相关课程差异将研究对象分为3类:临床医学(含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他(医学检验、护理学和营养学);第2部分涵盖研究对象对于医学统计学这门学科以及学校相关课程设置的认知调查,涉及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满意度、重视程度等;第3部分涵盖研究对象对于自身医学统计学知识学习的认识及自身未来规划,涉及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及相关统计软件的学习情况、掌握程度、未来职业规划等。

1.2.2质量控制:为确保本次调研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本次研究从问卷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及问卷筛查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控制。问卷设计环节设计了逻辑检测题;问卷发放环节没有进行大范围的随意发放,而是由校内学生、老师等小范围发放给身边的同学,确保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接触过医学统计学及相关课程的学生,填写完毕当场回收问卷;在问卷筛查环节将前后回答明显矛盾的问卷视为废卷,将答题率太低,低于90%的问卷视为废卷。

1.3统计学分析

由纸质问卷转录为电子问卷后由EXCEL导出,进行统一筛查与编码,导入R3.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或修正的卡方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81份。其中男性共196人,女性385人,分别占34%与66%。调查对象的专业以临床医学为主,共461人,占79%。其余为预防医学(24人,4%),口腔医学(18人,3%),医学检验(59人,10%),护理学(16人,3%),营养学(3人,1%)。

2.2各专业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专业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477人,82%)对学校设置的医学统计学相关课程感到满意,少部分(共104人,18%)不满意。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1)。

医学统计学认知调查显示,共68人(12%)表示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必修的课,修满学分即可;455人(78%)表示医学统计学未来应用很广;只有10人(2%)表示是一门无聊的课,不用太在意;38人(7%)表示感觉统计学很有趣;10人(2%)选择了其他。在课程难度及课程重要性方面,受调查者的具体分布如下(表2)。

在调查对象中有100人(17%)表示在科研中遇到统计学知识困难中会选择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262人(45%)选择咨询相关同行;149人(26%)选择外包给专业人士;70人选择其他。

2.3各专业医学生医学统计学学习情况及自身未来规划

篇(6)

1《生物统计学》(第一版)

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因而生物统计学必然与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生物统计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而且涉及的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较多,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统计学相对应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拿来主义”,一般不过多讨论其数学原理,而是在简单介绍统计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教学组在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的基础上,1997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统计学》[5]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书中内容主要侧重于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在统计原理方面,一般只作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其目的主要是为让读者不但对统计学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合实例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统计方法。在内容的编排上,全书共分十二章,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绍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和内容、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平均数和变异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等;第四章、第五章介绍统计推断,包括样本平均数的检验、样本频数的检验、方差同质性检验、非参数检验和检验;第六章至第九章介绍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曲线回归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协方差分析;第十章、第十一章介绍抽样与试验设计,主要包括抽样误差估计、抽样方法、抽样方案制订及常见的试验设计如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正交设计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十二章对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了简单介绍。每章都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供读者参考。

2《生物统计学》(第二版)

根据教学安排和生物统计学应用的需要,在教材使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生物统计学》(第二版)[6]于2000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与第一版相比,各章节做了大幅度调整,将全书分为十四章,补充了拉丁方设计和裂区设计两种试验设计方法,将抽样原理和方法、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放在了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之后进行介绍,使章节编排体系更符合读者学习的要求。第一章至第三章分是基础理论,包括概论、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及概率与概率分布。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绍了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是统计推断、检验和方差分析。第七章、第八章主要介绍试验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抽样原理与方法、常用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前面所涉及的统计分析内容主要是针对一个变量而言,之后的章节则主要介绍两个及多个变量的分析方法,第九章、第十章是关于一元回归和相关的内容,分别是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简介。书中增加了对全文关键词汇和术语的索引,并在书后附上了各章部分思考练习题的答案。在例题上进行了重新编排,以使所选例题更能反映本章的内容且便于读者的学习和理解。

3《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为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生物学人才培养的要示,在第一版、第二版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审核并增加了部分内容,于2005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统计学》(第三版)[7],并被列为21世纪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系列教材。与之前相比,此版教材突出了以下3个特点:(1)内容丰富:增加了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倒数函数曲线、通径分析等内容;(2)编排科学:全书分解为十六章,各章节的安排更加注重了内容的循序渐进,并在每章之首增加了本章提要,总结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列出了难点和重点;(3)针对性强:内容突出了本教材主要作为生物学专业教材这个重点,所选例题均为均为生物学试验中的案例。另外,随着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发展和应用,统计软件是在统计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目前的统计学软件,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及术语多以英文形式给出,只有掌握了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达,才能更好地应用软件,否则只会导致统计分析的误用。在此版的修订中,对主要概念和术语增加了英文标注,并重新编排了中英文对照索引,以便于学习和检索。此版还对统计分析中学生易引起歧义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例如,方差分析是统计学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对方差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是正确运用方差分析的前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方差分析中的处理数和组内重复数的含义和统计学意义。原来的教材中,例题中的处理数k和每处理下的重复数n的数量值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混淆,在这次修订中对例题进行了更换,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n、k的含义及特征。

4《生物统计学》(第四版)

为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生物学人才培养对生物统计学教材的要求,在本书前三版的基础上,按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对全书内容重新进行了精简和编排,于2008年出版《生物统计学》(第四版)[1],并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前三版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以本科教学为重点,注重与多数高校生物类专业目前生物统计教学要求的适应,精简了多元统计分析等部分较深的内容和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非参数检验等不常用的内容,将全书缩编为十四章。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而对复杂的统计原理只做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的简单推导,目的是让读者在全面了解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统计方法。(2)根据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要求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教材内容,在内容结构安排方面,对全书各章节进行了部分调整,将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性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放在抽样原理与方法和试验设计的前面,以使本书更加系统,便于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教学。生物统计学分为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此版教材在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之后,全面介绍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然后是试验设计的内容。各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更换和调整了部分例题和习题,对部分表达不甚清晰的部分进行了修订。在选用例题时,选择生物学各个分支典型例子,并着重突出生物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的重点。同时在各章后附上重新编排思考练习题,教材最后附上中英对照索引,以便于学习和检索。(4)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和学习此版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配合本书编写了《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一书,以利于学生加强课后实践练习,实现《生物统计学》教材的立体化。

5《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

篇(7)

统计用来探索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财务分析与预测、生产控制、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期权定价、风险管理与控制等领域,具有信息提供、咨询与监督等功能,在政府计划制定、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广泛应用给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内容。

1、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相比,《统计学基础》更强调实践性,这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落脚点应该在实践性方面。目前,虽然很多老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都会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撰写统计报告”,很显然这样的目标设定较为抽象。其一,不同专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同的,这需要区别来对待;其二,由此产生的资料不相同的,哪些资料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必须具体交代的,其三,统计方法有很多,面多不同专业,针对高职教育,应该掌握哪些方法也没有明确。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

《统计学基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还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借助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等对现实的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实际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这无疑拓展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然而,高职教育重视实践的思想使得教学课时严重压缩,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课时压缩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问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很多老师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框架上,《统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形成,考虑到课时安排与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老师会删除一些内容,结果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其次,在案例选择上,严重脱离实际,有些案例过于宏观,如人口普查、GDP、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有些案例较为抽象,如某城市的某问题,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案例要么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实用性,要么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陈旧

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无法实现高职《统计学基础》要求的“宽知识、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强调用黑板、粉笔、教材将教学内容从头讲到尾,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使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该门课程教学上扔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1.4 教学评价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虽然也兼顾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但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依据。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在平时作业方面,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学生对待平时作业极其不认真,结果一个班级交上来的作业,只有两三个“版本”的答案;其次,在课堂考勤方面,虽然很多学生人已到课堂,但是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根本没有认真听讲、更没有认真思考,更有甚者,在点到之后溜之大吉,课堂考勤作为评价手段的方式形同虚设;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知识积累,千方百计找老师套取考题,以求考试及格。

1.5 教学条件简陋

《统计学基础》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至少首先要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尤其是excel表格的操作与运用,然后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基本统计软件的应用,这就要求该门课程必须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计算机机房紧张的问题,这一问题难以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学缺乏灵活性、生动性与形象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6 教材选择不合理

高职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对教材的要求也与本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高职《统计学基础》的教材选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选用本科经典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但理论性太强,其中涉及太多的公示及其推导,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选用一些高职的规划教材,这些教材虽然版本、作者不同,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强调的重点基本一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且在体例安排、案例选择也没有脱离本科教材的束缚,而且很少有针对高职教育的涉及实训内容的教材。

2、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2.1 明确教学目的

篇(8)

2学生对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把握

81·7%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的重点应该是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报告的书写。难点依次为: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t检验、Z检验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分类变量假设检验,生存资料的分析和分类变量和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关于教材使用的难度,有30·1%的学生认为很难或有难度,而69·0%的学生认为基本合适。医学统计学与其他一般医学课程相比,有30·0%的学生认为难度大;难度大的原因是方法多,难以选择和原理抽象。

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62·0%的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0%觉得一般,不满意4人(2·0%)。对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62·0%的学生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9%的学生认为一般,不满意的有2人(1·0%)。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69·5%认为很满意或满意,29·1%的学生认为一般,3人(1·5%)感觉不满意。另有60·1%学生认为有必要设讨论课,讨论课内容应为统计方法误用分析、医学统计学问题的答疑,对个别难点和重点内容建议开设专题讲座。2·2·2授课和考核方式78·3%的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授课方式是多媒体和板书;考核方式最为赞同的是闭卷考试(笔试)结合上机操作考(61·6%的学生选择),其次20·7%的学生认为只要上机操作考就可以,16·7%学生建议开卷的形式。

4教学效果评价

篇(9)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是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依赖着统计,统计工作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统计学人才,统计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统计学教材的创新

教材是提供知识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当前的统计学教材由于更新不及时,教材内容往往注重理论,而且抽象难懂,缺少案例分析和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因此,要重新对统计学教材重新编写,从而更加适合当前统计学的发展。(1)统计学的目的旨在为学生通过学习统计理论知识,掌握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能够进行整理、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统计学教材必须在对统计理路知识掌握的前提下,穿插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统计学教材更加科学、更加实用。(2)统计学的内容应当与统计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时,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统计的需要,运用统计软件不仅可以缩短计算时间,而且使统计出来的数据更加明了,更加准确。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案例的选择上:一要与当前所讲述的理论知识相关联;二要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发生,不能是虚构的事件,案例最好是最近发生得,这样更能有说服力,产生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取代了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更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过去在教学中不能展现的事物表现出来,对于统计学来说,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1)在对课件的制作上,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熟练运用PowerPoint,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进度往往会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快,为避免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拷贝课件,便于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巩固和复习。

三、以就业为导向

统计学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掌握统计理论知识、统计方法,更要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现统计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教师应注重加强统计学教学和运用统计软件的有机结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上机操作,通过对实际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2)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就业的选择中,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急功近利,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选择能体现自身价值和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认清现实。社会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居安思危,不能盲目自大,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

四、加强实践操作

统计学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由于统计学的理论性很强,学生觉得比较难学,主要在于统计学中的概念比较严谨、复杂、计算推导公式也比较繁多。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关的概念、方法原理和实际生活中联系起来,通过实例进行清晰、明确地诠释。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校内开展一些调查,像学生每月生活费调查、业余活动调查等,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设计、调查、分析、整理,最后写出报告,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提供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还可以联系一些实习单位,让学生真正体验在现实操作,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更好地融合,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金梅.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2)

篇(10)

2.教学内容分析在有关《统计学》教学内容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在回答“你认为这门课的学科特点是什么”的问题时,68.2%的学生认为是“抽象难懂”;而在“你在学习《统计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的调查回答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是“课程内容太难,看书看不懂”,“上课听不懂,就不愿意学了”,“数学基础不好”,这主要是因为《统计学》课程涉及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知识,课程本身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公式繁杂、术语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教材的看法也须引起重视,教材的选择不应过于理论化,应选择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的教材。对“你认为《统计学》实训课程和统计软件教学的必要性如何?”这一问题的调查中,67.3%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可以提高数据分析应用能力”。而在“你认为从哪些方面加强统计学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呢”的回答中,56.7%的学生都选择了“增加统计学案例的教学”,排在第一位;20.0%的学生选择了“增加统计学软件的教学,排在第二位;19.3%的学生选择了“加强二手统计资料搜集环节的教学”,排在第三位;而真正希望通过“多布置作业”来加强统计学实践环节教学的同学仅占4.0%。从数据的统计分析看,学生的选择实际上说明了今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但总体上从可行性来看,“加强统计案例教学”、“增加统计软件教学”和“指导学生如何搜集二手统计资料”相对更容易做到,也更能兼顾到大多数同学的愿望。

3.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这样的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培养既懂得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又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土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等实践中,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所以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专业针对性和理论实践的结合性。比如,对“你认为统计学教学有无必要根据专业组织教学”的回答中,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这说明忽视统计课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只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而统计学能否解决各学科的具体问题,一方面要看是否正确选择了适合所研究问题的统计方法,另一方面要看是否与各专业的知识得到有效的结合,即是否通过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事物有了较好的定性把握。只有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

二、提高学生对统计学学习兴趣的对策建议

篇(11)

教育改革要求大学生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基于医学教育的特点,口腔医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阐述。本文通过对本校口腔医学院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查研究,了解口腔医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和特点,为教育教学中对口腔医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和训练提供指导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调研对象为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一至四年级的全部学生(低年级:一至二年级,高年级:三至四年级),发放问卷292份,收回问卷236份,共获得有效数据236份,其中一年级71份(女42份,男29份),二年级77份(女55份,男22份),三年级47份(女33份,男14份),四年级41份(女30份,男11份),最后总计女生有效数据160份,男生有效数据76份。

(二)内容和方法1.内容依据常规学习方法、深层学习方法、综合性的学习及知识关联、运用证据、害怕失败、开放性学习方法、是否依赖外部指导7个方面设计24个描述性问题,每一个问题有“是”和“否”两种选择。采用团体问卷法,针对口腔医学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根据每一类问题两种选项所占的百分比,通过年级和性别两个方向分析当前口腔医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和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包括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学习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情况变化记录,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训练。2.方法由25名不同年级本科生和3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副高职称教师共同讨论,然后形成问卷,试点调查后,修改形成最终问卷。

(三)统计学分析本次调研结果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c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

二、结果

(一)年级分析结果年级分析结果(见表一)1.常规学习方法:不同年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低年级为“是”多于“否”,高年级为“是”少于“否”,且二年级选择“是”占56.28%,一年级选择“是”占52.11%,而高年级中三年级选择“是”占35.46%,四年级选择“是”占41.46%。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更注意运用常规学习方法,通过新课预习、课堂笔记以及当天复习记忆的方法学习。2.深层学习方法:各年级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表现为“是”多于“否”,各年级70%以上的同学会选用深层学习法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注重以理解知识、激发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3.综合性的学习及知识关联:各年级选择“是”或“否”的差异不大,各自占比约50%,年级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各年级近一半的学生无法提炼教师授课重点,不会将所学知识点进行逻辑联系,不会联系实际病例。4.运用证据:各年级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数值比较发现,各年级选择“是”的同学远多于选择“否”的同学,尤以二年级、三年级为重,由此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认同专业课以外大医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害怕失败:各年级间的选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数据可见,各年级均表现为害怕失败者多于不害怕失败者,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害怕失败者比例明显高于二、三年级,推测原因,可能系一年级初入大学尚不适应大学生活,四年级即将面临考研与工作压力所致。6.开放性学习方法:各年级在选择中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数据发现,低年级学生(一年级59%、二年级53%)较高年级学生(三年级为:40%,四年级为39%)更愿意利用课外资料拓宽视野,制订课外学习计划,利用科研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但是这部分学生也仅仅约占到全体同学的一半。7.是否依赖外部指导:各年级学生在选择中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级选择“是”的比例均高于选择“否”的比例,其中一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73.24%,二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62.66%,三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62.36%,四年级选择“是”的比例为54.27%,由数据对比发现,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学习对外界的依赖性逐渐降低,独立自主性逐渐加强。

(二)性别分析结果性别分析结果(见表二)1.常规学习方法:本次问卷调查中常规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情况和课后预习,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男女生在本类题目中选择“是”的比例均低于50%,且占比相近,其中男生选择“是”的比例达47.39%,女生选择“是”的比例达48.75%,可以推断,学生在常规学习方法的使用上无性别差异。2.深层学习方法: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的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67.89%的男生选择“是”,而有75.75%的女生选择“是”,在深层学习方法中,男女生均存在较高的使用比例,但女生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讨论得出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深层学习方法。3.综合性的学习及知识关联: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生各有将近一半的选择为“是”,其中男生选择“是”的比例为51.36%,女生选择“是”的比例为50.93%,结果分析可见,男女生在综合学习方法及知识关联中没有性别差异。4.运用证据: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生中均有大部分人选择“是”,其中男生中选择“是”的比例为66.45%,女生中选择“是”的占比为70.63%,两者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5.害怕失败(学习心理):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男女生中均有超过一半的人害怕失败,其中男生占比为65.35%,女生占比为66.88%,二者差别很近,在害怕失败方面并无性别差异。6.开放性学习方法: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有53.07%的男生选择使用开放性学习方法,48.63%的女生选择使用开放性学习方法,二者虽有差异,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7.是否依赖外部指导:数据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64.80%的男生过分依赖外部指导,有64.13%的女生过分依赖外部指导,两者的比例几乎无差别,因此男女生都存在过分依赖外部指导的现象,并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