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2 09:14: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篇(1)

随着茶叶生产、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防治茶树病虫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机动喷雾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缓解劳力紧张等优点,可逐步取代手工喷雾器,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可为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传统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位茶叶生产面积小,茶园分布零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茶叶消费加大,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茶农成片性开垦茶园,造成生态的巨大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虫害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但多数茶农依旧停留在传统防治虫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使用的施药工具多数是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该喷雾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不需任何动力等特点,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求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农残、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为此,人们对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提出革新技术的要求,由此产生机动式喷雾器代替手动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突破和革新。现以ft-769机动式喷雾器为例进行简介,以利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推广。

1机动喷雾器的特点

ft-769机动式喷雾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提袋原是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机械,采用了气流施粉和气压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1]。传统工农-16型喷雾器,1hm2茶园需要75桶药液,用工22.5h,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对水次数多,给施药带来许多不便;而ft-769喷雾器水平距离达6m,1hm2的茶园只需45桶药液,用时7.5h;可降低用药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药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节省成本25%以上。机动喷雾器施农药过程中,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茶叶叶片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药液可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雾粒细,防治效果明显,全年防治比手动式喷雾器降低了农药用量,为控制农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保证[2]。

2规范操作和保养

新机启动之前,应先拧开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几次,以便排净气缸内封存的机油,正式喷雾前应用清水进行试喷,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喷雾质量是否良好。若试喷正常,则再加足燃料,配好药,药液应充分摇匀,使水和农药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树只喷到清水,有些茶树喷到过量农药,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启动发动机后,待转速稳定在5 000r/min时,打开开关进行喷雾[3]。

喷雾结束后,应用清水连续喷雾几分钟后停机,同时清洗喷雾器内外,并将清洗液捜集处理,用布条擦干。长期存放前,机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尘土,并先用肥皂和碱水清洗药箱、管道和开关组件,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擦干;易锈零件应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风的地方,同时应注意防晒,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检查。再次使用时也应按步骤、按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故障,待稳定再使用,否则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伤害。机动喷雾器运转时转速高,某些零部件较易损坏,故应备足备用件,以保证正常作业[4]。

3注意事项

在田间施药液时,药液距离应为6m。作业人员应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应顺风作业、均匀作业,才能使药液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调节好节奏,2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业人员应协调好节奏,防止交叉喷雾,产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达到均匀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以3~4h为宜,应适当轮换背机,防止中毒,防止过度疲劳,以保证人身安全。

机动喷雾器应该远离火种点加油,加完油后应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启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压缸体,以避免烫伤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4参考文献

[1] 张贱根,曹挥华,聂樟清,等.ft-

769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在茶园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5):39.

篇(2)

一、加强农药配方权监管,提高全区配方农药覆盖率。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指导,根据本地区农业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制定农药轮换使用规划,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农药,减缓病、虫、草、鼠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区农业局对本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意见。各镇(街道)必须严格按照区农业局的农药配方实施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不得擅自篡改和变换农药配方,农药经营单位更不得擅自提出农药配方。

二、加强安全用药技术指导,提高全区科学用药到位率。

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和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药危害,加大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病虫防治期间深入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向全区广大农户传授科学、规范和安全用药知识,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要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高效、安全施药技术,防止滥用、乱用、误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农民和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提高全区防治时间统一率。

病虫害防治时间是经过精确测报、科学分析得出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病虫害发生、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育期等多种因素,防治时间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点,必须严格统一。错过病虫害防治最佳适期,防治效果必然明显下降,甚至会造成较大损失。各地必须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区农业局制定的统一防治时间进行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明白纸、横幅、标语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做到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家喻户晓,切实提高病虫害防治时间统一率,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99-01

1 分析水稻高产在栽培技术方面的要点

1.1 水稻品种的选取

水稻在品种质量上直接影响水稻的后期生长,其对环境的适应也有一定要求,故栽培的环境特征与其密切相关。水稻自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在后期生长中具有抗病虫害的强弱能力和总产量,以及在食用中的口感等。在选取水稻品种时,定要确保其品质特性、生长环境以及可栽培的良好性。在选取品种的后续工作中,应该对某品种水稻做相应处理,,也是可以影响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在实际操作之中,尤其是在选取品种过程之中,要根据种植区去选最适宜的高产品种,要求技术员反复做实验获取,而后综合所有因素去权衡与考量所有指标。此外,也应依照水稻在成熟后期收获的最佳时间去选取早熟、晚熟品种。

1.2 提升播种、育秧的综合水平

针对水稻播种而雅琴主要是移栽培育后的秧苗,而后将其放至稻田中生长,在该过程中人工或机械插秧都应注意植株的间距,尽量呈现均匀分布的状态,适宜的深度便于秧苗快速适应新的生长环境。由于播种和育秧的综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水稻在成熟期的产量,因而在落实播种和育秧工作时他应该实现做好生产规划,科学、合理的进行播种与育秧,尽量避开夏季的高温天气。另外,在育秧前应充分掌握水稻品种具有的特征、生长周期等实况,结合种植区天气预算播种、育秧的最佳时期。当前普遍使用旱育秧的技术,对各环节操作有较高要求,足以达到提升播种和育秧总水平的目的。

1.3 合理化施肥

由于高产水稻都是杂交而来,故其具有相对发达的水稻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也较强,可在恰当时间增施氮磷钾等化肥。同时,应保证所施之肥为有机化肥,已达到合理化施肥的目的。在水稻田地间应该尽量清楚所有杂草,且并钾肥的施用在2千克每平方米左右,待肥料搅拌均匀以后撒至稻田种植区,运用浅水进行灌溉而后等待落实插秧工作。在施肥前应吧肥料分类,确保稻田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均衡性。另外,追肥次数应该保证在四次左右。在插秧一周后方可施用分桑肥,一个月后施穗粒肥,确保追肥时间不能与除草等作业同时展开,真正做到合理化施肥。

1.4 对秧苗作质量分析

秧苗要想成功移植尽量选取其他生长时期,例如:五叶期早稻非常适宜移栽,但对于中晚稻而言,最好在25或26天秧龄时移栽,在该生长时期的秧苗具有相对发达的根系,且干重也达到要求的标准值,同时保证生长叶不能超过五片。其秧苗在生长中的规律应详细掌握,在高温天气有较快生长速度。若秧苗根部在移栽过程中带土,则可浅插一些,相反则可深插一些,深度应在2厘米左右,该移栽深度能确保秧苗在后期生长中发育出较大的稻穗。因此,有必要在栽培技术中分析秧苗质量。

2 探讨水稻病虫害的相关防治工作

2.1 防治常见病虫害

水稻在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例如:

2.1.1叶稻瘟。典型症状是出现病斑,应该选用浓度是30%洁苗的乳油15毫升,加入45千克水进行稀释在以喷雾形式实现防治工作,为了达到更加效果可适当增加药物浓度,但要注意用量否则会致使植株死伤。

2.1.2穗稻瘟。针对该病理要注意防治的时机,在其破口期用浓度是75%具有可湿性三环唑粉末药物30克,以及浓度是40%乳油30克同时使用,再用45千克水稀释展开喷雾式防治,保证内周用一次且持续三次效果更佳。

2.1.3稻飞虱。该病虫还主要是不断吸收植株内部汁液,而后令植株渐渐发黄,最终令其水稻产量严重下降。针对该病虫害防治而言,最好使用浓度是25%具有可湿性优乐粉末药剂30克,用45千克水稀释,同样用喷雾形式去落实防治病虫害的操作。

经过以上探讨最好实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便于及时发现病情采取防治措施,以确保培育出高质量、高产量的水稻。

2.2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注意事项

由于水稻在生长期间产生的病虫害有许多种类,并所影响的范围较大,同时产生较大的农作物灾害,直接影响水稻在国内的生产总值,也阻碍了农业十点持续、稳定的生产与发展,为此在落实防治工作中应注意:选取抗病性、抗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以便在基因上实现预防指标。在生长期内及时清除植株上的病虫害,以免感染更多的水稻植株。通过增加水肥等管理,为水稻的秧苗提供优质生长空间及环境。此外,还可利用其病虫害的天敌去治理,既环保又能达到防治效果。因此,在防治工作中不仅要注意防治的时机,还要注意防治工作落实的环保性。

3 结束语

经过分析水稻高产在栽培技术方面的要点,主要是品种的选取、播种及其育秧综合水平的提升、合理化施肥以及分析该秧苗的质量等,全面控制水稻的产量。而后针对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展开探讨,旨意提升水稻在生长、生产中的质量。令水稻在栽培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较为科学的管理,从而培育出优质、高产水稻。在维护农作物种植者的切实利益同时,实现了较高经济利益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玉霞,唐贞澜,段德芳.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3,6(30):551―552.

篇(4)

1.2根据防治对象及条件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剂型使生物农药发挥其最佳功效的重要因素是生物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技术。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根据具体的时间进行剂型的选择。常注意的条件是防治对象、气象条件和使用时间。

1.3依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病虫害发生时,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有害生物的类型和特点,调查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使用适合的生物农药和农药最佳的使用方法。了解害虫所处的发育阶段,对防治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生物农药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用药剂的时间最好是低龄幼虫期。

1.4参照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使用时间环境因素对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生物农药的作用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因为生物农药从喷洒于植物到害虫取食或接住菌体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害虫取食到发挥作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期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各种因素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和风。

1.5选择适宜的喷雾器械实施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喷雾器械。根据调查显示,现在使用的植保器械的效率都较低。常见的植保器械的喷施方法都会造成农药的大量浪费。而且天气的因素同样也会造成生物农药的浪费,如雾滴大的时候,会使农药造成损失。生物农药具有的特点决定其生产的成本较高,在病虫害防治时需要选择喷施效率高、雾化程度好、节省农药的植保器械。常见的有弥雾器、雾化程度高的电动喷雾器等。

2生物农药使用中的5方面注意事项

2.1注意熟悉生物农药的生物特性生物农药具有生物特性,常见的生物特性有药剂的适用范围、作用途径、成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等。

2.2注意掌握科学使用的方法施用的方法正确是保证生物药剂发挥高效果的因素之一,所以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实施生物农药要注意:要进行均匀的喷洒才能起到良好效果;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宜在害虫低龄幼虫期使用;生物农药贮藏的地点要求阴凉、干燥,避免受潮。

2.3注意掌握用药时间生物农药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田间施用湿度越大,药的效果越好,这是因为潮湿环境易于生物农药中细菌的芽孢生长。一般来说,喷药的最佳时间是早晚,特别是粉剂农药的药效更佳。

篇(5)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31-01

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占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国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保证农作物的生产,防治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象日益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了确保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而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大面积的板结、盐碱现象;农药使用的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从而破坏了土壤内部结构的平衡;连年的重茬种植使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也是造成病虫害危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大多数农民对全面、综合防治的认识是比较狭义的,仅仅是认为采用多种的防治技术与手段就行了。但是现在对全面、综合防治的定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农作的生长规律、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从而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达到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

所以,在进行全面、综合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局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措施与手段之间的协调,确保各自的有效性。

三、 新时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个重要措施

1、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4、推广非化学防治

4.1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法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轮作种植,是预防土壤病态的有效方法。例如土传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炭疽病等,同一农作物的多年栽种是对土壤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作物病害的频频发生,对于这种病虫害用药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轮作种植的方式,能够达到在短时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植花生、玉米;种植小麦的土地改为种植油菜豌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行水旱轮作,土地深翻、休耕来抑制病虫害。比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时候深耕灭茬灌水,p少越冬虫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几个月,将水稻茬内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对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域化,减少种植区域的种类,合理搭配间作作物的品种,对病虫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细化管理农田。

4.2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

(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5、增强应急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农民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另外也应该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作物虫害防治的依据。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区域条件,不断扩大专业队伍建设,充实物质储备,将防治病虫害工作逐步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尽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频率,增强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6、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近几年,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四、 结语

综上,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篇(6)

据调查,危害我市苹果的害虫多达600余种之多,病害100余种,其中30余种病虫常年对果树造成不同程度危害,部分病虫危害十分严重。如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烂果病苹果霉心病、、苹果金纹细蛾、梨花网蝽、螨类、介壳虫类等已成为本区域苹果产区的重要病虫。在大部分果园,苹果轮纹烂果病严重发生年份,果园病果率高达40%—50%,部分果园高达80%,受果树害螨危害果园,常造成大量果树叶片大量提早脱落,秋季萌芽开花,不仅当年产量、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往往导致第二年绝产,树势严重削弱,诱发其它病虫严重发生。

1.2 危害时间长

不少病虫从春季果树萌芽开始上树,在苹果树整个生育期内均可造成危害,直到落叶前才寻找越冬场所弃树而眠,每年危害期长达6—7个月。

2 防治策略

2.1 制定防治策略的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是制定苹果病虫害防治策略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3 韩城市苹果病虫害不同时期防治技术

3.1 苹果萌芽前(3月中下旬)

3.1.1 病虫发生特点 1、腐烂病春季发病盛期;2、山楂叶螨出蜇危害期;3、枣尺蠖进入出土羽化期。

3.1.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刮治老翘皮、粗皮、腐烂病疤,涂抹843康复剂或21%复生水剂5倍液; 2、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1%复生水剂500~600倍液喷干枝,防治休眠期病虫。

3.1.3 注意事项 1、喷药时要周到细致;2、4月上旬注意霜冻,可加喷康大壮稀土益植素或摩素多维蛋白600~800倍液保花保果,增强树势。

3.2 苹果落花后7~10天(4月中旬至5月初)

3.2.1 病虫发生特点 1、白粉病发生高峰期;2、轮纹病菌和早期落叶病、褐斑病菌始侵染。

3.2.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剪除并处理白粉病病梢或卷叶蛾虫梢;2、喷施10%螨除尽或20%螨死净或10.2%满园清2000-2500倍液防治叶螨卵及幼、若螨。

3.2.3 注意事项 1、此期不宜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和含硫、铜复配杀菌剂,以免引起果锈;2、尽量避免使用菊酯类杀虫剂以保护天敌。

3.3 苹果春梢旺长期幼果期 (5月中旬)中熟品种套塑膜袋期

3.3.1 病虫发生特点 1、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进入发病高峰期;2、红、黑点病、轮纹病菌遇雨即侵入潜伏;3、白粉病继续危害。

3.3.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斑点落叶病、黑点病可用1.5%多抗霉素300~500倍液或12.5%禾果利2500倍液或50%轮斑菌净1000倍液、5%戊康1500倍液;2、70%品润800倍液、80%新太生、42%喷克悬浮剂800倍液,防治褐斑病并可兼治轮纹烂果病、红点病。

3.3.3 注意事项 1、此期是套袋苹果补钙的重要时期,不仅要喷施稀土益植素300倍液,还可根施硝酸钙100~250克/株,也可用美果钙、稀土钙等; 2、金冠等品种极易产生果锈,可混加稀土益植素加以保护。

3.4 果实膨大期 (6月中旬)晚熟品种套纸袋期

3.4.1 病虫发特点 1、苹果早期落叶病、褐斑病危害期;2、轮纹烂果病、红、黑点病仍处于侵染潜伏期;3、桃小成虫羽化产卵。

3.4.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金纹细蛾可选用5%灭幼脲、60%必杀等2000倍液进行防治;2、桃小食心虫卵果率达1%时,用2.5%功夫、25%桃小除尽2000倍液或5%来福灵3000倍液进行防治。

3.4.3 注意事项 1、套袋尢其是套纸袋前喷施1.5%多抗霉素是防治红、黑点病及提高果品质量的最佳选择。2、此期是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防治的关键,应高度重视。

3.5 果实生长期(7月中旬)

3.5.1 病虫发生特点 1、果实出现烂果病斑;2、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进入秋季侵染发病盛期。

3.5.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轮纹烂果病应选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如多菌灵、花麦特等进行防治;2、早期落叶病可用1.5%多抗霉素、70%品润、12.5%禾果利等进行防治并可兼治红点病。3.5.3 注意事项 1、防止中熟品种生理落果,可喷施300~500倍防落素。2、叶面喷施稀土或摩素、磷酸二氢钾,增强树体抗病力。

3.6 果实生长期及中熟品种近成熟期(8月中旬)

3.6.1 病虫发生特点 1、轮纹烂果病、黑点病进入发生盛期;2、早期落叶病发生严重,出现早期落叶。

3.6.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继续加大烂果病防治力度。2、注意防治二代桃小,可选用2.5%功夫、4.5%高交氯氰菊酯、5%来福灵、30%桃小灵等。

3.6.3 注意事项 1、叶面喷施或根施硝酸钙,也可喷施美果钙,钙中钙等,混加20~30ppm比久防裂果;2、幼树果园要注意防治蚱蝉,及时剪除产卵枯枝。

篇(7)

中图分类号:S79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3101

1鄂州地区香樟大袋蛾的发生规律

鄂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四季分明,梅雨季过后气温上升较快,降雨充沛,比较有利于大袋蛾发生。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e ellen)在香樟树上发生较普遍,又称为蓑蛾、避债蛾、袋袋虫、背包虫等,不仅危害樟树,对其他树木如法桐、柳树、榆树、槐树、银杏、油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在香樟上,表现特别明显,危害严重时,仅3~4d,就可将整株树叶、嫩皮吃光,像火烧过似的,发红发黄。幼虫有两代,一般在8月中旬或九月中旬开始孵化,蛹呈栆红色,小的幼虫呈黄色,雄虫小,雌虫大,幼虫期210~240d,取食植物的叶片,这段时间也是主要的危害期,老熟幼虫在袋中越冬,第2年4月底至5月初陆续化蛹,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5月底是羽化盛期,同时大量产卵,8月开始孵化,以后幼虫一直取食为害,直至越冬。

2鄂州地区香樟大袋蛾的防治对策

香樟大袋蛾防治属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部分,应该纳入病虫害防治体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前期要积极防治幼虫,采取综合手段,后期及时采摘虫巢减少来年的虫口数量。主要有以下防治方法。

(1)山林、苗圃等采取天敌防治的策略,山林、苗圃区域内生态链较为完整主要是采取保护天敌或者引进天敌的手段,保护天敌成本低,易于生态发展,引进天敌要特别注意生态群落的变化。大袋蛾的常见天敌有:瓢虫、蚂蚁、蜘蛛、灰喜鹊、家蚕追寄蝇、姬蜂、小蜂和病毒等,其中家蚕追寄蝇对大袋蛾雌幼虫寄生率很高,一般防治效果可达70%;越冬期间,灰喜鹊也可以大量啄食幼虫,也可采用1000倍苏云金杆菌喷洒灭杀。

(2)杜绝传染源。特别要注意苗木的病虫害检疫,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明显“虫袋”的苗木坚决不能种植。

(3)还可以采用人工摘袋的方法,减少虫口基数,初龄幼虫密集树冠枝梢上为害时,可适当剪除枝条。

(4)药物防治。对城区绿化街道绿地中大袋蛾可采用药物防治,用90%的敌百虫8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1000倍液进行喷杀,也可以采用性外激素的提取物进行诱杀。

3香樟大袋蛾防治中的注意事项

(1)药物防治时,注意喷湿虫袋,否则防治的效果将会打折扣,在喷药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养护地段采取不同的打药策略,选择合适的打药机械。

(2)越冬休眠期实施防治时候,可以结合冬季绿地养护管理来进行,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扫落叶、树木修剪、浇水、防寒最好和清除越冬的虫袋同时进行。

(3)采用引进天敌进行防治的时候,要注意先小部分引进观察效果,切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4)建立苗木的检疫制度虽然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但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要注意加大实践性和操作性。

4结语

樟树大袋蛾为鄂州地区常发病虫害,危害较为普遍。其防治应依据发病区域特性合理选择对策,尽可能使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手段,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病虫害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前言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在风沙和干旱侵蚀下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这就导致土地含水量不断减少,土地沙化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而且农民的收成也在不断锐减,越来越威胁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对土地和环境的改善,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 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 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提高农作物的光照时间,从而确保光合作用延长。利用间种、套种及立体种植等来提高复种的指数,确保农作物收获面积的增加。可以对农作物的生育期进行延长,对其进行补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等来增加农作物的光合面积,利用通风透光及增施各种肥料等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遗传因素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其是否高产与种子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确保农作物种子的优越性,选用具有较好抗逆性、稳产及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种子品种,通过育种来对株型进行改良,确保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较为适宜的成熟期,这对于农作物增加复种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多种育种方式进行有效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方法,确保育种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术

通过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利用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有效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结构,确保土壤具有较为适宜的孔隙比例,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进行有效的调节,协调土壤中的肥力问题,并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杂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确保土壤的高产性。在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作物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及产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肥效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农作物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可以适当的延长农作物的成熟期,使其完成养分的累积和转移。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作物的灌浆期,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目标的实现。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通过松土、垄作、地膜覆盖、灌溉等会直接对土温和气温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的生长。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仅能够对土壤物理性能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对降低土壤盐渍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温度,而且还会对温度的变化起到较好的缓和作用。

2 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 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我国化学肥料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导致当前许多农户对于土杂肥及绿肥缺乏重视,为了片面的追求高产,往往加大化学肥料的用量,从而导致土壤不断恶化。不仅土壤板结较为严重,而且土壤酸化、毒化较为严重,对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则需要对土杂肥的施加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还要利用深翻改土来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的改善,确保土壤肥力的增强。另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现对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及利用化学控制病害等多种防治措施来对病虫害起到有效地预防作用。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措施结合一起应用,这样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在当前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快栽培观念的转变,通过科学栽培来加强管理,确保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机物作为基础,对施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配方进行施加,确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实现高交、稳产的目的。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通过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细耙及精细整地、除草等来强化对农作物栽培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3.3 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在以往的农作物栽培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对栽培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了许多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对马铃薯进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增产的目标。

3.4 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则在加强农作物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对栽培环境进行改善,努力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加快农作物栽培理念的转变,利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实现农作物科学栽培,严格管理,从而确保农作物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59-01

2013年阳泉市玉米病虫总体上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均比上年增加,发生程度总体偏重,病害重于虫害,玉米大斑病流行。累计发生面积93.49万亩次,防治面积78.55万亩次,比2012年分别增加32万亩次和2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36.32万亩次,防治38.35万亩次,虫害比上年增加8.3万亩次,防治面积增加10万亩次;病害发生57.17万亩次,比上年增加14.98万亩次,病害防治40.2万亩次,比上年增加19.14万亩次。全市玉米大斑病大发生,发生面积13万亩,二代粘虫大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

一、主要病虫害种类

2013年阳泉市主要玉米病虫害种类为大斑病、丝黑穗病,主要虫害小地老虎、蚜虫、二代粘虫、玉米螟。

二、 发生特点

全年玉米病虫害多发重发,呈现前期虫害重,后期病害重。多数病害发生期提前,特别是玉米大斑病提前约25天,6月底在平定县已发现重发田块,田间发病株率达30%。主要害虫玉米螟、蚜虫发生面积基本接近去年,发生程度中等;暴发性二代粘虫大发生,荒坡、荒地虫口密度高。

三、发生原因

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量降水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偏多的降水导致湿度加大,6月到7月上旬平均气温在25℃左右,高温高湿有利于玉米大斑病流行。同时连续多年秸秆覆盖,病原菌基数逐年加大,春季4月19日降水量达90mm,导致播种期内地温低,种子出苗时间推迟,诱发丝黑穗病在感病品种上重发。6月下旬降水频繁,南方一代粘虫随气流迁飞,当地气候条件适宜粘虫各虫态生长发育,无论降水、气温及日照均有利于粘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多种有利因素结合导致全市二代粘虫大暴发。

四、 主要防治措施

1.制定农作物病害区划方案,指导农民科学选种

根据2010~2012年全市农作物病害发生规律特点,针对主要病害发生区域,详细制定了2013年全市玉米病虫害区划方案,做到了有的放矢,指导农民科学选种,尽量避免病害高发区种植感病品种,造成损失。同时给种子经销企业提供参考,在种子布局上科学合理,推广抗病品种,结合当地主要病害有选择的进行种子包衣,包衣剂适当加入主要病害防治药剂,实现合理轮作,运用最有效的办法实现病害防控,将损失降到最低。

2.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

今年,根据全市病虫害发生情况,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的通知》(阳农委字[2013]47号)、《关于立即查治小地老虎的通知》(阳农委字[2013]102号)、《关于立即查治玉米蚜虫、蓟马的通知》(阳农委字[2013]146号),将各种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时及早下发给了各县(区)农业部门,密切注意病虫动态并积极开展防治。及时指导各县(区)抓住春耕春播防病关键时期,及早行动,尤其对去年发病严重的地区要加强技术指导、培训,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3.加强病虫预测预报

在作物生长期密切监测病虫发生动态,全年累计病虫情报8期230余份,准确率95%。共报回病虫情报414份,其中白泉区域测报站报表356份,农民监测员病虫情报58份,向省测报站发模电4份,周报20余份,发电子邮件50余次。生产中针对不同生育期的不同病虫害,通过电视预报、病虫信息、乡村广播、手机短信等及时反馈给广大农民,及时病虫发生信息为全市玉米病虫防治争取到了宝贵的防治时间,有效控制了二代粘虫在全市的危害,降低了玉米大斑病的损失程度,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

4.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有效结合

化学防治虫害,氰戊·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防治,药液集中喷洒于玉米心叶处。防治时间:上午9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物理防治虫害,发生较轻地块人工捕捉,早晨日出以后到上午10点以前,下午日落以后利用幼虫取食机会人工捏杀。

化学防治玉米病害,初期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后期百菌清、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并将病残株及时深埋焚烧处理。

五、 注意事项

1.选择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多样性

忌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避免因病害发生造成损失。生产中存在一个村甚至一个乡镇种植单一品种现象,增加了安全生产成本。

2.病害虫害高发区做好病残株处理工作

建议最好轮作倒茬,秸秆覆盖地区,每三年集中焚烧一次,(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是最简捷有效的办法之一。其次就是高温沤肥,即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达到杀虫杀菌,缺点是误工多,农民实际操作少。第三就是提前喷洒杀菌剂,多菌灵、百菌清,于大喇叭口期连喷二次。

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一定要按照规定的用量方法和程序配制使用,不得随意加大或减少用量,生产中存在浓度大产生药害现象。

4.用药安全

篇(10)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45-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每天都在食用的蔬菜安全有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钟爱“G色”、“有机”食品。为了达到“绿色”的要求,在农药的使用上就要做到低毒、安全、有效。生物农药作为一种使用安全可靠、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的新型农药,正积极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但由于生物农药的一些特性如起效缓慢、使用时温湿度要求严格等问题存在及对生物农药的不了解,影响了农民对生物农药使用效果的认可,影响了生物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如今在蔬菜上可以应用的生物农药做一介绍,并将生物农药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加以说明,使更多的农民能了解生物农药并学会正确使用生物农药,使生物农药在防治蔬菜病虫害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 蔬菜病害防治可使用的生物农药

防治蔬菜病害可选用的生物农药很多,如武夷霉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井冈霉素等。武夷霉素可用于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多抗霉素可有效防治蔬菜灰霉病、叶霉病;农抗120可防治蔬菜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可有效地控制多种蔬菜的细菌性病害,如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青枯病、番茄疮痂病等;井冈霉素对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病害防效突出;春雷霉素可防治番茄叶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枯萎病等。

2 蔬菜害虫防治可使用的生物农药

防治蔬菜害虫的生物农药主要有: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阿维菌素、多杀菌素、苦参碱、烟碱、灭幼脲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草地螟、甘蓝夜蛾等;阿维菌素可防治小菜蛾、美洲斑潜蝇、红蜘蛛等抗性害虫;多杀菌素可有效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蓟马、烟青虫等多种害虫。苦参碱、烟碱等植物源农药可防治多种害虫,如蚜虫、粉虱、叶螨等;除虫脲、抑太保可有效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地老虎、银纹夜蛾等害虫。

3 使用生物农药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温度

一般生物农药的最适使用温度在20℃-31℃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有利于活体微生物的繁殖,能使生物农药发挥最好的药效。有试验数据表明:在25℃-30℃条件下施用生物农药,其药效比在10℃-15℃时施用高两倍左右,因此,在使用生物农药时一定要注意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药效。

3.2 注意湿度

湿度的高低与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病虫害。在生物农药使用时,田间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是喷施粉状生物制剂农药更应注意田间湿度。一般应该在清晨和傍晚有露水时喷施效果最好。

3.3 注意雨水条件

喷施生物农药后,如遇到中到大雨,会将喷洒在作物茎叶上的菌液淋洗掉而降低药效,这时可以进行补喷。但如果在施药5小时后下小雨,则不但不会降低防效,反而有增效作用。

3.4 注意阳光条件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活体微生物具有杀伤作用,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阳光强度较大时使用生物农药,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使用。

3.5 注意施药时间

生物农药杀虫杀菌效果比化学农药致死过程要缓慢的多,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应当适当提前使用,即在病虫发生初期喷施或者可以作为预防用药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6 注意不可随意混用

施用细菌生物杀虫剂时切勿与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混用,否则容易导致药剂中细菌数量的严重减少,从而影响杀虫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樟子松属于常绿乔木类型,并且其具有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较强、材质佳、耐干旱、抗性强以及干形直等多方面的优点,所以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以及发展的一种造林树木种类。另外,樟子松也是我国针对防沙项目进行改造的一种优良树木种类。但是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环境之下,其幼苗的存活率以及保存率,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干旱地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还需要针对营养土的配置、害虫的防治、消毒处理等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得出最佳的樟子松育苗技术和育苗的模式。

1 樟子松育苗分析

首先需要针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全面掌控,结合土壤的特点、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深入的探讨当地气候温度等的变化规律。其次则是针对土壤进行配置,将准备好的质地紧密的土壤,进行配置,需要保证土壤的透水性较强,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的功能,土壤当中不能够含有病虫害以及草籽等,使用的土壤应该是森林的腐殖土壤以及苗圃地土等等,按照均匀的比例将土壤进行混合。下一阶段则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害虫的杀灭,使用百分之一的硫酸亚铁溶液均匀的将其喷洒在已经拌制完毕的营养土壤之上,保证喷洒的均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则需要使用浓度为百分之五十的辛硫磷杀灭害虫,待处理完毕之后,使用适量的清水针对土壤的湿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最佳的土壤消毒灭虫。待上述工作完毕之后,使用生根粉进行处理,并且使用营养土使得育苗容器的底部更加密实,将幼苗放置进入容器当中,待土装入幼苗约三分之一部位之时,需要轻轻的提取。使得幼苗的根系可以充分的舒展,然后进行按压。一边将土壤压实,一边缓缓的提取幼苗,使得幼苗的根系可以全部进入到土壤当中。而在整个幼苗的装苗环节之中,需要把控好幼苗的湿度,这一点非常的关键,需要尽可能的缩短幼苗根部在外的时间。在进行装苗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注意将樟子松的幼苗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排列成行,将四周的土壤压实,在浇水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填土工作,直至土壤填满、充实为止。

2 容器苗田间管理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樟子松育苗的相关技术手段以及装苗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樟子松的相关育苗技术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幼苗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究,重点的分析病虫害防治的方案,旨在减少种植过程当中的不利影响因素,全面的促进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首先是浇水工作。幼苗在生长阶段,要防止干旱时幼苗受到损害,浇水至关重要。由于幼苗虽然水分消耗少,但抗旱能力弱,因此在浇水时要掌握少量多次,每隔3天小水浇一次,每天10点之前用喷洒的方式喷一次,中午温度高时不能洒水。苗木高生长期对水肥要求逐渐加大,气温也逐渐升高,这时可以灌溉,每隔5天灌溉一次。到秋季苗木生长后期,要适当控制水肥,以增强苗木木质化程度,为越冬做好准备。

其次则是施肥的工作。幼苗期本着多次少施的原则,每平方米施尿素4-5g为宜,每次施肥后要及时灌水,并防止化肥沾落在苗子上,造成烧苗。也可施磷酸二氢钾,每平方米以2-3g为宜,临近秋季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除草工作也是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当中的一项关键性的环节。使用除草醚结合喷药覆沙进行,喷洒25%的可湿性除草醚,每平方米2g,每亩用溶液200斤。

病虫害的防治是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当中的一项重要步骤。由于樟子松的床面需要长期的保持湿润状态,所以在这样一个湿润的环境当中细菌容易滋生出来,并且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预防,则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枯病。在实践的育苗过程当中,需要适时的对樟子松育苗区域进行观察,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和手段。在幼苗种植之后的10天左右,需要喷洒多菌灵、波尔多液以及敌克松等等溶液,起到杀虫灭菌的效果。另外,针对地上的害虫,也可以直接的喷洒杀虫剂进行及时的防治。最后,针对幼苗越冬的管理,由于在严寒的气候当中可能会对樟子松的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要采用覆土防寒的技术手段,在防寒之前需要进行浇水,在土壤冻结之前轻轻的覆盖上一层土壤,而在第二年的年初也需要及时撤土浇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的技术手段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细致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的探索了樟子松育苗过程当中病虫害的防治以及越冬的管理技术,并且针对装苗的过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改善,对育苗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诸多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施肥、浇水以及除草等重要的工作环节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对药物喷洒对于病虫害防治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施行措施进行了探讨,力求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的增强樟子松种植和育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相关植树造林工作不断进步和稳定的前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瑞云,郑红波.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的相关特征[J].中国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3~37.

[2] 徐晓鸥,陈亚文,吴中虹.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绿色科技,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