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教育心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建立了大量数字艺术产业基地(如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长沙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共同构建中国完整的数字艺术产业链,形成一遍繁荣的市场前景。可见,就我国市场需求而言,国产动漫商机无限。然而,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定进行预算,每年需播出国产动画节目约28万分钟,而国内实际动画制作能力才2万多分钟左右,每年国产动画的市场缺口达25万分钟之多。可见,以国产动画为代表的数字艺术人才极度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艺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综上所述,我国数字艺术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对数字艺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我国数字艺术人才紧缺,急需相关院校培养大量人才以满足市场需要。
二、数字艺术人才内涵及培养现状分析
优秀的数字艺术人才应该对数字艺术的特征和本质有较好的理解与把握,除了具有基本的艺术创作能力外,还应该掌握数字化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及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拥有良好的项目管理和策划能力、设计与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近几年我国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速度和力度都在不断加强。1999年,全国只有2所高等院校开设动画专业。到了2006年,经过约7年的发展壮大,全国设置动画类专业的高校就超过200所。可见数字艺术教育的办学规模大幅增加,发展非常迅速。然而数字艺术的办学规模虽然大幅扩大,但人才培养方向等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的后果是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对应用课程体系的研究,教学内容跟不上应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不明确
首先表现在教育的短期目的和长期目的不明确。数字艺术教育的一个短期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找到工作,而长期目标则是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应用人才或大艺术家。如果不能很好地区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数字艺术的教育就落不到实处。如果不能确保培养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找到工作,那么他们将来成为复合型应用人才或大艺术家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如果仅以毕业后找到工作为目标,那么培养的学生当中能成为大艺术家的可能也会少之又少。
2.教学内容不明确
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置的热门专业,许多院校对数字艺术的教育定位不明确,仅盲目地在已有计算机专业和传统美术的教学内容上做加法。如在计算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上将计算机和艺术类等课程进行生硬地拼贴和叠加,导致学生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割裂的,无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这种简单化处理说明一些学院数字艺术的教学仅仅是为了满足数字艺术对人才的急需而盲目招生的做法,还没有深刻把握当前数字艺术设计的内涵。
3.片面夸大软件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绘画软件日新月异,且呈现出人性化、智能化和简单化的特点。数字艺术逐渐忽略了传统艺术理论及艺术规律,变成了一种依赖计算机技术与绘图工具的创作模式。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一些院校把软件操作技法当做专门的课程来设置,片面强调软件的作用。这种课程设置方法至少在专业教学体系上是不合适的。只有认真研究传统艺术理论,广泛汲取中外经典艺术的养料,将传统艺术实践经验与当代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创作发挥到极致,得到好的数字艺术作品。
4.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
数字艺术和传统艺术一样,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然而一些学校在数字艺术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一些学校数字艺术教学的社会实践只是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公司进行考察参观,仅此而已。这种忽略社会实践的教育模式导致很多学生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所学到的知识结构在进入社会后往往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
5.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有待提高
在传统的艺术教学当中,一般以个体的学习和创作展开,因此一些院校在数字艺术的教学中还是沿袭这一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与数字艺术的教育不相适应。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涉及到多个专业的知识,通常需要一个创作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在创作中交叉、组合的能力,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团队合作等。
三、数字艺术教育改革初探
针对以上分析数字艺术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开展相应的教育改革探讨,为解决数字艺术人才短缺和市场需求极大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字艺术教育改革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艺术教育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其次,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以往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最后,还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或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环境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作力,完美实现艺术教育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以实践牵引教学,建设崭新的数字艺术课程体系。在数字艺术课程体系的建立中,首先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课程定位、不同的培养方案。
教师还应该深入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以得到第一手的工作经验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相应课程的考核内容,实现教学和岗位的连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数字艺术课程仅为计算机和传统艺术简单相加的教育局面,建设崭新的数字艺术课程体系。在艺术和技术上“两手都要硬”,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首先要注重数字技术的研究,只有数字艺术的设计人员具有专业的程序开发能力,有关图形设计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其次,在注重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数字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要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设计图是设计师的图形语言是用图像这种直观的形式表达设计师的意图和理念,它只是一种表现手段,离不开设计师的思维。加强数字艺术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建立数字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加强学校和各数字艺术产业基地的联系和合作,让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大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数字艺术教育中可以设置由团队合作进行某件数字艺术作品创作的实践课题。如一个动漫作品的创作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分别参与到创意的构思和剧本创作、人物和环境设定以及美术风格设计、人物建模和造型动作、音乐音响和人物配音以及后期制作等等当中,整个创作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交叉完成。这些实践课题的完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1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2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心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平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3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4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5秋去春来,短短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学期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一个反思。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许多使用过这套教材的教师都普遍认为:教材较难,不好把握。但这对于我来说,刚好是一个不错的挑战。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旋转与平移、方向与位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年、月、日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其中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本册的重点,年、月、日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又是本期的又一难点。
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对待差生学习积极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是绝对不会让学生靠得很近的。学生对他们可谓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学生冷若冰霜的教师偶尔露出一点笑脸,学生就会觉得特别温暖,作文里都会写上。而新教师即使对学生笑得再灿烂,学生可能还不一定买账。
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很强,对于教师一些不妥当的做法,某些家长会选择到学校闹事甚至投诉。一些平时言谈举止比较随便的教师,可能觉得自己也就是不拘小节,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
在专业上能镇住学生也是教师学会自保的一种策略。自保得比较好的老师通常都是有一些“绝活”的。教师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总是算错或者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话,赶紧回家买几本习题集狂做。语文教师如果自己觉得写作水平尚可,大可以 “下水” 与学生同游,如果能够有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最好,这样学生跟你学也更有信心。英语教师如果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美语,那基本上就高枕无忧了,学生会跟别的班的学生吹,我们英语老师,那英语说的,比美国人还牛!
教师的幽默感更是教师学会自保的一种利器。幽默的教师通常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每天读书学习身心疲惫,再碰到一个上课乏味的教师确实没劲,如果这名教师还经常骂人,不逆反才怪。所以,既然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我们就得努力培养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如果你幽默感实在太差,还有一个办法简单易行,就是多参加体育活动。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喜欢体育的,爱屋及乌,他们对于喜欢体育的教师也是特别有好感的。所以,如果你篮球、乒乓球或是羽毛球打得好,不妨露两手,绝对能让学生崇拜你!
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师,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工作的根本。有时为了解决一件事情,而把师生关系破坏了,是得不偿失的事。为了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该忍的要忍一忍,该让的要让一让,这是自保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需要。
学生当面与你顶撞怎么办?你感觉到全班学生内心反抗情绪很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个原则:自保是第一位的。先估量估量自己的实力,实在不行,先避其锋芒,日后再慢慢图之。
教师除了自保之外,还要学会攻心。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却又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完全表现出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因此,我们主张做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本着保护自己的原则,我们反对使用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美国作家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职学生学习英语效果不好,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方面,是对自己没有信心造成的。可是在中职英语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的培养,有课题组对我校近三年的在校生的大量问卷调查中发现,这几年的中职生,英语学习有自信心的人数仅占全校人数的6% 。鉴于此,作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实际,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英语教学教育方式,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
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者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 创新使用教材,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改革英语教学内容,精讲多练,针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实事求是地降低教学难度,以便调节他们的情绪,坚持不懈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肯定自己,得到成功的喜悦,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激起学习兴趣,从而用短暂时间达最佳的学习效果。重树他们丧失已久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采取多种轻松、幽默的教学方式达到了教学目的。
①从编顺口溜入手进行教学,巧妙地把母语和英语相关知识链接起来(如:语法等方面),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强烈情感,扫清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卸去他们痛苦的心理负担。如:当学生刚掌握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出现了,很多学生显然无所适从,不是把is/am/are与动词过去式混淆使用,就是没有把谓语动词改为过去式,尤其在进行否定句和疑问句转换时错误更多。而关于过去式的顺口溜就帮了大忙:动词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be用was或用were,have,has变had;谓语动词过去式,过去时间作标志;一般动词后加ed,若是特殊得硬记。否定句很简单,主语之后didn’t添;疑问句也不难,did放在主语前;如果谓语之前有did,谓语动词需还原;动词若是was,were,否定就把not添。②从音标记忆法、字母入手。③从游戏入手。④从小组讨论入手。⑤从值日报告入手。⑥从演讲、故事入手。⑦从竞赛入手。⑧从角色扮演入手。⑨从模拟对话入手。
运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使班上绝大部分的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英语的轨道。在强烈的学英语气氛感染下,他们的自信心就慢慢地重树起来了。
二、熟习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职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也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作者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对他们英语学习进行心理疏导,各个突破。对症下药解决他们学习信心不足的问题。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尽可能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 2009级19班有位名叫黄昊的学生,他的歌唱得较好听,我就鼓励他:“凡是乐感好的学生英语也一定能学好,只是你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找到有效的方法。”上课提问,表扬他发音地道,鼓励他学唱英文歌曲, 早自习让他常领全班同学读英语,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增强了他学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现在他英语学得很好。
三、学会宽容学生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作者在任何时候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学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有些学生的头脑反应得慢点,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无数事实证明,中职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自信心的回归。
四、运用形成性评价,全面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很久以来都是终结性评价。可这种评价方式与中职目前的生源状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都不相符合。这种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的评价体系即终结性评价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因为它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测试中只注重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唯一性。它是一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观念,缺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的评价。它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相反,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自信心也受到严重打击。作者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评价体系即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能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旨在确认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重视对学生情感、文化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全新的教学观念。它能让职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总之,中职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也需要老师、家长共同关爱,特别是需要英语教师多动脑筋运用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方法,才能促进他们自信心的重树,才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保持下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委婉地批评,多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展示自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自信心的过程;一次大胆地发言或许就是以后大胆发言的开始;教师的讲评课上,一次对学生习作的表扬或许就能燃起他们学习创作的希望的火光;课外活动中一次从容地表演或许能造就一个人的终身追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引以为豪的那些能力,注重课外兴趣小组对学生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由展示自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自由,让学生充满自信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因此,在美术课上,我做到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因为当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就会全心全意地与老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老师,从而使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久而久之,自信心将会增强。
自由活泼、无所畏惧,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画画是自由的、毫无束缚的;在雪白的墙上乱涂乱画,有时涂得很兴奋,很有激情,甚至有点自鸣得意,事后却招致大人们的厉色呵斥,这是许多人有过的共同经历。可曾知这使几多的“艺术天才”胎死腹中?如稍加诱发,其中必有上乘的“抽象艺术品”面世。我在教学中从不用成人的思维对孩子做太多的规定,即使临摹范画也允许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增删,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想象中的向日葵》这一课时,孩子们初次接触想象画,即使对想象画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已经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我没有让他们参考书本画,而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下来,没有做很多规定,完全由孩子自由发挥,相信自己能画得比范画更棒。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激发。由此相互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为师生的沟通和相互信任奠定了基础。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教师真诚持久地热爱和相信学生,师生间互相信任的桥梁就会架起,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生活在自信之中。
二、找到自我,让学生确立自信
自信心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上。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会说“我不会的”、“我不行的”这种谦虚有余、张扬不足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培养和树立起自信心。一次美术课上,一个孩子兴奋地举着手,我感到他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说不出来。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他大胆举手回答问题提出了鼓励和表扬,他显得格外高兴。这一节课,他听得特别专心,画画也比较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以后我不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会及时给予表扬,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女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她们时常会感到学习“吃力”,认为自己不如男生,此时就应及时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我常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教育思想来与她们分析,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就能完成学习课题,并非只有能力强的人才有完成高级学习课题的潜力。告诉她们,人的潜力很大,人的一生只用了自身潜力的10%,我们没有理由自怨自艾,并用身边成功女生的榜样来鼓励她们。况且,女生拥有细心、踏实、稳重和文科上的优势。所以,只要充满自信,及早行动,扬长避短,努力挖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进步,就会有所收获。
毋庸置疑,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存在差异,对中学生来说,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优异,出类拔萃。但教师要“研究”学生,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
对中学生来说,老师和家长是他们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而老师的地位具有权威性,他们最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肯定积极的,那么他们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就强一些。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他们的自信相对就差一些。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如果经常受到消极的评价,久而久之,也会动摇甚至丧失自信心,所以要保证教育获得成功,教师对学生应该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责备,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这一点对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尤为重要,在辅导中你会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用手捂着作业,不让老师和同学看,这是一种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原因是他们怕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对于这部分同学,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鼓励。轻轻地移开他们的手,真诚地说一声:“你画得还不错,看看这个地方画得多好啊。”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动手帮他们改一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且内心会十分感谢你,就能激发出学习积极性。要想让学生喜欢你,那就多给他们鼓励信,多为他们加油。老师善于用亲和的语言使学生充满自信,比如:“你能跟同学愉快地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会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看到学生有了进步就要及时告诉他们:“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学生会因此信心倍增。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当然,有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但尽量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更不可用“蠢货”、“”、“傻瓜”、“笨蛋”、“不可救药”这类有伤学生自尊的词来批评学生。
四、体验成功,让学生增强自信
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增强自信,不断上进。因此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并确立适当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有这样一个初一年级的新生,在第一节绘画课上,同学们都在开心地画画,他却拿着笔不敢画。老师走到他旁边,用手轻抚着他的头说:“你怎么不画画?”他说:“我不会画。”“会写你的名字吗?写出来让老师看看。”他慢慢地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你写的字很漂亮,怎么不会画画昵?正常字写得好的同学画就一定画得好。你会画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吗?”老师边鼓励边引导,他慢慢地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老师问他这个圆形像什么,他说像太阳。这位老师就启发他把圆形画成太阳后又因势利导:“你还会画什么形状?”他又画了三角形、正方形等,在老师的耐心启发下,他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画了出来。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次改革所面临的基本思路和要点包括:一个导向(教师专业化)、两个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六个特点(开放性、大学化、一体化、综合性、制度化、信息化)。作为信息时代的合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精神,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就必须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一般认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在教师教育领域,吸收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思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师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现代教师。
我国于“十五”期间开始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建设,并逐步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重点之一。继2004年10月举行的“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之后,在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举行的两届“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上,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占到了很大比重。2006年5月,在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出席论坛并作了报告,国内外专家围绕“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作了发言并展开研讨。
我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方面已经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理论、模式研究与实施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这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社会中,教师信息素养通常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教师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教师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协同工作、独立学习、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包括职前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从职后教育来看,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因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信息素养普遍低下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切实抓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是一个直接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参加首批试点的9个省已经启动了相关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的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使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面临诸多困难。该项工作的推进和完善尚待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和努力。
就职前教育而言,作为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的主体――高等师范院校应当积极改革、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有效地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职前培养中无疑具有核心的地位。2004年,浙江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精品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基于几年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我们有以下认识。
(1)在教材建设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内容建构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理论以够用为原则,叙述简明扼要、点到为止;突出应用特色,以提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力求将能力培养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为主线,旨在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同时,该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要求上,都应当与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衔接。
(2)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方面,应当根据师范生所在学科的特点,通过文、理科学生分类教学;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目的。要重视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3)在课程评价上要注重过程性考核,通过实验、开发过程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
(4)单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难以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之大任的,高师院校应当在教师教育类的其他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当然,上述做法在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也对高师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教育网联与学习资源共享
就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而言,网上教与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新的方向和增长点,对于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简称教师网联计划)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整合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高校的优质资源,构建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机构为主体,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学校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通,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体系的一个宏大的工作计划。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教师网联的发展将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以远程教育试点师范大学和中央电大等首批成员单位为主体,建立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服务平台。配合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点面向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
(2)扩大到具备条件的省属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并整合其他的教师教育资源,形成以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的公共服务体系。
(3)实现各种教育形式衔接与沟通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就教师网联成员来看,可以大致将教师网联体系划分为四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即区域性网联体系)、县级教师资源与学习中心、学校层面(即校本研修和教师学习型组织)。目前,国家层面的教师网联已经初步建成。2005年以来,四川、河南、江西、甘肃、福建等省相继也已组建了形式不一的区域性教师网联,旨在整合本省的教师教育资源。
二、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内容及操作流程
(一)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内容
1.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
(1)基本信息设置。首先设定一个评价轮次,并指定一个与其对应的课表轮次,用来确定每个学生评价的对象,再设定一个评价的时间区段,来规定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评价。(2)教育教学评价范围及指标设置。①设置评价范围,即设置相应年级课程开设的相关模块。②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学生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从而结合学校的要求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设置了具体评价项目的客观评价选项与主观评价内容。③生成评价问卷。(3)学生网上评价。学生在网上凭本人的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在设定的评价时间段内就可以根据评价指标对每个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全部评完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后,最后提交评价表完成评价。(4)审核学生评价的主观题,统计未参与评价的学生并要求其补评。(5)查看学生的评价结果。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可按班级、年级统计学生的评价结果;可查看学生对教师评价详细情况。
2.学校督导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
学校督导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内容与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内容一致。
(二)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操作流程
学校主管部门设置评价轮次评价时间区段评价范围评价指标体系学生或者督导登录评价审核学生主观题查看评价结果。学生进入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网站在用户登录处,凭本人的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教育教学考评后点击“提交教育教学考评表”点击右侧“评价”逐一评价任课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每完成一位老师的评价表要点击“提交”按钮来保存评价数据。学校督导评价操作流程与学生评价流程一致。
三、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优势及具体作用
1.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优势
首先,学生和学校督导独立完成评价,评价过程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次,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学生和学校督导评价数据,并高效生成评价结果表,使评价结果准确、可信。最后,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只可以查看所教学生和学校督导对本人的教育教学的评价结果,并不知道具体评价的人员,使评价客观、真实。
作者简介:黄春(1979-),女,回族,河南新乡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梁万用(1978-),男,河南驻马店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007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4-02
电子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连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自动化的飞速发展,生活智能化信息元素的前仆后继,不仅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加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是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为迎合时代的呼吁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深思当前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铺好道路。
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重“教书”轻“导学”
课堂上,教师会把各元器件、各个电路的功能及设计方法讲细讲透,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的灌输,往往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引导,比如:实例分析、设计、实际工艺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是怎么展现的,去诱发学生的思考,使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易掌握。
2.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实验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纲,以理论教学带动实验。这种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够灵活,限制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总体认识,割裂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学生总体设计电路能力的下降,有时实验甚至流于形式,现代实验观要求调动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以设计性创造性拓展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因此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3.缺少计算机辅助教学
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本身比较抽象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与课程配套的Flash可控动画和动态仿真;另外,电子系统仿真软件在实验和作业中的应用,可以弥补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缩短学生开发电路的周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4.缺少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应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很好的利用这个资源,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新型“教与练”的实现方式
(1)探索采用“项目依托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将电子技术课程的整个知识体系分成几个大的项目来完成,然后根据教学进程,再将一个大的项目分成几个小的项目来完成,教师可针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传授,同时,在项目化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基础。这样,学生在学习初期就知道这些理论的应用领域和前景,使之有目的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挥潜能。
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模块化的分割、整合,通过教研和实践,我们设计了涵盖重要知识点的7个项目:
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源泉。为了创造新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自主学习是实现创新精神的前提。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支持的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自主性是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即“能学”。
其次,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即“想学”。
最后,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即“会学”。
二、信息技术中的自主学习
一般说来,高中生已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心理发展水平。他们有能力独立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和课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信息采集、分类和整理能力,因此对自己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且充满自信。
根据这几年致力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科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养,现将我个人的一些心得阐述如下。
(一)确定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
目标意识是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其次,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了解学习目标,学生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网页制作涉及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网页连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二)设置认知冲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给出任务之后,先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有些以前学过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没有学习过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在任务中设置的一些认知上的冲突,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把问题提出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走进学生当中鼓励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完成任务,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再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一、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
近年来根据实际建成了1―9年级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等多科目的资源库,她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每一课基本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划分课时,做了精心设计,每一课时包括6个板块:教材分析、背景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达标练习、课后反思。资源库的建设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资源课程整合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信息平台上的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远比其它资料快捷、方便、直观,更具有参考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电子备课减少了教师在手工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业务成长及教育学生中去。
二、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提高。
1、联系生活实际整合语文资源创设生活情境。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师枯燥单一的语言描述,使得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创设“地球妈妈的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社会调查活动中去,通过生活经历亲身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经历认知过程,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对学生的情感目标价值观、生活态度都是一次洗礼。
2、多媒体设计,创设问题情境。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出示不通类型的玻璃再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这些用途不一的玻璃都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这样不仅增强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到知识无处不在。
3、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孩子们喜欢故事,美妙的故事为孩子创设出一种能够感受的情境,这些情境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幻化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产生一种想象的空间,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刺激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
当然,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果缺乏与内容的本质联系,都会成为华而不实的无效手段。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不断探索、反馈、总结,不断整合语文资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多媒体技术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数字化学习中的教育双方
所谓的数字化学习指的是在教育的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完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都称之为网络化的学习。数字化的主要资源是通过计算机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此一来就可以在网络的环境下运行该处理的多媒体材料。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到最后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得数字化学习能够很好的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数字化学习中的教育双方教师与学生而言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第一个就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坐在讲台下学,如今数字化的学习将打破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接收知识的方法也不再是单纯只由教师一个人教那么呆板,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现在的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去学习,是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学习的道路,是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将潜能发挥的极限。因此,这样一来学生就由传统的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了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如今,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深入,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对着课本照本宣科的讲学,课本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唯一的方法。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有了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介入后,多媒体的使用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字化的设备将课本里枯燥的知识转变为非常好玩的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们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开阔,特别是那些理科课程很多知识非常重要,可是又因为太过于抽象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变得不那么高涨,而数字化的设备可以通过建模型,将公式等方法将那些抽闲化的知识重点更加的具象化,从而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去学习到更多深涩难懂的知识。
三、数字化在当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的教育要想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就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及偶遇环境,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唯我独尊,而是能够很好的换位思考,以学生的思维去设计教学过程。第二就是学生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的构建,如今,对于教师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将教育的观念给转变过来,从而带动教学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在当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蛀牙哦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所谓的让学生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就是要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通过学生们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等多种方式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2)使得学生的个人信息素质得到提高。数字化的学习使得学生们可以不再只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现在只要想学什么课程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什么课程的教学的视频,想什么时候学都可以,数字化的学习为学生的自身学习提供了非常多的机遇。然而中学生要想充分的利用好数字化学习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可以将终身的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可以对信息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学生通过数字化的学习之后,学习能力又了稳步的升高。很多课本里无法将清除的知识难点、重点太过于复杂,比如数学、化学、物理等的课程太抽象,教师无法给学生们讲解清楚,学生学习起来也很困难。而数字化的学习可以让教师将知识难点重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转变成图片、视频等等,通过这些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图片或视频等就可以将知识点变得更加的很直观,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