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icu常用的护理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59-02
综合icu收治的患者来自于医院的各个科室,患者均存在2个以上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且ICU病房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存在仪器操作复杂、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使没有接触过ICU工作和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及正规指导的护士尽快地掌握危重症的监护技能。实现从无经验的护士成为合格ICU护士的角色转变。关系到ICU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如何找到一个合理实用的规范化培训方法是临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课题。现将我院ICU 2010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原有护士20名,ICu工作8-10年2名,4-7年5名,1-3年13名。由于我院ICU床位扩展,新招聘护士15名,均为女性,其中4名已有工作经历,其余11名均为应届毕业生,年龄19-27岁,平均(22.09~1.04)岁,均为大专学历。
1.2方法
1.2.1制订培训计划
根据我院ICU收治患者的特点以及ICU专科护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详细了解新入科护士的基本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分阶段、规范化、标准化培训。
1.2.2编写培训教程
以《危重症护理学规范化培训教程》以及《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为理论基础,组织带教组长共同编写适用于我院ICU工作模式的《ICU护士培训教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ICU相关的理论体系;②ICU护士工作制度与各班工作职责;③ICU基本监护技术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④常用护理操作流程;⑤各系统常见危重症的护理;⑥各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⑦监护室突发事件的应对。
1.2.3成立培训小组
由护士长负责,成立理论授课小组和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小组。
1.2.4实施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共5个月。
1.2.4.1岗前培训(3 d)新护士人科后,首先由护士长进行环境介绍,详细讲解ICU病房的各项管理规定,ICU护士的职责,以及人科后的培训计划、内容、目标等。并对新护士提出培训要求。
1.2.4.2理论授课培训每周进行2次集中理论授课,由护士长、理论培训小组成员实施,结合临床实例,利用多媒体手段,针对需求,强化重症监护基础理论,并突出专科特点,使新护士在理论方面加深认识,以便于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顺利进行。
1.2.4.3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与跟班实践指导培养科内1~2名示教护士,新护士人科后统一操作示教,主要培训ICU护理工作中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包括心肺复苏术、无菌吸痰技术、气道管理、呼吸机、监护仪等的使用,并集中进行统一模拟练习,提高其技能水平。
1.2.4.4建立仪器操作流程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出现报警的原因及故障的排除方法,制作成卡片挂在仪器上,组织学习,方便护士使用。并将在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学习和总结,提高其掌握和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能力。
1.2.4.5临床“一对一”跟班培训学习常用仪器设备操作及基本理论培训阶段结束后,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跟班带教,完成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顺利承担起ICU常规护理任务,最终实现从护生到ICU护士的转变。要求带教老师在培训中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差错的发生。
1.2.5考核内容及方法
理论考核:从各位老师授课内容中以及我科培训题库中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理论测试。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包括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专科护理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综合素质考评主要包括:带教期间的表现,主动认真学习的能力,医护患沟通能力等几方面。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sup)2(/sup)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5个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培训,有1名护士不能胜任ICU的工作而被淘汰,有3名护士因个人原因辞职,未完成培训计划,其余11名均顺利通过培训。
新护士在经过系统培训后,理论知识较培训前提高了(22.545±1.404)分,操作水平较培训前提高了(16.182±1.07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比国内外的ICU专科护士培训现状,国外的临床护士2011年8月第8卷第23期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专业培训方可进人ICU工作。而国内,有调查显示,87%的ICU护士没有接受过任何专科培训。我院ICU 2010年床位扩展,为了满足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工作。笔者增加了护士配置,新人科护士中有11例无任何护理临床工作经验。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护士的ICU上岗培训。笔者选择适宜的培训教程与培训方式以保证培训质量。
新护士入科培训前问卷调查显示,15例中有12例有畏惧心理,3例不愿意到ICU工作。10例对ICU专科知识完全不知道。这可能和ICU患者病情危重,护士工作强度高,新入科护士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有关。但是新护士学习热情非常高。学习态度积极,这是科内工作3年以上护士所欠缺的。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新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再进入临床工作,缩短了新护士的适应时间,增加了她们到ICU工作的信心。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1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救护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医院乃至一个地区急诊医疗救护水平的重要标志。2007年国家卫生部下发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针对重症监护室护士,从基本理论到专业技术的培训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国内已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将《急危重症护理学》或《急救护理学》列为主干课程或必修课程。由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护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必须掌握多种急危重症救护技术,因此,实训课在本课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角色。现将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课的教学现状和改革方法作一探讨。 实训课教学的现状1.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合理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课为32学时,实训课为4学时,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仅为1∶8,实训课所占比例显然偏低。护生需在4个学时内掌握数项常用临床操作技能,学习任务繁重,然而,实训学时不足,护生往往尚未熟练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课程就已结束。上海、大连等城市的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已将急救护理学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由1∶3增加到2∶3[1,2]。
2.教学内容偏少受学时数过少的限制,目前实训课仅开设了徒手心肺复苏、简易球囊辅助呼吸、除颤术、气管插管术、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等临床操作技能项目,其他常用的急救技能如吸痰、吸氧、洗胃术、紧急静脉输液、微量泵及注射泵的使用、气道开放及管理等项目均未能开展实训。实训课教学内容偏少,而实际临床工作对我校护生所要求掌握的临床操作技能较多,供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有限随着我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数量剧增与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数门课程共用实训室的前提下,任课教师需多方协调使用实训室的时间,不同课程的教学设备需反复搬运及布置,教学人员也因此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由于教学场地条件限制,无法建设模拟重症监护室(ICU),大量用于模拟教学的医疗设备、仪器等教学资源也无法配置。
4.教学方法单一当前,我校的实训课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为教师作示范性教学后学生再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或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国内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在实训课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角色扮演、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综合性情境模拟实训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3,4],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迅速,我校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工作负荷大,任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到医院进行阶段性临床实践的机会减少,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与实际临床工作需求无法同步,必然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教学改革与探索结合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课的现状及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质量优良的医学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本课程实训课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增加实训课学时数,调整实训课与理论课学时比例作为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讲授应该与实训课充分结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理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始终是衡量其护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使我校护生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的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能,并使之转化为有利于护生就业的巨大优势。当前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仅为1∶8,无法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标准及要求。为丰富急危重症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来掌握相应技能,实训课学时应合理增加,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应达到1∶3以上。否则,实训内容过少,护理操作技能薄弱,必将成为影响本课程教学效果、制约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一块短板。
2.丰富实训课程内容依照2007年卫生部下发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可增设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护理、深静脉置管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微量泵及注射泵的使用、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临床操作技能。如果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已熟练掌握部分常用操作技能,对其尽快进入临床工作角色、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无疑是相当有益的,也会使我校学生在当前的高就业压力环境中更具竞争力。
3.扩展教学场地及增加教学资源配置应积极建设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依照医院的ICU来配备部分常用仪器设备如呼吸机、中心供氧及负压吸引系统、心电监护系统、除颤仪、输液设备等。通过在模拟ICU中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仿真教学,使在校学生对ICU的环境设置、工作流程、ICU常用设备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获得初步认知,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下对模拟病人进行各项急救技能操作的综合演练,使学生在反复的仿真训练过程中强化了各项操作技能,将来在临床实际工作当中就能做到熟能生巧、临危不乱。
4.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总称[5]。实训课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急救反应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操作技能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综合提升。如开展综合性情境模拟实训,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单项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设计某种急救场景,让学生集体参与到急救活动当中,需运用的急救技术涵盖心肺复苏、电除颤、心电监护、紧急静脉输液、吸氧、吸痰等多项操作技能。还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或音像资料,阶段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急救技能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良好目的。
5.增设重症监护病房见习及实习环节在校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实训课中熟练掌握了多种常用临床操作技能后,可安排其到医院ICU进行见习,由ICU工作人员带教,使学生对ICU的工作环境、设备仪器、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认识。在临床实习期间,建议在完成其他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后增加ICU实习环节。由于ICU的收治对象是各科的急危重症患者,通过对各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学生可以将各临床科室的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他们全科护理的观念及能力。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要重视教学人才梯队的建设,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阶段性地参与继续教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参与临床实践,扎实提高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高年资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会议与交流,关注学科的动态发展,同时,指导青年教师以利于他们的快速成长。此外,还可从医药卫生单位引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卫技人员补充到老师队伍中来,或聘请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作为外聘教师,从而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利之道。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宗旨。只有重视实训课程的建设,真正把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原则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承翎,海莉,王泰蓉,等. 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护士,2010(6):100101.
[2]孙雪洁,张迎霞,付靖,等. 急救护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631664.
[3]黄伟.《急救护理学》常用非传统教学方法探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6):119120.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ICU接收的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10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包含男性56例,女性44例;其中年龄最低的有20岁,最高的有73岁,平均年龄(41.16±6.62)岁。研究组共50例,包含男性59例,女性41例;其中年龄最低的有21岁,最高的有76岁,平均年龄(42.29±7.15)岁。两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5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施行常规护理管理方案,主要为采用常规治疗与用药管理,且为其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服务。研究组5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施行针对性护理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治疗时如果患者需行回血、排气、冲洗等处理时,可经对三通接头盲端进行调整,保证整套系统操作于封闭下进行,防止暴露操作引发的感染,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医院感染风险,且防止医护人员的血液感染风险。通过无菌剪刀剪除一次性肾脏穿刺针针梗和针翼,以防止由于刺破液体袋引发污染和漏液,且减少医护人员的刺伤风险。医生、护士的全部操作均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2)选择具备丰富经验、责任感优秀的护士构建护理管理小组,安排护士长为组长,且经组长落实感染控制措施。医护人员均按照预防标准原则进行干预。组长定期考核组员对院内感染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组员讨论管理时伴有的问题。(3)医生、护士应注意防止穿刺病人的皮肤破损处,且于穿刺时防止暴露导管,并注意尽量一次性穿刺,防止多次穿刺。护士需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定期进行换药和消毒,治疗完毕后以生理盐水冲管,以肝素液封管处理。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院内感染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纳入本研究内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且置于SPSS20.0统计软件内分析,其中前者经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且以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后者经[n(%)]进行表示,且以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若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3例(6.0%),泌尿系统感染2例(4.0%),肠道感染1例(2.0%),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0%;参考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7例(14.0%),泌尿系统感染5(10.0%),肠道感染3例(6.0%),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0.0%。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时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
3.讨论
ICU接诊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危急,且存在起病急、病情复杂、病情不稳且变化快等临床特点,资料显示,约有20~29%左右的ICU患者会出现院内感染[2]。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主要是指经分子筛原理逐渐清除机体内的水与中小分子毒素,确保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患者脏器功能的改善,是ICU急诊患者的常用治疗措施,由于行该治疗患者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3-4],故加强对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我们针对50例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施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现针对ICU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与预防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强化他们对以上知识及相关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严格规范医护人员的相关操作,落实无菌操作,改进操作程序;选择三通接头,防止暴露性操作,降低感染风险。以无菌剪刀剪断针翼、针梗,防止其刺破液体袋,且有助于避免医护人员刺伤。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时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管理方案有助于减少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出现,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谭丽君,徐春萍,邹淑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血液净化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4):3432-343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也由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1]。为了促进ICU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ICU病人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也因此被人们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科护士自2006年至今,针对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针对ICU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1ICU患者健康教育形式的特殊性:ICU患者情危重..集体教育和板报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受到限止的.只能对病人单个的进行健康教育.ICU患者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如下几种[2]。
1.1.1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过程、症状、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指导,恢复期的锻炼等。
1.1.2提问问答: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病人提出问题,由护士予以解答。对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如气管插管、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病人,神志清楚,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判断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或在纸或手上写简单 的文字进行交流。
1.1.3示教模仿:对于清醒病人.可以由护士进行示范演示.指导病人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如咳嗽、排痰、翻身、术后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
1.1.4文字图册阅读:采取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患者自己阅读,护士给予必要的解释。
1.2对ICU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3]。
1.2.1掌握交流与沟通技巧: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家属接受教育的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前,应对家属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计划,并注意选择恰 当的交流时机和地点。
1.2.2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途径
1.2.3健康教育宣教卡:给ICU家属分发宣教卡是一种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又具有显著效果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1.2.4培训专科护士:Wesson[4]认为可以通过发展I C U专科护士,专门派出人员为家属提供患者信息,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一些指导,为家属在患者初入ICU及转出ICU时遇到的一些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起到有效预防和帮助效果。
2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得出几点关于有效促进健康教育的建议
2.1护士方面:ICU护士轮班勤,没有专门做健康教育的护士.这也给ICU病人的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ICU的每一位护士都要重视健康教育.人人有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以保证患者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1.1首先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使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1.2加强业务学习,扩大护士自身的知识面。ICU内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学科多, 要求ICU护士要具备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业务学习,知识讲谈、外出培训、继续教育、 订阅科技报刊等形式,以满足日益广泛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2.1.3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把握教育时机,健康教育的渠道包括交谈、咨询、讲座、示范操作、个别指导、读书、看录像等形式。
2.2医院方面:张隆群等[5]强调,应为ICU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健康教育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摘要】 icu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icu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要求等原因,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了解icu护士的压力来源,采取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对维持icu护士的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icu护士; 工作压力; 应对措施
工作压力是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与个体承担能力不平衡引起的身心压力状态,它会导致工作疲惫感,表现为体力、情绪和精神上的疲倦感[1]。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以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2]。据国外学者报道,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3]。该病发病率为75~267/10万,而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8/10万[4]。我国学者也纷纷报道,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发生率较高[5]。李小妹[6]等研究显示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可见护士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令人瞩目。
1icu护士压力源常用评估工具
(1)目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是由李小妹和刘彦君[6]参照国外最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美国护理心理学家grey-toft与anersen的护理压力表和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与riding的护理压力表),根据中国国情重新设计并请教泰国、美国及中国的护理专家修订而成。该量表由5个分量表共35个条目组成,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和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5个方面。(2)英国学者baily 1980年对1800名icu护士进行开放式调查后制定了icu护士压力源量表。国内该量表由曾淑贤和李小妹[7]翻译,并邀请了5位心理学及护理学专家重新评定后修改制定,由7个分量表共44条项目组成,分别包括:病房管理、人际关系、患者护理、知识和技能、工作和环境、生活事件及晋升和奖励等7个方面。(3)护士工作问卷(mbi)是maslach在对耗竭综合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专门用于测量职业耗竭程度的[8]问卷,由彭美慈翻译,包括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等3个方面。这些量表信度较高,且经过多次使用,能较好地测量出临床护士的压力源。(4)鉴于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者在进行压力源研究时常涉及心理状况的评估。常用的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的评定工具有: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icu护士主要压力源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是他们从事的护理活动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当icu护士觉得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超过自身能力或难以满足时,压力就会产生。由此可见,构成其工作压力的要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生压力的外界环境和事件,二是个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即icu护士与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2.1特殊的工作环境icu与其他科室人员和外界社会接触较少,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时常要经受面对濒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并且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另外,icu环境中的噪声污染,如各种医疗仪器运转的声音、报警声,病人的声等等,均可引起护士紧张、焦虑和烦躁。
2.2高强度的工作要求icu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对icu护士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要求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操作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高效地参与病人抢救治疗工作。如此看来,一方面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和精神紧张,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对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不满足和高期望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2.3icu护士工作量大如今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目前,我国的icu护士还处于严重缺编的状态,床护比例倒置[9],导致护士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加上频繁的倒班、夜班等对护士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大多数医院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非护理工作范畴更加剧了护理人员资源不足[10,11]。
2.4知识缺乏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icu各种精密医疗仪器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此外,icu收治的多为跨专科患者,也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广博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此,icu护士往往存在对自身的不满足及过高的期望,由此逐步产生忧虑心理,加重心理压力[9]。
2.5护士的个人价值与现实冲突根据所阅文献表明,icu护士工作繁琐辛苦、责任重、风险大,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些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从而产生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等不良心理反应[12]。另外,随着护士学历的普遍提高,工作量及性质并未随之改变,晋升、继续深造的机会少,护士自我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造成压力。
2.6复杂的人际关系 由于监护室的特殊性质,不允许家属陪护,甚至连探视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这些可导致患者家属强烈的心理反应,常常引发护患冲突[2]。rout[13]研究认为icu护士在工作环境、患者需要和面对冲突方面比其他医护人员压力要高。其次,缺乏管理者的支持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护士感到不被接纳,减低了归属感,出现心理压力[14,15]。
3应对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类的需要归纳为两大类(即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及五个层次,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当所有的需要被满足后,个体就达到最佳状态[16]。工作压力主要由于个体对外部环境或事件或者自身的不满足而形成,因此,如果能够充分运用马斯洛理论,满足其基本需要,使对icu护士工作负面影响较大的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或在一定程度上变压力为动力,不仅对他们的身心有益,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护理质量。
3.1满足基本需要
3.1.1生理需要如休息、睡眠(1)加强icu工作人员的噪声管理意识,从icu的建筑、布局、日常管理等方面重视减轻噪声污染对医护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2)改善护士休息室、就餐室环境,完善各种休息生活设施,保证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休息。实行弹性排班制,建立休班需求本,护士提前1周登记,护士长根据护士需求并结合科室工作量,合理安排班次[17]。尤其是下夜班或长时间工作后对休息和食物的需求可能更迫切,如果此时管理者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有充分的关切之心和举动,对护士的心理有积极促进作用。
3.1.2安全需要安全含有生理上的安全感与心理上的安全感两层意思。前者指个体需要减轻或消除生理和生活的威胁,如避免学习、工作失败的威胁。后者指避免发生恐惧、焦虑及忧虑等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稳定的职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等[16]。
3.1.2.1改善icu工作环境 合理布局抢救室,制定周密的抢救程序,定点、定位置、定数量、定人管理抢救药品及仪器,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缓解护士的紧张情绪。
3.1.2.2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素质 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8]。icu护士在监护室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加强业务训练,熟悉最新现代技术,使自己面对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变故能够应付自如,做到临危不乱,胸有成竹,进而承担救护危重患者的重要职责,减缓由于自己能力和知识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感。icu护士个人知识的积累是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2]。
3.1.2.3加强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icu护士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护患冲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的矛盾。这时对自身的心理调适可以缓解一时的压力,若要希望长久地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工作,需要自己去积极的适应环境,改造自己。
boyle[19]认为,icu护士之间的交流及医护、护士与领导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技巧非常重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使彼此之间获得尊重,减少个人工作压力,有助于工作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3.1.3爱与归属的需要护士长及时掌握本科护理人员的心理、身体、家庭状况,采取灵活的排班方式,使护士感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有利于平衡心态、恢复体力和培养对工作的热爱[9]。护士的压力感受与家人的支持也密切相关,所以,应充分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当护士面临困境,感到紧张、恐惧、忧伤、愤怒时,应主动向家人朋友求助和倾诉,以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多沟通,并可定期组织“家庭联谊会”等活动,增强家庭成员的应对能力和支持力度[20]。
3.1.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拥有自尊,使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其二是被他人尊重,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16]。
“认知因素是应激过程的关键性中间变量”,减轻icu护士工作压力首先须从积极认知应对做起。换句话说,护士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积极地评价,切实认识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职业无贵贱”, 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护士工作持有世俗偏见的人是少数的,护士要维护并增强自身的职业自尊感,用真诚地交流消除他人对护士职业的误解。
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理解[21]。同时,管理者的支持尊重也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22,23]。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管理方式。国内外研究表明,领导的管理方式对降低员工职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要求、低关怀的领导方式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离职率和抱怨程度也会很高;而高关怀、高要求的领导方式则具有双重激励作用,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压力的产生[24]。
3.2发展需要 护士希望提高地位,实现自我价值,是符合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使人感到最大的快乐,曾等[25]调查显示,护士将继续教育排在自我需求的首位。护士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深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仅对病人的护理有益,也有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长此以往对提高护士地位、树立良好形象等都是有益的,建议管理者加强icu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不定期安排护士出外学习、培训,支持和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多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更有信心地承担其工作内容,实现患者康复需要与护士自身心理需要的同步满足[20]。
3.3其他措施
3.3.1提高自我身心素质,放松心情在工作压力较大的icu,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应对的强度。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腰背肌、颈部肌的锻炼,可防止职业疾病的发生;即使是工作中也要做到劳逸结合,缓解长时间看监护仪屏幕造成的视力疲劳;注意饮食的调配,保证全面营养。
马斯洛的研究发现,世界上真正完善的人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的人都存在着人格的某些弱点,都有完善人格、挖掘潜能的任务。个体有可能通过不断努力,克服人格弱点,达到理性、情感和人类本能协调成一个整体的人格境界[26]。拥有此人格境界的人很少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他们在心理上是自主的,所以对心理压力有免疫力。同时,他们可以将疾病、挫折、冲突等体验化弊为利,转化成积极的体验。因此,icu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完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除耐心、细心外,还要有信心,信赖自己的肌体和心理能力。
培养轻松、有益于健康的业余爱好;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音乐、游泳、郊游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注意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幽默感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提高心理耐受力,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9]。
3.3.2专业指导调适护士心理开设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课程,建立有效的疏通机制。管理者要帮助icu护士进行心理沟通、语言沟通和技巧训练,诱导护理人员通过移情作用体验患者和家属的情感、心理及对护理人员的期待,以增进理解,改善护患关系,避免冲突,减少应激源。科室或医院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大家的参与的积极性,适当放松,便于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工作。
3.3.3公平合理地提高福利待遇 亚当斯公平理论[27]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化比较和历史比较,即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一比率相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从而影响工作情绪,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增加其工作满意度,减轻其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icu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决定了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特点,了解压力及其为护理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就要从正面积极引导、调整,根据各医院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观察应对效果,不断发展完善应对策略,使icu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建立最佳的心身状态,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目前,我国对护士压力的研究只侧重于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激过程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更多地研究如何系统的管理护士压力,设想在医院领导地支持下,护理部直接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如本文结合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归纳的应对策略,将会促使这些压力对策中支持措施被更有效地施行。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2李晓琳,拜兰.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49.
3侯继玲,李小英.护士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7):301.
4j ason l a.am j nurs.1988,98(5):16b.
5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曾淑贤,李小妹.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的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5-7.
8杨欣颖,孙玉梅.急诊护士耗竭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7,7(1):35-37.
9曹岚,唐春炫,蒋冬梅.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b):33-34.
10郭燕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保障护理工作质量.中国护理管理,2003,3(1):44-45.
11余晓芳,高瑞华.护士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67.
12张丹.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7):12-14.
13rout u. job stress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in primary care in england. psychol rep,1999,85(3):981.
14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
15vahey d c, aiken l h,sloane d m, et al. nurse burnou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med care,2004,42(2 suppl):1157-1166.
16吴瑛,韩丽沙.护理学导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0-32.
17冯凤,孙蓓.护士长管理干预对降低icu护士工作压力的效果评价.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15-916.
18温贤秀,涂小平.支持系统的构建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四川医学,2003,24(10):1096.
19boyle d k, kochinda c. enhancing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of nurse and physician leadership in two intensive care units.j nurs adm,2004,34(2):60-70.
20朱忠琴,王君俏.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a):44.
21hoban v.how to manage stress.nurse times,2004,100(2):64-65.
22邓若云,袁宏.托管制形势下医院护理人员压力源分析与应对.现代护理,2007,13(6):532.
23董丽芳,刘春文,赵世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特征相关性分析.护理研究,2006,20(26):2371-2372.
24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206-02
SEASON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N NOSOCOMIAL DISEASE OF 120 PATIENTS AT ICU
Zhang Xingqun
nursing departmentof lux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pidemic causes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nosocomial disease at ICU of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evidence of protection to nosocomial disease.Methods 60 patients wa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08 of ICU,and investage the rate of infection,the epidemic caus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disease was 36.7 %; 28.3 % patients of nosocomial disease got infected more than twi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9. 2 % , respirator related lung infection was 36. 8 % and tracheotomy related lung infection was 51.7 %. The top three causes of nosocomial disease wer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51.7 %) , alimentary infection(18.3%)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1.7%) . The leading microrganism cultured was gram-negative bacteria , about 53.9 %. The top three types were Pseudemonas aeruginosa ( 26.1 %) , fungus ( 13.2 %) and acinetobacter (7.9 %) . Conclusion it's high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disease in ICU. The princeps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gram-negative bacteria;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fungus infection was increasing. The rate of drug resistance was very high. It is advisable to set up the proper surveillance system ,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a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ICU ;Nosocomial disease ; Prevention
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nosocomial disease,ND)是指患者进入ICU室72h后继发的感染[1]。因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多等原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感染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开展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了解各类型ICU 获得性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ICU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ICU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及致病菌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ICU病房60例患者进行观察,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5-65岁,其中涉及疾病包括急性脑血管病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肺部疾病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7例,重症胰腺炎7例。住院时间10-65天。
1.2 方法
对有院内感染可疑者,从其呼吸道、泌尿道、消化管、深静脉导管、各种引流管、血液等部位无菌采集标本,送细菌室作细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感染率
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36.7 %(22/60),发生2例次以上感染者占28.3 %(17/60)。与留置尿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9.2 % ,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36.8 %,与气管切开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51.7%。感染部位占前3位的是肺部感染51.7 %(31/60)、胃肠道感染18.3 %(11/60) 和泌尿道感染11.7%(7/60)。
2.2 培养结果
60例98次培养,分离出76株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3.9%(41/76) 。居前3位的是绿脓杆菌26.1 %(25/ 76),真菌13.2 %(10/ 76) ,不动杆菌7.9%(6/ 76) 。
2.3 药敏测试
菌株标本在取材时应用抗生素时间均超过72h,测试前用抗生素超过三种或三种以上占47. 6 %,药敏测试结果显示,G+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仅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G- 对常用抗生素敏感度均未超过50 %,而对本院不常用的舒普深、特治星等药显示高度敏感。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根据本次研究可见,我院ICU患病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住院时间越长,继发感染率越高。在60例患者中,住院10天以下产生继发感染占20.0%(12 例),10-30 天继发感染38.3%(23例),30 天以上的继发感染占41.7%(25例);且住院在30天以上者,有60%有3 项以上的继发感染,表明感染率与住院时间相对成正比。2.意识障碍者比非意识障碍者感染机会大:由于意识障碍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将下呼吸道分泌物排除,易造成下呼吸道阻塞,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而误吸和使用吸痰器也极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意识障碍也可导致二便失禁,活动障碍等,容易造成皮肤粘膜感染、尿路感染等[3]。3.营养状况的影响:ICU 患者因病情危重,消耗能量大,并且不能进食等使患者营养状况差,免疫机能下降,成为易感者[4]。4.侵袭性操作的影响:侵袭性操作包括:插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静脉导管插入等,由于损伤局部皮肤粘膜,破坏身体的防御屏障,导致身体外部的定植细菌往身体内部移动,为感染提供机会,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炎、口腔炎等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5]。5.无菌操作不规范:ICU工作繁重, 抢救生命时需要快,往往造成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医护人员本身素质低下,无菌观念不强,为继发感染埋下隐患。6.抗生素滥用: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菌群失调,且菌株耐药性增高,造成二重感染、真菌感染等[6]。
3.2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做到: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设置合理的布局:应设1- 2 张隔成单间的隔离床, 专门接收高度传染性的病人,如艾滋病等,隔离室有明显标记,并有单独的护理用具和血压表,有单独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各种物品器械位置固定,按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严重放置,标记明显;污物桶分医用污物桶及病人用污物桶,医用污物桶专盛配药、注射后废弃的棉签、棉球、安瓿及废纸等,病人污物桶用污物袋代替,盛放接触过病人伤口、粘膜及分泌物、排泄物的棉球、纱布、纸张等。2.严格消毒:(1) ICU 地面、床头柜、桌、椅每天消毒1- 2 次。(2)痰和污物袋每日清理至少两次, 随满随倒。 (3) 病人出院后彻底终末消毒一次,并用紫外线灯照射1h。(4) 呼吸机及雾化器等管道,每使用一次均消毒晾干后备用。 (5) 各种无菌物品,实行专人管理,每天检查,定期消毒。3.建立院内感染委员会, 加强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4.洗手环节严格要求:有报道显示因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7]。医务人员的手的各种细菌比其他人群多,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因此每日护士洗手应多于35 次。我院ICU 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常规肥皂彻底洗手三次后采样培养仅少数培养出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合格率在90% 以上,因此严格洗手可极大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抢救时可设消毒液泡手、消毒毛巾擦手或使用一次薄膜手套及橡胶手套。5.尽量少插管,加强插管后的基础护理。6.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宜预防性地使用广谱抗生素,严格做好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尽量根据培养结果和药敏来使用有效抗生素。
总之通过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隔离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意识, 强调病种隔离, 强化洗手观念, 必将减少ICU室的获得性感染,提高病人生成率。
参考文献
[1] 俞森祥.危重病监护治疗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123-236.
[2]徐京娥.431例脑血管患者医院感染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 1998;(1) :221.
[3] 张旭,李骥.脑出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非条件Logistic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6 (3) :681.
[4] 李艳菊,李漓.对褥疮原因的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 (10):509.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52-02
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殊专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技术含量高,以及封闭性的管理方式,要求护士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监护急救技术,还应具备较好的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能力[1]。
最近,笔者对ICU护士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采取电话联系、信函索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苏、鲁、冀、豫、辽、皖、赣、湘、浙、京、沪等省市的13个三级医院的ICU护士综合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 当前ICU护士综合素质状况
调查中,笔者从品德修养、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职业形象5个方面设置30个问题,共发出调查问卷1 120多份,回收864份,从8家三级医院索取到近两年来对ICU护士的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汇总统计表,11家三级医院近2~3年的ICU护士培训实施计划和工作总结等材料,对从事5年以下的ICU护士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分析,各家医院都十分重视ICU护士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当前ICU护士综合素质总体情况是好的,基本能适应现阶段ICU护理工作要求。但ICU护士综合素质也呈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存在着与医疗科技进步、患者对ICU护理新要求、ICU工作新模式及护理新技术新仪器的大量使用等不相适应的问题。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ICU护士的综合素质五方面有近25%达到优秀,有37%达到良好,有48%的ICU护士综合素质不及格。5个方面只有职业形象优秀率达62%,其他4个方面的优秀率都不超过50%。由此可见,ICU护士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ICU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2 ICU护士综合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身基本条件偏低。从调查统计来看,ICU护士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统计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高考的大专学历占38%,初考连读大专学历占45%,初考中专学历的有12%。初考大专和中专学历的普遍专业理论基础较薄弱,技术技能不全面不熟练,在各家三级医院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偏低的ICU护士中占85%左右。
二是选拔用人把关不严。ICU护理工作特殊,对综合素质要求更严格,应该把那些事业心责任感强、文化素质高、技术技能好等综合能力强的挑选进ICU工作。但实际选配ICU护士工作中,往往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在选择ICU护士时降低了标准,有的就没有评选的标准,造成选进ICU的护士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把一些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弱、责任感不强的护士选进或调入ICU工作。
三是在职培训存在缺陷。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正处于探索阶段,多强调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2],而对ICU护理工作别需要的人文关怀、交流沟通技能技巧灌输培训不多,对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情绪的调节与自控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很欠缺等。
3 提高ICU综合素质偏低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建立ICU护士选用标准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ICU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危重的患者;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患者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使没有接触过ICU工作和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及正规指导的护士尽快地掌握危重症的监护技能,实现从无经验的护士成为合格ICU护士的角色转变,关系到ICU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质量的高低[3]。因此,对选用ICU工作的护士和综合素质要有一个考核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制定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价表,采用自评、互评方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教育、引导和管理。这样就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护士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护理团队的合作能力,最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二是建立ICU护士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有效机制。开展ICU护士的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工作,必须要有有效的机制作保障,包括建立专门的课程内容、时间保障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等。ICU护士除参加其他护士培训外,每1~2周进行1次培训课程,全年共计36次,其中理论授课24次,复杂疑难病例讨论12次,操作技能培训12次,考核6次。授课内容涵盖有效的护理评估、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要领、ICU医院感染控制指标、危重患者常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三基本应知应会、各种检查的正常值等;技能与考核的项目主要有ICU内各种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各种常用的操作流程、服务流程以及抢救流程等。
三是着力解决ICU护士综合素质存在的重点问题。从分析中可发现,当前ICU护士最缺少的是基本功和一些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统筹安排,集中力量,突出抓一些重点和薄弱环节的学习和在职培训。一要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二要打牢专业理论基础当作关键;三要把锤炼心理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四要把提高技术技能经验作为核心。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低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快速解决。
4 结论
ICU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应兼顾专科相关的护理理论、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4]。大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同时具有五个角色,包括临床专家、管理者、教育者、顾问和研究者[5-6]。重视和加强对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必须要以以上几个方面为抓手,提供全面的培训方案,推进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 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2] 权明桃,游恩丽,江智霞,等. 体验式教学在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2011,35(6):569-571.
[3] 张萍,孙玉蓉,王伟. 规范化培训教程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9-160.
[4] Morrison JD. Evolution of the period operativ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J]. AORN J,2000,7221:227-23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56-0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也由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1]。为了促进ICU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ICU病人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也因此被人们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科护士自2006年至今,针对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针对ICU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1ICU患者健康教育形式的特殊性:ICU患者情危重..集体教育和板报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受到限止的.只能对病人单个的进行健康教育.ICU患者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如下几种[2]。
1.1.1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过程、症状、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指导,恢复期的锻炼等。
1.1.2提问问答: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病人提出问题,由护士予以解答。对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如气管插管、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病人,神志清楚,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判断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或在纸或手上写简单 的文字进行交流。
1.1.3示教模仿:对于清醒病人.可以由护士进行示范演示.指导病人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如咳嗽、排痰、翻身、术后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
1.1.4文字图册阅读:采取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患者自己阅读,护士给予必要的解释。
1.2对ICU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3]。
1.2.1掌握交流与沟通技巧: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家属接受教育的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前,应对家属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计划,并注意选择恰 当的交流时机和地点。
1.2.2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途径
1.2.3健康教育宣教卡:给ICU家属分发宣教卡是一种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又具有显著效果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1.2.4培训专科护士:Wesson[4]认为可以通过发展I C U专科护士,专门派出人员为家属提供患者信息,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一些指导,为家属在患者初入ICU及转出ICU时遇到的一些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起到有效预防和帮助效果。
2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得出几点关于有效促进健康教育的建议
2.1护士方面:ICU护士轮班勤,没有专门做健康教育的护士.这也给ICU病人的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ICU的每一位护士都要重视健康教育.人人有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以保证患者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1.1首先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使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1.2加强业务学习,扩大护士自身的知识面。ICU内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学科多, 要求ICU护士要具备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业务学习,知识讲谈、外出培训、继续教育、 订阅科技报刊等形式,以满足日益广泛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2.1.3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把握教育时机,健康教育的渠道包括交谈、咨询、讲座、示范操作、个别指导、读书、看录像等形式。
2.2医院方面:张隆群等[5]强调,应为ICU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健康教育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2.3政府方面: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在继续教育与护士职责中,明确规定了护士教育能力培训的目标和称职标准。我国在实施上尚没有与护士的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6]。健康教育事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在所难免,随着健康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也会逐步走向正规化。
3结论
健康教育事业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其作用和重要性也在逐渐被人们认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ICU的护理内容已从单一的技术转化到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治疗已不仅是为了保全生命,而且要使因手术所致身体和心理创伤减少到最小限度,在对I CU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较系统的康复指导,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术后康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仍有一部分问题还没得到解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会得到解决。总之,ICU病人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江素娟. ICU病人的健康教育 [J]. 家庭护士, 2008, 6(2) : 456-457
[2]刘红敏, 刘艳萍. ICU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J]. 中原医刊, 2003, 30(11) : 61-63
[3]韩文军, 胡敏, 郭成莉. 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2) : 78-80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91-02
新护士从学校环境突然转换到ICU的工作环境中,角色也随之转变,需将书本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ICU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转换角色,还要从心理、专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导,因此管理者和新护士都存在较大压力[1-2]。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的状态[3]。笔者所在医院通过调查2012年7-9月ICU20名新护士培训情况,了解ICU管理者和新护士在培训中的压力源,以提出有效对策,改进培训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7-9月新入ICU的20名护士、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全部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20名新护士年龄20~24岁,男2名,女18名;本科6名,大专14名;在本院实习12名,外院实习8名;应届毕业生17名,有工作经验3名,均已考过护士执业证书。
1.2 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对象使用不同的调查表进行调查。(1)新护士培训需求表:包含16个项目,是根据ICU新护士的特点,参考了相关文献进行设计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压力源量表: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量表。量表由5大方面35个条目组成,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问卷每项分为4个水平,从没有压力感到高度压力感以0~3分表示。其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1.0以下为低水平压力,均数在1.01~2.0为中等水平压力,均数在2.01~3.0为高水平压力[4-5]。(3)自制量表:对科室管理者、医生、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就新护士培训效果,工作满意度,共事存在压力等方面进行询问,并计算出百分率。
1.3 调查过程
调查者按照ICU人员名单分类逐人发放问卷,发放时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统一进行说明,并及时收回问卷。发放问卷共57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培训需求
20名ICU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及医院是否已进行培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ICU病情观察与急救的培训需求最高,且已进行培训,详见表1。
表1 新护士培训需求统计
培训项目 没有或稍有
需求
有中度、高度
或极高的需求
是否已进
行培训
例数
(例) 百分率
(%) 例数
(例) 百分率
(%)
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 5 25 15 75 是
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2 10 18 90 是
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6 30 14 70 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8 40 12 60 否
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 9 45 11 55 否
身体评估 8 40 12 60 否
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5 25 15 75 是
护理操作 8 40 12 60 是
职务晋升 14 70 6 30 否
护患沟通技巧 7 35 13 65 是
处理医嘱 8 40 12 60 否
ICU病情观察与急救 0 0 20 100 是
ICU专科知识 1 5 19 95 是
提高学历 12 60 8 40 否
英语 11 55 9 45 否
ICU仪器的使用 2 10 18 90 是
2.2 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培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的得分都不同程度的与工作培训得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较大的是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方面的问题及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详见表2。
表2 新护士培训过程中常见5个方面压力源的平均水平 分
压力源 平均水平
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 2.62±0.89
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 2.51±0.78
ICU知识涉及太广 2.40±0.81
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2.29±0.85
对ICU环境不熟悉 2.10±0.93
2.3 培训效果
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培训效果最为满意,满意度达75%,但压力感最大,为88%,工作满意度为73%。
表3 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新护士培训效果比较 %
人员类别 培训效果满意度 共事存在压力 工作满意度
管理层 68 75 65
医生 72 84 68
工作1年以上护士 75 88 73
3 讨论
3.1 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
本次调查了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除了从侧面反映她们在工作当中的部分压力,也可以指导新护士的培训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新护士对于护理工作规章制度、ICU病情观察与急救、ICU专科知识、ICU仪器的使用、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需求比较高,均占70%以上。出现这种需求的原因有:(1)ICU中的知识很多是书本中没有的,科室重视专科知识的培训,计划中也有较多相关的内容,新护士也能感觉到工作中ICU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培训需求均达到90%以上。(2)医院感染控制一直是笔者所在医院要求的重点,检查力度大,要求严格,因此新护士也感觉到对此学习的必要性。(3)ICU患者病情危重,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较多,需要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
3.2 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主要压力源
国内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量太大是居第一位的压力源,紧随其后的是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应对能力差等[6-8]。因此,新护士在工作后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由于ICU上班护士数量少,新护士经过岗前培训后就要工作,并在后期工作过程中继续完善培训内容。因此,工作量太大、培训效果不满意与护士数量少有密切关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4月颁布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要求ICU的床位数与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之比为1∶2.5~1∶3以上[9-10]。笔者所在医院ICU现在的床护比仅为1∶2,可见本医院ICU护理人力配置与国内外同行业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ICU危重患者多,理论和操作水平要求高,不定期进行各项考试再加上对ICU知识的陌生也让新护士感到较大的压力。再加上为患者安全着想,ICU的管理层和医生对护士工作要求严格,对新护士上岗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均低,均表示短期培训的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和ICU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针对他们在培训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ICU环境;并逐渐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并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主,保证新护士的培训能脱产进行,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学习效果。减少ICU考试的频率,以互动式培训提问为主,增加新护士培训的信心。最后使培训效果得到ICU管理层、医生和其他护士的认可,以达到胜任ICU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
[2]尹松月,肖菊青,罗永梅.新护士压力源及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38-41.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3.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6(7):387-388.
[6]张翠娣,鲁剑萍.大专和本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43-344.
[7]平晓丽,唐红.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1,8(3):113-114.
[8]王春莲,郭南君,沈瑞芳,等.契约学习法在聘用护士试用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168-169.
[9]潘慧,刘庆,黄行芝.护士长跟踪辅导模式在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0,24(27):2517-2518.
1患者心理分析
1.1焦虑与恐惧患者入住ICU病房后,从其环境发现其他患者都插有很多管道,处于抢救生命过程中,自然意识到自己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处于需抢救生命的病危状态,从而在心理上极度不安;加上ICU病房内的监护设备、限止亲人陪伴、严格的探视制度、所见到的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或死亡,导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产生很重的负面影响,极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由于探视时间的限制,亲友不能陪护在身边,患者易产生孤独无助,焦虑与恐惧心理。
1.2孤独感由于ICU病房属重症抢救监护的场所,亲人不能陪伴,即使探视时间也受到很多限止,患者缺乏与家属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而医护人员常因工作烦忙而忽略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患者会感到非常孤独;有的患者常因疾病或手术因素导致发音困难、听力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等引起开导与沟通困难更大,更增加了患者的孤独、郁闷、无助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从此患者失去安全感,心理更为恐慌。
1.3沮丧与忧郁住院以后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中,因病而生活不能自理,一切都需要别人帮助,易产生消极被动的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意念。很多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缺乏正确认识,对治疗心中无数,这样的患者整日抑郁苦闷、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思想压力沉重。若在住院期间亲身经历同室病友临终情景和亡故过程后,即可使患者内心产生恐惧、悲观、厌世等负面情绪,出现忧愁、冷漠、情绪消沉,失去治疗信心,甚至产生拒绝治疗,要求回家等死。
1.4情绪休克所谓情绪休克,指的是当发生完全意外的重大事件,脑子一片空白,停止思维,情绪反应也自然消失了。表现在临床上就是患者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态下,得知检查出严重的意外疾病时,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濒临“崩溃”。也就是说这时患者的情绪反而异常的平静和冷漠,不出现任何反应,对各种治疗处置反应平淡,寡言少语,形成“情绪休克”,少数患者可以持续数天。
1.5暴躁患者生病以后,无论事业及生活均受到了影响,患者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导致情绪极不稳定,表现在易冲动、暴躁、甚至自暴自弃,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医院治疗失去信心,对医护诊治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为一点生活小事就可与医务人员、病友发生冲突,身上常有一种无名火,随时都有可能将愤怒的情绪向家人、医护人员、病友及陪人发泄。
1.6依赖在ICU住院时间达一周后,就会产生对呼吸机、输液、导尿等管道以及监护设备产生依赖心理,一旦病情好转,当医护人员告诉准备脱机拔管时,有患者就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害怕脱机拔管后又出现病情加重;即使有部分患者在病情好转离开ICU病房,也常往情绪消极,常主担心以后担心病情反复加重,而不想离开ICU病房。
2为解决以上问题,护士应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搞好护患关系患者入住ICU病室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耐心介绍ICU科室的概况,以及医生与护理人员概况,而重点应放在,科室设备优良、医生、护士的诊疗水平高明,借以提高对医院的信心,减少恐惧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的信任,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医护人员扎实的临床知识及技能促使患者信任,在医患相互建立信任的基础上,患者才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护理治疗前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状况可能引起的误解,并可起到预防作用。当病情好转时要及时告之病情好转征象,给予心理支持,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营造舒适的环境监护区域环境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温度、湿度要适宜,光线要柔和,医护人员在工作和活动中尽量降低噪音,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病床舒适;注意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凡要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的因素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在多个患者同住一个大房间时,必要时病床之间应用布帘隔开,既保护患者的隐私,又可减少患者之间引起的不良影响。
2.3心理护理入住ICU患者,大多数病情较危重,多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与患者沟通,要用行动上、言语上多关心、安慰患者;要用目光、表情、肢体语言多方位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消极悲观情绪,并说明其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自身的尊严。文献资料显示[13],护士在治疗或生活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即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孤独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部分失去语言能力(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ICU患者,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的手势、表情等表达方式;或者通过图片卡、写字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及时释放内心积聚的焦虑情绪,这样既能满足患者需求,同时也使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做到有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功效。
2.4力争家属的配合家属是患者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护理人员要抓住家属有限的探视时间,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争取家属的配合与信任,再由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变化、说明给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最好的,不仅增强患者与医护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动员亲人给予患者正面鼓励、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念,从孤独恐惧中早日摆脱出来最有效的措施。
2.5做好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改善精神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放松训练使患者感到安详和放松,从主观上形成一种安静状态,自然就缓解了焦虑情绪,是抗应激反应的有效措施。放松训练常用以下方法:深呼吸放松训练,想象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等。也可以与患者(或家属)共同制订简单、轻松、有趣味性的活动计划,有助于患者完成短期活动目标,并对每日活动情作鼓励性评价,增强患者的活动信心和兴趣,改善患者活动无耐力的症状,在活动中使患者感觉到即使少量活动后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3小结
监护ICU患者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工作,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而且还要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促进整体提高护理水平。也就是说:护理人员不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ICU环境,而且还要改善监护环境、提供舒适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依从性和主动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40-02
我院ICU护士的工作量大、倒班频繁,加上患者病情多变、设备复杂,使得她们的工作压力比普通病房更大、风险更高,护士的个人愿望不能得到良好的实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1]。为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我科对护士应用“人本”原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研究每个护士的需求特点,为各类护理人员创造了适宜于个人自我才能发挥的良好工作环境,使她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潜力。现将我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提高护士长的自身素质,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
1.1 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范围广,量大而复杂,是一个集精湛的技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一体的服务行业。在护理实践中要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始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谨慎处置,在很大程度上靠良好的职业道德来约束。护士长只有具备优秀的品格才会对下属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成为大家可以模仿的榜样,使人产生敬重感。同时,护士长应从医院的社会职责出发,为医院和患者双方负责,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为广大患者谋利益,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为护士当好表率。
1.2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人,更应该是理论和操作上的良师,即在业务上技高一筹,能答疑解难,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自己所服务的区域内成为专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成为真正的学科带头人。护士长应首先学习和掌握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特别是ICU新的急救技术和急救仪器的使用。在组织抢救时护士长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形象和精湛娴熟的操作技术,必定会给护士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护士姐妹中形成核心,使大家产生敬佩感,赢得护士们的信赖和配合。
1.3 良好的管理技巧
护士长要做好病区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以及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等,发挥良好的管理艺术,努力开发自身的组织分析、协调能力,加强人际沟通,提高管理技巧[2]。平时要学习医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掌握各类人员的心理特点,并在临床实践中学会运用。学习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的有关书籍,掌握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及有效沟通的原则,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2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护士愉快的心情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所以,护士长应重视环境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要努力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尽量改善不合理布局,美化工作区域,优化工作流程;要详细制定科室卫生清洁制度,并将科室内所有物品摆放整齐,将护理单元布置的温馨、协调、规范,创造一种人性化的流畅空间和亲切整洁的环境。
2.2 注重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
ICU内患者的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病变和损害,他们随时可能突发心脏骤停,因此,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较高。平时要加强护士的业务训练,每周请有经验的医生与护士进行授课,学颤仪及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呼吸模式与参数的设置、气管插管与深静脉切开技术的配合等常用的抢救与治疗技术。同时,采用床边示教、护理业务查房等方法,使护士们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减轻她们面对ICU内危重病人、先进复杂设备,以及多种抢救手段的压力。
2.3 善于授权,做好人员管理
我们尝试让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管理决策中来,让普通护士分担护士长的部分工作,增加压力以促进成长。如由文字水平较好的护士负责病历的质控;心思细密的护士负责基础护理的质控;专科业务水平较高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与讲课等。实践证明, 护士长的适当授权,知人善任的管理方法,大大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她们的管理能力。当护士受到护理管理者的尊重和理解,她们更愿意努力工作,更愿意多奉献,这不仅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也更好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增长才干。
2.4 弹性排班,提高工作满意度
护士长要站在护士的角度,维护她们的利益。为了使护士们能够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科室根据每位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即护士在每周五排班前将下周的特殊事由和班次要求书写于护士班次需求本,护士长根据她们登记事由的重要程度和班次需求,在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其次,护士长又根据她们的特点、能力、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和班次,做到优化组合,使人员的资历、能力与其所担任的工作职务相适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3 体会
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护士长与护士之间建立起了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同时增加了护士对护士长的信任感,在科室中营造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温馨氛围。从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使护士更好的对病人实施了人性化护理,ICU 呈现出一派生机,护理管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差错与纠纷明显下降,无护理事故发生,病员满意率达98%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