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音乐的教学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9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造性的提出了动作及语言等是音乐发展的本源,同时表明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尊重人本主义。
1.1原本性。原本性音乐理念是奥尔夫教育法思想基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及有效应用最主要的基础就是它的原本性。奥尔夫曾指出,这里的原本性不仅仅代表单纯音乐,它同时包含了语言、行为等在音乐中的体现,同时指出原本性指的是不同语言及舞蹈动作是音乐产生的根源。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其原本性,就是要将舞蹈动作、语言及行为等多种因素融入到教学手段当中,这样一来将产生不可替代的教学效果。
1.2人本主义。奥尔夫指出,音乐教学中,原本性同人本主义是密不可分的,人本主义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原本性进行充分的展现。尊重人本主义,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及结构进行讲解,同时课堂中,学习者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奥尔夫的这一教学理念同新课程改革对我国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及其特征
2.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1)奥尔夫乐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乐器主要分为无固定音高和有固定高音乐器,而且奥尔夫乐器操作简单,音色丰富,同时也加强学生在节奏训练中的创造力。(2)动作训练。动作训练特别要介绍的是声势训练,这也是奥尔夫的一项独特的创造,主要是通拍、打、捶等方式使人的身体发出声音,另外还要结合节奏以及力度制造出音响。(3)语言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语言也引入音乐学习当中,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项重要创举,目的是通过当地民族法语言、童谣以及儿歌等,结合节奏、韵律进行开展。(4)听力训练。听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练习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反应能力,主要练习方法是通过学生在欣赏音乐同时加入声势等,练习学生的听力。
2.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征。(1)综合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单纯的音乐,它还结合了动作舞蹈语言等内容,更接近生命、自然以及情感的流露,另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没有失去古代最自然、最原始的音乐表达方式,并通过融合动作、语言、舞蹈等内容,挖掘人类的心灵,使其丰富。(2)亲自参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利用声势教学法,让学生都参与到当中,而不是只注重把原理和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学生也不受束缚,可以在唱跳以及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以及对音乐更深的理解,另外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现交往能力也能提高,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得到净化,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3)创造性和即兴表演。创造性和即兴表演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即兴表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以及在节奏游戏中的获得的灵感,通过自己的肢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即兴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升华对音乐的体验。(4)注重本土文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本土文化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依据本土民族的音乐,创造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在不同国家的音乐教学中去。
3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3.1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根本理念,无论在进行任何一种乐器的教学,掌握好旋律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动作、语言及音乐融为一体,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有节奏感的朗读,将文字进行不同节拍的变换朗读,并鼓励学生努力去对不断变化的节拍进行感知,从而对节奏掌握的更加轻松。同时也可以在节奏训练中,积极的融入动作,通过不同动作形式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肢体部位所发出的声音应当是有一定节奏的,随着姿势的不断变化出现不同的节拍,学生会对节奏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体现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本性和人本主义。在学生们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听觉分辨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在进行乐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更加良好的节奏调控能力。
3.2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听力训练。听力训练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积极融入到听力训练中,就是对原本性和人文主义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进行任何乐器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积极融入打击乐器,学生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同时这种具有声势感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更深刻的对音乐进行感知。听力训练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旋律、节奏等多种音乐元素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上要想积极体现奥尔夫教学中的原本性和人文主义,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来进行。例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中学音乐听力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首曲目,通过对该曲目的欣赏,不断变换的旋律会促使学生不知不觉随着音乐摆动,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会大胆的运用语言和肢体对音乐进行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听力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4结束语
当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广泛应用于我国中学音乐教学中,其主要通过声势节奏进行教学,另外把音乐、语言以及动作引入到奥尔夫教学法中,从而使学生更加的具有表演力、创造力,其不仅能够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同时可以极大的丰富中学教学内容及形式,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研究奥尔夫的本土化并不仅仅为了使国外音乐教育在我国得到本土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使我们从自身本土文化出发,建构中国人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从而更好的面向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1.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保存、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所体现的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在集体化、规范化、统一化的现代学校体制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定程度取消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赖以保存、传承与发展的方式和环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其丰富性、灵活性、综合性、体验性等特点,可以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将国外音乐教学法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与音乐教学的实践相融合,与各民族学生音乐学习的特点相结合,使之形成适合于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适合于我国音乐教育体制与特点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力。首先,奥尔夫音乐教育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即将音乐与语言、舞蹈、动作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能够尽量多的保留民族音乐审美的真实性,可以使民族音乐文化尽可能得以原样地展现与传承,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其次,奥尔夫音乐教育参与式的教学形式———即学生必须自己参与其中的音乐教学形式,学生不是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间。因此,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基于上文提到的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进行身体的体验与展现,对于培养民族音乐的表现力有积极作用。最后,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的教育理念———即基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对于我国各类民族音乐特性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在民族音乐基本元素与原始素材基础之上进行组合与创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开放社会,在教育上不同的教育理论与研究对我国的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而如何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建构出多元和富有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模式,是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音乐教育在面向世界、文化多元、思维创新的理念要求下,引入现代西方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是当今高职音乐教学改革的新的发展趋势。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强调音乐文化多元融合、音乐原本性和元素性结合的新型教学理论,对我国高职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认为,人们对音乐的认知是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限制的。因此,奥尔夫教学法主张音乐教学的要点并不是要传授让学生掌握的音乐技巧,而是尽可能地培养他们对音乐丰富的感性体验并激发其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遵循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规律,倡导音乐原本性的教育,即音乐教学强调音乐内容多样化、发扬本土特色音乐、即兴感知音乐、学生高度参与体验、兴趣化和感性化学习音乐。而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感知音乐,是最具特色的教学部分。
奥尔夫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课堂中教授学生常规的音乐节奏、歌曲、律动等音乐知识的做法不同,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音乐游戏等艺术方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为实现特定的音乐教学目标,奥尔夫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创造出高度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认知音乐。例如,早期接触音乐时,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非常大,奥尔夫音乐教学可利用特定艺术教学手段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独立思考音乐问题的能力、合作创造音乐的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世界音乐教育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第一,音乐教学突出参与性。作为西方主流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课堂一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不仅扮演听众的角色,也要扮演音乐表演者的角色。比如在音乐课堂中,可创设一定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唱歌、跳舞和奏乐等形式亲自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有效激发初学音乐者对音乐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二,音乐教学具有元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认为,音乐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性元素,而教学则要利用这一元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通过身体动作、伴奏舞蹈、朗诵语言等形式全方位挖掘人体的音乐节奏体感,让学生在形体与语言的节奏中立体化把握音乐的基础元素。
第三,音乐教学强调即兴创造。奥尔夫认为,音乐知识的传授需要通过特定的音乐即兴演奏形式来实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观束缚,组织开放式音乐教学,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音乐认知观,通过形体和语言来即兴创造特定的音乐和动作,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和兴趣,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
第四,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吸收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认为音乐教学应该以本国或者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为本,吸收并融合世界其他民族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强调音乐的本土性、多元性和差异性。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突出音乐审美教学。传统的高职音乐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习惯通过抽象的语言来描述音乐的感性情境。音乐课采用语文课式的教学,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奥尔夫教学理论认为,人对音乐的认知顺序是先储备丰富的感性体验,才能认知抽象的音乐知识。因此,高职音乐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以形体动作、舞蹈、打节奏和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即兴创作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感知音乐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潜能,并引发他们对音乐语言、节奏、旋律的知识求知欲。
第二,侧重音乐实践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认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音乐并创造音乐。因此,高职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与创造。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借鉴奥尔夫编配原则,学生在初学乐器时,让学生以音乐小组的形式进行某一音型的合奏表演;当他们学唱音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伴奏合唱;在学习音乐节奏型时,引导学生通过声音来进行多声部体验,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和认知,发挥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第三,建构音乐特色教学。囿于应试化音乐教学理念的束缚,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单一,忽略了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导致音乐学科孤立化。高职音乐教学可借鉴奥尔夫教学的综合性理念,挖掘音乐与舞蹈、美术、影视、语言、戏剧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将相关学科有益的艺术教学方法整合为音乐特色教学方法,实现音乐教学手段多元化。
第四,强调音乐多元教学。传统的高职音乐教育研究片面强调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教学,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现代高职音乐教育应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转变教学思维,在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要兼顾富有本土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和胸怀,健全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艺术理念。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我国高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对高校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一项具有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在我国高校中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也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由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我国音乐教学也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发展奥尔夫教育法已经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如成人教育、音乐治疗以及老年健康等。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音乐基本理念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 “原本性”音乐理念,二是“人本主义”。
1.“原本性”音乐理念
原本性音乐理念是奥尔夫教育法思想基石,奥尔夫曾说过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那么简单,它融合了动作、舞蹈以及语言,他还认为音乐产生的不是孤立的,同样来源于动作、舞蹈以及语言,把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在音乐教育中去实践,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和原本性音乐是有联系的,人本主义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教育的体现,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并不只是依赖于音乐的知识结构,还要注重人的主动参与,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完全符合,同时强调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动作、语言以及音乐融为一体的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教育法分为两方面的内容,即基本内容和核心内容,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听力训练以及奥尔夫乐器训练几方面内容,另外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核心内容包括综合性,以人为本以及的创造性从本土文化出发等。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动作训练
动作训练特别要介绍的是声势训练,这也是奥尔夫的一项独特的创造,主要是通拍、打、捶等方式使人的身体发出声音,另外还要结合节奏以及力度制造出音响。
(2)语言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将语言也引入音乐学习当中,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一项重要创举,目的是通过当地民族法语言、童谣以及儿歌等,结合节奏、韵律进行开展。
(3)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练习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反应能力,主要练习方法是通过学生在欣赏音乐同时加入声势等,练习学生的听力。
(4)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乐器主要分为无固定音高和有固定高音乐器,而且奥尔夫乐器操作简单,音色丰富,同时也加强学生在节奏训练中的创造力。
2.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核心内容
(1)综合性
奥尔夫教育法与别的教育法体系不同的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单纯的音乐,它还结合了动作舞蹈语言等内容,更接近生命、自然以及情感的流露,另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没有失去古代最自然、最原始的音乐表达方式,并通过融合动作、语言、舞蹈等内容,挖掘人类的心灵,使其丰富。
(2)亲自参与 以人为本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利用声势教学法,让学生都参与到当中,而不是只注重把原理和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学生也不受束缚,可以在唱跳以及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以及对音乐更深的理解,另外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现交往能力也能提高,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得到净化,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3)创造性和即兴表演
创造性和即兴表演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即兴表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以及在节奏游戏中的获得的灵感,通过自己的肢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即兴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升华对音乐的体验。
(4)注重本土文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本土文化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依据本土民族的音乐,创造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在不同国家的音乐教学中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中应用,对我国高校学生对音乐理解以及学习有重要作用,另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高校的音乐公共课程,另一方面是我国高校钢琴集体课,这两方面充分体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一)在我国音乐公共课中的应用
1.能够使高校学生更快掌握学习内容
我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等教学法都遵循了教与学这对双边活动的主体,只是在各自的思想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特点上有所不同。
一、综合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综合音乐感教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音乐教学法,它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即音乐共同性因素原则、音乐实践性原则和综合性教学原则。这种教学法通过在宏观的音乐概念中发现和构成共同要素,而后基于这些要素的共同点进行音乐教育,具备整体性、综合性的特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完整的音乐审美体验,即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音乐体验中提供综合的音乐因素,不使音乐的任何一个方面、一个因素、一种功能从音乐的同一体中割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在探索音乐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人自由。教育实施上,通常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创新理解、感受和分析,“理解”环节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建构,“感受”环节要求学生对音乐进行自主感受、想象;“分析”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自己的观点并对音乐进行反思。由此可见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教学核心在于整体性与综合性,旨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我们革新教育制度、设立新课程标准的初衷。
二、借鉴综合音乐感教学,调整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的中学音乐教学存在诸多潜在的问题。教学方式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及在创新意识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采用既定的教材,使用规范、同一的教学内容,将音乐学科教学进行片面孤立,忽视综合学科知识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创造力为宗旨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相悖,促使教育工作者确立新的音乐课程教育目标。总体目标基本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点进行教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音乐学习是有机体凭借经验获得而产生的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其中,“行为”包括了审美、想象、情感体验等内部心理活动和言语、表情、动作的外部活动,然而,要想使其产生“获得经验”的“行为”,必需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激发和稳定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所订立的音乐教学内容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多学科的综合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音乐一门学科。将单一的音乐学科教学,变为由文学、历史、美学等学科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通过诱导和启发,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综合知识教学中,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和创造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学习能力。通过运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可以解决音乐教学中学生知识、理解相互分割,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互剥离的学习状态。它并不要求具备熟练的演唱、演奏技巧和大量的理论知识储备,“综合音乐感”仅仅强调音乐学习中技能、理论、美学、文学等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诸多知识要素的融合,辅以演唱、分析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使不同的学习水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对音乐知识提取、总结和应用的能力。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施以引导,让学生自主辨别和体验不同音乐所表现的同一主题,总结、交流独特性的体验,感受乐曲情感和结构上的差异。既能丰富他们的乐理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综合、分析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从教育心理学的元认知理论去解读“音乐创造力”的含义,不难得出“音乐创造力”的实质是学生对音乐的元认知能力。它包括个体对音乐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个体对音乐作品全方位的感受和批判性的理解,即设法让学生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动机、乐曲的写作手法与结构特征,以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以等,让学生更多的以“我认为”的角度去评论音乐。如在高年级的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教学与适当的音乐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为短片配乐或是为音乐适配相应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创造意识。就低年级的中学生而言,可以根据音乐主题所描绘的情境,让其展开想象或启发他们联系到生活中的情境等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
四、结语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学生在中学阶段展现出与其它学习阶段不同的特殊性,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方法的必然有着新的要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理论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音乐教育的进步,促使其不断产生新的先进教学体系,以新的教育思想取代旧的教育理念。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具有切实的必要性和客观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德祥.中外音乐教学法简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李丽.综合音乐感教育及借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05).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非是一种具体的、不变的音乐教学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可变化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奥尔夫本人曾强调它并非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是总结整理古老的和不朽的观念从新得出来的。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也就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它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所有音乐发展的最初形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现素质教育已经纳入了课程标准,并贯彻到学校教学实践中,但总体来说音乐教育还是相对滞后。受中国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多数把工作重心放在其他科目上,对音乐教育关注很少。从学校对待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态度来看,这已经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和改善,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各级各地方的音乐教育都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同时出现了很多音乐课的竞赛和音乐教师的评比,这一现象对一线音乐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和改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音乐公开课与音乐日常上课不相符。公开课上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样教学固然教学质量高、课程内容丰富,但上课过于繁琐和备课时间长。反而照成教师在准备公开课后的日常教学中却还是以简单教唱和讲解为主,甚至很多情况下音乐课以自习和播放视频为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要想上好一节奥尔夫音乐课是不容易的。但是当我们拥有这些基本能力后,再去上奥尔夫音乐课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音乐课进行活动式教学安排,例如可以选择各种游戏形式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式的节奏训练可以减少教师对文字方面的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乐队排练机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教师拥有排练能力的时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排练可以简化加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或安排一节完整的排练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和热情,但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入到我们的课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来表现自己,把问题集中在艺术情感上,就可以促进儿童的兴趣和自信,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1.社会教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温饱,而是迈向更高的文化精神需求。政府教育部门在艺术文化的义务教育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不断改善提高艺术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把美育加入教育方针后,音乐教育更是迅速发展。
2.教育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例如在新课标中强调音乐的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同样是提倡让儿童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两者正好不谋而合。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其中一项或是两项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前音乐教育研究背景
对于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来说,十八世纪已经对此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而且随着科学理性主义思潮的发展,相关工作者对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更上一层楼,相关的理论也逐渐的得到了完善,尤其在二十世纪之后的时间里,相关人员注重对学习儿童的心理研究,也促进了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作为国外“发现儿童”心理研究的第一人卢梭,他的教育理念基于“人的发展”,同时注重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他也认为儿童对于世界上事物的看法、想法、感触等等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儿童的音乐教育和成人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其中儿童的音乐教育中主要是鼓励儿童进行自由的创造。在随后的专家学者的探索和研究中也不断的提出了,学前音乐教育也重新挖掘了人们自身艺术的闪光点。
在国内的十九世纪,陶行知先生也将国外的先进儿童教育理念传播到国内来,其中包括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观点,其中包括:通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来达到培养儿童能力的目的。同时他也认为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具创新精神的栋梁。陶行知先生认为通过创造有力的环境来教育儿童,并且培养优秀的教师,在这各环节中塑造儿童的能力。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学习和实践也是不可分割的,儿童的培养不光需要引导儿童学习,还需要鼓励儿童实践。其次陈鹤琴先生也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音乐教育部分中的先驱,并且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在儿童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献。总而言之,人类科技的发展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思维,虽然我国相对与欧美国家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起步较晚,但是通过积极探索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课程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二)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通过实践和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其实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也具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也并不是新的问题和目标,其实很多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中都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学前音乐教育的根本是为了激发儿童的创意能力;其次对于儿童来说创意思维包括天赋也包括后天的培养,因此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进行的规律是遵守儿童本身特有的创造性;而且通过学前音乐课程,儿童的交际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这个理论中笔者发现,专家是将儿童放在在学前音乐教育的中心地位。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二十年代二十年代初出现的,这个教学理念也是认为,音乐并非进行学习的唯一目的,但是通过学习音乐有助于人们了解自身的精神世界。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光仅限于音乐知识的传授,还有语言和舞蹈的结合,而且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原本性”,让学习的人通过学习音乐慢慢的回归人的生命,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只有基础知识的传授、技术的训练,还需要学习者自主的进行参与、自然而然的获得。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且这样的学习并没有映音乐风格、音乐民族的限制,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正是我国非常需要的,让孩子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还非常注重“即兴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非常古老和自然的音乐表现方法,也是情感表达最为直观的方式。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的运用
(一)注重儿童天性、因材施教
儿童天性好动,充满好奇,具有探究倾向,拥有和成人不一样的观察视角与思维特征。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总会让一些孩子在全体成员面前唱歌,但是很多儿童非常的羞涩就比较抗拒这个环节,所以教师需要对“热身”阶段的音乐活动进行创新,比如组织一个接歌的游戏,准备更多具有趣味性的音乐游戏,这样既进行了教学的“暖场工作”,又提高得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更多的参与进来,不要望而却步,儿童才能在这个广阔的音乐世界里肆意生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选择儿歌、谚语、童话故事等等,这样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力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中,很多专家学者也非常注重对孩子心理的研究,通过研究便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个人进行探究和创新的动力,如果一个孩子非常喜欢音乐,那么孩子就会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去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这也有利于孩子在音乐的学习中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孩子在音乐领域中将具有更加敏锐的直觉,积极的思考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塑造出自由、愉快、民主的学习环境,这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的基础。
中国分类号:G633.951
引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和其他合作者、继承者们在不断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当中,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1】。同时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流传最为广泛的,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教学方法。立足于中小学学生特点、音乐教学目标等方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既符合该阶段的音乐学习又和现行教学法十分契合。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基本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立足本土文化;适于开端;为所有人【2】。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各国人民的认同和赞扬,更多的是这种方法立足于不同的文化特色,从本土文化出发。其提出的为所有学生的宗旨,即通过音乐课堂,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音乐相接触,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天分,发挥音乐才能。以节奏作为起点,学生从中体验音乐,并且进行探索式的学习。立足于的即兴表演,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天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通过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从自我体验出发,并且从中找出并且学习只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重视对音乐的感性体验,给予了学生一个表现的舞台,提供了展现机会。同时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当中,最为核心和吸引人的部分。
二、应用分析
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当中提出,作为中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之时,不可能也不应该涉及过多的专业内容。要求既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专业化培养和学习,同时又要求这些专业化的内容是基本和必要的。需要明白的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音乐只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的目的【3】。第一,音乐的双重性决定了,音乐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人天生就具有的本能。在学习音乐当中,为了学习一件乐器、学习唱歌等。前提就必须学好相关的知识、规则等,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训练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音乐也是人的本能,人类天生就会利用音乐表达自我。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知,自然是该教学法当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在针对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当中,在进行节奏、乐器等许多方面的教学和学习之时,需要注意体现自然,不一定要具有音乐性却一定要足够自然。要以人为本,一切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出发点。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音乐家,而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从中感受到乐趣。
第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学习提供动力,引导学生在兴趣之下持续的学习和发展【4】。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提出了一切以学生为主,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展现学生的天分和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针对中小学进行音乐教学之时,要将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作为出发点。音乐只是一种手段,学生才是最重要的。立足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特点、学生的想象等进行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奥地利专家曼努埃拉・凯格列维茨所进行的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问,问学生是否见过来自非洲的黑人,认为他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
第二步,教师给学生讲诉了一个关于黑小孩的故事,小孩睡不着觉因此妈妈唱了一首催眠曲,而这首曲子需要伴奏,于是指着台下的乐器,说明需要利用这些乐器为催眠曲伴奏。
第三步,每个孩子选择一件乐器,然后围成圈。
第四步,由教师指挥然后学生伴奏,手向上表示提高伴奏声音,向下则减小,放在身后静止伴奏。
第五步,让每个学生顺着所围成的圈,依次移动一个位置,来到下一个乐器的位置,并且使用该乐器。如此循环往复,每个孩子都演奏了不同的乐器,并且进行过一次指挥。直到最后指挥权再次回到教师手中。
由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在音乐教学当中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展现的舞台和表演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不同的感受。在进行指挥之时,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妙,从中感受到乐趣,并且充分的展现自我,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Enlightenment of Comprehensive Music Sense Teaching Approach upon
Normal University Instrument Music Teaching
PANG Rong, HUANG Hong-yan
(Music Schoo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高师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发展中国音乐教育的重任,器乐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师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所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师器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指导思想单一,忽视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集体合作技术与协作精神。在培养学生方面追求规范化的演奏技术技巧和曲目的难度,而忽视舞台表演和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采用传统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人格修养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相关联系。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课程都是分科设置,这种设置容易忽略与其它课程或学科之间的联系,造成了理论与技能的割裂和孤立。同时技术至上,重技轻艺的教学导致师生不熟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最新动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脱节。而当今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新焦点,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转向多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面对着21世纪国际音乐教育的新趋势,中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器乐教学同样面临着激烈的挑战。
一、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核心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美国音乐教育研究项目“当代音乐计划”中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法。又称美国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式发掘创造力教学法,包括音乐共同性因素原则、音乐实践性原则、综合性教学三大原则。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主要通过构成音乐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因而具有总体性、综合性的体系特征。这种特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音乐史和相关音乐理论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以往教育中音乐知识、技能条块分割、不能相互融合、促进的状态,它并不强求一定的技术或学习方法,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音乐诸要素和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以及演奏、演唱、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都能建立起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下的高师器乐教师
(一)准确的教学思想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不是重复千人所做的事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点:教育思想的核心都是建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来领悟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器乐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技能教学,它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可以无师自通,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顺利正确地掌握。一位好的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高师器乐教师要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将通过对学生自觉乐感的培养,营造一种富有刺激性的音乐环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器乐演奏等理论基础将概念性的知识与技巧性才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的能力和交流音乐作品内容的能力。从而推进高师器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出具有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一专多能”的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
(二)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众多的乐器种类、多样的演奏手法、丰富的音响色彩,将人类的音乐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摆脱了声乐艺术的一些局限,人声不能演唱的音域,乐器演奏能达到,人声不能达到的音响效果,乐器演奏能做到。在国外,青少年学习一门器乐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是以器乐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师资和设备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高师器乐教学从教学效果上并为凸显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器乐教学向正规化、多样化、综合性发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综合性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到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完整的音乐体验和审美体验,在一切课上强调表演、分析和作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在探索音乐过程中有个人的自由。将音乐体验与本民族文化和自己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在每一音乐体验中提供综合的音乐因素,不要使音乐的任何一方面、因素、功能从音乐的统一整体中割裂而孤立开来。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学习音乐上,提倡从爵士、摇摆、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电子音乐中吸取多种音乐体验。那么高师器乐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不光只设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应当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个性、学习效果出发设立长远的教学目标。再将长远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分学年、期、月、周来设立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就会有一种延续性、发展性、自省性。无论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是长远目标,教师都可借鉴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到的课堂教学目标来设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因为这种教学法是在综合、比较、精心研究世界多种先进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比较适合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到教学内容要综合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素质训练。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的是由器乐基础的,有的是没有器乐基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按教学对象的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对一些有基础的学生,除了进一步提高其演奏技巧、拓宽曲目和演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中外名曲外,最重要的是在演奏乐曲时要求学生能结合音乐史、乐曲的创作背景正确理解所演奏的乐曲,同时能有创意地独立进行乐曲处理,了解其乐曲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的一般规律,使之具有更高的演奏水平。对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除了要求在初步掌握该乐器的演奏方法、基本技巧时更应了解该乐器的发展过程、发声原理、性能、表现力和代表人物、代表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有感情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无论是有基础的还是没有基础的学生都应深入的了解乐队的编配和排练方法。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提出在课堂和排练中,都通过实际表演、欣赏、描述、作曲、即兴等活动来强调共同性因素,教师在选择教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演奏表演时对音乐作品进行正确的识谱并进行再创作,在分析作品时能感知音乐,并通过所学乐器对音乐进行描述,最后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乐曲后能抓住所学乐曲的风格特点进行作曲。
(四)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
综合音乐感教学方法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要强调个体化的指导。器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示范讲解为主,教师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模仿练习中形成对音乐和音响的概念,从而掌握技巧,获得控制乐器的能力,这种教学的方法容易使教师成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高师器乐教学的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而应该在教学中将示范法与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发现法、情境法等交叉运用,互相结合,灵活变化具体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接受能力、个性特点、学习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因材施教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缺点并找到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教学从而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所采用的独特教学方法下获得最佳的发展,使学生在每一次上课都能充分地享受到每一次演奏所带来的美感,从而获得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克服困难掌握复杂的演奏技巧,将概念性的知识与技巧性才能结合起来,提高音乐修养和对音乐的感知力,形成各自独特的演奏风格。
三、综合音乐教学法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一)端正学习思想
一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器乐课是一门无关紧要、为了修满学分而选择的课程,因此在学习思想上就有一些被动。思想一旦处于被动,那么学习起来就觉得很难,学习效果也就不好,效果一旦不好,那么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于是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上课而上课。要知道现在很多中小学多很重视器乐教学,作为以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到两门器乐。这种被动地学习器乐课程只会让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而后悔。要想学好器乐为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首先要端正思想明白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感受、理解、创造、表现音乐的能力和音乐思维的发展,器乐中眼、耳、口、手、脑等器官的协调并用,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能使各种感觉、运动器官更加敏锐、灵活,使其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综合发展,提高智力水平,丰富课余生活。器乐教学中的合奏、重奏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配合、顾全整体、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其次要有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乐器演奏的训练是一种复杂艰辛的脑力和体力合一的技能性训练,单靠一时兴趣头脑发热是绝对不行的,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让演奏技能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取得进步。
(二)有效的练习方法
学习乐器,是非常讲究练习方法的,只要找到有效地练习方法,就能将乐器中的技术难点攻破,取得进步,坚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首先要重视乐器演奏的基本功,基本功指的是掌握这门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基本技巧。要想解决基本功这个难题,就得认真的观察和听辨教师在上课中所讲的相关知识,在课上尽可能的掌握,课后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些与这些技法相关的练习曲,在练习的时候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其次在练习一些技术难度高的音乐时,要学会分段练习,先将其分解,慢速练习,然后加快速度,再将整首乐曲连起来练习,这种练习方法能将复杂的演奏动作形成一种肢体记忆从而变得容易掌握。最后在练习的时候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心地阅读曲谱,对每一种记号、时值、指法、速度、力度、节奏、音准等都要一一检查,看看是否在练习的时候有遗漏。把这些技术问题解决好后,就要讲究音乐的意境和美感,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要求自己在内心形成乐曲相关的音乐形象,对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有深刻的感悟,先感动自己,然后将音乐的内容与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感动别人。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剖析自我、现自己的能力和所长来找到有效地练习方法,做到事倍功半。
(三)提高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45-02
1 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特点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自2011年起举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培训班旨在通过对全国各省份不同层次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以推广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探索实践的音乐教育新体系。
该音乐教育体系融国际三大先进音乐教育体系――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先进教学法和中国现行音乐教学法为一体,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主要以让学生在审美体验和愉悦中认识音乐美为理念。倡导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就是以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从初级――高级)为出发点,以学会体验音乐(从初级――高级)为首要目标,以民歌名曲为主要素材实施歌唱――律动――舞蹈――奏乐――欣赏――即兴创作――音乐活动等有分有合的教学内容,通过体验――感受――理解――表现为途径掌握音乐①。各科互为基础、互通互用。
2 实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意义
由于新体系注重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感性元素到整体音乐;注重激发学生主观体验(尽可能多的感官刺激),倡导建立“内心音乐”习惯,通过该习惯的培养而建立下意识的联动反应。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新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获得音乐经验,满足审美需要。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教学中尝试表演不同的音乐并伴着拍手,舞蹈,摇摆,摇动等身体的动作,使学生在整个音乐实践和音乐体验中,对音乐充满热情,全面感受音乐的快乐,进而获得音乐的审美满足。
其次,促进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能够终身享用音乐。新教学体系涉及到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乐器编配等内容,学生学习中可以逐步提高歌唱能力、排练能力、即兴弹奏的能力、进行简单歌曲伴奏的能力、甚至组织小型乐队演奏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终生享受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新教学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文明教化和全面发展。新体系注重视觉、听觉、感觉的全面结合,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性和批判思维;另一方面,即兴伴奏等活动是一种对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新体系正好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的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再者,学生通过歌唱、跳舞、游戏等活动获得团队体验,培养了一定的团队意识;
总之,音乐教育新体系重视的是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和给学生带来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获得情感宣泄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发展了完整的人格;也使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这些都将带给学生终生的快乐和自信。
3 新体系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教育新体系旨在“让学生在审美体验和愉悦中认识音乐美,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②。新体系强调了教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需转换理念、打开眼界、开阔思路,培养学生多样的音乐品位。作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音乐的活动,并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教师应当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我国大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学场所、教学设备不足,基本以教唱为主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提倡在音乐教育中运用新体系里的歌唱教学法,重视音乐和动作的结合。下面以这两种方法为例,介绍新体系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3.1 歌唱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歌唱教学是歌唱教程的基础课,是基于集歌唱教学之大成者柯达伊创建的视唱练耳体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之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是新体系教学法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方面。新体系歌唱教学旨在从提高人文音乐素质的目的出发,全面整体地考虑、策划、设计歌唱教学,从音乐和歌唱教学的元素入手去进行歌唱教学,在原本性和整体性歌唱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③。
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师只是把教会学生唱歌为主要教学目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阻碍和影响了学生的音乐本身的理解。歌唱教学法要求音乐教师应当仔细读谱,在教学中采用其歌唱体系的四项基本工具:手势、唱名法、节奏名和符干字母谱,并分析和设计歌曲的教法,适当运用游戏,使音乐课堂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1、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上图④为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立的手势教学法,各种手势表现了不同的音。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手势的高低,能够形象的让学生分辨音与音的高低关系。就一个八度内音阶里每一个音的表现来看,do的手势位置在腰部,而la的手势已经提高到眼睛的位置。如,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于音准的训练显得尤为困难,在介绍和分辨的过程中,教师展示不同的手势和不同的位置,来让学生唱出手势所表现的音及音的高低。
教师也可把手势运用到某一首歌曲当中,首先自己熟练的掌握该歌曲的手势,让学生在看手势的过程当中学习歌曲的曲谱。在教学中,教师以歌曲的简单乐句为单位,带着节奏模式,比出歌曲的手势,让学生先看,最后模唱。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教师可避免用自我的人声或者乐器的音高来机械的带领学生教唱,手势的教学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形象的把音乐高低的起伏表现出来。对训练学生音准和建立内心听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歌唱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
下面以几首谱子为例,简单介绍新体系的歌唱教学法。
谱例1⑤:
《争热炕》是一首童谣,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节奏名的准确打法。上面列举了“附点、前十六”等五种不同的节奏型。要求学生在会念童谣的同时,把不同的节奏型准确的念出来。其中,用节奏名做训练时要赋予其音乐表现力,以丰富变化的音色、音量、音区、断、连等等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学方法可以由浅入深进行演练,首先让学生们自己读童谣的内容,说出是怎样的一种氛围,再用不同的强弱,把争吵的场面表现出来。之后,教师在用手拍出节奏型,让学生们跟会。学生不说话,内心默念童谣,手拍节奏,把争吵的场面通过手的强弱力度表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既强调了内心听觉,又表现了节奏的特点。
谱例2⑥:
《打灯虎》就是一首典型的符干字母谱,第一行的音符表现出了节奏名,第二行用字母的形式表现了唱名,三行四行则是歌词。运用符干字母谱是学习音乐读与写的第一步。在歌唱教学中读写练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有足够量与质的听说(听觉、音感)感性经验积累,这样才是音乐本体的学习过程,从感觉、感知到乐理认知。该谱例可以首先从节奏名入手唱听结合,在逐步叠加。教学中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即使最简单的童谣、儿歌,也有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问答。手势、歌唱可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学习音乐。
谱例3⑦:
这首儿歌是以二声部的形式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用手势比出二声部,让学生跟唱二声部的同时,自己演唱一声部。两个声部同时进行可让学生同时体验到识、唱、听的同步进行,手势和声势的配合为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二声部听觉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
谱例4⑧:
这是一首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的典型歌曲,根据歌词,歌中有两个主角,分别是一男一女,让学生发挥想象,比划出不同的手势来代表他们,然后比着手势来唱歌。运用默读的方式,首先括号里的亚当和夏娃在唱歌的时候都不吱声,只比动作来强调内心听觉。最后一整首歌都已比动作的形式来“演唱”。
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新旧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现行音乐教育体系有教育智育化倾向和教学知识化倾向,而改革方向是音乐教育美育化和音乐教学实践化。
3.2 音乐与动作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与动作课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对音乐的音区、力度和速度等音乐特性的辨别理解,由动作即兴触发的体态律动的活动。训练的目标如下:
以上表格⑨所体现的是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来达到训练者的综合能力。在课程中练习的方式如下:
音乐与动作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织体和音乐的协调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下是课程教学范例:
教学内容:五种步态和相关节奏
教学活动描述:练习一:五种步态:1、行走的教学;2、跑的教学;3、连步跳;4、跑跳步、横向跑跳步;5、摇摆;谱例: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与变奏》主题。
教学方式:学生根据音乐做出反应;学生观察教师动作做出反应。
教学目的:五种步态的引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速度、节奏、节拍);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跟随和反应能力;古典乐曲的基本步态训练中的运用⑩。
通过这个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节奏和音乐的声音中,融入自己的肢体语言,即动的聆听音乐又在音乐中调整和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强化和内化,并拥有快乐的身心体验。
4 结语
我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无论从实践到理论,都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迄今为止,都还没有一个足够完整的、合理的体系来支撑整个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前进步伐。新体系的提出,既是一个转折也是一个探索,它基于世界三大先进教育体系之上,结合我国本土的音乐特色,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展示出来。但新体系的其他方面,如: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由于乐器的繁杂,使用的繁复,实施起来很困难。因此,在选择实施途经方面,还是以歌唱教学和音乐、动作的结合为主。新体系能否真正运用到全国普及性的音乐教育中,在有待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来证明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培训班,第二期教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编,2011年7月
[2]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月
[3]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硕士论文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11月
[4] 《音乐教学法》,廖乃雄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11月
[5] 《当代四大音乐教学法之比较与运用》,郑方靖著,复文图书出版社,2011年1月
注释
① 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源与流》新体系培训班第二期教材,第177页。
② 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源与流》新体系培训班第二期教材,第177页。
③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5页。
④ 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140页。
⑤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16页。
⑥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17页。
⑦ 选自新体系培训班教材,歌唱教程,新体系歌唱教学,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