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现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护理院校等教育部门关于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导致护理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在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护理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在本文中,谈及了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正文
一、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许多的护理生都意识到自身修养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好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护理礼仪规范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于新手护士而言,即使已经意识到自身的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护理礼仪规范的人并不多。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医院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在职业能力中的一大弱点。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二、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在这些护理院校里,该课程甚至被边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乏硬性规定,护理院校所毕业的护理生必定是对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却忽略了人文教育,有些护理生认为这些人文教育学科不重要,难以真正下功夫去对待这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明显不符合培养专业性、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的建议
1、选择高素质、专业化地师资来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高素质的师资容易对护理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当所选择的师资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美学素质的时候,其所讲述的课程必定也是具有其个人的独具的特色之处,让学生从课程中真正的领悟到礼仪的重要性与技能,真正掌握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技巧。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审美修养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以老师为榜样,真心向老师学习。通过正面的引导,高素质的师资以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护理生打造了高质量的职业品牌,激发了护理生的职业情感和完善了其职业素质。
2、从加强护理生道德修养与素质出发,改变只重视礼仪表面动作的训练的现状。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生在学校的课程中忽略自身职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缺乏对护理礼仪规范、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那么其在实际性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护理人员礼仪服务的要求。
3、可以通过其它课堂的辅助作用,弥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虽然许多护理生已经顺利通过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训的考核,卷面上是掌握了护理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但是每个护理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在实际性工作中也做到专业化的护理礼仪规范,理论与实际脱离。这个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深化且长期的训练,方可得到解决。
4、案例实训:
(1)语言沟通方面:
案例分析:张护士看到明天要做手术的陈阿姨站在角落叹息,于是张护士主动向前安慰她:“陈阿姨,您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手术?您的主刀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吧!”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际交流减少,大多依赖于虚拟化的沟通手段,使得面对面的人际沟通机会越发减少。然而,护理工作是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的,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和关键[1],护士在工作中是与患者和家属、医生接触最多的人,处于人际交往的关键地位。而实习护生是护士队伍的后备军,鉴于专业技术尚不熟练,加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汇总了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分析了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沟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1 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1.1 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2]
刘迎春等[3]用Spitzberg等设计,王泳贵翻译、修改的人际沟通能力问卷对240名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显示:护生的沟通动机平均得分为(2.20±0.36)分、沟通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27±0.26)分,均低于平均值3分。此外,实习护生的沟通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有时患者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而迁怒护生,会对护生有言语甚至是人身的攻击,使得护生有一种挫败感,从而无法调动工作热情[4]。同时,学生对沟通重视程度不够,沟通意识不强[5]。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也是导致实习护生沟通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1.2 女生沟通能力较男生略强[6]
通常认为女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优于男生,这与女生比男生情感丰富,更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关。与此同时,女生对于非语言信息的识别和利用也能很好把控,对于患者的语音、语调、动作、眼神等传递的信息能够很好的领会,从而能更好的理解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男生较为独立,而女生的社会朝向性较强,因此女生在沟通态度和服务意识上要优于男生。总之,女生的性格特征使其在沟通上更加顺畅,故而在沟通中得到的评价也更高[7],带教老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更多的鼓励男生抓住一切机会与患者交流。
1.3 城市生源的护生比农村生源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略强
城市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学生的父母,学生的教育资源、自信心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对较强[8]。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应优先解决医学生的家庭氛围与家庭经济状况问题。研究表明医学生的家庭氛围越融洽,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沟通能力就越好[9]。带教老师应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从容的面对患者及家属。
1.4 独生子女的沟通能力略低于非独生子女
近些年来护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长辈的呵护和照顾中长大,很少有主动照顾他人的意愿,也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独生子女的家庭成员较少,缺少与兄弟姐妹的交往,引起沟通受限[10]。他们在集体生活中“被迫”地与同龄伙伴和同学进行交往,其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均低于非独生子女。
2 导致沟通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
2.1 护生方面
(1)缺乏人际沟通的经验[11]。实习护生是从学生到护士的过渡时期,社会经验尚不丰富,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也很局限,这使得护生对患者存在恐惧心理,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2)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经验有待丰富。护生对于患者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常常不能准确地回答,逐步失去了患者的信任,沟通也常难以进行。加之操作技术还不是很熟练,难免会有失败的情况发生。一些患者不愿让实习护生为他们做操作,就是担心操作失败,会给自身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沟通的难度。(3)缺乏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沟通结构的设计、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体态语言的使用等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而护生实习期偏重于完成实习任务,对于沟通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4)护生自身性格特点。个别护生自我意识强烈漠视他人感受[12],导致临床上沟通困难。还有的护生存在缺乏自信、胆怯、恐惧等心理特征都可能影响护患沟通。而外向型性格的护生在与患者沟通中占优势,这些护生大多拥有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学习方面积极向上,人际关系方面擅于与人交谈,乐于与人合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通常也不会退缩,而是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3]。
2.2患者方面
(1)对医疗服务期望过高[14]。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实习护生更加不信任、不配合。(2)疾病的困扰。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身心非常痛苦,此时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情绪稳定性也较差,常处于应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常沟通的进行[16]。(3)医疗认知局限。患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差别也很大,多数患者缺乏医学背景知识,增加了沟通的难度[17]。
2.3 医院方面
(1)带教老师人数不足。护士人数本身就存在不足,床护比普遍低于正常水平。临床带教老师通常不能专职带教,自身都有护理岗位需要兼职作带教。使得带教老师工作非常繁忙,忙于各种治疗、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带教。大部分老师只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带教,而忽略沟通技巧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临床上也有带教老师事先未告知或未取得患者的同意而让护生进行操作练习引起纠纷的发生[18]。(2)环境的改变。护生由集中的课堂学习转变成分散的临床实习,身边的人员构成由单一的老师、同学转变成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形形的人都要面对。此阶段的护生认识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专业情感和行为倾向较为复杂多变,容易受环境影响出现认知差异[19]。
3 提升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方向
3.1 学校层面
(1)构建沟通教育机制,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20]。我国自1997年在高校护理专业中开设人际沟通课程以来,护生的人际沟通水平已经有所改观[21]。但大多数学校只作为选修课或考查课,护生进入临床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临床护理工作,对于人际沟通培训欠缺,因此实习护生和临床护士的沟通能力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医疗需求。因此,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与医院的教育者共同努力[22]。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开设沟通课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运用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进行沟通训练。(2)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搭建有效沟通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沟通途径是完善科学的教学技术与手段[23]。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加引导,使他们更好的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在校生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增强信任,建立和谐的关系。坚持沟通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并重,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来锻炼和提高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2 医院层面
(1)作为实习主体单位,医院的带教老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鼓励学生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研究显示实习护生人际关系越好,其沟通能力越强[24]。医院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等,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医患关系价值观念,为未来与患者进行良好医患沟通打下基础[25]。带教老师应让她们尽快熟悉病房环境、科室的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平时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都是沟通的信号,对护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采取自主教学的模式开展临床带教,如PBL、情景教学等教学手段都有助于沟通能力的提高。有研究显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表现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这三方面[26]。临床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理论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实训中强化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27]。
3.3 护生个人层面
(1)实习护生要自觉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努力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只有自尊自强的心理才能有勇气以平等心态与他人交往[28]。沟通时要以真诚和包容的态度待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诉说,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拉近与患者的距离。(2)认真学习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进入实习阶段,在与患者交流前应阅读病历,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前应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经多次模拟操作训练合格后再为患者进行操作。(3)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对待患者要热情,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都比较脆弱,对护士的许多语言和行为比较敏感,这就要求护生要更加注意与患者交流的方式。在心理上完成“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患者有意识地训练他们如何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9]。
4 小结
目前,实习护生的沟通水平尚不是很高,护生应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加强沟通训练,提高沟通能力,提高服务满意度。另外,学校与医院也应提高对沟通的认识,开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全方位培养医学人才,塑造护生积极的职业心态,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宪敏,屈秀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3,21(3):233-234.
[2]杨彩玲,李娟,师文杰,等.高校学生沟通能力研究[J].企业导报,2016(2):158-160.
[3]刘迎春,刘迎利,许振丹.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6-308.
[4]谢小玲.护理实习生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295-3296.
[5]保颖怡.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0-61.
[6]秦玉婷,陈丽英.关于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737-740.
[7]刘丽萍.医学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
[8]王智,何静,欧薇,等.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56-58.
[9] 唐梦琦,尹文强,马牧野,等.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64-2468.
[10]刘云.高职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心理弹性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11]管园园,王锦帆.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社会科学版),12(2):141-143.
[12]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118-120.
[13]王伟,尹文强.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的编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709-2712.
[14]马辉.基于医院管理的医患沟通策略改进研究[J].中国市场,2018(23):98-100.
[15]王伟,尹文强.医学生沟通能力评价及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3):432-435.
[16]昌子艳,刘红,戴莉.急诊科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86-88.
[17]吴薇,王勇,倪杰,等.医患关系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9):676-678.
[18] 张小蝶,韦海霞.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心理医生,2017,23(23):238-239.
[19]吴茵,李惠玲.《护理人文修养》课程中培养护生职业情感的实践与探究[J].护理研究,2013,27(27):3063-3064.
[20] 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118-120.
[21] 代春英.如何培养中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心理医生,2015(1):72-73.
[22] 刘迎春,刘迎利,许振丹.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6-308.
[23]刘雪峰.美国高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34-38.
[24]丁欢,焦文娟.本科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36-37.
[25]唐梦琦,尹文强,马牧野,等.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64-2468.
[26]陈艳佳,林春水,黄铮.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3):422-424.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76-02
1.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美国的心理专家彼得萨洛韦指出:一个人是否会取得成功,主要要看情商,因为智商一般占到五分之一,而情商高达五分之四。美国哈佛大学做过一些调研:调查企业不同层次人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最终显示不同层次的人们需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不同,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企业要求所有层次的人们都应该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的能力。而人们也很容易发现,在企业中,一些人际沟通能力较好的人绩效也比较好,相反有些人工作能力其实并不差,但是由于人际沟通能力不好,最终工作绩效并不好。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2.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2.1好的礼仪促进人际沟通交流
礼仪在人际交往可以体现出自身的素养,同时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礼仪与人际沟通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首先就应该提高学生的礼仪涵养,而礼仪培养又包含多方面内容:第一种是语言方面的礼仪,比如:人们之间的问候、打电话进行交流、如何称呼对方、双方交流中自己的用语等。第二种是肢体方面的礼仪,比如:各种肢体语言、各种手势等。第三种是服饰方面的礼仪,服装可以反映出人们的形象、心态、心情、素质等甚至还可以展现出人们的礼仪,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这对人们的人际沟通是很有帮助的。还有学校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怎样交谈、握手等等,培养学生交际方面的礼仪,以此来促进他们人际沟通能力。
2.2借助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语言交流具体有口语交流、书面交流两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对人们的沟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语言,那么就会传递出错误的信息,同时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出现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就算是运用多种沟通方法和技巧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是应该先培养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具体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关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比赛,并鼓励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在比赛中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有所提升。第二种,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时间给学生上口语表达的训练课程,在课上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讲解怎样提供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第三种就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比如:德国的高职学校中,一旦有来宾参观学校,就由学生为他们介绍和解说,甚至学校将这些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这样促使学生就必须参与其中;还有在平常的教学中,他们常常会分小组学习,同时每组还有一名组长,组长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教师、组内学生、学习项目沟通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这些都是可以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学习的地方。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书面表达能力也不容忽视。通过投简历,人们就有可能获得工作机会,而如果有人连简历都不会编写的话,招聘者基本上不会相信其有较好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基本上不会录用这样的人,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简历的制作和编排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做好这些就应该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练习写应用文,可以让他们练习写信、写邮件等,慢慢积累一些写作经验、具备一定写作能力以后就可以试着写一些使用的应用文,这样他们就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
2.3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有效的沟通,应该先确定沟通环境、对象以及明白为什么沟通,然后对沟通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它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时候,可以结合沟通对象的反应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当然在沟通中,面对沟通对象的不同反应的时候,如果沟通者不能及时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那么最终的沟通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想要培养人际沟通的能力,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沟通对象。提前了解沟通对象对整个人际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如双方的沟通有了话题和方向、可以结合沟通对象的特点采用沟通技巧、降低成本,沟通双方可以快速达成协议等等。
3.结语
综上所述,人际沟通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都很重要,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是决定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康复程度的关键因素,有效沟通是对患者照护工作中的核心。
一、护生沟通表达能力的现状
从学校进入临床实践,护生等于一只脚已经迈入了社会,他们所面临的是比学校中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复杂得多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护护关系等。谢建飞在其研究中指出,护生的临床沟通行为、治疗性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因此,护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调查显示,沟通过程中,护生在过程控制、沟通结束等环节表现不佳,针对“无效人群”的沟通处理能力显著较低。由此可见,护生的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护生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1.在校期間
近年来,由于人际关系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频频见报。护生在大学期间,与其接触最多、最亲密的就是其室友和同学,教会护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如何正确与他人交往是保护护生的一个重要方式。护生在学习期间就应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2.面试求职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自我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求职面试中就要求大学生以自信的态度、自如地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传统的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也提倡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大部分的教学重心仍旧放在传统的仪态姿势、常用礼仪知识的学习上,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较少涉及。一些学生在实习面试之时异常紧张,身体僵硬,甚至连一句话也难以完整表达,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说,帮护生得到走上职场所必需的“沟通表达”这块敲门砖非常重要。
3.工作需要
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与同事友好相处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跳槽三次。究其原因,是觉得难以与同事相处,在身体不舒适时没人愿意在工作上帮助她。新一代大学生个性独特,且多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能在大学期间得到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的锻炼,这对其将来的就业是极为不利的。
4.社会交往
在现代社会中护士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护理工作不再是“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发发药,打打针”那么简单,而是更重视护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不仅要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还要知道如何讲述才不会引发患者的不适和不满。
三、建议
1.灵活应用“翻转课堂”
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对“翻转课堂”加以灵活运用,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项目,在每个教学项目之前设置引导文和任务单,学生分小组根据引导文和任务单进行课前的讨论学习。在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发言得分,得分最高的教师还会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很多不愿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堂上发言。
2.结合情景剧教学
目前,我校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训课中大量运用了情景剧教学方式,将情景剧与传统的礼仪教学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自主练习见习,我可以做到”的项目中,学生先了解假期联系医院进行见习的过程,并将其编排成情景剧进行表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讲话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运用到了传统的礼仪知识,还锻炼了组织能力、编剧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当众表达的能力。
3.开设专门的“演讲课”“面试课”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共 99人。
(二)研究工具
1. 李芙蓉编制的《大学生合作能力量表》。该问卷包括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两个维度,共42个项目,内部一致性为0.94,分半信度为0.87。
2. 马湘桃编制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该问卷包括沟通技能、沟通认知、沟通倾向三个维度,共56个项目,内部一致性为0.814,因子解释总方差的59.285%。
3. 班级活动评价表。《班级活动评价表》用于班级辅导过程中对班级成员进行的过程性评估。它包括4个问题,意在了解班级辅导工作阶段班级成员参与辅导活动的情况。
(三)施测过程
将两个问卷装订成册,主试均为受过培训的心理教师,问卷调查采用集体测试;两个班同时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当场收回。
(四)干预研究过程
1. 前测。在进行干预的前一周,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填写问卷手册,问卷当场收回。
2. 干预过程。实验班每周周三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地点在教室,时间为90分钟,一共进行为期六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班不进行干预。
笔者根据人际沟通能力三元结构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论基础,本着培养团队意识,加强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精神理解和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目的,共设计了六次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次课:“相逢是首歌”,目标是消除主试与班级同学的陌生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和愉快的班级氛围。
第二次课:“我快乐我成长”,目标是学会管理情绪,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次课:“相亲相爱一家人”,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人际互助,学习人际冲突的解决方式
第四次课:“微笑训练营”,目标是培养学生言语表达、非言语表达和倾听的技能,提高沟通能力。
第五次课:“打造高效团队”,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高效团队的特点:目标清晰、互相信任、有效沟通、优秀的领导者、内外支持等。
第六次课:“回顾和展望”,主持人对活动进行评价,自然结束活动;组员之间相互告别。
六次活动课做到内容围绕主题,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课的教学步骤、方法、使用的教具以及课件设计等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3. 后测。干预结束后两个班同时填写与前测相同的问卷手册,并当场收回。
(五)数据处理
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
二、结果
(一)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干预前的差异
由于干预的效果是随后两次调查问卷均回收上来的数据来分析检验的,如果实验班与控制班前测数据在考察的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那么,用以检验干预效果的数据就存在选择性偏差(selectionbias)。因此,首先要考察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前测各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
表1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测试班级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T Sig
合作能力总分 实验班 45 167.3 11.81 0.91 .47
控制班 54 152.2 14.05
沟通能力总分 实验班 45 181.84 7.62 -.92 .360
控制班 54 187.47 5.59
表1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两个班被试是同质的,可以对实验班进行干预,考察干预的效果。
(二)干预效果的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干预效果,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测数据的差值进行对比研究,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差值差异比较
后测-前测的差值 实验班 控制班 T Sig.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合作能力
沟通能力 1.12
1.50 2.66
3.42 -.14
-.09 .50
.45 -2.35*
2.36* .022
.032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在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后测-前测的差值均为正值,这表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均有所提升;而控制班在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后测-前测的差值均为负值,这表明自然状态下控制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所降低。经过进一步的差异检验,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差值在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上有显著差异,说明在干预后,实验班被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均有提高。
三、讨论
干预研究进行前,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前测分数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班在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分数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确保了被试的同质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68-02
1 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及障碍分析
人际沟通与交流,在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复杂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最迫切的需要。若想有所作为,善于沟通是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新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是否具有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癖好、生活习惯、成长环境不同,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实属不易,一旦处理不善可能产生各种交往障碍甚而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现在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交际范围较窄,同学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情感交流。
1.1 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过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社会由于先进的通讯工具陆续出现,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指代替嘴巴进行交流,甚至有人因此出现了抵触语言交流、无法与他人相处等沟通障碍。一些被称为“电子控”“低头族”“拇指族”的青年人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的沟通问题,甚至恐惧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沟通能力衰退现象。但这些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多数人们觉得,这只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心理专家们建议,更多地与人当面交流,而不是躲在电子设备背后,会更有利于年轻人提高自我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1.2 大学生的孤独心态,引发“分享障碍”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处于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和意识的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发生人际沟通与交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竞争和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也有独生子女养成的“以自我为主、唯我独尊”的习惯个性问题,还有缺乏对人际沟通交流的充分认识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障碍。多年独自成长的经历,促使很多学生在成年后养成了过度自我的思维习惯,当遇到好的事物时更多的是想到“独占”而非“分享”,以至于在群体生活中难以融入其中,易给他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进而引发与群体中其他人,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沟通障碍。
1.3 沟通障碍导致极端的伤害事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并引发了多个极端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主观因素,表现为学生内心存在胆小、害羞、自卑、自负、嫉妒、多疑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具体表现为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存在性别限制、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交流和沟通难度的增大等问题。
鉴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当他们面临生活和学习困难时,一方面无人倾诉、无处发泄,从而产生孤独、绝望的负面情绪甚至自杀;另一方面则是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头脑不冷静,故意激化矛盾,甚至出现伤害事件。因此,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寻求更好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尽快走出人生的困境和低谷。
2 进行课堂沟通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使一个人获得认知自我、理解和调节他人情绪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也是衡量高校能否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读。首先,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急迫性。
(1)目前大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大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大学生在不久后的将来都要面对用人市场的考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业是大学生的头等任务。那么,接受怎样的教育内容,能够对其顺利就业有所推动,则是高校教育直接面对的焦点问题。
(3)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同时又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自我的成长经历中同样欠缺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专门教育,因此往往缺乏沟通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4)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也包括新生代青年所面对的问题,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周围的社会关系简单,在少年成长阶段缺乏与同龄人较多的交际和沟通实践经历;他们在家庭中也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独立意识较强,但并不意味着其独立生活和沟通实践能力也能与之相匹配,相反可能还会造成一些矛盾和问题。
(5)学生的日常沟通已出现日渐庸俗化的趋势。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部分大学生不能主动参加健康、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还有少部分学生在沟通中更加注重自我的实际利益,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拉帮结派、沉湎于小团体活动、重娱乐享受轻奉献付出等现象,而当他们面临实际困难和危机时,却无法获得来自朋友、伙伴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在确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向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问题。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与“沟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大学生沟通能力评价机制,借以增强大学生对人际沟通的科学认知。但是,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理论学习,这些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沟通活动,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体验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从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情境模拟、实践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索
现在,已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职业培训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例如体验式培训,它作为当今欧美非常流行且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是指个人首先通过亲身参与某项活动获得个人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并分享个人体验、提升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体验式培训是个过程,是个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知识及能力的过程。这种方式更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情景,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练,以实现能力提升的目的。
3.1 采用体验式训练对于推动学生进行沟通技巧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并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为大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学人员选择一定的实践背景和环境,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的沟通角色,可有效提高其实际沟通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自我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训练到位、适应性强,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技巧,可促使学生沟通能力快速提升。
3.2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类型
3.2.1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培养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以及执行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在人际关系中各种类型的沟通案例,要求学生从中提炼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不过,作为目前最广泛被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所采用的题材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案例选择得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切实反映学生的沟通问题,教师所讲授的沟通技巧内容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2.2 情境模拟体验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从而形成有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
由于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兴趣爱好相一致,可使教学活动具有内驱力、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课堂活动开展后,学生在老师的点评和辅导下,也能对在活动中所反映出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纠正偏颇、克服障碍。
3.2.3 引入组织竞争机制
通过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训练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小组名称、宣传口号、LOGO标识、组歌等,激励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竞争、主动表现、努力争取获得奖励和荣誉。这种训练方法一方面可以客观上营造一个小团体的沟通氛围,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壁垒,提高他们的组织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通过积累良好的课堂表现,认真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获得较好的修课成绩。
3.2.4 游戏教学法
实训游戏活动,可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并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拥有高超的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建立人际间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归属感,而且也能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心理需求,同时缓解学生因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其他情绪负面因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当前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学生社会活动范围和能力的不断拓展,高校在针对其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不断创新,摒弃固有的教育观念,顺应社会潮流和学生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探索最为适合指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33-35.
[2] 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
前言: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都会产生交集。提高护理礼仪水平,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可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进一步满足岗位需求,对于学生就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对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角色表演概述
护理专业教学中的角色表演,指的是以专业护理人员的标准要求学生,为其设置不同的角色,使其能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坚持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同时使其认识到,采取何种人际沟通方法,可维持医患关系和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将角色表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二、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以65人为一组,将其分为常规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教学,教学后,观察两组学生的整体护理礼仪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情况。
(二)教学内容
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护理礼仪包括仪表、体态、服饰、言语礼仪四种,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将求职礼仪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人际沟通以沟通技巧为主。
(三)教学方法
于教学正式展开前1星期,告知学生进行准备,教学时,学生在教室内,围坐成圆形,表演者站在圆形中间表演,教师与其他学生观看:
1.护理礼仪教学方法
仪表与服饰礼仪:以2名学生为一组,组内互相检查各自的仪表,如发现存在仪表礼仪问题,应提出,各自总结仪表礼仪经验。
体态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表演端正体态,一名学生表演不端正体态,在两名同学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体态符合护理礼仪,并要求学生总结经验与体态礼仪注意事项。
言语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由教师扮演患者,两名学生分别与教师沟通,一名示范规范的言语礼仪,一名示范不规范的言语礼仪。示范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言语礼仪符合护理礼仪规范,同时要求学生总结言语礼仪需要注意的问题。
求职礼仪:教师扮演HR,由2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示范规范的求职礼仪,一名学生示范不规范的求职礼仪。
2.人际沟通教学方法
可采用模拟医院的方法,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1)角色设置:以4名学生为一组,组员分别扮演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4个角色,共设置两组组别,一组为正面表演组,表演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一组为反面表演组,表演不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
(2)情境设计:患者准备做手术,术前焦虑及恐惧情绪十分严重,且对手术情况不了解,对护理人员不重视,对手术方法存在怀疑。
(3)表演内容:学生需要表演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的护理。
(4)观察指标:观察学生沟通过程中,是否仪表大方、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正面表演组需要尽最大程度表现出大方的仪表与饱满的精神状态。反面表演组则需要尽最大程度与正面表演组形成反差,以使对比更加强烈。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完成之后,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常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的学生进行考核,观察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
(五)评价结果
考核结束后,观察两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考核成绩发现:相对于常规教学组学生而言,角色表演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成绩优势显著。
3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角色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护理礼仪水平以及人际沟通水平,对于其护理整体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其就业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在角色表演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为主导者而存在,功能在于引导课程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应成为教学的主体,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均应由学生的表演、评价以及经验总结而占据。
(2)教师素质要求。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且能够充分了解当前医院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是保证教学情境真实性增强的关键[4]。
(3)注重课程安排。角色表演可以在单独一课时中进行,每周可安排一次,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加深,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与实践水平,保证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相对于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而言,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将角色扮演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切实体会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的需求,这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安晓妤. 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15-116.
[2]夏同霞,张亭亭,郑喜兰,周静,陈俊希,陈红波,廖家露,王嘉.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2291-2292.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型的医学目标要求医患关系由医生为主导,病人绝对服从型转变为医生为引导,病人主动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然而,目前医学教育比较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是一种“专门化”、“职业化”的教育,缺乏对医学外延的拓展和延伸,使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医患关系处理,健康保健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能适应健康观念的转变、新型医患关系的变化等。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也给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医学教育出现了质量标准全球化的新趋势。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组织,分别提出和制定了关于本科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国际标准,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基本要求和国际标准(GMER)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价值态度、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保健、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维等七个领域。交流沟通技能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国外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并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培养策略,针对医患沟通技能有不同的提法,如临床沟通技能,医学沟通技能等,但其核心集中在医患沟通技能上,目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己成为英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现代大学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同时,美国把它列为21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九项内容之一。相比较而言,我国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二、现状分析
1.医学教育方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2005年2月,卫生部首次公布的国家级医疗运行管理调查结果,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这表明,医患沟通存在缺陷。尽管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技能理论培训课程,但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收到明显效果,而且目前没有可以利用的成熟的培训方案。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沟通能力欠缺,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
2.病人方面
由于病人思想观念不同,对医学教育的理解不一,并非所有的病人都能主动配合临床教育,患者不愿配合临床教学的顾虑是多方面的,有的担心实习生“毛手毛脚”,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有的难以忍受大批实习生“观摩”;有的则认为自己是到医院就诊,而不是充当教学道具,在妇科、泌尿科等涉及病人隐性部位的科室,病人不愿有学生在旁观摩,甚至当场拒绝的情形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医患沟通能力缺乏,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或投诉。
3.教师方面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但事实上,临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少数带教教师自身修养及沟通能力缺乏或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沟通技巧、医患关系、医疗安全、人文关怀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其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而相差校大。
4.实习生方面
医学生对疾病和患者的认识多来自教师课堂中的理论讲解及对教材文字意义上的理解。而医务人员履行救死扶伤的医学职责必须具有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这些仅靠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到临床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提高,而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自信心不足,加之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和策略;尤其是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敌对态度的患者时,容易紧张焦虑,行为拘谨,加之体格检查手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使实习生处于被动状态,阻碍了医疗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与措施
1.完善课程设置,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我国传统医学课程几乎没有设置“医患关系”或“交流技能”课程,因此,改变传统课程设置体系,构建合理、功能互补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如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学等,将医学、人文教育,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在浩瀚的人类文化熏陶下,全方位、多角度地正确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充分认识和理解病人的心态,主动改善协调与病人的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之配合各项操作,从而提高医学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根据不同的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医疗扶贫下乡大学生实践、红十字阳光使者、义诊、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与患者,健康人群直接接触,锻炼培养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对医学职业的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通过课间见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沟通的内容和技巧融入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开展以“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为主题的辩论赛,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可以通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模拟门诊、模拟医院的推广,临床示教室的开辟,广泛运用视听教材写多渠道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3.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
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医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带教老师需加强医患沟通,与病人建立感情,病人出于对主治医生的信任,也愿意配合,带教老师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为实习生创造机会,在临床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当然,这对带教老师也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要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去打动病人,用过硬的业务水平赢得病人依赖,使之配合临床教学活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实习生经过毕业实习走向临床,面对患者时,能够用良好的医德医风,正确的医患沟通方式,热情周到的服务,合适的语言表达,减少医患矛盾,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79
Abstract Students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finally entered the ideal university campus, after entering university age and thinking is relatively matur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an accomplish many things, bu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urvey data, we found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confidence, and thus becom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alented peopl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在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如一些大学生孤僻傲慢、难以接近、话语苛刻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人际沟通问题。所以,我们的教育机构就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分析造成大学生人际沟通问题的原因,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方法,从而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1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具体问题
1.1 以自我为中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会从中发现部分大学生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他们在交流和行动中,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总是要求他们顺从自己的意愿来说话和做事,当他人不按照他的意思来说话做事时,他就会发脾气,以恶语攻击对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是很自私自利的,他们会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有人反对他时,他会不听别人的劝告,致使人际关系非常紧张,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造成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想办法,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品质。
1.2 自我封闭
同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从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他们喜欢用各种伪装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掩盖起来,不让别人了解和接近自己,不与任何人分享所思所想,拒绝别人的关心和询问,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刻堤防别人,不与别人深入交流。他们往往非常多疑,很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光,自尊心非常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出现一些问题,他们会做出极端的思维判断,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学生是由于家境贫困,使其内心非常自卑,不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出身,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他们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不知自己该与人说些什么,造成这些大学生的自我封闭状态。
1.3 不会解决矛盾
在经过访谈和调查后,我们发现很多大学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当交流不顺利时总会发脾气或与人争吵,他们未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事情越来越遭。有一部分学生争吵过后,还能化解矛盾,使关系缓和。良好积极的沟通是与人相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所以对学生展开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教学非常重要。
1.4 受网络不良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大学生喜爱借助电脑或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或娱乐,以取代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但是这种交流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终将要步入社会、走进职场,与同事和领导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所以学生应该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自己的思路,平日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掌握处理各种矛盾的方法,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手机娱乐上。大学生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磨练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2.1 开设人际沟通课程
在大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入人际交流的课程教学,对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门学问进行研究,从以往的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在人际沟通课程上,我们主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在人际交流中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在人际沟通课程安排上,一定要人性化、专业化,建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交际水平的目的,以高质量的授课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大学教师、授课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从而使教师的执教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使学生进步得更快。掌握交流的原则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把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技巧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深受启发。学生把平时学到的沟通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使每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加以分类整理,为大学生们建立心理档案,通过观察和了解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实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2 净化网络交流环境
既然大学生都热衷于网络交流,那么我们教师也可以积极运用网络来传递正能量,从中发现哪些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时,及时进行引导和制止,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正能量传播平台,营造畅所欲言、正面积极的交流环境。但是网络交流再方便,也不能替代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还是要掌握交际沟通的技巧方法。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网络安全和法律底线,建立良好的学校网络交流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学习和提高,并能维护网络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不散布虚假信息,不造谣生事,不恶语攻击他人等,一起来营造诚信合法的网络交流环境,有原则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学校还要针对学生开设网络咨询室,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更多的人,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由于网络空间具备隐匿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 搭建其他沟通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为学生搭建人际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升华自己、提高自己,比如“读好书”活动。学校可以把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作为阅读周,让学生多阅读多感受,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的内心足够强大,并能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交流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认可,希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学生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从而拥有个人魅力。在学校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演讲、论坛、知识问答、比赛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为集体争光,从而凝聚学生的集体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有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学校要积极组织其他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学校还要多听取学生的心声,多采纳学生积极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共同提高。
2.4 适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由于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在学校也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存在。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已经非常必要,由于大学校园人数特别多,所以单独的心理咨询室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增加团体咨询室,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抛弃固有的思想模式,以一种开放式的思想模式去与人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通过学校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们增强团队意识,使大学生们更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在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感受到分享和信任的快乐,从而真诚地接纳朋友、畅所欲言,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程度,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使他们逐渐放下戒备,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突破自己。心理辅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使他们可以跨越心理防线,勇敢地接纳别人,成为善于交流、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高素质人才。
3 小结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学校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能力更强、素质更高、性格活泼、善于交际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通过学校的人际素质培养,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掌握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从教育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0 引言
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与人沟通,护士与同事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护士职责的重要内容[1],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主要有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护际沟通等,有效的人际沟通是解决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的重要途径。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
1.1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的资料,确立问题,提供信息和情绪支持[2]。在护患沟通中,其中心内容就是要彼此信任,这也是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1.2 医护沟通
医护沟通是指对于患者情况如何医生和护士要进行沟通[3],医生要把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及时告知护士,护士也要把诊疗中所看到的患者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以此来对诊疗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患者在医疗全程中都需要医生和护士的紧密配合。
1.3 护际沟通
护际沟通主要是指护士长、护士、护士实习生等之间的人际沟通。医院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是由多个护士共同协作完成的,各有分工,需要彼此紧密配合,只有护士间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在护理工作中保持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首要职责是要处理好护理人际关系,而所谓护理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交流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最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等。在护理工作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及对护理人员合理的依存性;缓解可能出现的护患关系的紧张局势局面,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更有助于护理工作展开[4]。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利于病人的康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护士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愉快的工作,促进护理工作者们的身心健康。
3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如何保持好的人际关系?
3.1 尊重
只有真正发自心底尊重他人,他人亦会投桃报李,给予护理人员尊重,相互尊重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的话语表情、动作、行为以及就医环境都在给患者以某种信息,体现着自己情感和态度。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因为自己患有某些疾病,都希望护理人员能在这一过程中给予自己医疗、生活、环境等方面以细心护理和照顾。尊重患者,尊重生病价值,自觉地维护患者的权益,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和保证。医护关系和护际关系都属于患者就医的有机组成,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互相尊重,护士之间互相尊重,才能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能做到遇事时的一直从容乐观,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和处世境界!乐观的心态,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护理工作是面对生命的工作,责任重大,稍一疏忽就可能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护士情绪处于稳定向上的状态,从而利于护士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高的工作效率。
3.3 豁达、开朗的性格
豁达的性格让我们把工作中的不愉快一笑置之,不和不值得的人和事计较。阳光开朗的性格使我们能够经常给他人带来欢声笑语,带来幽默诙谐,使我们更容易和别人相处,与病人、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病人的康复。
3.4 提高个人素质
3.4.1 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
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其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与患者是两个地位平等的个体,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患者应像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3.4.2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3.4.3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及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并满足病人生理、生活上的合理需要。
人们都愿意与高素质的人打交道,护士素质高了,工作质量就会高。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5]。
3.5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交流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的过程。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外貌、表情动作来进行[8]。护士能否成功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赖于护士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在护理实践中要注重护士沟通方式、方法、技巧的培养,通过护士良好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使护理“人文关怀”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增加对护士的信任,调动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疏导患者的社会及心理问题,减少护患纠纷。作为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水平等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9]。
沟通能力是一种应用能力[6,7]。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促使诊疗顺利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促进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6 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做好护理工作、建立和谐护理人际关系的前提。有系统、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7 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
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过硬的技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利于与病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也利于取得其他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合作。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新,护士更应该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以取得病人和同事的信任。
4 结语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要求,当代护士应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恰当处理好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婷, 王海燕.浅谈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有效人际沟通[J].农垦医学, 2017, 39 (3) :286-288.
[2]梁彩侠, 韩中国.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2018, 25 (3) :15-17.
[3]张颖.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J].中外企业家, 2018, (24) :212.
[4]高改银.护士礼仪在临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14) :283.
[5]杜仙.开展?护士特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 2018, (02) :163.
[6]谭小燕, 陈羽保, 张勰.学生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理人际沟通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 (24) :109-111.
1、前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实践能力的欠缺,各大院校也更加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外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调查了广交会期间,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广交会实习情况,及实习单位对高职外语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进一步研究了高职外语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及方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大量文献资料。
2.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调查了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及高职外语专业学生,问卷发放100份,实际回收1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2.3访谈法:采访对象为实习单位部门负责人、实习指导老师、曾参加广交会实习的高职外语专业学生。
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调查结果与讨论
广交会期间,高职外语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有会展中心和酒店。在会展中心的岗位包括办证中心、报到处、咖啡厅和广交会国旅等部门,酒店的岗位包括前台接待、客房服务中心和商务中心等。通过对实习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实习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占23%,其次是人际沟通能力19%,再次是与他人合作协调能力占16%,自主解决问题能力14%(具体见下图1)。
同时,本研究调查了学生在广交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具体请见图2),有31%的学生认为语言沟通、组织能力弱,不能和外商流利地进行交流是实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次是有30%的学生认为知识面狭窄,缺乏国际金融、物流、保险等相关知识;再次是商务知识不足占17%;缺乏自信,做事不够主动自觉占14%。
为了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观点,研究人员还对广交会部分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并对实习指导老师也进行了访谈。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进一步研究了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及方法。
4、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及方法
4.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用性英语课程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增设实用性英语类课程。即要设置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相关职业英语课程,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本教学资源(如:雅信达英语学习平台、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和其它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2拓宽学习渠道,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交会的实习过程中,70%多的同学在谈到自己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认为大多数问题都是因为与部门主管、同事或客商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的。美国著名职业规划专家卡耐基先生曾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他的专业技术能力决定,其余的85%则要依赖于他的与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的课程或举办讲座,以引导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3灌输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工作中,广交会各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如:办证岗位,每个小组由三个来自于不同学校的人员组成。工作时,每个小组前面都排着长龙似的队伍,这就需要每个成员具有很好的合作协调能力,才能快捷并毫无差错地帮客商办好证件。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意识:一是要有双赢意识;二是以诚相待、相互尊重。合作伙伴如同一条线上的两只蚂蚱,生死相连,因此要做到团结一致,以诚相待;三是胸怀大度、。合作过程中难免存在分歧和矛盾,因此要学会谦让,学会倾听、学会吃苦,不要一味地只站在自己立场上考虑问题,钻牛角尖;四是建议学校在课堂内外积极组织小组竞赛等团队活动,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4.4理论与实践结合,全方位提升素质技能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具体见下图9),61%的学生认为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培养自身能力最有效的方法。31%的学生认为在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团活动,这有助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院系举办的活动,如语音语调大赛、配音大赛、英语角、英语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外语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因此,建议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多参加企业实习,以提高增加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建议学校拓宽各种渠道,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比较对口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实习和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4.5鼓励一专多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议学生们拓宽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面,多阅读有关国际金融、物流、保险等书籍,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各种资源,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5、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英语技能提升为主线,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推动点,构建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方位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接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2]安然.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项基于大连水产学院水产贸易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的研究报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J].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