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压的防止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加强高血压防治与措施研究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常常“潜伏”在自己或都亲朋身上,早期或者晚期,严重或者不严重,所以我们的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正确、严谨、科学,以实际行动远离病魔,拥抱健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如何判定病情、如何预防、生病以后如何最早被发现和确诊等等,都是我们本文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高血压的一般症状
1、夜尿增多、腰痛、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据一项对高血压患者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阶段,表现出来的症状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史,部分逐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恶性高血压者舒张压需超120mmHg,伴有明显心脑合并症且迅速发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因紧张疲劳,血压急剧上升。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使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困难,产生危机。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危险,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使一些器官缺血症状。
二、生活中防治高血压的一般措施
1、饮食方面:要合理膳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确保每日都能进食新鲜蔬菜,喝牛奶,补充钾和钙。注意减少脂肪摄入,保持以植物油为主的食用油,减少含饱和脂肪较多的肥肉或肉类食品。控制体重减少食物中含热量多的成分如脂肪、精制糖、糕点等,适当控制主食的进食量,多进食蔬菜和水果等高纤维食物。不应该吃的过咸或者过于油腻,这些可能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内脏,以防止发胖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老年人,在烹调方面不宜采用油炸方式,因这类食品会增加脂肪含量。
2、坚持健康饮食的原则。根据调查发现每天摄入的食盐量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大家在平时还要少吃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肥猪肉,也要少吃猪内脏,动物油过多摄入不利于血液流通。也不要吃腌制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要尽量做到不抽烟,喝酒也要有量:白酒每天不能超过一二两,红酒每天不能超过三四两,啤酒每天不能超过五六两。
3、清淡饮食和控制进食总量。限盐早餐或无盐早餐,限盐和无盐可以使血液粘度变淡并有益于肾小球滤过大量排尿,又可以使钠排挤体外达到降压的目的。清淡饮食,食物中少吃煎、炒、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和利尿降脂的食物如冬瓜、煮黄豆等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控制进食总量,不管什么食物你都得控制到半饱和八成饱的份上并不靠零食补充。
4、补充足够的水分。据观察,高血压患者每天上午的九点到十点是高峰时期,而早晨和一杯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健康人每天需补充水1.5至2公斤。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饮水过少,会促使血液粘度的增加,容易形成脑血栓。这种现象在上午9点至10点左右尤为常见。因为这类病人动脉多半已经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易使病人出现肢体麻木,乏力、甚至偏瘫。
三、加强适度运动保健
1、适度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控制及减轻体重,常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增强体育运动及适量体力活动、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适合。
2、坚持锻炼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到老了的时候身体还是会不错的。每天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使冠状动脉扩张,高血压下降,也可使血甘油三酯及血液粘稠度下降。这些对预防冠心病及高血压病都十分有利。
3、积极参加锻炼能使身体感觉轻松。此举,不仅可以提高体质和抗病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调节血压,可以跑步、旅游等。中老年人要适当运动,循序渐进,每天散散步,走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能使身体感觉轻松。
四、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休息。规律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高血压病人是十分重要的,早睡不熬夜,每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2、正确起床。早晨醒来以后,不要立刻下床最好是躺一会再起床,起床宜缓慢,尽量活动一下头颈部和上肢,以适应起床时的变化。排便时不要用力、屏气,否则有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大便时蹲位易疲劳,坐便最适宜。早餐宜清淡,如1杯牛奶或豆浆、1个鸡蛋、1片面包。晚餐宜少,以七成饱为宜,不要只吃干饭,应配些汤类或粥类。
芹菜有旱芹、水芹两种,性味辛甘而凉,能够清肝明目,清热利湿。用于防治高血压,常以旱芹为好。可选择芹菜半斤,洗净,切成小段,榨汁,纱布滤出汁液,再加入等量蜂蜜,混合均匀,每次40毫升,每日饮用3次。常吃芹菜,对身体健康有诸多益处。因为,芹菜不仅能够降血压,还有降血脂、通便、利尿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尿路感染、视物昏花、头痛、失眠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性味甘微湿,具有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各种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等症,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常用来配置高血压药膳。
天麻母鸡汤是适合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进补的一道药膳。主要原料为老母鸡一只、天麻50克、钩藤30克。将鸡洗净,剔除内脏;天麻和钩藤分别用纱布包裹,放入鸡腹内,酌加生姜、大枣、大茴香等调料,以及食盐少许。用文火焖炖2小时左右,挑出药渣,喝汤吃鸡肉。一日3次,佐餐用,3天服完。
高血压伴有易怒、失眠多梦的患者,可以用天麻1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胡萝卜50克,同入锅内,小火煮成稠粥,每日一次,午饭或者晚饭时食用。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虽然本类疾病仅占高血压的5%,但患者的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得到改善甚至根治。所以,临床医生熟练掌握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文章根据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分类,着重论述其中几种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肾脏疾病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中3%~5%的患者与原发性肾脏疾病相关。本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等多种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在众多病因中,糖尿病肾病最为常见。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限钠及维持水平衡: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少于3g,通过有效的利尿并依赖患者残余的肾功能,使患者达到理想的干体重,同时防止水、电解质紊乱。②降压药物治疗:若患者达到合适的容量平衡后,仍持续高血压,则需要应用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疗效调整,可逐渐增量至血压控制、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常规最大剂量,通常需要3种或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一线药物考虑钙拮抗药、ACEI、ARB、β受体阻断药。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加用α受体阻断药、兼有受体阻断作用的β受体阻断药或利尿药。③其他治疗:如应用理想降压药后,血压仍未控制,对非尿毒症患者可考虑予单纯超滤治疗,减少体液潴留,对尿毒症患者应调整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频率以及透析液成分。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控制,不仅是为了延缓肾病的进展,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指肾动脉狭窄(RAS)引起的高血压。RAS的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外科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RAS,尤其是纤维肌性发育异常患者。该方法包括经皮肾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由于这种方法安全可靠,已成为RAS首选的治疗方法。目前对肾动脉狭窄到什么程度才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尚无统一的意见。②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RAS血管成形术治疗无效、需同时进行肾旁主动脉重建(在治疗主动脉瘤或严重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RAS患者、合并延伸到节段动脉复杂病变患者、有巨大动脉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RAS患者,或多个肾小动脉受累的患者。手术治疗包括肾动脉病变内膜剥除术、肾动脉狭窄段切除吻合术、血管壁形成术、旁路移植术和肾移植等。如上述治疗无效时,可作患肾切除术。RAS患者在血运重建后仍需长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③药物治疗:适用于不宜行上述治疗、上述治疗失败或经上述治疗后仍有血压升高者。单侧肾动脉狭窄呈高肾素活性者,首选ACEI或ARB,但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密切观察尿量、血清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的变化。钙拈抗药是控制该类高血压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且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者,不会引起肾功能恶化,可考虑合用。其他药物如β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血容量增高者还需配伍小剂量利尿药。
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①药物治疗:符合以下情况,宜药物治疗。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有手术禁忌证的腺瘤患者、不能切除的皮质癌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最佳首选药物是螺内酯,同时适当补充钾离子;阿米洛利也可选择。其他药物如ACEI、钙拮抗药以及抑制醛固酮合成的赛庚啶也可考虑,但ACEI、赛庚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影响,可干扰相关的诊断试验,故不宜在确诊前使用。②手术治疗:腺瘤、未转移的皮质癌及异位产生醛固酮的肿瘤患者,可行肿瘤摘除术;皮质增生者可行一侧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好转或消失后方可手术,若不能纠正低钾血症,可加用氨苯蝶啶。摘除肿瘤者,一般不必术前应用激素。但在术中探查双侧肾上腺,可能会引起暂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而且必要时需作双侧肾上腺切除,此时应补充激素。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①控制血压:术前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使血压下降。一般使用的是酚苄明。此外,还可选择降压药如哌唑嗪、多沙唑嗪等。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加用钙拮抗药,术前用药时间不应少于10~14天。考虑到β受体阻断后会反射性地引起受体敏感度上调,导致血压更高,故此类患者一般不主张单独使用β受体阻断药。②术前扩容:在控制高血压的前提下,补充一定的血容量能使术中血压下降速度减慢,术后血压回升较快而平稳。③术中危象的防范:常规准备硝普钠及去甲肾腺素,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血压急剧上升或下降。目前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效果十分满意,仅下列情况予以药物治疗:①肿瘤定位诊断不明确者;②恶性肿瘤无法切除或术后复发不能再行切除术者;③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者[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库欣综合征治疗上,一方面要祛除病因,减少体内皮质醇含量,另一方面要保证垂体及肾上腺的正常功能不受损害。该病以分泌亢进的肿瘤常见,多数采用手术治疗,仅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非手术治疗:①年轻女性;②临床表现较轻 ;③不愿或不能耐受手术;③无法切除的皮质癌;⑤皮质癌晚期、复发或转移者。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减轻皮质醇的分泌或作用。降压药的使用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相似。此外,皮质醇合成抑制药如米托坦、酮康唑,ACTH抑制剂如赛庚啶、溴隐亭等均可缓解症状。上述药物亦可用于术前准备,使病情平稳,从而增加手术成功率[2]。
主动脉缩窄的治疗
主动脉缩窄多数为先天性疾病,临床上一经确诊,原则上不论有否症状,均应争取手术治疗。上肢高血压;上下肢收缩压压差超过50mmHg或主动脉缩窄处管腔直径小于50%以上,为择期手术适应证。若药物不能控制心力衰竭或上肢收缩压大于150mmHg,则应立即手术。心肌严重劳损,主动脉壁广泛粥样硬化或钙化、合并难以矫正的心内畸形以及主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则为手术禁忌证。该病术前准备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纠正心力衰竭及酸中毒。术法可选用缩窄段上下主动脉血管对端吻合术。此法在婴儿期较易施行且无需植入移植物。在成人患者及某些特殊情况下则应置入人造血管。术后若出现早期高血压,以利血平为首选药物,也可用硝普钠,保持平均动脉压少于100~110mmHg。术后第3天可改用口服降压药。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家族性Ⅱ型高醛固酮血症,假性Ⅱ型低醛固酮血症,药物性高血压可视性盐皮质类固醇过多症,Liddle综合征等。
药物性高血压
一些药物的应用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如甘草、氟氢可的松、口服避孕药、生长激素、雄激素、拟交感神经药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临床中较新的用药诱发的高血压。①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引起的高血压。②可卡因诱导的高血压。
小结
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繁多,篇幅有限不能一一罗列。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控制血压、缓解症状,同时积极祛除基础病因是处理该类疾病的普遍原则。
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利用二种微创方法治疗颅内血肿53例。疗效明显超过内科保守治疗,而且操作简单,创伤轻微,费用低廉,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3例,男:33.女:20例.年龄42-74岁,平均58岁
1.2 病程:发病至手术时间6小时以内:5例.8-24小时:40例,24-48小时:8例。
1.3 意识状态:神志清醒:7例,嗜睡:10例.浅昏迷:25例.深昏迷:8例.其中7例出现脑疝症状。
1.4 神经功能缺损:5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
1.5 CT扫描:53例血肿基底节区有46例,脑叶血肿有3例,丘脑出血4例。其中13例破入脑室,血肿量最少为20ml,出血量最大为100ml。
2 手术方法
2.1 硬通道一微创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根据头颅CT扫描显示血肿最大层面确定手术入路,对于基底节区出血及丘脑出血经颞部入路,若血肿量小可采用CT下标贴参照物来定位.在所选定穿刺针距针尖2.0cm处安装限位器,电动钻具驱动下钻透颅骨及硬膜后,取下限位器,拔出针芯,插入塑料针芯使针体缓慢进入血肿中心。
在此过程中可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以清除血肿中液态及半固态部分,后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用盐溶液冲洗后将血肿液化剂(尿激酶2万单位,肝素钠1万单位,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抽取5ml注入血肿腔,关闭引流管4小时后开放.12~24h可重复一次操作。术后复查头颅CT,决定拔管时机,本组留管时间1~4d,最长7d。
2.2 软通道一微创术是使用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根据头颅CT扫描示血肿最大层面确定手术入路,对于基底节区出血经额部入路,丘脑出血经颞部入路,若血肿量小可采用CT下定位.在穿刺点上刺破或切开头皮,颅钻(锥)直径3-5cm钻透颅骨,鲁用9号硬膜外麻醉针刺破硬膜并前后划,扩大硬膜切口,插入用钢针导引选定的硅胶引流管进入血肿腔的最远端:拔引导钢针,接5ml注射器轻轻回抽液态血肿,后将血肿液化剂注入血肿腔,接三通阀,关闭引流管4h后开放。12-24h可重复一次操作术后根据引流情况复查头颅CT,决定拔管时机。本组留管时间1-4d,最长不超过7d。
3 选择标准
根据血肿的形状.部位不同分别采用硬通道清除术清除血肿28例?软通道技术清除血肿25例,血肿量都在20ml—100ml间。
4 结果
复查CT结果显示二种微创技术清除血肿率均达到35%以上,局部水肿不重,剩余血肿占位效应不明显,拔管复查CT引流量大于80%。有条件随访者32例,硬通道17例,软通道15例,生存质量优良17例。
5 讨论
由于两组病例在出血部位,出血量,年龄,病程。临床表现未经过严格筛查,故无法判定每种手术的优劣性,但从临床实践中笔者还是有一些体会.硬通道技术对基底节区类圆形.圆形的出血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经颞部入路比较软通道技术更省时.省力,更快捷更简单易行。硬通道技术针体与靶点自锁固定不易脱出血肿腔,无打折现象,软通道技术的引流管有打折现象,引流管一定要用缝线固定防止引流管脱出,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打折.软通道技术使用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对于基底节区椭圆形。不规则形出血经额部入路只用一根引流管即可解决避免了硬通道技术的多靶点穿刺从而在经济上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使病人所受创伤更小,同时经额部入路避开了外侧裂区,避免经颞部穿刺损伤外侧裂血管.在脑室血肿的清除中,建议用软通道技术避免了脑组织在复位过程中穿刺针对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及穿刺针脱出脑室。软通道技术使用三通阀技术使注药方便,预防颅内逆行感染。总之,两种技术都应用了微创穿刺液化引流的技术,较单纯内科保守治疗恢复快,周围水肿轻,治疗周期短,而且创伤小,减少了神经功能的障碍,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而定,应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合理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研究对象
本院近7年收治的8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51例,女29例;配合治疗的63例,不配合治疗的17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量)。
2 结果
配合治疗的63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人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1.2%。
2.1 分析及体会
2.1.1 提高认识 在10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就有5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该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亦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亦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It is more and more harmful to human’s health. Based on a lot of clin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from drug, diet, exercise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was presented.
【Key words】Hypertension Medicine Diet Exercis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067-03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1】。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病人约1.6亿,与1991年相比较,患病率上升31%。尽管目前对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通过不少临床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发病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遗传、超重、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2】。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1 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达到满意血压水平所需药物的种类与剂量后进行长期降压治疗。推荐应用长效制剂可以减少血压的波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和防治靶器官损害,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前比较合理的2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I或AR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I或ARB。3种降压药物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法除有禁忌症外必须包含利尿剂。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选择应个体化。例如:合并脑血管病者可选择AR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利尿剂;合并心肌梗死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并发心力衰竭者,宜选择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各种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见表1
2 饮食治疗
2.1 减少钠盐的摄入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如果北方居民减少日常用盐一半,南方居民减少1/3,则基本接近WHO建议。
2.2 减少膳食脂肪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和不减重,如果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P/S比值维持在1,连续40天可使男性SBP和DBP下降12%,女性下降5%。中国一组北京与广州流行病学的资料对比,广州男女工人血压均值、患病率、发病率明显低于北京,除北京摄取高钠高脂肪外,可能与广州膳食蛋白质特别是鱼类蛋白质较高有关,有研究表明每周吃鱼四次以上与吃鱼最少的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减少28%。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蛋白质质量依次为:奶、蛋;鱼、虾;鸡、鸭;猪、牛、羊肉;植物蛋白,其中豆类最好。
2.3 保证充足钾和钙
MRFIT研究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这一相关在INTERSALT研究中被证实。但在近期TOHP(Trial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第一阶段只发现有很少作用,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例如绿叶菜、鲜奶、豆制品、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
2.4 多吃蔬菜和水果
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人类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肉量最理想。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预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2.5 限制饮酒
尽管有研究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作。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如饮酒,建议每日饮酒量应为少量,男性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2-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0.5-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2.6 控制体重
体重是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3-4】。建议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在37.2%-68.5%【5】。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在减重过程中还需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盐等。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重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减肥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减少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慢性病,关键是“吃饭适量,活动适度”。
3 运动疗法
选择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的运动方式,如动态有氧运动。最常见的有:步行、慢跑、踏车、平板运动和游泳等运动项目。此外还有放松运动和呼吸运动,如放松体操和中国传统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气功对降压有一定效果,可采用放松功,身体自然放松、呼吸均匀、思想集中,通过调心、调身和调气达到机体平衡的作用。不宜做无氧运动或无处方的等长运动。无氧运动如举重、拔河、快速短跑;无处方的等长运动如举重、拉力器等,可引起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
低强度动态运动的目标心率为60%~70%最大心率。举例来说,男55岁中度高血压病人,安静心率68次/分,血压150/90mmHq,不伴有进行运动的禁忌证,在降压药物治疗中,其最大心率的预计值为167次/分,乘以60%为100次/分,是其最低的运动强度,167次/分乘以70%为117次/分,是其中等的运动强度。
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若运动强度为60%~70%最大心率时,每次运动20~30分钟或间歇进行,每周3~5次,运动强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增加,足以购买各种食物,但平衡膳食,预防高血压知识不够普及,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遂使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首位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从各个方面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 关注高血压,重视胆固醇-应对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次浪潮[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7):565-566.
[2] 陈海云,将增昌.高血压患病现况和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355-1356.
[3] 熊友珍,王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7-10.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85-03
高血压能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或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同时也能引起脑、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同时也是目前人类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关于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但是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1 高血压的病理机制
到目前为止,关于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3],例如血液循环自身调节失衡,导致小动脉和小静脉张力增高;同时肾功能异常可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并且任何原因导致肾脏排泌升压物质增多或降压物质减少,以及两者比例失调,均可影响血压水平。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精神紧张可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失调,引起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和外周血管持续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进而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生[4]。
2 抗高血压药物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上对高血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抗高血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部位以及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利尿剂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利尿剂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疗效确切、持久,且不影响糖、脂肪代谢,对心血管有利,在联合用药中,当其他降压单药治疗无效时,加用利尿剂后疗效显著,并且由于小剂量利尿剂降压温和、价格低廉,仍被推荐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基本药物[5]。例如金智敏等[6]分析了利尿剂对于治疗高血压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研究了利尿剂对高血压患者体内尿酸以及血钾的影响,对于利尿剂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乔楠等[7]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配合西药卡托普利及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20例(用药同治疗组西药部分),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为90%。近年来,随着新型利尿剂吲达帕胺的上市,使利尿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又有新的进展,其特点是常用剂量仅表现为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作用,降压有效率在80%左右,且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副作用,目前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8]。
2.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它在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病的治疗中[9]。王峰等[10]指出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需氧量、心肌收缩力,抑制外周肾上腺能受体,减少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向外周发放冲动,能降低卧位和立位血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高血压药。同时随着对β受体阻滞剂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推出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β受体的选择性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被认为是长期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11]。例如多年专门从事β受体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国外非常知名的教授柯鲁克斯汉克对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及应用于心内科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代表着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最新进展[12]。但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噩梦、失眠、幻觉等,也可引起男性障碍如阳痿,因此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警惕[13]。
2.3 钙离子拮抗药物
钙离子拮抗药物也被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它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减少慢通道的Ca2+内流,因而干扰细胞内Ca2+浓度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14]。并且随着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不断进展,钙离子拮抗药物的降压应用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的治疗高血压病第二代和第三代钙离子拮抗药[15]。张美素等[16]认为西尼地平是一种兼有L型和N型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的新型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降压效果显著,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有效防止反射性心动过速、面赤、心悸等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效应,是20世纪70年现的能有效降低血压的一类药物,它的出现为降压药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17]。肖志华[18]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物特征、作用机制、药物选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参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代谢,不会改变患者体内的血胆固醇及血脂,同时单用疗效不佳时可以和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合用,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与钙离子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联用增加效应[19],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断剂联用时增加降压作用有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其发生率为1%~30%,少数有皮疹,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20]。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它的降压作用比较持久平稳,一般在第8周可达到最大作用[21]。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显著,还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有效保护患者体内遭受损害的靶器官[22]。目前,常见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包括坎地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等,其中,坎地沙坦的降压作用比较显著,使用剂量比较小,但是降压效果持续时间比较长,是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中效果比较显著的药物[23]。李建新[24]就曾专门分析了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降压效果、逆转左室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
2.6 肾素抑制剂
肾素抑制剂已被认为系一类新的抗高血压药物,为降压药物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前景,其主要针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联合应用都有效。例如段自田等[25]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优势,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肾素抑制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高血压患者心、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但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还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实肾素抑制剂类药物的降压作用是否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于肾素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关于高血压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多数临床试验均研究单药治疗对高血压的影响,对于联合用药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目前对于中药降压机制研究还欠深入,中药研究多着眼于降压本身,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同时多数作用靶点不清,缺乏药代动力学及量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影响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医学界应该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病的辨证分析研究,促进中医治疗本病的规范化,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作用靶点广等优点,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方法。而相对于目前的降压药物,高血压基因治疗具备长效(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高效、具有靶器官保护等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虽然目前有关研究还不成熟,但无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伟虹.中药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蛇志,2013, 25(2):34-38.
[2] 张永莉.高血压药物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1-15.
[3]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Evaluatio,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9,289(19):2560-2572.
[4] Williams B.β-bloc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10,287(25):1251-1253.
[5] Thomas G.A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sion[J].Chin Med J(Engl),2006,679(1):1121-1124.
[6] 金智敏,赵晓薇.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及其对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7):593-596.
[7] 乔楠,姚祖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35-38.
[8] 吴宏.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5-48.
[9] Park JY,Choi HW,Choi DL,et al.Evaluation of T-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gainst human pancreatic MIA PaCa-2 carcinoma xenografts[J].Bull Korean Chem Soc,2013,2(12):3432-3440.
[10] 王峰,木胡牙提.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Z1):32-35.
[11] Rinker B,Fink BF,Stoker AR,et al.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reduce th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peripheral nerv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Ann Plast Surg,2013,70(2):222-226.
[12] 柯鲁克斯汉克(美)著,王吉云译.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现代作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5.
[13] Toroghinejad MR,Ashrafizadeh F,Jamaati R,et al.Textural evolution of nanostructured AA5083 produced by ARB[J].Mat Sci Eng A Struct,2012,37(6):3556-3559.
[14] Doherty GA,Bhatia P,Vortherms TA,et al.Discovery of diphenyl lactam derivatives as N-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J].Bioorg Med Chem Lett,2012,4(9):3352-3360.
[15] H T Ong,张海燕.重新审视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J].中国处方药,2007,6(63): 67-69.
[16] 张美素,郑慧萍,吴利云.西尼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 12(6):23-25.
[17] Futrakul N,Futrakul P.Therapeutic resistance to ACEI and ARB combination in macroalbuminuric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Nephrol,2012,78(3):250.
[18] 肖志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13-16.
[19] Yang Y,Cui Y,Peng DQ.ARB may be superior to ACEI on treatment of Marfan′s syndrome by blocking TGF-β mediated activation of ERK[J].Int J Cardiol,2012,155(3):482-483.
[20] Borhani E,Jafarian H,Shibata A,et al.Texture evolution in Al-0.2 mass% Sc Alloy during ARB proces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J].Mater Trans,2012,425(11):3225-3229.
[21] 宗智慧,冯亭亭.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16-19.
[22] 林由文.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2(3):13-16.
[23] 吴黄辉.新型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7):45-49.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导致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而患者在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病死率会达到50%左右,幸存者也基本都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颅内血肿尽快消除,使颅内高压状态得到缓解,是对该类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使致残率降低的一个关键[1]。本次研究中选取9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该类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3~81岁,平均64.8岁;患高血压时间1~16年,平均5.2年;干预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4~83岁,平均64.4岁;患高血压时间1~14年,平均5.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护理:对于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应该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思想顾虑彻底解除,进一步配合治疗,对于一些神志不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和解释,将手术治疗的具体目的、方法和疗效等向其进行介绍。同时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于血压过高同时伴有颅内压明显增高的表现或出现脑疝先兆的患者,应该立即给予脱水治疗,按医嘱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使血压水平的下降速度过快、过低,根据血压水平随时对静滴的具体速度进行调节,同时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2]。(2)术后护理:①:患者的头应该偏向患侧,保持一个适当的角度,使引流管处于通畅状态,头部抬高15~30°以使颅内压降低,使脑水肿程度减轻。对于一些出现躁动的患者应该加用床栏,用约束带对其上肢进行必要的约束,防止患者用手对引流管进行牵拉,做好相应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理解。②体征观察: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每小时对生命体征进行一次测定,血压偏高的患者应该适当应用加压药物进行治疗,防止血压水平突然升高而导致出现再出血。注意对体温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当患者的体温水平超过38.5 ℃时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降温,以使脑细胞的代谢和耗氧量降低,使脑水肿程度减轻。③引流管护理:对流量、引流液的颜色进行观察,防止引流管扭曲或打折,引流袋的位置应该比穿刺平面略低20~30 cm。如引流液混有脑脊液,引流管的最高点应该控制在穿刺平面上方15~20 cm处,如脑室的引流状态不畅,先将引流袋放低,对是否有脑脊液流出进行观察,必要时可在无菌的状态进行抽吸处理,如发现引流管阻塞应该及时对引流管进行更换[3]。将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GCS评分系统对抽样患者的高血压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总得分11~15分;有效:总得分6~10分;无效:总得分不足6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1%;干预组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干预组高血压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过程中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9.6%;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过程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4.3%。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仅进行内科保守治疗,使该类患者的生存难度加大,微创颅内穿刺引流术,主要具有创伤轻、安全性高、恢复速度快等几大特点,可以使该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5]。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悉该类手术护理幅度技能,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服务[6-7]。
参考文献
[1] 朱银星,关菊香,郭克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0,17(16):192-193.
[2] 黄雪清.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0(12):1174-1175.
[3] 林书武,胡吉庆,于淑燕,等.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37(14):309-310.
[4] 贾保祥,孔仁泉.穿刺射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杂志,2010,22(14):223-224.
[5] 勾俊龙,毛群,邢复明,等.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外科杂志,2009,19(32):194-195.
李雨娟读者:
您的高血压属于老年性单纯收缩压增高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降低,简称为“收高舒低”型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常见于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的病人。其特点是,①脉压差增大:即收缩压(高压)减去舒张压(低压)之差可超出130毫米汞柱以上。正常人的脉压差为40―60毫米汞柱。②血压波动大:24小时内收缩压上下波动可达50毫米汞柱以上。有时在2―3小时内血压就可上下波动20―30毫米汞柱。③常伴有直立性低血压:即病人的血压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立位时的血压可比卧位时低30―50毫米汞柱。针对上述特点,在治疗这种“收高舒低”型高血压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掌握血压的变化特点
患者应做好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作为选用降压药物和确定降压标准的依据。
2.确定降压标准
降低收缩压时一定要照顾到舒张压。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应将舒张压保持在60―80毫米汞柱之间,否则易发生心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舒张压不应低于90毫米汞柱,否则可引起肾功能恶化;合并脑动脉硬化者收缩压应保持在140―160毫米汞柱为佳;80岁以上的老人的血压应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
合并有直立性低血压者降压标准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以舒张压为主,不论立位或卧位,舒张压不应低于6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在立位时舒张压为60毫米汞柱,收缩压应为160毫米汞柱;若收缩压降到150毫米汞柱,舒张压已低于60毫米汞柱,那么,就只能使收缩压保持在160毫米汞柱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只降收缩压而不降舒张压的药物。为了保护心、肾功能和不发生意外并发症,让病人保持正常的最低舒张压要比降低收缩压更重要。二是根据立位和卧位时的血压变化调整用药。如果仅为了保持舒张压不要过低,而不积极降低收缩压也是不对的。若立位舒张压在6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不高于160毫米汞柱,可不增加药量,继续观察血压。若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的安全界限,而此时可在卧位采用小量多次服用短效降压药,如尼群地平5―10毫克,观察血压,寻找适宜的降压药剂量。若立位收缩压达到140毫米汞柱的正常标准,而卧位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此时在白天也不能增加药量,只能在夜间用短效降压药谨慎降压,也就是说,既能使舒张压不低于主要脏器供血需要的最低值,又能使收缩压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当血压稳定后,可将短效降压药更换为长效降压药,以保持血压平稳。
3.注意变化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缬沙坦 心房颤动 左房扩大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1],原发性高血压可同时有左心房扩大和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Af)。高血压不但是房颤发生及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作用、探讨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治疗是否可以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寻找房颤的防治措施及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对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0月1日—2006年10月1日在我院心内科门诊、特诊科、心内科病房,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门诊以及深圳市北大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所选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以北京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缬沙坦80~160 mg/d或上海辉瑞制药公司生产的氨氯地平5~10 mg/d作为基础用药的患者方可入选,入选患者允许加用氢氯噻嗪、美托洛尔,年龄和性别不限,未达到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以及伴有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紊乱、预激综合征和存在其他原因可引起房颤的患者,也除外之前已有房颤或房扑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服用的抗高血压药物(选用其他降压药控制血压的患者均不参与调查)、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采用美国惠普公司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 MHz。以标准方法检测左心房前后径,>35 mm为左心房扩大)。
根据患者服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是否有房颤出现的客观证据,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和非房颤组(非Af组)每组80 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等变量进行匹配,配对比例为1∶1。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Af组和非Af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比较见表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见表2。两组用药情况见表3。表1 Af组与非Af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比较表2 Af组与非Af组左心房内径及扩大情况比较扩大(例)Af组8036.7~47.55228非Af组8032.7~44.53644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Af组与非Af组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情况比较 例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组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与房颤发生有关,其原因是高血压导致心肌解剖及电生理的改变[2],高血压患者心房肌小动脉狭窄或闭塞,部分心肌发生缺血变性及纤维化,形成许多无应激功能的心肌小岛,为阵发性房颤提供了心房电活动不一致的病理基础。在解剖改变前,心房电活动改变就已经产生,表现为心房传导时间延长、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的不均一缩短,心房肌重构在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ARB在人群中降低Af的发生及复发主要与ARB改善心房电活动及心房肌结构重塑机制有关[3]。ARB还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逆转左心室肥厚,对心血管有长期保护作用[4,5]。
回顾性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与房颤发生有关,防止和延缓左心房扩大对房颤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缬沙坦可以延缓左心房扩大,进而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1:1 285.
[2]孙艺红,胡大一.高血压与心房颤动[J].中国医药导刊,2007,33(4):264266.
prevention and therapy in complication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microinvasive craniopuncture
su lian-chun, zhou guo-can, su chao-y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uxiong city, 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in the complication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microinvasive craniopuncture. methods 14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ho were given microinvasive craniopuncture were investigated. we analyzed the sorts of itself complications,the reasons,clinical symptoms,and summarized preventable measures. results the symptoms of microinvasive craniopuncture were not so rare, such as feve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brain-heart syndrome. the urgent cases must be given emergency surgery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complications of microinvasive craniopuncture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e should prevent them and cure them positively to cut down death rat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gnosis.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microinvasive craniopuncture;complication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11.26
作者单位:675000楚雄州中医院外二科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老年人血管常会发生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层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壁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粟粒性微动脉瘤。当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即可造成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在整个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单纯内科治疗总体疗效不佳,30 d内病死率为38%~52%,以往外科手术方法有传统的开颅术、常规小骨窗开颅术及锥颅术等方法,但术后病死率仍高达28%~48%。国内近年开展的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术通过颅骨钻孔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以促进血块液化,然后予以抽吸。此法简便易行,手术损伤小,且疗效亦好,患者乐于接受。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施行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术146例,发生各种手术相关并发症37例。占总数的25.3%。为总结经验,减少今后的手术并发症,现将我们术中及术后所发现的各类并发症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93例,女53例;年龄<40岁3例,40~60岁61例,>60岁82例;出血部位:基底节79例,基底节-丘脑34例,丘脑5例,脑叶21例,脑室7例。穿刺距发病时间6h以内者35例,6~24h者87例,24h以上者24例。
1.2 手术方法 以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为靶点,在ct下定位,避开重要血管区及重要功能区,确定进针点、方向、深度,选择相应长度的穿刺针,穿刺达血肿中心,接好侧管后,缓慢拨出针芯,盖上帽盖,用5 ml注射器从侧管抽吸血肿液,首次量以总量之30%~50%为宜,然后取下帽盖,插入碎吸针固定,接冲洗管,以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肿,等量置换直至冲洗液为淡红色。冲洗完毕,据病程及血肿大小注入1~4万u尿激酶至血肿中心,闭管3~4 h后持续引流。视颅压变化及引流量一般每日冲洗1~2次,每次用尿激酶1~4万u,冲洗前常规抽吸不超过血肿总量50%的血肿液,引流管一般留置3~5 d,常规抗炎治疗3~7 d,拨管前复查头颅ct,血肿量减至30%以下即可拨管。
1.3 统计结果 发热13例,肺部感染9例,颅内积气6例,脑脊液漏3例,术中再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2例,肾脏损害1例,脑心综合征1例。
2 讨论
2.1 发热 常见原因为脑干或下丘脑损伤以及呼吸道、泌尿系统或颅内感染等。高热造成脑组织相对性缺氧,加重脑的损害,故须采取积极降温措施。常用物理降温法有冰帽,或头、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等。如体温过高物理降温无效或引起寒战时,需采用冬眠疗法。常用氯丙嗪及异丙嗪各25或50 mg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用药20 min后开始物理降温,保持直肠温度36℃左右,依照有无寒战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每4~6 h重复用药,一般维持3~5 d。冬眠药物可降低血管张力,并使咳嗽反射减弱,故须注意掌握好剂量以维持血压:为保证呼吸通畅及吸痰,常需行气管切开。
2.2 颅内积气 术后较常见,由于冲洗时将引流管内的气体带入颅腔、抽吸过度导致炉内负压,或长时间低位引流,以及过度使用脱水剂均可发生。术后复查ct发现积气部位多位于双侧侧脑室前脚、血肿腔顶部、同侧外侧裂区等。少量积气可无临床症状或仅有头痛,一般7~10 d内自然吸收,无需处理;大量积气时导致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而头痛加重,意识障碍以及颅内感染,积气量可达10~60 ml。在冲洗时应排空引流管内气体,注射药物后再向引流管内注射2 ml0.9%氯化钠注射液封闭,尽量避免带入气体,防止长时间低位引流,发现积气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置换排气,或吸入纯氧有助于加速吸收,症状严重者需作气颅侧侧脑室穿刺或闭式引流。
2.3 术中再出血 是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原因之一,常见原因为[1]:①定位穿刺时未能避开大血管所在部位,针头刺破血管;②用力抽吸,压力变化快,血管及脑组织移位;③术前血压处于较高水平,或进行性增高,患者意识障碍呈逐渐加重趋势;④血肿形态不规则;⑤病前有酗酒、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⑥在病后6 h内手术者,再出血几率大。其表现为术中见抽吸、引流出的血量明显大于计算出血量,且血液鲜红,无凝块。因此,要熟悉颅内血管的分布,避免从大血管行走部位穿刺,抽吸血液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抽吸,穿刺成功后首次抽出血量以总血量的1/3~1/2为宜,余下以0.9%氯化钠注射液等量置换,避免颅内压力变化过快,术前血压异常最高者,说明颅内压过高,应当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并适当应用降压药,一般血压控制在150~160/90~100 mm hg以内较为理想。6 h以内手术者,血肿对出血点的压迫止血作用减低,反而容易再出血,病情允许应避免此时手术,术中发现有新鲜血液,可在冲洗液中加入肾上腺素1 mg及注射用血凝酶1~2 ku并反复冲洗,病情危重者急诊行开颅清除血肿术。
2.4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hich 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gcs 评分越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越高,病情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对抗生素不敏感、反复发作不易控制。常见原因:昏迷患者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分泌物排出不畅、误吸;使用脱水剂和利尿药物使痰液变得粘稠,排出困难;呕吐导致的吸入性肺炎;使用h2受体阻断药或致敏药使胃液碱化,增加了胃内细菌定值的危险;应用激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出现,引发难以控制的多重感染;颅内血肿及手术可能引起丘脑下部损伤,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处理要点: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各项护理,如吸痰,清除呼吸道异物,勤翻身、叩背,盐酸氨溴索片化吸入。对3 d内不能清醒的患者应果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2.5 消化道出血 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比较危重,由于脑干和丘脑下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引起应激性溃疡所致,越靠中线结构的病变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越大。主要病理变化是胃肠黏膜缺血、胃酸分泌的增加,导致胃肠黏膜保护屏障受损,胃蛋白酶大量逆向渗入缺血缺氧的胃黏膜细胞引起应激性溃疡和出血性胃炎,表现为呕血或黑大便[2]。昏迷患者应留置胃管,定时观察有无出血和胃液ph 值的变化。要重视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治疗,一旦患者出现出血,可用冰0.9%氯化的注射液+肾上腺素胃内注入,常规应用止血剂、云南白药、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剂、输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镜下止血、手术止血等治疗。
2.6 肾脏损害 肾脏损害是hich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3]:交感神经兴奋使肾脏血流减少,肾缺血使肾小管坏死,甚至引发肾功能衰竭;脱水药物引起“渗透性肾病”;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止血药物使血液呈高凝状态等。肾脏损害以预防为主,维持正常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保证液体入量,减少脱水剂的用量和肾毒性药物的使用,必要时使用透析和血液净化等治疗。
2.7 脑心综合征 hich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改变。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段延长或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变化。也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急性脑血管病的性质、部位、大小以及出血后是否破入脑室、空腹血糖高低、电解质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4],脑血管病发生早期,应密切监测心电、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的变化。脑心综合征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应行床旁监护,积极抢救治疗。
2.8 脑脊液漏 老年人骨质疏松,针体固定不稳,脑脊液沿针体流出;或拔针后皮下组织对针体填充不严,脑脊液从穿刺孔流出[5]。临床可见敷料纱布染湿,一般不会量大,合并有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者针口愈合慢更容易出现,在头皮缝合一针即可。
参考文献
[1] hall ce,grotta jc. new era for manage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urr neurol neurosci rep,2005,5(1):29-35.
[2]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