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育方针的核心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1 17:02: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方针的核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方针的核心

篇(1)

针对甘南州小学教育中硬件条件不足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可利用心理健康讲座,校园广播,校园版报展,校园手抄报展等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宣传网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简单而实用的教育资源,把心理健康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生的思想中逐渐沉淀、积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这样,对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烦恼、心理难题、以至心理障碍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如何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一定的指点作用。鉴于学校现状,可通过藏语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宣传教育。

二、团体游戏活动也可对交际心理发展起到积极调整的作用

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发展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游戏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情绪、调整心态,使学生感觉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让藏族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形成融洽和谐的交流氛围,达到预期的效果,藏汉语夹杂,表情,肢体语言在游戏活动中都可以是表情达意的方式。现在的独生子女,个性太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加之我们每个班级都是藏汉回民族混合班,人际关系和语言交流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学校每月或每周都搞一次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积极调整作用。让他们体验交友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三、提前做好儿童心理预防补救工作

1.学科渗透策略。学科渗透通常较亲切自然,潜移默化,易于被学生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课本中有一大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材料,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卧薪尝胆》、《给予是快乐的》、《掌声》、《爷爷的芦笛》、《说勤奋》、《小鹰学飞》等课文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精神和心理的双成长:勇敢地面对人生挫折、在困难面前自尊自强、快乐地给予、克服自卑、勇敢地面对恶劣环境、坚持不懈等,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在阅读中得以内化。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时,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的优势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育课《掷轻物》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听从指挥、相互协作的重要性。音乐课《在动物园》,学生在体验、参与音乐活动中,领会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领略了音乐动物王国的美。

篇(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已经迎来了改革的春风,中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思想怦然诞生了。中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就是利用计算机编程工具模仿真实的实验环境编写的软件,借助计算机营造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使实验接近或优于真实的实验环境,实验者可借助操作计算机虚拟实验系统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

事实上,计算机模拟仿真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技巧的更新,而且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利用模拟仿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仪器进行剖视及仿真,对有毒物质出现的实验进行模拟,避免有毒物质危害师生身体的健康。常规的、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的消耗许多药品和大量的水资源,尤其对于那些要使用昂贵试剂药品的、实验中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采用有毒有害试剂(如氢气、苯、苯酚、砷化物、重金属等)的实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做实验,既让学生学会了实验方式,领会了化学原理,实现了化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又节省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使我们的化学实验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构建这种“绿色化”的实验教学呢?这一课题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讨这一问题,现已形成以下几条研究思路。

思路一:建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实验教学设计模型

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贯彻绿色化学的教学思想,我们创立了下面化学课堂实验教学设计(初始)模型。

确定实验课题及类型――展示用品及仪器――实验指导――实验过程――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说明:实验课题即实验内容,实验类型即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用品即实验使用的试剂和药品,仪器即实验所要用到的器具;实验指导即实验前有哪些准备工作和哪些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即实验操作流程;总结即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实验现象;实验报告即对实验的总体汇报。

思路二:建立演示实验课件平台

演示实验是老师为了说明某一化学反应过程或现象而做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比较多,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演示实验课件平台,把老师们设计好的演示实验课件收集其中,老师上课时可以任意选用。

篇(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途径研究

现阶段,拓展大学生的党员基础教育成为新环境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具有多方位学习党政知识的途径。在众多教育渠道之中,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为培养党员基础素养,以及党员对党课知识信息的涵养。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备与之身份相对应的修养,这种修养并非短时间内便可养成,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最终通过党课知识的掌握得以顺利培养。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

1.1 新媒体改善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方针

党员在大学期间会接收到来自各个渠道的党政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令大学生党员更好的掌握党课的知识及信息,使之更为快速的吸收这部分知识。培养大学生党员建立起对党的情感,并提升其对党的信仰。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看似虚拟性较强,但是,实质则是在于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的消化与吸收,使其学习到的党课知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全新环境下,党员的传统教育方式得到了质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在党课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改善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蓝本,使其学习方式被规范至全新的路径。

1.2 新媒体改良传统教育的客观手段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党课教育手段逐步演变至客观存在,但实际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实质仍是遵循传统方针。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一互动模式之下,大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党课知识的学习,且其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所学习的内容也随之消化的越透彻。

全新的教育模式重在改良,而非改变原有教育方针,原有教育方针是先人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与探讨下诞生的,因此,传统教育模式具有着相当高的稳定性,并且这一特性可充分推动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积极性。而新媒体环境所改善的教育方针,主要从党政知识教育的另一面展开,也就是学生学习党政知识这一层面,在这一层面之中,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且双方互动性良好,并在互动的同时进行党政知识的探讨,教师的教育者主体身份得以正确发挥。

1.3 新媒体提升了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效率

新媒体改善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方式,党政知识原有教育方式仅是采取课堂教育制度,但是随着新环境的到来,这一制度被逐渐改善并得以优化,新环境为学生们带来了党政知识的实践性,将所学习的知识范畴带入实际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加强学生对已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习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高效提升。

信息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数据承载体,而党政知识信息的内容则更为繁杂,其内容真实有效,且生动形象,因此将其知识范畴进行完全吸收原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随着新媒体将其信息中所包含的核心内容进行分解后,党政信息便以多种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当下党政信息的主要形态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及视觉暂留,这些形态加深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其更为高效的接受党政思想。

2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即将面临的挑衅

2.1 废止原有教育限制

传统党政知识教育中普遍存在较难改善的困点、难点,这些问题都具备独特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具备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新环境下,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改善方式通过对教育空间的扩展展开,原有教育方针主要是在固定场所下实施教育机制,其教育思维较为刻板,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整改方案应为释放信息教育的原有限制。

2.2 侵染大学生党员原有价值观

相对于其他大学生,大学生党员思想更先进、政治更坚定、自制力更强,但是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造成了极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迅捷,然而这些信息良荞不齐、真假难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独立选择和判断,使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世俗化。

2.3 削弱传统教育方针

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是通过党课形式进行的,教育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而现如今,大学生党员大多数时间与“新媒体”相伴,短信、论坛等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

3 新媒体环境制定大学生党员有效教育路径

3.1 开拓党政知识教育的有效介质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要顺应新媒体的诸多特点,积极拓展工作阵地,丰富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网络建立大学生党员网上管理平台,全面地、动态地掌握其信息。建立学生党支部QQ群、MSN、BBS、博客以及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架起教育者与大学生党员之间以及大学生党员相互之间自山、平等、民主的桥梁,及时信息、通知等,随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2 提升党政知识的相关教育内容

在虚拟性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面临被弱化的危险,因此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党员角色意识教育。在多种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媒体环境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

3.3 革新传统党政知识教育方针

要积极运用新媒体信息平台,实现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新媒体具有超级迅速性和互动性,教育管理者\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关注个性需求,注重分层教育。目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儿乎都注重共性教育,让大学生党员在集中教育之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学习。

4 结论

篇(4)

一、自己的感想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党历来关心青年学生、爱护青年学生,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存在问题

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幼师素质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是其他专业教师。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与能力也相对不足,不会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不能妥善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忽视正面教育。

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园注重国语成绩,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走进幼儿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相当突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有偏差,未能积极配合幼儿班开展教育活动。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工作忙,事情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很少与老师交流和沟通,对小孩在幼儿园的情况全然不知或知之较少,不予关心。为数众多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和个别差异,不懂得早期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内容,不懂得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解决方案

要有计划地发展教师素质,做好教师培训教育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更多合格的好教师。培养幼儿骨干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区培和国培班,以解决各地对幼儿教育专业教师的急需和素质的不高。这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根本。

篇(5)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黑龙江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2614

国内刊号:23-1074/G

邮发代号:14-30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6)

2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继承

孔子的德育思想在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涤,依旧在现挥着灼灼光芒。孔子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推进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1提倡有教无类方针推行全面教育

孔子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学校。不分贵族贫民,不分华夏狄夷都可以平等的接受教育,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打开了教育大门,把广泛的教育权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2提倡君子之德培养崇高道德境界

“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品德高尚的榜样,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其次,要从立身、行事和处世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然后根据思想形式形成处事之道。再次,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习并实践孔子仁爱、礼义、忠恕、明智、诚信的修身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把孔子的仁爱和诚信等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2.3提倡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原则

孔子在古代推行的一整套教育方针方式,顺应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适应了个性的发展需要,对现代的教育具有启示作用。特别是孔子所提出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原则等依旧适合现代教育体系,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3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批判

我国现代教育应开创新局面,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千百年来优秀遗产的同时,我们更应以史为鉴,批判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德育体系。

3.1重道轻艺,道艺对立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奉行“重道轻艺,道艺对立”的教育方针。教育的重点在于忠君、孝子,在于人们的品德教育培养和修养,而不重视技艺方面的学习。樊迟请学稼、学圃,孔子骂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生产劳动。子夏曾说“:百工居肆已成其事,君子学以至其道”他们认为技艺这些小方面虽然有研究的地方,但是如果致力于这些方面就会阻碍人们研究大道。但这是与21世纪创新性社会不相符合的,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应对外界各种复杂多变的考验。学校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相应变革,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活动,增设实验科研场所,培养技术型人才。

篇(7)

校长的工作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管是哪一级哪一类学校,校长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既承担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职责,又担负着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重任。校长的岗位很光荣,工作很辛苦。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校长要有怎样的角色定位,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呢?

1应该成为贯彻教育方针的先锋

教育方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关系到办学的宗旨和方向,是校长履行职责的基本准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长思想立意要高,要发挥先锋作用,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中,全面发展并且学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其社会适应性和生存竞争能力更强,发展潜力和成功几率也更大。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兴趣广泛,知识丰富,他不但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学习与实践不可偏废。校长应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在学校整体工作的安排上要统筹兼顾,防止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体育、美育,要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增长才干。

1.2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序幕,小学教育毕竟只是人的发展的初始阶段,人的充分发展还有待于今后几十年的奋斗来展现。我们校长所要考虑的,不仅应是当前学校荣誉的多少和学生成绩的好坏,更应是我们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风和精神,培养出的学生在步入社会的几十年后将做出何样的贡献。校长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探索。要重视在多样性教育中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条件、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校要努力使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对前景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潜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许多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哈佛教育激发学生发挥他们拥有的潜在能力,就犹如点燃了暗室中的烛火,使之大放光明。”

2应当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舵手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国民素质,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也是每一个校长的时代职责。学校改革发展的航程需要校长去引导、去开拓。

2.1要着眼“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面向现代化,就是指教育的发展,包括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设施设备等,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现代科技、与人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面向世界,就是要重视吸取国际教育新理念,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广采博纳,取长补短;面向未来,就是要着眼未来社会的发展,努力开发人脑资源,使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今天在学校里学得生动活泼,明天在社会上勇于开拓创新。校长就应当具有这样的战略意识和眼光,并从各自学校的实际出发,成为“三个面向”的身体力行者。

2.2要变革“三种观念”。现代教育观念好比教育改革的指南针、望远镜。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价值观上,要树立面向全体、为了全体、造就全体的学校职能观,强调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能力打好基础;在人才观上,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关怀学生,平等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质量观上,不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应强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现代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的确立,将有助于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管理观、家教观等观念的重新定位。当前,学校内部仍有一些行为偏差和认识误区需要努力去改革、调整。在工作中,校长应重视清理各种观念误区和偏差,善于发现学校发展的苗头和改革的契机,大力扶持鼓励校内各种改革,积极组织并参与德育、教学等领域的改革创新。

3应该成为合聚师生力量的核心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42—02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统帅、灵魂,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构建纵向目标体系

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就是认清不同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明确它的上位目标,这样才能把握住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必须自上而下地确立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

1. 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领”,抓住了这个“领”,下位不同层级的目标就会“百毛皆顺”。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就把握住了教学的大方向,领会了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会高屋建瓴地开展教学。

2. 潜心钻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必须潜心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深层次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等。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最核心的部分,教师要明确所任学科的课程目标与所任学科所处学段的课程目标。明确了这些,在制定下位目标时就会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了。

3.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必须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等制定。这是教师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首先,制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教师认真通读学年(学期)所用教材,要对教材特点和设计意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而制定科学的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然后,制定单元目标。教师应悉心钻研教材单元内容,理清单元的内容结构,把握单元内容与全册内容的关系,明确单元安排的依据、设计意图和地位,进而制定单元目标。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明确了这些,教师就会比较准确地定位单元目标。最后,制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师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是上位诸层目标的最终体现。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整理备课信息,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规范、合理的课时目标。

二、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

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就是明确同一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教材是依据知识内在关系整合的系统整体,教材的每一层面在横向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段(学期)所用教材进行通览,明确不同学段(学期)教学目标的关系。如,通过对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通读和研究,要认识到,教材采用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把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教育,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样,就会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地开展教学。然后,对同一层级不同教材单元(章节)进行研读,明确单元(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包括第七至第十课。第七课教育学生懂礼貌、讲礼仪;第八课教育学生能竞争、善合作;第九课教育学生能宽容、会尊重、讲平等、善体谅;第十课教育学生为人诚实守信。这四课重在引导学生探索交往的品德和艺术,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对不同课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明确课时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包括两框(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升华和归宿。明确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篇(9)

教育最优化

最优化是对所有教育工作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最优化是指在当时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最少而获得的效果最好。曾经有人问过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不能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但我对“最优化”的教育有一些思考,那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的教育效果最优化,关键是要用动态的观点来思考这个问题。

教育方针

在我本人看来,教育方针一时间有宣传不充分的趋势。我视察过全国的近百所学校,把教育方针印在学校显赫位置处的学校没有看到一所。现在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势头大大超过了对教育方针的宣传,甚至是取而代之,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句话中的“贯彻”二字已经给素质教育定位了,它是教育方针的下位概念而不是上位概念。教育方针是有功能的,是国家对教育的总政策、总要求,它既可以用来评价学校,也可以用来领导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法离教育方针的表述有一定距离。

教育评价

缺少评价的工作是缺少理论指导的工作。评价是听诊器、方向盘、指挥棒和推动机,能够告诉我们存在着什么问题,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来提高和推动我们的工作。评价要讲究科学性、适时性、最优化和适度适量化。在我看来,教学评价量表是一个学校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往大了说,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实行的重大战略也应该进行评价。

体制与机制

要研究体制、优化体制、改革体制,首先就要把什么是体制弄清楚。我拿龟兔赛跑来举例,在陆地上比赛肯定是兔子胜,在水中比赛一定是乌龟赢,如果在陆地上赛跑允许兔子驮着乌龟,在水中比赛允许乌龟驮着兔子,这就是能达到双赢的体制创新。什么叫机制呢?三个和尚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但是如果让三个和尚一人挑水一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机制创新。说来说去,部门之间是体制问题,部门之内是机制问题。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机制是构成节约型社会的软实力。

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一共27 000多字,我觉得“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一句话最能概括《纲要》的核心精神。无论是提高教育水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方法和过程,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才是最终的目标。

教育中要遵循的三个基本规律

规律一:育人规律;规律二:社会用人规律;规律三: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教育系统中的“5+1”支队伍

为任何一项事业服务的都是一个体系而非作为个体的人,为教育提供服务的也是一个体系。单以人力体系来说,就是“5+1”支队伍:以教育部长为代表的教育行政官员队伍、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内行政官员队伍、教师队伍、教研员队伍、教育督导员队伍。这是站在前排直接为教育服务的5支队伍。我把教育科研人员放到后排,作为另外1支队伍。如何优化这“5+1”支队伍、利用好这支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遗憾的是,在《纲要》制定的研讨中我们已经提出了教育的“5+1”支队伍,但是在正式的《纲要》表述中没有提到教研员,全国的几十万人都被甩在了这个系统外。其实教研员是一股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这支队伍由拥有5年以上教龄的优秀教师组成,负责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提出有效建议和改进意见。优化教育系统中包括教研员在内的“5+1”支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学校的基本功能

学校具有三大功能: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最基本的功能是教书育人。

学校之间的竞争

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学校内为教育服务的系统之间的竞争。两所学校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校长间的竞争、特级教师间的竞争或教授间的竞争,而是这两个学校为教育服务的整个体系之间的竞争。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服务都是一个体系,因为要考虑到是否具备政策、技术、器械等条件,校长对教师的关照、威信状况都包含在这个体系内,都是竞争力的一部分。如何研究、优化和充分利用这个服务体系来提高教育质量,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校园文化

如果让我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表述要如何建设一所学校,我会说要具备“三材一化”。“三材”是指人才、器材、教材,“一化”指的是校园文化。我要特别强调这个“一化”,因为建设、利用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本人十分赞同一种“腌萝卜”式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内容能真正渗入学生的头脑中,使之真正理解教育内容的深刻含义,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建设是“腌萝卜”式的教育的必要条件。

校园文化是培育学生的隐蔽课程: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4个层面。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不要求豪华和富贵,但求整齐和干净。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形成制度文化,再利用制度文化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养成人们的习惯,使习惯渐渐形成学校的风格与面貌,再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学校的文化精华反馈到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来,校园文化建设的4个层次就是这样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我建议应大张旗鼓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它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名校与名师

名校的基本特征是:有稳定的世人公认的一流的教书育人的成绩。成绩是稳定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成绩是教书育人的成绩而不是考分、上“名校”的辉煌。

名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且效果显著的教师。

不怕说句得罪人的话,要把名校长和名学校的校长严格区别开来,要把名学校的教师和名教师严格区别开来。名校长、名师不一定都在名校。

全人格

人格需要人格的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者是在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思想品德。师者没有好的人格怎么能把学生教育好呢?教师的教学是全人格的参与过程,教师的为人处世,教师在课堂的表现,行为的逻辑性、条理性对学生都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培养全人格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就必须是一个全人格的参与过程。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规律,而不是强加在教师身上的教条和束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凭借着人格特征形成威信,而威信,是一种“教育能”。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果的关键。学生如果热爱教师就会热爱教师所教的课程,热爱教师所教的课程就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努力养成如下三种人格特征:第一,富有热情和同情心;第二,富有激励与想象的倾向性;第三,对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学习)方法

教学(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搞好教学(学习),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学习)方法都不能“原版”复制。

学习的水平

我把学习的水平分为5级,分别是:记忆、理解、融会贯通、概括和创新。这五级水平既可作为学习水平的评价,也可作为评价教学水平、评价学习方法、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材、指导教材写作、评价论文、指导论文写作等的依据。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指导一切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目的的理解能够影响教师的执行力,我认为如下12项应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1.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的知识结构;2.培养学生的技能;3.培养学生的能力;4.发展学生的智力;5.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6.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7.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8.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9.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习惯;10.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培养学生的情商;1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艺术

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把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零散的问题系统化。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增效剂,是不可模仿的艺术。

教学情感

篇(10)

小学位于镇以北九公里,大丽路以东200米处。2010年9月我校撤并了镇、、、四所小学五、六年级及新庄教学点,组建了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师17人,均取得合格学历,其中小学一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8人。

新组建的小学在校生402人,其中寄宿学生290人,学校占地面积11181平方米,生均27.81平方米,校舍面积4326平方米,生均10.76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良好,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共有图书3200余册,人均8册,计算机室1间,电脑32台,生机比达13:1,多媒体教室1间,光盘播放设备2套。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六年级毕业学生毕业考试合格率100%,受到对口中学教师的普遍欢迎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逐年增加,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加。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和谐创新教育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过程为核心,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完成率100%、辍学率为零,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学校通过了县文明委的“文明学校”复查,学校正积极准备申报州级文明单位。

二、主要措施

1、以“两基”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坚持德育为首,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突出教学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问题:

⑴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实验仪器与现用教材不配套且破损情况严重,电脑配置太低,部分计算机已不能正常使用。

⑵镇北片五大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⑶寄宿学生年龄小,人数多,自理能力差,给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⑷寄宿学生路途遥远,居住分散,往返途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努力方向:

篇(11)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4024

国内刊号:51-1629/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