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疗服务的市场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包括技术质量方面的要求和功能质量方面的要求两部分。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在服务的过程中并不相互替代。
其中,技术质量是指医疗服务中体现医学技术含量的部分,反映服务的技术性能,是对医疗服务提高人生存质量的基本要求,例如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医疗服务中“硬”的方面;功能质量是指给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或称服务对象带来消费感受的部分,是服务对象对服务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往往与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相联系,例如服务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以及服务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方便程度、个人尊重以及时间效率等等,是医疗服务中“软”的方面。
以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技术质量方面,即对医疗技术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服务的安全和有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强调接受服务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即对功能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
对医疗机构而言,提高技术质量的能力意味着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提升功能质量也意味着需要较高的满足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的能力。提升不同方面的质量需要不同的能力和相应的要素投入,而医疗服务的政府管制则通过影响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影响医疗质量。因此,我们试图用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构建的四格模型来解析政府管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一、医疗质量四格模型的内涵
横坐标是医疗服务的技术质量,从左往右表明医疗服务的技术质量逐渐增加。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质量不同,对常见病、多发病已经形成了规范的诊疗方法,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特殊要求,普通的医学专业教育之后即可完成这类服务,技术质量要求相对较低。急救急诊服务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要求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处理,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而技术质量较高。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项目由于要求医务人员接受常规医学教育之外的培训,同时需要高新技术设备作为服务的支撑,也有较高的技术风险,例如心脏或颅脑手术、器官移植等服务项目。
纵坐标是医疗服务的功能质量,从下往上表明医疗服务的功能质量逐渐增加。不同的服务项目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同要求,例如如果说医学整形手术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中完整的机体功能的要求,那么医学美容服务则是人们在没有病理改变的情况下,主动要求的形象改变,是出于对完美生活的追求,是要求较高生活质量的结果。
横、纵坐标交叉即组成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四格模型。
二、医疗服务项目的四格模型解析
1.第一象限(高技术质量,高功能质量)
这些服务项目要求医务人员能够达到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服务又包含了人们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典型的服务项目是医学美容。医学美容本身对医师的医疗技术要求就很高,需要医师在医学院校毕业以后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同时还要求服务结果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审美需求属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范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有一定之规,因此服务不仅要求技术质量高,而且功能质量也很高。
2.第二象限(低技术质量,高功能质量)
这些服务项目首先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旨在满足人们对于较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甚至是对奢侈的享受性生活的追求,或者要求医疗服务也能够在体现个人社会地位的条件下完成。越来越多的特需服务项目符合高功能质量的特征。这些服务提供常常表现为附加着高档的服务设施或者宾馆化的服务环境,套间结构的病房、独立的卫生间,有的还有独立的备餐室。
在这类服务设施中,提供的有些服务项目是不需要复杂技术的。以生理产科服务为例。生理产科即分娩服务中的顺产服务,该服务技术上早已成熟,并且在有严格产前保健的情况下,排除了产妇分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大部分危险因素,技术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把孩子生下来,而且要求生产过程中体现亲情和家庭关怀,独生子女制度也使得生育成为许多家庭中的头等大事。顺应这种要求,逐渐出现了温馨产房、家庭产房、月子之家等等服务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母婴同室,还可以允许丈夫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产前产后的护理过程。甚至可以享受产后一个月在医院内的专业服务,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产妇及其家人进行产后康复和新生儿的生活护理。
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体现个人社会地位的服务设施更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明确的标准,什么样的功能质量可以达到人们的要求也就有了很大的区别,难有一定之规。需要医疗机构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认真了解和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这类服务项目虽然不需要医疗机构掌握高精尖的复杂技术,但是要求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例如,北京和睦家医院仅提供技术质量较小的生理产科服务,但是提供了温馨的家庭化的生产环境条件和全程的服务,而例均服务费用比普通的医院顺产高出10倍。
3.第三象限(低技术质量,低功能质量)
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医疗服务技术成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一般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具有国家规定的行医资质的医务人员都可以提供,技术质量要求较低。
由于常见病、多发病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比较常见,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低。即使是没有任何医学专业知识的人们,也对于这类疾病的诊治有大致的了解,通常门诊服务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对于这类服务在功能质量方面的要求往往表现在要求服务的方便、快捷、简便上,相对容易实现,不要求复杂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
4.第四象限(高技术质量,低功能质量)
这些服务项目往往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还不能完全保证,或需要相当高的医学技术水平,但不为满足人们对于奢侈生活的要求,或者人们在接受服务的时候,以挽救生命为主,并不更多地考虑生活质量。例如急救急诊服务,人们在急诊急救服务中实现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的目的,而不会去要求服务过程中的舒适、温馨,对快捷的要求也是为了能够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而不是单纯为了缩短就诊时间。一些高技术服务项目要求超过一般水平的医学技术,往往需要特殊的专门训练才能掌握,是一般医疗机构和只经过医学院校教育的医务人员难以达到的。例如颅脑手术或者心脏手术,技术风险高,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专门培训和上级医师指导下的长期临床实践才能逐渐独立担当主刀的任务。不仅医务人员需要比较长的成长成熟期,还需要一个特定的医务人员团队,彼此协作才能完成一项技术服务。此外,医院开展这样的服务项目往往还需要配备相应的高新设备,这些高新设备动辄百万,需要医院做相当大的投入。
三、影响医疗质量的制度性因素
不论是要保证技术质量还是提升功能质量,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服务资源,但是医疗机构必须在政府管制的框架下配置资源,政府的管制可以影响到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也同样影响着关乎医疗质量的资源配置。在此,我们讨论政府管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1.政府管制产生的制度性条件
我国在50年代末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之后,全部医疗机构转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制的公立医疗机构,而医疗服务市场对社会民间资本重新开放已经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目前成立的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是在90年代甚至更晚的时间建立起来的。普遍而言,公立医疗机构有市场的先进优势。这种优势使公立医疗机构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医疗质量的积累,包括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上的积累。
医疗服务是技术先导型的,技术人员队伍对机构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公立医疗机构在较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并且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员梯队,90年代以前,可以说医学界全部在医疗机构工作的院士、教授、主任医师都无一例外是在公立医疗机构,而且公立机构还拥有包括出国学习等各种政府设定的培训途径。相比之下,人才是民营医疗机构的重大问题,一方面高学历、高职称、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都在公立医疗机构就职,另一方面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也往往优先选择公立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在专业技术人才上的渠道优势使得民营医疗机构不得不通过“挖墙脚”的方式寻找合适的人才。
公立医疗机构依据政府或者上级单位的行政性指令设置,不仅有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经常性拨款,还有专门用于基建和大型设备购置的专项拨款。同时,虽然大都已经实行自负盈亏,但是公立医疗机构并没有因为经营亏损退出医疗服务市场的风险。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在开展新设备、新项目方面的管理决策可能表现为技术导向而非市场导向。在一个缺乏主动性的领导任期内可以表现得优柔寡断、官僚气息十足;在一个雄心勃勃的领导任期内也可以表现出敢做敢为的魄力,在引进高新设备上积极主动,决策效率更“高”。而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项目选择基于市场导向,需要自己承担设备购置和人才引进的经营风险,在投资上反而表现得更倾向于相对保守,不会在没有市场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跃进。
2.制度性条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技术人才和设备是构成医疗质量的重要要素,政府管制措施通过影响医务人员和设备进入医疗服务机构,从而影响到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质量优势。
公立医疗机构成立时间长的市场先进优势以及在筹资制度、人事管理、技术培训和医疗设备引进方面的优势都促成了公立医疗机构有相对较强的技术质量能力。政府管制的制度性条件使得公立医疗机构在发展高技术风险的服务项目上更有优势,更可以提供技术质量要求高的医疗服务项目。我国在90年代开始,在引进高新设备方面的“医武竞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立医疗机构拥有与民营医疗机构不同的管理决策机制。由此可见,虽然普遍而言,公立医疗机构占据着技术优势,但这种优势更多地得益于公立医疗机构所拥有的制度优势,得益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市场进入历史和政府扶植。
民营医疗机构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体质和机制带来的优势,包括财务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对服务对象的消费需求更敏感,因此在提供功能质量上更胜一筹。现实世界中,大量的民营医疗机构以服务为市场切入点而很少有民营医疗机构以技术作为市场切入点,就反映了民营医疗机构在功能质量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源于对市场的反映,而不是制度性优势。
民营医疗机构大量走专科发展道路提升了其提供某一方面技术质量的能力,但也使之回避了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全面竞争关系。雄厚的资本力量则可以帮助民营医疗机构在高功能质量之外,还进入高技术质量的服务领域。资本首先被民营医疗机构用于吸引人才。武汉亚洲心血管医院开办之初,吸引专科人才的薪酬水平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无法比拟的。其次,资本为民营医疗机构引进高精尖的专业技术设备,用于发展高精尖的专科服务。资本的准入和大规模资本的进入使得民营医疗机构有可能进入了高功能质量、高技术质量的领域。
大量的个体诊所则处在提供低功能质量、低技术质量的领域。这类服务对环境设施的要求一般,不需要豪华装修和高档次的陈设布置。简单整洁的服务环境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处理,服务的功能质量表现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在毗邻关系上的亲和力之中。功能质量优势使得正规的个体诊所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服务上胜过公立的基层医疗机构一筹。
公立医疗机构中也有大量诊所、门诊部等基层机构。这些机构与公立医院相比,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毕业后培训不足,提供技术质量的能力相对欠缺,技术质量不足;与民营医疗机构相比,则表现为功能质量不足。他们没有大医院的技术水平却有着大医院繁杂的服务程序,他们和个体诊所一样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但却采用坐等病人上门的服务方式,又没有个体医生对患者的亲和力和关怀、耐心的态度。
现实中的观察印证了上述政府管制对医疗服务四格模型的制度性影响。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以功能质量立足,走专科化发展道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扩张。而公立医院拥有高精尖设备和顶级的医疗人才,提供急诊、急救服务和各种高新技术的医疗服务。大量存在的个体诊所与服务对象有着邻里般的感情,在向周围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服务中得心应手。而公立的小型医疗机构变成了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夹缝找不到生存处理的最大难题。
四、小结
医院市场部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呢?发传单、挂户外牌、以及进行车套广告的维护等。挂多少牌?做多少车套广告?以及内容如何组织,设计等?更大程度上应该是策划人员的宣传工作。而执行这些工作,更多的是要求体力活(很多单位是将类似工作直接交给广告公司来完成的)。本院的具体挂户外牌等工作,交给几个身手敏捷的人,应该可以搞定。
市场部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能开展有效的市场开发工作?决定于医院制定的市场思路、市场开发人员基本的素质高低和市场部管理水平等。如果说策划工作要求的是有创意,求新,侧重于文字表达能力、平面设计能力等方面,是点对面的宣传工作;那么市场工作则基本上是根据市场开发工作的需要,侧重于公关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是进行点对点的宣传工作;工作本身更多的要求市场人员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及较好的工作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如果市场人员总是等着别人来安排其工作,同时其又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那么这样的市场人员原本就不合格。
一般单位用人,是因为“岗位”而选择“人”、用“人”;而我们现在的市场部工作是因“人”而设置“岗位”。如此,市场部工作怎么开展?市场部的业绩考核如何进行?
二、本院市场部的工作职能描述
1、调查市场、分析市场、总结市场规律,制定市场开发工作方向。
①、通过适当方式深入市场调查,分析、总结市场规律;
②、及时收集本医院病人信息,进行客观统计分析,找准市场方向。
上述工作,一是为了更好的明确市场工作方向,二是检验市场工作的业绩。当然,对医院策划部来说,也有必要进行市场分析工作。
2、适当的时候,进行医院全员营销培训,逐步提高医院整体营销水平。
医疗服务营销,不同于有形产品的营销。产品营销,可能是与生产者关系不大的工作;而医疗服务过程是病人来医院后的具体医疗行为,涉及到医疗服务的各环节,联系到提供医疗服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如何让病人来医院接受比较满意的医疗服务,自然就涉及到相关医务人员的营销观念,以及具体的营销行为。
提高我医院医务人员的营销意思、营销水平,进行医院内部的营销培训工作、营销工作,有时候更重要。
3、客服工作。
规范医疗服务,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客服工作,提高医院现有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促进医院的良好口碑,从而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客户服务工作也是销售工作配套的惯例。这同时也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的工作。
三、明确工作职能,有计划的有效率的进行市场开发工作
1、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进行市场开发
①、策划、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如大学生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女大学生人流总是比较多),针对农村市场的大型免费体检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等;
策划、组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对市场人员要求的素质更多。工作本身涉及到市场人员对相关政府职能部的公关能力,以及有效举行活动的执行能力,活动效果的分析、统计能力。
年后计划在湛江各高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有目的开展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为此,市场部还需要配备一名健康讲座人员。活动能成功进行,既是医院形象、医院品牌的进一步推广,也可以直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
年后计划针对湛江农村市场,做进一步的市场开发活动。主要以乡镇、甚至有代表性的村为单位,组织一定规模的免费体检活动,或者专题讲座活动,进而发现病人,从而直接带来医院的经济效益。适时组织、安排周边社区相关工作。
②、活动类人员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医学类、市场营销类相关专业毕业,25岁以上,性别不限,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团队意思强,从事市场开发工作一年以上,有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市场开发工作经验优先。
2、转诊类业务工作
①、工作性质
医院市场部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呢?发传单、挂户外牌、以及进行车套广告的维护等。挂多少牌?做多少车套广告?以及内容如何组织,设计等?更大程度上应该是策划人员的宣传工作。而执行这些工作,更多的是要求体力活(很多单位是将类似工作直接交给广告公司来完成的)。本院的具体挂户外牌等工作,交给几个身手敏捷的人,应该可以搞定。
市场部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能开展有效的市场开发工作?决定于医院制定的市场思路、市场开发人员基本的素质高低和市场部管理水平等。如果说策划工作要求的是有创意,求新,侧重于文字表达能力、平面设计能力等方面,是点对面的宣传工作;那么市场工作则基本上是根据市场开发工作的需要,侧重于公关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是进行点对点的宣传工作;工作本身更多的要
求市场人员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及较好的工作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如果市场人员总是等着别人来安排其工作,同时其又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那么这样的市场人员原本就不合格。
一般单位用人,是因为“岗位”而选择“人”、用“人”;而我们现在的市场部工作是因“人”而设置“岗位”。如此,市场部工作怎么开展?市场部的业绩考核如何进行?
二、本院市场部的工作职能描述
1、调查市场、分析市场、总结市场规律,制定市场开发工作方向。
①、通过适当方式深入市场调查,分析、总结市场规律;
②、及时收集本医院病人信息,进行客观统计分析,找准市场方向。
上述工作,一是为了更好的明确市场工作方向,二是检验市场工作的业绩。当然,对医院策划部来说,也有必要进行市场分析工作。
2、适当的时候,进行医院全员营销培训,逐步提高医院整体营销水平。
医疗服务营销,不同于有形产品的营销。产品营销,可能是与生产者关系不大的工作;而医疗服务过程是病人来医院后的具体医疗行为,涉及到医疗服务的各环节,联系到提供医疗服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如何让病人来医院接受比较满意的医疗服务,自然就涉及到相关医务人
员的营销观念,以及具体的营销行为。
提高我医院医务人员的营销意思、营销水平,进行医院内部的营销培训工作、营销工作,有时候更重要。
3、客服工作。
规范医疗服务,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客服工作,提高医院现有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促进医院的良好口碑,从而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客户服务工作也是销售工作配套的惯例。
这同时也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的工作。
三、明确工作职能,有计划的有效率的进行市场开发工作
1、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进行市场开发
①、策划、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如大学生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女大学生人流总是比较多),针对农村市场的大型免费体检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等;
策划、组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对市场人员要求的素质更多。工作本身涉及到市场人员对相关政府职能部的公关能力,以及有效举行活动的执行能力,活
动效果的分析、统计能力。
年后计划在湛江各高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有目的开展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为此,市场部还需要配备一名健康讲座人员。活动能成功
进行,既是医院形象、医院品牌的进一步推广,也可以直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
年后计划针对湛江农村市场,做进一步的市
场开发活动。主要以乡镇、甚至有代表性的村为单位,组织一定规模的免费体检活动,或者专题讲座活动,进而
发现病人,从而直接带来医院的经济效益。
适时组织、安排周边社区相关工作。
②、活动类人员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医学类、市场营销类相关专业毕业,25岁以上,性别不限,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团队意思强,从事市场开
发工作一年以上,有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市场开发工作经验优先。
待遇:底薪1000+提成
工作计划:市场部安排2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
工作考核:按照计划开展活动的次数,以及开展活动的效果。
2、转诊类业务工作
①、工作性质
一方面是针对大的医疗机构的转诊业务,主要是大的医疗机构的收费高而病人相对承受不起的病人。这一块操作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医院的收费也不低。
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小的诊所,门诊机构,大小药店等进行转诊业务工作。我院以前的转诊活动不大成功,我们更多的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什么样的人合适做转诊市场的开发?转诊患者的接待程序以及个性化的服务要求等等?以及我们对转诊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及时合理支付等问题。如果把转诊开发行为仅仅当成是下个通知给对方,以为通知到了就行了,其效
果就自然不理想。至少,开展转诊业务工作要强调两点:市场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转诊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力。为了取得客户的信任,有些客户还要有计划的多次拜访。 共2页,当前第1页1
②、转诊类人员要求: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年龄30岁左右,女性优先,沟通能力强,有兴趣从事医疗市场开发工作。
待遇:底薪1200元+提成
民营医院指由社会出资办的卫生机构,以营利性机构为主,也有少数为非营利机构, 享受政府补助,包括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股份合作制医院、中外合资合作医院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办医院。民营医院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产物, 它打破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 为公平有序竞争提供良好环境。
民营医院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
1.增长快但规模相对较小
民营医院2005 年为3220 个,2011 年增至8440 个, 床位数由144102 张增至461460 张,2007 年至2011 年民营医院病床使用率分别为54.6%,55.3%,58.2%,59.0%,62.3%,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民营医院整体规模仍无法与公立综合医院相比,《卫生部2012 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11 年民营医院诊疗2.06 亿人次,占诊疗总数的9.1%,入院1047 万人,占9.7%,而公立医院诊疗20.53 亿人次, 占诊疗总数的90.9%,入院9707 万人,占90.3%。
2.分布差异明显
民营医院也存在显著东西部差异。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中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四区域约占总民营医疗机的90%以上, 江浙沿海一带相对集中,约占总数35%以上,西部地区如宁夏、青海、新疆、等区域分布较少,江苏、广东、浙江、陕西、福建、河北、河南、山西、四川、吉林、辽宁、上海、北京等省市民营医疗机构分布较多,呈现由北向南的“ 漏斗”状分布趋势。
3.专科特色为主
80%民营医院坚持专科特色,如女子专科、男科、不孕不育、口腔、眼科、肿瘤、骨科、五官、中医等,以投资风险小、利润高项目为主。同时也注重分层服务, 如上海民营医院包括五个层次:帮困医院、基本医保范畴医院、高收入医院、境外人士豪华医院和顶级奢侈性医院, 且主要定位服务对象为后三类群体。
4.商业管理模式
民营医院以市场为导向、患者为顾客,注重营销策略和服务技术,通常采购国外先进医疗设备, 为迅速、准确、全面诊断及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民营医院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独特的企业文化,注重品牌效应,讲究团队精神,应用先进管理模式实现利益最优化。
民营医院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疗市场分析不足
2011 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县市疾病死亡原因排在前十位的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消化系病、神经系病、泌尿生殖系病及传染病, 十种死因合计为93.51%~94.17%。目前,我国民营医院多以专科医院、中医院和民族医院为主, 对当前社会发展变化中,疾病谱系转换关注不够,缺乏对医疗卫生事业现状明确分析和市场开拓,真正的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亿元战略规划、医疗目标市场细分等开展为数不多,只关注成本小、收益高的非疑难疾病诊治, 没有根据患者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2.营销手段单一化
目前, 多数民营医院疗效与公立综合医院无法媲美, 其社会地位不高, 国家政策倾向性使民营医院无法分羹定点医疗保险。因而,为占领有限医疗卫生市场, 民营医院只能实施营销策略, 通过商业广告宣传方式让患者了解医院, 为其提供医疗服务,销售自身产品。广告是重复强化的有效认知途径, 初期通过宣传将患者引进门, 效果不凡才能获利。但铺天盖地、夸大不实的虚假广告常常令人逆反, 最终成为众多媒体与民众谴责的对象, 恰好印证了“ 营销癌症”的企业营销病:长于广告,短于终端;成于营销,败于管理;长于一时,短于一世。此外,民营医院也通过“ 义诊”活动自我推销,但由于民众对其社会认知不够,难以形成有效服务。
3.营销以功利为主
医院营销包括两种:一是功利性的营销,二是公益性的营销。前者比如药品营销、手术耗材使用等,主要是卖产品;而公益性营销包括提倡合理膳食、宣传戒烟运动、预防艾滋病等。开展公益性营销能够获得社会美誉、市场信任,稳定和净化内部管理环境, 实现普通路径无法达到的长期性、低成本的品牌传播效用, 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民营医院营销管理对策
民营医院营销管理是以医院差异化的品牌形象、独特的技术优势、完善的质量管理、合理的医疗收费、良好的就医环境以及各部门密切配合为基础的一项系统工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医院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特点,从顾客价值出发,贯彻适应多方面需求的营销理念,建立科学的营销体系和营销战略,促进民营医院繁荣发展, 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1.准确定位市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民营医院发展需要对医疗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及科学分析, 以此提高医院营销管理水平。针对医疗市场调查需了解疾病谱系构成, 重点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发病率;了解医疗区域规划的分配情况, 重点掌握当地急需填补的医疗空白或弱势学科;分析社会经济状况及人群构成,掌握民众对医疗卫生的支付能力及医疗保险涵盖范畴等。
2.营销手段多元
医院营销是根据医疗消费需求, 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医疗经营活动, 为健康需求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技术及健康服务,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过程及系列活动。民营医院的广告宣传方式单一且效果不佳,因而,首先应做到客观真实的介绍医学诊疗效果, 不做虚假广告,避免民众厌恶心理。其次,民营医院的营销方式可采用会员制医疗保健服务,开展社区讲座、专家门诊、提供私人医生诊疗服务。
1.前言
1993年,我国开始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全国各地以“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原则加紧筹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西安市于1999年初着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在广泛调研测算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1999年10月1日正式出台了《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和《西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经过几年多的发展,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一是建立了西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先后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大额补助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离退休医疗保障;同时针对困难群体出台了困难企业医疗保险,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初步建立了西安市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成立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二是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单位逐步由机关、事业单位扩展到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困难企业,参保群体由在职职工,退休职工扩大到离休人员、下岗职工和社会流动人员。三是基金征收稳步推进,截至2004年,参保单位达到4300余户,参保职工总数达124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7.5%。可以说是总体情况较好。
2.支出影响因素
2.1参保率低
愿意参保而且有支付能力者主要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职员和效益较好的国营、集体企业的在职职工,而私营、三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很低。原享受公费的在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享受部分劳保医疗保障待遇的职工直系亲属均未纳入现行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再者,对困难期企业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设置较高障碍,使得较大一部分应参保的人员流落在体制之外,使保险基金的积累性减弱,支出受到威胁。
2.2老龄化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也加重了社会经济的负担,带来了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隐忧,老龄人群随着身体抵抗力的不断下降,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属于慢性病和危重病高发率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年人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率为71.4%,有42%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疾病。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用消耗也将大幅度增长。
西安市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筹资方式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前者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7%,职工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离退休人员不再负担医疗保险费,仅缴大额统筹8元的2%即1.6元(企业缴纳8%即6.4元),由于老龄化的进程的加快,使得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负担系数)上升。西安市截至2004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为52.2万人,退休职工为29.3万人(本处涉及数据仅限西安市内,不包括区县)。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已达1.8∶1,小于全国水平2.4∶1,西安市2004年新参保单位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比例降低为1.5∶1,对退休职工医疗负担更重一些,使得统筹基金结余逐年下降,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统筹基金会将会出险。(当然,统筹基金支出的逐年增长,也与其他各类住院病人的增加,医院、参保人的败德行为有很大关系,文章会另外有所讨论。)
这表明,西安市一方面提供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人数相对于使用这笔资金的人数在减少,另一方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却在迅速扩大。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是在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基金的积累与沉淀,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有规定,退休人员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没有外来基金注入,仅靠当期在职职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平衡。对于在实行新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所需的医疗保险基金就构成一笔“隐性债务”。在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解决“老人”医疗保险“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医疗保险筹资的有限性与使用的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压力。
2.3利益驱动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它的管理难度就在于统筹管理基金使用的弹性较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统筹基金的流失与浪费,年人均住院人数的医疗费过快上涨,正是统筹基金流失迅速加快的一大症状,这一症状来源于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两个因素,即利益驱动因素和道德行为下降因素。
与其他市场相比较,医疗保险市场的供求关系比较复杂,在医疗保险市场上交易主体有三个(图1):医疗保险的供给方(即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的被保险方(即医疗保险的消费者,也是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或患者),所以,医疗保险市场上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市场,即保险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图2)。被保险人无论在保险市场或是医疗服务市场都是属于需求方,而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不同的市场上其主体的属性是不同的,在保险市场上,保险机构是供给方,医疗服务机构和患者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其属性偏向需求方;而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机构是供给方,保险机构则是需求方的付款人,所以其属性偏向需求方。加之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之间信息严重的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很高,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着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西安市的医疗保险市场也不例外,同样具有以上的特点与属性。
图1医疗保险市场交易主体
图2医疗保险市场基本结构
从保险市场分析,由于医疗保险机构难以对疾病事件进行完全的了解和控制,所以,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医疗机构医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与未得到医疗保险的个人相比,被保险人更倾向于获取医疗服务,从而增加医疗消费的概率;(2)一旦发生医疗服务交易,医患双方普遍存在“多多益善”的消费动机,从造成过度消费。因为医疗交易的费用是由保险人支付,被保险人无须为医疗消费付款,或付出的费用远低于获得服务的全部成本,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就会大于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需求上升。而对医方来说,其医疗服务的供给并未受到其购买者支付能力的约束,因此为了增加自身的收益,随意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为患者提供非必要的、过度的服务就成为必然。医患双方过度消费的偏好,很容易产生由道德风险引致的扩张性需求,必然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保险机构的医疗费用赔偿支出。从医疗市场上分析,由于医疗服务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供给方(医疗服务机构)在交易中占有绝对优势,居于支配地位。因为医疗服务是一种投入,产出是患者治疗后的健康状况,投入可以用医疗费用支出计算,但产出的“健康”标准却很难界定和度量,所以对“健康”的边际收益很难估算。况且一种疾病有着多种治疗方案,不同的医生在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上会有不同的意见,加之患者极度缺乏医疗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很难对医疗服务的必要性与价格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只能被动的按照医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行购买和消费。这种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地位的不平等,加剧了医疗市场价格的扭曲,并且很容易产生由过度供给引致的扩张性需求。
就西安市来说,目前采取的是定额结算办法,即根据西安市的医疗消费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标准,参保者就诊时,无论实际花费的高低,均按平均费用与定点医院结算,这会刺激医疗服务提供人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费用支出,也可保证医疗质量。按照“大数法则”,只要标准制定合理,总的实际平均费用水平应该与平均费率接近。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医院事先知道平均费用水平,在提供服务时会尽量将每次费用标准控制在标准以内,以获得超过实际医疗费用的补偿,从而会出现分解诊次,分次住院的现象,表现为三级医院为了减轻压力,分解定额,重病人反复办理出入院手续或院内转科,增加住院人次,二级以下医院降低入院标准,诱导病人住院,尤其是一些长期患慢性病的可以门诊治疗而收治住院。而参保人员考虑到自己的健康问题,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对医疗机构的做法也乐于接受。老龄化加上这种定额结算方式(易产生道德风险),使得统筹基金支出过快增长,住院病人迅速增加,2003年医保病人为40821人,住院率为5.5%,2004年住院病人为60573人,比上年增加19752人,住院率上涨到7.4%,增长了1.9%,住院率已经接近政策设计的警戒线8%。
2.4监管力度不够
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具有一整套管理体系,但是,医保经办中心受到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医疗保险监管设备配备不齐,又缺乏专门的监管队伍,对基金的监管、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参保病人的监管,都显得很无力。
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西安市医疗保险制度推行正在逐步深入,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由于基金缺乏,自2000年建设以来迟迟不能完工交付使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人力不足、矛盾突出,医疗保险管理措施落后难以到位,个别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降低了参保职工医疗服务质量。
3.促进健康支出的宏观性措施
3.1积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在医疗保险的扩面上,关键是观念要转变,思路要放宽,政策要灵活。在观念上,要改变过去传统上“机关、国有和集体”的思想。城镇的所有从业人员都属于扩面对象;在思路上,要从国有单位转向多种所有制单位,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从效益好的单位转向有部分交费能力的困难企业,这一思路西安市早已具备,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是不够灵活,今后在政策上应提供多种缴费与保障模式,使企业按能力选择。使得医疗保险基金制出有一个雄厚的基础。
3.2强化管理,堵塞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漏洞
制度的好坏,关键在于加强管理,管理不好,制度再好也没有用。因此,应通过建立健全基础工作资料,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和支出管理来防止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
3.2.1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核算的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要执行社会保险财务、会计制度,并要加强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尤其要建立健全与财务部门的对账制度,通过对账,及时发生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防止发生医疗保险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
3.2.2严格基金支出管理,规范基金支出行为。一是严格按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的规定支付医疗保险基金;二是完善和健全医疗监督管理机制,即不仅要对现行医疗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尽可能堵塞产生医疗违规行为的漏洞,而且要加大医疗监督检查的力度,规范医疗监督检查的行为。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定期不定期对基金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3健全医疗保险费的基础资料的管理。医疗保险费的基础资料是“基石”,管理的好坏对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影响很大,也是分析工作的“原料”。因此,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机构和单位的双向基础资料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的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医疗保险网络,提高医疗保险费征缴、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效率。
3.3重保健抓预防,增强参保职工身体健康,减少疾病风险
据测算,一种疾病的治疗费至少是预防费用的64倍。社会医疗保险的宗旨和目标与大卫生观是一致的,投保人在患病后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外,在为患病是要加强预防保健。整个人群健康素质提高了,发病率就会降下来,医疗费用自然会节约。因此,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传统模式和观念,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措施,重视广大职工的日常预防保健工作,把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为主的工作做在先,做在前,用较少的成本保证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平均.西安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操作全书.西安市劳动局,2002.6.
[2]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指南,2002.7.
[3]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医疗保险工作情况,2003.4.30.
[4]仇雨临、孙树涵.医疗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7-180.
[5]王正斌,刘慧侠.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2),25-30.
[6]仇雨林.基本医疗保险应正视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保障,2005,(1),27-28.
[7]叶艳,顾成瑶.医保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中国社会保障,2004,(6),40-41.
[8]王军贤.医保卡“卡”在哪里.西安晚报,2005.5.31,17版.
1.前言
1993年,我国开始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全国各地以“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原则加紧筹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西安市于1999年初着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在广泛调研测算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1999年10月1日正式出台了《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和《西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经过几年多的发展,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一是建立了西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先后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大额补助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离退休医疗保障;同时针对困难群体出台了困难企业医疗保险,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初步建立了西安市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成立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二是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单位逐步由机关、事业单位扩展到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困难企业,参保群体由在职职工,退休职工扩大到离休人员、下岗职工和社会流动人员。三是基金征收稳步推进,截至2004年,参保单位达到4300余户,参保职工总数达124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7.5%。可以说是总体情况较好。
2.支出影响因素
2.1参保率低
愿意参保而且有支付能力者主要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职员和效益较好的国营、集体企业的在职职工,而私营、三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很低。原享受公费的在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享受部分劳保医疗保障待遇的职工直系亲属均未纳入现行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再者,对困难期企业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设置较高障碍,使得较大一部分应参保的人员流落在体制之外,使保险基金的积累性减弱,支出受到威胁。
2.2老龄化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也加重了社会经济的负担,带来了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隐忧,老龄人群随着身体抵抗力的不断下降,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属于慢性病和危重病高发率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年人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率为71.4%,有42%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疾病。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用消耗也将大幅度增长。
西安市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筹资方式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前者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7%,职工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离退休人员不再负担医疗保险费,仅缴大额统筹8元的2%即1.6元(企业缴纳8%即6.4元),由于老龄化的进程的加快,使得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负担系数)上升。西安市截至2004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为52.2万人,退休职工为29.3万人(本处涉及数据仅限西安市内,不包括区县)。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已达1.8∶1,小于全国水平2.4∶1,西安市2004年新参保单位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比例降低为1.5∶1,对退休职工医疗负担更重一些,使得统筹基金结余逐年下降,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统筹基金会将会出险。(当然,统筹基金支出的逐年增长,也与其他各类住院病人的增加,医院、参保人的败德行为有很大关系,文章会另外有所讨论。)
这表明,西安市一方面提供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人数相对于使用这笔资金的人数在减少,另一方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却在迅速扩大。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是在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基金的积累与沉淀,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有规定,退休人员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没有外来基金注入,仅靠当期在职职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平衡。对于在实行新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所需的医疗保险基金就构成一笔“隐性债务”。在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解决“老人”医疗保险“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医疗保险筹资的有限性与使用的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压力。
2.3利益驱动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它的管理难度就在于统筹管理基金使用的弹性较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统筹基金的流失与浪费,年人均住院人数的医疗费过快上涨,正是统筹基金流失迅速加快的一大症状,这一症状来源于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两个因素,即利益驱动因素和道德行为下降因素。
与其他市场相比较,医疗保险市场的供求关系比较复杂,在医疗保险市场上交易主体有三个(图1):医疗保险的供给方(即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的被保险方(即医疗保险的消费者,也是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或患者),所以,医疗保险市场上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市场,即保险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图2)。被保险人无论在保险市场或是医疗服务市场都是属于需求方,而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不同的市场上其主体的属性是不同的,在保险市场上,保险机构是供给方,医疗服务机构和患者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其属性偏向需求方;而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机构是供给方,保险机构则是需求方的付款人,所以其属性偏向需求方。加之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之间信息严重的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很高,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着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西安市的医疗保险市场也不例外,同样具有以上的特点与属性。
图1医疗保险市场交易主体
图2医疗保险市场基本结构
从保险市场分析,由于医疗保险机构难以对疾病事件进行完全的了解和控制,所以,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医疗机构医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与未得到医疗保险的个人相比,被保险人更倾向于获取医疗服务,从而增加医疗消费的概率;(2)一旦发生医疗服务交易,医患双方普遍存在“多多益善”的消费动机,从造成过度消费。因为医疗交易的费用是由保险人支付,被保险人无须为医疗消费付款,或付出的费用远低于获得服务的全部成本,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就会大于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需求上升。而对医方来说,其医疗服务的供给并未受到其购买者支付能力的约束,因此为了增加自身的收益,随意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为患者提供非必要的、过度的服务就成为必然。医患双方过度消费的偏好,很容易产生由道德风险引致的扩张性需求,必然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保险机构的医疗费用赔偿支出。从医疗市场上分析,由于医疗服务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供给方(医疗服务机构)在交易中占有绝对优势,居于支配地位。因为医疗服务是一种投入,产出是患者治疗后的健康状况,投入可以用医疗费用支出计算,但产出的“健康”标准却很难界定和度量,所以对“健康”的边际收益很难估算。况且一种疾病有着多种治疗方案,不同的医生在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上会有不同的意见,加之患者极度缺乏医疗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很难对医疗服务的必要性与价格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只能被动的按照医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行购买和消费。这种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地位的不平等,加剧了医疗市场价格的扭曲,并且很容易产生由过度供给引致的扩张性需求。
就西安市来说,目前采取的是定额结算办法,即根据西安市的医疗消费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标准,参保者就诊时,无论实际花费的高低,均按平均费用与定点医院结算,这会刺激医疗服务提供人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费用支出,也可保证医疗质量。按照“大数法则”,只要标准制定合理,总的实际平均费用水平应该与平均费率接近。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医院事先知道平均费用水平,在提供服务时会尽量将每次费用标准控制在标准以内,以获得超过实际医疗费用的补偿,从而会出现分解诊次,分次住院的现象,表现为三级医院为了减轻压力,分解定额,重病人反复办理出入院手续或院内转科,增加住院人次,二级以下医院降低入院标准,诱导病人住院,尤其是一些长期患慢性病的可以门诊治疗而收治住院。而参保人员考虑到自己的健康问题,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对医疗机构的做法也乐于接受。老龄化加上这种定额结算方式(易产生道德风险),使得统筹基金支出过快增长,住院病人迅速增加,2003年医保病人为40821人,住院率为5.5%,2004年住院病人为60573人,比上年增加19752人,住院率上涨到7.4%,增长了1.9%,住院率已经接近政策设计的警戒线8%。
2.4监管力度不够
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具有一整套管理体系,但是,医保经办中心受到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医疗保险监管设备配备不齐,又缺乏专门的监管队伍,对基金的监管、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参保病人的监管,都显得很无力。
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西安市医疗保险制度推行正在逐步深入,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由于基金缺乏,自2000年建设以来迟迟不能完工交付使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人力不足、矛盾突出,医疗保险管理措施落后难以到位,个别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降低了参保职工医疗服务质量。
3.促进健康支出的宏观性措施
3.1积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在医疗保险的扩面上,关键是观念要转变,思路要放宽,政策要灵活。在观念上,要改变过去传统上“机关、国有和集体”的思想。城镇的所有从业人员都属于扩面对象;在思路上,要从国有单位转向多种所有制单位,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从效益好的单位转向有部分交费能力的困难企业,这一思路西安市早已具备,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是不够灵活,今后在政策上应提供多种缴费与保障模式,使企业按能力选择。使得医疗保险基金制出有一个雄厚的基础。
3.2强化管理,堵塞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漏洞
制度的好坏,关键在于加强管理,管理不好,制度再好也没有用。因此,应通过建立健全基础工作资料,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和支出管理来防止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
3.2.1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核算的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要执行社会保险财务、会计制度,并要加强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尤其要建立健全与财务部门的对账制度,通过对账,及时发生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防止发生医疗保险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
3.2.2严格基金支出管理,规范基金支出行为。一是严格按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的规定支付医疗保险基金;二是完善和健全医疗监督管理机制,即不仅要对现行医疗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尽可能堵塞产生医疗违规行为的漏洞,而且要加大医疗监督检查的力度,规范医疗监督检查的行为。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定期不定期对基金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3健全医疗保险费的基础资料的管理。医疗保险费的基础资料是“基石”,管理的好坏对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影响很大,也是分析工作的“原料”。因此,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机构和单位的双向基础资料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的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医疗保险网络,提高医疗保险费征缴、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效率。
3.3重保健抓预防,增强参保职工身体健康,减少疾病风险
据测算,一种疾病的治疗费至少是预防费用的64倍。社会医疗保险的宗旨和目标与大卫生观是一致的,投保人在患病后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外,在为患病是要加强预防保健。整个人群健康素质提高了,发病率就会降下来,医疗费用自然会节约。因此,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传统模式和观念,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措施,重视广大职工的日常预防保健工作,把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为主的工作做在先,做在前,用较少的成本保证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平均.西安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操作全书.西安市劳动局,2002.6.
[2]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指南,2002.7.
[3]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医疗保险工作情况,2003.4.30.
[4]仇雨临、孙树涵.医疗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7-180.
[5]王正斌,刘慧侠.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2),25-30.
[6]仇雨林.基本医疗保险应正视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保障,2005,(1),27-28.
[7]叶艳,顾成瑶.医保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中国社会保障,2004,(6),40-41.
[8]王军贤.医保卡“卡”在哪里.西安晚报,2005.5.31,17版.
客户对医院来说是有价值的。客户对医院的终身价值表现在客户未来消费潜力对医院的价值,是预定期间内的利益现值。即客户在其有生之年共在医院消费的金额,为医院提供了多少利润。客户的终身价值是依据客户的维系率、客户的花费率、累计消费的利润、开发及维持该客户的成本来计算的,将这些因素改进一个或多个,便可提升客户的终身价值。在这些方法中,最有效益的方法是客户维系的改善,客户跟着医院越久,终身价值就会增加。流失得早,终身价值就会停止。客户资本是医院所有客户的患者终身价值折现总和。对医院而言,客户的价值不仅仅是客户目前为医院带来利润的盈利能力,也包括医院在与客户打交道的时间内从客户身上获得利益的折现净值。
应该正确看待客户,在所有与医院有关的人中,客户是最重要的。客户的需求是医院生存之本,是医院发展和繁荣的媒介。客户不是妨碍工作的不速之客,因为医院员工的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客户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客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应予以谅解。
医院客户服务
普遍存在的问题
客户服务和管理对医院来说就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客户这部分资源,对它进行开发、维护、运用并使其为医院创利并增值。医院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创造顾客价值的平等的关系。只有以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为基础,才有利于医院和客户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加深双方的了解和联系,更好地完成客户的期望。
目前医院客户服务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知客户是谁,有客户资源,但不懂得开发利用;重医疗服务,轻医疗服务的管理;没有细分医疗市场,没有区分客户需求层次;重服务过程的患者管理,轻客户的跟踪管理;重营销结果的管理,轻营销过程的管理;不注重客户信息的储存和分析,客户信息管理混乱,各自为政;应对客户没有统一渠道,处理投诉无最终责任人;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创新,轻医疗服务过程;想做客户服务和管理,但不想花费更多的成本。
在医院成立
客户服务中心的必然性
首先,服务模式的多样化,病人有权选择医院,那些药价虚高、服务态度不好、医患矛盾突出、难看病、病难看的医疗机构不再有市场立足之地,跟不上时代步伐和切不准市场命脉的医院将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吞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会在医疗市场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医疗机构必须全面更新服务理念,找准市场定位,并通过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其次,人们关注亚健康,保健已成时尚。WHO指出:“保健将从延长寿命转向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的医疗模式由过去的“以病人为中心”向现在的“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人民将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医疗服务将从医院转向社区,从治疗转向预防,从个人转向群体,从躯体转向心理、社会。随着现在工作节奏的变化,人们将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用在挂号、交费、排队的等待上,预约服务将成时尚,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挂号方式,使医院的流动更加井然有序。网络医生、远程医疗、家庭监护等全新医疗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就医形式,大大缩短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距离。病人将成为主导,医院跟着病人转,坐等病人上门服务的医院将举步维艰。
最后,医疗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医院不得不放下“架子”来改变目前医患关系沟通不良的局面。病人才是真正的上帝,是医院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只有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服务,真正从心理角度理解病人才能把握住就诊人群和掌控整个市场。WHO《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对191个成员国的医疗制度绩效进行评估和排名,中国排第144名,为倒数第48位,可见我国医疗服务不太乐观。“以人为本”、“宾馆式服务”等服务理念将成为医院服务的主导。推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必然。
客户服务中心要如何建立?
客户服务中心是一个专门的医院内部机构,可为就医顾客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等完善、全面、高品质的一体化服务。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医院必须向就医顾客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全面贯彻和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就医顾客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等完善、全面、高品质的一体化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而要完成这一使命,仅靠医院现有的机构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医院现有的机构还不具备这样的整合职能,因此,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向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这个机构就是医院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这个专门的机构,医院就可以有的放矢地为就医顾客提供完善的服务。
前期,客户服务中心向社会公布中心电话号码,接受健康咨询、预约专家、预约检查、预约居家医疗护理、邮寄检查单、电子邮件联络、客户电话回访等形式多样的诊前―诊中―诊后服务。对于客户的有关咨询,客户服务员要认真回答,详细解释,凡属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不能准确回答的,要很礼貌地告诉客户找专业科室或专家咨询,并告知电话号码。
中期,深入各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收集各种医疗技术与服务信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咨询和导医服务。熟悉各科室的功能和所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熟悉各科专家的专长、出诊时间以及专科出诊时间;掌握各科常见病的分诊和防治知识;了解常做的检验报告的数值和临床意义;与各科室做好沟通,密切配合。
为客户分发各种检查、检查单,协助办理各种诊断证明书。有需要邮寄或者电话通知的,要在结果出来一小时内办理完毕。对于来院客户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有需要帮助的,及时提供帮助,特殊客户需陪同检查治疗的要予以陪同(包括代客人计价、交费、取药,护送各类检查、治疗等工作)。当门诊各科室有顾客需要住院时,马上通知门诊大厅的客户服务中心,由中心派专人帮助顾客办理入院的各种手续,一直把顾客送到病房并交给主管医生和护士。相应科室接到顾客后,即时启动科室及医生、护士的客户服务程序,运用医院的各种优质服务和服务创新措施,对顾客的诊断、治疗、护理、生活等过程实行全程服务。凡科室提出需帮助办理出院手续的,协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对有特殊情况需要马上离院的出院顾客,可由顾客本人或其家属签一份委托书,并留下押金条和需付出院款项等,约好取发票的时间和方式,顾客可先离院。由中心代办出院手续,然后按约定的时间或者方式送到顾客手中(顾客到中心取回或者由中心派人寄送到家中)。
后期,负责出院顾客的电话回访,客户服务资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每月做出分析报告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由此可见,虽然医院营销管理的核心是客户关系管理,营销职能部门主要侧重于全院营销的策划、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不可能负责全面的客户服务,因此,医院在成立营销职能部门以后,还必须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并纳入医院的营销体系管理,同时客户服务中心还要加强与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的密切配合,只要真正做到了“客户想到的,医院保证做到”,“客户想不到的,医院要替客户想到”,那么,医院的服务才会获得就医顾客的满意和忠诚。
用真情感动客户是宗旨
当前,由于医疗服务成本的不断攀高、慢性病的流行、人口的老化,以及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大规模新兴市场的崛起,对价格低廉、稳健可靠的医疗设备的需求非常庞大,以期改善全球数百万病患的治疗和护理条件,并扩大疾病治疗范围。因此,医疗设备设计人员正在研究来自不同行业的新技术,致力于增强下一代设备的诊断、监控和治疗能力。
为使医疗设备价格更低廉、更便于病患使用,有两种趋势随之出现
小型化与便携性。今天,医疗设备制造商能够把整个系统整合在一个手掌大小甚至更小的便携式设备中。比如,EKG(心电图)、血液透析仪和病患监控器等临床医疗设备都是医院/诊所的必备装置,它们的体积也在不断缩小。曾经必须固定在墙上的庞大设备,如今已可配备在移动诊所、救护车甚至医生的“应诊”包中。
小型化和便携性发展趋势的寓意之一是这些复杂仪器必须足够可靠,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工作环境。以往,这些仪器只要能够在洁净的操作室、诊所或实验室正常工作就够了。但如今,现代医疗设备还必须能够在移动诊所或救护车里提供相同的精度和可靠性。对医疗设备而言,一般是没有出错的余地的。
许多临床医疗设备都是基于微处理器的机电装置,采用同一套构建模块:功率控制和温度管理;包括键盘、LCD监视器和音频控制的用户接口:用于数据记录的Flash或EEPROM:以及用于连接其它机器的设备接口。虽然存在众多相似性,但每个医疗应用设备的专用性仍然相当强、而且往往非常复杂。譬如,EKG设备无法清除血液中的废物,而血液透析仪也不能诊断心脏病。
因此,除了“核心”构建模块之外、临床医疗设备还包含了对应于自身任务独特的诊断或功能性“模块”。例如,超声波检测仪包含一个传感器探头,具有传感器脉冲控制功能,而血液透析则采用了一个透析器。这些千变万化的特性和要求以及复杂的功能性都集成在小占位面积、低功耗、高精度且工作可靠的芯片中,使临床医疗设备成为可重编程非易失性半导体技术的一个绝佳市场。
特别地,基于Flash的混合信号FPGA尤其适合于临床医疗应用,因为它们不但具备高集成度、智能功率及系统管理功能,还拥有小占位面积和高度可靠等特性。这些优势有助于临床医疗设备(如血液透析仪)满足电池规范、减小设计占位面积,将热耗散降至最低并确保这些体积日益缩小的医疗应用设备可靠运作。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 Dataquest指出,对半导体而言,医疗应用设备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08年9月Gartner预估2008年半导体的医疗电子产品市场约为34.2亿美元,到2012年将增长到44.8亿美元,其中FPGA约占总额的3.23亿美元。
临床医疗设备实例一血液透析仪
血液透析仪经专门设计以过滤血液、连续控制和监控静脉和动脉血压,并在治疗期间管理抗凝剂的给药。
一次血液透析一般为时3~5小时,大约每周做三次。在透析时,血液从人体抽取到血液透析仪中。仪器里的透析器(过滤器)对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进行清除,使血液恢复正常的电解液平衡、并去除人体的多余体液。然后、再把清洁的血液送回人体内。
为了实现其主要功能,血液透析仪采用数个微控制器,用于监视和控制血液与其它体液的流动、发出警报,以及在必要时关闭仪器(见图1)。图1所示为典型血液透析仪的某些功能。功率控制模块执行温度感测以实现风扇驱动,也执行看门狗和电池备份功能。用户模块通过键盘或触摸屏输入病患信息,进行治疗参数的定制。它还能够协助医疗服务提供者更好地监控透析期间病患的身体状态和治疗效果。
数据记录/通信接口则管理Flash/EEPROM以及通信端口的使用。音频/警报输出功能只要通过几个模块和控制器就能实现,发出状态警报。
信号调理/传感器控制模块与透析仪及导管等系统机械部件紧密集成,共同控制各种抗凝剂的给药:利用比较器、通用高精度运放以及ADc来控制和感测温度;控制透析液的混合和流动,及其他临床治疗功能。
泵/电机控制及驱动器电路管理设备中众多的泵、阀、电机和加热器,动脉和静脉控制功能则监控电平和压力传感器。有趣的是,尽管泵/电机控制和动脉/静脉控制监控器是血液透析仪所独有的,图1中其他控制器中不少是大多数临床医疗设备常用的。
各种功能与混合信号FPGA的集成
今天的单芯片闪存混合信号FPGA带有集成式模拟功能、Flash、FPGA构架,常常还有嵌入式行业标准微处理器。因此、它们能够执行临床医疗设备的系统管理、功率管理和热管理,以及控制功能一从系统上电/断电功能及数据记录到温度和电压感测。
有了混合信号FPGA,系统板上的许多元件都变得多余而得以去除,包括Flash、PWM、分立式模拟IC、时钟源和实时时钟。由于基于Flash的FPGA把它们的配置信息存储在片上Flash单元中,故无需像基于sRAM的FPGA那样在系统上电时加载外部配置数据。因此,每次系统上电时,这些Flash混合信号FPGA不需要EEPROM或微控制器这样的单独系统配置元件来加载器件配置数据。这就降低了系统成本和板卡空间要求,同时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系统可靠性。
此外,这些高度集成的器件让设计人员能够把原本由数个分立元件所提供的功能完全整合在单个高度可靠的混合信号FPGA中。图1中的功能性模块(图1中的灰色区域)就是典型血液透析仪中这种集成度的体现。
例如,可能包含看门狗部件、风扇驱动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功率控制模块就可以由单个混合信号FFGA器件所代替。混合信号FPGA还能够提供原本由电机/泵驱动器模块提供的全部功能,包括微处理器和ADc。
透析仪中的用户接口通常包含有键盘、触摸屏或LCD显示屏,以及扬声器。设计良好的接口可让医疗服务提供者更好地监控病患状态,有效执行治疗方案。用户接口、音频/警报和数据记录/通信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混合信号FPGA芯片中。该器件中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Flash能够完成数据记录任务,而其他IP解决方案可协助管理数据输入、警报及其他任务。
在血液透析仪中,功率和热管理单元执行关键任务,比如血液的温度感测和系统上电/断电功能(如图z所示)。精确测量温度并控制系统功率可能会增加成本,但也会提被备的可靠性,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限和病患的寿命。现今混合信号FPGA中的模拟电路使得这些关键得以轻易集成和实现。
结语
医院财务分析是指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比较、评价、剖析和研究,以反映医院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目前,在医疗市场逐步完善发展的情况下,医院财务分析必须保持经常为领导决策服务。医院管理者只有通过经常性的分析来对医院医疗服务和理财等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以洞察医院医疗服务中的风险性、资产运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把握医院的发展趋势,才能为医院医疗服务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1 财务分析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医院财务分析,可以促进医院计划、预算的完成,保证单位收支核算的圆满实现。单位预算是医院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各项收支能否按照预算执行,直接关系单位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因此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单位预支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预算执行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减少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保证单位收支预算的圆满完成。
加强财务分析,可以促进《会计法》及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单位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促使单位认真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保证事业计划的完成。
加强财务分析,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收支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十分重要的日常性工作,通过财务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收支管理的规律,发现先进经验,找出存在问题,促使医院充分挖掘潜力,依法积极组织收入节约各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务分析,能促进单位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单位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堵塞漏洞,为医院领导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2 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做出若干方面的分析。一般有决算分析、阶段性分析、各专项分析等。要做好以上各项分析,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
它包括:①分析的内容。如:两个效益的分析、偿债能力的分析、收支结构的分析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无论做哪项分析,都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弄虚作假,保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②分析的方法。如同期对比法、专业分析和群众分析结合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法、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结合法。根据这些方法来分析医院在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再运用财务管理手段进行控制和调整,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取最佳的效益。③财务分析的主题要明确,针对性要强。除决算分析按规定要求的项目外,财务分析人员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重点突出某一专题,再做进一步的详细分析。如:本期结余比上期结余有大幅度下降,就要进一步对收入、支出进行分析,着重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日常开支情况。要考虑各种因素,找出原因提供给决策者。④不要怕暴露问题。在医院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某种不协调或者一些问题。由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这些矛盾和问题很可能在财务分析中反映出来,所以财务分析人员不必有思想顾虑,要正确地总结分析这些经济活动,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只有这样,运用一系列科学的分析,才会使医院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真正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医院发展和提高两个效益服务。
3 传统医院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传统医院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寻找医院内部管理缺陷。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医院资金活动的分析,主要依托会计报表项目对医院的收入、支出、资金状况、财务成果、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和因素分析。根据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初、年末余额变化趋势分析资产及负债总额的变化幅度及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相关指标。根据收入、支出明细表,分析业务收入和业务支出的增减变化趋势,分析其变化原因,针对业务收入占业务支出的比率,分析评价医院的经济效益。
由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医院传统财务分析侧重于经济现象的微观分析,缺乏从医院资金运营的角度来进行财务分析;侧重于货币领域的分析,忽视了非货币领域的分析;侧重于单一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卫生资源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综合分析;侧重于经济事项的事后分析,缺少有效的前瞻性分析;财务分析的适时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滞后,缺少对医院风险的防范和发展潜力的分析;侧重于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忽略了医疗服务活动的动态性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缺少可比性,医院之间缺乏横向比较,管理者难以了解相关指标在行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受业务知识单一性限制,缺少医疗服务和相关业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影响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力,造成目前医院财务分析整体水平不高。
4 医院财务分析中应重点分析的内容
在现代医院制度下,财务分析指标不应局限于静态单一的指标分析,应从整体上动态地分析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资金运营能力、开拓和把握医疗市场的能力。因此,现代医院财务分析需要在传统医院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和补充以下分析内容:
4.1 整体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
在单项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指标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强化对医院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分析,以掌握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和效益。同时要针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题分析。如对医院绩效的分析(包括财务效益指标、资金运营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专项成本效益分析(包括广告成本效益分析、单台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等)、收入增长点分析、设备购置可行性分析、内控制度成本效益分析等。在分析中应注意把握点和面的关系,找出差距、揭示矛盾,避免分析的片面性。
4.2 加强卫生资源的效能结构分析和医院创新能力分析
如何挖掘潜力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现有资源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如对人力资源效益进行分析,有利于医院注重对更新人员知识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出现,推动了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所以,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特别重视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而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业务收入的比率则是反映医院技术开发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医院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越强。
4.3 加强医院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加入WTO以后,各种投资均可进入医疗市场,市场环境也日趋复杂,有不少医院采取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实行负债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管理者和财会人员要重视现金流量信息,许多医院发生财务危机是因为现金的短缺造成医院信用的丧失。因此,进行医院财务分析时应从以“收益”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重点分析医院是否能够通过医疗服务活动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是否有效率;同时,还要分析外部融资活动后的现金净流量,以评价医院的筹资政策。利用这些指标和逐年变化的信息,将为我们评价医院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由于现金流量信息揭示了医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收益之间的差别,因此,对这些差别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评价医院收益的质量。
4.4 重视医疗市场分析
加入WTO以后,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某项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其效益到底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医院管理者关心的重点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财务分析得出较为可信的答案。对目标收益盈亏平衡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项工作量净收益等指标进行分析,都是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有利工具。
4.5 开展成本控制分析
实行成本控制是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开展成本控制分析,首先要正确评价医院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效果,提高医院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其次要揭示医疗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4.6 加强医院之间的横向指标对比分析
随着各类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利用,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13亿人口的医疗市场需求,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有极大提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医疗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包括对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方式、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医院的运营模式、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和使用方式,以及保险机构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等。
对于价值链各环节的利益相关方而言,他们所面对的变化和机遇也有所不同。
一些机构和企业将有机会通过实现现有流程的“数字化”来提升效率。而另一些将更多地面临出局的风险。但对于其他一些机构和企业而言,技术进步将有助于他们打造全新的数字化医疗业务。
探索新业务模式
然而,不论属于哪一类,所有涉足医疗行业的机构和企业都必须开拓新思路,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医院、医生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从而利用其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以及搜索引擎等工具在电商和服务模式方面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
・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销售和营销工作的效率,提供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支持产品组合决策以及提升研发效率。企业还需要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以满足消费者对上网购买医疗相关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消费者主要在网上购买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产品;而未来,消费者还有望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必须快速采取行动,以避免作为中间商被电商所取代。此类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打造自身的电商能力,要么与新兴的电商企业携手合作。
・保险机构将有机会开发包括数字化服务在内的新业务,比如远程医疗咨询等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新客户。此类企业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来降低成本,并在长时期内改善患者预后。
面对中国医疗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上述四大类企业都有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大趋势推动数字化医疗改革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业已起步,目前共有三大趋势推动着中国数字化医疗改革的大潮。趋势之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移动设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等。
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有近四成人口拥有智能手机,他们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平均达到3个小时。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再辅之以无处不在的高速互联网连接以及大数据资源,企业将有能力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从远程患者监测到智能手机购药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
趋势之二是中国政府不懈致力于解决医疗体系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以及满足那些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数字化医疗可助一臂之力。例如,远程医疗咨询和网上预约挂号有助于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使用、而基层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患者仍会为续方等基础需求涌向大医院)。此外,从长远来看,帮助医患之间持续开展有效沟通的创新解决方案也将极大地提升患者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趋势之三是监管环境日趋利好。2012年中国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发电子病历(EMR)和改进医院信息系统。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国政府降低了电商相关业务的门槛,让网上药店的登记注册变得更容易。预计到2016年,部分处方药也有望实现网上销售。此外,政府已允许部分省份的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疗和处方开药的试点工作。
在上述三大趋势的推动下,数字化医疗蓬勃发展。不论是在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在电商领域,各类新兴业务模式层出不穷。
新入数字化企业成为生力军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包括知名大企业和新创企业)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在医疗市场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塑造数字化医疗市场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百度为例。作为一家搜索引擎企业,百度积极利用其核心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医疗健康资讯,并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咨询等服务接入。此外,百度还通过Dulife品牌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百度通过与北京市政府开展合作,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跟踪并分析北京市民的健康信息,旨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阿里巴巴集团将网上药店纳入其电商平台。同时,该集团正在开发和优化一款应用软件,帮助患者使用支付宝在线上按处方购药。此外,该集团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以帮助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该平台上进行远程诊疗。阿里巴巴还在加速推进阿里“未来医院”计划,旨在帮助医院实现患者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社交媒体公司,腾讯也在不断拓宽其社交和支付平台微信的业务覆盖面,将版图延伸到医疗领域。腾讯于2014年推出了“智慧医疗”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在网上和手机上的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和付费等服务。此外,腾讯还积极投资相关企业(比如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疗专业人士的在线网络“丁香园”),在价值链各环节为患者和医生打造全方位的服务。
与此同时,春雨和杏仁医生等拥有风投背景的新兴企业也在开发诸如远程医患沟通等新的服务产品。
随着新进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投资额的不断加大,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势头已不容小觑。我们预计,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其中,数字化医疗服务所占份额最大,达到约6000亿元人民币,而电商将达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将原本用于线下服务的支出转移至数字化渠道。但市场的增长同样也归功于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
这一增长将涵盖众多数字化医疗服务领域,其中在市场规模方面绝对增幅最大的是疾病管理和医患沟通服务,这两个板块将初具规模。
数字化颠覆力量将影响价值链各环节
当然,阻碍数字化医疗在中国发展的因素也不在少数。
首先,远程诊疗、网上处方药销售以及患者报销在监管政策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上述服务的推广速度。
此外,不同医院所采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差异颇大,这将为医院数据库的全面联网带来极大挑战。而且中国目前在大规模医疗数据管理方面总体而言还缺乏足够经验,因此会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弯路,需要经历一个快速提升的学习过程。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但中国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并将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变化。除了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提升效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还能极大地提升实际医疗效果的透明度。而这样的透明度将为中国未来发展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疗过程中涉及的各相关方,整个医疗生态系统都将受到极大冲击。
借助新的数字化工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并对慢性病进行更好的管理。医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医疗设施的使用率,
缩短候诊时间,并减轻门诊的拥挤程度。
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推广,不同的医疗机构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病历,从而有效提升诊疗效率。医生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资讯、培训资源及专家意见,同时还能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等服务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数字化医疗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也同样需要调整适应。例如,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不仅有机会推动现有医疗流程(包括挂号预约、按处方购药等)的全线数字化,还有机会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打造各类全新业务。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将有机会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多项领域的效率和有效性包括销售和营销,以及产品组合策略。
而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若不能及时利用更具成本效益且更加便利的电商渠道,就极有可能面临作为中间商出局的风险。保险机构的机会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现有业务,以及开创有价值的新服务。
价值链各环节企业都需制订新战略
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充分把握这一变革带来的机遇,并积极直面随之而来的挑战。
所有相关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未来市场定位,制订全面的数字化战略,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握先发优势,迅速开展创新试点。同时对于医疗行业的新进入者或是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非医疗相关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的出现也为他们开辟了丰富的发展机遇。
仍有很多企业密切关注但尚未进入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其中不乏有投资机构、新创企业以及核心业务非医疗相关的企业。现在进入是否已经太迟?答案当然是不。考虑到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潜在规模巨大以及市场才刚刚起步,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众多企业依然能够从中挖掘巨大的机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企业可以与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打造独树一帜的社区数字化医疗服务。针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大的老年人群体,这类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他尚待开发的机会还包括:制药企业与医疗科技企业、医院和保险机构联合起来,专门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成立“卓越中心”。例如,可以建立一些针对癌症患者的设施,他们在接受前沿疗法的同时可以住在这里,并享有数字化医疗服务。另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某些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机会,比如肺癌和胃肠道癌这两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比其他很多国家都要高。这些分析对于正在寻找研发目标的制药企业而言极具价值。
对于希望准确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将目光投向在数字化医疗领域走得更远的其他市场,借鉴它们的创新和方向。例如,美国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投资远远超过中国。研究美国等市场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实践,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识别那些具有不错前景、可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做法。这些洞察有望帮助后来者迈入发展快车道。
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
对于大型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机会在于提供涵盖整个医疗价值链的高价值服务。为了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此类企业需要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比如帮助患者寻找好医生、预约挂号到远程病患管理等。
这样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吸引和创建庞大用户基础并最大限度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最佳方式。打造此类解决方案的关键步骤在于要确保能够获取稀缺资源,比如与医院和医生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此类企业还需要设计有效的业务模式,以攫取目前由业内传统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或是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机遇主要集中于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是提升销售与营销效率。
很多制药企业已经推出了相关试点。传统销售模式侧重于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在采用数字化技术之后,企业能够突破传统做法的限制,以更低的成本在同一时间与更多的医生互动交流,从而大大提升了销售与营销效率。
第二是电商领域。
近年来,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网上销售的势头十分迅猛。而随着未来政策放开,将允许消费者在网上凭处方购药。
制药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这意味着制药企业需积极与医药电商企业结成合作关系,无论是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还是部分已建立电商能力的传统分销商和零售商。网上药店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销售渠道,不仅能够缩短制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因剔除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而促使制药企业的利润率提升。制药企业需要慧眼识珠,识别那些能够成功的电商平台并与其结成合作伙伴。而在确定合作对象时,自身产品组合的特征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是蓬勃发展的患者管理服务。制药企业可以与提供移动诊断、医患沟通与长期疾病管理的企业合作开发全新的服务。这些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通过这些服务使得更多的患者遵循其处方药给药方案。
第四是以大数据为立足点,不断挖掘新的洞察。尽管这一机会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但意义非常重大。例如,患者治疗及效果的相关数据有助于确定该处方药的价值。在制订定价、产品组合优化如收购和剥离等方面的决策时,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大数据还是提升研发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例如,通过分析疗效数据,就可能发现某种化合物的新用途,或者帮助识别对于某种疗法最有可能产生反应的部分患者。
上述四个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医疗科技企业。更进一步的是,医疗科技企业可以采用新的方式,为使用其设备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超声设备的内嵌软件可以在机器的使用和检测结果的解读方面提供更详细的指引。
分销商和零售商。上述数字化机会领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处境却有些不妙,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医疗(尤其是电商)很有可能抢占其现有的市场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医疗领域的变化趋势为零售商和分销商带来了一些机会。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处方配药转向零售药房,而非医院药房(后者是目前的常规做法),分销商和零售商将需要开展新的相关业务模式,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被电商竞争对手取代的巨大风险。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分销商和零售商需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他们必须无缝整合其线上业务与线下实体业务,以积极提升客户体验,其针对的客户包括患者以及部分中小型零售药房。
考虑到上述要求,要想制订正确的战略,很大程度上要从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起步条件出发。大型的全国性企业能够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络和物流设施来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同时,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与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商达成合作,从而确保能够获取需要配药的患者。而区域性分销商和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则需要借助合并、收购或合作的方式,扩大业务覆盖面。否则,他们不仅将面临线上客流量低迷的风险,而且可能还会面临与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相比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风险。
最后,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建立电商平台的小型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专注于某些专业细分领域如特药,要么黯然退出市场或被并购。
能够实现电商转型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还会迎来新的业务机会。比如,他们可以根据疾病治疗数据,向制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此类服务有助于其维持整体利润,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
一些领先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上海医药集团作为一家领先的制药分销与零售企业,率先涉足电商领域,近期正在与京东合作建设大健康云商平台,致力于透过该平台向消费者和其他零售药店销售药品。
上海医药集团立足于与医院之间的长期合作优势,以确保其电商业务能够获取相当规模的患者处方流量。而与互联网巨头京东的合作,能够带来巨大的在线客流量,并实现直接为患者送药上门。京东具备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与上海医药集团分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有益互补。
上海医药集团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其平台产生的海量相关信息,为制药企业提供市场分析洞察的服务。
对于保险企业,数字化医疗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即有望从医疗费用的承担者一跃为医疗福利的高效管理者。保险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发在线诊疗服务,这有助于短期内扩大客户群。
长期来看,保险机构能够对治疗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识别针对某些病症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从而为其客户(尤其是大型企业雇主)制订极具吸引力的患者管理计划。
总结:数字化医疗时代制胜之道
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发展轨道已经显而易见。数字化医疗正在迅速升温,因此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亟须实现业务转型。了解自身会受到哪些影响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对这些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某些企业而言,顺应数字化医疗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现有流程要实现数字化,以提升效率。
以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为例,由于他们要将数字化工具用于营销与销售以及产品组合优化等领域,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重头戏。
2、运用直营、商这种现代化市场拓展方式,迅速扩大健康管理公司的经营规模,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拓展全省13个地级市场。
3、树立健康管理公司的企业形象,提升健康管理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用3年时间使其成为健康管理行业中区域第一品牌。
4、把健康管理公司建设成一个专门为方培养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大学堂”,即培训、营销、管理为主。
5、把健康管理公司建设成全省各级医院市场部的外设机构,即承担医院的战略规划、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客户管理、科室指导和服务培训等服务需求。
为确保营销目标顺利实现,战略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扎牢根基,求稳不求快,建成4-5个样地级样板市场。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7月稳定发展与调整阶段,在原有基础上,再建成8-10个强势市场,逐步使健康管理公司的加盟体系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为其第三阶段的腾飞积累经验。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8月快速发展阶段,各级市场销售额迅速增长,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健康管理公司在全国范围有一定的知名度,力争成为全国健康管理行业的第一品牌。
二、营销战略策划原则
营销战略制定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核心的影响因素是目标市场,根据市场机会和行业态势的分析,并结合健康管理公司自身状况,确定如下策划原则:
1、正本清源,渠道(医院渠道)入手
如何定位,将医院渠道的协同服务落到实处。
找到渠道这个切入点,健康管理公司才能在更大的范围让顾客接受,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品牌。
2、因地制宜
(1)充分利用全国健康教育协会的影响力;
(2)充分利用全国地区媒体及公关优势;
(3)充分利用长沙市便利的健康服务优势。
3、重点突破。
(1)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有限的目标市场,避免四面出击,分散力量。
(2)重点在于树立健康管理公司和产品的品牌形象。
三、营销战略制定
(一)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定
健康管理公司的产品是一种健康管理类产品在进行市场细分时,应以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为细分依据。
心理因素主要考虑消费者生活格调、健康价值观;
行为因素主要考虑消费者购买健康管理公司产品的动机,所追求的利益,对品牌的忠诚度。
根据健康管理公司产品特点,经过市场细分,选定首批区域市场、团体客户为目标市场。
(二)目标市场涵盖战略
采用集中市场营销战略
从全国、全行业来看,因企业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整个市场,宜集中力量于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最好选择省内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及银行、保险公司为目标市场,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方面实行专业化服务,比较容易在特定市场取得有利地位。
(三)产品战略
分为两大部分:1、有形产品;2、无形产品
1、有形产品
指具体的健康管理公司产品
(1)产品定位策略:定位于优惠、实用、体检、系列健康管理、礼品,突出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特色,在健康管理实用性方面与其它健康管理类公司、其它品牌明显区别开,给人留下鲜明的个性和印象。
(2)产品差异化策略
①在产品特色方面:以渠道为素材,充分利用全国省健康教育协会的整体优势,构筑渠道的广度与深度(具体见医院渠道支持)。
②在产品种类上: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爱好,不同区域市场的健康需求特色,可设计、生产不同的产品,如体检、陪同、护理等。
③在产品档次上: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商(或机构)获取利润,设计、生产部分高档产品,用于提升企业形象。
(3)产品包装策略:采用统一包装策略,同系列产品在包装外形上采用统一的图案、色彩、特征,有利于树立健康管理公司品牌形象,既可节省包装费用,又可扩大健康管理公司的影响。
2、无形产品
指三湘发展到第二阶段,经营的重点不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品牌,以及特许经营的一整套管理模式,品牌的使用权。
(四)价格战略
1、针对中低端消费者求实、求惠、求便的心理,突出健康管理公司在健康服务方面的方便、快捷、实惠的品牌形象,采用单品定价的价格战略,实行明码实价的策略。
2、针对高端消费者求贵、求荣、求名的心理,突出健康管理公司在健康持续管理方面的品牌形象,采用缓慢撇取的价格战略,实行优质高价策略。
同时,密切注意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包括可替代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其它产品)的变化,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价格和产品政策,但一年内不超过一次。
(五)市场渠道战略
根据产品特点及企业当前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结合目标市场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渠道加盟模式。
第一种,所有团队和货币由人投资,人支付加盟费、区域市场保证金,人享受利益与健康管理公司相关市场激励机制。
第二种,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投资,健康管理公司以无形资产即“全国健康管理公司”品牌投资,加盟费中包括特许方对受许方部分人员培费和市场拓展支持费及相当于一定比例加盟费用的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健康管理公司每月按受许人营业额的一定百分比收取特许使用费。
渠道发展的后期,特许方只负责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开发,品牌的管理,医院渠道管理、产品素材的提供并为受许方提供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
(六)市场推动战略
1.运用多种广告形式,宣传企业及产品,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主要目的在于展示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运用大量的软广告(健康管理系列文章)来展示健康管理的健康色和价值,提高健康管理的大众意识,同时将健康管理公司品牌推介给大众。
广告战略分为三步:
第一步:找准切入点。突出健康管理公司产品与其它健康管理产品、其它品牌的差异,向消费者介绍健康管理的健康文化及健康管理公司的创业历程和企业理念,引起消费者兴趣,从而使其产生熟悉感和信任感;另外要大力宣传商标和品牌,扩大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知名度。这个阶段广告投入较多,多种媒体组合,刊播频率较高,造成广告攻势,尤其可以利用对外广播电台、电视中的健康栏目。
第二步:保牌,加深消费者印象,巩固已有的市场,扩大市场潜力,引导消费者认牌购买,此时广告费用、频率都要比第一步降低;广告媒体选择要有重点。
第三步:提升品牌,通过第一、第二步,健康管理公司已成为区域性名牌,公司实力增加,此时,各种创意性广告和新闻性软广告交替使用,同时加强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广告投入要集中于强势媒体,广告费用、频率都要提高,给消费者造成强势品牌印象,最终成为真正的名牌。
2.积极展开各种公关活动,举办多种专题活动,将招商工作开展起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期,将举办3次“健康管理公司行”,第二阶段后期及第三阶段,举办3次“健康管理公司行(或特许)加盟说明会”。
3.做好与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公共关系,向大型企事业推介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
4.印制健康管理公司产品宣传页,在目标市场POP广告,扩大健康管理公司的知名度。
(七)竞争战略
在健康管理行业中,健康管理公司已领先一步,在经营规模,新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采取市场领先者战略,时刻保持自已的优势,严格防范市场挑战者的进攻,为此可采取如下策略:
1.强化定位策略,广告宣传中,找准切入点,突出自身的市场领先者地位,不断强化消费者象。2.扩大总市场策略。提高健康管理的市场地位,提高健康管理的市场需求总量,从而提高健康管理公司服务产品的需求量。
为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采取软性广告,以健康管理系列文章介绍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文化;以新闻等方式提高健康管理公司的知名度。
3.质量管理策略。一定要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以质取胜。
4.不断创新策略。为保持领先地位,每年必须保证有3~5种新产品或新技术运用,以领先竞争者成为本行业新产品构思、顾客服务、分销效益等方面的先驱。
四、营销支持战略
(一)、渠道支持战略
1、公司对医院渠道支持的战略定位
协助医院在战略规划、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客户管理、科室指导和服务培训进行服务。
2、公司对医院渠道支持的基本目标
(1)、协助医院在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和广大居民之间构建快捷、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2)、协助医院在周边半径三十公里内医院竞争优势明显、服务网络全面、品牌影响力最大;
(3)、协助医院在医院品牌科室、重点医生、特色专科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协助医院的医保病人卫生消费稳定,对医院忠诚度高;非医保病人比例逐年上升,对医院依赖程度高。
3、我们在与医院进行对接时的主要工作内容
(1)、了解医疗服务需求情况,了解医疗动态与各医院的经营状况,分析医疗市场竞争走势;
(2)、协助医院制定医疗服务营销计划,制定医疗服务营销的规章制度;
(3)、撰写医疗市场分析报告,提出改进医疗服务的意见,帮助医院市场部与各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沟通与协调,指导营销活动;
(4)、帮助医院市场部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加强大客户的营销关系管理,对顾客服务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进行分析;
(5)、帮助医院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健康讲座、义诊、举办联合活动,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工作;
(6)、与医院市场部通过拜访客户、走访市场、设置宣传广告栏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市场,扩大医院知名度和认知度;
(7)、与医院协同加强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社保局、医保中心、保险公司、各类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周边社区各单位的关系营销,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
(8)、与医院市场部结合医院的优势,在服务半径内每个居民点建立卫生服务联系点,广泛开展医疗技术项目合作或其他相关项目的合作;
(9)、在健康管理公司网站建立医院渠道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库搜集和积累客户信息,并进行信息整理、汇总与分析,根据医院定位选择目标顾客群,有针对性地为相关部门和科室提供营销资讯;
(10)、协助医院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营销培训,指导科室开展营销技能训练,提高全员、全程营销水平。
(11)、与医院市场部一起抓好客户服务工作,为顾客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服务,协助医院督察临床医技科室执行医院开拓医疗市场有关政策的情况。
(12)、对医院本部以外医疗服务点的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市场调查。
(13)、帮助医院建立协调转诊断机制。
(二)、网络支持
1、全面纵深网站的服务功能
(1)、健康管理公司应建立多种智能化服务平台,整合医药健康资源,在医院与患者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大众实现部分疾病的自我诊断与健康咨询,推动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传统医疗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
(2)、健康管理公司应建立独特服务技术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双向互动-无线网络便携、移动”等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化专家系统的服务平台,将“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的海量数字信息进行网络百科全书式地跨时空传播。
(4)、健康管理公司网通过互联网根据医院与患者互动获取的准确信息和咨询服务的范围、深度、方法和目标,对中西医学药体系和健康促进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成为传统医疗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
(5)、我们的服务范围:
克服大众在医学专业知识结构方面的弱势和障碍,帮助他们实现一部分疾病的自我诊断、安全治疗,把握及时去医院就诊的时机、妥善应对,更积极、有效地配合检查、诊断、治疗,客观地、全面地行使对自身健康管理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
同时依托现代化的IT技术平台,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的危险因素,通过Email、电话、短信、健康促进活动和健康讲座等方式给予针对性指导和跟踪服务,调动患者管理自己健康的积极性,确保广大百姓健康的身心状态。同时为广大老百姓提供预约挂号、导医导诊、预约手术和预约住院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
2、加强网站的技术人才的支持
要将以上几个方面落到实处我们应逐步加强网站的技术人员力量
3、加强网站的运营推广
协助各联盟医院建立网站。并通过品牌宣传使其全面覆盖央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社科期刊、晚报、晨报等,全面锁定终端用户,聚敛人气,以此提高网站点击率。同时,总部还将与国内著名生活期刊、电视台生活栏目等通力合作,以专版、专访的形式与社会流行趋势和流行话题紧密衔接,通过媒体的运作,有效传播健康管理公司便民惠民工程的服务新模式,提高“健康管理公司”品牌的亲活力、号召力和美誉度,全面策应各级地方市场全方位、科学、专业的介入市场。
(三)其他支持
1、强势品牌支持:合作成员享受健康管理公司品牌带来的影响力及品牌效应。总部将提供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体系、统一运作模式。健康管理公司总部将定期或不定期联系相关部门以及健康机构组织参与主办有关大型社会活动,合作成员享受由此带来的“健康管理公司便民惠民工程”的影响力,从而增加赢利。
2、完善管理支持:总部将为各级合作伙伴提供完善的管理系统及人事培训,传授科学管理模式,规范并完善市场的管理模式,使其更具号召性、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同时,在职责范围内努力帮助和协调解决合作伙伴业务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为合作伙伴顺利经营创造条件。
3、鼎力市场支持:总部坚持细分市场,执行严格的区域保护政策,保证合作成员在同一地区仅此一家,以确保乙方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结合““健康管理公司便民惠民工程”增值服务遍及全省的营销网络,形式多样的市场推广活动,加强及扩大合作成员的市场影响力。
4、专业技术支持:总部将为合作成员提供健康管理公司网站当地服务站点、全省统一预约挂号服务系统、求医问药服务系统。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扫除所有技术上的障碍,让合作成员不懂技术一样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