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利工程的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1 17:02: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利工程的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水利工程的发展

篇(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一、承德县水资源及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承德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水资源匮乏,且年际和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山体自然蓄水能力低,可开采的地下水有限,部分地区历史以来饮用水就很困难。根据2005年初对全县农村饮水现状的初步调查,全县人口其中有22.43万人饮水不安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在着洪灾的危险。

2.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篇(2)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2.1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

 

2.1.1 尊重自然的理念

 

自然河流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形态是河流长期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也是河流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平衡状态。河流地貌与河流形态的外在稳定,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尽量保持河流地貌和形态的自然状态,2O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及“亲近自然河流”的提法、“多自然河川计划”,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拆除以前在河床上人工铺设的硬质材料,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重塑河流生态环境,使受损的河流生态得以修复。

 

2.1.2 人类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

 

水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态要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不言而喻,要维持人类的生存,就要维护好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立与生物共享水资源、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维护生态健康用水量。

 

2.1.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87年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就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可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包括保护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即水资源的开发不能超过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就是指水资源总量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水质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情况下的水资源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实现最佳分配,使水资源本身、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最终达到一种大体上的平衡;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2.1.4 依靠自然恢复能力的理念

 

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反馈机制,也就是使生态系统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此保’汪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最低程度的变化。生态水利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工程,和传统的水利设计相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设计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的动机,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2.2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利用水文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分析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之问的内在规律;确定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2)生态水利规划与设计: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最大承载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符合生态安全的水利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生态水利规划涉及水资源、环境、生态和水利等多个学科,在规划过程中,强调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实现水资源的持久利用。

 

(3)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在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累积生态学效应的评估和预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工程方案。生态水利强调以预防和保护为目标,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流域生态系统。

 

篇(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利工程多维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程因大型水库建设工程遭遇执行困难,而转向拦河堰取水工程、水资源规划、河川整治、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规范、环境水理、地下水及水利科技研究等方向发展。水利部门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现代化的水利工程顾问团队,除从事传统的水利工程外,也提升至政策层面及水利经济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本阶段已大量使用电脑及有限元素分析法进行水工结构物应力动态分析及仿静态分析工作,在水文技术上发展类似于二维降雨径流模型。该模型以运动波模型结合数值地形建立二维网络,模拟降雨径流及淹水分析模型,可直接计算流域内各处的径流量及淹水分布。另外,这一模型业已成功应用于淹水分析上。

第二,本阶段的水理分析技术也跟随世界各国,由传统上一维定量流及变量流的分析发展至使用二维定量及变量流分析。在河川工程上利用二维水理分析可显示结构物附近水理分析。二维分析反应结构体附近流速放大及地形变化的效应,使水利工程设计上更能掌握水理变化的影响。

第三,在溃坝洪水分析方面,也由一维溃坝洪水分析发展至结合二维溃坝洪水分析模型,进行下游地区淹水分析。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水库的溃坝分析工作。另外,也针对土石坝的特性,结合溃坝水理及输砂公式,计算土石坝的溃坝过程及产生洪水。这一模型也已应用于我国多个溃坝分析工作上。在海岸环境水理方面,主要分析水体污染扩散、温排水排放及海岸地形变迁分析等工作。

第四,在温排水排放分析上已由利用COMIX进行近域温排水扩散分析后,再利用MIKE21进行远域二维水理分析的方法,发展至使用MIKE3进行三维水理演算及温排水扩散分析。这一技术发展后,我国水利工程师已能充分掌握现代化的高等水理分析技术,可应用于环境水理方面等高深的研究课题,如水质优养化、地形变迁、污染扩散等工作。

第五,在地下水技术方面,在这一阶段也发展至二维地下水数值分析及三维地下水数值分析工作,并引进MIKE SHE计算整个流域地表地下水的交换及地下水资源的分析。另外,引进地下水保育的观念,至此我国水利技术已能够与发达国家齐步。

另外,我国水利部门在本阶段也大力发展水利信息的技术,首先建立了水资源GIS系统及资料库,并运用于水资源综合发展计划,在很多水库的监测计划中整合GIS系统、资料库、系统工程、机电工程、水文预报、洪流演算及操作控制等,建立起一完整的水利信息及洪水预报系统,可适用我国各流域。同时也发展出决策支援系统及模拟培训系统,以便水利操作人员更能利用水利信息系统以辅助水库操作工作。

二、新世纪以来的水利工程综合技术发展

本阶段我国水利部门所从事的水资源工作主要有人工湖设置规划、水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在河川工程有淡水河河川环境整体规划、溪流整体规划、排水改善规划、易淹水地区排水系统治理、排水治理计划、水库安全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在水利信息领域,办理各区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建置及溪流域径流测预报监测控制系统等工作。

本阶段水利技术发展于工程设计、水资源规划、水库安全评估、水利信息、水域环境研究与调查、都市防洪与排水、海岸工程及地下水资源工程等各方面均有技术提升的成效。这一阶段我国水利部门的主要贡献为发展国内自主研发的二维通用型水理分析模块(SEC-HY21),这一模型的开发奠定我国水利工程除顾问业务外,与国外大型树立工程研究机构并驾齐驱。

第一,在溃坝洪水分析方面,使用所研发的二维明渠流水理分析软件SEC-HY21,以及参考美国气象局所开发的DAMBRK 及FLDWAV 模型,来计算坝体溃决的出流量历线。另外引进由水利部门与荷兰WL-DelftHydraulic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的二维淹水模拟程序——SOBEK模型,应用在易淹水地区的综合治水规划中,发挥战略规划与防救灾应变的功效。

第二,本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部门更引进世界顶尖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软件——FLOW-3D,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设计,作为水库溢洪道水理计算、水力电厂平压塔模拟、水力电厂进水口输砂模拟的工具,让使用者以精确的模型进行水力分析。通过FLOW-3D的Multi-Block网络设计,可显示水如何通过整个3D水库模型的状况。

第三,在地下水技术方面,为考量地下水饱和及饱和层间的水流变化情况,及后续地球化学反应需求(Coupled Varably Saturated Flow, Heat Transfer and Reactive Chemical Transport),我国水利部门引进了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叶高次教授开发的地下水模型及地球化学模型(FEMWATER),以有限元素法求解空间变化,而在时间上则以有限差分法进行地下水流场的模拟。同时,水利部门更与国家研究台风的部门合作共同发展HYDROGeochem的研发及推广工作。

第四,水利部门在本阶段对于水利信息的技术则有更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应对时代变化,水利信息技术已发展为自动资料收集(降雨、水库、坝、发电厂、河川水位等观测资料),并运用于防灾预警、水资源调配管理等计划。

第五,在海事工程技术方面,借助SEC-HY21的发展进行各河口暴潮水位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业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oastal Engineering Journal,说明除规划、设计等,我国水利工程实务技术已臻成熟,而其研究发展的能力也获得国际上肯定。这一时期,我国水利工程组织也在海外从事许多计划,尤其是在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开展的各项水坝工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声名也远播国外。

三、小结

本文的分析是基于时间轴进行的。事实上,在具体的技术上,我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土石方工程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在工程规模、机械化水平、施工技术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解决了一系列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如深厚覆盖层的坝基处理、筑坝材料、坝体填筑、混凝土面板防裂、沥青混凝土防渗等施工技术问题;其中在工程爆破技术、土石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在基础工程、堤防工程、导截流工程、地下工程、爆破工程等许多领域,我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大容量、高效率的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新型机械设备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系统工程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

篇(4)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动力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地理形势的特点我国水资源因地理原因分布趋势多变。根据地理学和气象学知识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处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季风的深入,从而形成降雨。我国整体的降雨量分布十分不均匀,沿海地区的降水量十分丰富,整体趋势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在我国的西北部降雨量十分之稀少。这样的降雨量分布对于人们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十分不利,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兴建的水利工程众多,也发挥了水利工程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国外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较大的差距。

1.2水利设施施工技术特点及重要性

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水量调节和水资源分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水利工程还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水利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就要依靠完整的水利工程设施,高质量的水利设施才能够对水利资源做到良好的调控,如果水利设施不合格不但不会起到水利工程的作用还会造成次生灾害。例如三峡大坝的修建,如果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必将会对下游的城市带来灾难并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水利工程是一项受季节影响十分大的项目,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季节的配合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在河段的上游,但是河段上游施工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在施工时要有特殊的处理手段,同时水利工程施工强调高度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而这些要求的实现要依靠高水平的水利施工技术实现。

2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探讨

2.1水利工程堤坝建设技术探讨

水利工程的技术探讨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堤坝建设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堤坝建设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堤坝建设的好坏对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堤坝建设中,堤坝常常由泥土和砾石组成,泥土可以起到防止水渗透的作用,砾石可以起到坚固堤坝的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堤坝防渗透层的建设,同时要增加砾石的填充密度,来增强整个堤坝的耐受性和整体质量。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国际先进的冲击和反循环钻机技术进行堤坝工程建设,这能够大大提升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传统的堤坝建设主要运用混凝土进行,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大量的混凝土进行浇筑,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同时对于建设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尤其是高质量设备的应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当前一般对骨料采用风冷降温,或者是在混凝土拌和的过程中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总体来说,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堤坝建设技术的探讨有利于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

2.2水利工程挖掘技术探讨

挖掘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随着我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展日益增多,水利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这些方面的特点对于施工的强度有着很大的要求,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动用大量的设备,尤其是挖掘设备,同时对于工程管理人员、建设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管理人员和建设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我国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依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和创新来解决。尤其是在挖掘作业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挖掘设备和挖掘技术才能够减少工程的质量问题,减少人工失误,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品质。挖掘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挖掘技术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3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3.1现代化管理

管理对于每项施工工程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运用现代的科技化的管理手段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和缩短工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合理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对于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从而及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技术设备、挖掘设备、材料进行细致的管理,能大幅度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效率。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地进行修正,确保该问题不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再次出现,防止问题的扩大化,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工期。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设备和管理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定期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对工程建设的设备、材料进行细致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期。

3.2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

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应当充分地参照国际先进的建设技术,与我国的具体水利工程实践相结合,促进我国树立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以先进的技术和施工设备提升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同时,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减少人为原因形成的建设失误,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形成完备的树立工程建设技术保障。

篇(5)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 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住着洪灾的危险。

    1.2 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 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

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 开发人力资源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14-01

0 引言

水利工程管理综合性强、专业性强、管理范围大、管理难度大,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起步晚、技术人员薄弱、学术研究不多,是一个急需发展壮大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专业。水利工程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合理保护、运用和经营已开发的水利项目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水利项目的运营状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是提供水利保障的核心要素。

1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现代化的水电建设起步虽晚,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国家投资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已与国际接轨,给水利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量的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养护维修,许多项目效益日趋衰减,投入巨资的新建项目设施老化失修等等。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正面临一个新的高峰,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需要,要求兴建一些新的大型控制性工程及一些配套的或中小型工程;另一方面,前期兴建的水利工程已运行三四十年,加之有的先天不足,大量病险工程急需维修和除险加固。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经不断努力,基本已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化,初步建立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负责、再从地方到中央集中改良的管理体制。各体系的上级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下级部门的有关工作,业务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管理职能及时发现、反映存在问题。形成了水行政主管部门从事宏观及方针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管理而具体业务管理则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的局面。

在法规建设方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及《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大法,并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如《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几十种法规和技术标准。

2 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首要问题,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或者责任不明确会给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等工程目标带来风险和后患。

(2)招投标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如委托单位没有资质或低资质;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同体”现象,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中存在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的现象。

2.2 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目前“重建轻管”的水利工程管理使得大型水利工程运营“不景气”,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影响着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行政管理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较普遍;工程安全风险分析方面也尚没有自己的一套可操作的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技术;对水利运营政策的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分析研究不够。

2.3 管理部门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机制不全。

内部机构设置层数较多,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效率低下。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

3 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使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务必抓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做好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3.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趋势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管理对的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库维修养护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关键。

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引进等方式努力培养出一批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精通水利信息管理、熟悉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3.2 准确定位,建立符合实际的发展策略。

依据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结合其收益情况及社会效用,将水管单位划分为纯公益性单位、准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三类。以科学客观发展的态度划分经营型和公益型的问题,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经营,挖掘潜力,发挥最大效用。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取得的成就简而易见,然而,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也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效益化。

参考文献

[1]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高玉琴,方国华,韩春晖,王弘,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9(4)

[3]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吴建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1)

篇(7)

1、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1.1、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一:生态环境要求。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开工破土建设建筑物,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当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1.2、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二:水地环境要求。水利工程分为防洪防旱工程,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它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到水文条件(水流量大小,水流缓急,水流落差),更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地质软硬,坡度陡斜,截面宽窄)。只有水流量较大,水流落差大,地质坚硬,截面比较宽的地方比较适合水利工程建筑。

1.3、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三:施工和技术人员要求。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由于施工条件复杂,需要在难于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运行和工作。因此施工时要求要严格的质量把关,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过硬的技术人员的操作。

1.4、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四:资金方面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施工建筑工程,它需要大量调动设备,材料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运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因此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的资金来保障才能运行。

2、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1、管理体制落后,施工效率低下。进入20世纪以来,各行各业为了应对新的发展趋势都进行了管理模式的革新。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的管理是指对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及施工人员技术的安全及保障。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都是沿用之前的方式,管理体制严重落后。因此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在员工,施工管理方面。由于大锅饭,粗放型等等因素,也导致了水利工程施工效率低下。

2.2、施工经验和技术人员的缺乏。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问题广,内容多,情况复杂,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它需要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过硬的技术人员。但是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对于大型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更是缺乏施工经验,特别是先进的施工经验。再者我国水利工程教育的起点也晚,特别是十年导致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停顿,因此我国的技术人才更是急缺。施工经验和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拖滞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2.3、水利工程建设维修经费不足。水利工程需要修建水坝,水库,桥梁,栈道等等大型建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它的运行需要大量的经费来维持。水利工程的老化,破坏的修复以及养护都需要经费。但是我国每年的财政支出并不仅仅只是用以水利工程方面,还有其他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支持,因此水利工程面临着经费的不足。

2.4、水利工程破坏老化严重。由于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建筑都大多是解放后修筑的,因此面临着严重的老化。再加上各种自然原因,尤其是地震的破坏,以及人们不加以保护和人为的毁坏。导致了我国的水利工程面临着破坏和老化的问题。

3、水利工程的影响

3.1、水利工程对经济的影响。一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可发展,航运,港口等可以增加就业,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二是水利工程修建的水坝,水库等可以发展养殖业,旅游业,提升当地知名度,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三是水利工程兴建可以利用水流作用来发电,补充我国电能短缺的局面,促进国家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3.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兴建对环境有利也有弊。弊的方面:水利工程能够改变地区的局部气候,使水温产生变化,影响水质和引发地震。气候和水温的变化使当地的一些动植物不适应而死亡,水流缓慢使污染物不易扩散造成水体水质的污染,引发的地震会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利的方面:通过水利工程可以拦截地表水,可以保护土壤不受冲刷,保护土壤成分和水分。可以防旱防洪,旱灾洪灾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因此修建水利工程要有全局观,既要能够促进经发展,又要保护环境。

3.3、水利工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水利工程一方面可以使经济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工作岗位,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水利工程通过引水调水工程,使人们的生活用水紧缺的的状况得到改善。因此水利工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4、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对经济,对生活,更是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起到防洪防旱的作用,改善农业的耕作环境,提供农业耕种的所需用水,促进农业的发展。例如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是古代的产品,但是至今还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疏通水道,防洪防旱,灌溉农业等综合效益的发挥。

4、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4.1、发展水利工程是第一要义,创新是关键。我国是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水流丰富,落差较大。因此我国应当要发展水利工程来造福人民,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低,水利技术落后,施工管理经验缺乏。因此要想发展好水利工程必须要进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经验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只有发展,创新,才能使水利工程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才能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4.2、统筹发展,兼顾利与弊。水利工程的发展中不仅会产生利益更会产生弊端,它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收入,充足的水源,良好的交通等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它也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水体污染,动植物的灭亡,引发地震等等不良效果。因此我们发展水利工程必须要统筹兼顾,既要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又要克服它带来的危害。

4.3、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措施。目前水利工程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松懈,水利工程严重老化。这样不仅不会使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人员和财产受到威胁。因此要加强工程质量的把关,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加大力度维修和保养水利工程等等措施。

4.4、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引入。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行。首先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在政府有限的财力支持下,我们要发动群众对水利工程兴建的支持,让民众自觉地捐助筹资来帮助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5、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一件利民的工程,它能够起到防洪防旱,调水引水解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发电供电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作用。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有利于当地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更能有力地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的修建具有两面性,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能仅仅只看到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要看到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得不偿失。因此水利工程的修建要做到统筹全局,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这样才能造福于我们,更利于我们子孙后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凯.浅谈美国西部的水利建设及意义.陇东学院学报2008-01-15

[2] 寿小丽.小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力度科技资讯2008-01-23.

篇(8)

2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水利工程

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但是经济的发展要坚持稳定和健康的基本路线,经济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起来,以经济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组织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念,并将生态举措贯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原材料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力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坚持在工程建设之后进行相应的生态恢复工作。

生态水利工程的类型主要有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替代型如广西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都江堰是最典型的综合型生态水利工程,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实现了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

3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天然河流具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流水状态、不同的土壤状态、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这种多样性是修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础,因地制宜就是要科学地依据具体河流的综合特征,来设计和建造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保留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能一味地模仿世界上的成功案例。

3.2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越强,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程度就越低,人为修复的力度也就越小,投入的维护成本也不多,所以在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保持和快速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降低破坏之后的治理成本,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综合考虑修复水域生态系统自然河流与其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还要综合考虑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的关系,将它们都纳入到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和修复的范围内。

4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途径

首先,要将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科学分析与计算水文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障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的基础之上的,要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这样才能同时满足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需求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经济生活用水需求。

其次,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受重大生态破坏的环节和植物种类、动物种类等,及时制定科学可行的改进方案,尽量将影响范围缩到最小,影响程度压到最低,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破坏的前期预防工作,并在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完毕之后进行适当的调整,恢复可以利用的河流环境特点,进行植被和动物的回迁。尤其要注意的关键是,提高防患意识,加强事前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缩减经费开支,降低影响程度。

最后,要将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环境工程的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以达到水量与水质配置的科学化与同步化目的。要将水利工程与水污染防治工程结合起来,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环境效益。

篇(9)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为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但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导致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1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经济和环保意识差

水利工程设计的评价中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经济指标,通过对项目经济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和判断才能对水利工程设计好坏做出评价。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缺乏经济意识会造成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因为投资规模超标或者其他资金问题导致工程进展受到限制甚至停工的现象。

随着国家环境保证政策实施之后以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程之中,工程设计人员并没有真正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工程设计中去,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城市中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城市中的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宝贵的水资源与人类衍生的依靠关系,尤其是没有注意到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的重要性,当遇到特大暴雨时,由于城市排水能力弱,不能及时排净街道的雨水,使得很多城市在一些大雨中街道变成了“河流”,这些内涝问题给建筑、交通、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1.2水利工程设计水平较低

要想把一套完美的设计变成现实,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作为保障。水利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很多技术,但目前的水平来看,这些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例如水利信息化,通过该项技术可以获得防洪预案,对水利工程建设起指导作用,但目前该技术尚不完善,功能的不足导致在行政决策方面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所以技术不过关也是一项较为重大的问题。

1.3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较差及设计所需资料不全面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质量,而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导致水利工程设计问题频出。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符合相关的职业从业资格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工作经验。水利工程设计和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工程急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2.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水利工程设计创新中提高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迈进,这就为水利工程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城市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环保设计尤为重要。城市河湖是城市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维持城市生命和非生命系统、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梅花城市环境等重要功能,在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起到纽带作用。在河道形态布置上,要重视河网水源问题,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动力,保持河网水体流动,起到自然生态的效果。此外,城市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要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要结合生态学理念,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

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工程设计方案的实际价值是现阶段一项常用的评价方法。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注重经济指标,在设计工作中从工程材料、工程建设成本、材料运输、人工成本等各个方面严格考虑。

2.2水利工程设计创新中注重资源节约的理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在世界排名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水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浪费和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添加节约的元素也是非常符合国情的。城市水利工程设计必须注重节约资源,包括考虑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使城市水利工程成为资源节约的典范。

2.3水利工程设计中注重科技创新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是一项包含环境监测、测绘、图纸设计等各项工作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型工作,所以其中需要用到的技术也很多,目前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也是人们困扰的原因,要想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就需要提高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的水平,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融入科技创新的成果,发展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大量的先进技术,使水利工程的运行实现信息化、高效化,更好、更快的为人类的发展造福。

3.水利工程设计创新的发展前景的研究

城市水利发展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水利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应注重功能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城市水利工程设计要创新设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

3.1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从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获取水利工程师资格证的设计人员被视为理论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具有水利工程设计师资格的人员逐年增多,但是其中很多获取相关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的工作能力的情况,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3.2水利工程设计实现生态化

水利工程建设从一定层面上讲也属于国家环境工程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城市水利发展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水利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本理念须与水利工程设计完美结合,在完成水利工程的同时应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水利工程应尽量依托自然环境,在尽量少的破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融入环境,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带动水利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工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总结:

我國的水利工程设计尚不完善,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较低、设计水平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设计以及建设工作的发展。社会时代在进步,水利工程设计要在新时代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在设计中融入创新的元素,以创新带动自身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宋伟,浅谈水利工程设计的创新发展前景[J],科技与创新,2015(19)

篇(10)

1.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原因

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水利工程自身存在缺陷;因为建设水利工程无法避免的将改变原河流的流向,而原河流流向的改变又必然将会破坏生态系统。

第二个方面,人类未能按着自然界的规律行事,缺乏自我约束。一些人往往只顾自身的利益,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一旦这种索取超出了水资源环境实际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第三个方面,因为受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对大自然的规律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容易忽视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第四个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问题,往往由于管理制度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问题的加剧,解决起来变得非常的麻烦。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指,在遵循生态平衡的要求与发展下,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如今,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走生态水利的道路,也就是说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近几十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冰山消融、海平面升高、动植物消亡、江河水污染等等。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水等频繁发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恶化,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我们都非常的明白,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各行业、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小气候的形成、库区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设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走生态水利的道路。

最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城市的品味也随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工程,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

3.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任何建设项目必须遵循的,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在满足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防洪等基本需求外,还必须满足可持续性的要求。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性,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仅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同时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应该能够承受干旱、冰冻、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须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河势运动的规律进行动态的研究。在进行河流横、纵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河流侵蚀、冲刷等特征。经济性原则也是任何一家建设企业在建设时必须考虑与遵循的原则。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中必须遵循效益最大、风险最小这一经济性原则。我们都知道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风险是因为生态演替的过程与结果无法预先知道导致的。正是这种风险的存在就促使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应该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评估与监测。而考虑到效益最大,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自我恢复规律,使投入最少,达到效益最大化目的。

4.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4.1加强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视,注重生态效益

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要求水利工程师树立新的理念,放弃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的动机。由于人类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自然界,因此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存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为了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与自组织这个自然界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由于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性,不存在两条一样的河流,即使对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区域其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必须因地制宜,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该河流在该区域的美学价值与自然属性,最终形成最好的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方案。另外,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是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前提,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使得水利工程既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人们生活与环境质量的要求。

4.2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的重视,处理好污水弃渣

污水弃渣的处理对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来说尤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特许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弃渣。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化粪池与简易的厕所来接纳工程施工区域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对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弃渣的堆放,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原有景观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恢复;首先开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层,并将开挖出来的表土耕作层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4.3做好水利工程环境监测工作,加强施工区域的保护

对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应该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项目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环保的标准。在该指标体系当中对相关监测人员与单位的职责应该做明确的规定,这样出现当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5.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关注生态是人们思想认识升华的必然结果。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加强对生态化水利工程的重视。生态水利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跨世纪重要工程。因而必须加强领导对其的重视,将生态水利建设纳入长期的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建设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选址又大多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因此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就格外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市场化,投资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也不再属于一家单位,建设技术越来越专业化。原有的水利建设监督体制也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现就我国水利建设监督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一点建议。

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的现状

我国水利工程自从党的以来在国内全面展开,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颁布以来我国质量监督体系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体制建设不健全和完善。我国各地经济建设南北、东西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质量监督体制建设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质量监督体制的发展也存在严重的南北、东西差异。监督机构普遍存在有机构、无经费,无编制、人员严重不足,质量检查手段不能够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需求,质量监督不够规范,质量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的五大现实问题。

1.1 有机构、无经费

2008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其中就包括监督收费的取消,改为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监督机构的经费仍没有保障,使得监督工作不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

1.2 无编制、人员严重不足

在中西部地区,各县市分站的人员严重不足。且大多是从其他科室抽调的非专职人员,没有专业的人员的带领,很容易形成一盘散沙,在工作时无人可用,不工作时又有人员闲置,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工作,使质量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严重影响质量监督工作的展开。

1.3 质量检查手段不能够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需求

检测机构、设备、人员不能够满足水利质量监督的需求。使得监督工作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不能够真实、有效、科学的满足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需求。

1.4质量监督不够规范

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是法定的监督执法工作。工作的展开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展开,根据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各省、各地区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来展开工作。但是这些规定、法规都是按照大的水利工程制定的,而作为大多数工程的小工程则因为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按照这些规范来做。没有具体的小工程标准、评价办法、工程验收程序,质检人员的权利、责任、工作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工作展开。

1.5 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不足

质量监督人员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技术标准和根据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来展开工作的,质检人员的来源大多是从别的科室抽调的人员,这就导致其不是很熟悉水利建设的标准和国家法规,再加上其不一定是地质专业的专业人员,使其不能够很好的开展工作。

2、国外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办法

各个国家有其不同的国情,导致了其选择了不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在我国也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特色监督体制。但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将这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取其精华,使我国的水利监督体制更加完美,更上一城楼。

根据国外各国的具体国情,全球各国都有适合其自己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独特监督体制。按照各国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扮演的角色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不直接参与微观层次水利工程监督的监督模式、政府直接参与微观层次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监督模式、政府委托机构进行水利建设质量监督的监督模式。代表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法国。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主要采用政府监督管理的方式:政府部门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模式。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在每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派遣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促使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规范建设。

德国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采用以间接管理为主,以直接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其主要行为,通过颁发施工许可证来选择专业的建筑单位,并且选择专业的质量监督单位来代表政府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质量监督。这样既保证了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又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法国政府不直接参与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而是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运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通过缴纳强制性保险,利用完善的技术立法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发现虽然模式不同,但是其都是拥有完善的立法规定、技术标准,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质量监督人员队伍,通过缴纳强制性质量保险、工程担保,和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大关。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事关国计民生,其质量监督因此也显得格外重要,现在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3.1完善质量监督法、完善技术标准

通过明确的立法,在立法机构明确立法,使质量监督部门在执法时候能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质量监督部门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做到在监督过程中有明确的标准可依。通过立法,制定质量监督标准,使得质量监督部门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明确的标准、法律来进行。

3.2明确质检机构的地位、执法内容和程序

质检代表着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把关,所以监督机构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准行政机构,按照公务员标准全额由财政承担行政经费,这样才能够使得监督机构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明确监督的内容和程序,以确保监督工作的一致性、统一性,这样才能够确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全程受到监控,确保水利建设的质量大关。3.3 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水利工程的建设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因此要求监督人员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依法,标准监督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这就就要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质检队伍,要有稳定的专业人员,通过一些必要的培训来提高其执法素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3.4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部分质量问题不是能够通过人眼来给出答案的,这就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测设备来保证质检工作的高质、高效,给质量监督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来保证质检人员的判断,促进水利建设的质量大关。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为先,因此质量监督人员是其保证,改革、发展质量监督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参考国际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改革质量监督体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