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习中医的基础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0 17:02: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习中医的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78-02

合作性学习是以分组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学,在合作性学习中,其核心理念是自我指导和自我发展,充分展现个人的个性。合作性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起来,经过了几十年的更新和完善,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也兴起了合作学习的热潮,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医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因为课程讲授的大多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所以进行合作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中医康复专业中的100名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段是16~19岁,平均(16.9±0.5)岁;观察组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段是15.5~18岁,平均(16.4±0.6)岁,对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学习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合作性学习模式。教师先对中医学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学生根据分组进行练习,对照组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在遇到问题时询问教师,而观察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观察组中的50名学生,每5个人为一个小组,共10组,教师详细向学生介绍合作性学习模式的特点,并与其他学习模式进行区别,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从而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每一个小组中有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学生的学习方案与学习计划,并以教师的指导为方向进行学习与创新。

第一,答题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心主血脉与脾统血、肝藏血有什么不同;肺主气与肾主纳气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心主神志;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失常分别有哪些症状等。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选择一道与其他组员不同的题目,组内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题目和解题思路讲解给另一个组员听,另一个组员听后将其出现的问题和修正后的答案交给讲述的学生,以这种方法在组内进行循环。组内的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尽量缩小范围,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

第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小组内,可以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负责1~2个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由教师来分配任务。在肺的宣发与肃降这个问题上,可以让一个学生负责找肺的宣发失常症状,另一个学生负责找肺的肃降失常症状。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先选择,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后选择,然后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阅读,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组内其他的同学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若是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争议,可请教教师。

3.学习结果评价标准

第一,利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应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每项分数在1~5分之间。该问卷分数越高则说明学生的自身能力越好。本次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第二,教师组织考试对两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满分为100分。

4.统计学分析

使用SAS8.2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使用( ±s)形式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x2,P

二 结果

1.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在分组前,成绩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分组观察后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组别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中医学基础成绩(分) 84.10±3.28 92.40±4.37

2.两组学生的自身能力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自身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学生的自身能力比较

组别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学习主动性 3.07±0.57 3.61±0.75

学习积极性 3.39±0.52 3.89±0.81

应变能力 3.31±0.51 3.83±0.81

合作能力 3.06±0.60 3.38±0.61

沟通能力 3.25±0.53 3.93±0.69

知识应用能力 3.08±0.57 3.32±0.89

三 讨论

在刚刚接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因为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感到生涩难懂,阴阳、五行、脏象等概念,对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经典知识点理解得不够深透,问题得不到解决,久之就会对所学的专业产生疲劳感。所以,在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就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性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合作性的学习小组一般是由正式性的小组、非正式性的小组和基层的小组构成,正式性的合作小组一般指的是固定小组,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小组内的成员是不能变动的,这样的小组一般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发挥作用。正式性小组内的成员一般要完成两个任务:(1)在组内的讨论中学到知识;(2)让组内的其他成员在自己的论述中学到知识。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可以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分成一组,合作小组内成员既是学习上的帮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进行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非正式的小组可以是相近的学生组成的临时性小组,基层小组指的是以寝室为单位构成的学习小组。

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是学习好中医学这个专业的基础和工具,让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医学,进行中医学思想的交流。中医学基础这门学科在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术语,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的复合型学生。对中医学概念和理论的掌握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等形式来实现。

在中医学基础课堂上实现合作性的教学,主要采取的是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对合作学习的成效加以评价,在教学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不同感官都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的合作性学习中,组内的成员可以依次进行发言,然后组内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中起到辅助的作用,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让学生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来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过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整理出学习的框架。

综上所述,合作性学习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让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合作课堂教学,因此,对合作性学习模式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学生经常为这些抽象而枯燥的理论摸不着头脑,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的合作性学习中,组内的成员可以依次进行发言,从而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对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郭明贤、李烦繁、崔艳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7)

篇(2)

    论文摘要:《中医基础理论》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尝试实践,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好中医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由于中医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不仅文辞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与方法、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这就使得初学中医者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教与学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蕴涵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实现新教育观念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支撑着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2003年以来,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

1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等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其模式如图1。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各种信息表现形态于一体,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操作平台。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集成性处理,创设由师生共享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2003年起,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件内容和使用方法,并开展了“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的课堂授课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遇到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片通过多媒体投影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演示出来,便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中医基础理论》的各个章节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阴阳五行、经络、六等章节,若充分运用多媒体,则可以通过大量图片、动画和录像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引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将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连贯起来,使学生对整个《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逻辑框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2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是指基于英特网(internet)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邮件、bbs等进行教学的形式,利用网络可以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网络教学是21世纪教学的主题。其模式如图2。 

 

    网络远程教学模式是在具备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由网络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选择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学校引进的网络教学平台,2005年我们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①《中医基础理论》全部教学课件及部分教学录像已应用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库、模拟试卷等均已上网,方便了学生学习。③建立了在线网络论坛、公开了教师电子信箱,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讨论,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3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虚拟情境,仿真现实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其模式如图3。

篇(3)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58-03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形式。案例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是围绕一定教学目标把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CBL是基于PBL教学方法的原理发展而来的。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案例进行教与学,通过课堂互动、学生讨论完成知识的内化与重构,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31CBL与PBL教学法的结合,即笔者所谓的系统教学法,习姗姗等认为:PBL结合CBL的讨论式教学,可使学生在情境中以参与者的身份去探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预判和诊断能力。覃星明等研究表明:PBL联合CBL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其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

一、背景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司外揣内,其诊断疾病的方式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即通过病人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测知人体内在的病理变化,作出病名、证名的诊断。故传统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先认识临床常见的症状、体征,明确其临床意义,然后再学习辨证方法。表面看上去,知识由浅人深,条理清晰,实则将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分解了,弱化了,授课过程中教师卖力讲解,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常显不足。笔者觉得医学教育不应填鸭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应回归临床实际,让学生以医疗参与者的身份主动学习,本着治病救人、解决病人疾苦的精神爱上学习。众所周知,PBL教学法是基于现实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形式,医学所面对的正是实实在在的病人,所要解决的就是认识疾病,明确诊断,从而减轻或消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本文将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系统教学模式贯运用到中诊教学的全过程,在案例中完成诊法与辨证的交融与学习,从而使中诊教学系统化,知识结构全局化,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爱上医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PBL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实施PBL教学前,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只是学生认知与学习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教师的角色从主讲变成了主导。表面上,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作用似乎被弱化,事实上PBL教学的实施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更高、知识面的要求更广。教师课前应围绕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再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精选医学案例,案例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故案例不能过于简单、一目了然,也不可过难,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恰到好处。因此,教师课前要有足够的认知与学习,进行教学策划、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精选并编写案例、书写教师指南。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对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中医诊断学所要解决的是医学问题,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都要在案例中体现,因此,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俨然成为中医诊断学系统教学模式的核心与关键环节。

2.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要主动积极配合,结合老师给定的案例及医学问题,自行查阅资料、文献,独立思考,小组协作讨论、解决医学问题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工作量远远大于课堂学习、课下复习,占用学生较多课余时间,因此,精心设计的案例及问题要足以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以防抵触心理的产生。

(二)课上实施

笔者拟通过PBL教学作为开展中医诊断学系统教学模式的平台,通过PBL教学完成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学习,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进行实用性教学,以临床案例为载体,以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学科间知识交互渗透,培养学生以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断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授课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之中,把相对分散的知识整合,使之整体化、系统化。由于大一的学生专业知识有限,故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不应太难、太深,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紧扣教材,确保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学科交叉与知识交互,锻炼学生以案例的临床诊断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中医诊断学系统教学模式强调以中医诊断学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作为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都围绕着医学问题这条主轴展开。具体如下图:

在问题的指引下,查阅文献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确定解决方案,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如此反复直至问题得以完全解决。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组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获取解决方案后,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通过解决案例中病人的疾苦,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教师在整个系统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并掌握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医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医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及运用。

(三)教学评价与总结

考虑到中医诊断学是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故而中医诊断学系统教学模式对学生PBL学习的评价不同于纯粹的PBL教学评价,是LBL(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与PBL教学评价的结合,既重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又重视教学结果(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标准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断体验进步,超越自我,促进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发展;既注重形式,又注重结果。教师通过评价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反思与调整,从而促使教师教学水平与引导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篇(4)

长期以来,如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成绩,不仅是广大学生们,也是教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成绩的好坏,我想既有人先天性智商遗传因素,又涉及到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基因,那就努力在后天的学习态度上下手。在此,我仅把我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不同授课类型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数学课的授课类型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三类课型各有特点,故听课时须注意各自要要点。

(1)“新授课”,是积极体验知识生成、发展、深化、沉淀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最关键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力争当场理解新授内容,与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横纵联系,能意识到这部分知识是哪一块知识的延续或能与哪块知识进行联系类比,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习题课”,是巩固知识,升华知识,培养应用能力的过程。除了看老师做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独立地推导一遍,并能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敢于和同学、老师请教,探讨。在听老师分析时应注意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自己多思考、多探索并发现创造性证法及解法,体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

(3)“复习课”,是对知识的一个反思的过程。同学们在深入领会老师在复习课中给出的知识框架和经典综合例的同时,还要反思这些知识能否在你的脑海中结合先前的知识开成一个知识网络;要反思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二、注重数学学习方式中的“一”、“二”、“三”、“四”

(1)突出“一”思。数学学习根本上是一种思维训练,这与文科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文科学习要求的是思维广度,要博览群书;而数学学习要求的是思维的深度,要求探究思考。

(2)必须“二”动。一要动手,二要动脑。数学需要多实践、多做题,即为动手;但亦不能拿题就做,要有所思考,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有所收获,此为动脑。

(3)掌握“三”遍。即上课认真听一遍,下课动手推一遍,考前认真想一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上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段时间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只能记住33%,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复习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4)“四”个依据——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和错题本。读好课本——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记好笔记——它是教师经验的结晶;做好作业——它能使知识得到拓展;准备错题本——它是自己内化的知识。

三、初三数学教学的心得和反思

(1)平常考试中是否需要次次闭卷。在初三阶段,每个同学。的心情其实都是很紧张的,如果考的太频太严,有时反而不利于他们有效学习,所以我在初三下学期的复习课上,会准备一套只有选择填空及几道运算题的试卷,可以开卷,或者进行讨论,但不能作弊,一节课时间,不强行要求交卷,在学生的相互探讨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力地缓解了初三学生们的考试压力。

(2)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老师都低估了学生。的总结运用能力,在复习阶段我平均每个星期会拿出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来上课,当然上课之前都会和他们交流,对他们准备上课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一些意见,有些问题只有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才会真正记住,有时我还会在孩子的课堂上发现曾经自己不曾注意的细节,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老师学生来说,可能是种冒险,但也许收获更多。

(3)怎么提高作业的反馈作用。平时我们的作业总是布置完让学生回家自己去做,但现在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参考答案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发现作业本中不乏抄袭的成分,这样根本起不到布置作业的真正用意,我们并不能从这些练习中得到反馈.所以在初三课堂中,我并不会上完整的一节课,而是会留出二十分钟让孩子们现场完成作业并上交,这样既有效的排除了抄袭,又能及时看到孩子的知识接收情况,便于自己有效调整下节复习课的侧重点。

四、结语

当然,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学好它,也不仅仅是三言两语就能实现的,它还需要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完善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好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化被动为主动,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能让学生们真正找到开启数学高分大门的钥匙,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这便是我们最大、最快乐的成就。

篇(5)

当今社会,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将原本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旨在从将知识点形象化、将学习兴趣最大化、将实验最优化以及将课堂延伸化四个方面简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之前没接触过的新科目,又因为其信息量大、知识点众多,所以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该门学科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对该门学科的学习信心与热情。但若是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便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将学习兴趣最大化,将实验最优化和将课堂延伸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知识点形象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抽象理论知识的死板堆积,而对于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是最难理解的,且这种死板的课堂并不适合当代的学生,所以课堂效率会十分的低下。若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化。通过多媒体 等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影像等信息进行巧妙的结合,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以图文并茂、视听相携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带来一场不一样的“饕餮盛宴”,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如,在讲解微观粒子运动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模型以及挂图进行讲解,但由于粒子以及粒子的运动规律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过于抽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分子、原子结构制作成flas,用以模拟演示微观粒子的运动。此外,诸如此类的微粒问题,均可采用这种动画演示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形象化。

二、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若想将一门学科学好,兴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线,是激发学习潜能的催化剂。所以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是教师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因为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所以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飞速革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才是当今教育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这些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与文字、影像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原本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原本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重新建立起学习兴趣,也让原本低效的课堂变得更有效率,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找到一些酸雨形成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动画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

三、将实验最优化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因为实验具有高效性,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知识点表示出来。但是,无论是学生亲手操作,还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其次从摆放仪器到实验操作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再者有些实验因为难以控制其渐进过程而不利于观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实验的相关课件播放给大家观看,既避免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将课堂延伸化

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为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将知识点完全表达,就匆忙结束课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虽然时间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课上有限的时间加以扩展,将课上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从而让课上的理论知识与课后的综合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延伸。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化学QQ交流群,学生有不会的问题便可以在群里向教师提问,或者在群里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把课件或者是总结的重点难点上传到群共享里,供学生讨论参考。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笔者相信,学生一定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将学习兴趣最大化,将实验最优化以及将课堂延伸化。这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笔者相信,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莘莘学子会在化学的海洋中放飞梦想,远航。

参考文献

篇(6)

“细节决定成败”,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不管设计得多完善,如果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环节中的细节等方面,谈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意的细节及应对措施。

一、在细微处搭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有其特殊性,教学中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也更容易出现所谓的各种意外。所以要避免和处理好意外,首先要从教学环境入手。信息技术的教学场所主要是多媒体机房,布置和维护好机房环境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1.创设愉悦的机房上机环境

信息技术的教学场地是机房,和教室一样,轻松愉悦的上机环境,可以悄然提升学生的学习品位。

首先,可以悬挂一些标语,选择一些励志的标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努力吧,打败微软件就是英雄”;也可以用一些信息技术的名言警句烘托学习氛围,如“学习电脑操作,掌握信息技术,做时代的弄潮人”;还可以通过标语让学生认识健康信息,如“在信息的海洋中,千万不要迷航”;当然也可以是上机手册、注意事项或提示注意机房卫生等规范学生行为的标语。

除了标语的设计,有条件可以在讲台等合适的位置添加一些花卉来净化空气,烘托温馨的学习气氛。总之,温馨的机房教学环境还是需要教师在细节处营造。

2.合理布局,关注安全与卫生

机房是一个充满着强电与弱电的地方,对环境的要求远比普通教室苛刻,所以机房卫生和安全方面的细节也很重要。

首先,机器和桌凳摆放要整洁合理。针对小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有条件的教室在布置机房时可以选择岛式或环式布局。当然若学校班额较大,采用排式布局也未为不可。不管何种布局,机器摆放都要整齐划一,显示器和主机要统一编号,方便学生对号入座。另外,课前课后鼠标、键盘、耳机要在规定位置摆放整齐。这种机器合理地布局和对号入座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争座位、破坏公物等意外发生。

第二个细节是环境卫生。一个明亮、整洁的机房学习环境,必然会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所以环境卫生和教室一样重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鞋套。即使条件有限,也要要求学生上机房时不可带任何杂物尤其饮料、零食等物品进入机房。机房卫生尽管不像教室需要天天打扫,但也要安排人员定期打扫、除尘等。

环境卫生这些细节可能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反映的却是教师对课堂组织的软实力,看似细微却关乎大局。

3.细心地维护硬件和软件

只要进入机房打开电脑,就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所以,课前要确保每台机器能正确运转。试想,一堂课中,硬件频频出现故障,教师将会忙于处理故障;因网络故障学生的作业、素材不能及时发送与接收,或无法转播到学生屏幕等,这些意外将使教学过程很不流畅,教学进度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保持硬件的有效运行对于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很重要,而这些硬件的维护有许多是细节性问题。如,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正确开关机以减少硬件坏损;保持机房空气流通,减缓硬件的老化速度。另外,为保证教学的顺畅,软件的正常运行也很重要。所以,系统硬盘保护还原和定时更新软件与教材同步也很重要。

当然,要保持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心的老师会课前做足这些细节。如课前将机器全部启动,并调试好软件,发送好素材和作业,将课堂可能发生的硬软件的意外故障降到最低。总之,关注并处理好以上机房教学环境中的细节,信息技术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精心预设课堂细节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除具备教师应有的教学业务水平外,还应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非常规范的语言、精确的操作、精心的预设,把握各方面的细节,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1.规范教学语言

信息技术有许多专业名词或操作命令有自己特定的表述方法,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想当然地表述。

首先,信息技术操作名词看似意思相近,实则相差甚远。如“选择”和“选定”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选择”是执行命令,“选定”只是做标记。“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

再如,在操作鼠标时,“单击”不能说成“点击”(触摸屏要说“触击”);“拖动鼠标”不能说成“拉动鼠标”等等。

还有一些信息技术专业术语,教师也不能读错或说错,如“粘贴zhān tiē”命令不能说成niān tiē,“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磁盘”不能说成“磁碟”等等。

以上这些细节的错误,一旦教师在上课时不经意表述出来,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升语言的严谨性、精练性,在备课时要反复推敲,慎重选择,做到讲授时中心突击,条理清楚。对于学生首次接触的操作或术语一定专业、准确,不可因小失大。

2.规范操作演示

信息技术课免不了教师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教师在演示前必须自己先操作一遍,避免在演示时出现意外。

教师除了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还要规范使用电脑。例如,教师机的桌面必须保持整洁,不能随意存放文件,也不能D方便将素材直接存放在桌面上。平时保存文件,也要分门别类地建文件夹。教师给学生机发送文件时也要发送到学生专门的文件夹下,如“D:\素材”文件夹。同时,学生在存储文件时,要提醒学生像老师一样分门别类将自己的文件夹保存在自己和私人文件夹中。

总之,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如果在演示时不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就会影响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

3.做足课前准备,预设可能意外

信息技术课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意外,一方面来自于环境,一方面来自于学生自身。例如,电脑死机、网络中断、凳子哐当倒地等等意外事件都常有发生。

要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外在环境和学生主体两个方面都要做足准备、多做预设。

首先,教学环境的准备要注意各方面的情况。例如,在教授“邮箱注册”一课时,不仅要充分考虑网络的流畅,还要注意IP地址重复注册限制的问题。其次,为避免硬件的意外,教师可以上课前打开所有电脑,确保每台电脑都正常运行后再组织上课。

对于教学环节的意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充分的弹性预设。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方面的问题,教师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等特点,结合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预测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并将应对方案预设在教学设计中。

例如,在教授“认识网络新朋友”一课时,需要在IE地址栏输入“中国科普博览”网的网址:http://.cn,要熟练地输入这个网址,对于上学期刚学习指法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速度上有困难。所以,教师课前可以复习一下特殊符号“/”的输入,对于“做一做”中的多个网址,教师可以课前做成快捷方式发送到学生机指定文件夹中,以便输入速度不快的学生使用。

总之,对于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在操作中的个性化活动,是可以避免和应对的。

三、关注教学各环节中的细节,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流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细节性的问题贯穿于各个环节。除了上面提到的可能出现的课堂意外,在导入、评价等教学环节有许多细节性问题需要教师认真挖掘和灵活处理。

1.联系生活中的细节,开启兴趣课堂

成功的导入是高效课堂的试金石。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导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设置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是信息技术课堂导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设置情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关注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有个性又新颖的导入。例如,在教授《无处不在的信息》一课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对周围信息好奇的特点,导入的处理是: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冥想,不能发出声响,也不能睁开眼睛。看看能坚持多长时间。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按捺不住,睁开眼睛。可以看出,这个导入设置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细节处让学生先形象地自我感受“人离不开信息”。

又如,在处理《词语输入更快捷》一课的导入时,教师先准备一些有前鼻音和后鼻音区别的词语,让学生使用上一节课的输入法进行比赛。教师在比赛结束后,引出词语输入法,指出直接输入词语中各个汉字的声母就可以完成词语输入。这样,学生一下就对词语输入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导入在设置时,就充分注意到本地学生普通发音的小细节,使用课堂导入自然而有效。

2.发挥教材细致入微的作用

教材是每一个学科最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但是在许多信息技术课堂上发现学生不带教材,即使课本就在机房中(有些地方信息技术教材是循环教材,一般不发放到学生手中,而是放在机房),也很少使用。

有些教师认为有教师的示范、课件演示甚至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段,教材就可有可o。实际上,教师再手把手地教也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看书,对照教材尝试自己动手的自学过程。教材的每个操作步骤与每一句话都是编写者反复推敲而来的,可以说是核心和精华。教师不可能通过简单演示将所有信息点都传递给学生的。所以,在教学中,不妨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边看教材边动手摸索,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知识库”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当然,教材中有些细节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去挖掘。

例如,在“建立班级课程表”一课的“知识库”中,教材介绍“表格”的概念时,给出了文字和表格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以揭示表格的作用。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这个细节设计导入情境。在导入时,教师可以就同一个内容,分别出示文字和表格两种表述方式,让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信息查询。学生通过对比自然发现表格的优势,在激发学生表格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理解表格的相关概念。

3.关注过程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有作品生成的信息技术课。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作品评价就成了教学评价。当然,作品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唯一。

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的全过程,甚至是课堂中某个很小的细节。暗藏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往往比结果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更重要。例如,在评价一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而不是直接去评价作品的好坏。除了要关注学生形成性评价这个细节外,评价不能一味地说好,对于那些需要改进的作品,要在鼓励的同时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

所以,教师课堂评价务必准确而具体,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要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认识。总之,正面评价要有高度,而在评价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周寅.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篇(7)

无意中看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一切知识的获得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看罢,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颜色、实验现象主要依靠机械记忆,学生易东拉西扯记不全,取得好成绩者必须化更多时间去记忆。若在教学中教师能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那就事半功倍,收获成功。下面就化学记忆方法,结合初中科学教材,谈点拙法和体会。

一、初中化学记忆的基本方法

(一)趣味记忆法。曾有人说过: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记忆是一门苦差,若将其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的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在教学电解水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记住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l,教学时将这一知识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为“父亲正痒”等着为他挠,且痒的部位占身体一半。这时全班哄堂大笑,在开心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很快就牢记这一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谐音记忆法。谐音可使枯燥、零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对那些难记易忘,必须反复记忆的知识点,可用谐音记忆法。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新的昔千金统共一百斤。”再如:地壳中各元素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音为“养闺女”。学生们愉快地进行记忆,经久难忘。

(三)会意记忆法。初中生的大脑兴奋性比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特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引导学生自我理解,再作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再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化合反应(合二为一),分解反应(一分为二),置换反应(取而代之),复分解反应(等价交换)”。实践表明:大多数同学都容易记住。

(四)顺口溜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语言和谐,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可将化学中一些记忆量大,难记又常用的知识编成顺口溜,增加学生兴趣。如盐的溶解性可编成:“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其实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再如,记忆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价铜汞最常见。”同学们齐读几遍就记住了,大大缩短了记忆时间。

(五)关键词记忆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记整个概念。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二不变),可归纳为“一变二不变”。同样,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实验时取固体粉末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又有浓硫酸稀释的十字方针:“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搅动”。既有重点又化繁为简,容易被学生掌握。

(六)联想记忆法。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形成多种联想,可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如:学习氢气的性质时,可与氧气比较,由氧气的助燃到氢气的可燃,讲明助燃与可燃不同,由氧气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到氢气容易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发生还原反应。当学生建立起氢气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的概念后,讲一氧化碳时,可与氢气的性质进行比较,说明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此外还有剧毒性,那就容易记忆。

(七)综合记忆法。该法把记忆法推向,是多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比单一的记忆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更好的作用。如:在教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时,就采用了趣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一句话来记忆,既简单明了,学生易接受,又对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有帮助。

二、化学记忆方法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运用。方法乃记忆之母,科学的记忆法对化学中难记易忘的知识确实有不少帮助,但切忌生搬硬套,那些容易记住的知识无需用上述中的记忆法,难记的也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并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综合运用。

(二)注意教学活动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为了便于记忆,教师也许会把一些难记的知识事先编好歌谣让学生去背,有的学生根本不理解,只是为了记忆而记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科学的记忆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的记忆方法很多,但记忆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法,可使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自信心。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与运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55-01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进行协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了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表达自我思想的方式与途径,同时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的技能与技巧。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数学教与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自由讨论、认真争辩、科学表达、积极倾听以及参与活动实践等形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自己进行数学学习的主人,自主体验学习的各个过程及要求,用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强化自我对于现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堂上,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实践引导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让学生自我体会合作的意义与价值,收获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广泛实用性,引领学习积极步入数学的精神殿堂,从而让数学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不断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与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合作意识,在应用的过程中积极找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但是,绝不是所有的数学章节内容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与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对于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要想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获得成功,必须要具备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教师对于学习任务的合理分析与科学设计。

1.依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开放性学习活动

对于课堂教学任务而言,一般可以分为封闭式任务和开放性问题。不同的任务类型,决定了我们需要采用不同学习方式。就封闭式任务而言,往往只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往往会产生数学优异生可以较快给出答案,而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就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在此情形下进行小组合作,极易导致学困生依赖于学优生来获取答案的现象出现,这样的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对学困生毫无帮助,小组合作的努力也会变成一种幻想。因此,教师要正确区分教学任务,对于封闭式的教学任务,不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开放性问题任务而言,学生可以探求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获取不同的答案也未可知,当然开放性问题任务往往也会存在一定难度,这也就是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为我们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无论对于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任务及定位,在挑战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确保全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关注

在新课程理念看来,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情感的关注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的发展。因此小组合作模式对于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很有指导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应结合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具体来说,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起始时期,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学习过程;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通过诱导学生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为学生设质疑问、创设数学情境等方式,使学生的知、情、意高度统一起来;最后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进行评价反馈,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3.注重分工需要,使合作任务具有合作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因此,其任务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分工的需要,换言之,学习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上应有准确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更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向指引者。教师通过任务及情景的创设,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不断协调各组之间的平衡关系,关注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进展,确保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良性互动与交流。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不仅要展现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还要具备相当高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利用每一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目的,在小组中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切实获得知识与能力水平上的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较为灵活的课堂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传统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内化所学数学知识,并学会与其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唯有如此方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之价值,并努力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1、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强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其中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概念是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的,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缺少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化解教学难度,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对于磁场、大气压等抽象的概念,教师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来引入,使要研究的问题具体形象化,既化解了教学难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二、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同时,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渴望新知识、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把原来由教师设计实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主动状态和好奇心,彻底走出灌输与被灌输的填鸭式教育。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13-15岁的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认知水平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语言信息进行分类或图解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方法上多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尽量做到语言形象、实验直观,通过比较、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如在进行光学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等。这些言语在知识结构中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研究教材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把握关键。精心设计的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高质量的练习。同时,课堂练习是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学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将知识渗透到习题之中。做高质量的习题,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

篇(10)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学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生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个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取新知识。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信息技术课是集理论和操作于一体的实践课程,更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来掌握新知识。目前我们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在日常教学和参考文献中归纳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自主学习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思想上无法意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守旧,秉承“传道、授业、解惑”职责,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宰者。新课改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但总担心学生学得不好,因此不时提醒,无形中扼杀了学生自己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失去锻炼自己能力的大好机会。学生在半封闭的自主学习环境下,无法充分地调动大脑思维思考问题,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和自主学习效率低。

2.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严重缺失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暴露出不少的弊端,导致学生不会制订学习计划、不会独立提出问题、不会选择学习方法、不愿意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差,没有主观判断和创新意识,只喜欢模仿,鼓励自主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无法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培训工作,让学生缺失了自主学习方法,是独立自主学习无法正常开展的重要原因。

3.学生不会利用资源,常常沉迷于网络

自主学习有时要求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自学过程中要借助网络来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目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普遍存在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差,借助自主学习的机会私下游荡于QQ、QQ空间、QQ游戏等,同时老师忙于给学生解惑,从而失去对学生的监管。

鉴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自主学习现状,“小先生制”提倡“即知即传”。首先,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内心之间缩短了距离,学生用同龄人的方式和语言去理解和解释问题更容易明白些;其次,学生之间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最后,可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老师从繁重的监督工作中解放

出来。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为了普及市民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的改革,其主要内涵是“孩子教孩子”“孩子教大人”,是一种即学即传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做主要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可以让学生给学生上课,也可以让学生帮忙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小先生制”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操练,达到内化,从而在教中学或是帮中学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掌握相关的知识。

从定义中笔者发现“小先生制”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以下借鉴意义:

二、自主学习的借鉴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上,无论“学生教书”还是“学生教学生”,学生都会比以往重视,把学习内容学好,学生自尊心强,希望有好的表现,因此会比以往更努力地去研究、去查找资料、去归纳,努力把知识点讲好,这样便会产生学习的驱动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之间朋友式的交谈和交流让学生的内心比较自然,不用面临教师责骂的压力,学习起来自然比较轻松,学习兴趣自然就建立起来了,成为鼓励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小先生制”的实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延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作为一个“小先生”要向大家授课,他必须首先树立起自主研究学习的意识,还要精心备课,例如,构思怎么上课,研究教材知识点,碰到问题还要自己去找资料,制作讲课稿,这些课前准备都要花费“小先生”时间去自主研究,让他无暇游荡于网络游戏中,无形之间让他利用了课余时间,延长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

时间。

另外,为了自己能完美地完成任务,在同学们面前展现自我强项的一面,他从内心上就建立了要比别人优秀的潜意识,有了这个内驱力,他就会自觉地多学习,多研究知识点,遇到疑惑也会想办法解决,这是一个好的自主学习过程,而这正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建立起来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比我们任何的鼓励和激励都

有效。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94-02

当前,在教育大气候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处在社会压力与家校压力的多重包围之中,他们普遍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望,却又难以达到,为此而自卑自责,或者狂妄自大,甚至以攻击的手段来消除受挫后的心理不适。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十几年来,在对各种教学方法细细品味、慢慢汲取的同时,却也在一直纳闷于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在实施手段上的匮乏。

在去年一次省优质课上,国家信息技术中心黄刚教师的一席话让我略有所悟――“无论我们采用什么评价方式,只要着眼于学习效果、着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就是优秀的评价方法。”根据这一观点,联系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所有的评价只有着力于学生的主动性才是真正有效的,这其实就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心灵、行为以及个人与外面世界的关系的综合认知。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必须做到能恰如其分地表扬和批评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励机制。以下观点与同行探讨。

1 理念先行:生本意识下的自我意识引导

教师是否能理解新课程理念,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日常教学,是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的前提。就信息技术课而言,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喜欢电脑操作,却又面临比小学更繁重的课业负担的矛盾境地。课堂评价必须领先于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自我意识。每个学期,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外,还要结合平时学习展开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和态度。教师设计的过程性评价计划,通过将精细化的评价落实到平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学生自我意识的积极引导。以文字处理与应用的教学环节而言,笔者对评价的设计规划如下(见图1)。

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对一个学生的表扬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反对,这些反对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吃醋”心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抬高一部分学生时,却无形打击了另一部分学生。笔者以为,无论是练习操作中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教师都应该有“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不是只把眼光盯着那些尖子的身上。由此我们创设了一个全面评价的模型,这一模型能提醒教师关注学生的全体,从而将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如。

2 考虑方式:内隐评价中的自我意识回归

为了体现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同的教师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这中间也难免存在一些走味了的评价方式。比如,有的教师喜欢不断地用“你真好”、“你真棒”之类的评语来评价学生,却没有给学生“为什么好”的提示与总结;有的教师则喜欢在公开课上搞物质刺激,一会儿用糖果来奖励学生,一会儿又用礼品玩具来“贿赂”学生。殊不知,不少学生却在背后议论。

我以为,上述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与功利化,像“止痛片”一样,只能短期奏效,真正优秀的评价应该是一味“参汤”,不但营养全面而独特,而且能功效长久。也就是说评价必须是本源性的、发自教师的内心,能作用于学生的心坎而引发共鸣的,而不是功利性的,哗众取宠的。由此内隐形式的评价是外显式评价的重要补充,而且激励作用更佳。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学会从内心出发理解学生,学生成功时,可以给他们的回答或操作演示竖个大拇指,在学生操作练习时给一个“OK”手势等,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甜蜜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看似微小,却传递了巨大的精神能量,能传递教学中的爱与温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有时,我会把学生能做的任务叫不够自信的学生来展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和学生面对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和学生交流,我都能借助网络信息、面部表情和作业评语表露自己的内心,将真诚的爱和迫切的期望通过无声的方式传递到学生的内心,这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动性就慢慢得到了培养。

3 学科便利:多元评价下的自我意识萌芽

评价的渠道和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将即时性评价和延时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修正的时间和空间;用考查、测验等量化评价来考查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掌握;用观察、访谈等形式的质性评价来分析和判断学生的现实状态及其进步程度。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基于其学科特点,而信息课的评价本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比如,教师可以开辟一个网络平台,让学生尝试进行网上学习评价;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式的成长档案袋,及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考核分和“奖品”。还可以将成功的作品在网上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份发表的惊喜。学生非常喜欢一些小游戏,是因为部分游戏提供了晋级的强化功能,我就进行有机的转嫁,将信息之星的评定在学科评价网站上进行,级别分为小星星级、大星星级、初月级、圆月级,小太阳级和大太阳级,学生如果积满了五个小星星,则可以自动晋升到大星星级,而三个大星星,则可以换取一个初月……在升级的竞争下,学生还可以跟自己比较,有不断的进步,也有暂时的停步,却不存在一落千丈的退步,于是他们可以信步在学习上前行。我发现学生不再热衷于那些疯玩的游戏,而是将竞争转移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任务上来。

4 和谐共处:互动氛围中的自我意识比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互评可以借助网络教室的一些功能,是学生积极参与与体验他人评价和主动评价他人的过程。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评价时只看到优秀学生的成功之处,却忽略了部分后进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在评价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相对宽松的课堂评价氛围,用自己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评价态度与宽容式的的评价特点。让他们学会从所评价学生的进步中找到评价立足点,从而营建一种和谐、轻松、互动的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观与相处能力。如下例:

甲:我感觉张××这个图片放的位置比较好,看上去比较恰当,非常精致,尽管他的色彩太花了,看上去不太舒服。

乙:张××的图片处理可以以绿色为主色调,加上一些红色的话,就能突出花朵的鲜艳。

张:我以后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丙:张××如果能这样做,会是非常好的一种设计方案。

上述三个学生的评价都指出了张同学存在的问题,却没有针锋相对地提出,而是肯定他的优点,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期待他进步。这种来自同伴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成长,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具备处理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打下基础。

近三年来,我十分重视从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从学生的内心入手进行课堂评价,学生就会找到积极的学习思维方式和自我概念。他们不必再为考分头疼,也不必为失败沮丧。着手学生自我意识的评价来改进课堂评价,盘活了信息技术课的整个体系,也利于最终把当代中学生顺利地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科技日益繁荣的光明未来。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