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0 17:02: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教资要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

篇(1)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的小学教育问题主要是语文的教学问题,无论是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还是非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都存在,语文教学历时非常多但效果却特别差,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和惊奇。现今国际文化广泛交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理应受到重视。我们应该探究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并致力去解决。

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民族区域的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都跟不上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发展,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2、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资源匮乏。民族地区的环境相对大城市来说十分恶劣,就拿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来说,地域偏僻,条件艰苦,很多老师不愿来到下面工作教学,再加上工资待遇也不理想,这就造成了民族地区从事小学老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不单单是语文老师数量少,其他的亦是如此。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怎么可能会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呢?这样就注定影响制约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甚至是影响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

3、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开展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民族区域的教学理念限制着小学语文的教学,导致不能及时的更新变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新课标的执行步履维艰。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前进,更别提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了。

二、民族地区小学高效的语文学科教学课堂的可操作性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它对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不受重视的现象,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要足够了解,认清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努力改善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落后状况。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便满足当代新课标的实际需求。尤其是针对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弥补他们概念上的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的挖掘教材内涵,注重对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的教育。不断改革寻找适合民族区域地方色彩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努力积极推行新课标的广泛实行。如:曹冲称象等。等学生学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挑战一下主人公,看学生自己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意见或者办法等。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前人的观点,而是不断的鼓励学生挑战书本。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发展着,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大胆的进行质疑,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加强师资问题的大力解决,以教学实效为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师资问题是当前影响制约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方面目前我国也相当的关注和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更多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大学生走入民族地区为广大的民族区域的小学生服务,例如:“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硕士”计划等等。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素质提升实质就是民族区域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设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阵地就是课堂,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以实效性为课堂目标,及时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保证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实现,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已经实施,按照新课标要求,不断地改革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明确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教材内含,提高教学实效性,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确保语文教学的高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民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汉文化与母语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建立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作为文字工具,小学语文教育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只注重识词识字与语句段落分析,忽略了情感培养与能力提升,一些偏远地区的语文教更是死记硬背,完全忽略语言方面的真情实感。随着素质教育潮流的掀起,小学语文教育课改已在所难免。

1、小学语文课改现状

1.1、课改成效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多学校聘请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老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活跃的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还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排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者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的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改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

1.2、课改中的不足

1.2.1、缺乏对课改的深层理解

近年来,各个小学都大力推行课改,出资培训教员,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是很多老师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陈述,不能够把握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

例如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少老师囫囵吞枣,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也被等同为在活动中学习。新课改的代表词诸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变味,僵化肤浅的理解致使课改成为了“四不像”。

1.2.2、缺乏实质性课改举措

不少学者发现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现象特别严重。不少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外在表现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活动,例如有的老师把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节目,留下来的时间照样是单一的“满堂灌”模式。其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正像邯郸学步,学生们既没有学到知识,又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还是回到了老路子。

1.2.3、缺乏课堂层面的反馈信息

课堂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结合的标志。课堂反馈不仅能帮助老师详细了解作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但现阶段课改中教学课时被缩减,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对教学的反馈。

1.2.4、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少实施课改的学校都购买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却很少能够被合理利用。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课件的质量使整堂课成为课件展示课;有的老师则对多媒体的定位不够清楚,或者只是利用多媒体来陈述一下书本知识,使得先进资源形同虚设。

2、小学语文课改的改进措施

2.1、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仍旧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除了出资培训以外,还要尽可能利用报纸杂志等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时刻了解教学技巧的创新与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利用能够加深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并将所得信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改成效。

2.2、加强教学考核

很多学校的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学校的课改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以至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氛围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教学考核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督促教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要求。

2.3、加强教学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优化课改的必要手段。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课后作业不要过分依赖家长监督,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帮助优差生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差生变优,优生更优。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改在课改潮流中确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上文提到的反馈制度不完善等。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完善改革措施。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3)

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与农村相比,城市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不喜欢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较低的工资而选择在城市学校教学,导致农村教师资源紧缺。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平均年龄普遍偏高,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也远远跟现在的教育制度和社会需要脱节,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达不到现在教师选择的标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在很多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一个老师身兼数职的现象,语文、数学甚至多个其他学科,导致教师不能专心准备一门课程,再加上教师自身教育背景、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地区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较为专业的培训机会,再加上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他们所掌握和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他们接受的教育的那个年代,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人说”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单纯地对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这些都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陷入困境。

3.教学资源不足,设备不全

教学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障碍,与城市相较而言,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相对贫穷。尽管这几年国家一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实际的投入仍然有限,再加上一些农村学校地处偏远,道路不方便,消息不灵敏,得到的教育经费更少,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桌椅都满足不了。农村小学教学方式大多仍是黑板和粉笔,不像城市学校拥有电子设备、显示屏等。各方面硬件、软件都达不到基本要求,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农村学生在我国学生总量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更应该对农村教育提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生活水平,通过提高生活补贴等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去;另一方面要将加强老教师的培训,在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上交流沟通,通过培训弥补短板,与时俱进,提高农村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

2.更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方式的先导,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育水平,首先要转换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对多年的教育习惯形成了依赖,“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节课”的教学模式,跟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要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通过培训等方式接受现代教育的观念,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融入现代的教学方法,不断开拓进取,探索更高效的教学理念。

3.加大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资金的投入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63

1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

1.1 课堂讲授效果的低效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可是很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却未能真正理解,以为新课程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可以少做或者不做,于是很多教师都减少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精度,这就导致很多语文教师授课少而不精,语文课堂变得空洞而乏味,教学效率低下。

1.2 课堂教学点评的低效化

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教学点评这一教学方式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若是能够设计一些好的课堂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精要的点评,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很多情况下,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却缺乏精要的点评,有时甚至根本不予点评。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在低效的教学点评中慢慢地消退。

1.3 课堂诱发提问的低效化

语文课堂上的诱发式提问,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节奏,同时问题又缺乏启发性,这就使我们的课堂提问虽然特别踊跃,可是实际效果却并不好。有些语文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浅显,学生几乎不用动脑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时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成因

2.1 教学理论不足

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有一些教师就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追求时效性与时代感,所以在教学中就加入了很多的“政治元素”。其实,这种做法是对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曲解,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地了解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又不愿意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由于缺乏理论根本,所以根本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忽视教学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中更加明显。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性较大,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加大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难度。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就需要加强教学互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教师就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2.3 教师的功利心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对广大教师来讲,个人利益却是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很多语文教师虽然有心开展素质教育,可是却不得不面对年终奖、职称晋级等压力。还有很多学校把教师的教学成绩和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教师受利益的驱使,不得不单方面地追求教学成绩的提高,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些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3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3.1 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要切实提高农村的课堂教学效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把教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地分析,哪些应该重点讲,哪些需要简单讲,哪些是可以让学生自学的,哪些可以让学生来讲等等。例如,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来主讲部分简单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2 重视学生个性,增强教学互动

小学生思维活跃且喜欢表现,教师若是能够抓住一个很好的互动点,那么就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理论上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其内动力,所以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从内心中愿意学习。我们若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信心。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们阅读后进行讨论或者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理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佳好。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

3.3 提高专业水平,拉近师生距离

在新课程标准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搞好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学,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科研,提供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汇总,笔者经常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把故事情节丰富、教学任务繁多的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写表演或者观看心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笔者还经常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通过交流加深师生感情,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平时下足功夫,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郭志敏.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实践,2011,(7).

篇(5)

西昌学院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多元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研究》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号XY09-2B08。西昌学院教研项目《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四川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自治州辖17个市县(其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616个乡镇,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78.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占49.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基本处在大山之中,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信息不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彝族小学生语文学习,降低升学率,也不利于当地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甚至也将影响凉山地区总体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解决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一、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汉语言学习语境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基本来自高寒山区,彝族生比例达到70%以上,个别学校甚至达到95%以上(如喜德县民族小学)。由于受环境的制约,学生家长很多都不会说汉语,和孩子交流都使用母语(彝语),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彝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当学生进入小学,面对用汉语言教学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更不要说学习了,这就导致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必须先过汉语语言关,先学会基本的交流用语,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即使这样,由于周围大多数场合缺乏汉语语境,汉语言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样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还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教学。

(二)教师素质不高,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1.教师学历低、任务重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语文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或者代课教师,大部分教师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 知识层次较低;也有部分教师属于民教转正, 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很多教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懂英语、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在个别学校,一个教师既承担语文教学,还承担数学等其它课程,教学任务重,出现了对教学疲于应付的现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山区,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堂上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讲解,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思路公式化,常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让学生思索。带有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倾向,不注重彝族小学生个体感受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 语文教学手段单一、方法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仅仅使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进行课堂教学。在字音教学上教师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头读音练习上而不善于运用直观方法进行教学;写字教学基本以抄写为主来加深识字认字的印象,而忽视对彝族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示范指导;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上不注重“以读为本”,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对课文的讲解而不注重彝族小学生自身的朗读;习作教学脱离生活,不注重教授彝族小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一味追求范式。

(三) 教学资源不足

与城市学校相比,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目前凉山州内11个国家级贫困县90%的村小教育情况都非常简陋,20%的乡小教育设施也不完善。全州处于较差办学条件的村小学生计91526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 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如在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中,文章通过描写北京的景物来表现美丽的北京,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大山里的孩子很多还没有看过电视,老师除了干瘪的讲授没有其他任何的教辅手段,如果有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北京的图片或视频,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乡村小学都还没有计算机,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

二、对策

(一)营造汉语言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缺乏汉语言语境情况,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与彝族小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鼓励他们发表看法﹑自由交流,从而使他们增强汉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加自信地接受语文知识。在课堂外要鼓励加强彝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多注重彝族小学生和汉族小学生的交流互动。例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多让彝族小学生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多接触,让他们带着兴趣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通过与老师和汉族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来提高汉语交流水平,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 多途径努力提高凉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1.加大在岗教师培训力度

针对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一,基本语文教学能力培训(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语文教材教法、教师教育技能)。目的是使教师掌握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语文教学新课改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认知结构。同时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是要使教师学会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会制作课件,网上查找学科教学知识和内容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培训方式从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培训等,用以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在岗教师语文教学素质。

2.政策支持,引进高素质人才

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地理条件、环境等较差,很难留得住人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都调到条件好的学校,而当地教师严重不足,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这些农村小学。鉴于这样情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提高教师待遇,或者进行定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三)争取投入,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影响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设施。学校领导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同时,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应抓住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加大力度的机遇,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1. 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首先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政府是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该大力改善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缩小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差距。

2. 面向社会,争取多渠道建设资金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有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和个人纷纷参与到教育的投入中来,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如“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就是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出资,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配套部分资金,旨在促进中西部贫困县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国际合作项目。再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小学争取到了上海商人个人捐款资助建设了一间计算机机房和一个远程教育教室。今后,我国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例如:建立面向学校的优惠服务制度,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赠所需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注:本文感谢黄远春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

[2]郑方平,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6期 ,第27卷 2011年12月

[3]张华,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线 2008年4月

[4]陈 芳,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资治文摘2009年4月

篇(6)

汉语是我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的语言,是人们平时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生素质的提高、综合发展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很大关系。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各地的语文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应引起人们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理念落后。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多年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转变,但是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传统守旧,教学方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改和变换,但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充分,致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深透,不能全面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更新较慢,仍然以课本和教辅教学工具为主要,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导致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四十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大等特点,而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非常不利,最终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再次,教学水平偏低。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普遍偏差,再加上工资待遇偏低,因此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这些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方言,致使其教学水平偏低,这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教师大多是当地人,不但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加班加点做农活,这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到教学工作。

最后,教学设施较差。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近几年,农村小学生源越来越少,村集体不愿意也无力对小学进行过多投资,同时,政府对农村小学的投入较少,因此,与城市的教学条件相比,农村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则显得落后和陈旧,甚至是缺少教学用具和设施。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在日益提高,但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是很薄弱。此外,农村学校在教师配备上常常不完善,一是教师数量不够,受农村条件影响,有些教师在农村待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调到条件好的地方,而新的教师又不能及时补充,因此会导致教师不够用;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缺乏,有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上述情况在农村学校非常普遍,频繁地更换教师会使学生的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师资力量的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策略

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彻底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尽量地多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丰富教学方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好奇心大,而且对同一事物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走神,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习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等,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开展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善于挖掘和发现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分析其人文特性。比如,教授课文《黄果树瀑布》时,教师要把握好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理念,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展现人文之美,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自然。在挖掘人文素材的同时,要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通过以情激情的方式开展人文教育。比如,教授《秋天的怀念》时,文章思想感情丰富,充满了对母爱的赞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文章,叙述其主要内容,将伟大与无私的母爱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作者也描述了自己的友情,可帮助学生感受友谊的可贵,从而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友情与亲情更加珍惜。其次是以景触情,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产生内心共鸣,有效培养其人文情怀。比如,教授《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别扮演盲人和雷锋,表演“帮助盲人过马路”,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到盲人生活的不易与帮助他人所产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爱心。最后是由情悟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再与实际相联系,得到切身体会。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涉及到人与自然或人和动物的感情,教师在教授此类内容时,可以将文章中的感人故事作为出发点,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是否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并鼓励其呵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认识到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道理。

二、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我,给予人文指导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开展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时,也要遵循该理念,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给予一定的人文指导。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预习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能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人文性,而且在课堂中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文性进行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索。比如,教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系列问题,并且在课堂上一一提出,逐渐增加问题难度,由大体概括到具体细节,使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答案。比如先提问“骆驼为了什么内容而感到自豪?”接着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受到小红马的嘲笑时,小骆驼的心里在想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你是否曾像小骆驼一样遇到让自己委屈的事?”接着着重介绍恶劣沙漠环境的特殊性,使学生掌握骆驼各个身体部位,如眼毛、脚掌、驼峰等的作用,从而认识到别人看到的、了解的自己并不全面,自己在他人眼中的缺点具有片面性,所以要学会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客观、全面地认识,增强学习信心,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怀,有效感染学生

篇(8)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虽然新课改的诸多新型理念生发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师的笔端,也能常见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检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去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在困惑之中。现在谈谈我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存价值、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习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二、从语文学习的评价目的上看

新课程强调语文考查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上,仍强调甄别、检验、选拔的功能,轻视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个性;重视的是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检测训练,轻视的是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重视的是语文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轻视的是学生探究、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文情怀的有效养成。

三、从对教师考核评价上看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其中教师自觉地利用日常的课堂进行某种教育思想的尝试与探寻,并形成一定的操行方式,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要为应试扭曲的教学形式而忙于知识速成。因此在探寻与应试的纠葛中,教师就只能且行且止,时断时续。这就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常出现了断层。因为诸多的农村小语教者在教育尝试中,又不得不为应试而教,否则关乎己身的诸如职称,工资等都将受到牵连。这就迫使他们想摆脱困惑,一心事职的教育愿想无法畅行。

新课改下的小语教学改革,历经数年,应该说显性的教学公开课是可赞可叹的。但在农村日常的教学之中,却隐性地存在着并不乐观的景况。

总之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取得成绩,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真正树立终身教育不雅,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安享教育,安享生活,安享人生

参考文献:

[1]肖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也在逐渐的受到大力的支持,而关于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进行运用也是目前我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试着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1教学个性化的专业素养

1.1包容对待学生的个性化。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宽容的教学态度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内心情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特点,老师要用宽容、客观的心态去面对,在明确自己肩上教育重任,积极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同时,也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主动的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陌生感,还能有助于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个性特点,从而老师可以更好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1.2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小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不断反省和思考,然后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改进不足,这样才能在开阔教师自身眼界以及知识面的基础上,利用创新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知识面的丰富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1.3加强培养教师的特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简单、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程度,还能使学生都处于整体、统一的管理之下。然而个性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既需要老师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老师加深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理解。但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想法以及个性特点,因此为了更好的施展教学方法以及展开教学活动,老师就必须通过对学生的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不断的认真观察和创新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给与针对性的意见和实用性的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的进步和发展。

2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2.1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是学生自身。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是单纯的、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帮助学生养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而对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养成,老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惯常使用的学习方法都大不相同。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提前认识和了解,有些学生习惯大声的朗读,有些学生习惯默读全文而还有些学生习惯大致浏览一遍,然后通过将课内、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积极地引导,给与学生参考性的意见和指导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加强对自己了解的同时,养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2学生个性化的课外积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老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依赖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进步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就要求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例子,通过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认识和积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接触范围,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广阔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个性化课外知识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因此老师通过对生活实际的灵活、充分运用,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性,还能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而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是创新性思维能力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性的思考习惯,从而使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思维方法。此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开放性的思维题目的布置,使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篇(10)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则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皆宜。有了自学能力,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会认为很简单的,似乎只要会写汉字、会说中国话,就可以教语文,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在小学里,语文是一大主课,比重不在数学之下,这样的一门课,一定不能大意。学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接触新鲜事物,对一些知识的记忆也很深刻,所以我们更不能马虎大意,以致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课堂的改革

在课堂上,老师切不可一味地说教,甚至是重复课本的内容,首先教师就应该精神饱满,很有激情地讲课,这样才会带动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讲究讲课技巧,如何生动而又有趣地讲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这看似简单,实则做起来却不然,教师要经过充分的备课,利用课堂的时间设计好所讲的内容。比如一节课四十分钟,前几分钟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笑话,引入当堂课所讲的内容,等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正课的内容。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难免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在接下来的时候,要进行两至三个点,包括笑话、趣闻、课外话题等等,当然这些都要围绕在主课上,切不可舍本逐末。同时在课业不忙的情况下,每周都应该进行一次文字游戏,比如成语接龙,填字游戏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会令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只要让他们感兴趣,记忆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抄写文字一样简单。

二、张扬个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谓个性,一般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并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它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对人的外显行为与内隐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上,个性可以让学生努力朝着某一目标积极进取,也促使其尽快地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适当提倡一种自主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有力的激发,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众所周知,课堂上,学生听老师教的“填鸭式”教学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上,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则是指学生因为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发自内心地想学,所以,教师要大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兴趣;同时要尽量保护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变死记硬背为大胆质疑。

2.实现由“任务学习”向“发展学习”的转化

据笔者所知,目前很多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是将学习当作一种任务,除了完成老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之外,不愿意探索更深的未知领域,因此,学生的潜能被埋没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培养了一大批知识程度相当,各门功课水平类似的学生,由于缺少某一方面的兴趣以及特长,将来很难以有创造性的发展。

3.合理安排书本学习和实践锻炼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事实证明,通过实践来学习相关知识,不但效率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能够让其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创新水平。

三、加强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从小学生是儿童的角度来看,小学生语文教学更像是儿童文学教学。因此,对儿童进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为教师们的一种选择。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以从学生自主、课堂开放和自主预习三个方面来展开。

1.学生自主

小学生被动学习的多,那么这个问题得以改变,就需要从学生内心来分析。小学生是幼儿与少年时期的中间阶段,具有自身向往独立发展的倾向。所以,小学生自主学习能有效地增加见闻,增长知识,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学生自主是帮助学生走向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课余学习什么,阅读什么,都由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我决定,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

2.课堂开放

小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课堂教学效率决定教学效果,而课堂开放程度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低。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精讲归纳―――深化练习”为轴线,辅以四环节导学案来进行课堂拓展。这样的拓展训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涵与外延,使得课堂开放度高,学生主动性强,从而达到或超过了教学预期。

篇(11)

二、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是科学的一个方面,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要做到准确、科学的传达文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对其感彩的把握,在传授语文知识时做到准确、深刻。例如,在进行枟落花生枠一文的讲解时,其实落花生是花生的一种叫法,但有的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认真地理解,课下的工作做得不够,将其理解成为种花生,导致教学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还比如,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说“某某同学的理解,有人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这段话很容易造成歧义,到底是教师认同某某同学的理解呢,还是认同其他人的观点呢?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明确语义。

三、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所学语文知识,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生动的表达为主,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模仿,因此,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语言要做到简洁易懂,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有所转变。例如,在进行诗歌枟瀑布枠的教学中,设置如下的教学情境:自己的家乡有一条小河,长江从家乡流过。小河里的水缓缓的流动着,长江里的水浩荡的向前奔流,大海的水更是汹涌。不管是以上哪种水,都在向前流淌,但是,却有一种水是从上向下流淌的,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这是学生们很快就一同说:这是瀑布!这是学生们都十分兴奋。然后接着问学生们,有哪位同学见过瀑布,可不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在同学和教师的描述中,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瀑布的情境。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的这种引导,使得学生们对瀑布不再陌生,问题的提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所学知识,为整个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