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摊经济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女性就业的理论模型
现代劳动供给理论始于罗宾斯,他认为收入变化率等于工资变化率加上劳动时间变化率,即随着单位时间工资数量的增加,人们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劳动。此后,道格拉斯、杜兰德、朗进一步提出反映工作时数与工资率之间具有逆向联系的“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得出工资变化的负的收入效应倾向于超过正的替代效应的推论,即随着工资增长到一定程度,人们趋向减少工作时间,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到达某点后向后弯曲。对此,Killingsworth进行了一项彻底的分性别经验考察,结果表明,男性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率提高时向后轻微弯曲,而女性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则有较大递增。Borjas和Heckman在对9个实证研究进行仔细考察之后得出结论,工资率提高10%将使男性劳动供给量减少大约1%—2%。而Keeley的估计表明,工资率提高10%使已婚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约10%。[2]因此,男性劳动供给曲线为后弯,女性劳动供给曲线则呈U型。男性和女性对劳动供给反应的不同,在于两者在时间配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男性的时间配置在市场工作和闲暇两部门进行,而女性时间除了用于市场工作和闲暇之外,还要留部分时间给家庭工作。后弯劳动供给曲线解释女性劳动供给反应的乏力,使得经济学家转而从家庭的视角解释个人劳动供给决策。因而,当工资高到一定程度时,替代效应会大于收入效应,从而男性会减少就业。而女性市场劳动向后的拐点还没有出现,由于家庭部门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缓冲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释放出时间用于劳动力市场,从而使就业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女性的劳动供给曲线是U型的,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劳动力供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诸如,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等多种形式的农业劳动占主导地位,女性参与劳动的程度较高。(2)当随着先进技术的采用及市场的发展,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女性劳动力市场劳动参与率反而下降了,她们大部分人虽然总的劳动时数可能没有变化,但很大程度上成为剩余劳动力,女性的部分劳动被家庭购买了,一部分从有酬的市场劳动转为无酬的家务劳动。(3)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发展,市场上女性的工资率进一步提高,女性可以有能力胜任家庭以外的有酬劳动,劳动参与率不断增加。[3]
三、女性就业现状及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困境
(一)女性就业的现状做好女性就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女性的就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女性就业人数不断提高,就业比重不断增加,到2009年,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已达46%。①与此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就业自主性明显增强,女性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层次得到提高。从2010年行业从业人数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女性职业发展结构逐步呈上升态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女性就业人数明显减少,而第三产业中信息业、金融业及社会福利业等领域从业人数逐渐增加。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吸纳女性劳动就业的主渠道[4],从行业分布看,女性在社会服务、教育、卫生、住宿餐饮等领域工作的比例超过男性,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计算机、软件、通讯、金融等高新技术行业,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5]
(二)女性在低碳经济转型中的就业困境与突出问题1.低碳经济转型下女性就业供需结构不匹配现象凸显从当前女性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其次是教育行业,第三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这给女性就业选择和岗位竞争带来一定难度。与男性相比,同等条件下,女性在职人员很多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正规部门,而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女性在职比重相对较小,而且即使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女性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简单而重复性的体力劳动部门,而在管理及技术部门,女性所占比例很少。[5]从用人单位来看,企业对不同性别员工人力资本的投资往往是不均等的。多数企业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在进行经营管理培训的人员中,女性占的比例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潜能的发挥和女性职业升迁的机会。而低碳产业和绿色就业岗位很大程度上恰恰属于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的产业,对人员的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有高标准的要求,加之女性有着天生的家庭责任及社会责任,现有的女性从业人员就业结构难以有效满足低碳产业结构的就业需求。
2.低碳经济转型下男性女性就业同工不同酬差距偏大
从前面的理论分析中可知,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除经济发展水平外,还包括产业结构与布局、女性的人力资本投入及资源的配置等。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男性、女性同工不同酬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在低碳经济转型期间该问题更不容忽视。男性的就业符合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女性的就业符合U型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而男性时间是在严格的市场和闲暇两部门进行配置的,女性时间则是在家庭、闲暇和市场三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的,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就业很大程度上受家庭部门的影响。同时,在劳动力需求方面,男性与女性也有差别。
(1)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时,大量的企业工作产生就业需求,劳动力市场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远大于对女性的需求。图1[3]中,N表示就业量,W表示工资率。Sf和Sm分别表示女性劳动供给曲线和男性劳动供给曲线。Df、Dm和D分别表示女性劳动需求曲线、男性劳动需求曲线和总的劳动需求曲线。Wf和Nf表示女性工资率和女性就业量,Wm和Nm表示男性工资率和男性就业量。其中,Sm曲线位于Sf曲线的左侧,说明男性人力资本含量高于女性。Df在Dm左侧,且Df比Dm陡峭,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较少,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较少。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女性工资率小于男性工资率,且女性的就业机会少于男性的就业机会。
(2)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个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需求越来越多,女性几乎与男性面临同等的市场条件。此时虽然家庭部门仍会分散女性的时间配置,但第三产业工作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灵活的工作地点正适应了此时女性就业的特点。并且由于女性人力资本投入不断增加,适应了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图2[3]中女性人力资本有所提高,不过仍小于男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女性与男性几乎面临同等的市场条件,因而,Df与Dm的斜率几乎一致。图2表明女性工资率仍小于男性工资率。
(3)进入到低碳经济转型期,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节能环保、能源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客观上带来了大量的绿色就业机会。然而,作为一种客观上要求集技术、知识、资本高度于一身的产业,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又表现出对男性劳动力需求的偏好。见图3,Df曲线比Dm曲线陡峭,表明女性工资率仍远小于男性工资率。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转型期女性的就业参与率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深度挖掘和细化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极大地带动女性的就业。在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倡导和鼓励低碳理念。特别是发挥女性在家庭、社会和工作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宣传并践行低碳理念,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制定政策,支持和引导女性参与到低碳产业或相关产业链中就业或创业,对此,政府应给予女性在相关领域或岗位以专业培训,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与支持。
(二)针对女性的生理特点与家庭角色,政府主导、有效应对女性生育后的就业问题不同于男性,女性除了工作、兼顾家庭以外,还要养育孩子,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家庭责任乃至社会责任决定的。然而,女性养育孩子的时期往往也是工作最出成绩的阶段,二者在时间上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而许多女性为此不得不中断就业几年。在我国的实践中,许多女性生育后将会面临重新找工作单位的处境,就业难度增加,即便找上新的工作后,对于女性的工作时间及任务要求几乎与男性的标准一致,而缺少弹性、忽视女性照顾家庭特别是孩子的责任,因而女性的就业和工作压力是超负荷的。政府必须关注女性就业中的这一问题,对此应该将女性在工作期间对孩子及家庭的照顾时间给予适当的考虑,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等方式给予支持,以便更好地促进两性公平、和谐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能够在不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下,运用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有效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温室气体以及各类污染物之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也是充分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效缩小城乡差距的具有根本性的措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在低碳经济愈来愈受到关注的新趋势下,怎样进一步地进行积极响应,让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面貌均实现向低碳化的转变,这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之中,要从低碳经济背景来考虑,全面彻底地转变目前的农业生产发展形式,切实降低农业生产当中的碳排放量,从而尽量降低能源的消耗,致力于发展具有清洁、低排放以及循环利用等特点的现代低碳农业,从而走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
1 新农村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
低碳经济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引领,运用技术、制度、产业转型等各种不同方式,尽量控制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所产生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之形态。新农村低碳经济则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大力指导之下,在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不断加快农民群众生活低碳化的进程,通过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等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持续降低农村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改善的双赢目标,而且还能促进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新发展。
2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低碳经济在世界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产生,要求人类的能源消费、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等实施变革,从而适应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且还能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2)促进社会公平。打造低碳型新农村,事关人类发展以及社会公平。如果还要对已经相当有限的非再生能源实施过度开发,就会侵犯到后代子孙的切身利益。所以,一旦不实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对于高消耗与高污染不进行控制,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会导致能源的枯竭。(3)能够统筹城乡的同步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性的方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型新农村,十分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全面处理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关停并转那些耗能比较大、污染极高的具有落后产能的中小型企业,并且不再同意设立不利于建设低碳型新农村,从城市转移而来的高排放与高污染工业企业,从而更加科学地安排农村地区的建设项目,全面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低碳型农村的发展进程,从而有效改变我国当前所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4)能够加快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能够真正地过低碳生活,实施低碳消费。要帮助农村居民提升对于低碳生活之认识,进而转变以往农村地区那些不够文明、不讲求节约的不良生活方式甚至消费的陋习,加快我国农村切实形成文明生活与消费、节约用水及用电、爱护与保护环境,从而创建出文明农村与低碳农村,展现出新农村文明之发展。
3 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健全新农村低碳经济制度建设
低碳经济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定要强化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建设,从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体制与机制上的全面保障。笔者建议对新农村低碳经济项目的开发施行免税收以及信贷优惠等政策,从而指导农村地区各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的结构。同时,还要不断加快对于新农村环境的保护以及低碳产业化发展等各相关领域的立法等工作,对于不利于我国新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要视情况分别实施清理、复核或者修订。要健全完善能更好地反映出市场供求、资源稀缺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的产生机制和消耗资源环境的生态补偿体系。唯有在制度上对新农村的低碳经济进行全面保障,这样一来才能具有不断发展之动力、和各类突发事件加以抗衡的力量,才能让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趋向加以发展。
(2)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以提升新农村低碳经济水平
因为低碳经济完全代表了今后实体经济之发展趋向,低碳技术的需求量相当大,而且盈利能力相当可观,这是新投资机会以及投资的新增长点,一部分企业也会增加该部分投资,从而努力追求能够得到比较高的投资上的经济回报。政府部门也应当积极加大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运用上的投入。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系统性工程,企业与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也具备了持续性。这一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规模相当大的投入,能够运用乘数效应真正发展为切实带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企业与政府的投资放大效应变得更加显著,所以,对于经济所具有的拉动力也变革更加明确。为了更好地应对低碳经济之需求,从而实现政府所提出的节能、减排等相应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切实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乘数效应,新农村建设中的各行各业均一定要全面淘汰那些过于落后的设备以及技术,积极运用切实符合低碳型经济需求的新型设备以及技术,这就需要农村地区的广大企业一定要不断加大在设备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对于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农村来说,经济发展绝大多数均是依靠政府加以帮扶的。当然,新农村低碳经济的极大发展,一样需要依赖于政府的积极支持。这就应当切实提升政府在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并且全面加大财政经费方面的投入,从而促进农村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3)积极倡导新农村低碳生活方式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以及村容整洁,这是低碳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目标,为此,不但用发展比较的低碳农业的之产。如此同期,还应积极倡导低碳化的生活形式,所以,十分有必要再从农村生活上来解决低碳经济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努力实现农村低碳生活中的低污染。低污染是低碳生活方式中的最为鲜明的特点,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以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从而能够达到当地环境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全面改变不顾及到当地的能源消耗,不估计到当地的生态成本,不顾及到公共利益的那种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为此,应当积极推广节能型的居住房屋,更好地运用保温、隔热、环保、节能型材料,提升房屋的采光比例,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以及沼气等设施。同时,要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较好的节约型生活习惯,注重于节约,积极推广垃圾减量化以及无害化处理手段,真正让低碳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让低碳能够承载我国新农村更加美好的明天。二是要努力实现农村低碳生活中的低物质。应用运用再利用机制,从而让废弃物能够变废为宝,合理降低各类物质之输入。比如,可以将沼气建设和厨房、厕所改造相互结合起来,运用生活垃圾以及牲畜粪便等来发酵与生产出沼气,运用沼渣来为农作物进行施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变废为宝,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当地的碳排放,还能节约当地农民群众的开支,可以说是一举而多得,能够引领农民群体过上现代低碳化生活,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所存在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从而让低碳生活真正成为推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巨大动力。
(4)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农业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可持续方式来合理地运用资源,从而避免对于资源以及环境产生负面效应,进而形成一种能更加有效地维持土地、水、动植物遗传基因等资源,不会导致当地环境退化,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与接受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也就是说,可持续农业技术应当表现出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适宜性等特点。一是要积极发挥基因工程、新型耕作以及资源再生技术等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可以把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之中,从而生产出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产品,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蛋白质资源的匮乏状况。要运用遗传育种、克隆等新技术,积极培育农作物、畜禽、水产等新品种。要运用生物固氮技术,从而让农作物能够直接运用空气当中的氮来降低农田中氮肥的使用量。要运用计算机以及卫星定位等技术来积极发展精细农业。要运用我国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来创设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农作物能够实现早熟与早产。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在生产生活当中运用节电、节油类农业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等。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准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在低碳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究我国新农村低碳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是要努力改进自己的生活情境,这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大保障。有鉴于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展新农村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以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具备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新荣.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学解析[J].生态经济,2009(2).
[2]姚洋.低碳农村之路:城市化与新农村社会文化运动[J].绿叶,2009(11).
[3]雷雯.低碳经济:农村发展的新视角[J].乡镇论坛,2010(5).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之道;公民;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 关于建筑之道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概述
1.何为低碳经济。
所以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1]。
2.目前建筑之道为何样。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浪费的行业,其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关注环境的质量,不关心公民的生活质量。在部分企业中,有低碳思想的融入,但是都只是表皮的文章,没有深入和消化。
二 走低碳建筑之道的必要性
1.时代的需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对每一个行业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我国作为一个各行各业发展潜力都较大的国家,就建筑之道来讲,必须跟进世界先进的水平,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走低碳经济的道路,这样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2.行业的需要。
建筑行业是一个对材料、环境和工作人员需求都非常盛的行业,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不利于低碳经济概念的垃圾资源。为了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的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就必须顺应时代和行业的需求,走低碳经济发展之道。这既有利于建筑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民生的需要。
时代在进步,公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先进程度在不断提高,公民对于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与公民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住房、工作和周边环境都是公民非常关注的。建筑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压力,不利于公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集广大民意,建筑行业是需要走低碳经济之道的。
三 如何在低碳经济时代开拓建筑之道
第一,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对于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在对于低碳经济时代里建筑之道的开拓也不例外。低碳经济是时代先进性的表现,改背景下建筑之道的形成,必须有相关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因为对于低碳经济这个时代新兴的产物而言,它的存在是在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而且双方都表现得非常强烈。低碳经济时代里建筑之道是一条通向光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一定是正面的。为了能让这条道路在形成过程中拥有一个固定的、可以得到保证的平台,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加强社会全民低碳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形成。我们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是这个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元素,公民的意识就是这个社会各种概念思想形成的源泉。在低碳经济时代里,首先公民一定要形成低碳的概念,在对概念的理解之下,形成一种意识。低碳意识的形成,加之公民对社会质量的要求,低碳的建筑之道也是必然的。对于一个事物形成了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可促进其发展的意识,这是人类得到发展的思想根基。全民意识的形成还要包括监督意识,自身要求和他人要求的综合,才能使一中意识成为主流。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公民一定要在对低碳意识培养的同时,加强对你监督意识的培养。
第三,建筑行业要严于律己。建筑行业作为低碳建筑之道的主要控制角色而言,其必须严格要求自身。低碳是一个概念,低碳是一种行为方式,低碳是一项利润项目。低碳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首先是一种节约能源、清洁能源的思想,其联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是作为建筑工程进行中的一种必须作为的行为方式,其关系到社会公民的生活质量,关乎着建筑企业和行业在社会中被民心支持的程度;最后,对于企业获取利润的最终目的而言,低碳是一项可获得长期利润的项目,机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只有发展的巨大空间才有更多获取利润的可能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市核心功能区的发展定位,把加快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减排等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产业、能源、建筑、消费等领域的低碳发展,扎实有效推进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提高区域低碳城区建设水平。
二、工作目标
围绕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定位,着眼于推动全社会低碳化发展,重点以产业、能源、生态、建筑、消费等领域低碳化,综合性、系统性推进区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通过连续3年(2011-2013年)的努力,到2013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7%,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林木覆盖率达36.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把真正建设成为资源消耗小、生态环境靓、经济效益好、生活质量优、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全市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
三、重点工作
(一)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围绕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外包、影视文化传媒、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中区域优势资源全力招引和集中扶持,加快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着力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引导扶持现有企业以技术改造、对外扩张、非核心环节外包等途径,提高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依托我区的山水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项目策划招商、整合集聚要素配套,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金融、会展等现代生活和生产服务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生物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牵头部门:区发改局;配合部门:区经信局、科技局、农林局、商务局、文体局)
2、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加强对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和1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管理。至2013年,关停并转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54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50台(套)/年,累计淘汰燃煤工业窑炉30台,每年对10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牵头部门:区经信局)
3、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制定循环经济的行业和社会标准,大力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和社会循环消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试点园区。(牵头部门:区经信局;配合部门:区环保局)
4、完善项目能评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区域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投资上马。(牵头部门:区发改局、经信局;配合部门:区环保局)
(二)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1、推进清洁能源区建设。着力推进清洁能源区建设,严格落实市热力规划中加快推进供热管网建设的有关要求,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确保2012年完成关停供热管网和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小锅炉。(牵头部门:区经信局)
2、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对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含拆迁安置房)和新建、改建、扩建的宾馆、酒店、商住楼等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要设计安装太阳能系统。鼓励现有居住建筑以及宾馆、酒店、商住楼等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在节能改造时,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牵头部门:区建设局;配合部门:区发改局、规划分局)
3、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加大光伏发电在建筑、城市照明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实施太阳能屋顶工程、地面工程、照明工程等,积极拓宽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各个领域的使用范围,加快绿色照明的应用。(牵头部门:区发改局;配合部门:区建设局、农林局、城管局、规划分局)
4、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使用范围,推动生物质能发展,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沼气工程,加大天然气的利用,通过提气限煤,促进能源结构的有效调整。(牵头部门:区发改局;配合部门:区经信局、农林局)
(三)构建低碳建筑体系
1、新建低碳节能建筑。着力完善相关政策规范,鼓励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和在建建筑中,使用区域供冷或水冷式空调系统、建筑外墙保温隔热等节能技术,有效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积极推广环保型建材,提倡适度装修。(牵头部门:区建设局;配合部门:规划分局)
2、改造既有高能耗建筑。开展既有建筑状况调查、能耗统计,制定节能改造计划,明确节能改造目标、范围和要求,分步骤分类实施改造,实施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改造效果。(牵头部门:区建设局、住保房管局)
3、加强建筑节能监管。严把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审查,督促建设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图纸施工,对达不到要求或不符节能标准的工程,责成限期整改甚至不予竣工验收,强化建筑节能管理。(牵头部门:区建设局;配合部门:质监局)
(四)构建低碳生活体系
1、提倡低碳生活理念。以世界停电日、世界无车日、世界节水日等为载体,开展“低碳社会宣传月”、“低碳节能救地球”等宣传实践活动,政府部门率先垂范,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居民养成节水、节电、节能、节油的良好习惯。(牵头部门:区发改局;配合部门:区委宣传部、区环保局)
2、降低生产生活能耗。鼓励和引导酒店、企业、家庭使用节能灯、低能耗电器等节水、节电绿色产品,让群众切身享受到节能带给社会和个人的直接利益;推广自然采光、雨水再利用在低碳建筑中的运用,优化城市亮化工程方案,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鼓励厂矿企业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引导广大居民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量。(牵头部门:区发改局;配合部门:区建设局、农林局、水利局、商务局、住保房管局、城管局)
3、开展低碳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学校”、“低碳园区”、“低碳企业”等系列创建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和深入细致的组织推进,确保创建工作的成效。(牵头部门:区发改局;配合部门:区经信局、教育局、民政局、环保局)
(五)构建低碳生态体系
1、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和碳汇造林。深入开展城乡绿化造林,重点围绕沿湖、沿路、沿河、沿山等区域,加快实施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和沿山体、沿河道绿化力度,加快沿太湖和入湖河道防护林建设,提高林木覆盖率,碳汇能力显著提高;研究制定“碳排放交易办法”,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试点运行碳排放交易。(牵头部门:区农林局、城管局;配合部门:区环保局)
2、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争先达标”活动;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资产,到2013年,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亩均土地产出显著提高。(牵头部门:国土分局)
3、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开展节水型社会宣传活动,大力推广企业循环用水、中水回用和节水改造技术,大力开展生活和服务节水措施。(牵头部门:区水利局;配合部门:区经信局、环保局)
4、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高水准推进蠡湖生态修复和入湖河流整治示范工程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加快长广溪二期、沿河生态景观林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区域水系、湿地、绿地、景观建设。(牵头部门:区农林局;配合部门:城开公司)
5、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截污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进蓝天工程,加大建设工地扬尘、氨氮化物和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力度;推进整治工程,全面落实“路长制”、“河长制”管理责任,深化“两整两创”、违建整治、老新村改造等工作。(牵头部门:区环保局;配合部门:区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林局、住保房管局、城管局)
四、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体系。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创建低碳经济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具体负责制定低碳的建设方案,协调推动试点示范相关工作。
引言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
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指发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1.烟草产业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生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
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
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
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策略上注意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挑战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
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目前,山东省低碳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而鲁西北自2007年以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基础,在山东省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发展有鲁西北特色的低碳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摆脱鲁西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垒省落后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鲁西北致力于建设“生态城市”,走科技先导、结构优化、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这一思路完全符合“低碳经济”的国际趋势和国家要求,鲁西北低碳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
(一)以太阳能为龙头,绿色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2005年德州市被中国太阳能学会等组织授予“中国太阳城”称号。鲁西北太阳能发展举世瞩目,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清洁能源研发、生产基地。现有太阳能利用相关企业近百家,固定资产总值近20亿元,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在开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电、节能建筑技术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太阳能外,鲁西北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现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10余家。其中,禹城通裕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1.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主轴,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循环经济圈”发展方兴未艾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是生态经济在产业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自2007年建设“生态市”以来,鲁西北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禹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禹城遵循工业生态学原理,引导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之间建立资源、废物、能量的相互转换关系,初步形成了“低消耗、高产出,低排放、高效益,大循环、可持续”的生态集约型工业模式。禹城通裕集团,不仅形成了废旧钢铁一重熔冶炼坯料一锻件一大型装备配件一废钢回收重熔的循环链条,而且建成山东省第一个生物质热电项目,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环境友好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三)农村节能工作逐步推进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大。鼓励秸秆还田,发展秸秆饲料,2008年,鲁西北直接用作饲料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17.3%。同时大力推进秸秆气化工程,建设秸秆气化站15处,供应农户6462户。二是大力发展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建设用户沼气池34407个,供应农户72000户。
(四)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
近年来,鲁西北在公交车辆的改造与购置中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目前鲁西北城区公交车共有260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180辆,占总公交车辆的69%,大大减少了公交车辆外排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2009年9月,鲁西北机动车“先环检、后安检”措施正式实行,城区机动车尾气检测及治理得到严格执行。这对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鲁西北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从鲁西北的实际情况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鲁西北发展低碳经济必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缺少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政策机制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制定。鲁西北目前尚无低碳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缺少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政策机制。
(二)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鲁西北目前在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这些都将成为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三)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鲁西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需要一定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能源需求的加速增长与低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尖锐。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鲁西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鲁西北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效率提高难度较大
目前,鲁西北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由于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
(五)部分地方、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不能正确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逃避社会责任,只是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不能落到实处。
从鲁西北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面临问题不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也不同。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鲁西北的低碳发展道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鲁西北目前产业、能源结构不合理。但是,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于调整产业、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其自然规律,鲁西北目前正处在劳动力密集或资本密集的工业化阶段,工业肯定是主导。现阶段只能以资本密集型的投资为主体,这样才能有高增长、有资产的积累。当资产积累到一定阶段,产业结构的改变是必然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一些工作,但空间有限。调整能源结构同样也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第一,受资源禀赋的制约。中国的能源格局就是“富煤少油贫气”,没办法改变。第二,受资金、技术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巨大投资从哪儿来?第三,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低碳产品目前价格相对较高,推广有一定难度。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在上海,火电的市场价格是一度电三毛钱,上海市政府推进绿色电力资源购买,鼓励大家买一块钱一度的风 电,结果没人买。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鲁西北的实际情况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谋求“急转弯”。要从鲁西北实际出发,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
(一)制定一个总体规划,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并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由政府超前规划大力推动。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鲁西北在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中要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如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措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从根本上和发展低碳经济是高度一致的。
(二)重视低碳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从鲁西北实际出发,整合院校、企业资源,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适合鲁西北的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
(三)设立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四)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目前鲁西北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比如说电力方面,现阶段发展肯定离不开火电,那么就要上大压小,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使单位度电的排放量降到最低。
要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施限期治理、整改,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五)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之一是先行先试,对于一些重大的政策,先进行试验,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由点带面地推广开来。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型,低碳经济要取得成功,也应该先行先试。
低碳经济是指在保持环境清洁基础上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能耗。低碳经济是现代文明的一种重要体现,在我国众多行业得到利用。医院基建需要耗费大量成本,为适应时展,适应低碳经济要求,需对医院基建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医院要发展必须走低碳经济道路,在基建管理中结合低碳思想有效控制成本。
一、医院基建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项目预结算存在问题
基建项目预结算是在医院基建项目开展前对项目总成本进行科学预算,预估成本。预算不仅是了解工程成本的主要方式,还是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的重要手段。在预结算阶段结合低碳思想,设定低能耗、高效率的建设方式方法,并以该方法为指导思想建设医院基建项目,从方法层面进行指导,从施工资金方面进行管控。但当前基建项目预结算阶段仍旧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导致预结算结果较高,给施工一定宽放空间,掩盖施工过程存在的浪费,难以有效管控施工过程。
(二)设计阶段存在问题
当前医院基建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思想。在医院基建项目开展初期轻视工程建设前期投资决策,设计阶段并未考虑工程的低碳性,施工难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等未进行综合考虑。基建工程完成后在使用上不符合低碳思想要求,使用成本高居不下。当前医院基建成本更多是考虑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其他阶段易被忽视。
(三)基建项目运行流程存在问题
当前医院基建项目大多以局部改造,增加某功能区等形式为主。展开基建项目过程中并未结合医院整体运行流程,基建项目完成后流程运行存在差异。首先是基建项目运行后会增加存在运输资源浪费,其次是未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管道、污水处理系统等),新的基建项目有时需为其单独建立辅助系统,成本高昂。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医院基建成本控制策略
(一)建立在低碳思想下的工程预算体系
医院基建项目成本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低碳经济思想对基建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工程预算,在预算结果基础上进行项目资金安排、施工工期安排、施工资源计划的有效改善。项目预算是工程施工计划重要依据,通过成本预算科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在施工中控制成本促使其在预算范围内。
(二)合理规划基建项目
医院基建项目若属于初建,则其选址需满足周围居民需求。若属于改造阶段则需结合现有建筑进行综合规划。项目施工中应尽量维持场地原有地貌,合理设置,降低平整场地带来的费用,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其次,施工若对医院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必将造成大量成本损失,因此项目施工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在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基础上展开施工,不影响病患就医过程,不影响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规划好材料运输策略、材料准备,降低施工过程对医院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噪声和污染。
(三)合理布局医院功能区
基建项目在保证项目本身低碳施工基础上还应保证医院有效运转。如医院可与公交公司协商将公交站台设置在合理位置(前提为不可在交通拥堵段、不可阻挡医院救护车辆运行路线),减少病患就医路程耗费时间,下车后可便捷进入医院内部。这样不仅会方便病患,还可降低私家车使用频率,降低医院内部停车场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其次、在规划过程中可结合医院就医过程合理规划功能区,提高医院基建项目利用率。如对体检项目可规划为“一个流”方式,体检人员在进入医院体检时路线无需交叉,形成一个有效环形,从入口处进入,最后一站接近于出口处,提高医院体检流程顺畅性。该种方式资金节约在于在相同基建项目成本基础上提高基建项目每日接待病患人数,增加基建项目利用率,为医院提供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四)管控施工过程
医院基建项目具有较强复杂性,相较于其他项目工程具有更强专业性,且能耗为其他项目的1.6至2倍。医院基建项目不仅需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需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医院基建项目应与其服务范围及病患相联系,提高施工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医院能耗大多来自采暖、制冷、照明、医疗机械使用等。因此在施工中应尽量选取环保型材料,有限使用保暖材料,降低空调使用过程的能耗。其次需结合当地气候合理布置门窗,利用自然光等资源,结合通风情况,减少通风系统使用,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可能性。在施工中现场统计施工人员工程量,制定施工计划表,对作业量进行定量分配,降低施工量浪费。
(五)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适应各施工阶段的生产需要,利于施工作业。保证施工现场材料为施工必须品,施工现场设备为即用设备,禁止本阶段施工不需要使用产品;保证施工现场交通运输畅顺,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运输。如有需要在施工中对现场进行消音处理,避免或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市政设施的影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利于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施工环境;遵循节约原则,降低生产成本。在施工中合理使用水电,每日施工结束后续将施工现场水电关闭,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洁整理,避免物料乱放、工具杂乱现象。
(六)施工污染合理排放
医院基建项目需将其水、电、气等与原有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资源有效共享,避免出现功能区独立系统配置情况。其次对施工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妥善处理,例如废水循环利用,废气检测达标后方可排放,废渣可用作施工填埋料,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工程排污系统在施工中应作为医院排污系统子系统组成部分,与其他系统有效配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结束语
医院基建项目需要耗费大力浪资源,对医院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基建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建立在低碳思想下的工程预算体系、合理规划基建项目、合理布局医院功能区、管控施工过程、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施工污染合理排放,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医院基建成本控制研究。
参考文献:
[1]龚淑萍.医院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
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该区域社会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立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与高度统一。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早在1966年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论文中就提出了生态经济这一概念。他认为, 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 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 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 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 有效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正因此,鄱阳湖生态区的建设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的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由于低碳经济的特性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定位不谋而合,因此,应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优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在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发展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建立低碳产业,利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和江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重要途径。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3.1 开发替代能源,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初步建立了包括核电、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多门类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3.1.1光伏产业、LED产业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已投产和在建的光伏产业及关联企业20余家。在新余、南昌、上饶等地,已形成了以“生产晶硅料―多晶硅片―薄膜电池―生产组件”上下游一体的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作为节约能源的LED产业,是鄱阳湖经济区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3.1.2充分利用釉矿资源,大力推进核电建设。鄱阳湖经济区铀矿产量和铀产品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因此鄱阳湖经济区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是核电。核电属于清洁能源,是可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彭泽、万安核电站工程正在规划建设当中。鄱阳湖经济区核电如按规划建成, 年发电量可相当于1000 多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发电量,将占全省年发电量的40%,可年减少入赣原3000 万吨,将大大减轻鄱阳湖经济区省电煤外购运输的压力,大大降低燃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3.1.3实施鄱阳湖风电工程,全面开发鄱阳湖风能资源。鄱阳湖经济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合理开发风力发电,可以有效缓解全省水电丰枯矛盾,实现风电水电互补。而且风电是环保型能源,没有废气排放,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振兴新能源也是鄱阳湖经济区省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持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鄱阳湖经济区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提升能源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必然趋势。
3.2政府统筹领导,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作出引导。发展低碳经济,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新的战略安排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扶植。
3.2.1 为了统筹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策略。并建议相关部门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指出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特别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给予激励政策。对于一些开发新能源的企业应设当给予政策优惠和政策倾斜,以鼓励新能源的利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3.2.2 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推广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为了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应先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3.2.3 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利国利民,为使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法律,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真正要将发展低碳经济转化为百姓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就需要在法律层面上着手。
由于发展低碳经济是从国家长远发展的经济效率而言的,长远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总体经济效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动力, 而经济法律制度的调整所追求的也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 这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正向相关性, 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立法迫切需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逐步过渡到后工业时代,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中国作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在签订《京都议定书》后,更加要承担节能减排的义务,但又要同时保障我国的现代工业化进程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成为最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发展方式。相关政府部门承诺,在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同当前相比将大大下降。针对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有以下可能途径。
一、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利用的效率
众多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国家和城市都逐渐暴露出后进发展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矿产资源的使用,例如石油,煤炭等,造成了全球性气候变暖等灾害性天气。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寻找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替代品,改变当前经济依赖矿产资源的经济结构,寻找一条,低消耗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
(一)我国是煤炭能源使用大国
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首先要降低我国传统工业发展中的煤炭使用量,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加强碳的排放控制。但是,从高碳经济转换到低碳经济需要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依然对煤炭有很大的依赖性。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加强煤炭使用效率和煤炭净化技术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加强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改善城市能源结构
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创造出最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加大对能源技术开发的投入和研究,这不仅能够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另外,我国的生物燃料利用有限,应当尽量开发能够持续生产的生物能源,例如乙醇燃料,沼气等。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也是能够有效改善能源结构的新能源。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相对于发国家而言,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二、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发展
低碳技术又被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低碳技术的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或减少对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低碳技术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近年来已经意识到低碳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处于落后地位。从能源技术的使用上,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应用远远超过我国。尽管,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低碳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要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更要注重实际应用。
三、调整传统产业结构,逐步推进低碳生产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需要和低碳技术之间的关系。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传统工业尽管在逐步走向衰退,但是目前仍处于传统工业经济增长阶段,所以如果立刻全部走低碳经济的道路,这对我们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会极大地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需要逐步推进的。逐步的调整传统产业的经济结构,对于相关的低碳产业给予扶持政策。
(一)调节好相关产业结构
工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定阶段时间内产业结构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不要因为刻意的追求低碳,而一味的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只有当国家的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才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主要的目标四尽量减少高碳成分,降低碳排放。
(二)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
随着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会通过“碳交易”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未来数年,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石化产业、建材产业、造纸产业、印染产业等高碳产业都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总之,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其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因此,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丁丁,周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 28(3): 9-12.
[2]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 33-35.
[3]章轲.低碳城市化,中国式探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9-9-2(5).
[4]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 2008,(9): 5-7.
二、汽车营销策略分析
1.树立绿色营销理念在汽车行业中,所谓绿色营销即是讲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讲究科学可持续发展,坚持将节能减排、技术革新以及流程改进等作为自身发展的主线。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应该树立较为鲜明的绿色营销理念。而对于汽车市场来说,应该做的便是要给绿色新能源汽车制定一个公允市场价格,这一价格由产品自身价值所决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这类汽车源于自身研发所消耗的巨额研发成本,所以这就决定了它的市场价格不会过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价格会不断趋向稳定。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应该坚持绿色广告的营销模式,彻底为这一产品打造成纯绿色的产品,通过广告对本产品的性质与特点进行较好的宣传,使消费者心中对它有较为准确的定位。最后,对于企业自身的形象来说,应该进行全方面的改善,无论是各项公益事业的支持还是雇主品牌形象的宣传都应该进行不断的提升,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视人才的培养由于汽车行业属于高技术含量型行业,对于高技术人才有着十分迫切的渴望,因此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高校等都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为行业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第一,对于人才培养而言,最为主要的参与者便是政府,需要由政府进行牵头,组织成立汽车研究院,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研发人才,进而促进国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二,由地方或中央政府组织各级培训班,帮助企业等培训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提高企业管理科学性水平。第三,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促进产学一体化教育,学生多到企业实习,而企业员工也要经常到学校继续深造学习。
3.重视新型汽车产品的研发(1)重视节能技术的研发有效开展汽车节能技术的研发,以便提升汽车燃料的经济性水平。通过积极推进先进电子控制技术、高效率内燃机技术、混合动力等技术的研究,促进混合动力型专用发动机的研发工作,掌握轻量化材料、汽车电子、高效变速器、先进内燃机、混合动力等与汽车节能相关的重要技术。(2)重视新型发动机的研发积极推进新型替代能源的开发工作,例如对液态氢、乙醇、天然气等低污染类型燃料的利用,加大对这类低污染型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力度,争取早日取得技术方面的突破,研制出新型节能产品,以满足低碳经济下对汽车性能的要求。
4.构建信贷联盟体系有效推动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服务企业的相互合作,构建信贷联盟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信用体系,以便更好地控制风险,同时进行优势互补。商业银行融资能力较强不过在专业化汽车金融服务方面存在不足,汽车金融服务企业更具专业化不过在融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企业相互合作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5.构建汽车销售评估体系新型节能性的优质车辆因为其初期的研发成本,其价格不会太低,然而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战已经表明“低端车辆”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应积极构建各类汽车评估体系,对其进行低碳耗油、尾气排放、安全性能、用材等各方面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良汽车的上市及流通,为新型节能汽车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6.放宽对汽车金融市场的管制汽车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金融市场,所以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决策部分应当打破垄断,逐渐放开对汽车金融企业业务与地域的限制。汽车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对各项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活动均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行更加高效的利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就我省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近年来,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业,扩大造林面积,加快发展城镇公园绿化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食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因此,充分利用我省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积极争取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的支持。
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平台。制定我省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省。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水泥、钢铁、玻纤、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低碳产业建设。
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我省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有利于我省的中长期发展。
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建议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重化工业、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不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耗能低的新兴产业,用低碳经济的新理念、新模式,促进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产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发利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能效。大力采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会更大。
3积极发展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替代煤、油等常规能源已迫在眉睫。
4发展碳交易市场,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加强国际碳汇交易合作,推进生态省建设,增加林业碳汇,实施碳汇交易,赢得发展商机。
5全民参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更新消费方式和理念,引导低碳消费,逐步改变高能耗的消费方式,倡导居民低碳消费理念,进行低碳生活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6加强政府管理,加大推进低碳经济工作力度。成立我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争取中央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我省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发挥示范作用,带来商机,带动全省经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