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4: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

篇(1)

语文是人类交际及文化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是人类学习一切知识及教育生涯中最基础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学会文字语言为目标,做好读、说、听、写的基本功。目前,小学语文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减少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改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增强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不符合要求、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地方。本人根据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措施,望能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任何学生时代,语文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条件。根据本人语文教学的经验,归纳出几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语文是人们听、说、读、写等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条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所以从小学时期就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与培训,这对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其次,小学教育是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在这个时候学习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学习必须要有认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第三,在学习其他学科中,都是需要在语文基础上去理解与思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需条件,如果没有学好语文知识,是无法学习其他的相关科目。第四,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会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五,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工作中,很多地方都需要写作,如果没有好的写作基础,是会影响到工作与生活的;而写作能力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需要时间积累。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把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当作重点和中心以及最根本的理论指导,从某个程度上讲,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的主体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把自己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应该尽可能降低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掌握其心理活动,从根本上清楚学生需要什么,给学生制造一种愉快高效的学习气氛。虽然这属于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教师的过分主导,导致语文教学效果较差。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定的问题,但是问题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这就导致学生回答问题十分被动,这种教学方式缺少科学性,长期下去,对学生学习语文或其它课程都有不利的影响。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最大限度利用小学生这个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一定能够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充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中,通常存在极强的单一性,并且十分枯燥,教师通常只使用一支粉笔和语言以及教材就能够实现整个教学过程,十分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和无趣,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教师教学能力较弱,体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思考,没有创新性。而这种固定死板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今天,明显没有办法满足其提出的需求。

3.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

怎样的语文教学最能够使学生接受,通过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能蛉醚生体会到亲切感和熟悉感,从而激发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当前,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方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甚至对这方面的概念都不了解,更不用说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这种情况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存在极大的阻碍。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1.放课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

小学课文课堂上,要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应把生活、自然结合于语文课堂中,丰富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不要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上课,增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老师应平等的与学生对话,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好的表达与表现自己。

2.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老师应重视教学目标,在上课前、课中、课后都要以教学目标来进行。因此,老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学目标应明确且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实现目标。

3.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老师应充分准备教学时间设计,根据教学的目标,精心预设教学,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所需要的考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在课堂中,要重视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字词理解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4.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

语文的教学建设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挖、合作性的学习,老师要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老师要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们在避免在课堂中出现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例如,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可以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有意义、关键的问题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篇(2)

一、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影响到词语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观念:通过调查发现,教学观念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没有充分的重视词语教学,依然保持着落后的教学观念,往往向学生死板的灌输词语意思,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词语的含义,让学生将其作为唯一理解答案。学生接受过这些知识之后,并不对其进行思考,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到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了很多的弊端,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采用的是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将词语有效的联系环境;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的掌握,也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词语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对词语更好的运行。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对策

一是深入到词语的语境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和掌握:要想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词语意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词语的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并且引导学生进入进来;不能单纯的对词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对上下文进行联系,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对词语意思进行品味和把握,对其更好的理解。另外,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对词语更好的运用。比如,在小学语文中,需要对刚好这个词语进行讲解,如果单纯的对词语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的困难,那么就可以借助于具体的情境来进行。

对于教师来讲,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深入的研究语文知识,对词语的本质含义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讲解的时候,才能够更高的创设环境。学生通过思考词语,还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将语文学习的兴趣给充分激发了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是善于运用教学策略:首先是引导体验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作者的情感给充分融入进来,那么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并且调动起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词语意思。

比如,在对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山》进行讲解时,其中有句诗是相看两不厌,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来理解厌的意思,就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理解出来的意思也不是其真正的含义;那么在词语教学之前,就需要首先向学生讲解本首诗的故事背景,当初李白被流放,深刻的体会了世态炎凉,将自身的孤独寂寞之情给融入到了本首诗歌之中;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就可以对词语更好的理解。

其次是多媒体技术演示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小学教学中,那么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影像,也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起来的难度。

还有就是互换教学法,这种方法指的是互换词语的词义和理解,通过互换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往学习到的旧知识进行重温,对新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并且还可以对词语应用的方法进行掌握和了解。

比如在对《美丽的大兴安岭》进行学习时,有一个飞舞的词语需要解释,那么就可以将互换教学法应用进来,让学生对比飞舞和以前掌握到的飘落;通过对比,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到,飞舞包括了飘落的意思,但是又有着其他的含义,代表着在落下的过程中,非常的优美,好像跳舞一样,这样就可以促使更好的掌握这个词语。另外, 通过本词语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对文章的美感和生动进行感受,提高了词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接下来课堂活动的开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革新教学理念,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词语联系起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88-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存在,使得很多中小学教师并不能够真真领会语文教学的真谛,出现了教学不联系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等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一些目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法。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见问题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原因,二是教学方式的原因。下面从两个方面分别介绍:

1.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

(1)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不扎实。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基本功,要对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你,认真听讲。而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听不出条理和重点,不能从学生的表达中听出闪光点;而在说的方面,很多教师语言贫乏,条理不清,缺乏激情,常常表现为课堂上的表达语言干瘪,不能很好的表达出对课文的分析,讲的生硬而没有条理;在读的方面同样能力较差的特点,原因是课下没有很好的去阅读一些文章;写的方面,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书写的能力越来越差,也由于网络的便捷,使得很多教师不花费时间在写作上,只需要从网上百度以下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稿子,因此不能在写作上给学生很好的指导,无法将“教学语文”推向“实践语文”。

(2)教师自身的专业和文化素养亟待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懒于读书和做科研,知识不更新,储备偏少,基本属于吃老本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来消耗着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目前从多数语文教师的整体状况来看,文艺理论学、语言学、课程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出现了严重不足的现状,无法驾驭课堂教学和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

2.当前教学方式的原因,主要有:

(1)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虽然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时代,但是由于众多的客观原因,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标准。所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正好反映出当下教育界的状态。需要教师把提高学生素质的阅读课、实践课改成了习题课,课下布置数不清的作业,课堂则根据标准答案讲各种各样的题目,使得学生接受不到素质教育的内容[1]。

(2)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有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颇,将语文课形式为班会主题课或者才艺展示课,老师放权给学生自由的组织节目,或唱或跳,或说相声或演小品,表面是很热闹,但实际上学生自身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

二、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解决方法

针对前面介绍的各种教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增强课标意识,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过程和体验,对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把握好作文教学,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新课程的实践和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一些解决方法[2]:

1.教师要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变单一式的文本教学为复合式的资源开发。深入理解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是“教教材”,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用好教材”。要讲究举一反三,以篇达类,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将教材的内容整合充足,根据作者、文体和主题思想编排在同一个单元重新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某一方面的认识更加客观。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技能培训。针对语文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强的问题,应对教师进行加强学生技能培训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完善课程体系,改变课堂结构,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训练为主、实践为主的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经验,学习和借鉴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可以观摩教学、展览实习基地的教改成果,假期的时间参加社会调查,书写调查报告,返校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做人的道理,抓住教授内容的关键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深入引导,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现事物的奥秘。

三、小结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中小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文言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笔者试验"学用结合、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变昔日单调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堂成今天学生表演和施展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课题组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表演,每组三人,一个演蔡桓公,一个演扁鹊,另一个读课文,然后抽出一组当众表演,其他同学与老师做评委,看他们是否做得正确。结果,当负责读课文的同学读完"立有间",就接着读"扁鹊曰"的时候,下面马上就有人提意见了:"'立有间'说明扁鹊在那儿站了一会儿,你应该稍微停一会儿再读后面。"当"扁鹊"指着皮肤说"腠理"的时候,又有同学说:"腠理是指皮肤的纹理,是最表面,你应当说清楚。"而当"桓候"病入骨髓,"使人索扁鹊","扁鹊"摇头走了时,马上又有人不干了:"'走'在这里的意思是'跑',而'还'是读xuán,说明扁鹊是转身就跑的,他唯恐避桓侯而不及了!"这样,在饶有兴致的表演和讨论中,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但理解了"间、腠理、还走"等字的意思,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如此几轮表演过后,本来学生花几天时间都难以完成的背诵任务一下子就轻松敲定了。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让他们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应用而认识客观世界,学好语文,提高创新能力,这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也是"学用结合、探究创新"的精髓所在。

二、诗词教学

诗词可以说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精华,是作者情到深处而发出的感叹,正所谓"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它们常常有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感情浓厚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就试用了一种以读为主的"读诗--品诗--成像--再品诗--再读诗"的教学模式。

如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教师对词牌、作者稍作介绍后,先让学生读词,初步感知词意,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词中哪些词句共同表现了作者的亡国哀思。学生很快便找出了"无言"、"独"、"寂寞"、"锁"及下阙,还有同学补充说"月如钩"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那种哀愁。然后让学生观看课件,当月色如钩的夜晚,这位已成阶下囚的南唐后主,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在偌大的空旷的院子里登上西楼时,那种凄清、那种哀愁便随之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再加上那哀怨悲凉的朗读,更使人平添了几分忧愁,真难怪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读词,学生们似乎都已成了那"无言独上西楼"的南唐后主李煜了。

当然,诗词中也不乏恬谈清新的田园作品。在教学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就采用了"诗画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诗作画,从画悟诗。如:教学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老师就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诗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幅画。上课时,再对那些画进行以学生为主的评析。结果,就马上有人说了:"他的画有错误,花木应该成'畦',而不是散乱无章的。"、"他的画还不足,既然是'两山排闼送青来',青山就应当与院门相对"这样,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就随着对画面的分析得到了最充分的把握,同时,学生的绘画才能、口语表达能力也无不得到了明显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说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占有一定的数量,而小说的篇幅相对来说又都比较长。那么,如何使学生学起来既不觉厌烦,又能充分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呢?笔者曾经有过"举一反三"的尝试。

例如: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古典小说的能力,就这样安排了第一个教学环节:第一步,举例。教师示范教课文第一句:"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教师圈出这句话中的"如今"、"授"、"至"、"却"四个词,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这几个词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猜出"如今"就是"现在";"授"就是"被任命为";"至"就是"到";"却"是"原来"的意思。第二步,归纳。举例之后,教师归纳:读书要学会猜读法,有些词初看好像不懂,但是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就不难懂了。第三步,反三。教师要求学生用猜读法默读全文,每个学生至少猜出5个不懂的词。接着,学生花了约8分钟时间独立猜读,然后教师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猜读的情况。这一教学环节只花了20分钟,学生却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了阅读古典小说常用的本领,花时少而效益高。

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例子"的道理,恰当地使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不仅是解决"长文"难"短教"这个问题的好办法,而且是真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好帮手,更是我们"学用结合、探究创新"的本质体现。当然,小说教学的好办法并不只此一种,例如"读教材--编课本剧--表演--评价--创新"、"看录像--说课文--比较差异--评价--创新"等教学模式都不失为可取的方法,在我们课题研究组的老师的教学中也时常用到。

四、议论文教学

篇(5)

小学英语拓展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拉近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距离,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各个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科学、适合的教学策略,在充分满足学生英语认知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真正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拓展学生英语思维与学习视野。以下针对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小学英语拓展教学的重点问题

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展拓展活动过程中都未重视英语重点学习内容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在设计参与中,虽然拥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经常会因为未掌握学习重点,而难以获得理想学习效果,或者导致整个拓展活动流于表面形式。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讲,其中重点学习内容应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且要引导学生充分明确其内容,但由于很多教师在具体设计中都未注重其重点在活动始终的科学贯彻,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知识内容分散,很难真正体会各项拓展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也自然无法获得理想活动效果,并产生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1]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My family”的相关内容时,father(爸爸)的口语是dad,mother(妈妈)的口语是mom,男人是man而女人则是woman等等,这些词汇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学生也需要对Who’s that woman,那个女人是谁?She’s my mother,她是我妈妈等介绍用语进行熟练掌握。对小学生来讲,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开展相应拓展活动中,只需要将重点内容充分突显出来即可,也便于学生的清晰掌握。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若过于注重教学氛围,将活动要求设置成画出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图等内容,学生经常会将活动重点放在关系图的绘制上,而对于一些重点单词、句子却没有做出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用,难以实现预期活动目标,也无法获得理想拓展效果。[2]

对此,针对“My family”的拓展活动设置来讲,教师应将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作为活动主旨,以此来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句子学习探究中。为此,在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用简短作文的形式来向师生介绍自己的家长,及其与自己的关系,这样设置虽然有些简单,但却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能够为学生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提供一定便利。而要想增强活动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介绍之后,利用剩余时间来完成关系图的绘制,或者是将其作为课余活动来完成,这样既达到了拓展目的,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另外,在开展情境拓展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地追求趣味性与语言输出,还应充分考虑到,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在拓展互动中,不仅要拓展学生英语学习视野,丰富其学习经验,还应注重其创新思维、思想价值理念的培养与发展,不仅要与所学知识点息息相关,还要充分体现出价值取向,具备深刻的生活体验,蕴含深厚的思想情感。通过开展这样的拓展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能够真正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拓展互动的难易程度问题

在进行英语拓展活动设计组织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做出全面了解,并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学习、应用水平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对活动难易程度做出恰当调整。但就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拓展活动的设置时,都会过度加强活动难度,甚至是远远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水平,就连优等生参加起来都会感到尤为吃力,甚至是无从下手,更别说是中等生与后进生了。在此背景下开展的英语拓展活动,不仅难以确保学生的参与情况,也无法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Shopping”的相关知识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通常都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亲身经历,在拓展活动中,用英语来描述自己的购物经历。这样的活动要求,表面上似乎是在拉近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样的拓展活动难度往往偏高,学生往往很难独立、顺利完成。即使是刚学习完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其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这种复杂活动的安排不仅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也会让学生不知所措,并削弱其英语学习兴趣与自信心。[3]

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设置相关拓展活动过程中,应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具体情况,对活动的难易程度做出准确把握与恰当调整,并且要确保拓展活动的开展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或是部分优等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参c其中,并通过完成其中的一些活动任务而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升。

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认知水平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需要拓展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具体设置中要注意,不能将活动难易程度设置过高,在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上,也要避免对学生自信心与英语学习兴趣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不能将活动设置得过于单纯简单,这样在适当拓展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让较低层次的学生试着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己。

另外,在设置拓展活动之前,教师应对小学英语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做出深入钻研与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活动的科学设置,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活动的有效性、适应性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够确保各项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才能够使得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拓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三、小学英语拓展活动的时效性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当堂课所学习的英语知识也是拓展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并非是每节英语课程都需要设置拓展活动的。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拓展活动的设置上都缺乏相应的适度性与时效性,尤其是对于活动安排时机的选择上,未给予恰当、准确的把握,在此背景下,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与压力的不断增加,也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4]

比如,在讲解“Look at me”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是“Good morning!(早上好)”“How are you?(你好幔浚”等人们日常相互问候的短语和句子。而对于这类句子学生通常都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且能够很准确、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在此基础上,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若组织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开展情境对话表演等拓展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未免有些多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各项拓展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但对于何时开展,怎样开展,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综合考虑,准确把握恰当时机,而并非是要给学生增加负担。在活动设置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认知发展需求来进行,对于一些完全不需要开展的拓展活动,教师应果断放弃,并积极组织一些对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利的拓展活动,以此来确保拓展效果,提升教学水平。[5]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讲,拓展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论是对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还是对增强授课效果与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英语知识结构,拓展其创新思维,提升英语综合素养,在开展拓展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给予精心设计,还要做好铺垫与书写,以此保障拓展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杨飞.小学英语拓展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10):92.

[2]栾晓璐.小学英语有效拓展活动设计的分析与思考[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9):56-59.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8-01

一、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在衔接上的常见问题

1.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差异过大

中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小学生长,这就意味着早上更早出门,晚上更晚回家,与爸妈呆的时间就短,有的孩子还不适应这种生活,刚入中学时难免会有想家的念头。中学在让孩子有归属感这方面却非常薄弱,只一味强调学习,既没有抚慰孩子的心灵,还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其次,小学生在午自习期间一般是休息时间,中学生在午自习期间多是被作业包围着,且下午课间休息时间只有5分钟,这就意味着中学生的活动时间较少。

2.学习负担差异严重

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课程设置上主要以活动为主,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就轻。而中学则比较重视孩子的升学率,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大。

为此,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道:外面漆黑一片,万家灯火已熄灭,独我一人与灯火为伴!在这样的学习负担下,学生如何才能健康成长,学习成绩如何有效提升?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听、说、读、写,孩子习惯于听从老师指挥。中学在抽象思维的引导和成绩的催促下,学校和老师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以期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4.部分教学内容的缺失

就语文而言,在新型教学的倡导下,为了避免知识的老旧,现在很多小学都忽视了拼音、笔顺笔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部分完成得非常差,分不清声调、前后鼻音,不注重笔顺笔画。在这样的基础背景下,学生还要去补小学阶段的基础部分,无疑是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量。

5.行为习惯重视程度之差

小学阶段,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都会进行2―3周的入学教育。中学阶段,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没有入学教育,只重视成绩,忽视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致孩子升入中学后突然失去了行为习惯的约束,易滋长恶习,阻碍孩子成长。

二、原因分析

1.小学学习“多元化”,中学学习单一化

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于是就赋予小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多元化”。

活动多元6、7岁到12、13岁的学生正处于孩提时代,天真懵懂,活泼可爱,是天性使然。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为此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整天精力充沛,学校都会开展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课程设置多元孩子在小学阶段其学习能力比较强,且兴趣广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多元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清楚、深刻持久”。我们知道一节课40分钟,半节课之后学生注意力就会减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依靠各种教学工具,如彩色卡片吸引学生的兴趣。

评价多元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多元,并不仅仅看成绩,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的长处。

与小学的多元化相比,中学则比较重视孩子的升学率,即成绩,为此学校举行的活动比较少;中学老师由于升学压力,也会拔高学习任务;因为作业量太大,学生每天晚上都会熬夜做作业到很晚;在真实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标准也似乎只有――成绩。

2.小学学习指导性强,中学学习自主性强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依靠教师和父母的监督和指导。而中学则注重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教会孩子方法,鼓舞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3.小学学习易而简,中学学习难而繁

首先是课程设置,小学以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主科,其他学科仅作为兴趣课程,为此小学生的学习就比较简单、轻松。中学阶段不止语文、数学和英语是主科,还有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课时数增多了,其学习内容就比较繁。其次是教学内容,小学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和趣味性,难度比较小。中学的教材内容则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且概况性强,教学内容随即增多,难度加大。如语文学科在识字与写字板块,小学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中学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临摹名家书法,并能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三、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必须靠多方努力,才能帮助孩子平稳渡过关键期,开启崭新的明天。

首先,学校是承担着学生学习的场所,为了帮助孩子平稳渡过关键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学与小学应该多联系,多联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小学生对中学的了解;制定合理的六年级和中学初期的生活作息制度;在中学初期做好小升初的入学准备和教育引导;多鼓励并实行多元评价方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小学高年级老师应该加强与中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交流;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接着熟悉并关心孩子,因材施教;同时给予孩子鼓励式教育;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实行多元评价方法。

再者,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强的后盾,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关心和鼓励;经常和老师进行沟通;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帮助自己平稳渡过关键期,学生要保持对中学学习殿堂的向往,不断鼓励自己;坚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己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时向父母和老师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

参考文献:

[1]王惠.浅谈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J].成长之路,2008年07期.

篇(7)

中图分类号: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2-0119-02

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观摩同行授课及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改进。

一、常见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和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为:首先,课堂上小组活动的“度”不容易把握。课堂太乱时,不利于学习;太静时,又不利于小组合作。其次,讨论的时间也不容易控制,时间太短了,讨论不出结果;时间太长了,又完不成当节课的学习任务。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考评难度大,费时劳力,尺度不好界定。

2.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为“活动”而“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数学生只当听众,不动脑,也不动口,为了完成小组任务,组长只能“一言堂”。时间长了,小组长也懒得说了,优生也懒得教了。一帮一的合作学习方法,对进取心强的学生来说,效果确实不错;但部分较懒散的学生,往往自己不去独立解决问题,只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这时的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有时小组讨论问题时,组员不加思考,说话肤浅,发言随便,很容易脱离中心议题,出现闲扯现象,课堂效率不高,整个小组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交流。有时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但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管课程内容合不合适,也一定搞几次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没有什么内容和深度,只是为“活动”而“活动”。

3. 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大家有可能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在小组交流中的发言也更多,有的时候,一个好学生可能一节课发言达十多次,小组其他成员成了仰望者。而且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救世主”的角色,发言和表现的机会都被这些“学霸”占去了。而学困生则常常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特别是部分较懒散的学生,往往自己不去独立解决问题,只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的教学预期根本达不到。

4. 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角色功能发挥不到位。有的教师往往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重视总体,忽略了个体,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困难学生。有的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合作没有结果。有的教师为使课堂气氛活跃,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课堂杂乱、无序、冗长,没有什么课堂效益,更谈不上有效指导。

二、思考与方法

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在发现这些问题后,笔者一直在思考:我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没有让小组合作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呢?认真探索后,笔者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下面就以上问题谈谈笔者的解决办法:

1. 精心设计、精准掌控。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不能太难或太简单,要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例如,九年级一位数学教师上公开课――教师教学的内容是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他的教学设计是三步:第一步学生先看书自学,第二步完成几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第三步交流讨论展示。授课时,有一部分学生按照书上的公式生搬硬套,能把几道习题做对,但并不代表他就学会了公式法。大家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非常复杂

公式的推导如果只依赖学生看书、讨论、分析是很难完成,这时还是要靠教师的细致讲解,逐步推导,才能充分展现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才能搞清楚方法。这样的教学内容太难,就不适合小组学习。在这一节,运用“公式法”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不是主要的,掌握配方法、理解公式的由来才是重中之重。

2. 合理分配,人人参与。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笔者一般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导学案中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要有所兼顾,避免组长“一言堂”,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地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篇(8)

随着现代社会国际化的发展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口语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的口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在面对口语教学的常见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文章做了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知道多口语连读、重音、混音的技巧,但很难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一些在考试中拿高分的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提问,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张不开口。往往是心中知道要回答什么,通过书面表达能很轻易地回答出来。但要用口语回答却十分困难。英语口语如果不说出来,在心里即使有一百种答案也无济于事。还有的同学在课后的交流中可以说出一两句流利的口语,在面对同学时也能说出几句,但是正是的场合,如课堂教学中,往往说不出来,或者出现很多语法和发音等的错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其实分配给口语教学的时间是很少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听,训练如何的高分的技巧。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合理地分配上课时间,把口语和书面训练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书面答题技巧的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口语交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以与人交流为基础。在日常教学要适当地分配时间给学生们进行口语交流。

2.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造成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其实跟班级容量由很大关系。一般一个老师面对不超过40个学生时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平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顾及到。但现状是班级人数往往超过40个学生,面对这么多学生,师如何面面俱到也是一个难题。很多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采用学生跟读、整体读、分角色对话和小组表演对话等方式,这跟日常需要交流的口语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课堂教学的目的达到了,因而很少很有学生主动地去跟老师对话,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忽略了口语对话的真实运用。

和我们的母语汉语比起来,英语的学习其实难度不大。汉语作为全世界语言学习中难度偏大的一门语言,我们都能灵活运用,这跟平时的交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在平时听说读写中都用到汉语,主动思考汉语的交流,把这运用到英语的训练中,把英语也作为一门我们平时经常交流的语言来学习。学习一门外语,是需要合适的语言情境的。

如:在日常打招呼方面。A同学:How are you?B同学:I’m fine.Thank you.And you?A同学:Nice to meet you.B同学:Nice to meet you,too.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英语口语表述时,学生听不懂而不想听的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有时会为了教学目标而将中文输入给学生,出现了“英语教学,中文语境”的尴尬局面。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分析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难题,缺少口语交流情境,忽略语言环境的创设,我们浅谈一下面对这些难题的对策。

1.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语境来培养,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表述者的意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管是真实还是模拟的情景,往往都能培养学生更好地思考兴趣,进而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对于如何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需要依情况而定。教师在用英语进行全景教学时,需要说得慢一点,反复强调,反复感受,关键词需要重复多次,让学生对关键词产生记忆,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从而融入到学习中去。在全程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要用英语表达,尽量少用汉语穿插,防止学生脱离情景。这样,在教师带动学生主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讲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表述方式是不一样的,往往在平时的英语问答中,学生在面对英语的问题时,先在心中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在用汉语回答问题之后把汉语答案再翻译成英语表述出来的过

程。这样的思路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把自己当成一个英国人,如同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汉语思维一样,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活开朗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水平,增强语感。

在每天上课之前,教师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一个英语口语热身互动对话,利用外国人平时打招呼的方式来对话。把学生带入到外国的对话情境中。这样的情景对话,教室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回答,如何进行反馈。所以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日常用语,想着如果我现在正在同一个外国人交流也不会乱了阵脚。同时,也在为教师接下来创设英语教学情境作了准备。

2.养学生语感,加强口语练习

其实,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在平时中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说汉语的时候,经常是在培养我们的预感。这就是练习的必要性。例如,在上课时,就要经常建设语言情景,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对话。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如问路,第一次见面打招呼,去医院看病等。

如:A:Excuse me,where’s the canteen? 请问,食堂在哪?B:It’s over there.在那边。

A: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hospital?请问,去医院怎么走?B:You can go by the NO.1 bus.你可以坐一号公交。

用真实的外国人对话方式来练习,而不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对话。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之前,模拟现场,如在要去医院看病时,请学生自主组织,分配角色,模拟真实环境。这样,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用自己的角色来对话。接受不同角色说不同的话,从而练习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方,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一定要想法地启发、诱导、激励学生讲英语的欲望,创设各种情景,模拟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讲,进而养成勇敢讲的习惯。这在今后学生的英语口语联系中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成效,提升小学升英语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

篇(9)

许多小学生二十六个字母书写混乱,哪个字母站哪几个格;哪该大写哪该小写;做作业时涂改、划擦的现象严重,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首先突出二十六个字母的规范书写教学,用较长时间进行书写教学,以后进行再其他知识的教学时,字母的规范书写教学仍不容忽视。在学习句子时,教师黑板上每对课时的重点句进行书写示范,然后应布置相应的抄写作业。同时应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做作业,不涂改划擦,想好看清楚再写。对于学生作文,要求学生打好草稿再腾正。所以入门阶段应把规范书写教学作为首当其冲的教学任务。若是中途接手的班级,发现学生的书写较差,必须用一到两周纠正学生的书写,后来的教学中还应经常强调字母的规范书写,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有一箭双雕之效。因为学生英语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我们决不能因为学生书写已成习惯,改变不了而放弃规范书写教学。殊不知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二、教给学生音标知识,这是改变学生记单词难,记不住单词的现象

很多小学生最头疼的是记单词,感觉单词记不住,或前记后忘。究其原因是教师未交给学生记单词的方法。教学生音标知识就是解决学生记不住单词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不能因为教学生音标费时费力,而直接教学生的单词读音。切莫忘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只传授知识重要。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必须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入门阶段或中途接手的班级,应注重音标教学。

三、学生学英语时,老走不出英语思维的影子怎么办?

许多学生学英语时,老想着我们的汉语是怎么说的,然后顺着汉语去思考英 语句子,这样久而久之,学英语不仅感到很困难,而且学习效力很低,反思后发现是我们教师的误导造成的。我们的教师习惯让学生先思考汉语怎么说,再去思考英语句子。例如:教师让做连词成句题时,总是让学生先去翻译每个单词的意思,然后把他们学生连成一个通顺的汉语句子,再根据汉语意思把这些单词连起来。结果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一个题,且这个题不一定做得正确。因为他是按照汉语说话的习惯连成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直接教学生英语句子,让他们多读、多背,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语感,一遇到句子,他们一读就很顺口的写出来了。

篇(10)

引言

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关乎一个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小学英语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乎其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因素,老师只有科学而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有效教育。

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空泛。在我国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英语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模糊、笼统,抓不住教学重点,使得教学目标设计空泛,无实质性内容。而这种空泛的教学目标也会使老师在英语授课时没有重点,极易偏离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导致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计划的长期开展。

2.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割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大多数学者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划分为了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都是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需要老师教授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英语老师可以直接进行讲解的,过程和方法主要是体现在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而总结出来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是和老师联系密切,老师的态度和观念的灌输都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上三个维度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三者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

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层次不清。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将高低目标混淆,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不能设计合理的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本应掌握低目标的要求,却不得不学习高目标的要求,形成了跳跃式学习。还有部分老师教学目标贪多,把一个单元的课、几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才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全部罗列在一节课中,缺乏层层递进、逐步落实的意识,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

4.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缺乏或单一。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设计比较单一,仅仅是希望学生能掌握好书本上最基本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但是小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老师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需要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掌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与学习技巧的培养。

5.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太过抽象。比如,在某个单元的英语学习中,很多老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掌握本单元相关词汇和句型”,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太过抽象,学生并不能从中得出具体需要掌握哪些词汇、哪些短语和哪些句型。这样抽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利于教和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长期以来教学效果定然不好。

二、解决对策和建议

1.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和学校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得进一步改变。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教学目标割裂、目标设计层次不一等问题,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学习去改进之前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2.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现目前新课改正在我国大力开展,而改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老师既是组织者、参与者也是领导者,老师应该主动学习,想办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新提出的情境教学法,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应该富有爱心和幽默感,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不应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将学生的错误当作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借题发挥纠正错误,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片欢声笑语,既纠正了容易混淆的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教师教学设计面向学生,因材施教。从哲学上来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够促进或阻碍事物的发展。在校园中,学生们已经是具备独立思想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思考判断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团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模式上,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角色转换教学与激情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面向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教学,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老师在进行常规单词教学时,可以采用小游戏的形式:

小游戏:look and guess

教师只出示字母卡片的第一个字母,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一个单词。可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

篇(11)

教学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对学生学情的正确掌握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1.“学情分析”的错误表述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多数教师很难做到把握学情。目前,教师在写教学设计时要不就没有“学情分析”一项,要不一些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表述无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如“在此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名片内容的组成、名片的规划和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材为非零起点教材,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还使用的是零起点教材,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上下衔接不上,而且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基础较为薄弱,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学情分析”的内涵与正确表述

“学情分析”一般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方面是对学生主体存在的认知水平或程度和需求水平或程度的调查;另一方面是教师主体针对所搜集的学前调查信息作出的统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或程度包括两类:一是已有习得的客观知识经过内化或类化所达到的经验状态;二是对即将学习而未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经验状态。学生的需求水平或程度,是指学生主体对即将学习内容应有的学习兴趣或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机。

3.正确使用“学情分析”的意义

(1)正确使用“学情分析”有利于贯彻“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

21世纪初,进入“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和“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之前突出研究教材,侧重教材分析;课程改革之后突出研究学生,侧重学情分析。随之而来的是教学基本功由传统的教师通过教材教育学生,转变为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通过“学情分析”的方式研究学生,不仅教学起点突出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直接性和针对性,而且可以如实发现教学难点,从而制定和调整教学策略。

(2)正确使用“学情分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学情分析源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理论,是研究教学起点、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基本功。学情分析的具体化,是通过采用“分析提问”的调查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测量发现学习的难点所在,从而制定引导学生有效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正确使用“学情分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排除经验性、粗放型的干扰,拒绝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而且可以与时俱进顺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存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考虑,任务的设计缺少系统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使得任务驱动无力。

(2)任务设计太简单,任务中对教学中的知识点重复性较少,学生还没领会知识点就囫囵吞枣似的完成了任务。

(3)任务设计庸俗化,于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完成任务,很多老师喜欢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其玩游戏。这样的教学驱动只能是游戏驱动,游戏会驱动学生快速完成任务,而不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领会知识点,掌握操作技能。

(4)任务远离学生生活。任务设计不能很好地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不知道自己努力完成的任务对日常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对策

(1)如何确保任务与知识的系统性关系。一是加强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二是从总体上来设计任务,甚至将整个学期(全书)统筹考虑,将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任务链。三是注意任务的综合性。

(2)如何避免教学目标片面化。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任务的完成不仅是技术上的操练,还伴随有对技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信息文化的感受和内化。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使教学目标全面而丰富。

(3)任务设计避免庸俗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出来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

(4)任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实际意义,不是臆造的,而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其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的,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问题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在近年来的教学视导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走入了误区,在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

一是敷衍应付,离题万里。

二是隔靴搔痒,避重就轻。

三是模式固定,毫无生意。

四是缺乏意识,得过且过。

2.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1)把握“反思”内涵,增强教学反思的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