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6月收治老年OP性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47例,女89例;年龄60~92岁,平均76.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 >60岁,②骨密度测定:T值 ≤-2.5SD,③根据X线片确诊为骨折。排除标准:排除继发骨肿瘤、软骨病、骨炎症病变及暴力所致骨折。
方法: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骨折的诱因,根据骨折诱因分为:滑倒(地板、冰、雪),行走跌倒(障碍物、绞绊物、碰撞等),登高性跌倒(上下车辆及楼梯、骑自行车等),重力因素,无明确原因。
结 果
骨折患者的年龄分布:60~69岁32例(24%),70岁以上104例(76%)。性别分布:男47例(35%),女89例(65%)。骨折诱发因素:滑倒53例(39%),行走跌倒46例(34%),登高性跌倒20例(15%),重力因素15例(11%),无明确原因2例(1%)。
预防措施
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对有家族遗传史、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缺乏运动、过量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人群、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其他疾病、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及早根据骨量丢失量及速度给予防治。
开展预防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OP[1]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2]。
合理膳食:老年人应进食低盐及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米、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还可以吃鱼肝油、蛋、肝等一些维生素D3强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注重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每日10~30分钟,可生产一定量的维生素D3。
适当体力锻炼:老年人只要无严重的慢性病、行动障碍,可适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OP[2]。指导老年人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保持适中体重,积极预防OP。
协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部门要设立便于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社区组织要协调老年人与家属的关系,让子女多关怀陪伴老人;老年人外出运动最好结伴而行,如遇有跌倒的危险要互相提醒,互相搀扶。
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避免居住环境因素引起老年人跌倒。对老年人进行安全防护指导,告诉老年人跌倒的不良后果,指导老年人起床、洗澡、上厕所等要站稳后再移步,上下楼梯、乘公交车要扶着扶手。
积极治疗OP: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适量钙和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药物、刺激骨形成药物;绝经后妇女可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3)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4)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5)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以内。
(6)步行或跑步等能提高骨强度。
(7)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8)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9)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11)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均会大大受益。
二、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后;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量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日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三、骨质疏松症怎样预防、治疗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尤其是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所以也不能疏忽。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适量运动:人体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需要指出的是: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使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4)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面临的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纠正不良饮食生活习惯,防治结合,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以及避免骨折事件。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及时预测骨质疏松及其骨折风险、早期诊断并采取规范的饮食与药物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1.1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1.1 固有因素: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1.1.2 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1.2 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M)骨质疏松症风险10项1分钟测试:(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2)您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3)您是否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cm以上;(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腹泻吗?(消化道疾病或肠炎引起);(8)女士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9)女士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10)男士您是否有过阳痿或缺乏这些症状。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考虑为骨质疏松。
1.3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1.3.1. OSTA指数 = (体重-年龄) ×0.2 风险级别 与 OSTA指数 低 > -1;中 -1~-4; 高 < -4。
2 骨质疏松的诊断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价疾病程度客观的量化指标。另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和合并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1 骨密度T 值检查 骨强度是由骨密度及骨质量所决定,骨密度约反映70%的骨强度,若骨密度低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因目前尚缺乏较为理想的骨强度直接测量或评估方法,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标准。 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T 值>-1正常;-1~-2.5骨量低下;< -2.5骨质疏松。
2.2 Z值检查 Z值 = (测定值- 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用于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和50岁以下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
2.3 实验室生化检查 血清钙、磷、25(OH)维生素D3、PTH等。
3 饮食与生活方式保健
3.1调整饮食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降钙药物;(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3.2饮食基本元素补充:(1)钙剂: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时获得理想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2)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 400~800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800~1200IU/d,可检测25(OH)D血浓度,以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适当补充维生素D。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风险。
4 药物治疗
4.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1)确诊骨质疏松者(骨密度:T≤-2.5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
4.2药物选择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临床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判断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终降低骨折风险。(1)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2)降钙素(Calcitonin);(3)雌激素类;(4)甲状旁腺激素(PTH);(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6)锶盐。
4.3治疗方案选择
4.3.1老年男性治疗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
4.3.2女性60岁前围绝经和绝经后可用雌激素补充治疗、维生素K2治疗;另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等。
4.4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严重后果是骨折,而骨折后的并发症常常导致残疾和死亡,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骨密度(BMD)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敢于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我们将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中心骨密度检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中心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接受骨密度检测,年龄40-69岁体检者20326例,对其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2、研究方法:
(1)设备:韩国OsteoSys超声骨密度检测仪。
(2)扫描部位:前臂。
(3)分组情况:受检者按照年龄划分为40-49岁,50-59岁,60-69岁三个组,分别收集不同年龄、性别的检查数据资料,导出并进行数据筛查和整理。
3、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2004年的骨质疏松的临床指南定义[1]。:T≥-1.0为骨量正常;T≤-2.5为骨质疏松;-2.5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二、结果
三、讨论
1、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本次统计中骨量减少总检出人数2331人,男性检出率8.1 %,女性检出率15.31%;骨质疏松总检出人数1530人,男性检出率6.38 %,女性检出率11.3%。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绝经期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因为雌激素有促进肠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下降,骨量丢失加速,失却了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使骨吸收明显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3、骨密度检测[2]作为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骨质疏松骨折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用规范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目前我国很多社区民众对于固执疏松症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在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社区人群固执疏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质量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调查和骨密度检查的社区居民共50例。入选的标准主要如下:在社区居住长于2个月时间,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居民同意进行调查,与调查人员的共同并无障碍。其中50名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另外50名正常社区居民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5.4±2.46)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有20例,初中的有18例,高中以上的为12例。患者的体重在42.5kg到95.5kg之间,身高在145厘米到190厘米之间。
1.2 骨密度检查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骨密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选用Delphi - W 型双能 X 线吸收仪进行检查,所有的检测均由本文的研究人员开展,所采用的骨质疏松标准为T小于等于―2.5为骨质疏松症。
1.3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本文在开展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经济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等。通过诸多信息的调查来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在开展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8.0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应信息的调查和分析,P
2.结果
2.1 发病率调查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分析,社区人群当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的发病率为12%,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8%,女性的发病率为14%。
2.2 发病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调查内容引入多 元 非 条 件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每天的光照时间、生活压力状态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导致社区人群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在开展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这个方面入手。
3.讨论
3.1 骨质疏松概述 骨质疏松是我国社区居民十分常见的疾病形式,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大的种类,原发性的固执疏松又可以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主要的形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妇女绝经之后的5年到10年之内;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在70岁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阶段,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
3.2 本文分析的结论 本文在开展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多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应的资料其中显示家族病史和每天的日光照射时间、生活压力以及文化程度是导致固执疏松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对于骨质疏松也有着相应的影响,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于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能够促进骨骼对于钙的吸收,延缓人体骨质的流失。遗传因素对于人体的骨量和骨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固执疏松的发生。
3.3 预防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加有效,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社区居民的年龄情况和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知识进行普及,纠正并且尽可能地让社区居民了解到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并且指导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定期地进行锻炼合理安排平衡膳食。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成立相应的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有效、正确的防治措施。社区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应当减少吸烟、酗酒、喝浓咖啡等不良的行为;同时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骨的重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的弹性,有效得防治骨质疏松;社区居民应当在生活的过程中注重调整自身的饮食,应当注重社区食物中的钙,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3.4 骨质疏松的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之后应当注重对于疾病的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是十分常见的方式,因为有时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药物。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药物形式,这三种药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其中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除此之外对于出现骨折的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防治骨折病情加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当调整自身的饮食,注重对于钙的补充,同时应当注重开展适宜的运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患者的骨质;应当在治疗的过程中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减少喝酒、抽烟等不良行为。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对于人体的如歌有着很大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当对骨质疏松进行防治和治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替身社区民众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降钙素 中医理论 高频电疗 营养疗法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五普”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充分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未富”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另据国家卫生部门1994年统计,“我国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60.2%,城市总人口患病率为23.7%,老年人口患病率高出总人口的1.54倍。农村老年人患病率22.6%,农村总人口患病率7.4%,老年人比总人口患病率高出2.1倍。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人口同非老年人口相比,在生理上会出现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特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日趋衰退,抵抗能力不断降低,健康状况下降。一些慢性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是困扰着老年人的主要疾病。这里主要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与治疗进行解析。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骼是活的硬组织,不断地新陈代谢,旧的骨质被吸收,由新组成的骨质所代替。吸收过多或过快,骨质疏松症便会出现。也是人体衰老过程的一部分表现形式。
1. 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骨折发生率高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之一。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1.2 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骨质疏松的危害可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骨质疏松的出现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因此,这也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之一。
1.3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患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具体的描述,
2. 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哪些?
2.1 内分泌变化:妇女停经后,雌激素合成量突然减少,休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质流失过多,是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也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I型骨质疏松)。
2.2 功能衰退: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骨流失得越多,越易引起骨质琉松症,也称老年性骨质硫松症。
2.3 与使用部分药物有关:内于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肾脏、肿瘤等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强的松、抗痔药、利尿剂、含有铝制剂的胃药等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2.4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还有长期不合理的缺钙饮食,再加上老年人食量减少、缺牙掉齿、咀嚼功能差,摄取钙质和维生素D常常不足。
2.5 老年人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少,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减退,加上肾功能减退,使维生素D的话化能力也下降。
2.6 缺乏体育锻炼与运动.有抽烟、酗酒等嗜好等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3.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3.1 药物治疗
停经型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老年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
3.1.1 雌激素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有人认为单独使用有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建议同时使用一种孕激素如黄体酮可减低癌的发生率。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降低PTH对骨吸收的作用;促进CT分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促进肾1α羟化酶活性,增加1,25(OH)2D3的生成,促进骨形成;直接作用于骨细胞,促进骨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的生成,增加骨的新生。
3.1.1 ①雌二醇1-2mg/d。②乙烯雌酚0.25mg/每晚。③复方雌激素0.625mg/d。④尼尔雌醇2mg/半月,3个月后加服安宫共体酮10mg/日,共7天。如无出血,可延至6个月加服 黄体酮一个疗程。尼尔雌醇对子宫内膜增殖作用不强。⑤利维爱含7-甲异炔诺酮,它具有雌激素活性使骨量增加,又有孕激素活性,防止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还可使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每日服0.25mg,连服2年。10%的可有轻度子宫内膜增生。
3.1.2 降钙素(C 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是调节钙的三种(PTH、活性Vit D)主要激素之一。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活化1α羟化酶,促进1,25(OH)2D3合成,改善Ca代谢。还有中枢性镇痛作用。一般在用药二周腰痛即可改善。一般主张同时补钙600-1200mg/d。若单独给CT,使血浆Ca下降,PTH上升,反而增加骨吸收。若与Vit D及Ca合用效果更好。
①降钙素是天然CT,猪CT,由甲状腺提取。40U肌注或皮下,2-3次/周。上痛可用200U,1次/隔日,应用前须作过敏试验,1:1000稀释液。②益钙宁(依降钙素,)为合成鳗色(腮后腺)CT,10U肌注,2次/周或40U,1次/周。最大用量每日100U肌注。对肿瘤、多发性骨髓瘤、乳癌、甲旁亢引起高Ca血症、骨痛显著者,可用40U肌注,2次/d,2-3周显效。③密钙息(合成鲑鱼CT)一般用量为10-20U,2次/周,皮下注射。现有鼻吸剂,每日200-400U,分多次鼻吸,吸收率20%-30%,使用方便。急性胰腺炎可每次用300U溶于生理盐水500ml静滴连续6日,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有消炎作用。以上三种CT制剂比较,以密钙息(鲑鱼CT)作用最强,比猪CT强20-200倍,比人CT强10倍,可能与半衰期长,且不易灭活有关。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0-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减低,从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是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人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人类最普遍的骨骼疾病,全世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慢性疾病中已上升到第6位[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OP是一种与激素、年龄、运动、饮食、体重和种族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的退行性疾病,其中缺乏运动是加速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2、3]。早在1989年WHO就明确提出OP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1992年北京国际OP会议再次肯定了这三大防治措施[4]。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以疗效可靠、无副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为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进行运动疗法的指导,将其骨密度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与只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相比,以探讨运动疗法的疗效。旨在寻求社区居民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5月一2013年4月选择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四个社区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50名,共200人,年龄55~87(平均65.31±9.72)岁。其中男73例,女127例。
入选标准:(1)年龄55岁以上;(2)符合国际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具体标准:骨密度(BMD)下降达到或低于峰值骨量-2.5 SD者为骨质疏松;(3)伴有周身骨痛、腰背痛、肌肉痉挛等症状;(4)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风湿病等内分泌性疾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干预前的骨密度值、疼痛分和临床症状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2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成两组,各100例。在接受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的为干预组,只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为口服元素钙和维生素D或口服福善美,注射钙制剂。
1.2.2 干预方法 由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对干预组病人进行运动疗法具体指导。所有运动均为有氧运动,运动训练每周锻炼5~7次,每次45~60 min。尽量在阳光充足下锻炼,室内外结合。坚持适量、全面以及微超量恢复性训练原则。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且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加强进行小量的超量恢复训练。运动强度以低中度如散步、慢跑、太极推手等活动为宜。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如局部症状突出,在坚持全身整体运动的同时也要结合局部运动。不同症状采取不同性质的运动:如有严重骨质疏松和运动受限,不得不卧床者,要扶病人坐起,协助其依次活动肩、肘、手指、髋、膝和踝等关节,达到运动目的。如下肢无力者,可做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反复放松、绷紧大腿小腿肌肉方式进行锻炼;如腰背疼痛者,可结合腰背肌肉锻炼立正姿势,足尖慢慢踮起,足跟抬高,挺胸抬头,然后足跟向下着地,反复锻炼。
1.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包括(1)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记分法: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中医症候量表测量。量表包括6条自评条目:周身骨痛、腰背酸痛、抽筋、下肢无力、乏力、出汗。对前三项实行0、2、4、6四级记分,对后三项实行0、1、2、3四级记分。由受试者根据自身症状选出最适合的分值,总分27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2)腰背四肢疼痛分级评分法:根据疼痛的程度分为5级:依次为负重后疼痛,记1分;活动痛,记2分;休息痛,记3分;运动受限,记4分;服止痛药,记5分。每级又分无、轻、中、重4种程度,依次记0、1、2、3分。二者分值相乘,最高积分15分,无疼痛记0分;(3)骨密度:双能X骨密度仪(DXA),对病人治疗前、后(每年一次)分别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患者治疗前、后(每6月一次)分别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双人双机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00人中男性73人,占36.5%;女性127人,占63.5%。年龄55~65岁66人(33.0%),66~75岁63人(31.5%),76~85岁48人(24.0%),>85岁23人(11.5%)。本组妇女中自然绝经者163例占81.5%,其余37例为子宫和/或卵巢切除者占18.5%。4个居委会居民在年龄、性别、生育史及绝经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4例占12.0%,初中及高中140例占70.0%,初小及文盲36例占18.0%。见表1。在从事的职业中,脑力劳动46例占23.0%,服务及体力劳动122例占61.0%,家庭妇女32例占16.0%。见表2。提蓝居民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情况优于其他[5],但对骨密度及临床症状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与增龄相关的一种缓慢骨丢失。最常见的特征为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改变,骨脆性增高和易致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6、7],是一种影响生命质量的常见病。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及腰背疼痛,肌肉痉挛,下肢无力等症状。目前骨质疏松症多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由于临床应用各药物只分别作用于骨重建的某一环节,需同时应用,且价格昂贵,老年人吸收利用率差等因素,非药物运动疗法开始得到重视和肯定。
3.1 缺乏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其骨密度比缺乏运动的同龄老年人高,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他们继续补充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其可能的机理:缺乏锻炼,骨内血液循环减少导致骨内基质和矿物质减少;户外运动减少,体内维生素D合成降低,肠道钙磷吸收下降;食欲降低,营养要素特别是钙摄入减少,缓冲肌肉酸质的钙不足。这些均使骨形成和骨矿化降低,造成骨量丢失增多。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以腰背痛尤为多见,据国内外临床观察统计显示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8];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变部位在骨骼,肾与骨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指出“肾主骨,生骨髓”,“肾虚,腰脊痛”,出现腰脊痛、骨髓酸痛、膝软乏力、筋骨挛缩、倦怠汗出等症状缘于肾精亏虚、骨失濡养。疼痛多伴软组织抽搐,夜间腓肠肌痉挛。国外学者认为,疼痛是由骨量丢失减少,椎体压缩变形,造成脊柱压缩性骨折或脊柱变形前曲,腰背肌为纠正脊柱不良姿势,加倍收缩,从而使肌肉疲劳甚至痉挛所致[9]。老年人往往因为疼痛、乏力和运动协调平衡能力下降易于摔跤的恐惧,不愿运动。而长期缺乏运动,肌肉收缩对骨刺激应力减少,骨量不足,可使正常骨代谢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骨钙溶出,尿钙排出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萎缩和骨质疏松症。
3.2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运动可以逆转骨质疏松症,也可缓解因年龄增长而丢失骨质的过程,从而保持骨的正常形态。其机制在于:运动通过肌肉的活动对骨产生应力,骨骼应力增加使骨产生负压电位,使之易结合阳性钙离子,促进骨细胞增生分化;运动增加了骨皮质血流量,使血钙向骨内输送和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增加,促进骨形成;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增加骨钙含量;运动还可以在增加骨质的同时,增加骨组织对血钙利用。另外,经常在户外运动,可接受充足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促进体内钙吸收。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
3.3 运动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运动对骨的生长和适应性变化的影响虽已得到肯定,但其研究多集中于运动对骨量的改变。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适宜进行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及疗效研究甚少。
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特点,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进行对症运动指导,鼓励其在家做肢体活动和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条件下的户外运动。根据骨质疏松症病人病情和具体症状的不同,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突出重点,先活动大肌肉,再活动小肌肉,最终做到尽量多的肌肉得到活动,使其相应的骨骼受到一定的生理压力;逐步进行微超量恢复性训练治疗。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参考运动的适宜心率=170一年龄),以病人感到轻度疲劳、汗出、心率不超过本人最大心率的80%,休息后可恢复,全身各部位无明显酸痛不适为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坚持一段时间后,两组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
总之,骨质疏松症主要累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约15100万人,到2050年将超过两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因而迫在眉睫。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围绕:获得最佳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维持中老年时期的骨量、减小骨量丢失速度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核心和避免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10]等三方面内容来进行,防治骨质疏松任重道远[11]。根据患者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干预,从而更有利于患者采取预防骨骼健康的行为,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致谢:论文资料的积累得到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里委会干部的帮助,论文的写作得到上海市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鲍勇教授的关怀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操良玉. 骨活素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94.
[2] 高素霞,孟和.运动缺乏病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182.
[3] 王法全.骨质疏松与力学[J].力学与实践,2004,26(3):94.
[4] 何成奇,熊素芳,易文远。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4): 10-12.
[5] 姚保富,许祖芳.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知识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2,10(11):1767-1768.
[6] 章振林.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方向[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1―362.
[7] 秦跃娟,章振林,黄琪仁,等.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呈低峰值骨量吗? [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6-370.
[8] 张宝慧.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804.
[9] Marcus R.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Best Practice andResearch [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02,16(3):309―327.
[10] 夏泰. 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其防治[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9):719―720.
1病机辨析
1.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辨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多发于绝经2年以上、70岁以下的妇女。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腰痛”、“骨痹”、“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为该病形成之根本。肾乃先天之本,《医学精义》中提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足则骨强”。而“女子七七,天癸竭”,即绝经后,肾气日衰,元气虚少,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失调,经气不利,水谷精微得不到充分吸允,恶性循坏,进一步加重肾精的流失,人体加速进入衰老阶段,直至骨痛齿脱,筋骨失养而枯。正如《内经・素问》中所提到的“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动不正,而无子”。通过临床观察,也佐证了肾、骨间的紧密联系。如魏氏等[1]通过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产次、绝经年龄年限等的相关性,比较非肾虚证组与肾虚证组PMOP发病率,证明了肾虚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肾虚与机体的衰老包括骨衰老的发生关系密切,认为肾虚衰老的实质可能是机体以大脑-下丘脑-垂体-靶腺为轴心的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以至细胞分子水平的特异功能减退状态。
脾虚为该病形成之诱因。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骨之生长发育必然受到脾脏影响。脾胃虚弱则化源不振,四肢百骸无以充养。《灵枢・本神》有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若饮食失调,久病卧床,四肢少动,经脉失和而脾气受损,运化无力,气血乏源无以化精生髓,则会发为骨痿或其他并发症。绝经后妇女脾胃运化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脾主肌肉,脾气不足无以运化,则肢体失养,形体消瘦,肌肉痿弱不用,肉痿而髓空,骨失充养致骨痿。同时,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方不断成熟和充盈。脾虚日久,气血阴阳俱虚而易致肾虚,肾气虚则脾气不升,肾阳虚衰而难以温煦脾阳,必致运化失常。两者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本,若二者不能相济,则易脾肾两虚。
肝失疏泄为该病形成之关键。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可贮藏血液,调节血流,肝失疏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从排卵、月经、妊娠到哺乳都与肝主疏泄紧密相关。肝失疏泄,不仅影响情志和脾胃,还会引起月经紊乱甚至闭经或绝经期提前。而肝肾同源,肝肾阴阳之间关系密切,息息相通,相互制约。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即“水不涵木”;若肝阴不足,可致肾阴亏虚,而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肾阴,造成肾阴不足的病理变化。因此,肝失条达引起肾精亏虚,骨髓失养,骨质脆弱,易发骨折。很多研究也表明,肝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养血调肝对该病的治疗有帮助。
《医林改错》有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绝经后妇女肾气日衰而元气虚少,无力鼓动血脉而致脉络瘀滞不通。正如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布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脾统血,《景岳全书》曰:“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脾不摄血,妄行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则形成瘀血。气虚而血瘀,瘀血则阻络,筋骨失养,四肢无力,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瘀血阻络的主要表现之一。在病理研究上,眭氏等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ll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1.2长期失重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辨析
长期失重导致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在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突出的阻碍力量。失重使骨骼处于无负荷、无应力刺激状态,失重性骨丢失是一种局部机理起主导作用并受多层次调节的复杂变化过程,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基本原因。航天飞行的骨质丢失并非在所有骨骼上表现均一,而是集中表现在承重骨,骨骼的反映表现出较明显的对太空环境的生理性适应。主要原因为无重力负荷状态使骨正常代谢失调,同时受到肌肉收缩力刺激减弱、流体静压消失、血液头向分布、血流变化导致骨供血不足等影响,而导致骨质进行性丢失、骨折和异位钙化。非承重骨虽不及承重骨明显,但也有所反应。提示除局部应激性外,内分泌也受到影响。或者说失重导致骨质疏松也是全身综合变化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研究显示,长期失重状态可对前庭、骨、肌肉、心血管、血液、肾脏和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单纯用激素或药物不易防治的原因之一。
如何挖掘中医学进行病机分析并做出合理有效辨治,很多中医工作者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从症状表现上来看,出现骨质流失速度极快,易骨折,肌肉萎缩性改变,水、电解质流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情志不畅,血液头向转移且粘度大,免疫力下降等。据此辨证,有学者提出了肾精亏虚,脾气不足,血虚血瘀,肝郁气滞,筋骨失濡的可能病机。“肾主骨”,因此,骨质的丢失必然和肾的虚弱紧密联系。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佐证了肾水泛滥而肾气自虚,最终肾精亏虚的说法;脾属土,远离地面,乾坤扭转使脾气虚弱,难以上下交通,灌溉四旁,以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血液头向移动且粘度大符合血虚血瘀之说,而环境改变带来的情志不畅和肝郁气滞相互作用,进一步减弱了对血流的调节功能。有学者尝试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观、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论及气血论展开思考,推测人乍入太空,外界阴阳变化使体内阴阳失序,肾脾二藏五行调控不利致脾之充养督摄失职及肾精流溢虚其本位,最终肉痿肢弱、骨消髓减。目前,中医学界没有对该病的病机辨证及论治达成一致意见,尚处于初探阶段。中医理论体系认为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且“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灵枢・寿腰刚柔》)。疾病的发生发展源于阴阳失调。因此对待任何疾病,无论了解与不解,调整阴阳,使其恢复相对平衡的原则不会变。基于此,本课题组也在尝试从阳主阴从的角度,考虑在太空环境下,由于远离地面,缺乏阴气收敛交融,阳气发散之性无所束缚而自由外溢,阳走卫失,阴营不固,最终阴阳俱虚。对此,大胆提出阳浮于外,固护失权,阴绝于内,筋骨失养的可能病机。由于病源少,取证难,中医学界主要通过国际公认的动物后肢卸载或人体-6°卧床进行失重造模。本课题组也正在尝试通过以方验证,以药测机的手段对该病进行认识上的深化,这是值得期待的,不过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的资料积累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在该病的辨证上还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争论之声。
1.3两者比较
两种骨质疏松症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发病机制的比较可为对抗措施的提出和开发开拓思路。两者均以骨质丢失、易骨折、肌肉萎缩为主症。发病的根本原因都是肾虚。但从发病对象上来看,航天员多为青壮年男性,这和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全然不同。从直接原因上看,女子绝经后出现肝郁气滞为影响骨质之突出因素,全身脏器衰老功能减退为诱导,同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卵巢功能密切相关;失重性骨质疏松则由承重骨失去机械应力刺激,阴阳倒转脾肾失职直接引发。从发病部位上看,绝经后骨质疏松为全身骨量的明显减少,而失重造成的骨质疏松则主发于承重骨。从伴随症状上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有绝经期前后的相关症状,多有疼痛,也可出现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减退;失重性骨质疏松患者则伴有水、电解质大量流失,头晕,烦躁,消化不良等症。从病程上看,失重骨丢失最为迅速,少则几日,多则十几日便开始出现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自绝经后骨质以每年两三个百分点的速度加速丢失。
2中医药治疗研究
2.1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合理的钙和维生素D平衡膳食摄人,减少生活中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日晒较少等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适当进行负重锻炼可维持并增加骨密度,增进肌肉力量和平衡,可降低发生骨折的危险。在中药治疗方面,众多学者则注重补肾健脾、疏肝养血。
与老年型骨质疏松症相似,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补肾为主,如常选用羊藿、补骨脂、杜仲、续断、肉苁蓉等。现代研究发现,多数补肾中药含有的甾体物质,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影响垂体促性腺功能及卵巢生殖激素代谢;这可缓解绝经所带来的快速生理变化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对抗骨质的快速丢失。季氏等用摘除卵巢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羊藿总黄酮不同剂量连续给药3个月,骨钙、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等明显提高。表明羊藿总黄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防止作用。葛根异黄酮也被证明可明显提高摘除卵巢大鼠骨矿盐含量和结构强度。中医学界也基本认可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斐然。女子绝经所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并非单纯补肾可以解决,根据烦躁、疼痛等特点,还要辅以舒肝活血的药物。总之,对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要把握标本兼治,既要以滋补肝肾为重点,又要兼顾活血止痛,健脾益气乃至补充营养。
专方验方方面,丁氏运用补肾健骨胶囊(熟地黄、羊藿、煅牡蛎、泽泻、山茱萸等)对去卵巢大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载荷、硬度、骨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显着好于模型组,说明该药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生物力学状态,提高骨骼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可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避免骨折的发生。林氏等[11]研究表明,健骨颗粒(煅狗骨、羊藿、山茱萸、党参等)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骨密度,提高血清雌二醇、降钙素水平。王氏等[12]实验研究表明,用补肾方剂密骨灵(人参、鹿角胶、熟地黄等)可提高切除卵巢大鼠生物力学性能。临床方面,战氏等[13]观察补肾养血汤(熟地黄、鸡血藤、牛膝、羊藿、当归等)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X片、血清磷酸酶、钙等有显着差异,总有效率90.0%,大于对照组(葡萄糖酸钙60.0%)。邹氏等[14]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同样显着,总有效率86.67%,改善了患者的骨密度。陈氏等[15]通过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肯定了补肾中药可显着增加患者下肢骨密度。张氏等根据中医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对100味中药进行了统计,发现补肾药使用频率及种类最多,其次为健脾、益气和补血药。这不仅说明了当前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手段,同时证明了肾虚对骨质疏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及补肾之外兼顾其他的治疗原则。还有学者[17]通过Meta分析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结果表明,中药疗效确切,且好于西药,虽有一定局限性,却表现了中药在该领域存在着独特的优势。
2.2失重导致骨质疏松的中药防治研究
从根本上说,建立人工重力环境是对抗失重最好的方法,但就目前而言,这只是一种设想。当前对航天员废用性骨质疏松广泛应用的防治措施可分为:体育锻炼、改变体液分布和药物防护。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整体论治的观点使其在治疗该病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我国在应用中草药进行航天药物防护的研究上,从单药到简单合剂再到复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沈氏等[18]比较丹黄钙和参川熟两组合剂,发现均可改善模拟失重鼠的骨骼肌肉及血循环。这为今后在该领域深入进行复方研究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李氏等[19-20]研究的强骨抗痿方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益气的功效。通过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生化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其对尾吊大鼠以及模拟失重状态下成骨细胞有抑制骨丢失的作用。马氏等[21]用续断、红花等组成活血补肾复方,干预失重骨丢失,发现大剂量组对改善骨矿含量有较好作用。本课题组针对此症总结出肾精亏虚、脾气不足、血虚血瘀、肝郁气滞的可能病机,并研制了科研处方五加补骨方(刺五加、黄芪、当归等)。经实验验证,对2周及3周模拟失重大鼠均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承重骨丢失,促进骨形成及矿化,提高BMD及力学性能,对抗肌肉萎缩,增强股骨Ⅰ型胶原合成,改善钙化环境[22-23]。本组又从阳主阴从的角度提出阳浮于外,固护失权,阴绝于内,筋骨失养的可能病机,尝试通过扶阳固阴、阴阳双补的方法进行科研处方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3结语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调畅情志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要点。在中医药治疗上,两者均以补肾为首要方法。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多从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肝调血,效果良好。治疗失重性骨质疏松目前没有统一方法,但无论辨治如何,都离不开"肾主骨"的理论,也可以借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继续寻找有效的中药。为航天事业提供医疗保障。总之,中医药就两种病症研究比较广泛,后一种则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航天医学的不断发展,它也必将成为新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魏绍斌,杨家林.绝经后骨质疏症与肾虚的关系[J].中国
老年学杂志, 1996,16(6):337-338.[10] 丁桂芝,
曾天舒,周 勇,等.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
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1
[2]刘燕萍,马建华,冯尔宥,等.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
质疏松症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5):369-371
[3]王 玲,吕晓东.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
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O):629-630
[4]战美玲,杨艺飞,张 静,等.补肾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
疏松症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2):37-38
[5]邹崇祺.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
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267-268
[6]陈 砺,朱春燕,王小平,等,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
松症患者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4,8(30):6703-6705
[7]刘 宇,莫胜丹,李 瑛.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
统评价[J].海南医学,2005,16(2):136-137
[8]张喜德,邢玉瑞.骨质疏松症常用中药及其选配规律探
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22(3):43-44
[9]沈羡云,董 颀,马永烈,等.两种中药合剂对悬吊大鼠生
理防护效应的初步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15-02
Investig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Osteoporosis for 136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in Yuhang Area
ZHANG Miaol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hang District,Hangzhou 31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asure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healthy people in Yuhang distract and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Methods All of 1360 healthy people selected from Yuhang district were studied and divided into som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If the decline of peak bone mineral density more than 2.5SD could be diagnosed with osteoporosis. Results The bone density of female aged 30-35 years reached peak value age above 55years female with a very significant decline, and compared with bon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of male, women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Conclusion The women before age of 55 and men 65 years before should strengthen osteoporosis-related knowledge an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to give them appropriate treatment.
[Key words] Healthy people; Bone density; Osteoporosis; Survey
骨密度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并且骨质疏松患者更容易发生骨折。现在测定骨密度方法能够正确评估身体骨量丢失情况,并且能够对是否有骨质疏松症进行正确的诊断,是临床上使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1]。笔者收集余杭地区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其骨密度进行测定,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7年至2010年的余杭地区的1360例健康人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在本地出生并且长期居住本地,其中男性578例,女782例。职业包括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等。分组情况:(1)按照研究对象不同的性别进行分组,(2)按照研究对象不同的年龄进行分组,5岁为1组。排除标准:①患有对骨代谢可能造成影响的疾病的患者;②曾经发生过检查的部位骨折的患者;③服药时间较长并且该服用药物对骨代谢造成影响的患者排除本次研究。1360例研究对象主动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骨密度测定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生产单位为GE-LUNAR公司,具体的测量部位如下:腰2~4、双侧股骨颈、粗隆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测定值在均值与2.5个标准差差值以下(M~2.5SD)为判定骨质疏松症的标准。
1.3 数据处理
所有的调查结果数据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分组,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骨密度的测定值分析则以研究对象的年龄分组为依据,并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2 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男、女的骨密度测定值见表1、2。55~59岁男女骨密度测量值比较,t=5.31,4.67,2.53,3.62,P<0.05。不同年龄段男、女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见表3、4。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余杭地区健康人群的骨密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骨密度增长速度方面,20岁以上的男性较女性增长速度快,在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BMD峰值方面,女性、男性分别为30~35岁和35岁左右。在骨密度的峰值出现后,随着调查对象年龄的不断增长,其骨密度出现降低趋势,推测主要原因就是随着研究对象年龄加大,其性激素水平出现降低[2]。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在55岁左右时降低较为迅速,直接导致其骨密度急剧降低,骨量丢失速度也较快;男性较女性则具有较为缓慢骨量丢失的速度,在这个年龄段里对不同性别的BMD值进行比较发现,其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发现,女性较男性具有明显较高的骨质疏松发生率,调查对象的年龄越高,其骨质疏松发生率也越高,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明显提前且具有较快的骨量丢失速度。在不同的检测部位方面,骨质疏松在腰部和髋部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女性骨质疏松在Ward三角区的发生率较男性明显增高。提示人体骨骼发育在35岁左右达到骨峰,大于35岁以后,患者的骨量会慢慢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降低,降低的时间早且速度快[3]。
骨质疏松症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有严重影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4]。而骨质疏松症中髋部骨折是各种骨折类型中危害较大的一种,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来讲,成年人早期具有较低的骨密度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做好前期防治工作尤其重要,中老年人是其关注的重点人群,而绝经期妇女又是关注人群的重中之重。所以中、青年女性要重视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重视饮食营养摄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一定时间的日晒,此外,要加强钙剂的补充。年龄>55岁的中、老年人防护的关键是对于骨质疏松症并发疾病的预防,此外还可咨询医生采取相关的治疗方案使机体的钙质吸收得到大幅度的加强[5]。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的研究对象在各个时期的骨密度差异均较大。本研究结果基本能够使余杭地区健康人的骨密度的变化的规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得到完整的展现,为相关部门防治措施的制定及其实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庄子颖,陈长青. 骨密度检测方法的演变及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2):176-178.
[2] 周凤春,邓传福,汪芙蓉. 北京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调查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6):470-471.
[3] 涂玲英.性激素和骨质密度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0):33-34.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069-03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三高一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低骨量)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其中骨质疏松症即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二者并发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发展进程,并成为长期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骨质疏松症易致病理性骨折,致残性高,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更加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属于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变化,骨的韧性降低,容易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临床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其健康质量[3]。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相关性[4-6]。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需要控制,往往导致骨生长所需营养物质进一步缺乏,且治疗期间的血钙水平不断降低,还容易使骨吸收增强,使骨质疏松的程度进一步加重。近年来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门诊和住院患者共200例,按随机数字统计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68.23±7.15)岁,体重指数(21.11±3.19)kg/m2;对照组男45例、女55例,平均年龄(67.59±6.89)岁,体重指数(21.05±3.21)kg/m2。治疗时间均为12周,两组年龄、性别、血糖、骨密度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7]:采用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①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任何时间血糖≥11.1 mmol/L或OGTT 2 h血糖≥11.1 mmol/L;②无症状,除上述标准外另加下述1项标准,OGTT1h或另一次OGTT 2 h血糖≥11.1 mmol/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0 mmol/L。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考文献[8]。
纳入标准:①年龄≥45岁;②有负重性疼痛或自发性周身疼痛;③血清Ca、P正常;④腰部和(或)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至少有一个部位低于峰值骨量的-2.5SD;体重指数(22.06~32.14) kg/m2,均符合1994年WHO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有自发性或负重性腰背疼痛、全身性疼痛或者轻微损伤引起骨折史。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不能配合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肿瘤骨转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患者;治疗期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雌激素、肝素、孕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应用消渴壮骨方1剂/d联合福美加70 mg,po/qw(美国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10021)。消渴壮骨方组成:丹参18 g、黄芪30 g、补骨脂12 g、骨碎补15 g、川断9 g、川芎6 g、山药30 g等。由本院中药药剂科制备。每日1 剂,400 mL水煎分早晚2 次服用。对照组应用福美加70 mg,po/qw,清晨空腹以温开水送服,服药后半小时内避免躺卧,服该药前检测血钙浓度,低钙血症给予补钙剂,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运动、药物、补钙、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1~4骨密度平均值(BM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等指标。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FBG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BMD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BG:t = 1.24,P = 0.01,2 hPG: t=1.09,P = 0.00,HbA1c:t = 1.32,P = 0.04,BMD:t = 0.63,P = 0.02;对照组FBG:t = 1.35,P = 0.00,2hPG:t = 1.06,P = 0.02,HbA1c:t = 1.29,P = 0.04,BMD:t = 0.73, P = 0.00)。治疗后研究组FBG、2hPG、HbA1c、BMD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中t值为治疗后两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P = 0.01
2.3药物副作用
治疗前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经补充钙剂纠正后给予骨质疏松治疗;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便秘,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影响,无骨折发生。
3讨论
糖尿病骨质疏松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其发病率和危害性日益严重[10]。研究发现[11-13],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因为胰岛素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其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因素:①高血糖容易导致渗透性利尿,增加尿钙磷镁排出并阻滞肾小管对钙磷镁的重吸收,增加甲状旁腺素分泌和溶骨作用。尿钙排出量与尿糖、羟脯氨酸、环磷酸腺苷(cAMP)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呈正相关,血中钙浓度降低,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钙磷动员,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并且高血糖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而导致血钙降低,高血糖与成骨细胞的减少使破骨细胞的数目及活性增加,骨吸收增强和骨量丢失。高血糖时成骨细胞对PTH和1,25(OH)2D3两种激活成骨细胞主要激素的反应性明显降低,导致成骨细胞功能不足。同时,高尿糖阻滞肾小血管对钙、磷、镁的重吸收,进而加重骨质疏松。②胰岛素通过受体刺激成骨细胞核苷和骨胶原的合成,增加骨骼中钙的沉积。胰岛素作为骨的一种同化激素,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骨的形成,增加骨密度和强度。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分泌量不足,进而影响骨质的形成和矿化,包括刺激骨胶原的合成,胰岛素缺乏可致骨基质分解,钙盐流失,引起骨质疏松。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引起骨的血管分布异常导致骨营养匮乏,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④糖尿病患者因控制饮食的需要,导致骨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减少,长期将会导致骨质疏松。上述作用降低骨密度,加重骨质疏松[14-16]。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原因复杂,单一疗法效果不佳,需综合治疗[17,18]。
福美加是临床上应用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常用药物,其疗效明显,属于第四代的双磷酸盐制剂,在福善美的基础上加入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能够通过结合骨内的羟基磷灰石,对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质再吸收的一种有效特异性抑制剂,不仅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也能促进破骨细胞凋亡,以减少骨吸收和减慢骨丢失的速度,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进而起到降低骨折发生率的效果。研究发现,应用福美加虽无法使人体内已经断裂、变细甚至消失的骨小梁恢复到原始结构,同时也不能恢复至年轻时候的骨量水平,但能够有效预防骨量的继续丢失,对现有的骨量有维持的作用[19-21]。本研究证实治疗后对照组FBG、2 hPG、HbA1c、BMD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在给予控制饮食、运动、药物、补钙、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上,福美加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疗效。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消渴并骨痿范畴。消渴耗气伤阴,肾精匮乏,脾运乏力,故致血瘀,筋脉失养,阴虚燥热灼伤筋脉致气阴两虚,引发骨痿。肾虚为本,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而致骨失养,肢体酸痛或钝痛发为骨痿。肾虚血瘀是其主要病机,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减退,肾虚使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故在补益脾肾基础上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以肾虚为主,血瘀也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辨证施治,补肾和活血化瘀为两大重要法则,同时也应兼顾肝、脾,并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分清虚实,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消渴壮骨方是本科多年经方,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方中枸杞子补肝肾、明目;黄芪补气生精;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骨碎补补肾强骨,熟地黄、山茱萸滋肾填精以资生化之源;共同加强补肾健骨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22]:黄芪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缓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丹参酮、羊藿提取物均有改善骨代谢作用等。本方双补肾阴肾阳、健脾益气、活血祛瘀,契合病机。本方不但能控制稳定血糖,降低血脂,明显改善血液黏滞度,同时可以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消渴壮骨方联合福美加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有效率可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血液黏滞,提高骨密度,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FBG、2 hPG、HbA1c、BMD等指标,联合使用优于单一使用福美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无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说明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且联合治疗后的L2~4骨密度升高程度更为显著,疼痛减轻程度更为明显,能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其治疗特点是着重于整体调节,作用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达到抑制骨吸收和增加骨形成的功效。糖尿病骨质疏松早期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后期为肾虚或肝肾阴虚,故早期发现糖尿病骨质疏松应予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防治本病极为重要。同时合理的饮食对于该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和配合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14-1816.
[2] 黄薇,郝景华.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J]. 现代康复,2001,2(5):2-5.
[3] 陈西勇,阴琳琳.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治新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2007,5(4):38-39.
[4] 王永建,古卫. 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6): 54-55.
[5] 雷晨,周晓玲.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5):4310-4311.
[6] 张婷容,韩梅清. 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2006,27(6):107-109.
[7] 陆菊明,纪立农.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1-14.
[8]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1):2-5.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36.
[10] Uchida T,Nakamura T,Hashimoto N, et al. Deletion of Cdkn lb ameliorates hyperglycemia by maintaining compensatory hyperinsulinemia in diabetic mice[J]. Nat Med,2005,11(2): 175-182.
[11] 杨焱,秦佳佳.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0,16(2) :81-82.
[12] 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6-308.
[13] 朱勤. 福善美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J].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42-43.
[14] Johnell O,Kanis JA,Oden A,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BDM for hip and other fractures[J]. Bone Miner Res,2005,7(5):1137-1140.
[15] Stolk RP,Van-Daele PLA,Pols HAP,et al. Hyperinsulinemia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population: the rotterdam study[J]. Bone,2006,18(3):545-549.
[16] Grey A. Skeletal consequences of thiazolidinedione therapy[J]. Osteoporos Int, 2008,19(4):129-132.
[17] 邹玲梅,曹磊. 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测量及骨折风险预测[J]. 安徽医学,2010,31(1): 30-33.
[18] 曲冉,周洋. 老年2 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1):243-246.
[19] 商学征,许树青. 补肾通络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临床观察[J]. 中国药师,2010,13(9):1329-1331.
[20] 中国健康促进会骨质疏松防治编委会. 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1~72岁,平均年龄为(54.6±3.2)岁,绝经时间为2~10年,平均为(7.2±3.2)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13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2~74岁,平均年龄为(55.6±4.2)岁,绝经时间为1~11年,平均为(8.2±4.2)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14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绝经时间、病情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病例选取标准
入选患者均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既往没有服用钙剂、维生素D,其肝肾功能正常。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心肝肾功能不全、由其他因素而导致骨折的患者及脊髓、神经系统等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嘱每天服用600mg的钙剂、800U的维生素D,每周口服70mg的阿伦磷酸钠。护理人员告知其常规注意事项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由社区医生、护士及若干志愿者组成健康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要求严格掌握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小组成员提前准备资料,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通过电话或家庭随访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②情志护理:向患者讲解情绪和疾病的内在联系,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诉说,通过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③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健康的饮食,粗细搭配,多食杂粮和新鲜蔬菜,例如洋葱等以补充骨代谢所需的微量元素,指导其戒烟戒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④运动护理:适当运动可提高骨细胞生长活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有氧运动方案,注意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1.4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该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服药、运动、复诊等,观察患者骨折的发生情况,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4]。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并以(x+s)进行表示。并对P值进行检测,如果可得P小于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遵医行为、骨折的发生情况,详见表1。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