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个人融资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限售股权会计处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八条明确作出了对股权分置限售股的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首次执行日应当追溯调整,计入资本公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以“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重大影响”为界线对股改限售股的处理不同,⑴符合在重大影响以上的,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⑵不具有重大的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对分置改革中限售股明确了会计处理方法,而对于首发过程中形成的限售股未作规定,由此导致不同企业持有同一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其会计处理方法却有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规定:“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非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没有区分限售股是否由股权分置改革还是首发取得,首选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见其对限售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有所松动,其中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部分,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中持有的限售股权),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本解释前未按上述规定确定所持有限售股权公允价值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以上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基本一致,特别增加了一条限制性规定,即“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中持有的限售股权”。
分置限售股权与其他限售股权的不同处理
股权分置的特殊性决定了股权分置限售股权与其他限售股权的不同,符合条件的“重大影响以上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股权分置限售股权”,应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且不能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性质不同决定的。不同点表现在以下方面:1.两者持有目的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持有意图不太明确,可能长期,可能短期。2.两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因为他以赚取短期利益为目的,所以要计入损益,以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风险的判断;而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出,计入“投资收益”。3.两者计提减值的要求不同。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其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和减值的会计处理实质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此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已经计入当期损益。
上市公司限售股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对限售股处理方法没有区分股权分置还是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解释3号》特别明确了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以外的限售股权,以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为标准,可选择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可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3号》对企业持有的上市公司在重大影响以下的限售股权进行合理分类,进一步明确了其会计处理方法,因为不同的会计处理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由此为企业管理层处于特殊目的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所以,企业在取得对上市公司在重大影响以下的限售股权时按照准则解释规定对其进行正确分类,且不得随意变更。要求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决议,对该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分类情况,以正式书面文件形式予以记录,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目前实务中关于上市公司限售股权公允价值的确定,标准不一,比较混乱,估值额差异较大,归纳实务中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直接采用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由于限售股在二级市场存在公开交易价格,确定公允价值时应该以市价为基础。⑵根据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进行调整,由于限售股不能立即变现,应该打一定的“折扣”,但对于折扣率的确定,目前监管部门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并不多。⑶按照证监会2007年6月8日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21号),如果估值日有明确锁定期的股票的初始取得成本高于同一股票的市价,应采用市价作为估值日股票价值;如果估值日初始取得成本低于市价,则采用估值方法,参考的主要指标是限售期、剩余期限、初始投资成本和估值当天市价。⑷采用其他估值技术进行估值,估值技术应当是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采用估值技术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所使用的所有市场参数。
个人转让限售股的涉税处理
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份所得、企业转让限售股所得都应征收所得税,个人转让限售股如不征税,与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份以及企业转让限售股政策之间存在不平衡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相关制度,更好地发挥税收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转让限售股税率及执行时间
个人所得税法明确对“财产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股票转让所得属于“财产转让所得”范围,应征收个人所得税。但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所得一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继续实行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纳入征税范围的限售股包括三类内容
转让限售股纳入征税范围包括:(1)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复牌日之前股东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2)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3)财政部、税务总局、法制办和证监会共同确定的其他限售股。
转让限售股计征个税方法
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个人转让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转让收入,减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
应纳税所得额=限售股转让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税费)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20%
一、前言
投融资模式的含义指以项目建设或相应组织结构背景和名义,其形式多样,比较灵活,以预期收益为动力,其各种形式均要保证低风险运行,在建设特定项目目标时,可以通过投融资模式获取大量资金用于项目生产运营。本论文以我国高速公路运输设备的融资租赁方式为例,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分析,运营的主体是融资租赁企业,采取多方参与的方式,如商业银行,生产制造商、高速公路运输公司等,资本的运营方针策略是对高速公路运输设备进行投资,这样可以使高速公路运输行业的资本增加。
本文将融资租赁模式应用于分析我国高速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营上,融资租赁模式,其主要原因是结合融资租赁模式的研究和我国高速公路运输行业面临风险的研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债务融资方式。在整个高速公路运输行业服务中,高速公路运输商在其项目建设中,对其而言风险是能否获得需要的资金购买某设备,其出租人、租赁公司能否使其在低成本下融资、投资与收益是否能平衡。对总体融资租赁模式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出,融资租赁模式所有参与者的风险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对融资租赁模式中各个相关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及其面临的各种相关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使所有高速公路运输行业参与者合理预测和回避风险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
二、高速公路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评估
估计风险是指在对风险事件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风险事件和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概率及导致损失做出定量的估算的过程,定量的测量风险事件。例如,美国的一种估计风险的方法―骆驼评级法码主要研究的就是风险事件的大小问题”。在对研究项目进行风险估计和分类后,可以运用骆驼评级法码计算风险事件的大小。相关的使用人员可以通过风险事件资料分析和估算加强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及问题环境的了解,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条理估计,从中可以获得实现目标较好的途径和方法,提高项目可性。因此,要合理预测各个计划措施的后果,以便建立风险估计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列出一切设想结果和各种计划方案。风险估计是按照行动的这一机理建立的,它有条不紊地把可能的都罗来作为行动方案。因此无论任何情况都可以用风险估计模型进行评价,要分析和研究上述问题后,将建立起来的众多风险估计模型组合在一起进行工作,才能计算出各每个风险估计模型所能预测的相应风险事件组合起来的整体效果和模式主体能接受的风险事件的整体效果。评价选择测试模型研究的是事件各个过程中的的总风险及其之间的作用,另外就是事件的总体影响。事件总体风险是指在把单位风险事件量化处理,利用科学理论的方法,在计算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计算来得出时间的整体综合风险值。
三、高速公路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评估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对于高速公路融资租赁模式经济可行性分析和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其分别为:
(1)简单的成本比较方法。简单的成本比较方法是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讲相对比较简单,它不会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直接比较购买成本和租赁成本,因此该方法主要适合于周期相对较短的经营性租赁。本篇文章主要分析的是融资性租赁,该租赁方式的租赁期限比较长,不适合采用该方式进行比较。
(2)成本现值比较法。该方法就是把其他任何时期产生的成本折算为现有的价值进行比较。企业在进行方案分析时,如果遇到两个或更多的项目的经济效益相近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通常来讲,经营性租赁可以采用成本现值比较法,但是针对融资租赁来讲,成本现值比较方法和净现值比较法都能够采用。
(3)净现值比较法。净现值就是指项目远期的资金流入量的现有价值与租赁项目远期的资金流入量的现有价值之间的差额,也称S2。
四、高速公路融资租赁信用模式
净现值比较法是西方某经济学者“经济人”作为前提,提出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也是本论文构建融资租赁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经济人假设内容是:人们目标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并且完全了解自己所处在环境和环境中各项信息和知识,对信息和知识的认知程度十分丰富并且及其透彻清晰。在交易中人们会逐笔地评价其风险和收益,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以便对自己更加有利,作为个人,无论其地位如何,本质是一样的―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满足个人需要,经济人假设的融资租赁模式运行过程及其分析为:第一,对于承租人(高速公路运营商)来讲,申请贷款的方式是,凭借承租人预期的盈利做为担保的条件和代价来进行,通过银行对其生产特性和信用级别的评价,使其在相应的条件下风险降到最低,使租赁人愿意投资和贷款,以便其获得最大的资产使用权限。第二,对投资的银行来讲,在保证未来收益稳定的前提下,在较低风险下获得较高的收益;第三,在银行的贷款利息小于投资人预期收益率 (r < R)时,在高收益的引诱下,将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参与到融资租赁模式中去,以便获的更多收益;第四,对生产商来讲,其加入融资租赁模的模式是扩大其销售,以此获得更大利润;第五,对融资租赁公司来讲,其获得更大利润的方式是有效地运作其资金、合理管理融资租赁业务。综上所述,本论文讨论的融资租赁模式是高速公路而言是项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用的模型。
五、结论
本文通过高速公路融资租赁风险的评估和模式的分析,提出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判断,不仅对于高速公路行业,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评估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一)汽车融资租赁概念 汽车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与承租人签订的汽车融资租赁合同,向承租人指定的汽车供应方购买合同规定的车辆并交付承租人使用(或者汽车制造商或其分支机构直接向承租人提供车辆),并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在合同结束的时候将该车辆的物权转让给承租人的租赁方式。与其他融资租赁相比,汽车融资租赁的销售特征更为明显。
(二)汽车融资租赁特征 具体如下:
(1)条件界定。汽车融资租赁是一种买卖与租赁相结合的汽车融资方式,汽车融资租赁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消费者需向销售商支付相应的租金(汽车使用补偿费);如果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包括租金及相应税款)已经相当于或者超过汽车本身的价值,依照汽车租赁合同,消费者有权获得该车的所有权;如果消费者(承租人)在租期届满时所付租金总额尚未超过汽车价值,消费者(承租人)此时享有选择权,对租期届满后的汽车可以以下列任何一种方式处理:一是在补足租赁合同中事先约定的相应余额后成为汽车的所有权人;二是如果汽车现值高于约定的余额,消费者可以出卖所租汽车,向零售商偿还该余额,保留差价从中获利;三是将该汽车返还给出租人。
(2)汽车融资租赁的特征。汽车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交易类型,与传统汽车租赁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双重性。融资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现代交易形式,本身既具有融资性质,又具有融物性质;二是多边性。融资租赁涉及至少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构成三方或多方交易;三是权利分离性。出租人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承租人按约定获得租赁物的使用权,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四是标的物特定性。融资租赁的标的是由承租人选定的,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对租赁物的特定要求和供货人的选择,购买后出租给承租人;五是租赁物处理多样性。融资租赁一般租期较长。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按约定选择续租、退租或留购等。
(3)汽车融资租赁与汽车贷款的特征比较。具体有:一是汽车所有权归属不同,汽车融资租赁属于出租人,而汽车贷款方式属于借款人的;二是所付利率高低不同,融资租赁一般高于贷款利率;三是合同期满后汽车归属不同,融资租赁可以有选择,而汽车贷款方式选择是唯一的,归属借款人的;四是申请手续的烦琐程度不一样,融资租赁简单,贷款烦琐;五是抗风险能力。融资租赁高于贷款付款方式。
二、汽车融资租赁风险类型分析
(一)汽车融资租赁风险类型 汽车金融是一项风险较高的行业,汽车融资租赁面临的风险种类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一是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汽车融资租赁承租人违约,没有按时或者没有足额向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而给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带来的风险。
二是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给融资租赁收益和融资租赁资产价值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有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市场利率上升,汽车融资租赁资产的内在价值就会降低,因而给承租人带来潜在的损失;汇率风险同样威胁着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由于汽车融资租赁项目出租的汽车多为价格较高的进口汽车,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选择用汇率支付的方式支付货款,所以汇率风险是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关注的重点。
三是操作风险。是指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由于内部控制或信息系统失灵而引起损失的风险,引起操作风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评估体系不健全或对操作人员管理不严造成的。
四是流动性风险。可分为产品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动性风险。由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大部分资产来自于商业银行,存在着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情况,“短借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
(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这是因为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具有其他物品的融资租赁业务所不具备的特殊性。汽车的折旧速度快,进口汽车的价格受利率汇率影响较大,承租人容易做出违约的选择。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汽车资产本身损失带来的风险,如出现承租人不能合理使用,维修,保养所租汽车资产,出现不科学使用的道德风险;承租人由于现金流量短缺等问题,没法按时支付租金而造成的信用风险;承租人故意拖欠租金。
我国汽车融资租赁租赁期限相对较长,信用体系不完善,使得信用风险成为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监测的重点。汽车融资租赁项目的长期性使得承租人承担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在风险管理上除了增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外,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是国外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控制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应用现代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三)汽车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研究方法 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分为信息收集定性分析和风险管理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目前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基本思路是:获得承租人的准确信息。分析信息,确认其还款能力。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在租赁前对承租人信息的收集,资格审核;
二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详尽的分析。主要是对承租人的财务状况(收入和负债)进行分析,了解承租人是否有支付租金的能力。企业主要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个人是通过收入、支出、房产、有价证券、个人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三是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后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设定一套定期检查体系对所有业务进行监控。其中,内部评级系统是定期检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用风险模型比较分析。对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模型,其中大部分是借鉴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模型。在国外市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变量计量模型和KMV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于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由于此行业为新兴行业,目前只是应用了定性的信用评估方法,在融资租赁业务高速发展的将来,势必要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把研究结果用于信用风险的预警,提高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水平。
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一个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型。它克服了单变量模型的缺点,判别准确性大大提高。存在问题是:它仍为一个线性模型,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是否违约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两者不可能存在着完美的线性关系;其次,该模型采用了财务比率,因此存在着对承租人评价的时效性的问题。多元非线性模型是国际上最有效,也是被学术界视为主流的方法,但也存在着对承租人信用评价的时效滞后性的缺陷。
KMV模型。在信用风险评价方面有良好的效果。首先,它以股票市场数据为基础,不是单纯依赖会计数据,所以指标不仅反映了公司历史和当前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反映了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综合预期,具有前瞻性和高度敏感性;其次,他不依赖外部评级机构,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再次,KMV模型适用于公开上市的公司,公司的相关数据比较容易获得。但是KMV模型也存在着自己的缺点:首先,它的应用限于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应用KMV模型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此模型对于新兴的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Credit Metric和Credit Risk+模型。在西方市场有广泛的应用。该模型充分利用了市场风险计量的研究成果,成功地把信用风险计量与信用等级的转移,违约率等相关因素结合起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使用的产品更加广泛。其主要缺点是对同一等级的债务人采用了相同的等级转移概率和违约概率,实际转移概率和违约概率是历史上多个信贷周期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够反映特定承租人当前的信用质量变化情况。而且,对于我国应用此种方法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应用Credit Metric模型评价信用风险还不太现实。Credit Risk+ 模型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用:伯松过程使得计算非常有效,承租人的边际风险分布可以轻易取得,模型集中于违约风险,需要估计的变量很少。缺点是忽略了信用等级的变化,使得每个承租人的风险相同,也不能处理非线性金融产品。
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模型。由信孚银行最先引入。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RAROC模型被看作是一种经过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模型。此模型是在欧美市场被广泛应用的一类基于金融市场信息的模型,其主导思想是计算单位贷款风险的收益率并与基准相比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定价。其计算表达式:RAROC=贷款收益/贷款风险。贷款收益反映了某项贷款在规定期限内的预期收益,其中包括利差收益,手续费等扣除预期损失及营运成本。贷款风险是对不可预期损失或风险资本的计量,其确定方法主要有通过计算融资租赁资产在一年的市场价格的不利方向的变化来计量不可预期的损失,和通过历史违约数据的试验模型来计算贷款风险。得到RAROC值后,与临界风险收益率进行比较,大于则开展此业务,否则拒绝。
总之,通过对每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每种模型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尤其对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每种模型也存在着不同的应用难度。部分模型虽然目前应用到我国市场不够现实,但是却为我们打开了视野,为我国在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三、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中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经销商的经营目标与金融机构利益之间的冲突。经销商的经营目标是考虑自身经济利益,追求的目标是销售量最大化;而融资机构在融资期限内着重从风险角度考虑是否能降低汽车融资风险。二是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难于准确测算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信用环境下,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信用消费决策不谨慎,过高估计自己的消费能力,申请的融资金额往往高于还款能力;一部分人根本不具备汽车消费能力,也贸然借钱买车;还有一些购车者缺乏信用道德观念,不按时还款,甚至诈骗。三是融资机构对融资服务对象成本高。金融机构要比较全面、真实地掌握承租者的资信状况,如果不能借助公共的信息平台,就要投入不少人力和物力对他们进行个人信用调查和审核。一旦出现违约,特别是对违约车辆的处置和变现都很困难时,金融机构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大大增加了服务成本。
(二)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策略 具体有:
(1)借用商业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为了控制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应尽快建设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信用风险与历史信用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历史违约数据可以较为合理地反映出承租个人的信用状况。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系统只要在银行有贷款或者信用卡的个人,就会自动拥有个人信用报告。征信系统,可以真实地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根据信用等级,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进行前期、过程中审查,加强风险控制。所以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系统,对承租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增加对个人信用系统的考核纬度。
(2)建立健全汽车金融消费法律体系。汽车融资租赁是一个信用消费特征比较明显的行业,由于目前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与企业信用体系处于初创阶段,缺乏信用等级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于失信者进行惩罚的措施还很不到位,造成租赁车辆被盗,被诈骗,被典当抵押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国内尚无相关汽车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汽车租赁经营企业一旦遇到此类问题,很难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使合法经营的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租赁企业投入大,风险大。
(3)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社会征信体制的缺失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之一,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迫在眉睫。完整的社会信用征信系统一方面可以为各类金融公司提供完整全面的消费者的历史数据,为金融公司做出授信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完整的社会征信系统对于消费者的信贷消费行为也将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拥有了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汽车融资租赁经营公司可以选取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范围将更加广泛,可以运用较高技术含量的模型,更加准确地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控制与管理。这将对汽车融资租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此行业的良性发展。
(4)共同承担风险。银行、经销商、中介、保险公司、汽车制造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一般来说,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少数几种资产的不确定性,它是公司自身能够控制和回避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单个承租企业的内部实行融资租赁资产分散化策略或组合投资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投资组合内各种资产风险实现自然对冲,克服融资租赁投资的集中性和单一性,提高融资租赁投资的安全性,分散非系统性风险。
(5)设立专门的汽车金融公司。我国由于现在还没有权威的全国性信用机构来收集和提供完善,丰富,全面的信用信息,也不存在合理的收集、汇总、加工和使用机制,缺乏对于信用评分系统应用的良好外部环境,所以,加紧建立个人以及企业社会信用征信体系成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应用信用风险评分模型的当务之急,完善的征信体系可以为融资租赁公司的授信决策提供坚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使得融资租赁公司在追逐巨额利润的同时,有效规避坏账产生而带来的风险。
当以分行业务为主的大银行仍然将消费者服务当作一种终端用户业务坐等客户上门时,美国大通银行却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通常,有两种本质不同的消费服务业务,一类是终端用户业务,一类是中间商业务。当遇到个人借贷和个人信用卡方面的需求时,终端用户会采取主动,这时银行分支机构才会有业务。与个人融资业务相对应地,产品和服务的融资业务,即消费融资业务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这一块,提品和服务的中间商往往对这一类融资业务采取主动。
随着社会资本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数量渐增,但由于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同,研究目的和侧重点各异,不同研究文献中采用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也差异巨大。在企业融资相关领域的文献中,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亦仍未形成共识,尤其欠缺较为深入全面测量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社会资本的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对相关文献中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相关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研究社会资本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有所启示和助益。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分类与层次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两大学派
由于各学科对社会资本构成的看法不一,关注的问题不同,研究方法有异,已经自然地形成两个不同学派:结构分析学派和关系结构学派。结构分析学派源于组织社会学,采用结构分析方法,讨论结构性质对信息传递和网络控制的影响,主要代表学者包括Burt (1992, 2000a, 2000b, 2001), Lin (2001a, 2001b), 和Leenders & Gabbay (1999)等。他们认为社会资本的构成包括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和闭合性(network closure), 或桥连(bridging)与内连(bonding),或弱关系(weak tie)与强关系(strong tie)。
关系结构学派源于关系性质与结构分析,讨论网络结构、信任和规范等关系性质对资源获取和行动写作的影响,主要代表学者包括Nahapiet & Ghoshal (1998), Adlber and Kwon (2002), 和Fukuyama(1995)等。不过,对于社会资本的构成,关系结构学派内部也存在一些分歧,有的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信任,如Fukuyama(1995);有的认为本质上是友善(goodwill),如Adler & Kwon (2002);有的认为应该包括结构性、关系性和认知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如Nahapiet & Ghoshal (1998)。
一般认为,现有较完善的对社会资本构成的分类是Naphpiet & Goshal (1998)的分类。他们指出,人际关系提供信息转换的管道,关系的整体结构是构成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Nahapiet & Ghoshal,1998)。
(二)社会资本研究的层次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Brown, 1997),微观的社会资本包括了嵌入于社会结构的资源、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对资源的使用(Lin, 2001; Lin, Fu and Hsung, 2001, Burt, 1997b)。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包括个人因他/她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定位置而对资源的可获得性(Lin, 2001; Lin, Fu and Hsung, 2001,),而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分析主要关注团体、组织、社会或国家中一个行动者群体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情况。
与上不同的是,Adler and Kwon(2002)把微观层次和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合称为“外在社会资本”,而宏观社会资本被称为“内在社会资本”,因为它形成于行动者(群体)内部的关系,其功能在于提升群体的集体行动水平,而前者归属于个人而且服务于个人的私人利益,因此Leana and Van Buren(1999)将其归为一种“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而后者被认为是一种“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二、现有企业融资相关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及评价
(一)区域社会资本。Luigi Guiso, Paola Sapienza, and Luigi Zingales(2004)采用公民“投票率”和“每100人献血量”来测量地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并依此对意大利不同地区社会资本与当地融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比较。采用这个测量维度的优点是便于获取数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测量了个人对政府的信任或公民行为,但个人对政府的信任以及地区的公民行为与社会资本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却值得商榷。
(二)企业社会资本。Wayne E. Baker(1990)把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的社会资本分为“关系型”、“交易型”、和“混合型”。 其中,“关系型”社会资本指企业与一个或几个主银行之间的交易不由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建立在长期关系基础上;“交易型”社会资本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性市场上的银企关系,其市场联系是短命的(short-lived)和随机的(random)。采用的测量指标包括:(1)企业采用的投资银行数量;(2)、企业的主银行的数量;(3)、企业给予最主要使用银行的业务量比例(代表企业与银行关系强度)。
Brian Uzzi(1999)从两个方面对银企关系的结构性嵌入程度(structural embeddedness)进行了测量,一是企业与银行的并矢关系(dyadic tie),二是网络层次的银企关系。测量并矢关系采用的维度包括“关系持续的时间长度”、“关系的多重性(multiplexity)”两个维度。前者指银行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维持了多少年,后者指银行为企业家提供了多少种类的金融服务。测量网络联系时参考了Baker(1990)的方法,采用了 “市场联系”(arms' length tie)、“嵌系”(embedded tie)和“混合型联系”(mix of ties)三个维度,并使用郝芬达尔指数,使测量网络类型的指标成为0到1的联系变量,方便回归分析的操作。 Wayne和Uzzi的方法有点在于采用了直接测量指标,但缺点是没有区分联系的强弱和测量联系质量的指标。
Shane and Cable(2002)在研究企业家社会网络、声誉如何影响风险投资基金对新创企业的投资行为时,采用了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来测量社会资本,“直接联系”代表在融资行为发生之前,双方就已经有职业上或社交上的联系,而“间接联系”则代表双方通过自己信任的第三方可以获得关于对方的非公开信息。这种测量方法区分了联系的强弱,但无法测量规模与质量,其测量指标较为适合正式制度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的美国市场,但对于正式制度不健全,法律保护体系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嵌入性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突出,尤其是遭受规模歧视和信贷约束的中小企业,联系的质量和规模的差异均可能会影响到融资绩效(Lin, 1982)。
Bat Batjargal and Mannie Liu(2004)在Shane and Cable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了三个维度测量中国新创企业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对风险资本家的投资决策的影响,包括“之前的关系”,“第三方推介”和“强联系”,“之前的关系”指在进行投资之前,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有职业上或社交上的联系,“第三方推介”指通过风险投资家通过自己信任的第三方可以获得关于企业家的非公开信息,而“强联系”指投资之前双方是私人朋友。这种测量方式强调了“强联系”,对于测量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很有必要,但缺点是“之前的联系”与“强联系”可能出现重复交叉的地方,也无法测量联系的规模和质量。
Jing Zhang,Vangelis Souitaris,Pek-hooi Soh Poh-kam Wong(2008)在研究新创企业家接近早期投资者的影响因素时,采用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变量测量其社会资本,主要包括职业地位和工作职能,职业地位包括现有职业地位和之前的职业地位(3代表高层管理者、2代表中层管理者,1代表中层以下)。工作职能则是企业家是否拥有管理和营销经验(哑变量)。此法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间接性,没有直接测量社会联系的规模、强度和质量的指标。
根据相关文献,本文将针对企业融资行为研究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进行了如下整理:
三、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相关社会资本测量指标
从上述文献可见,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实证研究主要侧重于银企关系和新创企业与风险基金的关系,着重于测量社会资本的强弱程度,而欠缺对对质量和规模的测量指标,一些则采用间接的变量进行测量,总的来说,目前还缺乏较为系统和直接测量融资相关的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指标体系。
根据前人的研究文献,本文拟从网络理论角度,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较为全面系统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相关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体系。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多数历史短且规模较小,在融资中遭受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袁诚 周培奇,2010;张琦; 陈晓红; 蔡神元,2008;王霄,张捷,2003)),因此,企业家个人的信用成为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担保手段,考察企业社会资本应结合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联系与企业的社会联系。
(一)关系质量。由于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仍然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除了可抵押资产等硬信息外,为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银行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潜在风险、企业家的信用记录等信息,以便在贷款前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贷款后进行监督。企业家与银行各层次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直接影响到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流通,以及双方的信任程度。企业家与不同职业地位的银行人员的来往在质量上也有差异,即,与银行行长、中层管理人员、普通业务员的联系中产生的信息流和产生的信任具有质量的差异。例如,行长与企业家的直接联系能增进其对企业家经营业绩和个人信用了解,由于银行采用行长负责制,因此,行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到贷款的决策,而与一般业务员的联系则作用小很多。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家联系的银行工作人员根据职业地位进行分类测量。
(二)关系强度。从组织层面看,企业与银行业务联系的强度、规模也影响了双方信息交流和资源流动。企业与银行的固定业务关系有助于银行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和实际经营绩效,从而降低银行贷款的交易成本,建立固定业务关系的时间越长,银行对企业充分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与银行建立固定业务关系的时间长度应成为测量银企关系强度的重要指标。
(三)关系规模。企业拥有固定业务关系的银行越多,则越有利用银行之间的商业竞争进行博弈的资本(Uzzi,1999, 2009)。由于国情限制,国内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浮动利率的范围很小,但对经营绩效和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企业的激烈争夺仍然是存在的。因此,企业固定业务关系银行的规模也是在融资研究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变量。
四、结论
鉴于社会资本在银行融资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关实证研究却没有达成较为一致的方法,尤其缺乏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实际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而方法的差异决定了相关研究的结果缺乏可比性,难以形成学术对话,从而不利于理论的深入发展。本文从网络理论出发,结合相关文献,尝试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适用于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研究领域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主要指标包括银行工作人员职业地位(网络质量)、企业与银行建立固定业务的时间长度(网络强度)和企业建立的固定业务银行的数量(网络规模)。网络规模决定了外部社会资源总储量,网络强度影响到资源的流量和流速,而网络质量则影响到外部资源的优劣程度。
注: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先进制造业的战略网络研究(项目编号:2010B070300039);广州市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课题“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广东省企业绩效研究”(09Y31)
参考文献:
1、Adler and Kwon, Social Capital: A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Vol.27.
2、Burt, R.S., 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Jing Zhang,Vangelis Souitaris,Pek-hooi Soh Poh-kam Wong,A Contingent Model of Network Utilization in Early Financing of Technology Ventur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July, 2008。
4、Lin, Nan, Karen Cook, and Ronald Burt. 2001.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5、Luigi Guiso, Paola Sapienza, and Luigi Zingales,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 Vol. 94, No.3. 526-556.
6、Scott Shane and Daniel Cable,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 [J], Management Science, Vol. 48, No. 3 (Mar., 2002).
7、Uzzi , Brian ,James J. Gillespie,2009, Social Embeddedness and Corporate Financing: The Benefits of Social Networks in the Acquisition and Cost of Capital,working paper, 省略/.
8、Uzzi , Brian ,EMBEDDEDNESS IN THE MAKING OF FINANCIAL CAPITAL: HOW SOCIAL RELATIONS AND NETWORKS BENEFIT FIRMS SEEKING FINANC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9, Vol.64.
9、罗家德,赵延东,“社会资本的层次及其测量方法”,《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0、罗家德,赵延东,“社会资本的层次及其测量方法”,《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1、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 经济研究,2003年7月。
12、袁诚 周培奇,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所有制歧视:来自双差分估计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2010年12期;
13、张琦,陈晓红; 蔡神元,规模歧视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J], 系统工程,2008年10月;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9)06-0024-06
Theoretic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on Capital Structure’s
Forming Path of Family Business in China: From A View of Entrepreneur
MA Chun-ai1, MA Dong2, YANG He3
(1.School of Business Adiminastration of China Univeris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3.Beijing Branche of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009, China)
Abstract:From view of family entrepreneur, and tak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s basis, capital structure’s forming path of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is analyzed in the paper. In theor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orming path is a process of family entrepreneur’s financing intention up to firm’s financing decision, ulteriorly to firm’s financing action, and ultimately to firm’s capital structure. O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positive study shows that family entrepreneur’s financing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ffects family business’ capital structure evidently, and the conclusion is consist with the academic deduction.
Key words:family business; family entrepreneur;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1 引言
企业的资本结构体现了从微观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到宏观金融体系层面的各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企业融资策略与一定外部金融制度相融合的产物。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即内源融资为主[1],那么,这种共性特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到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过程。
家族企业的融资活动不同于一般企业,通常是业主个人对风险的态度――而不是融资结构策略――决定企业债权股权融资的数量[2];而且商业贷款机构在向企业做出提供贷款的决策时,经常会参考业主的个人财务信息[3]。因此,研究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问题,不可能避开家族企业家的影响作用而单独进行。本文尝试从家族企业家的视角,对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路径进行理论解析和实证检验。
2 理论基础:计划行为理论及拓展
2.1 计划行为理论
要深入到家族企业家视角来研究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路径问题,需要对企业家个人给予更多关注,搭建更贴近个人层面的研究框架,借助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学或行为学理论。结合家族企业的组织特征,家族企业家作为兼跨家庭与企业两个社会系统的主要决策者,其个人行为意向可以通过自己的决策影响能力提升为企业决策,引导组织行为,因此本文尝试将家族企业家的融资行为意向作为研究家族企业融资活动和资本结构形成路径的起点。在解释个人行为意向的形成问题上,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TPB)表现出突出优势。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诠释个人行为产生过程的理论,由学者Ajzen提出,认为在不同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知觉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意向,行为意向导致个体行为[4](见图1),其理论假设为:人倾向于执行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的行为,即对自己执行该行为的能力有足够信心的行为。作为一种成熟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的合理性已经过多次验证,在对很多现实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解释力,如性别对决策的影响、促销行为、新科技新产品的接受行为、消费行为等,考虑到家族企业家作为独立个体符合行为决策理论的个人主体特征。因此,这里将其作为研究的主要理论支点。
2.2 计划行为理论的拓展
在本文的研究中,考察的是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完整过程,包括融资意向的形成、融资方案的决策、融资活动的开展直至一定资本结构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家族企业家融资行为意向的形成只是资本结构形成的前期阶段,属于个人意识活动层面,还需要将其过渡到组织活动层面,通过系列组织活动形成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些内容超出了计划行为理论的涵盖范围,因此需要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拓展。
本文对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拓展:
(1)家族企业家行为意向上升为企业组织决策
这一过程是通过家族企业家对企业决策的主导作用实现的,这种主导作用,与中国家族企业内的特殊忠诚格局有关,即:以“私忠”为导向。台湾著名心理学家郑伯埙曾深入考察华人家族企业组织发现“华人的家族企业往往被视为业主的私有财产,部属强调‘公家之利’或‘不以私害公’,仍然是业主意识,是以业主之利为中心的”[5]。由于家族企业家作为控制性家族的人格化代表,代表家族拥有企业产权,掌握企业资源,如果员工能够恪守部属的职责,禀听企业家的命令,认同企业家的理念,则有利于提高自身在企业家心目中的忠诚度,增加个人获得更多资源分配的机会。这种思维导向不断强化,结果就会导致家族企业家的权威身份不断得以强化,企业家权力运作的障碍趋于减少,“即便(组织内部)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他也能使一项决策得以制定和执行”[6]。利用对决策的主导作用,家族企业家可以将其行为意向上升为组织决策。
(2)企业组织决策转化为组织行为
家族企业家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将个人行为意向上升为组织决策,但这些组织决策能否实际转化为组织行为,还受制于企业外部环境的约束。因为“每个企业都必须在其资源与其所追求的机遇之间实现适应性,特定的外部条件迫使组织处于特定的活动范围之中”[7],环境的外生性使其对组织决策的执行具有规制作用,在外部环境的规制下,企业组织行为可能会对组织决策有所偏离,即组织行为并非完全按照事先决策的行动方案逐步推进。这种偏离源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动。这种变动是客观的,当变动超出既定方案的承受能力时,企业行为只能被动地偏离方案,适应环境。其二,家族企业家的知觉偏差。家族企业家行为意向的形成是基于其个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行为控制知觉形成的,家族企业家在对环境进行感知时,可能难以把握全面情况而产生知觉偏差,在这种知觉偏差下形成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受到现实的修正。
综合以上分析,家族企业家在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知觉的影响下,形成个人行为意向,利用对企业决策结果的主导影响作用,可将这种行为意向上升为企业组织决策,企业组织决策在外部环境的规制下,转化为事实上的组织行为。简言之,家族企业的组织行为在体现家族企业家个人行为意向主导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调整。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如图2所示。
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解析
以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为框架,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可以分解为三个先后继起的过程:家族企业家融资意向形成过程、融资意向上升为企业融资决策的过程、融资决策转化为融资行为形成资本结构的过程。
3.1 家族企业家融资意向形成过程解析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家族企业家融资意向受融资态度、主观规范、融资行为控制知觉影响,要解析家族企业家融资意向的形成过程,需从这三个方面,考察各自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1)家族企业家融资态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现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力结构,他使人的心理处于准备状态,具有行为的倾向性。在态度的形成方面,其影响因素非常广泛,具体到融资问题,控制权欲望、企业成长性追逐、风险容忍度是影响家族企业家融资态度的重要和直接因素[8]。另外,具有个人特征的部分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年龄[9]、个人经历和经验[10]等。
(2)家族企业家融资主观规范
Ajzen 和 Fishbein对“主观规范”的定义为社会对于个人从事特定行为所给予的压力。指的是个人感受到其参考群体是否同意他的行为,亦即个人从事特定行为时所预期的社会压力[11]。这里,参考群体,是指提供规范与价值观来影响他人行为的群体[12],根据不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程度差异,可以将个人行为意向的参考群体分为主群体与次群体,主群体是指个人经常面对互动的群体,次群体指可能对个人行为产生社会规范影响的其他参考对象,其中主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较大。
家族企业家的身份二重性是家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活动主要以两个身份为基础在家庭和企业两个层面上展开,因此,其主参考群体应该限定为在这两个层面与家族企业家具有频繁活动交叉的人群。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最合适人群莫过于家族雇员,他们同样具有身份二重性,同样介入家族企业家的主要活动空间。因此,家族雇员构成了家族企业家主观规范的主参考群体,来自他们的声音和观点对家族企业家更具有影响力。影响力度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其一,群体规模。群体规模越大,家族企业家所感受到的群体压力也越大,越容易顺从大多数的意志,产生从众行为;其二,个人地位。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注重位次序列,儒家的“五伦”、董仲舒的“三纲”均强调下位者(包括臣、子、妻、弟)对上位者(即君、父、夫、兄)的服从义务。因此,家族企业家在群体中的地位越低,越容易服从别人意志。其三,个体特征。家族企业家的个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他人意志对自身的影响深度,智力水平或能力较高的个人,自我评价较高,自尊心强,经常表现出独立的行为。而智力水平低的个人,则容易怀疑自己并相信多数人的观点,经常会有从众行为。
(3)家族企业家融资行为控制知觉
Ajzen 和Madden指出,行为控制知觉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如果个人认为自己缺乏资源及机会去完成某一行为,他就不可能形成强烈的行为意向,即使自己对该行为持正向的态度[4]。对家族企业家而言,影响其对融资行为控制知觉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家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具体包括企业规模、企业信用、可抵押资产价值、可利用担保资源等等[13],属于内部因素;其二,外部市场向家族企业提供的融资机会,如上市筹资机会、贷款筹资机会以及民间金融筹资机会,属于外部因素。外部融资机会与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较高的统一性,自身融资能力强的企业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机会,因此,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内部因素进行曲线表达。尤其在当前时期内,所有家族企业面临的是高度一致性的外部融资环境,在竞争资金资源时,企业内部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为简化处理,外部融资机会将不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来体现,而是内化为内部因素统一体现。
3.2 从个人融资意向到企业融资决策:家族企业家决策主导作用的释放
家族企业家要将其个人融资意向转化为企业决策,必须借助家族企业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能力,其实质就是家族企业家主导作用在融资决策过程中的充分释放。
首先,家族企业家可以控制和管理与融资决策有关的信息。在家族企业里,家族企业家是企业活动的信息中枢,作为内外信息的综合性节点,他接受来自内外各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对信息的掌控上,家族企业家要比其他组织成员占有更大优势[5]。家族企业家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对家族企业融资决策的必要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促成更多的人员和部门形成与自己融资意向相吻合的信息结构,引导他们的分析判断。
其次,家族企业家可以控制和管理与融资决策有关的人员。郑伯埙的研究发现,只有那些与家族企业家关系亲密、并对其高度忠诚、且胜任能力强的员工,才能位高权重,构成家族企业主要的决策核心[5]。可见,亲密血缘关系与忠诚服从对家族企业确定决策参与人员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推断,在这种关系格局下组成的决策团队,其融资决策过程实际就是对家族企业家行为意向的认可和拥护。
最后,家族企业家具有明显的融资决策权力优势。家族企业家是企业的主要决策者,有关调查显示,家族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主要所有者,他常常以董事长或总裁的身份居于决策的权力顶端,通常不仅握有决策权,还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具有比在一般企业组织里更宽泛的决策权力。利用这种权力,家族企业家可以直接促成有关融资决策。
3.3 从融资决策到资本结构:外部环境对融资活动的规制作用
家族企业的融资行为一方面体现为微观层次上的企业融资意向,另一方面又处于外部宏观融资环境的严格调整之下,就整体经济状况而言,随着民营经济地位的提升,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并努力解决其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其中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背景下,家族企业的融资环境是不断趋于改善的。但是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国家,由于资金对经济影响的高灵敏度,以资金管控为支点进行经济调控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调控的直接后果就是改变了企业的融资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变动,家族企业可能无法开展预想中的融资活动,被迫调整融资方案。因此,外部融资环境对企业融资活动存在不可忽视的规制和调整作用。
综上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如图3所示。
4 实证检验及讨论
理论上推导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是否具有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验证,本部分内容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进行实证检验。
4.1 技术方法选择
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中,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知觉变量是重要的模型因素,这些因素反映的是一种心理动态和倾向性,难以直接度量,只能通过有关指标进行反映,通常被称为潜变量,常见的实证检验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本文选择结构方程作为统计分析工具,结构方程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妥善处理这些潜变量,并且综合了多种统计方法,包括多元回归、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及计量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组等,是一种包含面很广的数学模型,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经济管理等领域中运用广泛。
4.2 样本选取、变量设计及资料来源
(1)样本选取
本文在确定家族企业时,以能够将最终所有权追溯到个人为标准,凡属个人控股的企业均纳入样本,同时,鉴于一般家族企业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主要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进行选样。在时间跨度上,由于1999年开始我国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为了避开这两次会计准则变更对数据搜集的影响,样本选择跨度限定在1999~2004年间上市的家族企业。最后确定100个满足条件样本,其上市时间分布见表1。
(2)简化验证说明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对最低样本量存在要求,比较常见的建议是样本量应是测量指标的10倍以上,换句话说,当样本数量不够大时,指标数量也不应太多。由于本文的样本数量只有100家,因此,所能够设定的指标数量只有10个左右。从可识别的角度看,在结构方程中,每一个变量最少应有三个测量指标,因此,基于100家样本,为保证模型检验的有效性,只能有3~4个变量参与检验。这样,要对理论模型进行全面检验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曲线方法,对理论模型就其关键关系和重要变量进行验证。本文要验证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经过简化调整,形成图4所示路径图。
(3)变量设计
本文在变量的设计上,主要是借鉴Coleman[14],Xiao et al.[15], Romano et al.[9]等人的研究设计及相关结论,同时考虑到,本文所能够采集到的样本总量(100家)偏低,而结构方程模型在待估计参数与样本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要求,因此,本文对潜变量的测量仅以最主要的测量指标来体现,同时兼顾测量指标的可获得性,形成变量设计表(详见表2)。
(4)资料来源说明
本部分研究除了需要财务数据外,还需要较多的家族企业家个人及家族情况等定性资料,因此,所需资
料采自多处,包括:访谈、CSMAR数据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等。
4.3 实证检验结果
(1)模型参数估计
为避开上市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重大调整作用,本文选取100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上市前一年的数据进行模型测算,选用软件为Lisrel 8.70,检验过程中根据Lisrel建议进行模型修正。经过运算,得到路径结构分析图如图5所示。
(2)拟合优度
在本次模型运算中,拟合优度参数见表3。
这些拟合指数均落在合理范围,因此,总体上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稳定性。
(3)实证结果讨论
从路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样本总量和部分数据搜集受限的情况下,除了教育程度指标对于态度变量的因子载荷(0.31)较小之外,其他指标对于各变量的因子载荷均接近或大于0.5,效度可以接受。态度、主观规范、控制知觉对资本结构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39和0.68,这表明,家族企业家的融资态度、主观规范、融资行为控制知觉对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推导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但三者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首先,家族企业家的融资行为控制知觉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0.68),即能否融到资金是影响家族企业家对企业融资行为的首要考虑。结合我国实际,这个结论不难理解。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家族企业受规模较小、治理结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上市要求,外部资金来源只能偏重依赖债务融资,而我国的银行业格局一直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其负担的借贷资金业务占间接融资的80%以上,但是这些银行的诞生与发展都是与国有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已经形成成熟的沟通和协调渠道,比较容易就借贷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相比之下,家族企业与四大银行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具备这种先天的制度上的匹配优势,缺乏相应的熟识关系支持和操作经验。因此,家族企业在争取银行资金借贷上不具优势,外部融资环境对企业的融资活动约束作用明显,这个结论暗合了我国家族企业目前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问题。
其次,家族企业家融资态度是影响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第二位因素(路径系数0.43)。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不同融资方式都有利弊,增加留存收益可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但会减少对股东的现金分配,外部权益融资没有偿还压力但要承担家族股权被稀释的风险,外部债务融资可以产生避税效应但需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哪种或哪些融资方式对于家族企业家而言会有一个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的形成受制于其学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但家族企业家的心理倾向一旦形成则可以引导他的准备状态,使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不同的表现,导致不同的资本结构。这个结论提醒我们,在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家族企业要调整自己的融资行为,应重视对家族企业家融资理念的更新,他们的态度转变将直接影响企业融资行为。
最后,相对于其他两个因素,家族企业家的主观规范对家族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最弱(路径系数0.39)。这说明我国的家族企业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抗压能力,以家族雇员形成的主参考群体在融资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会影响但不能决定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家族企业家的个人因素更相关。
参 考 文 献:
[1]刘平青.资本结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来龙”与“去脉”[J].中国农村观察,
2003,(3):26-33.
[2]Levin R I, Travis V R. Small business finance: what the books don’t sa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7, 65(6): 30-32.
[3]Haynes G W, Rowe B R, Walker R, et al.. The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structure between women-and men-owned family businesses[J]. 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2000, (21): 209-226.
[4]Ajzen I, Madden T J.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s, intention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6, (22): 453-474.
[5] 郑伯埙.差序格局与华人组织行为[J].本土心理学研究,1995,(3):56-90.
[6]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M].杨砾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38.
[7]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刘瑞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0.
[8]Smyrnios K X, Tanewski G A, Romano C.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busines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8, (11): 49-60.
[9]Romano C A, Tanewski G A, Smyrnios,K X.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 making: a model for family busi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6): 285-310.
[10]Barton S L.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in privately held firms: a summary of owner interviews[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1989.
[11]Ajzen I, Fishbein M.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D]. N.J: Prentice-Hall, Inc, 1980.
[12]Engel J F,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Consumer behavior[M]. 8th ed. TX: Dryden Press,1995.
具体表现在:(1)再融资在我国的现状与解释。以往所有的研究都证实中国上市公司往往过分依赖外部股权融资,而忽视内源融资。2005年有学者对深圳证券交易所371家上市公司做调查问卷,其289家上市公司融资倾向于股权融资,占到到总数的73.91%。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包括:一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有着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力非常强,小股东很难对上市公司施加外部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越多,大股东可控制的资产就越多,获得收益与资本溢价也就越多了。二是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成本过低,同样是小股东对上市公司无法施加外部压力,再融资以后,分红与否并不是硬约束的,尽管在2006年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融资前三年分红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30%,但是这个分红并非硬约束必须要现金分红,也可以用股票分红,这样就不需要现金支出。这样过低的融资成本使得上市公司有着巨大的融资冲动。(2)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金融分析。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角度来说,尽可能多的再融资符合他们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确保管理层个人地位的稳定。管理层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首选必须是确保管理层地位为前提。通过再融资就可以增加公司规模,减少公司不稳定因素,从而使得公司陷入困境可能性减少,这样他们的地位就容易被保障。二是个人经济收入最大化。公司规模的扩大往往容易使得管理层收入增加,显然管理一家资产1亿与资产10亿的公司,后者责任更大,需要更多的激励,从而使得管理层有更多动力去争取再融资。三是规模扩大带来的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上升。掌控一家资产1亿的公司与掌控1家资产10亿的公司给管理层带来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是不同的,在规模大公司工作的管理层,可以提高其职业声誉,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如出书、从政等。如果财务操纵被监管机构所发现,管理层受到的处罚一般也就是罚款、谴责、证券市场禁入。因此从管理层行为金融角度看,再融资可以使得他们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面临的违规风险又非常小,要是公司目前财务条件不符合融资政策,那管理层就有进一步去操纵财务的动机。
(二)财务操纵手段分析
对于财务操纵而言,也有人认为就是属于盈余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不过本文觉得二者还是很容易区分的,财务操纵是一个负面的词汇,它给证券市场三公原则带来危害,而盈余管理是一个性的词汇。上市公司许多财务处理其实并不能做到盈余管理所定义的“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其动机是恶意的,所以本文认为这种行为应该为财务操纵。07年新会计准则比原会计准则有了许多新变化,针对以前许多利润操纵的情况,做出了许多调整,比如多项计提夯实了资产,非经常性损失来年冲回不再计入利润等,而证监会也规定,净资产收益率是依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与扣除前孰低原则计算,这样也进一步限制了上市公司以往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但是既便如此,上市公司依然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操纵手段来达到目的。(1)提前确认收入或者虚增收入。企业通过收入的确认来进行财务操纵,一般表现为提前确认收入与收入不按配比原则合理分配,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客户只表达购买意向后,就确认其为当年收入。二是销售商品已经发出,也可以收到部分款项,但是公司没有完全全部供货义务的情况下,就确认为当年收入,这个一般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多,因为房产的建设、竣工、销售、收款,确认销售周期都比较长,经常可以出现跨年,这样就留下了任意调控利润的空间。三是将第二年年初的销售记录修改发票时间,调整到当年12月31日前,这样业绩就计入为当年。四是公司如果有商、代销商的话,在年底通过压货销售,尽管当时商品主要风险未必已经转移给客户。这个汽车行业比较多,年底企业大量把汽车压货向销售商,由于同时一般都会做跌价补偿承诺,所以其实商品的主要风险并没有转移给客户,不一定能确认销售收入。(2)费用确认与成本结转。费用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认,凡属本期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该确认费用。反之,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本期已经支付,也不能确认为本期费用,而有些上市公司不按上述原则确认费用,往往再融资前人为的少计费用,粉饰业绩,而在融资完成以后将未计帐的费用体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达到融资的资格,而外部社会公众无从知晓哪些费用没有被当期确认出来。还可以采取会计中对费用资本化的规定,将不符合规定的费用支出(如借款利息、人员工资等)资本化处理,折算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科目内,等以后逐年摊销。(3)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方法,一般规定需要符合法律或者会计准则等要求、能够体现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一般情况下,不得随便变更。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消息为基础做出判断。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应该根据需要来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在这里,调节利润的方法主要有:比如固定资产计提与折旧。当年把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长,或者增加到期后的残值率,以减少折旧;坏账准备计提。把按规定无法收回的货款继续挂账出来,不予扣除。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利用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差异;存货计价的变更。对存货价值的估计,计量的方法的选择。这些会计政策的确定本身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一般违背了会计的基本原则后,就给调节利润获取融资提供了充足的空间。(4)关联交易。在关联交易下的手段是非常多样的,比如在物资采购上,产品销售上采取转移定价的方法。还有股权、资产、负债等并不按公允价值的转让,尽管表面关联交易是需要单独披露,并经过独立第三方发表意见方能执行的,不过在实践中独立第三方的酬金是上市公司支付的,就存在了利益冲突,更有些上市公司的交易,本身是关联方的交易,但是上市公司就给予隐瞒,使得独立第三方发表意见都不需要了,以上种种给调节利润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财务操纵的危害及对策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财务操纵的危害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3-0085-04
一、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产品力图解决的问题
在设计支持技术创新融资产品时,关键要解决好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成本,这需要设计适当的融资契约;二是创新设计筹资渠道,在现有制度环境下让更多技术创新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下面就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契约安排
融资契约安排的设计旨在通过适当的机制设计最大程度解决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间的委托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以期降低信息成本。而要解决委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信息成本,融资契约的控制权的设置起到关键作用。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管理者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背景,而这些是财务投资者不具备的,故将企业交由企业家控制经营来得更有效率。但若企业家掌握静态的控制权(股权融资),会出现委托问题。而单纯的债权融资契约对技术创新型企业也不适合。这类企业较高的风险性。带来债务融资成本过高而引致破产成本。同时单纯的债权融资还可能会导致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无效率。
因此需要控制权转移的约束机制来解决这种信息问题。Aghion和Bolton(1992)指出,在融资契约存在不完备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具有状态依存的控制权配置的融资契约相比静态控制权配置的融资契约更有效率,即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企业管理者掌握控制权,而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由投资者掌握控制权(如图1)。
因此,本文在支持技术创新融资产品的融资契约设计时,在债券融资中加入可转换权(认股权证)形成可转换债券这种股――债混合融资契约。这种设置可以起到两个基本作用(Schmidt(1996)):一是真实地揭示企业家的努力水平,二是保证最优投资水平的实现。这样既可以避免单纯的债权融资契约可能出现的投资无效率,也能实现状态依存的控制权。此外。可转换权的使用,可以降低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避免过高的利率引致的破产成本。
(二)外部融资渠道安排
目前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主要有技术创新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然而这些融资渠道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首先来看技术创新投资基金,其由国家科技部发起设立,采取低息或无息贷款的形式提供给技术创新型企业,由于该投资基金并不以盈利为目的,采用非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和方式,故其投资效率值得商榷,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其提供的融资成本低廉,对其需求远超过供给,对技术创新企业的帮助有限。其次来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这两类基金应该说是目前支持技术创新融资的主力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
为解决目前支持技术创新融资渠道的缺陷或遇到的困境,设计适合现有制度环境下的融资渠道。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让更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获得融资是本研究的重点与创新:将外部融资安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融资渠道的选择;二是风险收益的分配。
首先,在融资渠道选择上。可通过证券化的方式为技术创新型企业融资提供渠道。证券化一是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解决支持技术创新企业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通过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组合化管理,降低信用风险。
其次,在风险收益的分配上,遵循对不同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分配合理的风险及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则。将对证券化融资按照风险程度划分不同的层次。将低风险的部分以较低的收益出售给个人投资者,而将风险较高的层级出售给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机构如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特别地。可以由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风险投资机构出资设立一个类似于风险融资担保基金的机构。将技术创新型融资证券化中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通过全收益互换的形式让该机构承担,同时该机构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从本质上来说,全收益互换是一种信用担保。而由投资基金为技术创新型企业融资担保事实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欧洲投资基金(EW)通过为欧盟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产品结构
根据现有制度环境,设计的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产品是以信托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银行为中心。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参与的一个结构融资产品。
(一)基本结构
如图2所示,在该融资产品结构中,银行居于整个融资产品结构的中心,与信托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相互关联。首先由银行借助信托公司的融资平台,发起设立技术创新信托投资计划。为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其次银行以整个信托计划为标的资产,与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的创新融资担保基金做全收益互换;最后由银行以全收益互换后得到的现金流为基础向个人投资者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产品的框架。
具体地,图2所示的融资产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1、技术创新信托计划部分。该信托投资计划由信托投资公司发起设立,其类型为附有可转换权(认股权证)的债权信托,在信托计划中加入可转换权(认股权证)是该计划的创新和重点。由上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在债务融资中加入认股权证形成的可转换证券可以有效地治理委托――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故将此理论在信托计划中加以实施。而在具体的认股比例和认股期限上可以参考企业的信用状况和风险评级水平。从可操作性上来看,目前。在国内也已有信托公司推出类似信托,故在操作上不存在制度性的障碍。
2、全收益互换部分。该互换部分主要是为了转移技术创新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以此将其从银行转移到由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的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机构。具体操作为:由银行将所有信托计划的现金流支付给担保机构,而担保机构支付一个无风险利率加上一部分利差A给银行,并到期还本(互换合约可以参考ISDA信用互换协议)。同时特别地,银行将可转换权(认股权证)转让给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风险投资基金在技术创新融资中的信息优势。发现有价值的企业和投资机会,实施可转换权,进而获取该公司股权以获取超额回报;另一方面降低银行的监管成本,并获取一定的收益(可以
体现在互换的利差中)。通过这一过程将信托投资计划的现金流的风险进行了分配。信用风险部分通过全收益互换转移到了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机构,而其余部分风险(利率风险等)留在了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机构在承担较高风险的同时也获取了高预期收益。
3、银行理财产品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是以全收益互换后得到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的。是一个证券化的过程。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筹集资金,这一部分的现金流风险较小,故筹资成本也较小,通过这一过程将证券化中较小风险的现金流分配给了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获取较低的风险和较稳定的收益。目前以银行理财产品方式的类似证券化筹资是国内银行较为普遍的做法,优势在于外部监管较松,操作成本相对正式的证券化来说也较低。
(二)基本结构的衍生
在支持技术创新融资产品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政策、经济环境等的变化。可以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使之更好地满足技术创新企业的需要。具体来说,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产品结构的变换大体可以沿着以下两个方向进行:
一是可以将信托公司直接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变为信托公司购买小银行特别是地方商业银行的贷款给技术创新融资企业的贷款包,该类贷款同样可以是附有可转换权的。这里可以称之为“结构贷款”。这种贷款出售型信托的优势在于:首先在不同地域间的贷款组合可以使得贷款的风险更加分散化,优化中小银行的资产结构,解决其经营地域的限制。其次有利于小银行与大银行错位竞争,同时贷款出售也有利于解决小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提高小银行参与技术创新融资贷款的积极性。三是通过银行的监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信用违约率。但是这样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贷款出售行为可能导致小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即审核贷款的条件过于宽松,此外增加了一个小银行层级结构会增加融资成本。
二是可以在政策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由信托投资公司直接发起成立特设发行机构(SPV),发行资产支持或贷款支持证券,也可以是抵押债务契约(CDO证券),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可以改善融资产品的流动性问题。以获得更加低廉的筹资成本。
三、产品风险控制模型
(一)风险控制流程
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产品的风险控制流程(如图3)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银行对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监控。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对融资企业的风险监控。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银行在与融资担保机构进行全收益互换后,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融资担保机构的违约(信用)风险,银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动力去监控融资担保机构,同理融资担保机构也有动力去监控融资企业。这样能避免风险监控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此外,融资担保机构具有风险投资的专业经验和信息。由其监控技术创新企业拥有效率优势。
具体措施来看,银行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监控,主要是防止其不执行全收益互换合约,其监控措施包括事前收取履约保证金,事中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保证金的数额等。融资担保机构对融资企业的监控,主要是对其信用风险的监控,具体措施中最为重要的违约控制手段是阶段性融资。即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分阶段地投入资金,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违约风险。及时终止提供资金。此外银行应对企业融资资金进行托管,对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对资金流向进行控制。
(二)风险控制方法
在风险控制流程中,银行处于风险控制的核心位置,故在支持技术创新的融资产品风险控制方法中,将以银行为主体,分析风险,控制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化发展,人们逐渐具备理财的观念,倾向于稳定、安全的投资理财。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个与重组的设计和实现,是在金融理财的背景下,掌握个人客户的财务信息,整合金融资产后,提供金融理财的指导,进而达到理财的目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个人客户金融资产存在直接的关系,分配好金融资产,利用整合与重组,构建长期理财计划。
1 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设计
1.1 MVC框架设计
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的设计中,以 MVC框架为基础,该框架围绕MVC设计了默认的文件目录,用于存放整合与重组系统的各类文件。 MVC框架中,分项目录比较多,构成系统的基础支持,例如:
1.1.1 Models目录
存储模型文件,明确系统内客户金融资产之间的业务关系,执行数据库的访问操作,属于框架的核心模块。
1.1.2 Controllers目录
存储控制器文件,当系统内有个人银行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页面点击时,控制器会立即响应,将对应的业务内容,反馈到视图界面内。
1.1.3 Views目录
存储了大量的视图文件,根据系统的页面指示,生成可用的视图文件。
1.2 数据库访问接口的设计
数据库访问接口的设计,是整合与重组系统的关系,目的是保障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信息的流畅性,通过接口设计,提供多数据库模块服务。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其在数据库访问接收方面的设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分别是:
(1)接口设计,专门用于执行数据库访问,调用接口访问的函数,为系统提供了动态的服务方式,存储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的各项数据源信息;
(2)数据库访问接口的数据源配置,完成数据库中的链接操作,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内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源配置,将数据源与数据库对应链接;
(3)二次封装操作,数据库的二次封装,简化了整合与重组系统的设计难度,采取表格文件,就能实现数据库的自定义访问。
2 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实现
结合隐患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个与重组系统设计,分析系统中的主体功能,保证系统运营的有效性。
2.1 客户信息管理
客户信息管理,是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的基础功能,客户资料管理中的主操作界面,提供了操作管理的功能选项,如:
2.1.1 更新客户管理的信息
将银行中的客户信息,全部导入到系统内,删除银行存储的无效信息,注重个人客户金融资产信息的精简性存储,最常用的管理行为有:增加、删除、更新、刷新等;
2.1.2 更新客户的资产数据
银行个人客户执行存款、信贷、基金等服务时,要及时记录到客户的账户下,方便后期使用。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提供了业务工作平台模块,平台界面上包括用户管理、岗位管理等多项信息,银行操作人员直接在业务平台上操作,就能实现客户信息的全方位管理,平台界面中,明确了金融资产所有人与维护人员之间的关联,汇总了整合与重组的资产信息,体现系统管理的效率。
2.2 投资理财管理
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中,提供投资理财的管理平台,主操作界面中,显示供个人客户选择的理财产品,一方面为个人客户提供可用的投资理财信息,另一方面管理好客户的理财信息,执行查询、插入、修改等管理服务。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会注重显示出投资理财管理中的错误信息,以免出现记录错误的问题。投资理财管理模块中,比较注重银行个人客户的资源控制,银行负责人会将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内的投资理财信息,分配给相关的负责人,同时分配好客户维护的工作,定期维护银行个人客户的基础信息,既要管理好现有的客户,又要根据投资理财管理的状态,挖掘出潜在的客户,推行银行理财产品的应用。
2.3 金融重组方案
金融重组方案,按照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金融方案,根据客户选择的金融重组方案,评估方案执行中潜在的风险,进而为客户提供配置优化的方案。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其可提供自动化的评估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重组金融方案,注重金融资产重组与配置的规范性,也可采用手动重组的方式,保障客户资产整合与重组的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理财方案,保证客户能够在理财的过程中获取收益。
2.4 金融资产整合
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内,金融资产整合功能,是指将分散在银行的客户信息,整合到同界面系统内,统一执行查询服务,简化了银行查询客户金融资产的环节。银行个人客户信息,并不是按照顺序编码,所以金融资产整合重组后,方便查询个人客户的金融信息,利用客户的身份证,整合金融资产,存储在整合与重组的系统数据库内。
2.5 业务报表应用
业务报表应用,是对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中,各项理财业务的汇总,利用报表的形式,统计银行个人客户的信息。业务报表主要分为3个部分,如:
2.5.1 客户分析报表
明确银行个人客户群,了解客户的数量、来源等,系统可保存一年以内的业务报表数据;
2.5.2 统计月报表
查询银行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在银行运营的月末生成,总结每月的理财行为;
2.5.3 动态报表
自定义提供的业务报表,总结一段时期内,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的详细信息,供个人客户查看。
3 结束语
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其在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根据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信息,给与服务建议,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同时,实现金融理财,体现该系统的运行价值,提高客户金融资产的效益能力。
参考文献
[1]石贸然.A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2.
[2]黄惠芳.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整合与重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31
1引言
商业银行依据服务对象不同,可将其业务分为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前者所服务对象是银行个人客户,后者所服务对象是企业客户。随着国内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的批发业务(公司业务)为其创造的利润空间愈来愈窄,而个人客户业务凭借着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资本消耗少和经营收入稳定等诸多优势,在银行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显现出巨大的商机。在此情境下,重视和发展个人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利润新的增速点,而如何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比国外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产品研发创新等方面存在短板,但长期经营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庞大个人客户基数是其重要优势。然而依据二八准则,并非所有的银行个人客户都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有研究指出银行个人客户群中16%为银行创造105%利润贡献,56%创造18%的利润贡献,另外28%则给银行带来23%净亏损。因而,如何有效科学合理管理基数庞大的个人客户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业务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获得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以NS银行为分析案例,梳理其在个人客户管理方面的现状,指出个人客户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为国内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价值。
2NS银行个人客户管理现状
NS银行作为某地区首家地方商业银行,随着地方上的支持和自身成长发展的加快,所拥有的个人客户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NS行已经意识到个人客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资源,培育具有高价值的个人客户是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相应的营销模式,已由原来“以产品为中心”推式策略逐渐向“以客户为中心”拉式策略转型。
由于起步比较晚等原因,NS银行相比中农工建四行个人客户群基数相对较少,且所拥有的个人客户群为银行创造的利润比较有限。据NS银行内部的统计,52.6%的个人客户为银行带来的经济利润低于万元以下。目前NS银行依据个人客户的金融资产,将其分为大众客户、金级、白金级、财富管理级等四类,并对这四类客户群实现差异化服务。由于人力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大众客户由低柜理财理负责管理,人均管户超过1000户;金级客户由贵宾理财经理负责管理,人均管户超过500户;白金级客户由钻石理财经理负责维护,人均管户超过100户;财富管理级客户由私人银行理财经理负责维护,人均管户超过50户。
NS银行为满足个人客户多元化需求推出了“添利宝”等多种理财产品,但目前现有个人客户群对这些理财产品和相关服务的购买次数和频率都较低。据统计,NS银行的个人客户群体中大约有50%的客户从未购买过银行所推出的理财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在购买过NS银行理财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个人客户群中,有超过32%的个人客户只购买了银行现有理财产品中的一种产品,仅有18%左右的个人客户购买了银行两种及其以上的理财产品以及相关服务。
3NS银行个人客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NS银行个人客户管理现状的回顾与梳理,结合实地调研,经过研究发现NS银行针对个人客户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3.1缺失一个科学合理的银行个人客户价值评价系统
对商业银行而言,高金融资产客户是其高端优质客户,是商业银行利润收入的主要源泉。依据经典的二八营销准则,银行80%的利润收入是由20%的客户群体所创造的,集中资源优势服务好于该部分优质客户是商业银行维持和抢占市场业务以及创造利润收入的关键之处。根据客户金融资产对其价值评价,据此进行客户分类是一个极其简单易操作的客户分类管理方法。目前NS银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对个人客户群进行价值评价,这种方法虽操作简单便捷,但其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考究。有研究指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个人客户价值应由当前价值和未来潜在价值两方面构成。依据金融资产评估商业银行个人客户价值只能部分体现客户的当前价值,却忽视了个人客户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信用风险等级、购买产品频率、与企业关系维持时间、交易成本等其他价值属性,不能全面反映客户的综合价值。因而,NS银行仅从金融资产角度进行个人客户分类,这样分类方法显然是粗放片面、不客观的。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个人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所以NS银行无法准确识别谁是优质客户,谁是现金牛客户,谁是潜力客户,谁是问题客户。
3.2无法有效对银行个人客户进行精确分类
NS银行依据金融资产规模等级,将个人金融资产规模低于10万以下自动归为大众客户,个人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0至30万元自动归为金级客户,个人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0-600万元自动归为白金级客户,个人金融资产规模达到600万元以上自动归为财富管理级别客户。如果说大众客户是NS银行的基础客户群,金级客户为中端客户群,财富管理级为优质高端客户群的话,那白金级客户就是NS银行次为重要的中高端客户群体,这部分客户群虽不能像财富管理级客户群那样为商业银行创造高昂的单体利润,但数量上占优,因而同样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中坚构成部分。但上述客户分类不难发现,白金级客户群体资产从起点30万跨至600万元,跨度范围过广,中间部分缺乏进一步细分。事实上,30万元资产的个人客户和600万元资产的个人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而该差异在NS银行个人客户分类级别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对于白金级客户来说,只要处在该区间内,NS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并不会因其资产高低不同而有差异,那么就会造成白金级客户为了追求更多金融服务,有意识的将其金融资产进行多次分割,以换取多份等价值服务,或者将超过30万的多余资产转移到其他商业银行,以谋求更多元化服务体验。对商业银行来说,前者会造成银行资源被多次重复占用,而后者则造成银行个人客户资产流失,这样客户分类管理结果与原始客户分层管理初衷显然是大相径庭。因此NS银行个人客户,尤其是中间地带的白金级客户群有待于进一步细分,需要基于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银行个人客户精确的分类。
3.3差别化管理效果不理想
基于客户价值评估模型进行客户分类是商业银行客户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差异化管理则是商业银行客户管理具体表现。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从渠道、人员、服务等多方位出发实施差别化管理。然而,由于多重原因,NS银行实施差别化管理所取得到的实际效果远不及预期效果。
营销渠道方面,NS银行通过私人理财和财富管理中心等专柜为不同层级需求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管理服务。其中,财富管理中心为优质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但实践运行中,NS银行目前财富中心办公地点仅有一处,给优质客户享受高贵金融服务带来了较多不便利,所以有不少高端客户选择前往就近网点办理业务;由于布局和选址等多重原因,有些理财中心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银行有限资源的浪费;部分网点由于人员配置短缺问题,无法有效将理财低柜配备到位,从而导致客户经理忙于一般操作性事务,分散了其维护中高端客户的时间精力,影响个人客户差异化管理效果。人员方面,理财客户经理作为直接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建议和服务专员,目前NS银行客户经理专业程度、营销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尚不能很好满足中高端客户财富管理方面的金融需求。服务方面,NS银行虽对个人客户群体进行了简单分类,但相关服务一直没能及时有效跟上,提供的服务多数只是大众化一般,造成白金级等中高端客户群和大众客户群服务并无显著差别。此外,由于市场调研和品牌宣传上力度不足,NS银行不少服务项目虽面向中高端客户群体,但实用性不高以及熟悉程度低,一方面造成银行提供或购置服务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能起到预期的差异化服务效果。
4对策
个人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重点趋势下,科学有效管理基数庞大的个人客户是商业银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针对NS银行个人客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首先,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个人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研究指出客户价值评价是实施客户管理的重要基础,而一个科学的银行个人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分析个人客户当前为银行创造的价值,又要分析个人客户在未来时间内可能会为银行带来的潜在价值,对前者个人客户当前价值分析,可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聚焦于优质客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对后者个人客户潜在价值分析,可使商业银行能够正确定位未来阶段客户发展方向,抓住潜在具有较大价值的个人客户,以保证银行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发展。其次,基于构建的个人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基数庞大的个人客户进行分门别类,已有研究发现层次分析虽能准确进行客户分类,但客户数量庞大时分类操作过于繁杂,聚类分析可以高效对基数庞大客户群进行分类,但分类可信度有待于判别分析法的检验,因而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可以高效较为准确实现客户分类,所以商业银行可采用这三种相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基数庞大的个人客户群进行分类。最后,基于个人客户分类的结果,有针对性实施差异化的个人客户管理方式,具体实施的过程,商业银行应综合运用现有的营销渠道、人员、服务等多方位资源,集中优势服务优质高端的个人客户,同时也需重视潜在高价值客户群,妥善对待低价值个人客户群,以实现商业银行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参考文献
[1]王文硕.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星级服务策略――A银行基于客户贡献评价模型制定服务策略的案例[J].上海金融,2012,(05):9297,119.
一、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这一相关概念出现于1916年有关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资源的表述中,但由于概念表述模糊,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与关注。经济学家洛林・洛瑞(Glcnn Loury),他在《种族收入差别的动态理论》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一名词――这一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全新概念。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存在于血缘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中,建立在社会结构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之上。虽然洛林・洛瑞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一名词,但由于他并没有对何为社会资本进行详尽的阐述与研究,因而其理论也没有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1980年,法国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其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的《社会资本随笔》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这也是最早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文中认为:“社会资本是与某些持久关系网络有关的实际或者潜在的资源集合,这些关系网是由相互默认或者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在社会资本领域,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cs Coleman)的影响力是最强的。他于1988年发表了名为《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的文章,初步地阐释了社会资本的概念,随后,他又在自己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中,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地阐述。某些行为人的利益在其他行为人的控制下,因此他们为了获得自身利益,进行相互交换,交换的程度甚至可以使行为人单方面地转让资源拥有权,从而形成了持久的社会关系。这种持久的社会关系即社会资本,不仅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的资源。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以及权威关系,是规范的、多功能的和有意创建的组织。在社会资本研究领域,大家普遍认同的是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n)在《使民主政治运转起来》中对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参与者在社会资本的协助下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社会的效率。”
二、社会资本进入企业融资领域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1.缺乏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和评估规范
企业融集到有效资本的多寡取决于企业经管理的质量好坏与信用高低。在信贷市场上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公开过高、固定资产较少,导致其始终处于信誉制约与融资困境的劣势地位。银行对企业的社会资本缺乏全面的了解与适宜的评估,因此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多抱有谨慎态度,严重制约了企业贷款渠道(张杰,2007)。银行为防止金融风险,对民营企业贷款申请的审核尤为严格,从而造成了银行贷款交易成本的上升,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底线,将很多企业拒之门外。
2.通过证券市场渠道筹资难度大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要按规定披露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例如公司财务报表以及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的各类重大事项。但对会计制度以及财务报告,很多中小型企业缺乏该有的认识,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财务报告不规范、恶意掩盖公司交易信息、偷税漏税以及虚报瞒报等。因此,一旦税务处理不当被曝光,企业的信誉将一落千丈。
3.企业规范诚信严重缺乏
(1)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缺乏,操作规范不健全。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能力的高低密切影响着企业融资信用的建立。对于信用评级低的企业,银行往往采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抬升贷款底线。
(2)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低,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低。民营企业缺乏完备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能有效地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这都是制约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
(3)银企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企业贷款难等问题。由于银行无法获得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整体信息,进而无法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以及信誉状况,最终导致银行放弃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要求,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基于社会资本的企业融资方法建议
1.树立社会资本意识,打开融资视角
企业应重视对社会关系网络的开拓与疏通,积累企业的社会资本储备。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不仅要注意纵向的网络联系,如与政府单位、上级部门,以及下属机构、供货商和客户的联系,也要注意与同行企业、竞争对手以及科研机构的联系。企业管理者应多参加有助于社会资本积累的有关活动,拓宽社会关系网络,构建良好的社会资本,增进彼此的信任与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关系网络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源不足等先天劣势,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2.构建多元化社会资本,提升融资能力
(1)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领导、激励、帮助员工积累个人社会资本,并保证员工的个人社会资本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实现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积累。同时开拓企业管理者社会资本,鼓励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参加行业协会、商会以及高校教育科研等活动。
(2)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也是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健康、稳定、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资本的有力保障。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透明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追求效益的经营概念,企业就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融资吸引力。
3.组建企业集群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方式
企业集群融资体制在创新融资方式,解决信贷约束问题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即各个主体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克服单一运作的缺陷,构建组织严密的融资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既能充分发挥各组织成员的功效,又能有效地发挥合力协作的融资能力。
4.促进企业社会资本转化,拓展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鼓励以正规中小型银行及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新兴民间金融组织。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完善既可以弥补国有银行融资方法的不足,又可以使小微企业更方便获得资金支持,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企业的社会资本转化。(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包亚明译.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技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2-203
[2]罗伯特・伯南特.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3
[4]Wendy Stone, Jody Hughes. Future of SME finance [C]. the 2002 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Conference,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