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3: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

篇(1)

一、 当前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也发生着变化,使得现行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消防法制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消防实践的不断深化与广化,我国的消防法制制度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以《消防法》为基础,以公安部及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制定的相关条例为辅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立法实践中进行改进。

(二)、组织建设不完善

我国的消防组织经过多年来的演化,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已经从单一的义务制度向多元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当前,我国的消防组织大体分为六类:公安消防部队、职业制消防力量、专职消防队、乡镇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组织、安保服务型消防组织。虽然我国的消防组织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我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当前,由于消防任务大幅度增加,与消防力量的增加不成比例。二是消防行政制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消防安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三是消防组织建设地域性差异明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消防组织建设的差异性很大,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消防组织建设十分滞后。

(三)、消防财政供给不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之相对应,我国消防财政供给的规模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当前我国的消防财政供给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防供给规模不足。虽然从整体上说,我国消防财政供给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第二地域配置不平衡。我国社会经济存在各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域在财政能力、理念、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防财政供给地域配置的不平衡性。

二、 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对策

完善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着众多问题,既有体制上的,也有主观上的,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拥有改革的魄力与能力,在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济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加强改革,制定出各项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制度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消防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于语义不清,易引发歧义的规定进行清晰的界定,要进行详细、明确的解释,尽量少用空洞的词汇,以提高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对于不合理的规定及制度漏洞,要根据国情尽快地进行弥补,保证法律在法理及逻辑上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消防法》为依据,加快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设计与出台,对于与《消防法》冲突的行政规章制度要及时改进,增强《消防法》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对新《消防法》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要及时掌握,在动态中不断完善《消防法》。

第二加强消防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吸纳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激励消防执法人员提高自身的消防法律知识与执法意识,优化知识结构,推动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打造高素质的消防执法队伍,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提高消防执法水平与效率;加大消防执法监督力度,扩大监督的深度与广度,将消防执法监督推向基层,同时加大消防监督方式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尤其是新闻媒体的作用,形成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的消防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消防防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及追究机制,完善业务考试及执法考核机制,防范执法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

第一改革消防行政机构体系。当前,要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必须要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专门的消防机构,构建层次分明,权责明确、沟通顺畅的消防组织体系。将国家级的消防组织进行整合,成立统一专门的国家消防部门,将以前各组织的职能有效地融合到新部门,以此来避免多头管理及由此带来的制度冲突。在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消防厅(省级)、局(市级)、站(县级),职能基本与中央相同,归各级地方政府统一管辖。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全国消防组织建设发展的平衡性,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消防组织建设,这就需要国家及地方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对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持。第二要促进消防力量的职业化与多元化。根据当前的国际经验,消防力量职业化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改革中,要逐步改革不合时宜的兵役制度,大力促进消防人员的职业化,与公安部门逐步脱离,切实提升消防人员的收入及稳定性,以缓解当前警力不足及人才流失的困境。此外,还应大力发展非职业消防组织建设。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我国还应大力发展兼职及志愿制消防组织建设,给予资金与政策的有效扶持,并且充分调动与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壮大民间消防力量,对消防常备力量进行有效补充。

(三)、大力发展消防教育

一要转变消防教育理念。深刻认清国际消防教育的趋势,认清自身教育存在的不足,转变固化、不合理的教育理念,摸清消防教育的规律性,重视消防教育方式创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同时,应当重视消防教育的长远性与可持续性,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纲要,以有效地指导消防教育。

一要促进消防人才教育的国际化。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同样,要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消防人才也有必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在今后的消防人才教育中,要走国际化培养人才之路,应当与消防实践发达国家的相关消防教育机构在国际间消防技术、人才、装备、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将有潜力的消防人才派遣到国外先进消防教育机构进行进修,学习先进的消防技术、管理、经验,互通有无,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消防人才。

二要大力弘扬消防文化。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了解基层的消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变当前说教为主的宣传方式,积极进行宣传方式创新,注重人性化与普及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公众;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等社会媒介,加大消防宣传力度,优化宣传内容,促进宣传形式的多元化;政府要真正地重视公民消防教育,加大公民消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师资队伍的投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消防教育体系,并纳入全面教育的范畴,例如建立专业的消防图书馆及纪念馆,以大量消防历史及实物教育公众;坚持公民消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将消防教育作为未成年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消防意识及火灾自救能力;大力宣传消防职业及消防员的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公众对消防职业的了解,摒弃错误观念,切实提升消防职业及消防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篇(2)

一、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根据2010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5864亿元;实现利润2663亿元;实现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加18.2%,约占GDP的6.7%,创历史新高,尤其可见,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首先,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其所执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绝大多数都是通用文件,在形式上基本大同小异,可操作性略显滞后;其次,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致使在施工现场还是能看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问题。

建筑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施工工程的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事故发生等情况,虽然国家就目前这些问题一直在想方设法尽量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建筑行业暂时还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些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事故仍处于高发状态,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安全实施不可置否。

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市场频繁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无证和越级施工,挂靠、层层转包等问题。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分包给多个分包商,一旦出现问题,就相对推脱;还有一些建设单位靠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靠削减安全设施来赚取利润,这些行为致使安全生产制度不能按规定实施,所以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

2.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施工企业只注重效益,不注意安全,导致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差。

建筑安全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经费没有稳定来源,导致安全监督覆盖面和监督频率不高,影响了监管效果。存在着管理责任不清的现象,没有履行“谁发证、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职责。在市场经济意识的作用下,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施工生产中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

3.施工安全应急措施缺乏

施工企业不能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处理,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不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建筑施工现场都没有相应的医务室,致使在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给以援救,耽误援救的时间,使得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

4.建筑工人安全素质低

随着我国《劳动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工成为市政建设的主力军。在安全施工管理上的农民工,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施工经验的缺乏,施工安全意识的浅薄等,对所从事的施工工程工种危险性认识不深,意识不到意外发生的严重性。另外,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危险面前缺乏安全技术知识随机应变能力,法纪观念不强,人员流动较频繁。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都需经过劳动局的组织培训方可上岗。其中具有高学历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数量甚少。在实际生产中,初中学历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比例占据一半以上。

三、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措施

1.加强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工作

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保护法律法规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的警惕性;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工作;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知识是劳动生产技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在施工项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施工中危险设备和危险区域的注意事项;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知识;施工中危险物品存放管理,防火基础安全知识;和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定等。”使施工顺利高效进行以及避免意外发生的手忙脚乱。

2.建立安全责任的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安全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主要目的是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员的身上,使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建立安全责任的考评制度,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施工安全检查

在工程施工的安全检查工作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主要包括:一般和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和节假前后的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制度是工程施工项目部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和项目小组每周对施工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和突击性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

(2)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

①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

②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实施,

③安全检查的真实抽查验收记录,

④由于季节变化的多样性,对防火、防暑、防寒、防洪、防台风等预防工作检查。其中对防火的措施的落实要求更为严格,杜绝施工地火灾隐患的出现,保证安全生产。

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上,由于涉及的环节繁多,涉及因素也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所有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所有建筑施工者都要存于其中,并积极发挥作用。首先要对建筑施工中现行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充分的建立起安全意识,并且要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建筑项目中每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项目安全的含义

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具备多种要素,但没有安全要素为依托就好像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广义的工程项目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工程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安全使用,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本身的安全,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合同有关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1忽视项目安全管理的危害转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不能让生命付出代价,不能让财产遭受损失。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全员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高效精干,既有较强的责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负责组织学习、培训企业在职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要深入到单位、部门和岗位。

4、安全生产措施

4.1、安全规则

4.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4.1.2、按照颁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负责制,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人人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4.1.3、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实施性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措施设计,确保施工安全。

4.1.4、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保存资料,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4.2、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4.2.1针对本工程特点,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班组长、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4.2.2未经安全教育的施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不准上岗,未进行二级教育的新工人不准上岗。

4.2.3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5、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1、安全防范重点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工程施工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5个方面:

5.1.1、防开挖面坍塌事故

5.1.2、起重机械事故

5.1.3、防交通事故

5.1.4、防用电、火灾事故

5.1.5、防高空坠落事故

5.2、特种行业的要求:

按一般性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5.2.1、所有工程在开工前必须编制有安全措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复杂的专题方案必须严格审核批准手续、程序。

5.2.2、施工现场除应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地点警示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施工区等还应设红灯示警。

5.2.3、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器材,所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5.2.4、燃品:严禁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应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近旁堆放。

5.2.5、施工现场临用电要有方案设计,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查。

5.2.6、施工现场应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机械安装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所有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5.2.7、各类脚手架的搭设要有图纸和计算,搭设完成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定人定期检查,定人负责维修并作好记录。

5.3、地下结构施工

5.3.1、地下结构施工时,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进行认真检察,并采取有效的防护、加固措施,以确保其安全。

5.3.2、 机具进场要防止碰撞电杆电线及周边房屋设施。

5.3.3、施工场地必须认真平整、压实,必要时铺盖碾压碎石,四周做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5.3.4、施工期间禁止闲人进入工作面,非施工期间桩孔加盖并设明显标志,机具四周临时围护,夜晚设红灯示警。

5.3.5、 施工使用的钢丝绳各班上班后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配、更换。

6、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6.1 、认真研究国际上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 我国对于建设工程实施中的安全管理都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英美发达国家。我们对于这些国家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范本、安全管理方法和经验都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改进我们在这方面的立法和管理工作。 6.2、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各地方应该有专门的建设工程安全职能部门,负责处理监理工程师提交的承包商拒不整改,以至命令停工的报告。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检查,并督促整改。政府官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尊重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尊重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避免以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 6.3、安全生产管理费专款专用 应将“安全生产管理费”单独列在工程量表中,并要求承包商在报价时列出用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细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这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再批准支付,以保证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的专款专用。

7、结束语

项目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

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安全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应该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既不能无视《安全条例》的规定,也不应曲解其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其施工作业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众多业内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第一、电力工程施工现场是动态、各种工种立体作业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临时性的生产设施、多变的作业环境,都为施工作业遗留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第二、就目前来讲,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由于不能对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做出深入的分析,因此无法对类似事故的再次出现进行科学预测,导致在施工作业中,灾难性事故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不断改进与完善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1 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特点概述

第一、电力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一般来讲数目庞大,因此建设的工期长,涉及到的工序繁多,如果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第二、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工序繁多,需要土建工程、放紧线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设备调试工程、水工工程等很多专业知识作为保障,因此专业性很强。

第三、人员、机械、电站设备、材料、施工环节是电力工程建设的资源配置,人员数量多、大型机械使用多、各种交叉作业多、易燃易爆的化工用材料多、施工环节多,因此导致施工事故引发点多,控制难度很大。

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对各种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尽管各种事故的发生都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有一点相同的是,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工作没有做到位,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安全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做到实处,没有按照规定贯彻落实施工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安全生产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仅是为了做样子给上级检查人员看,以应付各项检查与评比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疏忽”,往往会成为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此外,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人员、资金、设备等资源的配置、对于各种安全措施费用的规划使用,施工安全奖惩制度的贯彻落实等, 也是目前管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上各种因素既可以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能在一定程度或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负面影响。

3 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规律,通过长期的管理工作实践,人们可以逐步发现并掌握这些规律,进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变方法来解决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人为本

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永恒的主题,而人是开展电力工程建设的主体,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只有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列举以下四点方法:

第一、利用行业内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开展教育,具有事实根据,更加具体、生动、真实,调动起广大员工的兴趣积极性。第二、将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违章操作、事故隐患当作事故进行分析,可有效地将预防事故发生,也可使广大工作人员防微杜渐,吸取教训,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第三、安全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与内容。对专职管理人员要提高关于安全工作规律性的总体认识,对于现场施工人员要增强安全基础方面知识的教育,比如如何有效预防高空坠落、触电、火灾、爆破等知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随着工程的开展进程,教育内容也应随着具体问题的出现进行不断的调整。第四、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例如物资管理部门,应确保购买的机械设备、生产材料质量有保障,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让大家使用得放心。计划管理部门施工计划必须根据施工进程与施工程序。劳动人事部门应做到知人善用,把最负责的员工安排到安监工作岗位。

3.2 预防物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在购买设备与材料时,对其规格、型号、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情况,在招标时都应加以特别注意,应倾向于更加成熟的产品。其次,任何设备都有其使用寿命,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维护与保养,能够有效预防物的不安全状态。再次,不断研发新技术,利用技术手段解决施工安全中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做到即使进行误操作或是设备有缺陷,也应保证不发生事故。

3.3 合理利用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空间、时间、技术三方面。空间主要是指施工作业的环境,施工作业的时间需要充分考虑加班、夜班以及节假日等因素,对于安全事故的多发时节、时段应加以警惕;每一项先进技术都有其安全问题,因此应根据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并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开展新问题的研究。

4 结论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而言,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只有开头却无结尾的圆环。针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特点,研究人员应将安全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分析每个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分析解决,经常自警,自觉地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持施工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严启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广东科技,2008(4).

王希峰.浅析加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在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重要性[J].装备制造,2009(6).

篇(5)

为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稳定,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文明发展,自2002年起国家正式实施《安全生产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施工建设的安全施工原则,对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工程质量管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既是建筑施工企业所需要学习的一项内容,同样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工程施工监理所需学习的一项重要课题。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监理所起到了监督、控制和管理的关键性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监理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原因有以下几点:1.监理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对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没有将监理工作的重要性摆在一个明确的地位上;2、建筑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人员素质层次不齐,违规施工等现象出现埋下了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给施工方带来经济和名誉损失,也会给业主项目建设计划,工期,甚至经营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虽然,目前实施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并没有明确监理应对施工安全进行监控管理,目前出台的国家法律也未明确监理应承担施工安全的责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若没有可靠的安全生产管理做保障,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就会大打折扣,从而无法保证质量和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敬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1 要有效介入施工安全管理

首先,项目监理部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以及其他地方性有关施工安全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参加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特别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新版)有关施工安全篇章、《建筑施工安全标准》(JGJ59-99)及实施指南的内容要学深学透,理论结合实践,对不同施工阶段、施工部位、施工方法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事先分析预控,掌握其发生规律,及早提醒施工单位注意防范。

2 项目监理部应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关《监理部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以及监理员对安全生产监控中的职责(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监理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是企业内部加强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对项目监理部和员工内部考核一种依据,是监理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需要,树立品牌形象,造就高素质全能型监理人才的一种方法。至于监理介入的程度、范围,监理的相关收费是否应作调整,发生事故后的连带责任等问题,也需深入探讨,因牵扯的面太大,在此不便赘言)。

(1)总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相应指导性工作,包括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核查督促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项管理技术措施制定和落实,经常组织监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发生事故后参加事故调查等。

(2)监理工程师:对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在施工交接进程中或交叉作业时涉及施工安全问题时进行协调,落实安全质保体系相关内容,认真督促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随时检查作业现场内各项防护措施、设备使用情况,督促检查施工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发生事故立即报告总监。

(3)监理员:根据总监和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安排,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各方反馈,并督促施工方对安全隐患落实整改。

3 项目监理部要确立《监理部内部安全检查制庋》

按不同专业,明确人员分工,检查时间,部位,频率,方法等。

(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检查落实——应由总监或总监代表负责。

(2)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情况检查落实——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负责。

(3)“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情况检查落实——主要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负责。

(4)施工临时用电检查落实——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负责。

4 在审查开工报告前

监理认真审查逐条落实开工条件,尤其对安全部分相关内容,包括“三通一平”、“七牌三图”、围墙、临时用电、临建设施及排水系统应符合要求,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安全质保体系,特种作业资格审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交底等,不符合开工条件坚决不同意开工。

5 监理交底会及第一次工地例会上

监理应向施工方介绍监理部《内部安全生产贵任制》及《安全检查制度》的计划安排情况。并就安全生产管理对施工方提出具体要求。每次工地例会,要求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参加,就监理人员施工方介绍监理部《内部安全生产贵任制》及《安全检查制度》的计划安排情况。并就安全生产管理对施工方提出具体要求。每次工地例会,要求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参加,就监理人员现场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要求施工方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完成期限。必要时召开专题会,解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专项问题。

6 施工阶段,监理人员的注意事项

在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根据《监理内部安全检查制度》相关要求,在监理巡视检查验收过程中,依据制定的具体条款,逐项检查落实,并认真作好记录。重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不同工种工序施工交接过程中或交叉作业时涉及施工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协调处理。

(2)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新入场班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3)督促施工单位施工用电机具设备及时进行安全验收。

(4)督促施工单位随时作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5)督促总、分包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7 就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监理应采取有针对性、行之有效方法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1)对明显违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安全章节相关条款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以书面形式责令立即整改,必要时可暂停部分或全部工程施工。待所有安全隐患整改消除,并经监理复查合格后,方可签署复工令。

(2)对违犯《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相关条款的行为,视情节轻重提出口头或书面警告,并限期整改,必要时可暂缓下一道工序质量验收。

随着社会变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对监理概念的认识会逐步统一到为业主提供项目全过程或者阶段服务上来,监理工作内涵和职能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满足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后监理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但在现阶段,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发展水平,考虑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两层分离的客观现实,监理企业若能有效介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三控两管一协调”顺利实施,增加监理企业对施工方的综合监控能力,而且对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计划的如期实现,对增强监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静娟.浅谈安全生产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4)

[2]卢忠萍,董良安.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探讨[J]. 民营科技. 2008(06)

[3]杨进忠.雨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1)

篇(6)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水利行业的资金投入,而水利安全生产管理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安全生产是国家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而预防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因此,找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贯彻安全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变得尤为迫切,深化安全生产的思想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已日益迫切。

1、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具有参与部门多、历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为有效开展建设安全管理,需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正因如此,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相对其他建筑工程都较高,出于这些因素,严抓安全管理,争做优质工程才是唯一出路。

2、水利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组成系统复杂,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如下:

(1)人的因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员素质、安全管理能力不强,主要包括: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操作等等。

(2)物的因素:即指设备、工具、原料、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条件达到时就会转化为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安全防护装置失灵;材料强度不够,工具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物品的堆放有缺陷等。

(3)环境的因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指的是:生产环境的异常,即指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采光等方面;自然环境的波动:土壤、气象、水文等的恶劣变异。

(4)管理的因素:管理的原因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它包括: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劳动组织不合理;技术缺陷,指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问题;没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或不健全,未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等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上的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策略

(1)对施工加强管理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要对水利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领导,进行全程施工责任制。只有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才能建设出高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2)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实施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是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贯穿于整个生产活动中,要防止事故发生,不仅要排除环境的、物的不安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排除人的不安全因素,使项目部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要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安全技能,自觉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判断事故隐患能力。为此施工单可以位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奖励制度,以此来激发从项目管理层到项目执行层狠抓安全的自觉性。因此,抓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3)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制定的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以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其中应包含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度的内容应既有通用性又有针对性,并且可操作性要强。所有机械设备及其他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有效。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安全防护设施,对已获准而临时拆除、挪动的安全设施,工作结束后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及时恢复。这样可以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技术防护措施,提前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安全事故。

(4)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健全和建立各类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应有专门进行安全检查人员进行监督实施,发现任何安全事故违章操作和苗头以及隐患,立即处理,并严肃查处。

连班作业及深夜班作业极易引起因施工人员的深夜瞌睡,身体疲倦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需避免。严禁电器电路由非电气人员安装维修;严禁危险作业、高空悬垂有闲杂人员进入;严禁专业工种由非专业人员从事;严禁各类无证上岗;易爆易燃品堆库堆场,应尽量远离人员密集区,避免各类意外伤害的发生。

(5)严格加强总包或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认证和施工队伍组建时的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选择总包或劳务分包单位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证件齐全并能保证到位的施工企业;组建施工队伍或施工班组时,要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还要按照行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6)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

由于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许多施工机械较为传统,施工方法比较落后,难免发生很多人为的错误。通过采用高科技含量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改进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减少手工操作,增加机械作业,这样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安全因素,同时有效的避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

(7)加强安全培训监督检查

①加大安全培训执法力度。应把安全培训作为日常执法的必查内容,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专项执法,促进安全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企业要建立安全培训自查自考制度,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篇(7)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近几年,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加大了对水利行业的资金投入,各地水利工程项目纷纷开始动工,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并且在实践应用中愈来愈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尽管从2005年以来就已开始实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但各地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贯彻安全法规和标准,深化安全生产的思想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已日益迫切需要。 

1 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1)水利工程多涉及水库、大坝、渠道衬砌、堤防、涵闸等施工项目,受汛期和季节影响较大,必须保证雨水和冻害等因素侵袭情况下的施工安全,而以上因素均与气象有关,很难预测并准确把握,属于不可抗力范围,对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较大隐患。2)水利工程往往是施工战线较长,工地之间的距离较大,施工班组类型较多,相互之间联系很不方便,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难度大。3)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多为“露天式”作业,无法进行非常有效的封闭隔离,对生产人员、交通车辆、工地设备、施工对象、工地材料的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4)水利工程施工中,当前使用的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较为落后,防护设施不够齐全。如模板受材料影响可靠性较低,搅拌机、振捣器、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这也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挑战。5)水利工程工地招用的工人中,70%是农民工,普遍文化层次较低,他们的知识水平、安全意识等,还无法很快适应水利行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不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规程,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安全教育,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应变能力较弱,为自己和他人增加了安全隐患。 

2 水利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由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事故的原因往往取决于人、物、环境,而这三者又都受到管理的制约。 

1)人的因素。即指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重要致因。主要包括: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操作等等。2)物的因素。即指设备、工具、原料、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条件达到时就会转化为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安全防护装置失灵;材料强度不够,工具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物品的堆放有缺陷等。3)环境的因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指的是:生产环境的异常,即指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采光等方面;自然环境的波动:土壤、气象、水文等的恶劣变异。4)管理的因素。管理的原因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它包括: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劳动组织不合理;技术缺陷,指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问题;没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或不健全,未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等等。

篇(8)

1. 引言

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交通施工安全关系到交通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杜会稳定大局。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交通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有效地遏制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尽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

2.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交通施工生产流动性大,产品的形式多样化,产品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露天作业,季节性比较长,机械化程度低,材料品种繁多,安全系数小,很难控制,隐患较多,必须全员参加安全管理这项工作,协调配合,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企业头等大事,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开展正常活动的必需要求,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性任务。安全生产的文明施工是高效益,高效率的前提,就是最低成本消耗获得最大价值。

3. 交通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交通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交通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交通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交通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交通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交通施工的安全。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交通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3)交通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交通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交通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交通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4)交通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交通工程的特点所决定,交通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交通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导致交通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交通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施工环境恶劣而造成的。

(5)交通施工技术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交通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不熟悉,从而导致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6)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4. 交通施工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1)在交通施工现场施工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当必须采用这些设备、设施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开工之后进行的评价,可查出施工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交通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系统建成以后,在现场旅工阶段进行的安全评价,可了解现场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2)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明确安全生产权利与责任关系,通过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教育,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安全讲座,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中突发的意外安全事故,首先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保护财产安全。对于安全事故紧急情况,应该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安全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以及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预备状态。在日常生产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施工安全教育,构建应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预案,做到防患于木然。

(3)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落实奖惩制度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安全生产也不例外,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常规性安全检查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安全管理部门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使生产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纠正或排除。特殊性安全大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内开展的,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带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抽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抽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而进行的安全检查,由此发现的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的安全问题方法更有效,做为施工企业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和指导,目的在于扎扎实实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 结束语

总之为确保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保障交通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必须从建设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安全管理、全程施工安全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单位与交通工程有关的生产经营单位、交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等相关工作做重点抓。只有做好交通工程项目全程中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先天患产生,确保各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唐春凯,杨一伟,崔维军.浅谈交通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交通安全,2005,(07):35~36.

篇(9)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指在建造“实物”的过程中为预防公路工程施工中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毁等事故,以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施和活动。

一、安全施工的任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依据相关的施工安全生产的法规和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安全生产涉及施工现场所有的人、物和环境。凡是与生产有关的人、单位、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都与安全生产有关,安全工作贯穿了施工生产的全过程。所以,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时,必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例如,在施工现场,往往要对脚手架的搭设以及模板的安装、拆除进行检查与验收。

安全施工的任务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公路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消除施工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杜绝各类不安全隐患,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的具体任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国家现行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的规章与标准。以及企业根据自己的施工力量、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专项资金等制定的安全措施。

2)、落实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4)、制订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5)、不定期的组织安全综合检查,可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1995)进行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

6)、发理违章冒险作业的要责令其停止作业,发现隐患的要责令其停工整改。

二、安全施工的关键

安全生产贯穿于自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安全工作存在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道工序中。也就是说,哪里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哪里就可能发生伤亡事故的可能。安全监理不仅要监督检查各部位安全防护措施的贯彻落实,还应该了解公路工程中的主要安全技术,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施工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控制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人是施工生产中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关键,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生理上的、心理上的、行为上的三种。生理上的不安全行为,即身体上的缺陷,使其不能适应某些生产的速度、工作条件和环境;心理上的不安全行为,即受到了某种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产生了思想上和情绪上的波动,身心不支、注意力转移,发生了误操作和误判断;行为上的不安全行为,即为了某种目的和动机有意采取的错误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和调配工作,预防不安全行为的产生;通过培训教育,增加安全意识,做到从思想上重视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在施工工地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带有普遍性,常与其安全工作的环境氛围有关,当安全工作的环境氛围淡薄时,不安全行为就会大量存在和不断滋生。因此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也是减少和消除不安全行为存在和滋长的重要条件。

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不安全状态,是指在施工场所和作业项目之中存有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的状态。例如毗邻在施工建筑的无防护通道这一状态。

不安全状态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管理中有4个方面的属性:事故属性、场所属性、状态属性、作业属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交叉、渗透、作用和影响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应只按一种划分去研究与把握,而应将其综合起来,并根据主管工作的范围有重点地去实施管理,使相应的侧面成为主要负责人、管理部门和有关管理人员分抓的重点。负责全面工作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大的、综合性工程项目负责人,以其事故属性为主,并兼顾其他属性抓好消除不安全状态的工作。因此要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就要抓好消除不安全状态的工作,搞清楚其与工作关系的联系。

三、强化法制意识

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制定一系列安全法规,使之有法可依。在法律框架下,企业对公路工程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率。近年来,《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施工安全技术标准相继出台,为保障我国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生产经营单位要做好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及行业所颁布的生产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范,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工程实际,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企业应在学习国家、行业、地区安全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施工项目进行经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安全管理。

四、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为了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所建立的用以规范、指导、协调各部门、岗位人员管理和工作行为的规章体系,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正常、有效运转的依据和方法,它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还要与本单位、本项目的生产状况紧密相连,达到有效控制生产状况的目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坚持做到以下四点。1)、收集研究各类相关标准规范;2)、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和经验进行制定;3)、规范清晰明确,界线分明;4)、持续更新,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相关支持性文件、各类记录、报表、台账等。

安全生产目标包括企业、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在不同阶段、不同生产过程中的分解目标,是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执行方向和执行效果的预期反映。如某项目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为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为零、工伤事故频率0.2%以下、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其分解目标是重大危险源辨识覆盖率100%,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落实率100%,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率100%,改善作业、卫生条件,加强职业病预防。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和中心环节,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履行职责的程序以及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可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因此,我国法律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总之,为加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我们要清楚安全产生的任务与目标,消除事故产生的因素,强化法制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如何围绕这几个环节,结合当地条件与企业本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和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之有效的安全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仕廉,潘承仕.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20-01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作为公路工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按期完工和确保工程质量是完成工程项目创造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公路施工项目中施工安全不容忽视,由于施工安全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在公路施工中保护措施不当、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造成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且在施工中存在领导在安全问题上没能引起重视,血的教训时刻提醒着各施工人员,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要加强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在施工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公路施工在安全顺畅的状态下顺利竣工。

1、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安全意识差

部分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不按照施工要求施工,如部分施工队不按照要求编修施工方案,同时没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冒险蛮干。部分施工队没有仔细研究施工图,就开始施工,在施工现场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工程安全质量。

1.2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在部分公路工程中大多数企业为了中标放低价格,然后为了获取利润将工程转包给资质较低甚至不具备资质的施工队,施工队为了经济利益实行一切从简原则,使得现场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有些施工企业编写施工指导只用于投标并没有用于实际施工中。因此在公路工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漏洞的存在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3技术较低造成

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术的低下对公路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施工企业聘请毕业生工作,由于毕业生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熟悉度较低,无法全面的预知施工安全事故,不能很好的辩别施工危险源,因而在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意义

2.1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针对公路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公路工程的和谐发展

加强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工程可能发生危险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有利于为以后的公路工程提供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管理参考,从而提高公路工程的投资效益。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公路工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

3.安全管理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建立管理制度,如要求施工企业加强日常巡检,按照施工操作要求进行安全操作。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安全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根据施工人员责任的大小以及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对有技术要求的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才能上岗或经过培训且合格以后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2)根据施工危险源的级别要求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活动,并做好每日检查记录,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3)施工企业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建立应急预警方案。根据承包工程的规模、施工环境、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具有指导性的应急方案,提高安全管理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变能力,尽可能的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3.2重视施工环境安全管理

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完善施工现场和环境和安全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施工现场布置要求紧凑,场内交通便利,减少临时设备的搭建,满足工程施工防火、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合理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依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划分作业、材料堆放、办公和生活区等,这些区域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如办公和生活区应该离建筑物坠落处的半径之外,并应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树立警告牌,避免闲人进入危险区。

3.3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在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中是由人来进行各项操作的,因此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的教育,帮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远离危险源。对技术要求的岗位必须选用技术合格、安全意识强的施工人员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和谐共处,减少因为抢工期造成的安全事故。

3.4做好施工设备管理工作

做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果。首先机电设备的安放要遵从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其次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前要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设备带故障运行。再次如起重机械类的操作设备必须配备指挥人员进行操作,减少砸伤事故的发生。最后做好施工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结合定期检查,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总之,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既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主观需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安全施工意识,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11)

2.1 业务能力因素: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业务知识贫乏,就缺乏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全面性,忽视某些先兆症状和反应,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估计不足,从而影响和延误抢救治疗。例如对高热病人,在进行了药物等降温处理后,会因为体温下降,感到达到了护理目的,而忽视对因大量出汗,病人出现的虚脱或休克现象的观察和处理。另外,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混淆用药的剂量、浓度、用药途径以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错给、漏给、剂量过量或不足等,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引发护理差错或事故。

2.2 心理因素: 人的行为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力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全面地接受信息和认真的处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顾此失彼。常常有这种情况,当在认真地进行某项操作,又突然要求马上完成另一项工作,由于想着下一项工作,而急于完成现时操作,而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差错。另外,良好的情绪是搞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不安定的情绪,则会导致对周围信息反应不灵敏,不及时或不准确。表现为心不在焉,对自己的行为差错不能及时察觉。如一些错误地静脉注射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故大多属于情绪波动,影响了思维和行为所致。而抵触情绪则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甚至掉以轻心,有章不循,这是发生事故的最大隐患。

2.3 生理因素:

人体生命活动是有周期性波动的。处于波动“正期”时,精力旺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而处于“负期”时,则体力下降,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容易发生差错。护理人员深夜值班时,往往是生物钟行为的“负期”,该时病人反应也低下,故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性。当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时,在体力精力上就会出现不良状态。表现为头昏脑涨,反应不灵敏,工作效率低,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接受能力降低,以至观察不仔细,不准确,判断失误,造成差错。

2.4 责任心因素: 护士的责任是24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情况既有责任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处理经过详细记录。由于少数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以至观察不到位,汇报不及时,往往容易造成护理纠纷。

如有外伤患者,有短时昏迷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护理人员只对其瞳孔、神志改变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可能存在复合性内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从而延误了相应的处理和治疗。再如一新生儿脐带出血,值班护士多次巡视均未发现此情况,医生查房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查看情况后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尽管病人转危为安,但病人家属对值班护士极为不满。

2.5 法律意识淡薄因素: 病人到医院付费就医,标志着医院与患者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称作医疗服务合同[4]。患者是特殊的消费者,他所接受的护理服务,主要靠护士的劳动去实现,少数护理人员依法服务的观念淡薄,工作中未能与病人及时、很好地沟通,对病人不够耐心,关心程度不够,语言生硬,服务不周到及护理技能欠缺,甚至技术不熟练延误治疗或抢救,都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或投诉。

3提高护理质量与确保护理安全的对策

3.1 坚持并遵循护理道德,护士慎独修养尤为重要。安全护理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准,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慎独修养尤为重要。要把职业的责任感贯彻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信任感。

3.2审慎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安全护理的关键。审慎负责就是要求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查对,不得有误。这是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护理制度,都是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具有科学性的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会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3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导护理实践,超前反馈,防患于末然,使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中。护理学是一门“至精至微、性命攸关”的生命科学。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对每一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盲目工作,往往事与愿违,铸成大错。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的避免差错事故发生,遇到危、急、重病人做到心不跳、气不急、手不抖、腿不软,头脑清醒,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保障。

3.5 增强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已渐成常识。由于护士的工作繁琐,与病人接触最多,因而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工作质量。当前,要特别注重强化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行为,提高其自律性。

总之,为了加强护理管理,强化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不仅要以工作制度、医德规范、操作规程,而且要以法律规范来约束护士行为,明确护理行为与病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护理行为与病人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护士在实施护理服务时应依法履行护士职责,在护理服务活动中,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防患于未然,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对在职护士要进行一般法律知识和卫生法规的教育,明确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树立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要时时想到护理行为是卫生法律的客体,病人是主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审慎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参考文献

[1]徐国勋,屠丽君,护理管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