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3: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

篇(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其选择人才一般以动手能力为主,因此我国当前各大院校纷纷对本校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以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园林行发展的要求与部分已进行课程改革的高校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谈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改革措施,才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

二、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的意义

1、全面认识园林设计,提高学生知识面

园林设计是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开设的一门专业,内容范畴大,知识面涉及范围广,结合物质、文化及艺术等方面,其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因此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较深影响[1]。总体来说,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需要全面领悟园林规划设计内容,并根据理论知识及个人实践能力进行大胆和创新的构思,若其缺乏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则其构思起不到将园林多方位规划的作用。因此,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园林设计构思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设计学科结合历史与社会,探讨园林设计的古典及改变方式,从园林发展的步骤中总结规律,综合人类活动各方面知识进行人才培训,对提高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起着很大的作用。

2、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健康发展中国园林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进步不明显,因此园林设计应用型人才影响着我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我国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创新能力欠佳,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基本没有;其次喜欢借鉴近现代欧洲园林设计的构思,可又没将其内涵理解领悟,对此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作品多数照抄国外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点进行创新[2]。我国多数园林设计者不注重园林发展过程的历史及文化,创作过程中将其忽略,构思出来的作品缺乏内涵,毫无品味可欣赏。历史文化对现当代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日本、韩国现代园林成功案例可证明,将现代欧洲园林理论和实践同本土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方可设计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园林。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将现代欧洲园林设计模式与我国传统园林种类互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园林发展缓慢的情况。从园林设计教育方面看,全面认识园林设计学科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园林发展规律的能力,尤其加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继承历史及创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现代园发展的步骤。

三、历史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不足的问题

1、分不清课程重要性

我国的大学可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园林设计学科以园林史理论课程为前提,开设科目多为理论型;而应用类大学则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据行业技术要求来培养学生,因此园林理论科目课程在应用型学校中得不到重视,此类教学方法虽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3],极少数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认为不该再开设此类对园林设计构思及施工没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方案将理论性科目及培养人才操作能力相结合,是目前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时间短并受限制

应用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操作培养方面,导致在所开设的科目中,理论类型课程时间安排得较短,一般少于35个学时。课时量变少,学校理论课的开设也只能随之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只从世界园林史或我国古典园林史两者当中挑选1门讲授,内容比较单一。而近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状况多数被舍弃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课时剩余的课程当中讲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园林史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的知识面也就不完整。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对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用型学校开设园林史理论科目很有必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造园技术的先进方法,还能了解欧洲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我国未来园林工程师能吸收其丰富的经验进行开拓创新,影响我国园林行情前景,促进其快速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总结我国园林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园林设计理论课目多数采取单调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国家及地方园林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着重观察我国园林内容及种类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吸收园林相关简单知识。教师教导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因人施教[4]。由于应用型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培养园林行业所缺乏的高层次人才,故其教学方法相对研究型学校而言也比较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并且还要灵活运用。

四、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从专业入手,确定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拉低差距水平,国家必须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和敢于大胆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能力培养,课程多数应与技术和实践相关,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全方面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大胆创新打下基础[5]。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分清主流的学习,使学生领悟世界园林设计发展史,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2、从实践需要找出教学重点

应用型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此其开设的园林设计理论课对学生要求并不高,教学内容也不完整,教师对于复杂且难理解的知识并不深入探讨,只会简略带过。如讲授我国古典园林史,其只会讲述园林的发展史,比如园林在殷汉朝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变化;隋唐时期出现繁荣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园林开始出现成熟现象;但清中叶至清末近代园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国古典园林史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中还包括园林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要、园林发展状况与历史经典作品及园林特点等等。教师讲解时应该根据每个朝代园林的特点出发,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设计者思绪及历史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教师讲授时可对此内容适当补充开,增加学生知识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意山水”与“有若自然”如何影响我国后世园林。我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此时期还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至今我国很多地方仍保留许多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讲解当时朝代的发展程度及文化情况、还须拿实际园林的设计特点进行重点探讨。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对照法

我国高校对历史理论科目多采取根据历史来探讨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方法直接叙述,很难开拓学生思维并且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既不能吸取优秀园林的成功经验也不敢进行大胆创新。案例对照法是目前园林设计科目史论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且效果不错的的教学方法,其把多个时期和多个国家或有借鉴成功园林构思经验的作品通过对照,从中获取园林设计构思的普通规律,透过差异找出园林流变的发展现象。例如讲述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时,可拿同时期美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师丹・凯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思元素对古今园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了解古典园林与当前园林设计构思的关系。根据对照类型,案例对照法可根据空间、操作、历史发展情况与细部研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横向对照法、纵向对照法、宏观对照法和微观对照法。一个例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如讲授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可与我国两汉时期的园林对照比较,讲授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也可与西方园林或日韩园林对照比较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及学时时间总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朝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园林设计课程,必须着重加强改革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动手能力,这样我们才可培养出适合园林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进而加快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园林设计》是环艺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组织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兴趣与否、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园林设计水平的优劣。由于民办高校生源的特殊性,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1 课程学习目标

民办高校更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因此通过《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园林设计基本要素,园林设计创作基本方法,园林制图表示方法等等;其二:提高手绘能力,能够准确、迅速、完美展示整体构思和设想;其三:熟练运用3D、Photoshop、CAD、草图大师等相关设计软件;其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自己的方案;其五: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密切配合,优势互补。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课程认知度不够

据统计,70%的民办高校《园林设计》课程开设在《室内设计》相关课程之后,给学生造成《园林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的概念,另有部分学生认为园林就是种花种草种树,园林设计就是把这些花草树木组合在一起。这种模糊的专业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兴趣无法提升。

2.2 学习能动性差

民办高校学生整体专业基础较弱,很多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有很好的想法,但手绘表现技能较差,期望值和现实作品差距较大挫伤自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2.3 创新意识不强

多数学生在做方案的过程中,怕吃苦、不善钻研,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东拼西凑、应付了事,重数量轻质量,方案毫无创意,缺乏特色。

2.4 综合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将文化要素抽象转化,方案设计直白,缺乏设计理念,更有甚者连园林制图等相关课程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标注错误、植物张冠李戴。

2.5 课堂外出实践环节太少

多数民办高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大量减少了学生外出考察的机会,学生不能更清晰的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及设计趋势,从而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出现创意缺乏、方案老套、闭门造车等现象。

3 对策措施

3.1 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民办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综合统筹,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理清课程设置的思路,编制合理的教学大纲。将课程排序按照基础类、专业类和实践考察类顺序排列,譬如:园林设计课程应安排在制图、手绘、CAD、PS之后,从而达到整个学科的良性循环,杜绝部分课程脱节、衔接性不强等现象。

3.2 教师素质

根据《园林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除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注重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成功实施教学改革的保证,应重点做到如下三点:

(1)改革教学方法。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思维发散,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因人施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的能力。

(2)提高专业知识

老师们作为传道、授业的引路人,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及新观点,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深入浅出、应对自如。

(3)积累实践经验

老师们应该不断地走出去,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照本宣科、以理论讲理论,从而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 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应以园林要素及设计创意为主,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方案创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要渗透设计领域的新成果及新理念,让学生了解当前园林设计行业的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主动参与设计的思想意识。

(2)教学方法

当前民办高校的设计课程多为“打断式”授课形式,忽视了课程理论的延续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问题式。结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吸引力。二是讨论式。组织学生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讨论,在互相交流中熟悉知识点、激发创作灵感、深化教学效果。三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园林设计》课程要结合多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学生们更好理解园林要素、园林布局、设计理念等内容。

(3)教学实践

应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应用的内容。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案例讲解,结合施工现场图片,进行现状分析,从构思理念、整体布局、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讲解,并通过效果展示最终成果。二是现场教学,直接在园林绿地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直接感触中将理论知识与园林景观实现对接,通过对园林形式、造景技巧和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更好的消化理解,提高认知力和感知力。

(4)考核评估

课程考核既要重整体构思,也要重作品效果;既要重语言表述,也要重实践操作;既要重手绘表现,也要重软件运用,使考核评估能够从多层次不同侧面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4 实践成效

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特征,综合应用上述教学改革方法,在本学期初,将课外实地参观、测量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了园林设计基本内容,而且让大家对要素之间的尺度关系有了实践感悟,从而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此次实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既解决了以往课程中学生闭门造车的现象,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园林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的兴趣,为今后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5 结束语

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迫切需要老师进行不断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更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风景园林是一门包容性极大、学科交叉性极强的边缘性学科,它横跨建筑、艺术和生态三大学科体系。园林建筑设计通常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核心课程,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1、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定位

1.1 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大专类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毕业生成为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职业型人才。经调查我校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走向有:专升本继续深造,园林植物种植、养护方面的管理工作,偏重园林建筑方面的工作等。

1.2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定位

建筑是我国造园四要素之一, 《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重在实践。我校园林专业现有课程开设及学时分配更偏重园林植物种植、养护管理方面的技能,但就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应有予于加强与扩展。在教学要求上,应侧重于学生对建筑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一定的建筑美学知识,培养一定的美学素养,能借助建筑这一造园要素,创作出更美的园林作品。

2、我校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教学模块及内容

经调查我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现状教学基本上可分两大部分:园林建筑基本知识讲解,课程实践教学。

1)园林建筑基本知识讲解

此部分主要讲解园林建筑的分类,每类建筑特点及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时约8课时(2周)。

2)课程实践教学

此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为:课程设计任务书讲解,课程设计一草、二草、三草、正图绘制。共用时约60课时。此部分理论讲解很少,大部分时间为对学生方案进行个别辅导。

2.2 教学过程存在问题

我校专科《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即是:前置课程不足、后续课程匮乏,理论教学太少。目前园林专科专业学制为三年,

《园林建筑设计》为大二下半学期,相关前置课程仪有园林制图,无后续课程。现有教学特点导致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不尽人意的表现:

1)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

因前置课程不足,现有教学理论课时太少,直接进入课程设计学生常用无从下手之感久而久之就出现部分学生态度消极、作业潦草的情况。

2)学生建筑基础知识太差,草图错误太多

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建筑设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指导学生的功能、造型外观等;但是就以往专科园林专业图纸来看,建筑造型与外观设计很少有时间去指导修改。因为学生甚至不知道踏步高宽、常用门窗大小、建筑模数、建筑组成构件等等这些对于建筑学来说常识性问题。

3)学生美学素质低,建筑设计表现效果差

因未开设建筑表现技法类课程,学生大部分设计表现方式是用丁字尺、针管笔绘制的黑白图。

3、《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模块探讨与整合

根据课程定位要求及现存问题,确立了以下相互关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三大知识模块,从而构建《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建筑基础知识模块一建筑设计提高模块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

3.1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

园林建筑是公共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与大量的科教建筑、卫生建筑、办公建筑等有共性的一面,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必须以建筑学相关课程为背景,学生需要了解建筑的概念、当今有影响的建筑流派、建筑构造基础知识等等。但是我校园林专业是以农林学科为背景开设的,更偏重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方面,而规划与设计方面课程开设较少。在目前教学时数偏紧的情况下,又要保持专业特色,不可能将与园林建筑相关的建筑类课程逐门开设,且学习深度也远不及建筑学专业要求。故而可将《建筑初步》、 《建筑构造》、《建筑史》等几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抽出,结合建筑绪论、园林建筑与普通民用建筑联系区别,园林建筑基本知识等共同整合为“建筑基础知识模块”。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的设立可以弥补现状教学中学生必要建筑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并且较逐门单独开设节约学时,节余的学时用于实践环节的操作,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几项内容合并讲述,可以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避免了相互脱节。

3.2 建筑设计提高模块

建筑设计提高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美学素质低、建筑设计表现效果差等问题而开设的。对现状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看,虽然其从事理论研究和直接进行建筑设计的人较少,但是很多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部分人甚至有对方案的决策权。所以关于铅笔淡彩、单色(复色)渲染等建筑表现技法,我们对园林专业的学生虽不做普遍要求,但至少要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美学素质并学会对案例进行分析。

3.3 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

此模块的教学要求是: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计程序、方案构思及一般的园林建筑设计施工图的基本画法,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独立设计和制作工程图纸的目的。

此模块分为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两部分。理论内容包括设计程序、原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实践部分为相关类型园林建筑单体设计训练。

4、各模块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课时分配

4.1 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内容为建筑的本质与简史、园林建筑的概念与分类及与建筑相关“常识”性的基础知识。本模块的目的为: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积累学生相关的建筑基础知识。此模块知识学生容易掌握与理解,不存在重点与难点。

“建筑设计提高模块” 主要内容是学习一种建筑表现技法,提高建筑表现效果,对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审美及设计能力。重点为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难点与重点所在,又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理论环节主要内容为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与技巧,园林建筑单体设计等;实践环节主要为相关类型园林建筑单体设计,以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教师进行课堂辅导的形式进行。此模块以园林单体建筑设计为重点,使学生具备单体设计能力,难点为在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课时分配

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学时分配为68学时,一个学期上完。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2―3周,“建筑设计提高模块”4―5周,“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9―10周。前半学期侧重理论,后半学期侧重实践。因内容多,学时紧,可以提前布置实践任务,使学生能够补充大量业余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

5、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本文主要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及教学现存问题而提出的大专类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模块,合适与否有待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69-02

园林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而在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阶段,生态学相关课程所占的分量很小,通常四年中只有一门景观生态学或园林生态学必修课,学生对生态学知识尤其是最基础的概念理论了解不多。因此,在针对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上,首先应该突出基础概念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应加强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过程和方法的讲解。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来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该景观生态学课程重要程度认知不充分。园林专业本科生比较重视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而对景观生态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理论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二)生态学基础薄弱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开始讲授之前,学生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另外,生态学很多理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用过程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实例的讲解过程当中,就会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园林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认识不足。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选择的教材比较单一,园林专业更多应用了园林生态学的相关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常富、陈玮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此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更加偏向于城市生态系统和园林植物生态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其中也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但是涉及内容很浅,而景观生态学最主要的内容为尺度、格局与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理念,因此只以园林生态学相关教材来备课的话,讲授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实验任务设计比较偏向于传统生态学,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园林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二、教学改革探析

(一)强调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材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教材当中绪论部分的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和社会相关热点。而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领域相关的期刊报纸,比如《中国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landscape urban planning》《landscape ecology》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内容和理念比较新颖,有大量的城市热岛、城市空气污染、城市水污染、城市暴雨时节内涝灾害等城市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解决途径,可总结提升并做成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对于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视程度,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课程内容革新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本科生唯一的生态类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需要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景观生态学教材,比如周志翔主编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王云才主编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二类是园林生态类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和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第三类是传统生态学教材,比如宋永昌主编的《植被生态学》。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在详细查阅了以上三类教材和相关文献资料后形成的,总体上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划应用为主线,适当融合园林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概念理论的讲解,比如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概念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总之,课程体系的设置尽量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社会的需求。

景观生态学课程56学时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为16周,分讲述和实验两个部分,考察结果以考试为主。景观生态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种群及群落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物质环境、园林植物与水、园林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园林植物、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讲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强调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部分主要包括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相关的基础概念理论,比如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等概念及岛屿生物地理学、等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和渗透理论等;种群及群落生态学部分主要讲授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密度、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种内关系及种间竞争和种间互利等种间关系,群落方面主要包括群落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群落的基本特征、关于群落的主要观点、群落物种组成的定性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定量分析、群落多样性(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种间关联与生态位、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地下结构、年龄结构、群落的动态(群落演替、自然干扰与演替、群落的波动性、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等概念理论;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部分主要从城市环境(环境的概念、尺度与类型、城市环境)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分类、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两部分来进行讲述;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环境部分主要包括光与园林植物(城市光环境、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温度与园林植物(城市温度环境、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等两部分;水与园林植物部分重点讲授城市水环境、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等内容;园林植物与大气部分包括城市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风与园林植物等几个方面;土壤与园林植物部分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土壤生物与园林植物、城市土壤特点、盐碱土与园林植物等四方面;城市生态系统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部分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梳理出近10年的相关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对景观生态相关原理的应用实践步骤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述。由于本课程多为基础性的知识,包括很多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传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因此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能够在将来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加以应用,增加实践当中的理性,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规划设计问题。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度良好。

(三)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业调查,此部分实验的开展需要与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科研项目主要是关于城市景观异质性与城市环境气候因子耦合关系的研究,在研究的前期阶段可以将班里学生分组,在研究区域布点或者设置样方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数据的获取,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参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大尺度项目的前期调研分析,例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的绿地系统规划项目。另一部分为计算机实践,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尺度差异,景观生态学侧重于大尺度对象的研究,而3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景观生态学领域,那么一些最基本的3S技术也是园林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波段融合、栅格图裁切、景观解译等一些技术的操作步骤对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或者大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通过计算机实践部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

三、小结

基于目前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方式进行了阐述,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希望能为景观生态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提出新的视角。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是当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投身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领域,因此景观生态学课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郑祚芳,高华,王在文,刘伟东.城市化对北京夏季极端高温影响的数值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10):1689-1694.

[2] 张正栋,蒙金华.基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降温通道规划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3(6):1261-1267.

篇(5)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其能够通过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与应用能力。在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园林艺术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重要辅助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园林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做好对当前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意义重大。

1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改革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能够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支持。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一项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如果园林艺术课程只是一味地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或者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与理论教学水平不匹配,就会让学生在园林艺术课程学习时,难以正确接收到园林艺术课程知识的信息传递,进而对园林艺术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以至于让学生成为了实践能力较为欠缺的“园林艺术理论人才”,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其未来职业发展都极为不利。学生要想真正地学好园林艺术课程,就必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领悟到理论知识的内涵,使园林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以相辅相成的发展,为学生的园林艺术专业技能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能够为提高其学科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教育体系当中所开设的专业学科,其对于专业园林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影响作用。从园林艺术学科的社会性质与职业定位来看,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满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向发展,因此高校园林艺术专业课程必须要摆脱掉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让其能够在高校园林艺术课程中与理论知识内容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园林专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园林艺术学科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支持。

1.3 积极推动专业进步

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高校教育阶段的教育表现形式,其在高校教学中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园林艺术专业人才,还能够积极推进园林艺术学科及园林工程技术进步。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以园林工程的专业知识结构、工作模式为基础而开设的学科,所以说园林艺术课程与园林工程之间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而实践教学作为园林艺术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发现更多、更好的园林艺术视角和园林工程技术,为推动园林工程进步发挥出重要动力支持。

2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想要实现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先做好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直接指导和最终目的,其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作用。虽然,当前的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正在通过增加实践课比重、改革实践课教学方法等途径来逐步改善实践课程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地位,但如果不先做好对教学目标的改革,那么无论投入多少资源进行园林艺术实践课程改革,其效果都难以达到最终目标,所以说对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是实现促进高校园林艺术课程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专业管理者都应充分认识园林艺术课程中实践课的重要性,明确实践课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作用,进而将原本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或理论实践双向发展的教学目标改革成为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方面来体现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以实践课程模式接触园林艺术课程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个更为直观的学科认识,树立起他们内心中以实践为主的园林艺术知识学习观念,为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发挥出实际效果。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作为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表现形式,其会直接反映出高校对园林艺术课程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要想实现对高校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就必须从园林艺术课程内容人手,通过本质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来带动形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结构、表现形式上,应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比重,多添加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专业知识,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发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举一反三,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园林艺术技能,为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提供支持。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39-03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园林树木的栽植、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园林树木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及树体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等内容[1]。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树木栽培和养护管理的理论及各个环节的主要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在园林绿化施工与实际养护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绿化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园林树木栽培养护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加。近些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本文从《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提供坚定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复且与生产实践脱节。《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一些基础理论性的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例如,《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这一章的内容与植物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章节内容交叉重复。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势必造成教学资源及教师、学生精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及其养护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的树木种类不断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应用,容器囤苗等新的栽植技术,屋顶绿化、公路边坡绿化等新的绿化方式,盐碱地的树木栽植等新的焦点问题不断出现。然而,由于《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过于滞后,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中介绍不够,学生很难直接从课堂上学到相关前沿知识,造成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严重脱节[2]。因此,必须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调整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板书教学在《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中运用得越来越少,已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学生带来更加形象直观的视听效果,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容易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等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但是很多时候授课教师只是对着多媒体课件一味地照本宣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另一些学生疲于抄写笔记,根本无暇反应和思考,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很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此,如何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伴随理论课贯穿于整个课程。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东北农业大学现有的实训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和实践教学需要。在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学生只能进行园林花灌木的修剪、绿篱的修剪等简单实验项目的操作,一些大型综合性的实验,如带土坨大树的移栽、树体的保护与修补等则只能由授课教师进行简单演示,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训材料用于实践操作。本课程有一周的教学实习,但主要是到一些园林绿化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学生鲜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已成空中楼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4]。

4.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很多学生更重视的是如何增强社会实践技能,而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则仅浮于表面,其精力和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社会活动。同时,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实践性强,很多学生产生了为难情绪,出现学习应付的现象。此外,一些同学认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学好园林规划设计类的课程才是最重要的,园林植物方面的课程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会用电脑制图就行。因此,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产生轻视的情绪,学习热情不足。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修订教学大纲,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随着国家对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现在课程总体趋势是学时数在减少,现在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已经压缩至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还有一周课程实习。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相关知识是一个考验。

基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并结合2011年学校教务处有关文件的精神,我们对《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的教学大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一些园林绿化及养护的新方法、新技术等增加或渗透到相关的教学章节。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本课程选用的是张秀英主编的《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教材,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教材,内容丰富且轻重有别。此外,我们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具实践性。首先,由于风景园林专业之前已经开设过植物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在本课程中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内容不再进行详细讲解,而是将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渗透入后面的章节讲授。其次,在园林树木栽植一章中,增加盐碱地的树木栽植、公路边坡绿化、屋顶绿化等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年来,在《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主要是以多媒体讲述为主,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为了记笔记而忙得焦头烂额,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针对这个问题,教学中我们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仍然以多媒体讲述为主,同时综合利用口述讲解、黑板板书、手势动作、模型展示和实物演示等的协调配合来表达所要讲述的内容[5]。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过程中也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现场教学也是我们讲授《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也叫实地教学,是一种生动直观、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重要教学方法[6]。在园林树木的栽植、定点放线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均尝试了现场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们组织学生集体到兆麟公园,现场讲授榆树、杨树等古树的复壮措施和管理,如挖复壮沟、换土、立支柱、打箍、堵树洞等具体操作。通过现场讲授与实践,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易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专题讲座和分组讨论汇报也是常用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很多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均留出15分钟的时间用于课堂分组讨论,由老师给出讨论的题目,学生畅所欲言,陈述不同的观点,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综合点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也从单向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立体的互动学习[3]。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不仅较好地保持了教学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保障《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条件。《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量的实践需要有实训基地的支撑。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实验教学与校园内树木的养护管理相结合,使课程的实验内容在校园内得到充分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有树木上百种,种植了大量的乔木、花灌木和绿篱,为园林树木的养护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例如,在园林花灌木的修剪实验中,任课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们观察校园内不同树木的树体结构和枝芽特性,巩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现场实验操作中,选择具有不同开花习性、着花部位及花芽性质的紫丁香、金银忍冬、珍珠梅等树种,教师首先进行演示,分别讲授短截、疏除、抹芽、摘心等修剪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随后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具体修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与校园树木养护的结合,既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对校园内的树木进行了必要的修剪和养护,使其在生长良好、健壮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观赏和美化的效果。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实践教学中种植工程的施工场地,具有变化性,每年都不稳定,因此必须和园林企业进行合作。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在哈尔滨就业的学生提供实习信息,联系实习工地,到施工现场进行实习,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帮助很大。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增加实践机会,我们与园林绿化公司、市政园林局等部门进行合作,开设专业劳动课,既能达到实习效果,又能为哈尔滨市园林绿化建设添砖加瓦[7]。

4.优化成绩考核方法。为了改变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现象,我们一方面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尝试优化成绩考核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能力。考核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检验学生学习收获的一种手段。平时成绩加期末卷面成绩是常见的成绩考核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产生学生期末复习不到位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或者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学校规定的成绩考核的基础上,我们细化评分标准,对出勤、上课纪律、学习态度、实验技能、实习报告、综合能力都给予相应的分值,使成绩评定更科学、更合理。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的改革,学生对该课程有了重新认识,逐渐对此产生深厚兴趣。

通过上述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探索,《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生动和谐,学生成绩逐步提高。很多学生积极参加园林绿化及养护方面的大学生实验开放课题和科技创新项目,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5.

[2]李保印,周秀梅,刘用生,等.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81-84.

[3]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4]黄笛,吴铁明,陈已任.《园林苗圃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1,(12):173-174,8.

[5]陆万香.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245-248.

[6]袁涛.“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以“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现场教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56-58.

篇(7)

G712;TU986-4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注重,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了如何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对感知印象获取,进而使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加深,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缩短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达到。

一、园林工程特点

在园林专业中,园林工程是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综合性,主要培养综合技术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园林工程有关理论知识,具备基本施工技能,这样才能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充分运用工程技术与园林艺术,发挥园林工程构筑物自身功能,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目前,大部分园林专业学生注重设计,忽略施工。事实上,设计只有以工程施工为依据才能实现设计的可操作性。最近几年以来,各地区兴建大量公园、广场等园林工程,且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设计精美,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包含雨季难以排除地面积水、经常维修路面等。

二、园林工程课程教学问题概述

1.理论教学问题

教师在园林工程课堂教学中一般是照本宣科,关于施工图设计、实例教学内容少,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限制学习视野。教学对象为学生,但学生无学习积极性,敷衍了事,也不参与实践活动,会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

2.实践教学问题

园林工程教学中,实践课程少,无任何教学改革,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此外,学校缺乏实践场地、实验室设施,影响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由于社会实践少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机会。实践教学处于薄弱环节,学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未有效结合,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

3.课程安排问题

多数高校园林工程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少,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包含施工项目组织、照明工程、供电工程、山石景观工程、水景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园林场地工程等。

三、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专题讲座

园林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邀请有丰富工程项目经验专家参访,提出改进学校设施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通过专家讲座,可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对其采取全面分析,重点剖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

2.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收集教学资料,a充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可详细讲解叠水、铺装与驳岸等施工流程。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能加深学生对施工流程中有关知识的理解。

3.趣味教学法

园林工程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趣,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增强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适当开展比赛以及相关活动,打破常规教学格局,例如开展施工图设计比赛,展出作品,并进行评选,给予优秀学生相应奖励。

四、园林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向:施工方向、施工图设计方向,按照学生兴趣进行重点培养。对于施工方向学生需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使其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向学生,是学校培养的重点,需掌握施工图设计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需对园林工程现场施工有详细了解。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工程施工有着明显差异,为确保园林功能设计图符合实际,学生需重点学习水景设计、排水设计、道路设计、苗木种植以及铺装设计等内容,严格把握整体设计。

1.施工图设计实践教学,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缺少施工图设计实践锻炼,教师对于学生设计指导较少。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在假定综合场地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在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详细讲解学生设计图,指出设计图的不足,使其掌握施工图绘制步骤、内容以及相应规范。教师在针对学生施工设计图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以后,学生反复修改设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能力。

2.在对编排案例设计时,我们一定要对内容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加以注意,心理学上认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牢固有关逻辑联系的知识。所以编排案例各知识点之间一定要一环扣一环,从而使其相互构成密切联系,使知识结构体系不但要有重点突出,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前后倒置的情况避免,分层次梯度式或螺旋式的上升,并要符合教材知识框架系统。

3.对选编设计好教学案例的过程进行展示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而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又会被很多的因素所制约,园林工程的实训课,案例一般集一章课的教学内容,在引入课堂之后就可对案例进行展示,从案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对案例讨论分析,进一步将相关园林工程原理归纳出,把一连串的知识点穿成一条“锁链”,使复习巩固及实训的教学目的所达到。

4.案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让学生通过师生的互动,对案例与园林工程原理之间的联系所了解,这个环节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使教学目的紧要环节实现。

5.开放性是案例教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从而对最佳的结论概括归纳出。因此教师的调控能力一定要强,从而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将案例中的枝节部分的干扰排除,从而对案例的重点和核心部分进行把握。充分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被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及施工技法的掌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五、结论

通过总结园林工程课程特点,从而分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使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缩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当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生态学、气象学、园林建筑、园林绘画、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育种学等.从上述所列课程不难发现,目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传统,虽然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是从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社会的需求来看,这些课程的设置以较为基础的园林植物栽培和简单的园林设计为主,理论性特别强而且重合率较大,与岗位需求对接不是很顺畅,这样就难以满足当前的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专业课与文化课、实践课等都是进行分段排列的,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而且缺乏沟通,并未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2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非常传统的,主要是灌输型的,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老师利用幻灯片的形式把知识一五一十地讲给学生,虽然这样能够将课程知识较为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但是学生主要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而且这种枯燥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如今的园林行业需要应用型的人才,需要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上述这种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与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园林工艺人才.

3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践课

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学校以实践条件不允许为理由,比如:因设备数量质量问题、校内外实践场所不充足等压缩实践学习时间,只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如今学校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想,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在职业发展中的能力就会有所欠缺,不能迅速适应工作.

二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

1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

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方案的重点是整合课程,具体的方案设计是:第一,就课程内容的设置来说,首先对学生做一个关于所学课程内容以及课程重复度的调查;其次,将调查的重复或者类似的课程做一个书目的整理;最后,将重复或者类似的课程进行整合,整合的原则要遵循减少基础课的重复度以及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比如,将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进行整合,合并成植物与植物生理学,除了保留部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用的基础知识外,不再详细地介绍植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植物的一些特性.第二,就课程开设的时间来说,首先,要对各个课程之间逻辑上的联系梳理清楚;其次,根据梳理的逻辑关系再结合课程的时间安排科学地确定每个学期应该学习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要遵循递进的原则.比如,在制定专业的设计课程中,先学习制图、再学习初步的设计,最后学习整体的园林规划,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很清楚地把握各个学科之间的逻辑思维.

2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如今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还延续着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未能注意到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具体的设计方案,依次在以下2个方面进行:首先,方案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将传统的老师讲述、实际案例教学、实地操作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能够使同学们通过实地操作与实际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方案设计的内容是:第一,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老师创新多种课程呈现方式,比如让学生独立完成课程的讲解内容;第二,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老师在课堂上加入案例分析的内容;第三,在课堂学习之余要抽出适当的时间到企业中进行实地实习.

3加强教学实践的设计方案

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校的培养工作与高职院校中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这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围绕将教学实践与传统的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目标展开.具体的方案设计应该是:首先,需要做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程比例以及上课的时间安排;其次,需要做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让学生能够找到企业去进行实地操作;最后,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反馈与考核.以上是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设计的整体框架式的理论分析,下面就对每一部分的方案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从而使得方案的设计能够得到切实的实施.

三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实施

1适应专业培养目标

进行课程建设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应按照园林工程技术的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做到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工程、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突出“教学做”的一体化,编辑与本地园林行业生产相适应的系列教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1.1课程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分析

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以此作为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突出“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任务,重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在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并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如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气象等课程整合为“植物生长与环境”,将园林制图与园林CAD整合成“园林工程制图”等,使相关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开设市场营销、企业经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就业的范围.

1.2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改革目标,组织编写园林花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制图、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一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园林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

1.3教学内容

将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和种植设计与施工过程,融入行业相关标准,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与职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同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内容专业相结合,同时采用操作过程考核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判定课程成绩.

1.4教学方法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具体包括立体化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案例教学法、现场体验式教学法、互动教学等等.采取将课内实践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生产实习相结合、顶岗实习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等方式,真正做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

2校企深度融合

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引企入校、校办企业等多种形式,深化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中心,实现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努力搭建起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教学平台.

2.1校企合作

办学为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可以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此,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设计、开发教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承担教科研项目,同时,可以采取学校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等措施.

2.2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为了锻炼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帮助其体验企业工作环境以及熟悉园林施工流程,可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园林工程施工的阶段性、工程项目的变动性等特点,结合企业工程施工任务,安排二三年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和考核.对于三年级学生,更要做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3专兼结合,建设和完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共建项目的实施,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打造“专家级”师资队伍,树立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的行业影响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和创新创业培训,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专业师资队伍.

3.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

通过赴相关高校进修、国内访问学者、与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等途径,培养具备园林植物生产、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能力,熟悉园林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能够指导本专业整体建设规划的专业带头人.通过专业课程进修、赴国外进修、到企业蹲点、主持科研项目等途径,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基础知识扎实、善于组织控制教学过程、起示范表率作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专业骨干教师.

3.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除了培养全职老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从园林企业或者校外实习基地聘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或者学生的第二导师,从而让他们有效地指导校内外基地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配套地建立起一套兼职教师培训、管理和考核办法.

篇(9)

“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园艺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园艺园林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和手段应始终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1]。然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本研究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分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课程设置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9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50学时。课程采用高等教育社出版,董晓华、赵建民主编的《园林规划设计》,共分为以下6个模块。(1)模块1是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国内外园林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学习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模块1占6学时,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要求学生能区别中西方园林规划的内涵;对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开发建议;同时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2)模块2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园林艺术的形式和特征、园林布局方法、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等。模块2占22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要求学生掌握作图技巧。(3)模块3是园林绿地组成要素: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地形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模块3占22学时,以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种形式的单项元素进行绘图表示,且自主设计方案。(4)模块4是城市道路广场绿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等。模块4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绘图工具进行规划设计。(5)模块5是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原则要求、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及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模块5占2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用绘图工具进行设计。(6)模块6是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医疗机构绿地规划设计、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模块6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与现场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2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课程设置不难看出,除模块1外,其余模块均要求结合现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可发现,该课程设置模式总体上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2.1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它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主体的事实。高中阶段缺乏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等问题被悄然带至大学课堂。在“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老师布置设计任务时无从下手,通过适当引导开始设计时又存在设计思维局限性大、解决困难能力不足等问题,少数学生的设计作业几乎完全照搬案例。2.2课堂汇报总结归纳能力有待加强规划设计说明的编写是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规划设计说明能充分展示汇报者的设计工作,相反,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则无法表达设计者的中心思想,因而使整个设计效果大打折扣。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设计工作做得很好,但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部分学生会紧张、语无伦次,反映出在公共场合自我展现的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2.3设计工具掌握不够熟练“园林规划设计”需要掌握基本的电子绘图工具,目前较常用的为CAD软件。然而,从学生规划设计情况来看,电子绘图工具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快捷键的操作仍十分陌生,直接导致作图效率低、出图时间长,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3解决对策

针对“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有求知动机时,通过启发的形式促使其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可靠的教学方式[2]。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取代填鸭式教学模式,可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解放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责任心[3]。还可考虑加强大学高中合作的教学模式,改变大学与高中2个重要教育阶段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将大学老师自身对科研的兴趣、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坚毅品质传送到高中课堂,潜移默化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其在大学阶段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3.2优化相关课程设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表述能力较差,课堂汇报易紧张等问题,可考虑采用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法,多增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同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增设评审组点评的环节。评审组由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点评他人设计方案不足的同时,强化了自身的学习效果。该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更有助于实现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宏观把控和合理引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3强化工具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工具”的能力工具学科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阶段,工具学科的学习都应得到高度重视。针对学生CAD掌握情况不理想的问题,可通过延长学时、提高考核频率等方式来强化教学质量。

作者:杨倩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作为一门跨学科重实践的综合性专业,园林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园林工程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目前本课程的实践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真实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学生毕业参与到工程项目时手足无措,理论知识无法得到灵活运用。因此,构建符合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尧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人才是当务之急。

1园林工程课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处理好园林景观与风景工程设施之间的关系。园林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植物尧规划设计尧艺术尧建筑尧生态尧工程等。其将工程设施与园林艺术有机融为一体,为了让园林工程更好地协助园林艺术,共同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友好环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园林工程施工技能。

2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把较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在实践内容完成后,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通常只是通过最后的作业成果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忽视了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当前教学模式下,授课过程中学生偏重理论学习,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

2.2重设计轻施工

由于学校对于园林专业的设定以及各种施工实验的阻碍因素,导致学生重设计轻施工。而事实上,园林工程是园林设计的进一步延伸,是将设计真正落实到地面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能够发现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设想。为了确保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需掌握园林工程的原理,并根据原理进行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学生在面临施工时,会遇到园路铺装经常需要维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在设计时没有站在施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致。因此,工程和设计是2项相辅相成尧紧密相连的工作,项目要想顺利完成2项工作缺一不可。

2.3实践课程零散

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课程一般在完成一个章节的理论课程后,进行针对于知识点的实践课程。虽然分散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及时对接,但实际施工是一套整体的施工过程,对于每一项工程的先后顺序尧配合的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很难形成完整的设计施工环节,导致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对设计施工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

2.4实践教学条件落后

目前,园林专业的实验室只有绘图室和模型室2间教室,承担了园林专业所有学生的绘图以及模型制作的工作。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园林专业来说,2个实验室明显不够,导致园林工程的实践课程很难开展。

3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构建新型实践模式构建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课程为主体的实验尧实习尧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尧分层次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一步强化此种实践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适合学生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单纯工程施工图绘制的模式,继之从野设计要施工冶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定一个具体的园林项目,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场地方案规划设计,然后针对自己的设计给出一套工程施工图纸,继而制作出模型,再进行实际施工。对实践内容及课时进行重新分配,将园林工程课程教学调整为总学时48学时,包括理论课程24学时尧实践课程24学时,课程设计实习2周。实践课程已成为园林工程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3.2增加集中的实践教学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培养阶段,增加集中式实习。让学生理顺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大园林工程各项施工知识点整合的力度,实现一套完整的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过程知识点的构建。通过模型制作完成园林工程中重点知识的串联统一。具体实施中选取石河子市景观河某处作为设计对象,其面积为67500m2(450m伊150m),位于北三路尧北四路尧东二路尧东三路之间,设计要求场地内必须有水景,考虑满足良好的交通及景观视线。首先,以湿润的沙土作为基本材料,让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在要求的面积内堆造地形,注意控制地形变化,山体尧水体形态的美观及实际体量等问题。其次,在已完成的沙土模型中安排道路,注意道路应尽量串联各个景点,安排好主路和各支路的位置及宽度的关系。最后,通过网格法将沙土模型的地形绘制在图纸上完成竖向设计,然后完成园路设计尧照明设计尧喷灌设计尧水景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点。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地形的形成及变化,增强对园林设计方案的形象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各种园林要素及工程原理的认知和深化理解。

3.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让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实验室发挥其重要作用。实验室采用开放管理的方式,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同时,学生的课后实验尧课程设计和实习随时可在开放实验室中进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的课堂课外实践更加自由尧便利,成为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硬件设施。同时,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对于校内来说,不断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农学院试验站预留部分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的设计可以落实到地面上,进行基础的竖向设计,以及水景尧排水尧园路设计。另外,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积极研究各个场地的原有地形以及竖向设计。从原有的设计中吸取经验,学习场地处理的优势以及避免目前出现的弊端。对于校外实验,与校外园林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让学生可以走近工作岗位,在实际施工中获取经验教训,避免在设计中过于天马行空,不考虑实际情况。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沟通社会和学校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4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十分重要,但对于实践结果的考核也不容忽视。在课程考核整体分值中,实践成绩占30%,其中独立探究占15%,考察学生在实践中实际探究问题尧评估尧依据信息做出决定的能力;合作交流占20%,考察学生与他人的信息交换尧合作交流能力,旨在实践中鼓励学生阐述设计理念并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实践操作能力占50%,从设计的合理性尧功能性尧准确性尧创新性出发,考察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此外情感与态度占15%,考察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的情感合作能力。

4结语

对于园林工程实践教学的探究,旨在寻求一种更接近实际尧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园林工程的教学始终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提前参与园林施工,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也丰富了实践经历,从而增强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实践应用能力。

5参考文献

[1]杨贤均,危兆安.野风景园林工程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院202-203.

[2]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院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5)院529-533.

[3]卜卫东,朱能武,冯光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34)院619-620.

[4]郭晖,孙汝斌.浅谈园林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院87-89.

篇(11)

《园林测量》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测量仪器进行园林相关的测量工作、数据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日后能够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园林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实训指导书,优化实训内容

许多高职类《园林测量》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以及课时是参照本科院校进行设置的,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扎实,实践能力也比不过他们。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践教学过程中弱化理论强化实践。考虑课程总学时,我们自编《园林测量》,删减了有关仪器构造、原理方面的实训,主要设置高程测量,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丈量中仪器的操作及数据的处理,并分成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的实训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并把测量数据填写在实训报告中,按要求完成数据的计算及整理。选做的实训内容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完成,不做强制性要求,但作为期末 考核的参考。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进行任务分解,每个实训内容设置实训任务单、实训指导、实训报告、实训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清晰明了,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根据实训报告的内容完成实训的全过程。

(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深化实践性教学

第二课堂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专业修养的场所,是进行校 园内课外实 践 活动的重要 形式。根据学生需要,我们 举办了美化 校园系列 活动,鼓励、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中,教师以学校西面临河的景观规划作为课题,布置任务,明确各环节的要求。学生们自行分组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交出了各自的作品。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奖励,并把最佳作品向学校后勤管理处进行推荐。这样的课题从局部到整个校园,再到其他校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在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测量仪器的应用,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掌握了测量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普遍及个别问题,有效地促M了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实践过程的考核

《园林测量》作为基础课程,理论较枯燥,实践内容较繁琐,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在实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要求3、4个小组的测量点位完全相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态度、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并计入考核成绩中,那么就能有效地杜绝学生把实训课作为休闲课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组成员为了赢得比赛,会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个实训项目相互学习,有效地改善了实训效果。目前,我校《园林测量》实训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缺乏综合实训内容;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应用较少;测量仪器比较缺乏。

测量实训是园林测量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学院应加强园林测量实训设备的硬件建设,完善实习基地,使实践教学条件充分的改善;另一方面,在实训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个院校测量专业的先进设备,对学院的所有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设备的保养。

目前随着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园林工程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随着开办园林工程专业高职高专院校的增多,园林工程专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技能水平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息息相关的,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对教学模式不断的改革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园林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的初步改革,学生在学习热情、动手积极性、实践操作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上得到了改善,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仍然在继续,改革应适应市场的需求,跟随科技前进的步伐。需要在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第二课堂的开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师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工程测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薛荣荣.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之探究 [M].《新课程(下

)》,2013(08).

[2]谢跃进.浅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J]. 高职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