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3: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篇(1)

美术以其对于美与创造力的追求,促进学生展开无穷的联想,激发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真切地体验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并进一步增强审美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美的感知也逐渐趋于完善,在此过程中,加强美术课堂的质量与效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提升美术课程教学效率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小学美术的高效课堂,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美术是小学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之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美术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需要,并与学生的个性与认知特点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美术高效课堂建设,将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发挥主体性,积极地参与美术学习与创作,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融入美术课堂上,从而在快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感知美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构建美术高效课堂呢?

一、高效课堂概述

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是“高效”。根据词典的解释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完成的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从这个解释里,我们不难看出构成高效课堂的两个要件:一是教师在一节课里讲的知识含量的多少;二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转化的程度。只有当教法和学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时,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高效。

二、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内容及小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进而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美术作品。利用提问来增强美术课堂的效率,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及关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创造力等。例如,利用空间构造、色彩设计、团行呈现、平衡控制、光影设置、材料选择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挖掘时间感,力图将时间与空间的立体感得到完美的呈现,实现整体设计的上升。(2)在课堂中,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水墨风格的,梦幻美型、带有少女漫画味道的,还有走逗趣路线、以Q版人物造型为主的,如何更好地画出自己的想象?在绘画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并自主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从而增强美术课堂的效率。(3)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围绕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进行开放式提问。紧贴作品,让学生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所提高,还能不断促使学生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形成动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单单依赖课本上的图片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主积极,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如果把教材中蕴藏的意境美、画面美、艺术涵养美、美术美展现出来,刺激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激发他们的各种积极心理,调动他们的审美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现在的学生接触传媒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MP3、MTV、CD光碟、磁带等方式,以最快的形式接触最新的美术。当所有的元素有效融合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引发共鸣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能将教学热情最大化、学生能将学习积极性最大化,这样的一个良好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会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打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采取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真真正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美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采取不同的形式,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增长见识,增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美术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加强对学生个性特点及学习需要的认知,通过有效的提问及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美术技能,在绘画过程中更加全面细致地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更加充分地展现自身的个性与创造力。美术高效课堂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地拓展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美的教育,进而推进小学生长远发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金剑锋.有效“范画”增彩课程[J].小学教学参考,2010(06).

篇(2)

高效课堂必须实现课堂资源利用最大化,课堂效益最优化。课堂的资源包括学生、制度、教材、课标、考纲、班级文化、班委建设、组长、结对子、小组合作、课桌椅、书本的摆设,等等。所谓把资源做到最大化,就是根据资源的功能性,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形成教育合力的目的。在所有资源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在课堂学习中,没有睡觉的、没有走神的学生、没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的学生,就是学生资源利用最大化。

效益最优化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效益最优化的基本表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到“四个不”:不预习、不拖堂、不回锅、不大量纠错课外作业。深层次的是在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学生有高质量的成绩。

只有资源利用最大化或只有效益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实现这一核心理念要做到以优化教学环节为基础,以课堂为核心,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根本。通过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制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小组合作、展示互动、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辅导、试卷的命制与分析、评价、教学总结。这些环节,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意味着课堂效益的提升。优化教学环节的方法第一步是熟悉教学环节;第二步是熟练掌控教学环节;第三步是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效率。

高效课堂要达到“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就必须改变以往对课堂教学评价单一的模式,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如做到“教、学、考的统一、课堂教学与教科研的统一、教学与德育的统一”等等,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形成以优化教学环节为抓手,围绕课堂教学这一核心,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科研和德育的范式,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实施高效课堂要达到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对推进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的制定。方法与策略的制定,完全照搬他校的,势必会有“肠梗阻”。在制定学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时,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和教务主任)首先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和人件做出理性选择,如选择渐进(低起点、小步走)、快节奏还是跨越(高起点、大步走)的课改路径,如何争取资源(课件、多媒体、印刷学案、黑板+粉笔、互联网+教育)支持并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施高效课堂能否在高挑战的背景下获得高支持(实施高效课堂后的考试成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负担、压力的减轻,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效课堂的认同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是检测静态的结点(如成绩、课外作业量等),还是动态的序列(教学实践的纵横向比较),或者是动静态结合的检测;其次,学校内部规范的课堂管理体系要在借鉴判断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融合中复杂生成,切忌用别人的表象作规范要求;第三,在目标期待与个性倾向中寻找平衡,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感;第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实施高效课堂的突破口是在科学发展引领下的教学持续改进,这种改进必须是教师教学效能的整体提升。影响教师教学效能的主要因素包括观念、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故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施高效课堂必不可缺的支持。

1.加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建设,并形成支撑高效课堂的理论体系

高效课堂推进的效度,源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任务担当。校长和教务主任角色的定位是“要有领导课程的核心能力”、任务担当是“要教师做什么,要想到我们为教师做了什么”。 成都市教育学会会长张乃文认为,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重要基础能力,校长有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课改健康而全面推进,校长课改的领导力正成为课改的焦点。校长和教务主任在课改中的角色定位与任务担当是实施课改的核心要素,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而校长和教务主任则是教师成败的关键。

课程领导力要着力于解决“做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做(认同)、怎么做(方法)、做到什么程度(标准)”,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方向、路径和标准才明确,实施高效课堂才有内驱力,推动高效课堂的发展才有活力。执行力主要是落实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原则,走的是先入模,再出模,最后形成特色的路径。对上述内容的阐述,要形成理论体系,让教师入心入脑,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在推动个体发展的同时,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在课程的执行力建设方面,着力于打造教师“三化四能”的能力。“三化”指:备课上课能做到“目标问题化,考点内容化,热点问题常态化”。“四能”指:拿起笔来能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翻阅课本后能上课――驾驭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未布置作业之前,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能有针对性训练――基本经验积累丰富,且能自我完善;有一本热点题集――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能主动进行研究,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三化四能”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

2.加强培训,强化引领示范作用

实施高效课堂,就教师个体而言必须经历“认同、生成、产生价值”三个环节;就学校整体而言需遵循“实践反思,专业引领,行为改进,能力提高”的发展之路;故实施高效课堂,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明确“做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做(认同)、怎么做(方法)、做到什么程度(标准)”,让教师反思现在的教学行为与所要实施的高效课堂要求有哪些差距,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使教师认同高效课堂,主动参与到课改活动中。其次,注意培养实施高效课堂带头人。任何改革不可能所有的人齐头并进,总有一部分人引领改革的发展,故学校要有意识在不同学科中培养实施高效课堂的带头人,让他们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有时还要对成绩好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找出他们共性的地方,形成本校的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教师更有认同感、更有说服力。

3.加强教科研,为实施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持

高效课堂基于优化教学环节提出,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目标发展体系,其发展一般经历合格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有规范的教学环节是合格;熟练掌控教学环节就是有效;能有效优化教学环节就是高效。一般情况下,参加工作1~2年的教师致力于打造合格课堂;参加工作3年左右的教师致力于打造有效课堂;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故各学校要加强教科研,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合格课堂、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标准,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和对合格课堂、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研讨,帮助教师解决在实施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师实际进行达标过关,在行为改进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4.完善机制,有效推进高效课堂

改革的路径走向分为效率型改革和活力型改革。效率型改革一般指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通过行政指令,一竿子到底;活力型改革也称为内发式改革,它是由下而上的改革,通常通过基层结合实际,自我担当、探索路径、自我发展、形成特色。实施高效课堂属活力型改革。

为什么说实施高效课堂是活力型改革,这是因为由主管部门主导的强制性的课改,往往面临分学科、分年级等具体改革目标的模糊,改革方案的有限理性,对各学校课改主体认识的缺位和课改常规监督乏力等因素。课改的知行心态理念一般分为“到哪里(方向)”“如何走(途径)”“到了没有(目标达成度)”三个阶段。教育局构建的机制只能明确“到哪里”,而“如何走(途径)”“到了没有(目标达成度)”则只能靠学校的自我担当,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科学态度。

在建立实施高效课堂管理机制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为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可以培育和组建以校长和教务主任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宣传和实践团队,建立起相互交流探讨的机制,通过团队进一步做到以“理”服人。

篇(3)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证高效课堂

因为教学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系统性很强的活动,所以要在“台”前下足工夫。首先是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单词要提前集中识记,课文要提前让学生尝试翻译,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划出来;其次是课堂的精心备课和多媒体的恰当应用。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把握重点、难点,重视课堂导入,以教学的艺术魅力在导课阶段就激起全体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论是词汇教学、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还是篇章分析教学,都应像一部完美的交响曲的序曲一样,第一个音符就能拨动听者的心弦,在学生内心产生共鸣。

二、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如何,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一样或不一样来判断是否有效

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培养方面,受益愈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质量愈好。

三、要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节省课堂时间

以下有一些具体方法:1.让课代表帮助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2.可构成互助学习小组。3.所批卷纸要让学生及时反馈在书面上更正。4.分层布置作业。

篇(4)

1.人数要求:可分为两人组、四人组,最多不能超过六人组。

2.合作性原则:组员与组长之间要充分发挥小团队作用,避免强势单兵作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小组内要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因此要注意性格上的搭配,让学生乐于合作互助。

3.互补性原则: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取长补短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合作学习中要更多地集中优势,发挥特长,让他们彼此欣赏,互补所需,共同进步。

4.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小组尽量保持稳定,利于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但不排除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二、小组的管理

1.小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小组学习的决定性人物。他要先梳理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组内进行分工,组织组员合作探究,对组员的行为、学习方法、纪律等方面进行管理。

2.组员:接受小组长的分配、管理,与组内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优势显现出来,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小组长培训:教师要利用课间或自习课时间对小组长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指导小组长在合作学习中处理好组内的分工及汇报,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和恰当的语言帮助组员理解和掌握知识,结合组员的特点安排学习及汇报内容。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与各组组长交流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如,一组的某某同学这节课怎么没有发言,组长要注意,多帮助指导;二组的某某同学这节课表现得不错,组长要及时总结表扬;三组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如果这样设计会更加突出中心(教师讲明理由);四组同学回答的问题有些重复,如果换一个角度去回答,效果更好(教师举例示范)……这样循序渐进地坚持下去,各组的小组长就会很快的成长起来,能够理解老师的意图,协调好组员的关系,抓住重点问题去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补充,从而避免了学生汇报时的单一重复、抓不住重点和讨论的“跑题”。

三、营造和谐氛围

1.设置评比竞赛栏目,利用每班班级的后黑板进行评比,评比内容不只是课上的表现,还有学习笔记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上交情况,班级卫生、纪律、好人好事等,均可纳入评比栏目,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利于课堂合作交流。

2.确立各组的合作目标,各组组员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制订各组的奋斗目标,形式上可以“标语”或“口号”的方式来体现。如,“我的课堂我做主”“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团结就是力量”等等。

3.营造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敢于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要教会学生发现、挖掘、欣赏、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四、评价多元化

1.赏识为主的评价原则。无论是师评还是生评,都要本着激励赏识为主的评价原则,让学生在公正的氛围内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先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结合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适时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不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发展。

2.课内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课上评价:每节课学习汇报中,组员及班内学生可结合学生表现及时评价,及时鼓励,指出不足,教师也要注重对个别表现突出或进步较大学生的评价。课后评价:每天最后一节课教师可安排各小组学生先组内自评,再全班评,最后教师总评,针对各组学生的合作情况、汇报情况、补充评价情况进行总的评价,评选出日优胜组,再利用每周班会评选周优胜组。学校结合每班的推荐评选校级优秀之星,将学生的照片和主要事迹放在校橱窗内进行展示,起到榜样的作用。

3.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

(1)组内相互激励法:组内击掌、竖拇指互相鼓励、互相激励。

(2)语言激励法:“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你回答问题真准确”“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快”……

(3)评语激励法:在作业本、作文本上写下鼓励或期望的话语,或以小红旗、笑脸、红花等形式做标记,以激励学生进步。

(4)利用校讯通平台发短信激励法:将学生的点滴进步、良好表现及时利用校讯通平台向全班家长发短信,这样学生不仅在校内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回到家后还可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定会使其信心倍增,事半功倍。

总之,要实现真正的自主高效课堂,不仅要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还应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认真思考,大胆实践。

篇(5)

新课程对化学科的要求:课时大大缩减,而学习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比如选修增加了物质结构等,而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却大大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等。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对教师设计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针对化学科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控制讲授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新授课根据所学内容分为事实性知识新授课、理论性知识新授课、实验探究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化学综合复习课又根据复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分为知识梳理、专题复习、习题训练、测试讲评等。为了更好的控制讲授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分三类来分析。

一、事实性知识新授课、理论性知识新授课,要充分做好三个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理解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的前提下,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方法,设计预习学案、课堂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学案,学会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精讲点拨:首先指导学生参照学案认真读书,查阅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初步掌握或了解知识。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中,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例:电解质第一课时

通过:【自主学习】

(1)所学过的酸、碱、盐举例

(2)上述物质的固体、液体水溶液能否导电?

【合作探究】

(1)NaOH固体、NaOH溶液、NaCl固体、NaCl溶液、KNO3固体、KNO3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水溶液、酒精、蒸馏水是否导电。这是为什么?

(2)据此可以怎样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很顺利的解决了酸碱盐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大大缩短了教师讲授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3.达成优质高效的有效训练:有效训练的目的是确保目标达成,设计训练题时要注意:①题目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学生的需求;②要围绕教学重点;③要注意疑点、难点、易错点;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和矫正,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点拨。这样,教师的功夫下在了课前,节省了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还时间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验探究课和研究性学习课

1.课前准备: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根据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演示等需求,做好实验仪器、实验场地、教学规划等。设计好预习学案,使学生通过阅读学案明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基本知识。

2.实验课研究课的讲授时间的控制:教师提高与学习有关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交流达成共识,小组提出,老师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最优方案。然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记录好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反馈纠正,形成完善结论。

三、综合复习课中的知识梳理课和专题复习课

复习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在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做好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围绕知识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好预习学案,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参照课本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

2.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基础上的精讲点拨:学生根据课堂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梳理知识并进行适当的综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在关键处给与指导和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要加强知识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然后,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再讨论解决,最好师生共同分析解题。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如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化学平衡中等效思想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的复习,都可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题多用,举一反三,使学生脱离题海,而能多角度巩固知识。

3.复习课中的题目要精选。不仅题型准确灵活考查知识点,而且综合性较强以点带面,可将多个知识点融于一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如复习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可选用下题:(09江苏)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篇(6)

随着课改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以下总结,归纳为三点,即一围绕、二多样、三拓展。

一、围绕,即是围绕考纲,明确考点,强化教学目标。

考纲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解读考纲,把握考纲,重新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每一节课前,将考纲和考点的要求用大屏幕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考查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有侧重的去掌握相关的内容,就重避轻,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只要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课堂的学习效果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多样,即是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三的复习课不等同于将学过的知识重新再现一遍,而是在把握考纲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制定好每一个内容的复习计划、策略和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实施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将其归纳为了三“化”教学法:

(一)即一是提纲化;

(二)二是动态化;

(三)三是灵活化;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1、提纲化:在每复习一节课前,将本部分知识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以提纲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用5——6分钟的时间将提纲中的内容填写完整,不会的内容先空着,通过本节课复习后再补充完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回顾,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增殖内容是,我是这样设计的提纲:

(1)细胞增殖的方式( )、( )、( )

(2)我们重点学习了( )和( )两种方式,其中( )分裂后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分裂后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而有性生殖必须要经过( )分裂,且有性生殖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要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和( )定律。

(3)归纳有丝分裂的特点( )、( )、( )、( )

(4)归纳减数分裂的特点( )、( )、( )、( )

(5)如何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 )

通过这种设计,就把有关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使其更完善更系统,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

2、动态化:生物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很多内容多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如何抓住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做法。一是设计一些与本节复习内容相关的对学生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将教材中死板的、抽象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具体的、形象的内容。

3、灵活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因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常采用问题引导法导入复习内容,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去思考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对于教材的实验内容处理,有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像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植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后把意见汇总,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比教师的灌输更有说服力。其次,在习题训练方面也要多样化灵活化,

三、拓展,即针对相关内容对知识面进行拓宽。

篇(7)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111-02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当代教育工作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各级各校都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高中是整个教学生涯中较为重要的教学阶段,高中数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广大教师的研究课题。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和学生自觉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的课堂。在此,笔者从五个方面浅谈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些策略。

一、课前老师要做到备课充分,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

课堂要实现高效率,老师必须在课前备课下苦功夫,备课不仅是写教学设计、导学案,备好教材,而且要备好学生,即仔细研究教材、理清教材,仔细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仔细分析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漏进行周全地考虑和预见,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做好应对准备,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准备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例题和课堂练习。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如果哪一节课学生预习到位,课堂效果就比较理想,反之则差。因为学生在预习中对课堂上将要讲解的知识有了初步的学习之后,就会了解新课的难点、重点,了解自己在哪些地方存在疑问,这样就把一个被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对于课前预习教师要有明确性和可行性,预习设计的问题要有点拨性和层次性,布置的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和反馈性。教师要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供学生预习使用,问题设计难度不能太高,以免打击学生,要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预习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将预习内容与教案设计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的题目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充分考虑要求学生预习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预习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实践证明,已经提前预习过的学生,他已经清楚自己疑问在哪里,于是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更主动地去解决疑问,学习效率也会高于别人。当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做好充分的备课、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之后,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枯燥无味,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功课。在教学中老师若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让每位学生身临其景,触景生情,把数学中抽象的、复杂的问题设置到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中,那么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数学必修4中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内容,怎样让学生把对初中已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转化到即将要学习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创设合理的情境,举出如物理学中的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圆周运动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周期现象的普遍存在,认识到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到三角函数实际上是数形结合的产物,了解到这也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摩天轮的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知这其中蕴含三角函数知识。可用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旋转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效果。

三、课堂上普遍关注学生,变低效课堂为有效课堂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课堂上经常用眼神扫过全班的学生,特别是经常开小差的学生,学生就会更专注到课堂上。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经常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一种方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笔者所任教的上一届体育班,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能力比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笔者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表扬与激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与重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一位同学平时爱睡觉,作业也是抄别人的,但他抄的作业都很工整。笔者就针对他这个特点及时地在班中表扬了他,使他感到不小的惊喜,觉得老师一直都关注他,从那以后他就很少在课堂上睡觉了。有好几个(下转第116页)(上接第111页)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笔者就不断地鼓励他们,经常跟他们沟通,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慢慢地他们班的数学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低效的课堂变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好转,数学成绩逐渐提高了。经过这样的努力,有几个同学在高考中考得了90多分,这对体育特长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

四、让小组活动进入课堂,变低效课堂为有效课堂

现阶段很多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都是大班额教学,这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学习应该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科学地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优等学生的优势,推行学生互助学习机制,这样,可以大面积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人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上高中必修2-1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双曲线的定义以及双曲线的图象的画法比较抽象,很多同学都难掌握。为此笔者把本班同学分成15个小组(按平时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各占一半的原则来分),发给每个小组一根拉链,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老师负责巡堂并帮助弱组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派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样做使那些平时上课参与度不高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课堂上,抬得起头,挺得起胸,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调动了整个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就能从这抽象的概念中领会双曲线概念的真谛,掌握了双曲线概念的实质,从而掌握了双曲线的画法。把本来很难上得好的低效的课堂变成高效课堂,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已影响到我们教育教学的发展。在大多数的学生中,普遍认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比较复杂,比较难学。因此,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将一些图像、图形、动画、视频等展示出来,将抽象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展示出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工具,利用好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对数学图象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 “函数y=Asin(wx+φ)的图象”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物理学中简谐振动的图象,来激发学生研究三角函数图象的兴趣。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平移、振幅、周期这三种变换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图形由静到动、由抽象到具体变换的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图形“形变”的过程,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勤荣.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2009(1)

篇(8)

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学生以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重点还在我们的课堂,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语文课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语文课的任务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篇(9)

一、构筑优质课堂的标准与实践误区

1.优质课堂的标准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

度、合作的效率和探究的深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课堂中是否依据新课程标准施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并且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2.构筑优质课堂的误区

(1)认为优质课就是普通“观摩课”

许多观摩课中是为了迎合评课的标准而设计的,并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这样的课当然不能称为优质课。

(2)认为优质课就是“多媒体教学课”

多媒体不是什么课型都适合使用,比如一些可以动手做的实验、一些反应原理等。如果运用不当,或者是把多媒体当做目的而不是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手段,则多媒体使用就无任何意义。这样的课当然不能称为优质课。

(3)认为优质课太花精力,虎头蛇尾

不可否认,要上好一堂优质课,确实需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备好每堂课本身就是应尽的职责。当然,我们也可以集大家之力量,通过学科教研集体备课,再经过课堂实践和反复改进,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如何实施高效教学策略

1.要有高效教学理念的指导

一堂好的化学课要有高效率,说得通俗些,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的“高效”,不只停留在学生的知识建构方面,还包含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等。教学要获得效果,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二是指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并借助一些技巧,如:重音重复、抑扬顿挫、表情手势、深入浅出等。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更谈不上高效教学。

2.高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从高效备课入手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尽量做到“各尽其才,为我所用”,尤其是关注备课中的信息采集,扩大信息来源,并且要求信息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追寻学科前沿。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充分整合这些教育资源,体现出优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是做好课堂预设的物质基础。

(2)从教学模式构架课堂

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新课程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愉快,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讨论探究式、实验探究式等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比如,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概括如下:

(3)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

对于理论性强的课堂,要优化讲解,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讲授应重视思维的迁移与延续性,倡导简洁、精炼、有效度的课堂讲授,优化课堂结构,重组环节步骤,重视信息的整合和反馈,研究课堂信息的交互性。此外,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是否达到高效、优质,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建立“师生互评”的评课体系,对于实现“教学双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效果,也要关注学生学的效果;不仅要注重评价教与学的效果,而且要注重评价教与学的过程;从课堂的“五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师生互评,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5)配置合理的课堂练习

注意学生作业练习的高效性,选择一定量有开放性、探究性的习题,让学生开拓思维。课堂练习配置应该合理、有密度、能够引导学生智力潜能开发,要和学过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要做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尽可能减少课外作业量和家庭作业量。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让教学行为高效化,使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特别是在“导学案”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懂得了在课堂上不仅要导得得法,更要注重学生学案的有效实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求得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目标定位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师的导教方略要为此目标而设计。以往的教学中,目标设定往往取之教学参考书目及现成的教辅资料,不顾及自己教学的实际,这样的“拿来主义”式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堂行为之中不是“无的放矢”,便是可望而不即的“高纬目标”,学生如坠五里云雾。一堂课下来,该实现的教学目标没实现,该掌握的知识未掌握,该培养的能力没培养,何谈高效课堂?这样,迫于教学目标没有实现的压力,不得不把一些练习、一些知识一股脑儿地变成家庭作业。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而定位的教学目标,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怎么也投不进去,就失去了信心;篮筐太低,学生轻易灌进篮球,当然也没有收获的喜悦。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时,要兼顾所授班上学生的好、中、差等层次。目标定位因人而异,因教学实际而定。起码应保证80%以上的学生能达到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如果这些学生能掌握80%以上的教学内容,可以说课堂就是高效的。因此,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尤为重要。要根据实际和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水平去制定学习目标,而且表述简约、明确。学生在课堂上该学的知识学会了、掌握了,并且练习了,目标高质量实现了,课堂自然是高效率的。

二、制定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对课堂导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立足于已有的知识体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导案服务于学案,再辅以现代技术的应用,构建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实际操作、媒体拓展、训练有度的高效课堂。拿到教材后,教师不应该考虑怎样教,而应思考该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能力,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讨论等学案的实施,多途径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综合发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对小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要设计好,以怎样的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是关键所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无疑比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更为深刻,这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三、当堂训练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导学案的精髓是学生把最重要的练习当堂完成,而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在课外练习。这样的好处是在课堂这个天地中、在学习同伴的作用下、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学困生得到充分关爱,学有所得,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全体学生都在课堂上实现学习目标,课堂自然高效化。尤其在农村家庭教育环境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当堂训练最适合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也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障。需要指出的是,学生训练时间多,有的教师会认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试想,在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有何意义呢?

四、课中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必需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提问时,教师要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的心里去,问出水平来。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其技巧性,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所提问题要避免泛泛化。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对所提问题要有难易之分,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思考和回答,控制数量和次数,防止随意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要期待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也不要追问到底,否则将适得其反,影响课堂的高效性。

篇(11)

数学高效课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

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

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数学高效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传统方式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比照例题机械重复的训练,即所谓的熟能生巧。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赖于思考的惰性,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每节内容的学习都先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独学,凡是自己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包帮代替地讲,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要讲的问题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数学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讲点拨。教师精心备课,把握教材,认真拟写导学提纲和编写练习检测题是决定课堂高

效与否的重要指标,导学提纲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试题的精选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学生不需要机械重复的训练做题,教师也不需要整天埋头于批改作业中。教师有更多时间去反思,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不需要讲的内容坚决不讲,学生能够讲清的就让学生去讲。但是,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地精讲,要求达到“精确、精炼、精彩”。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初中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