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采购管理基本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3: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采购管理基本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采购管理基本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的物资供给和工程的实施进度,所以,分析公路工程的物资采购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这是确保公路工程物资采购效率的前提。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目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公路工程是线性分布的一种人工构筑物,具有固定性、分散性。其施工具有点多、线长,大部分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结构复杂多样、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同时其投资具有造价高、投资大,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多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难度大、控制点多,而所占比例最大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更是难上加难,也直接决定着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成败。

2.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常是最低价中标,利润非常微薄,这其中物资成本约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假设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造价为6亿元,那物资成本将占到4亿元,物资成本若降1%,将会节约成本400万。可见,加强物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资成本,将会有效的降低公路工程施工总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物资成本主要包括物资采购成本和消耗成本两方面。物资消耗成本可以通过组织内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管理、消耗定额管理等方法实现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主要包括:材料价格、运费、订货、收货、仓储保管等费用,受组织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管理,节约物资采购成本,对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中的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材料分类及成本控制要点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材料分类

公路由于其特殊性,项目物资材料种类繁多,一般包括:(1)主要材料:在招投标文件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材料。一般包含金属材料、水泥、砂石料、钢绞线、混凝土外加剂、沥青等;(2)小型机具:工程施工中单人或双人可手持操作的机具或工具。含电焊机、蛙式打夯机、水泵等;(3)机械配件:施工大型机械设备的各种配件及油等;(4)低值易耗品:劳保、小工具等一次性使用不能回收的物资;(5)周转材料:钢模板、脚手架、枕木等能够多次使用并能回收的物资;(6)其它材料:五金、交电及办公后勤日杂材料。

2、公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特点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决定物资采购具有以下特点:(1)采购的对象复杂。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的对象种类多,供应量大。从总体上与工程、服务组成混合型采购,各类采购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在时间、质量要求、价格、合同、工作流程等方面有着极其复杂的内部联系。(2)采购数量和时间不均衡。由于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不均衡性,使得项目的需求和供应不均衡,采购的品种和使用量在实施过程中大幅度地起伏,几乎没有规律可循。(3)采购供应过程复杂。要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必须有复杂的招标过程、合同的实施过程和资源的供应过程。每个环节上都不能出现问题。(4)采购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采购计划是项目总计划的一部分,它随项目的范围、技术要求、总体的实施计划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同于工厂所用物资的采购,也不同于政府采购。需要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紧密配合,根据实际工程施工用地、资金、机械设备、劳动力等情况详细制定工程进度计划,细化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准确计算各种材料用量及进场时间点,在满足连续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减少订货次数;合理规划确定材物资运输路线和仓储位置,力争降低场外运费和场内二次倒运费用,节约采购成本。

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要点

物资采购管理的重点是目标价格管理,即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控制要点:(1)采购价格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或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获得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同时应关注国内市场物资价格波动趋势,及时有效采取措施,降低价格波动风险。(2)采购运费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体积、质量大,运输成本高。在材料采购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物资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法,降低运输成本。(3)采购订货、收货成本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合同一般都会约定材料按需供应和最小供货量,即只要项目部需要材料且需求量超过最小供货量就通知供应商,供应商在约定的供货周期内将所需的材料供应到指定的施工现场。供货次数多将增加供应商的运输成本,项目部增加收货、验货成本;供货批量大,将增加项目部的仓储、保管费用,因此要合理确定进货批次和批量,节约采购总成本。(4)仓储、保管费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野外施工无现成仓库,都需建临时仓库。为降低仓储、保管费用,需争取降低物资的库存量,在满足工程连续施工的前提下避免有大量的库存。因此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准确计算物资用量,编制详细的物资进场时间表,即物资采购计划。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确保公路工程的物资采购可以满足公路工程的需要,确保公路工程的物资采购工作能够给公路工程的实施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小兵.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5.

篇(2)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market competition is unusually intense background,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material procurement cost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reduce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improve the enterprise profit level,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cost in procurement costs, and further from the macro, micro two angles propose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material procurement cost control, strengthening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curement cost;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3

在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招投标报价与技术创新等方面,而忽略了采购过程中管理的重要性,采购管理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成本控制中也起到了基础作用。采购活动是工程项目造价的出发点,低成本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利润,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影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造价中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普遍以广义采购成本为基础,以可见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分类方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计算。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影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造价中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分析如下。

(一)可见成本因素

1、采购价格。也就是广义采购成本中的购买价格,它是企业通过任何方式取得的采购报价,是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采购成本高低的最重要指标。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造价中影响采购价格的因素有:一是采购价格,根据工程项目具有对单一产品如水泥等的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可以尝试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降低缺货成本与购买成本之间的差异;其次是采购价格的底线,采购价格的底线会对一个工程项目造价带来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只有在充分计算了企业的采购价格底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及时的报价;三是采购原材料的供需关系,由于一般的工程项目的建造时间都比较长,因此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和对未来一定时间的市场脉搏的较强感知能力,对原材料进行买卖以节约采购成本;四是采购数量,采购数量的增加可以带来相应的折扣,企业应当在原材料数量的积压与采购折扣之间进行衡量,力求将采购成本降到最低。

2、交易成本。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与交易时,都需要花费一定数额的成本费用。

3、运输成本。一旦采购结果确定,进入采购实施阶段就会涉及到所采购原材料的运输问题。采取哪种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采购方与供货商以及承运方之间的付款、损失、损毁赔偿权等都会产生相关费用,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在这期间所有产生的费用构成了运输成本,也是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质量成本。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所采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一致性成本、不一致性成本与最终使用成本三者共同构成了质量成本。因此,为了保证物资供应方与采购方所要求的质量一致,采购方需要付出相关费用,也就形成了质量成本。

5、运营和物流方面的成本。企业需要付出相关的费用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对各种形态的采购物资进行有效的协调管理。因此采购的运营与物流费用也是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隐性成本因素

通常人们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不易衡量的资源,称之为隐性成本。对隐性成本进行分析与研究,也能够降低采购成本。

1、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重点考察的是人,也是最难衡量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因为采购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采购水平,可以起到降低项目成本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采购人员的数量直接影响了采购成本。

2、资金周转成本。由于项目总的物资采购数量固定,因此采购的次数与进货时间会对项目的资金流量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一般来说项目的需求量是一定的,采购次数的变化会带来房屋占用与管理费用的相应变化。所以,合理得利用库存,加快库存的流转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由于采购材料、采购资金与材料库存在时间匹配上有可能存在不一致,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差,有可能节约数量可观的隐性成本。

3、信息利用成本。物资采购的数量是以对项目运作情况和工程进度等信息的了解为基础的。因此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化程度的集中与信息高度发达,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来获取与工程项目造价中物资采购相关信息,这也伴随着产生了信息利用成本。

二、加强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强化建筑企业造价管控的措施

(一)宏观角度措施

1、优化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卡控。采购是工程项目成本优化的关键环节,只有完善采购制度,明确采购计划制定、审批、方式及相关部门责任,从制度上卡控过程实施,并合理管控采购渠道,逐步建立供应商档案,为企业日后的采购进行比对和参考,便于对供应厂家信誉及原材料的筛选。同时,及时将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归档,定期收集物资供应信息,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研究采购市场价格波动的本质原因和供需比,阶段性评估现有价格。

2、分析比对价格,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成本控制是企业物资采购的首先目标,针对不同现状将制订相应对策。如资金雄厚的企业可采用一次性付款等结算方式来获取价格折扣来降低采购成本;公开招标可以通过供货商相互竞争来获得采购价格底线;根据市场供需、地域性、季节性差异进行采购囤货,在获取低价同时也可能造成原材料的成本积压;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缩短供应链,直接向制造商订购,减少材料采购供应商中间环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同时,也收获稳定可靠的技术及售后保证。

3、充分调配资源,合理配置人力。优秀人才德才兼备,在业务技能及能力知识上出类拔萃,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企业一半的资金。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技能轮岗,师徒帮带,不断强化员工技能整体水平,优化人员知识结构,发挥人力资源调配最大优势。

4、细化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操作。将企业采购部门工作进行细化,规范业务流程,实施专人分工,跟踪项目落实,实时过程卡控,及时进行反馈,最终达到合理预算。一方面缩小了员工的业务范围,使其在本职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分工和内部牵制,降低部门之间营私舞弊。

(二)微观角度措施

1、原材料库存管理。广义采购成本分为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大成本是相互联系的,甚至会呈反向变动。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性态,使成本总和最小。因此,工程项目造价中物资采购成本需要集中考虑其综合成本。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做到及时补给,库存管理需建立库存警戒值,确保供需平衡。同时结合每日需求变量,提前做好采购,确保供应中断损失及储备成本之和最小。

2、采购管理。概算是工程项目造价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概算,不断分析工程项目中相应物资的需求量。在成本因素的前提下,结合概算结果及工程项目的完工进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项目期内的采购次数及数量最小值,确保储存成本与缺货成本最小。

3、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的支出费用也是价值不菲,所以,采购固定资产也构成工程项目造价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固定资产的管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结合企业需要,评估固定资产在其的战略地位,购买或融资租赁相应必备固定资产,通过递延的形式缴纳,起到延期付款与节税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阶段性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考虑适时的经营租赁,减少成本支出和设备使用过程维护。4、商业信用。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和其他企业之间逐渐建立起商业信用,

4、商业信用。在与其他企业的业务往来过程中,企业会逐渐建立起商业信用,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企业也可以获取免费的信用。但是企业有可能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需要考虑放弃部分商业信用,这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企业应该确保放弃商业信用与缺货成本而付出的代价之和最小。

5、节支增收。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一,在“节支”方面,重点工作是加强项目材料费用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一个项目的材料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不低于50%,所以,材料费用的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其中又包括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和材料购买价格的控制。如:在材料消耗数量控制上,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参考定额数量,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额度,并必须配套一定的奖惩措施,节约了要进行奖励,非必须原因超耗浪费要承担损失,以提高大家节约材料的积极性;在材料设备购买单价控制上,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参与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必要的时候根据项目中标情况提出材料设备参考价,定期进行小宗物资材料单价比较,并参考项目中标单价情况提出费用比较清单。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劳务分包时,除了劳务谈判确定分包队伍外,劳务招标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并注意做到: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队伍参与施工;不要无原则压低劳务分包单价,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可能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劳务队伍,规定在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达到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可获得奖励,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积极性,施工企业、劳务队伍达到双赢。

其二,在“增收”方面,其对象主要是业主单位,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承包合同、优势单价、技术与造价有效结合。因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合理利用承包合同中有利条款,必须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相关条款要反复研究,仔细推敲,发现漏洞,有效利用;合理利用优势单价,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设计变更的有利机会,尽量利用不同的施工工艺的特点,尽力说服业主进行设计变更,增加优势单价的工程数量,从而谋取更大的利润;注重技术人员与造价控制人员紧密配合,由于技术人员因本身工作特点的限制,对施工成本方面的了解不足,在这些情况下,成本控制人员应积极参与施工方案的制订,在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为项目谋取更大的利润。技术人员应提出能够达到设计意图的几套方案给成本控制人员进行比较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作为确定施工方案的量化依据。重点强调这上述三个方面的目的,是为变更索赔提供有效依据,争取最大收益。

三、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是整个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物资采购进行得正确及时,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确保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如何对工程项目造价中物资采购成本进行合理有效得控制,这是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一直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采购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源市场中,通过合理的选择、购买方式或者物品、技术以及服务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物美价廉的资源。在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的采购目标对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采购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企业也对采购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采购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采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教学方式对于传统和单一的阶段上,老师负责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负责听,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教师,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花的心思和时间都较少,一些教师甚至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进行教学,所以课堂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对采购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而并没有理解这些知识点的真正内涵,在实际的采购管理中,并不能真正将这些知识应用起来。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认真听讲的学生比较少,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2.教学环节不合理,缺乏实践教学

采购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在采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学的实践性。首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案例讨论以及实践活动,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往往得不到提高,学生也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采购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在实际的采购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环节,包括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还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等,因此要求学生在各个环节都有着较强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企业对采购管理人员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而是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除此之外,采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缺少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在一些院校内,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参加采购管理的实践活动。

3.教学内容不合理,教材质量有待提高

《采购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有多种采购管理的教材,而不同的采购管理的教材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者和教师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所以编写出的教材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采购管理课程应该包括采购管理的基础知识、采购计划管理、价格管理、招标管理、采购风险管理以及供应商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样,对采购管理所有知识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对采购管理的理解,最终导致采购管理教学内容不够科学。此外,虽然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真正可以体现高职教育发展理念同时又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的教材非常少。

三、《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1.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购管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使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现代媒体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我辨别的能力。由于采购管理课程的实用性非常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以及项目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采购管理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转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

我国的物流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所以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校内实训设施,即使拥有实训实验设备,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想到教学的要求。正因为如此,采购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采购管理中的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的采购管理岗位进行实践学习,从而培养运用型的人才,让学生在真正的采购管理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校企教学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企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具体的采购活动中可以不断熟悉企业中采购管理的过程,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提高自身的采购管理专业技能,同时体会到岗位的职责。

3.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高校采购管理教学改革的成败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必须提升采购管理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负责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教师素质的高低还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态度以及人生态度,所以高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高校采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从教师队伍的选拔、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面进行。在教师人员的选拔上,采购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使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都合理,使教师队伍也呈现多元化形态,避免教师队伍结构的单一。其次应该加强对采购管理教师的培训,参加在岗培训或者外出轮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同时丰富教师的采购实战经验,让教师可以掌握企业实际采购的技能,让教师掌握最新教育技术。只有教师掌握了采购的实战经验,才能真正通过教师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采购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校外引进行业领域中卓越的专业或者高管来建立教师的优秀团队。

4.改革考试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在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对考试方式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应该彻底改变过去在几十分钟内,通过一张试卷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一整个学期的技能掌握的考试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应该注重采购管理的工作过程,将考试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能仅仅凭借着一纸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实际采购管理的工作过程,将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合为一体,充分展现考试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采购管理》的考试内容除了包括课程基本知识点之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购管理技能的掌握、采购方案的策划和市场调查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察,只要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例如可以通过顶岗实习进行考核,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还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采购管理》作为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重视,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骆金鸿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炯艳.案例教学在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黄体允.基于能力培养的商品采购管理教学优化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

篇(4)

在课程改革中,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内容中关于课程建设的主要精神,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紧紧围绕企业采购岗位的职业需求,根据生产企业物流采购工作流程的逻辑主线,以物流采购的真实任务活动为载体,进行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实施整体课程设计,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设计突出工作过程,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并将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中,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定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采购管理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采购管理基本知识和操作,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在采购过程中遵循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采购方面的职业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采购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作为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项目内容的学习,应该熟悉采购流程,获得从事采购管理工作岗位的能力。教学内容是以采购业务流程为主线,从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态度)目标着手进行选取与整合。

取相应的采购策略;

2、能够根据企业的采购需求选择相应的采购方式,并能运用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与供应商进行谈判;

3、能对供应商综合管理。 1、能够根据合格采购人员的要求找出自身的不足及规划努力方向;

2、能正确理解并自觉遵守企业的采购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3、掌握与同事友好相处的方式、方法;

4、具有团队意识和素养;

5、具有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实施强调讲练结合,强化综合实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据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注重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以授课教师利用各种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采购与供应现象和采购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主,强化学生对相关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教师侧重于对采购理论和采购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引导和督促。

2、情景模拟教学

主要是授课教师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模拟企业采购与供应的各种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各种模拟情境下完成各种采购与供应分析、研究及决策。教师侧重于对各种模拟情境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学生的指导重在组织、引导、督促。

3、项目教学

根据教学项目组织教学,教师侧重于对各项采购实训项目的开展进行组织和管理,对学生的指导重在鼓励、监督和方法支持。

4、实境教学

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业务环境和机会对学生开展采购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侧重于对各项采购实训项目的开展进行必要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鼓励、监督和方法支持。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项目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有特色的项目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理念,实现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过程的项目化及考核方式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与企业界人士一起就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炼出企业对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的技能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与企业人员共同设计开发训教任务和训教项目。教学过程的项目化训教项目均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协调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考核方式的项目化结合项目管理关注目标结果的特点,在对学生的考核点评中,将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质量作为学生的基本成绩。在基本成绩的基础上,可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成绩进行调整,使学生的意见受到尊重。

2、工学结合,实境训教(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人才培养之本,将人才培养置于“实境”即真实的职业环境之中,实现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物流管理专业与多家企业开展了紧密型合作,为学生实现基于采购与供应技能训练的顶岗实训提供了场所。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各种实训、实习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物流采购与供应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掌握对物流采购与供应理论和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秧军.《采购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85-90.

篇(5)

在我国,财政部已正式颁布了我国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及其有关管理规定,明确由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将逐步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国际惯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框架我国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尚未确立之前,应按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办法》进行管理。政府采购具体政策的制定应由财政部门负责;工作规划、组织和管理由财政部门牵头;供应商的资格确认、采购预算和项目管理,由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协商办理;采购货款,在供应商履约后,由财政部门按合同支付;采购中发生的争议应按现行规定处理,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对采购中介组织、采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应按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别负责,财政部门可以起协调作用。,其管理模式的基本设想如下:

1.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政府采购属于本级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因此,各级政府可在不违反中央政府制订的采购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制定各自的采购管理规则。但是,如果地方政府进行的采购项目,含有中央政府的专项拨款,应与中央政府协商确定采购主体。

2.建立政府采购主管机构。

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中的集中采购项目应由一个专职机构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政府采购中心是由政府组建并根据政府授权负有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和集中采购事务,并直接开展采购业务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中心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以及其他有关采购政策规定开展业务。政府采购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一些招标事务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承办。

政府采购中心应当组织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工程采购。主要负责组织专家对由财政拨款的公共工程的概、预算进行评估论证,核定建设成本;参与公共工程招投标。服务采购和货物采购。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确定标的底价,开展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监督合同执行,参与验收等事务。行政保障。主要负责各采购项目的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心行政事务。采购中心的人员应以专业人员为主,要特别重视吸纳工程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人才。科学选拔和安排政府采购中心人员,是为了确保采购队伍的专业化,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

采购中心的经费来源于向委托方收取的服务费。关于服务收费问题,考虑到政府采购中心既可自行直接组织采购,也可委托招投标中介组织采购,同时采购中心要承担履约、验收工作和采购风险这些特点,可参考国内现行招标机构向委托采购方收取服务费做法。所收费用,主要用于业务开支(包括纳税)、工资、人事培训及补充风险基金等。

3.明确具体的采购模式。

目前,国际通行的采购模式大致有三种:集中采购模式,即由财政部门或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所有的采购;分散采购模式,即由各单位自行采购;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即财政部门或专职机构直接负责对支出单位大宗、大批量或单项价值较高的商品或服务的采购,其他商品(主要是低价值和特殊商品)或服务则由各支出单位自行采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4.加强对招标机构或采购机构的管理。

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招投标技术性很强,因此应当允许借助招标机构来办理。另外,有的支出单位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不能自行采购,如果实行分散采购模式,他们就可以委托给采购机构来办理。因此,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后,要鼓励社会上建立招标机构和采购机构。一般来说,这些机构属于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帮助采购单位组织招投标等。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并制定办法对这些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管理。

5.建立仲裁机构。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需要进行仲裁。仲裁的主要内容是招投标和履约中的疑义和有争议的问题。在招投标和履约的过程中,招投标双方和履约双方在一些程序、协议条款和运作方式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义和争议,当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就需进行仲裁,如遇国际贸易合同纠纷还涉及到国际仲裁问题。从国际看,政府采购仲裁机构,有由财政部门负责的,如新加坡、韩国等;也有设立独立的采购仲裁机构的,如加拿大国家贸易仲裁法庭、日本政府采购审查委员会等;还有不少国家是由地方法院来进行仲裁的。我国也需要建立或明确政府采购的仲裁机构,以解决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确保政府采购公正、公平原则的落实,维护政府采购的信誉。

建立和健全政府采购的法规体系国家财政部已正式出台《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统一由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管理事宜,要求各级政府的货物、商品、服务采购主要通过竞争招标方式进行。同时,我国的《招标法》也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及控股企业在购买一定规模以上的货物、服务和工程时必须实行招标,这样就把部分政府采购纳入招标投标管理,强制性地对招标范围进行规范,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有了招投标法,无需再制定政府采购法。事实上这两个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政府采购法的调整对象是政府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的经济行为;招投标是指招标人发出邀请,要求投标人对所采购物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进行承诺的行为,因此招标投标法调整的对象是订立合同的行为。

2.法的类别不同。按法律的性质分类,政府采购法为行政法范畴,招投标法为民法、经济法范畴。

3.立法目的不同。政府采购法通过对采购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进行规定,有利于加强支出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与其他有关政策结合,使政府的有关政策目标得以贯彻。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主要是从技术上明确招投标的具体程序及相关要求,保证采购活动能够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地运作。

4.适用对象不同。从适用对象的覆盖面上看,招投标法要比政府采购法宽得多,政府采购法的适用对象是所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及使用财政资金的社会团体。招投标法的适用对象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和集体企业及其控股的企业。如从涉及的业务来看,政府采购法包括适用对象所有采购活动,而招投标法只涉及到适用对象中采购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以上且又适合于公开招标的采购活动。另一方面,政府采购法只强调买进行为,而招投标法应该包括买进和卖出两种行为。

政府采购法除包含招投标法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规范政府采购的主体、政府采购方式及各自的适用条件、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管理机制等内容。招投标法主要规定招投标程序和规则或规范企业的招投标行为,但不涉及采购实体、采购政策、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总之,两法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关系是:政府采购法为实体法,招投标法为程序法。我们考虑,政府采购的立法应与政府采购实践的进程相结合,政府采购立法工作应以现行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为基础,在经历大量实践的完善后,最终完成人大立法,形成《政府采购法》。“办法”属行政法规(规章),只是将政府采购行为统一于规范于国内的行政管理范围之内,使这项工作在国际谈判中仍有较大的灵活性;《政府采购法》属于国家法律,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最高形式。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但最终必须以法的形式出现。由于政府采购法涉及国际贸易关系,因此,在政府采购立法中,应充分尊重相关国际法的有关准则。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立法指南》,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政府采购非约束性原则》,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信贷采购指南》应作为我们重要的参考依据。制定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政府采购法中的有关政策性条款,要从国情出发,结合国际惯例加以明确;对采购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要有利于强化财政的主导地位;国内已有成文法中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但不影响财政对采购工作管理的,仍应维持其有效性。稳健起步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的实践应从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开始,目前,上海、重庆、深圳、河北、安徽、沈阳等地财政部门已经在进行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也将适时地对一些专项购置按照政府采购方式进行。我们将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从试点到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进程。

关于试点问题,各级政府应根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级的采购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应严格控制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范围之内,不应包括国有企业。按国际惯例,国有企业可以不包括在政府采购管理的范围之内;如将国有企业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等于扩大了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将来在国际贸易中会使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政府采购工作中,在采购项目和方式上要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既要安排标准产品的采购,也要安排一些非标准产品的采购;既要安排竞争性招标采购,也要安排分阶段采购、限制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以及集中采购和批量采购。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积累经验,锻炼干部。

3.在采购工作中,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制定采购政策和采购管理方法,监督采购政策、管理办法的落实,处理采购工作中产生的采购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及采购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不应干预(参与)采购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具体采购事务。各地在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时,对供应商的限制性规定中,不应也不能出现地区垄断和地区保护性条款。

4.在政府采购工作中,财政部门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政府采购工作不仅与预算编制、支出管理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紧密相关,而且还涉及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及外汇管理等项工作。按现行我国政府的职责分工,这些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因此,财政部门在工作中,应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共同把工作做好。切实搞好配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伸,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从财政系统来说,它需要改革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虽然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各方面能否对建立这一制度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形成统一、深刻的认识,将从主观上影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和普及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另外,由于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我国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既有预算内又有预算外,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把各种采购资金纳入统一账户,各部门预算也必须细化,财政对各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督将大大强化,这必将触动各部门的既得利益。同时,统一、公开的政府采购活动对行业垄断将构成相当威胁,也必然会遇到部门、行业的阻力。就地方政府来看,公开的政府采购将使其采购活动对本地区的保护难以奏效,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利益。因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也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

第二,加强预算监督。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后,财政监督将由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从而改变目前财政监督乏力,财政支出管理弱化的现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财政部门不仅要制定政府采购政策,而且要参与指导采购管理。这就意味着财政部门的工作领域将得到拓宽,财政干部的知识结构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既要懂政策、懂技术,还要懂市场经济,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监督。

篇(6)

在我国,财政部已正式颁布了我国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及其有关管理规定,明确由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将逐步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国际惯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框架我国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尚未确立之前,应按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办法》进行管理。政府采购具体政策的制定应由财政部门负责;工作规划、组织和管理由财政部门牵头;供应商的资格确认、采购预算和项目管理,由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协商办理;采购货款,在供应商履约后,由财政部门按合同支付;采购中发生的争议应按现行规定处理,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对采购中介组织、采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应按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别负责,财政部门可以起协调作用。,其管理模式的基本设想如下:

1.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政府采购属于本级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因此,各级政府可在不违反中央政府制订的采购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制定各自的采购管理规则。但是,如果地方政府进行的采购项目,含有中央政府的专项拨款,应与中央政府协商确定采购主体。

2.建立政府采购主管机构。

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中的集中采购项目应由一个专职机构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政府采购中心是由政府组建并根据政府授权负有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和集中采购事务,并直接开展采购业务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中心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以及其他有关采购政策规定开展业务。政府采购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一些招标事务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承办。

政府采购中心应当组织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工程采购。主要负责组织专家对由财政拨款的公共工程的概、预算进行评估论证,核定建设成本;参与公共工程招投标。服务采购和货物采购。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确定标的底价,开展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监督合同执行,参与验收等事务。行政保障。主要负责各采购项目的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心行政事务。采购中心的人员应以专业人员为主,要特别重视吸纳工程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人才。科学选拔和安排政府采购中心人员,是为了确保采购队伍的专业化,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

采购中心的经费来源于向委托方收取的服务费。关于服务收费问题,考虑到政府采购中心既可自行直接组织采购,也可委托招投标中介组织采购,同时采购中心要承担履约、验收工作和采购风险这些特点,可参考国内现行招标机构向委托采购方收取服务费做法。所收费用,主要用于业务开支(包括纳税)、工资、人事培训及补充风险基金等。

3.明确具体的采购模式。

目前,国际通行的采购模式大致有三种:集中采购模式,即由财政部门或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所有的采购;分散采购模式,即由各单位自行采购;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即财政部门或专职机构直接负责对支出单位大宗、大批量或单项价值较高的商品或服务的采购,其他商品(主要是低价值和特殊商品)或服务则由各支出单位自行采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4.加强对招标机构或采购机构的管理。

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招投标技术性很强,因此应当允许借助招标机构来办理。另外,有的支出单位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不能自行采购,如果实行分散采购模式,他们就可以委托给采购机构来办理。因此,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后,要鼓励社会上建立招标机构和采购机构。一般来说,这些机构属于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帮助采购单位组织招投标等。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并制定办法对这些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管理。

5.建立仲裁机构。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需要进行仲裁。仲裁的主要内容是招投标和履约中的疑义和有争议的问题。在招投标和履约的过程中,招投标双方和履约双方在一些程序、协议条款和运作方式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义和争议,当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就需进行仲裁,如遇国际贸易合同纠纷还涉及到国际仲裁问题。从国际看,政府采购仲裁机构,有由财政部门负责的,如新加坡、韩国等;也有设立独立的采购仲裁机构的,如加拿大国家贸易仲裁法庭、日本政府采购审查委员会等;还有不少国家是由地方法院来进行仲裁的。我国也需要建立或明确政府采购的仲裁机构,以解决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确保政府采购公正、公平原则的落实,维护政府采购的信誉。

建立和健全政府采购的法规体系国家财政部已正式出台《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统一由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管理事宜,要求各级政府的货物、商品、服务采购主要通过竞争招标方式进行。同时,我国的《招标法》也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及控股企业在购买一定规模以上的货物、服务和工程时必须实行招标,这样就把部分政府采购纳入招标投标管理,强制性地对招标范围进行规范,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有了招投标法,无需再制定政府采购法。事实上这两个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政府采购法的调整对象是政府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的经济行为;招投标是指招标人发出邀请,要求投标人对所采购物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进行承诺的行为,因此招标投标法调整的对象是订立合同的行为。

2.法的类别不同。按法律的性质分类,政府采购法为行政法范畴,招投标法为民法、经济法范畴。

3.立法目的不同。政府采购法通过对采购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进行规定,有利于加强支出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与其他有关政策结合,使政府的有关政策目标得以贯彻。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主要是从技术上明确招投标的具体程序及相关要求,保证采购活动能够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地运作。

4.适用对象不同。从适用对象的覆盖面上看,招投标法要比政府采购法宽得多,政府采购法的适用对象是所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及使用财政资金的社会团体。招投标法的适用对象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和集体企业及其控股的企业。如从涉及的业务来看,政府采购法包括适用对象所有采购活动,而招投标法只涉及到适用对象中采购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以上且又适合于公开招标的采购活动。另一方面,政府采购法只强调买进行为,而招投标法应该包括买进和卖出两种行为。

政府采购法除包含招投标法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规范政府采购的主体、政府采购方式及各自的适用条件、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管理机制等内容。招投标法主要规定招投标程序和规则或规范企业的招投标行为,但不涉及采购实体、采购政策、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总之,两法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关系是:政府采购法为实体法,招投标法为程序法。我们考虑,政府采购的立法应与政府采购实践的进程相结合,政府采购立法工作应以现行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为基础,在经历大量实践的完善后,最终完成人大立法,形成《政府采购法》。“办法”属行政法规(规章),只是将政府采购行为统一于规范于国内的行政管理范围之内,使这项工作在国际谈判中仍有较大的灵活性;《政府采购法》属于国家法律,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最高形式。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但最终必须以法的形式出现。由于政府采购法涉及国际贸易关系,因此,在政府采购立法中,应充分尊重相关国际法的有关准则。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立法指南》,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政府采购非约束性原则》,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信贷采购指南》应作为我们重要的参考依据。制定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政府采购法中的有关政策性条款,要从国情出发,结合国际惯例加以明确;对采购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要有利于强化财政的主导地位;国内已有成文法中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但不影响财政对采购工作管理的,仍应维持其有效性。稳健起步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的实践应从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开始,目前,上海、重庆、深圳、河北、安徽、沈阳等地财政部门已经在进行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也将适时地对一些专项购置按照政府采购方式进行。我们将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从试点到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进程。

关于试点问题,各级政府应根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级的采购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应严格控制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范围之内,不应包括国有企业。按国际惯例,国有企业可以不包括在政府采购管理的范围之内;如将国有企业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等于扩大了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将来在国际贸易中会使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政府采购工作中,在采购项目和方式上要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既要安排标准产品的采购,也要安排一些非标准产品的采购;既要安排竞争性招标采购,也要安排分阶段采购、限制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以及集中采购和批量采购。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积累经验,锻炼干部。

3.在采购工作中,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制定采购政策和采购管理方法,监督采购政策、管理办法的落实,处理采购工作中产生的采购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及采购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不应干预(参与)采购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具体采购事务。各地在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时,对供应商的限制性规定中,不应也不能出现地区垄断和地区保护性条款。

4.在政府采购工作中,财政部门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政府采购工作不仅与预算编制、支出管理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紧密相关,而且还涉及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及外汇管理等项工作。按现行我国政府的职责分工,这些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因此,财政部门在工作中,应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共同把工作做好。切实搞好配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伸,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从财政系统来说,它需要改革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虽然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各方面能否对建立这一制度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形成统一、深刻的认识,将从主观上影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和普及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另外,由于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我国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既有预算内又有预算外,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把各种采购资金纳入统一账户,各部门预算也必须细化,财政对各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督将大大强化,这必将触动各部门的既得利益。同时,统一、公开的政府采购活动对行业垄断将构成相当威胁,也必然会遇到部门、行业的阻力。就地方政府来看,公开的政府采购将使其采购活动对本地区的保护难以奏效,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利益。因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也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

第二,加强预算监督。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后,财政监督将由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从而改变目前财政监督乏力,财政支出管理弱化的现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财政部门不仅要制定政府采购政策,而且要参与指导采购管理。这就意味着财政部门的工作领域将得到拓宽,财政干部的知识结构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既要懂政策、懂技术,还要懂市场经济,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监督。

篇(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连锁经营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性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国内实际培养总能力还不足人才需求的1%,中国连锁业管理型人才未来3-5年内将长期面临人才荒窘境。据《名牌时报-超市周刊》进行的连锁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显示,营运、采购、店长成为连锁企业三大稀缺人才。有78.57%的企业需要营运或采购人才,在这其中,71.43%的企业需要营运人才,50%的企业需要采购人才,而对营运和采购人员同时需要的企业占所调查企业的42.86%;有53.57%的企业需要能适合店长职位的人才。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连锁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大量的基层和中层门店管理专门人才,这与高职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向十分契合。高职院校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各类连锁经营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营运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业务推广、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存业务流程和人、财、物、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连锁店经营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连锁企业行业标准

因为多数连锁企业提供给高职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门店基层岗位,如收银员、理货员、营业员等,以及门店主管及见习主管,能够在连锁企业总部职能部门担任管理岗位的高职生很少,所以,高职生未来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门店中、高层管理岗位。因此,我们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连锁企业门店主要岗位的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大多数还是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还是由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承办,还没有纳入学校教学的一部分,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没有实现很好地衔接。高职院校连锁专业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连锁企业的需要,就要解决连锁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问题。根据《零售业职业经理人(店长)职业标准》,初级零售业职业经理人(店长助理)要求了解零售业发展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现代零售经营理念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零售市场分析与企业定位、门店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零售组织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基层岗位、门店主管、店长助理等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参考《收银员国家职业标准》、《理货员国家职业标准》、《营业员国家职业标准》、《零售业职业经理人(店长)职业标准》等行业标准,笔者认为连锁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有:

1、销售技能

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销售技巧;观察判断、计算能力,掌握顾客消费心理及其变化规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货技能

商品陈列技能,熟练商品陈列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商品陈列的位置达到销售的目的;掌握卖场主要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技能、商品标价技能。

3、收银技能

点钞技能、收银技能,熟练收银机的使用,掌握识别伪钞的能力,掌握条形码技术、包装技能、顾客应对技巧。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连锁专业应采用产学互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的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构建教学体系时我们应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可以将连锁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1、专业平台课程:从事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首先应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与管理分析能力,掌握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本方法,能应用统计技术进行企业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分析和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因此,连锁专业可以设置《管理学实务》、《经济学原理与实务》、《基础会计学实务》、《统计技术》、《市场营销实务》、《消费心理学及实务》等专业平台(基础)课程进行以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篇(8)

        1 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其最终的职能归纳起来无非是保供与创效:所谓保供就是为工程生产建设提供合适的质量和数量的物资供应,确保物资供应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既不出现停工待料也不出现积压浪费;创效就是通过各种采购手段优化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和物资流通费用,进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保供与创效是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根本目的。然而施工企业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往往重视保供而忽略了创效的职能,甚至是拿着保供的幌子来损害创效的作用,常见问题可归纳三类:

        1.1 价格问题

        采购价格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是采购价格居高不下,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擅自提价或不合理提价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诸如2008年效能监察中发现的一例:某项目施工高峰期赶上当地水泥供应紧张,供应商趁机提出涨价,但检查中发现此项目水泥提价幅度明显高于市场水平,且在涨价时也没有遵守合同约定执行,出厂价调整时顺带连运费也同比例提高(而合同约定运费在合同期内保持不变)。

        1.2 数量问题

        项目物资采购过程中另一个容易出现纰漏的地方就是货物验收环节,数量验收控制不严,实际交货数量存在短缺,在砂、石料等大宗物资的验收时最容易出现此类数量短缺。这可能是由于收料人员责任心不够、控制不严造成的,也有部分情况是收料员为了私利,同供应商串通一气故意为之。

        1.3 质量问题

        交货物资以次充好,或者合同执行过程中供应商偷偷降低产品质量或标准。在供应过程中降低产品标准最常见的是混凝土外加剂类产品,供货初期产品掺量能满足设计标准,供应一段时间后产品有效成分降低,掺量随之上升。比如福建某高速公路项目采购的液体速凝剂,其最初掺量是3—5%,供应半年后其实际掺量上升到11%才能满足配合比要求,这是典型的质量标准下降,直接导致物资成本上升。

        2 物资采购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价格偏高、短斤少两及质量低下等问题,有的是因为物资采购人员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或者是责任心不强、把控不严等原因造成的,也有部分是采购人员为了私己利益而同供应商串通一气,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上级部门或建设单位干预采购、对采购部门施加影响造成的。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和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控制不严,监督执行不到位,物资采购业务不规范造成的。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将有效预防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偏差,提高物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3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与监督的几个措施

        3.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

        要加强物资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建立科学、严密、行之有效的物资采购供应内控体系,确保物资采购供应各项工作严格在制度约束下进行,规范行为。比较重要的管理制度有集中采购制度和采购监督检查制度。

        实践证明,分散采购是大量滋生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集中采购是堵塞采购过程中各种漏洞的有效办法。集中采购可以获得了采购批量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它有效压缩采购和物资流通环节的层次和机构,规范物资流通渠道和秩序,减少效益流失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在规范物资采购内控机制的同时,必须加强外部监督控制,借助其他组织、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财务监督检查、年度审计、业务专项检查等各种形式,对物资采购收料、发放、货款支付、内业资料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并予以广范围通报,防止商业腐败的发生。

 3.2 加强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

篇(9)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行驶速度快等特点,这对我国路桥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国路桥工程在近年来的施工项目不断增加,以此缓解公路交通面临的紧张局面。如何找到这些病害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加以防治,是我们公路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责任。“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作为影响路桥施工质量与施工寿命、维护费用的关键,路桥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是路桥建设管理工作的关键,同时其还是现代路桥施工企业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根据现代路桥施工管理研究结果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科学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才能有效的达到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目的、达到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按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和“安全发展”、“以人为本” 的安全理念,施工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1 路桥项目管理的基本现状

我国路桥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实行项目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总的来说,其管理水平与现实发展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高。近年来,公路桥梁工程质量事故较多,施工工期拖延较普遍,施工利润普遍不高。重大的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路桥施工项目管理敲响了警钟。这些事故无一例外都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抑或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当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流程存在较多的浪费、项目采购管理落后等问题在路桥施工项目过程中较为突出。

2 路桥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流程存在较多浪费

我们知道,施工流程是指施工的各个过程,即多组连续活动。根据价值流的定义,价值流是指企业运转从开始到结束的多组连续活动,这些活动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可能是外部的顾客,也可能是价值流内部的最终使用者。如果流程中的某个活动没有为外部或内部顾客创造价值,则被视为浪费。而在目前的路桥施工中,施工流程存在着较多的这种浪费现象。

2.2 项目采购管理落后

项目采购管理是路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建设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采购管理涉及的物资品种极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同时对其

质量、价格和进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稍有失误,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承包单位的亏损。当前,路桥施工项目的采购管理普遍落后,制约了项目利润的提高,加之在采购中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采购的原材料质劣价高的现象频发,这都是豆腐渣工程产生的直接原因。

2.3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路桥施工现场是企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工程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所以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显得越来越突出重要了。2009年以来,在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我国路桥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仍较为严重,距离创建文明施工现场还比较远。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多年,然而,施工现场管理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是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简单的说,脏是指建筑现场不整洁,设备面貌不美观,建筑垃圾堆积较多;乱是指材料乱堆乱放,机械不按规定停放,占用施工场地道路;差是既指现场工作人员工作精神分貌差,工作积极性不强,作业效率不高,又指施工项目给别人的视觉形象差。

3 路桥施工理论指导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工作.提高管理效果

3.1 企业全员质量管理教育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

做好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开展QC小组活动,明确QC 小组活动的内容、作用、方法和手段是推行TQC 的前提,使全员正确认识QC小组活动的意义、同时把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加强施工班组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利于企业的决策及企业目标的落实同时开展QC小组活动的目的不仅局限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要着眼于提高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以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但搞好企业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必须掌握原则性、计划性。第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明确的方针、目标和措施,要结合企业或工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要搞形式主义,根据开展教育的形式、对象和实际情况不同,灵活运用。第三,明确企业管理体制、质量管理教育、职工教育的三者关系。三者关系是互为制约的,深化企业改革和搞好质量管理教育、职工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篇(10)

(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缺少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国家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受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在高校教学中能否引入这一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另外,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这一政策又为我国进行翻转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解决传统ERP课程教学模块多、总学时有限、实验课时被挤占、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实需要 ERP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系统管理与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UFO报表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供应链系统初始化;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学生修完这些内容大致需要128学时。表1、表2是某软件公司ERP应用资格认证课程及大纲。但目前各高校的ERP课程(会计电算化)一般只设置36学时或54学时,理论、实验各占一半,学时有限,一般做法是实验课被当成理论课上,并且舍弃供应链部分不讲。对此,毕业生的反馈是:很多企业在实施ERP软件时会涉及供应链部分,这部分知识不可或缺。另外,以往ERP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基础理论,演示各模块的操作,学生课下完成布置的实验作业。但学生的反馈是:在课上看老师演示,只是记住了基本步骤,没有亲自操作,在做作业时条件一旦改变,就会有很多问题不知如何处理。而且教材上举例一般是工业企业,与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有很大不同,对其他行业如何处理业务,也是学生迫切想了解的。

(三)ERP课程教学基础理论少,实践性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具有可行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下,学生可以观看由授课教师或其他教师讲授这门课程的微视频,并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在课上讲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讨论或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ERP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基础理论少且易于理解,实践性强,因此录制概念理解和软件操作演示的微视频非常适合,学生观看时很少遇到理解障碍,大部分基本知识点都能课下掌握。这样就可以节省出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亲身操作软件进行各项业务处理,从而增强学生操作ERP软件处理各项业务的能力。

(四)信息时代互联网和各种电子产品及软件的普及可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PC、手机等客户端的大量使用使学生在线观看视频非常简单。另外,各种录屏软件如屏幕录象专家及电子产品如摄像机则使教师制作、录制视频非常方便。同时,Moodle平台、Wikispace平台、云平台为教师课程开发、学生在线学习,教师监督学生学习提供技术支持。除了学校、教师自己搭建教学平台外,还有开放性的教学平台可供选择,这些都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

二、ERP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案设计:以采购管理模块教学为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教案。采购管理教案总体设计如表3。

(2)教师制作课件及录制微视频。首先,教师制作PPT,内容包括:采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采购管理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采购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普通采购业务处理、现结业务处理),采购运费处理,采购退货业务处理,月末结账及取消。其次,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微视频,视频时间限定在15分钟。内容包括:采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采购管理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如何进行普通采购业务处理;如何进行现结业务处理;如何进行采购运费处理;如何进行采购退货业务处理;如何进行月末结账及取消。要求:直接切入主题、语言简洁、利用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业务的处理流程。最后,给学生分组,模拟角色,具体如表4所示。

(3)学生观看视频做思考笔记。课前学生观看课件、微视频、分组情况及职责描述表,记下有疑问的地方,发给教师。

(二)课堂学习

(1)教师做课程讲解、集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简要概括介绍本章教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回答学生问题。

(2)学生协作完成采购管理模块实验。学生分5组(每组负责一个企业),小组分角色(每小组7人,分别担任账套主管、出纳、总账会计、应收应付会计、采购主管、仓库主管、材料会计),先讨论绘制作业实验每笔业务的业务处理流程图(重点标注出每个角色需完成的任务),再操作软件协作完成作业实验,遇到问题可以小组讨论,或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

以第1组天津迅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购业务如下:2月1日,业务员刘尊向宏昌公司询问键盘的价格,100元一只,评估后确认价格合理,随即向公司上级主管提出请购要求,请购数量为100只;2月2日,上级主管同意向宏昌公司订购键盘100只,单价为100元,要求到货日期为2月3日;2月3日,收到所订购的键盘100只;2月3日,将所收到的货物验收至原料库;2月3日,收到该笔货物的专用发票一张,发票号为2001;业务部门将采购发票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确定此业务所涉及的应付账款及采购成本,材料会计记材料明细账;财会部门开出转账支票一张,支票号为B1,付清采购货款。

分析:该业务属于普通采购业务,处理流程如图1:

在处理业务时遇到以下问题:采购结算完成后,发现采购入库单有错误,不知如何修改。经小组讨论,并向其他组成员请教应先在采购系统结算单列表中删除结算单,再在库存管理系统取消采购入库单的审核,然后修改入库单,确认正确后重新审核、结算。

(3)小组汇报,成果共享。各小组汇报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其他学生指出问题并为其打分;教师点评各小组实验情况,回答学生问题、为各小组打分。仍以第1组为例,天津迅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购业务处理汇报,其他小组指出一笔分录会计科目错误,教师点评确实是错误的,布置该小组成员改正。该组成员认为凭证已传到总账系统,应在总账系统修改。但操作时发现总账会计在总账中无法修改,其他小组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教师解答,在应付和存货核算系统生成的凭证应在这两个系统中修改。

(三)课后延伸 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思考题。实验报告格式如表5所示。

(四)效果评价 笔者对两个会计系教学班(每班35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授采购管理模块,A班根据上述方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B 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上课讲解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并演示软件操作步骤,学生观看,课后完成作业实验)。给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同时布置相同的作业,结果如表6:

显然,ERP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要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原因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上就完成了知识的内化过程,有疑问的地方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帮助已经解决,课下的作业完成效果好。传统教学模式下,课上是教学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没有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知识的内化放在了课下,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但却不能马上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求助,从而达不到满意效果。此外,笔者还对A 教学班(35人)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问卷35份。从表7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视频对知识点的讲解易于理解,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教学采取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教学形式,有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只是在课后延伸中,对所布置任务的启发性有一部分同学评价一般,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ERP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视频制作要短而精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高低是翻转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首先翻转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下由学生观看视频完成,所以高质量的视频应使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的效果好于通过教师课上传授。目前,翻转课堂中应用最多的是微视频,时间短于15分钟,一个主题一个视频。这样做的原因是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视频太长,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此外,现在的学生喜欢短小碎片化的东西,一个视频中主题太多,学习效果反而不好。从实践效果来看,受学生欢迎的视频要有一定的风格。如教学视频可通过模拟电子黑板进行内容展示,教师形象不出现在视频中,视频讲解直接切入主题,语言清晰简洁;还可以播放PPT,对重点内容添加注释。也可以安排两位教师的形象出现在视频中,一位扮演学生的角色提问题,一位扮演教师的角色讲解知识点和回答学生提问,教师语言生动有趣,视频开始还会先有一分钟的幽默笑话。两种风格各有特色,但都因其新鲜有趣而受到学生欢迎。当然制作教学视频还要综合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学科特点。

(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效果好 目前,我校ERP课程一个教学班有35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上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考核,可将学生分为强、弱两个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强的层次,学生已将课堂要求的内容很好地完成,接下来可以自己做作业。对于弱的层次,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有困难,教师可以针对这组学生重新讲解不理解的知识点,再帮助其完成必要的练习题,确保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内容后,再完成作业。

(三)翻转课堂教学更适合小班教学 35人的教学班是目前大多数普通大专院校的班级设置。但由于实施翻转教学,课上教师应该与每位学生交流,帮助其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时间就显得不够。如果实施2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则效果会更好,但教师工作量会增加一倍,这需要争取校方的支持和配合才行。

(四)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自律性和意志力实施翻转教学,学生要在课下自己观看视频,做习题,达到教师课上传授知识一样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否则这一环节完成不好,课上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以及很好地参与讨论。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监控软件或其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如在视频中设置一些问题,只有学完了前面的内容,回答完这个小问题,才能看后面的视频,且习题的结果教师可以看到。

近年来,翻转课堂在北美乃至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但在我国才刚刚兴起,笔者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文献检索时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且研究角度各不相同,说明我国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将翻转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在国内则更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有义务去探索、研究和实验,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什么,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真正的优势在哪里,如何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等,这些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更多的实践者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张、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7期。

[2]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

[3]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 群+Tablet PC 的翻转课堂》,《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

[4]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软件导刊》2013年第7期。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10期。

[6]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篇(11)

2加强药品采购管理,合理调整药品结构

随着医改的推进及社会对药品需求的变化,医院药剂科需在严格执行医院基本用药原则下,积极的采购疗效较好、价格低廉的药品,必须纠正以往盲目追求高利润的不良行为;及时监测药品市场的信息,及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调整药品库存种类与数量[2];充分分析药品的日常用量情况,对部分控制类、特需药物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而有效的提升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药剂人员素质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带动下,基层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将有简单变得复杂,所需应用的学科知识将有所增多,这样给药剂科的药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实际经验,同时还需不断地提升个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3.1熟练掌握药品基本知识。对于一个职业药师,若其不具备专业的药品知识,便不可能准确的选择药物,更不要是做好医生的“参谋”。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药品的种类和功效是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够尽快熟悉药品知识,我们建议可将医院药品手册带在身边便于随时翻阅并尽量多去看药品说明书,详细了解药品的种药动学数据(如: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半衰期以及代谢途径等等)[3]。

3.2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药师通过对不同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不良反应了如指掌,才能避免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将药品的功效发挥到最佳,要做到这一点,药师需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