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专业环保治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DOI]10.13939/ki.zgsc.2017.09.039
1 基于KOMET技术的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相关概念分析
1.1 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
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是指主修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农村环境保护、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等与环保产业对接的相关专业的高职学生。
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包括:①环保产业单位:主要从事环保设备制造、销售等;②工业企业单位:主要从事企业环境保护等;③环境服务及技术咨询机构:主要从事环境设计、环境咨询、环保设备运营服务等;④各级政府相关的环境管理部门和环境技术部门:主要从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规划等。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以前三类为主,第四类仅占少数。
1.2 KOMET职业能力测评技术
KOMET职业能力测评技术,即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技术,这是我国从德国引用的一种新的测评技术,是专门以职业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测评工具,其测评的是学生动态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KOMET职业能力测评技术使用的是一套开放性试题问卷,并建立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每项任务有具体的工作情境描述,被试者可以自由发挥作答,然后判断被试者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初学者、提高者、能手、专家)。
根据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所从事的就业领域特征,选择KOMET职业能力测评技术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是最科学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 引入KOMET技术进行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意义
2.1 有效弥补了官方测评方式的不足
目前,教育部、省教育厅、人社厅等行政主管部门检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高低的方式主要有技能竞赛、职业资格鉴定、技能抽查等。
技能大赛以各职业院校的优秀W生为参赛选手,代表学院参加省赛,在省赛中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再代表全省去参加国赛,再选拔尖子生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通过选手同台竞技、权威专家现场打分的评选方式,是一种优中选优的实训现场测试方式。这种职业能力测评方式在专业种类和学生数量方面的覆盖率是有限的。
职业资格鉴定主要是对某种职业工种的鉴定,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是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评内容是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相应教材来确定的。由于跟风考证、考证作弊、证书泛滥等不良现象的存在,近两年国家已逐步减少职业资格鉴定许可。因而,这种职业能力评价方式以后将越来越少。
技能抽查是湖南省率先实践的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一种职业能力评价方式。其关键是建立职业技能抽查标准。这种方式与技能竞赛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将所有在籍学生都作为抽查对象,被抽中的学生需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团的职业能力测评,很多测评题目都是以校企合作开发的仿真软件来操作。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因为是面向全省统一的测评方式,所选专业往往是在全省开设普及率较高的专业,对于环保类专业等开设不普遍的专业尚未建立技能抽查标准库。
鉴于目前官方测评方式的不足,亟须建立起适合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特征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引入KOMET技术,在全面分析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名义能力、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和整体化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职业能力测评模型,能更客观、科学地评价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2.2 为高职环保类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KOMET技术的职业能力测评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也能找出现行教学实施中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分析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提出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使我们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3 基于KOMET技术的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
3.1 基本思想
职业能力模型是开发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的关键。目前,KOMET职业能力模型在国际职业教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由于国情不同、高职专业不同,因而依据KOMET职业能力测评理论,所构建的测评模型应体现国别和专业差异。
根据查阅前期文献研究资料,发现在KOMET测评技术的指导下,有三种方法最适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即实训现场测试法、心理测验法和情景模拟法。根据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就业领域特征,可依据情景模拟法来进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
3.2 构建程序
3.2.1 构建能力结构模型
在构建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过程中,首先应确定能力结构模型。能力结构模型,是指能力测评模型所包括的结构性组成元素。本文结合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特点,借鉴KOMET测评技术,把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确定为二维结构,分别为:
(1)要求维度,即“能力级别”,可显示能力要求。
(2)内容维度,即“学习(任务)范围”,可显示能力内容结构。
根据这一能力结构模型,可以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确定出相应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归类。
3.2.2 划分能力级别
根据KOMET职业能力模型对能力的级别划分,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级别有四个层次。
(1)名义能力/素质。这是职业能力水平的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具备表面的、概念性的知识。这一层次学生尚处于初学者水平。
(2)功能性能力/素质。这是职业能力水平的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学会从事未来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但不强求学生理解其对实际工作的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专业性表现为与情境无关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技能。具备这一级别能力的每个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情况是不同的。譬如: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农村环境保护、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等不同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功能性能力有根本的不同,具体要根据不同环保类专业的施测者来判断和确定。这一层次学生尚处于提高者水平。
(3)过程性能力/素质。这是职业能力水平的第三层次。这一能力级别涉及工作过程知识,关注由生产流程或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产生的资格要求。所以,要求W生要具备“职业的质量意识”,即应考虑到经济性、顾客导向和过程导向等多方面要求。
(4)整体化的设计能力/素质。这是职业能力水平的第四层次。设计能力是在考虑到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反思并进行多种设计的可能性能力。该级别要求学生将工作任务放到整个系统中去认识,不但要注意任务的复杂性,还要考虑多样化的企业和社会环境条件以及对于工作过程和结果的不同要求。这一层次学生处于专家阶段。
3.2.3 构建能力指标
确定了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能力级别以后,应有一些量化的能力指标,即解释不同能力级别有哪些特征。
(1)反映名义能力的指标:反映名义能力的知识还不足以用来引导行动,这一层级的能力指标往往不用解释。
(2)反映功能性能力的指标:直观性、功能性。
(3)反映过程性能力的指标: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企业生产流程和过程导向。
(4)反映整体化设计能力的指标:环保性、创造性、社会接受度。
这些能力指标反映在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题库的开发上。测试题库的开发,需要成立题库开发小组,小组成员既包括学院专业教师,还应包括行业企业实践专家。题库开发小组要按照“初学者、提高者、能手、专家”的四个层级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确定学习范围,开发测试题目。应保证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将从事的每个职业、每个学习范围对应一个测试题目,可分组广泛开发测试题目,再从预先开发的测试题目中挑选4~6道正式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
按照情景模拟法的要求,测试题目应具有以下特征:
(1)涵盖了职业和典型工作任务中的某个现实问题。
(2)反映了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高职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且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职业能力“初学者、提高者、能手和专家”四个层级的不同要求。
(3)题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能用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来区分,解决方案有较大的设计空间,有许多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解决方案。
(4)题目答案应不仅要求学生提供解决方案,还应对解决方案给出充分的说明理由。
职业能力结构模型、能力级别及能力指标基本构建了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
参考文献:
[1]肖化移,柳燕.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4(18):4-8.
[2]李中玲.基于KOMET测评技术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21-35.
[3][德]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 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3-60.
Abstract: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by 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operation, already shows its unique advantage, but because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 also have some problems, the paper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deeply,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facilities operations, marketization, advantage, difficult, the proposal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是指“专门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或污染治理业务的环保企业(服务方)接受排污单位(委托方)的委托,进行环境保护设施专业运营或污染物的治理。环境保护设施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服务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委托责任,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国际经验表明:实施环保设施的市场化、社会化运营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那种非专业化的、效率低下的传统运营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能够有效降低污染处理的单位成本,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199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构成了市场化运营的坚实基础。如:1990年,《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1999年,《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2001年《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等。
在国家的积极扶持和推动下,我国环保设施运营产业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尤其在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运营服务业已逐渐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很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资金、技术的制约,以及行业缺乏规范和引导,无论是取得运营资质的单位数量、运营项目的质量或是运营产值,都与预期有很大差距。
1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的优势
1.1 实现治污企业和排污企业的“双赢”
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一般是由排污企业内部实施,这种方式限制了治理污染的活动向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效率低,且成本高,企业在环保方面浪费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污染治理却仍难以达到要求。
由专业化的环保公司为排污企业提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和环境污染治理服务,这种方式适应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它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将排污企业从污染治理的烦忧中解脱出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另一方面,环保运营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治污成本,实现自身盈利。
笔者曾有幸参与了几个糖厂及纸厂环保项目的运营服务,实践证明,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无论对于排污企业还是运营服务公司,都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以某9.5万吨/年纸浆废水处理项目为例,经实际核算,与同规模废水设施初步对比,委托运营的项目同比可节约5%的药剂成本,10%的电耗,设施寿命明显延长,达标排放率98%以上。业主不仅从以往的环保忧虑中获得了解脱,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生产,也节约了环保管理的成本。
随着运营专业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渐实现规模经营,成本的优势会更加显现。以广东某拥有27家专业电镀厂的工业园为例,园区各个厂每天的排污量在几百到几千吨不等,参考同类型企业的治污成本,吨水费用8~15元/吨不等,2003年,在环保部门的推动下,园区废水实现整合处理,由专业公司服务运营,现实际收费6.6元/吨水,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可见一斑。
1.2 有效保证企业达标排放和提高政府监管效率
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方式除了集约化程度低,运行成本高之外,还存在设施规模小,过度分散,不易监管,偷排严重等弊端。据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已建成的环保设施中,大约只1/3能正常运行,2/3的环保设施未能充分发挥效益,这既浪费了有限的环境投资(这包括了公共财政在城市环保设施方面的投入,还包括对企业治污的环保专项补贴),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也是环保监管困难程度的一个真实写照。
环保设施实行市场化运营后,运营公司通过与排污企业签订运营合同,明确了运营方对于超标罚款的责任,也约定了排污企业的排污限值,双方形成了一种互相制约的格局,从而使达标排放有了保障。
一方面排污企业由于转换了角色,会自觉承担起对运营单位的监督,并强化生产管理,确保排污量限定在合同约定范围内;另一方面,由于环保设施运营好坏与运营单位效益挂钩,运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来盈利,没必要偷工减料,否则砸了自己的牌子,得不偿失。为了防止作弊,从事环保设施运营和污染治理服务的企业必须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认证,不按规范运作的取消运营资格。
同时,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后,还可降低政府监管排污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因为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不仅是一次管理责任交易,她还通过专业化力量的引入带动了行业整体能力的提升。运营公司通过引入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专业化的检测手段、标准化的检测程序,取代了原来各个企业分散的、简单的仪器和手工操作,既保证了排水水质得到准确监控,杜绝了偷排现象和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为环保执法机关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1.3 有利于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环保投入机制
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方式由于设施管理权掌握在排污企业自己手中,排污企业如若不自觉,一方面可综合利用雨天、“零点”等各种“机会”偷排,另一方面可通过临时性的排污控制随时应对环保部门的检查,完全可称得上是有恃无恐。
正是基于此类想法,各类“应付性”的环保设施随着环保监管的加强不断涌现,严重损伤了环境服务业的正常发展,也挫伤了守法排污企业的积极性。实行市场化运营对根治此类“顽疾”是一副良药,因为运营企业考虑到后续的达标运营,对设施的技术投入和质量管控会十分注重,即便不是自建设施,也会进行达标改造才会愿意承接运营,这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合格环保设施的生存土壤,排除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从而将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
推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发展,将环境污染治理活动转变成为社会化的环境服务活动,即将纯粹的公益行为转变成市场行为,还有利于培育社会化、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和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2 在开展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近几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大力开展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认可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和促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发展,在东部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规模仍然偏小,环保企业在市场的开拓中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2.1 排污企业积极性不高
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是一项“三赢”的举措,但在具体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发现排污企业对将环保设施外包运营普遍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企业普遍存侥幸心理
由于各类企业大小不一、数量多而分散,环保监察部门根本无足够力量时刻监管,部分排污企业逐渐形成了“建治理设施以应付验收和检查为主”、“重建设轻运营”的思想,对于环保设施后续的运营并不看重,不仅选取的治理工艺经不起推敲,采购的设备很粗糙,配备操作工也很随意。
第二、在线监测系统发挥的监管作用有限
为了实现远程监管,目前在企业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基本实现覆盖。但由于监测点分布各地,具体的操作维护掌握在排污企业手中,很难保证企业按照环保部门的意愿严格律己。
在“重建设轻运营”的思路影响下,已建成的环保设施和在线监测系统对部分排污企业反而成为了应对环保监管的挡箭牌。
第三、企业对环保设施运营服务认识不深
由于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时间较短,宣传推广不够,很多企业对其知道不多或根本不知道,对其优越性自然也不甚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一业务的发展。
2.2 运营企业利润薄、周期长、风险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税收造成不平等
在税收政策方面,主要体现在排污企业自己运行管理的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而不需要纳税,但是委托承包给专业化的环保服务公司运行管理,其运行服务费用由于属于企业经营性收入却要按章纳税,这样既增加了排污企业的治理成本,又降低了设施运营服务企业合理的经济利益,从而不利于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
第二、运营企业对风险的担忧
这其中包括对于非自建设施的担忧以及对业主生产管理的担忧。运营公司在承包运营之前对非自建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状况、质量、运行费用难于确定。而且每一环保设施运营的初期,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较充分地了解这一设施的工艺状况、运营费用。
因此,运营公司在承包运营过程中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基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运营公司通常要求委托方提供较高的风险收入,而建设方则希望尽量降低运营费。因此,如何降低风险往往成为能否实施社会化运营的关键。也由于以上所谈到的风险性,目前已实施社会化运营的环境保护设施绝大多数是由承建该设施的单位负责运营。运营公司对非本单位承建的设施多采取保守、谨慎的态度,很少承包运营。这也限制了社会化运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运营企业的担忧也来源于业主的生产管理。生产企业有时为赶产量、污染排放量远超末端系统的处理负荷,把所有环保压力全部转嫁给运营单位,而监管职能部门只检测最终排放口的出水指标,没有对生产车间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管,运营单位夹在其中有苦难言。
第三、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由于各方面机制尚不健全,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目前的利润空间仍十分有限,且周期较长,环保设施运营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很有限,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而当前环保补助资金的对象大都仅是排污企业,没有考虑惠及到运营企业,以帮助运营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从环境管理上,对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服务搞得好的单位没有相应的优惠或激励措施,也不利于推动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3 现行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存缺陷
现行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没有强制性,只对提供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服务的单位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而不对进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的排污企业实施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
这种政策上的不平等,使得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营逃避了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的监督,同时环保设施运营企业也面临不小的生存压力:
一方面,拥有运营资质和专业团队的运营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培养训练专业的操作人员,同时又要保证在项目上获得一定的利润;
而另一方面,自主运营环保设施的排污企业可以随便招聘几个普通工人而无需培训上岗。
3 推动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的若干建议
环境污染设施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以及政府监督的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目前,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致力于开展此项业务的企业,一方面,应着眼于自身的能力建设,打造精英队伍;另一方面,应注重管理创新,打造精品管理。
同时,由于当前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政策还未完善,各类违法现象还很突出,政府在推动运营市场化的过程中的仍占据主导作用。
3.1 出台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发展的优惠扶植政策
环保设施运营服务是一项新生事物,故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扶持和鼓励环保设施运营业发展的政策还不配套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激励机制。特别是在环保设施与排污企业分割后的经营税收对双方都产生了很重负担。
当前运营服务业规模太小,运营企业如没有一定的扶植,单靠运营的微薄利润难以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壮大。建议相关部门对运营服务的税收出台优惠政策、另外在环保补助资金的对象选取上适当考虑运营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排污企业和运营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壮大环保服务产业的产业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3.2 加强环保设施运营监管,规范运营企业的行为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企业,由于环保监督难以企及,使很多企业仍然存在着靠偷排、停运蒙混过关的想法,缺乏将治理设施实行市场化运营的外部推动力。而各地区监管及处罚的不公平也挫伤了治理设施正常运营的企业与承担治污设施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建议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企业生产管理、生产用水及生产车间排污情况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处罚公平公开,在抓环评、环保验收的同时,对后续的运营投入更多的监管力量。
另外由于环保设施运营市场没有设置明确的准入门槛,虽然有运营资质申办及年审等,但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必须持证方可开展运营业务,导致运营市场无序竞争,部分不具备运营资质的企业也介入运营市场,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建议出台相应运营市场管理办法,并制定市场退出机制,规范运营企业的行为。
3.3 对排污企业自行运营环保设施进行资格审查
现行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范围,只包含独立的企业法人提供的第三方环保设施运营服务,而不包含排污企业自己运行管理的环保设施。从而使排污企业自己运行管理的环保设施置于环保部门的监督之外。
为此,新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认可制度应该把所有类型的环保设施运行单位都纳入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的范畴。其运营资质证书可考虑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企业颁发的证书,持此类证书的单位可以对外提供第三方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并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
另一类是针对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排污企业内部环保设施运行单位颁发的证书,持此类证书不能对外提供第三方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不能独立承担运行环保设施而产生的环境责任。
这样才能保证对所有环保设施运行单位、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促进所有以不同运行主体和不同运行方式运行的环保设施都能正常运行。
3.4 加强推广,在挂牌督办等重点污染企业率先实行市场化运营
随着环保部门对设施服务业的逐渐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排污企业接触、认可了此项服务的优势,但由于设施市场化运营目前在仍属于新生事物,企业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现仍持观望态度。因此,该项服务的推广仍需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建议各级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三同时”管理时,加强对运营服务的宣传,促使排污企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采用污染治理设施设计施工、运营“一条龙”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污染治理。在发达地区这被认为是是市场化运营中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企业和运营单位之间相互制约,增强了设计、施工单位的责任心,提高了治理设施的有效治理能力。
同时参考江苏等发达省市的经验,对不能正常运行、超标排放、限期治理后仍然不能确保达标排放的老企业,采取剥夺“排污权”的方式,要求其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将排污处理权移交具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对于获得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污染治理项目、环保部门依法公布的需要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的污染治理项目等也必须进行市场化运营。
【参考文献】
[1] 胥树凡。大力推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02期:10-13。
[2] 林衍,熊忠,詹燕,唐然。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6月:60-61。
[3] 杨莹,沈绍柱。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助力企业治污[J]。环境,2007年12期:67-69。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进程―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企业化运作的调研 [R], 2003年7月。
1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为充分了解北京地区环保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采取通过专业咨询公司调研、专任教师企业访谈和企业专家来校座谈三种形式,对北京排水集团、中持环保(北京)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奥来国信工程材料检测有限公司、博大水务有限公司等50多家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被调查的环保企业类型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股份制企业,同时还包括中国环科院、北京轻工环保研究所等事业单位。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到北京市环保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在北京注册的各种规模的环保公司约有400多家,每年需要环保类各级人才近4000人,这4000人的需求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型,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塔尖管理人才只占20%,塔中环保工程师占40%,而塔基技能型人才需求占40%,若按每年的需求总数4000人乘以40%的比例计算,则每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多达1600人,高职院校正是培养这种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板块,而目前北京市设置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3所,每年高职毕业生不足200人,与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充分说明环保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同时也说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2北京市环保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对北京市环保行业所需的环保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和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各岗位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学历分布和工资水平等基本信息。北京市环保行业目前所有的技能型人才中,初级工和中级工所占比例最大。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比例较低。一方面受考工结构比例的限制,另一方面说明北京市环保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甚至可以说目前此类人才严重缺乏,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除了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等级进行了分析外,还对北京市环保行业技能型人才从业人员所需的学历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统计结果详见表2所示。从表2可知,北京市环保行业技能型人才从业人员所需的学历有研究生、本科、专业以及中专技校几个层次。但需求量最大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这两个层次,分别占到56.5%和22.5%。此外还有部分中专及技校学历的岗位需求,只占5.4%。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到15.6%,此层次对应的岗位主要是研发人员。通过对各企事业用人单位调研资料的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环境监测部门的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操作,水处理工艺设计及操作以及环保设备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岗位,其中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环保设备研发助理、销售及技术支持的毕业生人数占总需求人数的87%(见图2),因此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重点培养以上岗位需求的工作人员,从而满足环保行业技能性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02-02
0 引言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高教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1]。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因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知识水平上应体现高教性,在能力层次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就业前提条件。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以往我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按照大学本科的学科体系设置,只是将其瘦身、简化,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应用性知识很少,与岗位技能相关的实践性内容更是缺乏。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与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为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课程体系的改革
1.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服务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水、气、渣、噪等防治与治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评价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我校面向电力行业的办学特色,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学科知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解构与重构,把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能力分析为起点的课程,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就业导向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1.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石油等企业的环保部门、环保运营公司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及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可以在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在环境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厂)从事设备营销、生产、安装、施工、调试、维护等工作;可以在科研、设计、咨询服务等单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备竣工验收、环保设备性能考核试验、环境及污染源调查、室内环境检测等技术服务与咨询工作。
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如图一所示,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下: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计算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工具及加工设备使用能力;机械及工程制图、读图能力;力学应用能力;化学应用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设备运行分析能力;设备运行操作及其检修能力;事故诊断能力;现场安全防护能力;环境危害因素及污染源监测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能力;污染治理专业技能;竣工调查基本能力。
1.4 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以上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职业领域专业岗位、典型任务进行分析的分析为依据,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将其与职业能力要素相融合,广泛征求山东电力研究院专家、发电企业和供电系统专家意见,构建就业导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包含3个模块内容: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和能力拓展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电力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入学教育与军训、金工实习、就业指导。该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能力、英语读写能力和应用数学、金工加工等从事技能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有机化学、程序编写与调试、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分析与计算、仪器分析测定、环境工程微生物应用、环境与污染源监测分析、烟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专业认知顶岗实习、监测顶岗实习、专业英语实训、污染治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共16门课程和课程设计、生产实训、职业教育等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等,通过这部分学习和实践,学生具备从事环境专业技术领域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可上岗操作。
一、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提出2020年及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空气质量实行分区、分类管理,2020年,PM2.5超标30%以内城市有望率先实现PM2.5年均浓度达标。
二、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
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国家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这些文件和规定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性政策,通过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环境咨询、环境工程与施工等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环境保护产业集团的组建。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新常态下的环保产业发展
(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环保行业规模总体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有待健全。从环保技术装备方面看,目前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众多,但专业化特色发展不突出且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成套装备依赖进口,生产多为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产品,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低下问题较为突出,运行效果难以保证。政策环境不健全,难以有效促进市场需求和健康运行。而对于环境服务业,同样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政策环境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进一步制约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二)市场化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主要依靠政府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方式,在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显得乏力。因此,“污染企业付费、专业化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模式被寄予厚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但在从事水、土壤等第三方治理的博天环境集团高级副总裁缪冬塬看来,第三方治理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排污主体责任明晰难,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第三方治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明显,通过更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能够较好地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在业内专家看来,解决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的思路是推行第三方治理。
(三)排污权制度促环保市场成型
排污权交易则是指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某企业可以将少于额定的污染排放指标,通过交易所卖给缺少排放指标的排污企业,从而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上述计划将改变目前排污企业环保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激发排污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因为,只要排污量少于额定值,就可以获得经济回报,企业不用担心巨额环保投资“打水漂”。
排污权交易制度同样也给环保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首先,排污企业受到激励后,普遍将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其次,这对环保企业的运营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可能大规模兴起。由专业环保企业设计、运营治污设备,同时服务多家企业,获得污染回报的模式将大受激励。此前,新闻联播曾经报道天津某工业园区推行污水集中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有望分羹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的公司包括桑德环境,该公司已在多地建设环保静脉园,投资规模大,能够解决区域内的多方面污染,成为当地污染治理的综合方案提供商。中电远达具备较完善的技术咨询研发、培育产业、工程减排的全域产业链。
(四)环境治理市场向社会资本打开大门
在市政领域,未来城市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社会资本将会有更广泛的参与空间。这些也是目前收付费机制较为完善的领域,从而有助于保证项目中长期稳定而合理的回报预期。同时,由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对效率提升、效果改善或将起到显著改善。
融资方式创新方面,在现有较为成熟的BOT模式基础上,未来合资、TOT、ROT等多种项目模式有望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以形成新的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优先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也将得到政府投资的多种形式支持。
此外,利用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进行贷款在以前个别项目上虽有过尝试但范围有限,预计未来实施案例将不断增多,而预计拥有稳定持续收费权的项目在融资方面将更加便利。
四、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模式决定产业业态,是企业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在国家政策和投资的驱动下,环保产业也在逐步升级中,环保产业实现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的发展。市场主体也经历了由设备公司工程公司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转变。新的商业模式将培育出综合环境服务商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
综合环境服务商,诸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中环水务等环保企业,集投融资、设备集成、工程建设、运营乃至最后环境效果的负责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投融资能力、综合的技术集成能力、良好的企业品牌及相应的规模。
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诸如北京市政院、上海市政院、中国城建院等单位等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以技术为核心,是提供规划、设计、建设、监理甚至运营等服务的方案提供商。与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最大的不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参与投融资,不获取融资能力带来的收益,项目运行的收益时间要远小于综合环境服务商,除此之外提供所有专业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唐珊.中国环境保护的环境产业政策.艾特贸易,2014.
[2]刘秀凤.环保产业进入黄金增长期\[N\].中国环境报,2012(6).
文 郭鸿鹏 刘春霞
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界定困难等原因,以政府强制力为基础的“命令一控制”治理方案和基于所有权的市场环境主义方案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尴尬局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环境自主治理模式中,其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载体的自治模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尽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但专注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农村环保合作社数量极少,且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成为荷兰农民参与农业环境政策制定的桥梁,重塑了当地农场、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其实践经验为我国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补偿支付:环保合作社的政策依据
荷兰政府为了保护农场草地鸟类和草地植物物种而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农业环境方案——与环境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充分调动了农场周围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规划的积极性。该方案主要依据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的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支付,即保护物种越稀缺,产出水平越高,农民得到的补偿支付也就越高;相反,如果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的农民在六年内未达到合同规定的目标,其相应的补偿支付将会减少30%。农民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补贴项目具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申请范围至少覆盖100公顷土地。荷兰农民平均农场规模大约为18公顷,因此,申请此项目的农民大多选择和邻近者联合提交申请。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对荷兰农民并不陌生,该方案最初应用于荷兰矿物系统环境管理中,即通过分配农民污染配额及未使用配额交易制度,根据每个农场污染水平赋予市场价值。与可交易配额制相比,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应用于农场生物物种的保护存在一些潜在困难。荷兰农业部仍把该方案融合于环境管理政策中,部分原因是农村环保合作社发挥的关键作用。
首先,农村环保合作社在组织社员联合申请和协调社员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环保合作社通过影响和改变农民的态度,提供明确可信的选择信息,详细解释农业环境管理规划条款,帮助社员联合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克服了个人申请中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以此提高了农业环境管理规划中农民的参与率,并且一定程度上给未参与者施加了压力。其次,除了联合申请活动,农村环保合作社在帮助社员接收和重新分配补偿支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荷兰政府引入了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补贴支付,该补偿支付由环保合作社直接接收,且该支付项目中包含了环保合作社的管理成本,从而保障了支付信息公开透明。同时,为了支持组织发展,环保合作社还可以得到额外的补贴。为了保障补偿支付在参与农民之间的重新分配公平进行,环保合作社建立了内部重新分配系统比例池,根据参与农民签订的环境管理合同,环境管理输出结果较大的农民将获得较高比例的支付资金池。另外,参与农民如果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环境管理目标,其补偿支付将会减少。因此,农民非常注重对环境管理结果的实时监控。环保合作社通过直接参与或邀请感兴趣的群体参与的方式帮助合作社成员进行监测。为了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荷兰环保监测机构每年以5%的比例从联合申请合同中随机抽查。
农业部:环保合作社的政府支持
荷兰农业部并没有直接参与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微观管理。正是由于缺乏中央政府机构的直接参与,才使得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遵循不同的发展轨迹。农业部为环保合作社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用于合作社初期筹建和开展活动,并承认合作社的管理地位。此外,为了保障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政府环境政策委员会中的话语权,农业部协助环保合作社成立了一个中间保护组织——荷兰乡村生态协会(Natuurli jk PlattelandNeder land,NPN),并给予财政支持。NPN通过介绍需要环境合作社参与的农业环保创新方案提高环保合作社地位,赋予环保合作社联合申请优先权。环保合作社提出了农业环境政策改革方面的诸多意见,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提高了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这些积极效应推动了农业部对环保合作社的进一步支持。一方面,合作社参与农业环境管理行政成本较低,从而节约了农业部参与环境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农业部支持发展环保合作社可以更积极有效地传达农业环境政策,进而影响农民参与环境管理行为。
环保合作社代替农业部角色成为农业环境政策的推行者,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建议,建立信息获取渠道,重新定义农民在农业环境管理中的角色,为改善农业环境出谋划策。农业部为环保合作社发展提供资源支持,成立服务支持部门NPN,吸收合作社实践经验,并将其用于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中。农业部赋予合作社更多的环保任务和环保政策建议权,展示出其对环保合作社的高度信任。
多个参与主体:环保合作社合作伙伴
当前,环保合作社在荷兰农业环境保护领域享有重要的话语权和组织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离不开合作社社员的知识和实际能力,同时也与其他参与主体的积极响应密切相关。这些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农业企业、自然环境机构以及科研院校。
最初,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在响应环保合作社提议方面是犹豫的,它们担心自己的农业地位遭到威胁。同时,环保合作社也担心被卷入专门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主的行为模式中。然而事实上,环保合作社直接受益于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已经建立的沟通渠道;而传统农业组织的利益实现与环保合作社鼓励农民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传统农业组织乐意把这项环保任务交给环保合作社,并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农业企业不仅为环保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知识服务,这些信息有助于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准确找到合适市场。农业的再定位对农业企业无疑很重要,如服务于农业的牲畜饲料制造商已经认识到农业未来规划的重要性,并对从事这项活动的环保合作社提供资助。事实上,环保合作社已经收到约20家农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社与环境管理机构的关系因地而异,但寻求与环境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目的是一样的。以德皮尔环保合作社(Milieu CooperatieDe Peel,MCP)为例,多年来,当地农民与地方环境机构的关系充满了矛盾。MCP实施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得到了农业部的认可和支持,从而迫使当地环境机构必须沿着环保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计划,由以前的矛盾关系转为合作关系。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环保合作社提供可靠的专业意见,比如,在制定农业环境规划方面,瓦格宁根大学与多个环保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环境和经济双赢:环保合作社的运营结果
农村环保合作社参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既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政府监管成本。以伊斯特玛兰斯协会(VerenigingEastermar’s Lansdouwe, VEL)和阿赫特卡斯佩伦农业自然和景观管理协会(Vereniging AgrarischNatuur en LandschapbeheerAchtkarspelen,VANLA)合作社为例,与环境效益有关的两项主要活动是“环境记录”和“自然追踪”。“环境记录”涉及一系列合作社社员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外部投入减少和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策略。“自然追踪”项目主要包括合作社社员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景观管理方面的活动。“环境记录”项目显示,与地区平均水平相比,VEL和VANLA合作社社员土地氮流失处于较低水平,表明环保合作社可以有效管理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并与当地生态承载力相适应。“自然追踪”项目显示,当地自然景观管理项目参与率明显提高,保护边界明显延伸。当前,在保护农场草地鸟类和草地植物物种项目中,农场社员把保护边界延伸到了270公顷,事实上,达到80公顷的保护规模就可得到相应的补偿支付。毫无疑问,环保合作社已对农业生态环境管理项目的范围和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交易成本低和额外收益是农民加入环保合作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荷兰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给予环境保护质量较好的合作社社员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同时该政策也鼓励了非合作社社员的积极加入。此外,环保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便于社员采取新的农村发展方案,从而实现新的农业收入,这方面在自然景观管理方案中最为明显。VEL和VANLA合作社社员,关于自然景观管理的补偿支付平均为5500欧元。有些合作社社员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和农业旅游项目增加收入。另外,合作社帮助社员简化项目操作中不必要的程序,减少社员了解官方环境规划方面的支出,降低了交易成本。与一般政策框架相比,基于农民和政府信任关系组建的环保合作社还减少了政府监控成本。环保合作社联合其他参与主体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低外部投入方案,既减轻了环境负荷,又增加了农业收入。研究表明,相关成本减少约为每公顷135欧元,一个30公顷的农场意味着每年额外收益达4000欧元。
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启示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不能将单一的政府或者市场视为治理农村环境的灵丹妙药,需要特殊力量或者制度来解决。随着奥斯特罗姆自治理论与制度分析框架的出现,不少学者纷纷提出需要实行自主治理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问题。荷兰的农村环保合作社正是这样一种农业环境自治组织,它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我国要积极借鉴荷兰成功经验,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调动农村环保合作社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的积极性。
实施补偿激励措施调动环保合作社积极性
随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但未能调动农民的环保积极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补偿激励措施。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分布广、来源分散的特点决定了实施污染治理补偿措施的困难。因此,我国要借鉴荷兰补偿支付经验,实施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调动农民的环保积极性。以环保合作社为监管主体,对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和环境管理输出结果较大的合作社成员给予补偿奖励;对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环境管理目标的成员,减少其补偿支付。环保合作社要积极帮助社员联合申请环保项目,设立补偿支付重新分配比例池,确保重新分配公平合理。此外,对于合作社中环境保护质量较好的社员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鼓励非合作社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转变政府环保角色发挥环保合作社主要作用
一直以来,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实践中较多地强调了政府的主体作用,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环保政策,尽管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环保效果甚微。以农作物秸秆燃烧为例,每年秋收季节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秸秆燃烧问题,派遣基层人员驻村蹲点,但仍然避免不了秸秆燃烧的局面。因此,政府要转变“一手抓”的环保角色,借鉴荷兰经验,赋予合作社更多的环保任务和环保政策建议权,充分发挥环保合作社的主体作用,为环保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保障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此外,政府环保部门应以一定的比例对环保合作社的环保效果进行抽样检测,避免农村环保监管“真空”出现。
环保政策的落实、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与商业银行信贷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贷款起着配置社会资金、左右社会资金流向的作用。银行信贷在这种社会资金调配中的作用,决定了银行信贷决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将承担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从保护自身信贷资产安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都要顺应国家环保政策的指导方向,严把环保政策关,对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落后产业控制准入门槛、加快退出力度。因此银行信贷对贷款企业的环保要求贯穿企业项目立项、建设、竣工投产、经营运行等全过程,是授信客户风险管控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阶段
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的环评评价是银行信贷业务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具体是在进行项目贷款评估前业主必须出具有权部门的环评审批文件,有权部门主要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其根本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制度。 在项目建设阶段,银行相关部门应首先关注环评审批的合规性问题。其具体操作如下:
1、项目环评文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划分为三类:“(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因此,商业银行在确定环评文件有效性时,需注意调查分析项目实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包括项目建设、生产过程对社会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生态平衡,拆迁等),环境保护治理的主要措施等,必要时说明项目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通过以上手段,能够有效判断项目应采取的有效的环评形式。
2、分级审批权限:以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为依据,同时兼顾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一般来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的建设项目,一般需由国家环保部进行环评审批。另外,各地环保部门根据授权对相应的项目出具环保认定。商业银行在项目贷款时有必要在相应的保环批复部门采取实地走访、网站查询、文件认定等方式,对其环评真实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制造企业生产工艺、主力装备、能耗等水平等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环境经济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和各行业准入标准等进行判定,也有助于防范环评带来的风险。
二、建设项目竣工阶段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建设项目的环保监测力度,先后出台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等文件,要求建设项目投运前,需向相应环保机构申请试生产,环保部门按程序实地验收检查后为企业办理项目验收审批手续。商业银行项目贷款管理中对于未取得环保验收手续以及试运行的环保批复即擅自投产的项目,应暂停后续项目贷款的使用,避免政策风险。
三、生产经营阶段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该环节的也是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流程中对企业项目这排污情况的管控的最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相对企业来说,商业银行从环保部门获得环境违法信息的难度大、成本高。同时,各行各业排污标准不同,排污监测和评估技术的专业性强,商业银行在该专业领域属于弱势群体。针对以上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加强贷后管理、加大实地走访密度、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方式消除信息缺失,同时加强信贷人员整体素质,做到专业专注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除最常见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意外,企业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的环保政策是限期治理制度:指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人民政府决定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的制度。其中,限期治理的决定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限期治理的范围可分为:1、区域性治理:是指对污染严重的某一区域、某个水域的限期治理。如: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等是限期治理的重点区域;2、行业性限期治理,是针对某个行业某项污染物的行业性限期治理;3、企业限期治理。是针对某个企业的排污超标情况进行限期治理。同时限期治理的期限法律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一般由决定限期治理的机构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治理的难度等因素来确定。一旦企业被要求限期治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环保政策风险已经变为现实,应立即采取冻结贷款额度、暂停贷款投放、启动第二还款来源、关注抵押物价值变动等措施,进行资产保全。
在环境保护政策成为“一票否决制”的今天,其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学习理解相应的环保政策要求越来越成为当下信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将国家环保政策的审核升级到信贷制度层面则具意义。目前,已有国内商业银行的环保审核的制度设计,如中国建设银行对企业项目的“五项基本原则”等,对防范环保政策风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前言
从我国的煤矿环保工作开展以来,我国煤矿环保工作的效果从无到有,工作队伍逐渐壮大,使我国的煤矿环保工作得以更好地实行和发展。在1983年,我国将环境保护作为了一项基本国策,这就使得煤矿环保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矿业局对煤矿的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我国矿业领导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这就使得我国的煤矿环保工作从领导层到基层被充分的认识,并且为其更好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我国煤矿人的长期努力,我国的煤矿环保工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改正,并且对环保工作的各方面进行完善,才能保证煤矿环保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
一、我国煤矿环保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矿务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煤矿环保工作的认识逐步加深,已经坝煤矿的环保工作列入了议事范围,并且安排到了实际工作中。部分煤矿已经在污染源的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从根本保证了在煤矿得到发展、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并没有随之扩大,局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1]。但是近年来的环境常规化检测显示我国煤矿环境的综合治理水平仍然不高,矿务局的发展进度与煤矿、新煤矿和老煤矿的发展进度严重不匹配,这种现象导致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投资效益不高。我国煤矿的工业锅炉除尘器只有在部分煤矿中达到了国家的林格曼黑度一级排放标准,近三分之一的工业锅炉除尘器在采暖期的磨损以及漏风问题需要进行多次修补,大部分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不能及时的进行正常运转,使其无法实际为环保工作提供服务。在病菌水处理项目上的投资数额巨大,但是建设过程中,其主要设施只有一小部分可以按期完工,通入正常工作当中,导致了大部分的投资没有收获相应的投资效益。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煤矿生产时的过半污染现象主要由煤矿生产系统和煤矿工艺系统中的跑、滴、冒等问题导致的。
二、我国煤矿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设施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煤矿环保工作的主要设施,上处于一个初步的阶段,没有经过大量的实践对目前设施的实际工作效率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验。导致了部分环保设施,在设计前期没有完善的数据进行设计指导,设计中期没有考虑我国煤矿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产品设计并生产之后,与我国目前的煤矿环保工作不适应,导致了大部分环保设施没有发挥其本身应该具有的作用。
2.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
要想使煤矿环保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一个根本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矿务局在进行环保工作项目建设的投资时,资金的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这就导致了资金在投入的过程中,关口较多,要经多个部门的手,不但使资金的投入落实缓慢,同时也给一些部门加重了工作负担,使人力资源出现了浪费的现象。
3.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目前我国的煤矿环保工作正在大力开展和落实,但是部分基层员工并没有明确的环保概念。我国在进行煤矿环保工作时,所采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从煤矿生产工作人员中选拔的,而没有专业煤矿环保人才,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实际开展工作时较为困难,易出现各种工作失误。在对煤矿环保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时,并没有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也没有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这就导致了原本职业水平不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没有对其本职工作负起相应的责任,工作出现散漫现象,发生问题时,互相推脱的现象极其严重。
4.环保工作政策缺乏实用性
目前的煤矿环保工作上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我国各地方的矿务局在进行环保政策以及工作内容的设定时,并没有结合实际数据和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导致了政策只是政策,难以成为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进行政策的制定时,一味的考虑获得更高的环保效益,但是却没有对各方面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导致了政策与实际工作情况严重脱节。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煤矿环保工作
1.强化管理工作
在开展煤矿环保工作时,应该全面的贯彻和落实相关政策,煤矿环保工作的管理进行加强,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污染现象的治理时,应以科学技术为主,摒弃以前的人为治理主导的思想[2]。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进行矿务局的环保产业建设时,应结合当地的地域情况和矿务局的自身情况开展建设工作。要通过多种高科技手段对实际数据进行收集,并且将数据进行系统整合,从而使其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参照标准。在进行治理方案的制定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使治理方案能更好的为实际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保证,要保证治理方案具有较高的技术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并以此为最基本的出发点[3]。在环保设施的选用方面应提起重视,要结合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环保设施的设计和制造,同时,在进行环保设施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矿务局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当地煤矿实际生产工作和要求的环保设施。
2.将多项治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煤矿的环境治理时,应将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绿化工作三项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一个有机结合,是全局的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得到提高[4]。对于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煤矿来说,其在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时,治理能力稍显不足,所以在进行环境治理的实际工作时,不能针对一项内容进行大力度的投资,而是要将环境治理的多方面内容进行整合,进行综合治理。在进行环境治理时,环境清洁部门、绿化部门以及环保部门分别有各自的工作内容,这就造成了投资的分散,而且三个部门所获得的投资效益也较低。应将这三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使其工作内容协调统一,形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治理体系,并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各部门的优势进行集中,使弱势得到互相弥补,使煤矿环保工作有计划的开展。
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环保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良建议。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矿业将会得到更有力的发展,煤矿的环保工作将成为未来煤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本手段,制定完整的管理政策,研发配套的环保设施,才能保证煤矿环保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和企业分别在环保融资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逐步成为环保方面的主体之一,环保投资主体多样化明显,企业环保融资也出现多样化特点,此论文将从政府、社会和企业三者在环保融资中的定位入手,讨论了我国环保融资现状,分析了我国企业环保融资的几大特点集合融资渠道和事权划分原则对我国当前企业的融资机制进行了探究。
一、市场机制下。各主体在环保问题中的定位
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环境污染是市场失效的表现之一,也是社会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的表现,要消除这一现象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要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环保机制,需要先确立三者在环保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政府起到规制监督作用,同时提供部分环境物品、政府主要从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入手,决策时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作为决策的考虑因素来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企业主要是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产生者,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一追求,当然利润的最大化也要受到相应的制约,这些制约中,环境保护制约就占到一个非常主要的部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环境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来社会大众的经济回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既是污染的生产者又是受害者。作为前者应当自觉遵守环保法规,自觉进行绿色消费,同时也要做好企业遵守环保法制的监督力量。
二、我国环保融资的特点
我国环保融资开始不断改革,明确各主体应负担的责任开始逐渐向着以下特点发展:
1、主体要多元化
目前需要投资治理的环境问题十分复杂,在经济发展任务繁重;政府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根本不可能达到甚至是最基本的环境保护目标。因此,要合理划分事权关系,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元投资主政府主要负责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正常的环境管理活动。
2、融资方式多样化。
3、绿化信贷业务,优先发展环保产业,为环保产业提供资金优先使用权。
4、生产逐渐走向集约化,环保意识逐步加强
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逐步走向生产集约化,社会环保意识加强,国家也在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融资也朝着更加合理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企业融资渠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的投资决策权,企业融资有着便利的条件和场所,通常的企业环保融资渠道主要有如下几种:
1、政府。尽管政府不再是企业环保投资的主体,但仍有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综合治理投资等,以及政策性的环保投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请,政府仍是企业环保融资的一大渠道。
2、资本市场。健全的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问题的一大关键,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企业债券、股票收入等资本市场收入主要用于环境的治理投资。
3、排污许可证交易。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将环境资源转化为可以消费的商品并将其作为控制环境污染进行企业环保融资的一项手段。
四、我国环保融资中的事权换分原则
我国环保融资主要按照效益和公平两大标准进行划分的,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社会公共物品效益最大化原则
社会公共物品效益最大化原则要求使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产出产品,并且促进循环利用,达到利益最大化。
2、污染者付费原则
所谓污染付费原则,故名思议就是指水污染谁治理谁付费。费用既包括污染控制与预防还有污染收费和环境政策下对应的费用。
3、使用者付费原则
同上一原则一样,这是指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这一般是指已经发生无法查出污染者的情况下由使用者进行付费的原则。使用者付费使得消费者开始体会到环境产品不是免费得,为了缩减支出,消费者定然会积极监督环境污染者行为也会从自身出发尽量的环保。
4、投资者受益原则
收益是投资方获益,指的是一些专门从事环保的投资方,专业性强针对I生突出决定了他们效益比一般企业要高地多。环境污染者由于自身技术资金等原因可能无法及时环境治理,将此项工作交给环境投资者,并支付相应费用,这样便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也可以获得最大效益。
五、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环保投融资体系
我国现行的环保投资体制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结合我国融资渠道和原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环保融资应当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各投资主体事权合理化
如上文中我国环保融资体系原则所要求的,我国企业社会以及环境投资者应当“有钱出钱,有力用力”各司其职,合理划分事权,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环保融资体系建立,实现经济发展下,环保事业最优化发展。
2、融资方式多样化保证充足的环境保护收入
上文也提到几种环保融资渠道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普及化的应用,政府承担基础设施建造职能,同时应当加强财政预算,企业应当采取当中融资方式,从各渠道取得应有的环保资金。
我国新《环保法》整体重在明晰政府顶层设计、主导职责及监督职能;其次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新增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两个概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使得区域进行选择性开发变得有法可依,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可以改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和人才投入得不到法律支持的不良局面。然后从预防污染方面鼓励企业及各单位从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监视测量及应急处置等多方面采取可行措施杜绝环境污染。我国在由政府主导、企业执行、群众监督等一系列措施落实下推行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方式,让环境保护工作在透明的状态下良性发展。这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环境污染制造者的隐蔽,增强了政府的监督力度,以及群众参与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新环保法出台、下发给地方政府当地环境标准的制定权,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质量检测标准;并且支持对于当地环境保护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这些举措,明显地刺激当地环保市场的不断壮大及环保现状的改善。新环保法对于环保责任主体重新规定,将污染排放单位、技术部门以及监督部门全部划入环保责任主体,并增加了对于排污单位的惩罚力度。
2、开展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作用
在新环保法及四个配套管理办法下,各产污企业如同上了轨道的火车一样规范、秩序前行。言外之意,如果不能按照政府的环保政策轨道执行,企业将偏离轨道出现停止运营的风险。这样一来,产污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或杜绝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升企业形象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战略和目标,明确企业各部门权限和职责、将政府环保政策有效执行做到了企业合规守法的承诺,避免企业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更好地对可能形成的污染进行预防,从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把控,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政府环保工作引导及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的基础上,环保工作逐步实现企业走上自主预防、技术创新的新道路。企业不仅从污染治理方面取得巩固业绩,更是从环保技术创新尝到发挥优势内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增强环保应急措施,外部寻求、开创新的企业经济增长点,为企业无形中增加隐形效益。这样也促进我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及环保经济市场拓宽发展。
3、摸索企?I环保管理工作的方法
3.1完善企业的环保机构
虽然企业内部也设置了环保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环境保护工作只有这一个部门完成,其他关联责任部门却主动不参与。甚至有的企业在精简机构时为了节省资金,将环保部门撤掉,而有的企业根本就未单独设立环保这一职责。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只靠企业内部的环保部门很难完成企业所需的环保任务。原因是:企业的领导对环保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想过或是没有时间对优化环境保护系统进行研究,只注重提高业务水平;环保部门的人才储备不够,具备这一专业知识的人才偏少,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很多企业的环保部门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不能一心扑在环保工作上。企业设立环保部门尚且如此,更遑论根本就没有这一部门。所以,要想减轻环境受到的破坏就必须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投入,聘请专门人才予以相关工作的指导,提高领导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2明确企业环保和相关环保部门的责任承担方式
要治理污染首先应该从污染的源头开始,企业内部应该将污染治理的责任划分细致,施行谁污染谁负责的责任制。将污染源细分,从每个小源头进行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当然,企业内部各部门处理污染的能力不尽相同,对于处理污染能力较弱的部门企业应该加以扶持,并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对于污染治理做出贡献的部门或者个人,让整个企业协同努力治理污染,而不会出现你推我推的现象。企业环保管理工作除了依赖企业自身的自律外,还应该由上级环保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环保机构也要根据发展的需求改革以适应监督工作。
3.3提高管理者环保文化素养,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准则
成功源于专注与专业
“专注、专业”,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广东长天思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天思源)的发展特点。2000年成立至今的14个年头里,长天思源一直坚守在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和环保物联网领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事业开始进入实践探索,长天思源成为第一批进军这个行业的企业。时至今日,提起公司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长天思源董事长余阳一直强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入行早。“当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在线监测,但是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未来肯定可以大有作为,所以义无反顾就干起来了。”
然而,起步初期,环保尚未像今天一样得到重视,长天思源的日子并不好过。“第一年的营业额为零,第二年是60万,第三年80万。一直在亏损!”余阳介绍。不过,秉着对这个行业发展的信心,他们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2004年12月,佛山投入2600万元建成的“佛山市污染源COD在线监控系统”投入使用,长天思源作为最早进入佛山在线监测市场的企业,顺利中标并承建该项目。在省、市、区各级环保部门、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与长天思源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佛山市污染源COD在线监控系统”做到了定量、定性与视频三结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示范工程、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环保优秀示范工程等荣誉,成为佛山一道亮丽工程名片。
2007年,借着节能减排的政策春风,环境在线监测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物联环保”的概念也顺势而出。2010年开始,余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始进军环保物联网领域,次年,长天思源就作为南海区“智慧环保”感知系统的服务商,参与了三维虚拟实景在线监控模型的搭建,抢占了区域内该领域的前端。
佛山智慧环保物联网工程,目前完成了400多家国控、省控及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废气、废水排放口监控,监控因子包括烟气监测、废水监测、污染治理设施工况实时监控、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控、VOC在线监测等,构筑了市―区―镇街―企业四级联动的环保管理平台,是环境执法的重要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环境管理效率,为佛山市环境治理、创模等起到关键作用。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及环保物联网,提供整个环保体系的基础数据,既是环保产业的中枢神经,更是中国环保事业的中枢神经。佛山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环保物联网建设事业通过十多年探索,取得较为成功的运营效果,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合力书写共赢篇章。“如果要说成功的秘诀,沟通肯定是重要的一环。”余阳说,环保产业与政府政策及决策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长天思源积极做好与政府的沟通交流,一方面紧贴政府现实需求不断提供优质服务,一方面也让政府不断认可企业的技术与管理路线,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2014年7月,长天思源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完成了从“有限公司”到“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跨越。“成为公众公司,才有利于将更广泛的社会资源聚集到这个产业中来,比如说社会资本、高端人才、产业同盟与技术同盟等力量。”余阳称。
高标准要求树立行业标杆
在住建部组织的全国垃圾焚烧厂无害化等级评定中,宝安垃圾发电厂荣获AAA等级(全国最高等级),南山、盐田垃圾发电厂获得AA等级评定,武汉新沟垃圾发电厂被公认为武汉市标准最高、厂区环境最和谐的垃圾发电厂……如今,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能环保)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发电运营管理体系,已得到业内及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必然会存在‘奔驰’和‘奥拓’并行的阶段,而我们就是要坚持造‘奔驰’。”深能源集团董事长高自民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2000年进入垃圾焚烧行业之初,深能环保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的“三高”原则和采用“高标准技术和设备”的技术路线,并将垃圾发电厂定位为“涉及百姓民生的公益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坚持至今。
核心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深能环保董事长李松涛指出,多年来,深能环保依靠消化、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依靠不断地深入研发、技术升级和点滴的技术积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综合处理核心技术体系,并以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为导向,将创新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市场。
打造“精品项目”是深能环保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其宝安垃圾发电厂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在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声浪最激烈的2009年,这个项目却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顺利通过环评,成为当年广东省唯一通过环评的垃圾焚烧项目。
在经营理念方面,深能环保在国内率先将电力系统严格完善的生产运营管理经验借鉴到垃圾焚烧处理发电中,并优化改进为适合垃圾焚烧处理、具有“深能环保”特色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在业内率先通过了三标体系认证,自主开发的“生产运营wis信息化系统”获得了国家著作权;借助电力行业技术力量及背景,先后攻克多项国内垃圾发电厂面临的顽疾,更创造了宝安垃圾发电厂单条焚烧线连续长周期运行377天的国内、外新记录(国家查新记录显示最长302天)。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多年来,深能环保始终保持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的态势。2010年,深能环保为规范自身管理所编制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安全性评价技术导则》由住建部批准向全国出版发行,并将其作为2012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无害化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深能环保还积极主编《生活垃圾焚烧厂检修规程》和《生活垃圾焚烧厂标示标识标准》,截至目前,深能环保已参编10多部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题中要义。为改变公众认识,塑造垃圾发电正面形象,2013年,宝安垃圾发电厂做出一个大胆而又果断的决定:开放式运营,直面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居民。目前,该电厂已陆续接待了国内外领导、行业专家、社会团体及普通民众共计5000余人。除宝安垃圾发电厂之外,南山垃圾发电厂是深圳市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分会场,作为环保教育基地长期向市民开放,让居民近距离接触、体验循环经济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好处;盐田垃圾发电厂正在深圳市盐田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打造盐田垃圾发电教育科普基地。
“全程治理”模式夺得发展先机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污染治理上,过硬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管理不过关,再好的技术都发挥不出作用。”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禹)技术部总监王俊如是说。
新大禹是目前工业废水治理,尤其是重金属废水治理领域的著名品牌,是国内承建电镀工业园区电镀废水集中处理量最多的公司。新大禹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其过硬的技术及创新的管理模式息息相关。
2001年开始,当同行们的眼光还放在电镀厂的单个治理工程时,新大禹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园区,并且把园区废水集中处理作为公司重点主攻业务来做,“单个电镀厂的废水治理成本高,且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存在诸多隐患。而工业园区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自身解决不了的环保问题。”新大禹董事长麦建波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