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3: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篇(1)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资源对于国民经济建设、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但人们却忽视了对于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水资源的污染破坏更加突出。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遏制水环境破坏行为,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新疆的自然环境较为脆弱,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以荒漠中的绿洲农业为农村生产的基本环境基础。但近年来新疆地区的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峻,需要人们加强对新疆农村的水环境破坏现象的认识,因地制宜地解决水生态环境破坏、退化的问题,为遏制农村环境破坏、水生态环境退化,推进农村、农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新疆农村水环境退化原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有关部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推出了《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由管理部门主导以此为依据对水生态环境进行管理。但纵观此类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都对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规定,从法律层面还缺少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行为的管理依据,因此有关部门还需要完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关制度、法规。

(二)农业活动与经济活动造成污染

对于新疆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更多表现在化肥污染、农药污染、乡镇企业污染、规模化畜禽渔养殖污染以及生活垃圾污染等方面。新疆地区的农村农业活动与内地具有相似性,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学肥料,采用污水灌溉,导致地下水被大面积污染。相关的试验检测表明,新疆农村地下水中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此外一些养殖业也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环境日趋恶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而且没有指定的堆放垃圾场所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由于缺乏资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填埋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是空白。

二、新疆农村水环境治理和改善对策

(一)加强农村水环境管理法治体系

笔者认为,立足新疆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建立应该坚持下述几点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需要结合农村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民族组成结构、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协调发展。对农村经济建设来说,要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而不能竭泽而渔或以环境破坏换取经济建设的成果,在已经产生污染的农村区域应该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2、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新疆地区的农村水生态破坏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给环境的变迁带来负面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预防措施的前提下,积极治理已经造成的环境破坏现象,并继续探索更适应农村区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污染的发展模式。3、公众参与原则。环境是人们共同拥有的家园,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共同的空间,需要发动全社会的人们来一起努力为环境保护贡献自身的力量。因此,要加强新疆农村水生态环境立法体系建立,还需要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大力宣传广大群众提高环保意识。而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过于单薄,加强环保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大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农民积极防治水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快研发污水无害化处理技术

农村传统的生产运作方式,对于环境的污染较现代机械化作业污染更少,需要适当增加农业运作方式的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大力研发无害污水净化技术,可以有利于新疆这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加强生态化农业道路的推广

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通过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适当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在农田景观中适当增加湿地面积,在地形转换地带,建立适当宽度的树篱与溪沟以及实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的合理搭配和不同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轮作等,也可减轻非点源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从根本上来讲,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湿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新疆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采取“台阶式”的经济技术政策和对策,对不同生产水平的乡镇企业,执行不同行业的技术规定和不同等级的技术标准。其次要加强宏观控制,做好市、区的环境保护控制规划。特别要重点保护水源,尤其是地下水源。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加强污水灌溉的研究和管理解决养殖业污染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应科学、合理规划养殖业规模,建立生态型养殖场,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三、结语

新疆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正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法规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农民环保教育与宣传,以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方式相结合,引进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无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技术,为农村农业生产探索适合自身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要想彻底解决新疆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控问题,还是需要靠农村居民人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因为造成水污染加快的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口密度快速加大,人口素质偏低。因此在全社会加强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环境、防治水环境污染的良性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刘洪喜.浅析当前农村水环境恶化的成因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05).

篇(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水和工业用水的利用明显增加。且城市人口基数量较大,水环境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污水排放强度较高,水环境污染防治困难。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步提高了水环境管理的强度,提倡环境保护。近几年来,中国为了控制城市的水环境,制定了很多对策,但是效果均差强人意。本研究分析城市水资源系统的特性和影响因素,从城市产业结构、危害和管理体制、污水处理厂的产业结构方面提出了水环境处理和控制对策的建议,为有效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我国城市水环境现状

中国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集中在工业源头、农业源头以及生活源头。农业源头的污染主要反映在作物种植、畜牧、家禽类粮食污染上,但与城市的产业资源和生活资源相比,农业污染源的管理更为方便。粪尿可在其他产业中再利用,因此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主要体现为工业源头以及生活源头[1]。

2城市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缺科学性的规划

由于城市的供水范围较大,因此其水系管理系统比较复杂,各地区都有自己的规划和管理范围,无法将水环境处理的细节部分连接起来,统一治理。社会和城市居民要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建立城市水系的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法令,提高水环境处理的效率和质量[2]。

2.2城市排污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一些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建设并不完善,污水净化系统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不足,原因有技术、财政不足。相关部门应聘请相关专业人员的监督和科学的指导,及时升级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并定期升级维护,推动城市水环境管理的进行。

2.3缺少科学的法律法规约束

法令是限制城市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在限制城市水环境方面,法令的存在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城市发展很快,在一定时期适用的法令,很快就会出现诸多不匹配的地方。因此,相关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令,保证法令的使用效果。要加强城市居民的水质污染防治意识,参与水质污染防治措施[3]。

3治理措施

3.1增强全民水环境改善的意识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水质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强社会监督意识,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贡献力量。

3.2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通过媒体、新闻、网络等各种渠道宣传水污染会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调动市民意识,控制和治理水污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水质污染治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支持政府工作,监督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相关,有效地改善污染问题。

3.3减少城市的排污量

国家城市管理部门要严格管理建设项目的质量,严格审核能源消耗大、污染大、排放高的建设项目,适当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严禁进行不符合排放污水的项目。

3.4加大污水处理的投入力度

篇(3)

中图分类号:TE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广东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如果不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此问题进行处理,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挽回的。对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村水污染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增强对农村水环境的有效保护,进而维护广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广东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乡镇企业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直至1999年,广东就有乡镇企业共84万多个,而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也得到了实现。但是,乡镇企业作为重要的污染来源,对农村水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并且在不断的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对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2000年,广州乡镇企业的固体废弃物、烟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废水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74.2%、57.1%、29,1%、30.6%、23.2%,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由此可知,乡镇企业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成为了最为主要的污染来源。

(二)面源污染

在对点源污染控制的加强过程中,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却被忽略起来,其中造成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水环境污染非常的严重。

1.化肥的使用

广东省磷肥、氮肥以及化肥的施用水平比较的高。其中,1999年每公顷土地化肥施用量就是全国的2.9倍。与此同时,每公顷氮肥的施用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相关资料指出,氮肥利用率比较的低,农作物未被吸收利用的部分就达50%,而碳酸氢铵的利用率则为27%。由于这些物质未被农作物有效吸收,进而通过地表径流进入了江河湖库,促使了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发生,造成了地下水污染。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农田的氮、磷流失以及生活污水是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与中低产农区和田块地下水硝态氮的相比污染程度相比,高产农区和田块的污染程度最高。

2.农药污染

广东省对农药的施用也非常饿普遍,其施用水平逐年增加。但农药的利用率非常的低,通常不足30%,而剩余的未被吸收的农药就会流失到水域及土壤中,对水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调查,水体污染受农药影响的几个方面分别为:在雨水及灌溉水的携带下,农药逐渐向水体迁移;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和农药的大力生产及使用;使用农药时,农药以雾滴的方式在风的影响下,沉降进入水体;农药在大气中残留,在雨水的作用下进入水体。

(三)养殖场的污染

广东自“菜篮子工程”实施后,畜牧业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其中生猪饲养量、家禽饲养量、水产饲养量分别有30%、60%、80%对集约化经营进行了实行,随着集中养殖的不断形成,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就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自2001年,全省就有2746个畜禽养殖场实行了规模化养殖,其中31.8%的畜禽养殖场无法有效的进行畜禽粪便的处理及排放,进而严重的污染了水源和农田。另外,与水产养殖业相关的饵料投放、鱼类粪便、防疫药品等对水库、湖泊造成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

(四)城市污染

城市经济的推动发展及产业升级,使全省的低级产业形成了较大规模。而这些产业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主要包括制革、印染、电镀等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不断向农村地区迁移,直接的破坏了农村的水环境。另外,由于中小城市污染治理的不足,使更多的污染物被运至山区农村,对其进行了填埋,而这给水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是非常的大。

(五)生活污水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2000年,全省建制镇1556个,其中珠江三角洲城镇的发展最为迅速,城镇人口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然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却未进行有效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进行排放,进一步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

(一)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民对于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非常的注重,所以会通过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使农作物产量的增长。为确保农药的有效利用,避免流失造成水环境污染,就要科学定量的对其进行使用,促使化肥品种结构的调整,对农田水土保持的建设进行加强,进而避免肥料流失现象的发生,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垃圾的有效处理

对于垃圾的有效处理,作为政府,必须促使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通过大量的设施投入对垃圾进行清理。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所需的垃圾填埋场、垃圾车、垃圾池等处理设备进行配备。同时,对农民进行教育,能够有效的掌握处理垃圾的良好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垃圾污染的危害,进而通过分类回收、焚烧等方式进行垃圾的有效处理。此外,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对农村环卫队进行建立,通过环境的有效维护,对大量的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对沼气池进行建立,通过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促使环境的有效维护。

(三)养殖业污染的治理

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和污染处理,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能够在维护农民养殖利益的同时,对养殖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通过适宜的政策对其进行处理,在优惠政策的实施下,将养殖户统一到养殖小区中,并对防治污染机制进行建立,能够通过对废水、畜禽养殖粪便的统一处理,对养殖污染进行控制。只有调动起农民进行积极性的投资治理,就能够进一步减轻养殖业对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民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散养的方式成为舍养的方式,这对养殖当中出现的血许多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使农村养殖业能够科学、健康的发展。通过养殖业污染的解决和处理,就要以规划、合理的养殖业规模作为根本,对生态型养殖场进行建立,促使持续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推动。

(四)产业转移的实现

由于经济调整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许多行业都转入了农村及欠发达地区。为了进一步改善这样的状况,就要对经济凋整的整体规划进行加强,将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更为妥善有序地促使产业转移的良好实现。针对已经迁入农村地区并能够造成一定污染的企业,就要促使污染防治处理措施的加强,能够合理选择厂址,在特定区域内对同类生产企业进行集中,在治理设施的共用下,对污染排放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使企业成本和运营费用的降低,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避免环境污染造成重大危害。

(五)宣传力度的加强

对于环境保护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缺陷,部分因素是由于农村干部群众没有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引起的。由于淡薄的环境法制观念,使人们对生活污染环境危害的认识并不充分,不能够重视环境保护的实施,更为注重的只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就要通过宣传等手段,对农村干部及群众进行指导、教育和培训,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手段,对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传进行开展。只有这样,广大农民才能够受到积极的引导,自觉的对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进行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因素非常的多,而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区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促使对环境保护的良好理解和实践,从而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对各方面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才能促使广州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同时对广州农村环境保护和生产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霞.农村水环境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江西化工,2008(4):227-229.

[2]李贵宝,王东盛,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2):29-33.

[3]徐谦.我国化肥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现状综述[J].农村生态环境,1996,12(2):39-43.

篇(4)

1.1面广,分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居民踏上了入城的步伐,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了我国农村污水呈现出分散的显著特征,污水收集率较低。

1.2增长快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养殖,每年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增长快速。根据每年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108t,2013年达到了485.1×108t,增长了2.68%。

1.3处理率低与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2014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0.2%)相比,农村的的污水处理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在西部落后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率更低。

1.4污染源复杂从引起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来看,主要有规模化养殖导致的畜禽排泄物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较高以及农用地膜的使用等等都会加剧水环境污染。

2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的生产中,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都会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农村的许多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的严峻现状。此外,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量也是不断攀升,总量由1989年的20.62×104t增加到了2014年的32×104t。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占全球总量的35%左右,农药的过量使用对水体产生严重危害。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乡镇企业生产污染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乡镇企业由于其经济和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的局限性,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乡镇企业周边的水体环境严重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乡镇企业每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中,废水排放达30×104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104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000×104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尤其是随着城市工业向城镇转移,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如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逐渐向农村发展,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

2.3规模化养殖污染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畜禽消费需求逐年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但由此,也给养殖场周边的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我国的畜禽养殖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者农村地区,限于养殖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畜禽养殖的排泄物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水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畜禽粪便还田率仅为30%~50%,未经安全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造成了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1]。

3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长期以来,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村镇与小区污水的处理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落后,除一些水源保护区的城镇或小区有简单的污水处理装置外,绝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因此,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3.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农业有害投入品,鼓励推广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种植,减少农业种植中农药使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双禁”工作力度,对被列入“双禁”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监管力度,杜绝流入市场。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大力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等生态环保技术,加大农户尤其是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培训,提升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篇(5)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的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使水质变坏造成水体污染,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和饮水安全。地球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水体污染又进一步缩小了可用水资源,因此,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质管理、节约用水等,是防治水体污染的重要措施。

一、水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江河湖库淡水普遍受到了污染,甚至有的受到严重污染。劣V类水质已失去利用价值,使我国本已严重缺乏的淡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例如2000年,海河流域56个监测断面,劣V类水质断面占60.7%;辽河流域16个水质断面,劣V类水质占62.4%;淮河干流水质有所改善,在82个断面中属劣V类水质36.3%。这三条河流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太湖有22个点位总氮、总磷超标,属富营养化状态;巢湖湖体12个点位,54.0%为V类水,46%为劣V类,属中营养化状态;滇池湖体13个监测点位均为劣V类水质,总体上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其它流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没有“三河”、“三湖”严重。

二、水环境污染的过程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一般来说,水自身有自净能力。水的自净能力包括稀释扩散、沉淀堆积、氧化还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大体可以分四段:第一为污染段,由于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极少,除了细菌以外,其它生物较少,特别是几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机质的生物逐渐繁殖,生物分解活动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鱼类难以生存,出现藻类和需氧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渐降低后,水中溶解氧又逐渐增加;第三为恢复段,藻类、鱼类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泼起来,水质逐渐变清;第四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饱和,水质清洁,自净过程到此完成。

三、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1.减少耗水量: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一方面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比较严重。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工业用水占80%左右,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的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城市地区70%的污染源来自工业,由于工业用水量大、面广、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许多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在水体中难以降解,从而加重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把减少耗水量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政策来执行。

1.1通过企业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制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实践中证明了行之有效的。

1.2工业废水要实行清污分流,一水多用、串级使用、闭路循环、污水回用等多种措施,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轻重的作用。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治理或集中治理,使城市污水处理和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那些耗水量大、污染严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因为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

4.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配,利用市场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染管理及其资源化。

四、水环境污染的管理

为了有效的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以前通过污水排放标准控制污水浓度,为减轻水环境污染负荷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废水排放量大,有的地方即使排放的污水达标,水污染问题仍未减轻。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国将逐步实行对水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政策,即通过申报登记,发放排污许可证来实现控制污染物总量的目的。

五、结束语

水是一种资源,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社会。过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小,因而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使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规模的范围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无偿采取,用之弃之,既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过去人类对于水的依存关系的认识很肤浅,导致人们对水只是片面的无情的索取,地下水开采过量,地面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现在世界正在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二是从过渡开发的社会向持续发展的社会过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成为面向21世纪的建设目标,而水的问题则是二十一世纪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领域。我们不仅要考虑留给后代充足的水,而且应该是清洁的水,这是我们地球人类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人类依赖水而生存,水环境亦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完成循环,两个方面相互依存。总而言之,水环境保护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防治污染三者并行的方针,使我国水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6)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区,全市辖1区7县,总面积为2.952万km2。由于拉萨市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对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拉萨市水环境保护较为滞后,严重制约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拉萨市水环境问题的实际调查与资料收集,浅谈拉萨市水环境保护主要问题与防治对策。

1拉萨市水资源情况

拉萨市位于拉萨河谷平原,拉萨河自东向西穿过拉萨市,城市规划范围内水系有拉萨河、堆龙河、流沙河(包括北干渠、中干渠)。拉萨河由东向西流经拉萨市城南,拉萨河在市区段总长度为20.76km,既是拉萨市区的排洪水体,也是各种废、污水的受纳水体。拉萨河流量相对较大,市区段多年平均流量为283m3/s,堆龙河是拉萨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拉萨河谷平原的西端,市区河段为堆龙河出口段,多年平均流量为22.4m3/s,流沙河发源于拉萨市区北部中低山区,流经拉萨市区北城区和西城区。

2拉萨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拉萨市区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以钻井形式取水;地表水则主要以沟渠引水为主,取水点位于拉萨河市区上游。

根据拉萨河多年水质监测资料[1]表明:拉萨河上游来水水质良好,根据2010~2015年监测资料统计可知,拉萨河达孜断面处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而拉萨河流经拉萨市城区、与流沙河和堆龙河汇合后,在卡林断面处,部分水质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尤其在丰水期;在拉萨河市区下游段才纳断面处,同样出现上述超标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区人口及工业规模逐步扩大,而拉萨市区缺乏有效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措施,导致对拉萨河污染影响较大。

3拉萨市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拉萨市水环境污染包含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污染。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以农牧区面源污染源为主,包含农牧区生活污染源、散养畜禽污染源、农田径流等几种类型[2],目前尚无面源污染截留及治理措施;拉萨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类型主要为矿、机械、电力、建材、印刷、制药及食品加工等类型,大型工业企业较少,工业废水仅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拉萨河及其支流流沙河。拉萨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d,然而拉萨市2014年人口56万人[3],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180L/人天,排放系数0.8计算,拉萨市生活污水每天仍有约3万吨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

根据2015年拉萨市人口(农业及非农业)、牲畜出栏情况等资料,按照农牧区人均污水排放量:100L/人·天×0.8(排放系数)×0.05(入河系数),浓度COD:300mg/L、氨氮:30mg/L;畜禽排放量COD:50g/d、氨氮:10g/d、入河系数:0.01;城市人均污水排放量180L/人·天×0.8(排放系数)×0.9(入河系数),浓度COD:400mg/L、氨氮:25mg/L;工业废水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270升/万元,浓度COD:520mg/L、氨氮19mg/L进行核算。得到拉萨市2015年污染物入河量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拉萨市污染物排放COD总入河量达70987.092kg/d,氨氮入河量达1910341.14kg/d,其中主要污染源为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

4水环境治理对策措施

由于拉萨市经济发展有限,人口较少,与内陆流域相比,拉萨河流域水质污染物类型较少。但拉萨为高原地区,生态较为脆弱,水体一旦遭到破坏,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内陆地区更为突出[4]。因此应建立起拉萨市河谷区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减轻拉萨市水环境污染。

首先,应加快拉萨河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投运,拉萨市区现有污水处理厂规模已不能满足拉萨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及人口趋势,急需新建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收集与治理,使污水处理设施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

其次,加强农牧区水环境监测、合理控制农牧区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再次,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合理利用天然水体的环境容量,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拉萨市社会经济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产生供需争议和不同用水功能出现矛盾时,应遵循饮用水源优先,次之为农灌用水、景观用水。

拉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拉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定期监督、检查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污染管控及治理。

5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拉萨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分析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市区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加强行政部门管理力度,平衡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作者:凌云霄

参考文献: 

[1]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拉萨地区水质监测资料[Z]. 2010~2015. 

篇(7)

(一)分散式和无动力处理技术 

无动力处理技术是当前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技术,它主要将厌氧处理作为核心,将生物滤池作为辅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不需要通过动力来进行驱动,而且也不会涉及到抽水泵等设备和装置的使用,分散式处理技术通过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埋藏在地下的适当位置,之后再利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处理效率,在埋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表之上还能种植一些绿化植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二)土壤渗滤技术 

土壤渗滤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渗滤处理系统来达到治理目的的,土壤渗滤系统中主要包括慢速渗滤系统和快速渗滤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快速渗滤系统主要负责将污水引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的地区,并在污水渗滤的整个过程,发挥出过滤、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慢速渗滤系统则主要发挥出对污水处理流程进行简化的作用。当前,土壤渗滤技术已经被大规模应用于污水治理中。要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就必须确保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等达标,这样才能确保处理效果。一般来说,当渗滤系统运行30天左右,应当对渗滤床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使其渗滤速度保持正常水平。 

(三)稳定塘技术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稳定塘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提高了对该技术的重视度,有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这就为稳定塘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奠定的基础,将该技术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可以发现,高效藻类塘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土地面积广阔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稳定塘技术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值得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四)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湿地环境来发挥出清洁水体、减轻污染的作用,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它能和污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作用、物理作用,进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而且湿地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具有独特性的系统,其组成结构中主要涉及到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这些组成成分能利用吸附、过滤、吸收、分解等形式来净化污染水体,最终取得最佳的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湿地系统和预处理系统两个部分,其在金属浓度、COD等的处理上能达到三级或二级处理水平。无数的处理实践已经证明,当水体污染程度一般时,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中BOD?5的处理效率能达到85%左右的水平,对磷等成分的处理甚至能达到90%以上。 

(五)沼气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厌氧发酵的方式来对动物和人的排泄物进行处理,它不仅能起到净化这些污染物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将其转化为可被再次利用的沼气,且发酵之后的沼渣等物质能被用作土地的肥料,将沼气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能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效去除,进而降低其对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一)控制好污染源头 

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污水、垃圾等随意排放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要治理好农村水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对污染源头的控制,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应进一步规范农村牲畜的养殖,建立专门的牲畜粪便处理设施,以免大量的牲畜排泄物进入到水体中,加剧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第二,应构建完善的垃圾收集系统,以免出现垃圾胡乱堆放的现象。第三,应设立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或沟渠,让污水能有效集中到污水处理场所,以免其随意排放到水中而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二)选择最为适宜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模式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住户较为分散,且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必须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上考虑到当地的居住特征以及所需花费的成本,尽量采用资金投入较低、容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可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污水排放量较大、污水浓度偏高的楼房区域,可采取动力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以确保出水效果。在人口比较集中、污水浓度偏低的平房区域,可选用低成本的生态处理模式或者厌氧处理模式,包括土地渗透技术、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对于污水较为分散、很难汇集到一起的区域,可修建小规模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采用庭院独立式的自然处理模式等。 

(三)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能改善农村周边环境,同时还能在降低水污染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所以,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采用复合肥料,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并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尽量采用生物技术,避免高浓度化学药品的使用,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污染现象的发生。 

结语 

總而言之,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散式处理技术、土壤渗滤技术、稳定塘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农村水环境的改善来说意义重大,在实际开展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并大力提倡生态农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示码:A

一、会同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会同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境内树木繁多,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质量每况日下。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滞后,生活污染日显突出;二是畜禽散养,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农业生产过程农药、化肥、农膜不合理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四是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这些形成了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农村环境新格局。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面源污染问题:(1)大量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产品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是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生长调节剂造成了农村小环境质量恶化、土壤土质及肥力的下降,影响农产品安全。农民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膜,基本未回收,随便丢弃,造成农村环境中难降解的白色污染。(2)目前会同县共有大中型养殖场10 家,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2237吨,氨氮87.6吨。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而会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较低,大量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土壤、河道中,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农村生活污染:(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人口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加速增长。据调查,按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0.5公斤计算。会同县农业人口每天垃圾产生量为160吨,年垃圾产生量约5.86万吨,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废纸、塑料、废衣物、废建材等。其中有机废弃物厨余和废纸占50%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偏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堤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不仅损害水利设施,还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2)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主要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等产生的污水,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基本都是不经处理直接外排进入农舍附近的沟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3)随着城市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会同县地处偏远山区,境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成为了造纸、化工、冶炼、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理想迁入地,成为了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监督管理不力,企业环境意识较差,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目前会同县农村工矿企业CODcr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0%,污染物处理水平低下,加之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给农村环境容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目前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质量缺乏迫切要求。因此,人为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培养干部,中、小学课堂宣传环保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环保能力。三、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问题,必须落实好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已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我县去年争取800万中央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筹集资金主要优先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处理。二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分散处理。将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提高污水处理率。(3)把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技术结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有机肥料,支持创办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大实用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农业经济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4)目前全县农村环境监管工作水平刚刚起步,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逐步建立乡、村两级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工矿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严格执法,认真抓好农村地区工矿企业污染减排,不能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严格环境准入审批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生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项目,遏制农村工矿企业给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篇(9)

2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的农村环境情况基本良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废水和农业养殖废水的不断排放,造成了江河的泥沙携带污染物渗透到了地下水层中,造成了地下水层的污染,严重侵蚀了土层,导致水土流失,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长期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威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2]。目前的農村河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整治力度不够大,并且缺乏科学的监管,造成河道整理不彻底的现象频繁发生,对农村水环境带来极大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安全。河道的堵塞,会造成河堤侵蚀严重,岸坡出现坍塌现象,致使河道拥堵,影响农村生产用水,并且会对农业灌溉、防洪防涝工作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农村的经济生活环境逐步完善,人口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生活污染。 

例如:农村人口急剧增加,对于用水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排放的需求也在增加。部分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水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理,反而直接排放,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河道、地下水的安全,造成当地居民出现铅中毒等重工业中毒情况发生。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过度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污染,造成农药中毒事件,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生活系统简单,没有科学的污水排放系统,所以部分的农民会在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和粪便,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情况,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用水安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农村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关键在于水质保护问题,加强保护农村水体健康,科学方式治理污染水源,合理的节约用水,科学的分配水资源。在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统筹管理,多部门配合监管,科学分工协作,并且依据严格的国家管理规定,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进行严格管理,有效杜绝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3]。 

(1)制定化学农药和农业化肥的使用量标准,积极推广全新高效环保型农药和化肥,实行绿色生态养殖,增加土地的轮耕休耕制度,促进有机肥料的使用,增加物理方式杀虫防病,降低农村化肥、农药污染。 

(2)加强河道整理监管,树立治理榜样,并且依据农村发展特点设置农业河道治理试点建设,促进河道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固河道堤坝和河岸,利用原始生态系统维护河岸,增添农村的自然生态整洁气氛,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增添人文气息。 

(4)加大科学用水的宣传,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对农民科学用水的概念,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且杜绝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提高农村水环境品质。 

(5)政府应该加紧建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站,通过科学防治处理,有效降低污水排放指标,并且通过积极处理、科学取样搜集等形式,加大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农民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 

(6)政府增设河道清洁岗位,并且定时、定期对河道进行维护,制定分段清理政策,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通过重视河道清理工作,促进河道保护状况,有效降低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 

(7)利用先进的水资源检测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了水质处理能力,通过综合整治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通过检测能够得到科学、严谨的数据,增加了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科学处理依据。 

4大气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逐步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但对大气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4]。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3种,分别是:交通汽车尾气污染和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严重。我国北部冬季温度极低,多数地区多采用煤炭进行取暖,在煤炭中所蕴含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于大气的污染格外严重。 

大气环境遭受破坏,对于植物的影响非常巨大,氧化物和硫化物严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随着汽车废气、工业废气等气体的逐步排放降低了大气能见度,影响了阳光照射,不利于人们和植物的健康。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何静,等: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环境与安全 

5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5.1减少汽车废气排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步普及到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在给予农民便利的同时,汽车尾气也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伤害,汽车尾气中的PM2.5成分对于大气层的破坏非常严重,造成地表紫外线幅度提高,气候逐渐变换,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减少大气层的破坏,应该管控汽车尾气排放工作[5]。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清洁能源的推荐,不断研发使用清洁能源的环保型汽车,加速建设清洁能源供应站,提高燃油浓度质量,减少浪费,积极推动大气环保事业的发展。

     5.2加强生态绿化环境 

植物能够增加自然环境的观赏性,还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直接反应,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有效提高大气环境的清洁,为了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农村地区应该加大绿化建设,创建生态绿化环境,增加绿色植物种植计划,有效保护大气环境的健康。 

5.3控制煤炭燃烧数量 

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多采用煤炭供暖形式,但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降低煤炭使用率在节约自然能源的同时还能提高大气环境保护效果[6]。目前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已经采用统一供暖的形式,通过科学的利用煤炭资源的形式,有效减低了煤炭的使用量,降低了煤炭废气和粉尘的排放指数。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斷发展,有效取出煤炭中的无机硫,能够减少大气污染。而逐步开发的核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已经逐步替代了煤炭这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有效提升了大气环境的保护力度。 

6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工作的效率逐步提高,也增加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但是对于环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农村水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现象频发,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大气层漏洞、地标紫外线指数升高、气温变换等现象是自然给予人们的惩罚,笔者对于农村水和大气环境的保护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探讨,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积极促进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手段,减少污染源,加强绿化,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指数,有效促进农村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小龙. 浅谈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治理[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10):140~140.

[2]李羚, 胡丽丽, 张猛,等. 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 科技传播, 2014(11):29~33. 

[3]刘科, 张保伟.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 决策探索月刊, 2013(11):32~32. 

篇(10)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029-02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农村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此外,还将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居环境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农村的水污染加以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水环境,为我国的生态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1 农村水污染的形成因素

1.1 农业生产污染源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家肥早已化肥等所取代。从而化肥农药将随着地表径流及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同时部分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了地下水的水质。此外,近年来我国农村畜牧业规模日益扩大,而许多养殖场并没有设置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 而后随意堆积其清理出的粪便,最终雨水把粪便从高处带到低处,直接污染到农村地区的地表水。

1.2 农村工业污染源

由于今年我国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出现城乡互动的局面,使得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至农村地区。而这些企业中主要涉及到皮革加工、造纸、洗涤、印染和屠宰等污染严重的领域。此外,加上这些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管理水平落后,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中, 严重污染到厂区周围的农村环境,甚至连耕地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并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

1.3 农村水处理设施欠缺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农村居民还是生活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中,许多农村居民比较分散,生活污水直接泼洒在家附近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收集体制,更不用说建成一个有效的农村水处理设施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等的排放问题。同时,农村畜牧养殖产生的污水排放也没有统一的处理设施,往往都是采用直排。因而,由于农村水处理设施的欠缺使得这些废水对农村水环境的危害成为农村地区水污染的突出问题。

2 农村水污染的防治策略

2.1 大力倡导与发展生态农业

由于有城市发展的教训,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而是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解决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农村形成“农作物―秸秆―畜禽―沼气池―农作物”的农业生产小循环模式;

2)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来引导农民合理、科学地使用化肥,同时,还要大力采用生物农药技术来降低农药使用量;

3)不断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成具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农业模式;

4)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建立统一的垃圾、污水处理厂,改善农村用水条件。

2.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的保护意识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薄弱,在经济生活中,他们往往都是看重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轻长远环境保护。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必须做到:

1)对重点农户尤其是农村地方干部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其自身环境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2)大力度宣传环保知识,使农民意识到水污染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3)结合农村当地的具体情况,定期对乡镇企业进行污染情况检查,查找污染源,并提出减污治污措施。

2.3 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公众参与制度

农村水污染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活动,因此水污染的防治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水污染防治过程中虚心听取民声,并要鼓励广大农村居民踊跃参与监督。可以先设立相应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监督制度,从而确为公众能够自由地参与其中,然后,要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与范围,使公众对事关环境保护的问题拥有知情权和话语权。同时,要积极地鼓励农村群众大胆地去揭发或检举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还设立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此外,对于各种事关水污染防治的建设项目和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同时要通过社会公示以及论证会等形式将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情况展示在公众面前,并强化社会监督。

2.4 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

由于受到当前经济与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水处理设施严重欠缺。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并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及设施。同时,要确保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农民资金为辅,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农村一个干净、卫生的水环境,从而为我国生态农村的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已经威胁到了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生产活动。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应将改善农村水环境问题作为我国政府管理工作重要任务,因为农民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村水污染和改善农村水环境,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立红.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

篇(11)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水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但是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需要我们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国家已达四十多个。我国是资源大国,同样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可以说,水资源保护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人们逐渐感觉到水资源的缺乏。而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使得本来有限的水资源失去了很多使用价值。我国水资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降水酸化,饮用水安全问题凸显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地区的降雨都偏酸性,全国降水的年平均PH值低于5.6,酸雨地区的城市地下水的PH值也随之下降,而水质的酸化更加造成了地下水的总硬度增加,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也日益严重。而目前我国已有近一半的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不达标,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水资源供应面临巨大的挑战。

1.2地表水体污染严重

据统计,我国污水的年排放量达600多亿吨,其中约有80%以上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入水域的工农业污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加快,我国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也随之急剧恶化,各江河湖海都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污染严重,有些甚至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人们的饮用水源。

1.3地下水体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对地下水体造成了污染。地下水体的硬度升高,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而这类有毒物质的性质是不易分解和沉淀的,并且还会被生物体转化成毒性更加强烈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2. 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城市污水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量人口和工业生产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尿素以及各种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2.2 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

工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各种洗涤产品、冷却设备等都需要水资源作为原料支持,而且工业用水量极大,大约要占人类总用水量的80%左右。大量的工业用水相应的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总废水量的三分之二,而真正做到对生产厂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的企业却很少,工业污染状况非常严重。

2.3 农业回流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由于耕种、喷洒农药、施肥等工作的需要,使得农业灌溉的回流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富养肥料的有毒农药,使得人们生活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繁多,这些废弃物转入水体中,会使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极难控制和治理。

3.水环境污染防治策略

(1)制定全国性水污染防治计划,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水资源分布范围极广,一条河流往往会流经多个行政区域——县、市、省甚至跨国,上游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区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造成上下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治污责任主体缺位是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的难点。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流域跨界水环境管理,首先要实行流域的水资源环境规划管理;其次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跨界水污染。市场机制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利用价格机制,采取征税、补贴、生态补偿等鼓励性或限制性经济措施,促使流域内减少排污、消除污染,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滥用。此外要规范水环境功能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并加强跨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建设。同时,法律制度的建设不容忽视,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依法施行统一管理,加强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教育,克服“水盲”。

(2)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严禁新污染产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使排污总量在现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削减。对于超量超标排污的企业,一方面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收取的排污费用于扶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轻企业治污的经济压力。

(3)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提高城废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十二五”期间,所有城市都必须建设防污设施,到2015年,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具有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在缺水地区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方面,缓解水资源的矛盾,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

(4)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宏观调控,倡“生态农业”。通过将水源污染的控制与农业灌溉方的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建立等方面结合起来,高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合理使化肥和农药,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将水源污控制到最低程度。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重庆市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复合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开展农药污染防治工作。

(5)加大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投资度。我国的水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起步早,历经“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等攻关,但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许多水环境管理工作缺乏前期研究,其结果是导致水环境保护多走弯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引进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结合国情,尽快着手进行水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实践。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这既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特别是湖泊、水库、海湾的富营养污染,也是为了提倡创建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

(6)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污水资源化,即将经过处理的污水作为水源加以利用,是污水处理的延伸。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是一种可贵的水资源,应当将其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其次要加大科技投人,保障净化后的污水水质。水质是最重要的方面,只有水质达到了标准,人们才能安全地使用。最后要提供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的政策保障。污水资源化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拓宽污水利用的渠道,引导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结语:我国水环境整个状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我国人民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制度、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防治,通过全民的共同参与来保护我国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