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方向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共事业管理方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共事业管理方向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39-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应该是一个向社会不断提供适用人才的机构,其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并能服务于社会的高级人才。而“人才”概念的核心是素质与能力,这种素质与能力的其中一方面体现在对社会的“有用性”,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人才的基本效用。所以,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活动,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教学尤其是文科类的教学活动,仍然体现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的特点,把老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认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要重现老师讲授的内容,以适应有标准答案的书面考试形式。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常常相脱节,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缺乏探索和创造的动机。这样造成的结果,使学生往往只能在与上课相似的情景下(如书面考试时)回想起一些概念和理论,而不能真正理解这些理论的含义,不能自主探索新的理论,更不能在具体的事务中将这些理论用于解决无标准答案的新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综合素质人才。1998年教育部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明确规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外,也必须具备实际的管理能力。

实际上,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导致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目标不明确,开设的课程常常尽可能涵盖众多领域。这样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似乎什么知识都拥有,什么行业都能就业,但实际上由于教学缺乏系统和层次,学生的实际技能、能力不强,实际工作质量不高。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对专业学习前景感到困惑,社会对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高。

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是增强本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关键。目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主要采取书面考试的考核方式,并且为了体现成绩的客观性,常常附有标准答案作为评分标准。学生能在考试时回忆起教师曾经教授的内容,并用接近标准答案的语句表达出来,便可以获得高分,并不能激励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实际技能。

这反映在学生在经过课堂讲授后普遍能理解讲授内容,能对曾经讲授的内容作答,但很少学生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独立思考,并拥有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学生只要能听懂教师讲授的课堂内容,便认为上课的目的已达到,能根据课堂内容引发其他疑问并在课后与同学、教师交流的情况非常少,原因之一就是这些知识在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学生上课时的思考活动是比较浅层次的,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跟着教师走,很少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疑问;当接受提问时,所回答的内容也大多是教师曾经讲授的内容,只有少数学生能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即除了记忆课堂讲授内容外,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观点的创新,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弄清楚实践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达到什么目标才符合实践的要求。

二 实践能力培养的两个方向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提出在教育中的认知目标,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知识,即知识的识记和辨认,即学生能以非常接近学习时的形式,回想起一些观念或现象;(2)理解,即领会或领悟;(3)应用,指在特定和具体的情景中使用抽象概念,把概念和原理运用于无特定解决方案的新情景中;(4)分析,即把信息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5)综合,指对各种信息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进行加工,把它们改组成一个新的、更富有表现力的、更清晰合理的整体;(6)评价,这是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

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能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特定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在上述(1)和(2)的基础上,达到(3)、(4)、(5)和(6)的目标。实践能力是理论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实践能力不能脱离理论学习,但理论学习本身并不能自动形成实践能力。从可以在脑中重现理论概念到可以动手解决无特定解决办法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个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在面对无特定解决办法或程序的问题时,能够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可以遵循前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可以产生自己的独创性方法。不管采取何种解决思路,都必须是一个择优的结果。即学生能判断具体的问题“是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何处;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搜寻解决办法,将前人的办法和自己的办法进行对比评估,最终得出自己认为最优的结果。

在目前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性的环节占大多数。在讲授时,主要是进行知识的介绍,即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单向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思考上的惰性,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扩展知识。但任何知识的传授都要面临随时间推移而过时的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知识更是如此,它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现实状况紧密联系。几年后,公共事业管理的问题可能已与以前大不相同,新状况、新问题涌现,无法完全在课堂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实践能力的第二个方向,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是能在解题思路的指导下,开展事务性工作,在实际中将问题解决。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意味着有能力动手去解决问题,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靠大量事务性工作的开展。大多数的事务性工作都是程序性工作,繁琐且工作量大,很多人认为不需要专门锻炼这种能力。事实上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否则再好的思路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这种实际操作的能力并非人人天生具备,尤其是高校文科类的教育缺乏相当数量的实验课程,动手能力仍然需要通过训练逐渐获得经验并有所创新。

这两个方向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解题思维的形成是关键,因为其优劣决定了问题的解决质量。缺乏解决思路的指导,事务性的操作只能是盲目的操作,那么资源的浪费就不可避免。而事务性的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任何想法都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实践中检验原先的思路,通过不同阶段的程序工作完成任务。忽视事务性的工作,思维得不到发展,主观和客观之间得不到统一,只能纸上谈兵,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提出解题方案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包括两部分能力的培养。

第一,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能对老师所授内容产生怀疑,甚至敢于挑战权威的观点。其目的是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主动质疑并习惯质疑呢?一般来说,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地促使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教”的方面,不仅要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使学生思考问题,而且要能让学生从质疑中得到乐趣,得到一种正面的激励,使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这样的思考才是积极的、主动的,并能延续的。这要求老师在授课时积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学生的质疑,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利于学生不断质疑。

如果学生一开始不习惯对老师所授内容进行质疑,可以从同学间的互相质疑开始。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增加同学间互相讨论的环节,老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也可以提出具有争议性的观点,重点是提高讨论内容的有效性,通过互相辩论,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不断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构建新知识、新观点的能力。学生学会如何质疑现有的知识时,下一步是培养学生构建新观点、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定向的探究学习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没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学习活动进行。

定向的探究学习活动是具有特定探究问题的学习,要求教师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在某一适合探究性学习的章节讲授中设计探究性学习的环节,即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特定问题进行没有特定答案的探索。教师首先设定某个问题情境,制造悬念,引发兴趣,如在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一节的授课中,为了说明如何评估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评价校内穿梭巴的使用效率”的议题。由于这个议题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会有许多感性认识,表达感受的欲望会转化为讨论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将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的结论,将混乱、分散的感受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说明。在完成如何用量化的指标体系去评估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任务后,教师可以就此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和“怎么办”,与课程中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内容结合起来。如果探究性学习在学习新知识初期进行,有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体系;如果在学习完新知识之后展开,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有所创新。

没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学习活动是教师并不指定特定问题,而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选择的议题未必与课堂讲授内容密切相关,这种探究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外进行。没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课堂上的探究学习受学时和研究议题的影响,要通过课堂外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作为重要补充。公共事业是我国要大力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育、文化事业、公共住房、环境保护等都是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切,要将没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学习活动固定下来并形成议题探究的专业文化,形成专业特色,使学生在持续不断的探究氛围中更好地锻炼探究能力。

增加教师与学生课外的接触、密切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课外的探究性活动进行。高等教育强调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发生改变,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接触仅限于课堂上。现代的通讯技术可以改善这种困境,通过构建网络论坛这样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课外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相对网络论坛这种自由度较高的交流,学院还可以建立定期的非正式研讨会或交流会作为强制性稍强的交流机制。教师应当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充当指导者和主要参与者的角色。作为大学生,一般在开始时不知如何选择研究的议题,教师可以在课外交流时先提出目前本专业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并提出问题。教师也要指导学生根据议题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尽可能自己寻求答案,进行系统的自学探究。对学生探究所得的一些优秀成果应予以奖励。可以通过内部刊物刊登学生探究成果的方式树立榜样作用。

四 事务性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还要具备事务性操作能力。事务性的操作使学生思考所得转变为现实,也促使学生不断继续思考、探究。操作能力包括两方面:(1)能遵循既定程序进行操作,这样的操作主要解决常规性问题;(2)能解决意外事件,无既定程序可遵循而必须进行创新。事务性的操作能力不能只靠坐在书斋里想来锻炼,必须通过实际的事务操作来获得。

学生获得事务性操作的能力,可以从间接的渠道获得事务操作的知识,也可以从亲身的事务操作中获得。作为一般的大学生,从事实际事务操作的机会远比工作中的人要少,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仅要讲授理论知识,也要介绍事务性操作的经验。这样的渠道有参观、讲座等,适当地寻找实地观察的机会,以及邀请具备实务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讲授实际操作的问题,都可以增加学生对事务操作的认识。

但更重要的渠道,是学生通过真实的操作来获得直接的经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是学生的学习环节,通过实习性的工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除了教学计划必须的实习环节外,还应建立广泛的机会平台,使学生有机会获得非强制性的实践机会。学校和学院应鼓励学生进行不列入学分计划的实践活动。除了教学计划规定实习的时间外,尤其是寒暑假里,可以实行非强制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学校和学院将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官方名义的活动中,给学生发放实践活动必需的文件资料,如介绍信、下乡的科技信息等,鼓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寻找实践机会。对于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学校和学院给予其他形式的肯定,如鉴定和评价等,有利于学生就业所需。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事务性操作能力指的是在决策方案的指导下解决实际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到社会进行实践和实习时,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从事管理的锻炼,学校和学院应就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项目性的科技竞赛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渠道。目前,学生能接触的项目竞赛数量较少,而且由于竞争的存在,只有少数的项目能获得经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可以设立一些常规性的、竞赛意味较弱的项目。这些科技项目的开展目的并非评优,而是普及性的,应尽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科技项目活动的举办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不论哪种形式都应体现项目活动的普及性和经常性原则,有助于形成专业的科技创新氛围。由于这样的科技项目活动价值在于通过实际的操作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所以项目主题宜小不宜大。公共事业管理本身有许多适合本科生研究水平的主题,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入手,如校园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属于公共事业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微观层次管理。其项目的设计、开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刊物定期刊登这些项目的成果,以资鼓励。为解决经费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的科技项目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参考文献

篇(2)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1108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6-02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就业困难,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根据职友集网站2013年8月份的统计,管理学类共47个本科专业,排名前几位的有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档案学、电子商务,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排名第34,比较靠后,就业情况不理想。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三年的一次就业去向来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率不是特别高,与同一个学院的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每年几乎是100%就业率相比,就业情况一般。而且今年的就业率只有74%,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了。其次,上表还反映出,毕业生去对口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学凤毛麟角,去像包商银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的人数也有限,绝大多数的同学去了如包头市意利达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企业了,所学非所用。

二、原因分析

1.公务员考试制度提高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门槛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完善。当前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起于1989年,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开始举行,主要是针对个别部、委、办、局举办,不是全国统一考试。1993年8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考试也从1994年正式开始。2006年1月1日起《公务员法》施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日臻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很多都是通过上述的考录制度来完成的。这样一来对于该专业同学来说想进对口单位,如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也是通过考录,提高了就业门槛。

2.盲目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致人才供给暂时性过剩

1998 年,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设立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1999 年,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率先在该专业招生,此后十多年,该专业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专业之一。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到2009 年底,全国有472所高校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涉及综合类、师范类、农林类、医学类、艺术类、财政类等各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专业。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专业设置和发展规模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应该进行需求分析和预测。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可能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热门专业,但目前决不能夸大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社会需要也是逐渐增加的。由于这十多年该专业的井喷式发展导致人才供给暂时性过剩,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3.培养方案理论重于实践,学生的专业技术性不强,没有就业优势

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开发,使学生既具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所以使得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都比较差。

(1)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少。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版学分制教学计划为例,总学分210学分,其中实践环节33学分,不考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常规的实践环节,与专业课有关的实践环节有公共财务管理课程设计1周,电子政务课程设计1周,城市认识实习1周,社会调查1周,共4周。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一个典型的会计学专业的与专业课有关的实践环节:基础会计实习1周,财务会计模拟实习2周,电算化会计实习4周,财务管理实习4周,审计实习4周,共15周。很明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环节非常薄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投入有限。目前该专业适合的实训软件主要有: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系统、政府经济学案例分析系统、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系统、政府绩效评估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公务员考试模拟系统、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学习平台等。但现在这些专业实践软件每一个的价格都在十万到几十万,成本较高,而且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购买软件需走政府采购,学院提出申请到批准再到采购成功,往往需要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多数学校在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投入都十分有限,有的学校只购买了上述实践软件的一两种,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毕业实习不饱满,多为走马观花式的企业参观实习。该专业毕业实习一般为4周,往往安排一周的讲座,剩下的三周为企业参观。由于学校规定的本科生实习经费是每人几百元,因此安排区外实习开销大不现实,只能安排在本市或周边实习,这样一来毕业实习就变成企业参观实习,没有定岗实习,接触社会少,没有实际工作的机会,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少,对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扩大就业的解决方案

1.增加公务员考试应试课程

现在毕业生通过考录公务员来找工作已经是一种趋势,2010年不包括地方公务员考试,仅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就达到135万人,2011和2012年也都在120多万人,更何况我们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同学更应该参加这样的考试。而比起其他专业我们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建议增设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写作、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面试指导课程。

2.建立院系班主任联动机制,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我人格特征、知识和能力认识程度低,有些同学甚至完全不了解自己。缺乏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到毕业找工作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首先,在新生见面会上学院应客观详实地介绍本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就业方向。其次,在大一结束时,班主任应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性格,家庭优势等情况对每个个体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例如学习成绩好的鼓励考研,喜欢会计的鼓励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再次,在大三结束时,班主任应给同学们分析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确立就业目标。最后,在大四时,院系应该为同学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方便,院系班主任时刻通报学生就业人数,调整相关就业策略。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努力实现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原则,作为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理论教学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学院应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来满足毕业实习及其他实习的教学。首先,向学校申请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多购买一些案例教学软件。其次,建立实习基地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严密、很多文件涉及保密事项,所以在此联系实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非营利组织部门和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所提供的公益服务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许多领域。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还有公益项目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开展各种社区服务的基层组织各种形式的商会、行业协会、工会、联谊会、同学会、消费者协会等。我们应努力实现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力争将每一个学生都送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满足学生在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的锻炼,请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管理者进行演讲和共同探讨,为学生提供案例教学,使实习有序饱满地进行,不流于形式,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实践部分教学。

通过增加公务员考试应试课程,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理论知识扎实,又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龙兴武.基于区域定位的地方性大学应用型公共事业管

篇(3)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房建行业,业主对工程管理习惯于一家说了算,合同意识差,随意性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业主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行业规范的要求,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将投资风险全盘或大部分嫁给他人,对工程量计量与单价随意“打折”。业主的这些行为,使得监理单位无法顺利开展工作,承建单位步入进退两难境地,导致工程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工程效益明显下降,无法实现工程预期目标。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各个领域与多个专业,业主又由于自身时间、精力和专业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管理工作由自己来完成。因此,业主应通过委托协议和合同,把工程项目的任务和管理职责以及各项风险,分解到项目实施单位,自己进行总体协调和控制,保证项目如期按质建成,并尽可能节省投资;授权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进行“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为项目服务,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间接管理施工单位,为工程项目提供施工条件,按程序及时支付工程款,保障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对工程监理的管理是关键

房建工程业主对工程监理的管理主要是选择好的监理单位,再依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审核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审查项目监理规划,检查监理合同履行情况。在房建施工中,对于监理单位的选择,业主可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委托的方式选定监理单位。重点从审查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和各类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及数量;考察监理单位的监理业务技能、实践经验,是否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监理同类工程的经历;了解监理单位的社会信誉和监理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好的监理单位,将对房建过程中工程管理起到积极作用。监理机构、人员配置的审核。业主应考核总监理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审查其资格证书及注册证书;审核监理单位是否按工程特点、项目的总体目标及要求设置监理机构;了解监理人员的专业结构、技术职务和职称结构是否合理;监理机构能否根据工程建设强度、复杂程度、业务水平、职能分工等配置人员数量。完善的监理机构及人员配置才能较好地开展监理工作。监理规划的审查。业主重点审查项目总体目标是否与合同目标一致,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措施是否落实;组织协调方式、方法和内容是否齐全;监理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监理规划是用来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业主确定监理单位履行合同的主要依据。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业主检查项目监理对工程实际进度的控制是否在进度目标范围内,房屋工程质量控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规定,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工程投资控制是否在满足进度和质量前提下,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业主督促监理单位履行合同,就是为了实现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期望。

3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是落脚点

篇(4)

引言

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是目标明确以及结构严密的工作,在具体的管理中要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对公共管理中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就要能结合时展的需求,在管理的方法应用上能科学化,注重改革的深化实施。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研究分析,就能从理论上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质量提高起到促进支持作用。

1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特征及改革重要性

1.1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特征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在当前有着鲜明的特征,随着进入到新的发展时代,在管理上也有着变化。从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体系方面的特征来看,体系的新型特征比较突出。在经过了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的类型主要有从属上级事业单位类型以及从属地方事业单位类型。在进行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在服务性的特征上有着鲜明呈现,这也是事业单位管理最为基础的特征。公共管理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在教育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由于是公共管理机构,所以在管理的服务性特征上就比较突出。

公共管理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中的多样化特征也比较突出。对行政管理体制实施后,在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方面也有着很大变化。在从中央获得资产管理授权方面有着突出,在这一方法应用下,能在权力的范围中自有了扩大,对自身经营产权也明确化。在资产管理的方式方面也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

公共管理视野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在公益性的特征方面也比较突出。这是事业单位自身的社会功能以及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决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有着基础作用发挥,行政管理是对社区发展以及公众需求的满足。在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对社会效益的增加有着强调,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公益性特征就鲜明的呈现。

1.2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重要性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是促进管理质量水平提高的基础,对行政管理的强化就能对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社会有着保障作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内容,其管理涉及到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通过行政管理也能对事业单位部门以及人员的沟通交流进行加强,也能通过行政管理的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有效提高,从而更好的在激烈市场中生存发展,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处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改革,对单位自身实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在社会制度以及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就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在行政管理的改革方面进行加强,就能对事业单位发展营造良好健康的环境,这也是对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能通过行政管理的深化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决策准确性提供有力依据。

2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

2.1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具体的行政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就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在行政管理的效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中,主要是通过沟通型的模式进行的应用,这就在应用中,使得管理呈现出金字塔形状,对工作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效率比较低,在管理的效率上也比较低。管理中的诸多程序就会产生大量文件,在管理上增添了很多麻烦。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中,在管理体制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善以及科学化保障。随着新一轮的体制改革的实施,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体制改革没有完善化以及科学化的呈现。在原有的思想观念转变上还存在着困难,不能及时的和时展的要求相契合。再有就是对自身的生存发展定位上没有准确性呈现。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质量水平提高有着很大阻碍。

要想将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在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上就要加强,但是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观念上以及技术手段的应用上,都没有科学化的呈现,有的还没有达到管理的标准,在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等。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内部激励机制方面还不能有效落实,使得行政管理人T的创造力不能有效激发。这些都影响了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2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策略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发展,就要能从多方面加强重视。笔者结合实际对行政管理改革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应用下,就能有助于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

第一,加强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内部机构的科学设置。为能保障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就要注重在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立上科学化以及高效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有着保障作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设计,就能将信息服务以及咨询以及办事等功能综合性的应用,在对实际管理的效率提高上就打下了基础。在管理部门的科学设置下,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岗位合理搭配,发挥工作人员的自身优势,这就能从行政管理的质量上有效提高。

第二,基于公共管理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就要注重运营目标的科学化,将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平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方面要加强,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目标上能明确化,这是对公共服务效率水平提高的基础。在行政管理工作实施中,对预算管理的加强要重视,这是对事业单位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要在预算方面能和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紧密结合,在财务收支的计划性手段的应用上科学化呈现,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来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注重对公共管理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结构的改革。公共服务供给不同形态组织治理结构,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在行政管理的结构方面也愈来愈复杂化。事业单位要想将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就要充分注重构建新型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在行政治理结构方面能完善化呈现,保障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在具体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能够在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方面充分重视。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来管理体系上能不断优化,制定明确化的规章制度,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以及职能加以明确化。

第四,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水平提高,要充分注重机制的创新以及对法规的完善化实施。机制的创新是保障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良好发展的基础,也是对事业单位发展引导的重要思想,对行政管理创新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机制创新中,就要注重事业单位自身的不足,结合实际来进行弥补。在法律层面要加强对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规范化,以法律为准绳,保障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

第五,提高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需要优质的管理队伍支持,这就需要在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方面能不断加强,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在行政管理的理论上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都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丰富,在管理工作的效率上通过相应方法的实施进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是需要合力完成的工作,所以在具体的管理中,就要注重和相关部门积极合作。

3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工作开展,就要能注重管理改革的优化实施,注重行政管理的方法灵活运用。行政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以及管理手段上,都要能和具体的管理内容相联系,针对性的实施管理手段。只有在这些基础工作上有了优化,才能促进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满宠,禹建蕾.我国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探析[J].读天下,2016(22)

[2]安菲.行政管理道德建设思考[J].科技资讯,2015(26)

[3]路钐.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

[4]周h清.浅谈加强机关行政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

[5]周量.浅析机关行政管理的改革[J].科技资讯,2016(06)

篇(5)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与投资控制,业主方控制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充分发挥协调各参建单位的能力,针对经过监理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措施进行审核提出看法,分析不利因素要求进行不断的调整;施工方进行合理组织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进度的控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工程项目进度除工期外,还包括工作量、资源消耗量等因素,这几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必须从多角度进行综合控制,才能对施工进度及项目实施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认真分析影响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各种因素,不断改进项目施工中进度控制的措施与方法,才能确保项目工期按期完成,对每一个施工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 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工程项目能否在制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管理的经济效益。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生产成本,但工期提前也会相应增加投入成本;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到位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成本三个目标是一个综合矛盾体,工程施工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之间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成本省、质量好。

二、 影响施工阶段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涉及单位多、受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所以影响进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施工阶段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人为因素、资源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资金因素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为因素 项目管理是通过对人、材、机械的合理调度,实现对工期、质量、安全的全面控制,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影响权重最大的因素。如果项目经理的组织能力不强, 资源配置不力,项目经验不足,缺少计划、控制和协调意识,预见力和敏感性差;项目部未制定有效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未按设计规范或技术要求来严格控制施工;项目部各部门和员工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各行其是;项目部忽视或不善于与业主、监理及相关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及外部团体的联系、交往,难以获得外部的帮助等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问题,工程施工无法满足进度计划控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导致项目的进度受到制约。常常导致工期无法预控,导致误工,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2.2 资源因素 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配置大量的资源。如果不能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人尽其用、物尽所能,也难以保证进度控制。其主要影响可归为人、材、机三方面。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或不平衡,必然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材料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如周转材料不足,使可以同时展开的工序被分段实施;当地材料资源缺乏或运输条件较差,导致主材采购供应困难;材料供应商不能如期供货或因质量等问题返工误期等,都会导致工期延误。项目资金困难,自有资金不足,也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转,导致工期延误。

2.3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对项目施工阶段实施进度的影响:一是施工组织准备不充分,计划不细致,流于形式,出现问题缺少应对之策;二是对设计图纸不熟悉,施工中应设计协调的问题未能提前协调;低估某项关键工序的施工难度,未能详细考虑,采用恰当的施工方案;三是运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尚未成熟,贸然采用,导致失控;四是对规范、标准、工艺、方法等不熟,难以统筹全局等。

三、 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

3.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有必要在项目开始时就选择组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和主要管理成员。在进度管理上以项目经理为进度目标责任中心,对进度目标合理分解,使责任分配到人。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对成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下功夫,向管理要进度要工期。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

3.2 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各阶段的进度计划是进行进度控制的基础依据。总目标的实现与否,实际就是施工过程能否实现进度计划,因此进度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适用性,这就需要项目部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定额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审核。编制或审核进度计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①工程计划总目标、分目标是否满足合同要求。②分项项目是否存在遗漏现象。③安排是否符合施工顺序要求。④材料、劳力、机械、配件、设备等供应计划是否满足工程阶段的需要。⑤各专业之间的协调衔接。⑥业主资金供应情况等。

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项目部需要根据项目总目标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进度来安排组织项目的实施,通过进度计划分析对各个工序从时间、空间、资源、强度上进行协调和平衡,优化进度计划,进而建立目标计划。

3.3 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 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经常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对网络计划关键线路更要严格地控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以保证总工期的实现。通过检查和分析,如果发现原有的进度计划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就必须对原有计划进度进行调整,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缩短工期。二是通过组织搭接作业或平行作业来缩短工期,根据工程情况,以上两种方法也可以在同一施工段进行调整。

进度计划的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非常重要与严肃的事情,因为批准的进度计划是工程实施与工程协调的依据,根据进度计划审查的权限及时间要求应及时审查批复进度计划。审查时应注意作业各工序在时间、空间上的安排是否合理,人机料资源计划、工程量施工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进度计划是否可行。施工时对详细进度计划的审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分段检查。

3.4 注重技术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的正确采用是保证进度控制目标实现的又一重要手段。要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先进性,首先要把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关;其次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对诸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土方开挖调配平衡,基础处理施工顺序以及土建与安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要认真细化和优化,尽量减少重复无效施工和窝工现象;第三 要大力采用成熟、可行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用先进装备取代落后的装备。保证进度控制又一不可忽视的措施是施工技术方案的正确采用。

四、 结语

总之,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对其进度实施控制是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重点。为了使建设按时保质地交付使用,避免延误工期给各方带来的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督促各方严格执行,确保实际工程能够按期竣工。

篇(6)

对于公共管理的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其实,公共管理本身并不存在统一的形式,具备多样性,但是,公共管理在实际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一方面需要在行政管理上放宽要求,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引入新的竞争机制。针对目前的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改革,主要是分析改革的主要方向,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1公共管理新视角

第一,公共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对于目标规划进行明确,在基本行政方面,应当适当放宽一点要求。不管是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都很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以及科学的管理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进行下一步正确的测量以及评价环节,法律条款大多数比较严格,所以,在公共管理新视角下,应当主张放宽一定的要求。第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为了促使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应当在行政管理方面逐步引入合理的竞争制度。通常来讲,很多人员单方面认为,在事业单位上主要是建立以及完善微观经济机制,其实,公共服务需要相关其他部门以及单位承担。如今的新视角下,应当极力避免产生产品垄断的情况,所以,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积极以及主动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使更加多的事业单位可以逐步加入到公共管理的过程当中。

2公共管理视角之下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改革方向

在行政管理改革上,应当实现自主性以及公共性、结合单位的特点进行分类、改革以及从实际办事。

2.1实现自主性以及公共性

公共管理的视角之下,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行政管理上就需要进行改革,其中,改革的重点就需要落实在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性以及自主性方面。一般来讲,传统国内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主要是将政事作为核心,基本上目标都是围绕着政事设置,通常,对于本质性的问题比较忽视,没有深刻认识到公共管理性质,因此,在事业单位当中的相关人员应当转变这一理念。所谓自主性,主要是指在事业单位需要切实保障的独立性以及自主管制性,目前,依然存在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在抉择以及执行管理模式上不够合理,其中存在种种弊端,对于公共管理不利。所以,为了促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一体制,尤其是需要注重自主性,提升对于自主性的认识,只有促使自主性以及公共性得到实现,才保障行政管理的改革正确合理。

2.2结合单位的特点进行分类、改革

由于时代在进步,社会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事业单位也处于发展的阶段,国内存在一部分的事业单位逐渐实现了产业化以及社会化,结合当前的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借鉴,总的来讲,国内的单位大体能够将其划分为以下类型:第一,对于公共事业可以承担,并且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第二,执行类。就是和政府机关密切关联,并且承担着政府某些基础性职能的单位。不管是哪一种类型,都应当根据本身就根据公益性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改革,在研究自身的基础上提出合理以及具备一定针对性的有效方案。另外,某些事业单位也以营利为主,对于这些单位而言,就应当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如果是事业单位是提供中介服务,就应当适当增加部门。只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才能促使事业单位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保障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2.3从实际出发

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对于当前的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而言,就应当加强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不过,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保障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记不能马虎大意。另外,应当摒弃形式主义思想,落实工作,对于因循守旧以及故步自封的思想和理念应当坚决抵制。在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不仅仅需要讲求实际,而且应当采取多种手段以及方式进行工作,注意方式的灵活变通以及多元化。另外,在事业单位当中,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当不断强化事业单位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事业单位当中的工作人员的思想以及道德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另外,需要加强责任教育,促使员工责任感得到提升。在事业单位当中,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自身经济效益水平提升,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管理人员在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和研究之后,从单位当中选拔出最为优秀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并且将其作为榜样,这样,促使全体员工可以见贤思齐,促使事业单位的整体形象提升,保障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质量提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事业单位当中,应当加强行政管理改革,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其中,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自主性以及公共性,从实际出发结合单位的特点进行分类、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敏.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J].管理观察,2017(27):71-72.

[2]陈文林.新时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28-29.

篇(7)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公路建设项目为对象,在即定的约束条件下,为最优地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目标,根据公路工程项目内在规律,对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进行策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项目在允许费用和质量标准下按期完成。公路工程项目业主是工程建设的主体,作为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对项目的结果负责,所以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各个环节。而公路工程业主方项目管理在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组织协调、合同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信息管理等。

1 公路工程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内容

公路工程实施阶段的业主方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包括对人员、机械、材料、工艺技术、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统筹管理。业主方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其重点是在保证项目满足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项目的施工进度,满足项目的工期要求,并将费用控制在目标投资范围以内。即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下面将围绕这三个方面总结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心得。

1.1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在经确认的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工程各项具体工作,在一定的控制期内检查实际进度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与进度计划比较,若出现偏差,便分析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循环,直至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为保证进度控制的及时有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业主方应当主动参与、编制施工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总目标,并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其执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项目进度计划值与实际值不断进行比较,必要时可与监理方、施工方协调讨论,及时调整施工总进度计划,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同时业主应保证施工原材料的及时供给。如合同中明确的工程建设所需原材料由业主负责采购和供给的应对施工方和供货方的进度计划和供货计划进行审核,并定期检查、督促和控制其执行。

1.2 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是百年大计,因此如何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已成为交通建设领域里重要的研究课题。按照“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五大要素的管理理论,结合工程施工过程的分析,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特征,建立起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质量控制应从下面几个环节重点掌控:

(1)加强技术协调。要组织和协调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断建立健全工程会议制度。施工前要组织各参建方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不断优化,确保方案的最优化。加强对施工方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检测和监督。

(2)强化现场管理。对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各关键部位的施工,业主方项目管理人员要严格落实监理或自行旁站监督,对桩基、衬砌等隐蔽工程要严格实行检查、验收制度。要求各专业队伍严格按技术规范施工,强化施工管理。

(3)严肃对待变更。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有各类变更,能否慎重对待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质量、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业主方应严肃对待工程变更和调整。对于重大技术方案的变更可组织专家论证会对其进行研究后再确定。

1.3 投资控制

业主方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是在项目管理中监控工程项目的各项费用,记录大量的相关投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以保证及时采取正确的纠偏措施。项目的投资控制是工程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工作有投资计划工作、投资监督工作、投资跟踪工作、投资诊断工作等。

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要求在施工建设中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通过对各分项投资的控制,确保工程整体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通常采用的是:

(1)核实相关资料,严格把关现场签证。执行严格的签证审批程序,提高变更签证的质量。隐蔽验收、设计变更及相关工程量签证应由业主方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全过程审核并与施工单位共同签证,隐蔽验收及变更签证应尽量保留相关影像资料,确保其真实性、准确性。大的设计变更应先做出预算,报业主方或上级部门批准后实施。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坚决不批,不合理的或保守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要求设计方优化设计方案,以降低造价。总之工程业主应对现场签证进行严格的审查后再签字认可,以保证现场签证的可靠性。

(2)要求承包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监管。要求施工方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案,不断探寻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总结经验并形成创新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求施工方应严把质量关,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以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3)做好后期工程造价控制,加强工程结算管理。工程竣工结算是在经业主方和承包方确认的期中结算的基础上汇总而成的。业主方收到承包方递交的工程结算书后可视情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对结算书内容中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等进行认真、细仔的审核,杜绝施工单位呈报结算时存在的故意出现错误或多报、瞒报现象。

2 公路工程实施阶段加强对质量监管的几种途径

现阶段业主方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管理主要通过日常监督和上级的固定式检查进行,手段单一,不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发现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2.1 建立月度工程抽查制度

业主现场管理人员通过随机的突击检查可发现真正问题。每月不定时对在建公路工程现场进行质量抽查,对抽查结果汇总后下发抽查质量简报。同时对监理工作和台账情况进行抽查,督促监理人员切实落实工作职责,起到监督作用。

2.2 建立工程监管台帐制度

业主方的监管台帐上除了要有项目的各方信息外,还应增加业主现场管理人员去工地监管的次数、日期,下发的整改通知简要内容,检查资料情况,不合格报告的处理等相关信息。达到事后通过检查监管台帐就能大致了解本工程发生的各种监督行为的目的。

2.3 建立监管简报制度

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存在一些路基压实度不足、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通病,业主现场管理人员指出的问题在各工地大多也是雷同的,消除这些质量通病是工程质量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业主方有必要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建立监督简报制度。除了通报每月监管情况外,还可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刊登一些解决质量通病的经验介绍和及时传达上级的监管要求等内容。业主方可建立激励机制,安排专人撰写,也可以向监理人员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征稿。

2.4 建立监管人员定期学习制度

业主现场管理人员也应定期进行学习专业知识,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制定下发的各种政策文件、技术规范、指导性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通过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同时也应制定详细的管理、监管工作质量指导手册和监管工作程序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来指导工作。

3 结束语

公路工程要求建设项目业主方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实施标准化的全方位管理,使施工项目各环节顺利并且科学的进行。作为公路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逐渐摸索,积极创新,进一步充实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具体公路工程项目的良性发展,也能使我国交通建设行业体制不断完善,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企业工商管理即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时代化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是企业领导层的必修课,包含着对企业形象的营造、帮扶着企业各项制度、理念的改进,塑造着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等,在企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企业工商管理是对企业组织活动的日常工作、人力资源、财务筹资、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获得经济效益,帮助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定位不清

当前随着国际大环境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企业不仅仅以营利为主要目标,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及对员工的人性责任。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要转粗放型为集约型,要把创新及以人为本放在重要位置,以人的功效及创新思想、创新方法来提高企业效率。

(二)企业管理制度缺乏

好的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能使企业政令通畅、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并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条件。缺乏有效的企业制度能让企业陷入瘫痪、造成信息封闭、人员懒散,难以做到对市场、销售、产品的有效配合。当前企业管理制度的缺乏及不完善,难以做到环节环环相扣,难以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管理应用落后

由于我国当前企业制度尚不健全,企业管理者素质及管理理念不高,致使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贡献有限。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发挥出巨大功效,也就停留在人员工资及社保福利等管理工作方面,真正起到人力挖掘及如何提升人的效率方面成效显微。同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也难以做到有效洞察,无法提供长远的发展规划,使之无法与企业紧密结合,无法成为企业核心,难以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只有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才能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但当前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形虚设,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理解片面,难以让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导向、推动作用。

二、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的企业工商管理正经历长久而深刻的变革,要在此种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之路,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大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要条件,只有企业诚信才能让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才能建立正常、规范化的经济秩序,才能形成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及社会氛围。因此,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必须要积极创建企业的信用体系,以诚信生产商品、以诚信销售、以诚信售后。只有坚持诚信的理念,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深远发展。

(二)重视对人的管理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元素,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管理,重视对员工思想政治、业务水平、日常生活、绩效薪酬及培训等方面进行关系和重视。在企业未来发展中,人员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极力处理好之间的问题纠纷,让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管理知识来管理工作,进而发挥他们的能效。管理人才多由高校及相关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企业可以高校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意向,要求管理人员一专多能,让专业的管理人员既有系统的管理知识,又有实际的工作能力,多才而精务的管理人才是今后企业管理人才的方向。

(三)走国际化道路

企业要做大做强,要以核心竞争力冲破阻碍,要让企业持续发展,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尤其是对于那些竞争激烈产业尤其如此。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多数产业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要留守国内市场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而且利润还微乎其微,只有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才能继续壮大发展。然而当前国内多数企业都不约而同内化矛盾,以价格战争抢国内市场,最终得不偿失,无利可图。由此可见,只有走国际化道路,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才能让企业走得更加深远。

(四)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及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指标,实现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能有优化资源配置,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核心技术是企业独有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属性,因此企业应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分析现状,立足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改革,实现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需要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人力,才能加强自主创新,才能赋予企业长久生命力。

三、结语

当前的企业工商管理需要立足时代背景,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并通过技术创新及理念创新,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文化才能占据市场,才能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解读,结合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做到经久不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子木.浅论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1.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common the owner, and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owner.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owner; Managem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市政”的含义比较广,它包括城市的规划建设、法制、管理等等。市政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市政工程建设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没有什么施工单位能独立完成一个大型市政项目的建设。

从业主的角度可以将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协调管理和使用阶段的维护管理集成一个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的功能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作为市政工程的业主方,必须了解整个项目的技术逻辑方面的复杂性,必须能够综合各种不同专业知识来思考问题,必须将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员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而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决策、组织、资源分配、控制和协调[1]。可见,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对业主方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对项目管理学科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2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的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比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之相对应的业主方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仍存在随意混乱、不按程序管理的情况。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力量薄弱对我国的建筑产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隐患,社会需要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走向专业化和正规化。目前,受一些传统项目管理经验的影响,我国目前在大型市政工程业主方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只重视实施过程的管理,忽视前期策划

前期策划阶段是业主方项目管理的关键,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后续阶段的成败。而对于市政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往往由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和领导干部负责决策,而不是由专业的管理团队通过科学论证来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作为项目业主的前期工作基本上是在政府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程序上的完善工作。而作为政府的要求,往往也只是在限定的期限和投资范围内,完成工程项目,达到使用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导致了许多项目业主也只重视实施过程的管理,最多也只是在项目细节上做适当的调整,使工程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使用功能,这对于一些前期决策先天不足的项目始终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2.2只重视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和管理,忽视对业主管理团队的要求

回顾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项目业主团队的要求从总体上讲,专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相当多的政府部门还是习惯于旧的管理方法,由“煞费苦心”地从各单位组织一支队伍进行全过程实施管理[2]。在这种模式下,业主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许多管理人员甚至可能没有接触过工程管理,缺乏管理经验;而监理单位职责单一,又无法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易造成建设周期延长,投资成本加大,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所以说,这种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工程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且无法和国际接轨。

2.3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对工程整体的策划

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是城市规划和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探索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市政工程建设的长期计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无疑,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建设中,许多情况下为追求短时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在工程决策阶段不能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筹划、分期实施的目标管理,导致一些工程项目建成后反复整治或使用期限只有短短3-5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了。

3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的施工管理对策

在实际工作中,业主就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委托给监理单位后,仍然有些问题单靠监理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是难以解决的,仍然需要业主做大量的工作,业主在施工阶段往往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限制承包商以任何形式转让或分包合同,对施工单位不经业主批准擅自进行合同分包(劳务除外)的要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严肃处罚。

(2)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制定目标考核标准,以有效推动质量、进度/安全目标的如期实现。业主和施工单位可以共同筹措一部分资金,设立“质量/进度/安全”奖励基金,实行一周或一月一评比的方式,现场兑奖罚,可以有效地激励和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促使工地形成了比质量、保安全、赛进度热潮。

(3)建立、落实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业主在要求并督促施工单位设立内部质量管理机构、固定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同时,还应着重指导、帮助施工单位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加工预制品的检查检验制度,生产班组交接制度,“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重要工程部位基准线检查制度,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检查及验收制度,竣工检查及验收制度等。

(4)建立、完善质量信息情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质量记录档案。即要求按照统一的规定和格式,将所有的质量检验数据、原始记录、验收记录、业主意见、监理工程师指令等信息资料全部记录归档。这些资料不仅是工程质量的真实反映,而且在以后的竣工总结以及可能出现的施工索赔等工作中还极具参考价值;二是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准确的质量信息、反馈,可以使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及时掌握工程各个部位的质量动态,便于做到及早发现质量问题,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和补救措施,从而避免或者把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总结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项目管理中,建设工程项目是最为常见的、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对项目业主方的管理问题研究对推进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建设和项目管理专业化发展,提高我国业主方乃至整个工程管理行业的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0)

0引言

企业工商管理对于我国而言,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因为社会制度在不停地变化,企业制度也要随之不停的做调整,那在调整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解决。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是我们工商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而如今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企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企业也只是从计划经济的闭门造车的状态转向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状态,变得开始重视市场、重视用户需求,市场经济的信条开始逐步深入到企业中去。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真正做到用户需求至上、积极根据市场动向开发产品、建立合理的销售和售后体系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可以说与预期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我们难以避免地还需要一个学习以及适应,同时要改造消化的过程。

1概述

1)我们都知道工商管理是一门结合了管理学思想和工程技术及综合性分析研究的企业必修课,它需要的是掌握一定分析能力和分析方法、同时又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的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来实现其管理思想和精神;2)企业的各项管理包括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同时还包含着软性建设如企业的文化、非盈利性的社会活动。而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实现目标。

2企业工商管理中所存在问题

1)市场竞争力以及相应的管理水平问题

市场竞争是实力的比较,更是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而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出现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不能及时的协调、日常的管理依然混乱、管理机制过于僵化、组织结构缺乏柔性等问题,致使整个企业难以实现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同外国的企业相比之,就不难发现我们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同国外的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企业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综合的经济效益还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2)市场的开拓把握能力以及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

当下有很多企业都在向着“零库存”“即时生产”的方向去发展,可是却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模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反应市场的快速需求变化,造成了很多产品生产出来就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变成企业的负担。

3)企业自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问题

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者说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行业领先企业对于行业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议,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杜绝过多的浪费现象产生,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为更过的员工培训提供培训、积极参与和改建公共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

4)企业类型的转变问题

过去企业多数都是在按照生产型企业进行建设,多数依靠的是外来的订单,所以才会经常出现MADE IN CHINA。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企业始终游走在食物链的最底层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知企业的管理者们开始逐渐的转变自己企业的类型,向着学习型的企业转变。更多的不是通过减少工资、不断裁员,而是依靠升级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提高员工的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

3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方向或者说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根据这些方向制定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通过扎实的推进课程学习的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生产和经营中一线从事综合管理和协调的专业性人员。同时在这些人员的培养上,注重均衡的发展,尤其是要进行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能力的重点培养,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输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能够更具有更大的优势。

2)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是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不行吗?肯定不是,而是这些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因而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这就需要现任的管理者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督促他们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加强应用型知识的体系建设。同时在对这样些人员的培养上也要采取一些新思路,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市场中去。

3)企业要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企业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管理制度是包含着责、权、利的综合体,其次他又是激励和惩处的依据。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要有让人信服的组织机构,这是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能够依章办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条件。

4)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

篇(11)

市政道路工程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主要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由于市政道路在市内大街小巷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常影响施工段的环境和交通。因此,市政道路工程的实施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市容市貌,直接反映城市的管理水平,业主方作为政府的委托实施者,是市政道路工程的总策划者和总指挥者,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实施的好坏与业主的项目管理有直接关系。下面就如何做好市政道路工程业主方项目管理作论述。

市政道路工程业主方项目管理范围涵盖整个工程寿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交付使用阶段。自市政道路工程开始至工程完成交付使用,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费用目标得以实现。市政道路工程业主方的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

1 重视道路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的工作

前期策划阶段是业主方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后续阶段的成败。从项目建设意图的酝酿开始,调查研究,编写和报批项目建议书、编制和报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的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论证都属于项目决策阶段工作,项目立项(立项批准)是项目决策的标志。业主方应组织专业的管理团队通过科学论证来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供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并编制好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规划。

2 加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一)抓好设计前的准备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工作

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的分析、设计费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是这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5%,因此提高设计的质量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业主方组织相关设计单位深入现场做实做细地质勘察,地下管线的调查,现状的地形地貌特点等基础工作,尤其对路线方案的比选、采用道路结构方式的比选,对不良地质的处理等方案比选。反复比选,科学合理地确定推荐方案。因市政道路工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做为主方应对设计单位推荐方案进行公示,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施工图设计中予以完善。使设计成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在合理的投资范围内最大满足市政道路的使用要求,业主单位要保证合理的设计工作时间和周期。

(二)抓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1. 组建一个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具备多科专业知识和相当强的外部协调能力,爱岗敬业的业主方项目管理班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涉及居委会,派出所、市政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城市规划单位、交警部门及相关管线单位等多个部门,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会对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费用造成影响,组建业主方项目管理班子显得十分重要。该管理班子是保证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力的保障。

2. 抓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因市政道路施工场地在人流密集的大街小巷,因而施工现场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开工前业主方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针对工程特征,建设标准等要求制订安全检查标准和安全奖惩体制,业主方审查施工单位制订的安全实施筹划。定期不定期组织各方参与安全检查,并编制检查结果报告,在工程例会中业主方对当期的施工安全情况及监理安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和提出要求,收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资料,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现状,按合同条款如数拨付安全措施费给施工单位,并监督施工单位将安全措施费用在安全技术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