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外市场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1-0089-03
一、中国房地产现状
中国的房价增长过快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呢?衡量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也有多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一般可以用空置率、房价收入比和购租比三个指标加以衡量。以下通过对比房屋租赁指数与销售指数的增长速度,即变相的购租比来判断房价是否过高。
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并且决定后者的高低,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相应的在房地产市场,房屋的租金水平体现了房屋使用价值的高低,是房价的基础。从理论上讲,商品房价格变化应与租金变化同步。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除了2003年低房屋租赁价格有一个快速的拉升外,大部分时间房价同比增幅都远高于租金。2001年后房价的高速增长则主要源于商品房市场的逐步增长与繁荣。尤其是2004-2008年,租金涨幅维持在2%上下,房价增幅却高达6%~10%,这种房价脱离房租的现象,说明房价增长过快,已经不合理。
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启动时间较早,而且政府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力很强,一直压抑着市场泡沫的过快产生。不利与有利的因素并存,从而造成目前中国只是少数发达城市出现局部性的房地产泡沫,而全国整体上并未产生明显泡沫。
二、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
(一)热钱的计算
2006年、2007年,北京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平均分别上涨8.62%、11.36%,而深圳同期的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分别上涨12.3%、16.33%。2008年,受累于全球金融危机,房价升值速度才有所放缓。2009年,“量跌价涨”成为国内楼市的主基调。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其房地产“泡沫化”程度也远比二、三线城市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吸引了大量境外热钱。
尽管目前中国资本项目还处于管制之下,但境外热钱总能通过相关渠道悄然进入中国房地产投资领域,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以及人民币汇率快速上升的三重利益刺激下,投资中国房地产将成为外商和外资规避风险、获取利润的最佳选择。以下将热钱的计算分为三步:
1. 估算热钱流入规模的最常用方式,是用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贸易顺差与FDI。差额为正表示热钱流入,为负则表示热钱流出。针对外汇储备增加额可能由汇率升值收益导致的批评,对热钱流入数据进行汇率升值收益调整。相应思路如下,假定自2005年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保持不变,即美元资产占70%,欧元资产占20%,日元资产占10%。用欧元资产某年年初的存量乘以该年内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幅度,即得到该年欧元资产的汇率升值收益。用每年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同年内欧元资产以及日元资产的汇率升值收益,即得到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再用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贸易顺差与FDI,即得到热钱的流入规模。
2. 虚假贸易中隐藏的热钱。观察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数据,不难发现一个重要趋势,即从2005年起,中国贸易顺差规模突然上升。2001-2004年,中国贸易顺差分别为225亿美元、303亿美元、254亿美元和328亿美元;2005-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分别为1 021亿美元、1 775亿美元、2 627亿美元和2 981亿美元。很难相信,在2004-2005年间,中国出口部门的产业结构或劳动生产率会显著提升,或者外国需求出现显著增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7月人民币启动汇改进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明显升值。因此可以怀疑,自2005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大幅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钱通过虚假贸易流入而推动的。2005-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保持稳定,外需并未大幅增加;而且中国一般贸易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与低附加值特征,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在2005-2007年并未显著改善。李东平(2008)认为,只要出口部门产业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2005年之后的真实贸易顺差,应该与2004年之前大致保持相同水平。我们假定,2004年之前基本没有虚假贸易,2005-2007年各年的贸易顺差增长率等于2001-2004年的平均贸易顺差增长率,即16%,那么高于16%的贸易顺差增长额即为通过贸易渠道的热钱流入。那么,2005-2008年的虚假顺差分别为640亿美元、1 334亿美元、2 114亿美元、2 387亿美元;虚假顺差占名义顺差的比值分别为63%、75%、80%和80%。虚假顺差的绝对规模和相对比率均令人吃惊。
3. 唐旭和梁猛(2007)认为,贸易融资在外资企业总外债中占比很小,历年余额均不超过10亿美元。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条件下,外资企业向母公司或国外金融机构以短期融资为主的借债行为,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因此可以将外商投资企业的每年新增外债视为通过外债渠道的热钱流入。2005-2008年外资企业每年新增外债分别为58.67亿美元、103.29亿美元、131.62亿美元与221.29亿美元。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调整,计算得出从2005年到2009年上半年的热钱规模分别为1 526亿美元、1 526亿美元、3 333亿美元、1 856亿美元、1 171亿美元。除了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量海外资金撤出以求自保造成热钱流出,其他时候都是热钱流入(见图2、图3)。
由此看来,热钱的涌入造成了大量的外汇占款,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加剧了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对应的不是履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量过多,而是具有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量过多,不是在实体经济运行中流通的流量货币过多,而是存在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虚拟经济内部,与实体经济活动不相关,没有直接作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存量货币过多。中国流动性过剩现象的主要特点是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极大旺盛,出现大量货币追逐有限非货币资产,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现象。
(二)热钱流入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从图2与图3可以看出:热钱的流出流入规模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有密切关系。2005-2008年上半年,热钱流入规模与房地产价格都是平稳的增长,2008年下半年热钱开始流出,房地产价格急剧下滑,直到2009年初热钱又开始流入中国,三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才开始回升。
1.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与境外热钱的涌入密不可分。在人民币升值与房地产行业高利润的吸引下,境外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这会形成明显的“羊群效应”,致使很多民间资金在其影响下纷纷跟风入市,推动国内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例如,浙江温州民间资本聚集,炒房团四处出击,几乎成了全国楼市的“风向标”。上文已经分析过,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已存在泡沫,热钱的涌入更是助长了泡沫的膨胀,出现了房地产使用价值与价值脱轨的现象。一旦泡沫破裂,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2. 境外热钱的涌入造成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供给结构失衡。热钱属于投机资本,而投机资本主要集中于高档公寓、别墅,因为这类住宅带来的利润较高;而需求量逐年增大的经济适用房和中低档公寓由于其价格较之于其他房地产价格偏低,开发商不愿进行投资,这又反过来导致中低档住宅平均售价增长率的攀升,使得其售价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仍然难以承受。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很高的住宅价格,但另一方面是较高的住宅面积空置率,这就形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需求取代了使用需求,房屋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成了一种投资工具。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将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 热钱出逃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不稳定影响。热钱涌入中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但是人民币汇率已经在6.8元兑1美元这个区域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旦境外热钱认为人民币升值已经见顶,再加上政策的调控和物价的稳定,热钱很可能会选择获利后大规模退出。这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巨大的打击,大量的空置房屋抛向市场,将导致房价的大幅下跌并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长。
三、结尾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房价过快上涨,必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平稳增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目前中国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不足。高房价会扼杀大量低收入阶层正常的住房消费需求,即使通过住房信贷能够提前实现住房消费需求,高房价也会吞噬其毕生的收入,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也会使大量购房者在今后数年不得不减少其他消费需求,从而削弱消费对经济的刺激力度。
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就必须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必要的限制。针对外资在房地产市场的炒作行为,抑制境外热钱对房地产的投机,可以取消外资投资房地产行业时的税收优惠,废除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征收“托宾税”也是抑制热钱投机比较有效的办法,它可以提高短期资本流动与交易的成本,这就大大降低了热钱投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黎友焕.境外热钱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8,(2):13-16.
[2]唐旭,梁猛.中国贸易顺差中是否有热钱,有多少?[J].金融研究,2007,(9):1-19.
[3]王维.房地产基础价值及泡沫类型解析――以上海市为例[J].经济学家,2009,(7):18-24.
[4]Vincent Bouvatier. Hot Money Inflows and Monetary Stability in China: How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ook up the Challenge.省略/abstract=963621, January 2007.
The Impact of Foreign Hot Money on Real Estate Market of China
Qin Si, He Lei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2)-0015-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很不稳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以来,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的年度增长率有两位数增长,也有极低的增长。其次,投资区位略向中西部转移。在全国外资实际利用额占比方面,东部从2008年的84.07%下降到2013年的81.71%,中西部则分别从8.87%、7.06%上升到10.08%、8.22%,而这是在投资合同占比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说明外商投资中西部力度略有加强。再次,投资产业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从2008-2013年,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额以年均14.04%的速度增长,高于第一、二产业的13%和3%。三次产业投资中,尤以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明显,第二产业的合同项目数占比和实际投资额占比从2008年的45%、58%一直下降至2013年的30%、42%,减少了1/3左右,而第三产业的相同指标则从51.96%、41.07%上升到66.24%、56.31%,增加的百分比基本上等同于第二产业的减少量。最后,外商投资资本更加深化。在合同项目数与实际投资额增长不稳定的前提下,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平均额(外商直接投资额/项目合同数)从2008年的336万美元不断增加到2013年的516万美元,即使越来越不受外资青睐的第二产业,平均投资额也从433万美元增加到了715万美元1。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也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而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面临着被迫转型的压力,但同时迎来了由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新机遇。鉴于外资企业所处的特殊发展时期,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测算出其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判断未来发展前景。
二、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学界对外资企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第二,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贸易效应及经济增长效应;第三,分行业、分地区利用外资的效率;第四,外商直接投资的趋势与对策。本文以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为核心展开研究,与第三个领域最为贴近。在生产函数的选择上,本文采用最常用、最经典的C-D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对于技术效率的评估,以Farrell(1957)为起点,形成了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个分支。随即前沿生产函数(SFA)是参数法的代表,由Aigner、Lovell和Schmidt(1977)以及Meeusen和Broeck(1977)提出,Battese 和Coelli(1992,1995)的研究使得该方法被广泛使用,他们专门为此研究方法开发了Frontier统计软件。数据包络分析(DEA)是非参数法的代表,由Charnel和Cooper(1978)提出,也是目前我国学界研究外资技术效率的主要方法(刘忠生,2009;赵锦春,2010)。部分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是相似的,差异不会太大(Lovell,1996;程慧萍,2013)。
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广东、北京、江苏四个地区基本上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其原因可能是外资企业在当地已经处于发展稳定期,市场基本达到均衡状态。内蒙古、甘肃两地区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且资本产出弹性远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其原因可能是当地外资企业基本属于资源导向性产业,主要要素投入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他各省市外资企业都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上海、福建、海南三地区的规模报酬率大于2,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都在0.8以上,规模报酬率为1.607859,足以说明我国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外资的潜力。而西部地区平均值最小,中部地区平均值最高,这也符合近些年外商直接投资区位转移的趋势。另外,西部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东部、中部则反之,说明西部地区外资企业还处于资本主导的发展方式,劳动力因素贡献度不如资本因素,而东部、中部的劳动力素质较高、人力资本存量较大,因而劳动力因素正逐渐成为外资企业的主导因素。个别产出弹性为负,说明该省市外资企业的某项要素投入可能超过最佳比例,造成了负的规模报酬。
根据表3显示的结果,模型可决系数与调整后可决系数都很接近1,表示总离差平方和中由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的比例极高,说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变量之间的关系。F-statistic表示模型拟合样本的效果,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结果显示检验值为1399.803,远远大于临界值,且伴随概率为0.0000,说明模型的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力度强。Durbin-Watson stat值为2.40642,经查表,下临界值du=1.5,2
(二)模型2实证分析
运用Frontier4.1统计软件对模型2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ω=0.0373,说明从全国水平来看,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随着时间以3.73%的速率在进步。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202和0.4692,两者之和等于1.0894大于1,说明外资企业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这个结论与上述变系数回归模型得到的结论一致,但是具体数值大小却不同。
模型的估计结果说明在实际生产效率水平和前沿面生产效率水平的差距中,生产技术无效率项能够解释95.34%的比例,而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影响比例很小,同时也说明使用SFA模型是合理的。
通过对截面数据的检验,可以得到各省市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估计值TEit=exp(-uit),表5显示了各省市的外资企业技术效率平均值,并计算得到三大地区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该表,吉林、北京、天津、海南、广西、安徽的技术效率平均值超过0.8,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山西、黑龙江、甘肃、青海的技术效率平均值都在0.6以下,处于全国落后地位;其余各地区技术效率平均值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浮动。从全国范围来看,技术效率平均值按东、中、西部地区逐次递减,但是没有明显差距。
为了进一步证明全国的外资企业技术效率水平并无巨大差异,对2008-2013年的技术效率结果进行α收敛性分析。α收敛性分析所用的指标是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越大,说明观测组内的技术效率差异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CV=■=■
其中,σ、μ分别为观测组的标准差和均值,x■为观测值,即TE■。具体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技术效率差异呈收敛趋势,尤其在2010年之后有明显收敛,而这个时段正是外商投资随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发生结构变动的时段。
五、结论
通过对外资企业近几年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的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外资企业在我国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两个模型都证实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各省市都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前沿技术水平在以3.73%的速率进步;另一方面各地区之间的规模报酬率和技术效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全国各地外资企业经营水平趋于平衡。第二,根据模型1的分析结果,部分地区外资企业的要素投入比例应当有所改变,避免资本或劳动单个因素过于集中,导致产出弹性减小甚至为负。第三,根据模型2的分析结果,在山西、甘肃、黑龙江、青海等技术效率低下的省市,外资企业在人为可控因素下仍然有很大的管理效率改进空间;另外,技术效率在平均值上下浮动的省市内,外资企业也应当降低管理无效项的负面影响,尽量地在接近前沿生产技术的水平上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Battese G E, Coelli T J.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 [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992, 3(6):153-169.
[2]Charnel A.,Cooper W. W.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12-25.
[3]Lovell K A. Applying efficienc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o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ity change [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6,7(2/3):329-340.
[4]刘忠生,李东.中国内资与外资的效率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54-67。
[5]赵锦春.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
[6]程慧平.基于DEA和SFA方法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4): 28-34。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矿产资源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命脉。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铜资源有着不同的需求。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的主体,增长速度缓慢,发展中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外加快工业化实现过程中出现缺乏矿产资源的情况。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现代,国内外形成局部经济垄断形式。近几年来,我国对铜精矿的供求变化及进口市场做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国内外铜精矿市场现状
智利是世界上铜精矿生产第一大国,铜精矿产量较高,其次是秘鲁。与之相比,国内的铜精矿产量相对落后。首先,铜精矿生产需要铜原料,铜的价格昂贵,进出口还需要关税,价格的增高,直接影响到铜精矿的生产量,生产量达不到,铜精矿的供需得不到满足。
近几年,铜精矿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上,铜精矿的加工费一直飙升,铜精矿的供需出现严重的不足,供需量也是衡量铜精矿供需状况的标准指标。铜精矿迅速增加的原因有,近几年国外某些国家的铜精矿发生了山体滑坡,恢复生产时间漫长,成本高。铜的价格升高刺激着新矿产区进行大面积的恢复。为了避免铜价格继续暴涨,市场上一些铜精矿企业与大型的铜精矿签定长期合同,很多矿区为了榨取更多的利润,利用国内外铜精矿供应紧缺的状况,储备大量的铜矿资源,加紧了供应紧缺的局面。
二、国内铜精矿市场资源紧缺原因及简要应对方法
铜精矿资源是促进国内外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料,近几年关于铜精矿资源供需这个问题频繁出现,国内外对铜精矿需求量的需求量持续上升,整个市场已经出现严重的工序不足状况。此外,还需考虑铜精矿的经济安全,避免涉及到国内外的政治领域。从矿产资源的角度上出发,国家资源安全(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供应需求相平衡的供应保障)主要是为了避免铜精矿材料进口途中出现价格变动或者中断状况,否则会造成铜资源供求量严重缺失。再者,精铜的生产离不开铜精矿,铜精矿是生产精铜的直接原料,精铜的价格直接影响铜精矿的生产。另外,铜资源的供求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快慢而变动,经济发展与铜资源价格成正比。价格提高供需量相应增大,价格上升到极端,综合成本,时间等条件考虑,供需量就到了可值得开采储量和冶炼能力的范围内。供需量长期处于增长阶段或者是超过冶炼产能新增长率边界,加上供需量达到极限,供需的价格弹性无限趋大,国民经济发展面临半瘫痪状态。为了保证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铜冶炼生产力提高,2009年时,国内外铜精矿生产量相应增加,智利国家铜公司是世界范围内铜产量增幅最大的公司,产量达170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16.1%等。
近年来,我国国内铜精矿价格持续上涨,高价格的铜为企业资金流动和财务方面造成严重的负担等,加上下游消化价格需要一定的时间,直接影响着铜加工企业的利润。自2005年以来,铜精矿的加工费一直成下降趋势,而铜价却持续上升。关于铜精矿冶炼生产的费用,曾对精铜冶炼的所需铜的价格、冶炼的经费做过简单调查。
经分析,无论铜的价格上升到多高,铜精矿冶炼厂单单只享有TC和RC,由此看来加工费是有限的。由此看出,国内外很多铜精矿冶炼厂并不是用来赚取利润的。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解决供需短缺及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做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发展方法:加强国内外铜精矿矿区的建设,加强对原矿产的开发。经我国详细调查发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很有潜力,并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国国内的铜精矿勘察成本低,找到新的铜资源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利益,还保证了我国铜矿资源发展的供需资源。加强铜矿资源的开发力度、铜矿资源的调查及评价工作,促使找到下一个新的铜矿资源基地,为国内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冶炼的效率,降低铜冶炼的成本。积极引用国内外可再生资源,促进铜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内铜精矿资源的供需等。
三、结束语
一、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分析
美国、法国和日本是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国家,为各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农业生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笔者将主要分析这三个国家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经验。
(一)美国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发展经验
美国的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由于其国家的地理特点和人口结构决定了它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模式,形成了特殊的农业经营格局。根据实际的美国家庭农场生产实际的情况可以总结其发展经验,如下:
首先,美国式的家庭农场主要以大中型为主,存在着多种经营模式。家庭式农场生产模式需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同时还需要有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作为生产条件,而美国的农业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完全可以提供家庭农场生产模式需要的基本条件。按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型,美国家庭农场的数目逐渐减少,但是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大中型的家庭农场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占据美国家庭农场总数的71%,有利于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小型家庭农场因为受到资源条件不足、资金条件较差、生产成本过高等限制,逐渐放弃了农业生产,转而发展农林生态型、旅游娱乐型家庭农场,提供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其次,美国的产业区域特色明显,专业性较强,农场生产者的职业素质较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而且美国比较重视农业发展,给予农业的政府补贴种类较多,政策保护系统完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提高了美国农场生产的风险防御能力。
(二)法国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发展经验
法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也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但是与美国式的大中型农场生产模式不同,法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以中小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主,中小家庭农场数目占农场的总数80%以上,其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生产经营集约化并且高效率。其次,法国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有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因此法国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专业化经营程度较高。而且,法国家庭农场生产的主要产物是谷物、花卉、水果等等,各个农场主并不是多样化生产,而是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专业化的生产。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农业生产具有集约化的特点,生产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再者,法国的农业生产工作还具有外包服务,农场主往往将耕种、储藏、运输和营销等工作外包出去,由社会化服务机构承担该类工作,这样有助于促进家庭农场的商品化,对农业生产整个流程的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法国的农业生产模式还有生产流程社会化的特点。
(三)日本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发展经验
日本的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该国家政府为了促进其农业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便形成租赁或者是委托为主要形式的家庭农场,其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发展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日本的家庭农场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以租佃为主要方式,而且其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由于日本的地理环境特征的限制,因此该国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具有规模小型化、经营集约化和生产专业化的模式,该国家主要通过生物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并改进土壤的生产能力。日本的农业生产也主要是向着集约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日本是一个严谨的民族,因此其农业生产工作还具有高质量、高品质的特点,其家庭农场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普遍较高。同时,日本农村具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种社区性的合作经济组织较多,为日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
二、美国、日本、法国这三个国家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三个国家之间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具有不同点,也具有相似之处。
(一)三个国家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和其形成的机制是不同的
美国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以大中型的农场为主,其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大;法国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以中小型的农场为主,其农业生产的专业性较强,农场主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并不会实现多样化的生产模式,因此其专业性较强,规模经济优势明显;日本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最具有本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其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是适应该国家地理环境约束的表现,日本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主要以小型家庭农场为主,具有小型化和集约化的特点。
(二)这三个国家的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和效率不同,经营绩效也不同
美国的家庭农场产品结构具有区域化的特点,一个区域的家庭农场的生产农产品的种类是相同的或者是相似的,农业生产具有区域特色,因此其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兼业化经营。法国的家庭农场的农产品结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因此其各个农场的主营农产品种类是不一样的,其农场可以分为谷物农场或者是花卉农场,专业化的农场的农产品种类比较单一,生产效率较高,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日本的家庭农场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较高,该国政府对土地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模式,限制农场主退出农业生产,也不允许农场主对土地进行买卖,因此日本的家庭农场专业化程度较低,其国内的农业生产环境限制其家庭农场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日本家庭农场的生产模式主要是集约化的小规模经营方式。
(三)国家之间的农场经营保障和机制不同
美国政府对国内的农场经营给予支持政策,对家庭农场实行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并积极鼓励农场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美国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税和信贷体系,为家庭农场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法国政府对农业经营管理工作主要采用协调的方式对其进行鼓励,让各个农场主实行高效的家庭农场流转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以便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提高农业的经济收入。日本的政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对农业发展进行管控,鼓励农场生产以租赁或者的作业委托的形式开展农业生产,以便实现农场生产工作的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工作的效率和报酬,保证国内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三、优化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的推进受到很多的阻碍,在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推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发展路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首先,应该积极构建新型农地交易平台,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用地的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可以深化农地流转制度,从而实现吸引生产要素和资本流入农业生产的目的,促进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扩大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在农场生产过程中适度引入市场化,可以将部分农业生产外包出去,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果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进程。其次,要优化农业区域分布,根据各个区域之间的农业发展条件和禀赋选择农业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区域性的比较优势,进而推进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和区域性特色。同时,如果要优化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选择,就要根据家庭农场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生产全过程中的服务功能,促使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以便为农场生产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再者,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家庭农场科技投入,并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推广工作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完善家庭农场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便促进家庭农场发展路径优化工作的发展。同时,改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条件,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tax revenue method has been playing the positive role in the governmen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real estate market's measure.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use tax preference, the high tax rate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ways has the influence 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attacks to the illegal real estate business's congenial behavior, gives preferential benefit to or the subsidy to the low income home-buyer, thus the balanced real estate market's supply and demand is contradictory, avoids the adverse effect which as far as possible the real estate froth brings. this article from uses for reference overseas embarks using the tax revenue method regulation real estate market experience, hoped that can consummate our country real estate market for the government the decision-mak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key word: tax revenue method; tax revenue release lever; real estate market; property tax;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前言
就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不过短短的十几年,已初步建立了房地产税收体系。房地产税收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完善税制、发挥税收聚财功能、进一步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保护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税收体系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外成功的调控经验和先进的措施对于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体系,无疑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一、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做法
各国对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均有自己的观点和措施,如果抛开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不看,归纳起来其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税收手段这只“有形之手”,绝大部分情况下也都是针对住房保障问题的;二是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和谐发展,对房地产市场的税收调控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对供给的掌控与对需求的调控。其中大多数国家主要致力于在需求的调控方面做文章。如果单纯从供给方面调控,势必进一步加剧供求关系的扭曲,客观上增加需求方对价格上涨的预期,实际的结果便是房地产价格不但没压下来,反而与日俱增。因此,在掌控供给的基础上,发挥税收政策对需求的调控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以高额税率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征税,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与城市一般居民的需求在结构和支付能力上存在着双重矛盾。这种异常现象,主要是房地产投机性需求造成的。各国在利用重税抑制投机行为的做法主要有种:一是利用高额地皮税的征收有效抑制了房地产行业内的投机行为。如在法国,购房者除要缴纳高额地皮税外,还需支付住房税或空房税,这导致了长期以来法国人不把房地产市场视为投资或财产保值的重要领域;二是采用逐步升级的办法,用重税打击投机。如韩国的做法是,从2007年起,将对出售第二套房产的卖主征收50%的资本收益税,对拥有第三套住房的卖主征收60%的资本收益税。也就是说,投机者卖掉一套住房,政府就拿走一半,使投机者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三是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高税。例如,美国对不动产征收的税收要占到其全部财产税收入的80%。而我国在房地产保有环节涉及税种相对较少,税负相对较轻,这就降低了房地产保有者的经济风险,在客观上增加了房地产投机者的需求。
(二)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补贴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升温,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购买住房时力不从心。为了有效的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平衡供求关系,许多国家都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或出台了各种补贴方案:一是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为了使低收入者能买得起和租得起房子,美国国会在1986年通过了低收入者购房和租房税收抵扣的法案,并在1993年成为永久性的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联邦每年给各州分配税收抵扣的最高限额(每人1.25美元乘以各州的人口),房屋的业主可在10年内每年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直接抵扣。而凡已到或已超过55岁的纳税人(或其配偶),出售其住房时,符合一定条件可享受一次性扣除125000美元售房纳税赢利的政策;二是实施廉租房制度,运用各级税收对廉租房进行补贴。如法国政府规定,各大城市必须建设一定数量的廉租房,其比例约为总住房面积的15%至20%。廉租房的存在使得房屋买卖市场需求减少,房价因此处于稳定状态。除此之外,政府还长期运用税收推行租房补贴等福利制度,社会各阶层的无房户都可在租房时享受政府相关的税收补贴,而建造廉租房的房地产企业也可获得中央政府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补贴;三是利用税收收入推行福利住房,满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所谓“福利住房”,是指由国家资助建造、租金较低、专门租给低收入者的住宅。例如德国,多年来,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大规模兴建了许多“福利住房”,很好的满足了市场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对“福利住房”的需求,而这些“福利住房”的预算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家的税收收入。特别是在北欧一些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政府利用税款建造福利住房已经是家常便饭。
(三)充分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住宅业的发展。虽然各国政府施行的具体措施不同,但均对从事开发廉价住房、福利房、或是集体筹资建房等有利于调控房价的商业行为予以了税收方面的支持。一是对利用抵押贷款购买、建造和大修自己房屋的业主,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减免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二是对拥有自己住房的业主,还可减免地方税、财产税等。三是对出租房屋的业主实行税收豁免政策。四是豁免出售自用住房(又称主住宅)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如美国按照现行的税法,出售一套自用居住满二年以上的住宅,如果是单身,其售价与购入价的差价收入不超过25万美元,就可免税;如果是已婚家庭,差价收入不超过50万美元,也可免税。由于美国房价一直比较平稳,售房差价收益很难超过这一限额,这意味着美国房屋的出售几乎都是免去所得税的。这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活跃了房地产市场,扩大了国内的有效需求,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设计差别性税收政策体系,即对房地产所有权转让环节区分有偿和无偿,并考虑实际占有权属时间长短征税。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区分正常房产需求和投机性房地产需求,但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二者在税收政策上的差别性对待,保护合理的理性需求,增加投机性需求的交易成本。
从国际税收实践来看,当房地产发生买卖等有偿转让时,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应对转让收益增值部分课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芬兰等国家,把房地产转让收益归入个人或法人的综合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或法人税(公司所得税),其中美国实行15%到34%的累进税率。意大利将从买入到转让时的价格上涨部分作为税基,按照价格增长幅度采用累进制,按5%至30%的税率征收不动产增值税。
(五)针对房地产市场征收不动产税、财产税,以防止房地产市场中的商业活动出现欺诈,漏税等非法行为。所谓不动产税,是对土地或房屋所有或占有者征收的税,依据为不动产的评估价值。不动产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土地、房屋和有关建筑物、机械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综合在一起而课征的不动产税。如巴西、日本、芬兰、加拿大等的不动产税;二是只对土地和房屋合并征收的房地产税,如墨西哥、波兰的房地产税,泰国的住宅建筑税等;三是单独对土地或房屋课征的土地税或房屋税。土地有地亩税(面积税)和地价税两种形式,西方多采用地价税(主要采用估价计税方法)。除此之外,在不征收不动产税的国家,一般征收财产税,如美国、英国、瑞典、瑞士、丹麦、挪威、荷兰等国,操作办法是将不动产与其他财产捆在一起,就纳税人在某一时点的所有财产课征一般财产税,计税依据是财产的评估价值。其中美国的财产税最具代表性。当然还有定期不动产增值税:该税种主要是针对占有房地产超一定年限的产权所有者征收,通过对房地产的重新评估,对其增值额征收,一般为5 年期和10 年期增值税两种。因此,以上三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征税有效地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避免了业主控制或低效率使用房产,刺激了交易活动,这既繁荣了房地产市场,又推动了房地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打击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非法交易行为。
二、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做法,可以总结出其主要特点:一是大多数国家对房产和土地合一征收,适用统一的税制;二是国外房地产税收的征税范围既包括城镇,也包括农村;三是大多数国家按房屋和土地的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评估价值根据房地产坐落地点、建筑结构、成新程度等因素确定,相当于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与此相适应,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制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对房地产进行评估;四是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地产的所有者,或者是对所有者和使用者均课税;五是在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构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一)充分利用税收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那些图谋暴利的房地产企业征税高税,坚决打击各种投机行为。
众所周知,我国房地产市场属于暴利行业,年增长率极高。房地产厂商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社会上千家万户的心,甚至影响了沪深股市的走势,给股市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老百姓对房价居高不下的抱怨,媒体对房地产泡沫的置疑,专家对房地产隐患的责问,使得征收高税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征新的统一规范的“房地产税”,增大税收对房地产存量的税收调节很有必要。笔者认为,我国改革后的房地产税其基本思路是否可作如下考虑:
1.将现行房地产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对土地、房产开征统一的房地产税;
2.按房地产评估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以客观地反映房地产价值;
3.适当扩大征税范围,将发达地区农村纳入房地产体系;
4.体现区别征收原则,对第一套自住房免税,第二套自住房征税,第三套以上加成征收;
5.房地产税应逐步发展成为地方主体税种,因此应在法律层面上对房地产税征收范围、基本税率确定、浮动幅度等方面赋予地方相应的立法和管理权限。
(二)切实利用税收杠杆促进住宅业的发展,同时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实行税收优惠或补贴。
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置的有效方法,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税收政策中支持住宅产业发展的方法来改革我国税收杠杆,支持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此外,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异,存在相当多的低收入者,合理地解决低收入者居住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如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老年人购房和售房,不仅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使他们可以安度晚年,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二手房市场的房源,激活楼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三)开征“房地产转让收益个人所得税”,即对有偿转让房产产生的利润征税。房地产转让中的差别性税收在房地产转让环节应针对消费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这是当前税收政策调控的力度点所在。
具体做法可以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对购买房产一年内的转让所得征收25%的所得税,三年内的转让所得的征收15%的所得税,三年以上的免征。开征房地产转让收益个人所得税可以在保护真实购房需求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投机性需求,降低泡沫风险。其次是对购入未满三年的商品住房转让征收5%营业税,以及营业税税额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三年以上减半征收。之所以采用“组合拳”,是因为仅仅征收营业税的调控力度有限,而且也容易让房地产投机需求将税负向后转嫁。沿海一些城市的实践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李蕴,朱雨可.美国房地产税收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3(12):29-31.
[2]李进都.房地产税收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龙永图说:“我们当时(保护落后)不仅仅是保护了我们国内的汽车产业,也保护了部分先进入中国的少数外资企业,在入市前十年,一个二流、三流的轿车品牌可以以一个较高的价格统治中国轿车汽车市场十年之久,难怪在入世谈判当中,不仅仅是中国产业的一些同仁,也有一些外国企业,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的同仁来找我,说希望在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方面采取更加缓慢的动作,希望开放慢一点。所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出承诺,取消对于保护落后的做法。”
可以说当年由于高关税或进口配额引起的中国汽车走私触目惊心,如果我们不降低关税,不取消进口配额的限制,我想中国今天汽车进口的走私还不可能制止。因为在那种高利润的刺激之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制止走私行为,而且进口汽车高关税或进口汽车配额的制度,是腐败的根源。当时中国汽车进口市场充满了灰色,充满了腐败,今天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一辆汽车进口配额可以卖多一万元,当年的一万可能值今年的十万、二十万,这是不能容忍的。
的确,汽车产业的入世当年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尽管都喊"狼来了",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中国汽车企业由小变大的发展。作为入世谈判的当事人,龙永图如何看待汽车产业这十年的开放,又对中国汽车的未来之路有哪些看法呢?
对于汽车产业,龙永图十年前有一个观点很多人不同意,放到今天还有人不同意,但他认为自己没错,那就是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着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转贴于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着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着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ICSI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fertilization failure or low fertilization rate after conventional IVF. Methods: From Oct. 2001 to May. 2007, 38 ICSI cases with previous total fertilization failure after conventional IVF were allocated to group A. 17 ICSI cases with previous low fertilization rate after conventional IVF were allocated to group B. And 281 ICSI cycles for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allocated to group C as control group. The fertilization rate,high quality embryo rate,implantation rate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three group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ertilization rate,high quality embryo rate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mong three groups,but implantation rate of group A (14.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C(29.5% and 26.0%).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ho have previous low fertilization rate after conventional IVF,ICSI is a good choice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But for patients who have previous total fertilization failure after conventional IVF,the implantation rate of ICSI embryo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 It suggests fertilization failure be due at least partly to occyte abnormity,which results in the descent of embryo development potential.
Key words: fertilization,in vitro;sperm injection,intracytoplasmic;embryo transfer
约5%~10%的常规体外受精(convention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周期出现完全受精失败和低受精[1],其原因常常难以明确。尽管随后周期采用单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常可避免受精失败,但进一步的临床结果仍有争议。本中心自2001年10月至2007年5月共对30例IVF完全不受精和12例IVF低受精不育夫妇分别在随后周期采取38个周期和17个周期的ICSI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1年10月至2007年5月,30例IVF完全不受精和12例IVF低受精(受精率低于25%)不育夫妇分别在随后周期采取38个周期(A组)和17个周期(B组)ICSI治疗,两组的男方正常(WHO分析标准)。将同期因男性因素采用行第1周期ICSI治疗的连续281个周期作为对照(C组),男性因素的标准为密度
1.2 方法
1.2.1 促排卵方案、卵泡监测、阴道B超取卵、处理、IVF受精和ICSI的操作及胚胎培养观察的过程均按本中心常规方法进行[2,3]。
1.2.2 优质胚胎评估:取卵后第2~第3天根据卵裂球大小、形态、碎片进行评分。其中A级:卵裂球大小均匀或轻度不均,无核碎片≤5%;B级:卵裂球大小均匀或轻度不均,无核碎片≤20%。将培养2 d细胞数≥3个的和培养3 d细胞数≥6个的A、B级胚胎定义为优质胚胎[4]。
1.2.3 胚胎移植和妊娠试验:取卵后第2或第3天,选择质量最好的胚胎,每周期移植≤3个胚胎。所有患者取卵日起给予黄体支持,胚胎移植2周后检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5周后B超检查确认有无胎心。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三组的注射hCG日E2、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A、B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及基础FSH值均高于C组(均P
ICSI治疗结果见表2。三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A组的胚胎种植率明显低于B和C组(P均<0.05)。
3 讨论
人类受精过程包括顶体完整的与透明带结合、透明带上糖蛋白诱导顶体反应、穿透透明带并溶解卵膜、卵子激活和原核形成等过程。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受精失败。研究表明,常规IVF受精失败55%是由于穿透失败和穿透异常造成,而卵母细胞激活失败占15.1%,原核形成障碍占19.2%[5]。
Liu等[6]曾报道,卵子受精失败与-透明带结合和透明带诱导的顶体反应异常有关,并认为透明带不能诱导正常的顶体反应是低受精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研究中,IVF低受精率患者在随后周期行ICSI治疗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与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者相似,这提示其低受精的原因可能只是精卵结合障碍,而ICSI治疗可以直接跨越精卵结合障碍,避免了受精失败,从而改善了治疗结果,对于低受精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研究资料显示,尽管完全受精失败组患者在随后周期行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与对照组和低受精组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其种植率显著降低。这与Tomas等[7]和Borini等[8]的报道一致,他们发现有受精失败史的病例进行ICSI时的妊娠率与种植率均低于男性因素不育病例。Borini等[8]发现,尽管IVF受精失败患者下一周期行ICSI的妊娠率明显低于男性因素组,但采用供者的卵子行ICSI,其妊娠率可达到与男性因素患者相似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发现IVF完全受精失败的患者多为原发不孕,女性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均大于对照组,在随后周期行ICSI治疗中获卵数及卵子成熟率较低,这些可能会对卵子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研究认为,IVF未受精的卵母细胞中有1/3的染色体有异常[9],另外卵母细胞胞浆不成熟[10]及卵母细胞中线粒体某些基因组表达缺陷[11]等因素也可导致IVF受精失败,它们均有可能影响胚胎发育潜能,使其不能正常妊娠。因此我们认为完全受精失败至少部分是由于卵子异常所致,而卵子异常又导致胚胎发育潜能的下降。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IVF低受精组在随后周期改行ICSI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完全受精失败组有可能因卵子的某些缺陷危及胚胎的进一步发育及种植,从而影响ICSI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Mahutte NG,Arici A. Failed fertilization: is it predicatable?[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3,15(3):211-218.
[2] 林金菊,叶碧绿,周颖,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不孕症临床分析[J].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9,29(4):267-269.
[3] 黄学锋,郑菊芬,周颖,等.单卵泡浆内注射术治疗男性不孕症探讨[J]. 泌尿外科杂志,2000,15(4):166-168.
[4] 周颖,黄学锋,叶碧绿,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与多胎妊娠的相关性[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34(2):111-113.
[5] Rawe VY,Olmedo SB,Nodar FN, et al. Cytokeletal organization defects and abortive actiation in human oocytes after IVFand ICSI failure[J]. Mol Hum Reprod,2000,6(6):510-516.
[6] Liu DY, Baker HW. Defective sperm-zona pellucida interaction:a major cause of failure of fertilization in clinical in-vitrofertilization[J]. Hum Reprod,2000,15(3):702-708.
[7] Tomas C,Orava M, Tuomivaara L, et al. Low pregnancy rate isachiev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due to previors low or failed fertilization in vitro-fertilization [J]. Hum Reprod,1998,13(1):65-70.
[8] Borini A,Bafaro MG,Bianchi L,et al. Oocyte donationprogramme:results obtained with intracytoplasmic sperminjedtion in cases of severe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or previousfailed fertilization[J]. Hum Reprod,1996,11(3):548-550.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西南混作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4]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中原二季作区适合早熟马铃薯品种或中早熟品种的栽培,但该区域气温较高、病原繁杂、留种难度大,马铃薯退化严重。南方二季作区属低纬度低海拔区域,气温较高,全年均有蚜虫危害,各种病毒毒源多且复杂,近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大,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西南混作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云南、贵州近年来增产迅速,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北方一作区。对我国马铃薯的国内生产进行衡量,可以2006-2009年全国9个大中城市(太原、呼和浩特、长春、济南、青岛、武汉、重庆、兰州、乌鲁木齐)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数据,9大中城市分别代表了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从主要城市分析中国马铃薯产业4年间X效率水平及其构成效率情况。X效率指在所有数量的资源中能够取得的最大可能产出能力,与之对应的是X低效率。X效率可以分为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率(CE)。通过DEA方法,利用DEAP2.1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是用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效率,是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DEA模型一般有两个,分别是CCR(CRS)模型和BCC(VRS)模型。由于效率评估研究中的马铃薯样本大多是不同规模的,而且马铃薯往往受管制、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对最优运行规模的偏离,所以本文采用VRS模型。其计算方法为:首先需考虑N个决策单元,例如X个输入变量和Y个输出变量,为方便计算N个决策单元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的转换效率,可以通过最大化该单元的加权产出与加权投入之比,基本前提是要保证其他的所有个体比率等于1或小于1。通过计算只要是落在决策单元边界上的投入产出将为最有效率的组合,其值为1;否则其值域在(0,1)之间。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马铃薯产业X效率水平则表现不同。2006-2009年间,呼和浩特、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技术效率达到最佳状态,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亦达到最佳状态,即其值都为1,其余城市马铃薯产业供给还有很大的潜力(见表2)。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共性或相似性,我国马铃薯基本上是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最佳、生产基础最好和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生产的。长春、乌鲁木齐的马铃薯生产已达到最优配置,应继续保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呼和浩特、青岛、太原、兰州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及配置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济南、武汉、重庆马铃薯产业X率水平最低,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马铃薯生产力弱。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来提高马铃薯的供给能力,我国马铃薯国内供给前景较好,这对马铃薯的出口贸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刺激效应。
2.马铃薯的国外进口供给。中国马铃薯国外市场供给来源于对国外马铃薯的进口。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马铃薯加工产品深受国内市场欢迎,特别是马铃薯休闲食品,消费市场极为广阔。但我国加工能力相对落后,需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加工品。国际市场向我国供应的马铃薯主要为马铃薯加工品。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马铃薯粉片、颗粒、团粒及马铃薯淀粉是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德国、荷兰、法国、丹麦、波兰、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是主要的国外供给国,且进口量逐年上升。这是由于我国国内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引起的,我国食品行业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较大,国内加工品与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呈现不对称性,要摆脱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的依赖还需较长时间。
(二)中国马铃薯需求前景1.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前景广阔。收获后的马铃薯消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作食物消费,二是非食物消费。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为31.3公斤,与20世纪90年代的14公斤相比,人均年消费量翻了一番,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马铃薯消费潜力较大。我国国内马铃薯消费主要为鲜薯和加工品消费的食用消费。非食用消费主要为种薯消费。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淀粉潜在的消费大国,据估计:目前国内对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年需求量为80万吨以上,我国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后国内市场尚缺40多万吨,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薯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从马铃薯工业需求方面来看,目前世界能源紧张,各国开发生物质能源需求迫切,马铃薯作为燃料酒精开发也具有广阔前景,我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五部委在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文件中把薯类作为第一能源作物。据国际食品政策中心估算,在未来的20年中,发展中国家对食品的需求将增长40%,而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5]2.马铃薯的国外出口需求。我国马铃薯出口到世界上40多个国家,主要出口至亚洲、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有部分马铃薯出口至欧洲及美洲,但出口量较少。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出口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对东盟、俄罗斯及其他临近国家或地区出口量增长较快。国外市场对我国马铃薯的需求70%以上为鲜或冷藏的马铃薯,马铃薯粉(包括淀粉、细粉、粗粉、粉末、粉片、颗粒、团粒)需求约占20%左右,其他如种用马铃薯、冷冻马铃薯等约为10%。
二、中国马铃薯进出口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