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高中化学的认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

篇(1)

1.精湛的专业技能。

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理性思维,注重科学方法与专业技能方面的研究,注重化学知识综合技能的巩固、完善和更新。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所需掌握的一般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娴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推陈出新的实验改革技能;加强微型实验研究,熟悉多媒体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师要勇于改革,勇于钻研,炼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研究型教师。

2.广博的知识素质。

化学是应用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对学生从数学、物理、生物、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能用数学、物理等手段解决化学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素养,完善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3.现代的创新素质。

现代的创新素质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即应有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有顽强的意志和人格,勇于创造勇于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对教科书的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教师要积极探究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策略,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探索,真正成为创造型的高中化学教师。

二、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

1.化学学科发展与前沿知识。

本专题培训内容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更新化学科学知识及观念,了解和掌握各个分支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进展及应用。教师要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了解现代化学在科学、技术中包含的生态资源、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化学学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专题培训,可使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教育观念、思想、方法,更深入了解化学的学习过程及认知建构的过程,探讨优化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3.化学实验研究与创新。

本专题培训,可使高中化学教师了解现代化学仪器实验的原理、各种化学实验的典型仪器的使用,并能将现代实验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中。对中学化学实验与创新的研究,可培养教师设计新实验和化学活动实验的能力。

4.化学学科与教育课题研究方法。

本专题主要培训内容为学术研究与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化学学科专业课题研究指导;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培养科研习惯,进行科研思维、方法的系统训练。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熟悉选题立项、确立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等,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5.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本专题主要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化学多媒体教学与制作技术。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学会化学工具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掌握网络及远程登录和教学资料下载的方法与技巧,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

6.化学教育的评价与测量。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们应努力实践探索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学生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2008年9月,为了体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河北省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新的改革,并在多所学校进行试点。教材的更新是发展经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无论在什么方面,新教材都体现了新的特点。

1、创意新

新教材给人的印象是创意新。首先,与老教材相比,它全是彩版的,图文并茂,这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把原来枯燥的、专业性很强的题目改成了全新的、有趣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给人遐想的题目,如《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怎样构建分子大厦》、《评说硫和氮的功与过》等,反映了化学的魅力所在。

2、内容新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全新的内容。例如为了改变以往教材基础理论教学只重视理论本身的灌输,而忽视知识与理论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精神培养的理念,加强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编写了第一章《打开原子结构的大门》。通过原子结构发现过程的几个阶段,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感受到科学探索的艰苦和细致,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另外,新教材还加强了化学和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如《海水晒盐》一节,通过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介绍,培养学生开发海洋资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人和自然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了在自然界中氮、硫元素均有自己的循环,循环使自然界具有自净能力,如果人类的野蛮开发和过度开发,必然使自然界氮、硫循环的平衡遭到破坏,酸雨等环境灾难将危害人类,只有既保持发展又维护生态平衡,才是人类明智的选择等。同时,利用拓展视野板块,向学生介绍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水的消毒、宝石钻石品位的评定、亚硝酸盐和人体健康、石油的海洋污染等各种社会、环境、生活问题。

3、编排新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还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编排新。首先,把教材与实验册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物质的性质,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次,知识内容成块编排,内容较简单,但是,边上列出了大量的思考和讨论题,这样,教师的教学过程将不再受到教材的严格约束,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可以使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做到最合适学生的需要和要求,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留一些空隙让学生自己思考。

4、作业新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作业新。大部分作业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一部分作业是以研究性习题的形式出现。如《请你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海水的资料,完成一个有关的专题报告,如海水淡化、海水的综合利用、海水"淘"金、海水中的核燃料等》,让学生学会从网络中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及媒体工具的使用。

篇(3)

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我省也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在原有的课程模式下,将化学学科分为两大模块,即必修和选修模块。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课程。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们2008届学生开设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选修四和选修五,在使用这几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有不少新的收获,也有不少的困惑和不解。

从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对比来看,新教材一改旧教材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解,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的教学模式,即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教材的形式上看,增加了很多彩图,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的整体设计来看,新教材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教材的实验设计方面,特别是探究试验的设计能够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栏目设计新颖合理,充分结合了化学史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展示了化学的发展过程。以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该章合计有28张图表,图表注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既有涉及物质的性质、结构的表格图示,也有实验演示图示和实验报告表格图时。本章共有3个大栏目13个小栏目,栏目涵盖演示实验10个、科学探究4个、学与问3个、思考与交流2个、实践活动2个、科学视野2个、资料卡片2个。教材中的实验、图示和栏目设计符合理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的形成特点,这些设计充分考虑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四大要素,注重探究引导、问题提出、设疑激趣、讨论归纳、知识拓展,紧扣主干知识,突出理论是怎样获得的,如何掌握探究的方法,侧重让学生去自主地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师对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便于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思考、归纳的角度去学习和认识有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对规律的归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直接体会所学知识,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物质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另外,新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的图片由原来的画图改成了真实的操作照片,使实验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新教材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主干知识的要求,淡化了知识层面的要求,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栏目的创新设计上,如“探究”栏目,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力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交流”栏目,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讨论和交流,争论和分析,形成一种观念、规律和结论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这些设计都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念的。除以上特点外,还有一点变化就是教材设计和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位,就是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能够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寻求和探索“以学生的动手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任课教师除领会了该教材编排者的设计意图外,也感到了一些困惑和不足。例如必修和选修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我们觉得新教材处理得不是很恰当,必修中有机部分介绍的内容过于简单,并且和选修重复的内容过多。在必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甲烷和烷烃、乙烯和苯,乙醇和乙酸,糖类和蛋白质,煤的综合利用和石油加工,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如乙炔、乙醛、乙酸乙酯等没有设计,与当今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必修2第三章(基本营养物质)、选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重复出现,虽说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干知识结构是相同的。在实验部分,旧教材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得很清楚,书后专有学生应做的实验,但新教材中对此处理得很模糊,要求不明确,这就使我们教师和学生不好把握尺度,哪些实验必须做哪些可以选做,让教师本人感到无可是从,实验安排形式缺乏统一性。另外,在课时安排上新教材参考书缺乏参考性,有些活动需要安排讨论、探究、实验和一定的习题,但如果安排这些活动,上课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如果不安排这些活动,那么教学目标将无法达成,新教材的设计意图也就无法体现。

总之,从整体来看,人教版高中化学几个模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某些细节问题上还有待商榷,当然这也是我本人的一些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在这样浩大的新教材的编排工程上,出现一点点瑕疵也是不可避免的,我相信在不断的改版印刷中,我们所使用的新教材将会被不断地完善,以更加完美的内容和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篇(4)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其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下述特征。

1. 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的。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自然的新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在探究教学中,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

4. 重视合作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探究方法指导

化学课程标准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呢?

1. 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提出假设。

2. 指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3. 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探究结论。

4. 要求学生对探究的结论作反思和评价:考虑实验结果和经验认识(或猜想)是否吻合?实验收集到的证据是否充分?

篇(5)

1高中数学差生的主要表现

1.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1.2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1.3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1.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和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中数学教学中差生转化的方法

2.1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在讲述时“设疑”等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发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必须由教师透彻讲解,经学生消化理解,再经过实际应用中反复实践,才能在头脑中正确形成。概念不清,基础不牢,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调动不了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思维能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差生的转化。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的正确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淳淳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让他们逐步提高。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在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4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直接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原因所造成的。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22-02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形成了一条知识主线。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材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内容分五次编排:初中化学第一章,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定义了氧化反应,第三章介绍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又定义了还原反应;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总结、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一般特征和电子转移的实质,第二册第二章安排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的教学,第三册第三章有关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教学安排,则引导学生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理解物质的变化。每一次的教学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每次的后续学习又都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和深入理解。选修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教学,作为最高阶段的学习,应该结合对旧知识的复习,从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1.从氧化反应定义、还原反应定义入手,着眼于化学变化,强化宏观和微观双视角分析问题的学科思想。

初中化学,定义氧化反应为物质跟氧结合的化学反应,定义还原反应为物质失去氧的反应。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高中化学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把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把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进而用电子守恒这一不变的事实,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对立统一、相伴发生。并把这一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前后教材,从具体的得失氧的变化到抽象的化合价升降的变化,从宏观的得失氧的变化到微观的电子转移的变化,帮助学生从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强化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化学思想。如下的例题求解过程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

例:在反应CuSO4+P+H2O―Cu3P+H2SO4+H3PO4中,1摩尔CuSO4氧化多少摩尔P?

从元素Cu、P化合价的变化,分析Cu2+、P得失电子数,可知1摩尔CuSO4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n(P)=■=0.2moL。

2.从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入手,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线索,总结、梳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F2、Cl2、Br2、O2等非金属单质,MnO2、Fe2O3、CrO3等高价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其盐和Fe3+、Ag+等金属离子属于重要氧化剂;Li、Na、K、Mg、Al、Fe、Zn等金属单质,C和H2等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氢化物及其盐和SO2、FeSO4、CO等低价态化合物属于重要还原剂。

再者,C、N、S、Cl等重要非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呈现多种不同的化合价。以每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相关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归纳总结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把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组合成有机的整体。

(1)碳元素。碳元素处于最低价态的甲烷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产物:碳元素的化合价随氯原子取代氢原子个数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乙炔跟氢气加成,生成乙烯或乙烷,发生还原反应,碳元素化合价随之降低。若乙炔、乙烯分别跟氯气加成,碳元素化合价会随之升高。

当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卤原子被羟基取代,碳原子化合价不变。如:CH3ClCH3OH,CH2ClCH2Cl

CH2OHCH2OH等。

(2)硫元素。

①H2S+H2SO4(浓)S+SO2+2H2O

②S+O2 SO2

③SO2+Cl2+2H2OH2SO4+2HCl

④4FeS2+11O2 2Fe2O3+8SO2

⑤2H2S+3O2(足量) 2SO2+2H2O

⑥S+2Cu Cu2S

⑦2H2S+SO23S+2H2O

⑧2H2SO4(浓)+Cu SO2+CuSO4+2H2O

3.从氧化性、还原性的定义入手,用元素化合价变化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解释物质的稳定性,培养科学观点。

(1)在中学化学中出现了一些“歧化”、“反歧化”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SO2+2H2S=3S+2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3NO2+H2O=2HNO3+N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HCl(浓)+Ca(ClO)2=CaCl2+2Cl2+2H2O

通过这些反应,比较各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稳定性(表现为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并认识环境或介质对这种稳定性的影响。

(2)分类总结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认识某些物质的活泼的化学性质。

①活泼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化合反应。

6FeO+O2 2Fe3O4 Cl2+H2 2HCl

3Cl2+2P 2PCl3 Cl2+PCl3PCl5

Cl2+2Na 2NaCl 3Cl2+2Fe 2FeCl3

2Na+O2 Na2O2 2Na+SNa2S(爆炸)

②活泼氧化剂的分解反应。

2KMnO4 K2MnO4+O2+MnO2

2KClO3 2KCl+3Cl2

2H2O2 2H2O+O2

2HClO 2HCl+O2

篇(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高中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

1.从化学科学的角度看,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其产生、形成都是以化学实验这种科学实践为基础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中叶波义耳进行的物质燃烧、动物呼吸的实验研究,到18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论证,以及19世纪初不少化学家对这一定律的实验论证;从18世纪形成的实验化学,到20世纪理论化学分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21世纪计算机模拟实验的逐步形成;从人们对元素、空气等简单物质的研究,到现代人工合成各种复杂的天然化合物等等,无不标志着化学家们从实验到发明、发现的光辉业绩。实验是化学的生命线,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2.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育的基础和必由之路。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不做化学实验,再有才华的学生也学不好化学。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靠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及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正如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说:“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丰富的场所”。

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结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实验是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80%以上,所以学生自我创新的机会太少。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很少,这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常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将实验方案、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地呈现给学生,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再把实验现象、结果和对应的知识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概括。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时候“严格”地要求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与书上或老师所讲的相吻合,否则就认为自己的观点有错误。这样下来,做实验和观察实验只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书写实验报告也只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而实验的目的却最终演变成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

二、从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

2.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洞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模式教学显然是极不妥当的。这样的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实验教学。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41-01

1 引言

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及其丰富的学科,政治学习的理论性与抽象性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感觉枯燥与乏味,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基本兴趣与动力,从而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随之下降。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经过长时期的研究与探索,我国教育界在自身教育机制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意图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所学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直接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教学活动生动起来,做到政治教学水平的跨越式提升[1]。

2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2.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我国新课标的提出并不是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而是在强调学生主体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教学。一般而言,高中政治教学所授知识大多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抽象的理论化语言,单纯的依靠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与基础知识并不能讲其很好的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所说的自主教学也并不是指的这些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非能力性技能,且这样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事倍功半的。基于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为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发生在身边的形象案例加深对政治观点的理解与把握。

举例来说,我们在讲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时,可以为学生陈述处于时代前沿的创新案例,从而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做到合理的创新。如,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了此方面的研发中,这些怀揣梦想的人突破了传统的科技,看到了创新的闪光点,也因此称之为联想,其英文名字“Legend”就是传奇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创新的内涵,同时也会受到鼓励和激发,从而促进其思想的全面发展。

2.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与源泉,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政治学习的本质要求、核心条件、基础要素才能自发的进行学习与探究。而生动的案例教学恰巧为学生将抽象知识到自身理解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与桥梁。如,一个杯子还剩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怎么还剩半杯水”,而乐观的人则会说“幸亏还有半杯水呢”,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呢?一方面,乐观与悲观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而不是实际存在的。另一方面,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总揽全局,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既看到其不好的方面,又要认识其本身存在的合理价值。经过这个案例的讲述,学生们不仅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政治观点,也会将其联系到自身的行为中,从而改正以前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3 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的分析

3.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学内容的实施不再以教师教学为主,而是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作为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认知,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全面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状况进行理论知识的探索,从而真正践行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标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深入贯彻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2]。如,教师在讲述“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政治哲学观点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根据其在生活中所得的经验及对这一观点的大概认知进行沟通与交流。由于学生们存在个体的认知差异,因而在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思想的碰撞与矫正,从而更好地体会这一高度抽象理论的准确含义。

3.2促进案例来源广泛性的增强

所谓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在于其案例本身背景内容的存在使得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自发的从多角度思考并分析问题。基于此,案例的选取与其蕴藏的内涵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取案例呢?什么样的案例才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呢?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媒介来接触外界的新事物。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及报纸等身边触手可及的资源,深刻挖掘时事内容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并以此作为案例进而辅助政治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广泛的收集各方面的案例来源,以教学内容为前提进行案例的针对性筛选。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深入的调查,以便确保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创新,这样一来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也就起到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意义了。此外,案例的选取还要突出时代性与开放性,我们不能照搬很多年前的例子,进而混淆学生对政治观点的准确理解。

4 结语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以新型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不仅使整个教学过程趋于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制度的实施。在案例教学法中,我们要做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案例来源广泛性的增强,从而促进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总体性提升。

篇(9)

中国与韩国的交往历史几乎贯穿着整个中国的历史。从古到今,中国与韩国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交流。韩国位于朝鲜半岛上,和很多其它亚洲国家一样深受汉语圈的影响。随着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实行现代化开始,注重国际局势强调和平发展,也开始关注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定,为两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中韩的经济政治交流愈加频繁,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人数在全球汉语学习者中的比重最大,据我调查在韩国的高中里学习第二外语为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学习日语的人数。这也可以说明对韩国的影响发展来说,中国也远远超过日本。还有个最简单的现象也能说明这一问题,在韩国地铁上除了韩语报站之外很多线路都有汉语报站。而且汉语只在韩语和英语之后,这也说明了汉语的重要性。近两年,中国也陆续派遣出了大量志愿者前往韩国中小学,与当地的韩国汉语教师进行合作教学,把汉语以及中华文化传播到韩国的各个角落。

一、对韩国高中生教学要语言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语言可以表达人们内心的想法、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也可以用来对文化的表达、记载和传承。所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进步。所以对韩国高中生进行语言的教学,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两者需同时进行相辅相成。

而且,韩国的高中生因为渠道的关系实际上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但是他们对中国很感兴趣很希望更多的去了解中国的各个方面,这就更加突显了中国志愿者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志愿者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汉语,更要把中国兼容并蓄的文化传播给韩国学生甚至是更多对中国感兴趣但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韩国人,从而加强了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汉语学习。

二、对韩国高中生进行文化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广泛伸展到课外。

1.以指定教材的文化教学内容为基点,再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理解力为支撑对文化教学进行展开。如果只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话,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认为课本上可以看到学习到就不爱跟着老师就学习,会产生倦怠的情绪。

2.可以把教学大纲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学生的感兴趣的内容相互结合。不能产生只顾完成教学目标而脱离学生的兴趣需求的现象,那样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会使学生对汉语及其中国文化产生厌恶的心理。这就需要中国志愿者和韩国当地的汉语老师进行协商确定其文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我作为志愿者以及通过了解其他志愿者在韩国高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把文化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概况。

这个概况应包括中国的地理概况,人口数量,民族,国旗,国歌,国徽以及国花等。大致了解中国各个省市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代表建筑和旅游胜地。如果代表建筑或旅游胜地有历史背景或是传说的话,可以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用简单的汉语句子讲给学生们,这样会使他们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2)中国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包括茶的种类、功效、茶的历史、发展、中国名茶的介绍,茶的生产和发展,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茶具的简单介绍以及冲泡的过程及方法还有喝茶时经常配餐的点心。

(3)中国的风景。

在介绍中国的概况的时候简单的提及了旅游胜地,并且说到中国,外国人对中国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等。有位韩国当地的汉语老师曾去过中国四川的九寨沟,她说:“那里的景色太美了,令她一生难忘。”我的韩国搭档老师就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北京、大连、青岛、深圳、香港、澳门,她告诉我她很喜欢中国。

(4)中国的传统美食。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区域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所以各个地区有其代表的传统美食,这也是韩国高中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此内容教学中就需要选择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小吃进行介绍。

三、对韩国高中生的文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韩国高中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水平有限。这就需要汉语老师在文化的教学中注意用词,对讲解的词语进行甄别,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词语。不然学生很难听懂老师在讲些什么,严重的话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篇(10)

1.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加强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推进,这对于高层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来说,其在教学理念中要求以学生的未来为基础,着重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形成是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因此,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的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认识以及掌握。

2.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有一些不规范的情况:(1)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上,没有严格根据新课程规范安排足够的教学课时,甚至有时候还会随意对教学课时进行增减;(2)目前仍然还有少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家教或者参加课外辅导;(3)在进行高中化学作业布置的时候,无法让学生在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得到知识的巩固;(4)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无法根据实验目标要求来进行学习。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策略的实践性

1.规范高中化学教学内容

对于现阶段所实施的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其主要是根据高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等政策和理论依据。同时,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包括了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模块内具有不同的教学难度、考查要求等,并受到学校与生源所存在的差异性影响,导致在安排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时显得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下,对于高中化学的课时要求,学校和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给予一定的重视,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研制,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现阶段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

2.完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制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环境下,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对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使高中教师能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及时改进和完善。通常情况下,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制来说,要求其具有多元化的目标和评价方式,除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基本评价外,如教师的教学语言、形态、板书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还要对师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此来规范高中化学教学,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1)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理论以及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学主要分为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两部分,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但是由于是分段教学,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对隐藏在客观现象背后的一些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按照这个特点,初中化学的教材编写也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实际例子然后给出浅显的解释。没有深入的分析某个化学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基础化学理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反复背诵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化学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1.概念变得更加抽象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侧重于定性分析,高中除此之外,还要有定量分析,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像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不仅抽象,而且理论性很强。

2.内涵更深,联系更广

物质的量概念使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的计算起着奠基作用。还有像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这些知识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如果学得好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并能使学生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和研究后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三、关于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良好衔接的对策

1.深入分析教材特点,实现初高中教材内容教学的衔接

高中的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去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化学教材的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没有提出要求的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衔接要让学生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创新教学方法,突破教学模式的衔接难题

(1)教师应该在通览初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同时,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在过渡阶段必须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化学课程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过渡阶段。一次化学实验课、一个好的化学老师等都可激发他们心中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优势,使其将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化学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经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

3.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顺利的过渡

在整个初高中化学的过渡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高中化学教材以及相应教学方法必须伴随着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转变而转变。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要促进学生向主动进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良好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坚实基础,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环节,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能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好这一环节,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胡朝健. 抓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探讨[J]. 保山师专学报,2005(2):15―17.